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62112B - 电梯配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配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62112B
CN103562112B CN201280024140.1A CN201280024140A CN103562112B CN 103562112 B CN103562112 B CN 103562112B CN 201280024140 A CN201280024140 A CN 201280024140A CN 103562112 B CN103562112 B CN 1035621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lift car
pulling equipment
pouring weight
traction she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414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62112A (zh
Inventor
M.拉萨嫩
P.阿拉森蒂
M.哈帕尼米
O.比约尼
M.哈伊瓦拉
A.梅特萨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e Corp filed Critical K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621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21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621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621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8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3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 B66B11/004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in the hoistw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8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66B11/009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with separate traction and suspension ro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9/00Mining-hoist operation
    • B66B19/007Mining-hoist operation method for modernisation of elev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电梯配置,其包括被配置为在电梯井中上下运动的至少一个电梯轿厢(1)和至少一个或多个补偿重块(2,2a,2b),该补偿重块本身借助于它们自己的支撑设备(3),例如借助于绳索或带,以及例如转向滑轮(4‑4c),被连接以支撑电梯轿厢(1),以及设置有至少一个牵引槽轮(5)或等同物的提升机(6),以及至少一个牵引设备(7,7a,7b)例如绳索或带,其被配置为将牵引槽轮(5)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电梯轿厢(1)和补偿重块(2,2a,2b)的运动。每个补偿重块(2,2a,2b)借助于牵引设备(7,7a,7b)被连接到相同的提升机(6)。

Description

电梯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电梯配置(elevator arrangement)。
背景技术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很适合于低层建筑和中层建筑以及甚至非常适合于高层建筑,高层建筑中的一个问题在于:当电梯的提升机在上方时,机器和外围结构的安装不便、昂贵并且甚至较危险。另外,在高层建筑中的高速电梯需要大的熔丝并且在一个或多个电梯组中经常存在许多电梯。为此原因,电梯提升机所需的电缆也是昂贵的,并且在高层建筑中这更加显著,因为从下方的配电板到上方的提升机的电缆较长。长的电缆引起电力损耗以及在它们的直接环境中各种干扰,例如电磁干扰。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还适合于以前没有电梯的低层建筑中的新的电梯。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很适于旧电梯的现代化。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这样的电梯解决方案,其中电梯的提升机设置在电梯井的基部,或靠近电梯井的底部。当提升机被由此设置时,电梯的支撑绳索通常不能同时作为用于使电梯轿厢运动的设备,而是替代地需要单独的牵引绳索或牵引带来用于运动。一个这样的现有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在国际专利公开号WO03/043927 A2中,其中图8和9示出了其中电梯的提升机处于电梯井的底部且电梯轿厢的支撑绳索和牵引绳索是不同的绳索的解决方案。电梯轿厢和配重借助于上方的转向滑轮被支撑,被固定到电梯轿厢和配重的支撑绳索在该转向滑轮之上通过。相应地,电梯轿厢的运动通过单独的齿带实现,所述齿带绕过下方的提升机的牵引槽轮并且从下方被固定在电梯轿厢和配重之间。该解决方案的问题至少在于,该解决方案难以相对于布局改变。一个大的配重占用空间达到灵活的布局不能容易采用的程度。
专利公开号EP1097101B1,EP1493708A2,FR2813874A1和FR2823734A1也提供了相应的电梯解决方案,其中电梯的提升机位于电梯井的基部上,或与其靠近,并且电梯轿厢的支撑绳索和牵引绳索是分开的。然而,在所有的这些解决方案中,仅存在一个大的配重,该解决方案的缺点已经在前面进行了解释。
专利公开号US2007246303A1提供了一种电梯解决方案,其中的一些实施例包括两个配重。然而,该解决方案不同于传统的电梯解决方案之处在于,电梯轿厢通过链和链轮被支撑和运动并且存在许多的提升电机;每个配重至少一个提升电机。因而,该解决方案复杂且易于存在缺陷,以及不同的提升电机之间的速度的精确同步也难以实施。同样地,为了结构上的理由,利用两个配重就布局设计的更大的灵活性而言在此并没有产生任何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消除前述的缺点和实现一种廉价且容易实施的电梯配置,其结合了设置在电梯井的底部中的提升机的优点和灵活布局设计的优点。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实现一种配置,其能使实现多个不同的、容易实施的悬挂选择方案,用于在下方具有机房的电梯。同样地,一个目的是要实现一种电梯配置,其可通过基本相同类型的电梯来实施,用于不同目的例如用于住宅用途、旅馆用途或其它的商业财产用途,以及其中电梯的平衡可根据电梯输送的量和特性在能量消耗方面得以最优化。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在本申请的说明书部分中进行了讨论。本申请的发明内容还可以限定为不同于以下中的。该发明内容可包括若干单独的发明,尤其是如果鉴于措辞或隐含的子任务或从实现的优点和几类优点的视角考虑本发明。在该情况下,在以下中包含的一些特征从单独的发明构思的视角看会是多余的。同样地,与每个实施例结合提供的不同的细节还可应用到其他的实施例中。另外,可说明的是,至少一些在至少一些情况下可被认为它们自身是有创造性的。
其中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一个优点是,借助于它,节省了机房空间。另一个优点还在于,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在电梯井的宽度方向、深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上是空间有效的。在高度方向上,这能使电梯井的顶部中的转向滑轮被设置在轿厢的投影(projection)之外以使得电梯轿厢在它的上部位置的顶部边缘可在转向滑轮之间驱动或者甚至驱动通过转向滑轮到它们的上方。在该情况下,可很好利用的最小可能的顶部间隙得以获得。又一个优点是,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配置,电梯的绳索配置和布局可多样化,其能使实现更容易的布局设计。另一个优点是,提升机的安装比当将提升机安装到建筑物的顶部时更容易和廉价。同样地,电梯的结构和外围设备在该情况下更轻且更便宜。又一个优点是,相同的电梯构思可用于不同的场合,例如用于住宅用途、旅馆用途或其它的商业财产用途,以及电梯的使用可在最初的安装之后基于结果进行监视,电梯的平衡可容易地改变以更好地对应于电梯的实际使用。又一个优点是电梯的更快且更容易的安装。
