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40281A - 双工器设备及双工器设备搭载用基板 - Google Patents

双工器设备及双工器设备搭载用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40281A
CN107040281A CN201610985830.3A CN201610985830A CN107040281A CN 107040281 A CN107040281 A CN 107040281A CN 201610985830 A CN201610985830 A CN 201610985830A CN 107040281 A CN107040281 A CN 1070402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plexer
pad
terminal
board
mounting electro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858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岛基行
佐藤隆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a Japan
Original Assignee
Handy Internation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dy International Corp filed Critical Handy Internation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040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402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0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12Coupling devices having more than two ports
    • H01P5/16Conjugate devices, i.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rt decoupled from one other port
    • H01P5/19Conjugate devices, i.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rt decoupled from one other port of the junction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46Network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ources or loads, working on different frequencies or frequency bands, to a common load or source
    • H03H7/463Duplex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70Multiple-port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ources or loads, working on different frequencies or frequency bands, to a common load or source
    • H03H9/703Networks using bulk acoustic wave devices
    • H03H9/706Duplex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70Multiple-port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ources or loads, working on different frequencies or frequency bands, to a common load or source
    • H03H9/72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03H9/725Duplex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13Electrical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1/0237High frequency adap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1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11Pads for surface mounting, e.g. lay-ou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urface Acoustic Wave Elements And Circuit Networks Thereof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在把多个双工器搭载于双工器搭载用基板上的双工器设备中,获得良好的隔离特性。双工器设备具备:双工器搭载用基板,其具有矩形形状并在表面具有多个焊盘,所述矩形具有第1边、邻接第1边或连接于所述第1边的第2边、与第2边相向并邻接第1边的第3边、连接于第2及第3边并与第1边相向的第4边;第1双工器,其搭载于双工器搭载用基板,具有第1天线端子、第1发射端子和第1接收端子;第2双工器,其搭载于双工器搭载用基板,具有第2天线端子、第2发射端子和第2接收端子;第1天线端子及第2天线端子与多个焊盘中沿着第1边安装的焊盘分别电气连接,第1接收端子及第2接收端子与多个焊盘中沿着第2边安装的焊盘分别电气连接,第1发射端子及第2发射端子与多个焊盘中沿着第3边安装的焊盘分别电气连接。

Description

双工器设备及双工器设备搭载用基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工器设备及双工器设备搭载用基板。
背景技术
在便携终端等通信设备中,为了电气分离天线的发射信道和接收信道,搭载有借助于表面声波(SAW:Surface Acoustic Wave)装置而构成的双工器。
最近,为了使通信设备对应于频率范围相异的多个频带,搭载发射频带及接收频带相异的多个双工器并借助于开关而转换对应频带的双工器的技术登场。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包括借助于2个表面波滤波器而构成的双双工器的模块。图示的模块具备输出侧和输出侧,具有在输出侧安装天线及开关、在输出侧安装接收侧转换开关、发射侧转换开关的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特开2003-5172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把双双工器模块化的情形下,2个双工器间的隔离特性恶化被认为是无法避免的,因而在专利文献1的模块中,存在无法获得良好的隔离特性的可能性。
但是,专利文献1未对所述构成模块的相关课题进行任何记载。特别是对于配置2个表面波滤波器的ANT(天线)端子、Rx(接收)端子及Tx(发射)端子情形的相关课题,专利文献1未作任何考虑。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实验,在模块化的双双工器设备中,根据构成各双工器的表面波滤波器的ANT端子、Tx端子及Rx端子的配置,判明隔离特性变化很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获得良好的隔离特性的双工器设备及双工器设备搭载用基板。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样态的双工器设备包括:双工器搭载用基板,其具有矩形形状并在表面具有多个焊盘,所述矩形具有第1边、邻接相应第1边或连接于所述第1边的第2边、与相应第2边相向并邻接所述第1边的第3边、连接于所述第2及所述第3边并与所述第1边相向的第4边;第1双工器,其搭载于所述双工器搭载用基板,具有第1天线端子、第1发射端子和第1接收端子;第2双工器,其搭载于所述双工器搭载用基板,具有第2天线端子、第2发射端子和第2接收端子;所述第1天线端子及所述第2天线端子与所述多个焊盘中沿着所述第1边安装的焊盘分别电气连接,所述第1接收端子及所述第2接收端子与所述多个焊盘中沿着所述第2边安装的焊盘分别电气连接,所述第1发射端子及所述第2发射端子与所述多个焊盘中沿着所述第3边安装的焊盘分别电气连接。
本发明另一样态的双工器搭载用基板包括:矩形形状基板,其具有第1边、邻接相应第1边或连接于所述第1边的第2边、与相应第2边相向并邻接所述第1边的第3边、连接于所述第2及所述第3边并与所述第1边相向的第4边,用于搭载多个双工器;多个天线用焊盘,其邻接所述第1边,与沿着相应第1边配置的所述多个双工器的天线连接;多个接收用焊盘,其邻接所述第2边,与沿着相应第2边配置的所述多个双工器的接收端子连接;多个发射用焊盘,其邻接所述第3边,与沿着相应第3边配置的所述多个双工器的发射端子连接;接地焊盘,其用于使配置于所述矩形形状基板中央部的所述多个双工器共同接地。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模块化的双双工器设备能够容易地获得良好的隔离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相关双工器设备的构成的模块图。
图2是显示本发明相关双工器的构成的模块图。
图3是显示本发明相关双工器搭载用基板的构成的模拟图。
