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81463B - 文档、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盖板、图像读取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文档、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盖板、图像读取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81463B
CN103581463B CN201310119393.3A CN201310119393A CN103581463B CN 103581463 B CN103581463 B CN 103581463B CN 201310119393 A CN201310119393 A CN 201310119393A CN 103581463 B CN103581463 B CN 1035814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ocument
reading
paper
plat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1939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81463A (zh
Inventor
谷川知弘
久保田浩介
后藤理
藤木隆司
加藤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81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814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814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814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702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03G15/602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for transpor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03G15/607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for detecting size, presence or position of orig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04N1/0079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00816Determining the reading area, e.g. eliminating reading of margi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047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1Digital copier; digital 'photocop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14Scanning an image in a series of overlapping z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7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2201/04701Detec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2201/04703Detec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using the scanning elements as detectors, e.g. by performing a presc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7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2201/04701Detec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04N2201/04715Detec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by detecting marks or the like, e.g. slits
    • H04N2201/04717Detec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by detecting marks or the like, e.g. slits on the scanned sheet, e.g. a reference she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Holders For Sensitive Materials And Original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文档、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盖板、图像读取装置和方法,在所述文档的第一表面上形成有用于测量图像相对于所述文档的位置的测量图像,在所述文档的第二表面上形成有用于指定文档位置的指定图像,所述文档被放置到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上的所述文档位置处,并且通过根据所述指定图像的指定放置文档来将所述文档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区域的端部间隔开,并且所述指定图像形成为使得所述测量图像被放置到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区域中。

Description

文档、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盖板、图像读取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文档、图像形成装置、盖板、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读取方法。
背景技术
JP-A-2005-217509(专利文献1)披露了这样一种方法:使用在文档读取侧形成有图案的文档保持板,从而当在文档被文档保持板覆盖的状态下进行读取时通过识别文档保持板的图案的被文档遮挡的部分来检测文档的尺寸、位置或倾斜度。
JP-A-2006-293213(专利文献2)披露了这样一种方法:使用如下的图标,该图标的一个表面具有用于测量图像位置的输出测量图像,相对的表面具有用于位置检测的输出图像和用于位置指定的输出图像,位置指定表示在台板上的放置位置,因此当打印纸张被手动地放置到有平台的图像读取装置等上时检测读出图像的倾斜度以防止待放置的打印纸张的竖直方向颠倒。
发明内容
顺便提及,为了测量图像相对于文档的位置,与执行其它色调校正的情况、测量纸张的尺寸的情况以及测量读出图像的倾斜度的情况相反,需要感测纸张的端部。
这里,当在纸张与读取部的端部形成接触的状态下进行读取时,难以测量纸张的端部。出于此原因,在测量图像相对于文档的位置的情况下,与其它测量情况相反,需要将文档与读取部的端部分开,换句话说,需要将文档放置为使得文档和读取部的端部之间留有空间。
同时,当文档与端部过度地分开时,测量图像超出读取区域。因此,出现了难以测量图像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在通过将文档放置到图像读取装置上且利用图像读取装置读取文档来测量图像相对于文档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将文档放置于抑制测量故障的位置处的文档、图像形成装置、盖板、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读取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文档,其中,在所述文档的第一表面上形成有用于测量图像相对于所述文档的位置的测量图像,在所述文档的第二表面上形成有用于指定文档位置的指定图像,所述文档被放置到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上的所述文档位置处,并且通过根据所述指定图像的指定放置文档来将所述文档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区域的端部间隔开,并且所述指定图像形成为使得所述测量图像被放置到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区域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在根据第一方案所述的文档中,所述指定图像可以用作用于指定文档位置的图像,所述文档被放置到读取由四条边围绕的所述读取区域中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上的文档位置处,并且所述指定图像可以形成为通过根据所述指定图像的指定放置所述文档而使所述指定图像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区域的四条边中的至少三条边的端部间隔开。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在根据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所述的文档中,当在进一步将用于覆盖所述文档的盖板放置到所述文档上的状态下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进行读取时,所述指定图像可以形成为使得通过将所述指定图像与形成在背景部分或所述背景部分的端部中的图像相关联而将所述文档与所述端部间隔开。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在根据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所述的文档中,所述指定图像可以形成为使得通过将对准图像与形成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部或所述读取区域的端部中的图像相关联而使所述文档与所述端部间隔开。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在根据第一方案至第四方案中的任一方案所述的文档中,用于测量所述位置的所述测量图像可以至少由第一图像、第二图像和第三图像形成,当读取所述文档来测量所述图像的位置时,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可以多次读取所述第一表面从而在第一读取操作中读取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并且在随后的读取操作中读取所述第二图像和所述第三图像,并且通过基于所述对准图像放置所述文档,可以将所述文档放置在使所述第二图像包含于所述读取部的所述读取区域中的位置处,并且所述指定图像可以形成为使得所述第一图像或所述第三图像超出所述读取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在根据第五方案所述的文档中,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可以形成有用于在多次执行所述读取操作时辨别所述读取区域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案,在根据第五方案所述的文档中,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可以形成有表示在多次执行所述读取操作时所述读取操作的顺序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其在纸张的不同表面上分别形成用于测量图像相对于纸张的位置的测量图像以及用于指定待放置文档的文档位置的指定图像;台板,其用于放置如下的文档,所述文档具有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在所述纸张上的图像;图像读取部,其读取放置到所述台板上的所述文档的所述图像;检测部,其检测所述文档的端部;以及计算部,其利用由所述图像读取部读取的所述图像以及由所述检测部检测的所述端部来计算所述图像相对于所述文档的位置,其中,所述测量图像是由所述图像读取部在如下的状态下读取的:通过根据所述指定图像的指定将所述文档放置到所述台板上而将所述文档与所述台板的读取区域的端部间隔开,并且所述测量图像被放置在所述图像读取部的所述读取区域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其在纸张的不同表面上分别形成用于测量图像相对于纸张的位置的测量图像以及用于指定待放置在台板上的文档的文档位置的指定图像;台板,其用于放置如下的文档,所述文档具有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在所述纸张上的图像;图像读取部,其在如下的状态下读取放置到所述台板上的所述文档的所述图像:通过根据所述指定图像的指定将所述文档放置到所述台板上而将所述文档与所述台板的读取区域的端部间隔开,并且所述测量图像被放置在所述图像读取部的所述读取区域中;以及校正部,其根据由所述图像读取部执行的读取的结果来校正形成在所述文档中的所述图像与所述文档的端部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案,在根据第八方案或第九方案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图像形成部可以形成用于覆盖所述文档的覆盖页,并且当读取所述台板上的所述文档时,所述图像读取部可以在如下的状态下执行所述读取:通过进一步将所述覆盖页放置到所述文档上并且将所述指定图像与形成在背景部分或所述背景部分的端部上的图像相关联而将所述文档与所述端部间隔开。