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5310A - 试样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试样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75310A
CN103675310A CN201310423716.8A CN201310423716A CN103675310A CN 103675310 A CN103675310 A CN 103675310A CN 201310423716 A CN201310423716 A CN 201310423716A CN 103675310 A CN103675310 A CN 1036753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sumptive material
sample
reaction cup
parts
suction n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237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75310B (zh
Inventor
丰岛弘人
增谷晃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sm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ysm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smex Corp filed Critical Sysme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675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53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753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53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01N2035/0406Individual bottles or tub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6General conveyor features
    • G01N2035/0465Loading or unloading the convey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2035/1027General features of the devices
    • G01N2035/103General features of the devices using disposable tip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误放入耗材的情况下也能顺利进行以后的处理的试样分析装置。试样分析装置具有用反应杯C1进行试样测定的测定构件部分、用于放入反应杯C1的放入口、将从放入口放入的反应杯C1供应给测定构件部分的反应杯供应部件、区分与反应杯C1形状不同的吸头C2和反应杯C1的移送轨531、收纳部件、将移送轨531区分的吸头C2引导至收纳部件的引导部件55。由此,用户无需通过复杂的作业来除去误放入的吸头C2,只需除去收纳部件中的吸头C2就能取出误放入的吸头C2。

Description

试样分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耗材进行分析的试样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人们已经知道有一种分析装置将无规则地收纳的多个移液管吸头和反应杯等耗材排成一列并将其逐一供应到一定位置,然后用这些耗材进行分析。
日本公开专利申请(Japanese Laid-Open Patent Application)No.2003-83999号和日本公开专利申请(Japanese Laid-Open Patent Application)No.2007-240466中公开了一种具有移液管吸头供应单元和反应杯供应单元的自动分析装置。日本公开专利申请(Japanese Laid-Open Patent Application)No.2007-240466中记述了一种反应杯区分构件部分,它将一定量的反应杯逐一区分,并将区分后的反应杯移送到一定位置。上述移液管吸头和反应杯从不同的放入口补充到分析装置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范围只由后附权利要求所规定,在任何程度上都不受这一节发明内容的陈述所限。
因此,本发明提供:
(1)一种试样分析装置,该试样分析装置具有:用第一耗材和形状不同于第一耗材的第二耗材测定试样的测定构件部分、用于放入第一耗材的第一放入口、将从所述第一放入口放入的第一耗材供应给所述测定构件部分的供应部件、区分从所述第一放入口放入的第一耗材和从所述第一放入口放入的第二耗材的区分部件、用于收纳所述区分部件区分的第二耗材的收纳部件。
(2)根据(1)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还具有:将所述区分部件区分的第二耗材引导至所述收纳部件的引导部件。
(3)根据(2)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中:所述引导部件使所述区分部件区分的第二耗材滑落并将其引导至所述收纳部件中。
(4)根据(1)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中:所述测定构件部分具有分装液体的液体分装构件和测定试样的检测部件。
(5)根据(1)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还具有:用于放入所述第二耗材的第二放入口。
(6)根据(5)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放入口和所述第二放入口相邻配置。
(7)根据(1)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中:所述区分部件在所述供应部件供应第一耗材的供应路径上区分第一耗材和第二耗材。
(8)根据(7)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中:所述区分部件具有让所述第二耗材通过但不让所述第一耗材通过的间隙。
(9)根据(8)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中:所述供应部件有与第一耗材啮合并逐一移送第一耗材的一对移送轨,所述间隙为所述一对移送轨之间的空间。
(10)根据(9)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中:所述一对移送轨之间设有小于第一耗材的最大直径且大于第二耗材的最大直径的间隙。
(11)根据(2)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中:所述区分部件移送所述第一耗材并且使小于所述第一耗材的第二耗材下落,所述引导部件将从所述区分部件下落的第二耗材引导至所述收纳部件。
(12)根据(1)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还具有:用于检测出所述区分部件区分的所述第二耗材的检出部件。
(13)根据(12)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还具有:用于通知所述检出部件的检出结果的通知部件。
(14)根据(12)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还具有:在所述检出部件检测出所述第二耗材时接受用于停止所述供应部件的供应作业的指示输入的接受部件。
(15)根据(12)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还具有:在所述检出部件检测出所述第二耗材时,使所述供应部件的供应作业自动停止的控制部件。
(16)根据(15)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中:所述供应部件在停止供应作业时将已经移送到一定位置的第一耗材供应给所述测定构件部分。
(17)根据(1)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中:所述收纳部件设置在装置内部,且所述收纳部件能够取出至装置外部。
(18)根据(1)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中:第一耗材是用于制备测定试样的反应杯,第二耗材是安装在吸嘴前端的移液管吸头。
