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82145A - 轮胎检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轮胎检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82145A
CN103782145A CN201280043292.6A CN201280043292A CN103782145A CN 103782145 A CN103782145 A CN 103782145A CN 201280043292 A CN201280043292 A CN 201280043292A CN 103782145 A CN103782145 A CN 1037821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air
wheel rim
venting channels
lower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32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82145B (zh
Inventor
宫崎晋一
三垣雅则
伊东孝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to Sca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to Sca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to Sca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to Scal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82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21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821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21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 G01M17/02Ty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00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 G01M1/02Details of balancing machines or devices
    • G01M1/04Adaptation of bearing support assemblies for receiving the body to be test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Of Bal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胎检查装置,具备能够向由上轮辋和下轮辋夹持的轮胎内供给空气,并且能够排出轮胎内的空气的第一、第二通气通道,并通过在主轴中贯穿设置的通气孔及在连结轴中贯穿设置的通气孔分别构成各通气通道的一部分。

Description

轮胎检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查轮胎的动平衡或均匀性等的轮胎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轮胎检查装置,例如,检查轮胎的动平衡的轮胎用动平衡机中,以如下方式检查轮胎的动平衡。即,将检查对象的轮胎夹持在升降的上轮辋与连结固定到主轴的下轮辋之间。在该状态下,向轮胎内供给空气使其膨胀。之后,旋转驱动主轴使轮胎以规定速度旋转。此时,用测力传感器等负载传感器测量因轮胎的不平衡而产生的水平方向的离心力。经由形成于下轮辋侧的主轴的内部的空气通道仅在下轮辋侧进行向轮胎内的空气供给及检查后的空气排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223570号公报
在上述现有例中,形成于主轴的内部的空气通道为不使主轴的刚性下降的程度的截面面积小的通道。为此,向轮胎的空气的供给及排出所需的时间变长,成为检查时间变长的原因之一。当然,若使主轴直径较大以形成截面面积大的空气通道,则能够缩短空气的供给时间及排出时间,但在该情况下,伴随主轴的大直径化,与主轴相关的轴承等各种零件也成为大型,这种情况成为引起装置总体的大型化及重量增大的原因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这种实情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充分确保空气的流动通道面积而不引起伴随部件的大型化的装置总体的大型化或重量增大,从而能够缩短向轮胎内的空气的供给时间或充填封入到轮胎内的空气的排出时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以如下方式构成。
(1)本发明为一种轮胎检查装置,向用上轮辋和下轮辋夹持的轮胎内供给空气,使所述轮胎与所述上轮辋及所述下轮辋一同旋转来进行检查,
设置有连通至用所述上轮辋及所述下轮辋夹持的所述轮胎内的上轮辋侧的第一通气通道和连通至所述轮胎内的下轮辋侧的第二通气通道。
