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33484A - 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33484A
CN103633484A CN201310376512.3A CN201310376512A CN103633484A CN 103633484 A CN103633484 A CN 103633484A CN 201310376512 A CN201310376512 A CN 201310376512A CN 103633484 A CN103633484 A CN 1036334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metal fittings
terminal metal
connector shell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765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神谷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633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334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嵌合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中的第二连接器壳体(20)装备有:第一壳体(21),该第一壳体(21)保持属于第一组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以及第二壳体(22),该第二壳体(22)与第一壳体(21)一体地形成。第二壳体(22)保持属于第二组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第二壳体(22)可滑动地连接到位于第一壳体(21)的一侧上,使得在将第二连接器壳体(20)嵌合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中的操作其间,属于第二组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与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中的相应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的嵌合比属于第一组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的嵌合更早地完成。

Description

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减小将一个连接器壳体插入另一个连接器壳体或者从另一个连接器壳体拉出的操作力。
背景技术
在用在车辆线束的连接部中的连接器中,随着车辆装备更多的电气装置,连接器的端子的数量增加。并且将一个连接器壳体插入另一个连接器壳体或者从另一个连接器壳体拉出所需的操作力相应地增大。
增大的操作力不仅使得将一个连接器壳体插入另一个连接器壳体或者从另一个连接器壳体拉出的操作困难,而且可能导致连接的连接器壳体的嵌合失败等。
因此,希望多端子连接器成为插入/拔出力减小连接器(低插入力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减小将一个连接器壳体插入另一个连接器壳体或者从另一个连接器壳体拉出的操作力。已经提出了各种杠杆连接器作为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
杠杆连接器是当旋转时使插入/拔出方向上的力作用于要互相嵌合并且互相连接的一对连接器壳体上的嵌合操作杠杆设置于该对连接器壳体之间的连接器。通过杠杆作用,嵌合操作杠杆能够减小将一个连接器壳体插入到另一个连接器壳体内或者从另一个连接器壳体拉出所需的操作力。
然而,为了在最大程度上减小杠杆连接器中的操作力,需要采用具有大杠杆率的大嵌合操作杠杆。大嵌合操作杠杆的使用产生了连接器的尺寸增大的问题。
鉴于上述,已经提出了图30所示的插入/拔出力减小连接器100,该连接器100在不使用嵌合操作杠杆的情况下减小将一个连接器壳体插入另一个连接器壳体或者从另一个连接器壳体拉出所需的操作力(参见下面的日本专利No.2,671,729)。
插入/拔出力减小连接器100由第一连接器壳体110和要连接到该第一连接器壳体110的第二连接器壳体120组成。
第一连接器壳体110装备有:第一端子保持部112,该第一端子保持部112保持多个第一端子配件111;以及筒状罩部113,该筒状罩部113从第一端子保持部112的前外周部延伸,并且将要嵌合并连接到该第二连接器壳体120。
由第一端子保持部112保持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111是舌状阳端子金属配件(接头端子金属配件)。
第二连接器壳体120以将其划分为两组即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方式保持要嵌合并连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10的相应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111的多个第二端子金属配件(未示出)。通过将第二连接器壳体120的前部嵌合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10的罩部113内,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嵌合并连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10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111。
在日本专利No.2,671,729中使用的第二连接器壳体120装备有外部壳体124和内部壳体126。外部壳体124具有第一组端子保持部123,该第一组端子保持部123容纳并且保持属于第一组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并且将要嵌合到罩部113内。内部壳体126具有第二组端子保持部125,该第二组端子保持部125容纳并且保持属于第二组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并且将要装接到外部壳体124。
外部壳体124具有邻接第一组端子保持部123的内部壳体空间124a,内部壳体126插入该内部壳体空间124a以装接。
在内部壳体126中,第二组端子保持部125以第二组端子保持部125从第一组端子保持部123的水平面凸出的方式临时锁定到外部壳体124中(放置在内部壳体空间124a中)。因此,当第二连接器壳体120嵌合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10内时,早于嵌合并连接第一组端子保持部123保持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由第二组端子保持部125保持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嵌合并连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10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111的对应第一端子金属配件。
当由第二组端子保持部125保持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完全嵌合并连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10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111中的对应第一端子金属配件111时,解除了内部壳体126的临时锁定状态,从而允许第二组端子保持部125的顶面缩回到与第一组端子保持部123的顶面齐平的位置。随着内部壳体126缩回,由第一组端子保持部123保持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与第一连接器壳体110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111中的对应第一端子金属配件111的嵌合继续进行。
在日本专利No.2,671,729中公开的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100中,由第二连接器壳体120保持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划分为两组,并且以基于逐组的顺序嵌合。以这种方式,减小了将一个连接器壳体嵌合到另一个连接器壳体内或者与另一个连接器壳体嵌合所需的操作力。
由于没有用于将一个连接器壳体嵌合到另一个连接器壳体内或者与另一个连接器壳体嵌合的操作的嵌合操作杠杆,所以能够减小连接器的尺寸。
然而,在日本专利No.2,671,729公开的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中,第二连接器壳体120以将内部壳体126插入并且装接于外部壳体124的方式构造。外部壳体124具有覆盖内部壳体126的整个外周面的外壁124b,外壁124b引起体积和重量的上升。这样产生的问题是:与传统杠杆连接器相比,尺寸和重量不能减小太多。
发明内容
已经做出了本发明以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得能够减小尺寸和重量并且能够进一步减小插入/拔出力的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能够通过如下实现:
(1)一种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包括:
第一连接器壳体,该第一连接器壳体具有:第一端子保持部,该第一端子保持部保持多个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以及罩部,该罩部从所述第一端子保持部的前外周部以筒状延伸,并且第二连接器壳体连接并嵌合到该罩部;以及
第二连接器壳体,该第二连接器壳体保持将要嵌合并连接到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的多个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并且其中,当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嵌合到所述罩部内时,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嵌合并连接到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以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被划分为多个组的方式保持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并且,当将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插入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内或者从该第一连接器壳体拉出时,属于相应所述组的各套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以基于逐组的顺序与对应套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接合或者从对应套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拉出;
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包括:
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保持属于第一组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并且该第一壳体将要被嵌合到所述罩部中;以及
