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8070B - 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 - Google Patents

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88070B
CN103688070B CN201280036045.3A CN201280036045A CN103688070B CN 103688070 B CN103688070 B CN 103688070B CN 201280036045 A CN201280036045 A CN 201280036045A CN 103688070 B CN103688070 B CN 1036880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outside diameter
edge
internal side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60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88070A (zh
Inventor
石桥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SK Ltd
Original Assignee
NSK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280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3112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2777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5369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280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3112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SK Ltd filed Critical NSK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880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80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880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80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46Cages for rollers or need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46Cages for rollers or needles
    • F16C33/4617Massive or moulded cages having cage pockets surrounding the rollers, e.g. machined window cages
    • F16C33/4623Massive or moulded cages having cage pockets surrounding the rollers, e.g. machined window cages formed as one-piece cages, i.e. monoblock cages
    • F16C33/4635Massive or moulded cages having cage pockets surrounding the rollers, e.g. machined window cages formed as one-piece cages, i.e. monoblock cages made from plastic, e.g. injection moulded window c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22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 F16C19/24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for radial load mainly
    • F16C19/26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for radial load mainly with a single row of 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46Cages for rollers or needles
    • F16C33/4694Single-split roller or needle c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46Cages for rollers or needles
    • F16C33/50Cages for rollers or needles formed of interconnected members, e.g. cha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46Cages for rollers or needles
    • F16C33/51Cages for rollers or needles formed of unconnected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30Part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46Cages for rollers or needles
    • F16C33/51Cages for rollers or needles formed of unconnected members
    • F16C33/513Cages for rollers or needles formed of unconnected members formed of arcuate segments for carrying one or more rollers
    • F16C33/516Cages for rollers or needles formed of unconnected members formed of arcuate segments for carrying one or more rollers with two segments, e.g. double-split cages with two semicircular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22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 F16C19/44Needle bearings
    • F16C19/48Needle bearings with two or more rows of need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240/00Specified values or numerical ranges of parameters; Relations between them
    • F16C2240/40Linear dimensions, e.g. length, radius, thickness, gap
    • F16C2240/46Gap sizes or clearan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61/00Apparatus or articles in engineering in general
    • F16C2361/61Toothed gear systems, e.g. support of pinion sha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通过轴向抽芯成形制造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该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即使在对方构件的引导面不能对轴向端面的整个区域进行支承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受组装方向的制约地抑制轴向端面因为与引导面的摩擦而磨损。保持器(7c)由圆环状的一对缘部(8e、8f)和多个柱部(9)构成,将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柱部(9)彼此之间做成兜孔(10)。在缘部(8e、8f),在外周面中的与兜孔(10)在轴向对准的部分的多个部位设有外径侧凹部(23a、23b),在内周面的与兜孔(10)在轴向对准的部分中的与外径侧凹部(23a、23b)沿圆周方向的相位不同的多个部位设有内径侧凹部(24a、24b)。另外,在一方的缘部(8e)和另一方的缘部(8f),使外径侧凹部(23a、23b)及内径侧凹部(24a、24b)的沿圆周方向的相位分别不同。

Description

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轴向抽芯(日文:アキシャルドロー)成形制成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该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被装入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等的向心滚子轴承中。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铁道车辆等车辆具备的各种动力机构中的旋转支承部上,运转时向径向施加大的载荷。因此,作为装入在这样的旋转支承部中的轴承,图24所示那样的对于径向载荷的承载能力优越的向心滚子轴承1以前就被广泛使用。
向心滚子轴承1,通过在设在了使用时也不旋转的轴承座等外径侧构件2的内周面上的圆筒面状的外圈轨道3与设在了旋转轴等轴4的外周面上的圆筒面状的内圈轨道5之间,由保持器7滚动自如地保持多个滚子(包含针状滚子)6来构成。另外,作为外径侧构件2和轴4,有时也组合使用时进行旋转的齿轮、辊和使用时不旋转的支承轴。
保持器7,由合成树脂材料将整体形成为圆筒状。此保持器7,如图25所示那样,具备一对缘部8和多根柱部9。一对缘部8,在轴向隔开间隔相互同心地配置,分别为圆环状。多根柱部9,以遍及圆周方向断续地架设在缘部8彼此之间的状态设置。而且,将由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柱部9和两侧的缘部8四面围合的部分,做成用于滚动自如地保持滚子6的兜孔10。保持器7,在各个兜孔10内滚动自如地保持滚子6,在多个滚子6在圆周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例如等间隔)排列了的状态下,多个滚子6在外径侧构件2的内周面与轴4的外周面之间相对于这些外径侧构件2及轴4相对旋转自如地被配置。保持器7,随着滚子6的公转运动,相对于外径侧构件2及轴4相对旋转。
作为这样的保持器的一个成形方法的轴向抽芯成形,通过在由一对分型模(模具部件)构成的模具(轴向抽芯模)的模腔内注射成形合成树脂后分别向轴向将这些分型模拉开来进行。因此,当取出分型模时,在以伸出状态设在了兜孔的开口缘部上的用于防止滚子的脱落的防脱部(与交搭量相当的部位)不产生塑性变形、白化等损伤就能完成。因此,在因为滚子的大径化、滚子数的增加而需要增大防脱部的体积,弹性地扩张防脱部来向外径侧取出模具部件的强制拔出作业变得困难的情况下,以及在因为柱部被配置在滚子的节圆直径的径向外方而难以向径向外侧取出模具部件的情况下等,采用轴向抽芯成形。例如,在使用了向径向移动的模具部件的径向抽芯成形来制造防脱部体积大的结构的保持器的情况下,仅是防脱部的打卷变大,不能谋求充分的防脱。另一方面,根据轴向抽芯成形,因为不在防脱部产生打卷就能完成,所以能谋求充分的防脱。
可是,当装配向心滚子轴承1时,为了将保持器7配置在内圈轨道5的周围,需要从轴4的端部插通此保持器7,再使其向轴向移动直到内圈轨道5的周围为止。然而,在轴4的外周面中的沿轴向位于轴4的端部与内圈轨道5之间的部分,如果存在其外径尺寸比保持器7的内径尺寸大的外凸缘状的凸缘部等障碍物,则此障碍物会产生妨碍,而不能使保持器7向轴向移动到内圈轨道5的周围。
因此,作为能够消除这样的不良情形的保持器,在日本特开平2-89814号公报及英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352909号说明书中,记载了在圆周方向上1个部位具有不连续部的通过轴向抽芯成形制造的保持器(带缝式保持器)。图26是表示在英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352909号说明书中记载了的保持器7a的图。保持器7a,由合成树脂制成,在一对缘部8a、8b中的沿圆周方向的相位相互大体相等的部分,分别设有缝隙18a、18b。由此,在保持器7a的圆周方向1个部位形成不连续部11。另外,由卡合部13,使夹着不连续部11设置的由缘部8a、8b及柱部9构成的保持器7a的端部12a、12b彼此在轴向及径向上不能相对位移地进行凹凸卡合。
在端部12a、12b上,各形成1组分别构成卡合部13的外径侧卡合片14a、14b及内径侧卡合片15a、15b。具体地说,在一方的端部12a中的外径侧半部的轴向一半部形成外径侧卡合片14a,在内径侧半部的轴向另一半部形成内径侧卡合片15a。另外,在另一方的端部12b中的外径侧半部的轴向另一半部形成外径侧卡合片14b,在内径侧半部的轴向一半部形成内径侧卡合片15b。而且,在卡合部13的外径侧半部和内径侧半部,使一对外径侧卡合片14a、14b彼此及一对内径侧卡合片15a、15b彼此分别在轴向卡合。另外,在卡合部13的轴向一半部和轴向另一半部,使外径侧卡合片14a和内径侧卡合片15b及外径侧卡合片14b和内径侧卡合片15a分别在径向卡合。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虽然表示了端部12a、12b彼此未卡合的状态,但在将保持器7a装入向心滚子轴承中的状态下,不连续部11的宽度变窄,端部12a、12b彼此卡合。
另外,在一对缘部8a、8b的周面上,分别形成外径侧凹部16a及内径侧凹部16b。具体地说,在一方的缘部8a的外周面中的与兜孔10在轴向对准的部分,形成朝径向内方凹下的外径侧凹部16a,并且,在另一方的缘部8b的内周面中的与兜孔10在轴向对准的部分,形成朝径向外方凹下的内径侧凹部16b。
以上的结构的保持器7a,通过轴向抽芯成形形成。因此,与由向轴向移动的一对模具部件及向径向移动的多个模具部件构成,通过模具的形状变得的复杂的径向抽芯成形制造的保持器相比,能够将其制造成本抑制得低。另外,通过使保持器7a弹性变形,能够使不连续部11的宽度向圆周方向扩大。因此,通过使此不连续部11的宽度与组装保持器7a的旋转轴等轴4的外径尺寸相比更大地扩大,使轴4通过不连续部11,能将保持器7a组装在轴4的周围。或者,通过使保持器7a的内径尺寸弹性地扩大成能越过障碍物的程度,也能使此保持器7a向轴向移动到轴4的周围。
