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7748B - 安全带卷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卷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07748B
CN103507748B CN201310250453.5A CN201310250453A CN103507748B CN 103507748 B CN103507748 B CN 103507748B CN 201310250453 A CN201310250453 A CN 201310250453A CN 103507748 B CN103507748 B CN 1035077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tape spool
towards
output shaft
matr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504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07748A (zh
Inventor
斋藤拓宏
马越智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398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7239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398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2335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07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77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077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77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60R22/4619Transmission of tensioning power by cable, e.g. using a clutch on reel s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195Anchoring device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e.g. means of the through-anchor or splitted reel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belt tension during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 B60R2022/4446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belt tension during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using one spring and one additional retraction device in series
    • B60R2022/4466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belt tension during us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using one spring and one additional retraction device in series the additional retraction device being an electric actua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60R2022/466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 actu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60R2022/468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characterised by clutching means between actuator and belt re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安全带卷取装置,能够提高设置在马达与带轴之间的离合器的耐久性。安全带卷取装置(10)具备带轴、朝卷取方向对该带轴施力的盘簧(52)以及具有输出轴(68)的马达(66)。并且,安全带卷取装置(10)具备将输出轴(68)的朝正方向的旋转传递至带轴而使该带轴朝卷取方向旋转的第一离合器(94)。此外,安全带卷取装置(10)具备第二离合器(116),该第二离合器具有当输出轴(68)朝正方向旋转时其扩开被限制且当输出轴(68)朝反方向旋转时允许扩开的配重(170、172),通过该配重(170、172)扩开而将输出轴(68)的朝反方向的旋转传递至带轴,从而使该带轴朝卷取方向旋转。

Description

安全带卷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成车辆的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安全带卷取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的具备离合器(切断连接机构)的安全带卷取装置:通过借助离心力扩开离合器配重(clutch weight),使得能够将马达的旋转传递至带轴(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并且,该离合器构成为能够将马达的朝向反方向的旋转传递至带轴,且构成为马达的朝向正方向的旋转无法传递至带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24772号公报
然而,当马达旋转时,与其旋转方向无关,离合器配重借助自身的离心力而扩开。即,即便是在离合器配重不扩开也无妨的情况下(马达朝正方向旋转的情况下),离合器配重也借助自身的离心力扩开。
然而,包括离合器配重而构成的离合器的耐久性的目标值是考虑离合器配重扩开的次数而设定的。
并且,施加于离合器配重的离心力依赖于该离合器配重自身的转速。结果,施加于承受离合器配重扩开的力而将马达的旋转传递到带轴的切断连接机构的载荷也依赖于离合器配重自身的转速。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事实,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提高设置在马达与带轴之间的离合器的耐久性的安全带卷取装置。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得到一种能够使施加于设置在马达与带轴之间的切断连接机构的载荷稳定的安全带卷取装置。
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带轴,安全带的长边方向基端侧卡止于该带轴,通过该带轴朝卷取方向旋转而卷取并收纳上述安全带;弹簧,该弹簧朝卷取方向对上述带轴施力;马达,通过对该马达通电,该马达的输出轴绕轴线旋转;第一离合器,该第一离合器设置在上述带轴和上述输出轴之间,将以规定的减速比被减速后的上述输出轴的朝正方向的旋转传递至上述带轴从而使该带轴朝卷取方向旋转,并且,不将在上述带轴侧产生的旋转朝上述输出轴传递;以及第二离合器,该第二离合器在上述带轴和上述输出轴之间与上述第一离合器独立地设置,具有离合器配重,当上述输出轴朝正方向旋转时限制上述离合器配重扩开、且当上述输出轴朝反方向旋转时允许上述离合器配重扩开,通过上述离合器配重扩开而将以比上述规定的减速比低的减速比被减速后的上述输出轴的朝反方向的旋转传递至上述带轴从而使该带轴朝卷取方向旋转,并且,不将在上述带轴侧产生的旋转朝上述输出轴传递。
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本发明中,具备上述结构的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因此,能够将马达的旋转利用经由第一离合器的扭矩传递路径和经由第二离合器的扭矩传递路径这两个路径传递至带轴。
即,当马达的输出轴朝正方向旋转时,该输出轴的旋转以规定的减速比被减速并传递至带轴(经由第一离合器的路径)。结果,带轴朝卷取方向旋转。并且,当马达的输出轴朝反方向旋转时,该输出轴的旋转以比上述规定的减速比低的减速比被减速并传递至带轴(经由第二离合器的路径)。结果,与马达的输出轴朝正方向旋转的情况相比较以小的扭矩使带轴朝卷取方向旋转。
然而,第二离合器构成为当马达的输出轴朝反方向旋转时将该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传递至带轴。然而,尽管第二离合器的离合器配重在马达的输出轴朝正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也欲借助自身的离心力扩开,但是,在本发明中,当马达的输出轴朝正方向旋转的情况下,该离合器配重的扩开动作被限制。换言之,当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经由第一离合器传递至带轴时,构成第二离合器的离合器配重不扩开(工作)。结果,构成第二离合器的离合器配重的扩开(工作)次数降低。
对于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上述第二离合器具备止挡件,当上述输出轴朝正方向旋转时,上述止挡件与上述离合器配重抵接从而限制该离合器配重扩开。
