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8605A - 制冷剂管道的安装构造 - Google Patents

制冷剂管道的安装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88605A
CN103688605A CN201280035100.7A CN201280035100A CN103688605A CN 103688605 A CN103688605 A CN 103688605A CN 201280035100 A CN201280035100 A CN 201280035100A CN 103688605 A CN103688605 A CN 1036886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omeric element
refrigerant tubing
heat transfer
cold
produc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510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88605B (zh
Inventor
寺木润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88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86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886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86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07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 F28F9/013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for tubes or tube-assembl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0Electric components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24Cooling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06Cooling of compressor or m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efrigeration units with respect to devices or objects to be refrigerated, e.g. infrared detectors
    • F25D19/006Thermal coupling structure o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40Mountings or securing means for detachabl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 fixed by friction, plugs or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4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 H01L23/473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by flowing 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40Mountings or securing means for detachabl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 fixed by friction, plugs or springs
    • H01L23/4006Mountings or securing means for detachabl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 fixed by friction, plugs or springs with bolts or screw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 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保持制冷剂管道且能够充分地降低制冷剂管道和传热部件之间的热阻力的、制冷剂管道的安装构造。设置具有制冷剂管道(15)嵌合的细长的槽部(72)并与被冷却部件(63)热接触的传热部件(70)。设置形成为沿着制冷剂管道(15)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长板状且具有与该制冷剂管道(15)相对的相对部(82)的弹性部件(80)。设置将弹性部件(80)朝着传热部件(70)一侧推压的推压机构(90)。

Description

制冷剂管道的安装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通过制冷剂管道的制冷剂对被冷却部件进行冷却的冷却构造中的、制冷剂管道的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通过制冷剂管道的制冷剂对被冷却部件进行冷却的冷却构造已为众人所知。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以空调机中的电气元器件为被冷却部件的冷却构造。
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中的冷却构造具有传热部件和支撑部件,该传热部件上形成有具有圆弧状底面的槽部,该支撑部件用以把制冷剂管道朝着传热部件一侧压接好。支撑部件由例如制冷剂管道一侧敞开而使断面呈U字形的弹性夹具(clip)构成。制冷剂管道从弹性夹具的敞开部一侧插入该弹性夹具内部。弹性夹具借助其弹性力朝着传热部件一侧对制冷剂管道施力。其结果,制冷剂管道压接在传热部件上,制冷剂管道和传热部件之间的热阻力减小。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10-1141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中的支撑部件是通过将沿着与制冷剂管道垂直的方向延伸的长板弯曲成U字形而构成上述的弹性夹具的。但是,在该支撑部件中,朝着传热部件一侧推压制冷剂管道的推压部的面积较小。其结果出现以下问题:对制冷剂管道的推压不足,制冷剂管道的安装强度下降,制冷剂管道和传热部件之间的热阻力未能够充分下降等。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保持制冷剂管道且使制冷剂管道和传热部件之间的热阻力充分减小的制冷剂管道的安装构造。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发明以一种用于对被冷却部件进行冷却的制冷剂管道的安装构造为对象,具有细长的槽部72和传热部件70,制冷剂管道15嵌合在该槽部72中,该传热部件70与被冷却部件63热接触。弹性部件80和推压机构90,该弹性部件80形成为沿着所述制冷剂管道15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长板状且具有与该制冷剂管道15相对的相对部82,推压机构90将所述弹性部件80朝着所述传热部件70一侧推压。
在第一方面发明中,制冷剂管道15被保持在传热部件70的槽部72和弹性部件80的相对部82之间。从被冷却部件63发出的热依次向传热部件70、制冷剂管道15传导,并施加给在制冷剂管道15中流动的制冷剂。这样一来,被冷却部件63就被冷却。
本发明中的传热部件70形成为沿着制冷剂管道15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长板状,与此相对应,弹性部件80的槽部72也形成得细长。因此,如果弹性部件80被推压机构90推压到传热部件70一侧,弹性部件80和制冷剂管道15之间的接触面积、制冷剂管道15和槽部72之间的接触面积就会较大。
第二方面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方面发明中,在所述弹性部件80上形成有沿着所述制冷剂管道15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折回部86。
在第二方面发明的弹性部件80上形成有沿着所述制冷剂管道15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折回部86。因此,弹性部件80在长边方向上的强度就大于在宽度方向上的强度。其结果是,就弹性部件80而言,既能够充分确保其长边方向上的刚性,又能够在其宽度方向上获得某种程度的弹性。
第三方面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或第二方面发明中,所述弹性部件80的相对部82形成为平板状。
在第三方面发明的弹性部件80中,与制冷剂管道15相对的相对部82形成为平板状。这样一来,处于被推压机构90推压之状态下的相对部82就在制冷剂管道15的延伸方向上与该制冷剂管道15实质上线接触。
第四方面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到第三方面任一方面发明中,所述传热部件70上形成有多个所述槽部72,多根制冷剂管道15中各根制冷剂管道15嵌合在多个所述槽部72中相对应的各个所述槽部72中,所述弹性部件80形成为一块跨越多个所述槽部72的板状。
在第四方面发明的传热部件70上,与多根制冷剂管道15一一对应地形成有多个槽部72。弹性部件80形成为跨越多个槽部72的板状。如果弹性部件80被推压机构90推到传热部件70一侧,多根制冷剂管道15就被保持在弹性部件80和传热部件70之间。
