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20575A - 一种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20575A
CN103520575A CN201310493707.6A CN201310493707A CN103520575A CN 103520575 A CN103520575 A CN 103520575A CN 201310493707 A CN201310493707 A CN 201310493707A CN 103520575 A CN103520575 A CN 1035205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hinese medicine
obtains
medicine preparation
extracting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937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20575B (zh
Inventor
谭洪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49370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205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20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205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205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205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包括:猫须草,紫油木叶,马蹄根,黑及草,凤尾草,黑面叶,风轮菜,翠云草,獐牙草,扁豆花,甘松和薏苡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药制剂清热化湿,和中健脾,对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有确切疗效,副作用小。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自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以来,对本病认识有明显提高。常见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后者黏膜肠上皮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主要症候为:胃脘灼热胀痛,嘈杂,脘腹痞闷,口干口苦,渴不欲饮,身重肢倦,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中医理论中湿的特性为:重浊,粘滞,趋下。其致病特点为:(1)损伤阳气湿邪困脾,脾阳不振,水湿停聚,故小便短少。(2)阻碍气机脾胃升降失常则食少便溏,小便短赤。(3)病程缠绵不易痊愈。(4)多见肢身困重。热的特性为:燔灼,炎上,急迫。其致病特点为:(1)表现为热像壮热,面赤,烦躁等。(2)伤津耗气口渴喜饮与次有关。(3)易生风动血。(4)易侵犯人体上部导致咽喉肿痛牙龈出血等。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长期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在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辨证论治。中医学将慢性胃炎辨证分型为以下类型:脾胃湿热型,脾虚气滞型,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和胃阴不足型。各类型症候如下:(1)脾胃湿热型:胃脘灼热胀痛,脘腹痞闷,渴不欲饮,口苦口臭,尿黄,舌质红,边尖深红、苔黄厚或腻,脉弦或滑。(2)脾虚气滞型:胃脘隐痛或胀痛,食后脘闷,纳呆少食嗳气,便糖腹泻,四肢乏力,舌质淡红或舌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脉细软无力。(3)脾胃虚弱型:胃脘隐痛,胃痛喜按喜暖,食后胀闷、痞满,纳呆少食,便溏或腹泻,乏力,四肢酸软,舌质淡或淡红,苔薄白或有齿痕,脉沉细。(4)肝胃不和型:胃脘胀痛或痛窜两肋,嗳气频作,嘈杂泛酸,每因情志而发,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厚,脉弦。(5)胃阴不足型:胃脘灼热疼痛或隐痛,口感舌燥,纳呆食少,大便干结,舌红少津霍有裂纹,苔少,脉细火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制剂清热化湿,和中健脾,对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有确切疗效,副作用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包括:猫须草,紫油木叶,马蹄根,黑及草,凤尾草,黑面叶,风轮菜,翠云草,獐牙草,扁豆花,甘松和薏苡仁。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如下:猫须草15~30份,紫油木叶10~20份,马蹄根15~25份,黑及草30~40份,凤尾草20~30份,黑面叶5~15份,风轮菜10~20份,翠云草15~25份,獐牙草25~35份,扁豆花30~40份,甘松10~20份和薏苡仁20~30份。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优选如下:猫须草20~30份,紫油木叶10~15份,马蹄根20~25份,黑及草35~40份,凤尾草25~30份,黑面叶5~10份,风轮菜15~20份,翠云草20~25份,獐牙草25~30份,扁豆花30~35份,甘松10~15份和薏苡仁25~30份。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如下:猫须草24份,紫油木叶12份,马蹄根24份,黑及草38份,凤尾草26份,黑面叶8份,风轮菜17份,翠云草23份,獐牙草29份,扁豆花33份,甘松12份和薏苡仁29份。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如下:猫须草27份,紫油木叶15份,马蹄根22份,黑及草36份,凤尾草28份,黑面叶6份,风轮菜19份,翠云草21份,獐牙草27份,扁豆花31份,甘松14份和薏苡仁27份。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散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5~8倍的醇浓度为75%~80%的乙醇,加热回流4~6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3~6倍的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加热回流2~4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2~4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00目~4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中加入相对于其质量1.5~3倍的淀粉,混合,获得散剂。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胶囊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加热回流90~180分钟,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药渣质量2~3倍的醇浓度为85%~90%的乙醇,加热回流60~120分钟,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200~3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1~0.3倍的微晶纤维素、0.1~0.3倍的淀粉、0.005~0.05倍的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到胶囊内容物,将所述胶囊剂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到胶囊剂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药制剂清热化湿,和中健脾,对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有确切疗效,副作用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包括:猫须草,紫油木叶,马蹄根,黑及草,凤尾草,黑面叶,风轮菜,翠云草,獐牙草,扁豆花,甘松和薏苡仁。
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猫须草:甘,微苦,凉。清热去湿,排石利水。治急性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风湿性关节炎。
紫油木叶:涩,微苦,凉。归大肠经。清热,祛湿,导滞。主痢疾,泄泻,食积,湿疹,风疹。
