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7339B - 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 - Google Patents

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7339B
TWI507339B TW102125652A TW102125652A TWI507339B TW I507339 B TWI507339 B TW I507339B TW 102125652 A TW102125652 A TW 102125652A TW 102125652 A TW102125652 A TW 102125652A TW I507339 B TWI507339 B TW I50733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ssage
belt conveyor
inclined surface
component
turn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5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6634A (zh
Inventor
Kousuke Kiyota
Daisuke Yamanotera
shingo Iiboshi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406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66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73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7339B/zh

Links

Landscapes

  • Attitude Control For Articles On Conveyors (AREA)
  • Belt Conveyors (AREA)

Description

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使部件的表背翻轉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
為了將部件安裝到其他部件上,有時需要使部件的姿勢、例如表背整齊地供給到組裝裝置。以往,作為像這樣使零件的朝向正確地在所希望的方向上一致的裝置,例如有日本特開平7-112817(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送料器。
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送料器設置有:為了供給零件而以規定的振幅振動的球體;形成在該球體內並通過振動使球體內的零件向排出部輸送的零件輸送路徑;設在零件輸送路徑上,根據所輸送的零件的姿勢分配輸送路徑的姿勢區分部;將通過姿勢區分部所分配的零件中的、不處於所希望姿勢的零件的姿勢進行矯正的姿勢矯正部;以及使通過姿勢矯正部矯正成所希望的姿勢的零件、和通過上述姿勢區分部所區分的所希望姿勢的零件合流的零件合流部。上述送料器用於使如下部件表背翻轉,即該部件在表面具有凸部,在背面具有凹部,且基端部形成得比前端部幅寬。
詳細而言,在收容部件的球體中,形成有將部件經由送料槽向組裝裝置等供給的排出部,在部件輸送路徑的中途,作為對部件的表背進行區分的表背區分部,形成有比部件的凸部高度稍低的層差部,並且,該層差部形成不使部件的表背翻轉的第一通道。另外,作為使部件的表背翻轉的第二通道,具有:該層差部;向下方傾斜的錐部和第一斜面;在該第一 斜面的下端緣,並在與球體的內壁面之間形成的開口部;在開口部的下方,以表背翻轉的狀態接收從開口部落下的部件的第二斜面。
從部件輸送路徑送入的凸部向上的部件,其側緣部與層差部抵接,並沿著該層差部直接在第一通道行進,以凸部朝向上方的狀態滑落。
另一方面,從部件輸送路徑送入的凸部向下的部件,在層差部,部件的凸部與層差部抵接而成為部件的側緣部越上錐部的狀態。由此,與球體振動的同時,部件容易地越過層差部,部件沿著錐部、第一斜面的傾斜而向開口部行進。然後,在開口部,部件從開口部的端緣部朝向第二斜面落下,與第二斜面抵接而使得部件的凹部與第二斜面抵接地滑落。在該狀態下,部件以凸部朝向上方側的方式被送出。因此,所有部件均以凸部朝向上方的狀態被送出。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7-112817
然而,在上述專利文獻1記載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通過比部件的凸部高度稍低的層差部來區分部件是表向部件(即,凸部朝上的部件)還是背向部件(即,凸部朝下的部件),所以只能應對規定形狀的部件。另外,使部件表背翻轉、到排出為止花費大量時間。再有,為了使部件表背翻轉,在球體中設置了層差部、錐部、第一斜面、開口部、第二斜面等,使部件表背翻轉的通道的形狀複雜,因而裝置的製作費用高,通道的調整和維護也花費工夫。
本發明是鑒於上述現有課題而做出的,其具體目的在於,以簡單的構造低廉地提供一種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該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能夠使各種形狀的部件表背翻轉,並且使部件表背翻轉、到排出為止的時間 縮短,而且通道的調整和維護也變得容易。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如本發明如下構成。
本發明第一技術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是具有輸送部件的輸送路徑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輸送路徑上配置有邊載置部件邊運送的第一帶式輸送機和第二帶式輸送機,所述第一帶式輸送機配置在所述輸送路徑的上游側,所述第二帶式輸送機與所述第一帶式輸送機相比配置在所述輸送路徑的下游側,在所述第一帶式輸送機上配置有對部件進行拍攝的照相機;和根據所拍攝到的數據來判別作為部件的姿勢的表背方向的判別裝置,所述第一帶式輸送機與所述第二帶式輸送機相比配置在上方,在所述第一帶式輸送機與所述第二帶式輸送機之間具有使部件從所述第一帶式輸送機向所述第二帶式輸送機滑行的通道,所述通道具有:不使部件的表背翻轉的第一通道和使部件的表背翻轉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帶式輸送機並向下傾斜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二通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帶式輸送機並向下傾斜的第二斜面,具有能夠在將所述第二通道閉鎖的位置和將所述第二通道開放的位置移動的開閉部件,所述開閉部件根據所述判別裝置的判別結果而移動到將所述第二通道閉鎖的位置和將所述第二通道開放的位置中的某一位置。