第五方面发明是这样的,在第四方面发明中,在所述传热部件70上形成有两个所述槽部72,在所述弹性部件80上形成有分别与两个所述槽部72中的一个所述槽部72相对的两个相对部82、形成在该两个相对部82之间且被所述推压机构90推压的被推压部84。
在第五方面发明中,在传热部件70上的两个槽部72和弹性部件80上的两个相对部82之间分别保持有制冷剂管道15。推压机构90将弹性部件80中两个相对部82之间的被推压部84推压到传热部件70一侧。这样一来,推压力就会比较均匀地作用在两根制冷剂管道15上。
第六方面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到第五方面任一方面发明中,用于促进传热的传热促进材料78位于所述传热部件70的所述槽部72和所述制冷剂管道15之间。
在第六方面发明中,用于促进传热的传热促进材料78被设置在传热部件70的槽部72内。其结果是,传热部件70和制冷剂管道15之间的热阻力变小。
第七方面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到第六方面任一方面的发明中,在所述传热部件70上形成有嵌合槽100,所述推压机构90具有:嵌合部96、123、握持部94、125以及推压部93、124a,该嵌合部96、123可装卸地嵌合在所述嵌合槽100中,该握持部94、125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弹性部件80的外侧,推压部93、124a通过让该握持部94、125移动而在推压所述弹性部件80的第一位置和解除对该弹性部件80的推压的第二位置之间变化。
在第七方面发明中,通过让推压机构90的嵌合部与传热部件70的嵌合槽100嵌合与脱出,就能够从传热部件70上将推压机构90卸下来,也能够将推压机构90安装到传热部件70上。借助作业者操作握持部94、125而让推压部93、124a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变化,很容易地就能够切换对弹性部件80的推压、和对该推压的解除。
第八发明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到第七方面任一方面的发明中,在所述弹性部件80上形成有狭缝80a。
在该结构下,通过设置狭缝80a,板簧部件80就能够可靠地紧贴在直管部16上。因此,利用狭缝80a很容易地就能够使弹性部件80施加给冷却管15的压力均匀化。
第九方面的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到第八方面任一方面发明中,所述弹性部件80沿所述延伸方向排列着设置有多个。
在该结构下,通过设置多个弹性部件80,很容易地就能够使弹性部件80施加给冷却管15的压力均匀化。
第十方面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一到第七方面任一方面发明中,所述弹性部件80在被所述推压机构90推压的部位附近设置有加强用卷边80b。
在该结构下,能够提高弹性部件80的刚性。
第十一方面发明是这样的,在第五方面发明中,所述推压机构90是螺钉91,在所述板簧部件80上形成有螺钉孔75,该螺钉孔75具有大径部75a和小径部75b的复合形状,该大径部75a的大小保证所述螺钉91的头通过,小径部75b的大小保证能够拧入所述螺钉91。
在该结构下,对弹性部件80的松安装成为可能。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让弹性部件80沿着制冷剂管道15的延伸方向延伸,就能够增大弹性部件80和制冷剂管道15之间的接触面积。这样一来,就能够将制冷剂管道15可靠地推向传热部件70一侧,从而能够减少制冷剂管道15和传热部件70之间的热阻力;通过让传热部件70的槽部72沿着制冷剂管道15的延伸方向延伸,也能够充分确保传热部件70和制冷剂管道15之间的传热面积。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对被冷却部件63的冷却性能;根据本发明,能够将制冷剂管道15可靠地保持在弹性部件80和传热部件70之间。
特别是在第二方面发明中,通过在弹性部件80上形成折回部86,就能够充分地确保弹性部件80在长边方向上的刚性。这样一来,作用于弹性部件80的推压力易于在制冷剂管道15的延伸方向上变得很均匀。其结果是,能够充分地确保制冷剂管道15的安装强度,而且也能够减少制冷剂管道15和传热部件70之间的热阻力。而且,这样做以后,就能够由折回部86确保在弹性部件80的宽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因此,能够让弹性部件80朝着传热部件70一侧充分地变形,从而能够获得所希望的推压力。
在第三方面发明中,通过将弹性部件80的相对部82形成为平板状,就能够让相对部82和制冷剂管道15在该制冷剂管道15的延伸方向上保持线接触。这样一来,即使处于被推压机构90推压之状态下的相对部82相对于制冷剂管道15的轴心稍有倾斜,也能够维持相对部82和制冷剂管道15之间的线接触。其结果是,能够由弹性部件80可靠地推压制冷剂管道15。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制冷剂管道15的安装强度,并且也能够确保制冷剂管道15和传热部件70之间的传热。
在第四方面发明中,在传热部件70上形成有多个槽部72,跨过这多个槽部72形成有弹性部件80。因此,既能够减少传热部件70、弹性部件80的数量,又能够将多根制冷剂管道15保持在传热部件70和弹性部件80之间。
特别是在第五方面发明中,能够将两根制冷剂管道15保持在传热部件70和弹性部件80之间。而且,在弹性部件80上的两个槽部72之间形成有被推压部84。因此,借助一个推压机构90就能够将两个相对部82对各制冷剂管道15的推压力均匀化。其结果是,能够确保对两根制冷剂管道15中每根制冷剂管道15的安装强度,两制冷剂管道15与传热部件70之间的热阻力也能够减少。
在第六方面发明中,借助传热促进材料78能够进一步减少制冷剂管道15和传热部件70之间的热阻力。
在第七方面发明中,使成为如下构造:让推压机构90的嵌合部96、123能够装卸地嵌合在传热部件70上的嵌合槽中,且操作推压机构90的握持部94、125来切换对弹性部件80的推压。因此,很容易地就能够进行推压机构90的安装以及对弹性部件80的推压操作。结果是,制冷剂管道15的安装构造的设置作业容易,制冷剂管道15、被冷却部件63的布置自由度也提高。
根据第八或第九方面的发明,因为能够较容易地使弹性部件80施加给冷却管15的压力容易均匀化,所以能够更加可靠地确保制冷剂管道15和传热部件70之间的传热。
根据第十方面发明,能够充分地获得压住管道的力。
根据第十一方面发明,很简单地就能够将螺钉91拧紧。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概略管道系统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外机组的概略横向剖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装构造的主视图。
图4是沿图3中的B-B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外机组的概略横向剖视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装构造的后视图。
图7是沿图6中的D-D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板簧部件的后视图。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推压机构的侧视图。
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装构造的后视图。
图11是沿图10中的E-E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12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冷剂套的后视图。
图13是沿图11中的F-F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14是其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装构造的相当于图2的图。
图15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板簧部件的主视图。
图16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板簧部件的主视图。
图17(A)是示出第六实施方式中的板簧部件的主视图,图17(B)是加强用加强卷边的剖视图。
图18是示出螺钉孔的其它结构的图。
图19是示出已安装上图18中的板簧部件后的状态的图。
图20是说明板簧部件的安装步骤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此外,以下实施方式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并没有限制本发明、其适用对象或者其用途范围的意图。
(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是具有制冷剂回路10、切换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的空调机1。空调机1具有设置在室内的室内机组20和设置在室外的室外机组30。室内机组20和室外机组30通过两根联络管道11、12彼此相连,构成是闭回路的制冷剂回路10。制冷剂回路10中填充有制冷剂。借助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循环而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室内机组〉
室内机组20具有室内热交换器21、室内风扇22以及室内膨胀阀23。室内热交换器21由例如横肋型管片式热交换器构成。在室内热交换器21中,在其传热管内部流动的制冷剂和室内风扇22送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内膨胀阀23由例如电子膨胀阀构成。
〈室外机组〉
