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93135B - 跨骑式车辆的前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跨骑式车辆的前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93135B
CN103693135B CN201310337255.2A CN201310337255A CN103693135B CN 103693135 B CN103693135 B CN 103693135B CN 201310337255 A CN201310337255 A CN 201310337255A CN 103693135 B CN103693135 B CN 1036931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lamp
vehicle
front shroud
straddle typ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372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93135A (zh
Inventor
前田瑠衣
笹泽裕之
大和风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93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931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931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9313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如下一种跨骑式车辆的前部结构:在左右双灯式前照灯单元中,并且在该左右双灯式前照灯单元的下方配置有牌照支架安装部的跨骑式车辆的前部结构中,能够抑制前照灯单元下部的温度上升。在两轮摩托车的前部设有用于罩住前照灯单元(50)周围的前罩(53),还设有向车辆前方延伸并支承牌照(93)的牌照支架(90)。前照灯单元(50)在车宽方向左右具有前照灯灯泡(51L、51R)。前罩(53)具有用于罩住左右两个前照灯灯泡(51L、51R)的下表面的底部(66)。在该底部(66)上形成有向上方凸起的凹部(80),以使该底部(66)不遮挡牌照支架(90)。

Description

跨骑式车辆的前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车体前部安装有牌照的跨骑式车辆的改进。
背景技术
有的国家法律规定将牌照安装在跨骑式车辆的前部。
根据牌照是设置在车辆前部还是车辆后部的不同,牌照的支承结构也有所不同。人们公知一种牌照安装在车辆前部的跨骑式车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2、图3))。
如专利文献1中的图2和图3所示,安装有牌照(20)(带括弧的数字表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符号。下面与此相同)的安装部(32)(以下称为牌照支架安装部(32))配置在前照灯单元(13)的下方。由于前照灯单元(13)内置的前照灯灯泡发热,导致前照灯单元(13)的温度高于周围的大气温度。于是,热量由前照灯单元(13)的上表面、左右侧表面以及下表面释放到大气中。当发热和放热达到平衡时,温度就不会继续上升。
但是,与上表面和左右侧表面相比,前照灯单元(13)的下表面不易散热。另外,当牌照支架安装部(32)位于前照灯单元(13)的下方时,会抑制行驶风的输送,从而容易造成前照灯单元(13)的下表面的温度上升。
在这里,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所谓单灯式前照灯单元,由于车宽尺寸小,因而使热空气容易由前照灯单元的下表面向左右侧表面流动,即使设置有牌照支架安装部(32),前照灯单元(13)的下表面的温度上升幅度也是很小的。
然而,在所谓左右双灯式前照灯单元中,由于车宽尺寸大,因而使热空气难以由前照灯单元的下表面向左右侧表面流动。而且,由于牌照支架安装部抑制了行驶风的流动,因而使前照灯单元(13)的下表面的温度上升幅度比较大。
因而,人们希望有如下一种结构:在具有左右双灯式前照灯单元并且在该左右双灯式前照灯单元的下方配置有牌照支架安装部的跨骑式车辆的前部结构中,能够抑制前照灯单元下部的温度上升。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第2011-245897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如下一种跨骑式车辆的前部结构:在具有左右双灯式前照灯单元并且在该左右双灯式前照灯单元的下方配置有牌照支架安装部的跨骑式车辆的前部结构中,能够抑制前照灯单元下部的温度上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为:跨骑式车辆具有:车架;前照灯支架,其从该车架伸出并支承前照灯单元;前罩,其支承在车架上并罩住前照灯单元的周围。在骑跨式车辆的前部结构中,前照灯单元具有在车宽方向上左右分开配置的左右两个前照灯灯泡,前照灯支架具有牌照支架,该牌照支架在车宽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向车辆前方延伸,并支承牌照,前罩具有用于罩住左右两个前照灯灯泡的下表面的底部。