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27424A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627424A CN105627424A CN201410594195.7A CN201410594195A CN105627424A CN 105627424 A CN105627424 A CN 105627424A CN 201410594195 A CN201410594195 A CN 201410594195A CN 105627424 A CN105627424 A CN 10562742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control device
- air
- port
-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换向组件、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电控散热器组件、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二控制装置。其中,电控散热器组件包括电控元件和用于与电控元件进行散热的散热组件。第一控制装置被构造成在从室外换热器到散热组件的方向上为导通管、在从散热组件到室外换热器的方向上为节流元件。第二控制装置被构造成在从室内换热器到散热组件的方向上为导通管、在从散热组件到室内换热器的方向上为节流元件。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空调器在制冷和制热模式下,冷媒均可以对电控元件进行散热,且保证了空调器的制冷和制热效果,有效地减少了冷凝水的产生,提高了电控元件的工作稳定性和空调器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变频空调在行业内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变频空调器的室外电控控制系统中,变频模块发热大,在高温环境下限制了压缩机高频运行。当前大部分使用的电控散热方式,多为金属散热片通过空气对流进行散热。但在室外高温环境下,该散热方式散热较差,通常做法是通过降低压缩机运转频率而降低电控发热来保证空调器正常运行。极大的影响了变频空调在室外使用环境温度较高情况下的制冷效果,影响用户使用舒适性。现有通过低温冷媒对室外机电控散热的技术存在产生凝露水或将室外机电控温度降的过低的问题,影响电控使用可靠性和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具有使用性能好、稳定好高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包括第一端口至第四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中的其中一个导通,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中的另一个导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口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口相连;电控散热器组件,所述电控散热器组件包括电控元件和用于与所述电控元件进行散热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串联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第一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控制装置串联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散热组件之间,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被构造成在从所述室外换热器到所述散热组件的方向上为导通管、在从所述散热组件到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方向上为节流元件;第二控制装置,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串联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散热组件之间,所述第二控制装置被构造成在从所述室内换热器到所述散热组件的方向上为导通管、在从所述散热组件到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方向上为节流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通过在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之间设置串联的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二控制装置,当冷媒由室外换热器流向室内换热器时,可以使第一控制装置为导通管、第二控制装置为节流元件;当冷媒由室内换热器流向室外换热器时,可以使第二控制装置为导通管、第一控制装置为节流元件,进而空调器在制冷和制热模式下,冷媒均可以对电控元件进行散热,且保证了空调器的制冷和制热效果,由此提高了电控元件的工作稳定性和空调器的使用性能,简化了空调器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冷媒在流入散热组件之前未经过节流,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冷凝水的产生,提高了空调器的制冷和制热效果,进而提高了空调器的使用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装置为并联连接的第一电磁阀和第一节流元件。
可选地,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为并联连接的第二电磁阀和第二节流元件。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装置为流量可调节的节流元件。
优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散热组件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冷媒温度或者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排气口的冷媒温度,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电控元件相连,所述电控元件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的开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为流量可调节的节流元件。
优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散热组件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冷媒温度或者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排气口的冷媒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电控元件相连,所述电控元件根据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的开度。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装置为并联连接的第一单向阀和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一单向阀在从所述室外换热器到所述散热组件的方向上单向导通。
