CN103797057A - 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 - Google Patents

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7057A
CN103797057A CN201380002930.4A CN201380002930A CN103797057A CN 103797057 A CN103797057 A CN 103797057A CN 201380002930 A CN201380002930 A CN 201380002930A CN 103797057 A CN103797057 A CN 1037970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material
thermoplasticity
thermoplastic resin
sorting
re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29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岛启造
大久保公美子
野末章浩
西田博史
德弘宪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97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70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0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2Separating plastics from other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11/00Recovery or working-up of waste materials
    • C08J11/04Recovery or working-up of waste materials of 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0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2Separating plastics from other materials
    • B29B2017/0203Separating plastics from plast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0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7/02Separating plastics from other materials
    • B29B2017/0213Specific separating techniques
    • B29B2017/0279Optical identification, e.g. cameras or spectroscop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4Electrical apparatus, e.g. sparking plugs or part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 C08J2325/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styren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25Colour; Spectral properties, i.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material on the light at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lengths or wavelength bands
    • G01N21/31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G01N21/35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sing infrared light
    • G01N21/359Investigating relative effect of material at wavelengths characteristic of specific elements or molecules, e.g.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sing infrared light using near infrared ligh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41Feedstock
    • Y02P20/143Feedstock the feedstock being recycled material, e.g. plastic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82Recycling of unreacted starting or intermediate materi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paration, Recovery Or Treatment Of Waste Materials Containing Plastic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中,从废家电产品的破碎物中得到多种树脂材料混杂的热塑性树脂废料。使用材质识别装置,从该热塑性树脂废料中分选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进行干式清洗处理。然后,相对于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作为树脂改性剂,配合: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金属钝化剂;热塑性弹性体;或者溴类阻燃剂和锑类阻燃助剂。由此,得到本发明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

Description

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使用过的家电产品(废家电产品)等那样多种合成树脂混杂的废弃物中,使特定种类的合成树脂材料(对象树脂材料)再资源化而得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尤其涉及在从上述废弃物中分选对象树脂材料进行再资源化时,能够抑制或避免物性的降低,实现比以往优异的品质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
背景技术
近年来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和大量废弃型的经济活动已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或资源枯竭等全球规模的环境问题。在这样的状况下,在日本,面向构筑循环型社会,从2001年4月起已完全施行了家电回收再利用法。在家电回收再利用法中,强制进行使用过的空调机、电视机、冷藏库、冷冻库和洗衣机的回收再利用。
以往,不再需要而被回收的家电产品(废家电产品),在家电回收再利用工厂中被破碎,然后按照材料的种类分别回收,根据需要进一步进行分选,由此进行再资源化。分别回收或分选通常利用磁力、风力和/或振动等。各种材料中,特别是金属材料(例如铁、铜或铝等),通过使用比重分选装置和/或磁力分选装置,能够高精度地按照金属的种类进行分选。因此,金属材料能够以高纯度进行再资源化,并且能够实现高的再资源化率。
另一方面,在合成树脂材料(树脂材料)的分选中,对于一部分种类,已能够进行比较高精度的分选。例如,聚丙烯(PP)是代表性的热塑性的树脂材料,但是,比重比其他树脂材料小(轻),因此,通过利用水的比重分选法(为方便起见,称为“水比重分选法”),能够从比重大的(重的)树脂材料中比较高精度地分选并回收。
此外,为说明方便起见,将按特定种类进行分选之前的树脂材料(即,多种树脂材料混杂的混合物)称为“树脂废料”,为说明方便起见,将分选后的树脂材料(即,仅特定种类的树脂材料)称为“再生树脂材料”。
在此,水比重分选法中,已知有如下说明的技术问题。例如,在水比重分选法中,利用水从树脂废料中分选PP,因此,产生大量的排水。另外,例如,对于通用的热塑性树脂材料中的聚苯乙烯(PS)和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因为比重相互接近,所以难以像PP那样高精度地进行分选。
在利用水比重分选法来分选PS或ABS树脂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盐水等那样对比重进行了调整的水,能够进行某种程度的分选。但是,即使是使用盐水等的水比重分选法,也无法以与PP相同程度的精度进行分选。为了以更高精度分选PS或ABS树脂,除了用于进行水比重分选法的设备以外还需要其他设备。另外,近年来,含有填料(填充剂)的PP的需求扩大,但是,该含有填料的PP无法利用以往的水比重分选法良好地进行分选。因此,根据树脂材料的种类的不同,仅利用水比重分选法难以进行高精度的分选。
作为考虑了这样的关于水比重分选法的技术问题的技术,例如,提出了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分选方法。在该分选方法中,利用近红外线从树脂废料中分选特定种类的树脂材料(对象树脂材料)。
具体而言,例如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技术中,首先,由输送装置输送树脂废料(分类对象)。接着,利用近红外线识别装置(材质识别装置),对各种树脂材料的材质进行识别。然后,在树脂废料从输送装置的输出端落下时,从落下路径的下方,向检测出的特定材质的树脂材料喷出高压空气。由此,能够将特定材质的树脂材料吹到比其他树脂材料(混杂物)的自然落下位置更远的位置。因此,能够从其他树脂材料中分选特定材质的树脂材料。
这些专利文献中公开的分选方法,不仅能够分选PP,而且能够分选比重接近的PS和ABS树脂,并且还能够分选比重大的含有填料的PP。另外,这些分选方法,还能够将特定的树脂材料作为纯度99%以上的高纯度的再生树脂材料分选。
但是,在将分选出的树脂材料直接作为再生树脂材料使用的情况下,即,在仅利用通过分选得到的再生树脂材料制造成形品的情况下,在得到的成形品中,由于下述的理由,其物性或品质有可能降低。
首先,当树脂废料为将废家电产品破碎而得到的碎末时,即使能够高精度地分选上述的PP、PS或ABS树脂等热塑性树脂材料,也不能避免微量的异物的混入。这样的混入有异物的再生树脂材料,与新料(virgin material)(未使用的树脂材料)或者基本上没有混入异物的再生树脂材料相比,其强度和/或耐冲击性降低。
作为微量的异物,例如,可以列举作为绝热材料等使用的聚氨酯泡沫(聚氨酯树脂通常作为热固性树脂材料为人所知)、各种密封材料、弹性体材料(橡胶等)、其他树脂材料、或者各种金属材料(铁、铜、铝等)。这些异物大多附着或密合在分选后的再生树脂材料上。当异物仅是附着在树脂材料上时,能够通过公知的干式清洗等除去。但是,当异物经由密封材料等强力地密合在再生树脂材料上时,即使进行清洗也无法将异物完全除去。
其次,从废家电产品回收的树脂废料,也依赖于家电产品的使用环境,在很多情况下,已发生了经年劣化。在家电产品所使用的树脂材料中,通常添加有以维持耐久性为目的的添加剂(例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耐候剂等),但是,这些添加剂伴随树脂材料的经年劣化而被消耗。因此,即使是高纯度的再生树脂材料,直接使用该再生树脂材料制造的成形品,耐久性也会降低。
另外,根据添加剂的种类的不同,也有可能对再生树脂材料造成某种影响。作为树脂材料中添加的添加剂,除了上述的提高耐久性的添加剂以外,例如,还可以添加填料或颜料等添加剂。在此,填料或颜料中有时含有金属成分,这些金属成分有可能对再生树脂材料的热劣化造成影响。除此以外,上述的异物本身也有可能对再生树脂材料的劣化或耐久性造成影响,促进劣化。
因此,例如,已知有通过在再生树脂材料中配合新料,来抑制或避免再生树脂材料的物性的降低或物性的波动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3公开技术中记载有,通过将再生树脂材料(再生塑料原材料)与新料混合,能够提高再生树脂材料的物性。
另外,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将再生聚丙烯类树脂作为中间层,将含有阻燃剂的聚丙烯的新树脂作为正面层和背面层的结构的叠层体。根据该文献,通过形成上述结构的叠层体,能够得到强度和外观优异的阻燃性聚丙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635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0446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08902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0099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如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那样,在再生树脂材料中混合新料方法,也存在无法充分地提高其物性的情况。
例如,在为方便起见将混合新料而得到的再生树脂材料称为“混合再生树脂材料”时,该混合再生树脂材料与没有混合新料的原来的再生树脂材料相比,物性确实提高。但是,混合再生树脂材料的物性,结果达不到新料的物性。因此,混合再生树脂材料的用途被限定在以比新料的物性低的物性就足够的领域。
而且,为了使混合再生树脂材料的物性接近新料的物性,需要在原来的再生树脂材料中混合大量的新料。为了将对象树脂材料回收再利用而大量地混合新料,结果,不能提高回收再利用。因此,不能说充分地达到了实现高的回收再利用率的社会要求(以资源循环型社会为目标的要求)。
另外,根据树脂材料的种类的不同,有可能即使混合新料也无法使降低的物性充分地恢复。例如,PP等结晶树脂,通过混合新料,能够使降低的物性某种程度地恢复。与此相对,苯乙烯类树脂材料为非晶树脂,存在即使混合新料,物性也不充分地恢复的情况。
除此以外,当原来的再生树脂材料中含有上述的异物时,由于该异物的作用,物性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因此,即使大量地混合新料,或者大量地添加与已消耗的添加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耐候剂等)同种的添加剂,也有可能无法使混合再生树脂材料的物性充分地提高。
另外,如专利文献4中公开的那样,在不是混合新料而是在表面叠层新料的方法中,叠层工序是必须的。因此,为了得到再生树脂材料的成形品而另外需要叠层工序,并且,整体的工时也增加。其结果,在该方法中,不仅制造过程复杂化,而且制造成本也上升。另外,专利文献4中,正面层和背面层需要使用新料,因此,无法使再生树脂材料的使用量进一步增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技术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以下的技术:在从来自废家电产品的多种树脂材料混杂的混合物中分选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作为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进行再资源化时,能够不大量地混合新料而实现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良好的物性。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为以下构成:从由废家电产品的破碎物得到的多种树脂材料混杂的热塑性树脂废料中,使用材质识别装置进行分选并进行干式清洗处理后得到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相对于该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1)配合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或者(2)相对于上述热塑性树脂材料100重量份,在0.01~1重量份的范围内配合金属钝化剂,或者(3)配合热塑性弹性体,或者(4)适量配合溴类阻燃剂和锑类阻燃助剂。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有效地抑制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物性的降低或劣化。因此,能够将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作为成形品有效地进行再利用。另外,能够有效地抑制物性劣化的促进,因此,被再利用的成形品能够长期稳定地使用。另外,在将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进行再利用时,由于即使不大量地配合新料,也能够实现良好的物性(耐久性、强度、耐冲击性等),所以,能够提高再生资源的使用率。因此,能够进一步推进环保的家电产品的发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可以从参照附图进行的以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中知晓。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通过以上的构成,发挥能够提供以下技术的效果:在从来自废家电产品的多种树脂材料混杂的混合物中分选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作为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进行再资源化时,能够不大量地混合新料而实现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良好的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制造工序(热塑性树脂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工序)的一个例子,是表示到分选特定材料的树脂材料为止的工序的工序图(此外,在图1中,风力、磁力、涡电流分选的顺序没有要求)。