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案,在根据第十方案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读取形成有用作所述测量图像从而测量所述图像的位置的至少第一图像、第二图像和第三图像的所述文档时,所述图像读取部可以多次读取第一表面从而在第一读取操作中读取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并且在随后的读取操作中读取所述第二图像和所述第三图像,通过基于所述对准图像放置所述文档,可以将所述文档放置在使所述第二图像包含于所述图像读取部的所述读取区域中的位置处,并且所述文档可以放置成使所述第一图像或所述第三图像超出所述读取区域,并且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包括计算部,所述计算部基于由所述图像读取部多次读取的所述第二图像来计算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三图像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案,提供一种盖板,其中,在文档上形成有用于指定待放置到台板上的原稿的位置的指定图像,并且形成有用于指示待放置的文档的位置的指示图像,并且当读取所述文档时,在将所述盖板放置到被指定为所述文档在所述台板上的放置位置的位置处的状态下,所述指示图像形成为通过将所述文档放置为使所述指定图像与所述指示图像相关联而将所述文档与所述图像读取部的读取区域的端部间隔开。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案,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台板,其用于放置如下的文档,所述文档具有由图像形成部形成在纸张上的图像,所述图像形成部用于在所述纸张的不同表面上分别形成用于测量图像相对于所述纸张的位置的测量图像以及用于指定待放置到所述台板上的所述文档的文档位置的指定图像;图像读取部,其读取放置在所述台板上的所述文档的所述图像;检测部,其检测所述文档的端部;以及计算部,其利用由所述图像读取部读取的所述图像和由所述检测部检测的所述端部来计算所述图像相对于所述文档的位置,其中,所述测量图像在如下的状态下由所述图像读取部读取:通过根据所述指定图像的指定将所述文档放置到所述台板上而使所述文档与所述台板的读取区域的端部间隔开,并且所述测量图像被放置到所述图像读取部的所述读取区域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案,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台板,其用于放置如下的文档,所述文档具有由图像形成部形成在纸张上的图像,所述图像形成部用于在所述纸张的不同表面上分别形成用于测量图像相对于所述纸张的位置的测量图像以及用于指定待放置到所述台板上的所述文档的文档位置的指定图像;图像读取部,其在如下的状态下读取放置在所述台板上的所述文档的所述图像:通过根据所述指定图像的指定将所述文档放置到所述台板上而使所述文档与所述台板的读取区域的端部间隔开,并且所述测量图像被放置到所述图像读取部的所述读取区域中;以及校正部,其根据由所述图像读取部执行的读取的结果来校正形成在所述文档中的所述图像与所述文档的端部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其在纸张的不同表面上分别形成用于测量图像相对于纸张的位置的测量图像以及用于指定待放置文档的文档位置的指定图像;台板,其用于放置如下的文档,所述文档具有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在纸张上的图像;检测部,其检测所述文档的端部;以及计算部,其利用由所述检测部检测的所述端部以及由图像读取部读取的所述图像来计算所述图像相对于所述文档的位置,所述图像读取部用于对放置在所述台板上的所述文档的所述图像进行读取,其中,所述测量图像是在如下的状态下由所述图像读取部读取的:通过根据所述指定图像的指定将所述文档放置到所述台板上而使所述文档与所述台板的读取区域的端部间隔开,并且所述测量图像被放置在所述图像读取部的所述读取区域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其在纸张的不同表面上分别形成用于测量图像相对于所述纸张的位置的测量图像以及用于指定待放置文档的文档位置的指定图像;台板,其用于放置文档,所述文档具有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在所述纸张上的图像;以及校正部,其根据由图像读取部执行的读取的结果来校正形成在所述文档中的所述图像与所述文档的端部的相对位置,所述图像读取部用于在如下的状态下读取放置在所述台板上的所述文档的所述图像:通过根据所述指定图像的指定将所述文档放置在所述台板上而使所述文档与所述台板的读取区域的端部间隔开并且所述测量图像被放置在所述图像读取部的所述读取区域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在纸张的不同表面上分别形成用于测量图像相对于纸张的位置的测量图像以及用于指定待放置在台板上的文档的文档位置的指定图像;放置具有形成在所述纸张上的图像的文档;读取放置在所述台板上的所述文档的所述图像;检测所述文档的端部;以及利用读取的所述图像和检测的所述端部来计算所述图像相对于所述文档的位置,其中,在通过根据所述指定图像的指定将所述文档放置到所述台板上而使所述文档与所述台板的读取区域的端部间隔开并且所述测量图像被放置在所述读取区域中的状态下,读取所述测量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在纸张的不同表面上分别形成用于测量图像相对于所述纸张的位置的测量图像以及用于指定待放置在台板上的文档的文档位置的指定图像;放置具有形成在所述纸张上的图像的文档;在通过根据所述指定图像的指定将所述文档放置到所述台板上而使所述文档与所述台板的读取区域的端部间隔开并且所述测量图像被放置在所述读取区域中的状态下,读取放置在所述台板上的所述文档的所述图像;以及根据所述读取的结果来校正形成在所述文档中的所述图像与所述文档的端部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案,提供一种图像读取方法,包括:放置具有形成在纸张上的图像的文档;读取放置在台板上的所述文档的所述图像;检测所述文档的端部;以及利用读取的所述图像和检测的所述端部来计算所述图像相对于所述文档的位置,其中,在通过根据所述指定图像的指定将所述文档放置到所述台板上而使所述文档与所述台板的读取区域的端部间隔开并且所述测量图像被放置在所述读取区域中的状态下,读取所述测量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案,提供一种图像读取方法,包括:放置具有形成在纸张上的图像的文档;在通过根据所述指定图像的指定将所述文档放置到所述台板上而使所述文档与所述台板的读取区域的端部间隔开并且所述测量图像被放置在所述读取区域中的状态下,读取放置在所述台板上的所述文档的所述图像;以及根据所述读取的结果来校正形成在所述文档中的所述图像与所述文档的端部的相对位置。
根据第一方案所述的文档,与不形成对准图像的情况相比,能够将所述文档放置在抑制测量故障的位置处。
根据第二方案所述的文档,与不提供本构造的情况相比,能够将文档放置为容易感测到文档角部。
根据第三方案所述的文档,与不提供本构造的情况相比,在背景部分放置在文档上的情况下,即使文档的位置被背景部分遮挡,仍可以将文档放置在对文档的测量不可能发生故障的位置处。
根据第四方案所述的文档,与不提供本构造的情况相比,仍可以将文档放置在对文档的测量不可能发生故障的位置处。
根据第五方案所述的文档,与不提供本构造的情况相比,即使文档的尺寸大于读取装置的读取区域的尺寸,仍可以将文档放置在如下的位置处:可读取形成在文档上的图像的位置。
根据第六方案所述的文档,与不提供本构造的情况相比,在形成的图像被多次分割读取的文档中,变得易于辨别执行读取的区域。
根据第七方案所述的文档,与不提供本构造的情况相比,在形成的图像被多次分割读取的文档中,变得易于确定读取操作的顺序。
根据第八方案和第十五方案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第十三方案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第十七方案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以及第十九方案所述的图像读取方法,与使用未形成有对准图像的文档来进行读取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测量故障。
根据第九方案和第十六方案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第十四方案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第十八方案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和第二十方案所述的图像读取方法,与不提供本构造的情况相比,在背景部分被放置在文档上的情况下,即使文档的位置被背景部分遮挡,也可以抑制测量故障。
根据第十方案和第十一方案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与不提供本构造的情况相比,即使当使用尺寸比读取装置的读取区域的尺寸大的文档来进行读取操作时,也可以抑制测量故障。
根据第十二方案所述的盖板,即使当文档被背景部分遮挡时,仍可以引导待放置文档的位置以将文档放置在抑制了测量故障的位置处。
附图说明
基于下列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构造图;
图2是示出显示在图1的显示屏上的画面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输出的图标图像的示意图;
图4A至图4C是示出当读取纸张时将具有图标图像的大尺寸纸张放置在透明玻璃和图1的上盖之间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如下情形的示意图:对于各自的读取操作,图3的正面的上侧部和下侧部的读取区域以及图3的背面的上侧部和下侧部的读取区域在图3的正面和背面上重叠;
图6是示出当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读取具有图标图像的大尺寸纸张时纸张在透明玻璃上对准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7A和图7B是示出当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读取具有图标图像的大尺寸纸张时纸张在透明玻璃上对准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8A和图8B是示出当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读取具有图标图像的大尺寸纸张时纸张在透明玻璃上对准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由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基于存储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图标图像存储器中的黑色图像数据输出的黑色图像的示意图;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在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中当读取具有图标图像的大尺寸纸张时纸张在透明玻璃上对准的情形的示意图;以及
图11A至图11C是示出在第六示例性实施例中当读取具有图标图像的大尺寸纸张时纸张在透明玻璃上对准的情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总体构造图。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是不仅具有单面输出功能而且具有双面输出功能的复印机。
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图像读取部200,其读取纸张(片材)上的图像从而生成表示该图像的图像数据;图像形成部100,其基于该图像数据将读取的图像形成在单独的纸张上;以及操作部270,其接收来自用户的各种输入的图像形成信息,诸如输出张数的指定、双面/单面输出的选择以及在输出图像之前收容纸张的托盘的指定。
操作部270设有触摸板型的显示屏2701和按钮组2702,按钮组2702包括用于发出启动图像读取和图像形成的指令的启动按钮、用于在指定输出张数等时输入数值的数值按钮、以及用于控制图像形成装置的按钮。按钮组2702还包括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设置校正量计算模式的校正量计算模式按钮2702a。该模式用于计算各种校正量,诸如在纸张上形成图像时图像形成位置相对于纸张的校正量以及纸张上的图像放大率的校正量。下面将会对校正量计算进行详细说明。
图像读取部200包括:上盖260,其可由用户打开;以及透明玻璃250,其布置在上盖260的正下方。图像读取部200还包括用于读取纸张上的图像且布置在透明玻璃250下方的部件。
图像读取部200具有第一滑架210、第二滑架220、透镜部230以及CCD线传感器240作为用于图像读取的部件。第一滑架210具有第一反射镜212和灯211,并且为能够沿图1的水平方向运动的部件。第一滑架210具有使灯211用光照射读取目标图像并且接收反射光的功能。第二滑架220具有第二反射镜221和第三反射镜222,并且为能够以与第一滑架210的方式类似的方式沿附图的水平方向运动的部件。第二滑架220和透镜部230具有将由第一滑架210接收的反射光引导至CCD线传感器240的功能。此外,CCD线传感器240具有接收反射光并且生成表示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功能。
这里,图像读取部200具有传送读取模式和固定读取模式两种模式作为读取纸张上的图像的读取模式。在传送读取模式中,放置在文档托盘261上的纸张300’逐张地从纸张馈送口260a中抽出,并且借助机构(在附图中未示出)而经由虚线箭头所表示的传送路径传送至排出口260b。传送读取模式是这样一种读取模式:即,利用固定的第一滑架210来读取正被传送的纸张上的图像,并且将纸张送到排纸托盘262上。此外,固定读取模式是这样一种读取模式:即,纸张被设置为固定在透明玻璃250上并且利用能够朝附图中的实线箭头的方向运动的第一滑架210来读取。在固定读取模式中,透明玻璃250的面向上盖260侧的表面形成为放置具有读取目标图像的纸张300的纸张托盘。这里,打开上盖260,将具有读取目标图像的纸张300放置在透明玻璃250上,使得纸张表面面向图1的下侧,然后关闭上盖260,由此可以从上方保持住纸张300。在固定读取模式中,在该状态下,在第一滑架210运动的同时照射透明玻璃250上的纸张300,由此读取纸张300上的图像。当第一滑架210运动时,第二滑架220也沿相同的方向以第一滑架210的速度的一半运动,使得从纸张反射的光到CCD线传感器240的光路长度保持恒定不变。
