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93471B -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93471B
CN103493471B CN201280019307.5A CN201280019307A CN103493471B CN 103493471 B CN103493471 B CN 103493471B CN 201280019307 A CN201280019307 A CN 201280019307A CN 103493471 B CN103493471 B CN 1034934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yes
mentioned
image
focusing
digital pi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93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93471A (zh
Inventor
国重惠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Imag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Imaging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Imaging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493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34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934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34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28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 G02B7/36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using image sharpness techniques, e.g.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generating autofocus signals
    • G02B7/365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focusing signals using image sharpness techniques, e.g.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generating autofocus signals by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the im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04N23/632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for displaying or modifying preview images prior to image capturing, e.g. variety of image resolutions or capturing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5Region indicators; Field of view indic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5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comprising setting of focusing reg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Focusing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提供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即便是开放F值较暗的镜头,也不需要烦杂的设定,而能够简单地拍摄具有与眼睛有关的拍照效果的图像。当从拍摄的数字图像中进行脸器官检测时检测眼睛(S27),对此时所检测出的眼睛进行对焦(S29,S33),针对数字图像,对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周边进行晕映图像处理(S55)。此外,当进行脸器官检测时分别检测左右的眼睛(S27),选择左右的眼睛中的较大的眼睛(S29),进行对所选择的眼睛对焦的动作(S33),对没有选择的眼睛进行晕映图像处理(S55)。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详细地讲,涉及能够自动地对作为被摄体的人或动物的眼睛对焦的相机等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数码相机等摄像装置的自动焦点检测装置以摄像图像的对比度成为最高的方式进行对焦。近年来,该自动焦点检测装置增加了脸检测功能,已知有在检测到脸的情况下,对使得所检测到的脸区域整体的对比度的平均值成为最高的位置进行对焦的脸AF。并且,最近已知有仅对在脸区域中检测到的眼睛对焦的功能(以下称作眼睛AF)。例如,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在肖像摄影时对眼睛进行对焦的摄像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62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625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当在安装了中望远大口径镜头的相机上使用上述眼睛AF时,由于景深变浅,因此能够简单地达成对作为被摄体的人或动物等的眼睛对焦,而其以外的周边脸区域进行适度的晕映表现的拍照方法。然而,中望远大口径镜头一般价格昂贵,并且大而重,一般用户不容易使用。一般用户能够轻松购买且容易操作的比较便宜的小型轻量的镜头是开放F值较大,且景深较深的镜头。因此,即便是具有眼睛AF功能的相机,也不容易得到上述的拍照效果。
此外,即便安装了中望远大口径镜头,在周边明亮的情况下,在通常的程序摄影模式中,光圈缩小,景深较深,无法得到充分的拍照效果。为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得到拍照效果,需要有意地将光圈固定为开放F值,利用快门和ISO感光度等来控制曝光等,需要进行烦杂的设定。也考虑具有自动地设定该烦杂的设定的模式(例如,肖像模式)。但是,该设定本身对于初级用户来说也会感到烦杂。
此外,拍照效果大致由相机到主要被摄体(眼睛)的距离和相机到主要被摄体(眼睛)以外的区域的距离关系决定。对于没有靠近被摄体进行摄影的习惯的初级用户而言,即便使用昂贵镜头,并设定成肖像模式,也可能无法得到想要的效果。
本发明正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是开放F值较暗的镜头,也不需要烦杂的设定而能够简单地拍摄具有与眼睛有关的拍照效果的图像的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第1发明的摄像装置具有摄像部,能够进行数字图像的摄影,该摄像装置具有:脸器官检测部,其从由上述摄像部拍摄的数字图像中检测眼睛;眼睛AF部,其在上述检测出的眼睛中设定AF区域,对眼睛进行对焦;以及图像处理部,其针对上述数字图像,进行将由上述眼睛AF部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周边晕映的图像处理,上述脸器官检测部从由上述摄像部拍摄的数字图像中检测脸器官,根据检测出的脸器官判断脸的朝向,上述眼睛AF部根据脸的朝向选择一个眼睛,进行对所选择的眼睛对焦的动作,上述图像处理部对没有选择的眼睛进行晕映处理,并且根据脸的朝向来变更晕映强度。
第2发明的摄像装置是在上述第1发明中,脸的朝向从正面偏离越大,上述图像处理部越增大晕映强度。
第3发明的摄像装置是在上述第1发明中,上述图像处理部生成对上述拍摄的数字图像进行了晕映后的图像,生成上述拍摄的数字图像的α通道遮罩,将进行了对焦的眼睛设定为透明状态,对使上述α通道遮罩应用于上述拍摄的数字图像而得到的图像、与使上述α通道遮罩的反转图案的遮罩应用于上述进行了晕映后的图像而得到的图像进行合成,对没有选择的眼睛进行晕映图像。
第4发明的摄像装置是在上述第1发明中,上述脸器官检测部从由上述摄像部拍摄的数字图像中检测左右的眼睛和嘴角,上述眼睛AF部进行对所选择的眼睛对焦的动作,上述图像处理部对如下区域的周边进行晕映图像处理:该区域包含上述进行了对焦的眼睛以及与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位置对应的左右的嘴角中的一个嘴角。
第5发明的摄像装置是在上述第4发明中,上述图像处理部根据在图像上的与如下区域的距离而增大晕映强度,来进行晕映图像处理:该区域包含由上述眼睛AF部进行了对焦的眼睛、以及与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位置对应的左右的嘴角中的一个嘴角。
第6发明的摄像装置是在上述第4发明中,上述图像处理部生成对上述拍摄的数字图像进行了晕映后的图像,生成上述拍摄的数字图像的α通道遮罩,将包含进行了对焦的眼睛以及与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位置对应的左右的嘴角中的一个嘴角的区域设定为透明状态,对使上述α通道遮罩应用于上述拍摄的数字图像而得到的图像、与使上述α通道遮罩的反转图案的遮罩应用于上述进行了晕映后的图像而得到的图像进行合成,对没有选择的眼睛进行晕映图像处理。
第7发明的摄像装置是在上述第1发明中,上述图像处理部根据在图像上的与由上述眼睛AF部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距离而增大晕映强度,来进行晕映图像处理。