在该底部上,于左右前照灯灯泡之间设有向上凹的凹部,以使该底部不遮挡牌照支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为:凹部由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上底面、从该上底面的两端分别向下方延伸的左侧面以及右侧面所构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为:左侧面朝左外侧逐渐向下方延伸,右侧面朝右外侧逐渐向下方延伸,凹部呈梯形形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为:牌照支架由底面、从该底面向上竖起的左右两个壁面所构成,其为对板材进行弯折而形成的部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为:俯视观察车辆时,牌照和前罩的车宽方向上的中央前端相重叠,在前罩上设有用于将行驶风导向车辆后方的切口,该切口位于牌照的后方位置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为:车辆侧方前部由连接前罩的左右两个侧罩所罩住,在前罩上设有左右两个前方突出部,该左右两个前方突出部位于宽度与牌照在车宽方向上的宽度大致相同的位置上。左右两个侧罩分别抵接在该左右两个前方突出部上。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中,在前罩的底部上设有向上凹的凹部,牌照支架配置在该凹部中。在用于罩住前照灯单元下表面的前罩的底部上设有向上凹的凹部,以使该底部不遮挡牌照支架。行驶风穿过在前罩的底部向上凹的凹部,被导向车辆后方。由凹部导入行驶风,使前照灯单元的下表面被冷却。因而能够抑制前照灯单元下部的温度上升。
另外,由前罩的底部罩住前照灯灯泡的下表面,能够加固前照灯灯泡的下方。而且,利用前罩和牌照能够避免前照灯灯泡上溅到泥。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中,凹部由上底面、从该上底面的两端分别向下方延伸的左侧面以及右侧面所构成。由车辆前方进入凹部的行驶风在上底面和左右两个侧面之间被引导。通过扩大上底面的宽度,提高左右两个侧面的高度,使流经凹部的行驶风的风量增加。流经凹部的风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前照灯单元下部的冷却性能。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中,凹部的左右侧面呈分别朝外侧逐渐向下方延伸的梯形形状。由车辆前方进入凹部的行驶风沿向下方逐渐延伸的左右侧面被导向车辆的后方,并且向车宽方向上的外侧扩散。由于进入凹部的行驶风向车宽方向上的外侧扩散,因而能够减小接触车辆前端的行驶风的影响,良好地维持车辆在转弯时的可操作性。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中,牌照支架是通过折弯板材而形成的。由于牌照支架由板材而形成,因而例如与用棒状部件形成牌照支架的情况相比,有助于减轻牌照支架的重量。
另外,牌照支架由底面、从该底面向上竖起的左右两个壁面所构成。即,牌照支架向上敞口且呈日文片假名“コ”状。行驶风被牌照支架的底面和前罩的上底面引导。通过设置呈日文片假名“コ”状的支架,从而使穿过前罩的凹部的行驶风沿着呈日文片假名“コ”状的牌照支架的底面被引导。在使呈日文片假名“コ”状的牌照支架沿前照灯单元而配置时,行驶风沿前照灯单元由前方被导向后方。因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冷却前照灯单元的车宽方向上的中心部。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中,俯视观察车辆时,前罩的中央前端和牌照相重叠,在该牌照的后方,于前罩上设有切口。行驶风沿牌照流动,并且行驶风的一部分进入切口。即,配置在切口前方的牌照作为行驶风的引导部件发挥作用,能够容易将行驶风导向切口中。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中,前罩上设有左右两个前方突出部。由于前罩在左右两个前方突出部处的厚度大于其他部位,因而能够相应提高前罩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说明本发明涉及的两轮摩托车的前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2为从图1中箭头2所示方向看到的向视图。
图3为沿图2中3-3线的剖视图。
图4为沿图3中4-4线的剖面图。
图5为车体前部的立体图。
图6为车体前部的俯视图。
图7为沿图2中7-7线的剖面图。
图8为实施例和比较例涉及的前罩的功能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跨骑式车辆(两轮摩托车);19:车架;50:前照灯单元;51L、51R:左右两个前照灯灯泡;53:前罩;55L、55R:左右两个侧罩;66:底部;80:凹部;81:上底面;82L、82R:左侧两个侧面;90:牌照支架;91:前照灯支架;93:牌照;101:底面;102L、102R:左右两个壁面;103:前罩的车宽方向上的中央前端;105L、105R:切口;111L、111R:左右两个前方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附图和实施例中,“上”“下”“前”“后”“左”“右”分别表示由驾驶两轮摩托车的驾驶者所看到的方向。
