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2427B - 天線裝置 - Google Patents

天線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2427B
TWI552427B TW101128547A TW101128547A TWI552427B TW I552427 B TWI552427 B TW I552427B TW 101128547 A TW101128547 A TW 101128547A TW 101128547 A TW101128547 A TW 101128547A TW I552427 B TWI552427 B TW I55242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antenna
antenna device
fixed
balance we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85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22539A (zh
Inventor
加藤靖曉
川口昇
Original Assignee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322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25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24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242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12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primary active elements and secondary devices of 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 H01Q3/1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primary active elements and secondary devices of 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for varying relative position of primary active element and a reflecting device
    • H01Q3/2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primary active elements and secondary devices of 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for varying relative position of primary active element and a reflecting device wherein the primary active element is fixed and the reflecting device is mov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005Damping of vibrations; Means for reducing wind-induced for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8Means for stabilising antennas on an unstable plat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2Housings not intimately mechanically associated with radiating elements, e.g. radom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1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H01Q19/12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wherein the surfaces are concave
    • H01Q19/13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wherein the surfaces are concave the primary radiating source being a single radiating element, e.g. a dipole, a slot, a waveguide termination
    • H01Q19/134Rear-feeds; Splash plate feed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Description

天線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天線裝置。更詳細說明之,係有關於追蹤來自衛星、地上基地台、移動基地台等之通訊對象的電波,並改變天線之姿勢的天線裝置(追蹤天線)。