支撑设备和牵引设备的分开使得能根据它们的尺寸、使用方法和特性使得关于它们的使用目的最优化。例如,现在不必考虑优选作为支撑设备的绳索中的这样高的表面压力的耐用性,就似乎这些绳索借助于设置有底切(undercut)绳索凹槽的牵引槽轮进行驱动一样。
如下事实是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电梯井的顶部中的转向滑轮设置在所述轿厢的投影之外以使得电梯轿厢在它的上部位置中的顶部边缘可在转向滑轮之间驱动或者甚至驱动通过转向滑轮到它们上方。该方面,其本身或与该申请中提供的发明特征的一个或多个属性一起,限定了本发明的优选的电梯解决方案。从该方面的视角看,尤其是从空间使用的观点看,特别有利的解决方案通过放置电梯的所有转向滑轮和牵引槽轮不是直接位于电梯轿厢的下方或上方而得到,在此情况下,支撑电梯轿厢和补偿重块的支撑设备以及连接电梯轿厢和补偿重块的牵引设备可在电梯轿厢的轨迹(trajectory)的侧面上被合适地导引。
本发明的其中在电梯井的顶部中的转向滑轮被设置在轿厢的投影之外以使电梯轿厢的在它的上部位置的顶部边缘可在转向滑轮之间驱动或甚至驱动通过转向滑轮到它们上方的方面,还可通过重叠电梯轿厢和转向滑轮和导引支撑设备和牵引设备的牵引槽轮的结构以使得支撑电梯轿厢和补偿重块的支撑设备以及连接电梯轿厢和补偿重块的牵引设备在电梯轿厢的轨迹的侧面上被导引,得以实现。
在该申请中,本发明大量描述为一种电梯配置,但是本发明还可表示为一种电梯,该电梯至少包括要在电梯井中运动的电梯轿厢和一个或多个补偿重块以及经由牵引设备使支撑所述电梯轿厢和补偿重块的支撑设备运动的提升机,所述牵引设备连接电梯轿厢和每个补偿重块,电梯轿厢和补偿重块。本发明还被表示为在该申请中描述的安装方法,在此情况下,电梯轿厢被用作用于安装导轨的辅助装置。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借助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例子并参照简化且示意性的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电梯配置的简化和示意性的侧视图,其中电梯的提升机设置在电梯井的底部,或与其靠近;
图1a示出根据图1的一个电梯配置的简化和示意性的顶视图,其中补偿重块设置在电梯轿厢的导轨线路的彼此不同的侧面上并且在电梯轿厢的不同侧上;
图1b示出根据图1的一个电梯配置的简化和示意性的顶视图,其中补偿重块设置在电梯轿厢的导轨线路的彼此相同的侧面上并且在电梯轿厢的不同侧上;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第二电梯配置的简化和示意性的侧视图,其中电梯的提升机设置在电梯井的底部中,或与其靠近;
图3示出在电梯井的底部中的根据图2的电梯配置的简化的顶视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第三电梯配置的简化和示意性的侧视图,其中电梯的提升机设置在电梯井的底部中,或与其靠近;
图5示出在电梯井的底部中的根据图4的电梯配置的简化的顶视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电梯配置的简化和示意性的侧视图,其中电梯的提升机设置在电梯井的底部中,或与其靠近;
图7示出在电梯井的底部中的根据图6的提升机的简化的顶视图;
图7a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电梯配置的简化和示意性的侧视图,其中电梯的提升机设置在电梯井的底部中,或与其靠近;
图7b示出在电梯井的底部中的根据图7a的电梯配置的简化的顶视图;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电梯配置的简化和示意性的前视图,其中电梯的提升机设置在电梯井的底部中,或与其靠近;
图9示出根据图8的电梯配置的简化的顶视图;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电梯配置的简化和示意性的侧视图,其中电梯的提升机设置在电梯井的底部中,或与其靠近;
图11示出根据图10的电梯配置的简化的顶视图;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仍再一个电梯配置的简化和示意性的前视图,其中电梯的提升机设置在电梯井的底部,或与其靠近;
图13示出根据图12的提升机的简化的顶视图;
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电梯配置的简化和示意性的前视图,其中电梯轿厢通过2:1悬挂比被支撑,以及其中电梯的提升机设置在电梯井的底部中,或与其靠近;
图15示出根据图14的电梯配置的简化的顶视图;
图1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电梯配置的简化和示意性的侧视图,其中所谓的“背包式电梯(rucksack elevator)”被现代化,以及其中电梯的提升机设置在电梯井的底部中,或与其靠近;
图17示出根据图16的提升机的简化的顶视图;
图1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第二电梯配置的简化和示意性的侧视图,其中所谓的“背包式电梯”被现代化,以及其中电梯的提升机设置在电梯井的底部中,或与其靠近;
图19示出根据图18的提升机的简化的顶视图;
图2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电梯配置的简化和示意性的顶视图,其中所谓的“背包式电梯”被现代化,以及其中电梯的提升机设置在电梯井的底部中,或与其靠近;
图2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电梯配置的简化和示意性的顶视图,其中所谓的“背包式电梯”被现代化,以及其中电梯的提升机设置在电梯井的底部中,或与其靠近;
图2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仍再一个电梯配置的简化和示意性的前视图,其中电梯的两个提升机设置在电梯井的底部中,或与其靠近;以及
图23示出在安装阶段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电梯配置的简化和示意性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电梯配置包括被配置为在电梯井中上下运动的至少一个电梯轿厢1和至少两个补偿重块2a,2b,所述补偿重块自身借助于它们自己的支撑设备3,例如借助于绳索或带,以及还借助于例如安装在电梯井的顶部上的轴承上的转向滑轮4,被连接以支撑电梯轿厢1。另外,电梯配置包括设置有至少一个牵引槽轮5或等同物的提升机6,和至少两个或更多牵引设备7a,7b,例如绳索或带,所述牵引设备被配置为将牵引槽轮5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电梯轿厢1和补偿重块2a,2b的直线运动。本发明的特征,以及对本发明的所有不同实施例的共同点,是每个补偿重块2a,2b,或在某些情况下仅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补偿重块,借助于它们自己的牵引设备7a,7b被连接到同一提升机6。如果仅存在一个补偿重块,出于安全原因,然而,存在至少两个牵引设备以使得当一个牵引设备失去其夹紧时,另一个仍夹紧且电梯轿厢不能在由补偿重块拉动的小载荷下冲到顶上。
前述的两个或更多补偿重块2a,2b能使实现在电梯设计中的基本容易的布局。同时,该布局还带来各种空间优势。在该情况下,一个布局解决方案可例如是这样的类型的局部,其中,当从上方看时,在电梯井的中心处的是由电梯的轿厢导轨形成的平面并且围绕该平面的是用于不同结构方案的四个拐角。例如,两个拐角用于补偿重块2a,2b和它们的导轨,一个拐角用于安全装置,例如主要用于超速调节器,以及一个拐角用于其他的装置,例如用于拖曳电缆等。从布局的视角看,有利的是,,使补偿重块2a,2b以及它们的导轨位于所述电梯井的后面的拐角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电梯配置的简化和示意性的侧视图。根据图1的电梯配置包括两个补偿重块2a和2b,其中两者都借助于它们自己的支撑设备3被连接到电梯轿厢1。每个支撑设备3在它的第一端固定到电梯轿厢1并且绕过电梯井的顶部中的或机房中的转向滑轮4并向下返回,并且在它的第二端被固定到补偿重块2a,2b。支撑设备3的第一端到电梯轿厢1的固定点被配置为使得电梯轿厢1可上升过电梯井顶端中的转向滑轮4正好到电梯井的顶端。这样,实现了最空间有效的布局的解决方案。根据本发明的所有的电梯配置可包括支撑设备3到电梯轿厢1的相同类型的固定解决方案,尽管其没有在所有的附图中示出。
