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93370A - 双工器及具备该双工器的电路模块 - Google Patents

双工器及具备该双工器的电路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93370A
CN103493370A CN201280019431.1A CN201280019431A CN103493370A CN 103493370 A CN103493370 A CN 103493370A CN 201280019431 A CN201280019431 A CN 201280019431A CN 103493370 A CN103493370 A CN 1034933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filter
duplexer
public
public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943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93370B (zh
Inventor
北嶋宏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93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33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933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33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0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12Coupling devices having more than two por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05Holders; Supports
    • H03H9/0538Constructional combinations of supports or holders with electromechanical or other electronic elements
    • H03H9/0542Constructional combinations of supports or holders with electromechanical or other electronic elements consisting of a lateral arrangemen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05Holders; Supports
    • H03H9/0538Constructional combinations of supports or holders with electromechanical or other electronic elements
    • H03H9/0547Constructional combinations of supports or holders with electromechanical or other electronic elements consisting of a vertical arrangemen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05Holders; Supports
    • H03H9/0538Constructional combinations of supports or holders with electromechanical or other electronic elements
    • H03H9/0566Constructional combinations of supports or holders with electromechanical or other electronic elements for duplexers
    • H03H9/0576Constructional combinations of supports or holders with electromechanical or other electronic elements for duplexers includ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 [SAW]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70Multiple-port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ources or loads, working on different frequencies or frequency bands, to a common load or source
    • H03H9/72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03H9/725Duplex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urface Acoustic Wave Elements And Circuit Networks Thereof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安装到电路模块的安装用基板上时设计自由度较高的双工器。公共端子(15)设置在双工器(10)主体的背面(10a)的中央,发送端子(13)及接收端子(14)分别设置在与主体的背面(10a)的一条边平行且穿过公共端子(15)的假想线L上,且夹着公共端子(15)。因此,只要使发送端子(13)与接收端子(14)的方向一致地来将多个双工器(10)相邻设置,使各双工器(10)上所设的公共端子(15)、发送端子(13)及接收端子(14)就不会分离配置,因此,无需像以往那样准备具有不同端子配置的多个双工器(10),从而能够提高在安装到电路模块的安装用基板上时的设计自由度。

Description

双工器及具备该双工器的电路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通带不同的第一滤波器及第二滤波器的双工器、以及具备该双工器的电路模块。
背景技术
以往,双工器例如是在俯视呈矩形的陶瓷封装上所设的空腔中,安装用于形成发送滤波器的发送滤波器元件及用于形成接收滤波器的接收滤波器元件,并用罩子将配置了发送滤波器元件及接收滤波器元件的空腔进行气密性密封而形成的。另外,如图12所示,在双工器500的背面501设有发送端子502、接收端子503、公共端子504(天线端子)和接地端子505,其中,发送端子502用于从安装有双工器500的电路模块的安装用基板侧向发送滤波器输入发送信号,接收端子503用于从接收滤波器向安装用基板侧输出接收信号,公共端子504(天线端子)与发送滤波器的输出侧及接收滤波器的输入侧相连接。
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公共端子504设置成与双工器500的背面501上相对的2条长边中的一条长边的大致中央位置相邻,发送端子502及接收端子503分别配置在另一条长边的两端的各角部,三个端子大致呈V字形。接地端子505沿着双工器500的背面501的各边而设置。
