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93687B - 槐耳的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槐耳的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93687B
CN103493687B CN201310487264.XA CN201310487264A CN103493687B CN 103493687 B CN103493687 B CN 103493687B CN 201310487264 A CN201310487264 A CN 201310487264A CN 103493687 B CN103493687 B CN 1034936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chinese scholartree
bacterium
scholartree ear
cultiv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872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93687A (zh
Inventor
王广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ZHI RAR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王广前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王广前 filed Critical 王广前
Priority to CN20131048726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936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93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36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936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36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作物栽培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槐耳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槐耳的一级母种接种在第一培养基中进行第一次发菌,得到二级原种;将二级原种接种在重新配置的第一培养基上进行第二次发菌,得到三级栽培种;将三级栽培种接种在第二培养基上进行第三次发菌,得到槐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槐耳的栽培方法,与现有技术中的常见的通过直接从宿主树种(槐树、洋槐以及青檀)上采摘的槐耳的方式相比,实现了人工栽培槐耳的效果。通过大量人工栽培之后,可以得到大量的槐耳,以满足药材市场对槐耳的巨大需求。

Description

槐耳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物栽培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槐耳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槐耳是生长于槐树、洋槐以及青檀等树种的树干上的一种药材,其味苦、辛,性平、无毒;具有止血、止痢以及抗癌的功效。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槐耳多是直接从其宿主树种上采摘的。但是,由于槐耳的宿主树种分布稀少,使得其长出的槐耳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因此很难满足药材市场对槐耳的巨大需求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槐耳的栽培方法,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槐耳的栽培方法,包括:将槐耳的一级母种接种在第一培养基中进行第一次发菌,得到二级原种;
将所述二级原种接种在重新配置的第一培养基上进行第二次发菌,得到三级栽培种;
将所述三级栽培种接种在第二培养基上进行第三次发菌,得到槐耳;
其中,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第一培养基包括:木屑7-9份、麦麸1-2份、糖0.05-0.15份、石膏0.05-0.15份和水;其中,所述水占所述第一培养基的重量百分比为60%-65%;所述第二培养基包括:木屑7-9份、麦麸1-2份、豆面粉0.2-0.4份、石膏0.05-0.15份、白灰0.001-0.01份和水;其中,所述水占所述第二培养基的重量百分比为60%-6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槐耳的栽培方法,与现有技术中的常见的通过直接从宿主树种(槐树、洋槐以及青檀)上采摘槐耳的方式相比,实现了人工栽培槐耳的效果。具体的,将槐耳的一级母种通过第一培养基发菌之后得到二级原种;将二级原种再次发菌,得到三级栽培种;将三级栽培种接种到第二培养基进行第三次发菌之后,即可得到人工栽培的槐耳。通过大量人工栽培之后,可以得到大量的槐耳,以满足药材市场对槐耳的巨大需求。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槐耳的栽培方法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槐耳的栽培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槐耳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将槐耳的一级母种接种在第一培养基中进行第一次发菌,得到二级原种;