【实施例】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两轮摩托车10具有车架19,该车架19由头管11、主框架12、下行框架13、枢支框架15、车座导轨17、支撑架18所构成。该主框架12由该头管11的上部向车辆后斜下方延伸,该下行框架13由头管11的下部向车辆后斜下方延伸,并且引擎21悬挂安装在其上,该枢支框架15由主框架12的后端12b向车辆下方延伸并支承摇臂14摆动,该车座导轨17由主框架12的后部向车辆斜后上方延伸并支承车座16,该支撑架18由枢支框架15的上部向车辆斜后上方延伸并支承车座导轨17。
转向轴22插入头管11中且能够转动,在作为与该转向轴22的轴向垂直的方向的车辆前方一侧延伸有上侧连接件23和下侧连接件24,在上侧连接件23和下侧连接件24上安装着前叉25的上部,在上侧连接件23的上表面上安装有转向车把26,在向车辆斜前下方延伸的前叉25的下端安装有能够转动的前轮27。前挡泥板28罩在前轮27的上方。
引擎21具有:曲轴箱31;气缸部32,其安置在该曲轴箱31的上方并向车辆斜前上方倾斜延伸。在该气缸部32的前方位置,在下行支架13上安装有散热器单元35和喇叭36。在气缸部32的前壁33上连接有排气管37,该排气管37先向车辆下方延伸后又向车辆后方延伸。在气缸部32的后壁34上连接有节气门体38,在该节气门体38上连接有空气滤清器39。在主框架12的上方,于转向手把26的后方配置着燃料箱41。
在枢支框架15上设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枢轴42,摇臂14的前端安装在该枢轴42上且能够摆动,在该摇臂14上安装有能够转动的后轮43。该后轮43通过从引擎21延伸过来的链条44来驱动。
下面对从前方看车辆时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前照灯单元50为具有左右两个前照灯灯泡51L、51R的双灯式部件。该左右两个前照灯灯泡51L、51R在车宽方向上左右分开配置。罩部件52罩住该前照灯单元50的周围。罩部件52位于车辆前部,由前罩53、上罩54以及左右两个侧罩55L、55R所构成。该上罩54由该前罩53的车宽方向中心部向车辆上方延伸,该左右两个侧罩55L、55R从前罩53开始与前罩53相连地向车辆后方延伸。
前照灯单元50具有用于支承前照灯灯泡51L、51R的壳体部56。该壳体部56在其前表面上具有镜框58,在该镜框58上安装有1个镜片部57。
镜框58具有:镜框上边部61,其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左右两个镜框侧边部62L、62R,其由该镜框上边部61的左右端部分别向下方延伸;镜框下边部63,其连接在左右两个镜框侧边部62L、62R的下端之间。在该镜片部57中,除透光的左右两个开口部70L、70R以外,其他部分由前罩53所罩住。
下面对左右两个开口部70L、70R及其周边的结构进行说明。
用于支承镜片部的上边部65的镜框上边部61由前罩53完全罩住。而且,前罩53的一部分由镜框上边部61向下方延伸,罩住镜片部57的上部,另外,在车宽方向中心附近,前罩53的一部分向前罩53的底部66延伸并与该底部66相连。左右两个侧罩55L、55R分别沿用于构成镜框58的左右两个镜框侧边部62L、62R延伸,罩住左右两个镜框侧边62L、62R。
由前罩53和左右两个侧罩55L、55R围成左右两个开口部70L、70R,左右两个前照灯灯泡51L、51R所发出的光分别透过左右两个开口部70L、70R。该左右两个开口部70L、70R由左右两个开口下边部71L与71R、左右两个开口内侧边部72L与72R、左右两个开口上边部73L与73R、左右两个开口外侧边部74L与74R所构成。该左右两个开口内侧边部72L、72R分别由左右两个开口下边部71L、71R的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端部向上延伸,该左右两个开口上边部73L、73R分别由左右两个开口内侧边部72L、72R向斜上方延伸,该左右两个开口外侧边部74L、74R分别由左右两个开口上边部73L、73R的外端向下方延伸并连接所述左右开口下边部71L、71R。
即,由左右两个开口部70L、70R罩住前照灯单元50的周围。左右两个开口部70L、70R由前罩53、左右两个侧罩55L、55R而形成,该左右两个侧罩55L、55R连接前罩53并向车辆后方延伸。
下面对在前罩53的底部66上形成的凹部80进行说明。
在前罩53的底部66上,于左右两个前照灯灯泡51L、51R之间设有向上凹的凹部80,以使该底部66不遮挡(避让)配置在车宽方向中心的牌照支架90。而且,牌照支架90靠近该凹部80而配置。
下面对前照灯单元50和牌照支架的支承结构等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前照灯单元50具有:壳体部56,其支承左右两个前照灯灯泡(图2中符号51L、51R);镜框58,其在该壳体部56的前表面上形成且支承镜片部57。
前照灯支架91从头管11伸出并支承前照灯单元50,罩支架92从该前照灯支架91向车辆斜前上方伸出并支承用于罩住车身的前罩53,而且,牌照支架90也从该前照灯支架91向车辆斜前下方伸出并支承牌照93。前照灯支架91具有牌照支架90。另外,在前照灯支架91的上方,仪表支架95从头管11向车辆前方伸出并支承仪表94。上侧支架23上安装有锁筒96。
