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69642B - 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 - Google Patents

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69642B
CN103569642B CN201210275560.9A CN201210275560A CN103569642B CN 103569642 B CN103569642 B CN 103569642B CN 201210275560 A CN201210275560 A CN 201210275560A CN 103569642 B CN103569642 B CN 1035696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plane
belt conveyer
channel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755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69642A (zh
Inventor
清田幸辅
山野寺大助
饭干真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27556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69642B/zh
Priority to TW102125652A priority patent/TWI5073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69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96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696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96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ttitude Control For Articles On Conveyors (AREA)
  •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其在部件的输送路径上配置第一带式输送机(10)和第二带式输送机(20),第一带式输送机,与二带式输送机相比配置在输送路径的上游侧并配置在上方,配置有:拍摄部件的照相机;根据拍摄的数据判别部件的表背方向的判别装置,在第一带式输送机与第二带式输送机之间具有使部件从第一带式输送机向第二带式输送机滑行的通道,通道具有不使部件表背翻转的第一通道和使部件表背翻转的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具有向第二带式输送机并向下倾斜的第一斜面(31),第二通道具有向第二带式输送机并向下倾斜的第二斜面(32),该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还有根据判别装置的判别结果移到将第二通道闭锁的位置和开放的位置的某一个的开闭部件(6)。

Description

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部件的表背翻转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将部件安装到其他部件上,有时需要使部件的姿势、例如表背整齐地供给到组装装置。以往,作为像这样使零件的朝向正确地在所希望的方向上一致的装置,例如有日本特开平7-112817(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送料器。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送料器设置有:为了供给零件而以规定的振幅振动的球体;形成在该球体内并通过振动使球体内的零件向排出部输送的零件输送路径;设在零件输送路径上,根据所输送的零件的姿势分配输送路径的姿势区分部;将通过姿势区分部所分配的零件中的、不处于所希望姿势的零件的姿势进行矫正的姿势矫正部;以及使通过姿势矫正部矫正成所希望的姿势的零件、和通过上述姿势区分部所区分的所希望姿势的零件合流的零件合流部。上述送料器用于使如下部件表背翻转,即该部件在表面具有凸部,在背面具有凹部,且基端部形成得比前端部幅宽。
详细而言,在收容部件的球体中,形成有将部件经由送料槽向组装装置等供给的排出部,在部件输送路径的中途,作为对部件的表背进行区分的表背区分部,形成有比部件的凸部高度稍低的层差部,并且,该层差部形成不使部件的表背翻转的第一通道。另外,作为使部件的表背翻转的第二通道,具有:该层差部;向下方倾斜的锥部和第一斜面;在该第一斜面的下端缘,并在与球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的开口部;在开口部的下方,以表背翻转的状态接收从开口部落下的部件的第二斜面。
从部件输送路径送入的凸部向上的部件,其侧缘部与层差部抵接,并沿着该层差部直接在第一通道行进,以凸部朝向上方的状态滑落。
另一方面,从部件输送路径送入的凸部向下的部件,在层差部,部件的凸部与层差部抵接而成为部件的侧缘部越上锥部的状态。由此,与球体振动的同时,部件容易地越过层差部,部件沿着锥部、第一斜面的倾斜而向开口部行进。然后,在开口部,部件从开口部的端缘部朝向第二斜面落下,与第二斜面抵接而使得部件的凹部与第二斜面抵接地滑落。在该状态下,部件以凸部朝向上方侧的方式被送出。因此,所有部件均以凸部朝向上方的状态被送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12817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通过比部件的凸部高度稍低的层差部来区分部件是表向部件(即,凸部朝上的部件)还是背向部件(即,凸部朝下的部件),所以只能应对规定形状的部件。另外,使部件表背翻转、到排出为止花费大量时间。再有,为了使部件表背翻转,在球体中设置了层差部、锥部、第一斜面、开口部、第二斜面等,使部件表背翻转的通道的形状复杂,因而装置的制作费用高,通道的调整和维护也花费工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课题而做出的,其具体目的在于,以简单的构造低廉地提供一种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该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能够使各种形状的部件表背翻转,并且使部件表背翻转、到排出为止的时间缩短,而且通道的调整和维护也变得容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如本发明如下构成。