槐耳的一级母种接种至第一培养基中,并通过第一次发菌之后,即可得到二级原种。
具体的,第一培养基包括:木屑7-9份、麦麸1-2份、糖0.05-0.15份、石膏0.05-0.15份和水;水占第一培养基的重量百分比为60%-65%。
木屑可为槐耳的一级母种的生长和繁殖提供大量的营养成分,麦麸可以槐耳的一级母种提供大量的氮源;而糖则可为槐耳的一级母种提供生长繁殖所需的碳源;石膏作为第一培养基的成分,主要起到对第一培养基定型的作用;其次,石膏还可以给第一培养基补给微量元素,以保证槐耳的一级母种在发菌的过程中的生长所需。
步骤102:将二级原种接种在重新配置的第一培养基上进行第二次发菌,得到三级栽培种;
得到二级原种之后,需要将二级原种再次发菌,得到三级栽培种。具体的,第二次发菌的过程与第一次发菌的过程可以相同。
步骤103:将三级栽培种接种在第二培养基上进行第三次发菌,得到槐耳;
得到三级栽培种之后,需要将三级栽培种接种至第二培养基上进行第三次发菌,使得三级栽培种在第二培养基上生长,进而得到槐耳。
具体的,按照重量份数计,第二培养基包括木屑7-9份、麦麸1-2份、豆面粉0.2-0.4份、石膏0.05-0.15份、白灰0.001-0.01份和水,水占第二培养基的重量百分比为60%-65%。木屑主要为三级栽培种提供大量的营养元素并可使三级栽培中附着发菌;麦麸和豆面粉则可为三级栽培种的生长提供大量的氮源;石膏和白灰具有易于使得第二培养基成型的作用,同时其还兼具有为三级栽培种提供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的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槐耳的栽培方法,将槐耳的一级母种通过第一培养基发菌之后得到二级原种;将二级原种再次发菌,得到三级栽培种;将三级栽培种接种到第二培养基进行第三次发菌之后,即可得到人工栽培的槐耳。通过大量人工栽培之后,可以得到大量的槐耳,以满足药材市场对槐耳的巨大需求。
为了使得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槐耳的栽培方法得到更好的应用,更加有效地应用到槐耳栽培的过程中,本发明还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提供了实施例二,实施例二是在实施例一的槐耳的栽培方法的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的限定和增加,现做详细的阐述和解释,请参考图2: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槐耳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将糖用部分水溶解,得到糖液;
步骤202:将木屑、麦麸和石膏混合均匀后加入糖液,得到培养料;
步骤203:在培养料中加入剩余部分的水,使培养料中的水份重量达到60-65%,得到待灭菌的培养料;
在步骤202-203中,将既定重量配比的木屑、麦麸和石膏搅拌均匀之后,加入溶解后的糖,即可得到培养料,以备后用。
在发菌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槐耳的一级母种的生长所需,并且便于使得第一培养基成型,在得到培养料之后需要在培养料中加入水,并使得水份的重量达到60-65%,即可得到待灭菌的培养料。
步骤204:将待灭菌的培养料装袋后进行灭菌,得到第一培养基;
在灭菌之前,需要将待灭菌的培养料进行装袋(或者装瓶),然后在进行灭菌。灭菌的过程可以杀死第一培养基中所含的大量的杂菌。优选的,灭菌方式可以采用高温高压灭菌法,灭菌温度可以为120-125℃。更优选的,灭菌温度可以为121℃,灭菌时间可根据第一培养基的量酌情选择。
步骤205:将槐耳的一级母种接种在第一培养基上,在25-30℃下发菌25-30天,得到二级原种;
灭菌完成之后,可进行接种操作,具体的,接种的过程需要在无菌环境下操作,每只槐耳的母种可接成8-10瓶或4-6袋二级菌种。
在发菌的过程中,优选的,在25-30℃下发菌25-30天,得到二级原种,更优选的,将槐耳的一级母种接种在第一培养基上,在28-30℃发菌6-8天,然后在24-26℃下发菌17-22天,得到二级原种。
上述步骤为实施例一提供的步骤101的具体细化。优选的,在配置第一培养基的过程中,木屑可以为8份、麦麸可以为1.8份、糖可以为0.1份、石膏可以为0.1份、水可以为12.5份。
步骤206:将二级原种接种在重新配置的第一培养基上进行第二次发菌,得到三级栽培种;
优选的,第二次发菌的时间为:25-30天,发菌温度为:25-30℃。
步骤207:将木屑、麦麸、豆面粉、石膏和白灰混合搅拌后加入水至水重量为60-65%,得到初培养基;
在步骤207中,将既定重量份数的各组分配置成初培养基,优选的,木屑、麦麸、豆面粉、石膏、白灰和水的份数依次可以为:8份、1.5份、0.3份、0.1份、0.0005份和12.5份。
步骤208:将所述初培养基的pH调节为6-7,形成第二培养基;
三级栽培种在生长的过程中,初培养基的酸度对其生长的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将初培养基的pH通过酸度调节剂调配为6-7,以保证三级栽培种在合适的pH范围内正常生长。
步骤209:将第二培养基装袋后灭菌,得到菌袋;
灭菌的过程中,需要将初培养基装袋后进行灭菌。
步骤210:将所述三级栽培种接种到所述第二培养基上,在25-28℃下发菌30-42天后,在所述菌袋的外壁上割口;