图4a是本发明相关双工器搭载用基板的剖面图。
图4b是显示本发明相关双工器搭载用基板的配线图案的模拟图。
图4c是显示本发明相关双工器搭载用基板的配线图案的变形例的模拟图。
图5是显示本发明相关双工器设备的构成的模拟图。
图6a是显示第1双工器的发射侧的频率特性的图表。
图6b是显示第1双工器的接收侧的频率特性的图表。
图6c是显示第1双工器的隔离特性的图表。
图7a是显示第2双工器的发射侧的频率特性的图表。
图7b是显示第2双工器的接收侧的频率特性的图表。
图7c是显示第2双工器的隔离特性的图表。
【符号说明】
10:双工器设备
11:第1双工器
12:第2双工器
61a,61b:第1频率特性
62a,62b:第2频率特性
63:第1隔离特性
64:第2隔离特性
71a,71b:第3频率特性
72a,72b:第4频率特性
73:第3隔离特性
74:第4隔离特性
100:双工器搭载用基板
101a,101b,101c,101d,101e,101f,101g,101h,101i,101j,101k,101l,101m:焊盘
111:第1接收滤波器
112:第1发射滤波器
113:第1天线端子
114:第1接收端子
115:第1发射端子
121:第2接收滤波器
122:第2发射滤波器
123:第2天线端子
124:第2接收端子
125:第2发射端子
200:第1层
300:第2层
310,310':第1接收侧接地线
320,320':第2接收侧接地线
400:第3层
410,410':第3接收侧接地线
420,420':第4接收侧接地线
430,430':第1发射侧接地线
440,440':第2发射侧接地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详细说明。另外,为了避免反复说明导致的混乱,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赋予相同符号并适当省略说明。
[实施形态]
图1是显示本发明相关双工器设备10的构成的模块图。
如图1所示,双工器设备10具备第1双工器11、第2双工器12和双工器搭载用基板100。双工器设备10通过把第1双工器11及第2双工器12搭载于双工器搭载用基板100而构成。
[第1双工器11的构成]
图2是显示第1双工器11及第2双工器12的构成的模块图。
如图2所示,第1双工器11具备第1接收滤波器111、第1发射滤波器112、第1天线端子113、第1接收端子114和第1发射端子115。
第1接收滤波器111是使第1接收频带通过的滤波器,通常可以借助于双模式表面声波装置而构成,但不限定于此。第1接收频带不特别限定,可以根据要求的频带而适宜地设计。
第1发射滤波器112是使第1发射频带通过的滤波器,通常可以借助于梯式表面声波装置而构成,但不限定于此。第1发射频带不特别限定,可以根据要求的频带而适宜地设计。
第1天线端子113是连接到通信设备的天线、第1接收滤波器111及第1发射滤波器112的端子。
第1接收端子114是连接到第1接收滤波器111的端子。即,第1接收端子114经第1接收滤波器111而与第1天线端子113连接。
第1发射端子115是连接到第1发射滤波器112的端子。即,第1发射端子115经第1发射滤波器112而与第1天线端子113连接。
[第2双工器12的构成]
第2双工器12具备第2接收滤波器121、第2发射滤波器122、第2天线端子123、第2接收端子124和第2发射端子125。
第2接收滤波器121是使第2接收频带通过的滤波器,通常可以借助于双模式的表面声波装置而构成,但不限定于此。第2接收频带象第1接收频带一样,不特别限定,可以根据要求的频带而适宜地设计。另外,第2接收频带既可以与第1接收频带相同,也可以不同。
第2发射滤波器122是使第2发射频带通过的滤波器,通常可以由梯式的表面声波装置构成,但不限定于此。第2发射频带象第1发射频带一样,不特别限定,可以根据要求的频带而适宜地设计。另外,第2发射频带既可以与第1发射频带相同,也可以不同。
第2天线端子123是连接到通信设备的天线、第2接收滤波器121及第2发射滤波器122的端子。
第2接收端子124是连接到第2接收滤波器121的端子。即,第2接收端子124经第2接收滤波器121而与第2天线端子123连接。
第2发射端子125是连接到第2发射滤波器122的端子。即,第2发射端子125经第2发射滤波器122而与第2天线端子123连接。
[双工器搭载用基板100的构成]
图3是显示本发明相关双工器搭载用基板100的一个具体构成示例的模拟图。
如图3所示,双工器搭载用基板100是具有第1边110、第2边120、第3边130和第4边140的矩形基板。
第2边120是连接于第1边110的边。第3边130是连接于第1边110或与第2边120相向的连。第4边140是连接于第2边120及第3边130并与第1边110相向的边。另外,在双工器搭载用基板100的表面,安装有多个焊盘。
在这些焊盘中,包括向第1双工器11及第2双工器12的第1发射端子115及第2发射端子125分别供应来自功率放大器(省略图示)的输出的发射焊盘。再者,包括把赋予第1双工器11及第2双工器12的第1接收端子114及第2接收端子124的接收输出供应给线性放大器等(省略图示)的接收焊盘。另外,还包括连接到第1天线端子113及第2天线端子123的天线焊盘。