第8发明的摄像装置是在上述第7发明中,上述图像处理部生成对上述拍摄的数字图像进行了晕映后的图像,生成上述拍摄的数字图像的α通道遮罩,将进行了对焦的眼睛设定为透明状态,并且根据与眼睛的距离而将透明率设定成降低,对使上述α通道遮罩应用于上述拍摄的数字图像而得到的图像、与使上述α通道遮罩的反转图案的遮罩应用于上述进行了晕映后的图像而得到的图像进行合成,对没有选择的眼睛进行晕映处理。
第9发明的摄像装置是在上述第1发明中,上述图像处理部生成对上述拍摄的数字图像进行了晕映后的图像,生成上述拍摄的数字图像的α通道遮罩,将进行了对焦的眼睛设定为透明状态,对使上述α通道遮罩应用于上述拍摄的数字图像而得到的图像、与使上述α通道遮罩的反转图案的遮罩应用于上述进行了晕映后的图像而得到的图像进行合成,对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周边进行晕映图像处理。
第10发明的摄像装置是在上述第1发明中,该摄像装置具有光圈值设定部,在通过上述眼睛AF部与眼睛进行了对焦的情况下,该光圈值设定部将曝光时的光圈值设定为开放F值附近的预定值。
第11发明的摄像方法是能够进行数字图像的摄影的摄像装置的摄像方法,该摄像方法中,从拍摄的数字图像中检测眼睛,对上述检测出的眼睛进行对焦,针对上述数字图像,进行将进行了上述对焦的眼睛的周边晕映的图像处理,在该摄像方法中,从上述数字图像中检测脸器官,根据检测出的脸器官判断脸的朝向,根据脸的朝向选择一个眼睛,进行对所选择的眼睛对焦的动作,对没有选择的眼睛进行晕映处理,并且根据脸的朝向来变更晕映强度。
第12发明的摄像方法是在上述第11发明中,脸的朝向与正面的偏离越大,越增大晕映强度。
第13发明的摄像方法是在上述第11发明中,从拍摄的数字图像中检测左右的眼睛和嘴角,进行对所选择的眼睛对焦的动作,对如下区域的周边进行晕映图像处理:该区域包含上述进行了对焦的眼睛、以及与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位置对应的左右的嘴角中的一个嘴角。
第14发明的摄像方法是在上述第13发明中,根据在图像上的与如下区域的距离而增大晕映强度,来进行晕映处理:该区域包含上述进行了对焦的眼睛、以及与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位置对应的左右的嘴角中的一个嘴角。
第15发明的摄像方法是在上述第11发明中,根据在图像上的与上述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距离而增大晕映强度,来进行晕映图像处理。
第16发明的摄像方法是在上述第11发明中,生成对上述拍摄的数字图像进行了晕映后的图像,生成上述拍摄的数字图像的α通道遮罩,将进行了对焦的眼睛设定为透明状态,对使上述α通道遮罩应用于上述拍摄的数字图像而得到的图像、与使上述α通道遮罩的反转图案的遮罩应用于上述进行了晕映后的图像而得到的图像进行合成,对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周边进行晕映图像处理。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便是开放F值较暗的镜头,也不需要烦杂的设定而能够简单地拍摄具有与眼睛有关的拍照效果的图像的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的主要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2是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的背面侧观察到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的主要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的眼睛AF框选择的动作的图。
图5是示出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中,检测到眼睛的情况下的脸的框的显示的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中,眼睛AF框的选择方法的图。
图7是示出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中,在器官检测时检测脸的点而生成的线框的例子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的触摸检测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中,晕映图标等在触摸检测处理时出现的图标的图。
图10是示出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中,通过晕映等级条生成的晕映图像的例子的图。
图11是示出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中,通过遮罩强度等级条生成的α通道遮罩图案的例子的图。
图12是示出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中,α通道遮罩图案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13是说明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中,原图像与晕映图像的合成的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的眼睛拍照效果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的眼神光(catch light)效果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的眼神光图案生成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的模糊效果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中,脸朝向正面时的α通道遮罩的例子的图。
图19是示出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中,脸朝向斜前方时的α通道遮罩的例子的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的眼睛拍照设定菜单的例子的图。
图21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相机的主要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使用应用了本发明的相机说明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是数码相机,其具有摄像部,通过该摄像部将被摄体像转换为图像数据,根据该转换后的图像数据,在配置于主体的背面的显示部115中对被摄体像进行实时取景显示。摄影者通过观察实时取景显示来确定构图和快门时机。
在第1释放时,在被摄体中包含人的情况下,进行摄影镜头的自动焦点调节以对人或者动物的眼睛或者脸对焦。在第2释放时,将取得的图像数据记录到记录介质(外部存储器114)。在对人的一只眼睛进行了对焦的情况下,对未进行对焦的另一只眼睛或者另一只眼睛及其周边区域进行晕映处理。当选择再现模式时,能够在显示部115中再现显示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图像数据。
图1是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相机100的主要电气结构的框图。在摄影镜头101的光轴上配置有光圈机构103、快门105以及摄像元件107。摄像元件107的输出与A/D转换部109连接,A/D转换部109的输出与存储器110连接。存储器110与图像处理部111和系统控制部116连接。
系统控制部116分别与摄像控制部108、快门控制部106、光圈控制部104、镜头控制部102、曝光控制部112、AF处理部113、闪光灯控制部121、非易失性存储器118、外部存储器114、显示部115、操作部117、电源控制部120连接。
上述摄像控制部108与摄像元件107连接,快门控制部106与快门105连接,光圈控制部104与光圈机构103连接,镜头控制部102与摄影镜头101连接。此外,电源控制部120与电源部119连接,闪光灯控制部121分别与闪光灯充电部122和闪光灯发光部123连接。
摄影镜头101是用于使被摄体光束会聚到摄像元件107,使被摄体像成像的光学系统。该摄影镜头101通过根据来自系统控制部116的指示而动作的镜头控制部102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从而使焦点状态发生变化。
光圈机构103调节经由摄影镜头101入射到摄像元件107的被摄体光束的入射量。光圈机构103由根据来自系统控制部116的指示而动作的光圈控制部104控制开口量。光圈控制部104和系统控制部116作为光圈值设定部发挥作用,在通过后述的眼睛AF部对眼睛进行了对焦的情况下,将曝光时的光圈值设定为开放F值附近的预定值。
快门105对通过摄影镜头101形成的被摄体像的光束进行开闭,由公知的镜头快门或焦平面快门等构成。快门105通过根据来自系统控制部116的指示而动作的快门控制部106控制快门开口时间(快门速度值)。
摄像元件107是CMOS图像传感器或CCD图像传感器等二维固体摄像传感器,由配置在其前表面的拜耳阵列的RGB滤色器,以及与该RGB滤色器对应地排列的光电二极管等光电转换元件构成。由像素组构成摄像区域,该像素组由各滤色器和与其对应的各光电转换元件构成。摄像元件107利用各像素接收由摄影镜头101会聚的光,转换成光电流,将该光电流蓄积到各电容器中,作为模拟电压信号(图像信号)输出到A/D转换部109。摄像控制部108根据来自系统控制部116的指示进行摄像元件107的动作控制。
A/D转换部109将从摄像元件107输出的模拟电压信号(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图像信号(图像数据)。存储器110是暂时存储在A/D转换部109中得到的图像数据和在图像处理部111中被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等各种数据的存储部。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是基于从摄像元件107输出的图像信号的信号,不仅包含由A/D转换部109进行了A/D转换后的信号,有时还将图像处理后的信号也包含在内称作图像数据。
图像处理部111读出在存储器110中暂时存储的图像数据,对该图像数据进行白平衡校正处理、同时化处理、色彩转换处理等图像处理。并且,在向后述的外部存储器114进行记录时,图像处理部111进行图像压缩,此外,对从外部存储器114读出的被压缩的图像数据进行解压缩。