可选地,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为并联连接的第二单向阀和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第二单向阀在从所述室内换热器到所述散热组件的方向上单向导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电控散热器组件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
压缩机110,排气口111,回气口112,
换向组件120,第一端口121,第二端口122,第三端口123,第四端口124,
室外换热器130,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131,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132,
室内换热器140,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141,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142,
电控散热器组件150,电控元件151,
散热组件152,散热管1521,散热壳1522,散热基板1523,固定挡板1524,容纳空间1525,
第一控制装置160,第一节流元件161,第一电磁阀162,
第二控制装置160’,第二节流元件161’,第二电磁阀1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压缩机110、换向组件120、室外换热器130、室内换热器140、电控散热器组件150、第一控制装置160和第二控制装置160’。
具体而言,压缩机110具有排气口111和回气口112,压缩机110将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后由通过排气口111排出,冷媒经过循环后,再由回气口112返回到压缩机110内。换向组件120包括第一端口121至第四端口124,第一端口121与第二端口122和第三端口123中的其中一个导通,第四端口124与第二端口122和第三端口123中的另一个导通,第一端口121与排气口111相连,第四端口124与回气口112相连。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131与第二端口122相连,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141与第三端口123相连。
如图1所示,电控散热器组件150可以包括电控元件151和用于对电控元件151进行散热的散热组件152,散热组件152串联在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142和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132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器100在运行过程中,电控元件151为发热元件,为了保证电控元件151的工作稳定性,需要散热组件152对电控元件151进行散热。
如图1所示,第一控制装置160串联在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132和散热组件152之间,第一控制装置160被构造成在从室外换热器130到散热组件152的方向上为导通管,此时第一控制装置160起导通管的作用,冷媒可以顺利的由室外换热器130流向散热组件152,由此冷媒可以对电控元件151进行散热,从而提高了电控元件151的稳定性;在从散热组件152到室外换热器130的方向上为节流元件,此时第一控制装置160起节流作用,冷媒在第一控制装置160内经过节流降压、降温后,再流入到室外换热器130内,由此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制热效果,进而提高了空调器100的使用性能。
第二控制装置160’串联在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142和散热组件152之间,第二控制装置160’被构造成在从室内换热器140到散热组件152的方向上为导通管,此时第二控制装置160’起导通管的作用,冷媒可以顺利的由散热组件152流向室内换热器140,由此冷媒可以对电控元件151进行散热,从而提高了电控元件151的稳定性;在从散热组件152到室内换热器140的方向上为节流元件,此时第二控制装置160’起节流作用,冷媒在第二控制装置160’内经过节流降压、降温后,再流入到室内换热器140内,由此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制冷效果,进而提高了空调器100的使用性能。
下面参照图1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工作过程。
如图1所示,当空调器100处于制冷模式时,换向组件120的第一端口121与第二端口122导通,第三端口123与第四端口124导通。如图1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压缩机110将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并由排气口111排出,冷媒由第一端口121进入到换向组件120,并依次流经换向组件120的第二端口122、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131后进入到室外换热器130内;如图1所示,冷媒再由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132流向散热组件152。此时第一控制装置160起导通管的作用,冷媒可以顺利的由室外换热器130流向散热组件152,由此冷媒可以对电控元件151进行散热,从而提高了电控元件151的稳定性。
冷媒由散热组件152流出后,将流向室内换热器140。此时第二控制装置160’期节流作用,冷媒在第二控制装置160’内经过节流降压、降温后,再流入到室内换热器140内,由此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制冷效果,进而提高了空调器100的使用性能。
冷媒由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142进入到室内换热器140内,再由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141流出后,由换向组件120的第三端口123进入到换向组件120内,并依次通过第四端口124、回气口112返回到压缩机110内。至此,空调器100完成了制冷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空调器100的制冷模式下,由排气口11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在室外换热器130内进行冷凝散热,由室外换热器130流出的冷媒的温度略高于环境温度。由于此时第一控制装置160起导通管的作用、而不起节流作用,仅有第二控制装置160’作为节流元件起节流作用,进而冷媒经过第一控制装置160后温度大体不变,冷媒温度仍略高于环境温度。当温度略高于环境温度的冷媒流经散热组件152时,可以对电控元件151进行散热,同时可以有效地防止冷凝水的产生。经过第二控制装置160’节流后的冷媒,进入到室内换热器140,并在室内换热器140内进行蒸发吸热,最后返回到压缩机110内。
由此,在空调器100的制冷模式下,冷媒可以对电控元件151进行有效地散热,进而降低了电控元件151的温度,提高了电控元件151的稳定性。另外,由于由室外换热器130流出的冷媒的温度略高于环境温度,冷媒在对电控元件151散热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减少冷凝水的产生,进而进一步提高了电控元件151的工作稳定性。
