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65668A - 天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65668A
CN103765668A CN201280042557.0A CN201280042557A CN103765668A CN 103765668 A CN103765668 A CN 103765668A CN 201280042557 A CN201280042557 A CN 201280042557A CN 103765668 A CN103765668 A CN 1037656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base
antenna
fixed
antenna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25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65668B (zh
Inventor
加藤靖晓
川口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765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56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656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56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12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primary active elements and secondary devices of 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 H01Q3/1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primary active elements and secondary devices of 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for varying relative position of primary active element and a reflecting device
    • H01Q3/2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primary active elements and secondary devices of 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for varying relative position of primary active element and a reflecting device wherein the primary active element is fixed and the reflecting device is mov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005Damping of vibrations; Means for reducing wind-induced for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8Means for stabilising antennas on an unstable plat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2Housings not intimately mechanically associated with radiating elements, e.g. radom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1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H01Q19/12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wherein the surfaces are concave
    • H01Q19/13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wherein the surfaces are concave the primary radiating source being a single radiating element, e.g. a dipole, a slot, a waveguide termination
    • H01Q19/134Rear-feeds; Splash plate feed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心靠近基座(10)、平衡重物的配置的自由度较高的天线装置。具备:基座(10),固定在移动体或构造物上;天线部(6),配置在基座(10)的一侧,被基座(10)支承;平衡重物部(7),配置在基座(10)的与天线部(6)相反侧,被基座(10)支承。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装置。更详细地讲,涉及跟踪来自卫星、地面站、移动站等通信对方的电波而使天线的姿势变化的天线装置(跟踪天线)。
背景技术
以往,在跟踪来自通信对方的电波而使天线的姿势变化的天线装置中,有下述结构:在底板的天线侧设置平衡重物,在平衡重物与底板之间设有防振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还有下述通信天线装置:进行AZ/EL的2轴驱动天线或AZ/交叉EL/EL的3轴驱动天线中的单元拆下时的固定,使维护性提高(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关于平衡重物的配置,与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天线装置同样,一般是在底板的天线侧设置平衡重物的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及4)。如专利文献5那样,还有下述配置:在天线下端安装着平衡重物的天线上具有支点,以该支点为中心可动自如地设置天线。另外,作为天线装置中的防振构造,使用在专利文献6至8中记载那样的螺旋隔离器的情况较多。