根据本发明,由于具备连通至由两轮辋夹持的轮胎内的两个系统的通气通道,即,上轮辋侧的第一通气通道和下轮辋侧的第二通气通道,因此通过这两个系统的通气通道,能够同时进行例如,向轮胎内的空气的供给及轮胎内的空气的排出。因此,与由一个系统进行向轮胎内的空气的供给及轮胎内的空气的排出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空气的供给及排出所需的时间,并能够缩短轮胎的检查所需的时间。
(2)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气通道能够与空气供给源及外部空气连接,并且进行向所述轮胎内的空气的供给及所述轮胎内的空气的排出,
所述第二通气通道能够与空气供给源及外部空气的至少任一个连接,并且进行向所述轮胎内的空气的供给及所述轮胎内的空气的排出的至少任一个。
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在第一通气通道中进行向所述轮胎内的空气的供给及该轮胎内的空气的排出,在第二通气通道中进行向所述轮胎内的空气的供给及该轮胎内的空气的排出的至少任一个,因此与由一个系统进行向轮胎内的空气的供给及轮胎内的空气的排出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空气的供给时间及排出时间的至少任一时间。
(3)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通气通道能够与空气供给源及外部空气连接,并且进行向所述轮胎内的空气的供给及所述轮胎内的空气的排出,
所述第一通气通道能够与空气供给源及外部空气的至少任一个连接,并且进行向所述轮胎内的空气的供给及所述轮胎内的空气的排出的至少任一个。
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在第二通气通道中,进行向所述轮胎内的空气的供给及该轮胎内的空气的排出,在第一通气通道中,进行向所述轮胎内的空气的供给及该轮胎内的空气的排出的至少任一个,因此与由一个系统进行向轮胎内的空气的供给及轮胎内的空气的排出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空气的供给时间及排出时间的至少任一时间。
(4)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下轮辋与主轴连结,在所述主轴中贯穿设置有构成所述第二通气通道的一部分的第二通气孔,
连结轴从所述上轮辋伸出,所述连结轴插入连结到所述主轴中,并在所述连结轴中贯穿设置有构成所述第一通气通道的一部分的第一通气孔。
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空气的流动通道面积为上轮辋侧与下轮辋侧的两个系统的第一、第二通气通道之和,因此能够分别使在构成上轮辋侧的第一通气通道的连结轴中贯穿设置的第一通气孔以及在构成下轮辋侧的第二通气通道的主轴中贯穿设置的第二通气孔为小直径的同时确保充分的流动通道面积,其结果,能够回避贯穿设置第一、第二通气孔的部件及其所涉及的部件的大型化。
(5)在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通气通道中存在连接分离与上轮辋一同旋转的旋转侧的通气通道和不旋转的非旋转侧的通气通道的耦合器,
在所述第二通气通道中存在连接分离与下轮辋一同旋转的旋转侧的通气通道和不旋转的非旋转侧的通气通道的耦合器。
根据该实施方式,当使由上下轮辋夹持的轮胎旋转来检查时,通过事先分离操作耦合器,能够使旋转系统为从固定侧机械地分离的自由状态并使其进行旋转动作,从而能够进行高精度的检查而不承受来自外部的旋转阻力等影响。
此外,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还可以仅在第一通气通道或第二通气通道的一个通气通道中,设置连接分离旋转侧的通气通道和不旋转的非旋转侧的通气通道的耦合器。
(6)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气通道及所述第二通气通道分别经由开闭阀与所述空气供给源及所述外部空气连接。
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通过控制开闭阀的开闭,一方面在第一通气通道及第二通气通道的两个系统的通气通道中进行向轮胎内的空气的供给,另一方面能够在所述两个系统的通气通道中进行封入到轮胎的空气的排出。因此,与在一个系统进行供给及排出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空气的供给及排出的时间。
如此,根据本发明,充分确保空气的流动通道面积而不引起伴随部件的大型化的装置总体的大型化或重量增大,从而能够缩短向轮胎内的空气的供给时间或充填到轮胎内的空气的排出时间,由此,能够缩短检查所需要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轮胎检查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测量部的正视图。
图3是测量部的横剖俯视图。
图4是连结上轮辋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5是主要部分放大后的纵剖视图。
图6是表示加压空气的给排结构的概要图。
图7是夹持机构的侧视图。