(19)根据(1)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中:所述供应部件还具有储存从所述第一放入口放入的第一耗材的储存部件。
(20)根据(19)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中:所述区分部件在所述储存部件下游的第一耗材的供应路径上区分第一耗材和第二耗材。
(21)一种试样分析装置,其具有:用第一耗材和形状不同于第一耗材的第二耗材测定试样的测定构件部分、用于放入第一耗材的第一放入口、将从所述第一放入口放入的第一耗材供应给所述测定构件部分的供应部件、区分第一耗材和第二耗材的区分部件、将所述区分部件区分的所述第二耗材引导至外部的引导部件。
(22)一种试样分析装置,其具有:用第一耗材和形状不同于第一耗材的第二耗材测定试样的测定构件部分、用于放入第一耗材的第一放入口、将从所述第一放入口放入的第一耗材供应给所述测定构件部分的供应部件、区分第一耗材和第二耗材的区分部件、检测出所述区分部件区分的所述第二耗材的检出部件、通知所述检出部件的检出结果的通知部件。
在上述(1)的结构中,即使与第一耗材形状不同的第二耗材也放入了用于放入第一耗材的第一放入口,第二耗材也会与第一耗材区分开来并收纳到收纳部件中。以此,用户即使误将第二耗材放入放入口,只要除去收纳部件中收纳的第二耗材,就能够顺畅地进行其后的处理。
在上述(2)的结构中,通过简单的结构就能轻松地将误放入的第二耗材引导至收纳部件。
在上述(6)的结构中,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对放入口补充第一耗材,并能够对其他放入口补充第二耗材。在这一结构中,很容易误将第二耗材放入第一耗材的放入口。然而,即使误将第二耗材放入第一耗材的放入口,如上所述,用户只要除去收纳部件中收纳的第二耗材即可,无需从装置内部去除第二耗材,此外,用户还能根据通知部件发出的通知知道误放入了第二耗材,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以后的处理。
在上述(7)的结构中,在第二耗材到达测定构件部分前,能够切实区分第二耗材。
在上述(8)的结构中,所述区分部件能够具有让第二耗材通过而不让第一耗材通过的间隙。如此就能以简单的结构区分第一耗材和第二耗材。
在上述(9)的结构中,能够通过用于移送第一耗材的移送轨区分第一耗材和第二耗材,因此能够简化试样分析装置。
在上述(10)的结构中,通过简单的结构就能区分大小不同的第一耗材和第二耗材。
在上述(11)的结构中,能够在移送第一耗材的同时区分第一耗材,因此能够提高第一耗材的移送效率。由于误放入的第二耗材会被引导至收纳部件,因此能够轻松地回收第二耗材。
在上述(12)的结构中,能够检测出区分部件区分的第二耗材。
在上述(13)的结构中,能够立即让用户知道第二耗材误放入了放入口,因此用户能够迅速采取停止装置等的对策。
在上述(14)的结构中,用户能够停止供应部件的供应作业。
在上述(15)的结构中,检测出第二耗材后,供应部件的供应作业自动停止,因此能够在不给用户造成负担的情况下迅速停止供应作业。
在上述(16)的结构中,与停止供应部件的所有移送作业的情况不同,能够用在一定位置上的第一耗材继续进行测定构件部分的作业,因此能够使试样分析效率提高。
在上述(17)的结构中,用户能够轻松地除去第二耗材。
在上述(19)的结构中,用户能够将第一耗材储存在储存部件中。
在上述(20)的结构中,即使误将第二耗材放入储存部件中,也能够在第二耗材到达测定构件部分之前切实区分第二耗材。
在上述(21)的结构中,误放入的第二耗材无需用户操作即可被引导至装置外部,因此,用户不必进行从装置内部去除第二耗材的烦琐工作。
在上述(22)的结构中,能够马上通知用户第二耗材误放入了放入口,因此,用户能够马上采取停止装置等的对策。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的免疫分析装置的整体结构斜视图;
图2为实施方式的盖和门的结构图、以及反应杯和吸头的结构图;
图3为从上俯视实施方式的测定部件时的结构平面图;
图4为实施方式的反应杯供应部件的结构斜视图;
图5为从侧面看实施方式的反应杯供应部件时的截面图、以及摇动轨和移送轨的结构斜视图;
图6为实施方式的反应杯和吸头由摇动部件送出的步骤图;
图7为实施方式的测定部件的结构图;
图8为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图9为实施方式的反应杯供应部件移送反应杯时的相关控制的流程图;
图10为实施方式中与误放入的吸头相关的反应杯供应部件的控制流程图;
图11为实施方式的异常处理流程图;
图12为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处理流程图及对话框示图;
图13为变更例中配置在外部的废弃箱及对话框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用于以下装置:用血液等样本进行乙肝、丙肝、肿瘤标志及甲状腺激素等各种项目的检查的免疫分析装置。
图1为免疫分析装置1的整体结构斜视图。免疫分析装置1具有样本运送部件2、测定部件3、以及由触摸屏构成的显示输入部件41。
样本运送部件2能够运送安放有装样本的样本容器的样本架。测定部件3从样本运送部件2运送到一定位置的样本容器中吸移样本并进行测定。测定部件3的上部和下部分别有能够向上开关的盖301a、301b、以及能够横向开关的门302。
盖301a、301b打开后,如图2(a)所示,分别设置在测定部件3内部的第一漏斗511和漏斗611上方被打开。以此,第一漏斗511上端的放入口511a和漏斗611上端的放入口611a分别面对外部。用户打开盖301a,并从放入口511a将测定作业要用的反应杯C1放入第一漏斗511内,打开盖301b,并从放入口611a将测定作业要用的移液管吸头C2放入漏斗611内。
打开门302后,如图2(b)所示,测定部件3内部设置的收纳部件380的前方呈开放状。收纳部件380收纳使用完毕的反应杯C1和移液管吸头C2,并能够通过门302取出至外部。用户打开门302,向外取出收纳部件380,丢弃使用完毕的反应杯C1和移液管吸头C2。
图2(c)、(d)分别为反应杯C1和移液管吸头C2的结构图。
反应杯C1由下述部分构成:直径为d11的边缘部分C11、直径为小于直径d11的d12的主干部分C12。移液管吸头C2由下述部分构成:直径为小于直径d11的d21的安装部件C21、以及直径小于直径d21的主干部分C22。
反应杯C1用于使样本和试剂发生反应,并在各样本测定结束后废弃。移液管吸头C2用于吸移和排出样本,每次吸移和排出样本后被废弃。即,反应杯C1和移液管吸头C2均为耗材,为了防止样本混合,其在测定部件3中使用后废弃。因此,用户在测定前预先将所需要的数量的反应杯C1和移液管吸头C2放入第一漏斗511和漏斗611。
反应杯C1和移液管吸头C2分别收纳在500个装的袋子中。用户打开收纳反应杯C1的袋子,将复数个反应杯C1放入第一漏斗511,打开收纳移液管吸头C2的袋子,并向漏斗611放入复数个移液管吸头C2。
返回图1,测定部件3的前面设置有指示器303、测定开始按钮304a和紧急停止按钮304b。用户按下测定开始按钮304a就能开始测定作业,按下紧急停止按钮304b就能停止测定部件3内的所有测定作业。显示输入部件41在显示样本的分析结果的同时还接受用户的指示。
图3为从上俯视测定部件3时的结构平面图。
测定部件3具有反应杯供应部件5和吸头供应部件6,除此之外,还有用反应杯供应部件5供应的反应杯C1和吸头供应部件6供应的移液管吸头C2测定样本的测定构件部分,具体来说该测定构件部分就是指样本分装臂311、R1试剂分装臂312、R2试剂分装臂313、R3试剂分装臂314、反应部件320、一次BF(Bound Free,结合分离)分离部件331、二次BF分离部件332、R4/R5试剂供应部件340、试剂放置部件350、及检测部件360。测定部件3还设有废弃口371、372。
免疫分析装置1混合充当测定对象的血液等样本和缓冲液(R1试剂),在所得到的混合液中添加试剂(R2试剂),该试剂(R2试剂)是含有负载有与样本中所含有的抗原相结合的捕捉抗体的磁性粒子的试剂。将负载着与抗原结合后的捕捉抗体的磁性粒子吸引到一次BF分离部件331的磁石处,以此除去未与捕捉抗体结合的样本内的成分。再添加标记抗体(R3试剂),然后,将负载着与标记抗体和抗原结合后的捕捉抗体的磁性粒子吸引到二次BF分离部件332的磁石处,以此除去含有未反应标记抗体的R3试剂。再添加分散液(R4试剂)和在与标记抗体反应过程中发光的发光底物(R5试剂),然后,测定标记抗体与发光底物的反应所产生的发光量。经过这一过程,定量测定与标记抗体结合的样本中所含有的抗原。
反应杯供应部件5具有第一储存部件51、第二储存部件52、移送部件53和导出部件54。反应杯供应部件5的移送部件53下方(Z坐标负方向)设有引导部件55(参照图4)。
第一储存部件51具有第一漏斗511、由发光部件和受光部件组成的传感器512、环形的传送带513。第一漏斗511的底面有斜面,放入第一漏斗511的反应杯C1从第一漏斗511的底面起依次堆积存放。传感器512检测出位于第一漏斗511底面的反应杯C1。传送带513将存放在第一漏斗511内的反应杯C1送到第二储存部件52。