图像形成部100包括:图像形成单元1K、1C、1M和1Y,其以黑色(K)、蓝绿色(青色)(C)、品红色(M)和黄色(Y)各种颜色形成图像;以及曝光部5,其发射激光。图像形成单元1K、1C、1M和1Y分别包括朝图1的箭头Bk、箭头Bc、箭头Bm和箭头By各方向旋转的电子照相叠层型显影剂保持部件11K、11C、11M和11Y。这里,每个图像形成单元不仅设有上述显影剂保持部件,而且设有充电器和显影单元(在附图中未示出)。每个图像形成单元中的显影剂保持部件被充电器(在附图中未示出)充电,以使显影剂保持部件的表面的电位达到预定电位,并且曝光部5沿着旋转的显影剂保持部件11K、11C、11M和11Y的各个旋转轴的方向用激光对充电后显影剂保持部件进行光栅扫描。因此,在显影剂保持部件上形成基于电位分布的静电潜像。含有充电后色调剂的显影剂中的色调剂通过显影单元(在附图中未示出)附着到静电潜像上,并且将静电潜像显影。因此,在显影剂保持部件上形成经色调剂显影的图像。
此外,在图1的各图像形成单元1的下侧设置有朝图1中的箭头A的方向运动的与各个显影剂保持部件相接触的中间转印带2。各个转印辊110K、110C、110M和110Y设置在与相应显影剂保持部件11K、11C、11M和11Y相对置的位置处,使得中间转印带2介于显影剂保持部件与转印辊之间。中间转印带2经过形成在各个显影剂保持部件上的显影后图像的转印(一次转印),而承载有一次转印图像。
除了包括上述图像形成单元1K、1C、1M和1Y,中间转印带2和曝光部5之外,图像形成部100还包括:二次转印辊3a,其将中间转印带2上的一次转印图像二次转印到纸张上;以及定影单元4,其将转印到纸张上的未定影的二次转印图像定影到纸张上。此外,在中间转印带2的附近设置有传感器2a,传感器2a检测由各个图像形成单元形成并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上的各个颜色测试图像,与此同时调节从各个显影剂保持部件转印来的一次转印图像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放大率。在调节相对位置和放大率的同时,传感器2a检测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上的各颜色测试图像,并且基于检测结果来调节图像形成单元1K、1C、1M和1Y,以使各颜色测试图像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放大率设置为适当的位置和放大率。
此外,图像形成部100还包括:第一托盘70A、第二托盘70B和第三托盘70C这三个托盘,各托盘分别容纳纸张;以及驱动辊30,其驱动中间转印带2。在利用驱动辊30和其它多个辊张紧带的状态下,利用从驱动辊30施加的驱动力来使中间转印带2朝图1的箭头A的方向循环。支承辊3b将中间转印带2紧密地按压在二次转印辊3a上。中间转印带2上的一次转印图像经过二次转印辊3a的操作二次转印到从第一托盘70A、第二托盘70B和第三托盘70C中的任一个托盘中抽出并传送到二次转印辊3a的纸张上。进一步传送经过二次转印的纸张,利用定影单元4将纸张上的二次转印图像定影到纸张上,并且将纸张排出到排纸托盘10上。这里,在中间转印带2的附近设置有清洁装置2b,并且清洁装置2b移除在二次转印到纸张上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上的色调剂。此外,在调节从各显影剂保持部件转印过来的一次转印图像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放大率的同时形成的中间转印带2上的上述各颜色测试图像不被二次转印辊3a二次转印而是被清洁装置2b移除。
图像形成装置10设有控制器6,控制器6控制图像形成部100中的各部分。控制器6包括读出图像存储器64,读出图像存储器64存储由上述图像读取部200的CCD线传感器240生成的图像数据。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图像形成单元1K、1C、1M和1Y的尺寸/位置以及纸张传送等的误差引起纸张上图像形成位置的偏差以及图像放大率的变化。因此,如下文详细说明的,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将图标图像(chart image)形成在纸张上,并且利用图像读取部200读取纸张上的图标图像,从而计算诸如图像形成位置相对于纸张的校正量以及纸张上的图像放大率的校正量等各种校正量。因此,控制器6不仅包括上述读出图像存储器64,而且包括图标图像存储器65,图标图像存储器65存储表示在计算下面描述的校正量时使用的图标图像的图标图像数据。此外,控制器6可以包括第一托盘存储器61、第二托盘存储器62和第三托盘存储器63,这些托盘存储器存储计算出的校正量。这些存储器分别对应于上述第一托盘70A、第二托盘70B和第三托盘70C。将存储校正量的存储器设置为与如上所述的托盘对应的原因在于,纸张上图像形成位置的偏差度以及图像放大率的变化程度根据从托盘抽出纸张的路径而变得不同。这里,每个托盘70A、70B和70C被构造为预先设置待收容的纸张的尺寸。即使当电源被接通/关断时,除非再次进行设置,否则先前的设置仍有效。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可具有自动感测尺寸的构造。
为了在纸张上形成基于存储在读出图像存储器64中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控制器6从与用户通过操作部270进行的操作所指定的托盘对应的存储器读取校正量,基于读取的校正量执行诸如校正图像形成位置的处理以及校正存储在读出图像存储器64中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放大率的处理等各种校正处理,并且使得上述曝光部5基于经过校正处理的图像数据来形成静电潜像。这里,校正量由如下两种类型的校正量构成:在双面输出情况下在正面上形成图像时用于正面的校正量,以及在双面输出情况下在背面上形成图像时用于背面的校正量。在设置双面输出时执行的图像形成中,基于用于正面的校正量对表示纸张两个表面之间正面上的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校正处理,并且基于用于背面的校正量对表示背面上的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校正处理,正面作为经过第一图像输出的表面,背面作为经过第二图像输出的表面。相比之下,在设置单面输出时执行的图像形成中,基于用于正面的校正量对图像数据进行校正处理。
接下来,将对图像形成装置10中的纸张执行的包括图像读取和图像形成在内的操作的顺序进行说明。这里将以采用固定读取模式的情况为例。
用户将纸张放置在透明玻璃250和上盖260之间使得具有读取目标图像的表面面向图1的下侧。在该状态下用户利用操作部270来指定将形成图像时所使用的纸张收容起来的托盘,选择双面/单面输出,指定输出张数,并且压下按钮组2702中的发出启动图像读取和图像形成指令的启动按钮(在附图中未示出)。于是,从第一滑架210中的灯211发出光,并且灯发出的光穿过透明玻璃250且在纸张300上被反射。随后,反射光经过第一滑架210的第一反射镜212以及第二滑架220的第二反射镜221和第三反射镜222,并且经由透镜部230成像在CCD线传感器240上。在图1中,光路由图像读取部200中的虚线箭头表示。在灯执行这种光照射的同时第一滑架210沿图像读取部200中的实线箭头的方向(副扫描方向)运动,并且第二滑架220也以第一滑架210的运动速度的一半沿相同的方向运动。因此,在对纸张300上的整个图像进行照射时,从图像的任何部分反射的光在其光路长度保持恒定不变的状态下成像在CCD线传感器240上。通过这种方式,CCD线传感器240生成基于整个图像的反射光的图像数据。每个生成的图像数据经过由处理电路(在附图中未示出)进行的诸如模拟/数字转换等各种信号处理,此后被发送至控制器6,并且存储在控制器6中的读出图像存储器64中。每当用户将纸张300的相反表面或具有新图像的新纸张的表面放置在透明玻璃250上并且压下启动按钮时,重复执行这种图像数据的生成处理以及将图像数据存储在读出图像存储器64中的存储处理。
控制器6从第一托盘存储器61、第二托盘存储器62和第三托盘存储器63中的与指定托盘对应的存储器读取校正量,并且基于读取的校正量对存储在读出图像存储器64中的图像数据进行诸如校正图像形成位置的处理以及校正图像放大率的处理等各种校正处理。然后,控制器6使曝光部5在充电后显影剂保持部件11K、11C、11M和11Y上形成基于经过校正处理的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每个图像形成单元中的显影单元利用显影剂(包括与各个图像形成单元对应的颜色色调剂)中的色调剂将形成的每个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具有各种颜色的显影图像。各个图像形成单元以这种方式形成的具有相应颜色的显影图像在与相应的显影剂保持部件对应的一次转印辊110K、110C、110M和110Y处顺序地转印(一次转印)并叠加到中间转印带2上,从而形成多色一次转印图像。随后,多色一次转印图像由中间转印带2运载到二次转印辊3a。同时,在形成多色一次转印图像时抽出第一托盘70A、第二托盘70B和第三托盘70C之中指定托盘中的纸张,利用一对第一传送辊41a和一对第二传送辊41b传送该纸张,并且利用一对对准辊40来进一步校正地调整纸张的姿势。此外,在中间转印带2上的一次转印图像到达二次转印辊3a的位置的定时,纸张被一对对准辊40传送到达该位置。然后,二次转印辊3a将上述多色一次转印图像转印(二次转印)到传送过来的纸张上。传送带31进一步传送经过二次转印的纸张,并且定影单元4对纸张上的二次转印图像进行定影处理。在图1中,在该情况下纸张传送路径由图像形成部100中的指向右的虚线箭头表示。应当注意的是,利用清洁装置2b来移除在二次转印到纸张上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上的色调剂。
当选择单面输出时,通过使纸张仅经过纸张传送路径一次,在定影单元4中对二次转印图像进行定影。此后,纸张经过一对输送辊40a并且直接排出到排纸托盘10a上。
相比之下,当选择双面输出时,通过使纸张经过由指向右的箭头表示的上述纸张传送路径,将二次转印图像转印并定影到纸张的一个表面上。此后,纸张不是朝向一对输送辊40a传送,而是被一对第一双面传送辊40b经由指向下侧的虚线箭头所表示的路径传送到下侧。随后,通过使一对第二双面传送辊40c的旋转方向反转而将纸张的传送方向改变成向上方向,并且纸张经由指向左的虚线箭头所表示的路径经过一对第三双面传送辊40d和一对第四双面传送辊40e,经过一对第一传送辊41a、一对第二传送辊41b和一对对准辊40,并且再次朝向二次转印辊3a传送。这里,在从纸张第一次经过二次转印辊3a的转印到纸张再次到达二次转印辊3a的位置期间,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在中间转印带2上形成新的多色一次转印图像。然后,当纸张第二次到达二次转印辊3a时,新的多色一次转印图像二次转印到纸张的与第一次经过二次转印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随后,当定影单元4对相反表面上的新的二次转印图像进行定影处理时,两个表面上均形成有定影图像的纸张被排出到排纸托盘10a上。这里,利用清洁装置2b来移除在二次转印到纸张的相反表面上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上的色调剂。
上面的说明是关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操作。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在纸张上形成以上述方式读取的图像。
上文的说明是针对采用固定读取模式的示例性情况。然而,在采用传送读取模式的情况下,除了利用固定的第一滑架210读取正被传送的纸张上的图像这点不同之外,图像读取和图像形成与上述相同。
另外,在上面的说明中,通过校正纸张中的图像形成位置,对图像数据进行校正图像形成位置的处理。然而,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代替对图像数据的这种校正处理,可以进行纸张中的图像形成位置的校正。例如,关于纸张中的整个图像在纸张传送方向上的位置的校正,可以通过控制一对对准辊40来改变朝向二次转印辊3a输送纸张的定时来进行校正。此外,关于纸张中的整个图像在与纸张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位置的校正,可以通过控制曝光部5来改变每个显影剂保持部件上的静电潜像在与纸张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每个显影剂保持部件的旋转轴方向)上的写位置来进行校正。
这里,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在尺寸比图像读取部200的可读尺寸大的纸张上形成图像。通常,图像读取部200的可读范围与透明玻璃250的面积(即,纸张托盘的面积)一致。如上所述,即使以与将图像输出到尺寸比透明玻璃250的面积小的纸张上的情况类似的方式将图像输出到尺寸比透明玻璃250的面积(即,纸张托盘的面积)大的纸张上,仍然优选的是在纸张中的预定位置处精确地输出具有预定尺寸(放大率)的图像。
在下文中,将对形成在纸张上的图像的诸如放大率和图像位置等校正量的计算进行说明。
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通过使用用于黑色(K)的图像形成单元1K,执行下文要描述的诸如放大率和图像位置等校正量的计算。另外,通过调整由包括用于黑色(K)的图像形成单元1K在内的四颜色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一次转印图像之间的上述相对位置和放大率,可以根据利用用于黑色(K)的图像形成单元1K计算得到的校正量来获得在使用用于蓝绿色(C)、品红色(M)和黄色(Y)的其它各颜色图像形成单元的情况下的校正量。
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通过压下图1的操作部270中的校正量计算模式按钮2702a,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设置用于计算校正量的模式。这里,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对于每种尺寸的纸张进行校正量计算。因此,每当压下校正量计算模式按钮2702a时,校正量计算模式变成与每种尺寸的纸张对应的模式。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除非校正量计算模式按钮2702a被压下,否则设置以上述方式进行图像读取和图像形成的普通模式。普通模式为当对图像形成装置10加电时所使用的缺省模式。