图2是图1所示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制造工序的继续,是表示到对分选出的特定种类的树脂材料进行改性并成形为止的工序的工序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在图1所示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制造工序中,为了分选特定材料的热塑性树脂材料而使用的近红外线识别系统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是表示到对分选出的特定种类的树脂材料进行改性并成形为止的工序的工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是表示到对分选出的特定种类的树脂材料进行改性并成形为止的工序的工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是表示到对分选出的特定种类的树脂材料进行改性并成形为止的工序的工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为以下构成:从由废家电产品的破碎物得到的多种树脂材料混杂的热塑性树脂废料中,使用材质识别装置进行分选并进行干式清洗处理后得到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相对于该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配合有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
根据上述构成,相对于进行干式清洗处理后的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并用添加2种抗氧化剂。由此,即使热塑性树脂材料已经年劣化,或者由于异物混入而导致热塑性树脂材料的劣化已进行,也能够有效地抑制劣化的加速。因此,能够良好地改善得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耐久性。其结果,能够将分选出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作为家电产品的部件等进行再利用,因此,能够提高回收再利用率。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二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为以下构成:从由废家电产品的破碎物得到的多种树脂材料混杂的热塑性树脂废料中,使用材质识别装置进行分选并进行干式清洗处理后得到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相对于该热塑性树脂材料100重量份,在0.01~1重量份的范围内配合有金属钝化剂。
根据上述构成,相对于进行干式清洗处理后的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适量添加金属钝化剂。金属钝化剂与来自废家电产品的金属类的异物、或者热塑性树脂材料中的添加剂中含有的金属成分之间形成配位化合物。由此,能够有效地降低由金属成分产生的催化作用,有效地抑制热塑性树脂材料的劣化的进行。因此,能够良好地改善得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耐久性。其结果,能够将分选出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作为家电产品的部件等进行再利用,因此,能够提高回收再利用率。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三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为以下构成:从由废家电产品的破碎物得到的多种树脂材料混杂的热塑性树脂废料中,使用材质识别装置进行分选并进行干式清洗处理后得到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相对于该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配合有热塑性弹性体。
根据上述构成,在进行干式清洗处理后的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中添加具有相容性的热塑性弹性体。由此,在分选后的热塑性树脂材料中,能够提高树脂分子间的密合性。因此,能够改善得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物性(特别是耐冲击性)。其结果,能够将分选出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作为家电产品的部件等进行再利用,因此,能够提高回收再利用率。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为以下构成:从由废家电产品的破碎物得到的多种树脂材料混杂的热塑性树脂废料中,使用材质识别装置进行分选并进行干式清洗处理后得到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相对于该热塑性树脂材料100重量份,在18~25重量份的范围内配合有溴类阻燃剂和锑类阻燃助剂。
或者,本发明的第五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也可以为以下构成:从由废家电产品的破碎物得到的多种树脂材料混杂的热塑性树脂废料中,使用材质识别装置进行分选并进行干式清洗处理后得到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相对于该热塑性树脂材料100重量份,配合有30重量份以上的分选精度更低的相同材质的再生树脂材料,并且,相对于上述热塑性树脂材料100重量份,在13~17重量份的范围内配合有溴类阻燃剂和锑类阻燃助剂。
根据上述构成,相对于进行干式清洗处理后的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适量添加溴类阻燃剂和锑类阻燃助剂。由此,即使热塑性树脂材料中含有异物,也能够实现与在新料中添加有阻燃剂的情况相同程度的阻燃性。因此,能够良好地改善得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阻燃性等物性。其结果,能够将分选出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作为家电产品的部件等进行再利用,因此,能够提高回收再利用率。
在上述构成的第一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中,上述酚类抗氧化剂和上述硫类抗氧化剂的总配合量相对于上述热塑性树脂材料100重量份可以为0.01~2.0重量份的范围内。
另外,在上述构成的第一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中,上述酚类抗氧化剂和上述硫类抗氧化剂的配合比以重量比计可以为1:1~1:4的范围内。
另外,在上述构成的第二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中,可以构成为:作为上述金属钝化剂,配合选自草酸衍生物、水杨酸衍生物、酰肼衍生物、三唑衍生物和咪唑衍生物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
另外,在上述构成的第三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中,上述热塑性弹性体的配合量相对于上述热塑性树脂材料100重量份可以为3~20重量份的范围内。
另外,在上述构成的第四和第五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中,可以构成为:作为上述溴类阻燃剂,至少使用四溴双酚A-双(2,3-二溴丙基醚)。
另外,在上述构成的第一~第五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中,上述热塑性树脂材料可以为苯乙烯类树脂材料或聚烯烃。
另外,在上述构成的第一~第五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中,进一步,上述苯乙烯类树脂材料可以为通用聚苯乙烯和高抗冲聚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另外,在上述构成的第三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中,在上述热塑性树脂材料为苯乙烯类树脂材料时,上述热塑性弹性体可以为苯乙烯类弹性体。
另外,在上述构成的第三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中,可以进一步与上述苯乙烯类弹性体一起配合有通用聚苯乙烯。
另外,在上述构成的第三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中,上述通用聚苯乙烯为从废家电产品得到的再生材料,上述通用聚苯乙烯的配合量相对于上述热塑性树脂材料100重量份可以为10~50重量份的范围内。
另外,在上述构成的第一~第五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中,上述材质识别装置可以为近红外线识别装置。
另外,在上述构成的第一~第五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中,上述废家电产品可以为选自冷藏库、冷冻库、空调机和洗衣机中的至少1种家电产品。
另外,本发明还包括一种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从由废家电产品的破碎物得到的多种树脂材料混杂的热塑性树脂废料中,使用材质识别装置进行分选,对分选出的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进行干式清洗处理,相对于干式清洗后的上述热塑性树脂材料,作为树脂改性剂,配合: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或者金属钝化剂;或者热塑性弹性体。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在全部附图中,对于相同或对应的要素赋予相同的参照符号,省略其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热塑性树脂材料的再资源化的一个例子]
首先,参照图1和图2对本发明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制造工序具体地进行说明。图1和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制造工序(换言之,树脂材料的再生工序或再资源化工序)的一个例子的工序图。
首先,如图1所示,通过对废家电产品实施5个工序,得到热塑性树脂废料(碎末),通过对该热塑性树脂废料实施分选工序,得到分选出的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当为方便起见将该热塑性树脂材料称为“分选后树脂材料”时,如图2所示,通过对分选后树脂材料实施4个工序,得到本发明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该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例如能够通过注射成形得到成形品。另外,在图1和图2中,将表示各工序的框与在该工序中被除去的物质用虚线连接表示。
作为废家电产品,可以列举使用过的冷藏库、冷冻库、空调机或洗衣机等,没有特别限定。这些废家电产品包括家庭用的家电产品和企业用的家电产品。因此,本发明中的废家电产品并不限定于家庭用的家电产品,广泛地包括民用的电气产品。对该废家电产品,如图1所示,实施分解和解体工序。此时被分解和解体的废家电产品,可以为上述的多种使用过的电气产品中的仅仅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另外,即使是相同种类的废家电产品,也可以制造者不同的电气产品混杂,还可以不同的机种混杂。
列举冷藏库作为废家电产品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在分解和解体工序中,通过手工作业将使用过的冷藏库解体,拆掉压缩机,除去制冷剂。然后,通过手工作业从冷藏库内部的蔬菜室、冷冻室、冷藏室等中将外壳或搁板等拆掉。此时被拆掉的压缩机等,相当于图1所示的手工回收金属废料,外壳或搁板等相当于手工回收树脂废料。
对于经过分解和解体工序后的冷藏库,如图1所示,实施破碎工序。在破碎工序中,使用公知的破碎机。
对于在破碎工序中得到的破碎物,如图1所示,实施风力分选工序、磁力分选工序和涡电流分选工序。风力分选工序、磁力分选工序和涡电流分选工序,可以按照图1所示的顺序实施,也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实施,也可以将一部分的分选工序省略。即,在破碎工序之后,只要实施选自风力分选工序、磁力分选工序和涡电流分选工序中的至少1种分选工序即可,在实施2种分选工序或3种分选工序的情况下,其顺序也没有特别限定。
在风力分选工序中,通过公知的吸引装置等,利用风力将破碎物中含有的聚氨酯泡沫或微细的异物等吸引除去。此时,聚氨酯泡沫中含有的制冷剂等也被除去。在图1中,作为在风力分选工序中被除去的物质,例示了聚氨酯废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风力分选工序之后实施磁力分选工序。在磁力分选工序中,利用公知的电磁铁等将铁废料除去。在磁力分选工序之后,实施涡电流分选工序。在涡电流分选工序中,利用公知的涡电流分选器等,将铜、铝等非铁金属废料除去。
在涡电流分选工序之后,根据需要对破碎物进行筛分。因此,虽然在图1未图示,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实施筛分工序。由此,得到由规定范围的大小的破碎片(树脂片)构成的热塑性树脂废料(碎末)。在实施了筛分的情况下,破碎片的大小设定为5~150mm的范围内,没有特别限定。
对于得到的热塑性树脂废料,如图1所示,实施树脂材料分选工序。在树脂材料分选工序中,例如使用如图3所示的近红外线识别系统20,分选特定种类的树脂材料与其他树脂材料。关于近红外线识别系统20将在后面进行说明。另外,在树脂材料分选工序中实施的识别方法,并不限定于使用近红外线的方法,能够适当采用能够识别树脂材料的材质的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以将利用近红外线的识别方法和水比重分选法并用。
通过树脂材料分选工序,得到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分选后树脂材料)。对于该分选后树脂材料,如图2所示,实施干式清洗工序。在干式清洗工序中,使用公知的干式清洗装置,将构成分选后树脂材料的树脂片的表面附着物(表面的污物)除去。作为表面的污物,例如可以列举尘埃、密封材料、粉体等,没有特别限定。另外,作为干式清洗装置,可以列举具备高速旋转的锤式叶片的类型(通过锤式叶片的打击将表面附着物除去)、或者使树脂片彼此相互摩擦的类型(通过摩擦将表面附着物除去)等,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分选后树脂材料的清洗方法,不仅存在干式清洗处理,而且存在湿式清洗处理等各种方法,在本发明中,采用了干式清洗处理。这是因为,在干式清洗处理时,不使用水进行清洗,因此,与湿式清洗处理等比较,能够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但是,干式清洗处理与湿式清洗处理比较,清洗后附着物的残留量易于增多。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需要,如图2所示,适当实施上述的风力分选工序、磁力分选工序或静电分选工序(使用静电分离器的分选)等。为方便起见,将该分选工序称为“清洗后分选工序”。
通过实施清洗后分选工序,能够将在干式清洗工序中未能完全除去的铁、非金属、粉体等异物(杂质)尽可能地除去。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洗后分选工序不是必须工序而是任选工序。另外,清洗后分选工序只要实施风力分选工序、磁力分选工序和静电分选工序中的至少任一种分选工序即可,可以实施这些全部的分选工序,也可以实施这些以外的其他分选工序。
接着,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清洗后的分选后树脂材料中,作为树脂改性剂,添加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将该工序称为“抗氧化剂添加工序”。抗氧化剂添加工序中的抗氧化剂的添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能够相对于清洗后的分选后树脂材料,添加规定量的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使用转鼓或亨舍尔混合机等公知的混合装置均质地进行混合的方法。
混合抗氧化剂的混合装置,并不一定限定于转鼓或亨舍尔混合机等。但是,当利用这些混合装置将分选后树脂材料充分地混合时,不仅能够使抗氧化剂分散在分选后树脂材料中,而且能够使分选后树脂材料良好地均质化,因此,能够使物性的波动减少。因此,混合装置的混合时间,优选设定为也将分选后树脂材料的均质化考虑在内的长度。另外,在混合抗氧化剂时,可以添加规定量的展开剂。由此,抗氧化剂容易附着在构成分选后树脂材料的树脂片的表面上。
如进一步在后面说明的那样,在抗氧化剂添加工序中,除了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以外,还可以添加磷类抗氧化剂。另外,还能够适当添加抗氧化剂以外的添加剂。作为抗氧化剂以外的添加剂,例如,可以列举热稳定剂、光稳定剂、防静电剂、润滑剂、填料(填充剂)、防铜老化剂、抗菌剂、着色剂、其他抗氧化剂。这些添加剂能够根据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所要求的耐久性、机械物性、外观等各项条件,适当选择公知的添加剂使用。
