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19616B - 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19616B
CN103619616B CN201280031629.1A CN201280031629A CN103619616B CN 103619616 B CN103619616 B CN 103619616B CN 201280031629 A CN201280031629 A CN 201280031629A CN 103619616 B CN103619616 B CN 1036196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tire
sidewall
described base
moun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16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19616A (zh
Inventor
长屋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474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4757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619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19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19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196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3/00Devices for measuring, signalling, controlling, or distributing tyre pressure or tempera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on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tyre inflating devices on vehicles, e.g. of pumps or of tanks; Tyre cooling arrangements
    • B60C23/02Signalling devices actuated by tyre pressure
    • B60C23/04Signalling devices actuated by tyre pressure mounted on the wheel or tyre
    • B60C23/049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means for attaching the control device
    • B60C23/049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means for attaching the control device for attachment on the ty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061Accessories, detail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061Accessories, detail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9D2030/0072Attaching fasteners to tyres, e.g. patches, in order to connect devices to ty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3/00Devices for measuring, signalling, controlling, or distributing tyre pressure or tempera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on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tyre inflating devices on vehicles, e.g. of pumps or of tanks; Tyre cool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3/00Devices for measuring, signalling, controlling, or distributing tyre pressure or tempera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on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tyre inflating devices on vehicles, e.g. of pumps or of tanks; Tyre cooling arrangements
    • B60C23/20Devices for measuring or signalling tyre temperature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安装结构(200、1200)设置有底座(210),底座(210)具有贴附到轮胎(100)的内表面的底座下表面(211)和设置在底座下表面(211)的相反侧的底座上表面(212)。在底座(210)贴附到轮胎(100)的内表面之前,底座下表面(211)具有朝向底座(210)的中心凹陷的形状。

Description

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结构,其将具有检测轮胎的状态的功能的功能部件安装到轮胎的内表面。
背景技术
传统地,已知一种轮胎,其设置有:一对胎圈芯;胎体层,其跨设在一对胎圈芯之间且为环状;带束层,其与胎体层相邻地配置;和橡胶层,其覆盖胎圈芯、胎体层和带束层。
轮胎包括:胎圈部,其具有胎圈芯;胎面部,其具有轮胎胎面表面;侧壁部,其形成轮胎的侧面;和胎肩部,其跨设在侧壁部和胎面部之间。
此外,还已知安装到构成轮胎的内表面的橡胶层(内衬层)的功能部件。功能部件是用于测量例如轮胎内部的温度、压力等的传感器模块。一般地,功能部件例如通过橡胶片(rubberpatch)安装到内衬层(例如,专利文献1)。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0553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轮胎与路面接触的状态(接地状态)和轮胎不与路面接触的状态(非接地状态)之间,内衬层的形状不同。也就是,在接地状态下,内衬层为平坦形状,在非接地状态下,内衬层为弧形。
为了适应该内衬层的变形,考虑使用较软的橡胶作为用于构造橡胶片等的材料。然而,当使用较软橡胶时,耐久性降低。
因此,用于将功能部件安装到轮胎的内表面的安装结构和轮胎的内表面之间的结合强度非常重要。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做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能够抑制从轮胎的内表面剥离的安装结构。
根据第一特征的安装结构将具有检测轮胎的状态的功能的功能部件安装到所述轮胎的内表面。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底座,其由弹性构件形成并且包括结合到所述轮胎的内表面的底座下表面和配置在所述底座下表面的相反侧的底座上表面。在所述底座结合到所述轮胎的内表面之前的状态下,所述底座下表面在沿轮胎周向的截面中具有朝向所述底座的中心凹陷的形状。
在第一特征中,在所述底座结合到所述轮胎的内表面之后的状态下,所述底座下表面在沿轮胎周向的截面中变形为沿所述轮胎的内表面延伸的形状。
在第一特征中,所述底座下表面的中心部和所述底座下表面的端部之间的差为1mm以上。
在第一特征中,所述底座包括底座倾斜面,所述底座倾斜面从所述底座下表面的轮胎周向上的端部连续到所述底座上表面的轮胎周向上的端部。在所述底座结合到所述轮胎的内表面之前的状态下,所述底座倾斜面在轮胎周向上具有朝向所述底座的中心凹陷的形状。
在第一特征中,在所述底座结合到所述轮胎的内表面之后的状态下,所述底座倾斜面具有洼部分,所述洼部分在轮胎周向上朝向所述底座的中心以曲率半径为R的曲率凹陷。在沿轮胎周向的截面中,a表示所述洼部分中的距所述轮胎的内表面最远的点;b表示所述洼部分中的与所述轮胎的内表面接触的点;c表示所述底座下表面中的从a向下延伸的垂线与所述底座下表面相交的交点;ac表示连接a和c的线段;bc表示连接b和c的线段;A表示ac和bc中的较短长度;B表示ac和bc中的较长长度。当A和B满足条件1/30.5×B<A<B时,R满足关系(A2+B2)/(2×A)<R<(A2+B2)0.5。
在第一特征中,在沿轮胎周向的截面中,当A和B满足条件A<1/30.5×B时,R满足关系(A2+B2)/(2×A)<R。
在第一特征中,在所述底座结合到所述轮胎的内表面之前的状态下,所述底座下表面包括:平面部,其位于所述底座上表面的相反侧并且在沿轮胎周向的截面中具有平坦形状;和曲面部,其位于从所述平面部的端部到所述底座下表面的端部的区间中,并且所述曲面部在沿轮胎周向的截面中为具有预定曲率的弧形,所述平面部和所述曲面部平滑地连接。
在第一特征中,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框架,其由具有预定刚性的构件形成并且具有底板,所述框架具有布置在所述底座上表面上的框架下表面和配置在所述框架下表面的相反侧的框架上表面;基部,其由具有预定刚性的构件形成,并且在所述基部上安装所述功能部件;以及嵌合构件,其用于将所述基部固定到所述框架。所述框架上表面由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限定。所述框架在所述框架上表面上包括一对第一方向侧壁,该对第一方向侧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在与所述框架上表面垂直的垂直方向上立设。所述基部以嵌合在所述一对第一方向侧壁之间的方式布置在所述框架上表面上。所述框架的所述一对第一方向侧壁包括朝向所述一对第一方向侧壁中的另一方弯曲的侧壁接合片,所述侧壁接合片为与所述框架上表面垂直的垂直方向上的顶端。所述基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包括一对侧壁,该对侧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在与所述框架上表面垂直的垂直方向上立设。所述嵌合构件被布置成嵌合在,载置在所述框架上表面上的基部的侧壁和所述框架的侧壁接合片之间。所述基部的侧壁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具有倾斜度,并且具有与所述嵌合构件接触的上表面。所述嵌合构件具有沿所述侧壁的上表面的倾斜度,并且具有与所述侧壁的上表面接触的下表面。