图12是表示现有的双工器500的端子排列的图。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采用了非平衡-平衡式接收滤波器元件来形成接收滤波器,因此,双工器501的背面501设有接收滤波器所用的2个接收端子50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41097号公报(第0048~0052段、图10E等)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近年来,支持基于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标准、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标准等多个通信标准的通信的移动电话、移动信息终端等通信移动终端正在迅速普及。这些通信移动终端使用公共的天线来接收或发送不同频带的信号,但在支持基于多种通信标准的通信的情况下,需要针对所支持的每一个通信标准而设置对不同频率的发送信号及接收信号进行分波的双工器(duplexer)。为此,提出了例如在安装用基板上安装有开关IC及多个双工器的天线开关模块等支持基于多个通信标准的通信的各种前置模块(电路模块)。
另一方面,支持基于多个通信标准的通信的电路模块是安装在通信移动终端所具备的母板上进行使用的,但对于不同的通信移动终端,母板上所设的用于安装电路模块的电极图案的图案形状通常并不相同,电路模块上所设的用于安装到母板上的安装用电极的配置也大多是根据顾客的要求而针对各通信移动终端进行不同的设计。因此,对于要安装到电路模块的安装用基板上的多个双工器500的配置,其也是根据针对各通信移动终端进行不同设计而得到的电路模块的、要安装到母板上的安装用电极的配置来进行设计的。
例如,根据电路模块上所设的要与双工器500的公共端子504相连接的安装用电极的配置,有时会将2个双工器500安装成使其公共端子504在电路模块的安装用基板上相邻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各双工器500配置成以各公共端子504之间的中间点为旋转中心而点对称,因此,各双工器500的发送端子502及接收端子503配置成各自相互以所述中间点为旋转中心而点对称,即夹着所述中间点而向相反侧分离,因而,存在电路模块的安装用基板上所设的用于将各双工器500加以电连接的布线图案变复杂的问题。
因此,在上述例子中,为了简化用于安装双工器500的电路模块的安装用基板上所设的布线图案,在将2个双工器500安装成使各公共端子504在电路模块的安装用基板上相邻时,需要使各双工器500的发送端子502及接收端子503相对于与各双工器500背面501的长边平行且穿过所述中间点的直线而彼此线对称,即需要将各双工器500的发送端子502及接收端子503分别设置在同侧。
为此,需要准备背面501上所设的发送端子502及接收端子503的配置进行了调换的双工器500,并将发送端子502及接收端子503的配置互不相同的双工器500安装到电路模块的安装用基板上,使它们的公共端子504相邻,而准备端子配置不同的双工器500会导致电路模块的制造成本增加。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得以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安装到电路模块的安装用基板上时的设计自由度较高的双工器、及具备该双工器的电路模块。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双工器具有通带不同的第一滤波器及第二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在俯视呈矩形的主体的背面,设有公共端子、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其中,所述公共端子与所述第一滤波器及所述第二滤波器各自的输入侧和输出侧中的任一侧相连接,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未与所述公共端子相连接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二滤波器的未与所述公共端子相连接的另一侧连接,所述公共端子设置在所述背面的中央,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端子分别设置在与所述主体的背面的一边平行且穿过所述公共端子的假想线上,并且夹着所述公共端子(权利要求1)。
另外,双工器具有通带不同的第一滤波器及第二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在俯视呈矩形的主体的背面,设有公共端子、第一端子和2个第二端子,其中,所述公共端子与所述第一滤波器及所述第二滤波器各自的输入侧和输出侧中的任一侧相连接,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未与所述公共端子相连接的另一侧连接,2个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二滤波器的未与所述公共端子相连接的另一侧连接,所述公共端子设置在所述背面的中央,所述第一端子设置在与所述主体的背面的一边平行且穿过所述公共端子的假想线上,各所述第二端子分别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假想线呈线对称且夹着所述公共端子(权利要求2)。
另外,双工器具有通带不同的第一滤波器及第二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在俯视呈矩形的主体的背面,设有公共端子、2个第一端子和2个第二端子,其中,所述公共端子与所述第一滤波器及所述第二滤波器各自的输入侧和输出侧中的任一侧相连接,2个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未与所述公共端子相连接的另一侧连接,2个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二滤波器的未与所述公共端子相连接的另一侧连接,所述公共端子设置在所述背面的中央,各所述第一端子及各所述第二端子设置成分别相对于与所述主体的背面的一边平行且穿过所述公共端子的假想线呈线对称,且夹着所述公共端子(权利要求3)。
另外,也可以在所述背面设置多个接地端子,所述各接地端子设置在所述公共端子与所述第一端子之间、及所述公共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权利要求4)。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防止经由公共端子进行输入输出的信号、与分别经由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进行输入输出的信号相互干扰,从而能够提高各端子之间的隔离性。
另外,也可以在所述背面设置多个接地端子,所述各接地端子设置在与所述假想线平行的直线上(权利要求5)。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防止与双工器的设有接地端子的一侧相邻设置的各种元器件、与双工器之间发生电磁耦合,从而能够提高双工器与各种元器件之间的隔离特性。
另外,所述各接地电极也可以设置在位于所述假想线两侧的所述直线上(权利要求6)。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防止与双工器两侧相邻设置的各种元器件、与双工器之间发生电磁耦合,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双工器与各种元器件之间的隔离特性。
另外,所述接地端子的面积也可以大于所述公共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端子的面积(权利要求7)。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公共端子、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之间的隔离特性。
另外,用于形成所述第一滤波器的第一滤波器元件及用于形成所述第二滤波器的第二滤波器元件也可以分别形成为长方形,且在长边方向的一端侧设置与所述公共端子相连接的一侧端子,在长边方向的另一端侧设置另一侧端子,所述第一滤波器元件及所述第二滤波器元件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且所述一侧端子均设置在所述公共端子侧,所述另一侧端子则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端子侧(权利要求8)。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公共端子、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彼此相互分离地配置,从而能够提高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之间的隔离特性。
