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6513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76513B
CN103576513B CN201310298719.3A CN201310298719A CN103576513B CN 103576513 B CN103576513 B CN 103576513B CN 201310298719 A CN201310298719 A CN 201310298719A CN 103576513 B CN103576513 B CN 1035765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roll
transfer
rotary body
roller
image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987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76513A (zh
Inventor
后藤优
西坂裕介
黑须重隆
庄野纯平
刈米义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5765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65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765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65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7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ias applied in the transfer nip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gears, couplings, belt tensio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转印夹持部处的分离性能、转印性能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中间转印带(220);相对辊(200);隔着中间转印带与相对辊之间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NP)的二次转印辊(210);使二次转印辊推压相对辊的推压部(第一驱动部(190)、第二驱动部(192)、滑动凸轮(260、270)及推压弹簧(250、252));根据规定的图像形成条件(包括记录纸张(230)的纸张定量、记录纸张的种类、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温度湿度环境、以及相对辊的硬度和二次转印辊的硬度的大小关系中的至少记录纸张的纸张定量在内的条件)对推压部进行控制来变更二次转印辊的推压方向的控制部(101)。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中间转印带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这种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将在旋转的环状转印带的外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在相对辊和二次转印辊之间的转印夹持部通过的记录纸张上。
作为与图像形成装置相关的技术,为了根据记录纸张的收缩率,改变由二次转印辊推压中间转印带的推压状态,提出有使二次转印辊移动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提出有通过变更转印夹持压力来改善例如平滑性差的记录纸张上的图像品质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5861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07331号公报
但是,在将调色剂像转印到薄的记录纸张上的情况下,记录纸张自身硬度低,容易粘贴到二次转印辊或中间转印带上。因此,要求通过增大转印夹持部出口的曲率来提高记录纸张的分离性能(例如,使记录纸张从转印带或转印辊分离的性能)。另外,在将调色剂像转印到厚的记录纸张上的情况下,要求通过确保规定压力以上的转印夹持宽度并且降低在转印夹持部的整个区域进行作用的压力来实现稳定的转印性能(转印率)。像这样,在转印夹持部要求分离性能的情况和要求转印性能的情况下,最合适的转印夹持条件不同,存在难以通过一个图像形成装置来进行应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转印夹持部处的分离性能、转印性能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转印带;旋转体;转印辊,隔着所述转印带在该转印辊与所述旋转体之间形成转印夹持部;推压部,所述推压部使所述旋转体及所述转印辊中的一个向所述旋转体及所述转印辊中的另一个侧推压;以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根据规定的图像形成条件,对所述推压部进行控制来变更所述旋转体或所述转印辊的推压方向。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提高转印夹持部处的分离性能、转印性能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2是表示形成本实施方式的转印夹持部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转印夹持部的出口形状的图。
图4是表示转印夹持部处的压力分布的图。
图5是表示形成本实施方式的转印夹持部的结构的变形例的图。
图6是表示形成本实施方式的转印夹持部的结构的变形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图像形成装置
101 控制部
102 CPU
103 ROM
104 RAM
110 原稿读取部
120 操作显示部
130 图像处理部
140 图像形成部
150 输送部
160 定影部
171 通信部
172 存储部
180 温度湿度传感器
190 第一驱动部
192 第二驱动部
200 相对辊
210 二次转印辊
220 中间转印带
230 记录纸张
240、600 旋转轴端部
250、252 推压弹簧
260、270 滑动凸轮
262、272 轴
280、282 旋转轴中心
500 臂部件
510 齿条
520 支点
530 小齿轮
NP 二次转印夹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
[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结构]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通过电子照相处理在记录纸张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控制部101、原稿读取部110、操作显示部120、图像处理部130、图像形成部140、输送部150、定影部160、通信部171、存储部172、温度湿度传感器180、第一驱动部190及第二驱动部192。