下面对凹部和牌照支架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凹部80呈梯形形状,并由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上底面81、从该上底面81分别向下方延伸的左侧面82L以及右侧面82R所构成。左侧面82L朝左外侧逐渐向下方延伸,右侧面82R朝右外侧逐渐向下方延伸。
另外,牌照支架90由底面101、从底面101向上竖起的左右两个壁面102L、102R所构成,其为折弯板材而形成的部件。即,牌照支架90向上敞口且截面呈日文片假名“コ”状。
由于牌照支架90由板材所形成,因而例如与由棒状部件形成牌照支架90的情况相比,有助于减轻牌照支架90的重量。而且,能够提高牌照支架90的抗弯刚度。
下面对前罩的凹部80和牌照支架90的配置关系进行说明。前罩53的凹部80相对于车宽方向上的中心线C左右对称配置。牌照支架90对应该凹部80,相对于车宽方向上的中心线C左右对称配置。牌照支架90的底面101和前罩53的上底面81相互平行配置。
如图3所示,牌照支架90向车辆斜后上方延伸。与此相对应,牌照支架90的底面101沿壳体部56也向车辆斜后上方延伸。如图2所示,由车辆前方进入凹部80的行驶风在左右两个前照灯灯泡51L、51R之间沿向上敞口的牌照支架90的呈日文片假名“コ”状的截面被导向车辆斜后上方。
返回图3,由于向车辆斜后上方延伸的牌照支架90沿壳体部56向车辆斜后上方延伸,因而通过行驶风的流动,使与其他部位相比难以散热的左右两个前照灯灯泡51L、51R之间的部分能够容易冷却。
下面对用于将行驶风导向车辆后方的切口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在前照灯单元50的镜框左侧边部62L和前罩53之间形成有用于将行驶风导向车辆后方的左切口105L。左切口105L通过沿镜框左侧边部62L去掉前罩53的一部分和左侧罩55L的一部分而形成。
同样,在前照灯单元50的镜框右侧边部62R和前罩53之间形成有用于将行驶风导向车辆后方的右切口105R。右切口105R通过沿镜框右侧边部62R去掉前罩53的一部分和右侧罩55R的一部分而形成。
另外,在前照灯单元50的镜框下边部63和前罩53的底部66之间形成有用于将行驶风导向车辆后方的左右两个下侧切口106L、106R。左右两个下侧切口106L、106R通过沿镜框下边部63去掉前罩53的一部分而形成。即,在前罩53上形成了用于将行驶风导向车辆后方的切口(左右两个下侧切口106L、106R)。
如图6所示,左右两个下侧切口106L、106R大致配置在牌照93的后方位置上。另外,牌照93和前罩53的车宽方向上的中央前端103相重叠。
下面对在前罩上形成的前方突出部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在前罩53上设有前方突出部111,侧罩55抵接在该前方突出部111上。由于前方突出部111的厚度大于其他部位,因而能够相应的提高前罩53的强度。
利用附图对车宽方向右侧的前方突出部55R进行了说明,而车宽方向左侧的前方突出部55L的结构与车宽方向右侧的前方突出部55R是左右对称的,因而省略了对其的说明。
下面对上述两轮摩托车的前部结构的功能进行说明。
图8中(a)表示实施例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图8中(b)表示比较例涉及的车辆前部结构。
在图8中(a)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前罩53的底部66上设有向上凹的凹部80,牌照支架90配置在该凹部80中。
在图8中(b)所示的比较例中,前罩53B的底部66B在车宽方向呈水平延伸。热量从左右两个前照灯灯泡51BL、51BR呈放射状向外散出去,受到该热量时,与未处于在两个前照灯灯泡51BL、51BR之间的部位相比,处于配置在车宽方向左右的两个前照灯灯泡51BL、51BR之间的部位是难以将热量散发出去的部位。因而最好有如下一种对策:其能够抑制处于前照灯灯泡51BL、51BR之间的前照灯单元下部的温度上升。
在图8中(a)所示的本发明中,在用于罩住前照灯灯泡51L、51R的前罩53的底部66上设有向上凹的凹部80,以使该底部66不遮挡牌照支架90。在前罩53的底部66上形成向上凹的凹部80,行驶风穿过凹部80被导向车辆后方。与未在底部形成有凹部的情况相比,通过将行驶风导向凹部80,能够抑制处于前照灯灯泡51BL、51BR之间的前照灯单元下部的温度上升。
设置在前罩53的底部66上的凹部80被冷却,从而使累积在前照灯灯泡51L、51R之间部位的热量上升(向上移动)。即,热量由下向上上升。当在前罩53的底部66配置凹部80时,在左右两个前照灯灯泡51L、51R之间,行驶风被牌照支架90引导,冷却左右两个前照灯灯泡51L、51R之间的部位。因此能够易于使累积在左右两个前照灯灯泡51L、51R之间的热量散去。
另外,前罩53具有底部66,由于底部66罩住了前照灯灯泡51L、51R的下表面,因此能够加固前照灯灯泡51L、51R的下方。而且还能够防止前照灯灯泡51L、51R上溅到泥。
在图4中,凹部80由上底面81、从该上底面81的两端分别向下方延伸的左侧面82L以及右侧面82R所构成。由车辆前方进入凹部80的行驶风被引导至上底面81和左右两个侧面82L、82R之间。当扩大上底面81的宽度,提高左右侧面82L、82R的高度时,流经凹部80的风量有所增加。流经凹部80的风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左右两个前照灯灯泡51L、51R之间的冷却性能。