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本发明中,当马达的输出轴朝正方向旋转时,止挡件与离合器配重抵接,离合器配重的扩开被限制。换言之,当马达的输出轴的旋转经由第一离合器传递至带轴时,构成第二离合器的离合器配重不扩开(工作)。结果,构成第二离合器的离合器配重的扩开(工作)次数降低。
对于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上述第二离合器具备:基体,该基体被支承为能够绕轴线旋转;转子,该转子一体地连结于上述基体,且与上述马达的上述输出轴连接,上述输出轴的旋转传递至该转子从而该转子旋转;离合器齿轮,该离合器齿轮设置成能够相对于上述转子相对旋转,且与上述带轴连接,并且通过该离合器齿轮旋转而使上述带轴旋转;离合器弹簧,该离合器弹簧相对于上述离合器齿轮以同轴且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且上述离合器弹簧的卷绕方向一端部连结于上述转子,该离合器弹簧通过其卷绕方向另一端部朝上述卷绕方向一方移动而自身的外径尺寸扩大从而与上述离合器齿轮卡合,从而使上述离合器齿轮与上述转子一起一体地旋转;杆,该杆设置成能够相对于上述基体绕轴线转动,绕上述基体的轴线被朝一方施力,且连结于上述离合器弹簧的上述卷绕方向另一端部,通过绕上述基体的轴线朝另一方转动而使上述离合器弹簧的上述卷绕方向另一端部朝上述卷绕方向一方移动;上述离合器配重,该离合器配重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上述基体朝径向扩开,且连结于上述杆,由上述杆保持在上述基体的径向内侧,且借助当基于上述输出轴的旋转而上述基体的旋转时作用于自身的离心力朝上述基体的径向外侧扩开,从而使上述杆绕上述基体的轴线朝另一方转动;以及上述止挡件,该止挡件与上述基体同轴配置,且被支承为以该轴作为旋转轴旋转自如。
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本发明中,当马达的输出轴朝反方向旋转时,连接于该输出轴的转子与基体一起旋转。并且,通过基体旋转,由该基体支承的离合器配重借助自身的离心力扩开。结果,杆工作,离合器弹簧的外径尺寸朝径向外侧扩大。并且,当离合器弹簧的外径尺寸扩大时,离合器齿轮与转子一体地旋转。由此,马达的输出轴的朝反方向的旋转传递至带轴。
并且,当马达的输出轴朝正方向旋转时,止挡件与离合器配重抵接,离合器配重的扩开被限制。换言之,当马达的输出轴朝正方向旋转的情况下,离合器齿轮与离合器弹簧不卡合。结果,构成第二离合器的离合器齿轮与离合器弹簧卡合的次数降低。
对于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在上述基体设置有朝该基体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并且,当通过上述输出轴朝正方向旋转而上述基体旋转时,上述突起部与上述止挡件的一部分抵接,从而将该止挡件保持在限制上述离合器配重的扩开的位置,并且,当通过上述输出轴朝反方向旋转而上述基体旋转时,上述突起部与上述止挡件的另一部分抵接,从而将该止挡件保持在允许上述离合器配重的扩开的位置。
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本发明中,当通过马达的输出轴朝正方向旋转而基体旋转时,设置于该基体的突起部与止挡件的一部分抵接。结果,止挡件被保持在限制离合器配重的扩开的位置。并且,当通过马达的输出轴朝反方向旋转而基体旋转时,设置于该基体的突起部与止挡件的另一部分抵接。结果,该止挡件被保持在允许离合器配重扩开的位置。
对于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上述安全带卷取装置构成为:在通过上述基体旋转而上述突起部与上述止挡件的一部分或者另一部分抵接之前,限制该止挡件旋转。
在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本发明中,限制该止挡件旋转直至通过基体旋转而突起部与止挡件的一部分或者另一部分抵接。结果,设置于基体的突起部与止挡件抵接为止的时间稳定。
对于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上述安全带卷取装置构成为:通过上述止挡件的一部分与构成安全带卷取装置的构成部件抵接、或者上述止挡件的一部分压入于上述构成安全带卷取装置的构成部件,限制该止挡件旋转直至上述突起部与上述止挡件的一部分或者另一部分抵接。
在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本发明中,通过止挡件的一部分与构成安全带卷取装置的构成部件抵接、或者止挡件的一部分压入于构成安全带卷取装置的构成部件,在突起部与止挡件的一部分或者另一部分抵接之前,限制该止挡件旋转。结果,设置于基体的突起部与止挡件抵接为止的时间稳定。
技术方案1~3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具有能够提高设置在马达与带轴之间的第二离合器的耐久性的优异效果。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具有能够将止挡件以稳定的状态保持在限制离合器配重扩开的位置和允许扩开的位置的优异效果。
技术方案5以及6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具有能够使设置于基体的突起部与止挡件抵接的时刻稳定的优异效果。
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带轴,安全带的长边方向基端侧卡止于该带轴,通过该带轴朝卷取方向旋转而卷取并收纳上述安全带;弹簧,该弹簧朝卷取方向对上述带轴施力;马达,通过对该马达通电,该马达的输出轴绕轴线旋转;以及离合器,该离合器设置在上述带轴与上述输出轴之间,将上述输出轴的朝向反方向的旋转传递至上述带轴而使该带轴朝卷取方向旋转,上述离合器具有:离合器配重,该离合器配重借助上述输出轴旋转、且借助自身的离心力扩开;切断连接机构,该切断连接机构承受上述离合器配重扩开的力而连接从而能够将上述输出轴的旋转传递至上述带轴;以及载荷限制部,该载荷限制部限制施加于上述切断连接机构的上述离合器配重扩开的力以免其达到规定值以上。
在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中,当马达的输出轴旋转时,该输出轴的旋转经由离合器被传递。结果,带轴朝卷取方向旋转。
然而,构成离合器的离合器配重借助马达的输出轴旋转,且借助自身的离心力而扩开。施加于该离合器配重的离心力依赖于离合器配重自身的转速,并且,施加于承受该离合器配重扩开的力而将马达的旋转传递至带轴的切断连接机构的载荷也依赖于离合器配重自身的转速。然而,在本发明中,由于设置有载荷限制部,因此能够限制从离合器配重施加于切断连接机构的力以免其达到规定值以上。
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带轴,安全带的长边方向基端侧卡止于该带轴,通过该带轴朝卷取方向旋转而卷取并收纳上述安全带;弹簧,该弹簧朝卷取方向对上述带轴施力;马达,通过对该马达通电,该马达的输出轴绕轴线旋转;第一离合器,该第一离合器设置在上述带轴和上述输出轴之间,将以规定的减速比被减速后的上述输出轴的朝正方向的旋转传递至上述带轴从而使该带轴朝卷取方向旋转,并且,不将在上述带轴侧产生的旋转朝上述输出轴传递;以及第二离合器,该第二离合器在上述带轴和上述输出轴之间与上述第一离合器独立地设置,将以比上述规定的减速比低的减速比被减速后的上述输出轴的朝反方向的旋转传递至上述带轴而使该带轴朝卷取方向旋转,并且,不将在上述带轴侧产生的旋转朝上述输出轴传递,上述第二离合器具有:离合器配重,该离合器配重借助上述输出轴旋转、且借助自身的离心力扩开;切断连接机构,该切断连接机构承受上述离合器配重扩开的力而连接从而能够将上述输出轴的旋转传递至上述带轴;以及载荷限制部,该载荷限制部限制施加于上述切断连接机构的上述离合器配重扩开的力以免其达到规定值以上。
在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本发明中,具备上述结构的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因此,能够将马达的旋转通过经由第一离合器的扭矩传递路径和经由第二离合器的扭矩传递路径这两个路径传递至带轴。
即,当马达的输出轴朝正方向旋转时,该输出轴的旋转以规定的减速比被减速并传递至带轴(经由第一离合器的路径)。结果,带轴朝卷取方向旋转。并且,当马达的输出轴朝反方向旋转时,该输出轴的旋转以比上述规定的减速比低的减速比被减速并传递至带轴(经由第二离合器的路径)。结果,与马达的输出轴朝正方向旋转的情况相比较以小的扭矩使带轴朝卷取方向旋转。
然而,构成第二离合器的离合器配重借助马达的输出轴而旋转,且借助自身的离心力扩开。施加于该离合器配重的离心力依赖于离合器配重自身的转速,并且,施加于承受该离合器配重扩开的力而将马达的旋转传递至带轴的切断连接机构的载荷也依赖于离合器配重自身的转速。然而,在本发明中,由于设置有载荷限制部,因此能够限制从离合器配重施加于切断连接机构的力以免其达到规定值以上。
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上述切断连接机构构成为包括:转子,该转子与上述马达的上述输出轴连接,上述输出轴的旋转传递至该转子从而该转子旋转;离合器齿轮,该离合器齿轮设置成能够相对于上述转子相对旋转,且与上述带轴连接,并且通过该离合器齿轮旋转而使上述带轴旋转;离合器弹簧,该离合器弹簧相对于上述离合器齿轮以同轴且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且上述离合器弹簧的卷绕方向一端部连结于上述转子,该离合器弹簧通过其卷绕方向另一端部朝上述卷绕方向一方移动而自身的外径尺寸扩大从而与上述离合器齿轮卡合,从而使上述离合器齿轮与上述转子一起一体地旋转;杆,该杆设置成能够相对于上述基体绕轴线转动,绕上述基体的轴线被朝一方施力,且连结于上述离合器弹簧的上述卷绕方向另一端部,通过绕上述基体的轴线朝另一方转动而使上述离合器弹簧的上述卷绕方向另一端部朝上述卷绕方向一方移动,上述离合器配重被支承于基体,该基体被轴支承为能够绕轴线旋转,且上述离合器配重连结于上述杆,上述离合器配重朝上述基体的径向外侧扩开从而使上述杆绕上述基体的轴线朝另一方转动。