专利文献1:特开2008-2280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11-87044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5-343913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10-107530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平6-53719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平8-316061号公报
专利文献7:特开2003-42227号公报
专利文献8:特开2011-642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至4所记载的天线装置中,因为结构上的理由,还有难以将重心靠近底板的课题。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天线装置将天线与平衡重物直接连结,即使应用到跟踪天线中,也不能使重心靠近底板。
本发明是为了消除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心距基座较近、平衡重物的配置的自由度较高的天线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有关本发明的观点的天线装置具备:基座,固定在移动体或构造物上;天线部,配置在基座的一侧,被基座支承;和平衡重物部,配置在基座的与天线部相反侧,被基座支承。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一侧配置有天线部的基座的另一侧支承着平衡重物部,所以能够得到重心靠近基座且平衡重物部的配置的自由度较高的天线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带有天线罩的天线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有关实施方式的没有天线罩的天线装置的结构图。
图3A是天线装置配置在基座的一侧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3B是示意地表示对图3A的天线装置的基座施加了振动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4A是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
图4B是示意地表示对图4A的天线装置的基座施加了振动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5A是有关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
图5B是示意地表示对图5A的天线装置的基座施加了振动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6A是有关实施方式的带有天线罩的天线装置的主视图。
图6B是有关实施方式的没有天线罩的天线装置的主视图。
图7A是有关实施方式的带有天线罩的天线装置的后视图。
图7B是有关实施方式的没有天线罩的天线装置的后视图。
图8A是有关实施方式的带有天线罩的天线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8B是有关实施方式的没有天线罩的天线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9A是有关实施方式的带有天线罩的天线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9B是有关实施方式的没有天线罩的天线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10A是有关实施方式的带有天线罩的天线装置的俯视图。
图10B是有关实施方式的没有天线罩的天线装置的俯视图。
图11是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仰视图。
图12A是有关实施方式的带有天线罩的天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12B是有关实施方式的没有天线罩的天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13A是将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平衡重物部从基座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13B是将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平衡重物部从与基座相反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基座结构的平面图。
图15A是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带有基座支承部的左侧视图。
图15B是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带有基座支承部的后视图。
图15C是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带有基座支承部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来实施本发明的形态详细地说明。另外,在图中,对相同或同样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图1是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带有天线罩的天线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有关实施方式的没有天线罩的天线装置的结构图。
天线装置具备天线部6、基座10及平衡重物部7。天线装置将基座10固定在移动体或构造物上而使用。移动体是汽车或列车等车辆、船舶、或者飞机、直升机、飞船或气球等航空器。构造物例如是卫星通信地球站的站舍、收容通信装置的箱、通信装置的壳体等。以下,将固定基座10的移动体或构造物称作天线装置搭载体。
平衡重物部7被梁(beam:梁、桁、横材)13a、13b等固定支承在基座10上。天线部6被配置在基座10的一侧,固定支承在基座10上。天线部6被安装在基座10上的天线罩11覆盖。基座10由第1底板5、防振构造部8及第2底板9构成。第1底板5和第2底板9中间夹着防振构造部8而连结。