室外机组30具有室外热交换器31、室外风扇32、室外膨胀阀33、压缩机34以及四通换向阀35。室外热交换器31由例如横肋型管片式热交换器构成。在室外热交换器31中,在其传热管内部流动的制冷剂和室外风扇32送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外膨胀阀33由例如电子膨胀阀构成。压缩机34由例如涡旋压缩机等回转式压缩机构成。四通换向阀35具有第一到第四阀口,构成为能够对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0中的循环方向进行切换。在进行制冷运转时,四通换向阀35成为使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连通且使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连通的状态(图1中实线所示状态);进行制热运转时四通换向阀35成为使第一阀口和第三阀口连通且使第二阀口和第四阀口连通的状态(图1中虚线所示状态)。
如图2所示,室外机组30具有箱状机壳40。机壳40具有前板41、后板42、第一侧板43以及第二侧板44。前板41形成在室外机组30的前侧。前板41上形成有吸入室外空气的吸入口41a。前板41构成为能够从机壳40主体上卸下来,也能够安装到机壳40主体上。后板42形成在室外机组30的后侧,后板42上形成有将室外空气吹出去的吹出口42a。第一侧板43形成在室外机组30的宽度方向(图2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的一端,第一侧板43上形成有吹出口43a。第二侧板44形成在室外机组30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
机壳40具有纵隔板45和横隔板46。机壳40的内部空间被纵隔板45沿着宽度方向隔出来两个空间。这些空间中第一侧板43一侧的空间构成热交换器室47。这些空间中第二侧板44一侧的空间进一步被横隔板46前后隔出来两个空间。这些空间中后侧的空间构成压缩机室48,前侧的空间构成电气元器件室49。
〈电气元器件室内的构成设备〉
参照图1~图4对电气元器件室49内的构成设备做详细的说明。电气元器件室49内收放有功率转换装置60、制冷剂套70以及冷却管15。功率转换装置60将功率供给压缩机34的马达,并且对该马达的转速进行控制。功率转换装置60具有印刷基板61与通过引线62安装在该印刷基板61上的功率元件63。印刷基板61经由例如支撑部件51固定在横隔板46上。此外,可以将印刷基板61固定在机壳40内其它部位处。
本实施方式中的功率元件63布置在印刷基板61的前侧。功率元件63构成例如变频电路中的开关元件。功率元件63是在压缩机34运转时发热的发热部件,构成制冷剂套70的被冷却部件。功率元件63被制冷剂套70冷却以便不超过其可工作的温度(例如90℃)。
制冷剂套70由铝等导热率较高的金属材料制成。制冷剂套70与功率元件63的表面(前面侧)相接触着设置,与功率元件63热接触。制冷剂套70形成为前后扁平的近似板状。制冷剂套70经框状固定部件52固定在印刷基板61上。固定部件52具有框主体52a和多个爪部52b、52b、52b、52b,制冷剂套70的外周缘部70a与该框主体52a嵌合,多个爪部52b、52b、52b、52b从外侧保持与该框主体52a嵌合的制冷剂套70。这样一来,制冷剂套70就被可装卸地安装在固定部件52上。
冷却管15构成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管道的一部分。本实施方式中的冷却管15与制冷剂回路10的高压液态制冷剂管道系统相连接。也就是说,在热交换器21、31中冷凝后的高压液态制冷剂在冷却管15中流动。冷却管15具有两根直管部16、16、和将该直管部16、16的端部彼此连接起来的U字管部17。两个直管部16、16以各自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彼此相邻而设。
〈冷却管道的安装构造〉
参照图3和图4对用以将冷却管15安装到制冷剂套70上的安装构造50做详细的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安装构造50具有一个制冷剂套70、一个板簧部件80和一个螺钉91。
制冷剂套70沿着冷却管15的直管部16的延伸方向延伸。在制冷剂套70的与印刷基板61相反一侧的面71上形成有一对管道槽部72、72、一对凹部73、73以及一个中间部分74。
管道槽部72顺着冷却管15的直管部16,沿制冷剂套70的长边方向延伸。管道槽部72的与冷却管15的轴线垂直的断面形成为近似圆弧状。管道槽部72构成冷却管15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嵌合于其中的槽部。导热润滑脂78介于冷却管15和管道槽部72之间。导热润滑脂78填埋冷却管15和管道槽部72之间的微小间隙而使得热阻力减小,导热润滑脂78构成促进该冷却管15和管道槽部72之间的传热的传热促进材料。
一对凹部73、73布置在一对管道槽部72、72之间。凹部73跨越制冷剂套70的长边方向的两端直线状延伸。板簧部件80的V字折回部86c设置在凹部73内部(详情后述)。
中间部分74形成在一对凹部73、73之间。在中间部分74形成有螺钉孔75。螺钉孔75形成在制冷剂套70的中心部位。也就是说,螺钉孔75设置在制冷剂套70的长边方向的中间部位且制冷剂套70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位。
板簧部件80是通过折弯板状弹簧钢板而形成的。板簧部件80形成为沿着冷却管15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长板状,与制冷剂套70相对而设。板簧部件80跨过制冷剂套70的两个管道槽部72、72。板簧部件80具有一对外侧板部81、81、一对相对部82、82、一对内侧板部83、83以及一个安装板部84,构成朝着制冷剂套70一侧对冷却管15施力的弹性部件。
外侧板部81分别形成在板簧部件8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端部。外侧板部81形成为从相对部82朝着冷却管15的直管部16一侧弯曲的平板状。
相对部82与冷却管15的直管部16相对着沿该直管部16的延伸方向延伸。也就是说,相对部82形成在与制冷剂套70的管道槽部72相对的位置。相对部82形成为与直管部16的外周面实质上线接触的平板状。
内侧板部83形成在比相对部82更靠近板簧部件80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位处。内侧板部83形成为从相对部82朝向冷却管15的直管部16一侧弯曲的平板状。板簧部件80中的外侧板部81、相对部82以及内侧板部83从外侧将直管部16包围起来。
安装板部84位于一对内侧板部83之间且形成在板簧部件80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位。安装板部84形成为沿着直管部16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平板状,载于制冷剂套70的中间部分74上。在安装板部84的中心部位以与制冷剂套70上的螺钉孔75相对应的方式形成有通孔85。
板簧部件80上形成有六个折回部86。各折回部86沿着板簧部件80的长边方向形成为直线状。六个折回部86由一对外侧折回部86a、86a、一对内侧折回部86b、86b以及一对V字折回部86c、86c构成。外侧折回部86a形成在外侧板部81和相对部82之间;内侧折回部86b形成在相对部82和内侧板部83之间;V字折回部86c形成在内侧板部83和安装板部84之间。V字折回部86c近似V字形地朝着制冷剂套70的凹部73内部突出。这些折回部86具有用于增大板簧部件80在长边方向上的刚性的加强肋的作用。这样一来,板簧部件80长边方向上的刚性就比宽度方向上的刚性大。此外,还可以让折回部86形成为例如近似“U”字形的折回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螺钉91构成将板簧部件80朝着制冷剂套70一侧推压的推压机构90。安装板部84构成伴随着螺钉91的拧紧而被推压到制冷剂套70一侧的被推压部。
-运转工作-
参照图1对空调机1的运转工作做说明。空调机1切换着进行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
〈制冷运转〉
在制冷运转下,被压缩机34压缩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31中冷凝。已冷凝的制冷剂通过处于例如全开状态的室外膨胀阀33后,在冷却管15中流动。
压缩机34运转时,功率元件63发热。因此,功率元件63的热依次传递给制冷剂套70、导热润滑脂78以及冷却管15,并赋予给冷却管15内的制冷剂。其结果是,功率元件63被冷却,温度维持在功率元件63可工作的规定温度上。
流过冷却管15的制冷剂被室内膨胀阀23减压后,在室内热交换器21中蒸发。于是室内空气被冷却。已蒸发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34后被压缩。
〈制热运转〉
在制热运转下,被压缩机34压缩的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21中冷凝。于是室内空气被加热。已冷凝的制冷剂通过处于例如全开状态的室内膨胀阀23后,在冷却管15中流动。该制冷剂与上述制冷运转一样,用于对功率元件63进行冷却。流过冷却管15的制冷剂被室外膨胀阀33减压后,在室外热交换器31中蒸发。已蒸发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34后被压缩。
-冷却管道的安装构造-
在安装构造50中,冷却管15嵌合在制冷剂套70上的各管道槽部72中。在该状态下,与制冷剂套70相对地布置好板簧部件80。将制冷剂套70上的螺钉孔75和板簧部件80上的通孔85的位置对齐,将螺钉91拧紧在螺钉孔75中。该拧紧作业在已将前板41从机壳40主体上卸下后的状态下进行。此外,如果在机壳40外部,先用螺钉91将制冷剂套70和板簧部件80较松地紧固在一起,然后再将冷却管15夹在制冷剂套70和板簧部件80之间将螺钉91紧紧地紧固在一起,就能够很简单地完成螺钉91的紧固作业。