控制部101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102、ROM(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103、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104等。CPU102从ROM103读出与处理内容相应的程序并在RAM104中展开,与展开的程序协同作用以对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模块的动作进行集中控制。此时,存储在存储部172中的各种数据被参照。存储部172例如由非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所谓的闪存)或硬盘驱动器构成。
控制部101经由通信部171与连接到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WAN(WideArea Network:广域网)等通信网络的外部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之间进行各种数据的收发。控制部101例如接收从外部装置发送来的图像数据,基于该图像数据(输入图像数据)使图像形成在记录纸张上。通信部171例如由LAN卡等通信控制卡构成。
原稿读取部110对输送到了稿台玻璃上的原稿进行光学扫描,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的受光面上成像,从而读取原稿。另外,原稿向稿台玻璃上的输送通过自动原稿供给装置(ADF)来进行,但也存在通过手工作业将原稿放置在稿台玻璃上的情况。
操作显示部120具有触摸屏式的画面。用户进行的各种指示及设定用的输入操作可以通过触摸屏式的画面来进行。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显示部120设定例如记录纸张的种类(纸张种类)、纸张定量。已通过操作显示部120设定的记录纸张的种类、纸张定量,作为记录纸张信息被记录在存储部172中。
图像处理部130包括进行模拟数字(A/D)转换处理的电路及进行数字图像处理的电路。图像处理部130从由原稿读取部110的CCD传感器取得的模拟图像信号,通过A/D转换处理,生成数字图像数据并输出到图像形成部140。
图像形成部140基于由图像处理部130生成的数字图像数据发出激光,将该发出的激光照射到感光体鼓上,从而在感光体鼓上形成静电潜像(曝光步骤)。
图像形成部140具有除用于执行上述曝光步骤之外,还用于分别执行在曝光步骤前执行的带电步骤、在曝光步骤后执行的显影步骤、显影步骤后的转印步骤及转印步骤后的清洁步骤的结构。
在带电步骤中,图像形成部140通过来自带电装置的电晕放电,使感光体鼓的表面均匀地带电。在显影步骤中,图像形成部140使显影装置内的显影剂所包含的调色剂附着于感光体鼓上的静电潜像,从而在感光体鼓上形成调色剂像。
在转印步骤中,图像形成部140将感光体鼓上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而且,图像形成部140在二次转印夹持部将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像二次转印到通过输送部150输送来的记录纸张上。在清洁步骤中,图像形成部140将转印步骤后残留在感光体鼓上的调色剂除去。
定影部160具有加热辊、定影辊、定影带及加压辊。加热辊及定影辊离开规定距离地配置。在加热辊及定影辊之间,跨设有定影带。加压辊在定影带和定影辊接触的区域以与定影带压接的状态配置。在定影带和加压辊接触的部位形成有定影夹持部。
定影部160通过对导入到了定影夹持部的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像提供热量及压力(加热定影),使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纸张上(定影步骤)。其结果是,在记录纸张上形成定影调色剂像。由定影部160加热定影后的记录纸张被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部。
温度湿度传感器180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对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温度及相对湿度进行检测并输出到控制部101。
第一驱动部190接到来自控制部101的控制命令,使后述的滑动凸轮260旋转。第一驱动部190例如由电机及齿轮等的组合构成。
第二驱动部192接到来自控制部101的控制命令,使后述的滑动凸轮270旋转。第二驱动部192例如由电机及齿轮等的组合构成。
[二次转印夹持部NP的结构]
接着,对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NP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相对辊200(旋转体)和二次转印辊210(转印辊)之间夹着中间转印带220。通过该结构,形成相对辊200和二次转印辊210隔着中间转印带220抵接的二次转印夹持部NP。将极性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转印电压施加到相对辊200或二次转印辊210,由此,在二次转印夹持部NP,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20上的调色剂像被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230上。
中间转印带220跨设在多个支承辊(未图示)、相对辊200上并呈环状地张设。中间转印带220通过支承辊的旋转沿箭头A方向以恒定速度移动。
中间转印带220是环状带,由例如聚酰亚胺(PI)制的半导电带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20被二次转印辊210压接在记录纸张230上时,一次转印到了中间转印带220上的调色剂像被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230上。
二次转印辊210具有金属芯、中间层及表层这3层构造。二次转印辊210的外径为24[mm]、硬度(Asker-C)为35[°]。
相对辊200配置在隔着中间转印带220与二次转印辊210相对的位置。相对辊200由实心辊形成。相对辊200的外径为24[mm]、硬度(Asker-C)为69[°]。相对辊200比二次转印辊210硬。
二次转印辊210的旋转轴端部240经由推压弹簧250(第一弹簧)及滑动凸轮260与第一驱动部190连接。第一驱动部190在接到来自控制部101的驱动命令的情况下,使滑动凸轮260以轴262为中心旋转。第一驱动部190使滑动凸轮260旋转,由此,推压弹簧250沿箭头X方向(第一方向)对二次转印辊210施力。通过推压弹簧250的施力,二次转印辊210沿箭头X方向推压相对辊200。穿过二次转印辊210的旋转轴中心280和相对辊200的旋转轴中心282的虚线290与箭头X方向所成的角度θ1是比规定角度(例如15[deg],以下相同)小的角度(例如10[deg])。以下,将箭头X方向称为轴中心侧方向X。
二次转印辊210的旋转轴端部240经由推压弹簧252(第二弹簧)及滑动凸轮270与第二驱动部192连接。第二驱动部192在接到来自控制部101的驱动命令的情况下,使滑动凸轮270以轴272为中心旋转。第二驱动部192使滑动凸轮270旋转,由此,推压弹簧252沿箭头Y方向(第二方向)对二次转印辊210施力。通过推压弹簧252的施力,二次转印辊210沿箭头Y方向推压相对辊200。穿过二次转印辊210的旋转轴中心280和相对辊200的旋转轴中心282的虚线290与箭头Y方向所成的角度θ2是比规定角度大的角度(例如30[deg])。以下,将箭头Y方向称为上游侧方向Y。
另外,第一驱动部190、第二驱动部192、滑动凸轮260、270及推压弹簧250、252作为本发明的推压部起作用。