此外,图像处理部111作为脸检测部发挥作用,根据图像数据从被摄体中检测脸。在检测到脸的情况下,还对脸的位置、大小进行检测。此外,图像处理部111还实现作为脸器官检测部的功能,对眼睛、鼻子、嘴边、嘴角、瞳孔等脸上的器官进行检测。此处,在检测到眼睛或瞳孔等器官的情况下,分别检测左右的眼睛,并且还检测其位置、大小等,根据这些器官的位置等检测脸的朝向。
此外,图像处理部111对原图像进行晕映处理,生成晕映图像。此外,图像处理部111生成后述的α通道遮罩图案(参照图11、图12),进行该α通道遮罩图案与晕映图像的合成处理。此外,图像处理部111对由后述的眼睛AF部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周边和未进行对焦的眼睛进行晕映图像处理。作为晕映处理,除此之外,还对包含进行了对焦的眼睛、和与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位置对应的左右嘴角中的一个嘴角在内的区域的周边进行晕映图像处理。
此外,图像处理部111根据在图像上与由眼睛AF部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距离来增大晕映强度,来进行晕映图像处理。此外,图像处理部111根据在图像上与包含由眼睛AF部进行了对焦的眼睛、和与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位置对应的左右嘴角中的一个嘴角的区域的距离,增大晕映强度,来进行晕映图像处理。此外,在设定了眼神光效果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11进行在人的眼睛中重叠十字形、星形、月牙形等眼神光图案的图像处理。
曝光控制部112使用在存储器110中暂时存储的图像数据,计算被摄体亮度(包含被摄体的场景的明亮度)。另外,当然也可以使用专用的测光传感器来计算被摄体亮度。
AF(Auto Focus:自动对焦)处理部113从存储器110中暂时存储的图像数据中提取高频成分,通过累积处理取得对比度值。系统控制部116根据对比度值,通过镜头控制部102进行驱动控制,使得摄影镜头101成为对焦位置。在求出对比度值时,能够针对画面整体来求出,也能够根据与所设定的AF框对应的图像数据来求出对比度值。
此外,AF处理部113和系统控制部116作为眼睛AF部发挥作用,在由脸器官检测部检测出的眼睛中设定AF区域,对眼睛进行对焦。此外,眼睛AF部选择由脸器官检测部检测出的左右眼睛中较近的眼睛,即较大的眼睛,对所选择的眼睛进行对焦。
操作部117包括如图2所示的电源按钮117a、释放按钮117b、摄影模式拨盘117c、动态图像按钮117d、功能按钮117e、十字按钮117f、OK按钮117g、菜单按钮117h、各种输入键等操作部件。当用户对操作部117中的任意的操作部件进行了操作时,系统控制部116执行与用户的操作相应的各种动作时序。
操作部117内的电源按钮117a是用于指示相机100的电源的接通/断开的操作部件,当电源按钮117a被按下时,系统控制部116接通电源,当再次被按下时电源断开。
释放按钮117b具有第1释放开关和第2释放开关这两级开关。当释放按钮117b被半按下时,第1释放开关打开,当从半按下状态进一步按下而成为全按下时,第2释放开关打开。当第1释放开关成为打开状态时,系统控制部116执行AE处理和AF处理等摄影准备动作时序。此外,当第2释放开关成为打开状态时,系统控制部116执行静态图像的摄影动作时序,进行摄影。
系统控制部116由包含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装置)等的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面向特定用途集成电路)构成,总括地控制摄像控制部108和闪光灯控制部121等的相机100的各种动作时序。
外部存储器114是例如可以在相机主体上自由拆装的记录介质,用于记录在图像处理部111中被压缩的图像数据及其附带数据。此外,将所记录的图像数据读出,并在显示部115中再现显示。另外,作为用于记录图像数据等的记录介质,不限于可以在相机主体上自由拆装的外部存储器,也可以是内置于相机主体中的硬盘等记录介质。
显示部115包括配置在相机主体的背面等上的液晶监视器115a(参照图2)等,根据图像数据进行实时取景显示。此外,显示部115对记录在外部存储器114中的摄影图像进行再现显示,并且进行曝光控制值等的显示和用于摄影模式等的设定的菜单画面的显示。作为显示部115,只要能够显示图像等即可,不限于液晶监视器,也可以是有机EL等显示器。
在显示部115的菜单画面中,进行用于赋予眼睛拍照效果模式中的晕映效果和眼神光效果等效果的设定。作为眼神光图案,有十字形、星形、月牙形等形状,在进行眼神光效果的设定时,也一并设定图案形状。使用图20在后面详细记述眼睛拍照效果模式中的效果设定。此外,在显示监视器115a的前表面上设有触摸面板,在被用户的手指等触摸了的情况下,触摸位置的信息被输出到系统控制部116。
非易失性存储器118是可电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有相机100的动作所需的各种参数。此外,非易失性存储器118还存储有在系统控制部116中执行的程序。系统控制部116依照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18中的程序,并且读入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18中的参数,执行各种动作时序。
电源部119提供相机100的各部的动作所需的电力,例如由2次电池等电源电池构成。电源控制部120进行构成电源部119的电池的电源电压或余量的检测等电源部119的控制。
闪光灯控制部121根据来自系统控制部116的指示,控制闪光灯充电部122的充电动作和闪光灯发光部123的发光动作。闪光灯充电部122具有对电源部119的电源电压进行升压的升压电路和通过此处被升压的电压而蓄积能量的电容器,蓄积进行闪光灯发光部123的发光所需的能量。闪光灯发光部123具有例如氙(Xe)管等发光管和反射伞,当从闪光灯控制部121接收到发光指示时,利用在闪光灯充电部122的电容器中蓄积的能量进行发光。
接着,使用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相机100的外观进行说明。图2是从背面侧观察到的相机100的外观图,在相机主体10上安装有更换镜头20。在相机主体10的上表面配置有电源按钮117a、释放按钮117b以及摄影模式拨盘117c。
此外,在相机主体10的背面配置有液晶监视器115a,通过该液晶监视器115a进行被摄体像的实时取景显示、菜单画面显示以及记录图像的再现显示等各种显示。在相机主体10的背面的右上侧配置有动态图像按钮117d和功能按钮117e,此外,在这些按钮的下侧配置有十字按钮117f、OK按钮117g以及菜单按钮117h。在显示于液晶监视器115a上的菜单画面等中,十字按钮117f使光标在画面上移动,当按下OK按钮117g时,能够对通过光标选择的项目进行确定。当操作了菜单按钮117h时,显示菜单画面。
接着,使用图3所示的流程图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相机100的动作进行说明。该流程和后述的各流程是由系统控制部116依照存储于非易失性存储器118中的程序来执行的。图3所示的流程是主程序动作。当操作部117的电源按钮117a接通时开始执行该主程序。
在主程序的动作开始后,首先进行实时取景显示(S1)。在实时取景显示中,图像处理部111对从摄像元件107输出的图像信号进行图像处理,以用于实时取景显示,将该处理后的图像数据显示在显示部115的液晶监视器115a中。摄影者观察该实时取景显示,决定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的构图,决定快门时机。
在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后,接下来进行脸检测(S3)。在该步骤中,图像处理部111使用图像数据,通过匹配法或脸的颜色等各种方法检测在被摄体像中是否包含有脸。
在步骤S3的判定结果是能够检测到脸的情况下,接着,进行脸框显示(S5)。例如图4的(a)、(b)所示,在液晶监视器115a中显示的被摄体像上,如脸框30a、31a~31d那样重叠表示被摄体的脸部分的白框,从而进行该脸框的显示。另外,作为脸框,只要能够显示脸的部分即可,不限于白框,也可以是其他的显示方法。
在步骤S5中进行脸框的显示后,或者步骤S3中的判定结果是未检测到脸的情况下,接着,判定是否检测到触摸(S7)。在用户想要进行眼睛AF,对一只眼睛进行对焦,对没有进行对焦的眼睛等进行晕映眼睛拍照效果的图像处理时,触摸在液晶监视器115a的画面中显示的眼睛拍照图标115b(参照图9的(a)),设定眼睛拍照效果模式。因此,在该步骤中,判定是否触摸了液晶监视器115a的画面。
在步骤S7中的判定结果是检测到了触摸的情况下,接着,进行触摸检测处理(S9)。在此,判定所触摸的是否是眼睛拍照图标115b,并且如果触摸了眼睛拍照图标115b,则进行晕映的等级和晕映的位置等眼睛拍照效果用的设定等。在后面使用图8详细记述该触摸检测处理的动作。
在步骤S9中进行了触摸检测处理后,或者步骤S7中的判定结果是未进行触摸的情况下,接着,判定是否进行了第1释放操作(S21)。在此,判定操作部117的释放按钮117b是否被半按下使得第1释放开关被打开。该判定结果是未进行第1释放操作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执行实时取景显示等。
步骤S21中的判定结果是进行了第1释放操作的情况下,进行最大脸AF框的选择(S23)。此处,从在步骤S3中的脸检测中所检测到的脸中,选择具有最大尺寸的脸,在被摄体像上将脸AF框重叠到该脸上。例如图5的(a)所示,在检测到多个脸框31a~31d的情况下,检测所检测到的最大的脸,选择该脸作为脸AF框。也可以是通过改变框的颜色等而能够进行识别,以便能够区别是作为所选择的脸AF框而选择的脸框31a。
在步骤S23中选择了最大脸AF框之后,接着,判定脸的大小是否大于预定值(S25)。在此,判定在步骤S23中选择的最大的脸是否大于预定值。在脸较小的情况下,难以检测脸器官中的眼睛的部分,因此该步骤中的判定用的预定值是能够判定是否是能够检测到眼睛的程度的大小的脸的数值即可。此外,作为用于判定的预定值,可以将在脸的纵深程度的距离(约10cm)上焦点的变化即模糊程度变大的值作为固定值来使用。此外,焦点的模糊程度根据镜头的焦距、从相机到脸的距离、光圈值等而变化,因此也可以不设成固定值,而是根据这些值进行计算来确定预定值。
在步骤S25中的判定结果是脸的大小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接着,进行脸器官检测(S27)。在该步骤中,图像处理部111根据来自摄像元件107的图像数据,在被摄体中检测人的脸的脸器官,即眼睛、鼻子、嘴、嘴角等。此外,当检测到眼睛时,分别检测左右的眼睛。