第二壳体,通过与所述第一壳体一体地形成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上的第一支撑臂,将所述第二壳体定位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一侧上的临时锁定位置处,并且该第二壳体将属于第二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保持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一侧上,属于第二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布置成与属于所述第一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邻接;并且
所述第二壳体可滑动地连接到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一侧上的一部分,使得在将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嵌合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内的嵌合操作期间,属于所述第二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的嵌合比属于所述第一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的嵌合更早地完成。
(2)根据条目(1)所述的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其中,当属于所述第二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的所述嵌合已经完成时,解除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第一支撑臂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临时锁定,从而允许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相对位移,该相对位移是属于所述第一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嵌合到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或者与所述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的嵌合所需要的;并且
在将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卸下的卸下操作期间,以与所述嵌合操作时的顺序相反的顺序,将属于所述第一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和属于所述第二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从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卸下,并且恢复与开始所述嵌合操作时的状态相同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第一支撑臂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一侧上的所述临时锁定位置处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
(3)根据条目(2)所述的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还包括第三壳体,该第三壳体通过第二支撑臂而定位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侧上的临时锁定位置处,该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第一壳体一体地形成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另一侧上;并且该第三壳体将属于第三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保持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另一侧上,属于第三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布置成与属于所述第一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邻接;并且
所述第三壳体可滑动地连接到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另一侧上的一部分,使得在将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嵌合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内的嵌合操作期间,属于所述第三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的嵌合比属于所述第二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的嵌合更早地完成。
(4)根据条目(3)所述的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其中,当属于所述第三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的所述嵌合已经完成时,解除所述第三壳体通过所述第二支撑臂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临时锁定,从而允许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之间的相对位移,该相对位移是属于所述第二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嵌合到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内或者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嵌合所需要的;并且
在将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卸下的卸下操作期间,以与所述嵌合操作时的顺序相反的顺序,将属于所述第一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属于所述第二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以及属于所述第三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从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卸下,并且恢复与所述嵌合操作开始时的状态相同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第一支撑臂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一侧上的所述临时锁定位置处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并且所述第三壳体通过所述第二支撑臂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另一侧上的所述临时锁定位置处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
在条目(1)的构造中,第二端子金属配件由要嵌合到第一连接器壳体内的第二连接器壳体保持,以划分为至少两组。当将第二连接器壳体插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内或者从第一连接器壳体拉出时,以基于逐组的顺序,使属于相应组的各套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与第一连接器壳体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中的对应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接合或者从第一连接器壳体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中的对应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拉出。因此,能够使将第二端子金属配件插入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内或者从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拉出所需要的操作力比与同时将全部的第二连接器壳体将第二连接器壳体与第一连接器壳体接合或者从第一连接器壳体拉出所需的操作力弱。
使用与第一壳体一体地形成的第一支撑臂,将作为第二连接器壳体的一部分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互相连接。因此,能够使壳体之间的连接所需的零件的总体积和重量比传统的内部壳体插入其中以装接的内部容纳空间形成在外部壳体中的连接器小得多。
结果,不仅能够减小将第二连接器壳体插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内或者从第一连接器壳体拉出所需的操作力,而且能够有效减小尺寸和重量。
在条目(2)的构造中,在执行从第一连接器壳体卸下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卸下操作时,恢复与开始嵌合操作时的状态相同的状态,即,在第一壳体的一侧上的临时锁定位置处,使第二壳体通过第一支撑臂连接到第一壳体。因此,为了将已经从第一连接器壳体卸下的第二连接器壳体再次嵌合到第一连接器壳体内,不需要调节作为第二连接器壳体的一部分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时间和劳动。因此,第二连接器壳体能够容易地再连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这意味着非常容易处理。
在条目(3)的构造中,第二端子金属配件由第二连接器壳体20保持,以被划分为至少三组。当将第二连接器壳体插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内或者从第一连接器壳体拉出时,以基于逐组的顺序,使属于相应组的各套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与第一连接器壳体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中的对应套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接合或者从第一连接器壳体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中的对应套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拉出。因此,能够使将第二连接器壳体插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内或者从第一连接器壳体拉出所需的操作力比将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划分为两组并且以基于逐组的顺序将第二端子金属配件接合或者从第一连接器壳体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拉出的情况弱了与增加的分组数量对应的程度。
在条目(4)的构造中,在执行从第一连接器壳体卸下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卸下操作时,恢复与开始嵌合操作时的状态相同的状态,即,在第一壳体的一侧上的临时锁定位置处,使第二壳体通过第一支撑臂连接到第一壳体,并且在第一壳体的另一侧上的临时锁定位置处,使第三壳体通过第二支撑臂连接到第一壳体。因此,为了将已经从第一连接器壳体卸下的第二连接器壳体再次嵌合到第一连接器壳体中,不需要调节作为第二连接器壳体的一部分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时间和劳动。因此,第二连接器壳体能够容易地再连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这意味着非常容易处理。
