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34191B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34191B
CN103534191B CN201180070880.4A CN201180070880A CN103534191B CN 103534191 B CN103534191 B CN 103534191B CN 201180070880 A CN201180070880 A CN 201180070880A CN 103534191 B CN103534191 B CN 1035341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grade
floor
swing
elev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08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34191A (zh
Inventor
毛利一成
福井大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534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41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341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41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Landscapes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在建筑物由于长周期地震或强风等而产生了摆动的情况下,阻止电梯中使用的长物件的摆动放大。本电梯装置具有检测装置(10)和控制装置(9)。检测装置(10)检测长物件的摆动。控制装置(9)在轿厢(2)停止时由检测装置(10)检测到等级1的长物件的摆动时,使电梯转移到管制运转,使轿厢(2)行进至一方的终端楼层。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用于防止电梯的绳索类和线缆类与井道设备接触或与井道设备发生钩挂的情况的管制运转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中使用了主绳索和控制线缆这样的各种绳索类/线缆类(以下也称作“长物件”)。当配备有电梯的建筑物由于地震或强风而进行摆动时,电梯的长物件当然也产生摆动。
所谓的被称作长周期地震的地震摆动在地表的加速度较小,为几伽(gal)左右。但是,在长周期地震引起的摆动的周期接近建筑物的固有周期的情况下,建筑物与长周期地震的摆动共振,有时摆动会持续几分钟以上。此外,在风较强时建筑物也会缓慢摆动,因此例如在台风接近时或通过时,与长周期地震时同样,建筑物的摆动有时会持续。特别是在设置于高层楼宇的高扬程电梯中,长物件的长度变长,因此长物件还会受到建筑物的微小摆动的影响。根据电梯轿厢位置的不同,存在长物件与建筑物的摆动共振,从而长物件与井道设备接触或者与井道设备发生钩挂的可能性。
在下述专利文献1和2中记载了具有管制运转功能的电梯装置。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梯装置中,利用气象局发布的紧急地震快报,在地震的摆动到达之前使轿厢移动到长周期摆动的影响较小的预定区域。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电梯装置中,在建筑物的上部设置振动仪,根据该振动计的检测结果运算长物件的摆动量,进行分阶段的管制运转。例如当产生预定的摆动量时,使轿厢停靠于目标楼层或最近楼层,停止之后的运转。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535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307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和2所记载的电梯装置中,使轿厢停靠在目标楼层或最近楼层,因此电梯的长物件可能会在该停靠楼层与建筑物的摆动共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梯中,使轿厢停靠于长周期摆动的影响较小的预定区域,但在该区域中长物件也有可能与建筑物的摆动共振。在电梯中使用了多个长物件,因此如果在产生长周期地震等引起的摆动时轿厢长时间停靠在预定楼层,则存在某个长物件与建筑物的摆动共振,从而长物件与井道设备接触或与井道设备钩挂的可能性。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建筑物由于长周期地震或强风等而产生了摆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阻止长物件的摆动放大,可靠地防止长物件接触或钩挂井道设备的情况的电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有:检测装置,其检测电梯中使用的预定的长物件的摆动;以及控制装置,其在电梯的轿厢停靠时由检测装置检测到第1等级的长物件的摆动时,使电梯转移到管制运转,使轿厢行进至一方的终端楼层。