在步骤S27中进行脸器官检测后,接着,选择眼睛AF框(S29)。在选择眼睛AF框时,选择左右眼睛中的较大的眼睛。例如图5的(b)所示,可以将外眼角与内眼角之间的距离作为眼睛的大小。此外,也可以根据黑眼珠(瞳孔)的直径来进行判定。进行眼睛AF框的设定,以对眼睛部分对焦。
此外,先检测脸的朝向,根据脸的朝向选择左右的眼睛AF框中的任意一个,在脸朝向预定量以上的角度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外眼角与内眼角之间的距离来选择眼睛AF框。如图7所示,图像处理部111通过脸器官检测来检测眼睛、嘴边、鼻子、下颚、额头、眉毛、眉间等节点,如图6所示,将这些点连接形成线框,根据该线框来计算脸朝向的方向的角度。如图7所示,作为节点有左眉的节点41、右眉的节点42、左眼的节点43、右眼的节点44、鼻子的节点45、左嘴边的节点46、右嘴边的节点47等。
在脸的朝向是朝右还是朝左的判断中,在图6的(a)所示的例中,穿过额头、眉间、鼻子、下颚的中心线相对于脸的轮廓线偏向左侧,因此判定为朝左,并且能够根据中心线的偏斜方式计算角度。此外,在图6的(b)所示的例中,穿过额头、眉间、鼻子、下颚的中心线相对于脸的轮廓线基本位于中央,因此判定为正面朝向。
此外,也可以仅根据脸的朝向来判断较近的眼睛。例如,在脸的朝向为朝着前方朝向右的情况下,选择朝着前方为左侧的左眼AF框。由于作为被摄体的人朝着前方朝向右侧,因此左侧的眼睛朝向相机侧,因此选择左眼AF框。另一方面,在为朝着前方向左侧的情况下,选择朝着前方为右侧的右眼AF框。由于作为被摄体的人朝着前方朝向左侧,因此右侧的眼睛朝向相机,因此选择右眼AF框。
另外,也可以是,在实际使用中,为了不使眼睛AF框过小,设定步骤S25中的预定值,使得能够检测出是否为胸部以上摄影程度的脸的大小以上。此外,也可以是,当显示眼睛AF框时,使眼睛AF框与脸AF框的高宽比不同,以便能够一眼看出它们的区别。通常,脸框以正方形表示,因此可以将眼睛AF框设为横长的长方形。
在步骤S29中选择眼睛AF框后,接着,将光圈值设定为眼睛AF框用的预定值(S31)。在设定眼睛AF框,对眼睛进行对焦时,将光圈机构103设定为开放光圈值。另外,也可以不设定成开放光圈值而设定成开放光圈值附近的光圈值。
在步骤S31中将光圈值设定为眼睛AF框用的预定值后,或者步骤S25中的判定结果是脸的大小小于预定值的情况下,接着,进行对比度AF(S33)。在此,AF处理部113使用在步骤S29中所选择的眼睛AF框的图像数据,或者在未选择眼睛AF框的情况下使用在步骤23中所选择的最大脸AF框内的图像数据,取得对图像数据的高频成分进行累计而得到的对比度值。系统控制部116通过镜头控制部102使摄影镜头101移动,进行焦点调节控制以使得对比度值成为峰值。
在进行对比度AF后,接着,进行测光(S35)。在此,使用眼睛AF框或者最大脸AF框被选择的部分的图像数据,求出被摄体亮度。另外,也可以是,在欲使脸整体成为适当曝光的情况下,即便选择了眼睛AF框,也使用眼睛AF框被选择的脸的脸框部分的图像数据来求出被摄体亮度作为测光值。
在进行测光后,接着,进行曝光运算(S37)。使用在步骤S35中求出的被摄体亮度,系统控制部116通过apex(アペックス)运算或者参照表等,计算成为适当曝光的快门速度、光圈值、ISO感光度等曝光控制值。另外,在菜单画面中选择了眼睛拍照效果模式的情况下,根据在步骤S31中设定的光圈值,进行成为适当曝光的快门速度和ISO感光度的运算。
在进行曝光运算后,接着,判定第1释放操作是否继续(S39)。当在步骤S21中半按下释放按钮117b时,进入步骤S13以下的步骤,但在步骤S39的判定时,也判定释放按钮117b的半按是否继续。该判定结果为第1释放操作没有继续的情况下,手已经从释放按钮117b移开,因此返回步骤S1。
另一方面,在步骤S39中的判定结果为第1释放操作继续的情况下,接着,判定是否进行了第2释放操作(S41)。在此,判定操作部117的释放按钮117b是否被全按下,而使第2释放开关成为打开状态。在该判定结果为没有进行第2释放操作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1。
在步骤S41中的判定结果为进行了第2释放操作的情况下,接着,进行静态图像摄影(S43)。在此,取得来自摄像元件107的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另外,在通过由AF处理部113和系统控制部116构成的眼睛AF部对眼睛进行了对焦的情况下,通过由光圈控制部104和系统控制部116构成的光圈值设定部将曝光时的光圈值设定在开放F值附近。
在进行静态图像摄影后,接着,判定是否与眼睛拍照效果连动(S51)。在菜单画面中设定了眼睛拍照效果模式的情况下,在静态图像摄影后进行用于眼睛拍照效果的图像处理,因此在该步骤中,判定是否设定了眼睛拍照效果模式。
在步骤S51中的判定结果为与眼睛拍照效果连动的情况下,接着,判定是否进行了眼睛AF(S53)。在此,判定在步骤S33中进行对比度AF时是否对眼睛AF框的被摄体进行了对焦。
在步骤S53中的判定结果为进行了眼睛AF的情况下,接着进行眼睛拍照效果处理(S55)。在此,对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周边、未进行对焦的眼睛等的图像进行晕映眼睛拍照效果的图像处理。在后面使用图14记述该眼睛拍照效果处理的详细动作。
在步骤S55中进行眼睛拍照效果处理后,或者在步骤S53中的判定结果为没有进行眼睛AF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S51中的判定结果为不与眼睛拍照效果连动的情况下,接着,进行记录处理(S57)。在此,将在步骤S43中取得的图像数据,或者在进行了眼睛拍照效果处理的情况下将已经进行过晕映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记录到外部存储器114中。在进行了记录处理后,返回步骤S1。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拍摄的数字图像中进行脸器官检测时检测眼睛(S27),对此时检测到的眼睛进行对焦(S29,S33),针对数字图像,对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周边进行晕映图像处理(S5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进行脸器官检测时分别检测左右的眼睛(S27),选择左右的眼睛中较近的眼睛,即较大的眼睛(S29),进行对所选择的眼睛进行对焦的动作(S33),对没有选择的眼睛进行晕映图像处理(S55)。
接着,使用图8所示的流程图,对进行第1释放操作前的实时取景显示中的步骤S9中的触摸检测处理进行说明。如前所述,通过触摸液晶监视器115a的监视器面,开始触摸检测处理的流程。
在进入触摸检测处理的流程后,首先,判定是否触摸了眼睛拍照图标115b(S61)。如前所述,用户为了设定眼睛拍照效果模式,而触摸在液晶监视器115a中显示的眼睛拍照图标115b(参照图9的(a)),因此在该步骤中,根据来自显示部115的触摸位置的检测信号进行判定。在该判定结果为没有触摸眼睛拍照图标115b的情况下,进行其他的触摸处理(S91)。在实时取景显示中触摸了眼睛拍照图标115b以外的画面的情况下,进行与触摸位置相应的处理,当处理结束后返回原来的流程。
在步骤S61中的判定结果为触摸了眼睛拍照图标115b的情况下,接着,显示晕映等级设定画面(S63)。在此,显示图9的(b)所示的晕映等级向导115c、晕映等级条115d、遮罩强度等级向导115e、遮罩强度等级条115f以及返回图标115g。晕映等级向导115c和晕映等级条115d是用于设定晕映等级的图标,通过触摸操作使晕映等级条115d沿着晕映等级向导115c移动,由此设定晕映强度。
遮罩强度等级向导115e和遮罩强度等级条115f是用于设定α通道遮罩图案的图标,通过触摸操作使遮罩强度等级条115f沿着遮罩强度向导115e移动,由此设定晕映变化的陡峻度和该晕映区域的大小。通过触摸返回图标115g从触摸检测处理的流程返回原来的流程。
在显示晕映设定等级画面后,接着,判定是否在设定画面上进行了触摸/拖动(S65)。能够设定AF设定点,或者设定用户在液晶监视器115a的画面上进行了触摸/拖动的区域,作为不进行晕映处理的区域(图12参照)。在该步骤中,根据来自显示部115的触摸位置的检测信号来判定用户是否设定了不进行晕映处理的区域。
在步骤S65中的判定结果为在设定画面上没有触摸/拖动的情况下,将AF设定点设定为无晕映中心(S67)。设定为在步骤S5中设定的脸AF框的位置(AF设定点)不进行晕映处理。另一方面,在步骤S65中的判定结果为在设定画面上进行了触摸/拖动的情况下,将触摸点或拖动线设定为无晕映的中心(S69)。
在步骤S67或者S69中进行无晕映中心的设定后,接着,判定是否进行了晕映等级条操作(S71)。根据来自显示部115的触摸位置的检测信号来判定是否通过触摸操作使前述的晕映等级条115d进行了移动。
在步骤S71中的判定结果为进行了晕映等级条操作的情况下,变更晕映强度(S73)。关于晕映强度的变更,例如在图10的(a)所示的对焦了的图像中,通过滑动晕映等级条115d,如图10的(b)所示,能够使模糊程度变化。
在进行晕映强度的变更后,或者在步骤S71中的判定结果为没有进行晕映等级条操作的情况下,接着,判定是否进行了遮罩强度等级条操作(S75)。根据来自显示部115的触摸位置的检测信号来判定是否通过触摸操作使前述的遮罩强度等级条115f进行了移动。
在步骤S75中的判定结果为进行了遮罩强度等级条操作的情况下,变更α通道遮罩图案(S77)。α通道遮罩图案是如图11和图12所示那样的使透明率发生变化的遮罩,在合成晕映图像与原图像时使用。α通道遮罩图案的浓度表示图像的透明度。越黑的部分越不透明,越白的部分越透明。
如图11的(b)所示,α通道遮罩图案的透明率在步骤S67或者S69中设定的无晕映中心处最高。当从该状态起使遮罩强度等级条115f降低时,周边部分的透明率变高,成为图11的(a)所示那样。这样,α通道遮罩图案根据遮罩强度等级条操作而变化。对于该α通道遮罩图案,生成根据遮罩强度等级条操作而生成的原图案和该原图案反转得到的反转图案这两个。原图案用于原图像,反转图案用于晕映图像。
另外,图11的(a)、(b)是将点设定为晕映中心的情况,但该情况下的点不限于画面中央。例如,如图12的(a)所示,在AF点或通过手指触摸的点不位于中央的情况下,也存在被设定在画面周边的情况。此外,在步骤S69中用户通过用手指在液晶监视器115a的画面上拖动而画出线的情况下,如图12的(b)所示,α通道遮罩图案的透明部分成为线状。
在步骤S77中变更α通道遮罩图案后,接着,取得实时取景(LV)帧图像(S79),生成原图像(S81)。在此,通过图像处理部111对从摄像元件107输出的图像信号进行图像处理以用于实时取景显示,将该图像作为原图像来对待。
在生成原图像后,接着,生成晕映图像(S83)。在此,图像处理部111根据在步骤S73中变更后的晕映强度生成晕映图像(参照图10的(b))。