在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本发明中,当马达的输出轴朝反方向旋转时,与该输出轴链接的转子与基体一起旋转。并且,通过基体旋转,由该基体支承的离合器配重借助自身的离心力扩开。结果,该离合器配重所被连结的杆工作,离合器弹簧的外径尺寸朝径向外侧扩大。并且,当离合器弹簧的外径尺寸扩大时,离合器齿轮与转子一体地旋转。由此,马达的输出轴的朝反方向的旋转传递至带轴。
然而,在本发明中,由于设置有载荷限制部,因此从离合器配重经由杆输入至离合器弹簧的载荷稳定。结果,离合器弹簧与离合器齿轮之间的接触(卡合)载荷稳定。
对于技术方案10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在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上述载荷限制部形成突起,该突起设置于上述基体,上述离合器配重通过扩开而与上述突起抵接。
在技术方案10所记载的本发明中,扩开的离合器配重与设置于基体的突起抵接,由此,从离合器配重经由杆输入至离合器弹簧的载荷被限制。
对于技术方案11所记载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在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安全带卷取装置中,上述载荷限制部是引导槽,该引导槽设置于上述基体,且将上述杆转动的范围限定于规定的范围。
在技术方案11所记载的本发明中,杆转动的范围有引导槽限制,由此,从离合器配重经由杆输入至离合器弹簧的载荷被限制。
附图标记说明:
10...安全带卷取装置;20...带轴;28...安全带;52...盘簧;66...马达;68...输出轴;94...第一离合器;116...第二离合器;118...基体;125...突起部;425:伸出部;425A...突起部(载荷限制部);128...转子;136...离合器齿轮;140...离合器弹簧;148...杆;170...配重(离合器配重);172...配重(离合器配重);188...止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要性的后视剖视图。
图2是示出安全带卷取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作为安全带卷取装置的构成部件的第二离合器的局部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图4是示出作为安全带卷取装置的构成部件的包含马达在内的周边部件的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图5是示出作为安全带卷取装置的构成部件的包含第二离合器在内的周边部件的结构的俯视剖视图。
图6是示出作为安全带卷取装置的构成部件的第二离合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示出作为安全带卷取装置的构成部件的第二离合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示出作为安全带卷取装置的构成部件的第二离合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9示出作为安全带卷取装置的构成部件的第二离合器的局部结构,(A)是示出离合器弹簧的通常状态的侧视图,(B)是示出离合器弹簧的外径尺寸扩大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0示出作为安全带卷取装置的构成部件的第二离合器的局部结构,(A)是示出离合器弹簧的通常状态的俯视剖视图,(B)是示出离合器弹簧的外径尺寸扩大后的状态的俯视剖视图。
图11示出作为安全带卷取装置的构成部件的第二离合器的局部结构,(A)是示出一对配重朝基体的径向外侧扩开后的状态的侧视图,(B)是示出一对配重被保持在基体的径向内侧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2中,(A)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止挡件的俯视图,(B)是示出沿着12B-12B线将(A)所示的止挡件切断后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13中,(A)是示出变形例所涉及的止挡件的俯视图,(B)是示出沿着13B-13B线将(A)所示的止挡件切断后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安全带卷取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作为安全带卷取装置的构成部件的第二离合器的局部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作为安全带卷取装置的构成部件的包含第二离合器在内的周边部件的结构的俯视剖视图。
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作为安全带卷取装置的构成部件的第二离合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作为安全带卷取装置的构成部件的第二离合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作为安全带卷取装置的构成部件的第二离合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0示出实施方式2的作为安全带卷取装置的构成部件的第二离合器的局部结构,(A)是示出一对配重被保持在基体的径向内侧的状态的侧视图,(B)是示出一对配重朝基体的径向外侧扩开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12对本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取装置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中利用后视剖视图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10的整体结构的概要。
如图1所示,安全带卷取装置10具备框架12。框架12具备大致板状的背板14,该背板14借助螺栓等未图示的紧固构件被固定于车身,由此,本安全带卷取装置10形成为被固定于车身的结构。从背板14的宽度方向两端相互平行地延伸设置有一对脚片16、18,通过压铸等制作的带轴2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在上述脚片16、18之间。
带轴20具备大致圆筒形状的带轴主体22和在该带轴主体22的两端部分别形成为大致圆盘形状的一对凸缘部24、26,且整体形成为鼓形状。
形成为长条带状的安全带28的基端部固定在带轴主体22的凸缘部24、26之间,当使带轴20绕其轴线朝一方(以下将该方向称作“卷取方向”)旋转时,安全带28从其基端侧起呈层状地被卷取于带轴主体22的外周部。并且,如果从安全带28的前端侧进行牵拉,则卷取在带轴主体22的外周部的安全带28被拉出,伴随于此,带轴20朝卷取安全带28时的旋转方向的反方向旋转(以下,将拉出安全带28时的带轴20的旋转方向称作“拉出方向”)。
并且,带轴20具备从凸缘部24侧的端部同轴地突出的支轴部29。支轴部29大致同轴地贯通形成于脚片16的圆孔30而突出至框架12的外部。在脚片16侧的框架12的外侧配置有壳体32。壳体32沿着带轴20的轴线方向与脚片16对置配置,且被固定于脚片16。
安全带卷取装置10具备构成反转驱动力传递构件的壳体32。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壳体32具备:壳体主体38,该壳体主体38具有截面圆形的第一收纳部34和第二收纳部100、以及截面大致半圆形的第三收纳部102;以及薄平板状的罩104(参照图5),该罩104堵塞上述第一收纳部34、第二收纳部100以及第三收纳部102。另外,罩104形成为借助未图示的螺钉等装配于壳体主体38的结构。
在壳体主体38的第一收纳部34的内部收纳有构成反转驱动力传递构件的条盒42。
条盒42形成为朝与脚片16相反侧开口的轴线方向尺寸较短的有底圆筒状,在外周部形成有外齿44。外齿44形成直齿圆柱齿轮。
并且,在条盒42的底壁的靠脚片16侧的面同轴地突出设置有圆筒状的连结部46。该连结部46与贯通脚片16的圆孔30的支承轴29同轴且一体地连结。
此外,在条盒42的底壁的与脚片16相反侧的面上,与条盒42同轴地突出设置有未图示的支轴。该支轴48由在第一收纳部34的中央部突出设置的轴承部50支承为能够旋转。由此,带轴20的支轴部29侧经由条盒42由壳体32轴支承为旋转自如。
如图3所示,在条盒42的内部收纳有盘簧52。盘簧52的内端卡止于壳体主体38的轴承部50,外端卡止于条盒42。该盘簧52经由条盒42对带轴20朝卷取方向施力。
该盘簧52的作用力(基于该作用力的安全带28的卷取力)设定成消除乘员佩戴的安全带28的松弛的程度的比较弱的力。换言之,盘簧52的作用力设定成在安全带28的佩带状态下不对乘员造成压迫性的强度,并不要求具有将被从带轴20拉出的安全带28克服摩擦力等卷取至最后的强度。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带轴20具备从凸缘部26侧的端部同轴地突出的支轴部。该支轴部大致同轴地贯通形成于脚片18的内齿的棘齿孔54而突出至框架12的外部,且由大致杯状的壳体58轴支承为旋转自如,该壳体58以开口端抵靠于脚片18的外表面的状态被固定、且构成锁止机构56。
锁止机构56通常允许带轴20的朝向卷取方向、拉出方向的自由旋转,且在车辆急减速时阻止带轴20的朝向拉出方向的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如下的结构:当加速度传感器60阻止棘轮61的朝向拉出方向的旋转时,通过该棘轮61与带轴20之间的相对旋转,锁止板64从锁止基体62突出而与脚片18的棘齿孔54的内齿啮合,从而阻止带轴20的朝向拉出方向的旋转。另外,也可以形成为如下的结构:将扭杆连结在锁止基体62和带轴20之间,在上述锁止后使扭杆扭转并允许带轴20的朝向拉出方向的旋转从而实现能量吸收(实现限力器功能)。