此外,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有:检测装置,其检测电梯中使用的预定长物件的摆动;以及控制装置,其在电梯的轿厢停靠时由检测装置检测到第1等级的长物件的摆动时,使电梯转移到管制运转,使轿厢行进至预定的第1非共振楼层。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即使在建筑物由于长周期地震或强风等而产生了摆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阻止长物件的摆动放大,能够可靠地防止长物件接触或钩挂井道设备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梯装置的井道内俯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检测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检测装置的其他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装置的其他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按照附图来对其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适当简化或省略其重复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梯装置的井道内俯视图。图3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在图1至图3中,1是电梯的井道,2是电梯的轿厢,3是电梯的对重。轿厢2和对重3通过主绳索4以吊瓶方式悬挂在井道1内。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中,将主绳索4的一端部连结到轿厢2的上部、主绳索4的另一端部连结到对重3的上部。
5是由电梯的驱动装置构成的曳引机。曳引机5设置于例如在井道1的上方设置的机房6中。主绳索4的一部分被卷绕到曳引机5的驱动绳轮。主绳索4与驱动绳轮的旋转联动而在主绳索的长度方向上移动,由此轿厢2沿与主绳索4的移动方向对应的方向在井道1内升降。对重3沿与轿厢2相反的方向在井道1内升降。
7是电梯的控制盘,8是配备于建筑物的各楼层的电梯层站。
控制盘7例如与曳引机5同样地设置于机房6。控制盘7配备有控制装置9和检测装置10。
控制装置9控制电梯的运行。例如通常时,控制装置9进行使轿厢2依次响应所登记的呼梯的通常运转。当预定的转移条件成立时,控制装置9使电梯从通常运转转移到管制运转。关于管制运转时的动作将后述。
控制装置9配备有轿厢位置检测单元11和运转控制单元12。
轿厢位置检测单元11检测轿厢2的当前位置(以下简称作“轿厢位置”)。轿厢位置检测单元11将检测出的轿厢位置信息输出到运转控制单元12。
运转控制单元12根据由轿厢位置检测单元11检测出的轿厢位置等控制电梯的各种运转。通常运转时和管制运转时的设备类的控制由运转控制单元12进行。例如运转控制单元12控制曳引机5的动作(驱动绳轮的旋转),使轿厢2行进(升降)或者使轿厢2停靠于层站8。此外,运转控制单元12经由控制线缆(未图示)向轿厢2发送指令,控制门(轿厢门和层站门)的开闭。
检测装置10按多个等级检测在电梯中使用的预定长物件的摇晃(摆动)。
电梯中使用了主绳索4和控制线缆这样的各种绳索类/线缆类(长物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说明通过检测装置10检测主绳索4的摆动的情况。但是,也可以通过检测装置10检测控制线缆等其他长物件的摆动。此外,还可以通过检测装置10检测多个长物件的摆动或者长物件的多处摆动。
检测装置10根据来自光电传感器13的输入信号(光电传感器13的动作信号)检测主绳索4的摆动。检测装置10配备有等级1检测单元14和等级2检测单元15。
等级1检测单元14检测主绳索4产生了预定的等级1(第1等级)的摆动的情况。等级2检测单元15检测主绳索4产生了预定的等级2(第2等级)的摆动的情况。等级2的摆动是比等级1的摆动大的摆动。用于检测摆动的基准(等级1和等级2)根据主绳索4的长度和设置在井道1内的设备(井道设备)的配置等而适当设定。
光电传感器13设置在井道1(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将4台光电传感器13设置在中间楼层附近,将各光电传感器13的动作信号输入给检测装置10。在图中,13-Ax表示为了检测在井道1的宽度(由朝向电梯的出入口侧的乘客观察为左右)方向上产生的主绳索4的摆动而配备的光电传感器。13-Ay表示为了检测在井道1的进深(由朝向电梯的出入口侧的乘客观察为前后)方向上产生的主绳索4的摆动而配备的光电传感器。Ax和Ay之后所附的数字“1”表示该光电传感器是为了检测等级1的摆动而配备的。同样,Ax和Ay之后所附的数字“2”表示该光电传感器是为了检测等级2的摆动而配备的。