本發明第二技術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是在上述第一技術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通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斜面向下傾斜的第三斜面,所述第三斜面朝向所述第二斜面沿與所述第二斜面交叉的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三斜面的終端與第二斜面之間,具有部件能夠通過的間隙。
本發明第三技術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是在上述第二技 術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其特徵在於:所述間隙的尺寸比部件的厚度尺寸大。
本發明第四技術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是在上述第二技術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其特徵在於:所述部件為拉鏈的拉片,所述間隙的尺寸為6mm以上。
本發明第五技術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是在上述第四技術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其特徵在於:所述間隙的尺寸為9~11mm。
本發明第六技術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是在上述第二技術方案至第五技術方案的任一技術方案中,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斜面的開始端和所述第三斜面的開始端連接而成為連接部分,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以所述連接部分為邊界分支。
本發明第七技術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是在上述第一技術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第一帶式輸送機的終端具有朝向所述第二通道排出部件的排出部,所述排出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通道並向下傾斜的第四斜面。
本發明第八技術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是在上述第一技術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其特徵在於:所述開閉部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通道並向下傾斜的第五斜面。
本發明第九技術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是在上述第一技術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斜面朝向所述第二帶式輸送機的寬度方向的一側區域並向下傾斜,所述第二斜面在自所述第一斜面向所述第二帶式輸送機的寬度方向的另一側區域錯開規定距離 的位置處向所述第二帶式輸送機的寬度方向的一側區域並向下傾斜,所述第二帶式輸送機具有:用於使滑過所述第一通道的部件向第二帶式輸送機的中間區域移動的第一引導部件;用於使滑過所述第二通道的部件朝向第二帶式輸送機的中間區域移動的第二引導部件。
本發明第十技術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是在上述第九技術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引導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導部件的某一方與另一方相比朝向所述輸送路徑的下游側延伸得更長,所述第一引導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導部件的另一方朝向一方沿與一方交叉的方向延伸。
本發明第十一技術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是在上述第七技術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其特徵在於:所述第四斜面的前端的一部被切除而分支成與所述第一斜面接觸的部分和與所述第三斜面接觸的部分。
本發明第十二技術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是在上述第七技術方案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其特徵在於:所述第四斜面的前端與所述第三斜面接觸,在所述第一斜面上配置有第三引導部件,其從所述第一通道的上端朝向下端以使所述第一通道變窄的方式傾斜延伸。
根據上述結構,能夠達到以下效果。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技術方案,在具有輸送部件的輸送路徑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在所述輸送路徑上配置有邊載置部件邊運送的第一帶式輸送機和第二帶式輸送機,所述第一帶式輸送機配置在所述輸送路徑的上游側,所述第二帶式輸送機與所述第一帶式輸送機相比配置在所述輸送路徑的下游側,在所述第一帶式 輸送機上配置有對部件進行拍攝的照相機;和根據所拍攝到的數據來判別作為部件的姿勢的表背方向的判別裝置,所述第一帶式輸送機與所述第二帶式輸送機相比配置在上方,在所述第一帶式輸送機與所述第二帶式輸送機之間具有使部件從所述第一帶式輸送機向所述第二帶式輸送機滑行的通道,所述通道具有:不使部件的表背翻轉的第一通道和使部件的表背翻轉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帶式輸送機並向下傾斜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二通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帶式輸送機並向下傾斜的第二斜面,具有能夠在將所述第二通道閉鎖的位置和將所述第二通道開放的位置移動的開閉部件,所述開閉部件根據所述判別裝置的判別結果而移動到將所述第二通道閉鎖的位置和將所述第二通道開放的位置中的某一位置,由此,相對於輸送中的部件,通道的開閉部件根據判別裝置的判別結果而在將第二通道閉鎖的位置和將第二通道開放的位置移動,所以能夠應對使各種形狀的部件表背翻轉的情况。