根据第一特征中的第二特征的安装结构还包括:框架,其由具有预定刚性的构件形成并且具有底板,所述框架具有布置在所述底座上表面上的框架下表面和配置在所述框架下表面的相反侧的框架上表面;以及基部,其由具有预定刚性的构件形成,并且在所述基部上安装所述功能部件。所述框架上表面由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限定。所述框架在所述框架上表面上包括一对第一方向侧壁,该对第一方向侧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在与所述框架上表面垂直的垂直方向上立设。所述基部以嵌合在所述一对第一方向侧壁之间的方式载置在所述框架上表面上。所述底座包括一对突起部,该对突起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开地配置。所述框架被布置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嵌合在所述一对突起部之间。
在第二特征中,所述基部包括一对槽部,该对槽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开地配置。所述基部以使所述一对突起部嵌合到所述一对槽部的方式载置于所述底座。
在第二特征中,在与所述框架上表面垂直的垂直方向上,所述一对槽部的深度小于所述一对突起部的高度。
在第二特征中,在所述功能部件和所述基部之间配置颈部。所述一对第一方向侧壁包括朝向所述一对第一方向侧壁中的另一方弯曲的侧壁接合片,所述侧壁接合片为与所述框架上表面垂直的垂直方向上的顶端。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颈部的尺寸小于所述功能部件和所述基部的尺寸。所述侧壁接合片在所述颈部的位置处弯曲,并且布置成嵌合在所述功能部件和所述基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从轮胎的内表面剥离的安装结构。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将功能部件安装到轮胎的内表面从而能够例如检测高频振动的安装结构。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100的图。
[图2]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100的图。
[图3]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结构200的图。
[图4]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框架220的图。
[图5]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框架220的图。
[图6]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框架220的图。
[图7]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入片250的图。
[图8]图8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入片250的图。
[图9]图9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座(pedestal)210的图。
[图10]图10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座210的图。
[图11]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座210的图。
[图12]图1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座210的图。
[图13]图1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座210的图。
[图14]图14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结构200的组装的图。
[图15]图15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结构200的组装的图。
[图16]图16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结构200的组装的图。
[图17]图17是示出根据第一变形例的底座210的图。
[图18]图18是示出根据第二变形例的底座210的图。
[图19]图19是示出根据第二变形例的底座210的图。
[图20]图20是示出根据第二变形例的底座210的图。
[图21]图21是用于说明底座210和轮胎100之间产生的应力的图。
[图22]图22是用于说明底座210和轮胎100之间产生的应力的图。
[图23]图23是用于说明底座倾斜面213的曲率半径和剪切应力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24]图24是用于说明评价结果的图。
[图25]图25是用于说明评价结果的图。
[图26]图26是示出根据第三变形例的基部230的图。
[图27]图27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三变形例的安装结构200的组装的图。
[图28]图28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三变形例的安装结构200的组装的图。
[图29]图29是用于说明根据第四变形例的嵌合构件260的脱落的图。
[图30]图30是用于说明根据第四变形例的嵌合构件260的脱落的图。
[图31]图31是用于说明根据第四变形例的弹性层270的图。
[图32]图32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五变形例的嵌合构件260的图。
[图33]图33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五变形例的嵌合构件260的图。
[图34]图34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安装结构1200的图。
[图35]图35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框架1220的图。
[图36]图36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框架1220的图。
[图37]图37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框架1220的图。
[图38]图3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底座1210的图。
[图39]图39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底座1210的图。
[图40]图40是示出根据第一变形例的底座1210的图。
[图41]图41是示出根据第一变形例的底座1210的图。
[图42]图42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二变形例的功能部件1240的摆动(wobbling)的图。
[图43]图43是示出根据第二变形例的安装结构1200的图。
[图44]图44是示出根据第二变形例的框架1220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安装结构。此外,在下面对附图的描述中,相同或相似的符号被赋予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应当理解,附图被示意性地示出,各尺寸的比例等与实际的不同。因此,考虑下面的说明来确定具体尺寸。当然,附图中,尺寸关系和比例可不同。
【第一实施方式的概要】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结构将具有检测轮胎的状态的功能的功能部件安装到轮胎的内表面。安装结构包括由弹性构件形成的底座,底座包括结合到轮胎的内表面的底座下表面和配置在底座下表面的相反侧的底座上表面。在底座结合到轮胎的内表面之前,底座下表面在沿轮胎周向的截面中具有朝向底座的中心凹陷的形状。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底座下表面在沿轮胎周向的截面中具有朝向底座的中心凹陷的形状。因此,当将底座结合到轮胎的内表面时,在底座的中心部与轮胎的内表面接触之前,底座下表面的端部与轮胎的内表面接触。因此,即使当用于使底座下表面压靠轮胎的内表面的力仅被施加到底座的中心,也能够提高底座下表面的易于成为剥离起点的端部的结合强度。
应当注意,例如,这消除了用于将底座下表面压靠轮胎的内表面的力在整个底座下表面上均一的复杂装置的使用。
【第一实施方式】
(轮胎的构造)
下面将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构造。图1和图2是分别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100的图。
首先,如图1所示,轮胎100包括胎圈部10、侧壁部20、胎肩部30和胎面部40。
在构成轮胎100的部位中,胎圈部10配置在轮胎径向最内侧。胎圈部10沿着轮胎周向连续地配置。胎圈部10是用于将轮胎100固定到轮辋的部位。应当注意,胎圈部10被橡胶覆盖。
在构成轮胎100的部位中,侧壁部20配置在胎圈部10的轮胎径向外侧。侧壁部20沿着轮胎周向连续地配置。侧壁部20构成轮胎100的侧面。应当注意,侧壁部20被橡胶覆盖。
在构成轮胎100的部位中,胎肩部30跨设在侧壁部20和胎面部40之间。胎肩部30沿着轮胎周向连续地配置。应当注意,胎肩部30被橡胶覆盖。
在构成轮胎100的部位中,胎面部40是构成与路面接触的轮胎胎面表面(接地面)的部位。胎面部40沿着轮胎周向连续地配置。在胎面部40的轮胎胎面表面上,配置有胎面花纹,其例如由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槽(周向槽)和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槽(横向槽)形成。
其次,如图1和图2所示,轮胎100包括胎圈芯110、胎体层120和带束层130。
胎圈芯110包括胎圈芯110A和胎圈芯110B,并且构成胎圈部10。胎圈芯110为环状并且由胎圈丝(未示出)形成。
胎体层120跨设在胎圈芯110A和胎圈芯110B之间且为环状。胎体层120例如由沿轮胎径向(或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胎体帘线(未示出)构成。胎体层120在胎圈芯110处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折返。
带束层130包括带束层130A和带束层130B,并且构成胎面部40。带束层130布置在胎体层120的轮胎径向外侧。带束层130包括带束帘线被橡胶覆盖的构造。配置在带束层130A中的带束帘线可与配置在带束层130B中的带束帘线交错。
(安装结构的构造)
下面将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结构的构造。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结构200的图。在该情况下,应当注意,安装结构200结合到轮胎100的内表面。特别地,安装结构200结合到轮胎100的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内表面,该内表面为轮胎100的构成胎面部40的内表面。
如图3所示,安装结构200包括底座210、框架220、基部230、功能部件240和插入片250。
底座210由弹性构件(弹性体)形成。例如,底座210由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形成。底座210包括结合到轮胎100的内表面的底座下表面和配置在底座下表面的相反侧的底座上表面。例如,底座210通过硫化粘合(cureadhesion)结合到轮胎100的内表面。在底座210的底座上表面上,借助框架220和基部230来配置功能部件240。