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是具有输送部件的输送路径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送路径上配置有边载置部件边运送的第一带式输送机和第二带式输送机,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配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上游侧,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与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相比配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游侧,在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上配置有对部件进行拍摄的照相机;和根据所拍摄到的数据来判别作为部件的姿势的表背方向的判别装置,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与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相比配置在上方,在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与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之间具有使部件从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向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滑行的通道,所述通道具有:不使部件的表背翻转的第一通道和使部件的表背翻转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并向下倾斜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二通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并向下倾斜的第二斜面,具有能够在将所述第二通道闭锁的位置和将所述第二通道开放的位置移动的开闭部件,所述开闭部件根据所述判别装置的判别结果而移动到将所述第二通道闭锁的位置和将所述第二通道开放的位置中的某一位置。
本发明第二技术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是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斜面向下倾斜的第三斜面,所述第三斜面朝向所述第二斜面沿与所述第二斜面交差的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三斜面的终端与第二斜面之间,具有部件能够通过的间隙。
本发明第三技术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是在上述第二技术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的尺寸比部件的厚度尺寸大。
本发明第四技术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是在上述第三技术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为拉链的拉攀,所述间隙的尺寸为6mm以上。
本发明第五技术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是在上述第四技术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的尺寸为9~11mm。
本发明第六技术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是在上述第二技术方案至第五技术方案的任一技术方案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的开始端和所述第三斜面的开始端连接而成为连接部分,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以所述连接部分为边界分支。
本发明第七技术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是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的终端具有朝向所述第二通道排出部件的排出部,所述排出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通道并向下倾斜的第四斜面。
本发明第八技术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是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部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通道并向下倾斜的第五斜面。
本发明第九技术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是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朝向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区域并向下倾斜,所述第二斜面在自所述第一斜面向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区域错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处向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区域并向下倾斜,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具有:用于使滑过所述第一通道的部件向第二带式输送机的中间区域移动的第一引导部件;用于使滑过所述第二通道的部件朝向第二带式输送机的中间区域移动的第二引导部件。
本发明第十技术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是在上述第九技术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的某一方与另一方相比朝向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游侧延伸得更长,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的另一方朝向一方沿与一方交差的方向延伸。
本发明第十一技术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是在上述第七技术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斜面的前端的一部被切除而分支成与所述第一斜面接触的部分和与所述第三斜面接触的部分。