送到第二储存部件52的反应杯C1由第二储存部件52、移送部件53和导出部件54移送,并逐一供应到R1试剂分装臂312的试剂排出位置P1。反应杯供应部件5的详细结构随后参照图4和图5(a)~(c)加以说明。
吸头供应部件6具有漏斗611和移送部件612,将从漏斗611放入的移液管吸头C2通过移送部件612逐一供应到样本分装臂311的吸头安装位置(无图示)。送到吸头安装位置的移液管吸头C2安装到样本分装臂311的移液管311a前端。
R1试剂分装臂312用移液管312a吸移放置在试剂放置部件350的R1试剂,并将所吸移的R1试剂排出到试剂排出位置P1的反应杯C1中。注入了R1试剂的反应杯C1由无图示的夹具送到样本的位置P2。样本分装臂311用安装的移液管吸头C2吸移由样本运送部件2运到位置P3的样本容器内的样本,并将所吸移的样本排出到位置P2的反应杯C1中。此反应杯C1由无图示的夹具送到反应部件320。样本分装臂311分装完一份样本后,用于此次样本分装的移液管吸头C2便废弃至废弃口371。
R2试剂分装臂313用移液管313a吸移放置在试剂放置部件350的R2试剂,并将所吸移的R2试剂排出到装有R1试剂和样本的反应杯C1中。
反应部件320呈圆环形并围绕在试剂放置部件350周围,在反应部件320上有沿其外形隔一定间隔配置的复数个反应杯放置部件320a。反应部件320能够旋转,将反应杯放置部件320a移到进行各种处理(分装试剂等)的各个处理位置上。反应杯放置部件320a中放置的反应杯C1加热到约42℃。以此促进反应杯C1中的样本与各种试剂的反应。
收纳样本、R1试剂和R2试剂的反应杯C1被无图示的夹具从反应部件320移送到一次BF分离部件331。一次BF分离部件331从反应杯C1内的试样中除去未与捕捉抗体结合的样本内的成分。R3试剂分装臂314用移液管314a吸移放置在试剂放置部件350的R3试剂,并将吸移的R3试剂排到从一次BF分离部件331移到反应部件320的反应杯C1中。
装有一次BF分离部件331进行了去除处理后的试样和R3试剂的反应杯C1由无图示的夹具从反应部件320移送到二次BF分离部件332。二次BF分离部件332除去含有未反应的标记抗体的R3试剂。R4/R5试剂供应部件340通过无图示的管依次向装有二次BF分离部件332进行了去除处理后的试样的反应杯C1分装R4试剂和R5试剂。
检测部件360用光电倍增管(Photo Multiplier Tube)获取反应杯C1内与经一定处理的样本抗原结合的标记抗体与发光底物在反应过程中发出的光,以此测定该样本中所含有的抗原量。检测部件360测定完一个样本后,收纳该样本的反应杯C1便被无图示的夹具废弃至废弃口372。
废弃口371、372连接着通往图2(b)所示收纳部件380的废弃路线。废弃至废弃口371的移液管吸头C2、以及废弃至废弃口372的反应杯C1通过此废弃路径收纳在收纳部件380中。
在此,如图2(a)所示,用户打开盖301a,将反应杯C1放入第一漏斗511时,可能会误将移液管吸头C2放入第一漏斗511。此时,误放入的移液管吸头C2有可能被反应杯供应部件5移送,并导致移液管吸头C2在反应杯供应部件5内堵塞。另外,误放入的移液管吸头C2还有可能被反应杯供应部件5移送到测定部件3内部。发生这种情况时需要进行复杂的恢复工作以除去移液管吸头C2。
在本实施方式的免疫分析装置1中,即使在移液管吸头C2误放入第一漏斗511的情况下,反应杯供应部件5也能区分反应杯C1和移液管吸头C2。下面说明反应杯供应部件5的结构、以及反应杯C1和移液管吸头C2的区分。
图4为反应杯供应部件5的结构斜视图,图5(a)为从侧面看反应杯供应部件5时的截面图。图5(b)、(c)为摇动轨523和移送轨531的结构斜视图。另外,在图4中,为方便起见省略第一储存部件51的图示。在图4和图5(a)中显示了与图1和图3所示坐标轴(XYZ)不同的坐标轴(xyz)。
首先说明反应杯供应部件5的结构、以及反应杯供应部件5移送反应杯C1的步骤。
放入第一储存部件51的第一漏斗511的反应杯C1如上所述,由传送带513(参照图3)运到第二储存部件52。
参照图4和图5(a),第二储存部件52具有第二漏斗521、由发光部件和受光部件构成的传感器522、摇动轨523、以及摇动向导524。第二漏斗521的底面有斜面。从第一储存部件51向第二漏斗521移送反应杯C1,并使第二漏斗521中储存有复数个反应杯C1。从第一储存部件51移送过来的反应杯C1从第二漏斗521的底面起堆积存放。传感器522检测出位于第二漏斗521底部的反应杯C1。
参照图5(a)、(b),摇动轨523具有一对扇形的板523a、以及被一对板523a夹住固定住的垫片523b。一对板523a的间隔d3(垫片523b的厚度)小于反应杯C1的边缘部分C11的直径d11且大于主干部分C12的直径d12。一对板523a上分别设有轴孔523c。y坐标负方向一侧的板523a的轴孔523c自y坐标负方向一侧被支撑且能够旋转,y坐标正方向一侧的板523a的轴孔523c自y坐标正方向一侧被支撑且能够旋转。以此,摇动轨523能够绕y坐标旋转。垫片523b上有缺口523d,由一对板523a和垫片523b形成了空间S1。空间S1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间隙”。
摇动向导524具有一对与摇动轨523外侧接触的扇形的板524a、以及被一对板524a夹住固定住的垫片524b。一对板524a上分别有轴孔524c,一对板524a分别自y坐标负方向一侧和y坐标正方向一侧受到支撑且能够绕轴旋转。以此,摇动向导524能够绕y坐标旋转。
具有如此结构的摇动轨523和摇动向导524连接在一起并能够一起转动。反应杯C1在摇动轨523和摇动向导524的摇动下从摇动轨523和摇动向导524的垫片524b之间通过,并被送到移送部件53的移送轨531。
参照图4和图5(a)、(c),移送部件53具有一对移送轨531、罩532、以及反射型传感器533、534。一对移送轨531的间隔d4与一对板523a的间隔d3相同。由设在一对移送轨531之间的间隔d4形成了空间S2。空间S2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间隙”。
由摇动轨523和摇动向导524(以下称“摇动部件”)送出的反应杯C1沿一对移送轨531的上边靠自身重量滑落,从移送轨531下面开始依次排成一列。此时,反应杯C1的主干部分C12落入空间S2,只有边缘部分C11被一对移送轨531的上边所支撑着。
罩532用于保护移送轨531的上方。罩532的右端形成有向上弯曲的停止部件532a。传感器533、534分别设置在移送轨531的中段附近和移送轨531的最下段附近。传感器533检测出位于传感器533正面(y坐标正方向)位置(移送轨531中段位置)的反应杯C1,传感器534检测出位于传感器534正面(y坐标正方向)位置(移送轨531最下段位置P4)的反应杯C1。
图6(a)、(b)为位于第二漏斗521底面的反应杯C1被摇动部件送出的步骤示图。
首先,摇动轨523和摇动向导524向下转动,转到图6(a)所示位置。以此,置于第二漏斗521底面的一个反应杯C1进入摇动轨523与垫片524b之间。
然后,摇动轨523和摇动向导524向上转动,转到图6(b)所示位置。以此,进入摇动轨523与垫片524b之间的反应杯C1沿一对板523a的上边(与垫片524b相对的端部)靠自身重量滑落,并被送入一对移送轨531上。
此时,若滑落的反应杯C1到达空间S1,则如位置t1的反应杯C1所示,边缘部分C11被一对板523a的上边支撑,主干部分C12进入空间S1中。位置t1的反应杯C1进一步靠自身重量滑落后,与位置t1同样地,边缘部分C11被一对板523a的上边支撑,主干部分C12进入空间S1中,并在此状态下到达位置t2。位置t2的反应杯C1再因自身重量滑落后,与位置t1、t2同样地,边缘部分C11被一对移送轨531支撑着,主干部分C12进入空间S2中,并在此状态下到达位置t3。
在图6(a)、(b)的例示中,反应杯C1的主干部分C12先进入摇动轨523和垫片524b之间,但如果反应杯C1如图5(a)所示,边缘部分C11先进入摇动轨523和垫片524b之间,反应杯C1仍然与上述情况同样地被送到移送轨531。即,边缘部分C11先到空间S1的反应杯C1与上述情况相同,其边缘部分C11被一对板523a的上边支撑,主干部分C12进入空间S1中。因此,送到移送轨531的反应杯C1与上述情况相同,其边缘部分C11被移送轨531支撑。
参照图4,导出部件54使位于移送轨531最下面的反应杯C1停止。如果在测定作业中需要反应杯C1,则导出部件54只将移送轨531上排列的反应杯C1中位于最下面的反应杯C1运到试剂排出位置P1(参照图3)。
下面说明引导部件55的结构、以及误放入第一漏斗511的移液管吸头C2的移送步骤。
误放入第一储存部件51的第一漏斗511的移液管吸头C2与反应杯C1同样地被传送带513(参照图3)移送到第二储存部件52。从第一储存部件51运出的移液管吸头C2与反应杯C1同样地从第二漏斗521底面起依次堆积储存。
参照图4和图5(a),引导部件55设置在移送部件53的下方,其具有板551、552、553、壁部554和555、由发光部件和受光部件构成的传感器556。图5(a)显示的是板551、552取下后的状态。壁部554和555有复数个与xz平面垂直的平面。板551~553及壁部554和555形成了空间S3。空间S3连接着通往收纳部件380的废弃路径。
壁部554和555分别设有孔554a、555a,传感器556通过孔554a、555a就能检测出通过空间S3内部的移液管吸头C2。
图6(c)、(d)为第二漏斗521底面的移液管吸头C2由摇动部件送出时的步骤示图。