应当注意,构成底座210的弹性构件的杨氏模量优选为30MPa以下。当底座210结合到外形小的轮胎100的内表面时,胎面部40的曲率半径的变化大,因此,构成底座210的弹性构件的杨氏模量优选为1MPa以上7MPa以下。
框架220由具有预定刚性的构件形成。框架220被布置在底座210的底座上表面上。例如,框架220的表面被镀铜,底座210包括钴,框架220通过硫化粘合结合到底座210。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框架220为收容基部230的箱形状。注意,稍后将详细说明框架220(见图4至图6)。
基部230由具有预定刚性的构件形成。在基部230上,载置功能部件240。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基部230为大体长方体形状,且被收容在框架220中。
功能部件240包括检测轮胎100的状态的功能。功能部件240的示例包括用于检测轮胎100的内压的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轮胎100的内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用于检测轮胎100的转速的加速计。
插入片250由具有预定刚性的构件形成。插入片250插入框架220中,并且限制收容在框架220中的基部230的运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插入片250为U字形,并且限制基部230在与轮胎100的内表面垂直的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注意,稍后将详细说明插入件250(见图7和图8)。
(框架的构造)
下面将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框架的构造。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框架220的图。
如图4所示,框架220包括底板221、一对第一壁体222(第一壁体222A和第一壁体222B)、一对侧壁接合片223(侧壁接合片223A和侧壁接合片223B)、第二壁体224和第二壁体225。
底板221包括布置在底座上表面的框架下表面和配置在框架下表面的相反侧的框架上表面。框架上表面由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限定。在底板221的框架上表面上,载置基部230。注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底板221为板状并且包括矩形状的框架上表面。
第一壁体222A和第一壁体222B配置在底板221上。第一壁体222A和第一壁体222B为在与底板221垂直的垂直方向上立设的形状。第一壁体222A和第一壁体222B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壁体222A和第一壁体222B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间隔开地配置。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壁体222A构造成使得与底板221垂直的垂直方向上的顶端为侧壁接合片223A,侧壁接合片223A在第二方向上朝向第一壁体222B侧弯曲。侧壁接合片223A沿第一方向延伸。类似地,第一壁体222B构造成使得与底板221垂直的垂直方向上的顶端为侧壁接合片223B,侧壁接合片223B在第二方向上朝向第一壁体222A侧弯曲。侧壁接合片223B沿第一方向延伸。
第二壁体224配置在底板221上。第二壁体224为在与底板221垂直的垂直方向上立设的形状。第二壁体224沿第二方向延伸。注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壁体224为板状,且配置在底板221的第一方向上的一端。
第二壁体225配置在底板221上。第二壁体225为在与底板221垂直的垂直方向上立设的形状。第二壁体225沿第二方向延伸。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壁体225为板状,且配置在底板221的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
注意,第二壁体224和第二壁体225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开地配置。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基部230在上述垂直方向上沿第一方向插入,第二壁体224和第二壁体225中的至少一方的高度优选低于第一壁体222的高度。
因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底板221、第一壁体222、第二壁体224和第二壁体225构成箱形状。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说明第一方向为宽度方向的情况下将安装结构200结合到轮胎100的示例。为了明确的说明,下面将第一方向称为轮胎宽度方向,将第二方向称为轮胎周向,将上述垂直方向称为轮胎径向。
(框架的尺寸)
下面将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框架的尺寸。图5和图6是分别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框架220的图。注意,图5和图6示出基部230收容在框架220中的状态。
如图5所示,在轮胎径向上,H223表示从框架220的框架上表面到侧壁接合片223的高度。在轮胎径向上,H230表示基部230的高度。D1是高度H223和高度H230之间的差。在轮胎周向上,L230表示基部230的长度。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轮胎周向上,一对第一壁体222之间的间隔等于基部230的长度L230。因此,一对第一壁体222限制基部230在轮胎周向上的运动。换言之,基部230以嵌合在一对第一壁体222之间的方式载置在框架220的框架上表面上。
注意,如下所述,在轮胎径向上,差D1等于配置在插入片250的一对臂部的高度。因此,一对臂部限制基部230在轮胎径向上的运动。
如图6所示,在轮胎径向上,H225表示第二壁体224和第二壁体225的高度。在轮胎宽度方向上,W230表示基部230的宽度。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第二壁体224和第二壁体225之间的间隔等于基部230的宽度W230。因此,第二壁体224和第二壁体225限制基部230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运动。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高度H223和高度H225之间的差优选大于基部230的高度H230。这有助于将基部230沿着轮胎宽度方向插入框架220内。
(插入片的构造)
下面将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入片的构造。图7和图8是分别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入片250的图。注意,图7示出插入片250安装到框架220后的状态,图8示出插入片250安装到框架220之前的状态。
如图7和图8所示,插入片250包括一对臂部251(臂部251A和臂部251B)、一对顶端折返片252(顶端折返片252A和顶端折返片252B)、连接部253和一对张出部分254(张出部分254A和张出部分254B)。
臂部251A和臂部251B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此外,臂部251A和臂部251B在轮胎周向上具有柔性。例如,臂部251A和臂部251B为平板状,其在轮胎周向上的厚度比在轮胎径向上的厚度小。
臂部251A的顶端构成顶端折返片252A,顶端折返片252A在轮胎周向上朝向插入片250的外侧弯曲。类似地,臂部251B的顶端构成顶端折返片252B,顶端折返片252B在轮胎周向上朝向插入片250的外侧弯曲。
臂部251A的主体和顶端折返片252之间形成的角度θ1优选为锐角。也就是,使臂部251的顶端(顶端折返片252)折返成的角度θ1为锐角。
顶端折返片252构造成在插入片250安装到框架220之后挂在第一壁体222上。也就是,顶端折返片252具有防止插入片250沿着轮胎宽度方向拔出的功能。
将插入片250安装到框架220之后,顶端折返片252限制插入片250朝向轮胎宽度方向上的A侧被拔出。
连接部253是用于连接臂部251A和臂部251B的根部的部位。连接部253包括张出部分254A,张出部分254A在轮胎周向上从臂部251A的根部朝向插入片250的外侧弯曲。类似地,连接部253包括张出部分254B,张出部分254B在轮胎周向上从臂部251B的根部朝向插入片250的外侧弯曲。
臂部251的主体的延长线和张出部分254之间形成的角度θ2优选为锐角。也就是,与臂部251的根部连续的部位(张出部分254)折曲成使得角度θ2为锐角。
在插入片250安装到框架220之后,张出部分254具有防止插入片250进入轮胎宽度方向上的B侧的功能。另一方面,当从框架220去除插入片250时,能够通过将插入片250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的上B侧移动而解除顶端折返片252的钩挂。
在该情况下,L252表示顶端折返片252在轮胎周向的长度。L254表示张出部分254在轮胎周向上的长度。长度L252优选地等于长度L254。结果,插入片250不大可能从框架220中拔出。
此外,在轮胎宽度方向上,W251表示臂部251的长度。臂部251的长度W251优选等于第一壁体222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结果,插入片250不大可能从框架220中拔出。
注意,如图8所示,在插入片250安装到框架220之前,臂部251的顶端间的间隔Gtip优选地比臂部251的根部之间的间隔Groot大。通过在臂部251中提供的柔性,插入片250不大可能从框架220中拔出。
(底座的构造)
下面将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座的构造。图9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座210的图。应当注意,在图9中,省略了框架220和基部230。此外,图9示出底座210结合到轮胎100的内表面之前的状态。
如图9所示,底座210包括结合到轮胎100的内表面的底座下表面211、配置在底座下表面211的相反侧的底座上表面212和底座倾斜面213(底座倾斜面213A和底座倾斜面213B),底座倾斜面213从底座下表面211的轮胎周向上的端部连续到底座上表面212的轮胎周向上的端部。
底座下表面211在沿轮胎周向的截面中具有朝向底座210的中心凹陷的形状。在底座下表面211中,凹陷最多部分(底座下表面211的中心部分)和凹陷最少部分(底座下表面211的端部)之间的差D等于1mm以上。
注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底座下表面211在沿轮胎周向的截面中具有朝向底座210的中心凹陷的形状。
此外,在将底座210结合到轮胎100的内表面之前的状态下,如图9所示,底座下表面211包括:平面部211X,其位于底座上表面212的相反侧的位置并且在沿轮胎周向的截面中具有平坦形状;和曲面部211A和211B,其位于从平面部211X的端部211Ca和211Cb到底座下表面211的端部的区间中,并且在沿轮胎周向的截面中具有预定曲率半径为r的弧形形状。具体地,底座下表面211在从平面部211X的一端211Ca到底座下表面211的一端之间具有曲面部211A,且在从平面部211X的另一端211Cb到底座下表面211的另一端之间具有曲面部211B。