设置有牵引槽轮5的提升机6被配置为使电梯轿厢运动,该提升机优选地设置在电梯井的底部中,例如电梯井的基部或正好在该基部附近。在该情况下,提升机6的安装是容易的,以及不需要从建筑物的底部到提升机或到隔间(cubicle)的长电缆。另外,至少一个湿度传感器,其布置成如果过多的水流到电梯井的基部则发出警报且如果需要的话使电梯停止,被设置在电梯井的基部上。这样,电梯的提升机和电气部件可受到保护使之免受过大的湿度的影响。
对于每个补偿重块,它自己的牵引设备7a,7b单独地设置在补偿重块2a,2b的底部和电梯轿厢1的底部之间,该牵引设备从提升机6的牵引槽轮5接收它的运动传递力。
第一牵引设备7a在它的第一端处被固定到第一补偿重块2a,并被配置为离开补偿重块2a并向下行进,并被引导以在至少一个转向滑轮8a之下通过,此后,牵引设备7a从牵引槽轮5的第一侧被引导到设置在电梯轿厢1下方的提升机6的在竖直平面上旋转的牵引槽轮5,并被配置为在牵引槽轮5的第二侧上在牵引槽轮5的接触表面的第一点上绕过牵引槽轮5,以返回到牵引槽轮5的第一侧并向前引导以在至少一个第二转向滑轮8b之下通过并在此后上升到电梯轿厢1,牵引设备7a在它的第二端处被固定到该电梯轿厢上的固定点10a。
第二牵引设备7b被配置为以与第一牵引设备7a基本相同的方式从第二补偿重块2b经由牵引槽轮5行进到电梯轿厢。在该情况下,第二牵引设备7b在它的第一端被固定到第二补偿重块2b,被配置为离开补偿重块2b并向下行进并被引导以在至少一个转向滑轮9a之下通过,此后,牵引设备7b从牵引槽轮5的第二侧被引导到设置在电梯轿厢1之下的提升机6的在竖直平面上旋转的牵引槽轮5,并被配置为在牵引槽轮5的第一侧上在牵引槽轮5的接触表面的第二点上绕过牵引槽轮5,以返回到牵引槽轮5的第二侧并向前引导以在至少一个第二转向滑轮9b之下通过并在此后上升到电梯轿厢1,牵引设备7b在它的第二端被固定到该电梯轿厢上的固定点10b。
牵引槽轮5的接触表面如此宽以使两个牵引设备7a,7b并排装配在牵引槽轮的接触表面上而彼此没有干涉。这样,同一个提升机6给予两个牵引设备7a,7b一使电梯轿厢1和补偿重块2a,2b产生直线运动的力。
图1a和1b示出用于将补偿重块2a,2b设置在电梯井中的不同选择方案的顶视图。在图1a中,补偿重块2a,2b设置在电梯轿厢1的相反侧上并且在电梯轿厢1的导轨线的彼此不同的侧面上,在此情况下,电梯轿厢1和补偿重块2a,2b的悬挂非常对称并且例如在导轨上没有产生任何额外应力。如果它是唯一可能的,那么这是非常有利的布局选择。相应地,在图1b中,补偿重块2a,2b设置在电梯轿厢1的相反侧上并且在电梯轿厢1的导轨线的彼此相同的侧面上。在该情况下,理由已经为,例如一些与布局有关的问题,由此,在导轨的另一侧上的空间已经被保留给其它用途而不是补偿重块的用途。然而,在该解决方案中,同样可能实现尽可能对称且在例如导轨上没有产生额外应力的悬挂。
图2和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第二电梯配置的简化和示意性的视图,其中电梯的提升机6设置在电梯井的底部中,或与其靠近。图2示出如从侧面看到的解决方案,图3示出与从提升机6的顶部看到的相同的解决方案。为了简洁,补偿重块2a,2b在图3中用点划线示出。
在根据图2和3的配置中,牵引设备7a和7b以和在根据图1的配置的方式实质上相同的方式被引导以从补偿重块2a和2b运行到电梯轿厢。然而,现在差别在于,提升机6已经被转为这样的姿态以使得它的轴是基本竖直的,在此情况下,牵引槽轮5的旋转平面基本上在水平平面上。这样,实现了一种非常浅的机器的解决方案,其减少了在电梯井的底部中的空间要求并能使将电梯轿厢驱动到向下尽可能地远。然而,牵引槽轮5的接触表面如此宽以使两个牵引设备7a,7b并排装配在牵引槽轮的接触表面上而没有彼此干扰。
图4和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第三电梯配置的简化和示意性的视图,其中电梯的提升机6设置在电梯井的底部中,或与其靠近。图4示出如从侧面看到的解决方案,图5是从顶部看到的提升机6的相同的解决方案。为了简洁,补偿重块2a,2b在图5中用点划线示出。
连接电梯轿厢1和补偿重块2a,2b的每个牵引设备7a,7b,在该实施例中例如为多个电梯绳索,在它的第一端被固定到基本上不动的固定点14a,14b,该固定点位于电梯轿厢1下方且设置有预张紧元件,例如弹簧,从此处,两个牵引设备7a,7b被引导到与补偿重块2a,2b连接的转向滑轮11a,11b,在绕过该转向滑轮之后,两个牵引设备7a,7b被向下引导以在位于电梯轿厢1下方的转向滑轮8a,9a之下通过并向前绕过属于提升机6的彼此同步且围绕竖直轴旋转的两个牵引槽轮5,5a,形成所谓的延伸的双缠绕环(Extended Double Wraploop)。
在该情况下,第一牵引设备7a最初被导引到第一牵引槽轮5,在绕过其之后,第一牵引设备7a被引导到第二牵引槽轮5a并在绕过第二牵引槽轮5a之后向前,再次到第一牵引槽轮5,在绕过其之后,牵引设备7a被引导以在电梯轿厢1下方的转向滑轮8b之下通过,向前直到与电梯轿厢1连接的转向滑轮12a,在绕过其顶部之后,向前到位于电梯轿厢1下方的基本不动的固定点15a,牵引设备7a的第二端被固定到该固定点。
相应地,在该情况下,第二牵引设备7b最初被引导到第二牵引槽轮5a,在绕过其之后,第二牵引设备7b被引导到第一牵引槽轮5并在绕过第一牵引槽轮5之后向前,再次到第二牵引槽轮5a,在绕过其之后,牵引设备7b被引导以在位于电梯轿厢1下方的转向滑轮9b之下通过,向前直到与电梯轿厢1连接的转向滑轮12b,在绕过该转向滑轮的顶部之后,向前到它的位于电梯轿厢1下方的基本上不动的固定点15b,牵引设备7b的第二端被固定到给固定点。
第一牵引槽轮5被直接固定到提升机6的轴,第二牵引槽轮5a安装在轴承上允许自由旋转。牵引槽轮5和5a经由齿形带13进一步地彼此连接,其使牵引槽轮5,5a的转速同步以使得它们是相同的。通过此解决方案,例如在牵引设备7a,7b和牵引槽轮5和5b之间的大约340°的总(overall)接触角得以实现,其中第一接触角大约160°,第二接触角大约180°。形成这样,该解决方案能使实现用于用作牵引设备7a,7b的良好的摩擦阻力。
图6和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电梯配置的简化和示意性的视图,其中电梯的提升机6设置在电梯井的底部中,或与其靠近。图6示出如从侧面看到的解决方案,图7是部分剖开的其与从提升机6的顶部看到的相同的解决方案。
在根据图6和7的配置中,第一牵引设备7a在它的第一端被固定到基本上不动的固定点14a,该固定点14a位于电梯轿厢1下方且设置有预张紧元件,例如弹簧,从此处,牵引设备7a被引导到与补偿重块2a连接的转向滑轮11a,在绕过该转向滑轮之后,牵引设备7a被向下引导以在位于电梯轿厢1下方的转向滑轮8a之下通过并向前围绕属于提升机6的第一牵引槽轮5的顶部,此后,第一牵引设备7a被引导以绕过第二牵引槽轮5a的底部并向前直到与电梯轿厢1连接的转向滑轮12a,在绕过该转向滑轮的顶部之后向前到它的基本上不动的固定点15a,该固定点15a位于电梯轿厢1下方且设置有预张紧元件,例如弹簧,牵引设备7a的第二端被固定到该固定点。
相应地,第二牵引设备7b在它的第一端被固定到基本上不动的固定点14b,该固定点位于电梯轿厢1下方并设置有预张紧元件,例如弹簧,从此处,牵引设备7b被引导到与补偿重块2b连接的转向滑轮11b,在绕过该转向滑轮之后,牵引设备7b被向下引导以在位于电梯轿厢1下方的转向滑轮9a之下通过并向前绕过属于提升机6的第二牵引槽轮5a的底部,此后,第二牵引设备7b被向前引导直到与电梯轿厢1连接的转向滑轮12b,在绕过该转向滑轮的顶部之后向前到它的基本上不动的固定点15b,该固定点位于电梯轿厢1下方且设置有预张紧元件,例如弹簧,牵引设备7b的第二端被固定到该固定点。在图6中,为了简洁,固定点15a,15b的位置已经从正确的位置偏移到侧面以使得两个固定点都是可见的。
图7示出根据图6的配置的具有牵引槽轮5,5a的提升机6的顶视图。第一牵引槽轮5直接固定到提升机6的轴,第二牵引槽轮5a安装在轴承上从而允许自由旋转。牵引槽轮5和5a经由齿带13被进一步彼此连接,其使牵引槽轮5,5a的转速同步以使得它们是相同的。
图4-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梯配置,其中电梯轿厢1和一个或多个补偿重块2a,2b以1:1悬挂比被支撑,相应地,2:1被选为牵引设备7a,7b的拉动比。
图7a和7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电梯配置的简化和示意性的视图,其中电梯的提升机6被设置在电梯井的底部,或与其靠近。图7a示出如从侧面看到的解决方案,图7b是从提升机6的顶部看到的相同的解决方案。为了简洁,补偿重块2a,2b在图7b中用点划线示出。