摇动轨523和摇动向导524向下转动,如图6(c)所示,置于第二漏斗521底面的移液管吸头C2进入摇动轨523与垫片524b之间。然后,摇动轨523和摇动向导524向上转动,如图6(d)所示,进入摇动轨523与垫片524b之间的移液管吸头C2沿一对板523a的上边靠自身重量滑落。
此时,滑落的移液管吸头C2到达空间S1后,如位置t4的移液管吸头C2所示,移液管吸头C2进入空间S1中。如上所述,一对板523a的间隔d3大于移液管吸头C2的安装部件C21和主干部分C22的直径,因此,位置t4的移液管吸头C2通过空间S1到达位置t5。位置t5的移液管吸头C2再靠自身重量滑落,进入空间S3,沿壁部554滑落。
另外,在移液管吸头C2沿一对板523a的上边快速滑落时,例如,移液管吸头C2如位置t7的移液管吸头C2所示,会到达移送轨531。此时也如上所述,一对移送轨531的间隔d4大于移液管吸头C2的安装部件C21和主干部分C22的直径,因此,位置t7的移液管吸头C2会通过空间S2到达位置t8。位置t8的移液管吸头C2进一步滑落,进入空间S3,与位置t6的移液管吸头C2同样地沿壁部554滑落。
另外,移送轨531上的反应杯C1排列到传感器533正面(y坐标正方向)位置,但不在高于传感器533正面位置的地方排列。移送轨531上如图4所示设置有带有停止部件532a的罩532。因此,从一对板523a的上边快速滑落的移液管吸头C2不会碰撞到反应杯C1,而是通过空间S2运送到空间S3。
返回图4和图5(a),送到空间S3的、沿壁部554滑落的移液管吸头C2在空间S3内再下落,被传感器556检测到,然后从引导部件55的下方排出。从引导部件55的下方排出的移液管吸头C2送入从废弃口371、372通往收纳部件380的废弃路径。由此,误放入到第一漏斗511的移液管吸头C2收纳到收纳部件380中。
图7为测定部件3的结构图。
测定部件3包括控制部件31、步进电机部件32、旋转编码器部件33、传感器部件34、构件部分35和发光部件36。控制部件31包括CPU31a、存储器31b、通信接口31c和I/O接口31d。
CPU31a执行存储器31b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此外,CPU31a通过I/O接口31d接收步进电机部件32、旋转编码器部件33、传感器部件34、构件部分35和发光部件36发出的信号并对其进行控制。存储器31b存储测定作业所需要的各种计算机程序,同时还作为CPU31a的工作空间使用。
通信接口31c连接着样本运送部件2和控制装置4。CPU31a通过通信接口31c向样本运送部件2发送指示信号,并接收样本运送部件2发送的指示信号。此外,CPU31a通过通信接口31c向控制装置4发送指示信号和样本的光学信息(标记抗体和发光底物反应所产生的发光量数据等),同时接收从控制装置4发出的指示信号。
步进电机部件32包括传送带513、一体设置的摇动轨523和摇动向导524、用于驱动导出部件54的步进电机、以及测定部件3内的其他步进电机。旋转编码器部件33包括步进电机部件32内所包括的步进电机所对应的旋转编码器。
传感器部件34包括用于检测出已经按下测定开始按钮304a和紧急停止按钮304b的传感器、第一储存部件51的传感器512、第二储存部件52的传感器522、移送部件53的传感器533、534、引导部件55的传感器556、以及测定部件3内的其他传感器。构件部分35包括用于驱动测定部件3内的各部件的构件。发光部件36包括使指示器303(参照图1)发光的LED。
图8为控制装置4的结构图。
控制装置4由个人电脑构成,也就是由主机40、显示输入部件41构成。主机40具有CPU401、ROM402、RAM403、硬盘404、读取装置405、输入输出接口406、图像输出接口407、通信接口408。
CPU401执行ROM4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和下载到RAM403的计算机程序。RAM403用于读取ROM402和硬盘404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RAM403在执行这些计算机程序时还作为CPU401的工作空间使用。
硬盘404中存储着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等供CPU401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以及执行计算机程序所需要的数据。读取装置405由CD驱动器或DVD驱动器等构成,能够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及数据。
输入输出接口406用于接受从显示输入部件41输出的信号。图像输出接口407向显示输入部件41输出与图像数据相应的影像信号。显示输入部件41根据图像输出接口407输出的影像信号显示图像,同时向输入输出接口406输出通过显示输入部件41的界面接受的用户指示。
通信接口408连接着测定部件3。CPU401通过通信接口408向测定部件3发送指示信号,并接受测定部件3传输的指示信号。
图9为与移送反应杯C1相关的反应杯供应部件5的控制流程图。
测定部件3的CPU31a判断是否需要将反应杯C1移到用于排出R1试剂的试剂排出位置P1(S101)。若不需要将反应杯C1移到试剂排出位置P1(S101:否),则处理进入S104。若需要将反应杯C1移到试剂排出位置P1(S101:是),则CPU31a根据传感器534的检测信号判断移送轨531最下段位置P4上是否有反应杯C1(S102)。
若最下段位置P4没有反应杯C1(S102:否),则处理进入S105。若最下段位置P4有反应杯C1(S102:是),则CPU31a将此反应杯C1移到试剂排出位置P1(S103)。接着,CPU31a根据传感器533的检测信号判断移送轨531中段位置是否有反应杯C1(S104)。如果传感器533持续检测出反应杯C1一定时间,则CPU31a判断中段位置有反应杯C1。
若中段位置有反应杯C1(S104:是),则CPU31a将处理返回S101,在关机指示下达之前继续进行S101~S109的处理(S110)。若中段位置没有反应杯C1(S104:否),则CPU31a根据传感器522的检测信号判断第二漏斗521底面是否有反应杯C1或移液管吸头C2(S105)。
若第二漏斗521底面有反应杯C1或移液管吸头C2(S105:是),则CPU31a如上所述用摇动部件进行送出作业,将第二漏斗521底面的反应杯C1或移液管吸头C2送出(S106)。如上所述,反应杯C1送出后,此反应杯C1沿移送轨531运送,移液管吸头C2送出后,此移液管吸头C2被送入空间S3。然后处理进入S110。另一方面,当第二漏斗521底面既没有反应杯C1也没有移液管吸头C2时(S105:否),CPU31a根据传感器512的检测信号判断第一漏斗511底面是否有反应杯C1或移液管吸头C2(S107)。
若第一漏斗511底面有反应杯C1或移液管吸头C2(S107:是),则CPU31a驱动传送带513,将第一漏斗511底面的反应杯C1或移液管吸头C2移送到第二漏斗521(S108)。然后处理返回S105。另一方面,若第一漏斗511底面既没有反应杯C1也没有移液管吸头C2(S107:否),则CPU31a显示用于督促用户补充反应杯C1的信息(S109)。即,CPU31a让指示器303亮红灯,同时向控制装置4发送指示信号。控制装置4收到此指示信号后,在显示输入部件41上显示用于督促用户补充反应杯C1的信息。然后处理返回S107。反应杯C1得到补充后,指示器303恢复正常情况下的颜色。
图10为与误放入的移液管吸头C2相关的反应杯供应部件5的控制流程图。另外,图10所示控制与图9所示控制并列进行。
启动免疫分析装置1后,测定部件3的CPU31a将存储器31b中用于对移液管吸头C2进行计数的变量n替换为0(S201)。然后,CPU31a根据传感器556的检测信号,判断是否有移液管吸头C2送入空间S3(S202)。当有移液管吸头C2送入空间S3(S202:是)时,CPU31a使n的值加1(S203)。
当n的值为1时(S204:是),CPU31a开始对经过时间T进行计数(S205)。即,从误放入的移液管吸头C2最初进入空间S3时开始对经过时间T进行计数。
然后,当n的值为1或2时(S206:是),CPU31a判断经过时间T是否在一定值(比如3分钟)以上(S207)。当经过时间T在一定值以上时(S207:是),CPU31a将n的值归0(S208)。比如,当误放入的移液管吸头C2的数量为1支或2支时,误放入的移液管吸头C2通过空间S3的时间会很短。此时,没有必要让用户注意到误放入了移液管吸头C2,没有必要停止运送反应杯C1,因此,在S208将误放入的移液管吸头C2的数量被重置(reset)。
然后,当n的值为3时(S209:是),CPU31a进行异常处理(S210)。比如,用户将整袋移液管吸头C2误放入第一漏斗511时,在经过时间T达到一定值且n被重置前,n的值为3以上,故进行异常处理。关于异常处理随后将参照图11加以说明。此时,CPU31a让指示器303发红光。异常处理结束时,CPU31a重新开始作业(S211),使指示器303恢复正常情况下的颜色,向n的值中代入0(S212)。然后,CPU31a使处理返回S202,在关机指示下达前继续进行S202~S212的处理(S213)。
图11为异常处理的流程图。
