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73255B - 面板粘贴方法 - Google Patents

面板粘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73255B
CN103773255B CN201310473161.8A CN201310473161A CN103773255B CN 103773255 B CN103773255 B CN 103773255B CN 201310473161 A CN201310473161 A CN 201310473161A CN 103773255 B CN103773255 B CN 1037732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resin
coated
touch panel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731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73255A (zh
Inventor
小山雅义
秋月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525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2491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73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73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732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732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Abstract

本发明的面板粘贴方法及面板粘贴装置中,将第1面板(1)与第2面板(2)贴合。在第1面板(1)上将树脂(3)整面涂布成矩形。此时,使树脂(3)的周围的相对的一对边(L1、L2)与另一对边(W1、W2)分别比树脂(3)内侧的涂布面(4a)要突起,并且涂布使得边(L1、L2)的高度与边(W1、W2)的高度不同,使整面涂布的树脂(3)的周围半固化。之后,使第1面板(1)与第2面板(2)相对,在第1面板(1)与第2面板(2)紧密粘接后,使所有的树脂(3)正式固化。

Description

面板粘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树脂将第1面板与第2面板整面粘接的方法。
具体而言,可举出触摸面板与显示面板的贴合、将保护面板贴合到有机EL器件等为例。显示面板为平面显示器,是液晶显示装置、等离子体显示、有机EL面板等。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在显示面板上配置透明触摸面板的方法,利用液态粘接剂将显示面板与透明触摸面板整面粘贴的方法逐渐成为主流。
通过在显示面板与透明触摸面板的间隙中填充折射率接近于玻璃、丙烯酸的透明的液态粘接剂,从而使得利用显示面板与透明触摸面板之间的空气层界面的光的反射、折射的显示面板的可视性被大幅地改善。
液态粘接剂中主要使用紫外线固化树脂。在显示面板与透明触摸面板的间隙中填充有紫外线固化树脂,将紫外线照射于该紫外线固化树脂,使液态粘接剂固化。
将紫外线固化树脂用作为液态粘接剂的优点在于,由于为液态,能跟随贴合面的凹凸,从而能通过紫外线的照射以更短时间来发生固化。
然而,在显示面板与透明触摸面板贴合时,液态的紫外线固化树脂较易夹带空气,而使贴合面中残存有气泡。并且,液态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可能会溢出到填充区域外。这些缺点会造成由气泡而导致的外观不良、溢出的紫外线固化树脂会附着于电极端子而产生导通不良等。
对贴合显示面板与透明触摸面板的三个代表性的方式进行说明。
-翻转方式-
在该翻转方式中,在透明触摸面板上滴注涂布紫外线固化树脂后,将正反两面反转的透明触摸面板反转过来,与显示面板平行地重合。然后,从中心部开始将紫外线固化树脂向外侧压散,并压出空气来进行贴合。该翻转方式中,在不使用真空的大气中使透明触摸面板与显示面板贴合。
-轧辊方式-
在该轧辊方式中,对于在显示面板上滴注涂布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在显示面板与透明触摸面板的一个端部彼此重合后,利用轧辊压散该紫外线固化树脂,并同时移动轧辊来进行贴合。该翻转方式中,在不使用真空的大气中使透明触摸面板与显示面板贴合。
-真空方式-
该真空方式是通过在真空腔内进行上述翻转方式的贴合,使得显示面板与透明触摸面板之间不会有气泡进入。
在该代表性的三种贴合方式中,任一种为了达到在贴合时防止液态的紫外线固化树脂溢出到填充区域外的目的,通常使用以下方法:预先在显示面板与透明触摸面板的相对面的至少一个面上的紫外线固化树脂的填充区域的周围使紫外线固化树脂突起成线状并进行涂布,使该突起成线状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半固化,在形成为坝后,进行贴合。
此外,在大气中进行贴合的翻转方式、轧辊方式中,为了防止由于紫外线固化树脂的扩散而造成空气被封闭于其中,使设置于填充区域周围的坝的角部的四个角或者其中一部分的角部开口,使得空气能够逸出。