然而,在具有上述的结构的保持器7a的情况下,轴向两端面的形状(一对缘部8a、8b的轴向侧面的形状)在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分别不同。具体地说,一端侧的缘部8a因为在外周面形成外径侧凹部16a,所以,其外径侧侧面成为不连续面,其外径尺寸在与柱部9在轴向对准的部分,比在与兜孔10在轴向对准的部分更大,而一端侧的缘部8a的内径侧侧面成为连续面,其内径尺寸是一定的。另一方面,另一端侧的缘部8b因为在内周面形成内径侧凹部16b,所以,其外径侧侧面成为连续面,其外径尺寸是一定的,而另一端侧的缘部8的内径侧侧面成为不连续面,其内径尺寸在与柱部9在轴向对准的部分,比在与兜孔10在轴向对准的部分更小。
即使在使用这样的轴向两端面的形状不同的保持器7a的情况下,只要是设在组装向心滚子轴承的旋转轴等对方构件上的引导面能够对保持器7a的轴向端面的整个区域(径向及圆周方向的整个范围)进行支承的构造,则不会特别产生问题。然而,在如DCT(双离合变速器)的嵌套部位等那样被设在对方构件上的引导面不能对保持器7a的轴向端面的整个区域进行支承的结构的情况下,存在产生以下那样的问题的可能性。即,在使保持器7a的轴向两端面中的面积变小了的不连续部(缘部8a的外径侧侧面或缘部8b的内径侧侧面)与对方构件的引导面抵接,进行向心滚子轴承的轴向引导(定位)的情况下,因为由滚子的歪斜等引起了的向轴向的推压力,不连续部与引导面有力地抵接,存在保持器7a的轴向端面(不连续部)因为摩擦而磨损的可能性。为了防止这样的磨损的发生,虽然也可采用对向心滚子轴承(保持器7a)的组装方向进行限制的(使连续部与引导面抵接的)方法,但在此情况下,产生装配向心滚子轴承时的作业效率受损的问题。
另外,在具有上述的结构的保持器7a的情况下,如为了装入轴向尺寸(宽度尺寸)小的向心滚子轴承中而减小此保持器7a的轴向尺寸,则存在产生以下那样的不良情形的可能性。即,保持器7a是构成卡合部13的全部的卡合片14a、14b、15a、15b的轴向尺寸及径向尺寸是端部12a、12b的轴向尺寸及径向尺寸的大约一半。因此,各个卡合片14a、14b、15a、15b的圆周方向端面的面积,成为夹着不连续部11在圆周方向上相向的端面17a、17b的各个整体的面积的大约1/4。而且,难以使在保持器7a的组装状态下在卡合片14a、14b、15a、15b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在圆周方向上跟这些端面相向的各个对方面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大小全部一致。其原因在于,将间隙的大小全部限制成相同,要求高的注射成形性、模具精度,在制作上困难,并且,导致制造成本的大幅增大。
因此,在当装入保持器7a的向心滚子轴承运转时在圆周方向上相向的端面17a、17b彼此抵接(碰上)的情况下,存在仅卡合片14a、14b、15a、15b中的任一个圆周方向端面与其对方面抵接的可能性,抵接面积变小。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保持器7a的轴向尺寸充分地大,则在某种程度能够确保抵接面积,所以难以产生不良情形,但如此保持器7a的轴向尺寸变小,则变得难以充分地确保抵接面积。而且,在这样地不能充分地确保抵接面积的情况下,当端面17a、17b彼此抵接时,成为这些端面17a、17b彼此不平行地倾斜了的状态,被保持在了端部12a、12b的近旁的滚子歪斜。其结果,存在保持器7a的行为变得不稳定的不良情形产生的可能性。另外,还存在由保持器7a承载的力矩载荷变大,此保持器7a弹性变形成非圆筒状等,此保持器7a的行为变得不稳定的可能性。而且,在发生歪斜,应力在端面17a、17b彼此抵接时的抵接部分集中了的情况下,还存在导致保持器7a的破损的可能性。
并且,在上述的在圆周方向上的1个部位设置了不连续部11的保持器7a的情况下,存在因为装配作业中的操作错误,不连续部11的宽度在圆周方向上过度地扩大的可能性。如这样不连续部11的宽度向圆周方向过度地扩大,则存在产生合成树脂制成的保持器7a白化,或多个兜孔10的开口部扩大,保持在了兜孔10内的滚子6向外部脱落等问题的可能性。
作为能够避免这样的事态的保持器,在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4222175号说明书中记载了图27(A)所示那样的保持器7b。在此保持器7b的情况下,在一对缘部8c、8d中的沿圆周方向的相位彼此大体相等的部分,分别设置缝隙18c、18d。与此同时,以被架设在一方的缘部8c的圆周方向一端部(存在于缝隙18c的下侧的端部)和另一方的缘部8d的圆周方向另一端部(存在于缝隙18d的上侧的端部)上的状态,设置弹性连结部19。弹性连结部19,与缘部8c、8d及柱部9相比被形成为薄壁。
这样的弹性连结部19,为了弹性地扩大保持器7b的内径尺寸,如图27(B)所示那样,随着向圆周方向扩大缝隙18c、18d的宽度,在圆周方向上弹性地伸长。而且,防止超过此弹性连结部19的伸长量的限度过度地扩大缝隙18c、18d的宽度。与此相随,由在此弹性连结部19发生了的弹性恢复力,产生使缝隙18c、18d的宽度复原的作用。
这样的保持器7b,也能够防止在构成向心滚子轴承的外圈轨道及内圈轨道上发生微动磨损。在如图28所示那样的机动车用手动变速器内的旋转支承部分,在动力传递轴21的周围,经向心滚子轴承1a、1b及同步机构22a、22b,与此动力传递轴21同心地设置构成机动车用手动变速器的齿轮20a、20b。在与一方的齿轮20a对应的变速档被选择了的情况下,与此被选择了的变速档对应的齿轮20a,由同步机构22a与动力传递轴21结合,与此动力传递轴21同步地旋转。另一方面,与被选择了的变速档不对应的别的齿轮20b,相对于动力传递轴21能相对旋转。向心滚子轴承1a、1b,是为了容许与被选择了的变速档不对应的齿轮20a或20b与动力传递轴21的相对旋转而设置的。
因此,在与一方的齿轮20a对应的变速档被选择了的情况下,设在了与此被选择了的变速档对应的齿轮20a与动力传递轴21之间的构成向心滚子轴承1a的滚子6a,在作为齿轮20a的内周面的外圈轨道3a与作为动力传递轴21的外周面的内圈轨道5a之间不自转也不公转(相对于齿轮20a及动力传递轴21的相对旋转)的状态。但是,在此状态下,因为伴随着运转的振动、伴随着齿轮20a及动力传递轴21的旋转的承载圈及非承载圈的移动,滚子6a向齿轮20a及动力传递轴21的径向细微地位移(振动)。于是,伴随着这样的振动,在外圈轨道3a和内圈轨道5a容易产生微动磨损。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是保持器7b时,能够由根据旋转作用的离心力使弹性连结部19弹性地伸长,使此保持器7b扩径,或根据旋转速度的下降,使弹性连结部19弹性地恢复,使此保持器7b缩径。因此,能够使滚子6a的滚动面与外圈轨道3a及内圈轨道5a的接触位置移动(变动),能够对微动磨损进行抑制。
但是,即使在具备上述构造的保持器7b的情况下,也存在产生以下那样的不良情形的可能性。即,因为在将弹性连结部19架设在一方的缘部8c的圆周方向一端部和另一方的缘部8d的圆周方向另一端部的状态下仅设置1个,所以,根据使用条件等,存在弹性连结部19发挥的弹力不足的可能性。另外,在运转的情况下,当保持器7b扩径或缩径时,由弹性连结部19在一方的缘部8c的圆周方向一端部和另一方的缘部8d的圆周方向另一端部作用力矩力,这些部分在轴向上被向相反方向推拉。由此,缘部8c、8d的圆周方向一端部的轴向侧面和圆周方向另一端部的轴向侧面(夹着缝隙18c、18d位于两侧的部分的轴向侧面彼此)变得不处在同一平面上。于是,存在缘部8c、8d的轴向侧面相对于用于对这些轴向侧面进行引导的引导面(与保持器7b的中心轴正交的假想平面)倾斜的可能性。
另外,在保持器7b的情况下,因为其壁厚小导致弹性连结部19的强度比其它的部分低,所以,在此弹性连结部19的冷却收缩量与其它的部分相比变大,容易产生冷却不均。因此,存在由弹性连结部19连结了的部分彼此(一方的缘部8c的圆周方向一端部与另一方的缘部8d的圆周方向另一端部)的距离变得比所期望的值更小的可能性。因此,在初期状态下,存在缘部8c、8d的轴向侧面相对于设在对方构件上的引导面倾斜的可能性。另外,在被保持在保持器7b中的夹着缝隙18c、18d设在了两端部的近旁的兜孔10中的滚子,变得容易发生歪斜。其结果,存在保持器7b的行为变得不稳定的可能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898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英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352909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3: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4222175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情况,以实现一种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为目的,该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能够通过轴向抽芯成形制造,不受组装方向的制约,能够对轴向端面因为与对方构件的引导面摩擦导致的磨损进行抑制。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需要实现一种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该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组装作业性良好,而且,即使在轴向尺寸小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使用时的动作稳定。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需要实现一种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该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组装作业性良好,能够防止微动磨损,并且,能够在弹性连结部发挥充分的弹力,而且,能够使运转时的动作稳定。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通过使用了由一对分型模构成的轴向抽芯模的合成树脂的轴向抽芯成形而一体地制造,具备一对缘部、多根柱部,和多个兜孔。
上述一对缘部,分别为大致圆环状,在轴向隔开间隔相互同心地设置。另外,上述柱部,以遍及圆周方向断续地架设在上述缘部彼此之间的状态设置。并且,上述兜孔分别被设在由上述缘部和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上述柱部四面围合的部分。
本发明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在缘部的形状具有特征。即,在上述缘部的每一个上,在其外周面中的与上述兜孔在轴向对准的多个部位设置朝径向内方凹下的外径侧凹部。另外,在上述缘部的每一个上,在其内周面中的与上述兜孔在轴向对准而且与上述外径侧凹部沿圆周方向的相位不同的多个部位,设置朝径向外方凹下的内径侧凹部。
另外,在构成上述缘部的一方的缘部与另一方的缘部之间,使上述外径侧凹部及上述内径侧凹部的沿圆周方向的相位分别不同,在上述缘部中的位于上述兜孔各自的轴向两侧的部分,分别各设置一个外径侧凹部和内径侧凹部。
在上述缘部的每一个上,能够在圆周方向上一个一个或各多个交替地设有上述外径侧凹部和上述内径侧凹部。在此情况下,最好在圆周方向上各以相同数量交替地设置上述外径侧凹部和上述内径侧凹部。
另外,能够使得将上述缘部各个做成在圆周方向上1个部位具有缝隙的带缺口圆环状,能通过向圆周方向扩大这些缝隙的宽度而能弹性地扩径。另外,在此情况下,在上述一方的缘部和上述另一方的缘部使缝隙的沿圆周方向的相位大体一致。
也可替代性地通过将多个大致圆弧状的分割体组合成大致圆环状,来构成上述缘部的各个。
在将上述缘部的各个构成为带缺口圆环状的情况下,能够以在这些缘部及上述柱部中的夹着上述缝隙的位置设置的能向圆周方向远近移动的端部彼此之间架设能向圆周方向弹性变形(伸缩)的弹性连结部的状态进行设置。
也可替代性地在上述缘部及上述柱部中的夹着上述缝隙的位置设置的能向圆周方向远近移动的端部彼此之间,设置以使这些端部彼此至少不能沿轴向相对位移或不能沿轴向及径向的双方相对位移的方式进行卡合的卡合部。
另外,在设置上述弹性连结部的情况下,上述一方的缘部的夹着上述缝隙相向的圆周方向两端部中的一方的端部和上述另一方的缘部的夹着上述缝隙相向的圆周方向两端部中的与上述一方的端部沿圆周方向相反侧的端部,能够由上述弹性连结部相互连结。
也可替代性地由上述弹性连结部相互连结上述一方的缘部的夹着上述缝隙相向的圆周方向两端部。另外,也可将此弹性连结部设在上述另一方的缘部上,也可设在上述一方的缘部和上述另一方的缘部的双方。
并且,也可由分别能向圆周方向弹性变形的外径侧弹性连结部和内径侧弹性连结部构成上述弹性连结部,在径向重叠地设置这些外径侧弹性连结部和内径侧弹性连结部。在此情况下,也可将上述外径侧弹性连结部和上述内径侧弹性连结部的相互的形状做成在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轴向翻转了的形状。
在上述弹性连结部由上述外径侧弹性连结部和上述内径侧弹性连结部构成的情况下,能够将这些外径侧弹性连结部和内径侧弹性连结部分别做成大致直线状,使其在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轴向中央部分交叉。在此情况下,将上述外径侧弹性连结部的圆周方向一端部与夹着上述缝隙设置的两端部中的一方的端部的外径侧部分的轴向一侧部分连结,并且,将上述外径侧弹性连结部的圆周方向另一端部与夹着上述缝隙设置的两端部中的另一方的端部的外径侧部分的轴向另一侧部分连结。另外,将上述内径侧弹性连结部的圆周方向一端部与上述一方的端部中的内径侧部分的轴向另一侧部分连结,并且,将上述内径侧弹性连结部的圆周方向另一端部与上述另一方的端部中的内径侧部分的轴向一侧部分连结。
也可替代性地将上述外径侧弹性连结部和上述内径侧弹性连结部分别做成大致V字形。在此情况下,将上述外径侧弹性连结部的圆周方向一端部与夹着上述缝隙设置的两端部中的一方的端部的外径侧部分的轴向一侧部分连结,并且,将上述外径侧弹性连结部的圆周方向另一端部与夹着上述缝隙设置的两端部中的另一方的端部的外径侧部分的轴向一侧部分连结。另外,将上述内径侧弹性连结部的圆周方向一端部与上述一方的端部中的内径侧部分的轴向另一侧部分连结,并且,将上述内径侧弹性连结部的圆周方向另一端部与上述另一方的端部中的内径侧部分的轴向另一侧部分连结。
另外,在设置上述卡合部的情况下,此卡合部能够由对夹着上述缝隙的位置设置的各端部分别各1组地形成的合计2组的外径侧卡合片及内径侧卡合片构成。因此,在上述端部中的一方的端部的外径侧部分的轴向一侧部分,以朝上述端部中的另一方的端部向圆周方向延伸的状态设置外径侧卡合片,而且,在上述一方的端部的内径侧部分的轴向另一侧部分,以朝上述另一方的端部向圆周方向延伸的状态设置内径侧卡合片。另一方面,在上述另一方的端部的外径侧部分的轴向另一侧部分,以朝上述一方的端部向圆周方向延伸的状态设置外径侧卡合片,而且,在上述另一方的端部的内径侧部分的轴向一侧部分以朝上述一方的端部向圆周方向延伸的状态设置内径侧卡合片。
而且,在上述卡合部的外径侧部分和内径侧部分,使上述外径侧卡合片彼此及上述内径侧卡合片彼此分别在轴向卡合,并且,在上述卡合部的轴向一侧部分和轴向另一侧部分,分别使上述外径侧卡合片和上述内径侧卡合片在径向卡合。
在此情况下,在上述外径侧卡合片彼此之间及上述内径侧卡合片彼此之间使轴向尺寸分别相互不同。而且,使上述外径侧卡合片中的轴向尺寸大的外径侧卡合片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在圆周方向上跟此端面相向的对方面之间的间隙,比上述外径侧卡合片中的轴向尺寸小的外径侧卡合片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在圆周方向上跟此端面相向的对方面之间的间隙小。另外,使上述内径侧卡合片中的轴向尺寸大的内径侧卡合片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在圆周方向上跟此端面相向的对方面之间的间隙,比上述内径侧卡合片中的轴向尺寸小的内径侧卡合片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在圆周方向上跟此端面相向的对方面之间的间隙小。