测定部件3的CPU31a向控制装置4发送故障信号(S301)。然后,CPU31a让传送带513停止运行,以此停止从第一漏斗511向第二漏斗521运送反应杯C1和移液管吸头C2的作业(S302)。CPU31a还停止摇动部件的送出作业,使反应杯C1和移液管吸头C2的送出作业停止(S303)。
CPU31a只让图9的S101~S103的处理继续进行。即,如果需要将反应杯C1移至用于排出R1试剂的试剂排出位置P1(S304:是),CPU31a根据传感器534的检测信号判断移送轨531最下段位置P4是否有反应杯C1(S305)。如果最下段位置P4有反应杯C1(S305:是),则CPU31a将此反应杯C1移至试剂排出位置P1(S306)。以此,只有移送轨531中储存的反应杯C1才会被送往后段。
CPU31a判断在异常处理中是否从控制装置4收到自动恢复信号(S307)。CPU31a如果收到自动恢复信号(S307:是),则进行摇动部件的送出作业,送出位于第二漏斗521底面的反应杯C1或移液管吸头C2(S308)。然后,CPU31a根据传感器522的检测信号,判断第二漏斗521底面是否既没有反应杯C1又没有移液管吸头C2(S309)。若第二漏斗521底面有反应杯C1或移液管吸头C2(S309:否),则处理返回S308。如此,第二漏斗521内的所有反应杯C1移送到移送轨531,第二漏斗521内的所有移液管吸头C2收纳到空间S3内。
在S308中,反应杯C1送到移送轨531后,移送轨531中有可能超过移送轨531中段位置而存放反应杯C1。然而,第二漏斗521中仅储存有复数个反应杯C1,因此第二漏斗521内的所有反应杯C1移送到移送轨531。
CPU31a在异常处理中判断是否收到了控制装置4发出的作业开始信号(S310)。CPU31a在收到作业开始信号前(S310:否),将处理返回S304并继续进行S304~S309的处理。
图12(a)为控制装置4的处理流程图。
控制装置4的CPU401在下达关机指示前(S407:是)判断是否从测定部件3收到故障信号(S401)。CPU401收到故障信号后(S401:是),在显示输入部件41上显示包含故障信息在内的对话框D1(S402)。
图12(b)为对话框D1的示图。对话框D1显示有表示误放入移液管吸头C2的故障信息。对话框D1具有自动恢复按钮D11和作业重开按钮D12。
返回图12(a),CPU401在自动恢复按钮D11或作业重开按钮D12被按下之前一直让处理待机(S403、S405)。当按下自动恢复按钮D11时(S403:是),CPU401向测定部件3发送自动恢复信号(S404),当按下作业重开按钮D12时(S405:是),向测定部件3发送作业重开信号(S406)。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放入口511a放入第一漏斗511的反应杯C1移送到第二漏斗521后,通过摇动部件进行送出作业,将其移到移送轨531上。误放入第一漏斗511的移液管吸头C2在移送到第二漏斗521后,在摇动部件的送出作业下,仅通过空间S1或通过空间S1、S2送到空间S3。送到空间S3的移液管吸头C2收纳到收纳部件380。以此,用户无需为了去除误放入的移液管吸头C2而进行烦琐的恢复工作,去除收纳部件380内的移液管吸头C2即可取出误放入的移液管吸头C2。
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应杯C1的边缘部分C11的直径d11大于空间S1、S2的间隔d3、d4,反应杯C1的主干部分C12的直径d12小于空间S1、S2的间隔d3、d4。以此,只有反应杯C1的边缘部分C11不进入空间S1、S2,反应杯C1以此状态在移送轨531上移送。此外,从第二漏斗521移送的移液管吸头C2的直径小于空间S1、S2的间隔d3、d4。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此简易的结构就能够区分反应杯C1和误放入的移液管吸头C2。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根据引导部件55中设置的传感器556的检测信号判断移液管吸头C2送入了空间S3时,显示输入部件41上显示对话框D1,该对话框D1显示表示误放入移液管吸头C2的内容。据此,用户能够迅速发现向第一漏斗511误放入了移液管吸头C2,因此能够迅速进行其后的处置(比如除去移液管吸头C2后使反应杯供应部件5的作业重开)。因此能够防止恢复工作变得复杂。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异常处理中,从第一漏斗511向第二漏斗521的移送作业和摇动部件的送出作业虽然停止,但如S304~S306所示,移送轨531上的反应杯C1的移送继续适当进行。以此,与反应杯供应部件5的所有移送作业均停止时不同,本发明能够用留在移送轨531上的反应杯C1继续进行测定作业。
在本实施方式中,误放入第一漏斗511的移液管吸头C2的移送自动停止,因此不需要用户手动将其停止,能够减轻用户的负担。同时,能够迅速停止误放入的移液管吸头C2的移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异常处理开始后,便显示图11(b)所示对话框D1。以此,用户能够马上采取例如停止免疫分析装置1的作业或是去除移液管吸头C2等的对策。
在本实施方式中,送入空间S3的移液管吸头C2通过形成空间S3的板551~553和壁部554、555被引导至通往收纳部件380的废弃路径。本实施方式利用移液管吸头C2自身的重量,通过这一简易结构就能将误放入的移液管吸头C2轻松引导到收纳部件380。
在本实施方式中,放置在测定部件3内部的收纳部件380通过打开门302就能向外部取出。以此,用户只要打开门302取出收纳部件380就能轻松除去误放入的移液管吸头C2。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一对板523a的上边和一对移送轨531,在边缘部分C11被支撑的状态下移送反应杯C1。移液管吸头C2通过由一对板523a形成的空间S1和一对移送轨531形成的空间S2被送到空间S3。如此,利用移送反应杯C1的板523a和移送轨531就能区分移液管吸头C2,因此,使测定部件3得到简化,不必另外使用区分反应杯C1和移液管吸头C2的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所示,放入反应杯C1的第一漏斗511和放入移液管吸头C2的漏斗611接邻,因此补充反应杯C1和补充移液管吸头C2就会很容易。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试样分析处理中会消耗同样数量的反应杯C1和移液管吸头C2,因此,对于第一漏斗511和漏斗611来说,基本同时产生补充反应杯C1和移液管吸头C2的需要。因此,使第一漏斗511和漏斗611接邻,这样,通过一系列的作业就能向第一漏斗511和漏斗611补充反应杯C1和移液管吸头C2。
然而,第一漏斗511和漏斗611如此接邻,很容易将移液管吸头C2误放入第一漏斗511。如上所述向第一漏斗511和漏斗611补充反应杯C1和移液管吸头C2时,多需要进行一系列作业,因此第一漏斗511和漏斗611接邻而设的话,很容易将移液管吸头C2误放入第一漏斗511。
然而,尽管移液管吸头C2易于误放,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误放入的移液管吸头C2从反应杯C1的移送路径除去并送入收纳部件380。与此同时,显示表示发生误放入的内容,通知用户。因此,在万一发生误放入时,用户易于顺利采取误放入后的对策。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漏斗511和漏斗611接邻配置,这样既能方便用户,同时在误放入时也易于用户采取其后的对策。
以上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比如,上述实施方式的例示中,以血液作为测定对象,但尿也可以作为测定对象。即,本发明也适用于检查尿的分析装置,本发明还适用于检查其他临床样本的临床样本检查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区分反应杯C1和移液管吸头C2,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区分反应杯C1和不同于免疫分析装置1的其他装置(比如凝血装置)中使用的反应杯。此时,只要充当区分对象的其他装置的反应杯直径小于反应杯C1的直径d11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根据反应杯C1和移液管吸头C2的形状不同区分反应杯C1和移液管吸头C2,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形状相似但大小不同这一点区分两种物品。比如,区分反应杯C1和其他装置所使用的反应杯时,也可以如下设计:其他装置所使用的反应杯的外形与反应杯C1外形有相似关系但大小不同。即权利要求中的“形状不同”也包括形状相似但大小不同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由板523a形成的空间S1和由移送轨531形成的空间S2区分反应杯C1和移液管吸头C2,但不限于此,区分反应杯C1和移液管吸头C2的结构也可以设在第一漏斗511内或第二漏斗521内。此时,比如,第一漏斗511内或第二漏斗521内设有复数个细长的开口,由此开口形成的间隙的尺寸设定为移液管吸头C2能通过但反应杯C1就连其中的一部分都不能通过。设置引导部件将通过开口的移液管吸头C2引导至收纳部件380。区分反应杯C1和移液管吸头C2的结构也可以设置在与反应杯供应部件5不同的场所。比如也可以如下设置:在由反应杯供应部件5供应反应杯C1的试剂排出位置P1设开口,其开口的尺寸设为能使移液管吸头C2通过但反应杯C1的边缘部分C11被开口的边缘支撑。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空间S1、S2区分反应杯C1和移液管吸头C2,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由其他区分结构进行区分。比如,也可以如下设置:从上向直径大于d21且小于d12的开口送入反应杯C1和移液管吸头C2,将通不过此开口的反应杯C1供应到后段的构件中,将通过此开口的移液管吸头C2收纳到收纳部件380中。