此外,由於使部件表背翻轉、到排出為止的時間縮短,並且,使部件表背翻轉的通道形狀簡單,所以能夠低廉地提供通道的調整和維護變得容易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技術方案,所述第二通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斜面向下傾斜的第三斜面,所述第三斜面朝向所述第二斜面沿與所述第二斜面交叉的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三斜面的終端與第二斜面之間,具有部件能夠通過的間隙,由此,部件沿著第二斜面滑落。此時,部件的姿勢為傾斜姿勢。當部件從第三斜面向第二斜面落下而與第二斜面接觸時,由於第二斜面向與落下方向(第三斜面的傾斜方向)交差的方向傾斜,所以能夠使部件的表背翻轉。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第五技術方案,形狀不同的所有部件(拉片) 均能夠通過間隙。
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斜面的開始端和所述第二斜面的開始端連接而成為連接部分,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以所述連接部分為邊界分支,由此,能夠使部件向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任一方容易地輸送。
根據本發明的第七技術方案,在所述第一帶式輸送機的終端具有朝向所述第二通道排出部件的排出部,所述排出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通道並向下傾斜的第四斜面,由此能夠使從第一帶式輸送機排出的部件向第二通道順暢地輸送。
根據本發明的第八技術方案,所述開閉部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通道向下傾斜的第五斜面,由此,能夠使從第一帶式輸送機排出的部件向第一通道順暢地輸送。
根據本發明的第九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斜面朝向所述第二帶式輸送機的寬度方向的一側區域並向下傾斜,所述第二斜面在自所述第一斜面向所述第二帶式輸送機的寬度方向的另一側區域錯開規定距離的位置處向所述第二帶式輸送機的寬度方向的一側區域並向下傾斜,所述第二帶式輸送機具有:用於使滑過所述第一通道的部件向第二帶式輸送機的中間區域移動的第一引導部件;用於使滑過所述第二通道的部件朝向第二帶式輸送機的中間區域移動的第二引導部件,由此,通過第一通道的部件和通過第二通道的部件匯集在第二帶式輸送機的中間區域。因此,向下一製程(例如拉片的情况下,將拉片安裝到拉頭上的裝置)輸送部件時,用於收集部件(利用機械手進行握持)的位置是確定的,收集變得容易。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引導部件和所述第二引 導部件的某一方與另一方相比朝向所述輸送路徑的下游側延伸得更長,所述第一引導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導部件的另一方朝向一方並沿與一方交叉的方向延伸,由此,能夠使部件在第二帶式輸送機的中間區域整齊地排列成一列。上述收集變得容易。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一技術方案,所述第四斜面的前端的一部被切除而分支成與所述第一斜面接觸的部分和與所述第三斜面接觸的部分,由此能夠將第一帶式輸送機排出的部件向第一通道可靠且順暢地輸送。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二技術方案,所述第四斜面的前端與所述第三斜面接觸,在所述第一斜面上配置有第三引導部件,其從所述第一通道的上端朝向下端以使所述第一通道變窄的方式傾斜延伸,由此,第四斜面的製造變得簡單,能夠將從第一帶式輸送機排出的部件向第一通道可靠且順暢地輸送。
根據本發明,能夠以簡單的構造低廉地提供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且該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能夠使各種形狀的部件表背翻轉,使部件表背翻轉、到排出為止的時間縮短,並且通道的調整和維護也變得容易。
1‧‧‧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
5、5a‧‧‧排出部
6‧‧‧開閉部件
10‧‧‧第一帶式輸送機
11、21‧‧‧框架
12、22‧‧‧驅動輥
13、23‧‧‧從動輥
14‧‧‧第一馬達
15‧‧‧照相機
16‧‧‧判別裝置
17、25‧‧‧環狀帶
18‧‧‧托架
20‧‧‧第二帶式輸送機
21‧‧‧框架
24‧‧‧第二馬達
25‧‧‧環狀帶
26‧‧‧第一引導部件
27‧‧‧第二引導部件
28‧‧‧第二托架
3‧‧‧第一通道
31‧‧‧第一斜面
32‧‧‧第二斜面
33‧‧‧第三斜面
34、34a‧‧‧第四斜面
35‧‧‧第五斜面
36‧‧‧第三引導部件
4‧‧‧第二通道
41‧‧‧連接部分
42‧‧‧間隙
61‧‧‧第一托架
62‧‧‧汽缸桿
63‧‧‧汽缸
64‧‧‧板
P‧‧‧拉片
圖1是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的主視圖。
圖2是將本第一實施例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的照相機和判別裝置放大示出的立體圖。
圖3是將本第一實施例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的排出部、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放大示出的立體圖。
圖4是表示在本第一實施例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通過第二通道使背向部件翻轉的情况的主視圖。