另外,牌照支架90由底面101、从该底面101向上竖起的左右两个壁面102L、102R所构成。即,牌照支架90为向上敞口且呈日文片假名“コ”状的支架。在图3中,行驶风被牌照支架90的底面101和前罩53的上底面81引导并被导向车辆后方。通过设置呈日文片假名“コ”状的支架,从而将穿过前罩53的凹部80的行驶风沿图中箭头s所示方向进行引导。由于呈日文片假名“コ”状的牌照支架90沿前照灯单元50的壳体部56配置,因而使行驶风沿前照灯单元50由前方被导向后方。从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冷却前照灯单元的车宽方向上的中心部。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牌照支架向上敞口且截面呈日文片假名“コ”状,并向车辆斜后上方延伸。当牌照支架用于引导行驶风时,牌照支架的截面形状可以设定为字母U形、V形、I形、等任意形状。
在图2、图6中,俯视观察车辆时,前罩53的中央前端103和牌照93相重叠,在该牌照93的后方,在前罩53上设有切口(左右两个切口105L、105R和左右两个下侧切口106L、106R)。行驶风沿牌照93流动,并且行驶风的一部分进入左右两个切口105L、105R和左右两个下侧切口106L、106R中。
即,配置在左右两个切口105L、105R和左右两个下侧切口106L、106R前方的牌照93在作为行驶风的引导部件而发挥作用,此时,能够容易地将行驶风引导至切口105L、105R、106L、106R中。通过设置切口105L、105R、106L、106R,使行驶风穿过前照灯单元50的下方和左右两侧,从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冷却前照灯单元50。
在图4中,凹部80的左右侧面82L、82R呈分别朝外侧逐渐向下方延伸的梯形形状。由车辆前方进入凹部80的行驶风沿逐渐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侧面82L、82R被导向车辆后方,并向车辆方向上的外侧扩散。由于进入凹部80的行驶风向车宽方向上的外侧扩散,因而能够减小接触车辆前端的行驶风的影响,良好地维持车辆在转弯时的可操作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发明适用于两轮摩托车,但是也可以适用于跨骑式三轮车,还可以适用于一般跨骑式车辆。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车辆前部设有牌照的两轮摩托车。

Claims (8)

1.一种跨骑式车辆的前部结构,所述跨骑式车辆具有车架(19);前照灯支架(91),其从该车架(19)伸出并支承前照灯单元(50);前罩(53),其支承在所述车架(19)上并罩住所述前照灯单元(50)的周围,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照灯单元(50)具有在车宽方向上左右分开配置的左右两个前照灯灯泡(51L、51R),
所述前照灯支架(91)具有牌照支架(90),该牌照支架(90)在车宽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向车辆前方延伸并支承牌照(93),
所述前罩(53)具有用于罩住所述左右两个前照灯灯泡(51L、51R)的下表面的底部(66),
在所述底部(66)上,于所述左右两个前照灯灯泡(51L、51R)之间设有向上凹的凹部(80),以使所述底部(66)避让所述牌照支架(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80)由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上底面(81)、从所述上底面(81)的两端分别向下方延伸的左侧面(82L)以及右侧面(82R)所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面(82L)朝左外侧逐渐向下方延伸,
所述右侧面(82R)朝右外侧逐渐向下方延伸,
所述凹部(80)呈梯形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牌照支架(90)由底面(101)、从所述底面(101)向上竖起的左右两个壁面(102L、102R)所构成,
所述牌照支架(90)为对板材进行弯折所形成的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牌照支架(90)由底面(101)、从所述底面(101)向上竖起的左右两个壁面(102L、102R)所构成,
所述牌照支架(90)为对板材进行弯折所形成的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俯视观察车辆时,所述牌照(93)和所述前罩(53)的车宽方向上的中央前端相重叠,
在所述前罩(53)上设有用于将行驶风导向车辆后方的切口(105L、105R),所述切口(105L、105R)位于所述牌照(93)的后方位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1~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车辆侧方前部由与所述前罩(53)相连的左右两个侧罩(55L、55R)所罩住,