在翻转方式的情况下,使紫外线固化树脂从中心部放射状地向所有方向扩散,由此来逐出气泡进行贴合,但尤其是长边侧的紫外线固化树脂的溢出控制较为困难,会有以下不良情况发生:紫外线固化树脂超出所述坝而溢出到填充区域外的不良;在紫外线固化树脂扩散时夹带了空气,而导致在贴合面内残存有气泡的不良。
该改善方案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被揭示。
专利文献1中包括以下工序:在透明触摸面板或者显示面板的粘接面上以一定量的点状在多个位置滴注涂布紫外线固化树脂的工序;进行线状涂布,使得以点状涂布的多个位置的紫外线固化树脂相连接的工序;将涂布有紫外线固化树脂的透明触摸面板或显示面板反转的工序;在以点状涂布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处形成液滴的工序;以不对液滴施加冲击的方式与被粘物体相接触,进一步进行紫外线固化树脂的扩散并进行填充的工序;以及使紫外线固化树脂固化的工序。
该专利文献1在翻转方式中进行了改善,以线状连接多点涂布的紫外线固化树脂,使得涂布的扩散方式更为均匀。
图15是表示专利文献2的贴合装置。
专利文献2在轧辊方式中进行了改善,使得贴合面内不会残存有气泡。该贴合装置通过使轧辊100移动,经由紫外线固化树脂102使第1面板103与第2面板101贴合。第2面板101上具有最初与第1面板103贴合的起始端101a和最后与第1面板103贴合的终端101b。终端101b利用能上下升降的垫座(pillow)104来支承第2面板101的下表面,由此限制该第2面板101向下方的移动,使得第2面板101的尚未被轧辊100按压的部分不与第1面板103相接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482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1-535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翻转方式的情况下,在专利文献1中,进行线状涂布,使得涂布成点状的多个紫外线固化树脂连接,以使紫外线固化树脂在贴合区域中均匀地扩散,但存在以下问题:即,紫外线固化树脂的扩散方式并非必定相同,在紫外线固化树脂达成坝为止需要一定的待机时间,因此节拍时间变长。此外,对于涂布紫外线固化树脂的位置、量等的涂布条件,根据面板大小、粘接面的状态以及紫外线固化树脂的特性等,每次都需要进行最优化,比较费时费力。
在轧辊方式的情况下,专利文献2中,需要利用能上下升降的垫座104来支承第2面板101的下表面,并且配合轧辊100的移动,控制第2面板101的弯曲,同时控制垫座104的下降,使得未经轧辊100按压的区域中,第2面板101(例如,触摸面板)与涂布有紫外线固化树脂的第1面板103(例如,显示面板)不接触。由此,具有以下问题:使各移动轴相互联动来进行控制,因此使装置机构复杂化,装置变高价。并且,相对于第1面板103的薄型化、大尺寸化,由于显示面板的自重,产生了较大的弯曲,因此具有以下问题:即,利用垫座104来进行面板保持、各移动轴的控制变得困难,面板尺寸受到限制。
在真空方式的情况下,具有以下问题:即,真空腔、用于使真空腔内处于真空状态的真空泵等装置规模较大,因此设备费用增大,并且抽真空需要时间而使节拍时间变长等。
并且,无论是翻转方式、轧辊方式、真空方式中的任一种方式,将滴注涂布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压散并进行贴合这一点没有改变,必需设置用于防止紫外线固化树脂溢出至填充区域外的坝。
由此,作为使紫外线固化树脂在填充区域的外周呈线状突起而形成坝的设备,需要例如能高精度喷射的分配器与用于移动分配器的具有XYZ轴的平台等,因此具有设备费用变高的问题。此外,为了使坝保持突起形状,需要准备不同于填充用树脂的高粘度的树脂,因此材料成本变高。此外,坝所用的树脂与填充用的紫外线固化树脂的粘度、固化收缩率、强度等的特性不同,在正式固化后可能会发现两种树脂的接合界面,在品质方面也存在问题。
此处,以将触摸面板与显示面板贴合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为了保护有机EL器件的有机EL层而贴合保护面板的情况下,也会发生相同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较低成本提供一种面板粘贴方法以及面板粘贴装置,在将第1面板与第2面板用液态粘接剂进行粘接的情况下,即使不设置坝并在大气中进行贴合,也不会发生液态粘接剂溢出至填充区域外、气泡残存等不良。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面板粘贴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利用树脂将第2面板粘贴于第1面板时,在所述第1面板的表面与所述第2面板的相对面的一个面上,将所述树脂涂布成周围比内侧要突起而呈矩形,使得相对的一对边和与其正交的另一对边的高度不同,使所涂布的所述树脂的所述周围半固化,在使所述第1面板及所述第2面板相对并紧密粘接后,使所有的所述树脂正式固化。