圖5是表示在本第一實施例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通過第二通道使背向部件翻轉的情况的剖視圖。
圖6是表示在本第一實施例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使表向部件保持其姿勢地通過第一通道的情况的主視圖。
圖7是表示在本第一實施例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使表向部件保持其姿勢地通過第一通道的情况的剖視圖。
圖8是表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的排出部、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的主視圖。
以下,根據附圖具體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此外,本發明絲毫不限於以下說明的實施例,只要與本發明具有實質相同的結構、並且能夠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就能夠進行各種變更。
另外,以下,若沒有特別說明,則"上游側"表示部件的輸送方向的上游側,"下游側"表示部件的輸送方向的下游側,"左側"、"右側"分別是相對於部件的輸送方向而言的方位,以圖4為基準進行定義。
圖1是表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且開閉部件省略的主視圖。如圖1所示,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1具有:輸送部件的輸送路徑,其具有邊載置部件邊運送的第一帶式輸送機10和第二帶式輸送機20;排出部5,在第一帶式輸送機10的終端使部件向第二通道4排出;通道,在第一帶式輸送機10與第二帶式輸送機20之間,使部件從第一帶式輸送機10向第二帶式輸送機20滑行;後述的開閉部件6。第一帶 式輸送機10與第二帶式輸送機20相比配置在上方。通道包括:使部件表背翻轉的第一通道3和不使部件表背翻轉的第二通道4。作為部件,例如有拉鏈用拉頭的拉片、鈕扣等。在以下的實施例中,以拉片作為部件進行說明。
第一帶式輸送機10配置在輸送路徑的上游側,具有:框架11;被支承在框架11的長度方向的一側端部的驅動輥12;被支承在框架11的長度方向的另一側端部的從動輥13;被捲繞在驅動輥12和從動輥13上的環狀帶17(參照圖2)。在驅動輥12上連接有第一馬達14的驅動軸。驅動軸旋轉,由此,環狀帶17沿著驅動輥12及從動輥13的周面移動。
在第一帶式輸送機10的中游側,配置有照相機15對從前製程引導至第一帶式輸送機10的寬度方向中央的拉片P進行拍攝。照相機15將拍攝數據向與照相機15為一體結構的判別裝置16發送。判別裝置16根據拍攝數據對作為拉片P的姿勢的表背方向進行判別。後述的開閉部件6根據判別裝置16的判別結果動作。
關於照相機15和判別裝置16的詳細結構,參照圖2進行說明。圖2是將本第一實施例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的照相機和判別裝置放大示出的立體圖。
如圖2所示,在第一帶式輸送機10的上方配置有對拉片P進行拍攝的照相機15。照相機15固定在配置於第一帶式輸送機10的側方的托架18上。托架18具有:垂直部分;連接在垂直部分的上端、且與第一帶式輸送機10的環狀帶17的上表面平行地配置的水平部分。照相機15固定在水平部分。此外,與照相機15為一體結構的判別裝置16通過例如未圖示的電路與照相機15連接。判別裝置16根據照相機15所拍攝到的 數據來判斷作為拉片P的姿勢的表背方向。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示出了照相機和判別裝置為一體結構,但兩者也可以為分體結構。
在拉片的表面具有例如標記或凹凸。判別裝置16根據該標記或凹凸是否被拍攝到來判別拉片是表向拉片還是背向拉片。本實施例的情况下,在拉片的表面,作為標記的例子具有標記"A"。表向拉片是指標記"A"朝上的拉片。背向拉片是指標記"A"朝下的拉片、即上表面不具有標記的拉片。
與第一帶式輸送機10相比配置在輸送路徑的下游側的第二帶式輸送機20,如圖1所示,具有:框架21;被支承在框架21的長度方向的一側端部的驅動輥22;被支承在框架21的長度方向的另一側端部的從動輥23(參照圖3);被捲繞在驅動輥22和從動輥23上的環狀帶25(參照圖3)。在驅動輥22上連接有第二馬達24的驅動軸。驅動軸旋轉,由此,環狀帶25沿著驅動輥22及從動輥23的周面移動。
接著,參照圖3具體說明排出部5、第一通道3以及第二通道4。圖3是將第一實施例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的排出部、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放大示出且省咯後述開閉部件的立體圖。
如圖3所示,第一通道3具有向第二帶式輸送機20的右側區域(寬度方向的一側區域)並向下傾斜的第一斜面31。第二通道4具有:固定在框架21上的第二斜面32;向第二斜面32並向下傾斜的第三斜面33。第二斜面32在自第一斜面31向第二帶式輸送機20的左側區域(寬度方向的另一側區域)錯開規定距離的位置處向第二帶式輸送機20的右側區域(寬度方向的一側區域)並向下傾斜。第一斜面31的開始端和第三斜面33的開始端連接而成為連接部分41(參照圖4,第一通道3和第二通 道4以該連接部分41為邊界分支。由此,能夠使拉片P向第一通道3和第二通道4的任一方容易地輸送。
此外,第三斜面33朝向第二斜面32沿與第二斜面32交叉的方向延伸,並且在第三斜面33的終端與第二斜面32之間,具有拉片P能夠通過的間隙42(參照圖5)。該間隙42的尺寸被設定成能夠使各種拉片P通過。詳細而言,由於間隙的尺寸與拉片的厚度尺寸相關,所以為了使厚度尺寸不同的所有拉片通過間隙42,只要使間隙42的尺寸比拉片的厚度尺寸大即可。並且,拉片中,最厚的尺寸為6mm左右,所以需要使間隙的尺寸為6mm以上。較佳的是,間隙42的尺寸為9~11mm。由此,所有的拉片均能夠通過間隙42。
此外,配置在第一帶式輸送機10的終端的排出部5具有向第二通道4並向下傾斜的第四斜面34,詳細而言,第四斜面34的、位於輸送方向下游側的前端的一部被切除而分支成與第一斜面31接觸的右側的部分(以下記為右側部分)、和與第三斜面33接觸的左側的部分(以下記為左側部分)。
接著,參照圖5~圖7說明開閉部件6,開閉部件6能夠在將第二通道4閉鎖的位置和將第二通道4開放的位置移動。
開閉部件6具有:固定在第一托架61上的汽缸63;配置在汽缸63中、且通過汽缸63而在上下方向移動的汽缸桿62;固定在汽缸桿62的端部、且與汽缸桿62一起在上下方向移動的板64。在該板64的上表面具有向第一通道3並向下傾斜的第五斜面35。該開閉部件6的第一托架61固定在第二帶式輸送機20的左側的框架21上。此外,第一托架61具有:與第二帶式輸送機20的環狀帶的上表面平行地配置、且自左側 的框架21向外側延伸的水平部分;與水平部分的外側端部連接的垂直部分。汽缸63固定在垂直部分上。