另外,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以外的添加剂,可以在抗氧化剂添加工序中,与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一起添加到分选后树脂材料中,也可以在图1和图2所示的制造工序的任意阶段添加。另外,除了添加剂以外,还可以配合分选后树脂材料以外的树脂材料。该树脂材料可以为在不会使回收再利用率降低的范围内配合的新料,为了实现期望的物性,也可以为分选后树脂材料以外的废料。因此,本发明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可以仅由特定种类的树脂材料构成,也可以为配合有其他树脂材料的聚合物共混物。
在抗氧化剂添加工序之后,如图2所示,实施加热混炼和挤出工序。在加热混炼和挤出工序中,使用公知的挤出机,将分选后树脂材料(已添加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加热混炼,从挤出机挤出。在此,优选挤出机设置有筛网过滤器。
即使是通过干式清洗工序将异物(杂质)除去后的分选后树脂材料,也有可能微量地残留有聚氨酯废料、其他树脂材料(也包括硅树脂、橡胶等)、铁废料、金属废料等异物。例如,当废家电产品为冷藏库时,冷藏库的破碎物在树脂材料中大量附着有聚氨酯泡沫、密封材料类、其他树脂材料、橡胶类、金属片、包覆铜线等异物。
这些异物大多强力地附着在分选后树脂材料的表面上。因此,即使实施干式清洗工序或清洗后分选工序,也不能将这些异物完全除去。如果这些异物最终混入到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中,那么在使用该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成形得到的成形品中,有可能发生初始物性的降低、物性的波动、以及耐久性的劣化等。另外,初始物性的降低也来自伴随家电产品的长期使用的经年劣化。
因此,通过将加热混炼后的分选后树脂材料经由筛网过滤器挤出,能够将在干式清洗工序(或清洗后分选工序)中未能完全除去的异物(杂质)除去。另外,加热混炼后的分选后树脂材料中添加有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因此,通过使其通过筛网过滤器,能够使这些抗氧化剂(以及其他添加剂)均质地混炼到树脂成分中。
挤出机的具体结构没有特别限定,能够列举单轴挤出机、双轴挤出机或多轴挤出机等。通常,从使混炼条件良好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双轴以上的多轴挤出机。此外,根据螺杆的形状、螺杆的转速、挤出直径、料筒的长度等各项条件的不同,轴数也可以为单轴。
由挤出机对分选后树脂材料进行加热混炼的条件也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适当设定分选后树脂材料能够良好地熔融、并且能够对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与分选后树脂材料良好地进行混炼的条件。此外,当加热温度(料筒温度和模头温度)过高时,会发生树脂成分的劣化,因此,优选根据分选后树脂材料的种类设定合适的温度范围。例如,当分选后树脂材料为聚丙烯(PP)时,加热温度优选为170~270℃的范围内,当分选后树脂材料为聚苯乙烯(PS)时,加热温度优选为160~280℃的范围内,当分选后树脂材料为ABS树脂时,加热温度优选为160~270℃的范围内。
另外,挤出机上设置的筛网过滤器的具体结构也没有特别限定。通过使筛网过滤器的网眼变小,能够提高除去异物的效果,并且容易改善得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冲击特性和伸长特性等各项物性。
在加热混炼和挤出工序中,优选将挤出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制成颗粒。制成颗粒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使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以列举从挤出机将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呈线(strand)状挤出,在水槽中冷却后,利用造粒机切断为适度大小的颗粒状的方法(线料切粒)。另外,也可以为在刚刚将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挤出到水中之后将其切断的方法(热切粒)。
另外,可以将制成颗粒后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在抗氧化剂添加工序中说明的混合装置(上述的转鼓或亨舍尔混合机等)中搅拌混合。由此,能够使得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颗粒均质化,因此,能够使物性的波动进一步减少。
这样得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如图2所示,通过实施注射成形工序,能够作为例如空调机等家电产品或者通常的成形品等进行再利用。
[热塑性树脂材料的分选的一个例子]
接着,参照图3对上述的树脂材料分选工序中使用的近红外线识别系统20的一个例子具体地进行说明。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近红外线识别系统20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近红外线识别系统20具备输送装置1、近红外线识别装置4、分选板6、管体8、电磁阀10、控制部14和压缩气源15等。
输送装置1是输送热塑性树脂废料11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公知的带式输送机。此外,输送装置1的输送方向为图3的-y方向,高度方向为z方向,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横切方向)为x方向。
近红外线识别装置4设置在输送装置1的输送路径上,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从被输送的树脂废料11中分选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此外,虽然在图3中未图示,但是,在输送装置1的输送路径上可以设置有实施上述的风力分选工序、磁力分选工序或涡电流分选工序的各种处理装置。在该情况下,由输送装置1输送的树脂材料,不是热塑性树脂废料11而是废家电产品的破碎物。
对近红外光谱分析法进行说明。有机化合物根据分子结构中含有的原子团(有机基团)的种类的不同,光的吸收波段不同。因此,当对有机化合物照射近红外线时,根据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能够得到固有的近红外线吸收光谱。因此,通过对未知的树脂材料照射近红外线来测量近红外线吸收光谱,并与从其他树脂材料得到的光谱(或已注册的光谱)进行比较,能够识别该树脂材料的材质。这是近红外光谱分析法。近红外线识别装置4利用该近红外光谱分析法,从树脂废料11中分选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
此外,在近红外线吸收光谱中,由于氢键和/或分子间相互作用,峰位置、峰宽度、吸收强度(吸光度)等会发生变化。因此,根据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对于含有溴等卤素的树脂材料也能够识别。
管体8在输送装置1的输送方向的下游端具有沿横切方向(x方向)设置且向下游侧喷出高压空气的多个喷出口5。分选板6从管体8(和输送装置1的下游端)看时在输送方向的更下游侧在横切方向上直立设置。在分选板6与输送装置1的下游端之间,设置有规定间隔。压缩气源15是向管体8供给高压空气的机构,电磁阀10是对从压缩气源15向管体8的高压空气的流动进行控制的阀体。控制部14对近红外线识别装置4和压缩气源15的动作进行控制。
此外,分选板6、管体8、电磁阀10、控制部14、压缩气源15等的具体结构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适当使用公知的结构。例如,作为管体8,可以例示金属制的管子。另外,作为电磁阀10,可以例示公知的电磁阀。另外,作为控制部14,可以例示公知的计算机(处理器)或控制器等。作为压缩气源15,可以例示以一定的压力供给空气的压缩机。
接着,对于由近红外线识别系统20进行的树脂材料分选工序,以树脂废料11来自冷藏库的情况为例具体地进行说明。
首先,设进行再利用的热塑性树脂材料为聚苯乙烯(PS)。来自冷藏库的树脂废料11中,作为多种树脂材料,含有通用聚苯乙烯(GPPS)和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因此,在近红外线识别装置4中,作为分选对象的特定种类的树脂材料,预先设定GPPS和HIPS。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树脂废料11包括:表示为带阴影的树脂片的热塑性树脂材料2;和表示为不带阴影的树脂片的其他树脂材料3。在本实施方式中,GPPS或HIPS相当于热塑性树脂材料2。
在输送装置1的输送方向的上游端,树脂废料11以分散的方式(以构成树脂废料11的多个树脂片彼此不重叠的方式)散布在输送装置1的输送面上。该散布可以通过手工作业进行,也可以使用公知的散布装置自动地进行。输送装置1例如以约2m/秒的速度输送树脂废料11。近红外线识别装置4在从输送装置1的上游端看时位于下游侧,因此,通过输送装置1的输送,树脂废料11向近红外线识别装置4移动。
当树脂废料11到达近红外线识别装置4的位置时,近红外线识别装置4对树脂废料11照射近红外线,测量近红外线吸收光谱。然后,根据来自热塑性树脂材料2的近红外线吸收光谱与其他树脂材料3的近红外线吸收光谱的差等,识别树脂材料的材质。另外,近红外线识别装置4对树脂废料11进行摄像取得图像,根据该图像的解析结果和近红外线吸收光谱的识别结果,取得作为热塑性树脂材料2的树脂片的位置信息。该树脂片的位置信息可以为输送装置1的x方向的位置信息。
控制部14根据从近红外线识别装置4得到的位置信息进行控制使得电磁阀10打开。由此,从管体8的喷出口5,向从输送装置1的下游端落下的热塑性树脂材料2(分选对象的树脂片)喷出(喷射)高压空气。此时的喷出压力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列举5bar。由此,使热塑性树脂材料2向下游侧(-y方向)的斜上方飞,因此,热塑性树脂材料2越过分选板6。
另一方面,在作为其他树脂材料3的树脂片从输送装置1的下游端落下时,控制部14将电磁阀10维持为关闭的状态。因此,在其他树脂材料3通过喷出口5上时,从喷出口5不喷射高压空气。因此,其他树脂材料3不越过分选板6而落下。
由此,在分选板6的上游侧蓄积作为其他树脂材料3的树脂片,在分选板6的下游侧蓄积作为热塑性树脂材料2的树脂片。因此,能够从树脂废料11中分选热塑性树脂材料2和其以外的其他树脂材料3。其结果,能够高效率并且高精度地回收热塑性树脂材料2。另外,不仅能够进行金属材料的分选,而且对于热塑性树脂材料(以及其以外的树脂材料)也能够良好地进行分选,因此,能够促进废家电产品中使用的各种材料的再利用化,能够使回收再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利用本实施方式的近红外线识别系统20,能够提高特定材质的热塑性树脂材料的分选后的纯度,并且不像水比重分选法等那样在分选时需要大量的水,能够使树脂材料分选工序简化。除此以外,也能够适合分选利用水比重分选法难以分选的树脂材料(例如含有填料的PP等)、ABS和PS那样的比重差接近的树脂材料。因此,能够使不同种类的树脂材料的混入量大幅降低。
[分选后的热塑性树脂材料的改性]
接着,具体地说明为了使由近红外线识别系统20分选出的分选后树脂材料的物性良好而对该分选后树脂材料进行改性的方法,即,具体地说明上述的抗氧化剂添加工序中添加的2种抗氧化剂。
在本发明中,作为分选对象的热塑性树脂材料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家电产品中广泛使用的各种树脂材料。作为代表性的热塑性树脂材料,能够列举苯乙烯类树脂材料或聚烯烃。作为聚烯烃,例如能够列举各种聚乙烯、各种聚丙烯等。另外,作为苯乙烯类树脂材料,能够列举通用聚苯乙烯(GPPS)、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等。
因此,从废家电产品得到的树脂废料中,可以含有1种以上的选自上述的多种热塑性树脂材料中的树脂材料,优选含有2种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树脂废料中分选这些热塑性树脂材料进行再利用时,如上所述,配合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通过并用这些抗氧化剂,能够大大改善得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物性、特别是耐久性。特别是,当热塑性树脂材料为苯乙烯类树脂材料时,具有由配合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产生的耐久性的改善效果大的趋势。另外,已经明确,在苯乙烯类树脂材料中,对于HIPS,也能够得到目前最大的改善效果。
添加的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的具体种类没有特别限定。酚类抗氧化剂只要为化学结构中含有苯基或其衍生物,并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化合物即可,硫类抗氧化剂只要为化学结构中含有硫原子,并且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化合物即可。另外,在本发明中,酚类抗氧化剂或硫类抗氧化剂,也可以为除了上述的化合物以外,还以规定范围的组成混合有公知的各种溶剂或添加剂等的“抗氧化组合物”。
在本发明中,能够根据热塑性树脂材料的种类的不同,列举作为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特别优选的化合物或组合物。
首先,例示酚类抗氧化剂的优选的化合物。当热塑性树脂材料为聚苯乙烯时,作为优选的酚类抗氧化剂,例如,可以列举十八烷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例如,BASF制造的商品名IRGANOX1076)、双[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2,4,8,10-四氧螺[5,5]十一烷-3,9-二基)双(2,2-二甲基-2,1-乙烷二基)(例如,住友化学制造的商品名Sumilizer GA-80)、三甘醇-双[3-(3-叔丁基-5-甲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例如,BASF制造的商品名IRGANOX245)、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季戊四醇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例如,ADEKA制造的商品名ADK STAB AO-60)、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均三甲苯(例如,BASF制造的商品名IRGANOX1330)等。这些化合物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适当组合使用。
其中,从得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耐热稳定性优异的观点出发,更优选双[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2,4,8,10-四氧螺[5,5]十一烷-3,9-二基)双(2,2-二甲基-2,1-乙烷二基)、三甘醇双[3-(3-叔丁基-5-甲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等。
另外,当热塑性树脂材料为ABS树脂时,作为优选的酚类抗氧化剂,例如,可以列举十八烷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三甘醇双[3-(3-叔丁基-5-甲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双[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2,4,8,10-四氧螺[5,5]十一烷-3,9-二基)双(2,2-二甲基-2,1-乙烷二基、2,6-二叔丁基对甲酚、季戊四醇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均三甲苯、4,4′-亚丁基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例如,住友化学制造的商品名Sumilizer BBM-S)、对甲酚和双环戊二烯共聚物(例如,伊立欧(Eliokem)制造的商品名Wingstay L)等。这些化合物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适当组合使用。
其中,从得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耐热稳定性优异的观点出发,更优选双[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2,4,8,10-四氧螺[5,5]十一烷-3,9-二基)双(2,2-二甲基-2,1-乙烷二基)、三甘醇双[3-(3-叔丁基-5-甲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等。
另外,当热塑性树脂材料为聚丙烯时,作为优选的酚类抗氧化剂,例如,可以列举季戊四醇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十八烷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双[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2,4,8,10-四氧螺[5,5]十一烷-3,9-二基)双(2,2-二甲基-2,1-乙烷二基)、三甘醇双[3-(3-叔丁基-5-甲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2,6-二叔丁基对甲酚、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均三甲苯等。这些化合物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适当组合使用。