图8是夹持机构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夹持机构的驱动结构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将轮胎W的搬入搬出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与其正交的横向称为左右方向。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轮胎检查装置的侧视图。该轮胎检查装置中具备:测量部A,装备有嵌合支撑检查对象的轮胎W的下轮辋1;升降装置B,使与下轮辋1协同从上下夹持轮胎W的上轮辋2升降;和轮胎运送装置C,从左右夹持轮胎W使轮胎W沿前后方向(在图1中为垂直于纸面的方向)水平运送并轮胎W上下移动。
在用下轮辋1和上轮辋2上下夹持由该轮胎运送装置C搬入到测量部A的轮胎W后,向轮胎W内供给充填空气使其膨胀,在膨胀状态下使轮胎W以规定速度旋转。在该旋转状态中,通过测量因轮胎W的不平衡而产生的水平方向的离心力,检查轮胎W的动平衡。下面,对各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
轮胎运送装置C中具备:基底板3,固定配置在轮胎运送路径的左右两边上;左右一对的前后可动台5,沿前后水平地设置在各基底板3上的导轨4能够前后滑动移动;左右一对的左右可动台7,沿左右水平地设置在各前后可动台5上的导轨6能够左右滑动移动;上下可动台9,沿纵导轨8能够上下滑动移动地支撑在左右可动台7上;和多个支撑辊10,纵向轴支撑在各上下可动台9的前后多处上。
进一步,轮胎运送装置C具备:使左右的前后可动台5彼此同步地前后移动的驱动机构、使左右的左右可动台7彼此同步地靠近及背离移动的驱动机构、及使左右的上下可动台9彼此同步地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等。
通过使隔着轮胎运送路径对应的左右可动台7彼此同步地靠近移动,从而能够使用支撑辊10从左右按压轮胎W以进行定心。进一步,通过由左右可动台7牢固地按压夹持从而能够用支撑辊10夹持轮胎W而不使轮胎W下落。于是,通过在该夹持状态下使左右的前后可动台5同步地前后移动,能够使夹持的轮胎W水平地前后移动,另外,通过在轮胎夹持状态下使左右的上下可动台9同步地上下移动,能够使夹持的轮胎W提升或下降。
轮辋升降机构B具备经由机架12连结至测量部A中的主机架11的侧面的支柱机架13。在支柱机架13上经由纵导轨14能够上下滑动移动地支撑有升降台15。通过该升降台15所具备的夹持机构16支撑上轮辋2。通过用电动机18使设置在支柱机架13上的螺纹轴17正反旋转,从而使升降台15上下螺纹进给移动。由此,使通过升降台15的夹持机构16夹持的上轮辋2进行升降。
图7至图9表示夹持机构16的详细结构。夹持机构16具有支撑架19和可动夹持部件21。支撑架19与升降台15的下表面相连结。可动夹持部件21前后设置一对。各可动夹持部件21经由上下一对的导轨20沿前后方向能够水平移动地安装在支撑架19的前面。在各可动夹持部件21中连结有齿条部件22。在支撑架19的前面中央处,围绕水平支点x空转自如地支撑有小齿轮23。在小齿轮23的上下处分别啮合有各齿条部件22。由此,两个可动夹持部件21同步地沿前后方向反向移动。
通过用气缸24使一侧的可动夹持部件21前后移动,从而与其联动地两个可动夹持部件21彼此靠近移动及背离移动。如图1所示,支撑轴25从上轮辋2的中心部向上方伸出,该支撑轴25的规定部位被靠近移动的两个可动夹持部件2从前后夹持。此外,支撑轴25与连结在上轮辋2上并向下方伸出的连结轴26的上端一体地连结。在连结轴26外嵌连结有当更换轮辋时使用的轮辋支撑轴27(参照图5)。
如图1所示,测量部A的主机架11构成为矩形箱形。主轴32旋转自如地且铅垂地插入支撑在主机架11上。主轴32的上部从主机架11的上表面突出,在该主轴32的上部连结有下轮辋1。
图2是表示测量部A的结构的正视图,图3是测量部A的横剖俯视图,图4是连结了上轮辋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被配置在测量部A的主机架11的中央部位的支撑壳体31的上下两处和主机架11的侧壁11a,经由被平行地水平配置的左右各一对的扭杆33相连结。支撑壳体31的上下中间部位和主机架11的上壁11b,经由被铅垂配置的前后一对的扭杆34相连结。负载检测用的测力传感器35架设在支撑壳体31的上下两处与主机架11的侧壁11a之间。
支撑壳体31具备上方的筒状部31a和连续设置在其下部且对置的一对板状部31b。主轴32经由上下两组轴承36围绕铅垂轴心p能够转动地支撑在筒状部31a上。
主轴32的下端部插入到支撑壳体31的对置的板状部31b之间。在主轴32的插入端,即下端部具备滑轮37。在主机架11的外侧配置有中转滑轮38。在滑轮37与中转滑轮38之间卷绕有带齿的传动带39,滑轮37和中转滑轮38经由传动带39不打滑地联动。如图3所示,在中转滑轮38的轴38a与伺服电机40上卷绕有传动带41,轴38a和伺服电机40经由传动带41不打滑地联动。
另外,在主轴32与旋转编码器42上卷绕有传动带43,主轴32和旋转编码器42经由传动带43不打滑地等速联动。由此,通过旋转编码器42检测出主轴32的旋转位置。
如图5所示,主轴32的上方大径部32a跨过支撑壳体31及主机架11的上壁11b向上方突出。在上方大径部32a具备下轮辋安装用的凸缘44。在凸缘44的上面,例如,连结有弧齿联轴器和赫兹联轴器(产品名称)等自动调心联轴器45。
自动调心联轴器45具有在上表面圆周部放射状地形成有齿的下侧联轴器45a和在下表面圆周部放射状地形成有齿的上侧联轴器45b。下侧联轴器45a与主轴32同心地螺栓连结。在下轮辋1的下表面连结有托架46,上侧联轴器45b经由托架46与下轮辋1同心地螺栓连结。