此外,安全带卷取装置10具备马达66。马达66配置在框架12的一对脚片16、18之间的带轴20的下方,且被固定保持于该框架12(省略图示)。该马达66的输出轴68朝与背板14相反侧突出,在该输出轴68侧设置有齿轮箱70。
齿轮箱70借助螺钉等紧固构件一体地固定于框架12,马达66的输出轴68的前端侧由齿轮箱70支承为旋转自如。
如图2所示,分别形成为外齿的直齿圆柱齿轮的一对齿轮72、74在相互啮合的状态下被收纳于齿轮箱70的内部。齿轮72以同轴且能够装卸的方式一体地连结于输出轴68。另一方面,节圆大于齿轮72的节圆、且齿数多于齿轮72的齿数的齿轮74以同轴且能够装卸的方式一体地连结于轴向方向与输出轴68平行的蜗杆轴76。
如图5所示,蜗杆轴76从齿轮箱70突出,其一端侧贯通一体地形成于脚片16的轴承78。并且,在蜗杆轴76的另一端侧设置有轴承88。该轴承88形成为大致筒状,且在轴承88的内部收纳有钢球90。钢球90的外径尺寸略微小于轴承88的内径尺寸,且与另一端形成为锥状的蜗杆轴76的端部接触。
在隔着钢球90与蜗杆轴76相反侧,轴承88的内周部形成为内螺纹,调整螺钉92从背板14侧的开口端旋入。调整螺钉92通过其前端部推压钢球90而使钢球90压接于蜗杆轴76的前端。由此,蜗杆轴76的轴线方向的变位被限制。
并且,如图4所示,在蜗杆轴76的轴向的中间部,与蜗杆轴76一体地设置有与后述的蜗轮96以及输出分支齿轮108的蜗轮部112啮合的蜗杆84。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上述的蜗杆84的上方设置有构成正转驱动力传递构件的第一离合器94。第一离合器94具备形成为环状的蜗轮96。蜗轮96在脚片16与凸缘部24之间以与带轴20同轴且能够相对于带轴20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且其轴线方向两端由圆盘状部件98封闭。
并且,第一离合器94具备作为带轴侧部件的未图示的接合器。该接合器在带轴20的凸缘部24与支轴部29之间以同轴且一体的方式设置,以能够与蜗轮96的圆盘状部件98滑动接触的方式贯通圆盘状部件98,从而使蜗轮96和蜗杆84啮合并将蜗轮96轴支承为能够旋转。
在蜗轮96的内侧收纳有未图示的传递部件,第一离合器94形成为:通过蜗轮96的朝向卷取方向(图2的箭头A方向)的旋转,上述传递部件将蜗轮96和上述接合器以能够传递旋转的方式结合。另一方面,第一离合器96形成为如下结构:通过蜗轮96的朝向拉出方向(图2的箭头B方向)的旋转、或者是蜗轮96停止(连结部件的负载消除),恢复至基于上述传递部件的机械结合被解除的状态。
如上结构的第一离合器94形成为马达66的输出轴68的旋转力经由齿轮72、74、蜗杆轴76以及蜗杆84传递至蜗轮96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形成为如下结构:当马达66的输出轴68朝正方向(图2的箭头C方向)旋转时,蜗轮96朝卷取方向(图2的箭头A方向)旋转,当马达66的输出轴68朝反方向(图2的箭头D方向)旋转时,蜗轮96朝拉出方向(图2的箭头B方向)旋转。
另一方面,在壳体主体38的第三收纳部102的内部收纳有构成反转驱动力传递构件的输出分支齿轮108。该输出分支齿轮108具有:作为直齿圆柱齿轮的齿轮部110;以及以与齿轮部110同轴的方式一体地设置于齿轮部110的轴线方向一端侧,且在外周部形成有蜗轮齿的蜗轮部112。在齿轮部110以及蜗轮部112的轴心部形成有圆形的贯通孔,在第三收纳部102的底壁中央部突出设置的圆柱状的支承杆114插入于该贯通孔,由此,输出分支齿轮108由壳体主体38支承为能够绕支承杆114旋转。
并且,输出分支齿轮108的蜗轮部112的直径小于齿轮部110的直径,且贯通形成于罩104的贯通孔106(参照图5)而露出(突出)至壳体32的外侧。该蜗轮部112与构成正转驱动力传递构件的蜗杆84啮合。由此,当蜗杆84(蜗杆轴76)旋转时,蜗轮96和输出分支齿轮108一起旋转。
并且,另一方面,在壳体主体38的第二收纳部100的内部收纳有构成反转驱动力传递构件的第二离合器116。
此处,在图6以及图7中利用分解立体图示出第二离合器116的结构。并且,在图8中利用剖视图示出第二离合器116的结构。如该图所示,第二离合器116构成为包括基体118、转子128、离合器齿轮136、离合器弹簧140、杆148以及止挡件188。
基体118具备:形成为圆盘状的主体部120;在主体部120的轴心部朝主体部120的轴线方向一侧突出设置的圆筒状的支轴部122;以及同轴地形成在支轴部122的周围的截面大致C字状的侧壁部124。
并且,基体118具有以从主体部120的外周端朝该主体部120的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的一对突起部125。该突起部125相互配置在沿着主体部120的周方向的相反侧(180度相反侧)。此外,突起部125的位于主体部120的周方向一方侧以及另一方侧的端部形成与后述的止挡件188的周壁部198抵接的抵接部。
对于以上说明了的基体118,通过在第二收纳部100的底壁中央部突出设置的支承杆126插入于支轴部122的筒内,该基体118由壳体主体38支承为能够绕支承杆126旋转。
在支轴部122的轴线方向一端侧(在图6以及图7中为右侧)同轴地设置有形成为大致有底圆筒状的转子128。对于该转子128,在基体118的侧壁部124嵌入筒内的状态下,该转子128在周方向与壳体118一体地连结。在转子128的底壁130的外周部形成有直齿的外齿132,该外齿132与上述的输出分支齿轮108的齿部110啮合。
在转子128的侧壁部134的径向外侧,以与转子128同轴且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有形成为圆筒状的离合器齿轮136。在离合器齿轮136的外周部形成有直齿的外齿138,该外齿138与上述的条盒42的外齿44啮合。并且,离合器齿轮136的内径尺寸充分大于转子128的侧壁部134的外径尺寸,在离合器齿轮136的内周面与侧壁部134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环状的间隙。在该环状的间隙中同轴地配置有作为受扭螺旋弹簧的离合器弹簧140。
离合器弹簧140设定成自然状态下的内径尺寸与转子128的侧壁部134的外径尺寸大致相同,且设定成自然状态下的外径尺寸略微小于离合器齿轮136的内径尺寸,通常形成为能够相对于离合器齿轮136相对旋转。
并且,在离合器弹簧140的卷绕方向一端部(在图6以及图7中为箭头I方向侧的端部),朝径向内侧延伸设置有卡止部142,该卡止部142嵌入至形成于转子128的侧壁部134的卡止凹部144(参照图7)而被卡止。
此外,在离合器弹簧140的卷绕方向另一端部(在图6以及图7中为箭头J方向侧的端部),朝径向内侧延伸设置有移动部146。该移动部146与配置在转子128的筒内(侧壁部134的内侧)的杆148对应。
杆148具备圆筒状的轴承部150。基体118的支轴部122贯通轴承部150的筒内,由此,杆148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支轴部122(基体118)绕轴线相对旋转。并且,在轴承部150的外周部,沿着径向突出的一对连结部152以及连结部154相互设置在沿着周方向的相反侧(180度相反侧)。
在上述一对连结部152、154分别突出设置有朝基体118的主体部120侧突出的圆柱状的连结突起156以及连结突起158。上述连结突起156、158分别贯通在基体118的主体部120形成的一对长孔160以及长孔162。一对长孔160、162相互形成在主体部120的沿着周方向的相反侧(180度相反侧),且分别沿着主体部120的周方向弯曲。因此,杆148的连结突起156以及连结突起158能够沿着主体部120的周方向在各长孔160、162内移动,对于杆148,通过各连结突起156、158与各长孔160、162的弯曲方向一端部或者弯曲方向另一端部抵接来限制杆148相对于基体118的旋转(转动)范围。另外,各连结突起156、158与后述的一对配重170以及配重172对应。
并且,作为受扭螺旋弹簧的复位弹簧164的一端部卡止在杆148的一方的连结部152,该复位弹簧164的另一端部与形成在转子128的侧壁部134的卡止壁166抵接。该复位弹簧164始终绕基体118的轴线朝一方(在图6以及图7中为箭头J方向)对杆148施力,杆148通常被保持在一对连结突起156、158与主体部120的一对长孔160、162的各弯曲方向一端部(在图6以及图7中为箭头J方向侧的端部)抵接的状态。
此外,在杆148的另一方的连结部154形成有卡止槽168,上述的离合器弹簧140的移动部146嵌合卡止于该卡止槽168。因此,如图9的(A)以及图9的(B)所示,当杆148克服复位弹簧164的弹力相对于壳体118(转子128)绕轴线朝另一方(在图9的(A)以及图9的(B)中为箭头I方向)转动时,离合器弹簧140的移动部146朝离合器弹簧140的卷绕方向一方(在图9的(A)以及图9的(B)中为箭头I方向)移动,离合器弹簧140的外径尺寸扩大。
并且,当像这样离合器弹簧140的外径尺寸扩大时,如图10的(A)以及图10的(B)所示,离合器弹簧140自身的外周部压靠于离合器齿轮136的内周面。在该状态下,在离合器弹簧140的外周部与离合器齿轮136的内周面之间产生规定的摩擦力,因此,离合器弹簧140和离合器齿轮136借助该摩擦力一体地连结。
另一方面,如图6以及图8所示,在基体118的轴线方向另一侧(与转子128相反侧),配置有分别形成为大致半圆形的板状的作为离合器配重的一对配重170以及配重172。上述一对配重170、172形成为相同重量,且相互设置在沿着主体部120的周方向的相反侧(180度相反侧)。在上述一对配重170、172的各周方向一端侧形成有圆形的轴承孔174、175。在基体118的主体部120突出设置的圆柱状的支轴176或者支轴178以旋转自如的方式与上述轴承孔174、175嵌合。由此,各配重170、172由基体118支承为分别能够绕支轴176、178(轴承孔174、175)朝壳体118的径向转动。