另外,在此情况下,最好使上述轴向尺寸大的外径侧卡合片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在圆周方向上跟此端面相向的对方面之间的间隙和上述轴向尺寸大的内径侧卡合片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在圆周方向上跟此端面相向的对方面之间的间隙为相同大小。
另外,也可通过使上述卡合部的轴向端部与上述缘部的轴向侧面相比向轴向中央侧偏移,在上述卡合部的两侧部分形成插入空间。
另外,也可在夹着上述缝隙的位置能向圆周方向远近移动的端部的各个轴向侧面上,设置向越接近此缝隙则这些端部的沿轴向的尺寸变得越小的方向倾斜的锥面。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一面能够通过轴向抽芯成形制造,一面能够使轴向端面(一对缘部的轴向侧面)彼此的表面形状及表面积大体相等,并且,还能够使各个轴向端面中的外径侧部分与内径侧部分的表面形状大体相等。因此,即使在设在组装向心滚子轴承的旋转轴等对方构件上的引导面不能够对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轴向端面的整个区域进行支承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相对于引导面使轴向端面以充分的接触面积抵接。因此,不受组装方向的制约,能够抑制轴向端面因为与引导面摩擦而磨损。
另外,在将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做成由合成树脂制成、具有在圆周方向上1个部位包含一对缝隙而构成的不连续部的结构的情况下,通过使此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弹性变形,能够向圆周方向扩大此不连续部的宽度。因此,即使在组装此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旋转轴等轴的外周面上存在外凸缘状的凸缘部等障碍物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此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容易地组装在此轴的周围。
并且,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中,在做成了在上述不连续部上设置对夹着此不连续部相向的圆周方向端部彼此进行连结的弹性连结部的结构的情况下,通过使此弹性连结部向圆周方向伸长,能够向圆周方向扩大缝隙的宽度。因此,不仅使组装作业性良好,而且在使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旋转时,与旋转速度(作用的离心力的大小)对应地使弹性连结部向圆周方向伸长或弹性地恢复,由此能够使各个滚子的滚动面与外圈轨道及内圈轨道的接触位置变动,所以,能够有效地谋求微动磨损的防止。
在上述弹性连结部由外径侧弹性连结部和内径侧弹性连结部构成,而且,将这些外径侧弹性连结部和内径侧弹性连结部做成相互在轴向翻转了的形状,以在径向重叠的状态下设置的结构的情况下,不仅能够改善组装作业性和防止微动磨损,而且能够使弹性连结部发挥充分的弹力,而且,能获得使运转时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动作稳定的效果。
并且,因为这些外径侧弹性连结部与内径侧弹性连结部不会在轴向干涉,所以,能够使这些外径侧弹性连结部和内径侧弹性连结部的各个全长(沿轴向的长度)在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轴向尺寸(全宽)的范围内充分地大,能够充分地增大外径侧弹性连结部和内径侧弹性连结部分别发挥的弹力(弹簧力)。而且,因为使这些外径侧弹性连结部和内径侧弹性连结部在径向重叠地配置,所以,弹性连结部的形成空间(关于圆周方向的空间)也不会增大。因此,即使在弹性连结部的形成空间小的情况下,也能使此弹性连结部发挥充分的弹力。
此外,因为使外径侧弹性连结部和内径侧弹性连结部成为在轴向相互翻转了的形状,所以,在运转时,在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扩径或缩径的时候,能够抵消从外径侧弹性连结部和内径侧弹性连结部对夹着缝隙设置的两端部作用的力中在轴向作用的力。另外,即使在外径侧弹性连结部和内径侧弹性连结部与其它的部分相比大幅度地冷却收缩了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这些外径侧弹性连结部与内径侧弹性连结部的收缩量相同。因此,能够防止各个缘部的圆周方向一端部的轴向侧面和圆周方向另一端部的轴向侧面从同一平面上偏离,能够防止各个缘部的轴向侧面相对于引导面倾斜。另外,还能够有效地防止在配置在夹着缝隙设置的两端部的近旁的兜孔内保持了的滚子发生歪斜。因此,能够使运转时的动作稳定。
另一方面,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中,也可采用在上述不连续部设置卡合部的构造,该卡合部由在夹着此不连续部相向的圆周方向端部彼此之间对各端部分别各1组地形成了的合计2组的外径侧卡合片及内径侧卡合片构成。在此情况,特别是如做成以下那样的构造,即,在上述外径侧卡合片彼此之间及上述内径侧卡合片彼此之间使轴向尺寸分别相互不同,而且,在卡合部的外径侧部分和内径侧部分,将轴向尺寸大的卡合片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对方面之间的间隙,与轴向尺寸小的卡合片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对方面之间的间隙相比分别形成得小,则组装作业性良好,而且,即使在减小了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轴向尺寸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其使用时的动作稳定。
另外,在运转时夹着不连续部相向的端面彼此抵接的情况下,能够使轴向尺寸大的卡合片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对方面抵接。因此,即使在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轴向尺寸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地确保两端面彼此抵接时的抵接面积。其结果,能够有效地防止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行为变得不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轴向端面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2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从卡定部的径向外方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3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从卡定部的径向内方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3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从卡定部的径向外方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4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从卡定部的径向内方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4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从卡定部的径向外方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5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从卡定部的径向内方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5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从卡定部的径向外方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6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从卡定部的径向外方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7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12是从卡定部的径向内方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7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13是从弹性连结部的径向外方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8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14是从弹性连结部的径向内方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8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15是从弹性连结部的径向外方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8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图。
图16是在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8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弹性连结部向圆周方向伸长了的状态下从此弹性连结部的径向外方表示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8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轴向端面的俯视图。
图18是从弹性连结部的径向外方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9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19是从弹性连结部的径向内方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9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0是从弹性连结部的径向外方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9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图。
图21是在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9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弹性连结部向圆周方向伸长了的状态下从此弹性连结部的径向外方表示的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9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轴向端面的俯视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10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装入配备有保持器的向心滚子轴承的旋转支承部的剖视图。
图25是从径向外方观看保持器的圆周方向的一部分的图。
图26是表示现有技术构造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立体图。
图27(A)及(B)是表示从径向外方观看在圆周方向上的1个部位具有不连续部的现有技术构造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一部分的图,图27(A)是表示自由状态(完成状态)的图,图27(B)是表示沿圆周方向使弹性连结部弹性地伸长了的状态的图。
图28是表示向心滚子轴承的使用状态的1例的机动车用手动变速器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进行说明。装入本发明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向心滚子轴承,配备有:在内周面上具有圆筒面状的外圈轨道的外径侧构件(使用时也不旋转的外圈、轴承座或使用时旋转的齿轮、辊等);被配置在外径侧构件的内径侧且在其外周面上具有圆筒面状的内圈轨道的内径侧构件(使用时旋转的内圈、旋转轴或使用时也不旋转的支承轴等),和滚动自如地设在这些外圈轨道与内圈轨道之间的多个滚子(包含针状滚子)。另外,向心滚子轴承的尺寸、内圈的有无、滚子的尺寸(直径、全长)及个数等,能相应于使用条件、使用目的等任意地确定。
构成向心滚子轴承的多个滚子由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滚动自如地保持保持在兜孔内,以防止当该多个滚子在外圈轨道与内圈轨道之间滚动时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滚子彼此相互接触而产生摩擦,导致旋转阻力增大、发生发热粘着等。另外,为了更有效地防止这样的旋转阻力的增大、发热粘着的发生等,也可进行油润滑、油脂润滑等的润滑。另外,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采用滚动体引导(滚子引导)、外圈引导、及内圈引导中的哪一种引导方式都可以。
实施方式的第1例及第2例
在图1及图2中,表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以下简称为“保持器”)7c。另外,在本例中说明以下情况,即,保持器7c是合成树脂制成,通过使用了一对分型模的轴向抽芯成形对此合成树脂进行成形,整体(缘部8e、8f及柱部9)被一体成形。即,说明通过轴向抽芯成形制造保持器7c整体的情况,即,在由未图示的一对分型模构成的模具(轴向抽芯模)的模腔内中,注射成形聚酰胺树脂、聚苯硫醚树脂、或在这些树脂中混入了加强用纤维的树脂等与一般的合成树脂制保持器的场合同样的合成树脂后,将两分型模分别向轴向拉开。但是,也可在注射成形后另行实施切削加工、研削加工等,做成作为成品的保持器7c。
保持器7c,具备在轴向隔开间隔相互同心地配置的分别为大致圆环状的一对缘部8e、8f和以遍及圆周方向断续地架设在两缘部8e、8f彼此之间的状态设置的多根柱部9。而且,在由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柱部9和缘部8e、8f四面围合的部分,各设置一个用于滚动自如地保持滚子(图示省略)的兜孔10。另外,保持器7c形成以下构造,即,柱部9和兜孔10在圆周方向上交替地配置,并且,在兜孔10的内侧一个一个地插入滚子,这些滚子在圆周方向上以等间隔(等节距)配置。