众所周知,自动调心联轴器45通过使下侧联轴器45a和上侧联轴器45b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啮合,从而在圆周方向以及前后方向没有相对移动的状态下同心结合。即,自动调心联轴器45具备自动调心功能。
因此,只需使下轮辋1从主轴32的上方下降,将上侧联轴器45b装载并啮合在凸缘44上的下侧联轴器45a上,下轮辋就通过自动调心联轴器45的自动调心功能以高精度与主轴32成为同心状态。
测量部A具有一对夹盘机构47。夹盘机构47使与主轴32同心地安装的下轮辋1连结固定到主轴32。如图2所示,夹盘机构47以相对于主轴32的轴心p位于对角位置的方式安装在凸缘44的外周部位。
虽然详细的结构未图示,但在夹盘机构47中,如图5所示,使从下轮辋1的下表面中的对角位置向下方突出的一对锁止销48从上方插入到配置固定于凸缘44的外周部的夹盘壳体49,并通过使锁止球与插入的锁止销48卡合,从而阻止锁止销48从夹盘壳体49的拔出。通过将锁止销48插入到夹盘壳体49以实施拔出锁止从而使下轮辋1与主轴32一体化。
在主轴32的上方大径部32a的上端同心地连结有上轮辋连结用筒轴51。从上轮辋2的中心向下方伸出的连结轴26被插入到上轮辋连结用筒轴51。分别在上轮辋连结用筒轴51的下半部中的上下两处,以圆周方向一定间距嵌入有多个(在该例中为八个)锁止球52。
在连结轴26的下部外周,以一定的间距形成有多个环状的卡合槽53。上下两组的锁止球52挤进这些卡合槽53中。锁止球52从筒轴51的外周沿径向内外方向能够移动地插入到上轮辋连结用筒轴51。若锁止球52沿径向内方移动,则锁止球52的一部分向上轮辋连结用筒轴51的内周突出。当在该状态下插入有连结轴26时,锁止球52挤进连结轴26的卡合槽53中。另一方面,若锁止球52沿径向外方移动且从上轮辋连结用筒轴51的内周向外方退避,则允许连结轴26的插拔。此外,形成在上轮辋连结用筒轴51的球插入孔的内端比球直径稍小,即使在没有插入连结轴26的状态下,锁止球52也不会掉进上轮辋连结用筒轴51的内部。
在上轮辋连结用筒轴51的下端外周,能够上下滑动地外嵌配置有操作筒轴55。在操作筒轴55的内周面中的上下两处设置有环状槽56。若操作筒轴55沿图中下方滑动,则各环状槽56从锁止球52向下方脱离。由此,锁止球52与操作筒轴55的内表面抵接,通过操作筒轴55阻止其外方移动。另一方面,若操作筒轴55向上方滑动,则各环状槽56与锁止球52对置而形成锁止球52向径向外方的移动空间。即,若操作筒轴55位于下方滑动位置,则锁止球52向径向内方突出而成为锁止状态。相反,若操作筒轴55位于上方滑动位置,则成为允许锁止球52的向径向外方后退的锁止解除状态。
从操作筒轴55的下端伸出有小径轴部55a。如图4所示,小径轴部55a插入到支撑壳体31的对置的板状部31b之间。在小径轴部55a的外周,外嵌安装有压缩螺旋弹簧57。压缩螺旋弹簧57的弹簧上端被连结固定在主轴32的上部弹簧座挡圈58支撑,弹簧下端被外嵌固定在小径轴部51a的下部弹簧座挡圈59支撑。操作筒轴55通过压缩螺旋弹簧57的弹力朝向下方的锁止位置被滑动偏压。
在小径轴部55a的下端附加具备操作凸缘55b。在支撑壳体31的板状部31b的内侧配置有通过气缸60上下移动的操作部件61。若使气缸60进行伸出动作以使操作部件61向上方移动,则设置在操作部件61的上端的辊61a上推操作筒轴55的操作凸缘55b。由此,操作筒轴55抵抗压缩螺旋弹簧57并向上方滑动,成为上述的锁止解除状态。
在该轮胎检查装置中,从下轮辋侧及上轮辋侧进行向用上轮辋1和下轮辋2夹持的轮胎W的加压空气的供气及排气。下面,说明其结构。
若用上轮辋2和下轮辋1夹持轮胎W,则形成与轮胎W内连通的第一、第二通气通道。第一通气通道形成在上轮辋侧,第二通气通道形成在下轮辋侧。构成下轮辋侧的第二通气通道的操作筒轴55具有小径轴部55a。如图4及图5所示,在小径轴部55a的中心形成有连通至操作筒轴55的内部空间的通气孔a。在小径轴部55a的下端部装备有旋转接头65。旋转接头65和图6所示的加压空气供给装置66经由耦合器68被连通连接。如图2所示,能够通过气缸67连接及分离耦合器68。
加压空气供给装置66被配管连接成经由高压减压阀70及电磁开闭阀72,或经由低压减压阀71及电磁开闭阀73,将从压缩机或储存加压空气的储气箱等加压空气供给源69送出的加压空气送到旋转接头65中。另外,连通至空气的排气通道d从连结电磁开闭阀72、73与旋转接头65的电磁开闭阀72、73的下游侧的配管分支。排气通道d构成第二通气通道。排气通道d具备电磁开闭阀74及消音器75。
在上轮辋侧,在连结轴26和与其上端连结的支撑轴25的中心贯穿设置有通气孔b。通气孔b构成第一通气通道。在连结轴26外嵌有轮辋支撑轴27。在通气孔b与轮辋支撑轴27的外周之间,放射状地贯穿设置有多个通气孔c。
支撑轴25的上端部和加压空气供给装置76经由耦合器78被连通连接。如图2所示,能够通过气缸77连接及分离耦合器78。与下轮辋侧相同,加压空气供给装置76被配管连接成经由高压减压阀80及电磁开闭阀82,或经由低压减压阀81及电磁开闭阀83,将从图6所示的加压空气供给源79送出的加压空气送到耦合器78中。另外,连通至空气的排气通道e从连结电磁开闭阀82、83和耦合器78的电磁开闭阀82、83的下游侧的配管分支。排气通道e构成第一通气通道。排气通道e具备电磁开闭阀84及消音器85。
轮胎检查装置的主要部分以上述方式构成,下面,对其检查动作进行说明。
(1)如图1所示,在初期设定状态中,上轮辋2在从下轮辋1向上方相隔较远的位置待机,检查对象的轮胎W被轮胎运送装置C定心夹持后搬入测量部A。
(2)若轮胎W到达测量部A的中心上,则轮胎运送装置C的上下可动台9下降,轮胎W的下侧胎圈部嵌合到下轮辋1。之后,通过左右的左右可动台7彼此同步地后退移动,解除由支撑辊10对轮胎W的夹持。