其中,从得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耐热稳定性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季戊四醇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等。
接着,例示硫类抗氧化剂的优选的化合物。当热塑性树脂材料为聚苯乙烯、ABS树脂和聚丙烯中的任一个时,例如,都可以列举3,3′-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DLTDP)、3,3′-硫代二丙酸双十八烷酯(DSTDP)、3,3′-硫代二丙酸双十四烷酯(DMTDP)、双[3-(十二烷硫基)丙酸]2,2-双[[3-(十二烷硫基)-1-氧代丙氧基]甲基]-1,3-丙烷二基、双[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2,4,8,10-四氧螺[5,5]十一烷-3,9-二基)双(2,2-二甲基-2,1-乙烷二基)(例如,住友化学制造的商品名Sumilizer TP-D)等。这些化合物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适当组合使用。
其中,从得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耐热稳定性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双[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2,4,8,10-四氧螺[5,5]十一烷-3,9-二基)双(2,2-二甲基-2,1-乙烷二基)等。
另外,对于上述的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的组合也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作为优选的组合,例如,能够列举酚类抗氧化剂为双[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2,4,8,10-四氧螺[5,5]十一烷-3,9-二基)双(2,2-二甲基-2,1-乙烷二基)和三甘醇双[3-(3-叔丁基-5-甲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中的至少一种,硫类抗氧化剂为双[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2,4,8,10-四氧螺[5,5]十一烷-3,9-二基)双(2,2-二甲基-2,1-乙烷二基)的组合。根据该组合,能够使得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耐热稳定性进一步提高。
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的总配合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热塑性树脂材料100重量份,优选为0.01~2.0重量份的范围内,更优选为0.1~0.5重量份的范围内。当配合量少于0.01重量份时,有可能由于渗出等而导致在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中的含量变得不够。另外,当配合量超过2.0重量份时,无法期待与配合量相称的耐久性的提高效果。
另外,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的配合比(混合比)也没有特别限定,以重量比计优选为1:1~1:4的范围内,更优选为1:2~1:3的范围内。当配合比为该范围内时,通过配合这些抗氧化剂,能够有效地改善耐久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以外,还可以并用磷类抗氧化剂。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在配合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时(抗氧化剂添加工序、以及加热混炼和挤出工序)以及注射成形时(注射成形工序)要经过很多受热历程。因此,为了提高配合时或注射成型时的耐热稳定性,优选配合磷类抗氧化剂。
具体的磷类抗氧化剂没有特别限定,只要为化学结构中含有磷原子,并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化合物即可。作为优选的磷类抗氧化剂,当热塑性树脂材料为聚苯乙烯、ABS树脂和聚丙烯中的任一个时,例如,都可以列举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例如,BASF制造的商品名IRGFOS168)、四(2,4-二叔丁基苯基)-4,4′-联苯基二亚磷酸酯(例如,BASF制造的商品名IRGFOS PEP-Q)、双(2,4-二叔丁基-6-甲基苯基)=乙基=亚磷酸酯(例如,BASF制造的商品名IRGFOS38)、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例如,ADEKA制造的商品名ADK STAB PEP-24G)、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辛基亚磷酸酯(例如,ADEKA制造的商品名ADK STAB HP-10)、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例如,三光制造的商品名SANKO-HCA)、亚磷酸三烯丙酯、三(壬基-苯基)亚磷酸酯等。这些化合物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适当组合使用。
其中,得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耐热稳定性优异,因此,其中,从耐热稳定性优异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等。
磷类抗氧化剂的配合量也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热塑性树脂材料100重量份,优选0.01~0.2重量份的范围内。当配合量小于0.01重量份时,有可能即使配合磷类抗氧化剂也得不到充分的提高耐热稳定性的效果。另一方面,当配合量超过0.1重量份时,无法期待与配合量相称的提高耐热稳定性的效果。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为以下构成:从由废家电产品的破碎物得到的多种树脂材料混杂的热塑性树脂废料中,使用材质识别装置进行分选并进行干式清洗处理后得到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相对于该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配合有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
在从废家电产品再生热塑性树脂材料的情况下,有可能废家电产品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材料经年劣化,或为了再利用而分选出的热塑性树脂材料中混入异物导致耐久性等物性降低,或物性的劣化受到促进。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中配合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能够有效地抑制物性的降低(或劣化的促进)。由此,能够将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经过注射成形等成形工序,作为再生树脂材料的成形品进行再利用。另外,能够有效地抑制物性的劣化的促进,因此,被再利用的成形品能够长期稳定地使用。另外,在将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进行再利用时,即使不大量地配合新料,也能够实现良好的物性(耐久性、强度、耐冲击性等),因此,能够提高再生资源的使用率。
[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1所示的树脂材料分选工序中,使用了图3所示的近红外线识别系统20,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适当使用公知的其他分选方法。例如,也可以利用水比重分选法从热塑性树脂废料中分选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例如,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等聚烯烃的比重比水的比重轻。当这些聚烯烃作为废家电产品的树脂材料使用时,在树脂材料分选工序中能够利用水比重分选法分选这些树脂材料。
另外,在树脂材料分选工序中,也可以使用静电分选法从热塑性树脂废料中分选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例如,ABS树脂与聚苯乙烯(PS)比重比较接近,利用水比重分选法无法充分地进行分选,但是这些树脂材料的带电序列的排列顺序(带电序列差)不同。因此,能够利用该带电序列的不同,通过静电分选法分选这些苯乙烯类树脂。因此,在树脂材料分选工序中,也可以不利用近红外线,而利用水比重分选法和静电分选法中的至少一种,或者将它们并用来分选树脂材料。
此外,利用静电分选法,难以排除含溴的树脂材料。因此,在废家电产品中含有含溴的树脂材料的情况下,例如,优选并用X射线分选装置等能够识别出含溴的测量装置进行树脂材料的分选。
另外,作为ABS树脂与PS的分选方法,也能够采用使用盐水等的水比重分选法。在来自废家电产品的热塑性树脂废料中,较多情况下该树脂废料中含有的聚苯乙烯的比重为1.03~1.04左右,ABS树脂的比重为1.05~1.07左右。因此,通过使用像盐水等那样调整了比重的水,能够以比较高的精度分选ABS树脂和PS。但是,即使是使用盐水等的水比重分选法,也难以排除含溴的树脂材料。因此,优选并用例如X射线分选装置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通过树脂材料分选工序得到的分选后树脂材料,不特别实施其他工序,而实施干式清洗工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干式清洗工序的前段,将分选后树脂材料用破碎机进一步破碎。
如上所述,当在涡电流分选工序之后实施筛分工序时,热塑性树脂废料(破碎片)的大小例如为5~150mm的范围内。然后,在实施树脂材料分选工序之后再次实施破碎工序时,能够使分选后树脂材料(树脂片)的大小为2~50mm的范围内。由此,分选后树脂材料的大小的波动变小,因此,在后段的抗氧化剂添加工序(或添加其他添加剂等的工序)中,能够更均质地混合抗氧化剂。其结果,能够使得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物性的波动变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分选后树脂材料实施干式清洗工序之后,可以根据需要实施清洗后分选工序(也就是说也可以不实施清洗后分选工序)。另外,在该清洗后分选工序中,可以实施至少1次风力分选、磁力分选、静电分选等分选工序。这一点对于用于制造热塑性树脂废料的风力分选工序、磁力分选工序、涡电流分选工序等也是同样。
即,在废家电产品的分解和解体工序、其后的破碎工序中,当混入的异物少,或特定种类的异物较多时,可以根据需要,实施风力分选工序、磁力分选工序和涡电流分选工序中的至少任一种分选工序。相反地,在含有通过风力分选工序、磁力分选工序或涡电流分选工序无法除去的异物的情况下,可以实施这些以外的公知的分选工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废家电产品,例示了使用过的冷藏库,但是,作为本发明的适用对象的废家电产品并不限定于此。如上所述,作为废家电产品,除了冷藏库以外,还可以列举冷冻库、空调机或洗衣机等。因此,分选工序前的破碎物,可以是从冷藏库以外的废家电产品得到的破碎物,也可以是从包括冷藏库在内的多种废家电产品得到的破碎物。
另外,例如,即使废家电产品的种类或机种不同,图1和图2所示的树脂材料的再生工序(或再资源化工序)的基本流程也相同。但是,当废家电产品的种类或机种不同时,分别回收的金属废料和树脂废料等的种类不同。因此,能够相对于图1和图2的再生工序省略一部分工序,或追加新的工序。例如,当废家电产品为洗衣机时,不需要聚氨酯泡沫等绝热材料,因此,可以没有分选聚氨酯废料的风力分选工序。另外,洗衣机与冷藏库不同,不使用制冷剂,因此,在分解和解体工序中,不需要除去制冷剂。
(实施方式2)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为了避免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物性的降低、或者物性的劣化的促进,在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中配合有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而在本实施方式2中,配合有规定量的金属钝化剂。关于这一点,参照图4具体地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制造工序(树脂材料的再生工序或再资源化工序)的一个例子的工序图。
图4所示的工序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图2所示的工序同样,图4中的“分选出的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分选后树脂材料)通过与图1同样的工序得到。另外,图4中的干式清洗工序、清洗后分选工序、加热混炼和挤出工序、以及注射成形工序,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干式清洗工序或清洗后分选工序之后,实施添加金属钝化剂作为树脂改性剂的金属钝化剂添加工序。在该金属钝化剂添加工序中,相对于分选后树脂材料100重量份,在0.01~1重量份的范围内添加金属钝化剂。
金属钝化剂添加工序中添加的金属钝化剂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适当使用公知的化合物或组合物。作为具体的金属钝化剂,例如,能够列举选自草酸衍生物、水杨酸衍生物、酰肼衍生物、三唑衍生物和咪唑衍生物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
作为这些化合物中的草酸衍生物,例如,作为草酸衍生物,可以列举草酰-双-1,2-羟基苯亚甲基酰肼(Eastman Kodak公司制造的商品名Eastman Inhibitor OABH)、2,2′-草酰胺双(乙基3-(3,5-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白石钙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名Naugard XL-1)等,没有特别限定。这些化合物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适当组合使用。
另外,作为水杨酸衍生物,例如,可以列举3-(N-水杨酰)氨基-1,2,4-三唑(株式会社ADEKA制造的商品名ADK STAB CDA-1)、癸烷二羧酸二水杨酰肼(株式会社ADEKA制造的商品名ADK STABCDA-6)、亚水杨基水杨酰肼(BASF公司制造的商品名Chel-180)等,没有特别限定。这些化合物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适当组合使用。
另外,作为酰肼衍生物,例如,可以列举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丙酰肼(株式会社ADEKA制造的商品名CDA-10)、三井东压精细化学品公司制造的商品名Qunox等,没有特别限定。这些化合物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适当组合使用。
另外,作为三唑衍生物,例如,可以列举苯并三唑、3-氨基-1,2,4-三唑、2-巯基苯并三唑、2,5-二巯基苯并三唑、4-烷基苯并三唑、5-烷基苯并三唑、4,5,6,7-四氢苯并三唑、5,5′-亚甲基双苯并三唑、1-[二(2-乙基己基)氨基甲基]-1,2,4-三唑、1-(1-丁氧基乙基)-1,2,4-三唑、酰化3-氨基-1,2,4-三唑等,没有特别限定。这些化合物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适当组合使用。
另外,作为咪唑衍生物,例如,可以列举4,4′-亚甲基双(2-十一烷基-5-甲基咪唑、双[(N-甲基)咪唑-2-基]甲醇辛基醚等,没有特别限定。这些化合物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适当组合使用。
另外,也能够将上述的作为草酸衍生物、水杨酸衍生物、酰肼衍生物、三唑衍生物或咪唑衍生物例示的化合物中的不同种类的衍生物分别各1种以上适当组合使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分选的对象的热塑性树脂材料(分选后树脂材料)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家电产品中广泛使用的各种树脂材料。作为代表性的热塑性树脂材料,如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那样,能够列举苯乙烯类树脂材料或聚烯烃。具体的聚烯烃或苯乙烯类树脂材料的种类也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树脂废料中分选这样的热塑性树脂材料进行再利用时,在0.01~1重量份的范围内配合金属钝化剂。通过以该量配合金属钝化剂,能够大大改善得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物性、特别是耐久性。特别是,当热塑性树脂材料为苯乙烯类树脂材料时,具有金属钝化剂的耐久性的改善效果大的趋势。
