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05580A - 一种中药胶囊防潮的包衣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药胶囊防潮的包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05580A
CN103705580A CN201310616443.9A CN201310616443A CN103705580A CN 103705580 A CN103705580 A CN 103705580A CN 201310616443 A CN201310616443 A CN 201310616443A CN 103705580 A CN103705580 A CN 1037055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ug powder
coating liquid
film coating
capsule
weigh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164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05580B (zh
Inventor
周有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longjiang Aolida Naide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周有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周有财 filed Critical 周有财
Priority to CN20131061644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055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05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55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055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55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胶囊防潮的包衣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胶囊的囊壳内的药物粉末进行包衣处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药物粉末加入底喷型流化床容器中,从床层下部通过筛板吹入气流,使物料处于流化状态,保持药物粉末的温度为40-60℃,入口温度为50-70℃,喷雾压力为100kpa-400kpa;同时均匀喷入薄膜包衣液,使药物粉末聚结成粒,经反复喷雾和干燥后,即得到覆膜的药物粉末,灌装入胶囊壳中即可。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中药胶囊可实现良好的隔氧防潮性能、稳定性好、易于贮存,可广泛的应用于中药胶囊剂的制备。

Description

一种中药胶囊防潮的包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胶囊剂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胶囊防潮的包衣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制剂中为便于患者服用,通常会根据各自的药性及药效制为适于临床使用的一定剂型。其中,胶囊剂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其是将粉末或颗粒状的药物内容物填充入囊壳中封装制成的,因其具有生产工艺较为简单、便于服用、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等优点,适用于多数复方药物的剂型选择。但是,由于中药制剂制备过程中一般为浸膏剂而得,且药物的成分较为复杂,而大部分的原料药在与空气接触时极易吸潮,会导致由浸膏剂制粒得到的内容物粉末在填充入胶囊囊壳后易出现吸潮变软、结块、流动性降低的现象,甚至霉变,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疗效。尤其是一些中药成分本身贮存时需遮光、密闭、干燥、防潮,防潮性能的不理想造成一些中药胶囊在较短时间内便达不到应有的疗效,导致无法应用于临床。
目前,现有技术中对于胶囊剂型存在的防潮需求,一般采用装入特定材料的囊壳中,或者尽量减少甚至去除吸潮成分的方式予以解决。但是,对于中药尤其是复方制剂而言,很多君药本身即是吸潮组分,减少或去除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药效;而囊壳材料的替代则也可能影响药物的溶出及崩解时限。虽然目前对于胶囊颗粒防潮的技术日益引起重视,也已研发了多种不同的方式意图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对于防潮性能的提升依然不甚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中药胶囊剂型的可实现隔氧防潮性能好、稳定性好、易于贮存的防潮包衣方法。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胶囊防潮的包衣方法,对所述胶囊的药物粉末内容物进行包衣处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药物粉末加入底喷型流化床容器中,从床层下部通过筛板吹入气流,使物料处于流化状态,保持药物粉末的温度为40-60℃,入口温度为50-70℃,喷雾压力为100kpa-400kpa;同时均匀喷入薄膜包衣液,使药物粉末聚结成粒,经反复喷雾和干燥后,即得到包衣覆膜的药物粉末,灌装入胶囊壳中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薄膜包衣液分为3次喷入:第一次喷液保持药物粉末温度为55-60℃,喷入所述薄膜包衣液总量的10%-20%,干燥;第二次喷液保持药物粉末温度为45-55℃,喷入所述薄膜包衣液总量的30%-40%,干燥;第三次喷液保持药物粉末温度为40-45℃,喷入剩余的所述薄膜包衣液,干燥,即得到包衣覆膜的药物粉末,灌装入胶囊壳中即可。