在生成晕映图像后,接着对原图像和晕映图像进行合成(S85)。在此,如图13所示,生成使在步骤S81中生成的原图像201透过在步骤S77中生成的α通道遮罩图案202而得到的图像。该透过的图像是原图像,并且是对焦了的部分。此外,生成使在步骤S83中生成的晕映图像205透过在步骤S77中生成的α通道遮罩图案的反转图案的遮罩206而得到的图像。该透过的图像是进行了晕映的图像。
通过将透过了遮罩202和遮罩206后得到的图像进行合成,能够得到附带拍照效果图像209。在该附带拍照效果图像209中,在步骤S67或S69中设定的无晕映中心的周边是对焦了的原图像,远离晕映中心的周边部分为晕映图像。
在步骤S85中进行图像的合成后,接着,进行实时取景显示(S87)。在此,将在步骤S79中取得并在步骤S85中合成的图像在显示部115中进行实时取景显示。
在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后,接着,判定是否触摸了返回图标(S89)。在步骤S63中,在显示部115中显示有返回图标115g(参照图9的(b))。根据来自显示部115的触摸位置的检测信号来判定用户是否触摸了该返回图标115g。
在步骤S89中的判定结果为没有触摸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65。另一方面,在触摸了的情况下,返回原来的流程。
这样,在触摸检测处理中,显示晕映等级设定用的画面,进行无晕映中心的设定、晕映等级以及遮罩强度等级的设定。因此,能够在观察实时取景显示图像的同时进行调节,以得到用户想要的画面位置的晕映的拍照效果。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还未进行脸器官检测,因此将不存在脸时的AF点(未图示)或者触摸的点作为无晕映中心,进行晕映处理。此外,晕映等级和遮罩强度等级的设定值还反映到步骤S55中的眼睛拍照效果处理中。
接着,使用图14所示的流程图,对在静态图像摄影后进行的步骤S55中的眼睛拍照效果处理的详细动作进行说明。在进入眼睛拍照效果处理后,首先,判定是否进行眼神光效果赋予(S101)。眼神光是在人的眼睛上重叠十字形、星形、月牙等标记的效果图像。如前所述,眼神光效果的赋予是在菜单画面中设定的(参照图20),因此在该步骤中,根据在菜单画面中的设定进行判定。
在步骤S101中的判定结果是赋予眼神光效果的情况下,接着,进行眼神光效果处理(S103)。在此,生成眼神光图案,进行在步骤S43(参照图3)中取得的静态图像中的人的眼睛上重叠眼神光图案的合成处理。在后面使用图15记述该眼神光效果处理的详细的动作。
在进行眼神光效果处理后,或者在步骤S101中的判定结果为不进行眼神光效果的赋予的情况下,接着,判定是否进行模糊效果赋予(S105)。根据是否在菜单画面中选择了晕映效果来进行判定。在设定了晕映效果的情况下,赋予模糊效果。
在步骤S105中的判定结果为赋予模糊效果的情况下,进行模糊效果处理(S107)。在此,对在步骤S43中取得的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进行赋予模糊效果的处理。另外,在步骤S103中,在进行了眼神光效果处理的情况下,对该图像数据赋予模糊效果。
在进行模糊效果处理后,或者在步骤S105中的判定结果为不赋予模糊效果的情况下,结束眼睛拍照效果处理,返回原来的流程。
接着,使用图15所示的流程图,对步骤S103的眼神光效果处理进行说明。在进入眼神光效果处理的流程后,生成原图像(S111)。在此,将在步骤S43中取得的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作为原图像。
在生成原图像后,接着,生成眼神光图案(S113)。在此,根据眼睛的模糊量和瞳孔的大小来生成星形、十字形、月牙形等眼神光用的图案P。在后面使用图16记述眼神光图案的详细的生成动作。
在生成眼神光图案后,接着,对原图像与瞳孔图像进行合成(S115)。在此,合成瞳孔图像(后述的PL、PR),该瞳孔图像是在步骤S111中生成的原图像中嵌入在步骤S113中生成的眼神光图案而得到的。在进行合成后,返回原来的流程。
接着,使用图16所示的流程图,对步骤S113的眼神光图案生成进行说明。在进入眼神光图案生成的流程后,首先,将在菜单中所设定的图案P放大或缩小至瞳孔的大小(S121)。如前所述,在菜单画面中设定了眼神光的图案,并且,通过图像处理部111检测出了眼睛中的瞳孔的大小。
在进行图案P的放大/缩小后,接着,取得左眼模糊量CLE(S123)。在此,AF处理部113计算左眼部分的模糊量CLE并取得。关于计算出模糊量CLE,瞳孔部分的模糊量根据摄影镜头103的焦点状态而发生变化,与此相对,在步骤S121中放大/缩小后的眼神光图案P在对焦了的状态下的模糊量是固定的。在瞳孔部分进行了模糊的情况下,如果直接合成眼神光图案P则会有违和感。因此,在该步骤中取得左眼的模糊量CLE,在接下来的步骤中,通过图像处理部111进行图案的晕映处理。
在取得左眼的模糊量CLE后,接着,根据左眼模糊量CLE对图案P进行晕映处理,并设置为图案PL(S125)。在此,如前所述,图像处理部111根据左眼模糊量CLE对图案P进行晕映处理,以使得能够没有违和感地合成图案P。在进行图案P的晕映后,进行将进行了晕映后的图案P重叠在左眼的瞳孔上的合成。
在设定图案PL后,接着,取得右眼模糊量CRE(S127)。与步骤S123同样地,进行右眼的模糊量CRE的取得。接着,根据右眼的模糊量CRE对图案P进行晕映处理,设置为图案PR(S129)。在此,与步骤S125同样地,根据右眼模糊量CRE对图案P进行晕映处理。在进行图案P的晕映后,进行将进行了晕映后的图案P重叠在右眼的瞳孔上的合成。在设置为PR后,返回原来的流程。
接着,使用图17所示的流程图,对步骤S107(参照图14)中的模糊效果处理进行说明。在进入模糊效果处理的流程后,首先,进行原图像的生成(S131)。在步骤S103(参照图14)中未进行眼神光效果处理的情况下,将在步骤S43(参照图3)中摄影得到的静态图像图像数据作为原图像,此外,在步骤S103中进行了眼神光效果处理的情况下,将进行了眼神光效果处理的图像数据作为原图像。
在生成原图像后,接着,判定脸的朝向的绝对值是否大于预定量(S133)。在此,图像处理部111连接图7所示的眼睛、眉、鼻子、嘴等节点,生成线框,根据该线框计算脸的朝向,进行判定。
在步骤S133中的判定结果为脸的朝向的绝对值小于预定量的情况下,以晕映强度为3个像素进行晕映图像的生成(S135)。脸的朝向小于预定量意味着作为被摄体的人大致朝向正面。在朝向正面的情况下,如果增强晕映则会有违和感,因此将作为标准的晕映强度设为3个像素的量。即,在3个像素的范围内进行晕映,此外,在步骤S73(参照图8)中晕映强度被变更了的情况下,对作为标准的晕映强度进行变更。
在生成晕映图像后,接着,生成正面朝向脸图案的α通道遮罩(S137)。在图18中示出正面朝向的脸图案的α通道遮罩的例子。在朝向正面的情况下,将连接脸的双眼与嘴边的线作为中心进行晕映。图18的(a)是将脸的部分拍摄得较大的情况下的α通道遮罩,此外,图18的(b)是除了脸以外还拍摄了身体的部分的情况下的α通道遮罩。在朝向正面的被摄体的情况下,当拍摄了半身以上的整体时,如果对脸以外的部分的全部进行晕映则会有违和感,因此如图18的(b)所示,以对人以外的部分进行晕映的方式生成α通道遮罩。
另一方面,在步骤S133中的判定结果为脸的朝向的绝对值大于预定量的情况下,以晕映强度为6个像素进行晕映图像的生成(S139)。脸的朝向大于预定量意味着作为被摄体的人朝向斜向的方向。在朝向斜向方向的情况下,即便比朝向正面时增强晕映也不会有违和感,因此将作为标准的晕映强度设为6个像素的量。即,在6个像素的范围内进行晕映,此外,在步骤S73(参照图8)中变更了晕映强度的情况下,对作为标准的晕映强度进行变更。
在步骤S139中生成晕映图像后,接着,生成朝向斜向脸图案的α通道遮罩(S141)。图19中示出朝向斜向的脸图案的α通道遮罩的例子。在朝向斜向的情况下,如图19的(a)所示,基本上以将进行了对焦的眼睛作为中心、周边变黑的方式来生成。但是,如图19的(b)所示,也可以将连接进行了对焦的眼睛与嘴边(嘴角)的线作为中心,使周边变黑,由于不使照片产生违和感,因此是优选的。
在步骤S137或者S141中生成α通道遮罩后,接着,对原图像与晕映图像进行合成(S143)。在此,与步骤S85(参照图8)中说明的内容同样(参照图13),生成使步骤S131中生成的原图像透过在步骤S137或者S141中生成的α通道遮罩图案202而得到的图像。该透过的图像是原图像中进行了对焦的部分。此外,生成使步骤S135或者S139中生成的晕映图像201透过在步骤S137或者S141中生成的α通道遮罩图案的反转图案的遮罩206中而得到的图像。该透过的图像是进行了晕映的图像。
通过对透过了遮罩202和遮罩206后得到的图像进行合成,能够得到附带拍照效果图像209。如图19的(b)所示,当利用以连接进行了对焦的眼睛和嘴边(嘴角)的线为中心、使周边变黑的α通道遮罩图案时,能够对沿着连接进行了对焦的眼睛和与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位置对应的左右嘴角中的一个嘴角的线的区域的周边进行晕映图像处理。
这样,在眼睛拍照效果处理及其关联的处理中,在设定了眼睛拍照效果模式的情况下,在静态图像摄影后,根据所设定的晕映强度等级和遮罩强度等级,对于进行了对焦的眼睛或者用户指定的部分,保持取得的静态图像的图像原样,以对焦位置或者指定位置为起点对周边部分进行晕映处理。此外,从摄像得到的数字图像中检测左右的眼睛和嘴角(参照图3的S27),选择左右眼睛中的较大的眼睛(图3的S29),进行对所选择的眼睛对焦的动作(图3的S33),对包含进行了对焦的眼睛和与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位置对应的左右嘴角中的一个嘴角的区域的周边进行晕映图像处理(S141)。
接着,使用图20对在定制菜单画面中进行的眼睛拍照效果模式的效果设定进行说明。图20的(a)示出在液晶监视器115a中显示定制菜单画面的样子。用户操作十字按钮117f,使光标选择“眼睛拍照效果设定”,在对OK按钮117g进行操作后,变化为图20的(b)所示的眼睛拍照效果设定画面。
在眼睛拍照效果设定画面中显示“晕映效果”、“眼神光效果”,“面部化妆效果”,通过操作十字按钮117f使光标移动,可以指定各个效果。如图20的(b)所示,使光标移动至“晕映效果”,在该位置经过1秒钟后,如图20的(c)所示,显示示出“晕映效果”的处理内容的注释。
此外,如图20的(d)所示,通过操作十字按钮117f能够指定“眼神光效果”,在该位置经过1秒钟后,如图20的(e)所示,显示示出“眼神光效果”的处理内容的注释。
同样地,如图20的(f)所示,通过操作十字按钮117f能够指定“面部化妆效果”,在该位置经过1秒钟,如图20的(g)所示,显示示出“面部化妆效果”的处理内容的注释。面部化妆效果进行图像处理,以使得看起来脸部分的皮肤光滑,并且嘴唇有光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指定的效果名中,经过1秒钟后显示注释,但不限于1秒钟,可以比1秒钟长也可以比1秒钟短。
这样,能够在菜单画面中的眼睛拍照效果设定中选择各种晕映效果和眼神光效果。