如图1所示,当空调器100处于制热模式时,换向组件120第一端口121与第三端口123导通,第二端口122与第四端口124导通。如图1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压缩机110将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并由排气口111排出,冷媒由第一端口121进入到换向组件120,并依次经过换向组件120的第三端口123、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141后进入到室内换热器140。冷媒由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142流出后将流向散热组件152,此时第二控制装置160’起导通管的作用,冷媒可以顺利的由散热组件152流向室内换热器140,由此冷媒可以对电控元件151进行散热,从而提高了电控元件151的稳定性。
冷媒由第散热组件152流出后将流向室外换热器130,此时第一控制装置160起节流作用,冷媒在第一控制装置160内经过节流降压、降温后,再流入到室外换热器130内,由此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制热效果,进而提高了空调器100的使用性能。
由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131流出的冷媒由第二端口122进入换向组件120,并依次经过第四端口124、回气口112后返回到压缩机110内。至此,空调器100完成了制热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空调器100的制热模式下,由排气口11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在室内换热器140内进行冷凝散热,由室内换热器140流出的冷媒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由于第二控制装置160’完全导通,不起节流作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的冷媒经过第二控制装置160’温度大体不变,且由第二控制装置160’流出的冷媒将全部流入散热组件152,由此冷媒可以对电控元件151进行散热,同时还可以减少冷凝水的产生。又由于第一控制装置160作为节流元件,具有节流作用,故冷媒进入到室外换热器130内后进行蒸发吸热,最后返回到压缩机110内。
由此,在空调器100的制热模式下,冷媒可以对电控元件151进行有效地散热,进而降低了电控元件151的温度,提高了电控元件151的稳定性。另外,冷媒在流入散热组件152之前未经过节流,故冷媒温度高于环境温度,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冷凝水的产生。
此外,空调器100在制冷和制热的模式下,冷媒将全部经过散热组件152,由于冷媒流量大,故对电控元件151能起到较好的降温效果,从而提高了电控元件151的工作稳定性,进而提高了空调器100的使用性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100,通过在室外换热器130和室内换热器140之间设置串联的第一控制装置160和第二控制装置160’,当冷媒由室外换热器130流向室内换热器140时,可以使第一控制装置160为导通管、第二控制装置160’为节流元件;当冷媒由室内换热器140流向室外换热器130时,可以使第二控制装置160’为导通管、第一控制装置160为节流元件,进而空调器100在制冷和制热模式下,冷媒均可以对电控元件151进行散热,且保证了空调器的制冷和制热效果,由此提高了电控元件151的工作稳定性和空调器100的使用性能,简化了空调器100的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冷媒在流入散热组件152之前未经过节流,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冷凝水的产生,提高了空调器100的制冷和制热效果,进而提高了空调器100的使用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换向组件120的结构不做特殊限定,换向组件120可以包括第一管道至第四管道,第一管道至第四管道依次首尾相连,第一管道上串联有第一电磁阀,第二管道上串联有第二电磁阀,第三管道上串联有第三电磁阀,第四管道上串联有第四电磁阀,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连接处限定出第一接口c,第一管道和第四管道的连接处限定出第二接口d,第四管道和第三管道的连接处限定出第四接口f,第三管道和第二管道的连接处限定出第三接口e,第一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同时开启或关闭,第二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同时开启或关闭。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换向组件120可以为四通阀。
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散热组件152可以包括:散热管1521和散热壳1522。优选地,散热管1521为铜管。由此,可以提高散热管1521的热交换效率。其中,散热管1521串联在室内换热器140和室外换热器130之间,冷媒可以在散热管1521内流动。散热管1521设在散热壳1522上,散热壳1522与电控元件151接触用于对电控元件151散热。由此,可以提高散热组件152的散热效率,保证电控元件151的运行稳定性。
进一步地,散热壳1522可以包括:散热基板1523和固定挡板1524。其中,散热基板1523与电控元件151接触,电控元件151的温度可以直接传递至散热基板1523上。固定挡板1524设在散热基板1523上,由此固定挡板1524与散热基板1523可以直接进行热交换。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固定挡板1524与散热基板1523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特殊限定,例如,在如图2和图3所示的示例中,固定挡板1524贴合在散热基板1523上。进一步地,固定挡板1524上设有固定柱(图未示出),散热基板1523上设有固定孔(图未示出),固定柱与固定孔铆合连接。由此,可以增大固定挡板1524与散热基板1523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固定挡板1524与散热基板1523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为进一步提高散热组件152的散热效率,固定挡板1524和散热基板1523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散热管1521的容纳空间1525。由此,可以增大固定挡板1524与散热管1521之间的热交换面积,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组件152的散热效率,保证电控元件151的运行稳定性。优选地,容纳空间1525的形状与散热管1521的形状相同。由此,进一步增大了散热管1521与固定挡板1524、散热基板1523之间的接触面积,散热管1521可以与固定挡板1524、散热基板1523直接进行热交换。