在金属钝化剂添加工序中以规定的配合量配合金属钝化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例如,能够列举相对于清洗后的分选后树脂材料添加金属钝化剂,使用转鼓或亨舍尔混合机等公知的混合装置均质地进行混合的方法。
在金属钝化剂添加工序之后,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在加热混炼和挤出工序中使金属钝化剂分散在分选后树脂材料中。此时,使用公知的挤出机,将分选后树脂材料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加热混炼,并从挤出机挤出,以及挤出机优选设置有筛网过滤器,均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挤出机中的加热温度(料筒温度和模头温度等),当分选后树脂材料为苯乙烯类树脂材料时,例如,能够列举设定为180~240℃的温度范围的例子。另外,筛网过滤器的网眼,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优选为40~200目的范围内的网眼。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为以下构成:从由废家电产品的破碎物得到的多种树脂材料混杂的热塑性树脂废料中,使用材质识别装置进行分选并进行干式清洗处理后得到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相对于该热塑性树脂材料100重量份,在0.01~1重量份的范围内配合有金属钝化剂。
已知通常树脂材料的劣化通过自动氧化进行。在此,当树脂材料中存在金属原子或金属离子时,金属原子或金属离子例如发挥作为氧化还原催化剂的作用。由此,树脂材料中自由基的产生增大,因此,树脂材料的自动氧化受到促进。因此,需要抑制分选后树脂材料的自动氧化,提高耐久性。另外,有作为树脂材料中的添加剂的填充材料或颜料中含有金属成分的情况。这些金属成分也能够通过接触氧化作用而使树脂材料劣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中适量配合金属钝化剂。由此,金属钝化剂能够与金属原子或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使其催化作用降低。因此,利用金属钝化剂,能够抑制树脂成分中含有的异物引起的各种劣化反应,并且还能够使劣化反应的进行大幅延缓。因此,能够得到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的高品质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
由此,能够将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经过注射成形等成形工序,作为再生树脂材料的成形品进行再利用。另外,能够有效地抑制物性的劣化的促进,因此,被再利用的成形品能够长期稳定地使用。另外,在将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进行再利用时,即使不大量地配合新料,也能够实现良好的物性(耐久性、强度、耐冲击性等),因此,能够提高再生资源的使用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树脂改性剂(树脂改性成分),除了金属钝化剂以外,还可以并用抗氧化剂。作为能够并用的抗氧化剂,可以列举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酚类抗氧化剂,另外,也可以并用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两者。由此,能够使金属钝化剂的作用效果进一步提高。
(实施方式3)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在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中配合有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在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中配合有适量的金属钝化剂。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3中,配合有与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对应的热塑性弹性体。关于这一点,参照图5具体地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制造工序(树脂材料的再生工序或再资源化工序)的一个例子的工序图。
图5所示的工序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图2所示的工序、或上述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图4所示的工序同样,图5中的“分选出的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分选后树脂材料)通过与图1同样的工序得到。另外,图5中的干式清洗工序、清洗后分选工序、加热混炼和挤出工序、以及注射成形工序,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干式清洗工序或清洗后分选工序之后,实施添加热塑性弹性体作为树脂改性剂的弹性体添加工序。在弹性体添加工序中,如后所述,也能够与热塑性弹性体一起添加与分选后树脂材料同系的通用树脂材料。
添加的热塑性弹性体的具体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当分选后树脂材料为苯乙烯类树脂材料时,可以为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只要为使用苯乙烯或其衍生物作为单体的高分子、并且为橡胶状的弹性体即可。作为本实施方式中具体使用的热塑性弹性体,例如,能够列举分子结构中含有聚苯乙烯类结构作为硬链段且含有聚二烯结构作为软链段的结构、或者苯乙烯与二烯单体的共聚物的氢化物等。
在此所说的聚苯乙烯类结构,只要为使用苯乙烯或其衍生物作为单体的聚合物即可。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为仅使用苯乙烯或其衍生物中的1种的均聚物,也可以为使用苯乙烯或其衍生物中的2种以上的共聚物,也可以为使苯乙烯或其衍生物与其他单体聚合而形成的共聚物。另外,聚二烯结构只要为含有二烯结构的聚合物即可。具体而言,例如,能够列举聚丁二烯(1,3-丁二烯的均聚物)、聚异戊二烯(2-甲基-1,3-丁二烯(异戊二烯)的均聚物)、丁二烯与其他单体的共聚物、异戊二烯与其他单体的共聚物等。另外,作为苯乙烯与二烯单体的共聚物的氢化物,能够列举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氢化物、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的氢化物等。
另外,热塑性弹性体的添加量(配合量)也没有特别限定。根据分选后树脂材料(改性前的热塑性树脂材料)的物性、热塑性弹性体的具体种类、得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所要求的物性等条件的不同,与效果相称的添加量不同。因此,优选根据分选后树脂材料的种类和热塑性弹性体的种类,适当调节添加量。通常,热塑性弹性体的添加量只要相对于分选后树脂材料100重量份为3~20重量份的范围内即可。
当热塑性弹性体的添加量为上述的范围内时,得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能够得到良好的耐冲击性。另一方面,虽然也根据热塑性弹性体的种类等而不同,但是,当添加量超过例如20重量份时,虽然能够期待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耐冲击性的进一步提高,但是强度处于降低的趋势。另外,当添加量小于3重量份时,无法期待与添加量相称的效果。此外,热塑性弹性体可以仅添加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适当组合添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分选后树脂材料中,与热塑性弹性体一起添加通用聚苯乙烯(GPPS)。该GPPS优选为再生材料。具体而言,例如,当废家电产品为使用过的冷藏库时,能够列举来自该冷藏库的蔬菜室外壳、冷藏室外壳、搁板等的GPPS。如上所述这些能够在分解和解体工序(参照图1)中作为手工回收树脂废料取得,可以将该手工回收树脂废料用破碎机破碎后作为再生GPPS使用。
GPPS的添加量(配合量)没有特别限定,根据分选后树脂材料(改性前的热塑性树脂材料)的物性、并用的热塑性弹性体的具体种类、得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所要求的物性等条件的不同,GPPS的添加量不同。但是,通常,只要相对于分选后树脂材料100重量份为10~50重量份的范围内即可。
当GPPS的添加量超过50重量份时,虽然能够期待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强度的进一步提高,但是耐冲击性处于降低的趋势。另一方面,当GPPS的添加量小于10重量份时,无法期待与添加量相称的效果。因此,作为代表性的配合量,相对于分选后树脂材料100重量份,优选热塑性弹性体为3~20重量份的范围内,并且优选GPPS为10~50重量份的范围内。由此,在得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中,能够实现良好的耐冲击性和良好的强度两者。
另外,有利用图3所示的近红外线识别系统20分选出的苯乙烯类树脂材料中含有GPPS和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的情况。当废家电产品为使用过的冷藏库、且分选出的苯乙烯类树脂材料由GPPS和HIPS构成时,其比例例如为GPPS10~30重量%、HIPS70~90重量%。如上所述,虽然GPPS的比例越大,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越大,但是,耐冲击性变小。
在该情况下,只要事前对分选后树脂材料进行物性的测定,根据得到的物性的结果,调整热塑性弹性体的添加量、以及GPPS的添加量即可。由此,能够根据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或其成形品)所要求的物性,适当地调整热塑性弹性体或GPPS(或它们两者)的添加量。另外,当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含有GPPS和HIPS两者时,容易实现良好的强度和耐冲击性。
此外,不论是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的情况下,还是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的金属钝化剂的情况下,均能够通过事前测定物性来调整其添加量,这一点与本实施方式相同。
此外,GPPS并不限定于再生材料,也可以为新料。但是,在使用新料的情况下,优选GPPS的添加量尽可能少。当新料的GPPS的添加量过多时,再生材料的使用比率降低。另一方面,当GPPS如上所述为再生材料时,通过使添加量为上述的范围内,能够提高再生材料的使用比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分选的对象的热塑性树脂材料(分选后树脂材料)的种类,并不特别限定于上述的苯乙烯类树脂材料,可以为家电产品中广泛使用的各种树脂材料,例如聚烯烃。当分选后树脂材料为聚烯烃时,只要添加聚烯烃类的热塑性弹性体即可,另外,也可以与GPPS的并用同样,并用聚烯烃的再生材料。此外,具体的聚烯烃或苯乙烯类树脂材料的种类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弹性体添加工序中以规定的配合量配合热塑性弹性体(和通用聚苯乙烯等)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例如,能够列举在清洗后的分选后树脂材料中添加热塑性弹性体等,使用转鼓或亨舍尔混合机等公知的混合装置均质地进行混合的方法。
在弹性体添加工序之后,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在加热混炼和挤出工序中使热塑性弹性体等分散在分选后树脂材料中。此时,使用公知的挤出机,将分选后树脂材料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加热混炼,并从挤出机挤出,以及挤出机优选设置有筛网过滤器,均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挤出机中的加热温度(料筒温度和模头温度等),当分选后树脂材料为苯乙烯类树脂材料时,例如,能够列举设定为200~220℃的温度范围的例子。另外,筛网过滤器的网眼,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优选为30~100目的范围内的网眼。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为以下构成:从由废家电产品的破碎物得到的多种树脂材料混杂的热塑性树脂废料中,使用材质识别装置进行分选并进行干式清洗处理后得到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相对于该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至少配合有热塑性弹性体。
在上述构成中,在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中,至少配合热塑性弹性体,优选配合与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同系的通用树脂材料。由此,能够抑制树脂成分中含有的异物、特别是金属原子或金属离子引起的各种劣化反应。具体而言,当分选后树脂材料为苯乙烯类树脂材料时,通过添加苯乙烯类的热塑性弹性体,能够使得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耐冲击性提高。另外,通过添加通用聚苯乙烯(GPPS),能够使得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强度提高。因此,能够得到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的高品质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
由此,能够将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经过注射成形等成形工序,作为再生树脂材料的成形品进行再利用。另外,能够有效地抑制物性的劣化的促进,因此,被再利用的成形品能够长期稳定地使用。另外,在将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进行再利用时,即使不大量地配合新料,也能够实现良好的物性(耐久性、强度、耐冲击性等)。而且,当并用的通用树脂材料为再生树脂材料时,不需要配合新料。因此,能够提高再生资源的使用率。
(实施方式4)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在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中配合有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在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中配合有适量的金属钝化剂。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4中,为了维持或提高各项物性中的阻燃性,在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中配合有适量的溴类阻燃剂和阻燃助剂。关于这一点,参照图6具体地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4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制造工序(树脂材料的再生工序或再资源化工序)的一个例子的工序图。
图6所示的工序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图2所示的工序、上述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图4所示的工序、或上述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图5所示的工序同样,图6中的“分选出的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分选后树脂材料)通过与图1同样的工序得到。另外,图6中的干式清洗工序、清洗后分选工序、加热混炼和挤出工序、以及注射成形工序,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干式清洗工序或清洗后分选工序之后,实施添加溴类阻燃剂和锑类阻燃助剂作为树脂改性剂的阻燃剂添加工序。在该阻燃剂添加工序中,相对于分选后树脂材料100重量份,添加溴类阻燃剂和锑类阻燃助剂,使得溴类阻燃剂和锑类阻燃助剂的总量为18~25重量份的范围内。
阻燃剂添加工序中添加的溴类阻燃剂没有特别限定,作为阻燃剂能够适当使用公知的化合物。其中,作为优选的溴类阻燃剂,能够列举十溴二苯醚、四溴双酚A-双(2,3-二溴丙基醚)、乙撑双(四溴邻苯二甲酰亚胺)、双(五溴苯基)乙烷等。这些溴类阻燃剂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适当组合使用。其中,特别优选使用四溴双酚A-双(2,3-二溴丙基醚)。
另外,在阻燃剂添加工序中与溴类阻燃剂一起添加的锑类阻燃助剂也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使用三氧化锑、五氧化锑等。这些锑类阻燃助剂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适当组合使用。