接着,使用图21所示的流程图对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主流程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图3所示的主流程中,在步骤S21中第1释放开关成为打开状态之前,未进行脸器官检测。这是因为,一般而言,脸器官检测复杂且需要大量的运算,因此在实时取景显示中不进行,在第1释放开关成为打开状态后才进行脸器官检测。但是,在脸器官检测的处理速度较快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如本变形例那样,在实时取景显示中也进行脸器官检测,并且进行眼睛拍照效果处理,显示该处理结果。
此外,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图3所示的主流程中,在步骤S41中第2释放开关成为打开状态后,进行1次静态图像摄影,但在本变形例中,在进行了第1静态图像摄影后,使光圈机构103将光圈缩小3级,在缩小后进行第2静态图像摄影。然后,根据第1和第2静态图像的模糊量的比较生成α通道遮罩图案。
以上是本变形例中的主要的不同点,以该不同点为中心说明图21所示的流程。另外,对进行与图3所示的主流程同样的处理的步骤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进入主流程后,进行实时取景显示(S1),进行是否检测到了脸的判定(S3),在检测到了脸的情况下进行脸框的显示(S5)。
接着,与步骤S23~S27同样,进行最大脸AF框的选择(S11),判定最大脸的大小是否大于预定值(S12),如果该判定的结果是大于则进行脸器官检测(S13)。
在进行脸器官检测后,接着,判定是否与眼睛拍照效果连动(S14)。在此,判定是否在菜单画面中设定了眼睛拍照效果模式。该判定结果为设定了眼睛拍照效果模式的情况下,接着,将实时取景(LV)时的光圈值设定为预定值(S15)。在设定了眼睛拍照效果模式的情况下,将光圈值设定为开放光圈值,以使景深变浅,强调晕映。另外,只要使景深较浅即可,也可以不是开放光圈值,而是与其接近的值。
在将光圈值设定为预定值后,接着,执行眼睛拍照效果处理(S16)。在此,执行使用图14说明的眼睛拍照效果的处理。通过该处理,即便处于实时取景显示中,也能够观察到实施了眼睛拍照效果的实时取景图像。
在进行眼睛拍照效果处理后,与图3所示的主流程同样地,判定第1释放开关是否成为打开状态(S21),在判定结果为是打开状态的情况下,选择最大脸AF框(S23),判定脸的大小是否大于预定值(S25)。在该判定结果为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进行脸器官检测(S27),选择眼睛AF框(S29)。
接着,将摄影时的光圈值设定为预定值(开放值)(S32)。在曝光模式是所谓的程序模式或自动模式的情况下,根据被摄体的明亮度缩小光圈,因此景深变深,成为难以强调模糊的原图像。为了防止发生该情况,强制地将摄影时的光圈值设定为开放光圈值,以使得景深变浅,取得强调了晕映的原图像。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光圈不再根据明亮度而发生变动,而被固定为开放光圈,因此后面的晕映处理也能够一律化/简单化。另外,只要使景深较浅即可,因此与实时取景显示时同样,也可以不是开放光圈值而是与其接近的值。
在设定摄影时的光圈值后,接着,进行对比度AF(S33),进行测光(S35),进行曝光运算(S37)。然后,判定第1释放开关是否为打开状态(S39),在为打开的情况下,判定第2释放开关是否为打开状态(S41)。
在步骤S41中的判定结果为是打开状态的情况下,接着,进行第1静态图像摄影(S45)。在此,取得来自摄像元件107的第1次的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接着,使光圈机构103缩小3级光圈(S47),进行第2静态图像摄影(S49)。在此,取得来自摄像元件107的第2次的静态图像的图像数据。在进行第2静态图像摄影后,根据第1和第2静态图像摄影的图像数据生成α通道遮罩图案。另外,光圈机构103的缩小光圈的量不限于3级。只要是模糊量不同的程度的光圈缩小量即可。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137、S141(参照图17)中生成了α通道遮罩图案,但在本变形例中,根据两个图像进行生成。即,以对焦的模糊量较多的区域主要使用晕映图像、并且对焦的区域主要使用原图像的方式,生成α通道遮罩图案。
在步骤S49中进行第2静态图像摄影后,接着,判定是否与眼睛拍照效果连动(S51),在连动的情况下判定是否进行了眼睛AF(S53),在进行了眼睛AF的情况下进行眼睛拍照效果处理(S55)。在眼睛拍照效果处理中,α通道遮罩图案使用根据第1和第2静态图像生成的图案。在进行眼睛拍照效果处理后,接着,进行记录处理(S57),在记录处理结束后,返回步骤S1。
这样,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主流程中,在实时取景显示中也进行眼睛拍照效果处理,并显示处理结果。因此,在实时取景显示中也能够确认眼睛拍照效果。
此外,在本变形例中,改变光圈值来进行第1和第2静态图像摄影,根据两个静态图像的模糊量的不同来生成α通道遮罩图案。因此,能够自动地生成最合适的α通道遮罩图案。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在从数字图像中检测到的眼睛中设定AF区域,对眼睛进行对焦,对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周边进行晕映图像处理。因此,即便是开放F值较暗的镜头,也不需要烦杂的设定,能够简单地拍摄具有与眼睛有关的拍照效果的图像。
另外,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使用数码相机作为用于摄影的设备进行了说明,但是,作为相机,可以是数码单反相机、紧凑型数码相机,也可以是摄像机、摄影机那样的动态图像用的相机,并且还可以是内置于移动电话或便携信息终端(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个人数字助理)、游戏设备等中的相机。
本发明不是原样地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中,能够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对结构要素进行变形而具体化。此外,通过适当地组合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开示的多个结构要素,能够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删除在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全部结构要素中的几个结构要素。并且,也可以适当地组合涉及不同的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
标号说明
10:相机主体
20:更换镜头
30a:脸框
31a~31d:脸框
41:左眉的节点
42:右眉的节点
43:左眼的节点
44:右眼的节点
45:鼻子的节点
46:左嘴边的节点
47:右嘴边的节点
100:数码相机
101:摄影镜头
102:镜头控制部
103:光圈机构
104:光圈控制部
105:快门
106:快门控制部
107:摄像元件
108:摄像控制部
109:A/D转换部
110:存储器
111:图像处理部
112:曝光控制部
113:AF处理部
114:外部存储器
115:显示部
115a:液晶监视器
115b:眼睛拍照图标
115c:晕映等级向导
115d:晕映等级条
115e:遮罩强度向导
115f:遮罩强度等级条
115g:返回图标
116:系统控制部
117:操作部
117a:电源按钮
117b:释放按钮
117c:摄影模式拨盘
117d:动态图像按钮
117e:功能按钮
117f:十字按钮
117g:OK按钮
117h:菜单按钮
118:非易失性存储器
119:电源部
120:电源控制
121:闪光灯控制部
122:闪光灯充电部
123:闪光灯发光部
201:原图像
202:遮罩
205:晕映图像
206:遮罩
209:附带拍照效果图像

Claims (16)

1.一种摄像装置,其具有摄像部,能够进行数字图像的摄影,该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脸器官检测部,其从由上述摄像部拍摄的数字图像中检测眼睛;
眼睛AF部,其在上述检测出的眼睛中设定AF区域,对眼睛进行对焦;以及
图像处理部,其针对上述数字图像,对由上述眼睛AF部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周边进行晕映图像处理,
上述脸器官检测部从由上述摄像部拍摄的数字图像中检测脸器官,根据检测出的脸器官判断脸的朝向,
上述眼睛AF部根据脸的朝向选择一个眼睛,进行对所选择的眼睛对焦的动作,
上述图像处理部对没有选择的眼睛进行晕映处理,并且根据脸的朝向来变更晕映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脸的朝向从正面偏离越大,上述图像处理部越增大晕映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处理部生成对上述拍摄的数字图像进行了晕映后的图像,生成上述拍摄的数字图像的α通道遮罩,将进行了对焦的眼睛设定为透明状态,对使上述α通道遮罩应用于上述拍摄的数字图像而得到的图像、与使上述α通道遮罩的反转图案的遮罩应用于上述进行了晕映后的图像而得到的图像进行合成,对没有选择的眼睛进行晕映图像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脸器官检测部从由上述摄像部拍摄的数字图像中检测左右的眼睛和嘴角,
上述眼睛AF部进行对所选择的眼睛对焦的动作,