以往,在追蹤來自衛星、地上基地台、移動基地台等之通訊對象的電波,並改變天線之姿勢的天線裝置,有將 平衡重量部設置於底板的天線側,並將防振結構設置於平衡重量與底板之間者(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進而,有進行在AZ/EL之2軸驅動天線或AZ/橫向EL/EL之3軸驅動天線之拆下時的固定,以提高維修性的通訊天線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關於平衡重量的配置,與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天線裝置一樣,一般係將平衡重量設置於底板的天線側(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及4)。如專利文獻5所示,亦有在平衡重量安裝於天線下端的天線上具有支點,並以該支點為中心可動作自如地設置天線者。此外,作為天線裝置中的防振結構,常使用如專利文獻6至8所記載之螺旋隔離器。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2008-228045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11-87044號公報
[專利文獻3]特開平5-343913號公報
[專利文獻4]特開平10-107530號公報
[專利文獻5]特開平6-53719號公報
[專利文獻6]特開平8-316061號公報
[專利文獻7]特開2003-42227號公報
[專利文獻8]特開2011-64244號公報
可是,在專利文獻1至4所記載之天線裝置,由於構 成上的原因,具有難使重心更接近底板的課題。專利文獻5所記載之天線裝置係直接連結天線與平衡重量,即使應用於追蹤天線,亦不會使重心位置接近底板。
本發明係為了消除如上述所示之課題而開發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天線裝置,該天線裝置係重心接近底座,且平衡重量之配置的自由度高。
為了達成該目的,本發明之觀點的天線裝置包括:固定於移動體或構造物的底座;天線部,係配置於底座的一側,並支撐於底座;及平衡重量部,係配置於底座之與天線部相反側,並支撐於底座。
若依據本發明,因為在將天線部配置於一側之底座的另一側支撐平衡重量部,所以可得到一種天線裝置,該天線裝置係重心接近底座,且平衡重量部之配置的自由度高。
以下,參照圖面,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此外,在圖中,對相同或相當之部分附加相同的符號。第1圖係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具有天線罩之天線裝置的構成圖。第2圖係實施形態之無天線罩之天線裝置的構成圖。
天線裝置具有天線部6、底座10及平衡重量部7。天線裝置係將底座10固定於移動體或構造物後使用。移動體係汽車或火車等之車輛、船舶或飛機、直升機、飛行船或 氣球等的航空器。構造物係例如衛星通訊地球基地台的台舍、收容通訊裝置的小室、通訊裝置的筐體等。以下,將固定底座10之移動體或構造物稱為天線裝置搭載體。
平衡重量部7係藉樑(beam)13a、13b等固定並支撐於底座10。天線部6係配置於底座10之一側,固定並支撐於底座10。天線部6被安裝於底座10的天線罩11所覆蓋。底座10由第1底板5、防振結構部8及第2底板9所構成。第1底板5與第2底板9被連結成使防振結構部8介於中間。
天線部6由主反射鏡1及天線驅動部2所構成。天線驅動部2包含驅動控制部2b、AZ/EL軸驅動部3及POL軸驅動部4。又,天線部6包含低雜訊放大器(LNA)6b。
主反射鏡(反射鏡、拋物面鏡)1係反射衛星、地上基地台、移動基地台等來自通訊對象的通訊波後,集中於一次發射器者(接收時)。此時,亦可經由副反射鏡。又,傳送時係相反的動作,即,以主反射鏡1反射從一次發射器所射出之通訊波後,向衛星、地上基地台、移動基地台等發射。天線驅動部2驅動主反射鏡1,改變主反射鏡1相對底座10的姿勢。驅動控制部2b控制天線驅動部2。
第2圖的AZ/EL軸驅動部3構成天線驅動部2,並在方位方向及俯仰方向驅動主反射鏡1。亦可AZ/EL軸驅動部3進而亦在橫向俯仰方向驅動。在此情況,AZ/EL軸驅動部3成為3軸驅動。POL軸驅動部4構成天線驅動部2,並變更主反射鏡1的極化角。POL軸驅動部4在通訊波是 圓極化波的情況可能未使用。包含主反射鏡1及天線驅動部2的天線部6被第1底板5支撐。天線部6具有作為一般之追蹤天線動作的功能。
低雜訊放大器(LNA)6b係抑制天線部6所接收之通訊波之雜訊的附加後放大。天線部6具有追蹤來自通訊對象的電波並改變主反射鏡1之姿勢的天線裝置(追蹤天線)之追蹤功能的主功能。
天線罩11係以螺絲或嵌入等的固定手段將開口部分固定於底座10(第1底板5),並覆蓋天線部6。換言之,第1底板5係在與平衡重量部7相反側具有覆蓋的天線罩11。天線罩11使天線部6所通訊之電波透過。
平衡重量部7配置於第1底板5之與天線部6相反側,並被第1底板5支撐。平衡重量部7係藉由固定於第1底板5,而具有使天線裝置之重心接近第1底板5的作用。防振結構部8具有一端固定於第1底板5的防振結構。防振結構部8例如具有彈簧與阻尼器的功能。第2底板9固定防振結構部8的另一端。第2底板9配置於第1底板5與第1底板5之間之靠近第1底板5的位置。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係藉由將第2底板9固定於移動體或構造物而被固定。在本實施形態,作為防振結構部8,設想使用配置於第1底板5與第2底板9之間的螺旋隔離器的構成並說明之。
平衡重量部7係在第1底板5之與天線部6相反側,藉樑13a、13b、13c(參照第7圖)固定於第1底板5,並被 第1底板5支撐。在第1圖及第2圖,樑13c隱藏於樑13b的背後。樑13a、13b、13c的一端使用螺栓等的固定手段固定於形成於平衡重量部7的第2樑固定部15。以下,在指樑13a、13b、13c之任一個的情況,有時總稱為樑13。
至少一個第1樑固定部14係以可當作銷接合的距離固定2支樑13的一端。又,至少一個第2樑固定部15以可當作銷接合的距離固定2支樑13的另一端。可當作銷接合的距離係和樑13的彎曲變形相比,可忽略接合點之間之彎曲變形的距離。而,一端固定於一個第1樑固定部14的2支樑13分別將另一端固定於相異的第2樑固定部15。即,樑13的至少一部分構成構架結構。
