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5769A - 接合连接器扩展结构和接合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接合连接器扩展结构和接合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515769A CN103515769A CN201310239249.3A CN201310239249A CN103515769A CN 103515769 A CN103515769 A CN 103515769A CN 201310239249 A CN201310239249 A CN 201310239249A CN 103515769 A CN103515769 A CN 1035157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bonder terminal
- bonder
- positive contact
- o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8—Short-circuiting members for bridging contacts in a counterpar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28—Coupling parts carrying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2—Resilient sockets forked sockets having two leg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接合连接器扩展结构包括:第一和第二连接器端子;第一和第二壳体,该第一和第二壳体用于容纳第一和第二连接器端子;以及接合连接器,该接合连接器构造为嵌合于互相布置在顶部的第一和第二壳体的第一和第二切口内,以与容纳于第一和第二壳体内的第一和第二连接器端子的阳触点相接合,从而使第一和第二连接器端子导通并且使第一和第二壳体成为一体。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基于2012年6月15日提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No.2012-135565并要求其优先权,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合连接器扩展结构和接合连接器,并且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一体地连接互相布置于顶部的壳体的接合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连接器端子分别布置于多个电线的端部,并且连接器端子互连从而保证电线之间的导电性。
如图1所示,每个连接器端子301都可以插入并且容纳于连接器端子壳体305内,该连接器端子壳体305设置有与连接器端子301一样多的壳体孔303,从而连接电线。在图1中,TD表示横向,LD表示纵向,FRD是前/后方向,FR表示前侧,而RR表示后侧。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决专利申请公布No,2007-87810
发明内容
由树脂制成的壳体305无法容易地改变设置于其上的壳体孔303的数量。因而,当比设置于壳体305上的壳体孔303多的连接器端子301互连时,需要具有不同规格的另一个壳体(即,具有更多壳体孔)。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更多连接器端子互连而无需改变壳体上用于容纳连接器端子的壳体孔的数量的接合连接器扩展结构和接合连接器。
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接合连接器扩展结构包括:多个连接器端子,该多个连接器端子的每一个都具有主体和在主体的横向的一端处从主体凸出的阳触点;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用于容纳多个连接器端子的第一连接器端子并且具有第一切口,穿过该第一切口,容纳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连接器端子的阳触点是可见的;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用于容纳多个连接器端子的第二连接器端子并且具有第二切口,通过该第二切口,容纳于第二壳体内的第二连接器端子的阳触点是可见的;以及接合连接器,该接合连接器构造为嵌合在互相布置在顶部的第一和第二壳体的第一和第二切口内,以与容纳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连接器端子的阳触点和容纳于第二壳体内的第二连接器端子的阳触点相接合,从而使第一和第二连接器端子导通并且使第一和第二壳体成为一体。
多个连接器端子的每一个在主体内部都可以具有阴触点,第一壳体可以容纳在横向相邻的多个连接器端子中的第一连接器端子和第三连接器端子,容纳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连接器端子的阳触点和容纳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三连接器端子的阴触点可以互相接合以导通,容纳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连接器端子的阳触点可以定位于第一壳体的横向的一端处,并且容纳于第二壳体内的第二连接器端子的阳触点可以位于第二壳体的横向的一端处。
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接合连接器用于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互相在顶部布置并且接合。第一壳体用于容纳多个连接器端子的第一连接器端子,该多个连接器端子的每一个都具有主体和在主体的横向的一端处从主体凸出的阳触点,并且该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切口,穿过该第一切口,所容纳的第一连接器端子的阳触点是可见的。第二壳体用于容纳多个连接器端子的第二连接器端子并且具有第二切口,穿过该第二切口,所容纳的第二连接器端子的阳触点是可见的。该接合连接器包括:第一接合部,该第一接合部构造为嵌合于第一壳体的第一切口内,以与容纳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连接器端子的阳触点接合;第二接合部,该第二接合部构造为嵌合于第二壳体的第二切口内,以与容纳于第二壳体内的第二连接器端子的阳触点接合;以及连结部,该连结部连接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安装于第一和第二壳体内的接合连接器完全地嵌合于第一和第二壳体的第一和第二切口内,以使第一和第二连接器端子导通并且使第一和第二壳体成为一体。