(3)其次,待机位置的上轮辋2下降。此时,由于在主轴侧中,操作套筒55通过气缸60向上方进行滑动操作而处于锁止解除状态,因此上轮辋2的连结轴26能够插入到上轮辋连结用筒轴51中。
(4)若上轮辋2到达与安装的轮胎W的宽度相对应地事先设定的高度位置,则停止上轮辋下降动作。之后,若气缸60进行后退动作,则承受压缩螺旋弹簧57的偏压的操作筒轴55滑动到下方的锁止位置。在此,由于形成在连结轴26上的卡合槽53的间距对应轮胎大小的变更间距,因此上下两组锁止球52分别与任一卡合槽53对置,从而锁止球52通过被向下方滑动移动的操作筒轴55按压而卡合到与该锁止球52对应的卡合槽53中。由此,完成上轮辋2在上下方向上的定位锁止。
(5)其次,开始进行从下轮辋侧的第二通气通道和上轮辋侧的第一通气通道向轮胎W空气供给动作。即,首先打开高压侧的电磁开闭阀72、82,以设定时间向通气孔a、b送出高压空气。之后,打开低压侧的电磁开闭阀73、83,向通气孔a、b送出低压空气。然后,在下轮辋侧,加压空气经过连接状态的耦合器68及旋转接头65被送入到通气孔a中,在上轮辋侧,加压空气经过连接状态的耦合器78被送入到通气孔b中。如此,从上下供给并合流的加压空气从通气口c向轮胎内供给。
(6)若通过来自下轮辋侧及上轮辋侧的空气供给,轮胎W膨胀至规定的内压,则停止加压空气的供给。之后,上下的各耦合器68、78被气缸67、77分别进行分离处理。若各耦合器68、78被连接处理则成为通气状态,若被分离处理,则具备与其联动地关闭通道的自锁功能,在各耦合器68、78分离后也能够维持轮胎内的空气封入状态。若停止加压空气的供给,则解除夹持机构16对支撑轴25的夹持。由此,支撑轴25成为从夹持机构16及加压空气供给装置76机械地分离的自由状态。
(7)之后,启动伺服电机40主轴32进行旋转。于是,被下轮辋1和上轮辋2夹持的轮胎W以规定的速度旋转。若当轮胎旋转时因轮胎W的不平衡而产生水平方向的离心力,则该离心力被与支撑壳体31相连结的上下的测力传感器35检测出。检测到的数据和旋转编码器42的旋转位置信息被传递到未图示的运算处理装置中。运算处理装置运算轮胎W的动平衡,进一步运算轻点位置等。
(8)若测量完成,则控制主轴32的旋转位置,使得下轮辋1返回基准位置。之后,通过连接耦合器68、78且开启电磁开闭阀74、84,开放排气路径d、e。由此,充填封入到轮胎W的空气从通气孔c分散并流入到通气孔b、a(第一、第二通气通道)。由此轮胎W的封入空气从下轮辋侧及上轮辋侧的双系统迅速地流出。
(9)之后,通过操作筒轴55再次上方移动,锁止球55成为锁止解除状态,并且上轮辋2的支撑轴25被夹持机构16夹持。进一步,轮辋升降装置C动作以使上轮辋2上升至原始的待机位置。由此成为准备下次的测量处理的待机状态。
(10)其次,在轮胎运送装置C进行动作以牢固地夹持已检查的轮胎W之后,通过提升而使轮胎W从下轮辋1分离,紧接着轮胎W被水平地搬出,由此完成一次检查,之后,每当新的轮胎搬入时依次反复上述工序。
如上述,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进行经由上轮辋侧2与下轮辋1侧的两个系统的通气通道进行向轮胎W内的空气的供给和从轮胎W内的空气的排出,因此与由一个系统进行向轮胎W的空气的供给及排出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空气的供给时间及排出时间,进一步能够实现轮胎W的检查处理的提高。
另外,当使轮胎W旋转以测量其不平衡时,由于上下的各耦合器68、78被分离从而旋转部分和外部的非旋转部分被分离,因此能够进行高精度测量而不承受来自外部的旋转阻力等的影响。
另外,对仅在下轮辋侧进行空气的供给及排出的现有例来说,不具备耦合器68,在旋转接头65上总是连接有用于空气的供给及排出的风管。因此,当使轮胎W旋转以测量其不平衡时,必须以旋转部分不会承受来自风管的外力的方式来配设风管,但在狭窄的空间不容易进行如此的风管的配设。然而,在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也没有这样的不良情况。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的轮胎检查装置中,在伴随作为检查对象的轮胎W的尺寸变更需要更换上下轮辋1、2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轮辋升降装置B从主轴32拆卸下轮辋1。
即,在使上轮辋2下降,将连结轴26插入到上轮辋连结用筒轴51后,经由主轴32使下轮辋1从基准位置沿规定方向转动规定角度(例如45度)。由此,夹盘机构47位于设置在主机架11的上表面的锁止解除用气缸86(参照图5)的正上方。在该状态下,使锁止解除用气缸86向上方进行突出动作。夹盘机构47具有进行锁止解除的解除操作部件47a,解除操作部件47a从夹盘机构47向下方偏压突出。若锁止解除用气缸86向上方进行突出动作,则解除操作部件47a抵抗其偏压力进行向上推操作。由此夹盘机构47被锁止解除,锁止销48成为能够从夹盘壳体49拔出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使下轮辋1从基准位置沿规定方向转动规定角度的状态下,则为如下方式。即,在外嵌连结于连结轴26的轮辋支撑轴27的下端十字状地具备卡爪27a,在下轮辋1的中央设置有十字形的开口部1a。在使下轮辋1如上述方式转动的状态下,卡爪27a成为能够与开口部1a卡合的状态。若在该状态下使上轮辋2上升,则因卡爪27a与开口部1a卡合而与上轮辋2一同提升被卡合支撑在轮辋支撑轴27的下端部的下轮辋1。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还可以以如下的方式实施。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下轮辋侧及上轮辋侧向轮胎W供给加压空气,并且进行填充到轮胎W的空气的排出,但还可以以仅从下轮辋侧进行加压空气的供给,并从下轮辋侧及上轮辋侧进行从轮胎W的空气的排出的方式实施。由此,与仅从下轮辋侧进行供给及排出的现有技术相比,能够缩短排出时间。