在根据本发明的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中,第二端子金属配件由要嵌合到第一连接器壳体中内的第二连接器壳体保持,以被划分为至少两组。当将第二连接器壳体插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内或者从第一连接器壳体拉出时,以基于逐组的顺序,将属于相应组的各套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与第一连接器壳体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中的对应套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接合或者从第一连接器壳体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中的对应套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拉出。因此,能够使将第二连接器壳体插入第一连接器壳体或者从第一连接器壳体拉出所需的操作力比使由第二连接器壳体保持的所有第二端子金属配件都同时与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接合或者从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拉出的情况弱。
使用与第一壳体一体地形成的第一支撑臂,将作为第二连接器壳体的一部分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互相连接。因此,能够使壳体之间的连接所需的零件的总体积和重量比传统的内部壳体插入其中以装接的内部容纳空间形成在外部壳体中的连接器小得多。因此,不仅能够减小将第二连接器壳体插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内或者从第一连接器壳体拉出所需的操作力,而且能够有效减小其尺寸和重量。
上面已经简要描述了本发明。当参考附图阅读下面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下文中称为实施例)时,本发明的细节将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互相对置的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在嵌合之前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仅第一连接器壳体的透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平面图。
图4是沿着图3中的线C-C截取的截面图。
图5是沿着图3中的线D-D截取的截面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第二连接器壳体的仅第一壳体的透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第一壳体的前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第一壳体的左侧视图。
图9是图7所示的第一壳体的右侧视图。
图10是图1所示第二连接器壳体的仅第二壳体的透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第二壳体的前视图。
图12是当从图11中的箭头B所示的方向观看时的侧视图。
图13是图1所示第二连接器壳体的仅第三壳体的透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第三壳体的前视图。
图15是当从图14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观看时的侧视图。
图16是当从图1中的箭头E所示的方向观看时的顶视图。
图17是沿着图16中的线X1-X1截取的截面图。
图18是沿着图16中的线X2-X2截取的截面图。
图19是示出处于中途嵌合状态的壳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截面图,在该中途嵌合状态,第二连接器壳体嵌合到完成将第三壳体嵌合到第一连接器壳体中的第一连接器壳体中并且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处于嵌合过程中。
图20是示出在图19所示中途嵌合的状态下容纳于相应的壳体中的各套第二端子金属配件的位置的截面图。
图21是沿着图19中的线F-F截取的截面图。
图22是图21的部分G的放大图。
图23是示出处于中途嵌合状态的壳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截面图,在该中途嵌合状态,第二连接器壳体嵌合到完成将第三壳体和第二壳体嵌合到第一连接器壳体中的第一连接器壳体中并且第一壳体处于嵌合过程中。
图24是示出在图23所示的中途嵌合状态下容纳于相应的壳体中的各套第二端子金属配件的位置的截面图。
图25是沿着图23中的线H-H截取的截面图。
图26是图25的部分I的放大图。
图27是示出在已经完成将第二连接器壳体嵌合到第一连接器壳体中的操作的状态下,构成第二连接器壳体和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壳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截面图。
图28是示出在图27所示的嵌合完成状态下容纳于相应的壳体中的各套第二端子金属配件的位置的截面图。
图29是沿着图27中的线J-J截取的截面图。
图30是传统的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
图1-2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互相对置的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的第一连接器壳体和第二连接器壳体在嵌合之前的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仅第一连接器壳体的透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平面图。图4是沿着图3中的线C-C截取的截面图。图5是沿着图3中的线D-D截取的截面图。图6是图1所示的第二连接器壳体的仅第一壳体的透视图。图7是图6所示的第一壳体的前视图。图8是图7所示的第一壳体的左侧视图。图9是图7所示的第一壳体的右侧视图。图10是图1所示的第二连接器壳体的仅第二壳体的透视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第二壳体的前视图。图12是当从图11中的箭头B所示的方向观看时的侧视图。图13是图1所示的第二连接器壳体的仅第三壳体的透视图。图14是图13所示的第三壳体的前视图。图15是当从图14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观看时的侧视图。图16是当从图1中的箭头E所示的方向观看时的俯视图。图17是沿着图16中的线X1-X1截取的截面图。图18是沿着图16中的线X2-X2截取的截面图。
图19是示出处于中途嵌合状态的壳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截面图,在该中途嵌合状态,第二连接器壳体嵌合到完成将第三壳体嵌合到第一连接器壳体中的第一连接器壳体中并且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处于嵌合过程中。图20是示出在图19所示的中途嵌合状态下容纳于相应的壳体中的各套第二端子金属配件的位置的截面图。图21是沿着图19中的线F-F截取的截面图。图22是图21的部分G的放大图。图23是示出处于中途嵌合状态的壳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截面图,在该中途嵌合状态,第二连接器壳体嵌合到完成将第三壳体和第二壳体嵌合到第一连接器壳体中的第一连接器壳体中并且第一壳体处于嵌合过程中。图24是示出在图23所示的中途嵌合状态下容纳于相应的壳体中的各套第二端子金属配件的位置的截面图。图25是沿着图23中的线H-H截取的截面图。图26是图25的部分I的放大图。
图27是示出在完成将第二连接器壳体嵌合到第一连接器壳体中的操作的状态下,构成第二连接器壳体和第一连接器壳体的壳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截面图。图28是示出在图27所示的嵌合完成状态下容纳于相应的壳体中的各套第二端子金属配件的位置的截面图。图29是沿着图27中的线J-J截取的截面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1由第一连接器壳体10和要连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第二连接器壳体20组成。
如图2和3所示,第一连接器壳体10装备有第一端子保持部11和罩部12。第一端子保持部11通过多个端子支撑部11a来保持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未示出)(参见图3)。
罩部12是在连接器壳体嵌合方向(图2中的箭头Y1所示的)上从第一端子保持部11的前外周部筒状延伸的矩形筒状部。罩部12将要嵌合并连接到第二连接器壳体20(配合壳体)。
罩部12内部形成有第二临时锁定解除凸起15和第三临时锁定解除凸起16。如图4所示,第二临时锁定解除凸起15分别形成于罩部12的对置内侧面上。如图4所示,每个第二临时锁定解除凸起15都具有:弹簧片15a,该弹簧片15a从第一端子保持部11垂直凸出;以及凸出尖端15b,该凸出尖端15b从弹簧片15a的尖端凸出。第二临时锁定解除凸起16是用于解除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第二壳体的临时锁定状态的凸起(稍后描述)。
如图5所示,第三临时锁定解除凸起16分别形成于罩部12的对置内侧面上。如图5所示,每个第三临时锁定解除凸起16都具有:弹簧片16a,该弹簧片16a从第一端子保持部11垂直凸出;以及凸出尖端16b,该凸出尖端16b从弹簧片16a的尖端凸出。第三临时锁定解除凸起16是用于解除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第三壳体的临时锁定状态的凸起(稍后描述)。
第二连接器壳体20保持要嵌合到由第一连接器壳体10保持的相应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内或与该相应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嵌合的多个第二端子金属配件(未示出)。当第二连接器壳体20嵌合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罩部12内时,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嵌合到相应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内或者与该相应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嵌合。
在用在该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器壳体20中,由第二连接器壳体20保持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划分为三组,即,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当连接器壳体20插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内或者从第一连接器壳体10拉出时,属于相应组的各套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以基于逐组的顺序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中的对应套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接合或者拉出对应套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也就是说,在接合或者拉出时间延迟的情况下,属于相应组的各套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对应套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接合或者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对应套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拉出。