溴类阻燃剂与锑类阻燃助剂的配合比率没有特别限定,优选相对于溴类阻燃剂的总重量,锑类阻燃助剂的重量为1/5~1/2的范围内。换言之,优选溴类阻燃剂的重量:锑类阻燃助剂的重量=4:1~2:1的范围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分选后树脂材料中混合分选精度更低的再生树脂材料(为方便起见称为“低级再生树脂材料”)使用。此时,相对于分选后树脂材料100重量份,低级再生树脂材料能够混合30重量份以上。由此,能够将分选精度低的低级再生树脂材料与分选精度高的分选后树脂材料一起进行再利用,因此,能够提高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回收再利用率。
在此,在相对于分选后树脂材料混合30重量份以上的低级再生树脂材料的情况下,在阻燃剂添加工序中添加(配合)的溴类阻燃剂和锑类阻燃助剂的总量,只要相对于分选后树脂材料100重量份为13~17重量份的范围内即可。即,在仅再生分选后树脂材料的情况下、和在并用低级再生树脂材料的情况下,溴类阻燃剂和锑类阻燃助剂的添加量的优选范围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分选对象的热塑性树脂材料(分选后树脂材料)的种类与上述实施方式1~3同样,能够列举苯乙烯类树脂材料或聚烯烃中的任意材料。作为一个优选的树脂的种类,能够列举聚丙烯,但是本发明并不特别限定于此。
在上述的树脂材料分选工序中,即使是通过干式清洗工序将异物(杂质)除去后的分选后树脂材料,也有可能微量地残留有各种异物。而且,这些异物中也包括可燃性的异物。当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含有阻燃剂时,该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即使与火焰接触也难以着火,但是,当混入有可燃性的异物时,异物有可能着火。因此,异物的存在,不仅对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各种物性和耐久性造成影响,而且也对阻燃性造成影响。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阻燃剂添加工序中配合有适量的溴类阻燃剂和锑类阻燃助剂。由此,能够将分选后树脂材料的阻燃性改性为与新料的阻燃性相同程度。由此,能够将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经过注射成形等成形工序,作为再生树脂材料的成形品进行再利用。另外,在将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进行再利用时,即使不混合新料,也能够实现良好的阻燃性。
实施例
根据实施例、比较例和参考例对本发明更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进行各种变更、修正和改变。此外,以下的实施例、比较例和参考例中的物性等的测定和评价如以下所示那样进行。
(物性的测定方法)
各实施例、各比较例或参考例中得到的各试验片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断裂伸长率,按照JIS K7161和JIS K7162测定。同样,各试验片的悬臂梁式冲击值(Izod impact value)按照JIS K7110测定。同样,各试验片的弯曲试验和弯曲弹性模量按照JIS K7171测定。
另外,在实施例15和比较例17、18中,对各试验片实施凸台(boss)强度试验,该凸台强度试验是对成形品的强度进行验证的独特的评价方法。在该凸台强度试验中,在试验片上形成外螺纹和与该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部。然后,通过螺合外螺纹来反复进行规定次数的紧固和拆卸,测量到外螺纹不能紧固为止的次数(紧固的反复次数)。
另外,在实施例16、17和比较例19和20中,按照UL94V标准的20mm垂直燃烧试验,对各试验片的阻燃性进行评价。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作为废家电产品,使用回收的使用过的冷藏库。对该冷藏库实施图1所示的各工序(分解和解体工序、破碎工序、风力分选工序、磁力分选工序、涡电流分选工序等)来制造热塑性树脂废料(碎末)。使用图3所示的近红外线识别系统20从该热塑性树脂废料中分选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树脂材料分选工序)。然后,对该HIPS(分选后树脂材料)进行图2所示的干式清洗处理(干式清洗工序)。将该清洗后的HIPS作为原料。
相对于清洗后的HIPS100重量份,添加0.1重量份的作为酚类抗氧化剂的Sumilizer GA-80(商品名、住友化学制造)、0.1重量份的作为硫类抗氧化剂的Sumilizer TP-D(商品名、住友化学制造)和0.05重量份的作为磷类抗氧化剂的IRGAFOS168(商品名、BASF制造)进行混合(图2所示的抗氧化剂添加工序)。
然后,利用挤出机在200℃进行加热的同时,对HIPS和各抗氧化剂进行混炼,使用网眼尺寸60的筛网过滤器进行挤出。由此,制造作为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HIPS的颗粒(图2所示的加热混炼和挤出工序)。将该颗粒(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在成形温度200℃并且模具温度30℃的成形条件下进行注射成型,制造作为成形品的试验片(图2所示的注射成形工序)。
测定得到的试验片的物性(初始物性)。然后,将试验片在80℃的恒温炉中放置2000小时(耐久试验),也测定其后的物性(耐久试验后物性)进行评价。将初始物性与耐久试验后物性的变化率示于表1。
(实施例2)
相对于清洗后的HIPS100重量份,添加0.067重量份的作为酚类抗氧化剂的Sumilizer GA-80(商品名、住友化学制造)和0.133重量份的作为硫类抗氧化剂的Sumilizer TP-D(商品名、住友化学制造),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初始物性和耐久试验后物性。将这些物性的变化率示于表1。
(实施例3)
相对于清洗后的HIPS100重量份,添加0.05重量份的作为酚类抗氧化剂的Sumilizer GA-80(商品名、住友化学制造)和0.15重量份的作为硫类抗氧化剂的Sumilizer TP-D(商品名、住友化学制造),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初始物性和耐久试验后物性。将这些物性的变化率示于表1。
(实施例4)
相对于清洗后的HIPS100重量份,添加0.125重量份的作为酚类抗氧化剂的Sumilizer GA-80(商品名、住友化学制造)和0.375重量份的作为硫类抗氧化剂的Sumilizer TP-D(商品名、住友化学制造),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初始物性和耐久试验后物性。将这些物性的变化率示于表1。
(实施例5)
相对于清洗后的HIPS100重量份,添加0.1重量份的作为酚类抗氧化剂的IRGANOX245(商品名、BASF制造)和0.1重量份的作为硫类抗氧化剂的Sumilizer TP-D(商品名、住友化学制造),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初始物性和耐久试验后物性。将这些物性的变化率示于表1。
(实施例6)
相对于清洗后的HIPS100重量份,添加0.1重量份的作为酚类抗氧化剂的IRGANOX1076(商品名、BASF制造)和0.1重量份的作为硫类抗氧化剂的Sumilizer TP-D(商品名、住友化学制造),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初始物性和耐久试验后物性。将这些物性的变化率示于表1。
(实施例7)
相对于清洗后的HIPS100重量份,添加0.05重量份的作为酚类抗氧化剂的IRGANOX1076(商品名、BASF制造)和0.15重量份的作为硫类抗氧化剂的Sumilizer TP-D(商品名、住友化学制造),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初始物性和耐久试验后物性。将这些物性的变化率示于表1。
(实施例8)
相对于清洗后的HIPS100重量份,添加0.25重量份的作为酚类抗氧化剂的IRGANOX1076(商品名、BASF制造)和0.25重量份的作为硫类抗氧化剂的Sumilizer TP-D(商品名、住友化学制造),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初始物性和耐久试验后物性。将这些物性的变化率示于表1。
(比较例1)
不是从来自废家电产品的热塑性树脂废料(碎末)中分选HIPS作为分选后树脂材料使用,而是使用HIPS的新料(商品名:H9152、PS日本株式会社(PS Japan Corporation)制造)作为原料,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初始物性和耐久试验后物性。将这些物性的变化率示于表1。
(比较例2)
相对于清洗后的HIPS100重量份,不添加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即,作为抗氧化剂,仅添加0.05重量份的作为磷类抗氧化剂的IRGAFOS168(商品名、BASF制造)),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初始物性和耐久试验后物性。将这些物性的变化率示于表1。
(比较例3)
相对于清洗后的HIPS100重量份,不添加硫类抗氧化剂,添加0.2重量份的作为酚类抗氧化剂的IRGANOX1076(商品名、BASF制造),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初始物性和耐久试验后物性。将这些物性的变化率示于表1。
(比较例4)
相对于清洗后的HIPS100重量份,不添加硫类抗氧化剂,添加0.5重量份的作为酚类抗氧化剂的IRGANOX1076(商品名、BASF制造),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初始物性和耐久试验后物性。将这些物性的变化率示于表1。
(比较例5)
相对于清洗后的HIPS100重量份,不添加硫类抗氧化剂,添加1.0重量份的作为酚类抗氧化剂的IRGANOX1076(商品名、BASF制造),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初始物性和耐久试验后物性。将这些物性的变化率示于表1。
(比较例6)
相对于清洗后的HIPS100重量份,不添加硫类抗氧化剂,添加0.2重量份的作为酚类抗氧化剂的Sumilizer GA-80(商品名、住友化学制造),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初始物性和耐久试验后物性。将这些物性的变化率示于表1。
(比较例7)
相对于清洗后的HIPS100重量份,不添加硫类抗氧化剂,添加0.5重量份的作为酚类抗氧化剂的Sumilizer GA-80(商品名、住友化学制造),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初始物性和耐久试验后物性。将这些物性的变化率示于表1。
(比较例8)
作为废家电产品,使用回收的家庭用的空调机。从该空调机回收HIPS作为手工回收树脂废料,将其作为原料,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初始物性和耐久试验后物性。将这些物性的变化率示于表1。
(比较例9)
将比较例1中使用的HIPS的新料(商品名:H9152、PS日本株式会社制造)和比较例3中得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以5:5混合作为原料,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初始物性和耐久试验后物性。将这些物性的变化率示于表1。
(比较例10)
将比较例1中使用的HIPS的新料(商品名:H9152、PS日本株式会社制造)和比较例3中得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以7:3混合作为原料,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初始物性和耐久试验后物性。将这些物性的变化率示于表1。
[表1]
Figure BDA0000472982700000381
(实施例1~8和比较例1~10的对比)
根据表1所示的结果,对实施例1~8和比较例1~10进行对比。首先,比较例1的试验片(新料),测定的物性中,拉伸断裂的伸长率和悬臂梁式冲击值几乎没有降低。另外,比较例2的试验片(没有添加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拉伸断裂的伸长率和悬臂梁式冲击值大幅降低。另外,比较例3的试验片(以通常的添加量添加有通常的HIPS中含有的抗氧化剂),拉伸断裂的伸长率和悬臂梁式冲击值也大幅降低。从这些比较例的结果可判断出,从废家电产品的热塑性树脂废料中分选出的HIPS(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物性的劣化加速。
可知,比较例8的试验片(使用从家庭用的空调机中手工回收的HIPS),虽然与比较例1的试验片(新料)不等同,但是与比较例2或比较例3的试验片相比,其物性的劣化小。从这些比较例的结果可判断出,手工回收的HIPS与使用近红外线识别系统20分选出的HIPS相比,物性的劣化被抑制。
比较例8的试验片中含有的抗氧化剂的配合量(添加量),为比较例3的试验片中含有的抗氧化剂的约60%左右。从这些比较例的结果可看出,使用近红外线识别系统20分选出的HIPS的劣化大,因此,表明异物等有可能作为劣化加速因子发挥影响。
另外,比较例9的试验片和比较例10的试验片(在比较例3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中配合有50%以上的新料),观察到了初始物性的改善。但是,耐久试验后物性与初始物性相比大大降低。因此,从比较例3、9和10的结果可判断出,由近红外线识别系统20分选出的HIPS,即使配合新料,也不能充分地改善耐久性的降低。
在比较例2~5中,使酚类抗氧化剂的添加量逐渐增加。另外,在比较例6和7中,使不同种类的酚类抗氧化剂的添加量变化(增加)。从这些比较例的试验片的物性可判断出,当使酚类抗氧化剂的添加量增加时,物性的降低处于被抑制的趋势。另外,从比较例2~5和比较例6和7的结果可判断出,即使改变酚类抗氧化剂的种类,也能够相同程度地抑制物性的降低,比较例6和7中使用的酚类抗氧化剂(住友化学制造的商品名Sumilizer GA-80),与比较例2~6中使用的酚类抗氧化剂(BASF制造的商品名IRGANOX1076)相比,具有改善物性降低的效果高的趋势。
特别是,从比较例5的结果可判断出,通过添加1重量份的酚类抗氧化剂,虽然与比较例1(新料)不同等,但是其物性的劣化被有效地抑制。因此,通过大量添加酚类抗氧化剂,能够实现耐久性的大的改善。但是,作为HIPS中的抗氧化剂的添加量,1重量份的添加量通常来看被判断为是相当多的量。
实施例1的试验片中添加有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因此,与比较例3的试验片(以通常的添加量添加有通常的HIPS中含有的抗氧化剂)或比较例6的试验片(仅添加有酚类抗氧化剂)相比,物性的降低良好地改善。另外,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试验片中,使硫类抗氧化剂的添加量(配合量)增加。这些实施例的试验片,与比较例5的试验片(添加有1重量份的酚类抗氧化剂)相比,物性的降低更加良好地改善。
另外,实施例4的试验片中,使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的总添加量变多,由此,物性的降低大幅改善至与比较例1的试验片(新料)相同程度。
另外,实施例5~8的试验片中,改变酚类抗氧化剂或硫类抗氧化剂的种类或者改变添加量,也与实施例1~4同样,物性的降低良好地得以改善。特别是在实施例8的试验片中,即使酚类抗氧化剂或硫类抗氧化剂的总添加量为0.5重量份,物性的降低也改善至与比较例1的试验片(新料)相同程度。另外,从实施例6和7的试验片的物性可知,即使原料(分选后树脂材料)相同,根据硫类抗氧化剂的种类的不同,改善物性降低的效果也会看到差异。因此,硫类抗氧化剂(或酚类抗氧化剂)可以根据各项条件增加添加量。
(实施例9)
如图1所示,作为废家电产品,使用回收的使用过的冷藏库。对该冷藏库实施图1所示的各工序(分解和解体工序、破碎工序、风力分选工序、磁力分选工序、涡电流分选工序等)来制造热塑性树脂废料(碎末)。使用图3所示的近红外线识别系统20从该热塑性树脂废料中分选ABS树脂(树脂材料分选工序)。然后,对该HIPS(分选后树脂材料)进行图2所示的干式清洗处理(干式清洗工序)。将该清洗后的ABS树脂作为原料。
相对于清洗后的ABS树脂100重量份,添加0.05重量份的作为酚类抗氧化剂的Sumilizer GA-80(商品名、住友化学制造)、0.05重量份的作为硫类抗氧化剂的Sumilizer TP-D(商品名、住友化学制造)和0.05重量份的作为磷类抗氧化剂的IRGAFOS168(商品名、BASF制造)进行混合(图2所示的抗氧化剂添加工序)。
然后,利用挤出机在220℃进行加热的同时,对ABS树脂和各抗氧化剂进行混炼,使用网眼尺寸60的筛网过滤器进行挤出。由此,制造作为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ABS树脂的颗粒(图2所示的加热混炼和挤出工序)。将该颗粒(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在成形温度230℃并且模具温度50℃的成形条件下进行注射成型,制造作为成形品的试验片(图2所示的注射成形工序)。
测定得到的试验片的物性(初始物性)。然后,将试验片在80℃的恒温炉中放置3000小时(耐久试验),也测定其后的物性(耐久试验后物性)进行评价。将初始物性与耐久试验后物性的变化率示于表2。
(比较例11)
不是从来自废家电产品的热塑性树脂废料(碎末)中分选ABS树脂作为分选后树脂材料使用,而是使用ABS树脂的新料(商品名:700-X01、东丽株式会社制造)作为原料,除此以外,与实施例9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9同样地测定初始物性和耐久试验后物性。将这些物性的变化率示于表2。
(比较例12)