将螺钉91拧紧以后,板簧部件80上的安装板部84就被推压到制冷剂套70一侧。伴随于此,与安装板部84相连结的一对相对部82就会朝着制冷剂套70一侧弹性变形。此时,板簧部件80的弹性由于“V”字折回部86c而提高,由此而能够让相对部82可靠地朝着制冷剂套70一侧发生位移。另一方面,因为板簧部件80长边方向上的刚性由于多个折回部86而提高,所以推压力会沿着整个延伸方向比较均匀地作用在直管部16上。而且,因为螺钉91被拧紧在安装板部84的长边方向的中间部位,故板簧部件80在其长边方向上的推压力也易于被均匀化。
因为做到了用螺钉91推压一对相对部82、82之间的安装板部84,所以两个相对部82对冷却管15的推压力也易于均匀化;因为能够利用一个螺钉91将两根冷却管15推压到制冷剂套70一侧,所以能够减少部件数量,也就能够减少安装工时。
按以上所述去做,两根冷却管15就会被朝着制冷剂套70上的各管道槽部72一侧施力。这样一来,各冷却管15就会被夹在制冷剂套70上的各管道槽部72和板簧部件80上的各相对部82之间。通过这样将板簧部件80压接在冷却管15上,冷却管15和制冷剂套70之间的间隙就会缩小,冷却管15和制冷剂套70之间的热阻力就会变小。而且,因为导热润滑脂78介于冷却管15和管道槽部72之间,所以能够由该导热润滑脂78将冷却管15和管道槽部72之间的微小间隙填埋起来。这样一来,冷却管15和管道槽部72之间的热阻力就会进一步减小。
因为板簧部件80具有一定的柔软性,所以即使板簧部件80的加工精度稍有下降,也能够利用板簧部件80充分地推压冷却管15。而且,因为相对部82形成为平板状,所以即使相对部82相对于冷却管15的轴稍有倾斜,也能够维持相对部82和冷却管15之间的线接触。因此而能够将冷却管15可靠地推压到制冷剂套70一侧。
相对部82和管道槽部72沿着冷却管15的直管部16的延伸方向延伸。因此,相对部82和直管部16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能够充分地确保对直管部16的推压力。而且,能够可靠地将冷却管15保持在相对部82和管道槽部72之间。还能够充分确保冷却管15和管道槽部72之间的传热面积。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充分地发挥对功率元件63的冷却效果,从而抑制功率元件63发热。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增大在冷却管15和管道槽部72之间的、对冷却管15的安装强度,还能够促进从功率元件63到冷却管15的传热。因此,能够可靠且有效地对功率元件63进行冷却。其结果是,能够确保功率转换装置60进一步而言空调机1的可靠性。
(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1中,冷却管15的安装构造50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下面,参照图5~图9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做说明。
如图5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中,功率转换装置60面向前板41一侧而设,冷却管15设置于功率转换装置60的后侧。
在功率转换装置60中,印刷基板61设置在前板41的背面一侧,功率元件63设置在印刷基板61的后侧。印刷基板61经由支撑部件51固定在机壳40上。支撑部件51安装在例如机壳40的顶板或者其它部件上,以便前板41能够装、卸。
制冷剂套70固定在功率元件63的表面(后侧面)上。做到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在制冷剂套70的表面(后侧面)上形成管道槽部72。板簧部件80对冷却管15朝着制冷剂套70一侧施力。
如图7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套70上形成有嵌合槽100。嵌合槽100形成在制冷剂套70的中间部分74且跨越该制冷剂套70的长边方向的两端。也就是说,通过沿着长边方向对制冷剂套70进行挤压成型,就很容易将嵌合槽100加工出来。
嵌合槽100由形成在中间部分74的表面上的外槽101、与该外槽101连通且形成在中间部分74内部的内槽102构成。外槽101和内槽102形成在中间部分74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位。外槽101和内槽102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相一致。内槽102的宽度比外槽101的宽度宽。
如图8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板簧部件80的安装板部84,具体而言,在其长边方向的中间部位且宽度方向的中间部位形成有插入孔110。在插入孔110的内周缘部,一对矩形部111和一对圆弧部112沿着圆周方向交替排列。一对矩形部111彼此相对着布置在嵌合槽100的长边方向上。一对矩形部111中彼此相对的边111a、111a之间的间隔与内槽102的宽度大致相等。一对圆弧部112以彼此相对的方式垂直于嵌合槽100的长边方向排列。在各圆弧部112的圆周方向的中间部位形成有朝着径向内侧突出的台阶部112a。
如图6、图7及图9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推压机构90由旋转式固定部件92构成。旋转式固定部件92具有:圆柱状主体部93、形成在该主体部93的轴向一端的握持板94、形成在主体部93的轴向另一端的转轴95以及形成在转轴95的顶端部的一对突出销96、96。
握持板94形成为通过主体部93的轴心朝着径向外侧延伸的长板状。握持板94构成设置在板簧部件80外侧的握持部。握持板94以自由转动的方式在图6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和图6中的实线所示的位置之间变化。
主体部93构成用于推压板簧部件80的安装板部84的推压部。具体而言,在主体部93的与轴向上的握持板94相反一侧的端面上形成有与安装板部84接触的推压面93a。主体部93的推压面93a伴随着握持板94的转动,在推压板簧部件80的位置(第一位置、参照图6)和由推压面93a解除对板簧部件80的推压的位置(第二位置、省略图示)之间变化。
转轴95形成为直径小于主体部93的近似圆柱状。转轴95以与主体部93同轴的方式与该主体部93形成为一体。转轴95插入板簧部件80的插入孔110中。如图9所示,在转轴95的外周面上且主体部93附近形成有阻挡部95a。阻挡部95a由从转轴95的表面朝着径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构成。阻挡部95a通过紧紧地顶在板簧部件80的台阶部112a(参照图8)来限制旋转式固定部件92旋转。这样一来,旋转式固定部件92就被禁止做超过约90°的旋转角度范围的转动。
在转轴95的外周面上且主体部93附近形成有环状槽95b。在转轴95已插入板簧部件80的插入孔110内的状态下,垫圈或所谓的E型环等环状部件固定在环状槽95b中(省略图示)。这样一来,就能够将板簧部件80与旋转式固定部件92保持为一体。
一对突出销96、96从转轴95的外周缘部朝着径向外侧突出。一对突出销96、96等间隔设置。本实施方式中的突出销96、96的突出方向与握持板94的长边方向基本一致。
突出销96的与突出方向垂直的断面形状形成为近似梯形。更详细而言,突出销96上形成有与转轴95的顶端面近似齐平的矩形面96a和位于主体部93一侧相对于矩形面96a斜向倾斜的斜面96b。斜面96b以伴随着朝着用于将旋转式固定部件92安装在制冷剂套70上的旋转方向(图6中箭头C的方向)的深入逐渐靠近转轴95的顶端面的方向斜着倾斜。一对突出销96构成能够嵌合到板簧部件80的插入孔110的各矩形部111和制冷剂套70的嵌合槽100中的嵌合部。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作业者握住握持板94让旋转式固定部件92转动,很容易地就能够将冷却管15保持在板簧部件80和制冷剂套70之间。具体而言,在已将前板41从机壳40主体上卸下来的状态下将冷却管15夹在板簧部件80和制冷剂套70之间。在该状态下,作业者把手伸到冷却管15的后侧,让旋转式固定部件92的突出销96通过插入孔110的各矩形部111嵌入嵌合槽100中。也就是说,突出销96在朝向嵌合槽100的长边方向的状态下插到内槽102的底部。让处于该状态(亦即图6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状态)下的握持板94朝着箭头C的方向转动。这样一来,突出销96将其斜面96b引导到圆弧部112而成为朝向内槽102的宽度方向的状态(图7所示的状态)。其结果是,突出销96被保持在嵌合槽100内部,并且旋转式固定部件92朝着制冷剂套70一侧移动而成为由主体部93推压板簧部件80的状态。如果按以上所述安装板部84被推压到制冷剂套70一侧,一对相对部82就会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朝着冷却管15一侧弹性变形。其结果是,冷却管15会被保持在板簧部件80和制冷剂套70之间。
在要将对板簧部件80的推压解除之际,让握持板94朝着与图6中C箭头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这样一来,就成为突出销96与外槽101朝向同一个方向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将握持板94拉到后侧(与制冷剂套70相反的一侧),突出销96就会从嵌合槽100中脱出,即解除了对板簧部件80的推压。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成为一种让突出销96与嵌合槽100嵌合,让握持板94转动来推压板簧部件80的构造。因此,如上所述,从冷却管15的后侧也能够很容易地装卸弹簧部件80。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能够将功率转换装置60布置在冷却管15的前面一侧(即靠近机壳40的外部一侧),功率转换装置60的部件更换、维修等也简单了。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能够沿着内槽102自由地决定旋转式固定部件92的突出销96的位置。也就是说,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能够相对于制冷剂套70自由地决定突出销96的位置,从而能够实现安装作业的容易化。