各光电传感器13具有投光器13a和受光器13b。各光电传感器13的投光器13a和受光器13b例如配置在相同高度。投光器13a朝向对应的受光器13b照射预定的光(检测光)。主绳索4如果配置在标准位置(预定的设计位置),则来自投光器13a的检测光经过主绳索4的附近而入射到受光器13b。受光器13b将表示是否接收到了从对应的投光器13a照射的检测光的信号输出到检测装置10。
光电传感器13-Ax1的投光器13a从井道1的近前侧朝向里侧(即在井道1的进深方向)水平地照射检测光。主绳索4如果配置在其设计位置,则该检测光经过主绳索4的侧方(一侧)而入射到光电传感器13-Ax1的受光器13b。关于光电传感器13-Ax1,构成为例如在将主绳索4与设置于主绳索4的一侧的井道设备之间的距离设为100%的情况下,来自投光器13a的检测光经过从主绳索4起为50%的位置。光电传感器13-Ax1的受光器13b在接收到来自投光器13a的检测光时,将表示该内容的信号(受光信号)输出到等级1检测单元14,在未接收到光时,将表示该内容的信号(非受光信号)输出到等级1检测单元14。
光电传感器13-Ax2的投光器13a从井道1的近前侧朝向里侧水平地照射检测光。主绳索4如果配置在其设计位置,则该检测光经过主绳索4的一侧而入射到光电传感器13-Ax2的受光器13b。关于光电传感器13-Ax2,构成为相比从光电传感器13-Ax1的投光器13a照射的检测光,该光电传感器13-Ax2的检测光经过更远离主绳索4的位置。例如,在将主绳索4与设置于主绳索4的一侧的井道设备之间的距离设为100%的情况下,以来自光电传感器13-Ax2的投光器13a的检测光经过从主绳索4起为90%的位置处的方式,配置各设备。光电传感器13-Ax2的受光器13b在接收到来自投光器13a的检测光时,将受光信号输出到等级2检测单元15,在未接收到光时,将非受光信号输出到等级2检测单元15。
光电传感器13-Ay1的投光器13a从井道1的另一侧朝向一侧(即在井道1的宽度方向)水平地照射检测光。主绳索4如果配置在其设计位置,则该检测光经过主绳索4的里侧而入射到光电传感器13-Ay1的受光器13b。关于光电传感器13-Ay1,构成为在例如将主绳索4与设置于主绳索4的里侧的井道设备之间的距离设为100%的情况下,来自投光器13a的检测光经过从主绳索4起为50%的位置。光电传感器13-Ay1的受光器13b在接收到来自投光器13a的检测光时,将受光信号输出到等级1检测单元14,在未接收到光时,将非受光信号输出到等级1检测单元14。
光电传感器13-Ay2的投光器13a从井道1的另一侧朝向一侧水平地照射检测光。主绳索4如果配置在其设计位置,则该检测光经过主绳索4的里侧而入射到光电传感器13-Ay2的受光器13b。关于光电传感器13-Ay2,构成为相比从光电传感器13-Ay1的投光器13a照射的检测光,该光电传感器13-Ay2的检测光经过更远离主绳索4的位置。例如在将主绳索4与设置于主绳索4里侧的井道设备之间的距离设为100%的情况下,以来自光电传感器13-Ay2的投光器13a的检测光经过从主绳索4起为90%的位置的方式,配置各设备。光电传感器13-Ay2的受光器13b在接收到来自投光器13a的检测光时,将受光信号输出到等级2检测单元15,在未接收到光时,将非受光信号输出到等级2检测单元15。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上述结构的光电传感器13检测主绳索4的运动的情况进行具体说明。但是,这仅是示出了一例,也可以使用具有其他结构的光电传感器来检测主绳索4的运动。此外,还可以使用光电传感器以外的传感器来检测主绳索4的运动。但是,通过使用上述结构的光电传感器13,能够直接检测主绳索4的运动,能够将适于电梯控制的信号输入到检测装置10。
以下还参照图4说明等级1检测单元14的功能。
图4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检测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图4示出了等级1检测单元14的通常运转时和管制运转时的动作。
运转控制单元12被输入由轿厢位置检测单元11检测出的轿厢位置。等级1检测单元14根据从运转控制单元12取得的轿厢位置信息,判定电梯轿厢2当前是否停止(S101)。如果轿厢2处于停止中(S101的是),则等级1检测单元14判定光电传感器13-Ax1或13-Ay1是否进行了动作(S102)。
如果主绳索4配置在标准位置,则从投光器13a照射的检测光入射到受光器13b。因此,光电传感器13-Ax1和13-Ay1不动作(S102的否)。在上述情况下,等级1检测单元14返回到S101的处理。
当在S101中检测到轿厢2处于行进中时(S101的否),等级1检测单元14将光电传感器13-Ax1和13-Ay1的动作设为无效(S103)。即,在轿厢2正在行进的期间中,等级1检测单元14不检测主绳索4的摆动。因此,即使由行进的轿厢2截断检测光,等级1检测单元14也不会进行错误动作。