所述薄膜包衣液与所述药物粉末的质量比为1.5-4:100。
所述薄膜包衣液的原料组成为:纤维素衍生物45-55份;遮光剂5-10份;抗粘剂7-15份;粘合剂3-5份;增塑剂23-25份;着色剂5-10份。
所述薄膜包衣液的原料组成为:纤维素衍生物48-52重量份;遮光剂6-8重量份;抗粘剂9-12重量份;粘合剂4-5重量份;增塑剂23-25重量份;着色剂8-10重量份。
所述纤维素衍生物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所述遮光剂为钛白粉;
所述抗粘剂为药用滑石粉;
所述粘合剂为聚维酮;
所述增塑剂为甘油、二乙酰单油脂、丙二醇、聚山梨酯、聚乙二醇、柠檬酸三乙酯、甘油三乙酯、乙酰化甘油酯、反丁烯二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所述着色剂为柠檬黄、亮蓝、胭脂红、落叶黄、赤藓红、黄氧化铁、棕氧化铁、红氧化铁、黑氧化铁、红曲红、栀子黄、萝卜红、叶绿素、铜钠盐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薄膜包衣液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选定的重量份取所述纤维素衍生物、遮光剂、抗粘剂以及着色剂,混合均匀;将上述混合物升温至85-95℃,搅拌加入粘合剂、增塑剂,至搅拌均匀,再降温至40-58℃,恒温放置10-60min,即得。
进一步的,所述薄膜包衣液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选定的重量份取所述纤维素衍生物、遮光剂、抗粘剂以及着色剂,混合均匀;将上述混合物升温至85-88℃并保温15-20min,随后将温度进一步升高至90-95℃,此时在搅拌状态下加入所述粘合剂、增塑剂,搅拌至均匀后降温至55-58℃,保温15-20min,随后进一步降温至40-45℃再恒温放置10-60min,即得。
所述的中药胶囊防潮的包衣方法制备得到的胶囊。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中药胶囊防潮包衣方法,在所述药物粉末的外表面包覆有包衣薄膜,使得所述药物粉末实现了良好的防潮性能,满足了中药中一些成分的遮光、密闭、干燥、防潮的贮存需求。经实验表明,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胶囊可在保证良好的药效的情况下,实现良好的隔氧防潮性能,拥有较为理想的稳定性,易于贮存;
(2)本发明的方法,分3阶段对所述药物粉末喷入薄膜包衣液,同时控制所述药物粉末的温度,使3阶段喷入的所述薄膜包衣液的量逐步加大,且温度逐步降低。经多次实验表明,由此得到的胶囊隔氧防潮效果最为突出,贮存时间最长;
(3)本发明的中药胶囊防潮包衣方法,采用原料组成为纤维素衍生物、遮光剂、抗粘剂、粘合剂、增塑剂、着色剂的所述包衣薄膜,并进一步对各原料的选择进行优选,使得到的包衣薄膜的预混溶液粘度适中,包覆均匀,使得到的所述胶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更好的达到防潮效果;
(4)本发明所述薄膜包衣液在制备过程中,采用分段式控温的方法,所述薄膜包衣液的性能更好,包衣处理后的胶囊的防潮性能更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下述各实施例以牛黄清感胶囊为例,对本发明所述的包衣防潮工艺进行说明阐述。
其中,所述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钛白粉、药用滑石粉、聚维酮、甘油、二乙酰单油脂、丙二醇、聚山梨酯、聚乙二醇、柠檬酸三乙酯、甘油三乙酯、乙酰化甘油酯、反丁烯二酸、柠檬黄、亮蓝、胭脂红、落叶黄、赤藓红、黄氧化铁、棕氧化铁、红氧化铁、黑氧化铁、红曲红、栀子黄、萝卜红、叶绿素以及铜钠盐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常规采用的产品进行牛黄清感胶囊的制备,市售各型号的产品之间效果并无差异。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牛黄清感胶囊,包括胶囊壳以及填充于所述胶囊壳内部的药物粉末,所述药物粉末的外表面包覆有包衣薄膜。其中,
所述药物粉末的原料药组成为:人工牛黄5.6重量份、金银花18.9重量份、黄芩18.9重量份、连翘37.7重量份以及珍珠母粉18.9重量份。
所述包衣薄膜的原料组成为:纤维素衍生物,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取55重量份;遮光剂,为钛白粉,取7重量份;抗粘剂,为药用滑石粉,取15重量份;粘合剂,为聚维酮,取4重量份;增塑剂,为甘油,取20重量份;着色剂,为柠檬黄,取5重量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药物粉末的制备:
(1-a)取处方量的人工牛黄和珍珠母粉粉碎后混合,过16目筛,备用;