在步骤210中,将三级栽培种接入灭菌后的第二培养基上,使其在25-28℃下发菌30-42天,然后在装有第二培养基(接有三级栽培种)的菌袋上割口,为出耳做好准备。具体的,在割口的过程中,每个菌袋的外壁上割开4-6个开口,如果割口太多,则会影响槐耳的出耳量;并且,为了便于出耳以及便于控制长出的槐耳的大小,每个开口可限定为“V”开口,并且,“V”形开口的长度可优选为2-4厘米×2-4厘米,更优选的,可以限定为2厘米×2厘米。
步骤211:将经过割口的所述菌袋在温度为22-25℃环境下继续生长,得到槐耳。
在步骤211为槐耳的生长过程,割口后,菌袋所处的生长环境优选为温度为22-25℃、湿度为60%;并且在生长的过程中,要时刻保证通风,割口一星期之后才可适量浇水,直至出耳;出耳之后可以适量的加大浇水量,并使的槐耳的生长环境的湿度达到70%-90%。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为了提高了槐耳的药用价值,木屑可以选作针叶树木屑,针叶树木屑自身具有抗癌作用,选作针叶树木屑作为培养基的组份长出的槐耳具有更高的药用价值。
此外,还需要指出的是,槐耳从割口出耳到采收,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为65—70天左右,观察子实体菌盖边缘颜色,颜色变深菌盖变硬,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孢子没弹射之前进行采收,这时的药效最好。过早或过晚采收的槐耳的药效均较差。采收后的槐耳应及时晾晒或烘干。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槐耳的栽培优选在大棚中进行,光照为三阳七阴;优选每年清明前后制作三级栽培种,五月中旬进行出菇。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槐耳的栽培方法通过将槐耳的一级母种利用第一培养基发菌之后得到二级原种;将二级原种再次发菌,得到三级栽培种;将三级栽培种接种到第二培养基进行第三次发菌之后,即可得到人工栽培的槐耳。通过大量人工栽培之后,可以得到大量的槐耳,以满足药材市场对槐耳的巨大需求。并且,本发明实施例的槐耳的栽培方法,经过试验测定,每一万个菌袋可以栽培生长出400-600斤槐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槐耳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木屑、麦麸和石膏混合均匀后加入糖液,得到培养料;
在所述培养料中加入水,使所述培养料中的水份重量达到60-65%,得到待灭菌的培养料;
将所述待灭菌的培养料装袋后进行灭菌,得到第一培养基;
将槐耳的一级母种接种在所述第一培养基上,在25-30℃下发菌25-30天,得到二级原种;
将所述二级原种接种在重新配置的第一培养基上进行第二次发菌,得到三级栽培种;
将木屑、麦麸、豆面粉、石膏和白灰混合搅拌后加入水至水至其重量百分含量为60-65%,得到初培养基;
将所述初培养基的pH调节为6-7,形成第二培养基;
将第二培养基装袋后灭菌,得到菌袋;
将所述三级栽培种接种到所述第二培养基上,在25-28℃下发菌30-42天后,每个所述菌袋的外壁上割开4-6个“V”形开口;
将经过割口的所述菌袋在温度为22-25℃、湿度为60%的环境下继续生长,得到槐耳;
其中,按照重量份数计,所述第一培养基由以下组份组成:木屑7-9份、麦麸1-2份、糖0.05-0.15份、石膏0.05-0.15份和水;其中,所述水占所述第一培养基的重量百分比为60%-65%;
所述第二培养基由以下组份组成:木屑7-9份、麦麸1-2份、豆面粉0.2-0.4份、石膏0.05-0.15份、白灰0.001-0.01份和水;其中,所述水占所述第二培养基的重量百分比为60%-6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槐耳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二级原种接种在重新配置的第一培养基上进行第二次发菌,得到三级栽培种的步骤中:
所述第二次发菌的时间为:25-30天、温度为:25-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槐耳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待灭菌的培养料装袋后进行灭菌,得到第一培养基的步骤中,所述灭菌的温度为:120-12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槐耳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槐耳的一级母种接种在所述第一培养基上,在25-30℃下发菌25-30天,得到二级原种的步骤中,具体包括:
将所述槐耳的一级母种接种在所述第一培养基上,在28-30℃下发菌6-8天,然后在24-26℃下发菌17-22天,得到所述二级原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槐耳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木屑为针叶树木屑。
CN201310487264.XA 2013-10-17 2013-10-17 槐耳的栽培方法 Active CN1034936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87264.XA CN103493687B (zh) 2013-10-17 2013-10-17 槐耳的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87264.XA CN103493687B (zh) 2013-10-17 2013-10-17 槐耳的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93687A CN103493687A (zh) 2014-01-08
CN103493687B true CN103493687B (zh) 2015-04-01