此外,本发明的面板粘贴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涂布装置,该涂布装置在彼此贴合的第1面板与第2面板中的一个面上,将树脂涂布成周围比内侧要突起而呈矩形,使得相对的一对边和与其正交的另一对边的高度不同;第1固化装置,该第1固化装置使所涂布的所述树脂的所述周围半固化;相对装置,该相对装置使所述第1面板与所述第2面板相对;变形装置,该变形装置使所述第1面板或者所述第2面板的相对面的一个面变形为弯曲形状;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将相对的所述第1面板与所述第2面板之间的距离平行地缩小,并使其经由所述树脂紧密粘接;解除装置,该解除装置解除所述弯曲形状的变形;以及第2固化装置,该第2固化装置使介于所述第1面板与所述第2面板之间的所有所述树脂正式固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面板粘贴方法,无需在贴合第1面板与第2面板时,再次在填充区域中使贴合所使用的树脂扩散,仅通过第1面板与第2面板的紧密粘接,能使第1面板与第2面板贴合。
由此,不会伴随贴合产生树脂的溢出,或其量为微量,并且使所涂布的树脂的周围半固化,因此抑制了树脂的流动,树脂不会溢出至填充区域外。并且,不需要与树脂的扩散相对应的待机时间。
涂布在填充区域中的树脂的周围比涂布面要突起,该树脂的突起中,相对的一对边和与其正交的另一对边的高度不同,因此,使第1面板与第2面板相对,沿着所涂布的树脂周围的突起较高的一对边紧密粘接,从突起较高的一对边的大致中央沿外侧方向紧密粘接,由此,能够利用突起较高的一对边来限制面板间的间隙,并且一边扩大紧密粘接区域、一边进行贴合时的空气通过突起较低的一对边与重合的面板之间的间隙排出,因此不会残存有气泡。
并且,从所述树脂的突起较高的一对边的中央向外侧方向的端部进行贴合,因此能缩短贴合时间。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制造装置,通过涂布于填充区域的树脂的周围的突起,能够成为与以往那样在树脂的涂布前预先形成坝的情况相同的状态,因此无需形成坝的设备。贴合利用如下的简单的机构来进行:即,使变形为弯曲形状的面板与涂布有树脂的填充区域的中央附近接触后,通过解除弯曲形状的变形,从而将紧密粘接扩大到填充区域的整个面,因此无需复杂的机构,
附图说明
图1(a)是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制造的带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剖视图,图1(b)是其俯视图。
图2(a)是同一实施方式的制造工序中的、在液晶显示面板上涂布有紫外线固化树脂的状态的俯视图,图2(b)是其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紫外线固化树脂的涂布状态的立体图。
图4(a)是图3中的L方向的剖视图,图4(b)是W方向的剖视图。
图5(a)是同一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狭缝式铸模涂布机(slitdiecoater)中的铸模的剖视图,图5(b)是其正面剖视图,图5(c)是比较例的铸模的正面剖视图。
图6是同一实施方式的贴合工序的剖视图。
图7(a)是同一实施方式的实施所使用的面板粘贴装置的剖视图,图7(b)~(f)是其贴合工序的剖视图。
图8(a)是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制造的有机EL器件的俯视图,图8(b)是其剖视图。
图9(a)是在同一实施方式中、一并制造多个情况下的涂布工序中的下基板的俯视图,图9(b)是其剖视图。
图10是说明同一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铸模涂布机的铸模的剖视图。
图11是同一实施方式中的单片化处理前的剖视图。
图12是说明同一实施方式中的贴合前的上基板的弯曲状态的剖视图。
图13(a)是表示同一实施方式中的由真空吸附台而造成的上基板的保持状态的剖视图,图13(b)是表示由向真空吸附台的吸引而导致的上基板的弯曲状态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贴合工序的剖视图。
图15是说明现有例中的轧辊方式的动作的制造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为了易于说明附图,采用夸张、改变比率来表示。
(实施方式1)
图1~图7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
此处,对如图1(a)(b)所示的、利用紫外线固化树脂3将透明触摸面板(下面,称为触摸面板)2与液晶显示面板1粘接,从而制造出带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模块的情况进行说明。
作为第1面板的液晶显示面板1具有以下结构:在阵列基板1a与滤色片基板1b之间封入有液晶,在其两个表面分别粘贴有上偏光板1c与下偏光板1d。此外,虽未图示,但安装有驱动集成电路、柔性基板等。
作为第2面板的触摸面板2具有以下结构:为了检测出使用者所触摸的位置,玻璃基板上配置有具有导电性的透明电极。
树脂3是无色透明的丙烯酸类的树脂,使用起初的粘度为3500mPa·sec的树脂。紫外线固化条件是半固化时为500mJ/cm2的照射强度、正式固化为1500mJ/cm2的照射强度。另外,树脂3在正式固化后也具有拉伸弹性率为0.06MPa左右的弹性特性,在液晶显示模块受到冲击的情况下,也具有缓和冲击的作用。
液晶显示面板1的上偏光板1c与触摸面板2以上偏光板1c与触摸面板2的透明电极一侧相对的方式来进行贴合。
将触摸面板2贴合到该液晶显示面板1的上偏光板1c时,使用了图5(a)(b)所示的狭缝式铸模涂布机与图7(a)所示的面板粘贴装置。
在面板粘贴装置上设置液晶显示面板1之前,在液晶显示面板1的上偏光板1c上涂布树脂3。