更具体地,该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二连接器壳体20装备有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以及第三壳体23。第一壳体21是保持属于第一组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的壳体。第一壳体21将要嵌合到罩部12。
如图6和7所示,第一壳体21具有:端子容纳/保持部211;一对第一支撑臂212,该对第一支撑臂212与端子容纳/保持部211一体地形成,并且位于其一侧(左侧)上;一对第二支撑臂213,该对第二支撑臂213与端子容纳/保持部211一体地形成,并且位于其另一侧(右侧)上;第一滑动嵌合部214;第二滑动嵌合部215;以及锁定部217和操作部218,该锁定部217和操作部218从端子容纳/保持部211的基部凸出。
如图6所示,端子容纳/保持部211具有多个端子容纳孔211a,该端子容纳孔211a是容纳并且保持属于第一组的相应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的通孔。
该对第一支撑臂212从其左侧上的端子容纳/保持部211凸出。第一支撑臂212与第一滑动嵌合部214合作,以将第二壳体22连接到端子容纳/保持部211,使得前者在后者的左侧上与后者相邻。如图7所示,作为用于定位第二壳体22的装置,每个第一支撑臂212都具有:常规锁定接触部212a、临时锁定接触部212b、以及防脱凸起212c。
如图27所示,当完成全部第一至第三壳体21-23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中的嵌合时,常规锁定接触部212a与第二壳体22的相应的常规锁定凸起产生接触,并从而防止第二壳体22在脱落方向(图27中的箭头Y2所示的)上的运动。
如图1和17所示,当第二壳体22已经连接到第一壳体21的左侧时,临时锁定接触部212b的尖端与第二壳体22的相应的临时锁定凸起225产生接触,并从而防止第二壳体22在图17中的箭头Y3所示的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壳体21滑动,并且使第二壳体22停留在临时锁定位置。
如图17所示,当第二壳体22相对于第一壳体21位于临时锁定位置时,防脱凸起212c与形成于第二壳体22中的相应的钩状防脱锁定部226接合,并从而防止第二壳体22在图17中的箭头Y4所示的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壳体21滑动。
即,通过第一支撑臂212的临时锁定接触部212b和防脱凸起212c的位置限制功能将第二壳体22定位于临时锁定位置。
如图23和24所示,当完成第二壳体22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中的嵌合时,防脱凸起212c分别上升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第二临时锁定解除凸起15的凸出尖端15b之上。结果,第一支撑臂212变形(弯曲),使得临时锁定接触部212b与相应的临时锁定凸起225分离,从而解除第二壳体22的临时锁定状态,并且允许第一壳体21在图24中的箭头Y6所示的方向上相对于第二壳体22滑动。
如图17所示,当第二壳体22位于临时锁定位置处时,第二壳体22的尖端位置比第一壳体21的尖端位置更靠近第一连接器壳体10长度L1。该临时锁定位置设定成使得属于第二组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嵌合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中的相应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内或者与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中的相应第一端子金属配件的嵌合比属于第一组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的嵌合更早地完成。
如上所述,当防脱凸起212c上升到相应的第二临时锁定解除凸起15的凸出尖端15b之上时,临时锁定状态解除。结果,允许第一壳体21在图24中的箭头Y6所示的方向上相对于第二壳体22滑动。第一壳体21在箭头Y6所示的方向上的滑动是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之间的相对位移,将属于第一组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嵌合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中的对应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内或者与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中的对应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嵌合需要该相对位移。换句话说,一旦临时锁定状态一解除,第二壳体22在其左侧的规定位置(临时锁定位置)连接到第一壳体21从而可滑动。
该对第二支撑臂213在其右侧从端子容纳/保持部211凸出。第二支撑臂213与第二滑动嵌合部215合作以将第三壳体23连接到端子容纳/保持部211,使得前者在后者的右侧与后者相邻。如图7所示,作为用于定位第三壳体23的装置,每个第二支撑臂213都具有常规锁定接触部213a、临时锁定接触部213b和防脱凸起213c。
如图27所示,当已经完成将全部的第一至第三壳体21-23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嵌合时,常规锁定接触部213a与第三壳体23的相应的常规锁定凸起234产生接触,并从而防止第三壳体23在脱落方向(由图27中的箭头Y2所示)上运动。
如图1和17所示,当第三壳体23已经连接到第一壳体21的右侧时,临时锁定接触部213b的尖端与第三壳体23的相应的临时锁定凸起235产生接触,并从而防止第三壳体23在图17中的箭头Y3所示的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壳体21滑动,并且使第三壳体23停留在临时锁定位置。
如图17所示,当第三壳体23相对于第一壳体21位于临时锁定位置时,防脱凸起213c与形成于第三壳体23中的相应的钩状防脱锁定部236接合,并从而防止第三壳体23在图17中的箭头Y4所示的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壳体21滑动。
即,通过第一支撑臂212的临时锁定接触部213b和防脱凸起213c的位置限制功能使第三壳体23定位在临时锁定位置。
当已经完成第三壳体23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内的嵌合时,如图19和20所示,防脱凸起213c分别上升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第三临时锁定解除凸起16的凸出尖端16b之上。结果,第二支撑臂213变形(弯曲),使得临时锁定接触部213b与相应的临时锁定凸起235分离,从而解除第三壳体23的临时锁定状态,并且允许第一壳体21在图20中的箭头Y7所示的方向上相对于第三壳体23滑动。
如图17所示,当第三壳体23位于临时锁定位置处时,第三壳体23的尖端位置比第二壳体22的尖端位置更靠近第一连接器壳体10长度L2。该临时锁定位置设定成使得属于第三组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嵌合到或者与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中的对应第一端子金属配件的嵌合比属于第二组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的嵌合更早地完成。
如上所述,当防脱凸起213c上升到相应的第三临时锁定解除凸起16的凸出尖端16b之上时,临时锁定状态解除。结果,允许第一壳体21在图20中的箭头Y7所示的方向上相对于第三壳体23滑动。当第一壳体21在箭头Y7所示的方向上滑动时,第二壳体22与第一壳体21一起运动。因此,第一壳体21在箭头Y7所示的方向上的滑动是第一壳体22与第三壳体23之间的相对位移,将由第二壳体22保持的属于第二组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嵌合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中的对应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内或者与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中的相应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嵌合需要该相对位移。换句话说,一旦临时锁定状态解除,第三壳体23就在其右侧上的规定位置(临时锁定位置)连接到第一壳体21,从而可滑动。
如上所述,在解除第三壳体23的临时锁定状态之后,当第一壳体21在图20中的箭头Y7所示的方向上运动时,第二壳体22与第一壳体21一起运动。
如图8所示,第一滑动嵌合部214是在第二连接器壳体20嵌合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方向(图8中的箭头Y5所示的)上延伸的引导凸起。第二壳体22的右侧部在箭头Y5所示的方向上可滑动地与第一滑动嵌合部214嵌合。
图8所示的第一滑动嵌合部214的顶部214a用作壳体锁定部,当从第一连接器壳体10卸下第二连接器壳体20时,通过与第二壳体22的滑动嵌合槽222的对置面222a(参见图12)产生接触,该壳体锁定部使第二壳体22接着执行第一壳体21的卸下动作。
如图9所示,第二滑动嵌合部215是在第二连接器壳体20嵌合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中的嵌合方向(由图9中的箭头Y8所示)上延伸的引导凸起。第三壳体23的左侧部在箭头Y6所示的方向上可滑动地与第二滑动嵌合部215嵌合。
图9所示的第二滑动嵌合部215的顶部215a用作壳体锁定部,当从第一连接器壳体10卸下第二连接器壳体20时,通过与第三壳体23的滑动嵌合槽232的对置面232a(参见图15)产生接触,该壳体锁定部使第三壳体23接着执行第一壳体21的卸下动作。
当完成第二连接器壳体20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中的嵌合时,锁定部217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锁定部18接合,以建立连接器壳体10和20相互锁定的状态。
操作部218是在执行将第二连接器壳体20插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内或者从第一连接器壳体10拉出的操作时要被手指握持的握部。
为了从第一连接器壳体10卸下第二连接器壳体20,用户将他或者她的手指钩在操作部218上,并且执行从第一连接器壳体100拉出第一壳体21的操作。结果,根据与嵌合操作时遵循的过程相反的过程,以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的顺序从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卸下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当从第一连接器壳体10卸下第二连接器壳体20时,在第一壳体21的左侧上的规定位置处,第二壳体22通过第一支撑臂212连接到第一壳体21,并且在第一壳体21的右侧上的规定位置处,第三壳体23通过第二支撑臂213连接到第一壳体21。