另外,兜孔10的大小,只要与滚子的直径及全长对应地以能够滚动自如地保持滚子的方式设定即可。另外,兜孔10的数量也只要相应于装入保持器7c的向心滚子轴承的容量(装入的滚子的个数)任意地设定即可。另外,兜孔10的内面(与滚子的外周面接触的面)的形状,例如,可做成与滚子的外周面的曲率相比稍小的曲率的凹曲面状,也可做成直线状。并且,为了防止滚子的脱落,也可在兜孔10的开口缘部设置减小兜孔10的开口宽度的突起部(把持滚子的爪状的突起等)。另外,缘部8e、8f的直径尺寸、沿轴向的间隔,只要与向心滚子轴承的尺寸等对应地任意设定即可。
在一对缘部8e、8f,在其外周面中的与兜孔10在轴向对准的多个部位设置朝径向内方凹下的外径侧凹部23a、23b,并且,在其内周面中的与兜孔10在轴向对准而且与外径侧凹部23a、23b沿圆周方向的相位不同的多个部位,设置朝径向外方凹下的内径侧凹部24a、24b。即,缘部8e、8f的外周面由外径侧凹部23a、23b和残留部(与柱部9的外周面的连续部)以凹凸状连续,并且,缘部8e、8f的内周面由内径侧凹部24a、24b和残留部(与柱部9的内周面的连续部)以凹凸状连续。另外,在一方的缘部8e及另一方的缘部8f的各个上,因为使外径侧凹部23a、23b及内径侧凹部24a、24b的沿圆周方向的相位不同,所以,在缘部8e、8f的外周面及内周面的圆周方向的同一相位,外径侧凹部23a、23b和内径侧凹部24a、24b不会在径向重合。特别是在图1所示结构的情况下,在一方的缘部8e,在圆周方向上一个一个交替地设置外径侧凹部23a和内径侧凹部24a,在另一方的缘部8f,在圆周方向上一个一个交替地设置外径侧凹部23b和内径侧凹部24b。
另外,在一方的缘部8e与另一方的缘部8f之间,使外径侧凹部23a、23b及内径侧凹部24a、24b的沿圆周方向的相位分别不同。即,使设在一方的缘部8e上的外径侧凹部23a与设在另一方的缘部8f上的外径侧凹部23b的沿圆周方向的相位不同,并且,使设在一方的缘部8e上的内径侧凹部24a与设在另一方的缘部8f上的内径侧凹部24b的沿圆周方向的相位不同。由此,在缘部8e、8f中的位于各个兜孔10的轴向两侧的部分,分别各设置一个外径侧凹部23a、23b和内径侧凹部24a、24b。
另外,外径侧凹部23a、23b及内径侧凹部24a、24b的沿圆周方向的宽度尺寸,与兜孔10的沿圆周方向的宽度尺寸相同,沿径向的深度尺寸,是缘部8e、8f的沿径向的厚度尺寸的一半。以上的外径侧凹部23a、23b及内径侧凹部24a、24b,在使一对分型模向轴向移动进行轴向抽芯成形时,使分型模中的为了形成兜孔10而设置的部分在轴向通过。
在图1中,表示如上述那样在缘部8e、8f在圆周方向上一个一个交替地设置外径侧凹部23a、23b和内径侧凹部24a、24b的构造。另一方面,在图3中,表示作为实施方式的第2例的保持器7d在缘部8e、8f在圆周方向上两个两个交替地设置了外径侧凹部23a、23b和内径侧凹部24a、24b的构造。
另外,在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第1例及图3所示实施方式的第2例中,做成以下结构,即,相对于缘部8e、8f,每隔1个或每隔2个兜孔10各以相同数量以一定间隔(节距)排列相同数量的外径侧凹部23a、23b(及内径侧凹部24a、24b)。但是,也可各以相同数量以不同的间隔配置相同数量的外径侧凹部23a、23b(及内径侧凹部24a、24b),或各以不同的数量以一定间隔配置相同数量的外径侧凹部23a、23b(及内径侧凹部24a、24b)。并且,也可各以相同数量或不同的数量、以一定间隔或不同的间隔配置不同的数量的外径侧凹部23a、23b(及内径侧凹部24a、24b)。例如,也可采用以下构造,即,在缘部8e、8f上,在圆周方向上交替地设置一个一个交替地排列了外径侧凹部23a、23b和内径侧凹部24a、24b的凹部组和两个两个交替地排列了外径侧凹部23a、23b和内径侧凹部24a、24b的凹部组。或者,也可采用在缘部8e、8f上在圆周方向上三个三个交替地设置外径侧凹部23a、23b和内径侧凹部24a、24b的构造。或者,也可使一方的缘部8e的外径侧凹部23a的数量和另一方的缘部8f的外径侧凹部23b的数量及一方的缘部8e的内径侧凹部24a的数量和另一方的缘部8f的内径侧凹部24b的数量分别不同。
总之,外径侧凹部23a、23b及内径侧凹部24a、24b的数量及配置样式,可以对应于保持器7c、7d的兜孔10的数量及用于对保持器7c、7d的轴向端面进行引导的引导面的形状等任意地设定。
另外,在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第1例及图3所示实施方式的第2例中,相对于缘部8e、8f设置相同大小及相同形状的外径侧凹部23a、23b,并且设置相同大小及相同形状的内径侧凹部24a、24b。但是,外径侧凹部23a、23b及内径侧凹部24a、24b的大小、形状,也可对各外径侧凹部23a、23b及对各内径侧凹部24a、24b不同,或在外径侧凹部23a、23b和内径侧凹部24a、24b不同。
另外,外径侧凹部23a、23b及内径侧凹部24a、24b,通过在注射成形时配置分型模的一部分来形成,为了起到用于使分型模中的形成兜孔10的部分在轴向通过的作用,设在兜孔10的轴向两侧的1组的外径侧凹部23a和内径侧凹部24b(或1组的外径侧凹部23b和内径侧凹部24a)的沿径向的深度尺寸的和,与缘部8e、8f的沿径向的厚度尺寸相同。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的第1例及第2例的保持器7c、7d的情况下,一面能够通过轴向抽芯成形制造,一面能够使轴向两端面彼此的表面形状(表面积)大体相等,并且,也能够使各个端面中的外径侧部分与内径侧部分的表面形状大体相等。即,在本例的情况下,相对于一对缘部8e、8f大体均等地配置外径侧凹部23a、23b及内径侧凹部24a、24b,并且,相对于各个缘部8e、8f的外径侧及内径侧也大体均等地配置外径侧凹部23a、23b及内径侧凹部24a、24b。由此,能够使一方的缘部8e的轴向侧面与另一方的缘部8f的轴向侧面的表面形状(表面积)大体相等,并且,在缘部8e及缘部8f的轴向侧面能够分别使外径侧部分与内径侧部分的表面形状大体相等。因此,即使在设在组装向心滚子轴承的旋转轴等对方构件上的引导面不能够对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轴向端面的整个区域进行支承的(例如仅对外径侧侧面进行支承或仅对内径侧侧面进行支承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以充分的接触面积使保持器7c、7d的轴向端面与引导面抵接。因此,不受组装方向的制约,能够有效地防止轴向端面因为与引导面的摩擦而磨损。
在实施方式的第1例及第2例的保持器7c、7d的情况下,虽然将一对缘部8e、8f分别做成在圆周方向上连续的圆环状,但也可将一对缘部分别构成为在圆周方向上1个部位具有缝隙的带缺口圆环状(C字状)。即使在采用了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地确保相对于设在对方构件上的引导面的接触面积,能够防止轴向端面的磨损,在这一点,取得能够与实施方式的第1例及第2例的保持器7c、7d的情况同样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的第3例、第4例、第5例、第6例及第7例
在图4~12中,分别表示将一对缘部分别构成为在圆周方向上1个部位具有缝隙的带缺口圆环状(C字状)的保持器的结构例。以下,将图4及图5所示保持器结构作为实施方式的第3例,将图6及图7所示保持器结构作为实施方式的第4例,将图8及图9所示保持器结构作为实施方式的第5例,将图10所示保持器结构作为实施方式的第6例,将图11及图12所示保持器结构作为实施方式的第7例,分别进行说明。
另外,实施方式的第3例~第7例的保持器,虽然一对缘部分别被构成为在圆周方向上1个部位具有缝隙的带缺口圆环状(C字状),但都是相对于一对缘部大体均等地配置外径侧凹部及内径侧凹部,并且,在这些缘部的外径侧和内径侧大体均等地配置外径侧凹部及内径侧凹部的构造,其基本的保持器结构与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保持器通用。因此,关于同一或类似的部分,在图中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或简化其说明,仅对各个实施方式特有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4及图5,表示实施方式的第3例的保持器7e。本例的保持器7e,也具备一对缘部8g、8h和以遍及圆周方向断续地、架设在这些缘部8g、8h彼此之间的状态设置的多根柱部9。而且,将由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柱部9和两缘部8g、8h四面围合的部分,分别做成用于滚动自如地保持滚子的兜孔10。
一对缘部8g、8h,分别构成为在圆周方向上1个部位具有缝隙18e、18f的带缺口圆环状(C字状),在使这些缝隙18e、18f的沿圆周方向的相位大体一致了的状态下,在轴向隔开间隔相互同心地配置。由此,保持器7e在圆周方向上1个部位设有包含缝隙18e、18f而构成的不连续部11a。另外,缘部8g、8h的直径尺寸、沿轴向的间隔,与向心滚子轴承的尺寸等对应地任意设定。
在本例的情况下,在缘部8g、8h的圆周方向1个部位分别设有缝隙18e、18f,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柱部9彼此之间的部分中的与这些缝隙18e、18f沿圆周方向的相位一致的部分,没有设置兜孔。因此,本例的保持器7e,成为在圆周方向上的一部分(不连续部11a)滚子缺失的构造。
通过在一对缘部8g、8h的圆周方向1个部位分别形成缝隙18e、18f,将保持器7e做成在圆周方向上1个部位具有不连续部11a的构造(所谓一条缝的保持器构造),所以,获得以下那样的作用效果。即,如相对于保持器7e施加使不连续部11a的宽度向圆周方向扩张的方向(使夹着缝隙18e、18f相向的两端面彼此离开的方向)的力,则保持器7e整体弹性变形。其结果,能够使保持器7e扩径。另外,如从此状态施加使不连续部11a的宽度向圆周方向缩小的方向(使夹着缝隙18e、18f相向的两端面彼此接近的方向)的力,则保持器7e整体弹性变形到不连续部11a的扩张前的原来的状态。其结果,能够使保持器7e缩径,恢复至原来的直径尺寸。另外,也可采用以下那样的保持器结构,即,相对于保持器7e不施加使不连续部11a的宽度缩小的方向的力,仅由因为解除在使不连续部11a的宽度扩张的方向施加了的力而获得的弹性恢复力,或一面在弹性恢复力上附加向缩小方向的力,一面使保持器7e缩径,恢复成原来的直径尺寸。
根据这样的构造,因为能够使保持器7e的直径尺寸自由地扩缩,所以,能够相对于具有各种各样的大小的台阶部、凸缘部等的内径侧构件等容易地组装保持器7e。例如,即使是在旋转轴的外周面中的端部与内圈轨道之间设有外径尺寸被设定得比保持器的内径尺寸大的台阶部、凸缘状的凸缘部等的场合,在此旋转轴组装保持器7e时,通过使不连续部11a的宽度向圆周方向扩张,也不会使保持器7e与台阶部、凸缘部干涉,能够在轴向顺利地移动至旋转轴的内圈轨。但是,如这样地将保持器7e组装在旋转轴上后保持器7e的不连续部11a的宽度再度被扩张,则存在保持器7e脱落、产生位置偏离的可能性。因此,可以在保持器7e上设置用于防止这样的事态的卡定机构(卡定部13a)。此卡定机构以在向心滚子轴承的旋转时将保持器7e的直径尺寸保持为一定的方式起作用。
在图4及图5中,表示由卡合部13a使夹着不连续部11a设置了的端部12c、12d彼此沿轴向及径向不能相对位移地卡合(凹凸卡合)了的构造。在端部12c、12d上,各1组地形成分别构成卡合部13a的外径侧卡合片14c、14d及内径侧卡合片15c、15d。具体地说,在一方的端部12c中的外径侧半部的轴向一半部上形成向另一方的端部12d延伸的外径侧卡合片14c,在内径侧半部的轴向另一半部上形成朝另一方的端部12d延伸的内径侧卡合片15c。另外,在另一方的端部12d中的外径侧半部的轴向另一半部上形成朝一方的端部12c延伸的外径侧卡合片14d,在内径侧半部的轴向一半部形成朝一方的端部延伸的内径侧卡合片15d。换言之,对各端部12c、12d,分别形成由外径侧卡合片14c、14d及内径侧卡合片15c、15d构成的1组的凸部和由残留部(从卡合片14c、14d、15c、15d的范围脱离了的部分)构成的1组的凹部。另外,此形式的机构(卡定部),只要是使夹着不连续部设置的端部彼此至少沿轴向不能相对位移地进行卡合的机构即可。例如,可采用在一方的端部的轴向一半部设置朝另一方的端部延伸的卡合片、在另一方的端部的轴向另一半部设置朝一方的端部延伸的卡合片的构造,组合这样的卡合片形成的上述端部彼此至少沿轴向不能相对位移或沿轴向及径向的双方不能相对位移地能进行卡合的任意的构造,这些构造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而且,在将保持器7e装入向心滚子轴承中的状态下,在卡合部13a的外径侧半部和内径侧半部使一对外径侧卡合片14c、14d彼此及一对内径侧卡合片15c、15d彼此分别在轴向卡合,并且,在卡合部13a的轴向一半部和轴向另一半部,使外径侧卡合片14c、14d和内径侧卡合片15d、15c分别在径向卡合。具体地说,使一对外径侧卡合片14c、14d的轴向侧面彼此抵接或靠近相向,并且,使一对内径侧卡合片15c、15d的轴向侧面彼此抵接或靠近相向。另外,使外径侧卡合片14c的径向内侧面和内径侧卡合片15d的径向外侧面抵接或靠近相向,并且,使外径侧卡合片14d的径向内侧面和内径侧卡合片15c的径向外侧面抵接或靠近相向。
在本例的情况下,端部12c、12d彼此的沿轴向及径向(进而扭转方向)的相对位移变得不能进行。因此,即使在保持器7e因为在向心滚子轴承的运转时作用的离心力等而要扩径的情况下,扩径也被防止。
另外,在使一对分型模向轴向移动、进行轴向抽芯成形时,形成为以上的位置关系的外径侧卡合片14c、14d及内径侧卡合片15c、15d可以不与这些分型模干涉。即,在注射成形时,一部分被配置在外径侧卡合片14c的轴向另一侧部分及内径侧卡合片15d的轴向另一侧部分上的一侧的分型模,在注射成形后被向轴向另一侧拉拔。另一方面,在注射成形时,其一部分被配置在外径侧卡合片14d的轴向一侧部分及内径侧卡合片15c的轴向一侧部分上的另一侧的分型模,在注射成形后被向轴向一侧拉拔。因此,当使各个分型模向轴向移动时,外径侧卡合片14c、14d及内径侧卡合片15c、15d不会与这些分型模干涉。
在本例的情况下,构成卡合部13a的外径侧卡合片14c、14d及内径侧卡合片15c、15d,径向尺寸(壁厚)分别为端部12c、12d的径向尺寸的大约一半。但是,也可将在径向重叠的外径侧卡合片14c和内径侧卡合片15d的任一方及外径侧卡合片14d和内径侧卡合片15c的任一方分别与另一方相比构成为厚壁等,改变壁厚。另外,外径侧卡合片14c、14d及内径侧卡合片15c、15d虽然都构成为矩形板状,但也可变更成其它的形状。即,外径侧卡合片14c、14d及内径侧卡合片15c、15d的壁厚、形状,在确保卡合部13a的功能和通过轴向抽芯成形制造的前提下,能任意地变更。
在图6及图7所示构造中,使构成卡合部13b的一对外径侧卡合片14e、14f中的设在一方的端部12c上的外径侧卡合片14e的轴向尺寸,比设在另一方的端部12d上的外径侧卡合片14f的轴向尺寸大。另外,关于构成卡合部13b的一对内径侧卡合片15e、15f,使设在一方的端部12c上的内径侧卡合片15e的轴向尺寸比设在另一方的端部12d上的内径侧卡合片15f的轴向尺寸大。但是,一对外径侧卡合片14e、14f的轴向尺寸的和及一对内径侧卡合片15e、15f的轴向尺寸的和,分别与端部12c、12d的轴向尺寸相同。因此,外径侧卡合片14e、14f彼此的沿轴向的卡合位置及内径侧卡合片15e、15f彼此的沿轴向的卡合位置,从保持器7f的轴向中央位置分别沿轴向向相反方向偏离(偏移)。另外,使外径侧卡合片14e与外径侧卡合片14f的轴向尺寸比及内径侧卡合片15e与上述内径侧卡合片15f的轴向尺寸比分别为大约3:2左右。因此,外径侧卡合片14e、14f彼此的卡合位置和内径侧卡合片15e、15f彼此的卡合位置的相对于中央位置的偏移量相同。