此外,平面部211X和曲面部211A和211B平滑地连接。这里,“平滑地连接”是指表面在同一面上连续地延伸。换言之,平面部211和曲面部211以使得在表面上没有诸如台阶等起伏的方式连接。具体地,平面部211X和曲面部211A在平面部211X的一端211Ca处平滑地连接,平面部211X和曲面部211B在平面部211X的另一端211Cb处平滑地连接。
这里,将说明底座210结合到轮胎100的内表面之前的状态和底座210结合到轮胎100的内表面之后的状态。
如图10所示,在底座210结合到轮胎100的内表面之前的状态下,底座下表面211具有朝向底座210的中心凹陷的形状,因此,在轮胎周向上,底座下表面211的端部在底座下表面211的中心部分与轮胎100的内表面接触之前与轮胎100的内表面接触。在该状态下,从底座210的轮胎周向上的中心部分的上方施加用于使底座210压靠轮胎100的内表面的力。
如图11所示,在将底座210结合到轮胎100的内表面之后的状态下,构成底座210的弹性构件的弹性使底座下表面211变形成沿着轮胎100的内表面延伸的形状。伴随此,使底座倾斜面213变形为在轮胎周向上朝向底座210的中心凹陷的形状。
此时,在底座下表面211上,平坦形状的平面部211X位于作为刚形体的功能部件240的轮胎100的内表面侧,不大可能形成含空气部分,结果,增大底座210和轮胎100的内表面的结合强度。此外,平面部211X和曲面部211A和211B平滑地连接,因此,当将底座210结合到轮胎100的内表面时,由于存在于底座下表面211的凹陷部分中的空气被排出的外侧,所以不大可能残留在该处。结果,增大底座下表面211的吸着力,因此能够提高底座210与轮胎100的内表面的结合强度。
接着,在将底座210结合到轮胎100的内表面的状态下,将参照图12说明底座倾斜面213的优选形状。
如图12所示,底座倾斜面213具有洼部分,该洼部分在轮胎周向上朝向底座210的中心以曲率半径为R的曲率凹陷。洼部分在底座倾斜面213中包含与底座下表面接触的部分。换言之,底座倾斜面213在与底座下表面211接触的部分中包含洼部分。
注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整个底座倾斜面213由洼部分形成的情形。
这里,在轮胎周向上的截面中,各缩略符号的意义如下:
a表示底座倾斜面213(洼部分)中的距轮胎100的内表面最远的点;
b表示底座倾斜面213(洼部分)中的与轮胎100的内表面接触的点;
c表示底座下表面211中的从a向下延伸的垂线与底座下表面211相交的交点;
ab表示连接a和b的线段;
ac表示连接a和c的线段;
bc表示连接b和c的线段;
A表示ac和bc中的较短长度;和
B表示ac和bc中的较长长度。
这里,如下所述,底座倾斜面213的洼部分的曲率半径R越小,在轮胎100的内表面和底座下表面211之间产生的剪切力减小得越多。特别地,当曲率半径R小于(A2+B20.5时,由前后输入产生的应力减小。因此,曲率半径R的最大值优选为(A2+B20.5
然而,当1/30.5×B=A时,满足关系(A2+B2)/(2×A)=(A2+B20.5。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3所示,曲率半径R的圆为与穿过b的水平线相切的圆。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使曲率半径R减小为比“(A2+B2)/(2×A)”小的值。
因此,需要考虑两种情形,即,在情形(1)中,满足条件1/30.5×B<A;在情形(2)中,满足A<1/30.5×B。
在情形(1)中,满足关系(A2+B2)/(2×A)<(A2+B20.5,因此,曲率半径R的最小值是(A2+B2)/(2×A)。因此,曲率半径R满足关系(A2+B2)/(2×A)<R<(A2+B20.5
在情形(2)中,满足关系(A2+B20.5<(A2+B2)/(2×A),因此,曲率半径R的最小值是(A2+B2)/(2×A)。因此,曲率半径R满足关系(A2+B2)/(2×A)<R。
(安装结构的组装)
下文,将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结构的组装。图14-图16是分别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结构200的组装的图。
如图14所示,载置有功能部件240的基部230布置在安装到底座210的底座上表面的框架220中。接着,沿着轮胎宽度方向插入插入片250。特别地,将插入片250布置成使得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将臂部251插入在第一壁体222和功能部件240之间。结果,如图15所示,完成安装结构200的组装。
注意,如图16所示,在轮胎径向上,从配置在底板221上的底面到侧壁接合片223的高度H223优选地等于基部230的高度H230和臂部251的高度H251的总和。也就是,臂部251的高度H251等于高度H223与高度H230的差D1
(作用和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底座下表面211具有在轮胎周向上朝向底座210的中心凹陷的形状。因此,当将底座210结合到轮胎100的内表面时,在轮胎周向上,在底座下表面211的中心部分与轮胎100的内表面接触之前,底座下表面211的端部与轮胎100的内表面接触。因此,即使当用于使底座下表面211压靠轮胎100的内表面的力仅被施加到底座210的中心,也能够提高底座下表面211的易于作为剥离起点的端部的结合强度。
应当注意,这消除了例如用于将底座下表面211压靠轮胎100的内表面的力在整个底座下表面211上均一的复杂装置的使用。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底座倾斜面213具有在轮胎周向上朝向底板210的中心凹陷的洼部分,因此可抑制从轮胎100的内表面剥离。此外,不必使用软橡胶,因此限制底座210的耐久性的下降。
此外,在情形(1)中,满足条件1/30.5×B<A,曲率半径R满足关系(A2+B2)/(2×A)<R<(A2+B20.5。因此,能够适当地限定底座倾斜面的洼部分的曲率半径R。
类似地,在情形(2)中,满足关系A<1/30.5×B,曲率半径R满足关系(A2+B2)/(2×A)<R。因此,能够适当地限定底座倾斜面的洼部分的曲率半径R。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下文,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下面主要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底座倾斜面213在底座210结合到轮胎100的内表面之前的状态下为平坦形状。与此不同,在第一变形例中,如图17所示,在底座210结合到轮胎100的内表面之前的状态下,底座倾斜面213具有在轮胎周向上朝向底座210的中心凹陷的形状。
注意,在底座210结合到轮胎100的内表面之后的状态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因此省略对其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下文,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下面主要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
在第二变形例中,将说明底座倾斜面213的形状的变化。应当注意,在第二变形例中,将说明底座210结合到轮胎100的内表面之后的状态。
具体地,如图18所示,整个底座倾斜面213可由曲率半径为R的曲率形成。可选地,如图19所示,底座倾斜面213可由多个直线形成,并且可近似构造曲率半径为R的曲线。可选地,如图20所示,底座倾斜面213可由多个曲线形成,多个曲线分别具有不同的曲率半径。
应当注意,在图20所示的情况中,在底座倾斜面213中,具有曲率半径R的曲率的洼部分是包含与底座下表面211接触的部分的部位。
【底座和轮胎的内表面之间生成的应力】
下文,将说明在底座210(底座下表面)和轮胎100的内表面(内衬层)之间生成的应力。
(摆动)
下文,将参照图21说明摆动。如图21所示,在安装结构200结合到轮胎100的内表面的状态下,当轮胎100与路面接触时,伴随轮胎100的转动所生成的离心力根据安装结构200的各部位而不同。
具体地,考虑如下情况:在轮胎周向(转动方向)上,轮胎100的与安装结构200的前部对应的部分与路面接触,轮胎100的与安装结构200的后部对应的部分不与路面接触。在该情况下,安装结构200的前部的离心力小于安装结构200的后部的离心力。因此,在轮胎周向(转动方向)上,对安装结构200施加向前倒的应力。
类似地,考虑如下情况:在轮胎周向(转动方向)上,轮胎100的与安装结构200的前部对应的部分不与路面接触,轮胎100的与安装结构200的后部对应的部分与路面接触。在该情况下,安装结构200的后部中的离心力小于安装结构200的前部中的离心力。因此,在轮胎周向(转动方向)上,对安装结构200施加向后倒的应力。
当随着轮胎100的转动,对安装结构200反复地施加使安装结构200向前倒的应力和使安装结构200向后倒的应力时,生成如下行为:安装结构200仿佛前后摆动头。这在底座210(底座下表面)和轮胎100的内表面(内衬层)之间生成应力(由前后输入生成的应力)。
(内衬层的变形)
下文,将参照图22说明内衬层的变形。如图22所示,在轮胎100与路面接触的状态(接地状态)和轮胎不与路面接触的状态(非接地状态)之间,内衬层的形状有差异。也就是,在接地状态下,内衬层为平坦形状,在非接地状态下,内衬层为弧形。
当随着轮胎100的转动反复的处于接地状态(平坦形状)和非接地状态(弧形)时,在底座210(底座下表面)和轮胎100的内表面(内衬层)之间生成应力。
【洼部分的曲率半径】
下文,将参照图23说明洼部分的曲率半径。如图23所示,底座倾斜面213的洼部分的曲率半径R越小,在轮胎100的内表面和底座下表面211之间产生的剪切应力减小得越多。
注意,在图23所示的测量中,各构件的尺寸如下:
底座210的粘合长度=41mm
底座210的粘合宽度=35mm
底座210的厚度=6mm
功能部件240的安装长度=26mm
功能部件240的安装宽度=35mm
bc=8.5mm(B)
ac=6.0mm(A)
ab=(A2+B20.5=10.4mm
如图23所示,当底座倾斜面213的洼部分的曲率半径R等于10mm以下时,由前后输入生成的应力减小。因此,曲率半径R优选小于(A2+B20.5
【评价结果1】
下文,将参照图24说明评价结果1。具体地,制备实施例1和比较例1-比较例3。特别地,改变底座倾斜面213的洼部分的曲率半径R,测量由前后输入生成的应力(在前后输入时)和由弯曲输入生成的应力(在弯曲输入时)。
这里,在由前后输入生成的应力为300N时,即,加上施加在功能部件240(重心X上)的惯性力f,然后测量在轮胎周向上在底座210(底座下表面211)的端部生成的应力。在由弯曲输入生成应力时,人工地使底座下表面211变形使得在轮胎周向上底座下表面211(轮胎100的内表面)的曲率半径R为300mm,测量在轮胎周向上在底座210(底座下表面211)的端部生成的应力。
【共同条件】
底座210的粘合长度=41mm
底座210的粘合宽度=35mm
底座210的厚度=3mm
功能部件240的安装长度=26mm
功能部件240的安装宽度=35mm
构成底座210的弹性构件的杨氏模量=7MPa
bc=8.5mm(B)
ac=6.0mm(A)
ab=(A2+B20.5=10.4mm
如图24所示,曲率半径R越小,由前后输入生成的应力减小得越多。另一方面,曲率半径R越小,由弯曲输入生成的应力增大得越多。因此,当考虑由前后输入生成的应力和由弯曲输入生成的应力之间的平衡时,确认曲率半径R的最佳值为(A2+B20.5=10.4mm。
注意,确认曲率半径R越小,由前后输入生成的应力减小得越多,因此,曲率半径R优选地小于(A2+B20.5
【评价结果2】
下文,将参照图25说明评价结果2。具体地,制备实施例2和比较例4-比较例6。特别地,与评价结果1类似,改变底座倾斜面213的洼部分的曲率半径R,测量由前后输入生成的应力(在前后输入时)和由弯曲输入生成的应力(在弯曲输入时)。