Family

ID=49859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87264.XA Active CN103493687B (zh) 2013-10-17 2013-10-17 槐耳的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936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8147B (zh) * 2015-09-10 2018-11-06 尚志市珍奇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叶树木耳栽培方法
CN105706733A (zh) * 2016-01-27 2016-06-29 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槐栓菌的代料栽培方法
CN115316196B (zh) * 2022-08-16 2023-09-15 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 野生刺槐范氏孔菌的诱变、栽培方法、刺槐范氏孔菌及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38C (zh) * 1997-07-21 2002-07-10 甄兆玄 槐耳的培植方法
CN100397976C (zh) * 2006-02-24 2008-07-02 崔澎 富硒槐耳的栽培及槐耳硒多糖的提取方法
CN101755615A (zh) * 2009-12-31 2010-06-30 张寿禄 高微量元素食药用菌的栽培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93687A (zh) 2014-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6333B (zh) 桑黄袋料栽培培养基及采用该培养基栽培桑黄子实体的方法
CN101548623B (zh) 黑木耳栽培法
CN104145816B (zh) 白芨组培育苗方法
CN103299831B (zh) 一种平菇的栽培方法
CN103798057B (zh) 一种银耳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03891524B (zh) 灵芝盆景式栽培的方法及用于栽培灵芝的培养基
CN105123259A (zh) 一种羊肚菌的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04285678A (zh) 一种平菇超高产栽培的方法
CN105940960B (zh) 一种茶园套种灵芝的覆土栽培方法
CN106258483A (zh)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羊肚菌多层基料种植方法
CN104920067A (zh) 一种黑木耳高产栽培方法
CN103918531B (zh) 一种茄果类蔬菜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07478A (zh) 平菇盆景式栽培的方法及用于栽培平菇的培养基
CN102047811A (zh) 茶薪菇优质高产栽培方法
CN103583225A (zh) 一种利用木薯杆栽培优质高产秀珍菇的方法
CN103650909B (zh) 一种菠萝叶粉银耳栽培方法及栽培出的银耳
CN104303825B (zh) 一种富硒茶树菇栽培的方法
CN104170656A (zh) 一种薄皮甜瓜的嫁接方法
CN106258484A (zh)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松乳菇高效种植方法
CN105493894A (zh) 一种桑树套种草菇的栽培方法
CN103493687B (zh) 槐耳的栽培方法
CN103155794A (zh) 一种防止袋栽平菇不出菇的方法
CN108633614A (zh) 一种平菇的大棚栽培方法
CN102823428B (zh) 药用猴头菌菌丝体固体液体混合培养的方法
CN110214628A (zh) 一种平菇的大棚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04

Address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zhi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150600 street Harbin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o. 3

Patentee after: SHANGZHI RAR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50623 Heilongjiang province Shangzhi Weihe Forestry Bureau sixth residents of six groups of 84

Patentee before: Wang Guangq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