马蹄根:苦,涩,寒。归心,肺,大肠经。清热解毒,利尿祛湿,活血止血,祛瘀止痛。治肠炎,痢疾,食滞腹胀。肾炎水肿,肺结核,咳血,血崩,跌打,风湿,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黑及草:苦,寒。清热利湿,平肝利胆。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胃炎,头晕头痛,牙痛。
凤尾草:淡、微苦,凉。清热利湿,解毒止痢,凉血止血。用于痢疾、胃肠炎、肝炎、泌尿系感染、感冒发烧、咽喉肿痛、白带、崩漏、农药中毒;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热毒,消肿,清火。治痈疮,乳痈,淋症。
黑面叶:苦甘,微寒。清湿热,化瘀滞。治腹痛吐泻,疔毒,疮疖,湿疹,皮炎,漆疮,鹤膝风,跌打肿痛。《陆川本草》:清热解毒,止泻,破积。治湿热腹痛,腹泻,鹤膝风,跌打肿痛。
风轮菜:味辛,苦,性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止血。主感冒发热,中暑,咽喉肿痛,白喉,急性胆囊炎,肝炎,肠炎,痢疾,乳腺炎,疔疮肿毒,过敏性皮炎,急性结膜炎,尿血,崩漏,牙龈出血,外伤出血。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泻火,活血消肿。治急性胆囊炎,肝炎,痢疾,腮腺炎,肠炎,血尿,急性结膜炎,毒蛇咬伤,无名肿毒,乳腺炎,刀伤。
翠云草:甘,淡,凉。清热解毒,利湿通络,止血生肌,化痰止咳。用于黄疸型肝炎,痢疾,高热惊厥,胆囊炎,肾炎,肠炎,吐血,便血,风湿性关节炎。外用治荨麻疹,乳痈,外伤出血及烫火伤。
獐牙草:苦,辛,凉。清热解毒,利湿,疏肝利胆。主治急、慢性肝炎,胆囊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尿路感染,肠胃炎,痢疾,火眼。
扁豆花:平,甘,淡。归脾,胃,大肠经。解暑化湿,和中健脾。主夏伤暑湿,发热,泄泻,痢疾,赤白带下,跌打伤肿。《四川中药志》:和胃健脾,清热除湿。消暑热神昏,湿滞中焦,下痢脓血,夏日腹泻及赤白带下。
甘松:味辛,甘,性温。归脾,胃经。理气止痛,醒脾健胃。主脘腹胀痛,不思饮食,牙痛,脚气。
薏苡仁:性凉,味甘。健脾渗湿,除痹止泻。薏米可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是缓和的清热祛湿之品。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如下:猫须草15~30份,紫油木叶10~20份,马蹄根15~25份,黑及草30~40份,凤尾草20~30份,黑面叶5~15份,风轮菜10~20份,翠云草15~25份,獐牙草25~35份,扁豆花30~40份,甘松10~20份和薏苡仁20~30份。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优选如下:猫须草20~30份,紫油木叶10~15份,马蹄根20~25份,黑及草35~40份,凤尾草25~30份,黑面叶5~10份,风轮菜15~20份,翠云草20~25份,獐牙草25~30份,扁豆花30~35份,甘松10~15份和薏苡仁25~30份。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如下:猫须草24份,紫油木叶12份,马蹄根24份,黑及草38份,凤尾草26份,黑面叶8份,风轮菜17份,翠云草23份,獐牙草29份,扁豆花33份,甘松12份和薏苡仁29份。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如下:猫须草27份,紫油木叶15份,马蹄根22份,黑及草36份,凤尾草28份,黑面叶6份,风轮菜19份,翠云草21份,獐牙草27份,扁豆花31份,甘松14份和薏苡仁27份。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散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5~8倍的醇浓度为75%~80%的乙醇,加热回流4~6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3~6倍的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加热回流2~4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2~4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00目~4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中加入相对于其质量1.5~3倍的淀粉,混合,获得散剂。
其中,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胶囊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加热回流90~180分钟,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药渣质量2~3倍的醇浓度为85%~90%的乙醇,加热回流60~120分钟,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200~3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1~0.3倍的微晶纤维素、0.1~0.3倍的淀粉、0.005~0.05倍的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到胶囊内容物,将所述胶囊剂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到胶囊剂成品。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充分理解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达成技术效果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散剂
取猫须草270g,紫油木叶150g,马蹄根220g,黑及草360g,凤尾草280g,黑面叶60g,风轮菜190g,翠云草210g,獐牙草270g,扁豆花310g,甘松140g和薏苡仁270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6倍的醇浓度为75%的乙醇,加热回流5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5倍的醇浓度为95%的乙醇,加热回流4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4小时,粉碎,过筛,获得4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中加入相对于其质量2.5倍的淀粉,混合,获得散剂。
实施例2:胶囊剂
猫须草240g,紫油木叶120g,马蹄根240g,黑及草380g,凤尾草260g,黑面叶80g,风轮菜170g,翠云草230g,獐牙草290g,扁豆花330g,甘松120g和薏苡仁290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4倍的醇浓度为80%的乙醇,加热回流120分钟,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药渣质量3倍的醇浓度为90%的乙醇,加热回流90分钟,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3倍的微晶纤维素、0.25倍的淀粉、0.035倍的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到胶囊内容物,将所述胶囊剂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到胶囊剂成品。
毒性实验:
急性毒性实验:应用小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28~38g,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散剂溶解在水中,(浓度为7.36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为36.8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药片即LD50>36.8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为73.6生药/kg/日。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临床用药量为5.2g生药/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计,平均用药剂量为0.087g生药/kg/日。按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33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846倍。因此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急性毒性极低,临床用药安全。