開閉部件6根據判別裝置16的判別結果而移動到將第二通道4閉鎖的位置和將第二通道4開放的位置中的某一位置上。具體而言,當判別裝置16判定拉片P為表向時,如圖7所示,開閉部件6向下方移動而將第二通道4閉鎖,由此拉片P沿第一通道滑行。此外,當判別裝置16判定拉片P為背向時,如圖5所示,開閉部件6向上方移動而將第二通道4開放,所以拉片P沿第二通道滑行,由此表背翻轉。因此,相對於輸送中的拉片P,通道的開閉部件6根據判別裝置的判別結果而在將第二通道4閉鎖的位置和將第二通道4開放的位置移動,所以能夠應對使各種形狀的拉片P表背翻轉的情况。
此外,當開閉部件6處於將第二通道4閉鎖的位置上時,第五斜面35的終端(下端)與連接部分41接觸(參照圖7)、第五斜面35的接近第四斜面34的端部與第四斜面34接觸。此處,關於第五斜面35和第四斜面34的接觸,只要拉片P能夠從第四斜面34越上第五斜面35,也可以稍微隔開間隔。另外,關於第五斜面35和連接部分41的接觸也是同樣的。只要拉片P能夠從第五斜面35向第一斜面滑行,也可以稍微隔開間隔。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說明了由汽缸63、汽缸桿62以及第五斜面35構成的開閉部件6,但不限於此,只要能夠根據判別裝置的判結果而移動到將第二通道閉鎖的位置和將第二通道開放的位置的某一位置,則也可以是其他結構。
接著,參照圖4~圖7說明表向拉片和背向拉片分別通過通道 的情况。
圖4是表示使背向拉片P在第二通道翻轉的情况且開間部件6省略的主視圖。圖5是表示背向拉片P在第二通道翻轉的情况的剖視圖。
如圖4和圖5所示,開閉部件6根據判別裝置16的判別結果而移動到上方,所以第二通道4開放。這樣一來,拉片P在從排出部5向第二通道4排出時,沿著排出部5的第四斜面34向第三斜面33滑落。接著,拉片P沿著第三斜面33滑落。此時,拉片P的姿勢為傾斜姿勢。當拉片P從第三斜面33向第二斜面32落下而與第二斜面32接觸時,由於第二斜面在與落下方向(第三斜面33的傾斜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傾斜,所以使拉片P的表背翻轉。該狀態下,拉片P以標記"A"朝向上方的方式沿第二斜面32滑行,並保持該狀態被送至第二帶式輸送機20。
圖6是表示表向拉片P保持其姿勢通過第一通道的情况的主視圖。圖7是表示表向拉片P保持其姿勢通過第一通道的情况的剖視圖。
如圖6如圖7所示,開閉部件6根據判別裝置16的判別結果而向下方移動,所以第二通道4閉鎖。這樣一來,從排出部5向第二通道4排出的拉片P越上第五斜面35,並在第五斜面35上滑行。拉片P沿著第五斜面35斜向下地滑行。該情况下,具有拉片P從第五斜面35直接滑落到第一斜面31的情况;和拉片P從第五斜面35滑落到第四斜面34的右側部分再滑落到第一斜面31的情况。因此,由於第四斜面34被分支成與第一斜面31接觸的右側部分和與第三斜面33接觸的左側部分,所以能夠使從第一帶式輸送機10排出的拉片P向第一通道3可靠且順暢地輸送。滑落到第一斜面31上的拉片P保持標記"A"朝向上方的狀態沿第一斜面31滑行,並被送至第二帶式輸送機20。
然後,通過了通道的拉片P因第一引導部件26和第二引導部件27而在第二帶式輸送機20上合流。接著,參照圖1對第一引導部件26和第二引導部件27進行說明。
第一引導部件26固定在右側的框架21上,並朝向第二帶式輸送機20的中間區域向下游側延伸,從而使滑過第一通道3的拉片P向第二帶式輸送機20的中間區域移動。
第二引導部件27由固定於左側的框架21上的第二托架28支承,並且比第二通道靠下游側配置,朝向第二帶式輸送機20的中間區域並向下游側延伸,從而使滑過第二通道4的拉片P朝向第二帶式輸送機20的中間區域移動。由此,通過了第一通道3的拉片P和通過了第二通道4的拉片P匯集於第二帶式輸送機20的中間區域。因此,當向下一製程(將拉片安裝到拉頭上的裝置)輸送拉片時,用於收集(由機械手握持)拉片的位置是確定的,從而收集變得容易。在此,中間區域不限於第二帶式輸送機20的中央區域,相對於中央區域也可以向第二帶式輸送機的左側區域或右側區域偏離。
如圖1所示,第二引導部件27與第一引導部件26相比向輸送路徑的下游側延伸得更長,第一引導部件26朝向第二引導部件27沿與第二引導部件27交叉的方向延伸。由此,被第一引導部件26引導的拉片P,在被第一引導部件26引導之後,被第二引導部件27引導。因此,能夠使拉片在第二帶式輸送機的中間區域整齊地排列成一列。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構成為,第二引導部件27與第一引導部件26相比向輸送路徑的下游側延伸得更長,第一引導部件26朝向第二引導部件27沿與第二引導部件27交叉的方向延伸,但不限於此。只要如下 構成即可,即:第一引導部件和第二引導部件中的某一方與另一方相比向輸送路徑的下游側延伸得更長、第一引導部件和第二引導部件中的另一方朝向一方在與一方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根據第一實施例,能夠應對使各種形狀的拉片表背翻轉的情况。此外,使拉片表背翻轉、到排出為止的時間縮短,並且,使拉片表背翻轉的通道形狀簡單,所以能夠低廉地提供通道的調整和維護變得容易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
接著,參照圖8說明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對於第二實施例的說明,以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的不同點為中心進行說明,並且對於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相同的部件標註相同的附圖標記,省略重複說明。
圖8是表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的排出部、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且開閉部件省略的主視圖。如圖8所示,第二實施例中,不具有第一實施例那樣的向第一通道側傾斜的第四斜面的右側部分,即排出部5a的第四斜面34a僅與第二通道4接觸,並且在第一斜面31的上表面配置有從第一通道3的開始端(上端)朝向終端(下端)以使第一通道3變窄的方式傾斜延伸的第三引導部件36。關於其他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實質相同,因此省略重複的說明。
接下來,說明表向拉片和背向拉片分別通過通道的情况。