并且,一方的配重170具备与上述的杆148的连结突起158卡合的大致U字状的卡合爪180,另一方的配重172同样具备与杆148的连结突起156卡合的大致U字状的卡合爪182。由此,一对配重170以及配重172经由杆148同步(联动),通常,如图11的(B)所示,一对配重170以及配重172借助作用于杆148的复位弹簧164的作用力被保持在基体118的径向内侧。
此外,如图6至图8所示,在隔着一对配重170、172与基体118相反侧配置有圆盘状的间隔件184。并且,在该间隔件184的中心部形成有筒状的轴套部184A,该轴套部184A嵌合在与基体118的支承部122连通的筒状的支轴部123的外周部。该间隔件184防止一对配重170、172从基体118脱落,并且防止一对配重170、172与壳体主体38的第二收纳部100的底壁干涉。另外,在间隔件184形成有用于防止与设置在杆148的各连结突起156、158干涉的退让槽184B。
此处,在该第二离合器116中,当转子128绕其轴线朝一方(图6以及图7的箭头I方向)旋转时,一体地连结于转子128的基体118与转子128一起绕其轴线朝一方旋转。因此,由基体118支承的一对配重170以及配重172追随于基体118而绕基体118的轴线旋转。此时,在一对配重170以及配重172作用有离心力,在配重170作用有绕支轴176的转矩,并且在配重172作用有绕支轴178的转矩。
因而,当上述的转矩的大小在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即一对配重170以及配重172的旋转速度在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如图11的(A)所示,一对配重170以及配重172克服作用于杆148的复位弹簧164的作用力而朝基体118的径向外侧绕支轴176或者支轴178转动。由此,形成为如下结构:连结突起158与配重170的卡合爪180卡合、且连结突起156与配重172的卡合爪182卡合的杆148相对于基体118绕轴线朝另一方(在图9的(A)以及图9的(B)中为箭头I方向)转动。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隔着间隔件184与基体118相反侧设置有形成为在朝向该基体118的方向开口的大致U字状的止挡件188。具体而言,如图12的(A)以及(B)所示,止挡件188具备与基体118(参照图7以及图8)的主体部120大致平行且以该主体部120的径向作为长度方向延伸的一般部190。并且,在该一般部190形成有开口192,与基体118的支承部122配置在同轴上,且在第二收纳部100的底壁中央部突出设置的支承杆126插入于开口192。换言之,形成为如下的结构:设置于第二收纳部100的支承杆126插入至设置于一般部190的开口192,由此,止挡件188由支承杆126支承为能够旋转。
并且,在一般部190设置有一对突起部194,这一对突起部194配置在开口192的径向外侧,且形成为朝第二收纳部100的底壁的方向突出。此外,在该突起部194的基端部设置有以包围该突起部194的方式形成的U字开口196。结果,突起部194能够朝与该突起部194的突出方向相反方向移动(突起部194的基端侧变形)。并且,如图8所示,在设置于第二收纳部100的支承杆126插入至设置于一般部190的开口192后的状态(止挡件188由支承杆126支承的状态)下,该突起部194的前端与第二收纳部100的底壁抵接。详细地说,通过突起部194的前端与第二收纳部100的底壁抵接,使得止挡件188不容易以支承杆126作为旋转轴旋转(旋转被限制)。
并且,如图12的(A)以及(B)所示,止挡件188具备从一般部190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分别朝基体118的方向弯曲并延伸的周壁部198。该周壁部198的内周端的内径形成为比基体118的主体部120的外周端稍大的内径。并且,周壁部198的一端部(箭头I方向侧的端部)以及另一端部(箭头J方向侧的端部)分别形成供设置于基体118的主体部120的突起部125(参照图6以及图7)抵接的第一被抵接部200以及第二被抵接部202。通过设置于基体118的主体部120的突起部125与该第一被抵接部200或者第二被抵接部202抵接,形成为止挡件188与基体118一起旋转的结构。
在如上结构的第二离合器116中,形成为马达66的输出轴68的旋转力经由齿轮72、74、蜗杆轴76、蜗杆84以及输出分支齿轮108传递至转子128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形成为如下的结构:当马达66的输出轴68朝正方向(图2的箭头C方向)旋转时,转子128与基体118一起绕其轴线朝另一方(图2的箭头J方向)旋转,当马达66的输出轴68朝反方向(图2的箭头D方向)旋转时,转子128与基体118一起绕其轴线朝一方(图2的箭头I方向)旋转。
并且,基于蜗杆84、输出分支齿轮108的蜗轮部112、输出分支齿轮108的齿轮部110、转子128的外齿132、离合器齿轮136的外齿138以及条盒42的外齿44(反转驱动力传递构件)的总的减速比设定成充分地低于蜗杆84以及蜗轮96(正转驱动力传递构件)的减速比。
另一方面,该第二离合器116与条盒42以及输出分支齿轮108一起被一体地收纳在单一的壳体32(壳体主体38以及罩104)内而形成作为整体单元化了的结构。进而,形成为该壳体32借助未图示的螺钉等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框架12的脚片16的结构。并且,形成为如下结构:在壳体32的罩104与框架12的脚片16之间的贯通孔106的周围配设有环状的衬垫186,利用该衬垫186来密闭壳体32的内部。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在本安全带卷取装置中,利用控制装置300来进行朝马达66的供电控制。控制装置300由驱动器302和ECU307构成。马达66经由驱动器302与搭载于车辆的蓄电池304电连接,且经由驱动器302被供给来自蓄电池304的电流。形成为如下结构:驱动器302与ECU307连接,经由该驱动器302进行的朝马达66的供电的有无、供给电流的方向以及大小由ECU307控制。
并且,ECU307分别与输出与乘员是否佩戴了安全带28相应的信号的带扣开关306以及根据车辆与车辆前方的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输出信号的前方监视装置308连接。
带扣开关306在设置于安全带28的舌片与带扣装置(均省略图示)连结时朝ECU307输出导通信号,当舌片相对于带扣装置的连结状态被解除时朝ECU307输出截止信号。即,带扣开关306形成为对应于与乘员是否佩戴了安全带28对应的舌片与带扣装置之间是否连结而朝ECU307输出上述的导通信号以及截止信号中的任一方的结构。
前方监视装置308具备设置于车辆前端部附近的红外线传感器310。红外线传感器310朝车辆前方发出红外线,并且接收由在车辆的前方行驶或者停止的其他车辆或障碍物(以下,为了方便起见,包括行驶或者停止的其他车辆在内统称为“障碍物”)反射的红外线。
此外,前方监视装置308具备运算部312。运算部312基于从红外线传感器310发出红外线起到该红外线被障碍物反射并返回红外线传感器310为止所需要的时间来运算距障碍物的距离。并且,运算部312基于该运算结果对ECU307输出障碍物检测信号Os。对于该障碍物检测信号Os,如果距障碍物的距离在规定值以上则设定为低电平,如果距障碍物的距离小于规定值则设定为高电平。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
其次,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上述结构的安全带卷取装置10中,在安全带28呈层状地卷取于带轴20的收纳状态下,当牵拉未图示的舌片从而牵拉安全带28时,克服对带轴20朝卷取方向施力的盘簧52的作用力使带轴20朝拉出方向旋转,安全带28被拉出。
这样,在安全带28被拉出后的状态下,将安全带28绕挂在就座于座椅的乘员的身体的前方并将舌片插入带扣装置,通过将舌片保持于带扣装置而形成安全带28相对于乘员的身体的佩戴状态。
这样,在乘员佩戴安全带28后的状态下,该安全带28借助盘簧52的作用力较弱地约束乘员。并且,在该状态下,朝ECU307输入有来自带扣开关306的导通信号。
另一方面,当乘员使车辆停止并将舌片从带扣装置取下时,带轴20借助盘簧52的作用力朝卷取方向旋转。但是,由于该盘簧52的作用力设定得比较弱,因此带轴20以与该盘簧52的作用力对应的比较弱的旋转力朝卷取方向旋转。
并且,此时,从带扣开关306朝ECU307输入有截止信号。被输入了截止信号的ECU307朝驱动器302输出开始朝马达66供电的控制信号,被输入了该控制信号的驱动器302使马达66的输出轴68急剧地朝反方向旋转。输出轴68的朝反方向的急剧的旋转经由齿轮72、74传递至蜗杆轴76,蜗杆84急剧地旋转。
蜗杆84的急剧的旋转传递至第一离合器94的蜗轮96,使蜗轮96以规定值以上的旋转速度朝拉出方向旋转。在该情况下,蜗轮96和接合器(带轴20)维持在基于传递部件的机械结合被解除的状态,因而,蜗轮96和接合器(带轴20)相对空转。
与此相对,蜗轮84的急剧的旋转经由输出分支齿轮108传递至第二离合器116的转子128,转子128绕其轴线朝一方以规定值以上的旋转速度旋转。因此,一体地连结于转子128的基体118绕其轴线朝一方以规定值以上的旋转速度旋转。
如图11的(A)所示,当基体118绕其轴线朝一方(箭头I方向)旋转时,设置于该基体118的主体部120的突起部125与设置于止挡件188的周壁部198的第二被抵接部202抵接。
并且,基体118的旋转经由支轴176以及轴承孔174传递到配重170,并且经由支轴178以及轴承孔175传递到配重172,配重170以及配重172追随于基体118而绕该基体118的轴线以规定值以上的旋转速度旋转。由此,在配重170以及配重172作用有离心力,结果,配重170以及配重172扩开。并且,配重170以及配重172克服作用于杆148的复位弹簧164的作用力朝基体118的径向外侧绕支轴176、178转动。
因此,连结突起158与配重170的卡止爪180卡合且连结突起156与配重172的卡止爪182卡合的杆148相对于基体118绕轴线朝另一方(图9的(A)以及图9的(B)的箭头I方向)转动。