此外,当在S101中检测到轿厢2处于行进中时,等级1检测单元14进行用于将光电传感器13-Ax1和13-Ay1的到现在为止的动作设为无效的处理(S103)。例如,等级1检测单元14在S101中检测到轿厢2处于行进中时,对等级1计数器清零(N1=0)。等级1检测单元14在S103中进行等级1计数器的清零后,返回到S101的处理。上述等级1计数器是为了防止等级1的摆动的误检测而设定的计数器。
当建筑物由于长周期地震或强风等而产生摆动时,主绳索4也产生摆动。当主绳索4的振幅变大从而主绳索4截断从光电传感器13-Ax1的投光器13a照射的检测光时,从光电传感器13-Ax1的受光器13b输出非受光信号。等级1检测单元14通过在轿厢2停靠时接收上述非受光信号,而检测光电传感器13-Ax1的动作(S102的是)。此外,等级1检测单元14通过在轿厢2停靠时从光电传感器13-Ay1的受光器13b接收非受光信号,而检测光电传感器13-Ay1的动作。
等级1检测单元14在光电传感器13-Ax1或13-Ay1动作时,对等级1计数器的值进行增计数(N1=N1+1)(S104)。
接着,等级1检测单元14将在S104中进行增计数后的等级1计数器的值与预定的基准值(例如,基准值=4)进行比较(S105)。上述基准值是用于检测主绳索4产生了等级1的摆动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以下情况作为一例:等级1检测单元14根据来自光电传感器13-Ax1和13-Ay1的各投光器13a的检测光在轿厢2的停靠中被截断的次数(与上述等级1计数器的值对应)检测等级1的摆动。
如果等级1计数器的值为上述基准值以上(例如N1≥4)(S105的是),则等级1检测单元14检测为主绳索4产生了等级1的摆动(S106)。等级1检测单元14在检测到主绳索4的等级1的摆动时,将表示该内容的信号(等级1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9的运转控制单元12。
等级1检测单元14在S105中等级1计数器的值小于上述基准值(例如N1=3)的情况下,返回到S101,重复上述处理。
接着,还参照图5说明等级2检测单元15的功能。
图5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检测装置的其他动作的流程图。图5示出了等级2检测单元15的通常运转时和管制运转时的动作。
等级2检测单元15根据从运转控制单元12取得的轿厢位置的信息,判定电梯轿厢2当前是否处于停靠状态(S201)。如果轿厢2处于停靠状态(S201的是),则等级2检测单元15判定是否由等级1检测单元14检测到了主绳索4的等级1的摆动(S202)。如果在S202中等级1检测单元14未检测到等级1的摆动,则等级2检测单元15返回S201的处理。
当在S201中检测到轿厢2处于行进中时(S201的否),等级2检测单元15将光电传感器13-Ax2和13-Ay2的动作设为无效(S203)。即,在轿厢2正在行进的期间中,等级2检测单元15不检测主绳索4的摆动。因此,即使由行进的轿厢2截断检测光,等级2检测单元15也不会进行误动作。
当在S202中由等级1检测单元14检测到了等级1的摆动的情况下,等级2检测单元15判定光电传感器13-Ax2或13-Ay2是否已动作(S204)。如果在S204中光电传感器13-Ax2和13-Ay2未动作,则等级2检测单元15返回到S201的处理。
在由等级1检测单元14检测到等级1的摆动后,主绳索4的振幅进一步变大从而主绳索4截断从光电传感器13-Ax2的投光器13a照射的检测光时,从光电传感器13-Ax2的受光器13b输出非受光信号。等级2检测单元15通过在轿厢2停靠时接收上述非受光信号,检测光电传感器13-Ax2的动作(S204的是)。此外,等级2检测单元15通过在轿厢2停靠时从光电传感器13-Ay2的受光器13b接收非受光信号,检测光电传感器13-Ay2的动作。
等级2检测单元15在光电传感器13-Ax2或13-Ay2动作时(S204的是),检测主绳索4产生了等级2的摆动的情况(S205)。等级2检测单元15在检测到主绳索4的等级2的摆动时,将表示该内容的信号(等级2检测信号)输出给控制装置9的运转控制单元12。
接着,还参照图6说明运转控制单元12的功能。
图6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控制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图6示出了从通常运转转移到管制运转、进而从管制运转恢复到通常运转为止的运转控制单元12的动作。
在通常时,运转控制单元12控制使轿厢2依次响应所登记的呼梯的通常运转。运转控制单元12在实施通常运转期间,判定是否由等级1检测单元14检测到主绳索4的等级1的摆动(S301)。即使主绳索4受到长周期地震或强风等的影响而产生长周期的摆动,如果等级1计数器的值小于基准值,则也不检测为等级1的摆动。此外,在轿厢2正在行进的期间中,光电传感器13的动作变为无效,因此检测装置10不检测主绳索4的摆动。如果在S301中等级1检测单元14未检测到主绳索4的等级1的摆动(S301的否),则运转控制单元12继续通常运转(S302)。
在进行通常运转时由等级1检测单元14检测到主绳索4的等级1的摆动时(S301的是),运转控制单元12为了防止长周期摆动引起的受害,使电梯转移到管制运转。