另外,所述第一滤波器及所述第二滤波器的第二滤波器元件也可以形成为使得第一滤波器元件及第二滤波器元件沿长方形的基板的长边方向并排设置,且在所述基板的长边方向的中央设有与所述公共端子相连接的为第一滤波器元件及第二滤波器元件所共用的一侧端子,并在所述基板的长边方向的两端侧设有第一滤波器元件及第二滤波器元件各自的另一侧端子,所述基板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且所述一侧端子配置在所述公共端子侧,所述另一侧端子则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端子侧(权利要求9)。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公共端子、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彼此相互分离地配置,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之间的隔离特性。
另外,本发明的电路模块具备权利要求1至9的任一项所述的双工器、和用于安装所述双工器的安装用基板,所述安装用基板上设有与所述公共端子相连接的公共电极、与所述第一端子相连接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端子相连接的第二电极、以及接地电极,对于所述接地电极,在俯视时,除设有所述公共电极的位置以外,遍布整个面而呈平面状亦可(权利要求10~11)。通过具有上述结构,能够提高各端子之间的隔离特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只要使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的方向一致地来将多个双工器相邻设置,各双工器上所设的公共端子、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就不会分离配置,因此,无需像以往那样准备具有不同端子配置的多个双工器,从而能够提供在安装到电路模块的安装用基板上时的设计自由度较高的双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路模块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电路模块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双工器的端子排列的一个例子的底视图。
图4是表示安装用基板的接地电极的电极形状的一个例子的底视图。
图5是表示双工器的端子排列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双工器的端子排列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双工器的端子排列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双工器的端子排列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双工器的端子排列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双工器的端子排列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双工器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现有的双工器的端子排列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4,对具备本发明的双工器的电路模块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路模块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图2是表示图1的电路模块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图3是表示双工器的端子排列的一个例子的底视图。图4是表示安装用基板的接地电极的电极形状的一个例子的底视图。
(电路模块)
图1所示的电路模块1装载于移动电话、移动信息终端等通信移动终端所具备的母板MB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其包括:安装用基板2;用于基于GSM标准、CDMA标准等不同通信标准来进行通信而分别设置的多个双工器10;以及开关IC、滤波器、电阻、电容、线圈等各种元器件3,作为高频天线开关而形成。双工器10及元器件3安装于安装用基板2的安装面2a上所设的电极,并经由设置于安装用基板2的内部布线图案5,来与形成于安装用基板2背面的多个安装用电极6电连接。然后,通过将电路模块1安装到母板MB上,使母板MB所具备的天线ANT、接地线GND、发送信号线Tx、接收信号线Rx等各种信号线及电源线与电路模块1连接,从而在母板MB与电路模块1之间进行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输入输出。
电路模块1对应于基于多个通信标准的通信,开关IC基于通信移动终端所具备的母板MB发出的切换信号进行切换,选择性地使天线ANT、与多个双工器10中的通信移动终端所选择的通信标准相对应的双工器10相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安装用基板2通过将多个由陶瓷生片形成的电介质层进行层叠并烧制,由此一体地形成为陶瓷层叠体,并在各电介质层上适当地形成通孔导体及电极图案,从而形成内部布线图案5。
即,用于形成各电介质层的陶瓷生片是通过将氧化铝及玻璃等混合粉末与有机粘合剂及溶剂等一起混合,利用成膜装置将由此得到的浆料片化而形成的,是在大约比1000℃要低的温度下进行所谓的低温烧成而形成的。然后,在切割成规定形状的陶瓷生片中,通过激光加工等形成通孔,在所形成的通孔中填充含有Ag、Cu等的导体糊料、或者实施电镀填孔来形成层间连接用的通孔导体,并通过印刷导体糊料来形成各种电极图案,由此形成各电介质层。
另外,通过在各电介质层上设置用于将安装在电路模块1上的多个双工器10及各种元器件3、与安装用电极6相互电连接的电极图案及通孔导体,从而形成内部布线图案5。此时,也可以用形成内部布线图案5的电极图案及通孔导体来形成电容、线圈等电路元件,或者用由电极图案及通孔导体形成的电容、线圈等电路元件来形成滤波器电路、匹配电路等。
(双工器)
双工器10用于将不同频率的发送信号与接收信号分离,如图2和图3所示,双工器10包括高频信号的通带不同的发送滤波器1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1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滤波器”)。发送滤波器11和接收滤波器12分别由SAW(表面弹性波)滤波器元件所形成的发送滤波器元件11a(第一滤波器元件)及接收滤波器元件12a(第二滤波器元件)形成。
各滤波器元件用晶体基板或LiTaO3基板等压电基板形成,压电基板上所设的端子电极通过凸块等与氧化铝基板等封装基板的主面上的安装电极相连接。