(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1,冷却管15的安装构造5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下面参照图10~图13对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做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制冷剂套70的嵌合槽100沿着制冷剂套70的厚度方向贯通该制冷剂套70。嵌合槽100形成在中间部分74的中心位置处。嵌合槽100具有:形成在制冷剂套70的表面一侧(板簧部件80一侧)的一对键槽104和形成在该键槽104的里头一侧的圆柱槽105。
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推压机构90由控制杆式固定部件120构成。控制杆式固定部件120具有:圆柱状杆(rod)部121、在该杆部121的轴向一端以转动轴121a为中心摆动的杠杆部122以及形成在杆部121轴向另一端的一对键123、123。
杠杆部122具有绕转动轴121a摆动的圆板部124和从该圆板部124朝着径向外侧延伸出来的控制杆主体125。控制杆主体125形成在板簧部件80外侧构成能够移动的握持部。圆板部124上形成有与控制杆主体125的延伸方向正交且朝着径向外侧鼓出的鼓出圆弧部124a。鼓出圆弧部124a构成通过让控制杆主体125移动来在推压板簧部件80的第一位置(图13中实线所示的位置)和解除对该板簧部件80的推压的第二位置(图13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之间变化的推压部。
杆部121通过板簧部件80上的插孔87插入嵌合槽100中。一对键123、123与杆部121一体地形成在该杆部121的顶端部外周面上。一对键123、123形成为与一对键槽104嵌合的四棱柱状。如果在已经让一对键123、123通过键槽104插入圆柱槽105内的状态下,让控制杆主体125以杆部121的轴心为中心旋转,键123就会嵌合在圆柱槽105的内部。也就是说,键123构成能够进入嵌合槽100内且能够从嵌合槽100中脱出的嵌合部。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作业者让控制杆主体125转动,很容易地就能够将冷却管15保持在板簧部件80和制冷剂套70之间。具体而言,在已从机壳40主体上将前板41卸下来的状态下,将冷却管15夹在板簧部件80和制冷剂套70之间。在该状态下,作业者将手伸到冷却管15后侧,将杆式固定部件120上的键123插入键槽104内。之后,抓住杠杆部122让杆部121绕轴旋转,键123就会嵌合到圆柱槽105内部而被保持好(参照图11)。
接下来,如果让图13中的处于用双点划线示出的状态之下的杠杆部122按照图13中G箭头所示的方向转动,鼓出圆弧部124a就会慢慢地进入板簧部件80的安装板部84。伴随于此,一对相对部82与第二实施方式一样,朝着冷却管15一侧弹性变形。其结果是,冷却管15会被保持在板簧部件80和制冷剂套70之间。
在解除对板簧部件80的推压之际,让杠杆部122朝着与图13中的G箭头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这样一来,鼓出圆弧部124a就会离开安装板部84,对安装板部84的推压被解除。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是通过操作杠杆部122很容易地就能够将杆式固定部件120安装到制冷剂套70上。因此,与第二实施方式一样,能够提高功率转换装置60、冷却管15的布置自由度。其结果是,与第二实施方式一样,能够将功率转换装置60布置在冷却管15的前面一侧,功率转换装置60的部件更换、维修也简单了。
(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可以在板簧部件80上设置狭缝80a。图15所示之例中设置有六个狭缝80a。各个狭缝80a的朝向与冷却管15的直管部16垂直,跨过板簧部件80的外侧板部81、相对部82、及内侧板部83而形成。在该例中,板簧部件80的安装板部84被用两个螺钉91推压到制冷剂套70一侧。
制冷剂套70在直管部16的延伸方向上越长,板簧部件80也就越长,就难以使由板簧部件80施加给直管部16的推压压力均匀。相对于此,在该结构下,通过设置狭缝80a就能够让板簧部件80可靠地贴在直管部16上。因此很容易地就能够将由板簧部件80施加给直管部16、16的压力均匀化。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确保冷却管15和制冷剂套70之间的传热。
此外,图15所示的狭缝80a的形状是示例。而且,狭缝80a的数量、螺钉91的数量也是示例。
(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可以针对一个制冷剂套70设置多个板簧部件80。在该例中,两个板簧部件80在一个制冷剂套70上在直管部16的延伸方向上排列着设置。各板簧部件80的安装板部84被用螺钉91推压到制冷剂套70一侧。在该结构下,就是在制冷剂套70沿着直管部16的延伸方向形成得较长的情况下,也能够很容易地将板簧部件80施加给直管部16、16的压力均匀化。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确保冷却管15和制冷剂套70之间的传热。
此外,板簧部件80的数量并不限于两个。板簧部件80的数量可以根据例如制冷剂套70的大小做适当的设定。
(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
如图17(A)和图17(B)所示,可以将加强用卷边80b设置在板簧部件80上。加强用卷边80b设置在被用螺钉91固定的部位(安装板部84)附近。在图17(A)所示之例中,离开螺钉孔75在安装板部84设置有八个加强用卷边80b。各个加强用卷边80b的平面形状大致为椭圆形,设置在板簧部件80的安装板部84。各个加强用卷边80b是通过对安装板部84进行压出凸缘(bead)(表面突起(emboss)或凸部)的加工而获得的,朝着与制冷剂套70相反的方向突出(图17(B))。
例如,在将板簧部件80加工得较薄的情况下等,板簧部件80的刚性不足,也就存在无法充分获得按压直管部16的力的可能性。可以考虑加厚板簧部件80的板厚来防止该不良现象,但能够想象得到成本会升高,也会得不到所希望板厚的材料。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仅在板簧部件80的中央部分(安装板部84)设置加强用卷边80b,则会只有板簧部件80的中央部分的刚性提高,能够在保持着板簧部件80的弹性的情况下提高刚性。因此能够充分地获得按压直管部16的力。
(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
图18是示出螺钉孔75的其它结构的图。图19是示出已安装上图18所示的板簧部件80的状态的图。如图1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板簧部件80上设置有一个螺钉孔75。该螺钉孔75呈具有其大小保证螺钉91的头部通过的大径部75a和其大小保证能够拧紧螺钉91的小径部75b的组合形状。
在用螺钉对板簧部件80进行紧固之际,需要一边用一支手来按着板簧部件80,一边用另一只手将螺钉91插入螺钉孔75内并用螺丝刀进行安装,螺钉上紧作业比较困难。相对于此,能够想象得到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中的螺钉孔75的形状,就能够在例如图20所示的步骤下进行组装。
在图20所示之例中,一开始,以半拧紧螺钉91的状态将螺钉91安在制冷剂套70上,再从螺钉孔75的大径部75a部分将板簧部件80插在螺钉中,让安装板部84滑动而让小径部75b部分来到螺钉部分。之后,用螺丝刀将螺钉91拧紧。这样一来,因为能够对板簧部件80进行较松的紧固,所以能够很简单地进行螺钉91的上紧作业。
(其它实施方式)
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以下结构。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缓冲材130布置在冷却管15和板簧部件80之间(参照例如图14)。缓冲材130由例如橡胶制或合成树脂制、具有弹性的柔软材料形成。缓冲材130形成为沿着冷却管15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片状或板状,被固定在冷却管15的表面上。能够利用该缓冲材130将从板簧部件80一侧作用于冷却管15的推压力均匀化。而且,能够防止冷却管15和板簧部件80直接接触,从而能够防止板簧部件80、冷却管15腐蚀。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让导热润滑脂78存在于冷却管15和制冷剂套70上的管道槽部72之间。但除此以外,还可以用导热片来代替该导热润滑脂78作传热促进材料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制冷剂套70形成两个槽部72,让冷却管15与各槽部72分别嵌合。但还可以在制冷剂套70上形成一个槽部72或者三个以上的槽部72,让冷却管15与相对应的槽部72嵌合。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采用上述安装构造50来将冷却管15保持在板簧部件80和制冷剂套70之间。
如图1所示,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具有一台室内机组20和一台室外机组30的空调机1,但除此以外,既可以是具有多台室内机组20、多台室外机组30的所谓的多拖多式空调机,又可以是制冷机或热水器等其它方式的制冷装置。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让高压液态制冷剂管道系统中的制冷剂在冷却管15中流动,但是还可以让高压气态制冷剂管道系统中的制冷剂或低压液态制冷剂管道系统或者低压气态制冷剂管道系统中的制冷剂在冷却管15中流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功率转换装置60的功率元件63作为被冷却部件,但还可以用其它种类的开关元件、电气部件作被冷却部件。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作为利用在制冷剂管道中流动的制冷剂对被冷却部件进行冷却的冷却构造中的、制冷剂管道的安装构造很有用。