背向拉片P的情况下,開閉部件根據判別裝置的判別結果而移動到上方,所以第二通道4開放。這樣一來,從排出部5a向第二通道4排出的拉片P沿著第三斜面33滑落。此時,拉片P的姿勢為傾斜姿勢。當拉片P從第三斜面33朝向第二斜面32落下而與第二斜面32接觸時, 由於第二斜面32向與落下方向(第三斜面33的傾斜方向)交叉的方向傾斜,所以使拉片P的表背翻轉。該狀態下,拉片P以標記"A"朝向上方的方式沿第二斜面32滑行,並保持該狀態被送至第二帶式輸送機。
另一方面,表向拉片P的情况下,開閉部件根據判別裝置的判別結果而向下方移動,所以第二通道4閉鎖。這樣一來,從排出部5a向第二通道4排出的拉片P越上第五斜面,並在第五斜面上滑行。拉片P沿著第五斜面斜向下地滑行而滑落到第一斜面31。此時,拉片P以標記"A"朝向上方的狀態在第一斜面31滑行。當在第一斜面31滑行的拉片P與第三引導部件36接觸時,被第三引導部件36引導而向第二帶式輸送機移動。
根據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同樣地,對於輸送中的拉片,通道的開閉部件根據判別裝置的判別結果而在將第二通道閉鎖的位置和將第二通道開放的位置移動,所以能夠應對使各種形狀的拉片表背翻轉的情况。此外,從使拉片表背翻轉、到排出為止的時間縮短,而且,使拉片表背翻轉的通道形狀簡單,所以能夠低廉地提供通道的調整和維護變得容易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
另外,在第二實施例中,第四斜面的製造簡單,並且也能夠使從第一帶式輸送機排出的拉片向第一通道可靠且順暢地輸送。
接下來,說明本發明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的特徵及其效果。
本發明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其特徵在於,在輸送部件的輸送路徑上,配置有邊載置部件邊運送的第一帶式輸送機10和第二帶式輸送機20,第一帶式輸送機10配置在輸送路徑的上游側,第二帶式輸送機20與第一帶式輸送機10相比配置在輸送路徑的下游側,在第一帶式輸送 機10上配置有:對部件進行拍攝的照相機15;和根據所拍攝到的數據判別作為部件的姿勢的表背方向的判別裝置16,第一帶式輸送機10與第二帶式輸送機20相比配置在上方,在第一帶式輸送機10與第二帶式輸送機20之間,具有使部件從第一帶式輸送機10朝向第二帶式輸送機20滑行的通道,通道具有:不使部件的表背翻轉的第一通道3和使部件的表背翻轉的第二通道4,第一通道3具有朝向第二帶式輸送機20並向下傾斜的第一斜面31,第二通道4具有朝向第二帶式輸送機20並向下傾斜的第二斜面32,還具有能夠在將第二通道4閉鎖的位置和將第二通道4開放的位置移動的開閉部件6,開閉部件6根據判別裝置16的判別結果而移動到將第二通道4閉鎖的位置和將第二通道4開放的位置中的某一位置。
根據該特徵,對於輸送中的部件,通道的開閉部件根據判別裝置的判別結果而在將第二通道閉鎖的位置和將第二通道開放的位置移動,所以能夠應對使各種形狀的部件表背翻轉的情况。此外,使部件表背翻轉、到排出為止的時間縮短,並且,使部件表背翻轉的通道形狀簡單,所以能夠低廉地提供通道的調整和維護變得容易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
在上述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其特徵在於,第二通道4具有朝向第二斜面32並向下傾斜的第三斜面33,第三斜面33朝向第二斜面32沿與第二斜面32交叉的方向延伸,在第三斜面33的終端與第二斜面32之間具有部件能夠通過的間隙42。
根據該特徵,部件沿著第二斜面滑落。此時,部件的姿勢為傾斜姿勢。當部件從第三斜面向第二斜面落下而與第二斜面接觸時,由於第二斜面在與落下方向(第二斜面的傾斜方向)交叉的方向傾斜,所以能夠使部件的表背翻轉。
在上述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其特徵在於,間隙42的尺寸比部件的厚度尺寸大。較佳的是,所述部件為拉鏈的拉片,間隙42的尺寸為6mm以上。進一步較佳的是,間隙42的尺寸為9~11mm。由此,形狀不同的所有部件(拉片)均能夠通過間隙。
在上述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其特徵在於,第一斜面31的開始端和第三斜面33的開始端連接而成為連接部分41,第一通道3和第二通道4以連接部分41為邊界而分支。
根據該特徵,能夠使部件向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任一方容易地輸送。在上述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其特徵在於,在第一帶式輸送機10的終端具有向第二通道4排出部件的排出部5、5a,排出部5、5a具有朝向第二通道4並向下傾斜的第四斜面34、34a。
根據該特徵,能夠使從第一帶式輸送機排出的部件向第二通道順暢地輸送。
在上述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其特徵在於,開閉部件6具有朝向第一通道3並向下傾斜的第五斜面35。
根據該特徵,能夠使從第一帶式輸送機排出的部件向第一通道順暢地輸送。
在上述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其特徵在於,第一斜面31向第二帶式輸送機20的寬度方向的一側區域並向下傾斜,第二斜面32在自第一斜面31向第二帶式輸送機20的寬度方向的另一側區域錯開規定距離的位置處朝向第二帶式輸送機20的寬度方向的一側區域並向下傾斜,第二帶式輸送機20具有:用於使滑過第一通道3的部件向第二帶式輸送機20的中間區域移動的第一引導部件26;和用於使滑過第二通道4的部件向 第二帶式輸送機20的中間區域移動的第二引導部件27。
根據特徵,通過第一通道的部件和通過第二通道的部件匯集在第二帶式輸送機的中間區域。因此,在向下一製程(拉片的情况下,將拉片安裝到拉頭上的裝置)輸送部件時,用於收集部件(通過機械手握持)的位置是確定的,收集變得容易。
在上述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其特徵在於,第一引導部件26和第二引導部件27的某一方與另一方相比向輸送路徑的下游側延伸得更長,第一引導部件26和第二引導部件27的另一方朝向一方沿與一方交叉的方向延伸。
根據該特徵,能夠使部件在第二帶式輸送機的中間區域整齊地排列成一列。上述收集變得更容易。
在上述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其特徵在於,第四斜面34的前端的一部分被切除而分支成與第一斜面31接觸的部分和與所述第三斜面接觸的部分。
根據該特徵,能夠使從第一帶式輸送機排出的部件向第一通道可靠且順暢地輸送。