并且,将外径侧卡合片14e、14f及内径侧卡合片15e、15f的径向尺寸,做成端部12c、12d的径向尺寸的大约1/2。因此,在图6及图7所示结构的情况下,轴向尺寸大的外径侧卡合片14e及内径侧卡合片15e的各个圆周方向端面的面积,为夹着不连续部11a相向的各个端面17c、17d整体的面积的大约3/10左右,能够比实施方式的第3例的结构的保持器7e的情况下的1/4大。
因此,在被装入向心滚子轴承中的状态下的运转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在端面17c、17d彼此抵接的情况下这些端面17c、17d彼此变得不平行(倾斜)。因此,能够防止在被保持在了端部12c、12d的近旁的滚子产生歪斜,能够有效地防止保持器7f的行为变得不稳定。另外,还能够防止由保持器7f承载的力矩载荷变大、保持器7f弹性变形成非圆筒状。另外,因为能够对歪斜进行抑制,能够确保抵接面积大,所以,能够使应力集中缓和,因此,还能够有效地防止保持器7f破损。并且,因为使卡定部13b(卡定机构)偏移,所以,能够在外径侧将轴向尺寸成为宽幅的外径侧卡合片14e作为标记空间。
图8及图9,表示实施方式的第5例的保持器7g。在本例的情况下,使一对外径侧卡合片14g、14h中的设在一方的端部12c上的外径侧卡合片14g的轴向尺寸,比设在另一方的端部12d上的外径侧卡合片14h的轴向尺寸更小。另外,关于一对内径侧卡合片15g、15h,也使设在一方的端部12c上的内径侧卡合片15g的轴向尺寸比设在另一方的端部12d上的内径侧卡合片15h的轴向尺寸更小。由此,使外径侧卡合片14g、14h彼此的沿轴向的卡合位置(图8中的实线X)及内径侧卡合片15g、15h彼此的沿轴向的卡合位置(图9中的实线Y),从保持器7g的轴向中央位置(图8、9中的点划线A)沿轴向分别向相反方向错开(偏移)。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也将外径侧卡合片14g与外径侧卡合片14h的轴向尺寸比及内径侧卡合片15g与上述内径侧卡合片15h的轴向尺寸比分别设为2:3左右。并且,将外径侧卡合片14g、14h及内径侧卡合片15g、15h的径向尺寸,设为端部12c、12d的径向尺寸的大约1/2。
并且,如以下那样限制在将保持器7g装入向心滚子轴承中的状态下的外径侧卡合片14g、14h及内径侧卡合片15g、15h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在圆周方向上分别与这些端面相向的对方面之间的间隙的大小。即,使一对外径侧卡合片14g、14h中的轴向尺寸大的外径侧卡合片14h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在圆周方向上跟此端面相向的对方面之间的间隙α1的大小,比一对外径侧卡合片14g、14h中的轴向尺寸小的外径侧卡合片14g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在圆周方向上跟此端面相向的对方面之间的间隙β1的大小更小(α1<β1)。此外,还使一对内径侧卡合片15g、15h中的轴向尺寸大的内径侧卡合片15h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在圆周方向上跟此端面相向的对方面之间的间隙γ1的大小,比一对内径侧卡合片15g、15h中的轴向尺寸小的内径侧卡合片15g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在圆周方向上跟此端面相向的对方面之间的间隙δ1的大小更小(γ1<δ1)。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设间隙α1为间隙β1的0.7倍左右,设间隙γ1为间隙δ1的0.7倍左右。
并且,使轴向尺寸大的外径侧卡合片14h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对方面之间的间隙α1的大小,比轴向尺寸大的内径侧卡合片15h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对方面之间的间隙γ1的大小相同(包含实际上相同)(α1=γ1)。此外,还使轴向尺寸小的外径侧卡合片14g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对方面之间的间隙β1的大小,与轴向尺寸小的内径侧卡合片15g的圆周方向端面跟对方面之间的间隙δ1的大小相同(包含实际上相同)(β1=δ1)。
另外,保持器7g因为通过利用了一对分型模的轴向抽芯成形进行制造,所以,在刚将两分型模向轴向拉开后的状态下,两端部12c、12d彼此还未卡合(在端部12c、12d彼此之间存在间隙)。但是,因为在保持器7g被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保持器直径收缩下去,所以,如图示那样,两端部12c、12d彼此卡合,外径侧卡合片14g、14h及内径侧卡合片15g、15h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各个对方面之间的间隙的大小成为上述的关系。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下,虽然在冷却的过程中保持器7g有时也不如所期望那样收缩,但因为此保持器7g是合成树脂制成,是高弹性体,所以,组装后仿对方构件(弹性变形),成为所期望的形状(能获得间隙的关系)。
另外,沿轴向尺寸小的外径侧卡合片14g及内径侧卡合片15g的间隙的大小,虽然如上述的说明的那样最好相同(β1=δ1),但这些间隙的大小不一定非要限制为相同。但是,这些间隙的大小,以运转时作用在保持器7g上的离心力不使由卡合部13c进行的卡合不脱开(端部12c、12d彼此不分离)的方式,被设定为外径侧卡合片14g和内径侧卡合片15g的至少任一方的卡合片与在轴向及径向邻接的卡合片能够卡合的(能够确保重叠量的)大小。
根据本例的保持器7g,不仅能够改善组装作业性,而且,在保持器的轴向尺寸小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其使用时的动作稳定。即,对于在本例的保持器7g,在运转时端面17c、17d彼此抵接(碰上)了的情况下,能够使轴向尺寸大的外径侧卡合片14h及内径侧卡合片15h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各个对方面抵接(在此状态下,在轴向尺寸小的外径侧卡合片14g及内径侧卡合片15g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对方面之间形成微小间隙)。因此,在保持器7g的轴向尺寸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地确保端面17c、17d彼此抵接时的抵接面积(在本例中,能在端面17c、17d整体的面积的3/5的部分进行抵接)。其结果,在这些端面17c、17d彼此抵接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防止这些端面17c、17d彼此变不平行(倾斜)。因此,能够防止在被保持在了端部12c、12d的近旁的滚子产生歪斜,能够有效地防止保持器7g的行为变得不稳定。另外,还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保持器7g承载的力矩载荷变大、保持器7g弹性变形成非圆筒状。并且,因为能够对歪斜进行抑制,同时,能够确保抵接面积大,所以,能够缓和应力集中,还能够有效地防止保持器7g破损。
图10表示实施方式的第6例的保持器7h。在本例的情况下,构成卡合部13d的外径侧卡合片14i、14j及内径侧卡合片15i、15j不在夹着不连续部11a相向的端部12c、12d的轴向端部(缘部8g、8h)形成,而是仅形成在柱部9上。由此,使卡合部13d的轴向两端部与缘部8g、8h的轴向端面相比分别向轴向中央侧偏移。换言之,卡合部13d仅设在保持器7h的除了轴向两端部的轴向中间部上。
根据本例的保持器7h,能够在卡合部13d的轴向两侧部分上分别形成使径向两侧部分及沿轴向与此卡合部13d相反侧部分开口了的插入空间25a、25b。由此,在本例的保持器7h的情况下,当进行向心滚子轴承的自动装配(向兜孔10内的滚子插入作业)时,能够在插入空间25a、25b中插入未图示的定位销。因此,通过正确地限制定位销的圆周方向位置,能够使兜孔10的圆周方向位置与各个滚子的插入位置正确地一致。另外,能够对不连续部11a的宽度扩缩进行抑制,变得容易将保持器7h维持为一定的直径尺寸。其结果,保持器7h的形态稳定,相对于滚子的插入位置的相位对齐变得容易,并且,将保持器7h组装在外径侧构件及内径侧构件上时的定位也变得容易。因此,变得容易谋求向心滚子轴承的装配的自动化,并且,能够提高装配作业的作业效率。并且,以形成了插入空间25a、25b的部分,谋求保持器7h的轻量化,并且,从注射成形时的缩孔防止方面考虑也变得有利。
图11及图12,表示实施方式的第7例的保持器7i。在本例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的第6例的情况同样,构成卡合部13e的外径侧卡合片14k、14l及内径侧卡合片15k、15l不在夹着不连续部11a相向的端部12c、12d的轴向端部(缘部8g、8h)形成,而是仅形成在柱部9上。
另外,使一对外径侧卡合片14k、14l彼此的轴向尺寸及一对内径侧卡合片15k、15l彼此的轴向尺寸,与实施方式的第5例的情况下同样地分别相互不同。即,使一对外径侧卡合片14k、14l中的设在一方的端部12c上的外径侧卡合片14k的轴向尺寸,比设在另一方的端部12d上的外径侧卡合片14l的轴向尺寸大。另一方面,使一对内径侧卡合片15k、15l中的设在另一方的端部12d上的内径侧卡合片15l的轴向尺寸,比设在一方的端部12c上的内径侧卡合片15k的轴向尺寸大。在本例的情况下,使一对外径侧卡合片14k、14l的轴向尺寸的和与一对内径侧卡合片15k、15l的轴向尺寸的和相等,这些和,与从端部12c、12d的轴向尺寸减去了插入空间25a、25b的轴向尺寸的和的值相等。另外,在本例中,将外径侧卡合片14k与外径侧卡合片14l的轴向尺寸比及内径侧卡合片15l与内径侧卡合片15k的轴向尺寸比分别设为2:1左右。
而且,使一对外径侧卡合片14k、14l中的轴向尺寸大的外径侧卡合片14k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在圆周方向上跟此端面相向的对方面之间的间隙α2的大小,比轴向尺寸小的外径侧卡合片14l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在圆周方向上跟此端面相向的对方面之间的间隙β2的大小更小(α2<β2)。此外,使一对内径侧卡合片15k、15l中的轴向尺寸大的内径侧卡合片15l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在圆周方向上跟此端面相向的对方面之间的间隙γ2的大小,比轴向尺寸小的内径侧卡合片15k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在圆周方向上跟此端面相向的对方面之间的间隙δ2的大小更小(γ2<δ2)。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设间隙α2为间隙β2的0.7倍左右,设间隙γ2为间隙δ2的0.7倍左右。
并且,设轴向尺寸大的外径侧卡合片14k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对方面之间的间隙α2的大小,与轴向尺寸大的内径侧卡合片15l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对方面之间的间隙γ2的大小相同(包含实际上相同)(α2=γ2)。此外,设轴向尺寸小的外径侧卡合片14l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对方面之间的间隙β2的大小,与轴向尺寸小的内径侧卡合片15k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对方面之间的间隙δ2的大小相同(包含实际上相同)(β2=δ2)。
在实施方式的第5例及第7例中,虽然使一对外径侧卡合片彼此的卡合位置和一对内径侧卡合片彼此的卡合位置从保持器的轴向中央位置沿轴向向相反侧偏移,但也可使其向相同方向偏移。在此情况下,最好以相同量使其偏移。根据这样的结构,容易使端部彼此的体积均等。另外,在实施方式的第6例及第7例中,虽然在卡合部的轴向两侧形成用于插入定位销的插入空间,但也可采用仅在一侧设置的构造。
在实施方式的第3~7例的情况下,将夹着缝隙18e、18f相向的端部12c、12d的轴向侧面32,做成向越接近这些缝隙18e、18f则两端部12c、12d的沿轴向的尺寸变得越小的方向倾斜的锥面。另外,此锥面的圆周方向长度、径向宽度尺寸、倾斜角度等,可以对应于保持器的大小、壁厚、轴承被组装的对方构件中的引导面的形状等任意地设定。
通过这样地设置锥面,不管在保持器向轴向偏离了的情况下的保持器相对于引导面的接触位置,都能够防止保持器(不连续部)挂在引导面上,能够防止保持器的旋转被阻止。
实施方式的第8例及第9例
在图13~图22中,表示设置了这样的弹性连结部的保持器的结构例。以下,将图13~图17所示保持器结构作为实施方式的第8例进行说明,将图18~图22所示保持器结构作为实施方式的第9例进行说明。另外,在实施方式的第8例及第9例中,虽然设置弹性连结部代替卡定部,但因为这以外的构件具有与实施方式的第3例的构造同样的结构,所以,关于同一或类似的构成构件,在图上标注同一附图标记。
在图13~图17所示实施方式的第8例的保持器7j的情况下,也在一对缘部8g、8h中的沿圆周方向的相位相互大体相等的部分分别设置缝隙18e、18f。而且,在缘部8g、8h及柱部9中的夹着这些缝隙18e、18f的位置在圆周方向上能远近移动的两端部12e、12f彼此之间,设置弹性连结部19a。
特别是在本例的情况下,此弹性连结部19a由分别能向圆周方向弹性变形的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和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构成。这些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和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分别为大致直线状(棒状),相对于轴向的倾斜方向相互朝着相反方向,而且使倾斜角度相同。因此,这样的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和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成为相互的形状在保持器7j的轴向翻转了的(在图15及图16中左右翻转了的)关系。如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则如图15那样,在完成状态下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的形状是向右上升的直线状(“/”形状),而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的形状是使此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在轴向(左右)翻转了的向左上升直线状(“\”形状)。另外,如从图16可以明白的那样,在伸长状态下倾斜方向相反。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使这样的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与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在保持器7j的直径方向重叠,使这些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与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在保持器7j的轴向中央部分交叉。