等级1检测单元14是在轿厢2停靠于任意一个楼层(的层站8)时检测等级1的摆动的。因此,在电梯转移到上述管制运转时,轿厢2停靠于任意一个楼层(的层站8)。以下,还将在转移到管制运转时轿厢2所停靠的楼层称作转移时停靠楼层。另外,转移时停靠楼层是在通常运转时(最开始)检测到主绳索4的等级1的摆动的楼层。
在使电梯转移到管制运转时,运转控制单元12首先在转移时停靠楼层进行开门和关门,使轿厢2内的乘客在转移时停靠楼层下梯(S303)。在轿厢2停靠的期间中,主绳索4的移动不被约束的部分间的距离(例如与轿厢2连结的一端部与卷绕于驱动绳轮的中间部之间的距离)不发生变化。因此,当乘客的下梯花费时间(即轿厢2长时间停靠在转移时停靠楼层)时,主绳索4的振幅可能会变大。
因此,当在转移时停靠楼层完成乘客的下梯时,运转控制单元12判定是否由等级2检测单元15检测到主绳索4的等级2的摆动(S304)。在由等级2检测单元15检测到等级2的摆动时(S304的是),运转控制单元12停止运转,使轿厢2直接停靠于转移时停靠楼层(S305)。该情况下,以通过电梯维护人员的检查未检测到异常为条件,来恢复为电梯的通常运转。
如果在S304中等级2检测单元15未检测到等级2的摆动(S304的否),则运转控制单元12使轿厢2行进到一方的终端楼层(例如距离当前的轿厢位置较远一方的终端楼层、顶层等)(S306)。运转控制单元12在使轿厢2停靠于一方的终端楼层后,在保持关门状态的情况下,就地待机(S307)。
运转控制单元12在使轿厢2停靠于一方的终端楼层后,判定是否由等级1检测单元14再次检测到主绳索4的等级1的摆动(S30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轿厢2行进时重置检测光的截断次数(N1=0),因此等级1检测单元14在轿厢2停靠于一方的终端楼层后,开始光电传感器13-Ax1和13-Ay1的动作次数(检测光的截断次数)的计数。
如果使轿厢2行进,则能够改变主绳索4的移动不被约束的部分间的距离。因此,即使在轿厢2停靠于某个楼层(上述转移时停靠楼层)的情况下由等级1检测单元14检测到等级1的摆动时,也能够通过使轿厢2移动到一方的终端楼层,来抑制主绳索4的摆动放大的情况。即,在本电梯装置中,通过使轿厢2行进,而防止主绳索4与建筑物的摆动共振(主绳索4的振幅增大)。
如果在轿厢2停靠于一方的终端楼层的状态下在预定时间(例如3分钟)内未由等级1检测单元14检测到等级1的摆动(S308的否),则运转控制单元12使轿厢2行进到最开始(在S301中)检测到等级1的摆动的楼层(即转移时停靠楼层)(S309)。运转控制单元12在使轿厢2再次停靠于转移时停靠楼层后,在保持关门状态的情况下就地待机(S310)。
在S307中使轿厢2停靠于一方的终端楼层起预定时间(例如3分钟)以内未由等级1检测单元14检测到等级1的摆动时,运转控制单元12判定是否由等级2检测单元15检测到主绳索4的等级2的摆动(从S308的是到S304)。在轿厢2停靠于一方的终端楼层时由等级2检测单元15检测到等级2的摆动时(S304的是),运转控制单元12使运转停止,使轿厢2直接停靠于一方的终端楼层(S305)。
在轿厢2停靠于一方的终端楼层后由等级1检测单元14再次检测到等级1的摆动的情况下(S308的是),之后,由于主绳索4与建筑物的摆动共振等,存在主绳索4的摆动被放大的担忧。因此,如果在S308中进行了肯定的判定后在S304中未由等级2检测单元15检测到等级2的摆动(S304的否),则运转控制单元12使轿厢2行进至轿厢2到达另一方的终端楼层(如果轿厢2在一方的终端楼层处于停靠中,则为另一方的终端楼层)为止(S306)。
在轿厢2的行进过程中,主绳索4的移动不被约束的部分间的距离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主绳索4不会与建筑物的摆动共振,主绳索4的摆动不会放大。运转控制单元12在使轿厢2关门待机于另一方的终端楼层后(S307),与上述同样地进行S308所示的判定。
在S310中使轿厢2停靠于转移时停靠楼层后,运转控制单元12判定是否由等级1检测单元14再次检测到主绳索4的等级1的摆动(S311)。
在使轿厢2再次停靠于转移时停靠楼层起预定时间(例如3分钟)以内由等级1检测单元14检测到等级1的摆动时(S311的是),运转控制单元12返回到S304重复上述处理。另一方面,如果在轿厢2再次停靠于转移时停靠楼层的状态下在预定时间(例如3分钟)内未由等级1检测单元14检测到等级1的摆动(S311的否),则运转控制单元12判断为主绳索4的摆动平息。在上述情况下,运转控制单元12解除管制运转,使电梯恢复到通常运转(S312)。
如果是具有上述结构的电梯装置,则即使在建筑物由于长周期地震或强风等而产生了摆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电梯的长物件接触或钩挂井道设备的情况。
即,在本电梯装置中,通过使轿厢2行进来防止长物件与建筑物的摆动共振的情况。在本电梯装置中,使轿厢2在一方的终端楼层与另一方的终端楼层之间行进,因此能够使长物件的固有周期较大程度变化,能够容易地防止长物件的振幅增大。