另外,双工器10具有:与发送滤波器11的输出侧及接收滤波器12的输入侧相连接的公共端子15(天线端子)、与发送滤波器11的未与公共端子15连接的另一侧相连接的用于向发送滤波器11进行输入的发送端子13(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端子”)、与接收滤波器12的未与公共端子15连接的另一侧相连接的用于从接收滤波器12进行输出的接收端子14(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端子”)、以及多个接地端子16,且分别与安装用基板2上为各个双工器10分别设置的公共电极23、发送电极2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电极”)、接收电极2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电极”)及接地电极24相连接。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中,在双工器10的俯视呈矩形的主体的背面10a上,发送端子13、接收端子14、公共端子15、接地端子16设置成矩形的焊盘形状。而且,公共端子15设置在背面10a的中央,发送端子13及公共端子14分别设置在与双工器10的主体的背面10a的一条边平行且穿过公共端子15的假想线L上,且夹着公共端子15。
在双工器10的背面10a上,还设有多个接地端子16,接地端子16分别设置在公共端子15与发送端子13及接收端子14之间,并且位于假想线L的两侧,在平行于假想线L的直线上并排设置。
发送滤波器元件11a及接收滤波器元件12a分别形成为长方形,在长边方向的一端11b、12b侧设有与公共端子15相连接的一个端子(省略图示),在另一端11c、12c侧设有另一个端子(省略图示)。然后,将发送滤波器元件11a及接收滤波器元件12a设置到双工器10的主体上,使得与公共端子15相连接的一侧端子均设置在公共端子15侧,另一侧端子则设置分别在发送端子13及接收端子14侧。
本实施方式中,双工器10所具备的发送滤波器11及接收滤波器12是由SAW滤波器元件形成的发送滤波器元件11a及接收滤波器元件12a所构成的,但除了SAW滤波器元件以外,也可以将多个谐振器及线圈等连接来形成发送滤波器元件11a及接收滤波器元件12a,只要能够可靠地对不同频率的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进行分波,发送滤波器11及接收滤波器12可以由任意方式形成。即,发送滤波器11及接收滤波器12由通常使用的发送滤波器元件11a及接收滤波器元件12a形成即可,由于其结构及动作是公知常识,因此,省略对发送滤波器元件11a及接收滤波器元件12a的结构及动作的详细说明。
(安装用基板的电极形状)
本实施方式中,在用于形成安装用基板2的多个电介质层的最上层的安装面2a上,发送电极21、接收电极22、公共电极23设置成矩形的焊盘形状。接地电极24设置在设有安装面2a的电介质层的下一层电介质层的表面,在俯视时,接地电极24位于发送电极21与接收电极22之间。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发送电极21及接收电极22设置在安装用基板2的安装面2a的边缘附近,接地电极24在边缘侧的端部沿着该边缘向两侧伸出,俯视时大致呈T字形,从而使得接地电极24在边缘与发送电极21之间、及边缘与接收电极22之间也有设置。在俯视时,接地电极24被设置成包围发送电极21、接收电极22和公共电极23各自的三条边。即,本实施方式中,接地电极24呈在矩形的三条边上分别设有矩形切口的形状,在俯视时,发送电极21、接收电极22及公共电极23分别配置在接地电极24中所设的三个矩形切口中。
另外,接地电极24通过与内部布线图案5的多个通孔导体连接,从而与母板MB的接地线GND所连接的安装用电极6相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在俯视时,沿着接地电极24靠近发送电极21的边缘部,连接有多个通孔导体。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时,从接地电极24靠近发送电极21的边缘部到靠近接收电极22的边缘部,沿着接地电极24的边缘部,连接有多个通孔导体。双工器10的接地端子16经由设置在安装面2a上的安装用电极、和与该电极相连接的通孔导体,而与接地电极24相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在构成安装用基板2的所有电介质层上都设有接地电极24,各接地电极24通过多个通孔导体相连接。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电介质层上所设置的接地电极24中的任一个都如图4所示,在俯视时,除设有公共电极23(公共端子15)的位置以外,遍布该电介质层的整个面而形成为平面状。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内部布线图案5中,设有与双工器10的公共端子15相连接且经由元器件3(开关IC)与天线ANT相连接的信号线5a的布线层(电介质层)、和设有与发送端子13及接收端子14相连接且与发送信号线Tx及接收信号线Rx相连接的信号线的布线层,被接地电极24隔断。
图4中,为了简化说明,用实现表示安装用基板2上双工器10及元器件3(开关IC)的安装位置,并示意性地用粗实线表示将双工器10的公共端子15与元器件3相连接的信号线5a。
(制造方法)
接着,对图1的电路模块1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概要进行说明。
首先,用激光等在形成为规定形状的陶瓷生片上形成通孔,在其内部填充导体糊料,或对其实施电镀填孔,从而形成层间连接用的通孔导体,利用导体糊料印刷发送电极21、接收电极22、公共电极23及接地电极24等的电极图案,以准备用于形成构成安装用基板2的各电介质层的陶瓷生片。各陶瓷生片上设置有通孔导体、发送电极21、接收电极22、公共电极23及接地电极24等的多个布线图案,使得能一次形成大量的安装用基板2。
接着,将各电介质层进行层叠,从而形成层叠体。然后,形成用于在烧制后分割成一个个安装用基板2的槽,使其包围各安装用基板2的区域。接着,对层叠体一边进行加压一边进行低温烧制,从而形成安装用基板2的集合体。
接着,在分割成一个个安装用基板2之前,在安装用基板2的集合体的安装面2a上安装双工器10及元器件3,并在安装了双工器10及元器件3的安装用基板2的集合体的安装面2a上填充模塑树脂,对其进行加热使其固化,从而在各安装用基板2上设置模塑层(未图示),以形成电路模块1的集合体。然后,将电路模块1的集合体分割成一个个电路模块,完成制备。
在由此形成的电路模块1中,对于来自母板MB的发送信号线Tx经由安装用电极6及内部布线图案5而向双工器10的发送端子13输出的发送信号,会被输入至发送滤波器11,并对其实施规定的滤波处理,并从公共端子15向安装用基板2侧输出,再经由开关IC(元器件3)、内部布线图案5(匹配电路)及安装用电极6而输出到母板MB的天线ANT。对于从母板MB的天线ANT经由安装用电极6、内部布线图案5(匹配电路)、及开关IC而向双工器10的公共端子15输入的接收信号,其会被输入至接收滤波器12,对其实施规定的滤波处理,并从接收端子14向安装用基板2侧输出,再经由内部布线图案5及安装用电极6而输出到母板MB的接收信号线Rx。
具有设置了内部布线图案5的安装用基板2、双工器10、元器件3及模塑层的电路模块1并不限于上述制造方法,也可以通过公知的常用制造方法来形成,安装用基板2可以由使用树脂、陶瓷、聚合物材料等的印刷基板、LTCC、氧化铝系基板、玻璃基板、复合材料基板、单层基板、多层基板等形成,根据电路模块1的使用目的选择最合适的材料,来形成安装用基板2即可。另外,也可以在安装用基板2中设置空腔,并在空腔中安装了双工器10及元器件3之后,用罩子将空腔密封,由此来形成电路模块1。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内部布线图案5来形成匹配电路,但也可以利用安装在安装用基板2的安装面2a上的芯片线圈等元器件3来形成匹配电路。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呈矩形的主体的背面10a,设有公共端子15、发送端子13及接收端子14,其中,公共端子15与通带不同的发送滤波器11及接收滤波器12各自的输出侧及输入侧相连接,发送端子13与发送滤波器11的未与公共端子15相连接的另一侧连接,接收端子14与接收滤波器12的未与公共端子15相连接的另一侧连接,公共端子15设置在双工器10主体的背面10a的中央,发送端子13及接收端子14分别设置在与主体的背面10a的一边平行且穿过公共端子15的假想线L上且夹着公共端子15。