第1樑固定部14及第2樑固定部15係亦可分別與第1底板5及平衡重量部7一體,亦可是分開。在本實施形態,第1樑固定部14及第2樑固定部15係與第1底板5及平衡重量部7分開,在圖面表示以螺絲固定的情況。
此外,在一部分的圖面,亦有將第1樑固定部14及第2樑固定部15作為樑13的構成而省略圖示者。亦可將第1樑固定部14及第2樑固定部15之雙方或一方與樑13一體化。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包括:天線部6,係配置於底座10的一側;及平衡重量部7,係配置於底座10的另一側,並被底座10支撐。天線裝置具有收容於平衡重量部7的收發處理部。收發處理部係進行藉主反射鏡1接收後經由濾波器或LNA6b之信號(通訊波) 的接收處理、及/或從天線部6所傳送之信號的傳送處理。平衡重量部7係收容收發處理部的筐體(箱)成為外殼。
本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係利用收發處理部的質量,作為天線部6的平衡重量。在僅收發處理部時作為平衡重量的質量不足的情況,亦可除了收發處理部以外,還追加「靜負載」。在此情況,收發處理部與「靜負載」構成平衡重量部7。
在天線裝置,因為在天線部6(天線罩11)內無收發處理部(平衡重量部7),並在底座10之與天線部6相反側經由樑13受到支撐,所以具有在冷卻上亦佔優勢之效果。又,因為不必拆下天線罩11,就可向收發處理部7接近,所以可易於維修。
因為收發處理部(平衡重量部7)係藉複數支樑13支撐於底座10(第1底板5),所以可將連接收發處理部與天線部6之電纜(信號線、控制線等)的至少一部分固定於複數支樑13的任一支。
亦可在收發處理部具有超過作為平衡重量部7所需之質量的情況,進行質量分配,將構成收發處理部的功能之電路或基板、模組的一部分配置於天線裝置搭載體或天線部6內。在該質量分配的微調上,亦可利用上述的「靜負載」。進而,在該質量分配的微調上,亦可利用樑13(亦包含第1樑固定部14及第2樑固定部15)的質量或支數。在平衡重量部7擔任收發處理部的功能之至少一部分的情況,可說平衡重量部7包含收發處理部。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底座10由以下之構件所構成,第1底板5,係支撐天線部6及平衡重量部7(收發處理部7);及第2底板9,係與第1底板5連結,並固定於天線裝置搭載體。亦可將第2底板9稱為底板,將第1底板5稱為天線支撐部或平衡重量支撐部或天線、平衡重量支撐部。
因為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係將平衡重量部7設置於底座10之與天線部6相反側,所以與將平衡重量設置於底座之天線部側的情況相比,可使重心大為靠近底座。結果,可得到重心接近固定天線裝置之位置的天線裝置。
第3A圖係天線裝置配置於底座之一側之情況的模式圖。第3A圖所示的天線裝置係與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相異,並在天線部6c內具有平衡重量或相當於平衡重量的構件。第3A圖的天線裝置在底座10b的天線部6c側具有平衡重量(靜負載)。在將平衡重量配置於底座10b之天線部6c側的情況,具有稍微之使重心接近底座10b之效果與防振之效果,但是和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相比,只能得到高的重心與弱的防振功能。
第3B圖係以模式表示對第3A圖之天線裝置的底座施加振動之情況的說明圖。因為是如在第3A圖之說明所述的構成,所以在平衡重量的配置上有極限,天線裝置的重心必定比防振結構部8b更遠離。因此,從橫向對天線裝置施加振動時,天線裝置整體(天線部6c)大為傾斜,主反射鏡1就如以底座10b為中心之擺運動般振動(第3B圖之具有 箭號的圓弧)。這種主反射鏡1的傾斜係使對衛星、地上基地台、移動基地台等的指向誤差增加,而可能在天線裝置的動作或通訊上引起故障。
第4A圖係實施形態之天線裝置的模式圖。第4A圖所示的天線裝置係以模式表示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天線裝置的構造(防振結構)。因為以模式表示,所以防振結構部8與樑13的個數係與其他的圖不一致。
在第4A圖以模式表示之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係將平衡重量部7配置於底座10之與天線部6相反側。可將平衡重量部7的安裝高度設定成與天線部6的重心位置取得平衡。因此,可使天線裝置的重心比第3A圖的構造更接近底座10。在以第1底板5之面為水平面的高度方向觀察,將天線裝置的重心設定於防振結構部8的附近係容易。
藉由使天線裝置的重心接近防振結構部8,對來自天線裝置之橫向的振動,天線部6僅在平移方向,或主要在平移方向(第4B圖之具有箭號的線段)位移。結果,天線部6成為難傾斜的構造。因此,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係在底座10移動的情況,主反射鏡1不會如擺運動般振動而進行平移運動。結果,擾亂所造成之主反射鏡1的傾斜係幾乎無,而抑制對衛星、地上基地台、移動基地台等的指向誤差。因此,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係在天線裝置之追蹤動作或通訊上性能與可靠性高。
第5A圖係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之天線裝置的模式圖。第5A圖所示的天線裝置係具有與第1圖及第2圖所示之天線 裝置之防振結構相異的防振結構。