如图10所示,第二壳体22具有:端子容纳/保持部221;滑动嵌合槽222,该滑动嵌合槽222形成于端子容纳/保持部221的一侧表面221a中;常规锁定凸起224;临时锁定凸起225;以及钩状防脱锁定部226。
如图10所示,端子容纳/保持部221具有多个端子容纳孔221b,该端子容纳孔221b是用于容纳并且保持属于第二组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的通孔。
端子容纳/保持部221的侧表面221a是要与端子容纳/保持部211的左侧面对置的面。
滑动嵌合槽222是要与第一壳体21的第一滑动嵌合部214可滑动地嵌合的槽。
如图27所示,当完成将全部的第一至第三壳体21-23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嵌合时,第一支撑臂212的常规锁定接触部212a与相应的常规锁定凸起224产生接触,并从而防止第二壳体22在脱落方向(箭头Y2所示的)上运动。从而,使第二壳体22保持嵌合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中。
如图17所示,在第二壳体22通过第一滑动嵌合部214与滑动嵌合槽222的嵌合而从其左侧可滑动地连接到第一壳体21的同时,临时锁定接触部212b与相应的临时锁定凸起225产生接触。结果,使第二壳体22临时保持在临时锁定位置。
第二壳体22的临时锁定位置是当以图1所示的方式将第二连接器壳体20嵌合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内时,第二壳体22在第一壳体21的左侧临时锁定到第一壳体21的规定位置。
如图1和17所示,当第二壳体22相对于第一壳体21位于临时锁定位置时,钩状防脱锁定部226分别与第一支撑臂212的防脱凸起212c接合,并从而防止第二壳体22在图17中的箭头Y4所示的方向上运动。
如图13-15所示,第三壳体23具有:端子容纳/保持部231;滑动嵌合槽232,该滑动嵌合槽232形成于端子容纳/保持部231的一侧表面231a中(参见图15);常规锁定凸起234;临时锁定凸起235;以及钩状防脱锁定部236。
如图13所示,端子容纳/保持部231具有多个端子容纳孔231b,该端子容纳孔231b是用于容纳并且保持属于第三组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的通孔。
端子容纳/保持部231的侧表面231a是要与端子容纳/保持部211的右侧表面对置的面。
滑动嵌合槽232是要与第一壳体21的第二滑动嵌合部215可滑动地嵌合的槽。
如图27所示,当完成全部第一至第三壳体21-23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中的嵌合时,第二支撑臂213的常规锁定接触部213a与相应的常规锁定凸起234产生接触,并从而防止第三壳体23在脱落方向(箭头Y2所示的)上运动。从而,使第三壳体23保持嵌合在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中。
如图17所示,在第三壳体23从其右侧通过第二滑动嵌合部215与滑动嵌合槽232的嵌合可滑动地连接到第一壳体21的同时,临时锁定接触部213b与相应的临时锁定凸起235产生接触。结果,使第三壳体23临时保持在临时锁定位置。
第三壳体23的临时锁定位置是当以图1所示的方式将第二连接器壳体20嵌合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内时,第三壳体23在第一壳体21的右侧临时锁定到第一壳体21的规定位置。
如图1和17所示,当第三壳体23相对于第一壳体21位于临时锁定位置时,钩状防脱锁定部236分别与第二支撑臂213的防脱凸起213c接合,并从而防止第三壳体23在图17中的箭头Y4所示的方向上运动。
接着,将参考图16-29描述当将第二连接器壳体20插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内或者从第一连接器壳体10拉出时根据该实施例的上述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1如何操作。
为了将第二连接器壳体20嵌合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内,首先,如图16-18所示,在第二连接器壳体20中,第二壳体22在第一壳体21的左侧(在图1中看)上的临时锁定位置处预先连接到第一壳体21,并且第三壳体23在第一壳体21的右侧(在图1中看)上的临时锁定位置处预先连接到第一壳体21。
然后,如图19和20所示,将第二壳体22和第三壳体23临时锁定到其上的第一壳体21插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罩部12内。然后,如图20所示,将第三壳体23插入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中的规定位置,以建立第三壳体23嵌合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中的状态(即,第三壳体23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嵌合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中的相关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或者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中的对应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嵌合)。在这种状态下,如图21和22所示,第二支撑臂213的防脱凸起213c上升到罩部12的第三临时锁定解除凸起16的凸出尖端16b之上,从而解除第三壳体23的临时锁定状态。
第三壳体23的临时锁定状态的解除导致在第三壳体23与第一壳体21之间的相对位移的状态,将属于第二组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嵌合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中的对应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内或者与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中的对应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嵌合需要该相对位移。即,允许第一壳体21在图20中的箭头Y9所示的方向上滑动。由于允许第一壳体21在图20中的箭头Y9所示的方向上滑动,所以第二壳体22与第一壳体21一起运动。
由于第一壳体21在图20中的箭头Y9所示的方向上滑动,所以如图23和24所示,将第二壳体22插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中的规定位置,以建立第二壳体22嵌合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中的状态(即,第二壳体22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嵌合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中的对应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内或者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中的对应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嵌合;参见图24)。在这种状态下,如图25和26所示,第一支撑臂212的防脱凸起212c上升到罩部12的第二临时锁定解除凸起15的凸出尖端15b之上,从而解除第二壳体22的临时锁定状态。
第二壳体22的临时锁定状态的解除导致在第二壳体22与第一壳体21之间的相对位移的状态,属于第一组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嵌合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中的对应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内或者与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中的对应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嵌合需要该相对位移。即,允许第一壳体21在图24中的箭头Y6所示的方向上滑动。
由于第一壳体21在图24中的箭头Y6所示的方向上的滑动,所以完成将全部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和第三壳体23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中的嵌合,如图28所示。如图29所示,建立了第一壳体21的锁定部217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锁定部18接合并从而将第二连接器壳体20锁定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状态。
为了从第一连接器壳体10卸下第二连接器壳体20,使锁定部217与锁定部18分离,并且在图29中的箭头Y10所示的方向上拉动操作部218。结果,从第一连接器壳体10拉出第二连接器壳体20。
在执行卸下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操作时,根据与嵌合操作时遵循的过程相反的过程,以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的顺序从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卸下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当从第一连接器壳体10卸下第二连接器壳体20时,恢复与开始嵌合操作时的状态相同的状态,即,在第一壳体21的左侧(在图1中看)上的临时锁定位置处,使第二壳体22通过第一支撑臂212连接到第一壳体21,并且在第一壳体21的右侧(在图1中看)上的临时锁定位置处,通过第二支撑臂213使第三壳体23连接到第一壳体21。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上述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1中,第二端子金属配件通过要嵌合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内的第二连接器壳体20保持,以被划分为三组。当将第二连接器壳体20插入第一连接器壳体10内或者从第一连接器壳体10拔出时,在接合或者拉出时间延迟的情况下,以基于逐组的顺序,使属于相应组的各套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中的对应套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接合或者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中的对应套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拉出。因此,能够使将第二连接器壳体20插入第一连接器壳体10或者从第一连接器壳体10拉出所需的操作力比使由第二连接器壳体20保持的所有第二端子金属配件都同时与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接合或者从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拉出的情况弱。
使用与第一壳体21一体地形成的第一支撑臂212使作为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一部分的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互相连接,并且使用与第一壳体21一体地形成的第二支撑臂213使作为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一部分的第一壳体21和第三壳体23互相连接。
因此,能够使壳体之间的连接所需的零件的总体积和重量比传统的内部壳体插入其中以装接的内部容纳空间形成在外部壳体中的连接器小得多。