具体而言,在双工器搭载用基板100的表面,沿着第1边110安装有焊盘101a、焊盘101j、焊盘101k和焊盘101l。再者,沿着连接到第1边110的第2边120,安装有焊盘101b、焊盘101c和焊盘101d。另外,沿着连接到第1边110并与第2边120相向的第3边130,安装有焊盘101g、焊盘101h和焊盘101i。再者,沿着与第1边110相向并连接到第2边120及第3边130的第4边140,安装有焊盘101e和焊盘101f。而且,在中央安装有焊盘101m。即,在图示的双工器搭载用基板100的表面,安装有13个焊盘。图3所示的双工器搭载用基板100是示例性的,焊盘数可以根据设计而任意变更。
下面,对双工器搭载用基板100表面安装的焊盘(101a~101m)进行更详细说明。
沿着第1边110安装的焊盘101a、焊盘101j、焊盘101k及焊盘101l,是供第1天线端子113及第2天线端子123连接的天线端子用焊盘。即,天线端子用焊盘沿着相同的边安装。另外,在焊盘101a、焊盘101j、焊盘101k及焊盘101l中,第1天线端子113及第2天线端子123未连接的焊盘为接地用焊盘。
沿着第2边120安装的焊盘101b、焊盘101c及焊盘101d,是供第1接收端子114及第2接收端子124连接的接收端子用焊盘。即,接收端子用焊盘沿着相同的边,独立于发射用焊盘及天线用焊盘地安装。另外,在焊盘101b、焊盘101c及焊盘101d中,第1接收端子114及第2接收端子124未连接的焊盘为接地用焊盘。
沿着第3边130安装的焊盘101g、焊盘101h及焊盘101i,是供第1发射端子115及第2发射端子125连接的发射端子用焊盘。即,发射端子用焊盘沿着与接收用焊盘及天线用焊盘不同的边,或沿着相同的边安装。另外,在焊盘101g、焊盘101h、焊盘101i中,第1发射端子115及第2发射端子125未连接的焊盘为接地用焊盘。
沿着第4边140安装的焊盘101e及焊盘101f为接地用焊盘。
图4a是双工器搭载用基板100的剖面图的模拟图。
如图4a所示,双工器搭载用基板100由第1层200、第2层300和第3层400构成。下面虽然说明双工器搭载用基板100由三个层构成的情形,但这只是示例性的,并非限定于此。
图4b是从上部观察第1层200、第2层300及第3层400的模拟图。图4b所示黑色的圆代表通路孔,第1层200、第2层300及第3层400经通路孔分别连接。
第1层200是构成在双工器搭载用基板100的表面安装的焊盘的层。即,第1层200与图3所示的双工器搭载用基板100的表面对应,显示出焊盘(101a~101m)。
第2层300模拟显示天线用焊盘、发射用焊盘、接收用焊盘及接地线图案。图示的第2层300具有第1接收侧接地线310和第2接收侧接地线320。再者,在第2层300的发射侧,形成有分别连接到第1层200的发射侧的焊盘(101g~101j)的通路孔。另一方面,在第2层300的接收侧,形成有分别连接到第1层200的接收侧的焊盘(101c及101d)的通路孔,与双工器搭载用基板100的第2边120中心相比,这些通路孔偏向第4边140侧配置。
第2层200的第1接收侧接地线310是与第1双工器11的接收侧接地连接的接地线。再者,在第1接收侧接地310中,焊盘101a、焊盘101b及焊盘101m进行连接。即,在第2层300中,焊盘101a、焊盘101b及焊盘101m是第1双工器11的接收侧接地。
第2接收侧接地线320是与第2双工器12的接收侧接地连接的接地线。再者,在第2接收侧接地320中,焊盘101e、焊盘101f及焊盘101m进行连接。即,在第2层300中,焊盘101e、焊盘101f及焊盘101m是第2双工器12的接收侧接地。
如图4b所示,第1接收侧接地线310和第2接收侧接地线320不相互连接,而是独立地安装。再者,在第2层300中,与第1双工器11的接收用焊盘101c和第2双工器12的接收用焊盘101d对应的图案及通路孔相互独立,与第2边120的中央相比,偏向第4边140侧配置。
第3层400象第2层300一样,显示出与天线用焊盘、发射用焊盘、接收用焊盘及接地焊盘对应的配线图案。第3层400具有第3接收侧接地线410、第4接收侧接地线420、第1发射侧接地线430和第2发射侧接地线440。作为接收侧及发射侧的接地用,焊盘经通路孔连接到这些接地线(410~440)。
具体而言,第3接收侧接地线410是供第1双工器11的接收侧的接地焊盘连接的接地线。再者,焊盘101a、焊盘101b及焊盘101m经通路孔,连接到第3接收侧接地410。即,第3层400的第3接收侧接地线410是连接到焊盘101a、焊盘101b及焊盘101m的接收侧接地线。
第4接收侧接地线420是供第2双工器12的接收侧接地连接的接地线。再者,第4接收侧接地420经通路孔连接到焊盘101e及焊盘101m。即,在第3层400中,焊盘101e及焊盘101m可以构成第2双工器12的接收侧接地焊盘。
如图4b所示,第3接收侧接地线410和第4接收侧接地线420不相互连接,而是独立地安装。即,第1双工器11和第2双工器12的接收侧接地,不仅是在第2层300中,在第3层400中也是独立的。
第1发射侧接地线430是供第1双工器11的发射侧接地连接的接地线。再者,焊盘101j经通路孔连接到第1发射侧接地430。即,在第1发射侧接地430中,焊盘101j是第1双工器11的发射侧接地。