上述图像处理部对如下区域的周边进行晕映图像处理:该区域包含上述进行了对焦的眼睛以及与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位置对应的左右的嘴角中的一个嘴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处理部根据在图像上的与如下区域的距离变大而增大晕映强度,来进行晕映图像处理:该区域包含由上述眼睛AF部进行了对焦的眼睛、以及与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位置对应的左右的嘴角中的一个嘴角。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处理部生成对上述拍摄的数字图像进行了晕映后的图像,生成上述拍摄的数字图像的α通道遮罩,将包含进行了对焦的眼睛以及与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位置对应的左右的嘴角中的一个嘴角的区域设定为透明状态,对使上述α通道遮罩应用于上述拍摄的数字图像而得到的图像、与使上述α通道遮罩的反转图案的遮罩应用于上述进行了晕映后的图像而得到的图像进行合成,对没有选择的眼睛进行晕映图像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处理部根据在图像上的与由上述眼睛AF部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距离变大而增大晕映强度,来进行晕映图像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处理部生成对上述拍摄的数字图像进行了晕映后的图像,生成上述拍摄的数字图像的α通道遮罩,将进行了对焦的眼睛设定为透明状态,并且根据与眼睛的距离变大而将透明率设定成降低,对使上述α通道遮罩应用于上述拍摄的数字图像而得到的图像、与使上述α通道遮罩的反转图案的遮罩应用于上述进行了晕映后的图像而得到的图像进行合成,对没有选择的眼睛进行晕映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处理部生成对上述拍摄的数字图像进行了晕映后的图像,生成上述拍摄的数字图像的α通道遮罩,将进行了对焦的眼睛设定为透明状态,对使上述α通道遮罩应用于上述拍摄的数字图像而得到的图像、与使上述α通道遮罩的反转图案的遮罩应用于上述进行了晕映后的图像而得到的图像进行合成,对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周边进行晕映图像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摄像装置具有:
光圈值设定部,在通过上述眼睛AF部对眼睛进行了对焦的情况下,该光圈值设定部将曝光时的光圈值设定为开放F值附近的预定值。
11.一种摄像装置的摄像方法,该摄像装置能够进行数字图像的摄影,该摄像方法从拍摄的数字图像中检测眼睛,对上述检测出的眼睛进行对焦,针对上述数字图像,对上述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周边进行晕映图像处理,该摄像方法的特征在于,
从上述数字图像中检测脸器官,根据检测出的脸器官判断脸的朝向,
根据脸的朝向选择一个眼睛,进行对所选择的眼睛对焦的动作,
对没有选择的眼睛进行晕映处理,并且根据脸的朝向来变更晕映强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方法,其特征在于,
脸的朝向从正面偏离越大,越增大晕映强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方法,其特征在于,
从拍摄的数字图像中检测左右的眼睛和嘴角,
进行对所选择的眼睛对焦的动作,
对如下区域的周边进行晕映图像处理:该区域包含上述进行了对焦的眼睛、以及与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位置对应的左右的嘴角中的一个嘴角。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摄像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在图像上的与如下区域的距离而增大晕映强度,来进行晕映处理:该区域包含上述进行了对焦的眼睛、以及与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位置对应的左右的嘴角中的一个嘴角。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在图像上的与上述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距离变大而增大晕映强度,来进行晕映图像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方法,其特征在于,
生成对上述拍摄的数字图像进行了晕映后的图像,生成上述拍摄的数字图像的α通道遮罩,将进行了对焦的眼睛设定为透明状态,对使上述α通道遮罩应用于上述拍摄的数字图像而得到的图像、与使上述α通道遮罩的反转图案的遮罩应用于上述进行了晕映后的图像而得到的图像进行合成,对进行了对焦的眼睛的周边进行晕映图像处理。
CN201280019307.5A 2011-04-23 2012-04-17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934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96648A JP5156108B2 (ja) 2011-04-23 2011-04-23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JP2011-096648 2011-04-23
PCT/JP2012/060318 WO2012147560A1 (ja) 2011-04-23 2012-04-17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93471A CN103493471A (zh) 2014-01-01
CN103493471B true CN103493471B (zh) 2015-03-25

Family

ID=47072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930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93471B (zh) 2011-04-23 2012-04-17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10318B2 (zh)
JP (1) JP5156108B2 (zh)
CN (1) CN103493471B (zh)
WO (1) WO20121475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7254A (zh) * 2013-07-01 2013-09-25 厦门美图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对焦方法及对焦系统
US10440252B2 (en) * 2013-09-24 2019-10-08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imaging method for setting a target of an image
US9143763B2 (en) 2013-11-20 2015-09-22 Olympus Corporation Imaging apparatus, imaging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WO2015075957A1 (ja) * 2013-11-20 2015-05-2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186521B2 (ja) 2014-12-26 2017-08-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合焦制御装置、撮像装置、合焦制御方法、及び合焦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930245B1 (ja) 2015-01-23 2016-06-0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01536B2 (ja) * 2015-02-02 2019-04-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CN104811609A (zh) * 2015-03-03 2015-07-2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拍摄参数调整方法和装置
KR102392789B1 (ko) * 2015-10-21 2022-05-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초점 설정을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JP6723735B2 (ja) * 2015-12-10 2020-07-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6731616B2 (ja) * 2016-06-10 2020-07-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バーチャルメイク装置、バーチャルメイク方法、およびバーチャルメイクプログラム
CN106878614A (zh) * 2017-01-17 2017-06-20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及终端
CN106772924B (zh) * 2017-03-01 2022-11-08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 一种连续变焦光学镜头运动组件的调试装置及调试方法
US10158797B2 (en) * 2017-03-31 2018-12-18 Motorola Mobility Llc Combining images when a face is present
JP6948028B2 (ja) * 2017-05-19 2021-10-13 独立行政法人 国立印刷局 偽造防止印刷物作成方法及び偽造防止印刷物作成用プログラム
US10412299B2 (en) * 2017-09-22 2019-09-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aking personalized photos
CN109905599A (zh) * 2019-03-18 2019-06-18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眼对焦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80796A (zh) * 2019-07-12 2022-02-22 索尼集团公司 成像装置、成像方法和程序