在所述前罩(53)上设有左右两个前方突出部(111L、111R),所述左右两个前方突出部(111L、111R)位于宽度与所述牌照(93)在车宽方向上的宽度大致相同的位置上,所述左右两个侧罩(55L、55R)分别抵接在所述左右两个前方突出部(111L、111R)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车辆侧方前部由与所述前罩(53)相连的左右两个侧罩(55L、55R)所罩住,
在所述前罩(53)上设有左右两个前方突出部(111L、111R),所述左右两个前方突出部(111L、111R)位于宽度与所述牌照(93)在车宽方向上的宽度大致相同的位置上,所述左右两个侧罩(55L、55R)分别抵接在所述左右两个前方突出部(111L、111R)上。
CN201310337255.2A 2012-09-27 2013-08-05 跨骑式车辆的前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931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3982A JP6008673B2 (ja) 2012-09-27 2012-09-27 鞍乗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JP2012-213982 2012-09-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93135A CN103693135A (zh) 2014-04-02
CN103693135B true CN103693135B (zh) 2016-01-20

Family

ID=50354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3725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93135B (zh) 2012-09-27 2013-08-05 跨骑式车辆的前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08673B2 (zh)
CN (1) CN1036931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1417B (zh) * 2014-05-05 2017-01-04 江门气派摩托车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的前叉标牌支架
EP3059148B1 (en) * 2015-02-23 2018-03-21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traddled vehicle
CN105172950B (zh) * 2015-08-14 2017-11-03 薛建南 电动车前面板总成
JP6346631B2 (ja) 2016-03-24 2018-06-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JP6389218B2 (ja) * 2016-09-30 2018-09-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導風構造
WO2019224957A1 (ja) * 2018-05-23 2019-11-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6995798B2 (ja) * 2019-05-31 2022-01-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7563094B2 (ja) * 2020-10-09 2024-10-08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レクチファイヤの支持構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85686A (ja) * 2002-03-28 2003-10-07 Kenji Ishiguro 自動二輪車用方向指示器
JP2004131016A (ja) * 2002-10-11 2004-04-30 Honda Motor Co Ltd 小型車両
JP2011116311A (ja) * 2009-12-07 2011-06-16 Honda Motor Co Ltd 鞍乗り型車両の後部構造
CN102372056A (zh) * 2010-08-20 2012-03-1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自动二轮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99471B2 (ja) * 2001-03-28 2007-10-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フロントカウル支持構造
JP2005035526A (ja) * 2003-06-27 2005-02-10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4875514B2 (ja) * 2007-02-22 2012-02-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前部車体カバー構造