具体而言,图2(a)(b)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1的大小为225mm×145mm,其厚度为2.5mm。在上偏光板1c上,树脂3涂布于填充区域4的整面。填充区域4位于上偏光板1c的内侧,其尺寸为218mm×138mm,其涂布厚度为0.15mm。
由此,在液晶显示面板1与触摸面板2的一个面即液晶显示面板1上使用狭缝式铸模涂布机来作为涂布装置,该涂布装置涂布树脂3,使得周围比内侧的涂布面4a突起而呈矩形。狭缝式铸模涂布机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涂布:将涂布液提供给铸模,在铸模内对涂布液进行加压,使通过狭缝的涂布液直接涂布到基板上。涂布厚度的设定由狭缝的间隙、加压力、铸模的移动速度、涂布间隙等决定。此外,涂布区域的大小由狭缝宽度与铸模的移动距离所决定。
图3是表示在液晶显示面板1上利用狭缝式铸模涂布机来涂布树脂3的状态的立体图。箭头A表示涂布方向,W表示狭缝宽度、L表示铸模的移动距离,从而形成填充区域4。
图4(a)是图3中L方向的剖视图,图4(b)是图3中W方向的剖视图。填充区域4中整面涂布成矩形的树脂3的周围比涂布面4a要突起,使得该树脂的突起在图4(a)中,边W1与边W2宽度为1.5mm,比涂布面4a高10μm,在图4(b)中,边L1与L2宽度为1.5mm,比涂布面4a高25μm。
利用图5(a)(b)来详细说明这样使得整面涂布于液晶显示面板1的填充区域4的树脂3的周围比涂布面4a要突起地形成的具体工序。
图5(a)是狭缝式铸模涂布机中铸模的剖视图,图5(b)是其主视图。图5(a)、图5(b)是表示树脂3填充于设置在铸模5中的歧管5a内,歧管5a中插入有活塞6的状态。
这里,狭缝5b的狭缝间隙为0.2mm,液晶显示面板1与狭缝5b的前端即唇缘(lip)5c的间隙为0.2mm。在该状态下,若按压活塞6,则歧管5a内的压力会升高,从狭缝5b的唇缘5c喷射树脂3,并与液晶显示面板1的表面相接触。
一般在刚开始涂布时,为了使所喷射的树脂均匀且线状地与被涂布物浸润接触,通常设置1秒左右的待机时间,但此处待机时间设定为比通常要长1秒即2秒。由此,在涂布开始点处树脂3喷射较多,因此生成突起。
之后,铸模5以25mm/秒的速度进行移动,在涂布结束点处,在进行了1秒的待机,使喷射量增加后,停止对活塞6的按压,并使铸模5上升。由此,如图4(a)所示,成为相当于涂布开始点的W1及相当于涂布结束点的W2比涂布面4a要突起的状态。
通常的狭缝式铸模涂布机所进行的涂布中,使得涂布开始点处待机时间最短、涂布结束点处不设定待机时间,从而设法降低突起,但反而树脂3会突起。
接着,对形成如图4(b)所示的、与涂布方向A平行的边L1及边L2的突起的工序进行说明。
图5(b)的狭缝式铸模涂布机中的铸模5的主视图中,狭缝端面5d设定为相对于唇缘5c成90°。与之相对,图5(c)所示的比较例是通常的铸模,以狭缝端面5d向外侧扩展的角度构成。这是为了防止狭缝5b内的涂布液的压力分布在狭缝端面附近与在狭缝5b的中央附近相比急剧升高而形成的,为了使歧管5a中被加压的涂布液均压化,使狭缝宽度W整个区域的喷射量均匀。
图5(b)中,狭缝端面5d设定为相对于唇缘5c成90°,从而由于狭缝端面5d的反作用力的作用,狭缝5b内的树脂3的压力分布在狭缝端面5d附近与在狭缝5b的中央附近相比急剧变高。
由此,在狭缝端面5d的附近,树脂3的喷射较多,如图4(b)所示,成为边L1及L2比涂布面4a要突起的状态。
另外,狭缝端面5d相对于唇缘5c的角度并不局限于90°,而是根据涂布液的粘度、浸润性等的特性、歧管内的压力、涂布速度等的涂布条件,确定为90°附近。
此外,为了形成为边L1及L2比涂布面4a要突起的状态,在狭缝端面5d的附近扩展狭缝5b的狭缝间隙也是有效的。
由此,若对液晶显示面板1的填充区域4整面涂布紫外线固化树脂3结束,接下来,则仅对所涂布的紫外线固化树脂3的整个周边的、1.5mm宽度的边部分进行紫外线照射,使树脂3半固化。作为对周围照射紫外线的第1固化装置13,能使用以下方法:扫描来自光源14的光点的方法、使用光源14与掩膜15的方法、或者利用线照射的方法等。
接下来,使液晶显示面板1的表面与触摸面板2相对,沿着整面涂布在液晶显示面板1的填充区域4中的树脂3的周围的突起较高的边L1及边L2,将触摸面板2朝着外侧贴合。
图7(a)所示的面板粘贴装置7为如下结构。
载放有液晶显示面板1的下吸附台7a具有真空吸附系统A(未图示),并包括柱7b。与下吸附台7a相对的上吸附台7c经由线性衬套7f沿柱7b自由滑动,利用与作为升降装置的滚珠丝杠7g相连接的步进电动机(未图示),被支承为能沿上下方向平行地升降,上吸附台7c能正确进行升降速度设定与升降停止的定位。上吸附台7c的下表面上还具有真空吸附系统B(未图示)。
上吸附台7c的下表面上设有多孔的真空吸附台7d。该真空吸附台7d的吸附面7e形成为圆弧状,其圆弧的弦长为245mm,与其相对的高度为0.2mm。
另外,面板粘贴装置7的下吸附台7a上设置有图7(b)所示的可收纳的定位块7h。
如图7(a)所示那样在面板粘贴装置的下吸附台7a上载放液晶显示面板1之前,如图7(b)所示,将定位块7h设为从下吸附台7a突出的状态,并在该定位块7h上载放贴合面朝下的触摸面板2。
触摸面板2的大小为245mm×172mm,厚度是0.7mm的玻璃。此外,在液晶显示面板1的比填充区域4略小的显示区域的外侧范围形成有边框形状的黑色印刷物。
然后,如图7(c)所示,真空吸附台7d朝着触摸面板2下降。在真空吸附台7d下降至触摸面板2的附近后,在此,通过低速移动,触摸面板2会产生变形,下降至大致沿真空吸附台7d的圆弧的位置,然后停止。在该状态下,切换解除装置16,使得利用与真空吸附台7d相连结的所述真空吸附系统B进行抽真空,从而触摸面板2吸附保持于真空吸附台7d。
图7(d)是保持有触摸面板2的真空吸附台7d在上升至贴合待机位置后,利用真空吸附系统B使涂布有树脂3的液晶显示面板1吸附保持于下吸附台7a的状态。