因此,只要使发送端子13与接收端子14的方向一致地来将多个双工器10相邻设置,各双工器10上所设的公共端子15、发送端子13及接收端子14就不会分离配置,因此,无需像以往那样准备具有不同端子配置的多个双工器10,从而能够提高在安装到电路模块1的安装用基板2上时的设计自由度。
在双工器10的背面10a上,还设有多个接地端子16,接地端子16分别设置在公共端子15与发送端子13及接收端子14之间,因此,能够防止经由公共端子15输入输出的信号、与分别经由发送端子13及接收端子15输入输出的信号相互发生干扰,从而能够提高各端子13~15之间的隔离特性。
接地电极16位于假想线L的两侧,在平行于假想线L的直线上并排设置,因此,能够防止与双工器10的两侧相邻设置的各种元器件3与双工器10之间发生电磁耦合,从而能够提高双工器10与各种元器件3之间的隔离特性。
另外,在将双工器10安装到安装用基板2上时,利用焊锡等使得与安装用基板2上的各电极21~23进行接合的双工器10背面10a的端子数会增大,因此能够提高将双工器10安装到安装用基板2上时的安装强度。
接地电极16也可以只位于假想线L的单侧,在平行于假想线L的直线上并排设置,这种情况下,也能防止与双工器10的接地端子16呈直线状并排设置的一侧相邻设置的各种元器件3与双工器10之间发生电磁耦合。
另外,用于形成发送滤波器11的发送滤波器元件11a及用于形成接收滤波器12的接收滤波器元件12a也可以分别形成为长方形,且在长边方向的一端11b、12b侧设置与公共端子15相连接的一个端子,在另一端11c、12c侧设置另一个端子,发送滤波器元件11a及接收滤波器元件12a设置在双工器10的主体上,使得与公共端子15相连接的一侧端子均设置在公共端子15侧,另一侧端子则分别设置在发送端子13及接收端子14侧,因此,公共端子15、发送端子13及接收端子14能够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从而能够提高发送端子13与接收端子14之间的隔离特性。
在用于形成电路模块1的安装用基板2的多个电介质层上都设有接地电极24,对于多个电介质层上所设的接地电极24之一,在俯视时,除设有公共电极23(公共端子15)的位置以外,遍布该电介质层的整个面而形成为平面状,利用接地电极24来隔断设有与公共端子15相连接的信号线5a的电介质层(布线层)、和与设置有发送端子13及接收端子14相连接的信号线的电介质层,从而能够提高公共端子15、发送端子13及接收端子14之间的隔离特性。
此外,不仅仅是公共端子15,接地电极24也可以在除了设有发送端子13及接收端子14的位置以外形成平面状。
另外,安装用基板2的接地电极24还与多个通孔导体相连接,该多个通孔导体在俯视时沿着该接地电极24的靠近发送电极21的边缘部而与之相连接,因此,即使从安装用基板2的发送电极21输出到双工器10的发送端子13的发送信号泄漏至接地电极24,泄漏至接地电极24的发送信号也会流入沿着该接地电极24的靠近发送电极21的边缘部而连接的、并与母板MB的接地线GND相连接的通孔导体,从而,能够防止从发送电极21输出泄漏至接地电极24的发送信号沿着该接地电极24的边缘部传递而绕到接收电极22侧,能够防止发送电极21及接收电极22因经由接地电极24泄漏的发送信号而发生电耦合,因此,能够提高装载双工器10的安装用基板2上所设的发送电极21与接收电极22之间的隔离特性。
由于接地电极24还与多个通孔导体相连接,该多个通孔导体在俯视时从该接地电极24的靠近发送电极21的边缘部至靠近接收电极22的边缘部,沿着该接地电极的边缘部而与之相连接,因此,从发送电极21输出泄漏至接地电极24的发送信号会通过沿着该接地电极24的边缘部而连接的多个通孔导体,能够高效地流入,从而,能够高效地防止泄漏至接地电极24的发送信号沿着该接地电极24的边缘部传递而绕到接收电极22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装载有双工器10的安装用基板2上所设的发送电极21与接收电极22之间的隔离特性。
发送电极21、接收电极22及公共电极23在安装用基板2的安装面2a上设置成矩形的焊盘形状,接地电极24设置成在俯视时包围发送电极21、接收电极22及公共电极23各自的至少三条边,因此,从发送电极21输出泄漏至接地电极24的发送信号会高效地流入沿着包围发送电极21的至少三条边的该接地电极24的边缘部而连接的通孔导体,并且,俯视时从该接地电极24的靠近发送电极21的边缘部至靠近接收电极22的边缘部的、沿着该接地电极24的边缘部的距离变长,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泄漏至接地电极24的发送信号会沿着该接地电极24的边缘部传递而绕到接收电极24侧。
(双工器的端子排列的其它例(1))
接着,参照图5,说明双工器的端子排列的其它例(1)。图5是表示双工器的端子排列的另一个例子的图。该端子排列的其他例(1)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如图5所示,在公共端子15与发送端子13及接收端子14之间没有设置接地端子16。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通过对该结构附加相同标号来省略其说明。
(双工器的端子排列的其它例(2))
接着,参照图6,说明双工器的端子排列的其它例(2)。图6是表示双工器的端子排列的另一个例子的图。该端子排列的其他例(2)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如图6所示,沿着双工器10主体的背面10a的短边,在发送端子13及接收端子14的外侧还设置有接地端子16。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通过对该结构附加相同标号来省略其说明。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设置在双工器10周围的各种元器件3与双工器10之间的隔离特性。
(双工器的端子排列的其它例(3))
接着,参照图7,说明双工器的端子排列的其它例(3)。图7是表示双工器的端子排列的另一个例子的图。该端子排列的其他例(3)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接收滤波器12由非平衡-平衡式接收滤波器元件12a形成,如图7所示,在双工器10主体的背面10a,设有与接收滤波器12的未与公共端子15相连接的另一侧连接的平衡侧的2个接收端子14。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通过对该结构附加相同标号来省略其说明。
如图7所示,在双工器10的俯视呈矩形的主体的背面10a上,发送端子13、2个接收端子14、公共端子15、接地端子16设置成矩形的焊盘形状。而且,公共端子15设置在背面10a的中央,发送端子13设置在与双工器10的主体的背面10a的一条边平行且穿过公共端子15的假想线L上,各接收端子14分别设置成相对于假想线L线对称,且夹着公共端子15。
在双工器10的背面10a上,还设有多个接地端子16,接地端子16设置在各接收端子14之间、以及与发送端子13及接收端子15的两侧相邻设置。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为了确保从公共端子15输入并从平衡端子(接收端子14)输出的接收信号的相位、振幅得到平衡,需要使公共端子15到各接收端子14的线路长度相等,但通过上述那样设置公共端子15及接收端子14,能够使非平衡-平衡式接收滤波器12的输入输出之间的线路长度相等,从而能够提高接收滤波器12的平衡特性。
(双工器的端子排列的其它例(4))
接着,参照图8,说明双工器的端子排列的其它例(4)。图8是表示双工器的端子排列的另一个例子的图。该端子排列的其他例(4)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接地端子16的面积要大于公共端子15、发送端子13及接收端子14的面积。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通过对该结构附加相同标号来省略其说明。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接地端子16的面积形成得比公共端子15、发送端子13及接收端子14的面积要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公共端子15、发送端子13及接收端子14之间的隔离特性。