接合连接器可以是U状的。
根据上述结构,利用用于使多个连接器端子互连的接合连接器扩展结构和接合连接器,能够互连更多的连接器端子,而无需改变壳体上用于容纳连接器端子的壳体孔的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现有壳体和接合端子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合连接器扩展结构的示意性结构的透视图;
图3是沿着在纵向和前/后方向上展开的平面(垂直于横向的平面)截取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合连接器扩展结构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合连接器扩展结构的示意性结构的透视图,其是接近狭缝的截面图(沿着在纵向和前/后方向上展开的平面取的截面图);
图5是图4的V状部的放大图;以及
图6是在纵向和横向上展开的平面图(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面),其是沿着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合连接器扩展结构中接合端子互相接合的状态取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说明问题,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详尽地解释了许多具体细节,从而有助于透彻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然而,显而易见的是,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也可以实施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在其他例子中,为了简化附图,示意性地示出了众所周知的结构和装置。
下面将参考图2至6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接合连接器扩展结构1和接合连接器7。如图2等所示,接合连接器扩展结构1包括:连接器端子3、第一壳体5(5A)、第二壳体5(5B)、以及接合连接器7。壳体(连接器端子壳体)5设置有壳体孔11,用于容纳连接器端子3。
为了便于说明,假定连接器端子3或者壳体5的壳体孔11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FRD,假定前/后方向FRD的前侧为FR、并且假定前/后方向FRD的后侧为RR。假定垂直于前/后方向的一个方向为横向TD,并且假定横向TD的一端为TD1,而假定横向TD的另一端为TD2。假定垂直于前/后方向FRD和横向TD的方向为纵向LD,并且假定纵向LD的一端为LD1,而假定纵向LD的另一端为LD2。
连接器端子3包括:主体9;以及阳触点13,该阳触点13在主体9的横向TD的一侧上从主体9凸出,如图6等所示。
第一壳体5A形成为矩形板状。连接器端子3插入并且容纳于第一壳体5A中的壳体孔11内。第一壳体5A形成有切口(诸如狭缝)15(15A),穿过该切口15(15A),被容纳的连接器端子3的阳触点13是可见的。
与第一壳体5A相类似,第二壳体5B也形成为矩形板状。连接器端子(与容纳于第一壳体5A内的连接器端子不同的连接器端子)3插入并且容纳于第二壳体5B中的壳体孔11内。第二壳体5B也形成有切口(诸如狭缝)15(15B),通过该切口15(15B),被容纳的连接器端子3的阳触点13是可见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5A中的壳体孔11的数量与第二壳体5B中的壳体孔11的数量相同,但是可以与其不同。
当壳体5(5A、5B)互相布置于顶部上时,接合连接器7嵌合在各个壳体5的切口15(15A、15B)内,如图2至4所示。更具体地说,壳体5(5A、5B)的互相布置于顶部的布置意味着在纵向LD上第二壳体5B布置于第一壳体5A上,以使壳体5A和5B成为一体。
接合连接器7与容纳于第一壳体5A内的连接器端子3的阳触点13和容纳于第二壳体5B内的连接器端子3的阳触点13接合,以使连接器端子3导通,从而使壳体5A和5B成为一体。
在壳体5A和5B成为一体时,一体的壳体5A和5B是矩形板状(长方体状),并且接合连接器7不凸出到长方体壳体5A和5B的外部。
如图6所示,阴触点17设置在连接器端子3的主体9的内部。图6中省略了壳体5。
如图4等所示,壳体5在横向TD上以预定间隔设置有多个壳体孔11。连接器端子3分别容纳于壳体孔11内,使得壳体5在横向TD上并排容纳多个连接器端子3。
阳触点13与阴触点17接合,使得容纳于壳体5内并且互相相邻的连接器端子3互相导通。
穿过形成于壳体5上的切口15,容纳于壳体5内的连接器端子3中处于横向TD的一端的连接器端子(图4中最右侧的连接器端子)的阳触点13是可见的(即,从壳体5的外部是可见的)。
将接合连接器7构造为与位于第一壳体5A的横向TD的一端的连接器端子3的阳触点13和位于第二壳体5B的横向TD的一端的连接器端子3的阳触点13接合。
通过例如将板状金属材料形成为预定形状并且弯曲该形成为预定形状的材料,制造连接器端子3。
如图2等所示,连接器端子3的外形基本上为方柱状。连接器端子壳体5位于连接器端子3的前/后方向FRD的前侧FR上(更具体地说,在远离连接器端子13的预定适当位置处保持预定适当姿态),并且然后,连接器端子3向向前方向FR移动,使得连接器端子3插入并且容纳于连接器端子壳体5的壳体孔11内,并且一体地安装在连接器端子壳体5内。
如上所述,连接器端子3包括:主体9、阳触点(阳端子部)13、阴触点(阴端子部)17、以及狭缝(侧狭缝)21。
主体9形成为矩形管状。矩形管状的主体9包括:每一个都形成为矩形板状的四个侧壁(第一侧壁19A、第二侧壁19B、第三侧壁19C、以及第四侧壁19D)。