JP2009040395A (ja) * 2007-07-19 2009-02-26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JP5339600B2 (ja) * 2009-03-26 2013-11-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5324401B2 (ja) * 2009-11-12 2013-10-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JP2011245897A (ja) * 2010-05-24 2011-12-08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5460526B2 (ja) * 2010-08-31 2014-04-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前部構造
JP5552011B2 (ja) * 2010-09-27 2014-07-16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ヘッドラン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85686A (ja) * 2002-03-28 2003-10-07 Kenji Ishiguro 自動二輪車用方向指示器
JP2004131016A (ja) * 2002-10-11 2004-04-30 Honda Motor Co Ltd 小型車両
JP2011116311A (ja) * 2009-12-07 2011-06-16 Honda Motor Co Ltd 鞍乗り型車両の後部構造
CN102372056A (zh) * 2010-08-20 2012-03-1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自动二轮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08673B2 (ja) 2016-10-19
JP2014065464A (ja) 2014-04-17
CN103693135A (zh) 201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93135B (zh) 跨骑式车辆的前部结构
CN101797943B (zh) 二轮摩托车的导风结构
CN101249857B (zh) 摩托车的前部车身罩结构
US9505460B2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EP2583884B1 (en) Front structure of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CN102464050B (zh) 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
US9919756B2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JP5852072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CN102679251B (zh) 前照灯装置
CN203172806U (zh) 骑乘式车辆的导风部结构
CN102689662B (zh) 骑乘式车辆
ES2527729T3 (es) Estructura de armazón interior para vehículo de tipo con asiento a horcajadas
US20150053495A1 (en) Saddle-ride-type vehicle
BR102012018451A2 (pt) Veículo do tipo de montar no selim
ES2399202T3 (es) Motocicleta
BR102013022054B1 (pt) Estrutura de suporte de farol dianteiro para veículos do tipo com selim
ES2277659T3 (es) Estructura de deposito de combustible de motocicleta.
CN102205820A (zh) 摩托车
CN101811536B (zh) 踏板型车辆
JP2016150707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BRPI1001601B1 (pt) Motocicleta
CN103010349B (zh) 车辆的前部结构
JP2015120497A (ja) 鞍乗型車両
CN104010931B (zh) 跨骑式车辆
WO2020049590A1 (en) A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and a headlamp assembly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19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