本发明第十二技术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是在上述第七技术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斜面的前端与所述第三斜面接触,在所述第一斜面上配置有第三引导部件,其从所述第一通道的上端朝向下端以使所述第一通道变窄的方式倾斜延伸。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达到以下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在具有输送部件的输送路径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在所述输送路径上配置有边载置部件边运送的第一带式输送机和第二带式输送机,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配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上游侧,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与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相比配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游侧,在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上配置有对部件进行拍摄的照相机;和根据所拍摄到的数据来判别作为部件的姿势的表背方向的判别装置,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与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相比配置在上方,在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与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之间具有使部件从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向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滑行的通道,所述通道具有:不使部件的表背翻转的第一通道和使部件的表背翻转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并向下倾斜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二通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并向下倾斜的第二斜面,具有能够在将所述第二通道闭锁的位置和将所述第二通道开放的位置移动的开闭部件,所述开闭部件根据所述判别装置的判别结果而移动到将所述第二通道闭锁的位置和将所述第二通道开放的位置中的某一位置,由此,相对于输送中的部件,通道的开闭部件根据判别装置的判别结果而在将第二通道闭锁的位置和将第二通道开放的位置移动,所以能够应对使各种形状的部件表背翻转的情况。此外,由于使部件表背翻转、到排出为止的时间缩短,并且,使部件表背翻转的通道形状简单,所以能够低廉地提供通道的调整和维护变得容易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通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斜面向下倾斜的第三斜面,所述第三斜面朝向所述第二斜面沿与所述第二斜面交差的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三斜面的终端与第二斜面之间,具有部件能够通过的间隙,由此,部件沿着第三斜面滑落。此时,部件的姿势为倾斜姿势。当部件从第三斜面向第二斜面落下而与第二斜面接触时,由于第二斜面向与落下方向(第三斜面的倾斜方向)交差的方向倾斜,所以能够使部件的表背翻转。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第五技术方案,形状不同的所有部件(拉攀)均能够通过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斜面的开始端和所述第三斜面的开始端连接而成为连接部分,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以所述连接部分为边界分支,由此,能够使部件向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任一方容易地输送。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的终端具有朝向所述第二通道排出部件的排出部,所述排出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通道并向下倾斜的第四斜面,由此能够使从第一带式输送机排出的部件向第二通道顺畅地输送。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技术方案,所述开闭部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通道向下倾斜的第五斜面,由此,能够使从第一带式输送机排出的部件向第一通道顺畅地输送。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斜面朝向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区域并向下倾斜,所述第二斜面在自所述第一斜面向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区域错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处向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区域并向下倾斜,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具有:用于使滑过所述第一通道的部件向第二带式输送机的中间区域移动的第一引导部件;用于使滑过所述第二通道的部件朝向第二带式输送机的中间区域移动的第二引导部件,由此,通过第一通道的部件和通过第二通道的部件汇集在第二带式输送机的中间区域。因此,向下一工序(例如拉攀的情况下,将拉攀安装到拉头上的装置)输送部件时,用于收集部件(利用机械手进行握持)的位置是确定的,收集变得容易。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的某一方与另一方相比朝向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游侧延伸得更长,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的另一方朝向一方并沿与一方交差的方向延伸,由此,能够使部件在第二带式输送机的中间区域整齐地排列成一列。上述收集变得容易。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技术方案,所述第四斜面的前端的一部被切除而分支成与所述第一斜面接触的部分和与所述第三斜面接触的部分,由此能够将第一带式输送机排出的部件向第一通道可靠且顺畅地输送。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技术方案,所述第四斜面的前端与所述第三斜面接触,在所述第一斜面上配置有第三引导部件,其从所述第一通道的上端朝向下端以使所述第一通道变窄的方式倾斜延伸,由此,第四斜面的制造变得简单,能够将从第一带式输送机排出的部件向第一通道可靠且顺畅地输送。