-符号说明-
15    冷却管(制冷剂管道)
70    制冷剂套(传热部件)
72    管道槽部(槽部)
78    导热润滑脂(传热促进材料)
80    板簧部件(弹性部件)
82    相对部
84    安装板部(被推压部)
86    折回部
93    主体部(推压部)
94    握持板(握持部)
96    突出部(嵌合部)
100   嵌合槽
123   键(嵌合部)
124a  鼓出圆弧部(推压部)
125   杆主体(握持部)

Claims (11)

1.一种制冷剂管道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传热部件(70)、弹性部件(80)以及推压机构(90),
该传热部件(70)具有细长的槽部(72),制冷剂管道(15)嵌合在该槽部(72)中,该传热部件(70)与被冷却部件(63)热接触,
该弹性部件(80)形成为沿着所述制冷剂管道(15)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长板状且具有与该制冷剂管道(15)相对的相对部(82),
该推压机构(90)将所述弹性部件(80)朝着所述传热部件(70)一侧推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管道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性部件(80)上形成有沿着所述制冷剂管道(15)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折回部(8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剂管道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80)的相对部(82)形成为平板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剂管道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热部件(70)上形成有多个所述槽部(72),多根制冷剂管道(15)一对一地嵌合在多个所述槽部(72)中,
所述弹性部件(80)形成为一块跨越多个所述槽部(72)的板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剂管道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热部件(70)上形成有两个所述槽部(72),
在所述弹性部件(80)上形成有与两个所述槽部(72)一对一地相对的两个相对部(82)、和形成在该两个相对部(82)之间且被所述推压机构(90)推压的被推压部(84)。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剂管道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用于促进传热的传热促进材料(78)位于所述传热部件(70)的所述槽部(72)和所述制冷剂管道(15)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剂管道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热部件(70)上形成有嵌合槽(100),
所述推压机构(90)具有:嵌合部(96、123)、握持部(94、125)以及推压部(93、124a),该嵌合部(96、123)可装卸地嵌合在所述嵌合槽(100)中,该握持部(94、125)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弹性部件(80)的外侧,推压部(93、124a)通过让该握持部(94、125)移动而在推压所述弹性部件(80)的第一位置和解除对该弹性部件(80)的推压的第二位置之间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剂管道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弹性部件(80)上形成有狭缝(80a)。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剂管道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80)沿所述延伸方向排列着设置有多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剂管道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80)在被所述推压机构(90)推压的部位附近设置有加强用卷边(80b)。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剂管道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压机构(90)是螺钉(91),
在所述板簧部件(80)上形成有螺钉孔(75),该螺钉孔(75)具有大径部(75a)和小径部(75b)的复合形状,该大径部(75a)的大小保证所述螺钉(91)的头通过,该小径部(75b)的大小保证能够拧入所述螺钉(91)。
CN201280035100.7A 2011-07-20 2012-06-27 制冷剂管道的安装构造 Active CN1036886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58834 2011-07-20
JP2011-158834 2011-07-20
PCT/JP2012/004167 WO2013011636A1 (ja) 2011-07-20 2012-06-27 冷媒配管の取付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8605A true CN103688605A (zh) 2014-03-26
CN103688605B CN103688605B (zh) 2016-05-04

Family

ID=47557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5100.7A Active CN103688605B (zh) 2011-07-20 2012-06-27 制冷剂管道的安装构造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9784506B2 (zh)
EP (1) EP2736315B1 (zh)
JP (2) JP5348282B2 (zh)
KR (1) KR101605274B1 (zh)
CN (1) CN103688605B (zh)
AU (1) AU2012285311B2 (zh)
BR (1) BR112014001008B1 (zh)
ES (1) ES2724227T3 (zh)
TR (1) TR201905887T4 (zh)
WO (1) WO2013011636A1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2609A (zh) * 2014-11-24 2015-04-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冷暖型空调器
CN104534575A (zh) * 2014-12-08 2015-04-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4534576A (zh) * 2014-12-08 2015-04-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5627424A (zh) * 2014-10-28 2016-06-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5627425A (zh) * 2014-10-28 2016-06-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5627611A (zh) * 2014-10-28 2016-06-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5864918A (zh) * 2015-02-09 2016-08-17 Lg电子株式会社 散热单元及包含该散热单元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CN106233076A (zh) * 2014-04-30 2016-12-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外机、用于此的冷却单元以及冷却单元的制造方法
CN106766499A (zh) * 2015-11-24 2017-05-31 博西华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中梁
CN107636393A (zh) * 2015-08-28 2018-01-26 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US10018367B2 (en) 2014-10-28 2018-07-10 Gd Midea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Air conditioner
US10480800B2 (en) 2014-10-28 2019-11-19 Gd Midea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Air conditioner