即,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5(b)所示,让一对板523a相对,以此形成区分反应杯C1和移液管吸头C2的间隙(空间S1),又如图5(c)所示,让一对移送轨531相对,以此形成区分反应杯C1和移液管吸头C2的间隙(空间S2)。然而,形成区分反应杯C1和移液管吸头C2的间隙的方法不限于此,此间隙也可以由开口和缺口等形成。即,权利要求中“间隙”也包括如此由开口和缺口等形成的间隙。
反应杯C1和移液管吸头C2根据形状不同来加以区分,当反应杯C1和移液管吸头C2不仅形状不同,重量上也互不相同时,也可以根据重量来区分反应杯C1和移液管吸头C2。此时,比如也可以如下设计:在反应杯C1的移送路径上配置当所载物体重量超过一定重量就会下降的接受部件,以此区分反应杯C1和移液管吸头C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只有误放入的移液管吸头C2送入空间S3,由此,反应杯C1供应到后段的构件,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送入空间S3的耗材供应到后段的构件,使送入移送轨531的耗材被废弃。此时,在移送轨531前面设置收纳部件380,在空间S3前面配置用于向后段构件运送耗材的构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由板523a形成的空间S1和由移送轨531形成的空间S2去除移液管吸头C2,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只用空间S1来去除移液管吸头C2。此时,比如也可以通过缓慢进行摇动部件的送出作业来使移液管吸头C2不进入空间S2。还可以将罩532的停止部件532a置于移送轨531的最上段,以此不让移液管吸头C2进入空间S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空间S3连接通往收纳部件380的废弃路径,送入空间S3的移液管吸头C2收纳到收纳部件380中。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如图13(a)所示,空间S3连接着与测定部件3外部连接的废弃管305,送入空间S3的移液管吸头C2通过废弃管305收纳到测定部件3外部设置的废弃箱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异常处理开始后,从第一漏斗511向第二漏斗521的移送作业和摇动部件的送出作业自动停止,但此移送作业和送出作业也可以不自动停止。此时,如图13(b)所示,也可以如下设置:在用于通知误放入移液管吸头C2的对话框D1中设置用于停止上述移送作业和送出作业的移送停止按钮D13,按下移送停止按钮D13,上述移送作业和送出作业停止。这样,用户知道误放入移液管吸头C2时,能够马上停止上述移送作业和送出作业。另外,用户不需要按下紧急停止按钮304b(参照图1),因此能够仅停止上述移送作业和送出作业,而不必停止测定部件3的所有作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异常处理开始后,显示输入部件41上出现对话框D1,指示器303发红光。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如下设计:使设在测定部件3或控制装置4的扬声器输出用于通知用户发生异常的警告音。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送入空间S3的移液管吸头C2最早被检测出起算,经过时间T在一定值(比如3分钟)以上时,n的值归0,但也可以n的值不归0。也可以如下设计:从送入空间S3的移液管吸头C2最早被检测到起算,摇动部件的驱动次数达到一定值以上时n的值归0。也可以由用户自由设定上述一定值。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所示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适当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22)

1. 一种试样分析装置,包括:
用第一耗材和形状不同于第一耗材的第二耗材测定试样的测定构件部分;
用于放入第一耗材的第一放入口;
将从所述第一放入口放入的第一耗材供应给所述测定构件部分的供应部件;
区分第一耗材和第二耗材的区分部件;
用于收纳所述区分部件区分的第二耗材的收纳部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样分析装置还具有将所述区分部件区分的第二耗材引导至所述收纳部件的引导部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件使所述区分部件区分的第二耗材滑落并将其引导至所述收纳部件中。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定构件部分具有分装液体的液体分装构件和测定试样的检测部件。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样分析装置还具有用于放入所述第二耗材的第二放入口。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放入口和所述第二放入口相邻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区分部件在所述供应部件供应第一耗材的供应路径上区分第一耗材和第二耗材。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区分部件具有让所述第二耗材通过但不让所述第一耗材通过的间隙。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应部件有与第一耗材啮合并逐一移送第一耗材的一对移送轨;
所述间隙为所述一对移送轨之间的空间。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移送轨之间的间隙小于第一耗材的最大直径且大于第二耗材的最大直径。
11.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区分部件移送所述第一耗材并且使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耗材的第二耗材下落;
所述引导部件将从所述区分部件下落的第二耗材引导至所述收纳部件。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样分析装置还具有用于检测出所述区分部件区分的所述第二耗材的检出部件。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样分析装置还具有用于通知所述检出部件的检出结果的通知部件。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样分析装置还具有在所述检出部件检测出所述第二耗材时接受用于停止所述供应部件的供应作业的指示输入的接受部件。
15.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样分析装置还具有在所述检出部件检测出所述第二耗材时使所述供应部件的供应作业自动停止的控制部件。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应部件在停止供应作业时将已经移送到一定位置的第一耗材供应给所述测定构件部分。
1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部件设置在装置内部,且所述收纳部件能够取出至装置外部。
1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耗材是用于制备测定试样的反应杯;
第二耗材是安装在吸嘴前端的移液管吸头。