这里,图像形成装置10被设计为能够计算尺寸比透明玻璃250的面积(纸张托盘的面积)大的纸张上的图像放大率、图像形成位置等的校正量。下文将对设计方案进行说明。在下文的描述中,尺寸比透明玻璃250的面积大的纸张被称为“大尺寸纸张”。为了简化,假设透明玻璃250的面积比大尺寸纸张的尺寸的一半大,但是比大尺寸纸张的尺寸小。此外,假设将大尺寸纸张收容在图1的第一托盘70A中,并且将尺寸比大尺寸小的纸张收容在第二托盘70B和第三托盘70C中。在该假设之下,对利用第一托盘70A中的大尺寸纸张来计算校正量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对每种尺寸的纸张进行校正量计算。因此,每当校正量计算模式按钮2702a被压下时,校正量计算模式变成与每种纸张尺寸对应的模式。这里,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通过以预定的次数压下图1的操作部270中的校正量计算模式按钮2702a,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设置计算大尺寸纸张上的图像形成位置的校正量的模式。
图2是示出当设置计算大尺寸纸张上的图像放大率、图像形成位置等的校正量的模式时显示在图1的触摸板型显示屏2701上的画面的示意图。
在显示屏上显示有用户手指可触摸选择的以下区域:三个托盘区域,即,第一托盘区域2701e、第二托盘区域2701f和第三托盘区域2701g,每个托盘区域用于通过指定收容有纸张的托盘来指定将图标图像输出到上面的纸张;图标图像输出区域2701a,其用于发出输出图标图像的指令;读取启动区域2701b,其用于将旨在使图像形成装置10读取图标图像的用户当前指令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0;读取完成区域2701c,其用于将如下的消息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0:用户完成了使图像形成装置10读取图标图像的作业;以及ESC区域2701d,其用于从校正量计算模式恢复到普通模式。这里,在计算大尺寸纸张的校正量的模式中,仅能够选择与收容有大尺寸纸张的托盘对应的托盘区域,而不能选择与没有收容大尺寸纸张的托盘对应的托盘区域。在图中,分别与没有收容大尺寸纸张的第二托盘70B和第三托盘70C对应的第二托盘区域2701f和第三托盘区域2701g的周围由虚线表示,并且虚线表示即使当用户手指触摸时也不能选择这些域。
用户手指触摸与收容有大尺寸纸张的图1的第一托盘70A对应的第一托盘区域2701e,以便计算大尺寸纸张的校正量,然后,用户手指触摸图标图像输出区域2701a以便输出图标图像。通过借助用户手指来触摸第一托盘区域2701e,确定存储在图1的第一托盘存储器61中的校正量作为在输出图标图像时使用的校正量。通过借助用户手指来触摸图标图像输出区域2701a,在图1的图像形成部100中,从图1的图标图像存储器65中读取表示图标图像的图标图像数据,并且在此时基于存储在第一托盘存储器61中的校正量来进行图像形成位置、图像放大率等的校正处理。然后,基于校正处理后的图标图像数据,将图标图像输出到大尺寸纸张的两个表面上。此时的图像形成处理与在如上所述选择双面输出时的图像形成处理相同。
图3是示出输出的图标图像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具有图标图像的大尺寸纸张400的正面501A和背面501B。这里,背面501B为正面501A绕作为旋转轴线的大尺寸纸张纵向旋转180度时所显示的表面。
如图3所示,在大尺寸纸张400的正面501A和背面501B中任一面上打印上水平线601、中央水平线602、下水平线603、左竖直线604、中央竖直线605和右竖直线606这六条线。这些线为用于检测诸如图像形成位置等图像信息的图像。
此外,当大尺寸纸张400放置在图1的透明玻璃250上并且被读取时,在大尺寸纸张400的正面501A和背面501B上打印用于纸张对准的对准图像801A、802A、803A和804A。下面将对这八个对准图像801A、802A、803A和804A的作用进行详细说明。
如后面要描述的,为了便于读取大尺寸纸张400的正面501A和背面501B,分割地读取正面501A的上侧部和下侧部以及背面501B的上侧部和下侧部。与读取对应,在大尺寸纸张400的正面501A和背面501B上打印用于分别对正面501A的上侧部、正面501A的下侧部、背面501B的上侧部以及背面501B的下侧部进行识别的四个识别图像801、802、803和804。此外,四个识别图像801、802、803和804不仅包括用于这种识别的识别信息,而且包括指定从中抽出大尺寸纸张400的托盘(在说明的实例中为图1的第一托盘70A)的信息。
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使用的图标图像包括:检测图像,其由如上所述设置在正面501A和背面501B中每面上的六条线601、602、603、604、605和606形成;四个对准图像801A、802A、803A和804A,其被设置在正面501A和背面501B中每一面上;以及四个识别图像,即,正面501A上的两个识别图像801和802以及背面501B上的两个识别图像803和804。
这里,在图标图像中,由正面501A上的六条线601、602、603、604、605和606形成的检测图像以及正面501A上的两个识别图像801和802的组合图像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测量位置的测量图像的实例。另外,背面501B上的四个对准图像801A、802A、803A和804A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相对于测量位置的测量图像的实例指定位置的指定图像。此外,在图标图像中,由背面501B上的六条线601、602、603、604、605和606形成的检测图像以及背面501B上的两个识别图像803和804的组合图像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测量位置的单独测量图像的实例。另外,正面501A上的四个对准图像801A、802A、803A和804A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相对于测量位置的单独测量图像的实例指定位置的指定图像。
当输出图标图像时,则执行输出图标图像读取。在读取输出图标图像时,首先借助用户手指触摸图2的读取启动区域2701b,从而将旨在使图像形成装置10读取图标图像的用户当前指令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0。然后,按以下描述的次序来读取图标图像。
图4A至图4C为示出当读取纸张时具有图标图像的大尺寸纸张400被放置在图1的透明玻璃250和上盖260之间的情形的示意图。
这里,将对如下示例性的情况进行说明:图3的大尺寸纸张400被放置为其正面501A的上侧部面向透明玻璃250侧并且其背面501B的上侧部面向上盖260侧,从而读取正面501A的上侧部。
首先,如图4A所示,将图3的大尺寸纸张400放置在透明玻璃250(即,台板)上,使得大尺寸纸张400的正面501A的上侧部面向透明玻璃250侧。在该放置情况下,图中下侧的两个对准图像803A和804A与透明玻璃250的下侧边缘250a对准,使得背面501B上的对准图像801A、802A、803A和804A中位于图中下侧的两个对准图像803A和804A的每个大致三角形标记中的朝远离中央竖直线605的方向的顶点位于透明玻璃250的下侧边缘250a的线上,如图4A所示。因此,大尺寸纸张400与透明玻璃250(即,台板)沿图的竖直方向对准。
接下来,如图4B所示,将两个表面完全为实心黑色的黑色纸张400a放置在透明玻璃250上的大尺寸纸张400的背面501B的上侧部上。因此,上侧部完全被黑色纸张400a覆盖。黑色纸张400a用于为大尺寸纸张400提供黑色背景,使得通过读取清楚地识别大尺寸纸张400的边缘部分。也就是说,黑色纸张400a覆盖透明玻璃250的端部和大尺寸纸张400之间的空间的至少一部分。黑色纸张400a为作为盖板实例的一种类型的背景部件。
随后,如图4C所示,用上盖260覆盖黑色纸张400a的顶部和大尺寸纸张400的背面501B的上侧部,并且在该状态下由图1的图像读取部200来进行读取。此时图像读取部200的操作与图1的上述描述相同,并且将表示一部分读取图标图像的读出数据存储在读出图像存储器64中。然而,与普通模式相反,在设置校正量计算模式的情形下,不执行基于读出数据的图像形成。
接下来,按上述次序对大尺寸纸张400的正面501A的下侧部进行读取,并且进一步对背面501B的上侧部和下侧部(参见图3)中的每一个进行读取。这里,为了读取正面501A的下侧部,当想要将正面501A的下侧部放置在透明玻璃250上时,位于背面501B上侧的两个对准图像801A和802A与透明玻璃250的下侧边缘250a对准。同样,在读取背面501B的上侧部时,正面501A下侧的两个对准图像803A和804A与透明玻璃250的下侧边缘250a对准。在读取背面501B的下侧部时,位于正面501A上侧的两个对准图像801A和802A与透明玻璃250的下侧边缘250a对准。如上所述,在任一读取操作中,通过使用对准图像801A和802A或对准图像803A和804A,使大尺寸纸张400与透明玻璃250(即,台板)沿图的竖直方向对准。
如上所述,对于正面501A的上侧部和下侧部以及背面501B的上侧部和下侧部中的每一者生成读出数据,并且将读出数据存储在读出图像存储器64中。
图5是示出如下情形的示意图:对于各个读取操作,图3的正面501A的上侧部和下侧部的读取区域以及图3的背面501B的上侧部和下侧部的读取区域在图3的正面501A和背面501B上重叠。
在图5中,当依照图4A至图4C中所描述的放置方法放置并且顺序读取大尺寸纸张400的正面501A和背面501B的各自的上侧部和各自的下侧部时,各个读取区域被显示为四个读取区域,由虚线表示的第一读取区域701、第二读取区域702、第三读取区域703和第四读取区域704。因此,每个读取区域的面积对应于透明玻璃250的面积(即,台板的面积)。
如图5所示,正面501A上的第一读取区域701和第二读取区域702在中央水平线602附近的区域中彼此重叠。因此,表示第一读取区域701内的第一大尺寸纸张400的正面501A的上侧部的读出数据和表示第二读取区域702内的第一大尺寸纸张400的正面501A的下侧部的读出数据均包括中央水平线602的位置信息。这点与背面501B中的情况相同。因此,中央水平线602的位置信息在表示第三读取区域703内的上侧部的读出数据和表示第四读取区域74内的下侧部的读出数据之间是共用的。
当正面501A的上侧部和下侧部以及背面501B的上侧部和下侧部的相应读取操作完成并且将相应的读出数据存储在读出图像存储器64中时,借助用户手指来触摸图2的读取完成区域2701c。当用户手指触摸读取完成区域2701c时,图1的控制器6从至此存储在读出图像存储器64中的四个(=2×2)读出数据提取出分别由四个读出数据表示的检测图像的位置参数,这四个读出数据分别对应于具有图标图像的大尺寸纸张400的正面501A的上侧部和下侧部以及背面501B的上侧部和下侧部。例如,将对图5的正面501A的上侧部进行详细地说明。首先,在读出图像中,通过找到作为图4A的黑色纸张400a一部分的黑色部分变成与纸张对应的白色部分的位置来检测纸张的边缘。基于该检测,将作为边缘之间一个交叉点的纸张角部位置设置为原点O(参照图5的正面501A)。接下来,分别检测上水平线601、中央水平线602、左竖直线604、中央竖直线605和右竖直线606,从而计算六个交叉点A1、A2、A3、A4、A5和A6的相应坐标。六个坐标的坐标值为上述检测图像的位置参数。相同的方法适用于正面501A的下侧部和背面501B的下侧部中每一者,从而提取出由六个坐标的坐标值形成的位置参数。
接下来,图1的控制器6计算正面501A和背面501B的每个图标图像(参见图5)中的各种类型的位置信息,例如上水平线601和下水平线603之间的距离、左竖直线604和右竖直线606之间的距离、上侧边缘和上水平线601之间的距离以及左侧边缘和左竖直线604之间的距离。
例如,按以下方式来计算正面501A上的上水平线601和下水平线603之间的距离。首先,通过找到表示指定正面501A上部的图3所示识别图像801的数据,在四个读出数据中指定正面501A上部的读出数据。基于正面501A上部的指定读出数据,计算从上水平线601和中央竖直线605之间的交叉点A2的坐标到中央水平线602和中央竖直线605之间的交叉点A5的坐标的距离。接下来,通过找到表示指定正面501A下部的图3所示识别图像802的数据,在四个读出数据中指定正面501A下部的读出数据。与上部类似,基于正面501A下部的指定读出数据,计算从下水平线603和中央竖直线605之间的交叉点的坐标到中央水平线602和中央竖直线605之间的交叉点的坐标的距离。然后,计算上水平线601和下水平线603之间的距离作为上部中计算的距离和下部中计算的距离之和。
此外,按以下方式来计算正面501A上的左竖直线604和右竖直线606之间的距离。基于如上所述指定的正面501A上部的读出数据,首先,计算从中央水平线602和左竖直线604之间的交叉点A4的坐标到中央水平线602和右竖直线606之间的交叉点A6的坐标的距离。接下来,与上部类似地,基于如上所述指定的正面501A下部的读出数据,计算从中央水平线602和左竖直线604之间的交叉点的坐标到中央水平线602和右竖直线606之间的交叉点的坐标的距离。然后,计算出正面501A上的左竖直线604和右竖直线606之间的距离作为上部中计算的距离和下部中计算的距离的平均值。
此外,基于如上所述指定的正面501A上部的读出数据,计算正面501A上的上侧边缘和上水平线601之间的距离以及左侧边缘和左竖直线604之间的距离作为由沿着左竖直线604的方向的坐标分量和沿着上水平线601的方向的坐标分量构成的坐标分量,所构成的坐标分量属于上水平线601和左竖直线604之间的交叉点的坐标。
这里,上水平线601和下水平线603之间的距离确定了图标图像在图5的纸张的纵向上的放大率,并且左竖直线604和右竖直线606之间的距离确定了图标图像在图5的纸张的横向上的放大率。此外,上侧边缘和上水平线601之间的距离以及左侧边缘和左竖直线604之间的距离确定了大尺寸纸张的图标图像的位置。图1的控制器6计算大尺寸纸张上的图标图像的放大率和位置这两种类型值的合适值所需的图像形成位置和放大率的校正量。
以与正面501A相似的方式来计算背面501B的上述位置信息和校正量。最后,计算用于大尺寸纸张的正面的校正量和用于背面的校正量。
当计算出校正量时,图1的控制器6然后基于识别图像数据来指定从中抽出大尺寸纸张的托盘(在描述的实例中为图1的第一托盘70A),并且使与所指定托盘对应的存储器存储校正量(用于正面的校正量和用于背面的校正量)。这里,当存储校正量时,将利用上述处理计算出的新校正量重新写入到原本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校正量上。
上面的说明是针对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对尺寸比透明玻璃250的面积(纸张托盘的面积)大的纸张上的图像形成位置等的校正量所做的计算进行的。