在上述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中,第四斜面34的前端與第三斜面33接觸,在第一斜面31上配置有從第一通道3的上端朝向下端以使第一通道3變窄的方式傾斜延伸的第三引導部件36。
根據該特徵,第四斜面的製造變得簡單,並且也能夠使從第一帶式輸送機排出的部件向第一通道可靠且順暢地輸送。
以上,對於本發明的實施例及效果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明主旨的範圍內能夠進行各種變更。
5‧‧‧排出部
6‧‧‧開閉部件
10‧‧‧第一帶式輸送機
20‧‧‧第二帶式輸送機
21‧‧‧框架
25‧‧‧環狀帶
31‧‧‧第一斜面
32‧‧‧第二斜面
33‧‧‧第三斜面
34‧‧‧第四斜面
35‧‧‧第五斜面
42‧‧‧間隙
61‧‧‧第一托架
62‧‧‧汽缸桿
63‧‧‧汽缸
64‧‧‧板
P‧‧‧拉片

Claims (12)

  1. 一種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具有輸送部件的輸送路徑,其特徵在於:在所述輸送路徑上配置有邊載置所述部件邊運送的第一帶式輸送機和第二帶式輸送機,所述第一帶式輸送機配置在所述輸送路徑的上游側,所述第二帶式輸送機與所述第一帶式輸送機相比配置在所述輸送路徑的下游側,在所述第一帶式輸送機上配置有:對所述部件進行拍攝的照相機;和根據所拍攝到的數據來判別作為所述部件的姿勢的表背方向的判別裝置,所述第一帶式輸送機與所述第二帶式輸送機相比配置在上方,在所述第一帶式輸送機與所述第二帶式輸送機之間具有使所述部件從所述第一帶式輸送機向所述第二帶式輸送機滑行的通道,所述通道具有:不使所述部件的表背翻轉的第一通道和使所述部件的表背翻轉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帶式輸送機並向下傾斜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二通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帶式輸送機並向下傾斜的 第二斜面,具有能夠在將所述第二通道閉鎖的位置和將所述第二通道開放的位置移動的開閉部件,所述開閉部件根據所述判別裝置的判別結果而移動到將所述第二通道閉鎖的位置和將所述第二通道開放的位置中的一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其中:所述第二通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斜面向下傾斜的第三斜面,所述第三斜面朝向所述第二斜面沿與所述第二斜面交叉的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三斜面的終端與所述第二斜面之間,具有所述部件能夠通過的間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其中:所述間隙的尺寸比所述部件的厚度尺寸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其中:所述部件為拉鏈的拉片,所述間隙的尺寸為6mm以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其中:所述間隙的尺寸為9~11mm。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斜面的開始端和所述第三斜面的開始端連接而成為連接部分, 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以所述連接部分為邊界分支。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帶式輸送機的終端具有向所述第二通道排出所述部件的排出部,所述排出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二通道並向下傾斜的第四斜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其中:所述開閉部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通道並向下傾斜的第五斜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斜面朝向所述第二帶式輸送機的寬度方向的一側區域並向下傾斜,所述第二斜面在自所述第一斜面向所述第二帶式輸送機的寬度方向的另一側區域錯開規定距離的位置處向所述第二帶式輸送機的寬度方向的所述一側區域並向下傾斜,所述第二帶式輸送機具有:用於使滑過所述第一通道的所述部件向第二帶式輸送機的中間區域移動的第一引導部件;用於使滑過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部件向第二帶式輸送機的中間區域移動的第二引導部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引導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導部件的一方與另一方相比朝向所述輸送路徑的下游側延伸得更長, 所述第一引導部件和所述第二引導部件的另一方朝向一方並沿與一方交叉的方向延伸。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其中:所述第四斜面的前端的一部被切除而分支成與所述第一斜面接觸的部分和與所述第三斜面接觸的部分。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其中:所述第四斜面的前端與所述第三斜面接觸,在所述第一斜面上配置有第三引導部件,其從所述第一通道的上端朝向下端以使所述第一通道變窄的方式傾斜延伸。
TW102125652A 2012-08-01 2013-07-18 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 TWI5073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75560.9A CN103569642B (zh) 2012-08-01 2012-08-01 部件的表背翻转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6634A TW201406634A (zh) 2014-02-16
TWI507339B true TWI507339B (zh) 2015-11-11

Family

ID=50042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5652A TWI507339B (zh) 2012-08-01 2013-07-18 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69642B (zh)