(2)另外,还可以以从下轮辋侧及从上轮辋侧进行加压空气的供给,并仅从下轮辋侧进行从轮胎W的空气的排出的方式实施。由此,与仅从下轮辋侧进行供给及排出的现有技术相比,能够缩短加压空气供给时间。
(3)还可以以废除下轮辋侧的给排气系统中存在的耦合器68,总是配管连接旋转接头65和加压空气供给装置66的现有方法实施。此时,还可以是设置旋转接头来代替上轮辋侧的给排气系统所具备的耦合器78以总是配管连接旋转接头和加压空气供给装置76的方式。
(4)还可以共用下轮辋侧的加压空气供给装置66和上轮辋侧的加压空气供给装置76的结构的至少一部分。
符号说明
1   下轮辋
2   上轮辋
26  连结轴
32  主轴
66  加压空气供给装置
68  耦合器
76  加压空气供给装置
78  耦合器
a   通气孔(第二通气通道)
b   通气孔(第一通气通道)

Claims (6)

1.一种轮胎检查装置,向用上轮辋和下轮辋夹持的轮胎内供给空气,使所述轮胎与所述上轮辋及所述下轮辋一同旋转来进行检查,
设置有连通至用所述上轮辋及所述下轮辋夹持的所述轮胎内的上轮辋侧的第一通气通道和连通至所述轮胎内的下轮辋侧的第二通气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通气通道能够与空气供给源及外部空气连接,并且进行向所述轮胎内的空气的供给及所述轮胎内的空气的排出,
所述第二通气通道能够与空气供给源及外部空气的至少任一个连接,并且进行向所述轮胎内的空气的供给及所述轮胎内的空气的排出的至少任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通气通道能够与空气供给源及外部空气连接,并且进行向所述轮胎内的空气的供给及所述轮胎内的空气的排出,
所述第一通气通道能够与空气供给源及外部空气的至少任一个连接,并且进行向所述轮胎内的空气的供给及所述轮胎内的空气的排出的至少任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下轮辋与主轴连结,在所述主轴中贯穿设置有构成所述第二通气通道的一部分的第二通气孔,
连结轴从所述上轮辋伸出,所述连结轴插入连结到所述主轴中,并在所述连结轴中贯穿设置有构成所述第一通气通道的一部分的第一通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检查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通气通道中存在连接分离与上轮辋一同旋转的旋转侧的通气通道和不旋转的非旋转侧的通气通道的耦合器,
在所述第二通气通道中存在连接分离与下轮辋一同旋转的旋转侧的通气通道和不旋转的非旋转侧的通气通道的耦合器。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轮胎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通气通道及所述第二通气通道分别经由开闭阀与所述空气供给源及所述外部空气连接。
CN201280043292.6A 2011-10-11 2012-09-07 轮胎检查装置 Active CN1037821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23701A JP5937327B2 (ja) 2011-10-11 2011-10-11 タイヤ検査装置
JP2011-223701 2011-10-11
PCT/JP2012/005681 WO2013054466A1 (ja) 2011-10-11 2012-09-07 タイヤ検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82145A true CN103782145A (zh) 2014-05-07
CN103782145B CN103782145B (zh) 2016-05-11

Family

ID=48081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3292.6A Active CN103782145B (zh) 2011-10-11 2012-09-07 轮胎检查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937327B2 (zh)
CN (1) CN103782145B (zh)
WO (1) WO201305446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2490A (zh) * 2016-11-08 2018-05-25 阿克隆特种机械公司 动态平衡器
CN111094929A (zh) * 2017-09-15 2020-05-01 大和制衡株式会社 轮胎检查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47371B1 (ko) 2013-06-13 2014-10-06 김진회 타이어 파손 테스트 장치
KR101840575B1 (ko) 2013-07-11 2018-03-20 안드로이드 인더스트리즈 엘엘씨 밸런싱 디바이스, 균일성 디바이스 및 이들을 이용하기 위한 방법