例如,在如图2和图3所示的示例中,散热基板1523的朝向固定挡板1524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凹槽,固定挡板1524的朝向散热基板1523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配合限定出容纳空间1525。由此,便于将散热管1521安装在散热壳1522上,同时也增大了散热管1521与散热基板1523、固定挡板1524之间的接触面积。为方便加工,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横截面分别形成为半圆形。
在如3所示的示例中,为提高散热组件152的散热效率,散热管1521的两端分别从散热壳1522的相对侧壁伸出以与第一控制装置160和第二控制装置160’相连。当然,散热管1521的两端的位置并不限于此,为进一步提高散热组件152的散热效率,例如,在如图3所示的示例中,散热管1521的两端分别从散热壳1522的同一侧伸出以与第一控制装置160和第二控制装置160’阀相连。例如,散热管1521可以形成为U形结构,进而延长了散热管1521在散热壳1522内的长度,从而增大了散热管1521与散热基板1523、固定挡板1524间的接触面积,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散热组件152的散热效率。
实施例1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控制装置160为并联连接的第一电磁阀162和第一节流元件161。在从室外换热器130到散热组件152的方向上,第一电磁阀162打开,第一控制装置160为导通管,不起节流作用;在从散热组件152到室外换热器130的方向上,第一电磁阀162关闭,冷媒在第一节流元件161内流动,第一控制装置160为节流元件,而不起导通管作用。优选地,第一电磁阀162为电磁膨胀阀。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第二控制装置160’的结构不做特殊限定,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装置160’可以为并联连接的第二电磁阀162’和第二节流元件161’。在从室内换热器140到散热组件152的方向上,第二电磁阀162’打开,第二控制装置160’为导通管,不起节流作用;在从散热组件152到室内换热器140的方向上,第二电磁阀162’关闭,冷媒在第二节流元件161’内流动,第二控制装置160’为节流元件,而不起导通管作用。优选地,第一电磁阀162为电磁膨胀阀。
实施例2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控制装置160为流量可调节的节流元件。也就是说,第一控制装置160可以控制流经其的冷媒的量,当调节第一控制装置160的流量至小流量时,第一控制装置160可以作为节流元件,起节流作用;当调节第一控制装置160的流量至大流量时,第一控制装置160可以作为导通管,而不起节流作用。在从室外换热器130到散热组件152方向上,调节第一控制装置160的流量至大流量,第一控制装置160可以作为导通管,而不起节流作用;在从散热组件152到室外换热器130方向上,调节第一控制装置160的流量至小流量,第一控制装置160可以作为节流元件,而不导通管。
优选地,第一控制装置160与电控元件151相连以由电控元件控制开度,由此,便于调节第一控制装置160的流量。空调器100还可以包括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散热组件152和室外换热器130之间的冷媒温度或者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排气口111的冷媒温度,第一温度检测装置与电控元件151相连,电控元件151根据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一控制装置160的开度。由此,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第一控制装置160,进而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舒适性,同时也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自动化程度。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第二控制装置160’的结构不做特殊限定,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装置160’可以为流量可调节的节流元件。也就是说,第二控制装置160’可以控制流经其的冷媒的量,当调节第二控制装置160’的流量至小流量时,第二控制装置160’可以作为节流元件,起节流作用;当调节第二控制装置160’的流量至大流量时,第二控制装置160’可以作为导通管,而不起节流作用。在从室内换热器140到散热组件152方向上,调节第二控制装置160’的流量至大流量,第二控制装置160’可以作为导通管,而不起节流作用;在从散热组件152到室内换热器140方向上,调节第二控制装置160’的流量至小流量,第二控制装置160’可以作为节流元件,而不导通管。
优选地,第二控制装置160’与电控元件151相连以由电控元件151控制开度,由此,便于调节第二控制装置160’的流量。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装置,第二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散热组件152和室外换热器130之间的冷媒温度或者第二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排气口111的冷媒温度,第二温度检测装置与电控元件151相连,电控元件151根据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二控制装置160’的开度。由此,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第二控制装置160’,进而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舒适性,同时也可以提高空调器100的自动化程度。
实施例3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控制装置160为并联连接的第一单向阀和第一节流元件,第一单向阀在从室外换热器130到散热组件152的方向上单向导通。也就是说,在从室外换热器130到散热组件152的方向上,第一单向阀单向导通,第一控制装置160为导通管,而不起节流作用;在从散热组件152到室外换热器130的方向上,第一单向阀单关闭不导通,冷媒在第一节流元件内流动,第一控制装置160为节流元件,而不起导通管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第二控制装置160’的结构不做特殊限定,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控制装置160’可以为并联连接的第二单向阀和第二节流元件,第二单向阀在从室内换热器140到散热组件152的方向上单向导通。在从室内换热器140到散热组件152的方向上,第二单向阀打开单向导通,第二控制装置160’为导通管,而不起节流作用;在从散热组件152到室内换热器140的方向上,第二单向阀关闭而不导通,冷媒在第二节流元件内流动,第二控制装置160’为节流元件,而不起导通管作用。