如果是本电梯装置,则即使在未预先设定非共振楼层的建筑物、或者不存在非共振楼层的建筑物中,也能够将长周期摆动产生时的受害抑制到最小限度。非共振楼层是指如下楼层:预先设定为在轿厢2停靠时电梯的长物件不易与建筑物的摆动共振、或者不进行共振的楼层。
另外,在预先设定了非共振楼层的情况下,运转控制单元12也可以实施图7所示的动作流程。图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装置的另一动作的流程图。图7所示的动作流程与在图6所示的动作流程中将终端楼层变更为了非共振楼层的动作流程对应。在运转控制单元12进行图7所示的处理的情况下,需要预先设定两个以上的非共振楼层(例如第1非共振楼层、以及作为与第1非共振楼层不同楼层的第2共振楼层)。
在图7中,S401至S405所示的各处理与图6中的S301至S305所示的各处理相同。
如果在S404中等级2检测单元15未检测到等级2的摆动(S404的否),则运转控制单元12使轿厢2行进到预定的非共振楼层(第1非共振楼层)(S406)。运转控制单元12在使轿厢2停靠于第1非共振楼层后,在保持关门状态的情况下就地待机(S407)。
运转控制单元12在使轿厢2停靠于第1非共振楼层后,判定是否由等级1检测单元14再次检测到主绳索4的等级1的摆动(S408)。如果在轿厢2停靠于第1非共振楼层的状态下在预定时间(例如3分钟)内未由等级1检测单元14检测到等级1的摆动(S408的否),则运转控制单元12使轿厢2行进到最开始(在S401中)检测到等级1的摆动的楼层(即转移时停靠楼层)(S409)。运转控制单元12在使轿厢2再次停靠于转移时停靠楼层后,在保持关门状态的情况下就地待机(S410)。
在S407中使轿厢2停靠于第1非共振楼层起预定时间(例如3分钟)以内未由等级1检测单元14检测到等级1的摆动时,运转控制单元12判定是否由等级2检测单元15检测到等级2的摆动(从S408的是到S404)。在轿厢2停靠于第1非共振楼层时由等级2检测单元15检测到等级2的摆动时(S404的是),运转控制单元12使运转停止,使轿厢2直接停靠于第1非共振楼层(S405)。
在轿厢2停靠于第1非共振楼层后由等级1检测单元14再次检测到等级1的摆动的情况下(S408的是),之后,由于主绳索4与建筑物的摆动共振等,存在主绳索4的摆动被放大的担忧。因此,如果在S408中进行了肯定的判定后,在S404中未由等级2检测单元15检测到等级2的摆动(S404的否),则运转控制单元12使轿厢2行进直至轿厢2到达另一方的非共振楼层(第2非共振楼层)(在设定了3个以上的非共振楼层的情况下,为第1非共振楼层以外的非共振楼层)(S406)。运转控制单元12在使轿厢2关门待机于第2非共振楼层后(S407),与上述同样地进行S408所示的判定。
S411和S412所示的各处理与图6中的S311和S312所示的各处理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利用预先设定的非共振楼层适当地进行管制运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在轿厢2的停靠中产生的主绳索4的摆动使电梯转移到管制运转,因此在轿厢2的行进过程中,将光电传感器13的动作(检测装置10的检测功能)设定为无效。作为其他方法,也可以将光电传感器13的动作始终设定为有效,在运转控制单元12中进行是否转移到管制运转(是否利用检测装置10的检测结果)的判断。
在上述情况下,例如运转控制单元12在通常运转时轿厢2的停靠中由检测装置10检测到主绳索4的等级1的摆动时,使电梯转移到管制运转。另一方面,运转控制单元12在轿厢2的行进过程中由检测装置10检测到主绳索4的等级1的摆动时,不使电梯转移到管制运转,而继续通常运转。轿厢2是否正在行进的判断可以根据由轿厢位置检测单元11检测出的轿厢位置进行。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能够应用于具有检测长物件的摆动的功能的装置。
标号说明
1:井道;2:轿厢;3:对重;4:主绳索;5:曳引机;6:机房;7:控制盘;8:层站;9:控制装置;10:检测装置;11:轿厢位置检测单元;12:运转控制单元;13:光电传感器;13a:投光器;13b:受光器;14:等级1检测单元;15:等级2检测单元。

Claims (5)

1.一种电梯装置,其具有:
检测装置,其检测电梯中使用的预定的长物件的摆动;以及
控制装置,其在电梯的轿厢停靠时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第1等级的所述长物件的摆动时,使电梯转移到管制运转,使所述轿厢行进至距离当前的位置较远一方的终端楼层,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管制运转中使所述轿厢行进至所述一方的终端楼层后,在所述轿厢停靠于所述一方的终端楼层时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第1等级的所述长物件的摆动时,使所述轿厢行进至另一方的终端楼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管制运转中使所述轿厢行进至所述一方的终端楼层后,如果在所述轿厢停靠于所述一方的终端楼层的状态下在预定时间内未