【共同条件】
底座210的粘合长度=41mm
底座210的粘合宽度=35mm
底座210的厚度=6mm
功能部件240的安装长度=21mm
功能部件240的安装宽度=35mm
构成底座210的弹性构件的杨氏模量=7MPa
bc=10mm(B)
ac=9mm(A)
ab=(A2+B20.5=13.45mm
如图25所示,曲率半径R越小,由前后输入生成的应力减小得越多。另一方面,曲率半径R越小,由弯曲输入生成的应力增大得越多。因此,当考虑由前后输入生成的应力和由弯曲输入生成的应力之间的平衡时,确认曲率半径R的最佳值为(A2+B20.5=10.4mm。
注意,确认曲率半径R越小,由前后输入生成的应力减小得越多,因此,曲率半径R优选地小于(A2+B20.5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
下面将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下面将主要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
在第三变形例中,除了插入片250之外,还配置有用于将基部230固定到框架220的嵌合构件。
(基部的构造)
下文,将说明根据第三变形例的基部的构造。图2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基部230的图。
如图26所示,基部230包括一对侧壁231(侧壁231A和侧壁231B)、一对槽232(槽232A和槽232B)和主体233。
侧壁231是在轮胎径向上立设的形状。侧壁231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侧壁231A和侧壁231B相对于主体233配置在轮胎周向上的两侧。
槽232是在轮胎径向上凹陷的形状。槽232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槽232A和槽232B相对于主体233配置在轮胎周向上的两侧。特别地,槽232A配置在侧壁231A和主体233之间。槽232B配置在侧壁231B和主体233之间。
主体233构成基部230的主体。在主体233的上表面上,载置功能部件240。注意,在第三变形例中,在轮胎径向上,主体233的高度比侧壁231的高度高。
【安装结构的组装】
下文,将说明根据第三变形例的安装结构的组装。图27和图28是分别用于说明根据第三变形例的安装结构200的组装的图。注意,图28是示出图27中所示的A-A截面的图。此外,应当注意,在图27和图28中,省略了底座210。
如图27和图28所示,在第三变形例中,除了插入片250之外,还设置有用于将基部230固定到框架220的嵌合构件260(嵌合构件260A和嵌合构件260B)。
嵌合构件260由具有预定刚性的构件形成。嵌合构件260插入框架220中,并且限制收容在框架220中的基部230的运动。在第三变形例中,嵌合构件260为板状。此外,嵌合构件260在轮胎径向上的高度沿着轮胎宽度方向逐渐变化。也就是,嵌合构件260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为楔形(锥状)。
这里,如图27所示,插入片250布置在槽232和侧壁接合片223之间。换言之,插入片250的一部分布置在槽232内。
此外,如图27所示,嵌合构件260布置在侧壁231和侧壁接合片223之间。特别地,如图28所示,嵌合构件260的下表面260X为沿着侧壁231的上表面231X延伸的形状。换言之,侧壁231的上表面231X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具有倾斜度。类似地,嵌合构件260的下表面260X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具有倾斜度。
如上所述,基部230的侧壁231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具有倾斜度,并且具有与嵌合构件260接触的上表面。另一方面,嵌合构件260沿着侧壁231的上表面231X具有倾斜度,并且具有与侧壁231的上表面231X接触的下表面260X。
因此,在侧壁231的上表面231X和侧壁接合片223之间,沿着轮胎宽度方向插入有嵌合构件260,由此,在轮胎径向上,嵌合构件260向下压基部230并且嵌合构件260向上推侧壁接合片223。结果,基部230被固定在框架220内。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
下面将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下面主要说明与第三变形例的不同。
具体地,在第三变形例中,如图29所示,当嵌合构件260插入得过深时,使侧壁接合片223变形,如图30所示,嵌合构件260可能脱落。
因此,在第四变形例中,如图31所示,弹性层270被配置在侧壁接合片223的下表面上。弹性层270由如橡胶等弹性体形成。弹性体270配置在侧壁接合片223和嵌合构件260之间。在轮胎径向上,弹性层270的厚度优选为1mm以下。
因此,当布置弹性层270时,限制嵌合构件260在轮胎周向上的脱落。类似地,限制嵌合构件260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脱落。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
下面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下面主要说明与第三变形例的不同。
在第五变形例中,如图32和图33所示,嵌合构件260具有主体261(主体261A和主体261B)和折返部262(折返部262A和折返部262B)。
在嵌合构件260中,主体261是布置在侧壁231和侧壁接合片223之间的部分。折返部262是与主体261连续的部分并且折返成使得在主体216和折返部262之间夹着第一壁体222的部分。特别地,折返部262在轮胎周向上折曲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折返。在第五变形例中,折返部262配置在主体261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两端。
因此,限制嵌合构件260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脱落。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其它实施方式】
通过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说明和构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的限制。根据该公开,各种替换实施方式、示例和操作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是明显的。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安装结构200包括框架220、基部230和插入片250的情况,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安装结构200可不包括框架220、基部230和插入片250。也就是,安装结构200可仅由底座210构成。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作为尺寸表示的“等于”;当然,能够接受尺寸误差。
应当注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术语“预定刚性”至少大于构成底座的构件(弹性构件)的刚性。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框架220的框架上表面的形状为矩形。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具体地,框架220的框架上表面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或其它形状。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底座下表面211在轮胎周向上的截面中具有朝向底座210的中心凹陷的形状。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底座下表面211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截面中可具有朝向底座210的中心凹陷的形状。
接着,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注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主要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
【第二实施方式的概要】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安装结构涉及将具有检测轮胎的状态的功能的功能部件安装到轮胎的内表面的结构。安装结构包括:由弹性构件形成的底座,其具有结合到轮胎的内表面的底座下表面和配置在底座下表面的相反侧的底座上表面;框架,其由具有预定刚性的构件形成并且具有底板,并且具有布置在底座上表面上的框架下表面和配置在框架下表面的相反侧的框架上表面;和基部,其由具有预定刚性的构件形成并且其上安装功能构件。框架上表面由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限定。框架在其框架上表面上包括一对第一方向侧壁,该对第一方向侧壁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在与框架上表面垂直的垂直方向上立设。基部以嵌合在该对第一方向侧壁之间的方式被布置在框架上表面上。底座包括一对突起部,该对突起部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开地配置。框架被布置成在第一方向上嵌合在一对突起部之间。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基部以嵌合在一对第一方向侧壁之间的方式布置在框架上表面上。也就是,框架限制基部在第二方向上的运动,因此,安装在基部上的功能部件不会因轮胎的振动而移动。因此,能够将功能部件安装到轮胎的内表面,例如以便检测高频振动。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框架被布置成在第一方向上嵌合在一对突起部之间。也就是,配置在底座中的一对突起部限制框架的运动,安装在收容在框架中的基部上的功能部件不会因轮胎的振动而移动。
【第二实施方式】
(安装结构的构造)
下面将说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安装结构的构造。图34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安装结构1200的图。在该情况下,应当注意,安装结构1200结合到轮胎100的内表面。特别地,安装结构1200结合到轮胎100的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内表面,也就是轮胎100的构成胎面部40的内表面。
如图34所示,安装结构1200包括底座1210、框架1220、基部1230和功能部件1240。
底座1210由弹性构件(弹性体)形成。例如,底座1210由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形成。底座1210包括结合到轮胎100的内表面的底座下表面和配置在底座下表面的相反侧的底座上表面。例如,底座1210通过硫化粘合结合到轮胎100的内表面。在底座1210的底座上表面上,借助框架1220和基部1230来配置功能部件240。