图3表示二次转印夹持部NP的出口形状(夹持形状)根据二次转印辊210的推压方向而变化的形态。虚线300表示二次转印夹持部NP出口附近的相对辊200的外周面的形状。实线310表示在二次转印辊210的推压方向为轴中心侧方向X的情况下、二次转印夹持部NP的出口附近的二次转印辊210的外周面的形状。单点划线320表示在二次转印辊210的推压方向为上游侧方向Y的情况下、二次转印夹持部NP的出口附近的二次转印辊210的外周面的形状。
在二次转印辊210的推压方向为上游侧方向Y的情况下,二次转印辊210的外周面320的曲率,与该推压方向为轴中心侧方向X的情况下的二次转印辊210的外周面310的曲率相比变大。因此,在二次转印辊210的推压方向为上游侧方向Y的情况下,与该推压方向为轴中心侧方向X的情况相比,可以提高二次转印夹持部NP处的记录纸张230的分离性能。
图4表示记录纸张230的输送方向上的二次转印夹持部NP的压力分布根据二次转印辊210的推压方向而变化的形态。实线400表示在二次转印辊210的推压方向为轴中心侧方向X的情况下的二次转印夹持部NP的压力分布。虚线410表示在二次转印辊210的推压方向为上游侧方向Y的情况下的二次转印夹持部NP的压力分布。
如例如记录纸张230为厚纸的情况那样,在要求稳定的转印性能的情况下,需要使转印夹持压力为规定压力B(例如,45[N])以上的转印夹持宽度的长度为规定值以上。d1表示在二次转印辊210的推压方向为轴中心侧方向X的情况下、转印夹持压力为规定压力B以上的转印夹持宽度。d2表示在二次转印辊210的推压方向为上游侧方向Y的情况下、转印夹持压力为规定压力B以上的转印夹持宽度。如图4所示,转印夹持宽度d1比转印夹持宽度d2大。另外,在二次转印辊210的推压方向为轴中心侧方向X的情况下作用于二次转印夹持部NP的全部压力(由实线400表示的转印夹持压力的合计值),比在该推压方向为上游侧方向Y的情况下作用于二次转印夹持部NP的全部压力(由虚线410表示的转印夹持压力的合计值)小。因此,在二次转印辊210的推压方向为轴中心侧方向X的情况下,与该推压方向为上游侧方向Y的情况相比,可以提高二次转印夹持部NP处的记录纸张230的转印性能。
在处于在二次转印夹持部NP要求记录纸张230的分离性能的图像形成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对第二驱动部192进行控制,以使二次转印辊210的推压方向成为上游侧方向Y。在处于在二次转印夹持部NP要求记录纸张230的转印性能的图像形成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对第一驱动部190进行控制,以使二次转印辊210的推压方向成为轴中心侧方向X。
图像形成条件是包括记录纸张230的纸张定量、记录纸张230的种类、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温度湿度环境、以及相对辊200的硬度与二次转印辊210的硬度的大小关系中的至少记录纸张230的纸张定量在内的条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辊200的硬度与二次转印辊210的硬度的大小关系是二次转印辊210的硬度比相对辊200的硬度小的关系。用户除可以通过操作显示部120设定记录纸张230的纸张定量之外,还可以通过操作显示部120任意设定图像形成条件所包括的参数。
控制部101通过参照存储在存储部172中的记录纸张信息,确定记录纸张230的纸张定量及种类。在记录纸张230的纸张定量不足规定纸张定量(例如105[g/m2],以下相同)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判断记录纸张230为薄纸。另外,在记录纸张230的纸张定量为规定纸张定量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判断记录纸张230为厚纸。
控制部101基于从温度湿度传感器180输出的温度及相对湿度,确定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温度湿度环境(例如,高温高湿环境、常温常湿环境、低温低湿环境等)。例如,在温度湿度传感器180的检测结果为第一规定温度(例如25[℃])以上且第一规定相对湿度(例如60[%])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判断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温度湿度环境为高温高湿环境。另外,在温度湿度传感器180的检测结果不足第二规定温度(例如15[℃])且不足第二规定相对湿度(例如35[%])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判断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环境为低温低湿环境。
例如,在图像形成条件包括记录纸张230的纸张定量、记录纸张230的种类及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温度湿度环境的情况下,控制部101进行以下的控制动作。在记录纸张230的纸张定量不足规定纸张定量、记录纸张230的种类为铜版纸且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温度湿度环境为高温高湿环境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判断为在二次转印夹持部NP要求记录纸张230的分离性能,该控制部101对第二驱动部192进行控制,以使二次转印辊210推压相对辊200的推压方向成为上游侧方向Y。另外,在记录纸张230的种类为铜版纸的情况下,由于记录纸张230自身硬度低,容易粘贴到二次转印辊210或中间转印带220上,因此,二次转印夹持部NP处的记录纸张230的分离性能变差。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温度湿度环境为高温高湿环境的情况下,记录纸张230的含水率增加,导致容易粘贴到二次转印辊210或中间转印带220上,因此,二次转印夹持部NP处的记录纸张230的分离性能变差。
另外,在图像形成条件包括记录纸张230的纸张定量、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温度湿度环境的情况下,控制部101进行以下的控制动作。在记录纸张230的纸张定量为规定纸张定量以上且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温度湿度环境为高温高湿环境或常温常湿环境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判断为在二次转印夹持部NP要求记录纸张230的分离性能,该控制部101对第二驱动部192进行控制,以使二次转印辊210推压相对辊200的推压方向成为上游侧方向Y。另一方面,在不满足记录纸张230的纸张定量为规定纸张定量以上且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温度湿度环境为高温高湿环境或常温常湿环境这样的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判断为在二次转印夹持部NP要求记录纸张230的转印性能,该控制部101对第一驱动部190进行控制,以使二次转印辊210推压相对辊200的推压方向成为轴中心侧方向X。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以上详细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中间转印带220;相对辊200;隔着中间转印带220与相对辊200之间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NP的二次转印辊210;使二次转印辊210推压相对辊200的推压部(第一驱动部190、第二驱动部192、滑动凸轮260、270及推压弹簧250、252);以及根据规定的图像形成条件控制推压部来变更二次转印辊210的推压方向的控制部101。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与图像形成条件是要求提高分离性能的条件还是要求提高转印性能的条件相应地,变更二次转印辊210的推压方向,从而形成适合于图像形成条件的二次转印夹持部NP的形状。因此,可以提高二次转印夹持部NP处的分离性能、转印性能。