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第1等级的所述长物件的摆动,则使所述轿厢行进至转移到所述管制运转时曾停靠的停靠楼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管制运转中使所述轿厢行进至所述停靠楼层后,如果在所述轿厢停靠于所述停靠楼层的状态下在预定时间内未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第1等级的所述长物件的摆动,则解除所述管制运转而使电梯恢复到通常运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在使电梯转移到所述管制运转时,在所述轿厢内的乘客下梯后,使所述轿厢行进至所述一方的终端楼层。
5.一种电梯装置,其具有:
检测装置,其检测电梯中使用的预定的长物件的摆动;以及
控制装置,其在电梯的轿厢停靠时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第1等级的所述长物件的摆动时,使电梯转移到管制运转,使所述轿厢行进至预定的第1非共振楼层,
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管制运转中使所述轿厢行进至所述第1非共振楼层后,在所述轿厢停靠于所述第1非共振楼层时由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第1等级的所述长物件的摆动时,使所述轿厢行进至预定的第2非共振楼层。
CN201180070880.4A 2011-09-16 2011-09-16 电梯装置 Active CN1035341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71240 WO2013038558A1 (ja) 2011-09-16 2011-09-16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34191A CN103534191A (zh) 2014-01-22
CN103534191B true CN103534191B (zh) 2016-05-25

Family

ID=47882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0880.4A Active CN103534191B (zh) 2011-09-16 2011-09-16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598608B2 (zh)
CN (1) CN103534191B (zh)
WO (1) WO20130385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73616B (zh) * 2013-03-11 2017-04-2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JP6490248B2 (ja) * 2016-01-20 2019-03-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6542396A (zh) * 2016-12-06 2017-03-29 宁波永良电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轿厢水平偏移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JP2022088746A (ja) * 2020-12-03 2022-06-15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ピアノ線の位置検出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45105A (ja) * 1995-03-13 1996-09-24 Hitachi Building Syst Eng &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運転制御装置
CN101081671A (zh) * 2006-06-01 2007-12-05 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 电梯的地震管制运行系统
JP2008063112A (ja) * 2006-09-08 2008-03-21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揺れ監視制御装置
CN101456506A (zh) * 2007-12-14 2009-06-1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CN101481060A (zh) * 2008-01-07 2009-07-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地震管制运行装置以及方法