JP6057942B2 (ja) * 2014-04-22 2017-01-11 三菱重工マシナリ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タイヤ保持装置、該タイヤ保持装置を備えるタイヤ試験システム
JP6798862B2 (ja) * 2016-12-06 2020-12-0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の動バランス及びユニフォーミティの測定装置
JPWO2019150556A1 (ja) * 2018-02-02 2021-02-04 三菱重工機械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リム交換機、リム保持装置、及びタイヤ試験システム
EP4336161A1 (en) * 2022-09-08 2024-03-13 Akron Special Machinery, Inc. Tire inspection assembly including a spindle and a clamping mechanism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4139A (en) * 1974-01-11 1977-03-29 Shooter Donald H Wheel balance and truing machine
US4222721A (en) * 1978-09-08 1980-09-16 The Firestone Tire & Rubber Company Apparatus for curing tires and the like
US4404849A (en) * 1981-02-26 1983-09-20 Kabushiki Kaisha Kobe Seiko Sho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rrecting errors of measurement in tire uniformity inspecting machines
JPH01310914A (ja) * 1988-06-09 1989-12-15 Bridgestone Corp ポストキュアインフレータ
JPH0727649A (ja) * 1993-06-23 1995-01-3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タイヤのダイナミックバランサにおけるタイヤ保持装置
JPH11223570A (ja) * 1998-02-05 1999-08-17 Kokusai Keisokki Kk タイヤの動釣合試験装置のエア通路構造
CN1228533A (zh) * 1997-12-16 1999-09-15 国际计测器株式会社 用于测量轮胎的均匀性及/或动态平衡的装置
KR20050019590A (ko) * 2003-08-20 2005-03-03 금호타이어 주식회사 응축수 배출이 용이한 타이어 가류장치
KR20050118888A (ko) * 2004-06-15 2005-12-2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도난 방지 장치
JP2007302032A (ja) * 2006-05-09 2007-11-22 Toyota Motor Corp 空気圧供給装置
CN102032976A (zh) * 2009-09-29 2011-04-27 大和制衡株式会社 轮胎用动平衡测量装置
CN102133842A (zh) * 2011-03-12 2011-07-27 张国利 汽车轮胎中央充放气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33547Y2 (zh) * 1979-01-29 1986-10-01
DE3825505C2 (de) * 1988-07-27 1994-12-22 Hofmann Gmbh & Co Kg Maschinen Vorrichtung zur Überwachung und Steuerung eines Reifenfülldruckes bei einer Reifenprüfmaschine
JPH09126956A (ja) * 1995-10-26 1997-05-16 Kobe Steel Ltd タイヤ試験機
JP3418512B2 (ja) * 1996-10-02 2003-06-23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タイヤ試験機
JP3792647B2 (ja) * 2002-12-24 2006-07-05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タイヤユニフォミティマシン
JP4331091B2 (ja) * 2004-07-16 2009-09-1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保持装置
JP2006208245A (ja) * 2005-01-28 2006-08-10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タイヤ保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4139A (en) * 1974-01-11 1977-03-29 Shooter Donald H Wheel balance and truing machine