根据本发明,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低廉地提供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且该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能够使各种形状的部件表背翻转,使部件表背翻转、到排出为止的时间缩短,并且通道的调整和维护也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将本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的照相机和判别装置放大示出的立体图。
图3是将本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的排出部、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放大示出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在本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通过第二通道使背向部件翻转的情况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在本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通过第二通道使背向部件翻转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在本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使表向部件保持其姿势地通过第一通道的情况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在本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使表向部件保持其姿势地通过第一通道的情况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的排出部、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10第一带式输送机;11、21框架;12、22驱动辊;13、23从动辊;14第一电动机;15照相机;16判别装置;17、25环状带;18托架;20第二带式输送机;24第二电动机;26第一引导部件;27第二引导部件;28第二托架;3第一通道;31第一斜面;32第二斜面;33第三斜面;34、34a第四斜面;35第五斜面;36第三引导部件;4第二通道;41连接部分;42间隙;5、5a排出部;6开闭部件;61第一托架;62汽缸杆;63汽缸;64板;P拉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此外,本发明丝毫不限于以下说明的实施例,只要与本发明具有实质相同的结构、并且能够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就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另外,以下,若没有特别说明,则“上游侧”表示部件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下游侧”表示部件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左侧”、“右侧”分别是相对于部件的输送方向而言的方位,以图4为基准进行定义。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且开闭部件省略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1具有:输送部件的输送路径,其具有边载置部件边运送的第一带式输送机10和第二带式输送机20;排出部5,在第一带式输送机10的终端使部件向第二通道4排出;通道,在第一带式输送机10与第二带式输送机20之间,使部件从第一带式输送机10向第二带式输送机20滑行;后述的开闭部件6。第一带式输送机10与第二带式输送机20相比配置在上方。通道包括:使部件表背翻转的第一通道3和不使部件表背翻转的第二通道4。作为部件,例如有拉链用拉头的拉攀、纽扣等。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以拉攀作为部件进行说明。
第一带式输送机10配置在输送路径的上游侧,具有:框架11;被支承在框架1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端部的驱动辊12;被支承在框架1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端部的从动辊13;被卷绕在驱动辊12和从动辊13上的环状带17(参照图2)。在驱动辊12上连接有第一电动机14的驱动轴。驱动轴旋转,由此,环状带17沿着驱动辊12及从动辊13的周面移动。
在第一带式输送机10的中游侧,配置有照相机15对从前工序引导至第一带式输送机10的宽度方向中央的拉攀P进行拍摄。照相机15将拍摄数据向与照相机15为一体结构的判别装置16发送。判别装置16根据拍摄数据对作为拉攀P的姿势的表背方向进行判别。后述的开闭部件6根据判别装置16的判别结果动作。
关于照相机15和判别装置16的详细结构,参照图2进行说明。图2是将本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的照相机和判别装置放大示出的立体图。
如图2所示,在第一带式输送机10的上方配置有对拉攀P进行拍摄的照相机15。照相机15固定在配置于第一带式输送机10的侧方的托架18上。托架18具有:垂直部分;连接在垂直部分的上端、且与第一带式输送机10的环状带17的上表面平行地配置的水平部分。照相机15固定在水平部分。此外,与照相机15为一体结构的判别装置16通过例如未图示的电路与照相机15连接。判别装置16根据照相机15所拍摄到的数据来判断作为拉攀P的姿势的表背方向。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照相机和判别装置为一体结构,但两者也可以为分体结构。
在拉攀的表面具有例如标记或凹凸。判别装置16根据该标记或凹凸是否被拍摄到来判别拉攀是表向拉攀还是背向拉攀。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在拉攀的表面,作为标记的例子具有标记“A”。表向拉攀是指标记“A”朝上的拉攀。背向拉攀是指标记“A”朝下的拉攀、即上表面不具有标记的拉攀。
与第一带式输送机10相比配置在输送路径的下游侧的第二带式输送机20,如图1所示,具有:框架21;被支承在框架2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端部的驱动辊22;被支承在框架2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端部的从动辊23(参照图3);被卷绕在驱动辊22和从动辊23上的环状带25(参照图3)。在驱动辊22上连接有第二电动机24的驱动轴。驱动轴旋转,由此,环状带25沿着驱动辊22及从动辊23的周面移动。