当杆148相对于基体118绕轴线朝另一方转动时,离合器弹簧140的移动部146借助杆148朝离合器弹簧140的卷绕方向一方(图9的(A)以及图9的(B)的箭头I方向)移动。结果,如图10的(A)以及(B)所示,离合器弹簧140的外径尺寸扩大,离合器弹簧140的外周部与离合器齿轮136的内周面密接。由此,离合器弹簧140的旋转传递至离合器齿轮136,离合器齿轮136绕其轴线朝一方旋转。由于条盒42的外齿44与该离合器齿轮136的外齿138啮合,因此,条盒42朝卷取方向旋转,进而带轴20朝卷取方向旋转。通过该带轴20的旋转,盘簧52的作用力不足得到补充,带轴28呈层状地卷取于带轴20而被收纳(所谓的“卷取辅助机构”)。
并且,在该情况下,带轴20以低扭矩旋转,因此能够将安全带28安全地卷取于带轴20而进行收纳。
当安全带28直到最后都卷取于带轴20时,切断朝马达66的供电,马达66的输出轴68的旋转停止。因此,转子128的旋转停止,一体地连结于转子128的基体118的旋转停止。
当基体118的旋转停止时,配重170以及配重172借助作用于杆148的离合器弹簧140的弹力以及复位弹簧164的弹力朝基体118的径向内侧转动。因此,离合器弹簧140再次返回自然状态,其外周部从离合器齿轮136的内周面离开,上述的离合器弹簧140与离合器齿轮136之间的连结立刻被解除。由此,带轴20与马达66的输出轴68之间的基于第二离合器116的连结被解除,卷取于带轴20的安全带28能够再次拉出。
另一方面,在车辆的行驶状态下,基于前方监视装置308的红外线传感器310的检测结果,运算部312运算距车辆前方的障碍物的距离。例如,当在车辆前方不存在障碍物的情况下、或者虽然存在障碍物但从障碍物到车辆的距离在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从运算部312输出低电平的信号。与此相对,当从车辆到前方的障碍物的距离变得小于规定值时,从运算部312输出高电平的信号。
当从运算部312朝ECU307输入有高电平的信号时,ECU307对驱动器302输出规定的操作信号。在该状态下被输入了操作信号的驱动器302开始朝马达66供电而使输出轴68急剧地朝正方向旋转。由此,安全带28被卷取于带轴20,安全带28的稍许的松懈、即所谓的“松弛”被消除,基于安全带28的对乘员身体的约束力提高(所谓的“预张紧机构”)。
如上,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取装置10中,能够利用单一的马达66同时实现卷取辅助机构和预张紧机构所要求的相互相反的性能。
然而,输出轴68的朝正方向的急剧的旋转经由齿轮72、74传递到蜗杆轴76,蜗杆84急剧地旋转。于是,蜗杆84的旋转经由输出分支齿轮108传递到第二离合器116的转子128,转子128绕其轴线朝另一方旋转。因此,一体地连结于转子128的基体118绕其轴线朝另一方旋转。
如图11的(B)所示,当基体118绕其轴线朝另一方(箭头J方向)旋转时,设置于该基体118的主体部120的突起部125与设置于止挡件188的周壁部198的第一被抵接部200抵接。
并且,基体118的旋转经由支轴176以及轴承孔174传递至配重170,并且经由支轴178以及轴承孔175传递至配重172,配重170以及配重172追随于基体118绕该基体118的轴线以规定值以上的旋转速度旋转。由此,在配重170以及配重172作用有离心力,结果,配重170以及配重172扩开。然而,如图11的(B)所示,当配重170以及配重172扩开时,该配重170、172与止挡件188的周壁部198抵接。换言之,配重170、172的扩开由止挡件188的周壁部198限制。因此,在输出轴68朝正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构成第二离合器116的离合器齿轮136和离合器弹簧140不卡合。结果,构成第二离合器116的离合器齿轮136与离合器弹簧140之间的卡合的次数降低,进而能够提高第二离合器116的耐久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因马达66的输出轴68朝正方向旋转而基体118旋转时,设置于该基体118的突起部125与设置于止挡件188的周壁部198的第一被抵接部200抵接。结果,止挡件188被保持在限制配重170、172的扩开的位置。并且,当因马达66的输出轴68朝反方向旋转而基体118旋转时,设置于该基体118的突起部126与设置于止挡件188的周壁部198的第二被抵接部202抵接。结果,该止挡件188被保持在允许配重170、172的扩开的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备上述结构的突起部125,因此能够将止挡件188以稳定的状态保持在限制配重170、172的扩开的位置以及允许扩开的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止挡件188的突起部194的前端与第二收纳部100的底壁抵接。因此,在设置于基体118的突起部125与设置于止挡件188的周壁部198的第一被抵接部200或者第二被抵接部202抵接之前,该止挡件188自身不旋转。结果,能够使设置于基体118的突起部125与止挡件188(第一被抵接部200或者第二被抵接部202)抵接的时刻稳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二离合器116构成为包括基体118、转子128、离合器齿轮136、离合器弹簧140以及杆148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构成为能够通过离合器配重扩开而将输出轴的旋转传递至带轴的其他的安全带卷取装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通过设置止挡件188而当马达66的输出轴68朝正方向旋转时限制配重170、172的扩开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当马达66的输出轴68朝正方向旋转时限制配重170、172的扩开、且当马达66的输出轴68朝反方向旋转时允许配重170、172的扩开的其他的机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构成为通过设置于基体118的突起部125与止挡件188(第一被抵接部200或者第二被抵接部202)抵接从而止挡件188被保持在允许配重170、172的扩开的位置或者限制扩开的位置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用于保持这两个位置的其他的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构成为通过设置于止挡件188的突起部194的前端与第二收纳部100的底壁抵接而使得在设置于基体118的突起部125与止挡件188(第一被抵接部200或者第二被抵接部202)抵接之前该止挡件188自身不旋转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将设置于第二收纳部100的支承杆126压入至设置于止挡件188的一般部190的开口192而使得在设置于基体188的突起部125与止挡件188(第一被抵接部200或者第二被抵接部202)抵接之前该止挡件188自身不旋转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如图13的(A)以及(B)所示,只要通过在开口192的周缘部设置U字孔204来调节该开口192与支承杆126之间的摩擦力即可。
(实施方式2)
以下,参照图14~图20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的区别在于,并未设置止挡件188,而是设置有突起部425A。另外,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参照图14~图20,基体118具备一对伸出部425,这一对伸出部425形成为从主体部120的外周端朝该主体部120的径向外侧伸出。该伸出部425相互沿着主体部120的周方向配置在相反侧(180度相反侧)。此外,在伸出部425的前端部形成有朝配重170、172的方向突出的作为载荷限制部的突起部425A。并且,该突起部425A的内周端形成为供扩开后的配重170、172抵接的被抵接部,并且形成为与主体部120同心的大致圆弧状。
当基体118绕其轴线朝一方(箭头I方向)旋转时,该基座118的旋转经由支轴176以及轴承孔174传递至配重170,并且经由支轴178以及轴承孔175传递至配重172。结果,配重170以及172追随于基座118绕该基座118的轴线以规定值以上的旋转速度旋转。由此,在配重170以及172作用有离心力,配重170以及172扩开。此外,配重170以及172克服作用于杆148的复位弹簧164的作用力而朝基座118的径向外侧绕支轴176、178转动。
因此,连结突起158与配重170的卡止爪180卡合且连结突起156与配重172的卡止爪182卡合的杆148相对于基座118绕轴线朝另一方(箭头I方向)转动。
根据实施方式2,能够得到如下的效果:
当配重170以及配重172扩开时,如图20的(B)所示,配重170以及配重172抵接于设置在基体118的突起部425A。换言之,配重170以及配重172抵接于突起部425A,由此来限制从配重170以及配重172经由杆148输入至离合器弹簧140的载荷以免其达到规定值以上。结果,能够使离合器弹簧164与离合器齿轮136之间的接触(卡合)载荷稳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切断连接机构构成为包含转子128、离合器齿轮136、离合器弹簧140以及杆148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应用构成为通过离合器配重扩开而能够将输出轴的旋转传递至带轴的其他的切断连接机构。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通过配重170以及配重172与设置于基体118的突起部425A来限制施加于切断连接机构的载荷以免其达到规定值以上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如下的结构:形成设置于基体118的作为引导槽的长孔160、162,以便将杆148转动的范围限制于规定的范围,由此来限制施加于切断连接机构的载荷以免其达到规定值以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设置有第一离合器94和第二离合器116的安全带卷取装置10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当然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具备具有离合器配重的单一的离合器的安全带卷取装置。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当然并不限定于上述说明,除了上述说明之外,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而加以实施。