接着,如图7(e)所示,使吸附保持有触摸面板2的真空吸附台7d下降,在触摸面板2的一部分与树脂3的涂布面4a相接后,进一步,由真空吸附台7d将触摸面板2按压向树脂3。
图7(f)是表示将与保持有触摸面板2的真空吸附台7d相连结的真空吸附系统B所带来的真空解除后的状态。触摸面板2从由真空吸附台7d所维持的弯曲状态开放,复原成平板状态,从而能进行贴合。之后,使真空吸附台7d上升。
基于图6,对图7(e)和图7(f)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6(a)所示,在液晶显示面板1的上偏光板1c上涂布树脂3,使其成为边L1及边L2比涂布面4a高25μm的状态。触摸面板2与树脂3相对,且中央或大致中央弯曲以接近液晶显示面板1,触摸面板2的弯曲的顶部与树脂3的边L1及边L2的中央部相接。此外,相对于245mm的长度,触摸面板2的弯曲为0.2mm。
图6(b)表示了在使触摸面板2下降、与涂布面4a相接后,进一步压下0.02mm的状态。此时,树脂3的边L1及边L2为半固化状态,由此该树脂3较容易产生弹性变形,不会阻碍触摸面板2的弯曲顶部与涂布面4a相接触、并向涂布面4a压下。并且,若维持该状态,则由于树脂3的表面张力,触摸面板2与涂布面4a的接触会向外侧扩大。
接着,若如图7(f)那样、解除由真空吸附台7d所导致的触摸面板2的吸附保持,解除触摸面板2的弯曲,则触摸面板2会由于自身的弹性而逐渐复原至平面状,并且如图6(c)所示,涂布面4a与触摸面板2的接触到达涂布面4a的端部。
由此,从填充区域4的中央向端部扩大接触区域,并进行贴合,因此,空气通过位于两端部的、突起较低的边W1及边W2与触摸面板2之间的间隙来排出,因此不会残存气泡。此外,无气泡地贴合的树脂3与触摸面板2的紧贴力比半固化的边L1、L2及边W1、W2的弹性力要大,因此即使将真空吸附台7d从图7(f)的实线位置上升至虚拟线位置,解除真空吸附台7d对触摸面板2的按压,也能维持液晶显示面板1与触摸面板2的贴合状态。
另外,在使树脂3半固化后来贴合触摸面板2,因此,沿着突起较高的边L1及边L2对触摸面板2进行加压并进行贴合,因此,在贴合结束的状态下,液晶显示面板1与触摸面板2之间的间隙能生成为规定值。若从中央依次扩大粘接区域并进行贴合,则空气能从突起较低的边W1及边W2与触摸面板2之间的间隙可靠地排出。
若图7(f)的工序结束,之后,如图6(c)所示,利用第2固化装置17以1500mJ/cm2的照射强度从触摸面板2一侧照射紫外线,从而使树脂3正式固化。由于所使用的树脂单一,因此,在正式固化后也会不发现接合界面,还能解决以往的会发现坝用树脂与填充用紫外线固化树脂的接合界面的问题。
另外,第2固化装置17与第1固化装置13能构成为共用单一的光源。
由此,仅通过使整面涂布的树脂3与触摸面板2紧密粘接,能进行贴合。由此,不必像现有的翻转方式、轧辊方式的贴合那样在填充区域中使树脂扩散,因此无需树脂达到坝为止的待机时间,并且伴随贴合的树脂流动较少,整面涂布的树脂3的周围被半固化,因此抑制了树脂的流动,从而树脂不会溢出至填充区域外。并且,从突起较高的一对边的中央向外侧方向的端部进行贴合,因此能进一步缩短贴合时间。
此外,贴合中,在变形为弯曲形状的面板与涂布有树脂的填充区域的中央附近接触后,通过解除弯曲形状的变形,使紧密粘接扩大至填充区域的整个表面,因此,由真空吸附台7d来使触摸面板2弯曲并进行保持,通过仅解除该保持的简单的装置,能实现良好的粘贴状态。
由此,能以低成本实现即使不设置坝、并在大气中进行贴合,也不会产生树脂溢出至填充区域外、面板内残存气泡等不良的可靠性高的显示装置。
本实施方式中,在液晶显示面板1上整面涂布树脂3,将未涂布有树脂3的触摸面板2变形为弯曲形状,经由树脂3将触摸面板2与液晶显示面板1进行贴合,但在液晶显示面板1具有挠性的情况下,与在液晶显示面板1上整面涂布树脂3的情况相同,也可以在触摸面板2一侧整面涂布树脂3,使边L1、L2、W1、W2比涂布面4c要突起,将未涂布树脂3的液晶显示面板1变形为弯曲形状,经由树脂3将液晶显示面板1与触摸面板2进行贴合。并且,液晶显示面板1即使是等离子体显示器、有机EL面板等其他的平面显示面板也能同样地进行实施。
(实施方式2)
图8~图1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2中对将保护面板贴合于有机EL器件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8(a)(b)是表示完成的有机EL器件的单体。
有机EL器件8应用了通过在有机物上施加电压,而使有机物自身发光的现象,具有以下结构:在下基板8a上形成有机EL层8b,该有机EL层8b在两片电极间夹持有有机物,并与薄膜重合而形成,为了保护有机EL层8b不受湿度、冲击等影响,隔着树脂8d,利用上基板8c进行覆盖。
下基板8a使用板厚0.7mm的玻璃,大小为100mm的正方形。有机EL层8b的大小为80mm的正方形,膜厚为数毫米。电极(未图示)配置于下基板8a。上基板8c使用板厚0.5mm的玻璃,大小为90mm的正方形。此外,树脂8d是附加了防湿性能的紫外线固化树脂,粘度为6000mPa·sec。下基板8a与上基板8c的间隙为0.05mm,填充有树脂8d。
该有机EL器件的制造中,在一片下基板上形成多个有机EL层8b,将其与一片上基板贴合,之后,进行单片化,从而完成单体的有机EL器件。
具体而言,如图9(a)(b)所示,作为第1面板的大尺寸下基板9a是板厚为0.7mm,大小为470mm×370mm的玻璃板。下基板9a上形成有以3×4列配置的有机EL层8b,并涂布树脂8d,使其覆盖有机EL层8b。