相对于清洗后的ABS树脂100重量份,不添加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即,作为抗氧化剂,仅添加0.05重量份的作为磷类抗氧化剂的IRGAFOS168(商品名、BASF制造)),除此以外,与实施例9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9同样地测定初始物性和耐久试验后物性。将这些物性的变化率示于表2。
(比较例13)
相对于清洗后的ABS树脂100重量份,不添加硫类抗氧化剂,添加0.1重量份的作为酚类抗氧化剂的IRGANOX1076(商品名、BASF制造)和0.05重量份的作为磷类抗氧化剂的IRGAFOS168(商品名、BASF制造),除此以外,与实施例9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9同样地测定初始物性和耐久试验后物性。将这些物性的变化率示于表2。
(比较例14)
相对于清洗后的ABS树脂100重量份,不添加硫类抗氧化剂,添加0.1重量份的作为酚类抗氧化剂的Sumilizer GA-80(商品名、住友化学制造)和0.05重量份的作为磷类抗氧化剂的IRGAFOS168(商品名、BASF制造),除此以外,与实施例9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9同样地测定初始物性和耐久试验后物性。将这些物性的变化率示于表2。
[表2]
Figure BDA0000472982700000421
(实施例9和比较例11~14的对比)
根据表2所示的结果,对实施例9和比较例11~14(以及表1的结果)进行对比。比较例12~14的试验片,也与表1的比较例2~7同样可观察到物性的降低,但是,将比较例13和比较例14的试验片与比较例12的试验片进行比较可判断出,通过添加酚类抗氧化剂,物性的降低得到改善。
另外,实施例9的试验片中添加有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因此,与比较例13和比较例14的试验片相比,物性的降低得到改善。另外,实施例9的试验片,物性改善至与比较例11的试验片(新料)相同程度。
(实施例10)
如图1所示,作为废家电产品,使用回收的使用过的冷藏库。对该冷藏库实施图1所示的各工序(分解和解体工序、破碎工序、风力分选工序、磁力分选工序、涡电流分选工序等)来制造热塑性树脂废料(碎末)。使用图3所示的近红外线识别系统20从该热塑性树脂废料中分选HIPS(树脂材料分选工序)。然后,对该HIPS(分选后树脂材料)进行图4所示的干式清洗处理(干式清洗工序)。将该清洗后的HIPS作为原料。
相对于清洗后的HIPS100重量份,添加0.1重量份的作为金属钝化剂的ADK STAB CDA-10(商品名、株式会社ADEKA制造),并且添加0.05重量份的作为磷类抗氧化剂的IRGAFOS168(商品名、BASF制造)进行混合(图4所示的金属钝化剂添加工序)。
然后,利用挤出机在200℃进行加热的同时,对HIPS和各添加剂进行混炼,使用网眼尺寸60的筛网过滤器进行挤出。由此,制造作为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HIPS的颗粒(图4所示的加热混炼和挤出工序)。将该颗粒(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在成形温度200℃且模具温度30℃的成形条件下进行注射成型,制造作为成形品的试验片(图4所示的注射成形工序)。
测定得到的试验片的物性(初始物性)。然后,将试验片在80℃的恒温炉中放置1000小时(耐久试验),也测定其后的物性(耐久试验后物性)进行评价。将初始物性与耐久试验后物性的变化率示于表3。
(实施例11)
相对于清洗后的HIPS100重量份,添加0.1重量份的作为金属钝化剂的ADK STAB CDA-1(商品名、株式会社ADEKA制造),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10同样地测定初始物性和耐久试验后物性。将这些物性的变化率示于表3。
(实施例12)
相对于清洗后的HIPS100重量份,添加0.1重量份的作为金属钝化剂的ADK STAB CDA-10(商品名、株式会社ADEKA制造),并且添加0.1重量份的作为酚类抗氧化剂的IRGANOX1076(商品名、BASF制造),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10同样地测定初始物性和耐久试验后物性。将这些物性的变化率示于表3。
(实施例13)
相对于清洗后的HIPS100重量份,添加0.1重量份的作为金属钝化剂的ADK STAB CDA-1(商品名、株式会社ADEKA制造),并且添加0.1重量份的作为酚类抗氧化剂的IRGANOX1076(商品名、BASF制造),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10同样地测定初始物性和耐久试验后物性。将这些物性的变化率示于表3。
(比较例15)
不是从来自废家电产品的热塑性树脂废料(碎末)中分选HIPS作为分选后树脂材料使用,而是使用HIPS的新料(商品名:H9152、PS日本株式会社制造)作为原料,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10同样地测定初始物性和耐久试验后物性。将这些物性的变化率示于表3。
(比较例16)
相对于清洗后的HIPS100重量份,不添加金属钝化剂(即,作为抗氧化剂,仅添加0.05重量份的作为磷类抗氧化剂的IRGAFOS168(商品名、BASF制造)),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0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10同样地测定初始物性和耐久试验后物性。将这些物性的变化率示于表3。
[表3]
Figure BDA0000472982700000441
(实施例10~13和比较例15、16的对比)
根据表3所示的结果,对实施例10~13和比较例15、16进行对比。首先,比较例15的试验片(新料),测定的物性中,拉伸断裂的伸长率和悬臂梁式冲击值几乎没有降低。另外,比较例16的试验片(没有添加金属钝化剂),拉伸断裂的伸长率和悬臂梁式冲击值大幅降低。从这些比较例的结果可判断出,与上述的比较例1~3的结果同样,从废家电产品的热塑性树脂废料中分选出的HIPS(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物性大幅降低(劣化)。
另一方面,实施例10和实施例11的试验片(添加有0.1重量份的金属钝化剂),与比较例16的试验片(没有添加金属钝化剂)相比,物性的降低良好地得到改善。另外,实施例12和实施例13的试验片(并用金属钝化剂和酚类抗氧化剂),物性的降低进一步改善。因此,从这些实施例的结果可看出,通过并用金属钝化剂和酚类抗氧化剂作为树脂改性剂,能够得到更加优异的效果。另外,通过并用金属钝化剂、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可期待得到进一步更加优异的效果。
(实施例14)
如图1所示,作为废家电产品,使用回收的使用过的冷藏库。对该冷藏库实施图1所示的各工序(分解和解体工序、破碎工序、风力分选工序、磁力分选工序、涡电流分选工序等)来制造热塑性树脂废料(碎末)。使用图3所示的近红外线识别系统20从该热塑性树脂废料中分选HIPS(树脂材料分选工序)。然后,对该HIPS(分选后树脂材料)进行图5所示的干式清洗处理(干式清洗工序)。将该清洗后的HIPS作为原料。
相对于清洗后的HIPS100重量份,添加6重量份的作为热塑性弹性体的TR2000(商品名、JSR制造)进行混合(图5所示的弹性体添加工序)。
然后,利用挤出机在200℃进行加热的同时,对HIPS和热塑性弹性体进行混炼,使用网眼尺寸60的筛网过滤器进行挤出。由此,制造作为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HIPS的颗粒(图5所示的加热混炼和挤出工序)。将该颗粒(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在成形温度200℃并且模具温度30℃的成形条件下进行注射成型,制造作为成形品的试验片(图5所示的注射成形工序)。
对得到的试验片,测定拉伸强度、拉伸断裂伸长率、悬臂梁式冲击值、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各物性(初始物性)。将其结果示于表4。
(参考例)
相对于清洗后的HIPS100重量份,添加30重量份的从冷藏库通过手工回收得到的通用聚苯乙烯(GPPS),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4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14同样地测定各物性。将其结果示于表4。
(实施例15)
相对于清洗后的HIPS100重量份,添加6重量份的作为热塑性弹性体的TR2000(商品名、JSR制造),并且添加30重量份的从冷藏库通过手工回收得到的通用聚苯乙烯(GPPS),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4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14同样地测定各物性。将其结果示于表4。另外,对本实施例15的试验片也实施凸台强度试验。将其结果示于表5。
(比较例17)
不是从来自废家电产品的热塑性树脂废料(碎末)中分选HIPS作为分选后树脂材料使用,而是使用HIPS的新料(商品名:H9152、PS日本株式会社制造)作为原料,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4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14同样地测定各物性。将其结果示于表4。另外,对本比较例17的试验片也实施凸台强度试验。将其结果示于表5。
(比较例18)
相对于清洗后的HIPS100重量份,不添加热塑性弹性体(即,仅使用由近红外线识别系统20分选出的HIPS作为原料),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4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14同样地测定初始物性和耐久试验后物性。将这些物性的变化率示于表4。另外,对本比较例18的试验片也实施凸台强度试验。将其结果示于表5。
[表4]
Figure BDA0000472982700000471
[表5]
Figure BDA0000472982700000472
(实施例14、15、参考例和比较例17、18的对比)
根据表4和表5所示的结果,对实施例14、15、参考例和比较例17、18进行对比。比较例18的试验片(由近红外线识别系统20分选出的HIPS),与比较例17的试验片(新料)相比,悬臂梁式冲击值低。另外,实施例14的试验片(添加有热塑性弹性体),与比较例1的试验片相比,虽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等低,但是悬臂梁式冲击值高。另外,参考例的试验片(添加有手工回收的GPPS),与比较例1的试验片相比,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高。
另外,实施例15的试验片(添加有热塑性弹性体和GPPS),虽然与实施例14的试验片相比,耐冲击性稍微变低,但是与比较例1的试验片相比变高。另外,实施例15的试验片,与实施例14的试验片相比,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也变高。
另外,从凸台强度试验的结果来看,将比较例17的试验片(新料)和比较例18的试验片(由近红外线识别系统20分选出的HIPS)进行比较,比较例18的试验片,以与比较例17的试验片相比大幅减少的次数,外螺纹就不能再紧固了。与此相对,实施例15的试验片,即使将外螺纹反复紧固10次以上,也不会不能紧固。因此,添加有热塑性弹性体和GPPS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能够得到与新料同等或其以上的凸台强度。
这样,通过添加少量的热塑性弹性体,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耐冲击性良好地得到改善,通过添加适量的GPPS,包括耐冲击性在内的各物性整体上平衡良好地得到改善。因此,至少耐冲击性得到改善(优选各物性平衡良好地得到改善),由此,能够将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作为与新料相同程度的树脂材料进行再利用。
另外,添加热塑性弹性体和GPPS进行改性而得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凸台强度得到改善。因此,该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能够作为要求凸台强度的部件进行再利用。例如,在家庭用的空调机中,室内机的空气过滤器框等要求有良好的凸台强度。因此,改性得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也能够用于以往不能使用再生材料的成形品。
(实施例16)
如图1所示,作为废家电产品,使用回收的使用过的冷藏库。对该冷藏库实施图1所示的各工序(分解和解体工序、破碎工序、风力分选工序、磁力分选工序、涡电流分选工序等)来制造热塑性树脂废料(碎末)。使用图3所示的近红外线识别系统20从该热塑性树脂废料中分选聚丙烯(树脂材料分选工序)。然后,对该聚丙烯(分选后树脂材料)进行图6所示的干式清洗处理(干式清洗工序)。将该清洗后的聚丙烯作为原料。
相对于清洗后的聚丙烯100重量份,添加15重量份的作为溴类阻燃剂的四溴双酚A-双(2,3-二溴丙基醚),并且添加5重量份的作为锑类阻燃助剂的三氧化锑(阻燃剂和阻燃助剂的总量:20重量份)进行混合(图6所示的阻燃剂添加工序)。
然后,利用挤出机在200℃进行加热的同时,对聚丙烯和各添加剂进行混炼,使用网眼尺寸60的筛网过滤器进行挤出。由此,制造作为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聚丙烯的颗粒(图6所示的加热混炼和挤出工序)。将该颗粒(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在成形温度220℃并且模具温度40℃的成形条件下进行注射成型,制造作为成形品的试验片(长125mm×宽13mm×厚0.8mm)(图6所示的注射成形工序)。对得到的试验片,进行上述的阻燃性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6。
(实施例17)
相对于作为分选后树脂材料的聚丙烯100重量份,混合40重量份的聚丙烯的挤出成形品的废料(低级再生树脂材料),并且添加10重量份的四溴双酚A-双(2,3-二溴丙基醚)和4重量份的三氧化锑(阻燃剂和阻燃助剂的总量:14重量份),除此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6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16同样地进行阻燃性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6。
(比较例19)
不是从来自废家电产品的热塑性树脂废料(碎末)中分选聚丙烯作为分选后树脂材料使用,而是使用聚丙烯的新料(商品名:J750HP、普瑞曼聚合物株式会社(Prime Polymer Co.,Ltd.)制造)作为原料,以与实施例17相同的添加量添加溴类阻燃剂和锑类阻燃助剂(阻燃剂和阻燃助剂的总量:14重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6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16同样地进行阻燃性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6。
(比较例20)
添加10重量份的四溴双酚A-双(2,3-二溴丙基醚)和4重量份的三氧化锑(阻燃剂和阻燃助剂的总量:14重量份),除此以外,与上述实施例16同样地制造试验片。对该试验片,与实施例16同样地进行阻燃性评价。将其结果示于表6。
[表6]
Figure BDA0000472982700000491
(实施例16、17和比较例19、20的对比)
根据表6所示的结果,对实施例16、17和比较例19、20进行对比。实施例16和17的试验片均能够实现UL94V标准的阻燃性。另外,阻燃剂和阻燃助剂的添加量(配合量)不满足适量(18~25重量份)的比较例20的试验片,与添加适量的实施例16的试验片相比,阻燃性差。因此,即使在以与新料(比较例19)相同比率添加阻燃剂和阻燃助剂时,也无法实现与新料相同程度的阻燃性(比较例20),当使添加量增加时,能够实现与新料相同程度的阻燃性(实施例16)。
另外,将实施例17的试验片和比较例19的试验片进行对比可知,即使在阻燃剂和阻燃助剂的添加量为相同比率、并且混合有40重量份的低级再生树脂材料的情况下(实施例18),也能够实现与新料(比较例19)相同程度的阻燃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根据上述说明能够想到本发明的很多改良和其他实施方式。因此,上述说明应当解释为仅作为例示,是出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教导实施本发明的最优方式的目的而提供的。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而实质性地改变其结构和/或功能的详细内容。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合广泛地利用于使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从废家电产品中再资源化的领域。
符号说明
1  输送装置
2  热塑性树脂材料
3  其他树脂材料
4  近红外线识别装置(材质识别装置)
5  喷出口
6  分选板
8  管体
11 热塑性树脂废料
14 控制部(控制单元)
15 压缩气源
20 近红外线识别系统

Claims (18)

1.一种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其特征在于:
从由废家电产品的破碎物得到的多种树脂材料混杂的热塑性树脂废料中,使用材质识别装置进行分选并进行干式清洗处理后得到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相对于该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配合有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