这里,底座1210包括一对突起部1211(突起部1211A和突起部1211B),该对突起部1211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开地配置。该对突起部1211至少限制基部1230在第一方向上的运动。注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该对突起部1211限制框架1220的运动。
框架1220由具有预定刚性的构件形成。框架1220布置在底座1210的底座上表面上。例如,框架1220的表面被镀铜,底座120包括钴,并且框架1220通过硫化粘合结合到框架1210。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框架1220为收容基部1230的箱形状。注意,稍后将详细说明框架1220(见图35至图37)。
基部1230由具有预定刚性的构件形成。在基部1230上,载置功能部件1240。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基部1230为大体长方体形状,且被收容在框架1220中。
功能部件1240包括检测轮胎100的状态的功能。功能部件1240的示例包括用于检测轮胎100的内压的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轮胎100的内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用于检测轮胎100的转速的加速计。
(框架的构造)
下面将说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框架的构造。图35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框架1220的图。
如图35所示,框架1220包括底板1221、一对第一壁体1222(第一壁体1222A和第一壁体1222B)、一对侧壁接合片1223(侧壁接合片1223A和侧壁接合片1223B)。
底板1221包括布置在底座上表面的框架下表面和配置在框架下表面的相反侧的框架上表面。框架上表面由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限定。在底板1221的框架上表面上,载置基部1230。注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底板1221为板状并且包括矩形状的框架上表面。
第一壁体1222A和第一壁体1222B配置在底板1221上。第一壁体1222A和第一壁体1222B为在与底板1221垂直的垂直方向上立设的形状。第一壁体1222A和第一壁体1222B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壁体1222A和第一壁体1222B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间隔开地配置。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壁体1222A构造成使得与底板1221垂直的垂直方向上的顶端为侧壁接合片1223A,侧壁接合片1223A在第二方向上朝向第一壁体1222B侧弯曲。侧壁接合片1223A沿第一方向延伸。类似地,第一壁体1222B构造成使得与底板1221垂直的垂直方向上的顶端为侧壁接合片1223B,侧壁接合片1223B在第二方向上朝向第一壁体1222A侧弯曲。侧壁接合片1223B沿第一方向延伸。
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底板1221和一对第一壁体1222构成箱形状。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说明第一方向为轮胎宽度方向的情况下将安装结构1200结合到轮胎100的示例。为了明确的说明,下面将第一方向称为轮胎宽度方向,将第二方向称为轮胎周向,将上述垂直方向称为轮胎径向。
【框架的尺寸】
下面将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框架的尺寸。图36和图37是分别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框架1220的图。注意,图36和图37示出基部1230收容在框架1220中的状态。
如图36所示,在轮胎径向上,H1223表示从框架1220的框架上表面到侧壁接合片1223的高度。在轮胎径向上,H1230表示基部1230的高度。在轮胎周向上,L1230表示基部1230的长度。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轮胎周向上,一对第一壁体1222之间的间隔等于基部1230的长度L1230。因此,一对第一壁体1222限制基部1230在轮胎周向上的运动。换言之,基部1230以嵌合在一对第一壁体1222之间的方式载置在框架1220的框架上表面上。
此外,从框架1220的框架上表面到侧壁接合片1223的高度H1223等于基部1230的高度H1230。因此,侧壁接合片1223限制基部1230在轮胎径向上的运动。
如图37所示,在轮胎宽度方向上,W1230表示基部1230的宽度。此外,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底板1221的宽度优选等于基部1230的宽度W1230
(底座的构造)
下面将说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底座的构造。图38和图39是分别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底座1210的图。
如图38和图39所示,底座1210包括一对突起部1211,该对突起部1211沿轮胎周向延伸并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地配置。上述框架1220被布置成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嵌合在一对突起部1211之间。此外,上述基部1230也布置成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嵌合在一对突起部1211之间。
(作用和效果)
下面将说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安装结构的作用和效果。
这里,近年来,存在将作为功能部件的用于检测因轮胎和路面之间的摩擦而发生的高频振动的传感器安装到轮胎的内表面的需求。传统技术的问题在于,通过橡胶片的张力强度而将功能部件安装到轮胎的内表面,因此功能部件由于轮胎的振动而移动,使得难以检测高频振动。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基部1230以嵌合在一对第一方向侧壁(第一壁体1222A和第一壁体1222B)之间的方式布置在框架1220的框架上表面上。也就是,框架1220限制基部1230在轮胎周向上的运动,因此,安装在基部1230上的功能部件1240不因轮胎100的振动而移动。因此,能够将功能部件1240安装到轮胎100的内表面,例如以便检测高频振动。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框架1220被布置成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嵌合在一对突起部1211之间。也就是,配置在底座1210中的一对突起部1211限制框架1220的运动,安装在被收容在框架1220中的基部1230上的功能部件1240不因轮胎100的振动而移动。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基部1230也布置成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嵌合在一对突起部1211之间。因此,配置在底座1210中的一对突起部1211限制基部1230的运动,安装在基部1230上的功能部件1240不因轮胎100的振动而移动。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下文,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下面主要说明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
在第一变形例中,如图40和图41所示,基部1230包括一对槽部1231(槽部1231A和槽部1231B),其沿轮胎周向延伸并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间隔开地配置。基部1230以使配置在底座1210中的一对突起部1211嵌合到一对槽部1231的方式布置于底座1210。
这里,在轮胎径向上,一对槽部1231的深度H1231优选小于一对突起部1211的高度H1211。换言之,基部1230在一对突起部1211受到挤压的状态下布置于底座1210。因此,增大该对突起部1211限制基部1230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运动的强度。
应当注意,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一对槽部1231之间的间隔等于一对突起部1211之间的间隔。
还应当注意,一对槽部1231和一对突起部1211之间的嵌合限制基部1230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运动。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下文,将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下面主要说明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
在第二变形例中,在功能部件和基部之间配置颈部。在轮胎周向上,颈部的尺寸小于功能部件和基部的尺寸。
(摆动)
下文,将说明根据第二变形例的功能部件的摆动。图42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二变形例的功能部件1240的摆动的图。注意,在图42中,为简化起见,省略了框架1220和基部1230。
如图42所示,在安装结构1200结合到轮胎100的内表面的状态下,当轮胎100与路面接触时,伴随着轮胎100的转动而生成的离心力根据安装结构1200的各部位而不同。
具体地,考虑如下情况:在轮胎周向(转动方向)上,轮胎100的与安装结构1200的前部对应的部分与路面接触,轮胎100的与安装结构1200的后部对应的部分不与路面接触。在该情况下,安装结构1200的前部的离心力小于安装结构1200的后部的离心力。因此,在轮胎周向(转动方向)上,对安装结构1200施加向前倒的应力。
类似地,考虑如下情况:在轮胎周向(转动方向)上,轮胎100的与安装结构1200的前部对应的部分不与路面接触,轮胎100的与安装结构1200的后部对应的部分与路面接触。在该情况下,安装结构1200的后部的离心力小于安装结构1200的前部的离心力。因此,在轮胎周向(转动方向)上,对安装结构1200施加向后倒的应力。
当随着轮胎100的转动,对安装结构1200反复地施加使安装结构1200向前倒和向后倒的应力时,生成如下行为:安装结构1200的头部前后摆动。
根据第二变形例的安装结构1200具有下述构造,以便确保对于这种行为具有足够的刚性。
(安装结构的构造)
下面将说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安装结构的构造。图43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安装结构1200的图。
如图43所示,安装结构1200除包括图34所示的构造之外还包括颈部1260。
在轮胎周向上,颈部1260的尺寸小于基部1230和功能部件1240的尺寸。注意,颈部1260可视为基部1230的一部分和功能部件1240的一部分。