WO2020078002A1 (zh) * 2018-10-19 2020-04-23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铜管固定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49602B2 (ja) * 2013-03-07 2016-07-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力変換装置
KR102130738B1 (ko) * 2013-04-05 2020-07-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및 냉각장치
US20150059389A1 (en) * 2013-09-05 2015-03-05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having fluid cooled electronics
KR102128584B1 (ko) * 2013-09-16 2020-06-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CN103604167B (zh) * 2013-11-14 2017-02-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室外机的散热控制方法
CN103604170A (zh) * 2013-11-14 2014-02-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冷暖型空调器
CN103604171A (zh) * 2013-11-14 2014-02-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单冷型空调器
CN103604169B (zh) * 2013-11-14 2017-01-1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冷暖型空调器
CN103604168A (zh) * 2013-11-14 2014-02-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冷暖型空调器
US9510481B2 (en) 2014-03-24 2016-11-29 Daikin Industries, Ltd. Refrigerant jacket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equipped therewith
US20150282386A1 (en) * 2014-03-27 2015-10-01 Daikin Industries, Ltd. Heat source unit of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CN104482610A (zh) * 2014-11-24 2015-04-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冷暖型空调器
CN104482611A (zh) * 2014-11-24 2015-04-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冷暖型空调器
KR101693406B1 (ko) * 2014-12-02 2017-01-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의 온도 감지 장치
JP6394386B2 (ja) * 2014-12-26 2018-09-2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2016205676A (ja) * 2015-04-20 2016-12-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電装品の冷却システム
JP6594428B2 (ja) * 2015-07-31 2019-10-23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CN105928109A (zh) * 2016-05-27 2016-09-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模块换热装置的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
JP6745996B2 (ja) * 2017-07-03 2020-08-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ヒートシンク
US11181309B2 (en) * 2017-12-22 2021-11-23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Inc. Direct cooling ice maker
JP7000931B2 (ja) * 2018-03-12 2022-01-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冷却機構付き基板
KR20220015738A (ko) * 2020-07-31 2022-02-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전력변환장치
CN113286470B (zh) * 2021-06-25 2022-05-31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自然语言识别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42155A (en) * 1980-08-26 1982-03-09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Heat pipe type heat sink
JPH01145136U (zh) * 1988-03-28 1989-10-05
CN101141871A (zh) * 2007-10-26 2008-03-12 北京工业大学 与平板热管均热器一体化设计的散热装置
US20090021918A1 (en) * 2006-08-31 2009-01-22 Adlink Technology Inc. Stacked heat-transfer interface stru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60486A (en) * 1945-07-20 1951-07-10 United Carr Eastener Corp Spring fastening device
US2517411A (en) * 1946-07-08 1950-08-01 Admiral Corp Fastener for refrigerant evaporator
US3599915A (en) * 1969-12-10 1971-08-17 Illinois Tool Works Pipe clip
JPS4858498U (zh) * 1971-11-06 1973-07-25
US4235285A (en) * 1979-10-29 1980-11-25 Aavid Engineering, Inc. Self-fastened heat sinks
JPS63136656A (ja) * 1986-11-28 1988-06-08 Nec Corp 電子回路パツケ−ジの放熱構造
JPH01145136A (ja) * 1987-12-01 1989-06-07 Taiyo Shokai Kk ハンドル付き底シール型袋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JP2548825Y2 (ja) * 1990-12-28 1997-09-24 株式会社東郷製作所 クランプ
JP3479734B2 (ja) * 1996-01-30 2003-12-15 オーケー器材株式会社 空調室外機の吊下げ設置方法及び装置
JP3057688U (ja) * 1998-09-11 1999-06-02 株式会社ヤマオカテクノフレックス 配管用管固定具
JP4140138B2 (ja) * 1999-08-30 2008-08-27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基板の冷却構造
JP2003247765A (ja) * 2002-02-22 2003-09-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子装置
CN101026944A (zh) * 2006-02-22 2007-08-29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TW200739327A (en) * 2006-04-14 2007-10-16 Compal Electronics Inc Heat dissipating module
US7515423B2 (en) * 2006-09-22 2009-04-07 Fu Zhu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 Zhen)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JP5028204B2 (ja) * 2007-09-28 2012-09-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US20090205810A1 (en) 2008-02-19 2009-08-20 Man Zai Industrialco., Ltd. Liquid cooling device
JP4471023B2 (ja) * 2008-06-12 2010-06-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1636067B (zh) * 2008-07-25 2012-08-22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JP5309901B2 (ja) 2008-11-04 2013-10-0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取付構造