US4222721A (en) * 1978-09-08 1980-09-16 The Firestone Tire & Rubber Company Apparatus for curing tires and the like
US4404849A (en) * 1981-02-26 1983-09-20 Kabushiki Kaisha Kobe Seiko Sho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rrecting errors of measurement in tire uniformity inspecting machines
JPH01310914A (ja) * 1988-06-09 1989-12-15 Bridgestone Corp ポストキュアインフレータ
JPH0727649A (ja) * 1993-06-23 1995-01-3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タイヤのダイナミックバランサにおけるタイヤ保持装置
CN1228533A (zh) * 1997-12-16 1999-09-15 国际计测器株式会社 用于测量轮胎的均匀性及/或动态平衡的装置
JPH11223570A (ja) * 1998-02-05 1999-08-17 Kokusai Keisokki Kk タイヤの動釣合試験装置のエア通路構造
KR20050019590A (ko) * 2003-08-20 2005-03-03 금호타이어 주식회사 응축수 배출이 용이한 타이어 가류장치
KR20050118888A (ko) * 2004-06-15 2005-12-2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도난 방지 장치
JP2007302032A (ja) * 2006-05-09 2007-11-22 Toyota Motor Corp 空気圧供給装置
CN102032976A (zh) * 2009-09-29 2011-04-27 大和制衡株式会社 轮胎用动平衡测量装置
CN102133842A (zh) * 2011-03-12 2011-07-27 张国利 汽车轮胎中央充放气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姜超浪: "全自动充气式轮胎动平衡试验机测控系统的开发",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72490A (zh) * 2016-11-08 2018-05-25 阿克隆特种机械公司 动态平衡器
CN108072490B (zh) * 2016-11-08 2021-11-09 阿克隆特种机械公司 动态平衡器
CN111094929A (zh) * 2017-09-15 2020-05-01 大和制衡株式会社 轮胎检查装置
CN111094929B (zh) * 2017-09-15 2021-11-16 大和制衡株式会社 轮胎检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83549A (ja) 2013-05-09
JP5937327B2 (ja) 2016-06-22
CN103782145B (zh) 2016-05-11
WO2013054466A1 (ja) 201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82145A (zh) 轮胎检查装置
CN103261870B (zh) 轮胎试验装置
KR102031214B1 (ko) 체외진단키트제조용 테스트스트립 커팅 및 검사장치
CN106442534A (zh) 自动检查平台
CN103221177B (zh) 圆锥滚子供给装置、圆锥滚子轴承组装装置及圆锥滚子供给方法
KR101549682B1 (ko) 타이어 균일성 측정장치
CN103733039A (zh) 轮胎平衡测量装置的轮辋更换装置
CN103747945A (zh) 轮胎运送装置
CN105074414A (zh) 轮胎测试机
CN106164642A (zh) 轮胎保持装置、轮胎试验系统
WO2023231061A1 (zh) 一种输出轴的全自动加工系统及其加工方法
CN111998007A (zh) 直驱高速合套装置及其加工工艺
KR101141340B1 (ko) 대형 베어링 매칭기
CN102189542A (zh) 半导体晶圆输送用机械手
KR102180591B1 (ko) 볼케이지 정렬 공급장치
CN104576459A (zh) 具有下料吹气机构的分选机
KR101192664B1 (ko) 종이컵 자동 공급 시스템의 종이컵 이송 장치
KR102099126B1 (ko) 차량 등속 조인트용 볼케이지 외형 검사시스템
CN203854256U (zh) 一种具有分纸功能的自动压痕机
KR20140018481A (ko) 이송공급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송공급방법
KR200480807Y1 (ko) 정렬 피딩장치
US10612993B2 (en) Testing device for checking the leak tightness of containers, and method therefor
KR102660237B1 (ko) 태핑 자동화 장치
JP4456126B2 (ja) タイヤのユニフォーミティ試験装置
KR101558229B1 (ko) 금융자동화기기의 매체 정렬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