Claims (10)

1.一种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
带轴,安全带的长边方向基端侧卡止于该带轴,通过该带轴朝卷取方向旋转而卷取并收纳所述安全带;
弹簧,该弹簧朝卷取方向对所述带轴施力;
马达,通过对该马达通电,该马达的输出轴绕轴线旋转;
第一离合器,该第一离合器设置在所述带轴和所述输出轴之间,将以规定的减速比被减速后的所述输出轴的朝正方向的旋转传递至所述带轴从而使该带轴朝卷取方向旋转,并且,不将在所述带轴侧产生的旋转朝所述输出轴传递;以及
第二离合器,该第二离合器在所述带轴和所述输出轴之间与所述第一离合器独立地设置,具有离合器配重,当所述输出轴朝正方向旋转时限制所述离合器配重扩开、且当所述输出轴朝反方向旋转时允许所述离合器配重扩开,通过所述离合器配重扩开而将以比所述规定的减速比低的减速比被减速后的所述输出轴的朝反方向的旋转传递至所述带轴从而使该带轴朝卷取方向旋转,并且,不将在所述带轴侧产生的旋转朝所述输出轴传递,
所述第二离合器具备止挡件,当所述输出轴朝正方向旋转时,所述止挡件与所述离合器配重抵接从而限制该离合器配重扩开,当所述输出轴朝反方向旋转时,所述止挡件允许所述离合器配重扩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离合器具备:
基体,该基体被支承为能够绕轴线旋转;
转子,该转子一体地连结于所述基体,且与所述马达的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输出轴的旋转传递至该转子从而该转子旋转;
离合器齿轮,该离合器齿轮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转子相对旋转,且与所述带轴连接,并且通过该离合器齿轮旋转而使所述带轴旋转;
离合器弹簧,该离合器弹簧相对于所述离合器齿轮以同轴且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且所述离合器弹簧的卷绕方向一端部连结于所述转子,该离合器弹簧通过其卷绕方向另一端部朝所述卷绕方向一方移动而自身的外径尺寸扩大从而与所述离合器齿轮卡合,从而使所述离合器齿轮与所述转子一起一体地旋转;
杆,该杆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基体绕轴线转动,绕所述基体的轴线被朝一方施力,且连结于所述离合器弹簧的所述卷绕方向另一端部,通过绕所述基体的轴线朝另一方转动而使所述离合器弹簧的所述卷绕方向另一端部朝所述卷绕方向一方移动;
所述离合器配重,该离合器配重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基体朝径向扩开,且连结于所述杆,由所述杆保持在所述基体的径向内侧,且借助当基于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而所述基体的旋转时作用于自身的离心力朝所述基体的径向外侧扩开,从而使所述杆绕所述基体的轴线朝另一方转动;以及
所述止挡件,该止挡件与所述基体同轴配置,且被支承为以该轴作为旋转轴旋转自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带卷取装置构成为:在所述基体设置有朝该基体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并且,当通过所述输出轴朝正方向旋转而所述基体旋转时,所述突起部与所述止挡件的一部分抵接,从而将该止挡件保持在限制所述离合器配重扩开的位置,并且,当通过所述输出轴朝反方向旋转而所述基体旋转时,所述突起部与所述止挡件的另一部分抵接,从而将该止挡件保持在允许所述离合器配重扩开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带卷取装置构成为:限制该止挡件旋转直至通过所述基体旋转而所述突起部与所述止挡件的一部分或者另一部分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带卷取装置构成为:通过所述止挡件的一部分与构成安全带卷取装置的构成部件抵接、或者所述止挡件的一部分压入于所述构成安全带卷取装置的构成部件,限制该止挡件旋转直至所述突起部与所述止挡件的一部分或者另一部分抵接。
6.一种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
带轴,安全带的长边方向基端侧卡止于该带轴,通过该带轴朝卷取方向旋转而卷取并收纳所述安全带;
弹簧,该弹簧朝卷取方向对所述带轴施力;
马达,通过对该马达通电,该马达的输出轴绕轴线旋转;以及
离合器,该离合器设置在所述带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将所述输出轴的朝向反方向的旋转传递至所述带轴而使该带轴朝卷取方向旋转,所述离合器具有:离合器配重,该离合器配重借助所述输出轴旋转、且借助自身的离心力扩开;切断连接机构,该切断连接机构承受所述离合器配重扩开的力而连接从而能够将所述输出轴的旋转传递至所述带轴;以及载荷限制部,该载荷限制部限制施加于所述切断连接机构的所述离合器配重扩开的力以免其达到规定值以上,
所述载荷限制部是供朝外侧扩开后的所述配重抵接的被抵接部。
7.一种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带卷取装置具备:
带轴,安全带的长边方向基端侧卡止于该带轴,通过该带轴朝卷取方向旋转而卷取并收纳所述安全带;
弹簧,该弹簧朝卷取方向对所述带轴施力;
马达,通过对该马达通电,该马达的输出轴绕轴线旋转;
第一离合器,该第一离合器设置在所述带轴和所述输出轴之间,将以规定的减速比被减速后的所述输出轴的朝正方向的旋转传递至所述带轴从而使该带轴朝卷取方向旋转,并且,不将在所述带轴侧产生的旋转朝所述输出轴传递;以及
第二离合器,该第二离合器在所述带轴和所述输出轴之间与所述第一离合器独立地设置,将以比所述规定的减速比低的减速比被减速后的所述输出轴的朝反方向的旋转传递至所述带轴而使该带轴朝卷取方向旋转,并且,不将在所述带轴侧产生的旋转朝所述输出轴传递,所述第二离合器具有:离合器配重,该离合器配重借助所述输出轴旋转、且借助自身的离心力扩开;切断连接机构,该切断连接机构承受所述离合器配重扩开的力而连接从而能够将所述输出轴的旋转传递至所述带轴;以及载荷限制部,该载荷限制部限制施加于所述切断连接机构的所述离合器配重扩开的力以免其达到规定值以上,
所述载荷限制部是供朝外侧扩开后的所述配重抵接的被抵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离合器具备被支承为能够绕轴线旋转的基体,
所述切断连接机构构成为包括:转子,该转子与所述马达的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输出轴的旋转传递至该转子从而该转子旋转;离合器齿轮,该离合器齿轮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转子相对旋转,且与所述带轴连接,并且通过该离合器齿轮旋转而使所述带轴旋转;离合器弹簧,该离合器弹簧相对于所述离合器齿轮以同轴且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设置,且所述离合器弹簧的卷绕方向一端部连结于所述转子,该离合器弹簧通过其卷绕方向另一端部朝所述卷绕方向一方移动而自身的外径尺寸扩大从而与所述离合器齿轮卡合,从而使所述离合器齿轮与所述转子一起一体地旋转;杆,该杆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基体绕轴线转动,绕所述基体的轴线被朝一方施力,且连结于所述离合器弹簧的所述卷绕方向另一端部,通过绕所述基体的轴线朝另一方转动而使所述离合器弹簧的所述卷绕方向另一端部朝所述卷绕方向一方移动,
所述离合器配重被支承于基体,该基体被轴支承为能够绕轴线旋转,且所述离合器配重连结于所述杆,所述离合器配重朝所述基体的径向外侧扩开从而使所述杆绕所述基体的轴线朝另一方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荷限制部形成突起部,该突起部设置于所述基体,所述离合器配重通过扩开而与所述突起部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带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荷限制部是引导槽,该引导槽设置于所述基体,且将所述杆转动的范围限定于规定的范围。
CN201310250453.5A 2012-06-21 2013-06-21 安全带卷取装置 Active CN1035077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9813A JP5872390B2 (ja) 2012-06-21 2012-06-21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12-139813 2012-06-21
JP2012-139812 2012-06-21
JP2012139812A JP5823355B2 (ja) 2012-06-21 2012-06-21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7748A CN103507748A (zh) 2014-01-15
CN103507748B true CN103507748B (zh) 2017-03-01

Family