接着,参照图3具体说明排出部5、第一通道3以及第二通道4。图3是将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的排出部、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放大示出且省略后述开闭部件的立体图。
如图3所示,第一通道3具有向第二带式输送机20的右侧区域(宽度方向的一侧区域)并向下倾斜的第一斜面31。第二通道4具有:固定在框架21上的第二斜面32;向第二斜面32并向下倾斜的第三斜面33。第二斜面32在自第一斜面31向第二带式输送机20的左侧区域(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区域)错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处向第二带式输送机20的右侧区域(宽度方向的一侧区域)并向下倾斜。第一斜面31的开始端和第三斜面33的开始端连接而成为连接部分41(参照图4),第一通道3和第二通道4以该连接部分41为边界分支。由此,能够使拉攀P向第一通道3和第二通道4的任一方容易地输送。
此外,第三斜面33朝向第二斜面32沿与第二斜面32交差的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三斜面33的终端与第二斜面32之间,具有拉攀P能够通过的间隙42(参照图5)。该间隙42的尺寸被设定成能够使各种拉攀P通过。详细而言,由于间隙的尺寸与拉攀的厚度尺寸相关,所以为了使厚度尺寸不同的所有拉攀通过间隙42,只要使间隙42的尺寸比拉攀的厚度尺寸大即可。并且,拉攀中,最厚的尺寸为6mm左右,所以需要使间隙的尺寸为6mm以上。优选的是,间隙42的尺寸为9~11mm。由此,所有的拉攀均能够通过间隙42。
此外,配置在第一带式输送机10的终端的排出部5具有向第二通道4并向下倾斜的第四斜面34。详细而言,第四斜面34的、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前端的一部被切除而分支成与第一斜面31接触的右侧的部分(以下记为右侧部分)、和与第三斜面33接触的左侧的部分(以下记为左侧部分)。
接着,参照图5~图7说明开闭部件6。开闭部件6能够在将第二通道4闭锁的位置和将第二通道4开放的位置移动。
开闭部件6具有:固定在第一托架61上的汽缸63;配置在汽缸63中、且通过汽缸63而在上下方向移动的汽缸杆62;固定在汽缸杆62的端部、且与汽缸杆62一起在上下方向移动的板64。在该板64的上表面具有向第一通道3并向下倾斜的第五斜面35。该开闭部件6的第一托架61固定在第二带式输送机20的左侧的框架21上。此外,第一托架61具有:与第二带式输送机20的环状带的上表面平行地配置、且自左侧的框架21向外侧延伸的水平部分;与水平部分的外侧端部连接的垂直部分。汽缸63固定在垂直部分上。
开闭部件6根据判别装置16的判别结果而移动到将第二通道4闭锁的位置和将第二通道4开放的位置中的某一位置上。具体而言,当判别装置16判定拉攀P为表向时,如图7所示,开闭部件6向下方移动而将第二通道4闭锁,由此拉攀P沿第一通道滑行。此外,当判别装置16判定拉攀P为背向时,如图5所示,开闭部件6向上方移动而将第二通道4开放,所以拉攀P沿第二通道滑行,由此表背翻转。因此,相对于输送中的拉攀P,通道的开闭部件6根据判别装置的判别结果而在将第二通道4闭锁的位置和将第二通道4开放的位置移动,所以能够应对使各种形状的拉攀P表背翻转的情况。
此外,当开闭部件6处于将第二通道4闭锁的位置上时,第五斜面35的终端(下端)与连接部分41接触(参照图7)、第五斜面35的接近第四斜面34的端部与第四斜面34接触。此处,关于第五斜面35和第四斜面34的接触,只要拉攀P能够从第四斜面34越上第五斜面35,也可以稍微隔开间隔。另外,关于第五斜面35和连接部分41的接触也是同样的。只要拉攀P能够从第五斜面35向第一斜面滑行,也可以稍微隔开间隔。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由汽缸63、汽缸杆62以及第五斜面35构成的开闭部件6,但不限于此,只要能够根据判别装置的判别结果而移动到将第二通道闭锁的位置和将第二通道开放的位置的某一位置,则也可以是其他结构。
接着,参照图4~图7说明表向拉攀和背向拉攀分别通过通道的情况。
图4是表示使背向拉攀P在第二通道翻转的情况且开闭部件6省略的主视图。图5是表示背向拉攀P在第二通道翻转的情况的剖视图。
如图4和图5所示,开闭部件6根据判别装置16的判别结果而移动到上方,所以第二通道4开放。这样一来,拉攀P在从排出部5向第二通道4排出时,沿着排出部5的第四斜面34向第三斜面33滑落。接着,拉攀P沿着第三斜面33滑落。此时,拉攀P的姿势为倾斜姿势。当拉攀P从第三斜面33向第二斜面32落下而与第二斜面32接触时,由于第二斜面在与落下方向(第三斜面33的倾斜方向)交差的方向上倾斜,所以使拉攀P的表背翻转。该状态下,拉攀P以标记“A”朝向上方的方式沿第二斜面32滑行,并保持该状态被送至第二带式输送机20。
图6是表示表向拉攀P保持其姿势通过第一通道的情况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表向拉攀P保持其姿势通过第一通道的情况的剖视图。
如图6和图7所示,开闭部件6根据判别装置16的判别结果而向下方移动,所以第二通道4闭锁。这样一来,从排出部5向第二通道4排出的拉攀P越上第五斜面35,并在第五斜面35上滑行。拉攀P沿着第五斜面35斜向下地滑行。该情况下,具有拉攀P从第五斜面35直接滑落到第一斜面31的情况;和拉攀P从第五斜面35滑落到第四斜面34的右侧部分再滑落到第一斜面31的情况。因此,由于第四斜面34被分支成与第一斜面31接触的右侧部分和与第三斜面33接触的左侧部分,所以能够使从第一带式输送机10排出的拉攀P向第一通道3可靠且顺畅地输送。滑落到第一斜面31上的拉攀P保持标记“A”朝向上方的状态沿第一斜面31滑行,并被送至第二带式输送机20。
然后,通过了通道的拉攀P因第一引导部件26和第二引导部件27而在第二带式输送机20上合流。接着,参照图1对第一引导部件26和第二引导部件27进行说明。
第一引导部件26固定在右侧的框架21上,并朝向第二带式输送机20的中间区域向下游侧延伸,从而使滑过第一通道3的拉攀P向第二带式输送机20的中间区域移动。
第二引导部件27由固定于左侧的框架21上的第二托架28支承,并且比第二通道靠下游侧配置,朝向第二带式输送机20的中间区域并向下游侧延伸,从而使滑过第二通道4的拉攀P朝向第二带式输送机20的中间区域移动。由此,通过了第一通道3的拉攀P和通过了第二通道4的拉攀P汇集于第二带式输送机20的中间区域。因此,当向下一工序(将拉攀安装到拉头上的装置)输送拉攀时,用于收集(由机械手握持)拉攀的位置是确定的,从而收集变得容易。在此,中间区域不限于第二带式输送机20的中央区域,相对于中央区域也可以向第二带式输送机的左侧区域或右侧区域偏离。
如图1所示,第二引导部件27与第一引导部件26相比向输送路径的下游侧延伸得更长,第一引导部件26朝向第二引导部件27沿与第二引导部件27交差的方向延伸。由此,被第一引导部件26引导的拉攀P,在被第一引导部件26引导之后,被第二引导部件27引导。因此,能够使拉攀在第二带式输送机的中间区域整齐地排列成一列。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第二引导部件27与第一引导部件26相比向输送路径的下游侧延伸得更长,第一引导部件26朝向第二引导部件27沿与第二引导部件27交差的方向延伸,但不限于此。只要如下构成即可,即: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中的某一方与另一方相比向输送路径的下游侧延伸得更长、第一引导部件和第二引导部件中的另一方朝向一方在与一方交差的方向上延伸。