天线部6由主反射镜1及天线驱动部2构成。天线驱动部2包括驱动控制部2b、AZ/EL轴驱动部3及POL轴驱动部4。此外,天线部6包括低噪声放大器(LNA)6b。
主反射镜1(反射镜、抛物面反射器)将来自卫星、地面站、移动站等通信对方的通信波反射,向一次放射器集中(接收时)。此时,也可以夹着副反射镜。此外,发送时进行相反的动作,即,将从一次放射器射出的通信波用主反射镜1反射,朝向卫星、地面站、移动站等放射。天线驱动部2将主反射镜1驱动,使主反射镜1相对于基座10的姿势变化。驱动控制部2b控制天线驱动部2。
图2的AZ/EL轴驱动部3构成天线驱动部2,将主反射镜1向方位角方向及仰角方向驱动。AZ/EL轴驱动部3也可以还向交叉仰角方向驱动。在此情况下,AZ/EL轴驱动部3为三轴驱动。POL轴驱动部4构成天线驱动部2,将主反射镜1的偏振角变更。POL轴驱动部4在通信波是圆偏波的情况下有不使用的情况。包括主反射镜1及天线驱动部2的天线部6由第1底板5支承。天线部6具有作为普通的跟踪天线动作的功能。
低噪声放大器(LNA)6b抑制天线部6接收到的通信波的噪声的附加而放大。天线部6具有跟踪于来自通信对方的电波使主反射镜1的姿势变化的天线装置(跟踪天线)的跟踪功能的主要的功能。
天线罩11开口部分通过螺纹件或嵌入件等连结机构固定在基座10(第1底板5)上,将天线部6覆盖。换言之,第1底板5具备覆盖在与平衡重物部7相反侧的天线罩11。天线罩11使天线部6通信的电波透过。
平衡重物部7配置在第1底板5的与天线部6相反侧,被第1底板5支承。平衡重物部7通过固定在第1底板5上,起到将天线装置的重心靠近第1底板5的作用。防振构造部8具有一端固定在第1底板5上的防振构造。防振构造部8例如具备弹簧和阻尼器的功能。第2底板9将防振构造部8的另一端固定。第2底板9配置在第1底板5与平衡重物部7之间的第1底板5附近。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通过将第2底板9固定到移动体或构造物上而被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作为防振构造部8而使用配置在第1底板5与第2底板9之间的螺旋隔离器的结构进行说明。
平衡重物部7在第1底板5的与天线部6相反侧,通过梁13a、13b、13c(参照图7)固定在第1底板5上,被第1底板5支承。在图1及图2中,梁13c隐藏在梁13b的背后。梁13a、13b、13c的一端使用螺栓等连结机构(固定机构)连结(固定)到形成于第1底板5上的第1梁固定部14上。梁13a、13b、13c的另一端使用螺栓等连结机构(固定机构)连结(固定)到形成于平衡重物部7上的第2梁固定部15上。以下,在指梁13a、13b、13c的任一个的情况下,有时总称作梁13。
至少1个第1梁固定部14将两个梁13的一端以能看作销接合的距离固定。此外,至少1个第2梁固定部15将两个梁13的另一端以能看作销接合的距离固定。能看作销接合的距离,是与梁13的弯曲应变相比、接合点之间的弯曲应变能够忽视的距离。并且,对于一端固定在1个第1梁固定部14上的两个梁13,分别将另一端固定到不同的第2梁固定部15上。即,梁13的至少一部分构成桁架构造。
第1梁固定部14及第2梁固定部15既可以分别与第1底板5及平衡重物部7一体,也可以分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梁固定部14及第2梁固定部15与第1底板5及平衡重物部7是分体,在图中表示用螺纹件连结的情况。
另外,在一部分的图中,也有将第1梁固定部14及第2梁固定部15作为梁13的结构省略的结构。也可以将第1梁固定部14及第2梁固定部15的两者或一方与梁13一体化。
如图1及图2所示,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具有配置在基座10的一侧的天线部6、和配置在基座10的另一侧且被基座10支承的平衡重物部7。天线装置具备收容在平衡重物部7中的收发处理部。收发处理部进行由主反射镜1接收且经由滤波器及LNA6b的信号(通信波)的接收处理、及/或从天线部6发送的信号的发送处理。平衡重物部7的收容收发处理部的壳体(机壳)为外壳。
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利用收发处理部的质量作为天线部6的平衡重物。在仅通过收发处理部、作为平衡重物的质量不够的情况下,也可以除了收发处理部以外还追加成为“重物”的部分。在此情况下,由收发处理部和“重物”构成平衡重物部7。
在天线装置中,由于收发处理部(平衡重物部7)不在天线部6(天线罩11)内,而经由梁13支承在基座10的与天线部6相反侧,所以有在冷却的方面也优越的效果。此外,由于能够不将天线罩11拆下而达到收发处理部7,所以能够容易地维护。
收发处理部(平衡重物部7)由多个梁13支承在基座10(第1底板5)上,所以能够将连接收发处理部和天线部6的电缆(信号线、控制线等)的至少一部分固定到多个梁13的任一个上。
在收发处理部具有作为平衡重物部7所需以上的质量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构成收发处理部的功能的电路或基板/模组的一部分配置到天线装置搭载体或天线部6内而取得质量分配。在该质量分配的微调中也可以利用上述“重物”。进而,在质量分配的微调中,也可以利用梁13(也包括第1梁固定部14及第2梁固定部15)的质量或根数。在平衡重物部7承担收发处理的功能的至少一部分的情况下,平衡重物部7可以说包括收发处理部。
基座10如图1及图2所示,由支承天线部6及平衡重物部7(收发处理部7)的第1底板5、和与第1底板5连结且固定到天线装置搭载体上的第2底板9构成。也可以将第2底板9称作底板,将第1底板5称作天线支承部或平衡重物支承部、或者天线-平衡重物支承部。
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由于在基座10的与天线部6相反侧设有平衡重物部7,所以与在基座的天线部侧设置平衡重物的情况相比,能够较大地将重心向基座靠近。结果,能够得到重心距将天线装置固定的位置较近的天线装置。
图3A是天线装置配置在基座的一侧的情况的示意图。图3A所示的天线装置与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不同,在天线部6c内具有平衡重物或相当于平衡重物的部件。图3A的天线装置在基座10b的天线部6c侧具有平衡重物(重物)。在基座10b的天线部6c侧配置了平衡重物的情况下,虽然有某种程度的将重心向基座10b靠近的效果和防振的效果,但与图1及图2所示的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相比,仅能够得到较高的重心和较弱的防振功能。