(双工器的端子排列的其它例(5))。
接着,参照图9,说明双工器的端子排列的其它例(5)。图9是表示双工器的端子排列的另一个例子的图。该端子排列的其他例(5)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发送滤波器11及接收滤波器12分别由非平衡-平衡式发送滤波器元件11a及接收滤波器元件12a形成,如图9所示,在双工器10主体的背面10a,设有与发送滤波器11及接收滤波器12的未与公共端子15相连接的另一侧分别连接的平衡侧的2个发送端子13及2个接收端子14。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通过对该结构附加相同标号来省略其说明。
如图9所示,在双工器10的俯视呈矩形的主体的背面10a上,2个发送端子13、2个接收端子14、公共端子15、接地端子16设置成矩形的焊盘形状。而且,公共端子15设置在背面10a的中央,各发送端子13及各公共端子14分别相对于与双工器10的主体的背面10a的一条边平行且穿过公共端子15的假想线呈线对称,且夹着公共端子15。
在双工器10的背面10a上,还设有多个接地端子16,接地端子16设置在各发送端子13及接收端子14之间、以及与公共端子15的两侧相邻设置。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当平衡输出式功率放大器(PA)或低噪放大器(LNA)向平衡侧的发送端子13输出发送信号时,平衡端子(发送端子13)之间的相位需要反转180°、或者通过的发送信号的功率比需要是1:1,但通过上述那样设置公共端子15及发生端子13,能够使非平衡-平衡式发送滤波器11的输入输出之间的线路长度相等,从而能够提高发送滤波器11的平衡特性。
另外,为了确保从公共端子15输入并从平衡端子(接收端子14)输出的接收信号的相位、振幅得到平衡,需要使公共端子15到各接收端子14的线路长度相等,但通过上述那样设置公共端子15及接收端子14,能够使非平衡-平衡式接收滤波器12的输入输出之间的线路长度相等,从而能够提高接收滤波器12的平衡特性。
也可以如图10的双工器10的端子排列的其他例所示,在接收端子14与公共端子15之间、以及发送端子13与公共端子15之间也设有接地电极16。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公共端子15、发送端子13及接收端子14之间的隔离特性。
(双工器的其它例(1))
接着,参照图11,说明双工器的其它例(1)。图11是表示双工器的另一个例子的图。该双工器的其他例(1)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如图11所示,通过在长方形的基板10b上并排设置发送滤波器元件11a及接收滤波器元件12a,从而形成发送滤波器11及接收滤波器12。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通过对该结构附加相同标号来省略其说明。
如图11所示,发送滤波器11及接收滤波器12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在长方形的基板10b的长边方向上并排设置发送滤波器元件11a及接收滤波器元件12a,在发送滤波器元件11a及接收滤波器元件12a的一端11b、12b侧的基板10b的长边方向中央,设置与公共端子15相连接的发送滤波器元件11a及接收滤波器元件12a所共用的一侧端子(省略图示),在发送滤波器元件11a及接收滤波器元件12a的另一端11c、12c侧的基板两端侧,设置发送滤波器元件11a及接收滤波器元件12a各自的另一侧端子(省略图示)。
发送滤波器11及接收滤波器12设置在双工器10的主体上,使得发送滤波器元件11a及接收滤波器元件12a的与公共端子15相连接的一侧端子均设置在公共端子15侧,发送滤波器元件11a及接收滤波器元件12a的另一侧端子则分别设置在发送端子13及接收端子14侧。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使公共端子15、发送端子13及接收端子14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能够提高发送端子13及接收端子14之间的隔离特性,能够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其技术思想即可,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之外进行各种改变。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由发送滤波器11及接收滤波器12来形成双工器10,但也可以由2个发送滤波器11来形成双工器,或者由2个接收滤波器12来形成双工器10。另外,也可以由非平衡-非平衡式的发送滤波器11及接收滤波器12、与非平衡-平衡式的发送滤波器11及接收滤波器12的任意组合来形成双工器10。
另外,设置于双工器10主体的背面10a的发送端子13、接收端子14、公共端子15及接地端子16的形状、设置于安装用基板2的安装面2a的发送电极21、接收电极22及公共端子23的形状并不限于矩形,也可以是圆形等,只要能将双工器10安装在安装面2a上,可以是任意形状。另外,接地电极24也不一定要在安装用基板2的多个介质层上全都有设置,且其形状也可以适当地形成为上述例子以外的形状。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广泛应用于具有通带不同的第一滤波器及第二滤波器的双工器。
标号说明
1   电路模块
2   安装用基板
10  双工器
10a 背面
10b 基板
11  发送滤波器(第一滤波器)
11a 发送滤波器元件(第一滤波器元件)
12  接收滤波器(第二滤波器)
12a 接收滤波器元件(第二滤波器元件)
13  发送端子(第一端子)
14  接收端子(第二端子)
15  公共端子
16  接地端子
21  发送电极(第一电极)
22  接收电极(第二电极)
23  公共电极
24  接地电极
L   假想线

Claims (11)

1.一种双工器,具有通带不同的第一滤波器及第二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呈矩形的主体的背面设有:
公共端子,该公共端子与所述第一滤波器及所述第二滤波器各自的输入侧及输出侧中的任一侧相连接;
第一端子,该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未与所述公共端子相连接的另一侧连接;以及
第二端子,该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二滤波器的未与所述公共端子相连接的另一侧连接,
所述公共端子设置在所述背面的中央,
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端子分别设置在与所述主体的背面的一条边平行且穿过所述公共端子的假想线上,且夹着所述公共端子而设置。
2.一种双工器,具有通带不同的第一滤波器及第二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呈矩形的主体的背面设有:
公共端子,该公共端子与所述第一滤波器及所述第二滤波器各自的输入侧及输出侧中的任一侧相连接;
第一端子,该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未与所述公共端子相连接的另一侧连接;以及
2个第二端子,该2个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二滤波器的未与所述公共端子相连接的另一侧连接,
所述公共端子设置在所述背面的中央,
所述第一端子设置在与所述主体的背面的一条边平行且穿过所述公共端子的假想线上,所述各第二端子相对于所述假想线呈线对称,且夹着所述公共端子而设置。
3.一种双工器,具有通带不同的第一滤波器及第二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呈矩形的主体的背面设有:
公共端子,该公共端子与所述第一滤波器及所述第二滤波器各自的输入侧及输出侧中的任一侧相连接;