结果,不仅能够减小将第二连接器壳体20插入第一连接器壳体10或者从第一连接器壳体10拉出所需的操作力,而且还能够有效减小尺寸和重量。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1中,在执行从第一连接器壳体10卸下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卸下操作时,恢复与开始嵌合操作时的状态相同的状态,即,在第一壳体21的左侧上的临时锁定位置处,使第二壳体22通过第一支撑臂212连接到第一壳体21,并且在第一壳体21的右侧上的临时锁定位置处,使第三壳体23通过第二支撑臂213连接到第一壳体21。因此,为了将已经从第一连接器壳体10卸下的第二连接器壳体20再次嵌合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内,不需要调节作为第二连接器壳体20的一部分的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和第三壳体23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时间和劳动。从而,第二连接器壳体20能够容易地再次连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这意味着非常容易处理。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1中,第二端子金属配件由第二连接器壳体20保持以被划分为三组。当将第二连接器壳体20插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内或者从第一连接器壳体10拉出时,以基于逐组的顺序使属于相应组的各套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中的对应套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接合或者从第一连接器壳体10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中的对应套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拉出。因此,能够使将第二连接器壳体20插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内或者从第一连接器壳体10拉出所需的操作力比将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划分为两组并且以基于逐组的顺序将第二端子金属配件接合或者从第一连接器壳体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拉出的情况弱了与增加的分组数量对应的程度。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进行适当的修改、改进等。并且,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本实施例的每个构成元件(或者每组构成元件)的材料、形状、尺寸、数量、位置等是任意的,并且不受限制。
例如,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端子金属配件由第二连接器壳体20保持以被划分为三组,并且在接合或者拉出有时间延迟的情况下,以基于逐组的顺序使属于相应组的各套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与第一端子金属配件的对应套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接合或者从第一端子金属配件的对应套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拉出,从而能够减小插入或者拉出第二连接器壳体20所需的操作力。
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构成第二连接器壳体的壳体使用从第一壳体延伸的支撑臂互相连接的结构使尺寸和重量比传统的情况小。因此,能够将被第二连接器壳体保持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划分为两组。
下面的条目[1]至[4]概括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的特征:
[1]一种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1),包括:
第一连接器壳体(10),该第一连接器壳体(10)具有:第一端子保持部(11),该第一端子保持部(11)保持多个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以及罩部(12),该罩部(12)从第一端子保持部(11)的前外周部以筒状延伸,并且第二连接器壳体(20)连接并嵌合到该罩部(12);以及
第二连接器壳体(20),该第二连接器壳体(20)保持将要嵌合并连接到相应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的多个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并且其中,当第二连接器壳体(20)嵌合到罩部(12)内时,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嵌合并连接到相应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
其中,第二连接器壳体(20)以第二端子金属配件被划分为多个组的方式保持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并且,当将第二连接器壳体(20)插入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内或者从该第一连接器壳体(10)拉出时,属于相应组的各套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以基于逐组的顺序与对应套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接合或者从对应套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拉出;
第二连接器壳体(20)包括:
第一壳体(21),该第一壳体(21)保持属于第一组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并且该第一壳体(21)将要被嵌合到罩部(12)中;以及
第二壳体(22),通过与第一壳体(21)一体地形成并且位于第一壳体(21)的一侧上的第一支撑臂(212),将第二壳体(22)定位在第一壳体(21)的一侧上的临时锁定位置处,并且该第二壳体(22)将属于第二组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保持在第一壳体(21)的一侧上,属于第二组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布置成与属于第一组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邻接;并且
第二壳体(22)可滑动地连接到位于第一壳体(21)的一侧上的一部分,使得在将第二连接器壳体(20)嵌合到第一连接器壳体(10)内的嵌合操作期间,属于第二组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与相应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的嵌合比属于第一组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与相应的第一端子金属配件的嵌合更早地完成。
[2]根据条目[1]所述的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1),其中,当属于所述第二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的所述嵌合已经完成时,解除所述第二壳体(22)通过所述第一支撑臂(212)在所述第一壳体(21)上的临时锁定,从而允许所述第一壳体(21)与所述第二壳体(22)之间的相对位移,该相对位移是属于所述第一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嵌合到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或者与所述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的嵌合所需要的;并且
在将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20)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10)卸下的卸下操作期间,以与所述嵌合操作时的顺序相反的顺序,将属于所述第一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和属于所述第二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从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卸下,并且恢复与开始所述嵌合操作时的状态相同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所述第二壳体(22)通过所述第一支撑臂(212)在所述第一壳体(21)的所述一侧上的所述临时锁定位置处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21)。
[3]根据条目[2]所述的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1),还包括第三壳体(23),该第三壳体(23)通过第二支撑臂(213)而定位在所述第一壳体(21)的另一侧上的临时锁定位置处,该第二支撑臂(213)与所述第一壳体(21)一体地形成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壳体(21)的所述另一侧上;并且该第三壳体(23)将属于第三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保持在所述第一壳体(21)的所述另一侧上,属于第三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布置成与属于所述第一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邻接;并且
所述第三壳体(23)可滑动地连接到位于所述第一壳体(21)的所述另一侧上的一部分,使得在将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20)嵌合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10)内的嵌合操作期间,属于所述第三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的嵌合比属于所述第二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的嵌合更早地完成。
[4]根据条目[3]所述的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1),其中,当属于所述第三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的所述嵌合已经完成时,解除所述第三壳体(23)通过所述第二支撑臂(213)在所述第一壳体(21)上的临时锁定,从而允许所述第一壳体(21)与所述第三壳体(23)之间的相对位移,该相对位移是属于所述第二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嵌合到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内或者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嵌合所需要的;并且