TW (1) TWI50733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1825A (en) * 1989-04-07 1991-09-24 Pressco, Inc. Dual image video inspection apparatus
US20030179920A1 (en) * 2002-03-13 2003-09-25 Intelligent Machine Concepts, L.L.C. Inspection system for determining object orientation and defects
EP1517758B1 (en) * 2001-12-06 2007-08-22 TÜBITAK Uzay Teknolojileri Arastirma Entstitüsü (TÜBITAK-UZ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rranging plaques into the same orientation
CN101497398A (zh) * 2008-02-01 2009-08-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自动翻转机构
JP4636712B2 (ja) * 2001-03-06 2011-02-23 株式会社クレオ 蓋付容器洗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22451A1 (de) * 1990-07-14 1992-01-23 Nordischer Maschinenbau Vorrichtung zum wenden von fischfilets
JP2945255B2 (ja) * 1993-10-16 1999-09-06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パーツフィーダ
US7036654B2 (en) * 2004-04-30 2006-05-02 Frost Engineering, Inc. Conveyor for changing the angular orientation of conveyed articles
JP4143869B1 (ja) * 2007-06-19 2008-09-03 クオリカプス株式会社 外観検査装置
CN201713087U (zh) * 2010-06-12 2011-01-19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条烟外观缺陷视觉在线检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1825A (en) * 1989-04-07 1991-09-24 Pressco, Inc. Dual image video inspection apparatus
JP4636712B2 (ja) * 2001-03-06 2011-02-23 株式会社クレオ 蓋付容器洗浄装置
EP1517758B1 (en) * 2001-12-06 2007-08-22 TÜBITAK Uzay Teknolojileri Arastirma Entstitüsü (TÜBITAK-UZ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rranging plaques into the same orientation
US20030179920A1 (en) * 2002-03-13 2003-09-25 Intelligent Machine Concepts, L.L.C. Inspection system for determining object orientation and defects
CN101497398A (zh) * 2008-02-01 2009-08-0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自动翻转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9642A (zh) 2014-02-12
TW201406634A (zh) 2014-02-16
CN103569642B (zh)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8909B (zh) 部件排列裝置
WO2009096142A1 (ja) 基板検出装置及び基板搬送装置
TWI551238B (zh) 拉鏈頭供給裝置
US866372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apping food dough
KR101501759B1 (ko) Led용 렌즈 공급장치
KR20200132725A (ko) 필름 절단 시스템 및 방법
TWI507339B (zh) 部件的表背翻轉裝置
JP5851161B2 (ja) キャップ姿勢制御装置
TW200303283A (en) Component appearance inspection device
JPWO2015041112A1 (ja) 錠剤の整列供給装置及び外観検査装置
CN101822276B (zh) 食品坯料延展装置
JP3112130B2 (ja) 容器整列装置
TWI278257B (en) Work piece transport system
JP4014235B2 (ja) 容器整列装置
CN106470920B (zh) 零件给料器
JP4470278B2 (ja) 部品整送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TW201105560A (en) Workpiece carrying device and workpiece carrying method
JPH082654A (ja) 容器整列装置
JP2006320779A (ja) 扁平錠剤の外観検査装置
JPH09156755A (ja) 部品の姿勢判別装置
JPH06298334A (ja) 容器整列装置
JP2008093836A (ja) スパウト装着装置
JPH051725U (ja) 整列供給装置
TWM580566U (zh) Conveyor device that automatically corrects conveyor belt offset
JPH08188231A (ja) 物品の搬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