第5A圖所示的天線裝置係將可收容第1底板5的孔形成於第2底板9的中心。在第5A圖(第5B圖),第2底板9係表示剖面圖。因為第2底板9係環形,所以亦可說是底環。在形成於該第2底板9之孔的內部,使用防振結構部8,固持第1底板5。因為不必使第1底板5與第2底板9在與主面正交的方向相對向,所以可降低天線裝置的高度。在第5A圖之構成的情況,亦可天線罩11固定於第2底板9(底環)。亦可將把第2底板9支撐於移動體等的底座支撐部與第2底板9一體化。
在第5A圖的天線裝置,亦將平衡重量部7設置於底座10之與天線部6相反側。因此,與第4A圖的天線裝置一樣,可使重心接近防振結構部8。結果,如第5B圖所示,因為主反射鏡1不會如擺運動般振動而進行平移運動,所以擾亂所造成之主反射鏡1的傾斜係幾乎無,而對衛星、地上基地台、移動基地台等的指向誤差幾乎無。因此,在第5A圖的天線裝置,亦在天線裝置之追蹤動作或通訊上性能與可靠性高。
第4A圖所示的天線裝置係為了使第1底板5與第2底板9在與主面正交的方向相對向,而採用不同之降低高度的構造。該構造係在第1底板5與第2底板9,各別使設置防振結構部8的面傾斜,使該傾斜面以外的部分比傾斜面之厚度更薄,藉此,配置成使第2底板9接近第1底板5的下部。亦可使傾斜面之厚度與傾斜面以外之部分的厚 度相同,而將截面作成字形(圓錐形)。
藉這些構造,比第5A圖的第2底板9(底環)更易形成固定底座支撐部的固定部。在第1底板5與第2底板9,各別使設置防振結構部8之面傾斜的手法可應用於第5A圖(第5B圖)所示的天線裝置。又,亦可將支撐第2底板9的底座支撐部與第2底板9一體化。
如以上之說明所示,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係在底座10之與天線部6相反側具有藉複數支樑13支撐於底座10的平衡重量部7(收發處理部)。而且,藉將至少一部分配置於成為由天線部6及平衡重量部7(收發處理部)所構成的構成之重心的位置之安裝面的防振結構部8,抑制天線部6及平衡重量部7(收發處理部)的振動。實施形態之天線裝置的防振結構係一端經由底座10(第1底板5)固定於天線部6或樑13。亦可說天線裝置係具有是固定防振結構部8之另一端的防振結構回定部的第2底板9。
若在實施形態之天線裝置中之天線罩11的開口係圓形,底座10之外形亦是圓形較佳。在第3A圖及第3B圖除外之第1圖~第5B圖所記載的天線裝置及在後述之第6A圖~第15C圖所記載的天線裝置係天線罩11的開口是圓形,底座10之外形是圓形。此外,在將天線罩11固定於第1底板5的情況,即使第1底板5之外形是圓形,第2底板9之外形不必亦是圓形。反之,在將天線罩11固定於第2底板9的情況,即使第2底板9之外形是圓形,第1底板5之外形不必亦是圓形。
第6A圖~第12B圖係表示實施形態之天線裝置之形狀的圖,分別是正視圖(第6A、B圖)、後視圖(第7A、B圖)、右側視圖(第8A、B圖)、左側視圖(第9A、B圖)、上視圖(第10A、B圖)、底視圖(第11圖)及立體圖(第12A、B圖)。第6A圖、第7A圖、第8A圖、第9A圖、第10A圖及第12A圖表示具有天線罩11之狀態。第6B圖、第7B圖、第8B圖、第9B圖、第10B圖及第12B圖表示無天線罩11之狀態。在底視圖(第11圖),看不到天線罩11。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由天線部6、平衡重量部7(收發處理部)及防振結構部8所構成。天線裝置主用用於天線裝置搭載體(移動體或構造物)用的通訊裝置。
平衡重量部7為藉構架結構(複數支樑13)安裝於底座10之與天線部6相反側的構造。而且,經由形成於底座10的防振結構部8、底座支撐部12(參照第15A圖~第15C圖)搭載於天線裝置搭載體。結果,天線裝置具有減輕從天線裝置搭載體傳至天線裝置之振動的功能。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亦可搭載於高速移動之天線裝置搭載體、或者高度或傾斜急變之天線裝置搭載體。
在天線裝置搭載於例如地上之通訊台、在地上移動之車輛、或在海上航行之船舶的情況,天線部6配置於大致底座10的上方。在此情況,平衡重量部7配置於底座10的下方。在天線裝置搭載於例如飛機,並與地上之通訊裝置進行通訊的情況,天線部6配置於底座10的下方。在此情況,平衡重量部7就配置於底座10的上方。在任一種的 情況,本實施形態之天線裝置的重心都接近固定於移動體或構造物的底座10,主反射鏡1不會如擺運動般振動而進行平移運動。因此,擾亂所造成之主反射鏡1的傾斜係幾乎無,而抑制對衛星、地上基地台、移動基地台等的指向誤差。
第13A圖係從底座側觀察實施形態之天線裝置之平衡重量部的立體圖。第13B圖係從底座之相反側觀察實施形態之天線裝置之平衡重量部的立體圖。在第13A圖及第13B圖,省略天線部6(天線罩11)及底座10。以對圓形之底座10(第1底板5)均勻地配置的方式設置成3個第1樑固定部14位於正三角形的頂點。在大致長方體之平衡重量部7(收發處理部)的底座10側之面的4個角落,配置共4個第2樑固定部15。此外,第1樑固定部14及第2樑固定部15分別藉固定手段固定於第1底板5及平衡重量部7。
從天線裝置之形狀的後視圖(第7A、B圖)亦得知,最靠近最後面的樑13c係只2支。因為將2支樑13c與平衡重量部7結合的2個第2樑固定部15分別將一支樑13c接合,所以未成為銷接合。亦可作成全部的樑13成為構架結構。
第14圖係實施形態之天線裝置之底座構成的平面圖。第14圖表示第1圖之C-C剖面。第14圖為將平衡重量部7除外之天線裝置的底視圖。在第14圖,表示安裝於第1樑固定部14之樑13的剖面。
在底座10的底面,可看到圓形的第1底板5、切割形 成於第1底板5之三角形的各頂點後之六角形的開口。亦可將第2底板9的外形作成與該開口形狀相同。又,從第1底板5與第2底板9的間隙可看到平躺之螺旋隔離器(防振結構部8)的一部分。將第1底板5之固定第1樑固定部14的部分稱為第1樑固定面。
螺旋隔離器(防振結構部8)設置於上述之切割三角形的各頂點後之六角形的短邊內側部分。換言之,在形成六角形之六個邊交互配置螺旋隔離器。尤其,在第14圖,沿著構成六角形之三個長邊與三個短邊中之三個短邊平躺。第1樑固定部14係以在底座10的平面與配置螺旋隔離器之位置相對向的方式形成於第1底板5。即,第1樑固定部14形成於位於上述之六角形之短邊的外側之第1底板5的區域。