1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应部件还具有储存从所述第一放入口放入的第一耗材的储存部件。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试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区分部件在所述储存部件下游的第一耗材的供应路径上区分第一耗材和第二耗材。
21. 一种试样分析装置,包括:
用第一耗材和形状不同于第一耗材的第二耗材测定试样的测定构件部分;
用于放入第一耗材的第一放入口;
将从所述第一放入口放入的第一耗材供应给所述测定构件部分的供应部件;
区分第一耗材和第二耗材的区分部件;
将所述区分部件区分的所述第二耗材引导至外部的引导部件。
22. 一种试样分析装置,包括:
用第一耗材和形状不同于第一耗材的第二耗材测定试样的测定构件部分;
用于放入第一耗材的第一放入口;
将从所述第一放入口放入的第一耗材供应给所述测定构件部分的供应部件;
区分第一耗材和第二耗材的区分部件;
检测出所述区分部件区分的所述第二耗材的检出部件;
通知所述检出部件的检出结果的通知部件。
CN201310423716.8A 2012-09-20 2013-09-17 试样分析装置 Active CN1036753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07500A JP5993679B2 (ja) 2012-09-20 2012-09-20 試料分析装置
JP2012-207500 2012-09-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5310A true CN103675310A (zh) 2014-03-26
CN103675310B CN103675310B (zh) 2017-06-20

Family

ID=49209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23716.8A Active CN103675310B (zh) 2012-09-20 2013-09-17 试样分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85383B2 (zh)
EP (1) EP2733494B1 (zh)
JP (1) JP5993679B2 (zh)
CN (1) CN10367531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87650A (zh) * 2017-08-11 2019-02-26 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理杯机构的反应杯出杯组件及理杯装置
CN110799844A (zh) * 2017-07-21 2020-02-14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12014582A (zh) * 2020-08-31 2020-12-01 成都艾科斯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调度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210420A1 (en) 2015-06-26 2016-12-29 Abbott Laboratories Reaction vessel exchanger device for a diagnostic analyzer
JP6573541B2 (ja) * 2015-12-15 2019-09-11 日本電子株式会社 容器供給ユニット及び自動分析装置
US10233616B2 (en) * 2016-12-23 2019-03-19 Caterpillar Inc. Excavation utilizing dual hopper system
CN108254546A (zh) * 2018-02-06 2018-07-06 宏葵生物(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JP6793176B2 (ja) * 2018-12-21 2020-12-02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測定装置および検体測定方法
CN117280222A (zh) * 2021-05-20 2023-12-22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容器废弃单元、具备该单元的自动分析装置、以及在自动分析装置中使用过的反应容器的废弃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19507A (en) * 1982-11-15 1985-05-28 Sensormatic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tacks from surveillance tags
US20070212260A1 (en) * 2006-03-10 2007-09-13 Sysmex Corporation Parts supply device, sample analyzing device, parts supply method
CN101726615A (zh) * 2008-10-31 2010-06-09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标本分析仪、试剂信息显示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2621337A (zh) * 2011-01-27 2012-08-01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吸头供应装置、样本分析装置及吸头供应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76286A (en) * 1983-06-27 1986-03-18 Cochlea Corporation Parts sorting systems
US4923067A (en) * 1988-11-10 1990-05-08 The Boeing Company Automated drill sorting system and method
JPH041824U (zh) * 1990-04-17 1992-01-09
JPH041839U (zh) * 1990-04-17 1992-01-09
JPH0542215U (ja) * 1991-11-18 1993-06-08 修次 秦野 デイスポーザブルチツプ投入整列装置
JP3347179B2 (ja) * 1993-04-28 2002-11-20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試料採取用プローブの供給装置
JP3720461B2 (ja) * 1995-07-06 2005-11-3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移送装置
JPH11287810A (ja) * 1998-04-01 1999-10-19 Tosoh Corp チップの自動供給及び収納容器
JP3391707B2 (ja) * 1998-06-29 2003-03-31 月岡 康信 ピペットチップセット機
JP2000085944A (ja) * 1998-09-16 2000-03-28 Heiwa Tokei Seisakusho:Kk 物品供給装置
CA2254017C (en) * 1998-11-10 2007-06-19 Labotix Automation Inc. Test tube orienting system
JP2000162215A (ja) * 1998-11-30 2000-06-16 Ids:Kk 検体処理管体およびその搬送システム
JP4451539B2 (ja) * 1999-05-11 2010-04-14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自動分析装置用容器供給装置
JP4901035B2 (ja) * 2001-09-12 2012-03-21 ベックマン コールター,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パーツの送給装置
JP4901036B2 (ja) * 2001-09-12 2012-03-21 ベックマン コールター,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パーツ送給装置
JP3787133B2 (ja) * 2002-07-31 2006-06-21 株式会社アイディエス 分注チップ整列収納装置
JP2004151025A (ja) * 2002-10-31 2004-05-27 Teruaki Ito 試験管種類判別装置