(1-b)取处方量的金银花和连翘混合,并加入5重量倍量的用醋酸调节pH值为5.0的水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2h,第二次煎煮1h合并煎液后,过滤,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60℃时1.35的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
(1-c)取处方量的黄芩加10重量倍量的水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2h,第二次煎煮1h,合并煎液后,浓缩至相对密度为80℃时1.05的清膏;将上述清膏用盐酸溶液调节pH至1.0,在80℃保温2小时,静置24小时,滤过,沉淀加8倍量水,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再加入等量乙醇,搅拌加热至60℃使沉淀溶解,滤过后将沉淀用pH值为2.5的酸性水洗涤,收集沉淀后,在60℃下干燥,粉碎成细粉;
(1-d)将上述人工牛黄、珍珠母粉、金银花提取物、连翘提取物、黄芩提取物混合均匀,即得所述药物粉末;
(2)包衣薄膜的预混溶液的制备:按照选定的重量份取所述纤维素衍生物、遮光剂、抗粘剂以及着色剂,混合均匀;将上述混合物升温至85℃,搅拌加入粘合剂、增塑剂,至搅拌均匀,再降温至58℃,恒温放置35min,即得;
(3)药物粉末的包衣:将步骤(1)所得的药物粉末加入底喷型流化床容器中,从床层下部通过筛板吹入气流,使物料处于流化状态,保持药物粉末的温度为60℃,入口温度为70℃,喷雾压力为100kpa;同时均匀喷入步骤(2)所得的预混溶液,所述预混溶液与所述药物粉末的质量比为1.5:100,使药物粉末聚结成粒,经反复喷雾和干燥后,即得到覆膜的药物粉末,灌装入胶囊壳中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牛黄清感胶囊,包括胶囊壳以及填充于所述胶囊壳内部的药物粉末,所述药物粉末的外表面包覆有包衣薄膜。其中,
所述药物粉末的原料药组成以及所述药物粉末的制备同实施例1。
所述包衣薄膜的原料组成为:纤维素衍生物,为乙基纤维素,取45重量份;遮光剂,为钛白粉,取10重量份;抗粘剂,为药用滑石粉,取7重量份;粘合剂,为聚维酮,取3重量份;增塑剂,为二乙酰单油脂,取25重量份;着色剂,为亮蓝,取7重量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包衣薄膜的预混溶液的制备:按照选定的重量份取所述纤维素衍生物、遮光剂、抗粘剂以及着色剂,混合均匀;将上述混合物升温至95℃,搅拌加入粘合剂、增塑剂,至搅拌均匀,再降温至40℃,恒温放置10min,即得;
(2)药物粉末的包衣:将所述药物粉末加入底喷型流化床容器中,从床层下部通过筛板吹入气流,使物料处于流化状态,保持药物粉末的温度为40℃,入口温度为60℃,喷雾压力为400kpa;同时均匀喷入步骤(1)所得的预混溶液,所述预混溶液与所述药物粉末的质量比为4:100,使药物粉末聚结成粒,经反复喷雾和干燥后,即得到覆膜的药物粉末,灌装入胶囊壳中即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牛黄清感胶囊,包括胶囊壳以及填充于所述胶囊壳内部的药物粉末,所述药物粉末的外表面包覆有包衣薄膜。其中,
所述药物粉末的原料药组成以及所述药物粉末的制备同实施例1。
所述包衣薄膜的原料组成为:纤维素衍生物,为以1:3的重量比混合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反丁烯二酸的混合物,取50重量份;遮光剂,为钛白粉,取5重量份;抗粘剂,为药用滑石粉,取11重量份;粘合剂,为聚维酮,取5重量份;增塑剂,为丙二醇,取23重量份;着色剂,为胭脂红,取10重量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包衣薄膜的预混溶液的制备:按照选定的重量份取所述纤维素衍生物、遮光剂、抗粘剂以及着色剂,混合均匀;将上述混合物升温至90℃,搅拌加入粘合剂、增塑剂,至搅拌均匀,再降温至49℃,恒温放置60min,即得;
(2)药物粉末的包衣:将所述药物粉末加入底喷型流化床容器中,从床层下部通过筛板吹入气流,使物料处于流化状态,保持药物粉末的温度为50℃,入口温度为50℃,喷雾压力为250kpa;同时均匀喷入步骤(1)所得的预混溶液,所述预混溶液与所述药物粉末的质量比为2.8:100,使药物粉末聚结成粒,经反复喷雾和干燥后,即得到覆膜的药物粉末,灌装入胶囊壳中即可。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牛黄清感胶囊,包括胶囊壳以及填充于所述胶囊壳内部的药物粉末,所述药物粉末的外表面包覆有包衣薄膜。其中,
所述药物粉末的原料药组成以及所述药物粉末的制备同实施例1。
所述包衣薄膜的原料组成为:纤维素衍生物,为以1:2的重量比混合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的混合物,取48重量份;遮光剂,为钛白粉,取7重量份;抗粘剂,为药用滑石粉,取12重量份;粘合剂,为聚维酮,取4重量份;增塑剂,为聚山梨酯,取25重量份;着色剂,为以1:1:4的重量比混合的红曲红、栀子黄、萝卜红混合物,取8重量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包衣薄膜的预混溶液的制备:所述包衣薄膜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
(2)药物粉末的包衣:将所述药物粉末加入底喷型流化床容器中,从床层下部通过筛板吹入气流,使物料处于流化状态,入口温度为70℃,喷雾压力为100kpa;同时分3次喷入所述薄膜包衣液:所述预混溶液与所述药物粉末的质量比为1.5:100。第一次喷液保持药物粉末温度为55℃,喷入所述薄膜包衣液总量的10%,干燥;第二次喷液保持药物粉末温度为50℃,喷入所述薄膜包衣液总量的30%,干燥;第三次喷液保持药物粉末温度为45℃,喷入剩余的所述薄膜包衣液,干燥,即得到包衣覆膜的药物粉末,灌装入胶囊壳中即可。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牛黄清感胶囊,包括胶囊壳以及填充于所述胶囊壳内部的药物粉末,所述药物粉末的外表面包覆有包衣薄膜。其中,