在根据图7a和7b的配置中,牵引设备7a和7b被引导以直接经由牵引槽轮5从补偿重块2a和2b通到电梯轿厢1,该牵引槽轮5经由轴6a被连接到提升机6。在根据图7a和7b的配置中,牵引槽轮5通过它们的轴6a在彼此不同的方向旋转,但是该配置可还实现为使得两个牵引槽轮5在相同的方向上旋转。从图7b看出,提升机6和它的轴6a相对于补偿重块2a,2b和它们的导轨线处于某一角度。然而,该角度可根据各个电梯布局解决方案变化。这样,在电梯井的底部没有转向滑轮的情况下,非常浅的和简单的机械解决方案得以实现,该解决方案减少了电梯井的底部中的空间要求并能使将电梯轿厢向下驱动到尽可能远。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电梯配置的前视图,图9是其顶视图,其中电梯的具有牵引槽轮5的提升机设置在电梯井的底部中,或与其靠近。在该情况下,补偿重块2被分成两个部分并且对称地设置在电梯轿厢1的侧壁和电梯井的壁之间的轿厢导轨16的两侧上。补偿重块的使用不同于配重在于,补偿重块能够通过平衡轿厢的质量和载荷来节能,然而配重的目的是要实现牵引槽轮和电梯绳索之间的足够的摩擦。电梯轿厢1和补偿重块2之间的支撑绳索3被导引以经由转向滑轮4向下运行到电梯轿厢到从施加在导轨16上的力和轿厢的平衡的角度看尽可能好的位置。相应地,为牵引设备7的齿带或等同设备从补偿重块2经由转向滑轮被引导到电梯井的底部中的牵引槽轮5并从那儿向前直到电梯轿厢1。由此被分成几个部分的补偿重块2适当的较小且窄,并且从空间和布局的视角看它可容易设置在可能最好的位置。在根据图8和9的配置中,在电梯井的顶部中的一些转向滑轮4在电梯轿厢1的投影上方。这类解决方案在例如这样的情况下是可能的,其中机房位于电梯井上方且这些转向滑轮4处于机房中因此在电梯井中没有直接位于电梯轿厢1的投影的上方。同样地,该解决方案在当转向滑轮处于滑轮房中或被固定在电梯井中时是可能的。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第二电梯配置的一侧视图,图11是其顶视图,其中电梯的具有牵引槽轮5的提升机也设置在电梯井的底部中,或与其靠近。在该解决方案中,一个或多个补偿重块2设置在电梯轿厢1的后壁和电梯井的壁之间,上方的转向滑轮被设置到电梯轿厢的投影的侧面以使当从上方看时,所述转向滑轮4没有在电梯轿厢1的投影的上方。这是一高空间效率的解决方案并且从顶部间隙的视角看还是一有利的解决方案,并且它能使顶部间隙较小,在此情况下,电梯轿厢1可上升到十分靠近电梯井的天花板,即使支撑设备3的转向滑轮4处于电梯井中。这类空间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在现代化改造中当旧绳索电梯取出时,能使在现代化改造中电梯轿厢的尺寸可在同一电梯井中增大。
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电梯配置的一前视图,图13是其顶视图,其中电梯的具有牵引槽轮5的提升机也设置在电梯井的底部中,或与其靠近。该解决方案不同于根据图8和9的解决方案之处在于,在此在电梯井的顶部中的转向滑轮4和4a也设置在轿厢的投影的侧面。另外,转向滑轮4和4a被设置成使得当从上方看时,它们到电梯轿厢的固定点关于轿厢的中心点是对称的。因而,例如,在补偿重块2的侧面上将悬挂绳索转到电梯轿厢1的转向滑轮4位于导轨线的前侧上,相应地,在与补偿重块2相反的侧面上将悬挂绳索转到电梯轿厢1的转向滑轮4a与在导轨线的后侧上的正好同样多。
图1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电梯配置的一前视图,图15是其顶视图,其中电梯的具有牵引槽轮5的提升机同样设置在电梯井的底部中,或与底部靠近。在该解决方案中,电梯轿厢1由支撑设备3悬挂支撑使得支撑的悬挂比变为2:1,然而牵引设备7被配置为直接具有1:1的比例。在该解决方案中,支撑设备3在它们的第一端被固定到电梯井的天花板或到在电梯井的顶部中的天花板附近的固定点,并被向下引导到一个或多个补偿重块2,在绕过该补偿重块上的转向滑轮4b的底部之后,被向前引导到电梯井顶部中的转向滑轮4之上并向前到电梯轿厢1下方的转向滑轮4c之下,最后到电梯井的顶部,在此所述支撑设备3在它们的第二端被固定到电梯井的天花板或到电梯井的顶部中的天花板附近的固定点。
支撑设备3的悬挂比可大于2:1,例如4:1或6:1,在此情况下,细的绳索可用作支撑设备3,转向滑轮4,4b和4c的直径可更小。另外,电梯配置还可以被做成以使得支撑比为1:1但是牵引比为2:1,4:1或6:1。
图1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电梯配置的一前视图,图17是其顶视图,其中电梯的具有牵引槽轮5的提升机也设置在电梯井的底部中,或与其靠近。在补偿重块2和电梯轿厢1之间的牵引设备7包括至少两个齿带,在电梯轿厢1和补偿重块2之间的支撑设备3在该解决方案中也是多个悬挂绳索,其绕过在电梯井顶部中的一个或多个转向滑轮4的顶部。在图16和17所示的解决方案中,支撑设备3被固定到电梯轿厢1的在补偿重块2和电梯轿厢1之间的空间中的支撑构件1a。
图1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电梯配置的一前视图,图19是其顶视图,其中电梯的具有牵引槽轮5的提升机也设置在电梯井的底部中,或与其靠近。该配置在其他方面类似于根据图16和17的配置,但是不是一个补偿重块2,在此存在两个补偿重块2和2c,它们设置在电梯轿厢1的侧壁的同一侧上。第一补偿重块2以与根据图16和17的配置中的相同的方式悬挂,第二补偿重块2c借助于电梯井的顶部中的转向滑轮4和4a悬挂在第一补偿重块2的旁边,该转向滑轮被布置在成一定角度的路线上以使得转向滑轮4部分地位于第二补偿重块2c上方,转向滑轮4a位于补偿重块的相反侧上以使得从转向滑轮4a下降到电梯轿厢1的支撑设备3与从转向滑轮4下降到电梯轿厢1的补偿重块2的支撑设备3位于相同的电梯轿厢中心线上。这样,电梯轿厢1的悬挂得到非常好地平衡并且在导轨16的力较小。
图20和2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更多电梯配置的顶视图,其中电梯的具有牵引槽轮5的提升机也设置在电梯井的底部中,或与其靠近。这些配置在其他方面类似于根据图16-19的配置,但是,不是一个或两个补偿重块2,在此存在三个补偿重块2和2c,其设置在电梯轿厢1的侧壁的同一侧上。第一补偿重块2例如在某种程度上大于额外的第二和第三补偿重块2c。在根据图20的解决方案中,在电梯井的顶部中的支撑设备3的转向滑轮4都在电梯轿厢1的侧面处位于相同的侧面上,支撑设备3都被固定到电梯轿厢1的同一侧上。相应地,在根据图21的解决方案中,在电梯井的顶部中的支撑设备3的第一转向滑轮4都在电梯轿厢1的侧面处位于相同的侧面上,第二和第三补偿重块2c的第二转向滑轮4a位于电梯轿厢1的相反侧上,相对于电梯轿厢1的深度方向彼此对称。另外,在补偿重块2,2c的相反侧上的转向滑轮4a被设置成以使得从转向滑轮4a下降到电梯轿厢1的支撑设备3与从转向滑轮4下降到电梯轿厢的第一补偿重块2的支撑设备3实质上位于相同的电梯轿厢中心线上。这样,电梯轿厢1的悬挂得到非常好地平衡并且导轨16上的力较小。
在根据图16-21的配置中,在现代化改造过程中,在顶部处具有机房的一般的绳索电梯可以以根据本发明的配置进行现代化例如以使得旧的机器从使用中移除并且旧的牵引槽轮留在合适位置作为转向滑轮,或新的转向滑轮4被固定到旧的牵引槽轮的位置,以及旧的电梯绳索也被留下作为支撑设备3。另外,新机器6以及牵引槽轮5被安装在电梯井的底部中,至少两个齿带或相应的牵引设备被布置为牵引设备7,用于由机器6驱动,以及以使得牵引设备7的第一端从下方被连接到补偿重块2并且第二端从下方被连接到电梯轿厢1,以及牵引设备7绕过至少一个牵引槽轮5的圆周长度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图16-21的解决方案也非常适合作为例如其中已经存在液压电梯的低层建筑中的现代化配置。这类电梯例如是所谓的背包式电梯,其中电梯轿厢1从底部和从一侧悬挂,由L形状的支撑构件1a支撑。在液压电梯中,电梯轿厢1必须足够重以使电梯轿厢能够克服液压压力而容易也向下运动。在现代化改造中,具有汽缸的液压动力单元被移除并且在它的位置被放置一个或多个补偿重块2以及在电梯井的底部中,或紧挨着电梯井,放置具有牵引槽轮5和必要的转向滑轮以及牵引设备7的电动提升机6。相应地,设置在电梯井的顶部中的是具有转向滑轮4,4a的支撑设备3,其固定到电梯轿厢1和到补偿重块2。在它的最简单状态下,用于液压电梯的现代化解决方案示出在例如图16-17中。如果电梯轿厢已经更大和更重,需要更多的补偿重块。例如,图18-21的解决方案示出这些解决方案。在根据图16-21的解决方案中,牵引设备7被连接在电梯轿厢1和第一补偿重块2之间。另一个额外的补偿重块2c没有连接到牵引设备7。
因为支撑设备3借助于转向滑轮4a也被引导到电梯轿厢1的另一侧,质心点可尽可能正确地定位,由此,施加在电梯轿厢1的导轨16上的导轨力可平衡得非常好,这相应地又改进了电梯的质量、耐用性和乘坐舒适性。另外,在根据本发明的配置中,当将液压电梯现代化改造成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解决方案时,电梯的承载能力可相对于电梯井的表面面积增加,其进一步改进了电梯的能力。