根据第一实施例,能够应对使各种形状的拉攀表背翻转的情况。此外,使拉攀表背翻转、到排出为止的时间缩短,并且,使拉攀表背翻转的通道形状简单,所以能够低廉地提供通道的调整和维护变得容易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
接着,参照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对于第二实施例的说明,以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并且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说明。
图8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的排出部、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且开闭部件省略的主视图。如图8所示,第二实施例中,不具有第一实施例那样的向第一通道侧倾斜的第四斜面的右侧部分,即排出部5a的第四斜面34a仅与第二通道4接触,并且在第一斜面31的上表面配置有从第一通道3的开始端(上端)朝向终端(下端)以使第一通道3变窄的方式倾斜延伸的第三引导部件36。关于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实质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接下来,说明表向拉攀和背向拉攀分别通过通道的情况。
背向拉攀P的情况下,开闭部件根据判别装置的判别结果而移动到上方,所以第二通道4开放。这样一来,从排出部5a向第二通道4排出的拉攀P沿着第三斜面33滑落。此时,拉攀P的姿势为倾斜姿势。当拉攀P从第三斜面33朝向第二斜面32落下而与第二斜面32接触时,由于第二斜面32向与落下方向(第三斜面33的倾斜方向)交差的方向倾斜,所以使拉攀P的表背翻转。该状态下,拉攀P以标记“A”朝向上方的方式沿第二斜面32滑行,并保持该状态被送至第二带式输送机。
另一方面,表向拉攀P的情况下,开闭部件根据判别装置的判别结果而向下方移动,所以第二通道4闭锁。这样一来,从排出部5a向第二通道4排出的拉攀P越上第五斜面,并在第五斜面上滑行。拉攀P沿着第五斜面斜向下地滑行而滑落到第一斜面31。此时,拉攀P以标记“A”朝向上方的状态在第一斜面31滑行。当在第一斜面31滑行的拉攀P与第三引导部件36接触时,被第三引导部件36引导而向第二带式输送机移动。
根据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地,对于输送中的拉攀,通道的开闭部件根据判别装置的判别结果而在将第二通道闭锁的位置和将第二通道开放的位置移动,所以能够应对使各种形状的拉攀表背翻转的情况。此外,从使拉攀表背翻转、到排出为止的时间缩短,而且,使拉攀表背翻转的通道形状简单,所以能够低廉地提供通道的调整和维护变得容易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
另外,在第二实施例中,第四斜面的制造简单,并且也能够使从第一带式输送机排出的拉攀向第一通道可靠且顺畅地输送。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的特征及其效果。
本发明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输送部件的输送路径上,配置有边载置部件边运送的第一带式输送机10和第二带式输送机20,第一带式输送机10配置在输送路径的上游侧,第二带式输送机20与第一带式输送机10相比配置在输送路径的下游侧,在第一带式输送机10上配置有:对部件进行拍摄的照相机15;和根据所拍摄到的数据判别作为部件的姿势的表背方向的判别装置16,第一带式输送机10与第二带式输送机20相比配置在上方,在第一带式输送机10与第二带式输送机20之间,具有使部件从第一带式输送机10朝向第二带式输送机20滑行的通道,通道具有:不使部件的表背翻转的第一通道3和使部件的表背翻转的第二通道4,第一通道3具有朝向第二带式输送机20并向下倾斜的第一斜面31,第二通道4具有朝向第二带式输送机20并向下倾斜的第二斜面32,还具有能够在将第二通道4闭锁的位置和将第二通道4开放的位置移动的开闭部件6,开闭部件6根据判别装置16的判别结果而移动到将第二通道4闭锁的位置和将第二通道4开放的位置中的某一位置。
根据该特征,对于输送中的部件,通道的开闭部件根据判别装置的判别结果而在将第二通道闭锁的位置和将第二通道开放的位置移动,所以能够应对使各种形状的部件表背翻转的情况。此外,使部件表背翻转、到排出为止的时间缩短,并且,使部件表背翻转的通道形状简单,所以能够低廉地提供通道的调整和维护变得容易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
在上述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其特征在于,第二通道4具有朝向第二斜面32并向下倾斜的第三斜面33,第三斜面33朝向第二斜面32沿与第二斜面32交差的方向延伸,在第三斜面33的终端与第二斜面32之间具有部件能够通过的间隙42。
根据该特征,部件沿着第三斜面滑落。此时,部件的姿势为倾斜姿势。当部件从第三斜面向第二斜面落下而与第二斜面接触时,由于第二斜面在与落下方向(第三斜面的倾斜方向)交差的方向倾斜,所以能够使部件的表背翻转。
在上述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其特征在于,间隙42的尺寸比部件的厚度尺寸大。优选的是,所述部件为拉链的拉攀,间隙42的尺寸为6mm以上。进一步优选的是,间隙42的尺寸为9~11mm。由此,形状不同的所有部件(拉攀)均能够通过间隙。
在上述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其特征在于,第一斜面31的开始端和第三斜面33的开始端连接而成为连接部分41,第一通道3和第二通道4以连接部分41为边界而分支。
根据该特征,能够使部件向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任一方容易地输送。
在上述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带式输送机10的终端具有向第二通道4排出部件的排出部5、5a,排出部5、5a具有朝向第二通道4并向下倾斜的第四斜面34、34a。
根据该特征,能够使从第一带式输送机排出的部件向第二通道顺畅地输送。
在上述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开闭部件6具有朝向第一通道3并向下倾斜的第五斜面35。
根据该特征,能够使从第一带式输送机排出的部件向第一通道顺畅地输送。