因此,将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及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的沿径向的厚度尺寸,设为不到缘部8g、8h及柱部9(端部12e、12f)的沿径向的厚度尺寸的1/2(在图示的例中是2/5左右),在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的内径侧侧面与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的外径侧侧面之间设置间隙。而且,将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的圆周方向一端部(在图15的自由状态下位于下侧的端部,在图16的伸长状态下位于上侧的端部),与一方的缘部8g的圆周方向一端部(在图15、16中存在于缝隙18e的上侧的端部)中的外径侧部分连结,将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的圆周方向另一端部(在图15的自由状态下位于上侧的端部,在图16的伸长状态位于下侧的端部),与另一方的缘部8h的圆周方向另一端部(在图15、16中存在于缝隙18f的下侧的端部)中的外径侧部分连结。另一方面,将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的圆周方向一端部与另一方的缘部8h的圆周方向一端部的内径侧部分连结,将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的圆周方向另一端部与一方的缘部8g的圆周方向另一端部的内径侧部分连结。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将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及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的沿径向的厚度尺寸和宽度尺寸(粗细)遍及全长设为一定。
另外,图13~图15及图17表示保持器7j冷却收缩了的完成后的状态。另一方面,在这样地冷却收缩以前的状态(刚从分型模取出后的状态)下,与图16所示情况下大体相同,缝隙18e、18f的沿圆周方向的宽度大,成为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及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向圆周方向伸长了的形状。因此,在本例的情况下,能够不与分型模干涉地形成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及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即,能够不与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及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干涉地向轴向拉拔分型模。
另外,在图示的构造以外,还能使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和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的倾斜方向相反。另外,还能使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和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的沿径向的厚度尺寸相互不同。
在图13~图17所示实施方式的第8例中,虽然分别将直线形状的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和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做成在径向重叠、相互交叉了的结构,但弹性连结部的构造不限于此。例如,在图18~图22所示实施方式的第9例的保持器7k中,分别使V字形状的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a与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a在径向重叠。
具体地说,将构成弹性连结部19b的分别能向圆周方向弹性变形的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a和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a分别做成V字形,沿轴向相反地配置各个顶点(及连结部)的位置,并且,使顶角的大小(自由状态及弹性变形状态下的顶角的大小)相同。因此,这样的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a和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a,相互的形状成为在保持器7k的轴向翻转了的(在图20及图21中左右翻转了的)关系。如更具体地说明,则如图20所示那样,在完成状态下,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a的形状是在左侧配置了顶角的V字形状(“<”形状),另一方面,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a的形状,是使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a在轴向(左右)翻转了的、在右侧配置了顶角的V字形状(“>”形状)。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也使这样的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a与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a在保持器7k的直径方向重叠、相互交叉。
另外,将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a及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a的沿径向的厚度尺寸,设为不到缘部8g、8h及柱部9(端部12e、12f)的沿径向的厚度尺寸的1/2(在图示的例中是2/5左右)。
而且,将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a的圆周方向一端部(位于图20及图21的上侧的端部),与夹着缝隙18e、18f设置的两端部12e、12f中的一方的端部12e(在图19及图20中存在于缝隙18e、18f的上侧的端部12e)中的外径侧部分的轴向一侧部分(缘部8f侧、图20及图21的右侧部分)连结。另外,将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a的圆周方向另一端部(位于图20及图21的下侧的端部),与夹着缝隙18e、18f设置的端部12e、12f中的另一方的端部12f(在图20及图21中存在于缝隙18e、18f的下侧的端部12f)中的外径侧部分的轴向一侧部分连结。换言之,在保持器7k的外径侧,将另一方的缘部8h的夹着缝隙18f相向的两端部,与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a的圆周方向两端部连结。
另一方面,将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a的圆周方向一端部,与夹着缝隙18e、18f设置的两端部12e、12f中的一方的端部12e中的内径侧部分的轴向另一侧部分(缘部8g侧、图20及图21的左侧部分)连结。另外,将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a的圆周方向另一端部,与夹着缝隙18e、18f设置的两端部12e、12f中的另一方的端部12f中的内径侧部分的轴向另一侧部分连结。换言之,在保持器7k的内径侧,将一方的缘部8g的夹着缝隙18e相向的两端部,与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a的圆周方向两端部连结。
另外,将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a及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a的沿径向的厚度尺寸,遍及全长设为一定。但是,关于宽度尺寸,在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a及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a的顶点(弯曲部)附近,与其它的部分相比变粗。
另外,在保持器7k冷却收缩以前的状态(刚从分型模取出后的状态)下,与图21所示情况大体同样,缝隙18e、18f的沿圆周方向的宽度变大,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a及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a成为向圆周方向伸长了的形状。因此,在本例的情况下,也能够不与各个分型模干涉地形成这些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a及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a。
另外,除了图示的构造以外,还能使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a和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a的配设方向相反。另外,还能使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a和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a的沿径向的厚度尺寸相互不同。
根据实施方式的第7例及实施方式的第8例的保持器7j、7k,组装作业性良好,能够防止微动磨损,并且,能够使弹性连结部19a、19b发挥充分的弹力,而且,能使运转时的动作稳定。
能够使组装作业性良好,能够防止微动磨损,是因为在圆周方向上一部分设置了能向圆周方向弹性变形的弹性连结部19a、19b(外径侧、内径侧各弹性连结部26、26a、27、27a)。即,通过使弹性连结部19a、19b向圆周方向伸长,能够向圆周方向扩大缝隙18e、18f的宽度。因此,即使在旋转轴等轴的外周面上存在外凸缘状的凸缘部等障碍物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保持器7j、7k容易地组装在此轴的周围。另外,当保持器7j、7k旋转时,能够与旋转速度(作用的离心力的大小)对应地使弹性连结部19a、19b向圆周方向伸长或弹性地恢复。因此,能使各个滚子的滚动面与外圈轨道及内圈轨道的接触位置变动。因此,能够使组装作业性良好,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微动磨损。
另外,能使弹性连结部19a、19b发挥充分的弹力,是因为使分别能向圆周方向弹性变形的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26a与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27a在保持器7j、7k的直径方向重叠地构成弹性连结部19a、19b。即,这些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26a和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27a分别发挥弹力,关于圆周方向能获得将它们2个弹力相加了的弹力。另外,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26a和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27a,因为不会在轴向干涉,所以,能够在保持器7j、7k的轴向尺寸(全宽)的范围充分地增大这些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26a和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27a的各个全长(沿轴向的长度)。因此,能够充分地增大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26a和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27a分别发挥的弹力(弹簧力)。具体地说,根据本例的构造,与图27所示现有技术构造的情况相比,能够发挥大约2倍左右的弹力。特别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第9例所示保持器7k,因为将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a及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a构成为V字形,所以,能够发挥更大的弹力。而且,因为在保持器7j、7k的直径方向重叠地配置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26a和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27a,所以,弹性连结部19a、19b的形成空间(关于圆周方向的空间)也不会增大。因此,在弹性连结部19a、19b的形成空间小的情况下,也能使弹性连结部19a、19b发挥充分的弹力。
另外,能使动作稳定,是因为将构成弹性连结部19a、19b的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26a和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27a的形状做成在轴向相互翻转了的形状。即,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运转时保持器7j、7k扩径或缩径的时候,能够消除从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26a及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27a作用在端部12e、12f上的力中的、在轴向作用的力。例如在保持器7j扩径时,在一方的缘部8g的圆周方向一端部和另一方的缘部8h的圆周方向另一端部,从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作用沿轴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的力。另一方面,在另一方的缘部8h的圆周方向一端部和一方的缘部8g的圆周方向另一端部上,也从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作用沿轴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的力。因此,在夹着缝隙18e、18f设置的端部12e、12f上,分别作用沿轴向的作用方向相反而且大小相等的2个力。其结果,此在轴向作用的力被抵消。另外,在实施方式的第8例的保持器7k的情况下,也同样能够抵消在轴向作用的力。因此,当保持器7j、7k扩径或缩径时,能够有效地防止缘部8g、8h的圆周方向一端部的轴向侧面和圆周方向另一端部的轴向侧面从同一平面上偏离,能够有效地防止缘部8g、8h的轴向侧面相对于用于对这些轴向侧面进行引导的引导面(与保持器7j、7k的中心轴正交的假想平面)倾斜。另外,在本例的情况下,即使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26a及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27a与其它的部分相比大幅度地冷却收缩,也能够使这些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26a与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27a的收缩量相同。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缘部8g、8h的圆周方向一端部的轴向侧面和圆周方向另一端部的轴向侧面从同一平面上偏离,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缘部8g、8h的轴向侧面相对于引导面倾斜。另外,还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夹着缝隙18e、18f设置的端部12e、12f的近旁配置的兜孔10内保持了的各个滚子发生歪斜。其结果,能够使保持器7j、7k的动作稳定。