下面参照图1-图3对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进行比较说明。值得理解的,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经实验验证,在相同的工况条件下,与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相比,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电控元件151温度可以降低15℃以上,压缩机110高温运行频率可提高20HZ。当室外温度为35℃以上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100高温制冷量比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提高10%以上;当室外温度为55℃以上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100高温制冷量比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提高20%以上。
还需说明的是,第一控制装置160可以由并联的第一节流元件和电磁膨胀阀构造成,或者由并联的第一节流元件与第一单向阀构造成,或者由开度可调的节流元件构造成。但是,第一控制装置160的结构并不限于此,其可以是任一对冷媒流量进行控制的装置。同样地,第二控制装置160’亦是如此,即第二控制装置160’可以由并联的第二节流元件和电磁膨胀阀构造成,或者由并联的第二节流元件与第二单向阀构造成,或者由开度可调的节流元件构造成。但是,第二控制装置160’的结构并不限于此,其可以是任一对冷媒流量进行控制的装置。具体地,第一控制装置160和第二控制装置160’可以为上述中的任意一种,并且第一控制装置160和第二控制装置160’可以为上述结构的任意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
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包括第一端口至第四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中的其中一个导通,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三端口中的另一个导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
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口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口相连;
电控散热器组件,所述电控散热器组件包括电控元件和用于与所述电控元件进行散热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串联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
第一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控制装置串联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散热组件之间,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被构造成在从所述室外换热器到所述散热组件的方向上为导通管、在从所述散热组件到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方向上为节流元件;
第二控制装置,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串联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和所述散热组件之间,所述第二控制装置被构造成在从所述室内换热器到所述散热组件的方向上为导通管、在从所述散热组件到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方向上为节流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为并联连接的第一电磁阀和第一节流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为并联连接的第二电磁阀和第二节流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为流量可调节的节流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与所述电控元件相连以由所述电控元件控制开度,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散热组件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冷媒温度或者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排气口的冷媒温度,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电控元件相连,所述电控元件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的开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为流量可调节的节流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与所述电控元件相连以由所述电控元件控制开度,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温度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散热组件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冷媒温度或者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排气口的冷媒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电控元件相连,所述电控元件根据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的开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为并联连接的第一单向阀和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一单向阀在从所述室外换热器到所述散热组件的方向上单向导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为并联连接的第二单向阀和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第二单向阀在从所述室内换热器到所述散热组件的方向上单向导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594195.7A CN105627424A (zh) | 2014-10-28 | 2014-10-28 | 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594195.7A CN105627424A (zh) | 2014-10-28 | 2014-10-28 | 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27424A true CN105627424A (zh) | 2016-06-01 |
Family