JP3684227B2 (ja) * 2002-12-02 2005-08-17 照明 伊藤 分注チップ自動供給装置
JP3721357B2 (ja) * 2002-12-02 2005-11-30 照明 伊藤 チューブ型検体容器自動供給装置
JP4818714B2 (ja) * 2005-12-27 2011-11-16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分析装置および検体分析方法
JP4861698B2 (ja) * 2005-12-22 2012-01-25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ピペットチップ供給装置および試料分析装置
JP4827579B2 (ja) * 2006-03-31 2011-11-30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ピペットチップ自動供給装置および検体分析装置
JP4839104B2 (ja) * 2006-03-10 2011-12-21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分析装置
JP4829677B2 (ja) * 2006-05-18 2011-12-07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試料分析装置
JP2007327765A (ja) * 2006-06-06 2007-12-20 Tamagawa Seiki Co Ltd 蛋白質ス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における分注構造
JP4964518B2 (ja) * 2006-06-30 2012-07-04 株式会社サカエ 自動分析装置
JP2009074911A (ja) * 2007-09-20 2009-04-09 Sysmex Corp ピペットチップ供給装置および検体分析装置
ES2402227T3 (es) * 2008-07-25 2013-04-29 F. Hoffmann-La Roche Ag Un sistema de laboratorio de almacenamiento y recuperación y un método para la manipulación de tubos de muestras de laboratorio
DE102009048918A1 (de) 2009-10-10 2011-04-14 Siemens Healthcare Diagnostics Products Gmbh Vorrichtung zum Mischen einer Flüssigkeitsprobe
IT1403938B1 (it) * 2011-02-16 2013-11-08 Inpeco Ip Ltd Ora Inpeco Holding Ltd Apparato di interfacciamento tra un impianto di posta pneumatica e un sistema di alimentazione di contenitori di prodotti biologici verso un impianto di automazione di laboratorio.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19507A (en) * 1982-11-15 1985-05-28 Sensormatic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tacks from surveillance tags
US20070212260A1 (en) * 2006-03-10 2007-09-13 Sysmex Corporation Parts supply device, sample analyzing device, parts supply method
CN101726615A (zh) * 2008-10-31 2010-06-09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标本分析仪、试剂信息显示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2621337A (zh) * 2011-01-27 2012-08-01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吸头供应装置、样本分析装置及吸头供应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99844A (zh) * 2017-07-21 2020-02-14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10799844B (zh) * 2017-07-21 2023-09-12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
CN109387650A (zh) * 2017-08-11 2019-02-26 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理杯机构的反应杯出杯组件及理杯装置
CN109387650B (zh) * 2017-08-11 2024-04-09 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理杯机构的反应杯出杯组件及理杯装置
CN112014582A (zh) * 2020-08-31 2020-12-01 成都艾科斯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调度方法
CN112014582B (zh) * 2020-08-31 2024-05-03 成都艾科斯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调度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285383B2 (en) 2016-03-15
CN103675310B (zh) 2017-06-20
JP2014062791A (ja) 2014-04-10
US20140079591A1 (en) 2014-03-20
EP2733494A3 (en) 2017-11-01
EP2733494B1 (en) 2019-06-26
JP5993679B2 (ja) 2016-09-14
EP2733494A2 (en) 2014-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75310A (zh) 试样分析装置
CN102914662B (zh) 样本分析装置
JP6132884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101852797B (zh) 样本分析仪及样本分析方法
US8343772B2 (en) Specimen processing device, specimen conveyance device, and specimen conveyance method
US8114347B2 (en) Pipette chip supply device, sample analyzing apparatus, pipette chip supply method and sample analyzing method
CN102654507B (zh) 分析装置及位置确认方法
EP2299281B1 (en) Rack collecting unit and sampl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5100277B2 (ja) ピペットチップ供給装置および検体分析装置
EP2428803B1 (en) Sampl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ample processing method
EP3349013B1 (en) Automated analyzer
JP6508993B2 (ja) 検体測定システム及びラック搬出搬入方法
CN103175974A (zh) 样本处理装置及样本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EP3392661A1 (en) Container supply unit and automatic analyzer
EP3239719B1 (en) Rack export-import unit, a method of exporting and importing racks
JP5507630B2 (ja) ピペットチップ供給装置および検体分析装置
JP5792474B2 (ja) ピペットチップ供給装置
CN103018470A (zh) 样本分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