[变形例]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通过参照存储在存储部172中的记录纸张信息来确定记录纸张230的纸张定量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基于设置在记录纸张230的输送路径上的纸张厚度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确定记录纸张230的纸张定量。纸张厚度检测传感器是反射型的光传感器,检测记录纸张230的厚度并将纸张厚度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部101。具体来说,纸张厚度检测传感器通过对根据被一对辊夹持输送的记录纸张230的纸张厚度而变化的辊对轴距进行检测,来检测记录纸张230的厚度。控制部101参照从纸张厚度检测传感器输出的纸张厚度检测信号,在记录纸张230的厚度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判断记录纸张230的纸张定量为规定纸张定量以上,另一方面,在记录纸张230的厚度不足规定值的情况下,判断记录纸张230的纸张定量不足规定纸张定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图像形成条件包括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温度湿度环境(温度及相对湿度)在内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图像形成条件也可以仅包括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温度、相对湿度、基于该温度及相对湿度算出的绝对湿度中的任一个。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温度湿度传感器180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温度湿度传感器180也可以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外。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通过选择性地使推压弹簧250的加载力或推压弹簧252的加载力进行作用来变更二次转印辊210推压相对辊200的推压方向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5所示,也可以构成为,设置对相对辊200沿轴中心侧方向X施力的推压弹簧250、以及第一端与二次转印辊210连接且将第二端作为支点520能够旋转的臂部件500,通过使支点520的位置变更,来变更二次转印辊210推压相对辊200的推压方向。
在图5中,作为使支点520的位置变更的机构,采用将圆形齿轮(小齿轮)530和在平板状的棒上带有齿的齿条510进行组合而得到的齿条-小齿轮机构。在齿条510上设置有臂部件500的支点520。第二驱动部192在接到来自控制部101的驱动命令的情况下,使小齿轮530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在使小齿轮53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齿条510沿箭头Z1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驱动部192使小齿轮53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直至臂部件500和轴中心侧方向X所成的角度成为90[deg]。此后,第一驱动部190接到来自控制部101的驱动命令,使滑动凸轮260以轴262中心进行旋转。第一驱动部190使滑动凸轮260旋转,由此,推压弹簧250对二次转印辊210沿轴中心侧方向X施力。通过推压弹簧250的施力,二次转印辊210沿轴中心侧方向X推压相对辊200。
另一方面,在使小齿轮53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齿条510沿箭头Z2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驱动部192使小齿轮530旋转,直至臂部件500和上游侧方向Y所成的角度成为90[deg]。此后,第一驱动部190接到来自控制部101的驱动命令,使滑动凸轮260以轴262为中心旋转。第一驱动部190使滑动凸轮260旋转,由此,推压弹簧250沿上游侧方向Y对二次转印辊210施力。通过推压弹簧250的施力,二次转印辊210沿上游侧方向Y推压相对辊200。像这样,通过使臂部件500的支点520的位置变更,可以变更二次转印辊210推压相对辊200的推压方向。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二次转印辊210的硬度比相对辊200的硬度小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二次转印辊210的硬度也可以比相对辊200的硬度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使二次转印辊210推压相对辊20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图6表示使相对辊200推压二次转印辊210的例子。
在图6的例子中,相对辊200的旋转轴端部600经由推压弹簧250及滑动凸轮260与第一驱动部190连接。第一驱动部190使滑动凸轮260旋转,由此,推压弹簧250沿箭头X1方向对相对辊200施力。通过推压弹簧250的施力,相对辊200沿箭头X1方向推压二次转印辊210。在处于在二次转印夹持部NP要求记录纸张230的转印性能的图像形成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对第一驱动部190进行控制,以使二次转印辊210的推压方向成为箭头X1方向。
相对辊200的旋转轴端部600经由推压弹簧252及滑动凸轮270与第二驱动部192连接。第二驱动部192使滑动凸轮270旋转,由此,推压弹簧252沿箭头Y1方向对相对辊200施力。通过推压弹簧252的施力,相对辊200沿箭头Y1方向推压二次转印辊210。在处于在二次转印夹持部NP要求记录纸张230的分离性能的图像形成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对第二驱动部192进行控制,以使二次转印辊210的推压方向成为箭头Y1方向。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都仅仅表示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化的一个例子,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非由这些实施方式限定地解释。即,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或其主要特征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形态进行实施。

Claims (8)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转印带;
具有第一旋转轴中心的旋转体;
转印辊,所述转印辊具有第二旋转轴中心,隔着所述转印带在该转印辊与所述旋转体之间形成转印夹持部;