在上述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其特征在于,第一斜面31向第二带式输送机2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区域并向下倾斜,第二斜面32在自第一斜面31向第二带式输送机20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区域错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处朝向第二带式输送机2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区域并向下倾斜,第二带式输送机20具有:用于使滑过第一通道3的部件向第二带式输送机20的中间区域移动的第一引导部件26;和用于使滑过第二通道4的部件向第二带式输送机20的中间区域移动的第二引导部件27。
根据特征,通过第一通道的部件和通过第二通道的部件汇集在第二带式输送机的中间区域。因此,在向下一工序(拉攀的情况下,将拉攀安装到拉头上的装置)输送部件时,用于收集部件(通过机械手握持)的位置是确定的,收集变得容易。
在上述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其特征在于,第一引导部件26和第二引导部件27的某一方与另一方相比向输送路径的下游侧延伸得更长,第一引导部件26和第二引导部件27的另一方朝向一方沿与一方交差的方向延伸。
根据该特征,能够使部件在第二带式输送机的中间区域整齐地排列成一列。上述收集变得更容易。
在上述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其特征在于,第四斜面34的前端的一部分被切除而分支成与第一斜面31接触的部分和与所述第三斜面接触的部分。
根据该特征,能够使从第一带式输送机排出的部件向第一通道可靠且顺畅地输送。
在上述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中,第四斜面34的前端与第三斜面33接触,在第一斜面31上配置有从第一通道3的上端朝向下端以使第一通道3变窄的方式倾斜延伸的第三引导部件36。
根据该特征,第四斜面的制造变得简单,并且也能够使从第一带式输送机排出的部件向第一通道可靠且顺畅地输送。
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实施例及效果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12)

1.一种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具有输送部件的输送路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送路径上配置有边载置部件边运送的第一带式输送机和第二带式输送机,
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配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上游侧,
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与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相比配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游侧,
在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上配置有:对部件进行拍摄的照相机和根据所拍摄到的数据来判别作为部件的姿势的表背方向的判别装置,
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与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相比配置在上方,
在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与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之间具有使部件从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向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滑行的通道,
所述通道具有:不使部件的表背翻转的第一通道和使部件的表背翻转的第二通道,
所述第一通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并向下倾斜的第一斜面,
所述第二通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并向下倾斜的第二斜面,
具有能够在将所述第二通道闭锁的位置和将所述第二通道开放的位置移动的开闭部件,
所述开闭部件根据所述判别装置的判别结果而移动到将所述第二通道闭锁的位置和将所述第二通道开放的位置中的某一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斜面向下倾斜的第三斜面,
所述第三斜面朝向所述第二斜面沿与所述第二斜面交差的方向延伸,
在所述第三斜面的终端与第二斜面之间,具有部件能够通过的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的尺寸比部件的厚度尺寸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部件为拉链的拉攀,所述间隙的尺寸为6mm以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的尺寸为9~11mm。
6.如权利要求2~5的任一项所述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斜面的开始端和所述第三斜面的开始端连接而成为连接部分,
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以所述连接部分为边界分支。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的终端具有向所述第二通道排出部件的排出部,
所述排出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通道并向下倾斜的第四斜面。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部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通道并向下倾斜的第五斜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斜面朝向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区域并向下倾斜,
所述第二斜面在自所述第一斜面向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区域错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处向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的宽度方向的所述一侧区域并向下倾斜,