2个第一端子,该2个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未与所述公共端子相连接的另一侧连接;以及
2个第二端子,该2个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二滤波器的未与所述公共端子相连接的另一侧连接,
所述公共端子设置在所述背面的中央,
所述各第一端子及所述各第二端子分别相对于与所述主体的背面的一条边平行且穿过所述公共端子的假想线呈线对称,并且夹着所述公共端子而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背面设有多个接地端子,
所述各接地端子设置在所述公共端子与所述第一端子之间、及所述公共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背面设有多个接地端子,
所述各接地端子设置在与所述假想线平行的直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接地电极设置在位于所述假想线两侧的所述直线上。
7.如权利要求4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端子的面积要大于所述公共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端子的面积。
8.如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
用于形成所述第一滤波器的第一滤波器元件及用于形成所述第二滤波器的第二滤波器元件分别形成为长方形,且在长边方向的一端侧设置与所述公共端子相连接的一侧端子,在长边方向的另一端侧设置另一侧端子,
所述第一滤波器元件及所述第二滤波器元件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使得所述一侧端子均设置在所述公共端子侧,所述另一侧端子则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端子侧。
9.如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滤波器和所述第二滤波器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即,
沿长方形的基板的长边方向并排设置第一滤波器元件及第二滤波器元件,所述基板的长边方向的中央设有与所述公共端子相连接的作为第一滤波器元件及第二滤波器元件所共用的一侧端子,在所述基板的长边方向的两端侧设有第一滤波器元件及第二滤波器元件各自的另一侧端子,
所述基板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且所述一侧端子配置在所述公共端子侧,所述另一侧端子则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端子侧。
10.一种电路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的任一项所述的双工器;以及
用来安装所述双工器的安装用基板,
在所述安装用基板上设有与所述公共端子相连接的公共电极、与所述第一端子相连接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端子相连接的第二电极、以及接地电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路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电极在俯视时,除设有所述公共电极的位置以外,遍布整个面而呈平面状。
CN201280019431.1A 2011-04-22 2012-04-20 双工器及具备该双工器的电路模块 Active CN1034933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95699 2011-04-22
JP2011095699 2011-04-22
PCT/JP2012/002742 WO2012144229A1 (ja) 2011-04-22 2012-04-20 分波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回路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93370A true CN103493370A (zh) 2014-01-01
CN103493370B CN103493370B (zh) 2016-11-23

Family

ID=47041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9431.1A Active CN103493370B (zh) 2011-04-22 2012-04-20 双工器及具备该双工器的电路模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63652B2 (zh)
JP (1) JP5621920B2 (zh)
CN (1) CN103493370B (zh)
WO (1) WO201214422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0281A (zh) * 2015-11-09 2017-08-11 Handy国际株式会社 双工器设备及双工器设备搭载用基板
CN107871584A (zh) * 2016-09-26 2018-04-0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子部件
CN110809859A (zh) * 2017-06-27 2020-02-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通信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50935B2 (ja) * 2013-02-05 2017-12-20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
JP6286955B2 (ja) * 2013-09-06 2018-03-0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波デバイス
JP6460706B2 (ja) * 2014-09-30 2019-01-30 日本電波工業株式会社 弾性表面波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WO2017191721A1 (ja) * 2016-05-02 2017-11-0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弾性波装置、デュプレクサ及びマルチプレクサ
WO2018061394A1 (ja) * 2016-09-27 2018-04-0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子部品
JP6888606B2 (ja) * 2018-12-21 2021-06-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7761A (ja) * 1992-09-14 1994-04-08 Fujitsu Ltd 分波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144583A (ja) * 1999-11-11 2001-05-25 Sharp Corp Sawデュプレクサ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装置
JP2007142812A (ja) * 2005-11-18 2007-06-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複合rfモジュールパッケージ
US20080290965A1 (en) * 2005-11-25 2008-11-27 Maximilian Pitschi Component Operating on Acoustic Waves