推压部,所述推压部在所述转印夹持部使所述旋转体及所述转印辊中的一个向所述旋转体及所述转印辊中的另一个侧推压;以及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根据规定的图像形成条件,对所述推压部进行控制来变更所述旋转体或所述转印辊的推压方向,
所述推压部具有:与所述转印辊的旋转轴端部连接并沿第一方向对所述旋转体或所述转印辊施力的第一弹簧、以及与所述转印辊的所述旋转轴端部连接并沿第二方向对所述旋转体或所述转印辊施力的第二弹簧,
所述控制部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一弹簧的加载力或所述第二弹簧的加载力进行作用,来变更所述旋转体或所述转印辊的推压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印带是中间转印带,
所述旋转体是感光体鼓,
所述转印辊是一次转印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印带是中间转印带,
所述旋转体是相对辊,
所述转印辊是二次转印辊。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条件包括在所述转印夹持部通过的记录纸张的纸张定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条件包括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周围的温度或相对湿度的至少一方。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条件包括所述记录纸张的种类。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条件包括所述旋转体的硬度和所述转印辊的硬度的大小关系。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转印带;
旋转体;
转印辊,所述转印辊隔着所述转印带在该转印辊与所述旋转体之间形成转印夹持部;
推压部,所述推压部使所述旋转体及所述转印辊中的一个向所述旋转体及所述转印辊中的另一个侧推压;以及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根据规定的图像形成条件,对所述推压部进行控制来变更所述旋转体或所述转印辊的推压方向,
所述推压部具有:沿第一方向对所述旋转体或所述转印辊施力的弹簧、以及第一端与所述旋转体或所述转印辊连接且将第二端作为支点能够旋转的臂部件,
所述控制部通过变更所述支点的位置,从而在所述第一方向和相比所述第一方向处于上游侧方向的第二方向之间变更基于所述弹簧的施力的所述旋转体或所述转印辊的推压方向。
CN201310298719.3A 2012-07-20 2013-07-17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35765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61700A JP5729360B2 (ja) 2012-07-20 2012-07-20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61700 2012-07-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6513A CN103576513A (zh) 2014-02-12
CN103576513B true CN103576513B (zh) 2017-08-25

Family

ID=49946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98719.3A Active CN103576513B (zh) 2012-07-20 2013-07-17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23387A1 (zh)
JP (1) JP5729360B2 (zh)
CN (1) CN1035765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52029B2 (ja) * 2014-08-29 2019-0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095233B2 (ja) * 2014-12-15 2017-03-15 大同メタル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クランク軸用スラスト軸受及び軸受装置
JP6092837B2 (ja) * 2014-12-15 2017-03-08 大同メタル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クランク軸用軸受装置
JP6519397B2 (ja) * 2015-08-10 2019-05-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転写機構、画像形成装置
US10281848B2 (en) * 2016-02-15 2019-05-0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6828357B2 (ja) * 2016-10-04 2021-02-1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275725B2 (ja) * 2019-03-22 2023-05-18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7321735B2 (ja) * 2019-03-27 2023-08-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497169B2 (ja) 2020-02-26 2024-06-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494022B2 (ja) * 2020-06-18 2024-06-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7035A (zh) * 2010-01-05 2011-07-06 株式会社理光 显影装置、并入该显影装置的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02141758A (zh) * 2010-01-29 2011-08-03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放大率调整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02178A (ja) * 1995-01-30 1996-08-0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750678B2 (ja) * 2003-09-25 2006-03-0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180614B2 (ja) * 2006-04-21 2008-11-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821473B2 (ja) * 2006-07-18 2011-11-2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64819A (ja) * 2006-09-05 2008-03-2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045324B2 (ja) * 2007-09-14 2012-10-1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97678B2 (ja) * 2008-04-11 2013-09-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206048B2 (en) * 2009-02-13 2012-06-26 Xerox Corporation Substrate media registration and de-skew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US8358959B2 (en) * 2009-03-05 2013-01-22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5059140B2 (ja) * 2010-01-29 2012-10-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33180B2 (ja) * 2010-04-16 2014-06-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707787B2 (ja) * 2010-06-10 2015-04-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58292A (ja) * 2010-09-06 2012-03-22 Ricoh Co Ltd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676075B2 (en) * 2010-09-16 2014-03-1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suppressing reverse transfer of images
JP5527177B2 (ja) * 2010-11-26 2014-06-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73634B2 (ja) * 2010-11-26 2014-08-2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731448B2 (en) * 2011-01-26 2014-05-20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secondary transfer nip formed with a movable roller
JP5888587B2 (ja) * 2011-03-07 2016-03-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935699B2 (ja) * 2013-01-11 2016-06-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60909B2 (ja) * 2013-02-26 2017-07-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020287B2 (ja) * 2013-03-26 2016-11-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7035A (zh) * 2010-01-05 2011-07-06 株式会社理光 显影装置、并入该显影装置的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02141758A (zh) * 2010-01-29 2011-08-03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放大率调整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21382A (ja) 2014-02-03
CN103576513A (zh) 2014-02-12
JP5729360B2 (ja) 2015-06-03
US20140023387A1 (en) 2014-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7651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234743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272757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6483803B (zh) 图像形成系统、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转印条件改变方法
JP50291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03706B2 (ja) 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0476628C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113929A (ja) 用紙のカール矯正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後処理装置
JP2011123179A (ja) カール補正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0299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92683A (ja) 用紙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5743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4076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12949B (zh) 送纸器和图象形成装置
JP2018136411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54092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27491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28463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194786B2 (ja) 用紙形状測定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116123B2 (en) Gloss measur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including same
JP7009874B2 (ja) 転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24873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3838120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摆动控制方法
JP2009067554A (ja) カール矯正装置、およびカール矯正装置を具備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4247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