液压电梯通常在电梯井的底部中,但在电梯井的侧面上,具有动力单元室和动力单元。在现代化过程中,该空间还可被利用,新的具有牵引槽轮的电力机器6可设置在该准备好的机器空间中。牵引设备7的通过在该情况下必须经由另外的转向滑轮引导到补偿重块2和到电梯轿厢1,但是这些转向滑轮可较小且廉价,因为牵引设备7没有参与支撑电梯轿厢1和补偿重块2,在此情况下,牵引设备7可例如为齿带或等同物。动力单元室还可位于电梯井之下,在此情况下,动力单元室与电梯井分开。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电梯配置的前视图,该电梯配置包括电梯的两个提升机6,具有牵引槽轮5的提升机6被设置在电梯井的底部中,或与底部靠近。第一提升机6在电梯轿厢1的一侧上被装配在一个或多个补偿重块2和电梯轿厢1之间,第二提升机6在电梯轿厢1的第二侧上被装配在一个或多个补偿重块2和电梯轿厢1之间。该解决方案能使电梯井的基部被做为水平的,特别地在它的中心部分,提升机械部分可被做得较简单。
图2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在安装阶段的一个电梯配置的简化和示意性的视图。在根据该例子的情况下,完工的电梯包括两个平衡重块。当电梯井充分地准备好时,控制单元被带到电梯井的底部附近,必要的电缆被引导到该控制单元,之后,尽可能在工厂预先组装的提升机包被带到电梯井的基部并安装在它的合适位置,该包包括至少一个提升机6以及牵引槽轮5和必要的转向滑轮。在电梯轿厢1的安装之前,例如,三个提升钩17被固定到电梯井的天花板,或与其靠近,用于电梯的最终使用的转向滑轮4和超速调节器,通过它的转向滑轮和绳索,被临时悬挂在所述钩上。此后,最低的导轨16a和被设置在完工的导轨16a上的电梯轿厢1,被安装。电梯轿厢1的支撑设备3在它们的第一端被固定到电梯轿厢1并在电梯井的顶部中的钩17上的转向滑轮4的顶部之上被向下引导到电梯井的底部,在此,支撑设备3在它们的第二端通过固定设备18被固定到装配到牵引槽轮5上的牵引元件7的第一端,所述牵引元件7的第二端从下方被固定到电梯轿厢1。这样,支撑设备3和牵引设备7形成连续的环,其通过用于电梯的最终使用的提升机6被驱动。另外,电梯轿厢的安全装置被连接到超速调节器的绳索。图23示出该安装情况。
接下来,第二最低的导轨被作为最低的导轨16a的延伸部进行固定,电梯轿厢用电梯自身的提升6通过由钩17支撑而被向上提升,所述安装以跳跃式提升的方式每次一个阶段向上进行,直到最高的导轨处于它们的合适位置。此后,在顶部的转向滑轮4被安装到它们在导轨16的顶端处的最终位置,并且超速调节器最后被安装到它的合适位置,以及在支撑设备3和牵引设备7之间的接头18被拆开,以及补偿重块2被安装到它们在支撑设备3和牵引设备7之间的合适位置,此后,支撑设备3在它们的第二端被固定到补偿重块2,在它们的第一端被固定到牵引设备7。此后,安装在不同的阶段继续,用于使电梯进行到完工。
在根据图1,2,3,6,7和8-23的配置中,牵引设备7,7a,7b可以是多个平行的提升绳索,链条或带,例如齿带。相应地,在根据图4和5的解决方案中,带不能使用,以使得牵引设备7a,7b是多个平行的提升绳索或者一个或多个链条。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梯配置中,电梯轿厢1的支撑与电梯轿厢和智能(smart)材料例如齿带的运动设备分开,其中牵引不是基于摩擦而是替代地基于形状锁定,适合于该目的,所述形状锁定被用作运动设备,即作为牵引设备7,7a,7b。因为牵引没有基于摩擦,因此一个或多个补偿重块2,2a,2b,2c可用于替代配重,该补偿重块相对于电梯井的横截面空间有效地设置电梯井中并且它们的质量根据电梯的使用最优化以使电梯配置被做成相对于它在正好被交付的用途中的能效可能最好的方式工作。通过以这样的方式继续,新的或现代化的电梯的使用最初在安装电梯之后被监视并且根据监视结果例如在这样的极限值内调节平衡以使得补偿重块2-2c的总质量是在电梯的额定荷载的-10%至60%之间的某一合适值,优选例如在电梯的额定载荷的0%至50%之间的某一合适值。用这样的方式设计和最优化的电梯配置使施加的荷载尽可能能量有效地运动。前述的空间效率可通过直径较小且可设置在较小空间中的牵引槽轮和转向滑轮得以进一步改进。
能实现预张紧的弹簧元件结合在附图中示出的牵引设备7,7a,7b的每端处的固定点进行描述。相应的功能可通过所谓的恒力张紧设备积极地(actively)实现,所述张紧设备确保使用的牵引设备7,7a,7b始终充分地保持绷紧。
在根据图1-7,10-17和20-22的解决方案中,在电梯井的顶部中的转向滑轮4,4a特别空间有效地设置在电梯井的高度方向上以能使顶部间隙较小。在该情况下,它们被设置在电梯轿厢1的投影之外以使电梯轿厢1在它的上部位置中的顶部边缘可在转向滑轮4,4a之间驱动或甚至驱动过转向滑轮4,4a到它们上方。相应地,在根据图18,19和21的解决方案中,在机房或滑轮室中的转向滑轮4,4a能使顶部间隙较小并且在电梯井中尽可能向上远地驱动电梯轿厢1。
还应当注意到,以上所示的不同的解决方案可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的特征一起为创造性的特征。
对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明显的是本,发明不单独限于如上所述的例子,而是它们可在以下提供的范围内变化。因而,例如,悬挂解决方案可不同于以上所述的。
对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还明显的是,提升机的位置可位于其他位置而不是图中所示的位置。提升机可在电梯井的基部上,或靠近该基部,但在电梯井的某侧上以及在电梯井的顶部中。
对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还明显的是,补偿重块的数量还可大于两个或三个。例如可存在以不同方式设置的四、六、八、十或者甚至更多的补偿重块。

Claims (22)

1.一种电梯配置,该电梯配置包括:
-设置有至少一个牵引槽轮(5)的提升机(6),以及
-被配置为在电梯井上下运动的至少一个电梯轿厢(1)和至少一个补偿重块(2,2a,2b),该至少一个补偿重块借助于该补偿重块的支撑设备(3),被连接以支撑所述电梯轿厢(1),以及
-与所述支撑设备分开的至少一个牵引设备(7,7a,7b),所述牵引设备被配置为将所述牵引槽轮(5)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电梯轿厢(1)和至少一个补偿重块(2,2a,2b)的运动,
其特征在于,每个补偿重块(2,2a,2b)借助于牵引设备(7,7a,7b)被连接到相同的提升机(6),
提升机(6)包括两个牵引槽轮(5,5a),该两个牵引槽轮经由同步设备(13)被彼此连接,两个补偿重块(2a,2b)的牵引设备(7a,7b)绕过所述两个牵引槽轮(5,5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设备是绳索,链条或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设备是绳索或带,以及转向滑轮(4,4a,4b,4c),所述同步设备是齿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配置,其特征在于,存在两个或更多补偿重块(2,2a,2b,2c)以及所有的补偿重块借助于该所有的补偿重块的牵引设备(7,7a,7b)被连接到相同的提升机(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重块(2,2a,2b,2c)借助于所述补偿重块自己的牵引设备(7,7a,7b)被连接到相同的提升机(6)的相同的牵引槽轮(5),所述牵引槽轮包括接触表面,用于与每个补偿重块(2,2a,2b)的牵引设备(7,7a,7b)接触。
6.一种电梯配置,该电梯配置包括:
-设置有至少一个牵引槽轮(5)的提升机(6),以及
-被配置为在电梯井中上下运动的至少一个电梯轿厢(1)和至少一个补偿重块(2,2a,2b),该至少一个补偿重块借助于该补偿重块的支撑设备(3)被连接以支撑电梯轿厢(1),所述支撑设备并不接触所述牵引槽轮(5),以及
-至少一个牵引设备(7,7a,7b),该至少一个牵引设备被配置为将牵引槽轮(5)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电梯轿厢(1)和补偿重块(2,2a,2b)的运动,
其特征在于,每个补偿重块(2,2a,2b)借助于牵引设备(7,7a,7b)被连接到相同的提升机(6),