2.一种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其特征在于:
从由废家电产品的破碎物得到的多种树脂材料混杂的热塑性树脂废料中,使用材质识别装置进行分选并进行干式清洗处理后得到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
相对于该热塑性树脂材料100重量份,在0.01~1重量份的范围内配合有金属钝化剂。
3.一种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其特征在于:
从由废家电产品的破碎物得到的多种树脂材料混杂的热塑性树脂废料中,使用材质识别装置进行分选并进行干式清洗处理后得到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相对于该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配合有热塑性弹性体。
4.一种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其特征在于:
从由废家电产品的破碎物得到的多种树脂材料混杂的热塑性树脂废料中,使用材质识别装置进行分选并进行干式清洗处理后得到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
相对于该热塑性树脂材料100重量份,在18~25重量份的范围内配合有溴类阻燃剂和锑类阻燃助剂。
5.一种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其特征在于:
从由废家电产品的破碎物得到的多种树脂材料混杂的热塑性树脂废料中,使用材质识别装置进行分选并进行干式清洗处理后得到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
相对于该热塑性树脂材料100重量份,配合有30重量份以上的分选精度更低的相同材质的再生树脂材料,并且,相对于所述热塑性树脂材料100重量份,在13~17重量份的范围内配合有溴类阻燃剂和锑类阻燃助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酚类抗氧化剂和所述硫类抗氧化剂的总配合量相对于所述热塑性树脂材料100重量份为0.01~2.0重量份的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酚类抗氧化剂和所述硫类抗氧化剂的配合比,以重量比计为1:1~1:4的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金属钝化剂,配合有选自草酸衍生物、水杨酸衍生物、酰肼衍生物、三唑衍生物和咪唑衍生物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塑性弹性体的配合量相对于所述热塑性树脂材料100重量份为3~20重量份的范围内。
10.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溴类阻燃剂,至少使用四溴双酚A-双(2,3-二溴丙基醚)。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塑性树脂材料为苯乙烯类树脂材料或聚烯烃。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苯乙烯类树脂材料为通用聚苯乙烯和高抗冲聚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塑性树脂材料为苯乙烯类树脂材料时,所述热塑性弹性体为苯乙烯类弹性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其特征在于:
还与所述苯乙烯类弹性体一起配合有通用聚苯乙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用聚苯乙烯为从所述废家电产品得到的再生材料,
所述通用聚苯乙烯的配合量相对于所述热塑性树脂材料100重量份为10~50重量份的范围内。
16.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材质识别装置为近红外线识别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家电产品为选自冷藏库、冷冻库、空调机和洗衣机中的至少1种家电产品。
18.一种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从由废家电产品的破碎物得到的多种树脂材料混杂的热塑性树脂废料中,使用材质识别装置进行分选,
对分选出的特定种类的热塑性树脂材料进行干式清洗处理,
相对于干式清洗后的所述热塑性树脂材料,作为树脂改性剂,配合:酚类抗氧化剂和硫类抗氧化剂、或者金属钝化剂、或者热塑性弹性体。
CN201380002930.4A 2012-07-24 2013-07-22 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 Pending CN1037970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63371 2012-07-24
JP2012-163371 2012-07-24
JP2012163372 2012-07-24
JP2012-163372 2012-07-24
JP2012163370 2012-07-24
JP2012-163370 2012-07-24
JP2013054511 2013-03-18
JP2013-054511 2013-03-18
PCT/JP2013/004457 WO2014017072A1 (ja) 2012-07-24 2013-07-22 熱可塑性再生樹脂材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7057A true CN103797057A (zh) 2014-05-14

Family

ID=49996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2930.4A Pending CN103797057A (zh) 2012-07-24 2013-07-22 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327470B2 (zh)
CN (1) CN103797057A (zh)
WO (1) WO201401707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7538A (zh) * 2017-12-02 2018-05-04 余姚优信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tpe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72794A (zh) * 2021-04-08 2021-07-27 宁波坚锋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abs再生料的回收方法及回收得到的abs再生料
TWI791604B (zh) * 2017-09-06 2023-02-11 日本商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 聚碳酸酯系樹脂組合物及其成形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00892A (ja) * 2013-06-13 2015-01-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再生樹脂組成物
WO2017110068A1 (ja) * 2015-12-25 2017-06-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からなる再生材料
JP6498143B2 (ja) * 2016-03-23 2019-04-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再生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37324B2 (ja) * 2016-11-28 2021-03-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再生ポリスチレン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IT201700116498A1 (it) * 2017-10-16 2019-04-16 Grycle S R L Dispositivo per il trattamento e la separazione di rifiuti solidi inorganici
JP7085923B2 (ja) * 2018-07-05 2022-06-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再生ス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EP3858907A1 (en) * 2020-01-29 2021-08-04 Green Union S.R.L. Process for recycling polystyre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28936A (ja) * 1991-12-25 1993-09-07 Mitsubishi Petrochem Co Ltd 塗装プラスチック成形体の処理方法及びその再生方法
JP2001038729A (ja) * 1999-07-29 2001-02-13 Hitachi Ltd 家庭電化製品及びoa機器製品の再製品化システム
JP2001038727A (ja) * 1999-07-29 2001-02-13 Hitachi Ltd 家庭電化製品及びoa機器製品を再製品化する工程
JP2001246621A (ja) * 2000-03-06 2001-09-11 Nippon Steel Chem Co Ltd 再生ポリオレフィン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及び再生ポリオレフィン樹脂組成物
JP2002072419A (ja) * 2000-08-23 2002-03-1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写真感光材料用射出成形品のリサイクル方法及び写真感光材料用リサイクル部品
JP2003011124A (ja) * 2001-06-29 2003-01-15 Nippon Steel Chem Co Ltd プラスチック部材のマテリアルリ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2003053728A (ja) * 2001-08-10 2003-02-26 Lonseal Corp 再生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組成物から成るシート
JP2004122576A (ja) * 2002-10-02 2004-04-22 Nippon Steel Chem Co Ltd 廃プラスチックの再生処理方法
JP4614866B2 (ja) * 2005-11-10 2011-01-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廃材の再資源化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ラスチック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4793005B2 (ja) * 2006-02-09 2011-10-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再生ポリ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
JP5093061B2 (ja) * 2008-11-10 2012-12-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の選別方法およびプラスチックの選別装置
JP2010132798A (ja) * 2008-12-05 2010-06-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樹脂組成物、樹脂組成物の劣化度評価装置および樹脂組成物の再利用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友良 等: ""国外废家电回收利用现状及进展"", 《废旧家电处置》 *
张惠娣: "《塑料回收与资源再利用》", 31 December 2010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1604B (zh) * 2017-09-06 2023-02-11 日本商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 聚碳酸酯系樹脂組合物及其成形品
CN107987538A (zh) * 2017-12-02 2018-05-04 余姚优信塑业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tpe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72794A (zh) * 2021-04-08 2021-07-27 宁波坚锋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abs再生料的回收方法及回收得到的abs再生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017072A1 (ja) 2014-01-30
JP6327470B2 (ja) 2018-05-23
JPWO2014017072A1 (ja) 2016-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7057A (zh) 热塑性再生树脂材料
JP5930661B2 (ja) 繊維強化プラスチック廃材の再資源化方法、再生成形体、及び再資源化装置
CN102898723A (zh)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4614866B2 (ja) プラスチック廃材の再資源化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ラスチック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CN102173007A (zh) 报废汽车热塑性聚丙烯塑料件的回收再制造方法
CN102702633B (zh) 一种原位成纤增韧再生聚苯乙烯材料及制备方法
JP2010234812A (ja) プラスチック廃材の再資源化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ラスチック成形体の製造方法、プラスチック成形体
JP5207391B2 (ja) プラスチック部材の製造方法
JP4803616B2 (ja) プラスチック廃材の再資源化方法およびプラスチック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7085923B2 (ja) 再生ス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CN107418197A (zh) 一种导热尼龙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10260938A (ja) プラスチック廃材の再資源化方法およびプラスチック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6168830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廃材の再資源化方法、再生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成形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再生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成形体
KR20170038252A (ko) 셀 균일도와 난연성이 향상된 발포폴리스틸렌의 난연 마스터배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5175856A (zh) 再生聚烯烃无卤阻燃环保发泡塑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3665718B (zh) 利用废旧热塑性弹性体增韧高抗冲聚苯乙烯的方法
JP2012011611A (ja) プラスチック廃材の再資源化方法、再生プラスチック成形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778196B1 (en) Reclaimed resin composition, mold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reclaimed resin composition
JP2005254693A (ja) 廃家電品による再生プラスチック、再生プラスチックの製造方法及び再生プラスチックを用いた機器
JP2010046894A (ja) プラスチック廃材の再資源化方法、プラスチック成形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ラスチック成形体
JP2011126995A (ja) 再生abs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7024267B2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2019198810A (ja) 難燃ポリスチレン再生材の信頼性評価方法および品質管理方法
JP5158790B2 (ja) プラスチック廃材の再資源化方法、プラスチック成形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7110068A1 (ja) 熱可塑性樹脂からなる再生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