图3B是示意地表示对图3A的天线装置的基座施加了振动的情况的说明图。由于是在图3A的说明中叙述那样的结构,所以在平衡重物的配置上有极限,天线装置的重心必然变得比防振构造部8b远。因此,如果天线装置被从横向施加振动,则天线装置整体(天线部6c)较大地倾斜,如以基座10b为中心的振子运动那样主反射镜1振动(图3B的带箭头的圆弧)。这样的主反射镜1的倾斜使对于卫星、地面站、移动站等的指向误差增加,有可能给天线装置的动作或通信带来障碍。
图4A是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图4A所示的天线装置示意地表示图1及图2所示的天线装置的构造(防振构造)。由于示意地表示,所以防振构造部8和梁13的数量不与其他图一致。
图4A中示意地表示的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中,平衡重物部7设置在基座10的与天线部6相反侧。可以设定平衡重物部7的安装高度,以与天线部6的重心位置取得平衡。因此,能够将天线装置的重心比图3A的构造更靠近基座10。在以第1底板5的面为水平面的高度方向观察,容易将天线装置的重心设定在防振构造部8的附近。
通过将天线装置的重心靠近防振构造部8,对于天线装置的从横向的振动,天线部6仅在平移方向上或主要在平移方向(图4B的带箭头的线段)上变位。结果,天线部6成为难以倾斜的构造。由此,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在基座10运动的情况下,主反射镜1不如振子运动那样振动而平移运动。结果,几乎没有由干扰带来的主反射镜1的倾斜,对于卫星、地面站、移动站等的指向误差被抑制。因而,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关于天线装置的跟踪动作及通信,性能和可靠性较高。
图5A是有关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天线装置的示意图。图5A所示的天线装置具备与图1及图2所示的天线装置的防振构造不同的防振构造。
图5A所示的天线装置在第2底板9的中心形成有能够收存第1底板5的孔。在图5A(图5B)中,表示了第2底板9的剖视图。第2底板9是环状的,所以可以说是底圈。使用防振构造部8将第1底板5保持在形成于该第2底板9上的孔的内部。由于不需要使第1底板5与第2底板9在正交于主面的方向上对置,所以能够使天线装置的高度变低。在图5A的结构的情况下,天线罩11也可以固定到第2底板9(底圈)上。也可以使将第2底板9支承在移动体等上的基座支承部与第2底板9一体化。
在图5A的天线装置中,平衡重物部7也设置在基座10的与天线部6相反侧。因此,与图4A的天线装置同样,能够将重心靠近防振构造部8。结果,如图5B所示,主反射镜1不像振子运动那样振动而平移运动,所以几乎没有因干扰带来的主反射镜1的倾斜,几乎没有对于卫星、地面站、移动站等的指向误差。因而,在图5A的天线装置中,也关于天线装置的跟踪动作及通信,性能和可靠性较高。
图4A所示的天线装置由于第1底板5与第2底板9在正交于主面的方向上对置,所以采用了用来使高度变低的不同的构造。该构造为,在第1底板5和第2底板9中分别使设置防振构造部8的面倾斜,通过使该倾斜面以外的部分比倾斜面的厚度薄壁化,使第2底板9接近于第1底板5的下部而配置。也可以使倾斜面的厚度与倾斜面以外的部分的厚度相同,使截面成为ヘ字状(圆锥形)。
通过这些构造,与图5A的第2底板9(底圈)相比,更容易形成将基座支承部固定的固定部。在第1底板5和第2底板9中分别使设置防振构造部8的面倾斜的方法可以应用到图5A(图5B)所示的天线装置中。此外,也可以使支承第2底板9的基座支承部与第2底板9一体化。
如以上说明,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在基座10的与天线部6相反侧,具备由多个梁13支承在基座10上的平衡重物部7(收发处理部)。并且,通过防振构造部8,抑制天线部6及平衡重物部7(收发处理部)的振动,所述防振构造部8在作为由天线部6及平衡重物部7(收发处理部)构成的结构的重心的位置的安装面上,配置至少一部分。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防振构造的一端经由基座10(第1底板5)被固定到天线部6或梁13上。天线装置也可以说是具有第2底板9的装置,所述第2底板9作为将防振构造部8的另一端固定的防振构造固定部。
如果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天线罩11的开口是圆形,则优选地基座10的外形也是圆形。除了图3A及图3B以外的图1~图5B所记载的天线装置及后述的图6A~图15C所记载的天线装置中,天线罩11的开口是圆形,基座10的外形是圆形。另外,在将天线罩11向第1底板5固定的情况下,即使第1底板5的外形是圆形,第2底板9的外形也不需要是圆形。相反,在向第2底板9固定天线罩11的情况下,即使第2底板9的外形是圆形,第1底板5的外形也不需要是圆形。
图6A~图12B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形状的图,分别是主视图(图6A、图6B)、后视图(图7A、图7B)、右侧视图(图8A、图8B)、左侧视图(图9A、图9B)、俯视图(图10A、图10B)、仰视图(图11)及立体图(图12A、图12B)。图6A、图7A、图8A、图9A、图10A及图12A表示带有天线罩11的状态。图6B、图7B、图8B、图9B、图10B及图12B表示没有天线罩11的状态。在仰视图(图11)中看不到天线罩11。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由天线部6、平衡重物部7(收发处理部)、防振构造部8构成。天线装置主要在天线装置搭载体(移动体或构造物)用的通信装置中使用。
平衡重物部7为通过桁架构造(多个梁13)安装在基座10的与天线部6相反侧的构造。并且,经由形成在基座10上的防振构造部8、基座支承部12(参照图15A~图15C)搭载在天线装置搭载体上。结果,天线装置具有减轻从天线装置搭载体向天线装置传递的振动的功能。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在以高速移动的天线装置搭载体、或高度或倾斜急剧变化的天线装置搭载体中也能够搭载。
在天线装置例如搭载在地面的通信站、在地面移动的车辆或在海上航行的船舶上的情况下,天线部6大致配置在基座10的上方。在此情况下,平衡重物部7被配置在基座10的下方。天线装置在例如搭载在航空器上与地面的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天线部6配置在基座10的下方。在此情况下,平衡重物部7被配置在基座10的上方。不论是哪种情况,本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重心都靠近固定到移动体或构造物上的基座10,主反射镜1不像振子运动那样振动而平移运动。因此,几乎没有因干扰带来的主反射镜1的倾斜,对于卫星、地面站、移动站等的指向误差被抑制。