所述药物粉末的原料药组成以及所述药物粉末的制备同实施例1。
所述包衣薄膜的原料组成为:纤维素衍生物,为以3:2的重量比混合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混合物,取52重量份;遮光剂,为钛白粉,取6重量份;抗粘剂,为药用滑石粉,取9重量份;粘合剂,为聚维酮,取4重量份;增塑剂,为聚乙二醇,取24重量份;着色剂,为红曲红,取10重量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包衣薄膜的预混溶液的制备:所述包衣薄膜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
(2)药物粉末的包衣:将所述药物粉末加入底喷型流化床容器中,从床层下部通过筛板吹入气流,使物料处于流化状态,入口温度为60℃,喷雾压力为400kpa;同时分3次喷入所述薄膜包衣液:所述预混溶液与所述药物粉末的质量比为4:100,第一次喷液保持药物粉末温度为60℃,喷入所述薄膜包衣液总量的15%,干燥;第二次喷液保持药物粉末温度为55℃,喷入所述薄膜包衣液总量的40%,干燥;第三次喷液保持药物粉末温度为40℃,喷入剩余的所述薄膜包衣液,干燥,即得到包衣覆膜的药物粉末,灌装入胶囊壳中即可。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牛黄清感胶囊,包括胶囊壳以及填充于所述胶囊壳内部的药物粉末,所述药物粉末的外表面包覆有包衣薄膜。其中,
所述药物粉末的原料药组成以及所述药物粉末的制备同实施例1,其区别仅在于,加入所述纤维素衍生物、遮光剂、抗粘剂以及着色剂并混合均匀后;先将上述混合物升温至85℃保温20min,随后进一步升温至90℃,此时搅拌状态下加入粘合剂、增塑剂,至搅拌均匀,再降温至58℃,保温15min,随后进一步降温至45℃恒温放置35min,即得。
所述包衣薄膜的原料组成为:纤维素衍生物,为以4:1的重量比混合的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物,取50重量份;遮光剂,为钛白粉,取8重量份;抗粘剂,为药用滑石粉,取10重量份;粘合剂,为聚维酮,取5重量份;增塑剂,为柠檬酸三乙酯,取23重量份;着色剂,为赤藓红,取9重量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包衣薄膜的预混溶液的制备:所述包衣薄膜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中的制备方法。
(2)药物粉末的包衣:将所述药物粉末加入底喷型流化床容器中,从床层下部通过筛板吹入气流,使物料处于流化状态,入口温度为60℃,喷雾压力为400kpa;同时分3次喷入所述薄膜包衣液:所述预混溶液与所述药物粉末的质量比为4:100,第一次喷液保持药物粉末温度为58℃,喷入所述薄膜包衣液总量的20%,干燥;第二次喷液保持药物粉末温度为45℃,喷入所述薄膜包衣液总量的35%,干燥;第三次喷液保持药物粉末温度为43℃,喷入剩余的所述薄膜包衣液,干燥,即得到包衣覆膜的药物粉末,灌装入胶囊壳中即可。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牛黄清感胶囊,包括胶囊壳以及填充于所述胶囊壳内部的药物粉末,所述药物粉末的外表面包覆有包衣薄膜。其中,
所述药物粉末的原料药组成以及所述药物粉末的制备同实施例1,其区别仅在于,加入所述纤维素衍生物、遮光剂、抗粘剂以及着色剂并混合均匀后;先将上述混合物升温至88℃保温15min,随后进一步升温至95℃,此时搅拌状态下加入粘合剂、增塑剂,至搅拌均匀,再降温至55℃,保温20min,随后进一步降温至40℃恒温放置35min,即得。
所述包衣薄膜的原料组成为:纤维素衍生物,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取50重量份;遮光剂,为钛白粉,取8重量份;抗粘剂,为药用滑石粉,取10重量份;粘合剂,为聚维酮,取5重量份;增塑剂,为以重量比为1:2:3:2混合的甘油、柠檬酸三乙酯、甘油三乙酯、乙酰化甘油酯混合物,取23重量份;着色剂,为叶绿素,取9重量份。
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中的制备方法。
对比例
对比例所述的牛黄清感胶囊,分别对应前述实施例1中所述牛黄清感胶囊的方案,其区别仅在于,不含有所述的包衣薄膜;而对比例中所述的牛黄清感胶囊的制备方法也分别与实施例1中对应制备方法相同,其区别仅在于省略了步骤(2)和(3),而直接将所述药物粉末与滑石粉混合均匀后罐装入胶囊壳。
实验例
一、本发明的牛黄清感胶囊的稳定性对比实验
为证明本发明的所述牛黄清感胶囊的稳定性,对实施例1-7中本发明的牛黄清感胶囊及未采用对药物粉末包覆薄膜的对比例进行以下实验。
(1)高温试验
1试验方法:
取待测品置于洁净的平皿中,一并放入60℃的恒温干燥箱内,放置10天,与第5天和第10天分别取样,按规定的考察项目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见表1。
实验结果:
表1高温实验结果
Figure BDA0000424016950000111
(2)高湿试验
1.试验方法:
取待测品置于洁净的平皿中,把此平皿置于底部放有氯化钠饱和溶液的干燥器中(相对湿度75±5%),一并把干燥器放入25℃的恒温干燥箱内,放置10天,与第5天和第10天分别取样,按规定的考察项目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见表2。
2.实验结果:
表2高湿实验结果