如上所述,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使用的图标图像中,当想要将正面501A和背面501B的上部放置到透明玻璃250上时,背面501B和正面501A的中央水平线602下侧的对准图像803A和804A与透明玻璃250的下侧边缘250a对准。另外,当想要将正面501A和背面501B的下部放置到透明玻璃250上时,背面501B和正面501A的中央水平线602上侧的对准图像801A和802A与透明玻璃250的下侧边缘250a对准。因此,任何读出数据可靠地包含中央水平线602的位置信息,并且纸张角部与透明玻璃的边缘分开。结果,当读取正面501A和背面501B的各自的上侧部和各自的下侧部时,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不可能造成如下读取故障,即,生成不包含共同部分(例如,中央水平线602)的数据在内的读出数据并且因此当用户放置大尺寸纸张400而出错时难以计算校正量;并且不可能造成如下读取故障,即,当对读出图像进行分析时难以感测到纸张的边缘位置。
具体地说,通过使用透明玻璃250的边缘250a作为目标,不需要额外的对准目标,并且易于对准纸张。
上面的说明是针对第一示例性实施例进行的。
另外,在上面的说明中,使用大尺寸纸张进行了多次读取。然而,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而且可应用于进行一次读取的构造。
此外,在上面的说明中,将黑色纸张用作作为盖板实例的背景部件。然而,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还可以使用颜色不是黑色的纸张,并且还可以使用具有特定形状或者形成有图像的纸张。此外,可以使用除了纸以外的由塑料或亚克力制成的背景部件。可以适当地改变盖板,只要在盖板所需的功能中能够检测到纸张的边缘即可,也就是说,仅须区分出纸张和盖板即可。
此外,在一张纸张被分割成多个区域并且分割地进行多次读取的情况下,为了防止产生读取波纹(moiré),还可以形成用于辨别区域的图像。用于辨别区域的图像的实例包括例如字符、符号等。此外,通过改变图像的浓度或数量,可以使用甚至相同的字符或符号作为用于辨别区域的图像。另外,这种图像可与对准图像结合使用。
而且,为了提供多个区域的相应读取操作的顺序,例如,图像可以形成为数字等,从而可以识别出用于辨别区域的图像的顺序。
此外,在上面的说明中,对准图像与透明玻璃250的边缘对准。然而,对准图像需要能够将纸张定位成使作为测量目标的检测图像(例如,中央水平线602)不超出读取区域并且可以在纸张的端部和读取区域的边界之间形成空间。更优选的是,对准图像形成在作为目标形成在背景部件或上盖上的图像之间的边界位置处。
此外,在上面的说明中,使用标记作为对准图像。然而,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使用除了标记外的诸如线等各种识别形状或识别符号。另外,可以使用用于指定范围使得纸张位于该范围内的对准图像。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接下来,将对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图1所示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图标图像存储器中存储的图标图像数据与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图标图像存储器65中存储的图标图像数据不同。除了上述不同点之外,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和操作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构造和操作相同。这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由图标图像数据表示的图标图像与图3所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图标图像的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图标图像具有不同的对准图像。除此之外,图标图像与图3所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图标图像相同。如上所述,图标图像不同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图标图像,但是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以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次序相同的次序计算校正量。下面的说明将针对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点进行,并且将省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相同部件的重复说明。此外,在附图中,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和符号表示。
图6是示出当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读取具有图标图像的大尺寸纸张402时纸张402在透明玻璃250上对准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这样的示例性情况:为了读取大尺寸纸张402的正面的上侧部,将正面的上侧部向透明玻璃250侧放置。在该情况下,如图6所示,大尺寸纸张402的背面502B从外部是可见的。在图6的大尺寸纸张402的图标图像中,用对准图像801B和对准图像802B替代图3的大尺寸纸张400上的图标图像中的由大致三角形标记表示的位于中央水平线602上侧的两个对准图像801A和802A以及位于中央水平线602下侧的两个对准图像803A和804A。这里,对准图像801B由位于中央水平线602上侧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单条线表示,并且对准图像802B由位于中央水平线602下侧的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单条线表示。也就是说,尽管图6中未示出,相同的对准图像801B和802B连同由六条线601、602、603、604、605和606形成的检测图像一起被打印在与图6的背面502B相反的正面上。此外,分别在背面502B的上侧部和下侧部以及与背面502B相反的正面的上侧部和下侧部这四个部分上打印与图3的用于识别的识别图像相同的四个识别图像。在图6中,仅示出了图像之中背面502B上的两个识别图像803和804。
为了读取大尺寸纸张402的正面的上侧部,将正面的上侧部放置在透明玻璃250上。在该情况下,位于图中下侧的对准图像802B与透明玻璃250的下侧边缘250a对准,使得背面502B上的对准图像801B和802B之中位于图中下侧的对准图像802B的线位于透明玻璃250的下侧边缘250a的线上,如图6所示。因此,大尺寸纸张402与透明玻璃250(即,台板)沿图的竖直方向对准。
在上述放置之后,以与图4B和图4C相似的方式,在纸张被图4B所示的上盖260或黑色纸张400a覆盖的状态下进行读取,并且生成读出数据。
接下来,按上述次序对大尺寸纸张402的正面的下侧部进行读取,并且进一步对背面502B的上侧部和下侧部中每一者进行读取。这里,在读取正面的下侧部的情况下,当想要将正面的下侧部放置到透明玻璃250上时,位于背面502B上侧的对准图像801B与透明玻璃250的下侧边缘250a对准。在读取背面502B的上侧部和下侧部的情况下,以与读取背面501B相似的方式,也使用正面上的两个对准图像来进行对准。如上所述,在任一读取操作中,通过使用对准图像801B和802B,使大尺寸纸张402与透明玻璃250(即,台板)沿图的竖直方向对准。
如上所述,对于正面的上侧部和下侧部以及背面502B的上侧部和下侧部中每一者生成读出数据,并且将读出数据存储在读出图像存储器64中。校正量计算的后续流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相同,并且因此将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似的方式,任何读出数据可靠地包含中央水平线602的位置信息,并且纸张角部与透明玻璃的边缘分开。结果,当读取正面和背面的各自的上侧部和各自的下侧部时,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可能造成如下的读取故障,即,生成不包含共同部分(例如,中央水平线602)的数据在内的读出数据并且因此当用户放置大尺寸纸张402而出错时难以计算校正量;并且不可能造成如下读取故障,即,当对读出图像进行分析时难以感测到纸张的边缘位置。
此外,通过使用透明玻璃250的边缘250a作为目标,不需要额外的对准目标,并且因此易于对准纸张。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接下来,将对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图1所示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图标图像存储器中存储的图标图像数据与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图标图像存储器65中存储的图标图像数据不同。除了上述不同点之外,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和操作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构造和操作相同。这里,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由图标图像数据表示的图标图像与图3所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图标图像的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图标图像具有不同的对准图像。除此之外,图标图像与图3所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图标图像相同。如上所述,图标图像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标图像不同,但是在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以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相同的次序来计算校正量。下面的说明将针对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点进行,并且将省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的重复说明。此外,在附图中,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和符号表示。
图7A和图7B是示出当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读取具有图标图像的大尺寸纸张43时纸张403在透明玻璃250上对准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7A和图7B示出了如下示例性情况:为了读取大尺寸纸张403的正面的上侧部,将正面的上侧部向透明玻璃250侧放置。
在该情况下,如图7A所示,大尺寸纸张403的背面503B从外部是可见的。在图7A的大尺寸纸张403上的图标图像中,用两个对准图像801C和802C以及两个对准图像803C和804C替代图3的大尺寸纸张400上的图标图像中的两个对准图像801A和802A以及两个对准图像803A和804A。这里,两个对准图像801A和802A分别设置在纸张400的中央水平线602上侧的边缘附近,并且两个对准图像803A和804A分别设置在纸张400的中央水平线602下侧的边缘附近,但是两个对准图像801C和802C分别设置在中央水平线602上侧的靠近竖直线605的位置处,并且两个对准图像803C和804C分别设置在中央水平线602下侧的靠近竖直线605的位置处。也就是说,尽管图7A中未示出,相同的对准图像801C、802C、803C和804C连同由六条线601、602、603、604、605和606形成的检测图像一起被打印在与图7A的背面503B相反的正面上。此外,分别在背面503B的上侧部和下侧部以及与背面相反的正面的上侧部和下侧部这四个部分上打印与图3的用于识别的识别图像相同的四个识别图像。在图7A中,仅示出图像之中背面503B上的两个识别图像803和804。
接下来,如图7B所示,将黑色纸张403a放置在透明玻璃250上的大尺寸纸张403的背面503B的上侧部上。因此,上侧部完全被黑色纸张403a覆盖。这里,与图4B中所示的黑色纸张400a类似,图7B中所示的黑色纸张403a用于为大尺寸纸张403提供黑色背景以使得通过读取来清楚地识别大尺寸纸张403的边缘部分。也就是说,黑色纸张403a覆盖透明玻璃250的端部和大尺寸纸张403之间的空间的至少一部分。然而,与图4B所示的黑色纸张400a相反,在图7B中所示的黑色纸张403a上的与将纸张403的背面503B的上侧部覆盖起来的表面相反的表面的边缘附近打印具有大致三角形形状的白色目标图像811C和812C,并且除打印在一个表面上的目标图像811C和812C之外,黑色纸张403a的两个表面完全为实心黑色。这里,透明玻璃250形成为与透明玻璃250周围的表面相比略微凹陷。因此,在透明玻璃250的边缘及周边之间存在水平差。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读取图标图像的情况下,可以将黑色纸张403a压到具有水平差的透明玻璃250的上侧边缘250c和左侧边缘250b两者中,并且由此使黑色纸张403a与透明玻璃250对准。位于图7A的背面503B下侧的两个对准图像803C和804C与如上所述地对准的黑色纸张403a的目标图像811C和812C对准,如图7B所示。因此,大尺寸纸张403与透明玻璃250(即,台板)沿图的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对准。
在如上所述放置纸张之后,以与图4C类似的方式,在纸张被上盖260覆盖的状态下进行读取,并且生成读出数据。
接下来,按上述次序对大尺寸纸张403的正面的下侧部进行读取,并且进一步对背面503B的上侧部和下侧部每一者进行读取。这里,在读取正面的下侧部的情况下,当想要将正面的下侧部放置在透明玻璃250上时,背面503B上侧的对准图像801C和802C与如图7B所述地对准的黑色纸张403a的目标图像811C和812C对准。在读取背面503B的上侧部和下侧部的情况下,以与读取背面503B相似的方式,也利用正面上的四个对准图像进行对准。如上所述,在任一读取操作中,通过使用上侧的对准图像801C和802C以及下侧的对准图像803C和804C,使大尺寸纸张403与透明玻璃250(即,台板)沿图的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对准。