并且,包含外径侧弹性连结部26、26a和内径侧弹性连结部27、27a及缘部8g、8h的形状在内,保持器7j、7k被限制为向轴向拔一对分型模的形状,即,被限制为能不损伤注射成形后的保持器7j、7k地使这些一对分型模彼此离开的形状。因此,能够通过轴向抽芯形成进行制造,能将制造成本抑制得低。
另外,如对保持器7j、7k向使缘部8g、8h的缝隙18e、18f的宽度向圆周方向扩张的方向施加力,则弹性连结部19a、19b进行弹性变形,向圆周方向伸长。由此,能够使保持器7j、7k扩径。另外,如对保持器7j、7k向使缘部8g、8h的缝隙18e、18f的宽度向圆周方向缩小的方向施加力,则弹性连结部19a、19b进行弹性变形,向圆周方向收缩。由此,能够使保持器7j、7k缩径。而且,如解除作用在了保持器7j、7k上的力,则弹性连结部19a、19b由弹性恢复力恢复成原来的状态,能够使保持器7j、7k的直径尺寸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另外,保持器7j、7k,在弹性连结部19a、19b的伸长量的限度内被扩径,不会超过其限度被过度地扩径。另外,保持器7j、7k以直到夹着缝隙18e、18f相向的两端面彼此接触为限度地被缩径,也不会超过此被过度地缩径。
这样,弹性连结部19a、19b起到所谓的弹簧的作用,容许保持器7j、7k的直径尺寸在规定范围扩大及缩小。由此,例如在装入保持器7j、7k的轴承高速旋转的情况下,由离心力的作用使保持器7j、7k扩径,另一方面,如成为低速旋转,则使保持器7j、7k顺利地缩径到原来的直径。因此,能够对兜孔10的内面与滚子的周面的接触位置进行变动调整,能够有效地防止微动的损伤的发生。另外,即使在保持器7j、7k被装入的轴承承载了大的载荷(例如径向载荷)的情况下,通过使保持器7j、7k柔软地扩径或缩径,也能使兜孔10的内面与滚子的周面的接触位置进行变动调整,高效率地使承载载荷逃逸。因此,能够提高保持器7j、7k的耐久性。
另外,构成弹性连结部的外径侧弹性连结部及内径侧弹性连结部的粗细(宽度尺寸)不需要遍及全长为一定,也可考虑向心滚子轴承的使用条件、外径侧弹性连结部及内径侧弹性连结部的强度、注射成形性等,使一部分变粗或变细。例如,为了确保强度,也能够使根部分(连结部分)变粗。另外,外径侧弹性连结部及内径侧弹性连结部的形状不限于直线状、V字形,可以采用波形、曲柄形、U字形、Z字形、M字形等各种各样的形状。
实施方式的第10例
图23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第10例的保持器7l。将构成保持器7l的一对缘部8i、8j都做成由2个大致圆弧状的分割体28a、29a、28b、29b构成的2分割构造。另外,本例的保持器7l,相对于一对缘部8i、8j(分割体28a、29a、28b、29b)大体均等地设置外径侧凹部23a、23b及内径侧凹部24a、24b,并且,相对于各个缘部8i、8j的外径侧及内径侧,也大体均等地设置外径侧凹部23a、23b及内径侧凹部24a、24b。其基本的保持器结构,因为与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保持器7c及实施方式的第3例的7e通用,所以,关于同一或类似的构成构件,在图上标注同一附图标记。
另外,一对缘部8i、8j,在沿圆周方向的相位相互大体相等的部分分别设置缝隙30a、30b、31a、31b。由此,将保持器7l构成为在圆周方向上2个部位具有不连续部11b、11c的大致圆筒状。缘部8i(分割体28a、29a)和缘部8j(分割体28b、29b)的径尺寸(曲率半径)、相对于轴向的相向间隔,可以对应于轴承的尺寸等任意地设定。
在一对缘部8i、8j上,在其外周面中的与兜孔10在轴向对准的部分的多个部位设置朝径向内方凹下的外径侧凹部23a、23b,并且,在其内周面的与兜孔10在轴向对准的部分中的与外径侧凹部23a、23b沿圆周方向的相位不同的多个部位,设置朝径向外方凹下的内径侧凹部24a、24b。即,一对缘部8i、8j,其外周面由外径侧凹部23a、23b和残留部(与柱部9的外周面的连续部)以凹凸状连续,并且,其内周面由内径侧凹部24a、24b和残留部(与柱部9的内周面的连续部)以凹凸状连续。另外,在一方的缘部8i及另一方的缘部8j,因为使外径侧凹部23a、23b与内径侧凹部24a、24b的沿圆周方向的相位不同,所以,在缘部8i、8j的外周面及内周面的圆周方向的同一相位,外径侧凹部23a、23b与内径侧凹部24a、24b在径向不会重叠。在图23所示结构的情况下,在一方的缘部8i上,在圆周方向上一个一个交替地设置外径侧凹部23a和内径侧凹部24a,在另一方的缘部8j上,在圆周方向上一个一个交替地设置外径侧凹部23b和内径侧凹部24b。
另外,在一方的缘部8i与另一方的缘部8j之间,使外径侧凹部23a、23b及内径侧凹部24a、24b的沿圆周方向的相位分别不同。即,使设在一方的缘部8i上的外径侧凹部23a与设在另一方的缘部8j上的外径侧凹部23b的沿圆周方向的相位不同,并且,使设在一方的缘部8i上的内径侧凹部24a与设在另一方的缘部8j上的内径侧凹部24b的沿圆周方向的相位不同。由此,在缘部8i、8j中的位于兜孔10的轴向两侧的部分,分别各设置一个外径侧凹部23a、23b和内径侧凹部24a、24b。
多个柱部9,以在一对缘部8i、8j彼此之间遍及圆周方向断续地架设的状态设置。而且,将由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柱部9和一对缘部8i、8l包围了四方的部分,做成用于滚动自如地保持滚子6的兜孔10。但是,在本例的情况下,在沿圆周方向相邻的柱部9彼此之间的部分中的与缝隙30a、31a、30b、31b沿圆周方向的相位一致的部分没有设置兜孔。因此,本例的保持器7l成为在圆周方向上的2个部位(不连续部11b、11c)缺失滚子的构造。换言之,在保持器7l中的不连续部11b、11c以外的部分,关于圆周方向以等间隔设置兜孔10,在这些兜孔10内分别插入滚子。另外,兜孔10的大小,与滚子的直径及全长对应,以由兜孔10能够滚动自如地保持各滚子的方式被设定。另外,兜孔10的数量,也与装入保持器7l的向心滚子轴承的容量(装入的滚子的个数)对应被任意地设定。
如以上那样,通过在一对缘部8i、8j(分割体28a、29a、28b、29b)上分别各2个部位形成缝隙30a、30b、31a、31b,将保持器7l做成在圆周方向上2个部位具有不连续部11b、11c的构造,所以,能够使保持器7l的直径尺寸自由地扩缩。另外,能够相对于具有各种大小的台阶部、凸缘部等的轴(内径侧构件)等容易地组装保持器7l。
另外,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的各个例的构造只要不相互矛盾,则能对各个构造的一部分进行替代或追加,应用在其它的例中。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适合用于向心滚子轴承,该向心滚子轴承主要被装入机动车、铁道车辆等车辆具备的各种动力机构中,特别是被装入机动车的变速器中的旋转支承部中。但是,装入本发明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向心滚子轴承的用途不限于这些。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向心滚子轴承
2外径侧构件
3、3a、3b外圈轨道
4轴
5、5a、5b内圈轨道
6、6a、6b滚子
7、7a~7l保持器
8、8a~8j缘部
9柱部
10兜孔
11、11a~11c不连续部
12a~12f端部
13、13a~13e卡合部
14a~14l外径侧卡合片
15a~15l内径侧卡合片
16a外径侧凹部
16b内径侧凹部
17a~17d端面
18a~18f缝隙
19、19a、19b弹性连结部
20a、20b齿轮
21动力传递轴
22a、22b同步机构
23a、23b外径侧凹部
24a、24b内径侧凹部
25a、25b插入空间
26、26a外径侧弹性连结部
27、27a内径侧弹性连结部
28a、28b分割体
29a、29b分割体
30a、30b缝隙
31a、31b缝隙
32轴向侧面

Claims (9)

1.一种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通过使用了由一对分型模构成的模具的合成树脂的轴向抽芯成形而一体地制造,上述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具备:
分别为大致圆环状且在轴向隔开间隔相互同心地设置的一对缘部,
遍及圆周方向断续地以架设在上述缘部彼此之间的状态设置的多根柱部,和
设在由上述缘部和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上述柱部四面围合的部分的多个兜孔;
在上述缘部的每一个上,在其外周面中的与上述兜孔在轴向对准的多个部位设有朝径向内方凹下的外径侧凹部,在其内周面中的与上述兜孔在轴向对准且与上述外径侧凹部沿圆周方向的相位不同的多个部位,设有朝径向外方凹下的内径侧凹部;
在构成上述缘部的一方的缘部与另一方的缘部之间,使上述外径侧凹部及上述内径侧凹部的沿圆周方向的相位分别不同,在上述缘部中的位于上述兜孔各自的轴向两侧的部分,分别各设有一个外径侧凹部和内径侧凹部,
所述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特征在于:
上述缘部的每一个,是在圆周方向上1个部位具有缝隙的带缺口圆环状,能通过在圆周方向上扩大这些缝隙的宽度而弹性地扩径,而且,在上述一方的缘部和上述另一方的缘部,使上述缝隙的沿圆周方向的相位大体一致;
以在上述缘部及上述多个柱部中的夹着上述缝隙的位置能向圆周方向远近移动的端部彼此之间架设的状态设有能向圆周方向弹性变形的弹性连结部,以及
由上述弹性连结部将上述一方的缘部的夹着上述缝隙相向的圆周方向两端部中的一方的端部和上述另一方的缘部的夹着上述缝隙相向的圆周方向两端部中的沿圆周方向与上述一方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相互连结。
2.一种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通过使用了由一对分型模构成的模具的合成树脂的轴向抽芯成形而一体地制造,上述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具备:
分别为大致圆环状且在轴向隔开间隔相互同心地设置的一对缘部,
遍及圆周方向断续地以架设在上述缘部彼此之间的状态设置的多根柱部,和
设在由上述缘部和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上述柱部四面围合的部分的多个兜孔;
在上述缘部的每一个上,在其外周面中的与上述兜孔在轴向对准的多个部位设有朝径向内方凹下的外径侧凹部,在其内周面中的与上述兜孔在轴向对准且与上述外径侧凹部沿圆周方向的相位不同的多个部位,设有朝径向外方凹下的内径侧凹部;
在构成上述缘部的一方的缘部与另一方的缘部之间,使上述外径侧凹部及上述内径侧凹部的沿圆周方向的相位分别不同,在上述缘部中的位于上述兜孔各自的轴向两侧的部分,分别各设有一个外径侧凹部和内径侧凹部,
所述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特征在于:
上述缘部的每一个,是在圆周方向上1个部位具有缝隙的带缺口圆环状,能通过在圆周方向上扩大这些缝隙的宽度而弹性地扩径,而且,在上述一方的缘部和上述另一方的缘部,使上述缝隙的沿圆周方向的相位大体一致;
以在上述缘部及上述多个柱部中的夹着上述缝隙的位置能向圆周方向远近移动的端部彼此之间架设的状态设有能向圆周方向弹性变形的弹性连结部,以及
上述弹性连结部,由分别能向圆周方向弹性变形的外径侧弹性连结部和内径侧弹性连结部构成,这些外径侧弹性连结部与内径侧弹性连结部在径向重叠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径侧弹性连结部及上述内径侧弹性连结部,具有在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轴向上相互翻转了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径侧弹性连结部和上述内径侧弹性连结部分别为大致直线状,而且,在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轴向中央部分交叉;
上述外径侧弹性连结部的圆周方向一端部与夹着上述缝隙设置的两端部中的一方的端部的外径侧部分的轴向一侧部分连结,上述外径侧弹性连结部的圆周方向另一端部与夹着上述缝隙设置的两端部中的另一方的端部的外径侧部分的轴向另一侧部分连结;
上述内径侧弹性连结部的圆周方向一端部与上述一方的端部中的内径侧部分的轴向另一侧部分连结,上述内径侧弹性连结部的圆周方向另一端部与上述另一方的端部中的内径侧部分的轴向一侧部分连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径侧弹性连结部和上述内径侧弹性连结部分别为V字形;
上述外径侧弹性连结部的圆周方向一端部,与夹着上述缝隙设置的两端部中的一方的端部的外径侧部分的轴向一侧部分连结,上述外径侧弹性连结部的圆周方向另一端部,与夹着上述缝隙设置的两端部中的另一方的端部的外径侧部分的轴向一侧部分连结;
上述内径侧弹性连结部的圆周方向一端部,与上述一方的端部中的内径侧部分的轴向另一侧部分连结,上述内径侧弹性连结部的圆周方向另一端部,与上述另一方的端部中的内径侧部分的轴向另一侧部分连结。
6.一种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通过使用了由一对分型模构成的模具的合成树脂的轴向抽芯成形而一体地制造,上述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具备:
分别为大致圆环状且在轴向隔开间隔相互同心地设置的一对缘部,
遍及圆周方向断续地以架设在上述缘部彼此之间的状态设置的多根柱部,和
设在由上述缘部和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上述柱部四面围合的部分的多个兜孔;
在上述缘部的每一个上,在其外周面中的与上述兜孔在轴向对准的多个部位设有朝径向内方凹下的外径侧凹部,在其内周面中的与上述兜孔在轴向对准且与上述外径侧凹部沿圆周方向的相位不同的多个部位,设有朝径向外方凹下的内径侧凹部;
在构成上述缘部的一方的缘部与另一方的缘部之间,使上述外径侧凹部及上述内径侧凹部的沿圆周方向的相位分别不同,在上述缘部中的位于上述兜孔各自的轴向两侧的部分,分别各设有一个外径侧凹部和内径侧凹部,
所述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的特征在于:
上述缘部的每一个,是在圆周方向上1个部位具有缝隙的带缺口圆环状,能通过在圆周方向上扩大这些缝隙的宽度而弹性地扩径,而且,在上述一方的缘部和上述另一方的缘部,使上述缝隙的沿圆周方向的相位大体一致;