如图44所示,在轮胎径向上,H1260表示颈部1260的高度。在轮胎径向上,T1223表示侧壁接合片1223的厚度。
这里,侧壁接合片1223在颈部1260的位置处弯曲,并且被布置在基部1230和功能部件1240之间。颈部1260的高度H1260优选等于侧壁接合片1223的厚度T1223。结果,功能部件1240起到压制侧壁接合片1223的功能,因此,对于上述摆动能够确保足够的刚性。换言之,能够抑制侧壁接合片1223在轮胎径向上升高且向轮胎周向外侧扩张。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其它实施方式】
通过上述第二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说明和构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的限制。根据该公开,各种替换实施方式、示例和操作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是明显的。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第一方向为轮胎宽度方向的情况下安装结构1200结合到轮胎100的示例。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安装结构1200可以在第一方向为轮胎周向的情况下结合到轮胎100。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方向为轮胎周向,第二方向为轮胎宽度方向。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作为尺寸表示的“等于”;当然,能够接受尺寸误差。
应当注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术语“预定刚性”至少大于构成底座的构件(弹性构件)的刚性。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框架220的框架上表面的形状为矩形。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具体地,框架1220的框架上表面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或其它形状。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尽管未对底座1210的底座下表面和底座倾斜面的形状详细说明;然而,形状可形成为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底座210的底座下表面211和底座倾斜面213大致相同的形状。
如上所述,当然,适当时能够分别组合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构造。
此外,日本专利申请No.2011-147548(2011年7月1日提交)和日本专利申请No.2011-157737(2011年7月19日提交)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合并在本申请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由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从轮胎的内表面剥离的安装结构,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安装结构是有用的。

Claims (12)

1.一种安装结构,其将具有检测轮胎的状态的功能的功能部件安装到所述轮胎的内表面,所述安装结构包括:
底座,其由弹性构件形成并且包括结合到所述轮胎的内表面的底座下表面和配置在所述底座下表面的相反侧的底座上表面,其中,
在所述底座结合到所述轮胎的内表面之前的状态下,所述底座下表面在沿轮胎周向的截面中具有朝向所述底座的中心凹陷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座结合到所述轮胎的内表面之后的状态下,所述底座下表面在沿轮胎周向的截面中变形为沿所述轮胎的内表面延伸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下表面的中心部和所述底座下表面的端部之间的差为1mm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包括底座倾斜面,所述底座倾斜面从所述底座下表面的轮胎周向上的端部连续到所述底座上表面的轮胎周向上的端部,并且
在所述底座结合到所述轮胎的内表面之前的状态下,所述底座倾斜面在轮胎周向上具有朝向所述底座的中心凹陷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座结合到所述轮胎的内表面之后的状态下,所述底座倾斜面具有洼部分,所述洼部分在轮胎周向上朝向所述底座的中心以曲率半径为R的曲率凹陷,
在沿轮胎周向的截面中,
a表示所述洼部分中的距所述轮胎的内表面最远的点;
b表示所述洼部分中的与所述轮胎的内表面接触的点;
c表示所述底座下表面中的从a向下延伸的垂线与所述底座下表面相交的交点;
ac表示连接a和c的线段;
bc表示连接b和c的线段;
A表示ac和bc中的较短长度;
B表示ac和bc中的较长长度;
当A和B满足条件1/30.5×B<A<B时,R满足关系(A2+B2)/(2×A)<R<(A2+B2)0.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沿轮胎周向的截面中,
当A和B满足条件A<1/30.5×B时,R满足关系(A2+B2)/(2×A)<R。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座结合到所述轮胎的内表面之前的状态下,所述底座下表面包括:
平面部,其位于所述底座上表面的相反侧并且在沿轮胎周向的截面中具有平坦形状;和
曲面部,其位于从所述平面部的端部到所述底座下表面的端部的区间中,并且所述曲面部在沿轮胎周向的截面中为具有预定曲率的弧形,其中,
所述平面部和所述曲面部平滑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框架,其由具有预定刚性的构件形成并且具有底板,所述框架具有布置在所述底座上表面上的框架下表面和配置在所述框架下表面的相反侧的框架上表面;
基部,其由具有预定刚性的构件形成,并且在所述基部上安装所述功能部件;和
嵌合构件,其用于将所述基部固定到所述框架,其中,
所述框架上表面由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限定,
所述框架在所述框架上表面上包括一对第一方向侧壁,该对第一方向侧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在与所述框架上表面垂直的垂直方向上立设,
所述基部以嵌合在所述一对第一方向侧壁之间的方式布置在所述框架上表面上,
所述框架的所述一对第一方向侧壁包括朝向所述一对第一方向侧壁中的另一方弯曲的侧壁接合片,所述侧壁接合片为与所述框架上表面垂直的垂直方向上的顶端,
所述基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包括一对侧壁,该对侧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在与所述框架上表面垂直的垂直方向上立设,
所述嵌合构件被布置成嵌合在,载置在所述框架上表面上的基部的侧壁和所述框架的侧壁接合片之间,
所述基部的侧壁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具有倾斜度,并且具有与所述嵌合构件接触的上表面,以及
所述嵌合构件具有沿所述侧壁的上表面的倾斜度,并且具有与所述侧壁的上表面接触的下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框架,其由具有预定刚性的构件形成并且具有底板,所述框架具有布置在所述底座上表面上的框架下表面和配置在所述框架下表面的相反侧的框架上表面;和
基部,其由具有预定刚性的构件形成,并且在所述基部上安装所述功能部件;其中,
所述框架上表面由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限定,
所述框架在所述框架上表面上包括一对第一方向侧壁,该对第一方向侧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在与所述框架上表面垂直的垂直方向上立设,
所述基部以嵌合在所述一对第一方向侧壁之间的方式载置在所述框架上表面上,
所述底座包括一对突起部,该对突起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开地配置,
所述框架被布置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嵌合在所述一对突起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包括一对槽部,该对槽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开地配置,以及
所述基部以使所述一对突起部嵌合到所述一对槽部的方式载置于所述底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框架上表面垂直的垂直方向上,所述一对槽部的深度小于所述一对突起部的高度。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功能部件和所述基部之间配置颈部,
所述一对第一方向侧壁包括朝向所述一对第一方向侧壁中的另一方弯曲的侧壁接合片,所述侧壁接合片为与所述框架上表面垂直的垂直方向上的顶端,
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颈部的尺寸小于所述功能部件和所述基部的尺寸,以及
所述侧壁接合片在所述颈部的位置处弯曲,并且布置成嵌合在所述功能部件和所述基部之间。
CN201280031629.1A 2011-07-01 2012-06-28 安装结构 Active CN1036196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7458 2011-07-01
JP2011147458A JP5647573B2 (ja) 2011-07-01 2011-07-01 取付構造体
JP2011-157737 2011-07-19
JP2011157737 2011-07-19
PCT/JP2012/066557 WO2013005639A1 (ja) 2011-07-01 2012-06-28 取付構造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19616A CN103619616A (zh) 2014-03-05
CN103619616B true CN103619616B (zh) 2015-11-25

Family

ID=47436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1629.1A Active CN103619616B (zh) 2011-07-01 2012-06-28 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69164B2 (zh)
EP (1) EP2727750B1 (zh)
CN (1) CN103619616B (zh)
WO (1) WO20130056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82529B2 (ja) 2014-02-27 2018-08-2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機能部品取付台座、及び、タイヤ