JP5392552B2 (ja) * 2009-06-22 2014-01-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媒配管の取付構造
JP5152154B2 (ja) 2009-11-04 2013-02-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媒冷却構造
JP5445507B2 (ja) * 2010-06-03 2014-03-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力変換装置
JP5397497B2 (ja) * 2012-04-20 2014-01-2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US9769955B2 (en) * 2012-04-27 2017-09-19 Daikin Industries, Ltd.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JP5408285B2 (ja) * 2012-04-27 2014-02-0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却器、電装品ユニット及び冷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42155A (en) * 1980-08-26 1982-03-09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Heat pipe type heat sink
JPH01145136U (zh) * 1988-03-28 1989-10-05
US20090021918A1 (en) * 2006-08-31 2009-01-22 Adlink Technology Inc. Stacked heat-transfer interface structure
CN101141871A (zh) * 2007-10-26 2008-03-12 北京工业大学 与平板热管均热器一体化设计的散热装置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3076A (zh) * 2014-04-30 2016-12-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外机、用于此的冷却单元以及冷却单元的制造方法
CN106233076B (zh) * 2014-04-30 2019-06-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外机、用于此的冷却单元以及冷却单元的制造方法
CN105627425A (zh) * 2014-10-28 2016-06-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US10018367B2 (en) 2014-10-28 2018-07-10 Gd Midea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Air conditioner
CN105627611A (zh) * 2014-10-28 2016-06-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5627424A (zh) * 2014-10-28 2016-06-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US10480800B2 (en) 2014-10-28 2019-11-19 Gd Midea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Air conditioner
CN104482609A (zh) * 2014-11-24 2015-04-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冷暖型空调器
CN104534576A (zh) * 2014-12-08 2015-04-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4534575A (zh) * 2014-12-08 2015-04-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4534575B (zh) * 2014-12-08 2018-05-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5864918A (zh) * 2015-02-09 2016-08-17 Lg电子株式会社 散热单元及包含该散热单元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CN105864918B (zh) * 2015-02-09 2020-03-10 Lg电子株式会社 散热单元及包含该散热单元的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
US10677478B2 (en) 2015-02-09 2020-06-09 Lg Electronics Inc. Heat radiation unit and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CN107636393A (zh) * 2015-08-28 2018-01-26 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CN106766499A (zh) * 2015-11-24 2017-05-31 博西华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中梁
WO2020078002A1 (zh) * 2018-10-19 2020-04-23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铜管固定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605274B1 (ko) 2016-03-21
JP5348282B2 (ja) 2013-11-20
EP2736315A4 (en) 2015-07-15
AU2012285311B2 (en) 2015-04-02
BR112014001008A2 (pt) 2017-02-21
US20140138073A1 (en) 2014-05-22
CN103688605B (zh) 2016-05-04
KR20140048984A (ko) 2014-04-24
TR201905887T4 (tr) 2019-05-21
EP2736315A1 (en) 2014-05-28
JP5605461B2 (ja) 2014-10-15
JP2013213662A (ja) 2013-10-17
AU2012285311A1 (en) 2014-01-23
US9784506B2 (en) 2017-10-10
BR112014001008B1 (pt) 2021-01-19
EP2736315B1 (en) 2019-02-06
JP2013042115A (ja) 2013-02-28
ES2724227T3 (es) 2019-09-09
WO2013011636A1 (ja) 201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88605A (zh) 制冷剂管道的安装构造
EP1780488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JP5470039B2 (ja) 熱交換器
JP5422881B2 (ja) 除湿装置
US20090277606A1 (en) Heat exchanger support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a heat exchanger
US20070000279A1 (en) Inline pipe filter and air conditioner comprising the same
WO2010070858A1 (ja) 地中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調システム
US9752805B2 (en) Adsorption heat pump
JP5470531B2 (ja) 圧縮空気除湿装置
KR20140106493A (ko) 공기 조화기
KR20170090119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열교환기 고정구조
JP3906797B2 (ja) 熱交換器
CN216925224U (zh) 用于热交换装置的集流器以及热交换装置
KR101899824B1 (ko) 실외기 및 그것을 구비하는 공기조화기
EP3470762A1 (en) Plate-type heat exchanger
JP3812507B2 (ja) 熱交換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KR100655587B1 (ko) 작동유체 분기장치
KR20060121039A (ko) 히트펌프식 에어컨의 열교환기 구조
JP2022008718A (ja) 熱交換用二重管
JP2016180484A (ja) 切換弁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KR20160014931A (ko) 고압용 브레이징 판형 열교환기
JP2007010299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給湯装置
CN115789950A (zh) 支撑结构及空调
JP5560920B2 (ja) 自動販売機
JP2010048312A (ja) 配管継手構造および配管継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