如上所述,对于正面的上侧部和下侧部以及背面503B的上侧部和下侧部每一者生成读出数据,并且将读出数据存储在读出图像存储器64中。校正量计算的后续流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因此将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似的方式,任何读出数据可靠地包含中央水平线602的位置信息,并且纸张角部与透明玻璃的边缘分开。结果,当读取正面和背面的各自的上侧部和各自的下侧部时,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可能造成如下的读取故障,即,生成不包含共同部分(例如,中央水平线602)的数据在内的读出数据并且因此当用户放置大尺寸纸张403而出错时难以计算校正量;并且不可能造成如下读取故障,即,当对读出图像进行分析时难以感测到纸张的边缘位置。
此外,仅通过使用对准的黑色纸张403a的目标图像811C和812C作为目标,就可以将纸张对准,并且因此变得易于将纸张对准。
具体地说,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大尺寸纸张403沿图的水平方向对准。因此,可以防止大尺寸纸张403沿图的水平方向从透明玻璃250(即,台板)突出。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接下来,将对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图1所示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图标图像存储器中存储的图标图像数据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图标图像存储器65中存储的图标图像数据不同。除了上述不同点之外,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和操作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构造和操作相同。这里,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由图标图像数据表示的图标图像与图3所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图标图像的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图标图像具有不同的对准图像。除此之外,图标图像与图3所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图标图像相同。如上所述,图标图像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标图像不同,但是在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以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相同的次序来计算校正量。下面的说明将针对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不同的点进行,并且将省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的重复说明。此外,在附图中,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和符号表示。
图8A和图8B是示出当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读取具有图标图像的大尺寸纸张404时纸张404在透明玻璃250上对准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8A和图8B示出了如下的示例性情况:为了读取大尺寸纸张404的正面的上侧部,将正面的上侧部向透明玻璃250侧放置。在该情况下,如图8A所示,大尺寸纸张404的背面504B从外部是可见的。在图8A的大尺寸纸张404上的图标图像中,用对准图像801D、802D、803D和804D替代图3的大尺寸纸张400上的图标图像中的由大致三角形标记表示的中央水平线602上侧的两个对准图像801A和802A以及中央水平线602下侧的两个对准图像803A和804A。这里,形状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单条线状的对准图像801D以及具有箭头状形状的对准图像802D设置在中央水平线602的上侧。另外,形状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单条线状的对准图像803D以及具有箭头状形状的对准图像804D设置在中央水平线602的下侧。也就是说,尽管图8A和图8B中未示出,相同的对准图像801D、802D、803D和804D连同由六条线601、602、603、604、605和606形成的检测图像一起打印在与图8A和图8B的背面504B相反的正面上。此外,分别在背面504B的上侧部和下侧部以及与背面504B相反的正面的上侧部和下侧部这四个部分上打印与图3的用于识别的识别图像相同的四个识别图像。在图8A中,仅示出图像之中背面504B上的两个识别图像803和804。
为了读取大尺寸纸张404的正面的上侧部,将正面的上侧部放置在透明玻璃250上。在该情况下,图中下侧的对准图像803D与透明玻璃250的下侧边缘250a对准,使得背面504B上的具有大致线性形状的对准图像801D和803D之中位于图中下侧的对准图像803D的线位于透明玻璃250的下侧边缘250a的线上,如图8A所示。因此,大尺寸纸张404与透明玻璃250(即,台板)沿图竖直方向对准。
接下来,如图8B所示,将黑色纸张404a放置在透明玻璃250上的大尺寸纸张404的背面504B的上侧部上。因此,上侧部完全被黑色纸张404a覆盖。这里,与图4B所示的黑色纸张400a类似,图8B所示的黑色纸张404a用于为大尺寸纸张404提供黑色背景,使得通过读取来清楚地识别大尺寸纸张404的边缘部分。也就是说,黑色纸张404a覆盖了透明玻璃250的端部和大尺寸纸张404之间的空间的至少一部分。然而,与图4B所示的黑色纸张400a相反,在图8B所示的黑色纸张404a上的与将纸张404的背面504B的上侧部覆盖的表面相反的表面的边缘附近打印具有箭头状形状的白色目标图像811D,并且除了打印在一个表面上的目标图像811D之外,黑色纸张404a的两个表面完全为实心黑色。这里,透明玻璃250形成为与透明玻璃250周围的表面相比略微凹陷。因此,在透明玻璃250的边缘及周边之间存在水平差。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读取图标图像的情况下,可以将黑色纸张404a压到具有水平差的透明玻璃250的上侧边缘250c和左侧边缘250b两者中,并且因此黑色纸张404a与透明玻璃250对准。图8A的背面504B下侧的具有箭头状形状的对准图像804D与如上所述对准的黑色纸张404a的目标图像811D对准,如图8B所示。因此,大尺寸纸张404与透明玻璃250(即,台板)沿图水平方向对准。
在如上所述放置纸张之后,以与图4C类似的方式,在纸张被上盖260覆盖的状态下进行读取,并且生成读出数据。
接下来,按上述次序对大尺寸纸张404的正面的下侧部进行读取,并且进一步对背面504B的上侧部和下侧部每一者进行读取。这里,在读取正面的下侧部的情况下,当想要将正面的下侧部放置在透明玻璃250上时,背面504B上侧的对准图像801D和802D分别与图8A中所描述的透明玻璃250的下侧边缘250a和如图8B中所描述地对准的黑色纸张404a的目标图像811D对准。在读取背面504B的上侧部和下侧部的情况下,以与背面504B类似的方式,也利用正面上的四个对准图像来进行对准。如上所述,在任一读取操作中,通过使用上侧的对准图像801D和802D或者下侧的对准图像803D和804D,大尺寸纸张404与透明玻璃250(即,台板)沿图的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对准。
如上所述,对于正面的上侧部和下侧部以及背面504B的上侧部和下侧部每一者生成读出数据,并且将读出数据存储在读出图像存储器64中。校正量计算的后续流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相同,因此,将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的方式,任何读出数据可靠地包含中央水平线602的位置信息,并且纸张角部与透明玻璃的边缘分开。结果,当读取正面和背面的各自的上侧部和各自的下侧部时,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可能造成如下读取故障,即,生成不包含共同部分(例如,中央水平线602)的数据在内的读出数据并且因此当用户放置大尺寸纸张404而出错时难以计算校正量;并且不可能造成如下读取故障,即,当对读出图像进行分析时难以感测到纸张的边缘位置。
此外,仅通过使用透明玻璃250的下侧边缘250a和对准的黑色纸张404a的目标图像811D作为目标,可以将纸张对准,因此变得易于将纸张对准。
具体地说,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大尺寸纸张404沿图的水平方向对准。因此,可以防止大尺寸纸张404沿图的水平方向从透明玻璃250(即,台板)突出。
第五示例性实施例
接下来,将对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图1所示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图标图像存储器中存储的图标图像数据与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图标图像存储器65中存储的图标图像数据不同,并且在图标图像存储器中存储如下的黑色图像数据:其表示输出到黑色纸张上以便为大尺寸纸张404提供黑色背景的黑色图像。除了上述不同点之外,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和操作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构造和操作相同。这里,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由图标图像数据表示的图标图像与图3所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标图像的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图标图像具有不同的对准图像。除此之外,图标图像与图3所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图标图像相同。如上所述,图标图像不同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那些图标图像,但是在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以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相同的次序来计算校正量。下面的说明将针对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不同的点,并且将省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的重复说明。此外,在附图中,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和符号表示。
图9是示出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基于存储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图标图像存储器中的黑色图像数据输出的黑色图像的示意图。
图中所示的黑色图像由正面4051A上的除周缘部分外为实心黑色的图像以及背面4051B上的除周缘部分和白色目标图像811E之外为实心黑色的图像构成,并且为当用户发出输出图标图像的指令时(即,当用户手指触摸图3的图标图像输出区域2701a时)输出到具有预定尺寸的纸张的两个表面上的图像。在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中,利用具有黑色图像的黑色纸张405a来读取图标图像。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当在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中读取具有图标图像的大尺寸纸张405时纸张405在透明玻璃250上对准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10A和图10B示出了如下的示例性情况:为了读取大尺寸纸张405的正面的上侧部,将正面的上侧部向透明玻璃250侧放置。在该情况下,如图10A所示,大尺寸纸张405的背面505B从外部是可见的。在图10A的大尺寸纸张405的图标图像中,用对准图像801E、802E、803E和804E替代图3的大尺寸纸张400上的图标图像中的由大致三角形标记表示的位于中央水平线602上侧的两个对准图像801A和802A以及位于中央水平线602下侧的两个对准图像803A和804A。这里,形状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单条线状的对准图像801E以及由大致四条边形标记表示的对准图像802E设置在中央水平线602的上侧。另外,形状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单条线状的对准图像803E以及由大致四条边形标记表示的对准图像804E设置在中央水平线602的下侧。也就是说,尽管图10A和图10B中未示出,相同的对准图像801E、802E、803E和804E连同由六条线601、602、603、604、605和606形成的检测图像一起打印在与图10A和图10B的背面505B相反的正面上。此外,分别在背面505B的上侧部和下侧部以及与背面505B相反的正面的上侧部和下侧部这四个部分上打印与图3的用于识别的识别图像相同的四个识别图像。在图10A中,仅示出了图像之中背面505B上的两个识别图像803和804。
为了读取大尺寸纸张45的正面的上侧部,将正面的上侧部放置在透明玻璃250上。在该情况下,图中下侧的对准图像803E与透明玻璃250的下侧边缘250a对准,使得背面505B上的具有大致线性形状的对准图像801E和803E之中位于图中下侧的对准图像803E的线位于透明玻璃250的下侧边缘250a的线上,如图10A所示。因此,大尺寸纸张405与透明玻璃250(即,台板)沿图的竖直方向对准。