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具有:用于使滑过所述第一通道的部件向第二带式输送机的中间区域移动的第一引导部件;用于使滑过所述第二通道的部件向第二带式输送机的中间区域移动的第二引导部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的某一方与另一方相比朝向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游侧延伸得更长,
所述第一引导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导部件的另一方朝向一方并沿与一方交差的方向延伸。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斜面的前端的一部被切除而分支成与所述第一斜面接触的部分和与所述第三斜面接触的部分。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斜面的前端与所述第三斜面接触,
在所述第一斜面上配置有第三引导部件,其从所述第一通道的上端朝向下端以使所述第一通道变窄的方式倾斜延伸。
CN201210275560.9A 2012-08-01 2012-08-01 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 Active CN1035696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75560.9A CN103569642B (zh) 2012-08-01 2012-08-01 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
TW102125652A TWI507339B (zh) 2012-08-01 2013-07-18 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75560.9A CN103569642B (zh) 2012-08-01 2012-08-01 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9642A CN103569642A (zh) 2014-02-12
CN103569642B true CN103569642B (zh) 2016-01-20

Family

ID=50042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75560.9A Active CN103569642B (zh) 2012-08-01 2012-08-01 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69642B (zh)
TW (1) TWI50733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1825A (en) * 1989-04-07 1991-09-24 Pressco, Inc. Dual image video inspection apparatus
DE4022451A1 (de) * 1990-07-14 1992-01-23 Nordischer Maschinenbau Vorrichtung zum wenden von fischfilets
JP2945255B2 (ja) * 1993-10-16 1999-09-06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パーツフィーダ
JP4636712B2 (ja) * 2001-03-06 2011-02-23 株式会社クレオ 蓋付容器洗浄装置
TR200103539A2 (tr) * 2001-12-06 2003-04-21 Tübi̇tak-Bi̇lten Plaka dizme aygıtı
US20030179920A1 (en) * 2002-03-13 2003-09-25 Intelligent Machine Concepts, L.L.C. Inspection system for determining object orientation and defects
US7036654B2 (en) * 2004-04-30 2006-05-02 Frost Engineering, Inc. Conveyor for changing the angular orientation of conveyed articles
JP4143869B1 (ja) * 2007-06-19 2008-09-03 クオリカプス株式会社 外観検査装置
CN101497398B (zh) * 2008-02-01 2013-03-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自动翻转机构
CN201713087U (zh) * 2010-06-12 2011-01-19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条烟外观缺陷视觉在线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07339B (zh) 2015-11-11
TW201406634A (zh) 2014-02-16
CN103569642A (zh) 2014-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04003B (zh) 供料系统
CN103569645B (zh) 部件排列装置
US4128163A (en) Cart conveyor system
CN109178898A (zh) 一种瓷片自动摆盘生产线
CN103569642B (zh) 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
CN203437343U (zh) 集成电路自动分选机
CN110615235A (zh) 一种盖类零件姿态调整设备
CN112371522A (zh) 一种自动化识别分拣移栽的产品输送系统
CN110125012A (zh) 一种吊挂分拣机、吊挂分拣机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JP5593020B2 (ja) 選別装置
JPH0940178A (ja) 容器整列装置
CN211385852U (zh) 输送单元及输送装置
JPH0834759B2 (ja) 被搬送物検査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9095108B (zh) 扎带上料机构
CN109794417B (zh) 输送装置、供件装置以及分拣设备
CN109733788A (zh) 一种称量筛分一体机
CN106903073B (zh) 硅片自动分离设备
CN216104517U (zh) 一种cpc卡的上料机构及其分拣设备
CN218751696U (zh) 烟品旋转限位装置及卷烟包装系统
JP3528259B2 (ja) 部品規定数量取出し装置
KR100903979B1 (ko) 다이오드형 써미스터 비전장치
CN215695910U (zh) 手机按键组装设备
CN215236019U (zh) 检测设备
CN215432453U (zh) 零件倾斜自动装配设备
CN109225937B (zh) 拉链工字码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