第一侧壁19A定位于主体9的横向TD的一侧上。第二侧壁19B与第一侧壁19A相对并且定位于主体9的横向TD的另一侧上。第三侧壁19C定位于主体9的纵向LD的一侧上。第四侧壁19D与第三侧壁19C相对并且定位于主体9的纵向LD的另一侧上。
阳触头触点13在横向LD的一侧TD1上从主体9的第一侧壁19A凸出。阳端子13形成为板状,例如,其厚度方向是纵向LD,其在纵向LD上定位于主体9的中部,并且在前/后方向FRD上定位于主体9的前侧FR上。
如图6所示,阴触点17设置于主体9的内部。阴触点17包括:对接部23和弹簧24。将对接部23形成为从主体9的第三侧壁19C向内凸出。将弹簧24形成为从主体9的第四侧壁19D向内凸出。因而,对接部23定位于纵向LD的一侧上,并且弹簧24定位于纵向LD的另一侧上。
狭缝21设置于主体9的第二侧壁19B上。狭缝21在纵向LD定位于主体9的中部,并且在前/后方向FRD上从主体9的前端(第二侧壁19B)向后代延伸预定长度。狭缝21并不穿过第二侧壁19B。
狭缝21的宽度的值(在纵向LD上的尺寸)从前端向附近逐步增大。狭缝21在锥形部之外的部分的宽度的值大于阳触点13的厚度的值(在纵向LD上的尺寸)。狭缝21在纵向LD上与阳触点13定位于相同的位置处。即,狭缝在纵向LD上的中心位置与阳触点在纵向LD上的中心位置匹配。
连接器端子3设置有电线连接部25。电线连接部25从主体9朝向后侧RR凸出。
电线连接部25包括:导线保持部27,该导线保持部27用于保持去除了其被覆并且露出的电线43的导线;以及被覆保持部29,该被覆保持部29用于保持电线43的被覆。导线保持部27与被覆保持部29互相紧固在一起,从而一体地安装在电线43的端部上,并且保持电线43(未示出)。
如上所述,设置多个壳体孔11,使得同时在一个连接器端子壳体5内在横向TD上并排布置多个连接器端子3。布置的连接器端子3互相接合(互相接触),以导通。此外,在横向TD上并排布置在连接器端子壳体5内的相邻连接器端子3互相接触,以导通。
关于更多解释,对于互相相邻的连接器端子3,当多个连接器端子3在横向TD上同时并排布置在连接器端子壳体5内时,一个连接器端子3的阳触点13与另一个连接器端子3的阴触点17接合,使得互相相邻的连接器端子3导通(请参见图6)。
即,连接器端子3的阳触点13因为施力而夹在另一个连接器端子3的阴触点17内的对接部23与弹簧24之间,使得一个连接器端子3的阳触点13与另一个连接器端子3的阴触点17精确接合。
当多个连接器端子3在横向TD上同时并排布置在连接器端子壳体5内时,位于横向TD的一端上的一个连接器端子3的阳触点13不与连接器端子3相邻,并且从而不与阴触点17接合。
当多个连接器端子3在横向TD上同时并排布置在连接器端子壳体5内时,位于横向TD的另一端的一个连接器端子3的阴触点17不与连接器端子3相邻,并且从而不与阳触点13接合。
当多个连接器端子3在横向TD上同时并排布置在连接器端子壳体5内时,连接器端子3的阳触点13穿过设置于壳体5的分隔壁(设置于壳体孔11之间的分隔壁)上的通孔(未示出),以与安装在相邻壳体孔11内的连接器端子3的阴触点17接合。
接合连接器7用于将第二壳体5B布置于第一壳体5A上,并且使它们互相接合,如上所述。接合连接器7包括第一接合部33、第二接合部35、以及连结部37,并且形成为U形(请参见图2等)。
接合连接器7内的第一接合部33嵌合在第一壳体5A的切口(狭缝)15A内,以与容纳于第一壳体5A内的连接器端子(最靠近横向TD的一端TD1的连接器端子)3的阳触点13接合。
接合连接器7内的第二接合部35嵌合在第二壳体5B的切口(狭缝)15B内,以与容纳于第二壳体5B内的连接器端子(最靠近横向TD的一端TD1的连接器端子)3的阳触点13接合。
接合连接器7内的连结部37介于第一接合部33与第二接合部35之间,以连接第一接合部33和第二接合部35。
当接合连接器7安装在互相位于顶部的壳体5A和5B内时,其完全地嵌合在壳体5A和5B的切口15内,以使连接器端子3导通,从而使壳体5A和5B成为一体。
如上所述,壳体5形成为矩形板状,并且其厚度方向为纵向LD。在前/后方向FRD上,从后端面朝向前侧FR,设置壳体孔11。
容纳于壳体孔11内的连接器端子3(主体9等)锁定在设置于壳体孔11内的矛杆(未示出)上,以固定在壳体5上。
在连接器端子3容纳于壳体孔11内的同时,如图3等所示,连接器端子3的主体9的前端远离壳体5的前端,并且连接器端子3的阳触点13定位于主体9的前端侧上。
靠近壳体5的横向TD的一端设置壳体5的狭缝15,使得其宽度方向与壳体5的横向TD匹配。在壳体5的前/后方向FRD上,狭缝15从壳体5的前面朝向后侧RR延伸。狭缝15在壳体5的纵向LD上穿过壳体5。
狭缝15通向最接近壳体5的横向TD的一端TD1的壳体孔11(其内容纳连接器端子3的阳触点13)。因而,当从前侧FR朝向后侧RR观看其内容纳了连接器端子3的壳体5时,穿过狭缝15,容纳于最接近壳体5的横向TD的一端TD1的壳体孔11内的连接器端子3的阳触点13是可见的。
当在横向LD上观看互相布置于顶部的壳体5A和5B时,整个第一壳体5A和整个第二壳体5B互相位于包括狭缝15的顶部。
接合连接器7插入狭缝15内并且与容纳于第一壳体5A内的连接器端子3的阳触点13和容纳于第二壳体5B内的连接器端子3的阳触点13相接合,以使连接器端子3导通,从而使壳体5A和5B成为一体。
将更详细描述接合连接器7。
接合连接器7包括第一接合部33、第二接合部35、以及连结部37,并且通过冲压板状金属材料形成为U状。
第一接合部33的顶端设置有狭缝39。狭缝39的宽度基本上是一定的,但是在狭缝39的入口处形成一对半圆形凸部41,使得狭缝39的宽度在狭缝39的入口处变窄。
接合连接器7中形成狭缝39的部分是有弹性的。
在接合连接器7插入壳体5中的狭缝15内的同时,如图3所示,连接器端子3的阳触点13嵌合在狭缝39内,并且以预定压力将阳触点13夹在形成狭缝39的部分(一对凸部41)之间。从而,在接合连接器7插入壳体5中的狭缝15内的同时,接合连接器7不容易从壳体5(容纳于壳体5中的连接器端子3)脱离。
现在描述将连接器端子3、壳体5和接合连接器7组装在接合连接器扩展结构1内的过程。
在初始状态下,假定连接器端子3、壳体5以及接合连接器7互相分离,并且对电线43安装连接器端子3。
在初始状态下,将连接器端子3安装在壳体5内(5A、5B)。随后,将壳体5(5A、5B)互相布置在顶部。然后,将接合连接器7安装在壳体5中,并且结束组装。
根据接合连接器扩展结构1,接合连接器7使容纳于第一壳体5A内的连接器端子3的阳触点13和容纳于第二壳体5B内的连接器端子3的阳触点13导通,以使壳体5成为一体。从而,壳体5的数量相应地增加,以满足更多连接器端子3之间的互连。此外,能够互连更多的连接器端子3,而无需改变用于容纳连接器端子3的壳体孔11的数量(无需改变壳体5的规格)。然后,可以扩展壳体5的使用方式。