ID=56042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594195.7A Pending CN105627424A (zh) | 2014-10-28 | 2014-10-28 | 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627424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82446A (zh) * | 2018-09-13 | 2019-01-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0044027A (zh) * | 2019-04-15 | 2019-07-2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10044096A (zh) * | 2019-04-28 | 2019-07-2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制冷系统、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10594947A (zh) * | 2019-09-29 | 2019-12-20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
CN112032919A (zh) * | 2020-09-10 | 2020-12-04 |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 空调变频驱动板冷媒降温防凝露控制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170537A (ja) * | 2004-12-16 | 2006-06-29 | Daikin Ind Ltd | 熱交換システム |
JP2011122779A (ja) * | 2009-12-11 | 2011-06-23 | Toshiba Carrier Corp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CN202938433U (zh) * | 2012-10-26 | 2013-05-15 | 安徽京奥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双源热泵空调机组 |
CN103604169A (zh) * | 2013-11-14 | 2014-02-2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冷暖型空调器 |
CN103688605A (zh) * | 2011-07-20 | 2014-03-26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制冷剂管道的安装构造 |
CN203671793U (zh) * | 2014-01-01 | 2014-06-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204227552U (zh) * | 2014-10-28 | 2015-03-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
2014
- 2014-10-28 CN CN201410594195.7A patent/CN10562742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170537A (ja) * | 2004-12-16 | 2006-06-29 | Daikin Ind Ltd | 熱交換システム |
JP2011122779A (ja) * | 2009-12-11 | 2011-06-23 | Toshiba Carrier Corp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CN103688605A (zh) * | 2011-07-20 | 2014-03-26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制冷剂管道的安装构造 |
CN202938433U (zh) * | 2012-10-26 | 2013-05-15 | 安徽京奥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双源热泵空调机组 |
CN103604169A (zh) * | 2013-11-14 | 2014-02-2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冷暖型空调器 |
CN203671793U (zh) * | 2014-01-01 | 2014-06-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204227552U (zh) * | 2014-10-28 | 2015-03-25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82446A (zh) * | 2018-09-13 | 2019-01-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0044027A (zh) * | 2019-04-15 | 2019-07-2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10044096A (zh) * | 2019-04-28 | 2019-07-2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制冷系统、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10594947A (zh) * | 2019-09-29 | 2019-12-20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
CN110594947B (zh) * | 2019-09-29 | 2021-06-08 |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
CN112032919A (zh) * | 2020-09-10 | 2020-12-04 |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 空调变频驱动板冷媒降温防凝露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227552U (zh) | 空调器 | |
CN104110907B (zh) | 单冷型空调器和冷暖型空调器 | |
CN104482597B (zh) | 空调器 | |
CN204329389U (zh) | 空调器 | |
CN105627424A (zh) | 空调器 | |
CN203671793U (zh) | 空调器 | |
CN104534576A (zh) | 空调器 | |
CN204630138U (zh) | 空调器 | |
CN103604169A (zh) | 冷暖型空调器 | |
CN204227746U (zh) | 空调器 | |
CN104534575A (zh) | 空调器 | |
CN104833012A (zh) | 空调器 | |
CN107089113B (zh) | 车辆空调设备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105674434A (zh) | 冷暖型空调器和单冷型空调器 | |
CN204329173U (zh) | 空调器 | |
CN104279647A (zh) | 冷暖型空调器和单冷型空调器 | |
CN105937788A (zh) | 整体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3605363U (zh) | 单冷型空调器 | |
CN205717589U (zh) | 整体式空调器 | |
CN204313518U (zh) | 空调器 | |
CN204373074U (zh) | 空调器 | |
CN105627425A (zh) | 空调器 | |
CN203671790U (zh) | 空调器及其换热系统 | |
CN104896587B (zh) | 空调器 | |
CN104501305B (zh) | 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