第15A圖係實施形態之天線裝置之具有底座支撐部的左側視圖。第15B圖係實施形態之天線裝置之具有底座支撐部的後視圖。第15C圖係實施形態之天線裝置之具有底座支撐部的正視圖。
底座支撐部12係支撐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一端固定於第2底板9,另一端固定於搭載天線裝置之移動體或構造物(未圖示)。底座支撐部12配置於插入平衡重量部7與第2底板9之間的位置,並支撐第2底板9。因為底座支撐部12固定於第2底板9,所以亦可說是第2底板支撐部。
底座支撐部12由座部12a、兩支柱狀部12c及支撐柱狀部12d所構成。座部12a固定於第2底板9。兩支柱狀 部12c經由鉸鏈12b固定於座部12a。支撐柱狀部12d支撐柱狀部12c的中間部,柱狀部12c及支撐柱狀部12d固定於未圖示的天線裝置搭載體。使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包含底座支撐部12,亦稱為天線裝置。
底座支撐部12的一端(座部12a)與第14圖所示之第2底板9的區域9b連接。區域9b被複數個第1樑固定部14所包圍。或者,區域9b被第1底板5中構成構架結構的複數支樑13與第1底板5連接的部分所包圍。區域9b形成於包含底座10之中心的區域,這在天線裝置之防振上最理想。
如第13A圖及第13B圖所示,因為最後面的樑13c之間係作為開口而變大,所以易插入柱狀的底座支撐部12。包含鉸鏈12b在內,亦易將座部12a安裝於區域9b,而大為減輕從第1底板5拆下樑13的必要性。
此外,在第15A圖、第15B圖及第15C圖,表示連接收發處理部7與天線部6的電纜7c(信號線、控制線等)未固定於樑13。又,表示連接收發處理部(平衡重量部7)的連接器7b與搭載於天線裝置搭載體(未圖示)的通訊用搭載機(未圖示)的電纜7d固定於柱狀部12c。
使用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進行通訊時,在傳送資料的情況,來自通訊用搭載機的傳送信號經由電纜7d,被送至收發處理部(平衡重量部7)。然後,從收發處理部經由電纜7c被送至天線部6。追蹤式天線內建於天線部6,例如向衛星傳送傳送信號。在接收資料的情況,沿著相反的路 徑傳送接收信號。
因為實施形態的天線裝置係在將天線部6配置於一側之第1底板5的相反側具有支撐於第1底板5的平衡重量部7,所以重心接近第1底板5,且平衡重量部7之配置的自由度高。進而,藉由重心接近第1底板5(防振結構部8的一端)、及連結第1底板5與第2底板9的防振結構部8,在防振功能上優異。
上述的實施形態係都可在本發明之主旨的範圍內進行各種變形。上述的實施形態係說明本發明,不是限定本發明之範圍。本發明之範圍不是根據實施形態,而是根據所附加之申請專利範圍申請項所表示。在申請專利範圍申請項之範圍內、及與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申請項相當之範圍內所進行的各種變形係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
本專利申請係主張根據於2011年8月31日所申請之包含專利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圖及摘要之日本專利申請2011-189313號的優先權。原本之專利申請的揭示內容係藉參照而整體上包含於本專利申請。
1‧‧‧主反射鏡
2‧‧‧天線驅動部
2b‧‧‧驅動控制部
3‧‧‧AZ/EL軸驅動部
4‧‧‧POL軸驅動部
5‧‧‧第1底板
6‧‧‧天線部
6b‧‧‧LNA
6c‧‧‧天線部
7‧‧‧平衡重量部
8‧‧‧防振結構部
8b‧‧‧防振結構部
9‧‧‧第2底板
9b‧‧‧區域
10‧‧‧底座
10b‧‧‧底座
11‧‧‧天線罩
12‧‧‧底座支撐部
12a‧‧‧座部
12b‧‧‧鉸鏈
12c‧‧‧柱狀部
12d‧‧‧支撐柱狀部
13、13a、13b、13c‧‧‧樑
14‧‧‧第1樑固定部
15‧‧‧第2樑固定部
第1圖係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具有天線罩之天線裝置的構成圖。
第2圖係實施形態之無天線罩之天線裝置的構成圖。
第3A圖係天線裝置配置於底座之一側之情況的模式圖。
第3B圖係以模式表示對第3A圖之天線裝置的底座施加振動之情況的說明圖。
第4A圖係實施形態之天線裝置的模式圖。
第4B圖係以模式表示對第4A圖之天線裝置的底座施加振動之情況的說明圖。
第5A圖係實施形態之變形例之天線裝置的模式圖。
第5B圖係以模式表示對第5A圖之天線裝置的底座施加振動之情況的說明圖。
第6A圖係實施形態之具有天線罩之天線裝置的正視圖。
第6B圖係實施形態之無天線罩之天線裝置的正視圖。
第7A圖係實施形態之具有天線罩之天線裝置的後視圖。
第7B圖係實施形態之無天線罩之天線裝置的後視圖。
第8A圖係實施形態之具有天線罩之天線裝置的右側視圖。
第8B圖係實施形態之無天線罩之天線裝置的右側視圖。
第9A圖係實施形態之具有天線罩之天線裝置的左側視圖。
第9B圖係實施形態之無天線罩之天線裝置的左側視圖。
第10A圖係實施形態之具有天線罩之天線裝置的上視圖。
第10B圖係實施形態之無天線罩之天線裝置的上視圖。
第11圖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天線裝置的底視圖。
第12A圖係實施形態之具有天線罩之天線裝置的立體圖。
第12B圖係實施形態之無天線罩之天線裝置的立體圖。
第13A圖係從底座側觀察實施形態之天線裝置之平衡重量部的立體圖。
第13B圖係從底座之相反側觀察實施形態之天線裝置之平衡重量部的立體圖。
第14圖係實施形態之天線裝置之底座構成的平面圖。
第15A圖係實施形態之天線裝置之具有底座支撐部的左側視圖。
第15B圖係實施形態之天線裝置之具有底座支撐部的後視圖。
第15C圖係實施形態之天線裝置之具有底座支撐部的正視圖。
1‧‧‧主反射鏡
2‧‧‧天線驅動部
2b‧‧‧驅動控制部
3‧‧‧AZ/EL軸驅動部
4‧‧‧POL軸驅動部
5‧‧‧第1底板
6‧‧‧天線部
6b‧‧‧低雜訊放大器(LNA)
7‧‧‧平衡重量部