根据接合连接器扩展结构1,将接合连接器7构造为与位于第一壳体5A的横向TD的一端处的连接器端子3的阳触点13和位于第二壳体5B的横向TD的一端处的连接器端子3的阳触点13接合。从而,能够有效地使用当多个连接器端子3仅通过一个壳体5互连时未使用并且保留的阳触点13。
使用上述接合连接器7,并且此外,可以额外地在壳体5A和5B的纵向TD的另一端处设置有接合部,以使接合部互相接合,并且在两侧处固定壳体5A和5B,从而实现更精确接合。
在上面的描述中,两个壳体5互相布置在顶部,但是可以将3个或者更多个壳体5互相布置在顶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将接合连接器7形成为E状,或者改变设置于壳体5内的狭缝15的形式,利用多个接合连接器7,3个或者更多个壳体5成为一体。
尽管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4)
1.一种接合连接器扩展结构,包括:
多个连接器端子,该多个连接器端子的每个都具有主体和在所述主体的横向的一侧处从所述主体凸出的阳触点;
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用于容纳所述多个连接器端子的第一连接器端子并且具有第一切口,经过该第一切口,容纳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所述第一连接器端子的所述阳触点是可见的;
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用于容纳所述多个连接器端子的第二连接器端子并且具有第二切口,经过该第二切口,容纳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所述第二连接器端子的所述阳触点是可见的;以及
接合连接器,该接合连接器构造成嵌合在布置于彼此顶部上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切口内,以与容纳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所述第一连接器端子的所述阳触点和容纳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所述第二连接器端子的所述阳触点相接合,从而使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器端子导通并且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成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连接器扩展结构,其中
所述多个连接器端子的每个都在所述主体内部具有阴触点,
所述第一壳体容纳所述多个连接器端子中的在所述横向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器端子和第三连接器端子,
容纳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所述第一连接器端子的所述阳触点与容纳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所述第三连接器端子的所述阴触点互相接合以导通,
容纳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所述第一连接器端子的所述阳触点定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横向的一端处,并且
容纳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所述第二连接器端子的所述阳触点定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横向的一端处。
3.一种用于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布置于彼此顶部上并且接合的接合连接器,所述第一壳体用于容纳所述多个连接器端子的第一连接器端子,该多个连接器端子的每个都具有主体和在所述主体的横向的一端侧处从所述主体凸出的阳触点,并且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切口,经过该第一切口,所容纳的所述第一连接器端子的所述阳触点是可见的,所述第二壳体用于容纳所述多个连接器端子的第二连接器端子并且具有第二切口,经过该第二切口,所容纳的所述第二连接器端子的所述阳触点是可见的,所述接合连接器包括:
第一接合部,该第一接合部构造成嵌合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切口内,以与容纳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所述第一连接器端子的所述阳触点相接合;
第二接合部,该第二接合部构造成嵌合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切口内,以与容纳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所述第二连接器端子的所述阳触点相接合;以及
连结部,该连结部将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连接,
其中,安装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内的所述接合连接器完全地嵌合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切口内,以使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器端子导通并且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成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合连接器,其中,所述接合连接器具有U形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35565A JP2014002846A (ja) | 2012-06-15 | 2012-06-15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拡張構造および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JP2012-135565 | 2012-06-15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515769A true CN103515769A (zh) | 2014-01-15 |