US10639948B2 (en) * 2014-12-30 2020-05-05 Bridgestone Americas Tire Operations, Llc Assembly for attaching an electronics package to a tire
US10532616B2 (en) * 2016-03-16 2020-01-14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wheel
JP2018154306A (ja) * 2017-03-21 2018-10-0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機能部品取付台座
JP2018188008A (ja) * 2017-05-02 2018-11-2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機能部品収納ケースとゴム台座との嵌合構造
JP7162486B2 (ja) * 2018-10-01 2022-10-2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機能部品、機能部品のタイヤへの取り付け構造及びタイヤ
US11420487B2 (en) * 2020-06-01 2022-08-23 Revvo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unting a tire sensor
WO2022181443A1 (ja) * 2021-02-25 2022-09-0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2098A (zh) * 2005-12-13 2007-06-20 米其林技术公司 用于将电子系统固定到轮胎上的贴片
DE102007030238A1 (de) * 2007-06-29 2009-01-08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luftreifen mit einem Elektronikmodul
CN101835640A (zh) * 2007-10-23 2010-09-15 米其林技术公司 形成用于装置的支承的元件以及包括这种元件的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2716A (en) * 1905-11-25 1907-05-07 Merton W Hall Tire-repairing plug.
NL78167C (zh) * 1950-03-23
US3996085A (en) 1975-05-05 1976-12-07 Caterpillar Tractor Co. Tube-tire patch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same
US3971186A (en) * 1975-08-13 1976-07-27 Electronic Memories And Magnetics Corporation Wedge lock unit
JPH10186289A (ja) * 1996-12-27 1998-07-14 Tabata:Kk 水中マスク用レンズ組立体
JP2002030729A (ja) 2000-07-18 2002-01-31 Kaieitechno Co Ltd コンクリート製品の接合金具
DE10255138A1 (de) 2002-11-26 2004-06-17 Iq-Mobil Electronics Gmbh Haltevorrichtung zur Befestigung eines elektronischen Bauteils
JP4255301B2 (ja) * 2003-03-31 2009-04-15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用電子部品の取り付け構造
US7186308B2 (en) 2003-10-09 2007-03-06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tire electronics mounting patches
US20050076982A1 (en) * 2003-10-09 2005-04-14 Metcalf Arthur Richard Post patch assembly for mounting devices in a tire interior
US20060237109A1 (en) 2003-11-17 2006-10-26 Anton Mangold Holding device for fixing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US7017405B2 (en) * 2003-12-22 2006-03-28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st-cur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s to a tire
WO2006054983A1 (en) 2004-11-12 2006-05-26 Societe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Mesa mount patch for mounting a rigid structure in a tire
JP4684044B2 (ja) 2005-08-23 2011-05-1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検知装置固定構造
JP2007099048A (ja) * 2005-10-03 2007-04-19 Bridgestone Corp 電子部品取付用台座及び台座付タイヤ
JP4778786B2 (ja) * 2005-12-12 2011-09-2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電子装置取付構造、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US7770444B2 (en) 2005-12-13 2010-08-10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Patch for fixing an electronic system to a tire
JP3123096U (ja) 2006-04-18 2006-07-06 東都興業株式会社 くさび止め式パイプ連結具のくさび
JP2008230411A (ja) * 2007-03-20 2008-10-02 Bridgestone Corp 電子装置取付構造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FR2922486B1 (fr) * 2007-10-23 2009-12-11 Michelin Soc Tech Ensemble d'un pneumatique et d'un organe souple
FR2922487B1 (fr) * 2007-10-23 2009-12-11 Michelin Soc Tech Organe formant support pour un dispositif et pneumatique comprenant un tel organe
JP5267288B2 (ja) * 2008-05-09 2013-08-2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騒音低減装置
JP5117935B2 (ja) * 2008-06-13 2013-01-1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パッチ設計方法
JP2010219415A (ja) 2009-03-18 2010-09-30 Fujitsu Telecom Networks Ltd 半導体素子の取付構造
JP5261305B2 (ja) * 2009-07-15 2013-08-1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内電子デバイス固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2098A (zh) * 2005-12-13 2007-06-20 米其林技术公司 用于将电子系统固定到轮胎上的贴片
DE102007030238A1 (de) * 2007-06-29 2009-01-08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luftreifen mit einem Elektronikmodul
CN101835640A (zh) * 2007-10-23 2010-09-15 米其林技术公司 形成用于装置的支承的元件以及包括这种元件的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05639A1 (ja) 2013-01-10
US20140124636A1 (en) 2014-05-08
EP2727750B1 (en) 2015-08-26
EP2727750A1 (en) 2014-05-07
CN103619616A (zh) 2014-03-05
EP2727750A4 (en) 2014-12-31
US9469164B2 (en) 2016-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19616B (zh) 安装结构
TW445223B (en) Pneumatic radial tires for truck and bus mounted on 15 DEG drop center rim
CN104736355B (zh) 非充气轮胎
EP2962866B1 (en) Vehicle wheel
JP2008531398A (ja) タイヤビード構造
CN103717417B (zh) 安装结构
CN101484348A (zh) 橡胶履带
JP2010517865A (ja) タイヤビード構造体
US6767069B2 (en) Bicycle wheel rim having corner reinforcing members at junctions of a spoke mounting wall with tire retaining walls of a rim body
CA2522063C (en) Balancing weight for vehicle wheels, comprising a concavely or convexly curved contact face,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KR101435409B1 (ko) 타이어용 rfid 태그
JP5651534B2 (ja) 取付構造体
JP2013039911A (ja) 取付構造体
JP6293366B2 (ja) 車両ホイール用の自己接着バランスウェイト
JP2013500197A (ja) 補強ビードを備えた重車両用タイヤ
CN203511149U (zh) 一种车轮用平衡块
JP5744630B2 (ja) 取付構造体
JP5512201B2 (ja) バランスウエイト
JP6267551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CN208842155U (zh) 一种多用途轮胎结构
JP5651535B2 (ja) 取付構造体
JP6648293B2 (ja) 車両ホイール用の自己接着バランスウェイト
JP2015051767A (ja) 取付構造体
KR100426166B1 (ko) 공기입 타이어
KR102135890B1 (ko) 타이어 및 타이어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