7b‧‧‧連接器
8‧‧‧防振結構部
9‧‧‧第2底板
10‧‧‧底座
13a、13b‧‧‧樑
14‧‧‧第1樑固定部
15‧‧‧第2樑固定部

Claims (14)

  1. 一種天線裝置,包括:以不可相對移動的方式固定於移動體或構造物的底座;天線部,係配置於該底座的一側,並支撐於該底座;及平衡重量部,係配置於該底座之與該天線部相反側,並支撐於該底座,其中該平衡重量部係藉複數支樑支撐於該底座,該底座係具有以可當作銷接合的距離固定2支該樑之一端的第1樑固定部,該平衡重量部具有以可當作銷接合的距離固定2支該樑之一端的第2樑固定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天線裝置,其中一端被固定於至少一個該第1樑固定部的2支該樑係分別另一端被固定於相異的該第2樑固定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天線裝置,其中該底座係形成固定該複數支樑之端部的複數個固定部;將該底座固定於該移動體或該構造物之底座支撐部的一端係固定於被形成於該底座的該複數個固定部所包圍之該底座的區域。
  4. 一種天線裝置,包括:以不可相對移動的方式固定於移動體或構造物的底座; 天線部,係配置於該底座的一側,並支撐於該底座;及平衡重量部,係配置於該底座之與該天線部相反側,並支撐於該底座,其中該平衡重量部係藉構成構架結構的複數支樑支撐於該底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4項中任一項之天線裝置,其中該天線部係具有主反射鏡、及改變該主反射鏡相對該底座之姿勢的天線驅動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4項中任一項之天線裝置,其中該底座係藉插入該平衡重量部與該底座之間的底座支撐部固定於該移動體或該構造物。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天線裝置,其中該底座支撐部的一端係固定於該底座,該底座支撐部的另一端係固定於該移動體或該構造物。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天線裝置,其中將該底座固定於該移動體或該構造物之底座支撐部的一端係固定於被在該底座中連接構成該構架結構之複數支樑的部分所包圍之該底座的區域。
  9. 一種天線裝置,包括:以不可相對移動的方式固定於移動體或構造物的底座;天線部,係配置於該底座的一側,並支撐於該底座;及 平衡重量部,係配置於該底座之與該天線部相反側,並支撐於該底座,其中該平衡重量部係被複數支樑支持於該底座,該底座係形成固定該複數支樑之端部的複數個固定部;將該底座固定於該移動體或該構造物之底座支撐部的一端係固定於被形成於該底座的該複數個固定部所包圍之該底座的區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4、8及9項中任一項之天線裝置,其中該底座係包括:第1底板,係支撐該天線部及該平衡重量部;及第2底板,係與該第1底板連結,並固定於該移動體或該構造物。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天線裝置,其中具有固定於該第1底板並覆蓋該天線部的天線罩。
  12. 一種天線裝置,包括:以不可相對移動的方式固定於移動體或構造物的底座;天線部,係配置於該底座的一側,並支撐於該底座;及平衡重量部,係配置於該底座之與該天線部相反側,並支撐於該底座,其中該底座係包括:第1底板,係支撐該天線部及該平衡重量部;及 第2底板,係與該第1底板連結,並固定於該移動體或該構造物。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天線裝置,其中該平衡重量部係藉複數支樑支撐於該底座。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4、8、9、12及13項中任一項之天線裝置,其中該平衡重量部係內建收發處理部,而該收發處理部係進行該天線部所接收之信號的接收處理、及/或從該天線部所傳送之信號的傳送處理。
TW101128547A 2011-08-31 2012-08-08 天線裝置 TWI5524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9313 2011-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2539A TW201322539A (zh) 2013-06-01
TWI552427B true TWI552427B (zh) 2016-10-01

Family

ID=47755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8547A TWI552427B (zh) 2011-08-31 2012-08-08 天線裝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17248A1 (zh)
EP (1) EP2752937B1 (zh)
JP (1) JP5680206B2 (zh)
KR (1) KR101544075B1 (zh)
CN (1) CN103765668B (zh)
IL (1) IL231233B (zh)
TW (1) TWI552427B (zh)
WO (1) WO20130314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787482S1 (en) * 2015-07-28 2017-05-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tenna
US10749249B2 (en) * 2016-05-04 2020-08-18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Display panel with integrated small cell and billboard with integrated macro site