在上述缘部及上述柱部中的夹着上述缝隙的位置设置的能向圆周方向远近移动的端部彼此之间,设有以使这些端部彼此不能沿轴向及径向相对位移的方式进行卡合的卡合部,以及
上述卡合部,在夹着上述缝隙设置的端部中的一方的端部的外径侧部分的轴向一侧部分设有以朝上述端部中的另一方的端部向圆周方向延伸的状态设置的外径侧卡合片,而且,在上述一方的端部的内径侧部分的轴向另一侧部分,设有以朝上述另一方的端部向圆周方向延伸的状态设置的内径侧卡合片,进而,在上述另一方的端部的外径侧部分的轴向另一侧部分,设有以朝上述一方的端部向圆周方向延伸的状态设置的外径侧卡合片,而且,在上述另一方的端部的内径侧部分的轴向一侧部分,设有以朝上述一方的端部向圆周方向延伸的状态设置的内径侧卡合片,在上述卡合部的外径侧部分和内径侧部分,分别使上述外径侧卡合片彼此及上述内径侧卡合片彼此在轴向卡合,并且,在上述卡合部的轴向一侧部分和轴向另一侧部分,分别使上述外径侧卡合片和上述内径侧卡合片在径向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外径侧卡合片彼此之间及上述内径侧卡合片彼此之间,轴向尺寸分别相互不同,而且,上述外径侧卡合片中的轴向尺寸大的外径侧卡合片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在圆周方向上跟此端面相向的对方面之间的间隙,比上述外径侧卡合片中的轴向尺寸小的外径侧卡合片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在圆周方向上跟此端面相向的对方面之间的间隙小,上述内径侧卡合片中的轴向尺寸大的内径侧卡合片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在圆周方向上跟此端面相向的对方面之间的间隙,比上述内径侧卡合片中的轴向尺寸小的内径侧卡合片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在圆周方向上跟此端面相向的对方面之间的间隙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轴向尺寸大的外径侧卡合片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在圆周方向上跟此端面相向的对方面之间的间隙,和上述轴向尺寸大的内径侧卡合片的圆周方向端面与在圆周方向上跟此端面相向的对方面之间的间隙是相同大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其特征在于:通过使上述卡合部的轴向端部与上述缘部的轴向侧面相比向轴向中央侧偏移,而在上述卡合部的两侧部分形成有插入空间。
CN201280036045.3A 2011-10-17 2012-10-16 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 Active CN1036880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28035A JP5831120B2 (ja) 2011-10-17 2011-10-17 ラジアルころ軸受用保持器
JP2011-228036 2011-10-17
JP2011227776A JP5953699B2 (ja) 2011-10-17 2011-10-17 ラジアルころ軸受用保持器
JP2011-227776 2011-10-17
JP2011-228035 2011-10-17
JP2011228036A JP5831121B2 (ja) 2011-10-17 2011-10-17 ラジアルころ軸受用保持器
PCT/JP2012/076736 WO2013058246A1 (ja) 2011-10-17 2012-10-16 ラジアルころ軸受用保持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8070A CN103688070A (zh) 2014-03-26
CN103688070B true CN103688070B (zh) 2016-05-04

Family

ID=48140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6045.3A Active CN103688070B (zh) 2011-10-17 2012-10-16 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44696B2 (zh)
EP (1) EP2770221B1 (zh)
KR (1) KR101521378B1 (zh)
CN (1) CN103688070B (zh)
WO (1) WO20130582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1262B (zh) * 2012-07-17 2018-03-0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
DE102014202789A1 (de) * 2013-04-04 2014-10-0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Geschlitzter Käfig für ein Lager
JP6307861B2 (ja) 2013-12-05 2018-04-11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樹脂製保持器
KR101678298B1 (ko) 2015-04-07 2016-11-21 한국철도공사 돌기가 구비된 도시철도차량 차축베어링용 케이지
KR101678297B1 (ko) 2015-04-07 2016-11-21 한국철도공사 윤활성능이 향상된 도시철도차량 차축베어링용 케이지
JP6702586B2 (ja) * 2015-07-03 2020-06-03 日本電産シンポ株式会社 軸受および減速機
TWI576522B (zh) * 2015-12-30 2017-04-01 Hiwin Tech Corp Bearing with holder
DE102016222439A1 (de) * 2016-11-16 2018-05-1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Wälzlager mit einem Wälzlagerkäfig
CN108591272A (zh) * 2018-06-21 2018-09-28 大连光扬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剖分式调心滚子轴承保持架及其调心滚子轴承
DE102019106487A1 (de) * 2019-03-14 2020-09-1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Wälzlagerkäfig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52909A (en) * 1970-08-20 1974-05-15 Schaeffler W Plastics cage for roller bearings
US3881790A (en) * 1973-08-06 1975-05-06 Federal Mogul Corp One piece molded plastic retainer for cylindrical roller bearing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S6071728U (ja) * 1983-10-25 1985-05-21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転がり軸受用保持器
JPH09236129A (ja) * 1996-02-29 1997-09-09 Ntn Corp ころ軸受用保持器およびころ軸受
JP2007198496A (ja) * 2006-01-26 2007-08-09 Nsk Ltd 転がり軸受
JP2008008333A (ja) * 2006-06-27 2008-01-17 Nsk Ltd ラジアルころ軸受用保持器の製造方法
CN101918725A (zh) * 2007-10-03 2010-12-15 美国光洋轴承有限责任公司 凸轮轴辊子轴承定位装置
CN102224350A (zh) * 2009-12-25 2011-10-1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滚针轴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264167B (de) * 1964-05-30 1968-03-21 Schaeffler Ohg Industriewerk Radialkaefig fuer zylindrische Waelzkoerper
US3388952A (en) * 1965-07-17 1968-06-18 Schaeffler Ohg Industriewerk Plastic window cage for cylindrical roller
GB1303007A (zh) * 1970-05-22 1973-01-17
JPS5129385Y2 (zh) * 1971-11-10 1976-07-24
JPS54111242U (zh) * 1978-01-20 1979-08-04
JPS5829409Y2 (ja) 1979-02-08 1983-06-28 正三 横河 空調用ダクト
JPS5927539Y2 (ja) * 1979-02-09 1984-08-09 光洋精工株式会社 ころがり軸受の割型保持器
US4865473A (en) 1988-09-06 1989-09-12 The Torrington Company Single split cage locking tab
DE9006526U1 (zh) * 1990-06-09 1990-08-16 Skf Gmbh, 8720 Schweinfurt, De
DE4222175C2 (de) 1992-07-06 1998-12-10 Schaeffler Waelzlager Ohg Wälzlagerkäfig
DE4400718C2 (de) * 1994-01-13 1998-04-09 Schaeffler Waelzlager Ohg Lager für eine Längs- und Drehbewegung
GB2448687B (en) * 2007-04-23 2011-07-06 Cooper Roller Bearings Company A Cage for a roller bearing and a roller bearing
JP2011089612A (ja) * 2009-10-23 2011-05-06 Jtekt Corp 針状ころ軸受用の保持器及び針状ころ軸受
CN102549284B (zh) * 2010-09-14 2015-04-01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单剖分式保持架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52909A (en) * 1970-08-20 1974-05-15 Schaeffler W Plastics cage for roller bearings
US3881790A (en) * 1973-08-06 1975-05-06 Federal Mogul Corp One piece molded plastic retainer for cylindrical roller bearing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S6071728U (ja) * 1983-10-25 1985-05-21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転がり軸受用保持器
JPH09236129A (ja) * 1996-02-29 1997-09-09 Ntn Corp ころ軸受用保持器およびころ軸受
JP2007198496A (ja) * 2006-01-26 2007-08-09 Nsk Ltd 転がり軸受
JP2008008333A (ja) * 2006-06-27 2008-01-17 Nsk Ltd ラジアルころ軸受用保持器の製造方法
CN101918725A (zh) * 2007-10-03 2010-12-15 美国光洋轴承有限责任公司 凸轮轴辊子轴承定位装置
CN102224350A (zh) * 2009-12-25 2011-10-1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滚针轴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44696B2 (en) 2015-02-03
KR101521378B1 (ko) 2015-05-18
CN103688070A (zh) 2014-03-26
US20140112609A1 (en) 2014-04-24
EP2770221B1 (en) 2016-10-12
WO2013058246A1 (ja) 2013-04-25
KR20140014297A (ko) 2014-02-05
EP2770221A1 (en) 2014-08-27
EP2770221A4 (en) 2015-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88070B (zh) 向心滚子轴承用保持器
CN105143697A (zh) 圆锥滚子轴承用树脂制保持架和具有该保持架的圆锥滚子轴承
US8556519B2 (en) Radial roller bearing, in particular single track ball roller bearing
CN101802423B (zh) 滚动轴承装置及用于连续铸造装置的辊子设备
CN102549284B (zh) 单剖分式保持架
CN103314226B (zh) 在圆环滚子轴承中用于滚子元件的间隔器
CN102089541A (zh) 圆锥滚子轴承用树脂制保持器和圆锥滚子轴承
CN101365890A (zh) 径向滚动轴承、特别是单列的深沟滚动轴承
CN100489328C (zh) 带保持架的自动调心滚子轴承以及自动调心滚子轴承用保持架的制造方法
JP5172823B2 (ja) ラジアルころ軸受、特に単列球面ころ軸受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02639885A (zh) 径向滚针轴承用隔离件
CN104507607A (zh) 压缩机用叶轮的制造方法及压缩机用叶轮
CN102362087A (zh) 尤其用于承受组合的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的球面滚子轴承
US9145917B2 (en) Cage for radial roller bearing
CN102822541B (zh) 至少两个部分可相对于彼此旋转的轴承布置
CN105121871A (zh) 双列滚子轴承
CN102527917A (zh) 动力传递链条用链销的组装夹具
CN101482171A (zh) V带式自动变速装置的从动侧带轮
CN1902410B (zh) 等速万向节
US3899221A (en) Thrust bearings
CN104653624A (zh) 分割保持器及滚子轴承
CN202531655U (zh) 径向滚针轴承用保持架
CN101761552A (zh) 滚子轴承
CN106989102A (zh) 圆锥滚子轴承
JP2014092263A (ja) スラスト玉軸受及び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