接下来,如图10B所示,将黑色纸张405a放置在透明玻璃250上的大尺寸纸张405的背面505B的上侧部上。因此,上侧部完全被黑色纸张405a覆盖。这里,透明玻璃250形成为与透明玻璃250周围的表面相比稍微凹陷。因此,在透明玻璃250的边缘及周边之间存在水平差。在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中读取图标图像的情况下,可以将黑色纸张405a压到具有水平差的透明玻璃250的上侧边缘250c和下侧边缘250b两者中,并且因此将黑色纸张405a与透明玻璃250对准。图10A的背面505B下侧的由大致四条边形标记表示的对准图像804E与如上所述对准的黑色纸张405a的目标图像811E对准,使得黑色纸张405a的下边缘部分介于对准图像804E与目标图像811E之间,如图10B所示。因此,大尺寸纸张405与透明玻璃250(即,台板)沿图的水平方向对准。这里,黑色纸张405a的周缘部分相对于黑色纸张405a的整个面积的比例是极小的。在上述对准状态下,与背面505B的上侧部相反的作为读取目标的正面的上侧部的周边被黑色纸张405a的黑色部分覆盖。因此,尽管存在黑色纸张405a的周缘部分,但是可以避免对正面的上侧部的边缘检测造成影响。
在如上所述放置纸张之后,以与图4C类似的方式,在纸张被上盖26覆盖的状态下进行读取,并且生成读出数据。
接下来,按上述次序对大尺寸纸张405的正面的下侧部进行读取,并且进一步对背面505B的上侧部和下侧部每一者进行读取。这里,在读取正面的下侧部的情况下,当想要将正面的下侧部放置在透明玻璃250上时,背面505B上侧的对准图像801E和802E分别与图10A所描述的透明玻璃260的下侧边缘250a和如图10B所描述地对准的黑色纸张405a的目标图像811E对准。在读取背面505B的上侧部和下侧部的情况下,以与背面505B类似的方式,也使用正面上的四个对准图像进行对准。如上所述,在任一读取操作中,通过使用上侧的对准图像801E和802E或者下侧的对准图像803E和804E,使大尺寸纸张405与透明玻璃250(即,台板)沿图的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对准。
如上所述,对于正面的上侧部和下侧部以及背面505B的上侧部和下侧部每一者生成读出数据,并且将读出数据存储在读出图像存储器64中。校正量计算的后续流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流程相同,因此将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中,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的方式,任何读出数据可靠地包含中央水平线602的位置信息,并且纸张角部与透明玻璃的边缘分开。结果,当读取正面和背面的各自的上侧部和各自的下侧部时,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可能造成如下读取故障,即,生成不包含共同部分(例如,中央水平线602)的数据在内的读出数据并且因此当用户放置大尺寸纸张405而出错时难以计算校正量;并且不可能造成如下读取故障,即,当对读出图像进行分析时难以感测到纸张的边缘位置。
此外,仅通过使用透明玻璃250的下侧边缘250a以及对准的黑色纸张405a的目标图像811E作为目标,可以将纸张对准,因此变得易于将纸张对准。
具体地说,在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中,大尺寸纸张405沿图的水平方向对准。因此,可以防止大尺寸纸张405沿图的水平方向从透明玻璃250(即,台板)突出。
此外,在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存储在根据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标图像存储器中的黑色图像数据来输出黑色纸张405a。因此,即使当黑色纸张405a丢失或损坏时,也易于得到新的黑色纸张405a。
第六示例性实施例
接下来,将对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与图1所示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图标图像存储器中存储的图标图像数据与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图标图像存储器65中存储的图标图像数据不同,并且在上盖上打印用于将图标图像对准的目标图像。除了上述不同点之外,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和操作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构造和操作相同。这里,第六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由图标图像数据表示的图标图像与图3所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图标图像的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图标图像具有不同的对准图像。除此之外,图标图像与图3所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图标图像相同。如上所述,图标图像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图标图像不同,但是在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按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相同的次序来计算校正量。下面的说明将针对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点进行,将省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的重复说明。此外,在附图中,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和符号表示。
图11A至图11C是示出当在第六示例性实施例中读取具有图标图像的大尺寸纸张406时纸张406在透明玻璃250上对准的情形的示意图。
图11A至图11C示出了如下的示例性情况:为了读取大尺寸纸张406的正面的上侧部,将正面的上侧部向透明玻璃250侧放置。
在该情况下,如图11A所示,大尺寸纸张406的背面506B从外部是可见的。在图11A的大尺寸纸张406上的图标图像中,用两个对准图像801F和802F以及两个对准图像803F和804F替代图3的大尺寸纸张400上的图标图像中的两个对准图像801A和802A以及两个对准图像803A和804A。这里,两个对准图像801A和802A分别设置在纸张400的中央水平线602上侧的边缘附近,并且两个对准图像803A和804A分别设置在纸张400的中央水平线602下侧的边缘附近,但是两个对准图像801F和802F分别设置在中央水平线602上侧的靠近竖直线605的位置处,并且两个对准图像803F和804F分别设置在中央水平线602下侧的靠近竖直线605的位置处。也就是说,尽管图11A中未示出,相同的对准图像801F、802F、803F和804F连同由六条线601、602、603、604、605和606形成的检测图像一起打印与在图11A的背面506B相反的正面上。此外,分别在背面506B的上侧部和下侧部以及与背面相反的正面的上侧部和下侧部这四个部分上打印与图3的用于识别的识别图像相同的四个识别图像。在图11A中,仅示出了图像之中背面506B上的两个识别图像803和804。
接下来,如图11B所示,将两个表面完全为实心黑色的黑色纸张403a放置在透明玻璃250上的大尺寸纸张406的背面506B的上侧部上。因此,上侧部完全被黑色纸张403a覆盖。这里,与图4B所示的黑色纸张400a类似,图11B所示的黑色纸张403a用于为大尺寸纸张406提供黑色背景,使得通过读取来清楚地识别大尺寸纸张406的边缘部分。也就是说,黑色纸张403a覆盖透明玻璃250的端部和大尺寸纸张406之间的空间的至少一部分。
随后,如图11C所示,用上盖260’将大尺寸纸张406的背面506B的上侧部和黑色纸张403a覆盖。这里,在图11C所示的上盖260’的下侧边缘上打印两个目标图像2601F和2602F。这样,图11A的背面506B下侧的两个对准图像803F和804F与如图11B所示的关闭的上盖260’的两个目标图像2601F和2602F对准。因此,大尺寸纸张406与透明玻璃250(即,台板)沿图的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对准。在如上所述放置纸张之后,进行读取,并且生成读出数据。
接着,按上述次序对大尺寸纸张406的正面的下侧部进行读取,并且进一步对背面506B的上侧部和下侧部每一者进行读取。这里,在读取正面的下侧部的情况下,当想要将正面的下侧部放置在透明玻璃250上时,将背面506B上侧的对准图像801F和802F与上盖260’的目标图像2601F和2602F对准,如图11B所示。在读取背面506B的上侧部和下侧部的情况下,以与背面506B类似的方式,也使用正面上的四个对准图像来进行对准。如上所述,在任一读取操作中,通过使用上侧的对准图像801F和802F或者下侧的对准图像803F和804F,使大尺寸纸张406与透明玻璃250(即,台板)沿图的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对准。
如上所述,对于正面的上侧部和下侧部以及背面506B的上侧部和下侧部每一者生成读出数据,并且将读出数据存储在读出图像存储器64中。校正量计算的后续流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相同,因此将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第六示例性实施例中,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的方式,任何读出数据明确地包含中央水平线602的位置信息,并且纸张角部与透明玻璃的边缘分开。结果,当读取正面和背面的各自的上侧部和各自的下侧部时,根据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可能造成如下读取故障,即,生成不包含共同部分(例如,中央水平线602)的数据在内的读出数据并且因此当用户放置大尺寸纸张406而出错时难以计算校正量;并且不可能造成如下读取故障,即,当对读出图像进行分析时难以感测到纸张的边缘位置。
此外,仅通过使用上盖260’的目标图像2601F和2602F作为目标,可以将纸张对准,因此变得易于将纸张对准。
具体地说,在第六示例性实施例中,大尺寸纸张406沿图的水平方向对准。因此,可以防止大尺寸纸张406沿图的水平方向从透明玻璃250(即,台板)突出。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面的说明。不意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本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人能够为实现各种实施例理解本发明和各种适合于所构想的特定应用的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部,其在纸张的不同表面上分别形成用于测量图像相对于纸张的位置的测量图像以及用于指定待放置文档的文档位置的指定图像;
台板,其用于放置如下的文档,所述文档具有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在所述纸张上的图像;
图像读取部,其读取放置到所述台板上的所述文档的所述图像;
检测部,其检测所述文档的端部;以及
计算部,其利用由所述图像读取部读取的所述图像以及由所述检测部检测的所述端部来计算所述图像相对于所述文档的位置,
其中,所述测量图像是由所述图像读取部在如下的状态下读取的:通过根据所述指定图像的指定将所述文档放置到所述台板上而将所述文档与所述台板的读取区域的端部间隔开,并且所述测量图像被放置在所述图像读取部的所述读取区域中,
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用于覆盖所述文档的覆盖页,并且
当读取所述台板上的所述文档时,所述图像读取部在如下的状态下执行所述读取:通过进一步将所述覆盖页放置到所述文档上并且将所述指定图像与形成在背景部分或所述背景部分的端部上的图像相关联而将所述文档与所述端部间隔开。
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部,其在纸张的不同表面上分别形成用于测量图像相对于纸张的位置的测量图像以及用于指定待放置在台板上的文档的文档位置的指定图像;
台板,其用于放置如下的文档,所述文档具有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在所述纸张上的图像;
图像读取部,其在如下的状态下读取放置到所述台板上的所述文档的所述图像:通过根据所述指定图像的指定将所述文档放置到所述台板上而将所述文档与所述台板的读取区域的端部间隔开,并且所述测量图像被放置在所述图像读取部的所述读取区域中;以及
校正部,其根据由所述图像读取部执行的读取的结果来校正形成在所述文档中的所述图像与所述文档的端部的相对位置,
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用于覆盖所述文档的覆盖页,并且
当读取所述台板上的所述文档时,所述图像读取部在如下的状态下执行所述读取:通过进一步将所述覆盖页放置到所述文档上并且将所述指定图像与形成在背景部分或所述背景部分的端部上的图像相关联而将所述文档与所述端部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当读取形成有用作所述测量图像从而测量所述图像的位置的至少第一图像、第二图像和第三图像的所述文档时,所述图像读取部多次读取第一表面从而在第一读取操作中读取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并且在随后的读取操作中读取所述第二图像和所述第三图像,
通过基于对准图像放置所述文档,来将所述文档放置在使所述第二图像包含于所述图像读取部的所述读取区域中的位置处,并且所述文档被放置成使所述第一图像或所述第三图像超出所述读取区域,并且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计算部,所述计算部基于由所述图像读取部多次读取的所述第二图像来计算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三图像之间的距离。
4.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在纸张的不同表面上分别形成用于测量图像相对于纸张的位置的测量图像以及用于指定待放置在台板上的文档的文档位置的指定图像;
放置具有形成在所述纸张上的图像的文档;
形成用于覆盖所述文档的覆盖页;
读取放置在所述台板上的所述文档的所述图像;