CN109411867A (zh) * 2018-10-29 2019-03-01 合肥鸿坤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卫星通信功放设备的防护装置
US11165161B2 (en) 2019-01-18 2021-11-02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Small cell base station integrated with storefront sign
JP6839365B2 (ja) * 2019-03-27 2021-03-1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ベース装置及びアンテナ装置
CN110661102B (zh) * 2019-09-29 2021-05-07 华南理工大学 移相装置及基站天线
US11817616B2 (en) 2021-04-12 2023-11-14 Caterpillar Global Mining Equipment Llc Antenna mast structure
SE2350053A1 (en) * 2023-01-23 2024-04-23 Satcube Ab Arrangement for remotely adjusting an antenna device and a method therefo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8707A (en) * 1976-04-30 1978-10-03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Ltd. Gyro stabilized platform for scanning antenna
US4197548A (en) * 1976-06-01 1980-04-08 B. E. Industries, Inc. Antenna stabilization system
TW538559B (en) * 2001-07-18 2003-06-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ntenna devic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device
JP2008228045A (ja) * 2007-03-14 2008-09-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衛星追尾用アンテ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569325A (en) * 1922-08-08 1926-01-12 Drahtlose Telegraphie Gmbh Radio direction finder
US2437251A (en) * 1943-08-21 1948-03-09 Sperry Corp Stabilized radio direction finder and homing device
SE412980B (sv) * 1977-10-21 1980-03-24 Philips Svenska Ab Anordning vid en radaranleggning innefattande en vagnburen mast
JPS574601A (en) * 1980-06-10 1982-01-11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Simple rock compensating device for antenna mounted on traveling object
JPS5876207U (ja) * 1981-11-16 1983-05-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空中線反射鏡骨組の回転支持架台
US4609083A (en) * 1983-03-31 1986-09-02 Stuhler William B Reactive attitude stabilization system
JPS607202A (ja) * 1983-06-27 1985-01-16 Toshiba Corp スタビライザ装置
JP2985370B2 (ja) * 1991-06-05 1999-11-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Gps受信装置
JPH05343913A (ja) 1992-06-11 1993-12-24 Fujita Corp Gpsアンテナ用支持装置
JPH0690106A (ja) * 1992-07-20 1994-03-29 Anritsu Corp アンテナマウント
JPH0653719A (ja) 1992-07-28 1994-02-25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アンテナ装置
JPH0831606A (ja) 1994-07-19 1996-02-02 Murata Mfg Co Ltd 電子部品
JPH10107530A (ja) 1996-09-26 1998-04-24 Japan Radio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
JP2001042024A (ja) * 1999-05-25 2001-02-16 Japan Radio Co Ltd 船舶レーダ用アンテナ
JP2003042227A (ja) 2001-07-30 2003-02-1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建造物の制振装置および制振装置システム