JP7418104B2 (ja) * 2019-08-30 2024-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7361557B2 (ja) 2019-09-27 2023-10-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露出制御方法
JP2022131706A (ja) * 2021-02-26 2022-09-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撮像装置、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5957A (zh) * 2001-09-13 2005-02-23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用于面部检测的近红外方法和系统
CN101038623A (zh) * 2006-03-13 2007-09-19 欧姆龙株式会社 特征点检测装置、特征点检测方法及特征点检测程序
CN101520838A (zh) * 2008-02-27 2009-09-02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自动跟踪和自动变焦的虹膜图像获取方法
JP2010054587A (ja) * 2008-08-26 2010-03-11 Nikon Corp 焦点検出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91550B1 (en) * 2000-03-10 2005-05-10 Paul Anthony John Nolan Image manipulation software
JP4536218B2 (ja) 2000-06-19 2010-09-0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合焦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4536248B2 (ja) 2000-11-24 2010-09-0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7298412B2 (en) * 2001-09-18 2007-11-20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pickup device, automatic focusing method, automatic exposure method, electronic flash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JP4565784B2 (ja) * 2001-09-20 2010-10-20 Hoya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
US7440593B1 (en) * 2003-06-26 2008-10-21 Fotonation Vision Limited Method of improving orientation and color balance of digital images using face detection information
JP2005038083A (ja) * 2003-07-17 2005-02-10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処理方法、システム、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ディジタルカメラ
JP4782725B2 (ja) * 2007-05-10 2011-09-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合焦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824627B2 (ja) * 2007-05-18 2011-11-3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自動焦点調節装置及び自動焦点調節方法並びに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US8077915B2 (en) * 2007-10-12 2011-12-13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Obtaining information by tracking a user
JP5009204B2 (ja) 2008-03-14 2012-08-22 オリンパス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における画像合成方法
US8098904B2 (en) * 2008-03-31 2012-01-17 Google Inc. Automatic face detection and identity masking in images,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JP5498087B2 (ja) * 2008-09-29 2014-05-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10127995A (ja) * 2008-11-25 2010-06-10 Samsung Digital Imaging Co Ltd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5957A (zh) * 2001-09-13 2005-02-23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用于面部检测的近红外方法和系统
CN101038623A (zh) * 2006-03-13 2007-09-19 欧姆龙株式会社 特征点检测装置、特征点检测方法及特征点检测程序
CN101520838A (zh) * 2008-02-27 2009-09-02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自动跟踪和自动变焦的虹膜图像获取方法
JP2010054587A (ja) * 2008-08-26 2010-03-11 Nikon Corp 焦点検出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47560A1 (ja) 2012-11-01
JP5156108B2 (ja) 2013-03-06
CN103493471A (zh) 2014-01-01
US9210318B2 (en) 2015-12-08
JP2012231200A (ja) 2012-11-22
US20140104483A1 (en) 2014-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93471B (zh)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JP4829186B2 (ja) 撮像装置
US8890993B2 (en) Imaging device and AF control method
JP6512810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US7668451B2 (en) System for and method of taking image
JP4787180B2 (ja) 撮影装置及び撮影方法
JP6046905B2 (ja) 撮像装置、露出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220892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4509081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のプログラム
CN102469255B (zh)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JP505226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US11245852B2 (en) Capturing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two types of images for display from an obtained captured image based on scene luminance and exposure
CN103842903A (zh) 成像设备、成像方法以及程序
JP2014042230A (ja)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CN103649807A (zh) 成像设备
JP4853414B2 (ja) 撮像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883564B2 (ja) 撮像装置
JP2012165078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プログラム
CN101359085A (zh) 摄影装置和摄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09219085A (ja) 撮像装置
JP2014021782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239792A (ja) 撮像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493273B2 (ja) 撮像装置、撮影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197995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111023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20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Imaging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Termination date: 202004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