长期毒性实验:本发明中药制剂实施例1散剂对小鼠按14.28、22.56和38.62g生药/kg连续用药15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3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5周及停药3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全部66例病例均为2009年10月至2012年8月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6人,男性23人,女性13人,年龄25~60岁,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1例;对照组30人,男性19人,女性11人,年龄27~58岁,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胃镜检查证实为HP阳性,通过组织病理活检,发现胃、十二指肠黏膜炎症病理改变,并排除胃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病变。临床多表现为胃脘部疼痛不适,常伴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嗳气、泛酸等症状。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镜下可见点状、片状红斑,并可见出血点,黏膜粗糙不平,黏膜出现水肿、渗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可见黏膜褶皱消失,红白相间,血管显露及呈现结节状或颗粒状。
中医诊断标准:主要症候:(1)胃脘灼热胀痛;(2)口苦口臭;(3)脘腹痞闷,渴不欲饮;(4)舌质红,边尖深红,苔黄厚或腻。次要症候:(1)胃粘膜急性活动性炎症,充血糜烂明显;(2)小便黄;(3)脉滑或濡数。
症型确定:具备主要症候2项加次要症候1项。
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诊断标准,同时符合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分型症候。
治疗方法:治疗组: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实施例1的散剂,每次10g,每日3次。30天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40mg/天,阿莫西林1.5g/天治疗,同时联用胃苏冲剂(扬子江药业集团生产,国药准字z10930002)45g/天。30天为一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治愈:(1)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或消失(2)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3)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复常或消失(4)胃酸基本恢复正常,胆汁返流消失。
显效:(1)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2)胃镜复查黏膜急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3)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恢复或减轻达两个级度以上(含两个级度)(4)胃酸分泌功能和胆汁返流改善,原异常值减少2/3以上。
有效:(1)临床主要症状明显减轻(2)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3)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急、慢性炎症减轻一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减轻(4)胃酸分泌功能和胆汁返流改善,原异常值减少1/2以上。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各项指标无改善。
治疗结果:两组分别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结果参见表1和表2。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中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相对于西药在治疗效果上,具有显著的改进;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中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相对于西药,在治疗疗程上显著缩短。
表1 两组分别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 36 9 21 6 0 36(100%)
对照组 30 0 16 9 5 25(83.3%)
表2 两组分别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及显效人数和时间比较例(%)
组别 例数 用药15天 用药20天 用药25天 用药30天
治疗组 30 4(13.3%) 11(36.7%) 12(40%) 3(10%)
对照组 16 0(0%) 3(18.8%) 6(37.5%) 7(43.8%)
根据上述表格内的临床统计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具有起效快、有效率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的优势;同时对治疗组治愈和显效的30例患者以及对照组治愈和显效的16例患者分别随访1年,结果统计,治疗组30例患者无复发或病情加重,复发率为0%;对照组16例患者,复发或病情加重2人,复发率12.5%。
具体病例:秦某,男,40岁,有慢性胃炎病史,症状:胃脘灼热胀痛,口苦,舌质红,苔黄厚,小便黄,脉滑数;胃镜检查:见片状红斑,黏膜粗糙不平,出现水肿,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症型为脾胃湿热型。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实施例1散剂,每次10g,每日3次,服用15天,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至25天痊愈。随访一年未复发。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包括:猫须草,紫油木叶,马蹄根,黑及草,凤尾草,黑面叶,风轮菜,翠云草,獐牙草,扁豆花,甘松和薏苡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猫须草15~30份,紫油木叶10~20份,马蹄根15~25份,黑及草30~40份,凤尾草20~30份,黑面叶5~15份,风轮菜10~20份,翠云草15~25份,獐牙草25~35份,扁豆花30~40份,甘松10~20份和薏苡仁20~30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猫须草20~30份,紫油木叶10~15份,马蹄根20~25份,黑及草35~40份,凤尾草25~30份,黑面叶5~10份,风轮菜15~20份,翠云草20~25份,獐牙草25~30份,扁豆花30~35份,甘松10~15份和薏苡仁25~30份。
4.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猫须草24份,紫油木叶12份,马蹄根24份,黑及草38份,凤尾草26份,黑面叶8份,风轮菜17份,翠云草23份,獐牙草29份,扁豆花33份,甘松12份和薏苡仁29份。
5.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猫须草27份,紫油木叶15份,马蹄根22份,黑及草36份,凤尾草28份,黑面叶6份,风轮菜19份,翠云草21份,獐牙草27份,扁豆花31份,甘松14份和薏苡仁27份。
6.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散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5~8倍的醇浓度为75%~80%的乙醇,加热回流4~6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3~6倍的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加热回流2~4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2~4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00目~4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中加入相对于其质量1.5~3倍的淀粉,混合,获得散剂。
7.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胶囊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加热回流90~180分钟,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药渣质量2~3倍的醇浓度为85%~90%的乙醇,加热回流60~120分钟,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200~3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1~0.3倍的微晶纤维素、0.1~0.3倍的淀粉、0.005~0.05倍的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到胶囊内容物,将所述胶囊剂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到胶囊剂成品。