JP2010184747A (ja) * 2009-02-10 2010-08-26 Fujitec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0254476A (ja) * 2010-08-19 2010-11-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管制運転装置
JP2011046530A (ja) * 2009-07-29 2011-03-10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CN102198904A (zh) * 2006-10-18 2011-09-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45105A (ja) * 1995-03-13 1996-09-24 Hitachi Building Syst Eng &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運転制御装置
CN101081671A (zh) * 2006-06-01 2007-12-05 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 电梯的地震管制运行系统
JP2008063112A (ja) * 2006-09-08 2008-03-21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揺れ監視制御装置
CN102198904A (zh) * 2006-10-18 2011-09-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
CN101456506A (zh) * 2007-12-14 2009-06-1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CN101481060A (zh) * 2008-01-07 2009-07-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地震管制运行装置以及方法
JP2010184747A (ja) * 2009-02-10 2010-08-26 Fujitec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1046530A (ja) * 2009-07-29 2011-03-10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2010254476A (ja) * 2010-08-19 2010-11-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管制運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34191A (zh) 2014-01-22
JPWO2013038558A1 (ja) 2015-03-23
WO2013038558A1 (ja) 2013-03-21
JP5598608B2 (ja) 2014-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56506B (zh) 电梯装置及电梯的管制运行方法
CN101016134B (zh) 电梯
CN102530666B (zh) 电梯设备
CN107406222B (zh) 电梯系统
CN103402900A (zh) 电梯绳索摆动检测装置
JP5623264B2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かごの位置検出装置
CN103534191B (zh) 电梯装置
CN105752782B (zh) 电梯轿厢的监控装置及监控方法
CN102951517A (zh) 电梯用控制装置
CN102725218B (zh) 设置有安全位置传感器的电梯
CN110606419A (zh) 输送系统振动特征的监测
JP6987255B2 (ja) エレベータ診断システム
CN101955098A (zh) 电梯控制装置
JP6717390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自動復旧システム
CN110937483A (zh) 使用底坑传感器在电梯底坑中的水检测
CN101412479B (zh) 电梯的检修装置
JP2016166071A (ja) エレベータ
CN104125922A (zh) 电梯控制装置
CN102530672B (zh) 电梯
CN101016131B (zh) 电梯控制装置
CN105645219B (zh) 电梯装置
JP6545868B1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05073616A (zh) 电梯装置
CN108349694A (zh) 监视系统
JP5896888B2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