ID=48740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50453.5A Active CN103507748B (zh) 2012-06-21 2013-06-21 安全带卷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21429B2 (zh)
EP (1) EP2676851B1 (zh)
KR (1) KR20130143496A (zh)
CN (1) CN1035077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0566B (zh) * 2014-01-06 2017-05-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带卷绕装置
DE102014200312A1 (de) * 2014-01-10 2015-07-16 Autoliv Development Ab Reversibler Gurtstraffer
JP6081395B2 (ja) * 2014-03-07 2017-02-1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6127006B2 (ja) * 2014-03-07 2017-05-10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6278916B2 (ja) * 2015-02-24 2018-02-14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6312626B2 (ja) * 2015-04-24 2018-04-1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EP3287329B1 (en) * 2015-04-24 2022-09-28 Kabushiki Kaisha Tokai-Rika-Denki-Seisakusho Webbing take-up device
JP6175099B2 (ja) * 2015-05-27 2017-08-0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6555951B2 (ja) * 2015-07-07 2019-08-07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6211136B1 (ja) * 2016-05-26 2017-10-11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制御装置
JP6211142B1 (ja) * 2016-06-24 2017-10-11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18002086A (ja) * 2016-07-07 2018-01-11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6358668B2 (ja) * 2016-07-15 2018-07-18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遠心クラッチ
KR101873277B1 (ko) * 2017-01-12 2018-08-02 (주)리얼감 클러치 유닛
JP6542276B2 (ja) 2017-02-20 2019-07-10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ES2937919T3 (es) 2019-06-27 2023-04-03 Ims Gear Se & Co Kgaa Engranaje de dos marchas, así como tensor de cinturó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33077A (en) * 1995-09-08 1999-07-14 Takata Corp Seat belt retractor
DE20211786U1 (de) * 2002-07-31 2002-12-12 Trw Repa Gmbh Elektromagnetisch ansteuerbarer Gurtaufroller
CN1607133A (zh) * 2003-10-15 2005-04-20 高田株式会社 安全带收缩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71427B2 (ja) 2004-04-01 2010-10-27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4699725B2 (ja) 2004-04-13 2011-06-1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モータリトラクタ
JP2006199116A (ja) 2005-01-19 2006-08-03 Tokai Rika Co Ltd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4630181B2 (ja) 2005-09-07 2011-02-09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モータリトラクタ
US7641139B2 (en) * 2006-08-18 2010-01-05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Clutch device for seatbelt retractor
JP5456426B2 (ja) 2009-09-30 2014-03-26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
JP5566858B2 (ja) 2010-11-12 2014-08-0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33077A (en) * 1995-09-08 1999-07-14 Takata Corp Seat belt retractor
DE20211786U1 (de) * 2002-07-31 2002-12-12 Trw Repa Gmbh Elektromagnetisch ansteuerbarer Gurtaufroller
CN1607133A (zh) * 2003-10-15 2005-04-20 高田株式会社 安全带收缩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76851B1 (en) 2017-06-07
KR20130143496A (ko) 2013-12-31
US20130341451A1 (en) 2013-12-26
EP2676851A1 (en) 2013-12-25
US9321429B2 (en) 2016-04-26
CN103507748A (zh) 2014-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7748B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JP4699725B2 (ja) モータリトラクタ
US9611902B2 (en) Coupling for a belt tensioner
CN106064606B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JP2017132440A (ja) 自転車用駆動装置
EP1524159A1 (en) Seat belt retractor
US10654443B2 (en) Webbing take-up device
JP5872390B2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04268896A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07503348A (ja) 2つの引き締め装置を備えたベルトローラ
JP2004042775A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5823355B2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5452186B2 (ja) 係合部材支持構造及び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5930951B2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08025701B (zh) 用于安全带拉紧器的耦联装置
US11395482B2 (en) Spinning reel
JP2005329826A (ja) クラッチ機構及び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CN107539267A (zh) 安全带卷取装置
JP2004042789A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14084072A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14046854A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5955151B2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2002160602A (ja)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
JP2003267187A (ja) プリテンショナ装置及びプリテンショナ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9280024A (ja) ウエビング巻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