提升机(6)包括两个牵引槽轮(5,5a),该两个牵引槽轮经由同步设备(13)被彼此连接,两个补偿重块(2a,2b)的牵引设备(7a,7b)绕过所述两个牵引槽轮(5,5a)。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设备是绳索,链条或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设备是绳索或带,以及转向滑轮(4,4a,4b,4c),所述同步设备是齿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配置,其特征在于,存在两个或更多补偿重块(2,2a,2b,2c)以及所有的补偿重块借助于所述所有的补偿重块的牵引设备(7,7a,7b)被连接到相同的提升机(6)。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重块(2,2a,2b,2c)借助于所述补偿重块自己的牵引设备(7,7a,7b)被连接到相同的提升机(6)的相同的牵引槽轮(5),所述牵引槽轮包括接触表面,用于与每个补偿重块(2,2a,2b)的牵引设备(7,7a,7b)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配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牵引设备(7a)在该第一牵引设备的第一端被固定到第一补偿重块(2a),被配置为离开该第一补偿重块(2a)并向下行进,在至少一个第一转向滑轮(8a)之下通过,在牵引槽轮(5)的第二侧面上在牵引槽轮(5)的接触表面的第一点上绕过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下方的提升机(6)的牵引槽轮(5),在至少一个另一第一转向滑轮(8b)之下通过以及上升到电梯轿厢(1)并且在所述第一牵引设备的第二端被固定到所述电梯轿厢(1),以及在于,第二牵引设备(7b)在该第二牵引设备的第一端被固定到第二补偿重块(2b),被配置为离开所述第二补偿重块(2b)并向下行进,在至少一个第二转向滑轮(9a)之下通过以在牵引槽轮(5)的第一侧上在牵引槽轮(5)的接触表面的第二点上绕过设置在所述电梯轿厢下方的提升机(6)的牵引槽轮(5),在至少一个另一第二转向滑轮(9b)之下通过并上升到电梯轿厢(1)并在所述第二牵引设备的第二端被固定到电梯轿厢(1)。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配置,其特征在于,提升机(6)的牵引槽轮(5)的旋转平面在水平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配置,其特征在于,牵引设备(7a,7b)在该牵引设备的第一端被固定到所述电梯轿厢(1)下方的不动的第一和另一第一固定点(14a,14b),所述牵引设备(7a,7b)在所述牵引设备的第二端被固定到电梯轿厢(1)下方的不动的第二和另一第二固定点(15a,15b)。
14.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配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牵引设备(7a,7b)在该每个牵引设备的第一端被固定到电梯轿厢(1)下方的不动的第一和另一第一固定点(14a,14b),从该第一和另一第一固定点,所述牵引设备被引导到与第一和第二补偿重块(2a,2b)连接的第三和另一第三转向滑轮(11a,11b),在绕过该第三和另一第三转向滑轮之后,牵引设备(7a,7b)被向下引导以在电梯轿厢(1)下方的第一和第二转向滑轮(8a,9a)之下通过并向前围绕属于提升机(6)的两个牵引槽轮(5,5a)从而形成所谓的延伸的双缠绕环,此后,每个牵引设备(7a,7b)被引导以在电梯轿厢(1)下方的另一第一和另一第二转向滑轮(8b,9b)之下通过并向前直到与电梯轿厢(1)连接的第四和另一第四转向滑轮(12a,12b),在绕过所述第四和另一第四转向滑轮的顶部之后向前到该每个牵引设备的在电梯轿厢(1)下方的不动的第二和另一第二固定点(15a,15b),牵引设备(7a,7b)的第二端被固定到该第二和另一第二固定点。
15.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配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牵引设备(7a)在该第一牵引设备的第一端被固定到电梯轿厢(1)下方的不动的第一固定点(14a),从该第一固定点,所述第一牵引设备(7a)被引导到与第一补偿重块(2a)连接的第三转向滑轮(11a),在绕过该第三转向滑轮之后,第一牵引设备(7a)被向下引导以在电梯轿厢(1)下方的第一转向滑轮(8a)之下通过并向前围绕属于提升机(6)的第一牵引槽轮(5)的顶部和围绕第二牵引槽轮(5a)的底部,此后,第一牵引设备(7a)被向前引导直到与电梯轿厢(1)连接的第四转向滑轮(12a),在绕过该第四转向滑轮的顶部之后向前到该第一牵引设备的在电梯轿厢(1)下方的不动的第二固定点(15a),第一牵引设备(7a)的第二端被固定到该第二固定点,以及在于,第二牵引设备(7b)在该第二牵引设备的第一端被固定到电梯轿厢(1)下方的不动的另一第一固定点(14b),从该另一第一固定点,所述第二牵引设备(7b)被引导到与第二补偿重块(2b)连接的另一第三转向滑轮(11b),在绕过该另一第三转向滑轮之后,所述第二牵引设备(7b)被向下引导以在电梯轿厢(1)下方的第二转向滑轮(9a)之下通过并向前围绕属于提升机(6)的第二牵引槽轮(5a)的底部,此后,第二牵引设备(7b)被向前引导直到与电梯轿厢(1)连接的另一第四转向滑轮(12b),在绕过该另一第四转向滑轮的顶部之后向前到该第二牵引设备的在电梯轿厢(1)下方的不动的另一第二固定点(15b),所述第二牵引设备(7b)的第二端被固定到该另一第二固定点。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配置,其特征在于,电梯轿厢(1)的支撑与智能材料和电梯轿厢(1)的运动设备分开,其中牵引不是基于摩擦而是基于形状锁定,所述形状锁定适合于使用目的被用作所述运动设备,即作为牵引设备(7,7a,7b)。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梯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材料是齿带。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10,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配置,其特征在于,替代配重,一个或更多个补偿重块(2,2a,2b,2c)被用于电梯配置中,该补偿重块被设置在所述电梯井中并且该补偿重块的质量根据电梯的使用被优化以使得所述电梯配置相对于该补偿重块在被交付的确切用途中的能量消耗最优的方式工作。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梯配置,其特征在于,新的或现代化改造后的电梯的使用被布置成最初在电梯的安装之后进行监视并根据该监视结果,平衡被布置成在这样的极限值内进行调节以使得在所述电梯的额定荷载的-10%至60%之间的某一合适的值,被选为补偿重块(2-2c)的总的质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梯配置,其特征在于,新的或现代化改造后的电梯的使用被布置成最初在电梯的安装之后进行监视并根据该监视结果,平衡被布置成在这样的极限值内进行调节以使得在所述电梯的额定荷载的0%至50%之间的某一合适值,被选为补偿重块(2-2c)的总的质量。
2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10,17,19,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配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梯井的顶部中的转向滑轮(4,4a)被设置在所述轿厢的投影之外以使得所述电梯轿厢(1)在该电梯轿厢的上部位置的顶部边缘已经在转向滑轮(4,4a)之间被驱动或被驱动过所述转向滑轮以到所述转向滑轮上方。
2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10,17,19,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配置,其特征在于,关于所述电梯的安装,所述电梯轿厢(1)被布置成借助于所述电梯的最终的设置在所述电梯井的底部中的提升机(6),以及借助于通过在所述电梯井的顶部中的临时的钩(17)悬挂的转向滑轮(4),以及还借助于所述电梯的最终的支撑设备(3),沿着安装的导轨分阶段地被向上提升,其中该支撑设备与所述电梯的最终的牵引设备(7,7a,7b)被连接在一起,所述牵引设备被布置成借助于所述电梯的最终的牵引槽轮(5)进行运动。
CN201280024140.1A 2011-05-18 2012-05-09 电梯配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621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I20115479 2011-05-18