图13A是将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平衡重物部从基座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3B是将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平衡重物部从与基座相反侧观察的立体图。在图13A及图13B中,省略了天线部6(天线罩11)及基座10。3个第1梁固定部14以位于等边三角形的顶点的方式设置,以向圆形的基座10(第1底板5)均等地配置。在大致长方体的平衡重物部7(收发处理部)的基座10侧的面的四角上配置有合计4个第2梁固定部15。另外,第1梁固定部14及第2梁固定部15分别通过连结机构(固定机构)连结(固定)在第1底板5及平衡重物部7上。
如根据天线装置的形状的后视图(图7A、图7B)也可知的那样,最靠近最背面的梁13c只是两个。将两个梁13c向平衡重物部7结合的两个第2梁固定部15由于分别将1个梁13c接合,所以不为销接合。全部的梁13也可以为桁架构造。
图14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基座结构的平面图。图14表示图1的C-C截面。图14为将平衡重物部7除去后的天线装置的仰视图。在图14中,表示安装在第1梁固定部14上的梁13的截面。
在基座10的底面上,可看到圆形的第1底板5、将形成在第1底板5上的三角形的各顶点切掉的六边形的开口。也可以使第2底板部9的外形与该开口形状相同。此外,从第1底板5与第2底板9的间隙,可看到横放的螺旋隔离器(防振构造部8)的一部分。将第1底板5的固定第1梁固定部14的部分称作第1梁固定面。
螺旋隔离器(防振构造部8)设在将上述三角形的各顶点切掉的六边形的短边内侧部分上。换言之,在形成六边形的六个边上交替地配置有螺旋隔离器。特别是,在图14中,沿着构成六边形的三个长边和三个短边中的三个短边横卧。第1梁固定部14在基座10的平面上对置于配置螺旋隔离器的部位而形成在第1底板5上。即,第1梁固定部14形成在位于上述六边形的短边的外侧的第1底板5的区域中。
图15A是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带有基座支承部的左侧视图。图15B是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带有基座支承部的后视图。图15C是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带有基座支承部的主视图。
基座支承部12支承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一端被固定在第2底板9上,另一端被固定在搭载天线装置的移动体或构造物(未图示)上。基座支承部12配置在被插入在平衡重物部7与第2底板9之间的位置上,支承第2底板9。基座支承部12固定在第2底板9上,所以也称作第2底板支承部。
基座支承部12由台座部12a、两条柱状部12c及支承柱状部12d构成。台座部12a被固定在第2底板9上。两条柱状部12c经由铰链12b固定在台座部12a上。支承柱状部12d支承柱状部12c的中间部。柱状部12c及支承柱状部12d被固定在未图示的天线装置搭载体上。也可以在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中包括基座支承部12而称作天线装置。
基座支承部12的一端(台座部12a)连接在图14所示的底板9的区域9b上。区域9b被多个第1梁固定部14包围。或者,区域9b被第1底板5的构成桁架构造的多个梁13连接在第1底板5上的部分包围。区域9b形成在包含基座10的中心的区域中在天线装置的防振的方面是理想的。
如图13A及图13B所示,最背面的梁13c之间作为开口变大,所以容易插入柱状的基座支承部12。即使包含铰链12b,也容易将台座部12a安装到区域9b中,使将梁13从第1底板5拆下的必要性大幅减少。
另外,在图15A、图15B及图15C中,表示将收发处理部7和天线部6连接的电缆7c(信号线、控制线等)没有固定在梁13上的结构。此外,表示将收发处理部(平衡重物部7)的连接器7b和搭载在天线装置搭载体(未图示)上的通信用搭载机(未图示)连接的电缆7d被固定在柱状部12c上的结构。
当进行使用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的通信时,在发送数据的情况下,将来自通信用搭载机的发送信号经由电缆7d向收发处理部(平衡重物部7)传送。然后,从收发处理部经由电缆7c向天线部6传送。在天线部6中内置有跟踪式天线,例如朝向卫星发送发送信号。在接收数据的情况下,接收信号沿着其相反的路径传递。
有关实施方式的天线装置由于在一侧配置有天线部6的第1底板5的相反侧具备被第1底板5支承的平衡重物部7,所以重心靠近第1底板5,平衡重物部7的配置的自由度较高。进而,通过重心靠近第1底板5(防振构造部8的一端)、和将第1底板5与第2底板9连结的防振构造部8,防振功能良好。
上述实施方式都能够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上述实施方式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并不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相比实施方式更由附加的权利要求表示。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及与发明的权利要求等价的范围内做出的各种变形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本申请主张基于在2011年8月31日提出的、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及摘要的日本专利申请2011-189313号的优先权。作为其根本的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参照而作为整体包含在本申请中。
附图标记说明
1 主反射镜
2 天线驱动部
2b 驱动控制部
3 AZ/EL轴驱动部
4 POL轴驱动部
5 第1底板
6 天线部
6b LNA
6c 天线部
7 平衡重物部
7b 连接器
7c 电缆
7d 电缆
8 防振构造部
8b 防振构造部
9 第2底板
9b 区域
10 基座
10b 基座
11 天线罩
12 基座支承部
12a 台座部
12b 铰链
12c 柱状部
12d 支承柱状部
13、13a、13b、13c 梁
14 第1梁固定部
15 第2梁固定部。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基座,固定在移动体或构造物上;
天线部,配置在上述基座的一侧,被上述基座支承;和
平衡重物部,配置在上述基座的与上述天线部相反侧,被上述基座支承;