检测所述文档的端部;以及
利用读取的所述图像和检测的所述端部来计算所述图像相对于所述文档的位置,
其中,在通过根据所述指定图像的指定将所述文档放置到所述台板上而使所述文档与所述台板的读取区域的端部间隔开并且所述测量图像被放置在所述读取区域中的状态下,读取所述测量图像,
当读取所述台板上的所述文档时,在如下的状态下执行所述读取:通过进一步将所述覆盖页放置到所述文档上并且将所述指定图像与形成在背景部分或所述背景部分的端部上的图像相关联而将所述文档与所述端部间隔开。
5.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在纸张的不同表面上分别形成用于测量图像相对于所述纸张的位置的测量图像以及用于指定待放置在台板上的文档的文档位置的指定图像;
放置具有形成在所述纸张上的图像的文档;
形成用于覆盖所述文档的覆盖页;
在通过根据所述指定图像的指定将所述文档放置到所述台板上而使所述文档与所述台板的读取区域的端部间隔开并且所述测量图像被放置在所述读取区域中的状态下,读取放置在所述台板上的所述文档的所述图像;以及
根据所述读取的结果来校正形成在所述文档中的所述图像与所述文档的端部的相对位置,
当读取所述台板上的所述文档时,在如下的状态下执行所述读取:通过进一步将所述覆盖页放置到所述文档上并且将所述指定图像与形成在背景部分或所述背景部分的端部上的图像相关联而将所述文档与所述端部间隔开。
6.一种图像读取方法,包括:
放置具有形成在纸张上的图像的文档;
形成用于覆盖所述文档的覆盖页;
读取放置在台板上的所述文档的所述图像;
检测所述文档的端部;以及
利用读取的所述图像和检测的所述端部来计算所述图像相对于所述文档的位置,
其中,在通过根据指定图像的指定将所述文档放置到所述台板上而使所述文档与所述台板的读取区域的端部间隔开并且测量图像被放置在所述读取区域中的状态下,读取所述测量图像,
当读取所述台板上的所述文档时,在如下的状态下执行所述读取:通过进一步将所述覆盖页放置到所述文档上并且将所述指定图像与形成在背景部分或所述背景部分的端部上的图像相关联而将所述文档与所述端部间隔开。
7.一种图像读取方法,包括:
放置具有形成在纸张上的图像的文档;
形成用于覆盖所述文档的覆盖页;
在通过根据指定图像的指定将所述文档放置到台板上而使所述文档与所述台板的读取区域的端部间隔开并且测量图像被放置在所述读取区域中的状态下,读取放置在所述台板上的所述文档的所述图像;以及
根据所述读取的结果来校正形成在所述文档中的所述图像与所述文档的端部的相对位置,
当读取所述台板上的所述文档时,在如下的状态下执行所述读取:通过进一步将所述覆盖页放置到所述文档上并且将所述指定图像与形成在背景部分或所述背景部分的端部上的图像相关联而将所述文档与所述端部间隔开。
CN201310119393.3A 2012-07-18 2013-04-08 文档、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盖板、图像读取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35814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59478 2012-07-18
JP2012159478A JP5974699B2 (ja) 2012-07-18 2012-07-18 原稿、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覆い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81463A CN103581463A (zh) 2014-02-12
CN103581463B true CN103581463B (zh) 2018-12-28

Family

ID=49946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19393.3A Active CN103581463B (zh) 2012-07-18 2013-04-08 文档、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盖板、图像读取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25217B2 (zh)
JP (1) JP5974699B2 (zh)
KR (1) KR101696272B1 (zh)
CN (1) CN103581463B (zh)
AU (1) AU2013201908B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64927B1 (ko) * 2015-03-31 2018-07-0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액정 소자
EP3323014B1 (en) 2015-07-16 2021-01-20 Merck Patent GmbH Device for the regulation of light transmission
JP6287995B2 (ja) * 2015-08-06 2018-03-0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14006B2 (ja) * 2015-10-14 2018-10-3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661377B2 (ja) 2016-01-12 2020-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7170758A (ja) * 2016-03-24 2017-09-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180084240A (ko) * 2017-01-16 2018-07-25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주식회사 사이즈가 서로 다른 복수의 이미지들을 출력하는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JP2022087856A (ja) 2020-12-02 2022-06-14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10733A (ja) * 2003-05-28 2005-01-13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の調整方法、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の調整方法、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の調整方法
CN1619430A (zh) * 2003-11-20 2005-05-25 株式会社理光 原稿尺寸检测方法,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303920A (ja) * 2005-04-20 2006-11-02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調整方法
CN1932656A (zh) * 2005-09-15 2007-03-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及使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图像阅读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113282A (ja) * 2007-11-05 2009-05-28 Canon Inc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CN101547287A (zh) * 2008-03-28 2009-09-30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88148B (en) * 2000-05-17 2002-05-21 Avision Inc Positioning method and device of the scanning start point of scanning image device
JP3880544B2 (ja) * 2003-05-21 2007-02-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補正方法、画像補正用治具、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17509A (ja) 2004-01-27 2005-08-11 Sharp Corp 原稿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複写機
JP2006293213A (ja) 2005-04-14 2006-10-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792926B2 (ja) * 2005-11-08 2011-10-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10733A (ja) * 2003-05-28 2005-01-13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の調整方法、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の調整方法、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の調整方法
CN1619430A (zh) * 2003-11-20 2005-05-25 株式会社理光 原稿尺寸检测方法,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303920A (ja) * 2005-04-20 2006-11-02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調整方法
CN1932656A (zh) * 2005-09-15 2007-03-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及使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图像阅读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113282A (ja) * 2007-11-05 2009-05-28 Canon Inc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CN101547287A (zh) * 2008-03-28 2009-09-30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3201908B2 (en) 2015-01-22
JP2014022919A (ja) 2014-02-03
KR20140011246A (ko) 2014-01-28
AU2013201908A1 (en) 2014-02-06
US9025217B2 (en) 2015-05-05
JP5974699B2 (ja) 2016-08-23
KR101696272B1 (ko) 2017-01-13
US20140022609A1 (en) 2014-01-23
CN103581463A (zh) 2014-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81463B (zh) 文档、图像形成装置和方法、盖板、图像读取装置和方法
CN1321823C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图像读取装置及调整方法
US750906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3309532B (zh) 操作输入装置
US2008014413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20110222951A1 (en) Eras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heet cassette common use system, and a storing method of erase-processed sheets
JP2006201936A (ja) 自動採点装置
US895321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and test data
CN108289156A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读取方法
US2006028516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90697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CN105549352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打印检查系统
CN10584300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KR101078698B1 (ko) 전자 페이퍼 시스템
JP2017188713A (ja) 画像検査装置及び画像検査プログラム
JP2014050565A (ja) ネイルプリント装置及び印刷制御方法
JP5962056B2 (ja) 画像判定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8785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24738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616789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記録媒体及び情報管理システム
JP4877023B2 (ja) 位置ずれ検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22945B2 (ja) 欠陥検出装置
JP2003023517A (ja) 画像複写方法及び装置及び文書管理システム
JP2013098694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15132A (ja) 集計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