Figure BDA0000424016950000131
(3)光照试验
1.试验方法:
取待测品置于洁净的平皿中,置于照度为4500Lx的自制光照箱内,放置10天,与第5天和第10天分别取样,按规定的考察项目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见表3。
2.实验结果:
表3光照实验结果
Figure BDA0000424016950000132
(4)长期稳定性试验
1.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取待测品,分别置于下部放有亚硝酸钠饱和溶液的(相对湿度为61.5%—64%)的保干器内,一并放入28℃的恒温干燥箱内,放置。于第6个月、第12个月、第24个月末分别取样,按规定的考察项目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见表4。
2.实验结果
表4稳定性实验结果
Figure BDA0000424016950000142
Figure BDA0000424016950000151
Figure BDA0000424016950000161
3.结论:
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所述的覆有包衣薄膜的牛黄清感胶囊,尤其是经3次喷液制得的胶囊,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方法制得的胶囊,在高温、高湿、光照的情况下具有更好的性状稳定性,且具有较为理想的长期稳定性,可实现良好的隔氧防潮性能,易于贮藏,储存周期可达24个月。
二、本发明所述牛黄清感胶囊的临床实验
1.1病例选择
1997年8月2日-1998年3月18日的门诊病人,共150例,平均年龄38.1岁,随组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制得的牛黄清感胶囊)、对照组(服用对比例1中制得的牛黄清感胶囊)以及观察组(服用双黄连口服液)各50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者72例,扁桃体炎35例,肺炎43例。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及重症病人不在入选范围之内,所有病历均符合呼吸道感染的标准。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投以本发明实施例1中制得的牛黄清感胶囊,保证每次所述胶囊壳内部的药物粉末为1.5g,每日3次,口服,疗程7天。
对照组:投以本发明对比例1中制得的牛黄清感胶囊,保证每次所述胶囊壳内部的药物粉末为1.5g,每日3次,口服,疗程7天。
观察组:投以黑龙江省庆安制药厂生产的双黄连口服液(批号:970516,970517)每次2支,每日3次,口服,疗效7天。服药期间停用所有抗菌素及解热镇痛等药物。
1.3观察指标
患者自觉症状:如头痛、流涕、咽痛、咳嗽等;临床体征:扁桃体是否肿大,肺部罗音及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如血常规、胸部X线等。
1.4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自觉症状消失,体征正常,实验室指标均恢复正常。
显效:自觉症状减轻,体征有所好转,如扁桃体肿大减小、肺部罗音减少等;
有效:自觉症状有所减轻,体征无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未恢复正常;
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变。
2.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5。
表5临床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0424016950000171
3.结论
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相差不大,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即证明本发明所述的包衣薄膜及包衣工艺不仅有助于产品质量的稳定,在实现良好的防潮性能的同时,可保证其药效不受影响,仍具有良好的药效。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中药胶囊防潮的包衣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胶囊的药物粉末内容物进行包衣处理,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药物粉末加入底喷型流化床容器中,从床层下部通过筛板吹入气流,使物料处于流化状态,保持药物粉末的温度为40-60℃,入口温度为50-70℃,喷雾压力为100kpa-400kpa;同时均匀喷入薄膜包衣液,使药物粉末聚结成粒,经反复喷雾和干燥后,即得到包衣覆膜的药物粉末,灌装入胶囊壳中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包衣液分为3次喷入:第一次喷液保持药物粉末温度为55-60℃,喷入所述薄膜包衣液总量的10%-20%,干燥;第二次喷液保持药物粉末温度为45-55℃,喷入所述薄膜包衣液总量的30%-40%,干燥;第三次喷液保持药物粉末温度为40-45℃,喷入剩余的所述薄膜包衣液,干燥,即得到包衣覆膜的药物粉末,灌装入胶囊壳中即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包衣液与所述药物粉末的质量比为1.5-4:10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包衣液的原料组成为:纤维素衍生物45-55份;遮光剂5-10份;抗粘剂7-15份;粘合剂3-5份;增塑剂23-25份;着色剂5-10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包衣液的原料组成为:纤维素衍生物48-52重量份;遮光剂6-8重量份;抗粘剂9-12重量份;粘合剂4-5重量份;增塑剂23-25重量份;着色剂8-10重量份。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衍生物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所述遮光剂为钛白粉;