FI20115479A FI124541B (fi) 2011-05-18 2011-05-18 Hissijärjestely
PCT/FI2012/050450 WO2012156583A1 (en) 2011-05-18 2012-05-09 Elevator arrangemen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62112A CN103562112A (zh) 2014-02-05
CN103562112B true CN103562112B (zh) 2017-02-15

Family

ID=44071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2414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62112B (zh) 2011-05-18 2012-05-09 电梯配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643817B2 (zh)
EP (1) EP2709939A4 (zh)
CN (1) CN103562112B (zh)
AR (1) AR086496A1 (zh)
FI (1) FI124541B (zh)
TW (1) TWI580629B (zh)
WO (1) WO20121565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24541B (fi) * 2011-05-18 2014-10-15 Kone Corp Hissijärjestely
FI20115641L (fi) * 2011-06-22 2012-12-23 Kone Corp Hissin vetoelimen kiristysjärjestely
FI125114B (fi) 2011-09-15 2015-06-15 Kone Corp Hissin ripustus- ja ohjainjärjestely
FI125200B (fi) * 2013-07-04 2015-06-30 Kone Oyj Järjestely kuormituksen muutoksen aiheuttaman hissikorin siirtymän pienentämiseksi
CN103693535A (zh) * 2013-12-17 2014-04-02 苏州久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曳引装置
WO2015175347A1 (en) * 2014-05-14 2015-11-19 Otis Elevator Company Traction geared machine for elevator
JP6270632B2 (ja) * 2014-06-04 2018-01-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展望用エレベータの釣合い錘装置
EP2990370B1 (en) * 2014-09-01 2017-06-14 KONE Corporation Elevator
US9758347B2 (en) 2014-12-02 2017-09-12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ThyssenKrupp A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to move at least two elevator cars independently in at least one hoistway
EP3288887A4 (en) * 2015-04-27 2019-03-13 KONE Corporation ARRANGEMENT FOR ADJUSTING THE VOLTAGE OF A TRACTION ELEMENT OF AN ELEVATOR
US10053332B2 (en) * 2016-03-25 2018-08-21 Smart Lifts, Llc Independent traction drive and suspension systems for a plurality of elevator cabs and counterweights in a hoistway
EP3385216B1 (en) * 2016-03-29 2020-07-29 Hirata Corporation Vertical moving method and vertical moving apparatus
WO2018215688A1 (en) * 2017-05-23 2018-11-29 Kone Corporation Arrangement in an elevator for stopping uncontrolled movement of the elevator car
EP3705443A1 (de) 2019-03-05 2020-09-09 Inventio AG Aufzuganlage mit ausbalancierten traktionsmitteln
CN110436316B (zh) * 2019-07-11 2021-06-04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电梯系统、轿厢及其吊挂机构
WO2021123310A1 (de) * 2019-12-20 2021-06-24 Inventio Ag Aufzuganlage mit mehreren unterschiedlichen tragmitteln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2948A (zh) * 1997-09-26 1999-04-07 东芝株式会社 电梯
WO1999043599A1 (en) * 1998-02-26 1999-09-02 Otis Elevator Company Drum drive elevator using flat belt
CN1257821A (zh) * 1998-12-22 2000-06-28 奥蒂斯电梯公司 具有垂直方向旋转轴的扁平电梯机器
CN1342130A (zh) * 1998-02-26 2002-03-27 奥蒂斯电梯公司 采用扁平软性绳索的双滑轮绳索提升器
US6364063B1 (en) * 1996-12-30 2002-04-02 Kone Corporation Elevator rope arrangement
CN1356256A (zh) * 2000-11-29 2002-07-03 株式会社东芝 电梯
WO2003043927A2 (de) * 2001-11-23 2003-05-30 Inventio Ag Aufzug mit riemenartigem übertragungsmittel, insbesondere mit zahnriemen, als tragmittel und/oder treibmittel
CN1705612A (zh) * 2003-12-09 2005-12-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JP4558336B2 (ja) * 2004-01-20 2010-10-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駆動装置
CN101903278A (zh) * 2007-12-21 2010-12-01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具有两个电梯轿厢的电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640A (en) * 1855-04-03 Andrew murtatjgh
US657380A (en) * 1898-02-04 1900-09-04 Otis Elevator Co Elevator.
US684390A (en) * 1899-12-09 1901-10-08 Otis Elevator Co Elevator apparatus.
US811513A (en) * 1902-06-23 1906-01-30 Elevator Securities Company Elevator.
US735093A (en) * 1903-01-31 1903-08-04 Oscar Greenwald Elevator-cable guard.
US1132769A (en) * 1907-06-17 1915-03-23 Otis Elevator Co Traction-elevator.
US987384A (en) * 1908-12-15 1911-03-21 Otis Elevator Co Rope-drive elevator.
US1051335A (en) 1912-04-17 1913-01-21 William Francis King Dumb-waiter guide.