涂布中使用了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图5(a)(b)所示的铸模5,将狭缝5b的狭缝宽度变更为90mm,狭缝间隙变更为0.05mm来使用。此外,唇缘5c与下基板9a的间隔设为0.07mm,沿图9(a)的箭头B方向,分别分割为一列一列来进行涂布。对于配置在一列的四个有机EL层8b,在箭头B方向上,对于涂布长度P1-P2、P3-P4、P5-P6、P7-P8,间隔地重复进行涂布。这样涂布的各个树脂8d的涂布状态与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图4(a)所示的情况相同,相当于涂布开始点的W1及相当于涂布结束点的W2成为比涂布面4a要突起的状态。
此外,在与箭头方向平行的边上,与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图4(b)所示的情况相同,边L1及边L2成为比涂布面4a要突起的状态。所涂布的树脂8d的突起中,边W1与边W2具有1.5mm的宽度,比涂布面4a高7μm,边L1与边L2具有1.5mm的宽度,比涂布面4a高15μm。
对分三次一列一列进行间隔涂布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若使用图10所示的铸模10,也可以三列同时一并地进行间隔涂布。铸模10与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图5(a)(b)所示的铸模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铸模10中狭缝宽度延长为能同时涂布三列的长度,由隔板10a将狭缝宽度一分为三的结构这一点。
由此,在下基板9a上涂布树脂8d后,仅对树脂8d的整个周边的、宽度1.5mm的边部分将紫外线进行线照射,使树脂8d半固化。
接着,对将下基板9a与作为第2面板的大尺寸上基板9b如图11所示进行贴合的工序进行说明。
贴合工序中,如图12所示,与涂布有树脂8d的下基板9a相对地配置上基板9b。大尺寸上基板9b的大小为470mm×370mm,厚度为0.5mm。
如图13(a)(b)那样,使该上基板9b对应于下基板9a中的有机EL层8b的位置而弯曲。具体而言,与下基板9a上的各有机EL层8b的中央附近相比,各有机EL层8b的两端附近所对应的部分弯曲成波形,使得其远离下基板9a。由此,在上基板9b、大尺寸且多孔的真空吸附台11与上基板9b之间分别配置有宽度7mm、纵深长度350mm、厚度0.1mm的间隔件12。间隔件12优选为利用呈长方形形状的纸、布及多孔树脂片材等具有通气性的素材。
接着,利用与真空吸附台11连通的真空吸附系统B来进行抽真空,如图13(b)所示,上基板9b变形为多个山形的弯曲形状,并吸附保持于真空吸附台11。由此,由于板厚越薄、面积越大的基板越容易产生挠性,因此上基板9b能在多个位置形成弯曲。该弯曲量相对于100mm为0.1mm。
使这样吸附保持于真空吸附台11的上基板9b朝下基板9a下降。树脂8d的涂布面与上基板9b相接后,通过进一步将上基板9b压下0.02mm,使得上基板9b对下基板9a的接触区域会扩大。
之后,通过解除由真空吸附台11所导致的上基板9b的弯曲,由此上基板9b由于自身的弹性逐渐复原至平面状,如图11所示,上基板9b到达树脂8d的整个涂布面区域。
之后,对所涂布的树脂8d的整个表面照射紫外线,使树脂正式固化。作为从大尺寸到单片化的方法,可利用划线折断、切割等来分割进行单片化。
这样,从涂布区域的中央向端部扩大接触区域,并进行贴合,因此,空气通过位于两端部的、突起较低的边与上基板9b之间的间隙来排出,因此不会残存气泡。这在配置于上基板9b的多个树脂8d的所有的涂布位置同时进行。
此外,配置于下基板9a的多个有机EL层8b与之后成为上基板8c的上基板9b能进行贴合,并且无需在填充区域中使树脂扩散,因此伴随贴合的树脂的流动较少,整面涂布的树脂8d的周围被半固化,因此抑制了树脂8d的流动,使树脂不溢出至填充区域外。并且,从突起较高的一对边的中央向外侧方向的端部进行贴合,一边逐出空气一边进行贴合,因此不会残存气泡。
由此,能以低成本提供即使不设置坝、并在大气中进行贴合,也不会产生树脂溢出至填充区域外、面板内残存气泡等不良的可靠性高的显示装置,适用于有机EL照明所代表的面发光器件等的制造用途中。
(实施方式3)
图1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
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使触摸面板2或者液晶显示面板1变形为弯曲形状,之后经由树脂3使两者贴合,但如图14所示那样触摸面板2的大小与图6的情况相比较小型时,即使不使触摸面板2或者液晶显示面板1变形为弯曲形状,也能使两者良好地贴合。
图14(a)中,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同,在液晶显示面板1上涂布树脂3,使得相对的一对边L1、L2的周围和另一对边W1、W2的周围分别比树脂3的内侧的涂布面4a要突起,并且边L1、L2的高度比边W1、W2的高度要高,利用第1固化装置13使整面涂布的树脂3的周围半固化。
图14(b)中,使未弯曲变形的平板状的触摸面板2在倾斜状态下接近液晶显示面板1,仅使突起较高的边L1、L2的树脂3的一部分产生弹性变形,将触摸面板2在所述倾斜状态下进一步按压于液晶显示面板1,使突起较低的一条边W1的树脂3产生弹性变形,将触摸面板2的一端按压于涂布面4a。
从维持将触摸面板2朝树脂3的一条边W1按压的状态开始,接着,解除触摸面板2的另一端的支承,未弯曲变形的平板状的触摸面板2的倾斜逐渐变小,触摸面板2沿着突起较高的边L1、L2,朝着突起较低的另一条边W2,经由树脂3与液晶显示面板1紧密粘接。