所述抗粘剂为药用滑石粉;
所述粘合剂为聚维酮;
所述增塑剂为甘油、二乙酰单油脂、丙二醇、聚山梨酯、聚乙二醇、柠檬酸三乙酯、甘油三乙酯、乙酰化甘油酯、反丁烯二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所述着色剂为柠檬黄、亮蓝、胭脂红、落叶黄、赤藓红、黄氧化铁、棕氧化铁、红氧化铁、黑氧化铁、红曲红、栀子黄、萝卜红、叶绿素、铜钠盐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包衣液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选定的重量份取所述纤维素衍生物、遮光剂、抗粘剂以及着色剂,混合均匀;将上述混合物升温至85-95℃,搅拌状态下加入所述粘合剂、增塑剂,搅拌至均匀后降温至40-58℃,恒温放置10-60min,即得。
8.根据权利要求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包衣液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按照选定的重量份取所述纤维素衍生物、遮光剂、抗粘剂以及着色剂,混合均匀;将上述混合物升温至85-88℃并保温15-20min,随后将温度进一步升高至90-95℃,此时在搅拌状态下加入所述粘合剂、增塑剂,搅拌至均匀后降温至55-58℃,保温15-20min,随后进一步降温至40-45℃再恒温放置10-60min,即得。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胶囊。
CN201310616443.9A 2013-11-27 2013-11-27 一种中药胶囊防潮的包衣方法 Active CN1037055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16443.9A CN103705580B (zh) 2013-11-27 2013-11-27 一种中药胶囊防潮的包衣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16443.9A CN103705580B (zh) 2013-11-27 2013-11-27 一种中药胶囊防潮的包衣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05580A true CN103705580A (zh) 2014-04-09
CN103705580B CN103705580B (zh) 2016-03-30

Family

ID=50399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16443.9A Active CN103705580B (zh) 2013-11-27 2013-11-27 一种中药胶囊防潮的包衣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0558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42372A (zh) * 2021-01-20 2021-04-13 北京石大奥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裂用微胶囊破胶剂制备方法
CN113440485A (zh) * 2021-06-29 2021-09-28 珠海天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中药提取物制粒的复合粘合剂
CN113583519A (zh) * 2021-08-13 2021-11-02 新火智造(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加热不燃烧烟弹的包衣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36164A (zh) * 2021-08-13 2021-11-12 新火智造(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加热不燃烧烟弹的包装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斯沃布里克等: "《制剂技术百科全书》", 31 January 2009, 科学出版社 *
高文平等: "薄膜包衣在参芪胶囊中的应用", 《陕西中医》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42372A (zh) * 2021-01-20 2021-04-13 北京石大奥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裂用微胶囊破胶剂制备方法
CN113440485A (zh) * 2021-06-29 2021-09-28 珠海天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中药提取物制粒的复合粘合剂
CN113440485B (zh) * 2021-06-29 2022-03-01 珠海天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中药提取物制粒的复合粘合剂