US1566385A (en) * 1922-12-15 1925-12-22 Otis Elevator Co Control system for elevators
US1702783A (en) 1928-03-09 1929-02-19 Le Roy H Kiesling Elevator guide means
US3174585A (en) 1962-08-13 1965-03-23 Otis Elevator Co Elevator hoisting mechanism
FR1397440A (fr) * 1964-03-19 1965-04-30 Cie Generale Des Parkings Auto Perfectionnements apportés aux appareils élévateurs à charge suspendue
DE1506479A1 (de) 1967-06-14 1969-12-18 Hans Mangelsdorff Elastischer Triebstock-Kettenantrieb,insbesondere fuer Industrie- und Garagenaufzuege
US3845842A (en) 1973-06-13 1974-11-05 W Johnson Elevator system
JPS5257644A (en) * 1975-11-05 1977-05-12 Hitachi Ltd Observation elevator
KR0156946B1 (ko) * 1993-01-26 1999-02-18 마스다 쇼오이치로오 입출고 장치
JP2536816B2 (ja) 1994-02-25 1996-09-25 光洋自動機株式会社 昇降装置
US5699879A (en) 1996-05-06 1997-12-23 Sakita; Masami Elevator system
JPH09328270A (ja) 1996-06-11 1997-12-22 Hitachi Building Syst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WO1998029326A1 (en) * 1996-12-30 1998-07-09 Kone Corporation Elevator rope arrangement
TW378194B (en) * 1997-03-27 2000-01-01 Otis Elevator Co Dual sheave rope climber using flat flexible ropes
US6401871B2 (en) 1998-02-26 2002-06-11 Otis Elevator Company Tension member for an elevator
KR100619203B1 (ko) * 1998-02-26 2006-09-05 오티스 엘리베이터 컴파니 엘리베이터 기계 장치가 엘리베이터 카에 장착된 무-기계실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PT1060305E (pt) 1998-02-26 2006-05-31 Otis Elevator Co Sistemas de elevador
PT1676807E (pt) * 1998-02-26 2015-02-05 Otis Elevator Co Sistema de elevador com motor de acionamento na parte superior
DE69936206T2 (de) 1998-02-26 2008-01-31 Otis Elevator Co., Farmington Aufzugssystemmit am untererem teil des schachtes angeordnetem antrieb
US6860367B1 (en) * 1998-09-29 2005-03-01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system having drive motor located below the elevator car
US7299896B1 (en) 1998-09-29 2007-11-27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system having drive motor located adjacent to hoistway door
MY121775A (en) * 1998-04-28 2006-02-28 Toshiba Kk Traction type elevator apparatus
US6305499B1 (en) 1998-09-30 2001-10-23 Otis Elevator Company Drum drive elevator using flat belt
US6848543B2 (en) 1998-10-30 2005-02-01 Otis Elevator Company Single wall interface traction elevator
US6481538B2 (en) 2000-08-30 2002-11-19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guide rail mounting assembly
FR2813874B1 (fr) 2000-09-08 2003-01-31 Sodimas Installation d'ascenseur pourvue de moyens d'entrainement et de moyens de suspension independants
EP1326797B2 (de) * 2000-09-27 2009-12-23 Inventio Ag Aufzug mit im aufzugsschacht oben seitlich angeordneter antriebseinheit
FR2823734B1 (fr) 2001-04-19 2007-04-20 Serge Arnoult Installation d'ascenseur pourvue de moyens d'entrainement et de moyens de suspension independants
ATE382577T1 (de) * 2001-11-23 2008-01-15 Inventio Ag Aufzug mit riemenartigem übertragungsmittel, insbesondere mit keilrippen-riemen, als tragmittel und/oder treibmittel
JP2004001912A (ja) * 2002-05-30 2004-01-08 Otis Elevator Co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289380C (zh) 2003-06-24 2006-12-13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
ITBO20030413A1 (it) 2003-07-03 2005-01-04 Sassi Alberto Spa Unita' di movimentazione per ascensori e montacarichi.
MXPA03009456A (es) 2003-10-16 2005-04-21 Luis Rodolfo Zamorano Morfin Mejoras para elevador de pasajeros o carga con base al uso de cadenas, contrapesos y servomotores.
CN100572248C (zh) * 2003-12-09 2009-12-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JP4762907B2 (ja) 2004-10-13 2011-08-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EP1760028B1 (en) 2005-09-06 2009-07-22 Elex Italia S.r.l. Room-less lifting equipment for persons and goods
JP5026260B2 (ja) * 2006-05-19 2012-09-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DE102006037253A1 (de) 2006-08-09 2008-02-14 Widmann, Manuela Aufzugsanlage
JP5486798B2 (ja) 2008-12-24 2014-05-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201400508Y (zh) 2009-03-02 2010-02-10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无机房电梯
FI124541B (fi) * 2011-05-18 2014-10-15 Kone Corp Hissijärjestely
FI20115641L (fi) * 2011-06-22 2012-12-23 Kone Corp Hissin vetoelimen kiristysjärjestely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64063B1 (en) * 1996-12-30 2002-04-02 Kone Corporation Elevator rope arrangement
CN1212948A (zh) * 1997-09-26 1999-04-07 东芝株式会社 电梯
WO1999043599A1 (en) * 1998-02-26 1999-09-02 Otis Elevator Company Drum drive elevator using flat belt
CN1342130A (zh) * 1998-02-26 2002-03-27 奥蒂斯电梯公司 采用扁平软性绳索的双滑轮绳索提升器
CN1257821A (zh) * 1998-12-22 2000-06-28 奥蒂斯电梯公司 具有垂直方向旋转轴的扁平电梯机器
CN1356256A (zh) * 2000-11-29 2002-07-03 株式会社东芝 电梯
WO2003043927A2 (de) * 2001-11-23 2003-05-30 Inventio Ag Aufzug mit riemenartigem übertragungsmittel, insbesondere mit zahnriemen, als tragmittel und/oder treibmittel
CN1705612A (zh) * 2003-12-09 2005-12-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JP4558336B2 (ja) * 2004-01-20 2010-10-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駆動装置
CN101903278A (zh) * 2007-12-21 2010-12-01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具有两个电梯轿厢的电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43817B2 (en) 2017-05-09
EP2709939A4 (en) 2014-10-08
TW201305039A (zh) 2013-02-01
FI20115479A (fi) 2012-11-19
EP2709939A1 (en) 2014-03-26
CN103562112A (zh) 2014-02-05
FI124541B (fi) 2014-10-15
US20140034425A1 (en) 2014-02-06
FI20115479A0 (fi) 2011-05-18
WO2012156583A1 (en) 2012-11-22
TWI580629B (zh) 2017-05-01
AR086496A1 (es) 2013-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2112B (zh) 电梯配置
US10501289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installing an elevator
TWI308903B (en) Elevator(?g)
FI119237B (fi) Hissi, menetelmä hissin muodostamiseksi ja tasauslaitteiston käyttö
CN103608280B (zh) 用于电梯的牵引装置的张紧配置
CN1993288B (zh) 带有绳索张紧补偿系统的电梯
FI117381B (fi) Hissiryhmä ja menetelmä hissiryhmän ohjaamiseksi
CN101142132B (zh) 电梯设备
US8127893B2 (en) Elevator and arrangement
FI119769B (fi) Menetelmä hissin asentamiseksi ja hissi
JP2003221176A (ja) エレベータ
CN103796942B (zh) 用于电梯的悬挂配置和导引靴配置
FI125157B (fi) Hissijärjestelmä
FI117335B (fi) Menetelmä hissin asentamiseksi ja hissi
FI116562B (fi) Menetelmä hissin asentamiseksi
FI127319B (fi) Hissijärjestely käsittäen itsenäisesti liikkuvia hissikoreja samassa hissikuilussa ja hissijärjestelyssä käytettävä kytkentäjärjestely
CN100376466C (zh) 制造电梯的方法和电梯运送系统
WO2005000728A1 (en) A method for modernising an elevator
CN216190266U (zh) 龙门式升降机
CN108750894B (zh) 有助电梯轿厢升降的装置
JP2001019313A (ja)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

Termination date: 2021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