由此,无气泡地贴合的树脂3与触摸面板2的紧贴力较强,能维持贴合状态。在该状态下,如图14(c)所示,利用所述第2固化装置17使树脂3正式固化,从而完成贴合。
实施方式3中在液晶显示面板1上涂布树脂3,而与触摸面板2进行贴合,但也能在涂布有树脂3的触摸面板2上,使未弯曲变形的平板状的液晶显示面板1的倾斜逐渐变小,从而同样地使两者进行贴合。
由此,在即使未使一个面板变形为弯曲形状,也能使两者良好贴合的情况下,作为面板粘贴装置,无需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所设置的使第1面板或者第2面板的相对面的一个面变形为弯曲形状的变形装置、及解除弯曲变形的解除装置。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1的面板粘贴装置中设置有使液晶显示面板1与触摸面板2相对的相对装置、及平行地缩小液晶显示面板1与触摸面板2之间的距离并使其经由树脂3紧密粘接的升降装置,但在未使一个面板变形为弯曲形状来进行贴合的实施方式3的情况下,相对装置构成为以使触摸面板2的一端比另一端要靠近液晶显示面板1的方式支承为倾斜状态,并使其相对。此外,在未使一个面板变形为弯曲形状来进行贴合的实施方式3的情况下,升降装置构成为将支承为倾斜状态的触摸面板2的所述一端与液晶显示面板1之间的距离缩小,使得触摸面板2经由树脂3与液晶显示面板1紧密粘接。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1的面板粘贴装置中设置有解除弯曲形状的变形的解除装置,但在未使一个面板变形为弯曲形状来进行贴合的实施方式3的情况下,解除装置构成为在触摸面板2的所述一端经由树脂3按压于液晶显示面板1的状态下,解放触摸面板2的所述另一端的支承。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除了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等显示器领域,也适用于以有机EL照明为代笔的面发光器件等的制造用途。
标号说明
1液晶显示面板(第1面板)
2触摸面板(第2面板)
3树脂
4填充区域
4a涂布面
5铸模
5a歧管
5b狭缝
5c唇缘
5d狭缝端面
6活塞
7面板粘贴装置
7a下吸附台
7b柱
7c上吸附台
7d真空吸附台
7e吸附面
7f线性衬套
7g滚珠丝杠
8有机EL器件
8a下基板
8b有机EL层
8c上基板
8d树脂
9a下基板(第1面板)
9b上基板(第2面板)
10铸模
11真空吸附台
12间隔件
13第1固化装置
14光源
15掩模
16解除装置
17第2固化装置

Claims (5)

1.一种面板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利用树脂将第2面板粘贴于第1面板时,
在所述第1面板的表面与所述第2面板的相对面的一个面上,将所述树脂整面涂布成周围比内侧要突起而呈矩形,使得相对的一对边和与其正交的另一对边的高度不同,
使所涂布的所述树脂的所述周围半固化,
使所述第1面板的表面与所述第2面板相对,并沿着所涂布的所述树脂的所述周围的突起较高的一对边,将所述第2面板朝着外侧逐渐与所述第1面板紧密粘接,
之后,使所有的所述树脂正式固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面板的表面上涂布所述树脂的同时,形成所述树脂的所述周围的突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2面板朝着外侧逐渐与所述第1面板紧密粘接的工序中,将所述第2面板从所述第2面板的中央或者大致中央朝着外侧逐渐与所述第1面板紧密粘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面板为平面显示面板,所述第2面板是透明触摸面板,将所述树脂涂布于所述平面显示面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面板为表面形成有有机EL层的下基板,所述第2面板为保护所述有机EL层的上基板,将所述树脂涂布于所述下基板。
CN201310473161.8A 2012-10-22 2013-10-11 面板粘贴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732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2588 2012-10-22
JP2012-232588 2012-10-22
JP2013-152519 2013-07-23
JP2013152519A JP6024916B2 (ja) 2012-10-22 2013-07-23 パネル貼付方法およびパネル貼付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73255A CN103773255A (zh) 2014-05-07
CN103773255B true CN103773255B (zh) 2016-01-06

Family

ID=50566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7316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73255B (zh) 2012-10-22 2013-10-11 面板粘贴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552397B1 (zh)
CN (1) CN1037732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87026B1 (ko) * 2019-07-24 2020-12-04 주식회사 토비스 굴곡마스크를 이용한 곡면 커버렌즈의 레진 도포 방법