上述平衡重物部通过多个梁支承在上述基座上;
上述基座具备第1梁固定部,所述第1梁固定部将两个上述梁的一端以能看作销接合的距离固定;
上述平衡重物部具备第2梁固定部,所述第2梁固定部将两个上述梁的一端以能看作销接合的距离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一端固定在至少1个上述第1梁固定部上的两个上述梁,分别将另一端固定到不同的上述第2梁固定部上。
3.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基座,固定在移动体或构造物上;
天线部,配置在上述基座的一侧,被上述基座支承;和
平衡重物部,配置在上述基座的与上述天线部相反侧,被上述基座支承;
上述平衡重物部通过构成桁架构造的多个梁支承在上述基座上。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天线部具有主反射镜以及天线驱动部,所述天线驱动部使该主反射镜的相对于上述基座的姿势变化。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座通过插入在上述平衡重物部与上述基座之间的基座支承部,固定在上述移动体或上述构造物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座支承部的一端被固定在上述基座上,上述基座支承部的另一端被固定在上述移动体或上述构造物上。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座形成有多个固定部,所述多个固定部将上述多个梁的端部固定;
将上述基座向上述移动体或上述构造物固定的基座支承部的一端被固定在上述基座的区域中,所述区域被形成于上述基座上的上述多个固定部包围。
8.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基座,固定在移动体或构造物上;
天线部,配置在上述基座的一侧,被上述基座支承;和
平衡重物部,配置在上述基座的与上述天线部相反侧,被上述基座支承;
上述平衡重物部通过多个梁支承在上述基座上;
上述基座形成有多个固定部,所述多个固定部将上述多个梁的端部固定;
将上述基座向上述移动体或上述构造物固定的基座支承部的一端被固定在上述基座的区域中,所述区域被形成于上述基座上的上述多个固定部包围。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基座向上述移动体或上述构造物固定的基座支承部的一端被固定在上述基座的区域中,所述区域被上述基座的连接着构成上述桁架构造的多个梁的部分包围。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座具备:
第1底板,支承上述天线部及上述平衡重物部;和
第2底板,与上述第1底板连结,被固定在上述移动体或上述构造物上。
1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基座,固定在移动体或构造物上;
天线部,配置在上述基座的一侧,被上述基座支承;和
平衡重物部,配置在上述基座的与上述天线部相反侧,被上述基座支承;
上述基座具备:
第1底板,支承上述天线部及上述平衡重物部;和
第2底板,与上述第1底板连结,被固定在上述移动体或上述构造物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平衡重物部通过多个梁支承在上述基座上。
13.如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天线罩,所述天线罩被固定在上述第1底板上且将上述天线部覆盖。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平衡重物部内置有收发处理部,所述收发处理部进行上述天线部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处理及/或从上述天线部发送的信号的发送处理。

Claims (13)

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座,固定在移动体或构造物上;
天线部,配置在上述基座的一侧,被上述基座支承;和
平衡重物部,配置在上述基座的与上述天线部相反侧,被上述基座支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平衡重物部内置有收发处理部,所述收发处理部进行上述天线部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处理及/或从上述天线部发送的信号的发送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平衡重物部通过多个梁支承在上述基座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座具备第1梁固定部,所述第1梁固定部将两个上述梁的一端以能看作销接合的距离固定;
上述平衡重物部具备第2梁固定部,所述第2梁固定部将两个上述梁的一端以能看作销接合的距离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于一端固定在至少1个上述第1梁固定部上的两个上述梁,分别将另一端固定到不同的上述第2梁固定部上。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平衡重物部通过构成桁架构造的多个梁支承在上述基座上。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天线部具有主反射镜以及天线驱动部,所述天线驱动部使该主反射镜的相对于上述基座的姿势变化。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座通过插入在上述平衡重物部与上述基座之间的基座支承部,固定在上述移动体或上述构造物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座支承部的一端被固定在上述基座上,上述基座支承部的另一端被固定在上述移动体或上述构造物上。
10.如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座形成有多个固定部,所述多个固定部将上述多个梁的端部固定;
将上述基座向上述移动体或上述构造物固定的基座支承部的一端被固定在上述基座的区域中,所述区域被形成于上述基座上的上述多个固定部包围。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基座向上述移动体或上述构造物固定的基座支承部的一端被固定在上述基座的区域中,所述区域被上述基座的连接着构成上述桁架构造的多个梁的部分包围。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座具备:
第1底板,支承上述天线部及上述平衡重物部;和
第2底板,与上述第1底板连结,被固定在上述移动体或上述构造物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天线罩,所述天线罩被固定在上述第1底板上且将上述天线部覆盖。
CN201280042557.0A 2011-08-31 2012-07-26 天线装置 Active CN1037656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9313 2011-08-31
JP2011-189313 2011-08-31
PCT/JP2012/068988 WO2013031442A1 (ja) 2011-08-31 2012-07-26 アンテ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65668A true CN103765668A (zh) 2014-04-30
CN103765668B CN103765668B (zh) 2016-03-09

Family

ID=47755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2557.0A Active CN103765668B (zh) 2011-08-31 2012-07-26 天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17248A1 (zh)
EP (1) EP2752937B1 (zh)
JP (1) JP5680206B2 (zh)
KR (1) KR101544075B1 (zh)
CN (1) CN103765668B (zh)
IL (1) IL231233B (zh)
TW (1) TWI552427B (zh)
WO (1) WO201303144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1102A (zh) * 2019-09-29 2020-01-07 华南理工大学 移相装置及基站天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787482S1 (en) * 2015-07-28 2017-05-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tenna
US10749249B2 (en) * 2016-05-04 2020-08-18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Display panel with integrated small cell and billboard with integrated macro site
CN109411867A (zh) * 2018-10-29 2019-03-01 合肥鸿坤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通信功放设备的防护装置
US11165161B2 (en) 2019-01-18 2021-11-02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Small cell base station integrated with storefront sign
US11817616B2 (en) * 2021-04-12 2023-11-14 Caterpillar Global Mining Equipment Llc Antenna mast structure
SE2350053A1 (en) * 2023-01-23 2024-04-23 Satcube Ab Arrangement for remotely adjusting an antenna device and a method therefor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8707A (en) * 1976-04-30 1978-10-03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Ltd. Gyro stabilized platform for scanning antenna
SE7711907L (sv) * 1977-10-21 1979-04-22 Philips Svenska Ab Mastanordn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569325A (en) * 1922-08-08 1926-01-12 Drahtlose Telegraphie Gmbh Radio direction finder
US2437251A (en) * 1943-08-21 1948-03-09 Sperry Corp Stabilized radio direction finder and homing device
US4197548A (en) * 1976-06-01 1980-04-08 B. E. Industries, Inc. Antenna stabilization system
JPS574601A (en) * 1980-06-10 1982-01-11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Simple rock compensating device for antenna mounted on traveling object
JPS5876207U (ja) * 1981-11-16 1983-05-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空中線反射鏡骨組の回転支持架台
US4609083A (en) * 1983-03-31 1986-09-02 Stuhler William B Reactive attitude stabilization system
JPS607202A (ja) * 1983-06-27 1985-01-16 Toshiba Corp スタビライザ装置
JP2985370B2 (ja) * 1991-06-05 1999-11-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Gps受信装置
JPH05343913A (ja) 1992-06-11 1993-12-24 Fujita Corp Gpsアンテナ用支持装置
JPH0690106A (ja) * 1992-07-20 1994-03-29 Anritsu Corp アンテナマウント
JPH0653719A (ja) 1992-07-28 1994-02-25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アンテナ装置