Family
ID=49668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239249.3A Pending CN103515769A (zh) | 2012-06-15 | 2013-06-17 | 接合连接器扩展结构和接合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72193B2 (zh) |
JP (1) | JP2014002846A (zh) |
CN (1) | CN103515769A (zh) |
DE (1) | DE102013211137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08787A (zh) * | 2015-03-19 | 2017-11-28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端子插入装置及配线模块的制造方法 |
CN111509516A (zh) * | 2019-01-31 | 2020-08-07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接头连接器及汇流条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3168301A (ja) * | 2012-02-16 | 2013-08-29 | Yazaki Corp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JP6141612B2 (ja) * | 2012-09-21 | 2017-06-0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206392B2 (ja) * | 2014-12-25 | 2017-10-04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JP6653302B2 (ja) * | 2017-10-05 | 2020-02-2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7042403B2 (ja) * | 2018-12-28 | 2022-03-2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JP7140034B2 (ja) * | 2019-04-10 | 2022-09-21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KR20210033200A (ko) * | 2019-09-18 | 2021-03-26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커넥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68487U (zh) * | 1984-10-12 | 1986-05-10 | ||
US20030119345A1 (en) * | 2001-12-26 | 2003-06-26 | Jerry Wu | Stacked connector assembly |
JP2004031178A (ja) * | 2002-06-27 | 2004-01-29 |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 積層型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CN1574507A (zh) * | 2003-05-30 | 2005-02-02 |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 中继连接电路和中继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861661B2 (ja) * | 1992-08-25 | 1999-02-24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US5556301A (en) * | 1993-11-25 | 1996-09-17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a plurality of terminals within a single housing |
JPH07230860A (ja) * | 1994-02-09 | 1995-08-29 | Molex Inc | 電気コネクタ |
JPH0945441A (ja) * | 1995-07-26 | 1997-02-14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JP2002025723A (ja) * | 2000-07-10 | 2002-01-25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JP2006253017A (ja) * | 2005-03-11 | 2006-09-21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JP4533829B2 (ja) | 2005-09-22 | 2010-09-01 | ユニオンマシナリ株式会社 | 接続端子 |
JP5140407B2 (ja) * | 2007-12-18 | 2013-02-06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JP5176803B2 (ja) * | 2008-09-11 | 2013-04-03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および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付き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2012135565A (ja) | 2010-12-28 | 2012-07-19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フットマッサージャー |