8.一种权利要求1至5所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散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5~8倍的醇浓度为75%~80%的乙醇,加热回流4~6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3~6倍的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加热回流2~4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2~4小时,粉碎,过筛,获得300目~4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中加入相对于其质量1.5~3倍的淀粉,混合,获得散剂。
9.一种权利要求1至5所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制剂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加热回流90~180分钟,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渣再加入相对于药渣质量2~3倍的醇浓度为85%~90%的乙醇,加热回流60~120分钟,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干燥,获得干膏;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得200~300目的超微细粉;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加入相对于其质量0.1~0.3倍的微晶纤维素、0.1~0.3倍的淀粉、0.005~0.05倍的硬脂酸镁,进行混匀处理,即得到胶囊内容物,将所述胶囊剂内容物装入胶囊壳体中,即得到胶囊剂成品。
CN201310493707.6A 2013-10-18 2013-10-18 一种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205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93707.6A CN103520575B (zh) 2013-10-18 2013-10-18 一种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93707.6A CN103520575B (zh) 2013-10-18 2013-10-18 一种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20575A true CN103520575A (zh) 2014-01-22
CN103520575B CN103520575B (zh) 2015-11-25

Family

ID=49923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9370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20575B (zh) 2013-10-18 2013-10-18 一种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2057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7956A (zh) * 2015-10-10 2015-12-16 徐保利 一种治疗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5362843A (zh) * 2015-12-05 2016-03-02 李孝国 治疗脾胃湿热型消化性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1298A (zh) * 2012-10-18 2013-01-09 林强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1298A (zh) * 2012-10-18 2013-01-09 林强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林小武: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 《北京中医》 *
鲁昌源: "慢性萎缩性胃炎运用专方治疗述略", 《中医药学刊》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7956A (zh) * 2015-10-10 2015-12-16 徐保利 一种治疗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5362843A (zh) * 2015-12-05 2016-03-02 李孝国 治疗脾胃湿热型消化性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20575B (zh)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8804B (zh) 一种治疗肛周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2781B (zh) 一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78877B (zh) 一种治疗阴囊湿疹的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593B (zh) 一种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575B (zh) 一种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6039109A (zh) 防治寒湿阻络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药酒
CN103550528B (zh) 一种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3520331B (zh) 一种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4189289B (zh) 一种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66442B (zh)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内服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23111B (zh) 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
CN103520378B (zh) 一种治疗脾虚气滞型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3520620B (zh) 一种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4622995A (zh) 一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53043A (zh) 一种治疗五更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13815A (zh) 一种治疗阴虚火旺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4000907A (zh) 一种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84806A (zh) 一种治疗风热型荨麻疹的中药
CN103386104B (zh) 一种治疗丹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05692B (zh) 一种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中药制剂
CN104971199A (zh) 一种治疗胃溃疡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1167915B (zh)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07124A (zh) 一种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中药制剂
CN105213975A (zh) 一种治疗肝硬化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031499A (zh) 一种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610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