在将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20)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10)卸下的卸下操作期间,以与所述嵌合操作时的顺序相反的顺序,将属于所述第一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属于所述第二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以及属于所述第三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从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卸下,并且恢复与所述嵌合操作开始时的状态相同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所述第二壳体(22)通过所述第一支撑臂(212)在所述第一壳体(21)的所述一侧上的所述临时锁定位置处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21)、并且所述第三壳体(23)通过所述第二支撑臂(213)在所述第一壳体(21)的所述另一侧上的所述临时锁定位置处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21)。
本申请基于2012年8月2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2-185746,并且要求其优先权的权益,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此处。

Claims (4)

1.一种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包括:
第一连接器壳体,该第一连接器壳体具有:第一端子保持部,该第一端子保持部保持多个第一端子金属配件;以及罩部,该罩部从所述第一端子保持部的前外周部以筒状延伸,并且第二连接器壳体连接并嵌合到该罩部;以及
第二连接器壳体,该第二连接器壳体保持将要嵌合并连接到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的多个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并且其中,当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嵌合到所述罩部内时,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嵌合并连接到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以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被划分为多个组的方式保持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并且,当将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插入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内或者从该第一连接器壳体拉出时,属于相应所述组的各套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以基于逐组的顺序与对应套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接合或者从对应套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拉出;
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包括:
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保持属于第一组的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并且该第一壳体将要被嵌合到所述罩部中;以及
第二壳体,通过与所述第一壳体一体地形成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上的第一支撑臂,将所述第二壳体定位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一侧上的临时锁定位置处,并且该第二壳体将属于第二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保持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一侧上,属于第二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布置成与属于所述第一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邻接;并且
所述第二壳体可滑动地连接到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一侧上的一部分,使得在将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嵌合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内的嵌合操作期间,属于所述第二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的嵌合比属于所述第一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的嵌合更早地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其中,当属于所述第二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的所述嵌合已经完成时,解除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第一支撑臂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临时锁定,从而允许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相对位移,该相对位移是属于所述第一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嵌合到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或者与所述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的嵌合所需要的;并且
在将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卸下的卸下操作期间,以与所述嵌合操作时的顺序相反的顺序,将属于所述第一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和属于所述第二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从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卸下,并且恢复与开始所述嵌合操作时的状态相同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第一支撑臂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一侧上的所述临时锁定位置处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还包括第三壳体,该第三壳体通过第二支撑臂而定位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侧上的临时锁定位置处,该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第一壳体一体地形成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另一侧上;并且该第三壳体将属于第三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保持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另一侧上,属于第三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布置成与属于所述第一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邻接;并且
所述第三壳体可滑动地连接到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另一侧上的一部分,使得在将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嵌合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内的嵌合操作期间,属于所述第三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的嵌合比属于所述第二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的嵌合更早地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其中,当属于所述第三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的所述嵌合已经完成时,解除所述第三壳体通过所述第二支撑臂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临时锁定,从而允许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之间的相对位移,该相对位移是属于所述第二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嵌合到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内或者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嵌合所需要的;并且
在将所述第二连接器壳体从所述第一连接器壳体卸下的卸下操作期间,以与所述嵌合操作时的顺序相反的顺序,将属于所述第一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属于所述第二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以及属于所述第三组的所述第二端子金属配件从所述第一端子金属配件卸下,并且恢复与所述嵌合操作开始时的状态相同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第一支撑臂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一侧上的所述临时锁定位置处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并且所述第三壳体通过所述第二支撑臂在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另一侧上的所述临时锁定位置处连接到所述第一壳体。
CN201310376512.3A 2012-08-24 2013-08-26 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 Pending CN1036334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85746A JP5941374B2 (ja) 2012-08-24 2012-08-24 挿抜力軽減コネクタ
JP2012-185746 2012-08-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33484A true CN103633484A (zh) 2014-03-12

Family

ID=50069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76512.3A Pending CN103633484A (zh) 2012-08-24 2013-08-26 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98653B2 (zh)
JP (1) JP5941374B2 (zh)