EP4116389A4 (en) * 2020-03-03 2024-03-20 Dexerials Corp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12693210B (zh) * 2020-12-29 2023-06-27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面板模组的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53916B3 (de) * 2006-11-15 2008-06-19 Qimonda A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Klebefläche auf einer Oberfläche eines Die-Trägers
JP5139736B2 (ja) * 2007-06-27 2013-02-06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液晶部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4712886B2 (ja) * 2009-09-03 2011-06-29 株式会社Fuk 板状部材貼り合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51057A (ko) 2014-04-30
CN103773255A (zh) 2014-05-07
KR101552397B1 (ko) 2015-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24916B2 (ja) パネル貼付方法およびパネル貼付装置
CN102169250B (zh) 平板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及其粘合挤压器械
CN111128020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US8764930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flat-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adhesive-resin applic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US20210083231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3258971B (zh) 显示元件的封装方法及其装置
TWI373672B (en) An attachment process of flexible substrate and a pattern of sealant thereof
CN101738774B (zh) 超薄柔性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60214B (zh) 贴合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04335269B (zh) 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树脂用分配器
CN103773255B (zh) 面板粘贴方法
CN102640201A (zh) 粘接装置、板状粘接体的制造方法
JPH06337411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における光錯乱防止構造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5358847B2 (ja) 板状部材の貼り合せ方法及び貼り合せ装置
CN102879941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7797318A (zh) 显示设备及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
CN104703795A (zh) 带粘附层的透明面材、其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3660511B (zh) 电容式触摸屏的贴合方法
JP4573444B2 (ja) 貼合装置及び貼合方法
CN104076421A (zh) 黑边棱镜片,棱镜片的制造方法、制造设备及显示装置
CN209343072U (zh) 用于液晶显示模块和盖玻璃的对准装置
CN113547831B (zh) 光学胶贴合方法、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
CN204883131U (zh) 一种封框胶固化系统
JP5844244B2 (ja) 表示パネルの作製方法
TWI429608B (zh)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layered bod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22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