US8992251B2 (en) * | 2013-03-19 | 2015-03-31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Electrical splice assembly |
-
2012
- 2012-06-15 JP JP2012135565A patent/JP2014002846A/ja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3
- 2013-06-10 US US13/913,562 patent/US917219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6-14 DE DE102013211137A patent/DE102013211137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3-06-17 CN CN201310239249.3A patent/CN10351576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68487U (zh) * | 1984-10-12 | 1986-05-10 | ||
US20030119345A1 (en) * | 2001-12-26 | 2003-06-26 | Jerry Wu | Stacked connector assembly |
JP2004031178A (ja) * | 2002-06-27 | 2004-01-29 |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 積層型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
CN1574507A (zh) * | 2003-05-30 | 2005-02-02 |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 中继连接电路和中继连接器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08787A (zh) * | 2015-03-19 | 2017-11-28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端子插入装置及配线模块的制造方法 |
CN111509516A (zh) * | 2019-01-31 | 2020-08-07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接头连接器及汇流条 |
CN111509516B (zh) * | 2019-01-31 | 2021-08-06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接头连接器及汇流条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30337696A1 (en) | 2013-12-19 |
US9172193B2 (en) | 2015-10-27 |
DE102013211137A1 (de) | 2013-12-19 |
JP2014002846A (ja) | 2014-01-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15769A (zh) | 接合连接器扩展结构和接合连接器 | |
US10950978B2 (en) | Connector with prevention of lopsidedness in a movable region of a movable housing with respect to a fixed housing | |
US9300064B2 (en) | Connector | |
CN102332645B (zh) | 接地连接装置以及线束 | |
JP5129880B2 (ja) | コネクタ端子及び該コネクタ端子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 |
US8269116B2 (en) | Circuit board case with electric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unit provided with the same | |
US9922755B2 (en) | Joint connector | |
CN102282732A (zh) | 接地用连接器及包含该接地用连接器的线束 | |
CN103972748A (zh) | 电连接器组件以及用于该组件的电连接器 | |
US9270044B2 (en) | Substrate connector | |
CN103688425A (zh) | 接合连接器 | |
WO2014047547A1 (en) | Floating low profile modular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 |
US9711877B2 (en) | Plug and connector module | |
CN104701652A (zh) | 用于扁平电缆的连接器 | |
JP2016009527A (ja) | コネクタ | |
US9437937B2 (en) | Terminal and connector having the same | |
CN104931736A (zh) | 电流传感器和导电部件的装接结构 | |
CN105591212A (zh) | 插座端子结构 | |
US8277265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mating in two directions | |
CN103493304B (zh) | 压接端子和接合连接器 | |
CN105051980A (zh) | 电子元器件的装配构造和电气接线箱 | |
CN105051994A (zh) | 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及电气接线箱 | |
CN104979719A (zh) | Usb插座 | |
CN104412467A (zh) | 结合端子 | |
EP2859622B1 (en) | Terminal connection structur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