CN (1) CN103633484A (zh)
DE (1) DE102013216822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3007A (zh) * 2016-07-29 2016-12-21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插件结构
CN109075490A (zh) * 2016-04-21 2018-12-21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具有嵌入保持架的模块化接触嵌件的插式连接器部件
CN110247236A (zh) * 2018-03-09 2019-09-17 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具有弹性的压紧元件的电插头
CN111201462A (zh) * 2017-11-29 2020-05-26 株式会社藤仓 光连接器及光连接器的连接方法
CN111355096A (zh) * 2018-12-21 2020-06-3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分割连接器
CN114080733A (zh) * 2019-07-09 2022-02-2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91932B2 (ja) * 2014-03-14 2018-03-1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67988B2 (ja) * 2016-02-24 2019-08-28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コネクタ
CN109962364A (zh) * 2017-12-22 2019-07-02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
DE102018101097A1 (de) * 2018-01-18 2019-07-18 Reichle + De-Massari Ag Stecker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mit einer Steckervorrichtung
JP7414635B2 (ja) * 2020-05-07 2024-01-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DE102020210760A1 (de) * 2020-08-25 2022-03-03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Stecker mit einem Lagesicherungselement mit einer Kontaktaufnahme
JP7444025B2 (ja) 2020-11-02 2024-03-0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7271498B2 (ja) * 2020-12-16 2023-05-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機器用コネクタ
JP1703927S (zh) * 2021-06-23 2022-01-04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27956A (en) * 1978-08-07 1982-05-04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Low insertion force dual beam pin terminal and connector
US5344347A (en) * 1992-09-29 1994-09-06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device
US5775953A (en) * 1995-05-16 1998-07-07 Yazaki Corporation Low-insertion-force connector assembly
CN1187699A (zh) * 1996-04-24 1998-07-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96835A (zh) * 1995-09-19 1998-10-21 惠特克公司 具有双重锁定件的电连接器
CN1324126A (zh) * 2000-05-12 2001-11-28 蒂科电子公司 高密度电连接器系统
JP2005259554A (ja) * 2004-03-12 2005-09-22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JP2009152062A (ja) * 2007-12-20 2009-07-09 Yazaki Corp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N101656379A (zh) * 2008-08-22 2010-02-24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13703A (en) * 1996-04-24 1999-06-2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sequentially engageable housings
JP2002313486A (ja) * 2001-04-17 2002-10-2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分割コネクタ
JP2002313488A (ja) * 2001-04-17 2002-10-2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分割コネクタ
JP2002313489A (ja) * 2001-04-17 2002-10-2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分割コネクタ
JP2012185746A (ja) 2011-03-07 2012-09-27 Kato Electrical Mach Co Ltd スライド機構並びにスライド式のタッチパッド並びに携帯端末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27956A (en) * 1978-08-07 1982-05-04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Low insertion force dual beam pin terminal and connector
US5344347A (en) * 1992-09-29 1994-09-06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Connector device
US5775953A (en) * 1995-05-16 1998-07-07 Yazaki Corporation Low-insertion-force connector assembly
CN1196835A (zh) * 1995-09-19 1998-10-21 惠特克公司 具有双重锁定件的电连接器
CN1187699A (zh) * 1996-04-24 1998-07-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324126A (zh) * 2000-05-12 2001-11-28 蒂科电子公司 高密度电连接器系统
JP2005259554A (ja) * 2004-03-12 2005-09-22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JP2009152062A (ja) * 2007-12-20 2009-07-09 Yazaki Corp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N101656379A (zh) * 2008-08-22 2010-02-24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5490A (zh) * 2016-04-21 2018-12-21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具有嵌入保持架的模块化接触嵌件的插式连接器部件
CN106253007A (zh) * 2016-07-29 2016-12-21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插件结构
CN106253007B (zh) * 2016-07-29 2018-07-10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插件结构
CN111201462A (zh) * 2017-11-29 2020-05-26 株式会社藤仓 光连接器及光连接器的连接方法
CN110247236A (zh) * 2018-03-09 2019-09-17 泰连德国有限公司 具有弹性的压紧元件的电插头
CN111355096A (zh) * 2018-12-21 2020-06-3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分割连接器
CN111355096B (zh) * 2018-12-21 2021-07-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分割连接器
CN114080733A (zh) * 2019-07-09 2022-02-2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CN114080733B (zh) * 2019-07-09 2024-04-0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98653B2 (en) 2015-04-07
US20140057476A1 (en) 2014-02-27
DE102013216822A1 (de) 2014-02-27
JP2014044834A (ja) 2014-03-13
JP5941374B2 (ja) 201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33484A (zh) 减小插入/拔出力的连接器
CN101359792B (zh) 连接器
CN101752738B (zh) 连接器
EP1215772A2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n interlocking system
CN103606783B (zh) 公连接器、母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04981948B (zh) 连接器
EP2466695A1 (en) Connector
US20130288542A1 (en) Connector
EP2816670B1 (en) Electric connector
JP5943823B2 (ja) コネクタ
CN102714392A (zh) 辅助嵌合夹具和采用该辅助嵌合夹具的连接器
CN102244321B (zh) Usb连接线
CN102725916A (zh) 连接器
CN101420083B (zh) 钩搭部件、带有钩搭部件的连接器外壳和连接器
CN110364881A (zh) 连接结构和连接器
CN104300310A (zh) 防意外退卡的电子卡连接器
CN103444005A (zh) 连接器端子
CN204205118U (zh) 连接器组件
CN204516961U (zh) 电连接器
CN201466338U (zh) 具有锁定结构的电器连接器
CN204272526U (zh) 马达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1797168U (zh) 电连接器
CN204167607U (zh) 防意外退卡的电子卡连接器
CN203218651U (zh) 二合一接口装置
CN201515092U (zh) 带扣紧护套的连接器插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