JP4275663B2 (ja) * 2005-11-02 2009-06-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望遠鏡システム
US7382327B2 (en) * 2005-11-17 2008-06-03 The Boeing Company Antenna vibration isolation mounting system
JP5295054B2 (ja) 2009-09-16 2013-09-18 不二ラ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ヘリカルアイソレ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62550B2 (ja) 2009-10-14 2012-06-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アンテ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8707A (en) * 1976-04-30 1978-10-03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Ltd. Gyro stabilized platform for scanning antenna
US4197548A (en) * 1976-06-01 1980-04-08 B. E. Industries, Inc. Antenna stabilization system
TW538559B (en) * 2001-07-18 2003-06-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ntenna devic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device
JP2008228045A (ja) * 2007-03-14 2008-09-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衛星追尾用アンテ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L231233B (en) 2019-07-31
US20140217248A1 (en) 2014-08-07
CN103765668A (zh) 2014-04-30
JPWO2013031442A1 (ja) 2015-03-23
EP2752937A4 (en) 2015-04-22
EP2752937B1 (en) 2017-09-13
IL231233A0 (en) 2014-04-30
KR20140047706A (ko) 2014-04-22
TW201322539A (zh) 2013-06-01
JP5680206B2 (ja) 2015-03-04
WO2013031442A1 (ja) 2013-03-07
EP2752937A1 (en) 2014-07-09
KR101544075B1 (ko) 2015-08-12
CN103765668B (zh) 2016-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2427B (zh) 天線裝置
US7528613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teering RF scans provided by an aircraft radar antenna
KR102196733B1 (ko) 초경량 소형의 무인 이동체용 안테나 김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영상 레이더 시스템
TWI552428B (zh) 天線裝置
US9647334B2 (en) Wide scan steerable antenna
EP2897220B1 (en)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antenna
CN109411880B (zh) 一种机载动中通天线
US20190198971A1 (en) Apparatuses for mounting an antenna assembly
KR101657176B1 (ko) 위성 추적 안테나용 페데스탈 장치
US20060262022A1 (en) Compact, mechanically scanned cassegrain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EP1424507A2 (en) Elementary and complex coupling devices, and their use
JP2013055636A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2010285057A (ja) 宇宙機運動模擬装置
JP2014135777A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2014135778A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2014158296A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2014135779A (ja) アンテナ装置
US20050263964A1 (en) Tracking apparatus
JP6349870B2 (ja) レーダアンテ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