CN113583519A (zh) * 2021-08-13 2021-11-02 新火智造(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加热不燃烧烟弹的包衣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36164A (zh) * 2021-08-13 2021-11-12 新火智造(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加热不燃烧烟弹的包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05580B (zh) 2016-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05580B (zh) 一种中药胶囊防潮的包衣方法
CN111358839B (zh) 头花蓼的配方颗粒和制备方法
CN104719899A (zh) 人参降糖软糖及制备方法
CN100386103C (zh) 平喘止咳贴巴布剂及制备方法
CN103610659A (zh) 一种大蒜素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66876A (zh) 一种治疗咽喉肿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66452A (zh) 一种提高缺氧耐受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823180B (zh) 一种含挥发油的单味药微丸的制备方法
CN103272133A (zh) 一种用于消炎止血的发酵物的制备方法
CN101890087A (zh) 含有黄连、大黄、黄芩的组合物
CN102727753B (zh) 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068473B (zh) 一种新的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制剂及应用
CN103690509A (zh) 一种牛黄清感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47056A (zh)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外用脐部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54671A (zh) 阿那日系列蒙药胃内漂浮缓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42888B (zh) 一种小儿七星茶的软胶囊制剂
CN106902166A (zh) 一种萸桂小儿止泻凝胶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19845B (zh) 一种提高缺氧耐受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0367938C (zh) 四黄泻火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28579A (zh) 一种用于治疗仔猪流行性腹泻的中药组合物
CN101757475A (zh) 一种新雪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0356973C (zh) 一种治疗消化不良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68463A (zh) 一种止泻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317950A (zh) 一种益气补血养心安神胶囊的制作方法
CN104906282B (zh) 一种抗感冒复方中药提取物磷脂复合物的软胶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9

Assignee: Heilongjiang Aolida Naide Pharmaceutical Co., Ltd.

Assignor: Zhou Youcai

Contract record no.: 2017230000016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oistureproof coating metho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psul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61009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16

Address after: 152400 No. 18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Qing'an County, Heilongjiang, Suihua

Patentee after: Heilongjiang Aolida Naide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150001 No. 261 east straight street, Nangang District, Heilongjiang, Harbin

Patentee before: Zhou Youca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