US20090174497A1 (en) * 2006-07-20 2009-07-09 Christian Korden Electrical Module
JP2010068079A (ja) * 2008-09-09 2010-03-25 Panasonic Corp アンテナ共用器、高周波回路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WO2010052821A1 (ja) * 2008-11-04 2010-05-14 株式会社 村田製作所 弾性波フィルタ装置
US20100207704A1 (en) * 2007-09-28 2010-08-19 Maximilian Pitschi Electrical Compon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27589A (ja) 2000-10-30 2001-05-11 Fujitsu Ltd 分波器
JP2003163569A (ja) 2001-11-26 2003-06-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ンテナ共用器パッケージ
JP4091043B2 (ja) 2004-12-22 2008-05-28 富士通メディア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分波器
JP4984809B2 (ja) 2005-11-02 2012-07-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パッケージ
WO2007052598A1 (ja) 2005-11-02 2007-05-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電子部品パッケージ
JP2007259296A (ja) 2006-03-24 2007-10-04 Toshiba Corp アンテナ共用器および携帯電話
JP4858985B2 (ja) 2007-06-07 2012-01-18 ラピス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弾性表面波フィルタパッケージ
JP5355958B2 (ja) 2008-07-31 2013-11-27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分波器および通信機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7761A (ja) * 1992-09-14 1994-04-08 Fujitsu Ltd 分波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144583A (ja) * 1999-11-11 2001-05-25 Sharp Corp Sawデュプレクサ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装置
JP2007142812A (ja) * 2005-11-18 2007-06-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複合rfモジュールパッケージ
US20080290965A1 (en) * 2005-11-25 2008-11-27 Maximilian Pitschi Component Operating on Acoustic Waves
US20090174497A1 (en) * 2006-07-20 2009-07-09 Christian Korden Electrical Module
US20100207704A1 (en) * 2007-09-28 2010-08-19 Maximilian Pitschi Electrical Component
JP2010068079A (ja) * 2008-09-09 2010-03-25 Panasonic Corp アンテナ共用器、高周波回路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WO2010052821A1 (ja) * 2008-11-04 2010-05-14 株式会社 村田製作所 弾性波フィルタ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0281A (zh) * 2015-11-09 2017-08-11 Handy国际株式会社 双工器设备及双工器设备搭载用基板
CN107871584A (zh) * 2016-09-26 2018-04-0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子部件
CN107871584B (zh) * 2016-09-26 2020-05-0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子部件
CN110809859A (zh) * 2017-06-27 2020-02-18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通信模块
CN110809859B (zh) * 2017-06-27 2021-08-1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通信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93370B (zh) 2016-11-23
US8963652B2 (en) 2015-02-24
JPWO2012144229A1 (ja) 2014-07-28
WO2012144229A1 (ja) 2012-10-26
JP5621920B2 (ja) 2014-11-12
US20140043112A1 (en) 2014-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93370A (zh) 双工器及具备该双工器的电路模块
JP5451645B2 (ja) デュプレクサモジュール
CN107113019B (zh) 高频模块
CN103636124A (zh) 电路模块
CN103493371A (zh) 电路模块
KR101622452B1 (ko) 모듈 기판 및 모듈
US20140138804A1 (en) High-frequency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20120208591A1 (en) High-frequency module
CN103416001B (zh) 高频模块
CN104303418B (zh) 双工器及具备该双工器的模块
US9413413B2 (en) High-frequency module
CN103490793B (zh) 高频电路模块
CN102957447A (zh) 通信模块
CN103620971A (zh) 高频模块
US9153875B2 (en) High-frequency module
CN103457007A (zh) 高性能分布式3100兆赫到3400兆赫微型带通滤波器
US10326489B2 (en) Circuit module
CN204190762U (zh) 高频模块、发送滤波器模块、接收滤波器模块
KR101126676B1 (ko) 다중대역 안테나 스위칭 모듈용 필터
CN108352825A (zh) 弹性波滤波器、双工器以及弹性波滤波器模块
WO2016000873A1 (en) Rf filter circuit, rf filter with improved attenuation and duplexer with improved isolation
CN107113018A (zh) 高频模块
CN103985932A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微型带通滤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