JPH0831606A (ja) 1994-07-19 1996-02-02 Murata Mfg Co Ltd 電子部品
JPH10107530A (ja) * 1996-09-26 1998-04-24 Japan Radio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
JP2001042024A (ja) * 1999-05-25 2001-02-16 Japan Radio Co Ltd 船舶レーダ用アンテナ
TW538559B (en) * 2001-07-18 2003-06-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ntenna devic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device
JP2003042227A (ja) 2001-07-30 2003-02-1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建造物の制振装置および制振装置システム
JP4275663B2 (ja) * 2005-11-02 2009-06-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望遠鏡システム
US7382327B2 (en) * 2005-11-17 2008-06-03 The Boeing Company Antenna vibration isolation mounting system
JP2008228045A (ja) 2007-03-14 2008-09-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衛星追尾用アンテナ装置
JP5295054B2 (ja) 2009-09-16 2013-09-18 不二ラ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ヘリカルアイソレ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62550B2 (ja) 2009-10-14 2012-06-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アンテ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8707A (en) * 1976-04-30 1978-10-03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Ltd. Gyro stabilized platform for scanning antenna
SE7711907L (sv) * 1977-10-21 1979-04-22 Philips Svenska Ab Mastanordning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1102A (zh) * 2019-09-29 2020-01-07 华南理工大学 移相装置及基站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L231233A0 (en) 2014-04-30
EP2752937A1 (en) 2014-07-09
CN103765668B (zh) 2016-03-09
EP2752937A4 (en) 2015-04-22
IL231233B (en) 2019-07-31
TW201322539A (zh) 2013-06-01
KR20140047706A (ko) 2014-04-22
WO2013031442A1 (ja) 2013-03-07
US20140217248A1 (en) 2014-08-07
KR101544075B1 (ko) 2015-08-12
JP5680206B2 (ja) 2015-03-04
TWI552427B (zh) 2016-10-01
EP2752937B1 (en) 2017-09-13
JPWO2013031442A1 (ja) 2015-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65668B (zh) 天线装置
CN103765669B (zh) 天线装置
US7528613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teering RF scans provided by an aircraft radar antenna
CA2857540C (en) Pedestal for tracking antenna
WO2014141708A1 (ja) アンテナ装置、アンテナ装置制御方法
CN102753407A (zh) 用于机电制动执行器的组件
US20080100528A1 (en) Antenna apparatus
US20210376446A1 (en) Apparatuses for mounting an antenna assembly
CN100593879C (zh) 燃料电池搭载装置
JP2018535136A (ja) 宇宙機のハイブリッド通信アセンブリ
KR101657176B1 (ko) 위성 추적 안테나용 페데스탈 장치
EP1424507A2 (en) Elementary and complex coupling devices, and their use
US20060262022A1 (en) Compact, mechanically scanned cassegrain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CN109004334B (zh) S频段车载动中通天线
JP2014135777A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2014135778A (ja) アンテナ装置
CN205564987U (zh) 一种平板便携式卫星通信天线
CN216354769U (zh) 一种车载动中通卫星天线
JP2014158296A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2014135779A (ja) アンテナ装置
CN220032223U (zh) 安装支架及扫描设备
CN217951081U (zh) 一种机载移动测量系统减震结构
KR102614861B1 (ko) 싸인카용 자이로 스피커
JP2014022277A (ja) 電池パックの支持構造及び電池パック
JP2021197738A (ja) アンテ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