第2发射侧接地线440是供第2双工器12的发射侧接地连接的接地线。再者,焊盘101h经通路孔连接到第2发射侧接地440。即,在第2发射侧接地440中,焊盘101h是第2双工器12的发射侧接地。
如图4b所示,就第1发射侧接地线430及第2发射侧接地线440而言,也不相互连接,而是独立地安装。即,在第3层400中,第1双工器11及第2双工器12的发射侧接地是独立的。因此,在双工器设备10中,第1双工器11及第2双工器12的接地是独立的。
如上所述,在沿着第1边110安装的焊盘中,未连接到接地的焊盘101l及焊盘101k是供第1天线端子113及第2天线端子123连接的天线用焊盘。
在沿着第2边120安装的焊盘中,未连接到接地的焊盘101c及焊盘101d是供第1接收端子114及第2接收端子124连接的接收用焊盘。
在沿着第3边130安装的焊盘中,未连接到接地的焊盘101i及焊盘101g是供第1发射端子115及第2发射端子125连接的发射用焊盘。
在双工器搭载用基板100中,虽然天线用焊盘与接收用焊盘之间未连接,但在搭载于双工器搭载用基板100的第1双工器11及第2双工器12内部则连接。同样地,对于天线用焊盘与发射用焊盘之间,虽然也未连接,但在搭载于双工器搭载用基板100的第1双工器11及第2双工器12的内部则连接。
另外,图4b所示的天线用焊盘、发射用焊盘、接收用焊盘及接地线图案只是示例性的,各个图案可以根据设计而任意变更。
图4c显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形态相关的双工器搭载用基板,其中,只模拟显示了第2层300’及第3层400’。
第2层300’是第2层300的变形例,具有第1接收侧接地线310’和第2接收侧接地线320’。另外,图4c所示的第2层300’及第3层400’分别只不过是第2层300及第3层400的变形例的一例,并非限定本发明的变形例。
如图4c所示,第1接收侧接地线310’与第2接收侧接地线320’连接。因此,在第2层300’中,焊盘101a、焊盘101b、焊盘101e、焊盘101f及焊盘101m通用。即,在第2层300’中,第1双工器11及第2双工器12的接收侧的接地通用。
第3层400’是第3层400的变形例,具有第3接收侧接地线410’、第4接收侧接地线420’、第1发射侧接地线430’和第2发射侧接地线440’。
如图4c所示,第3接收侧接地线410’与第4接收侧接地线420’连接。因此,在第3层400’中,焊盘101a、焊盘101b、焊盘101e及焊盘101m通用。即,第1双工器11及第2双工器12的接收侧接地不仅在第2层300’中,在第3层400’中也是通用的。
第1发射侧接地线430’及第2发射侧接地线440’分别与第1发射侧接地线430及第2发射侧接地线440相同。再者,在图4c中,天线用焊盘、发射用焊盘、接收用焊盘的图案也与图4b相同,特别是沿着双工器搭载用基板的第2边120配置的接收用焊盘,与第2边120中心相比,配置于第4边140侧。如上所述,把接收用焊盘沿着双工器搭载用基板的1边配置,同时,在比天线用焊盘配置的第1边110更远的位置安装,从而判明可以改善第1双工器11及第2双工器12的隔离特性。
另外,在本发明中,第1双工器11及第2双工器12的接收侧接地既可以为独立的,也可以为通用的。
[双工器设备10的构成]
图5是显示双工器设备10的一个构成示例的模拟图。
第1天线端子113与焊盘101a、焊盘101j、焊盘101k及焊盘101l中某一者电气连接。例如当第1天线端子113与焊盘101l电气连接时,第2天线端子123与焊盘101a、焊盘101j及焊盘101k中某一者电气连接。即,第1天线端子113及第2天线端子123与沿着第1边110安装的焊盘电气连接。
在该例中,第1双工器11的第1接收端子114与安装于第2双工器12侧的焊盘101c及焊盘101d中某一者电气连接。例如当第1接收端子114连接到焊盘101c时,第2接收端子124与焊盘101d电气连接。即,第1接收端子114及第2接收端子124与沿着第2边120安装的焊盘电气连接,同时,同在与天线端子充分隔开的位置安装的第2双工器12侧的焊盘连接。另外,第1接收端子114也可以与第2边120的第1双工器11侧的焊盘101b连接。
第1发射端子115与焊盘101g、焊盘101h及焊盘101i中某一者电气连接。例如当第1发射端子115与焊盘101i电气连接时,第2发射端子125与焊盘101g及焊盘101h中某一者电气连接。即,第1发射端子115及第2发射端子125与沿着第3边130安装的焊盘电气连接。
具体而言,第1天线端子113及第2天线端子123与安装于相同边上的焊盘电气连接即可。再者,第1接收端子114及第2接收端子124与安装于相同边上的焊盘电气连接即可。另外,第1发射端子115及第2发射端子125与安装于相同边上的焊盘电气连接即可。
[第1双工器11的隔离特性]
图6a、图6b及图6c是显示双工器设备10中第1双工器11的频率特性及隔离特性的图表。图6a~图6c所示图表,横轴为频率(MHz),纵轴为插入损失(dB)。
图6a所示图表,横轴约为680~820MHz,纵轴为-100~0dB。在图6a中,显示出第1频率特性61a和第2频率特性62a。第1频率特性61a及第2频率特性62a代表第1双工器11的发射侧的频率特性。
在显示出第1频率特性61a的情况和显示出第2频率特性62a的情况下,第1双工器11、第2双工器12及双工器设备搭载用基板100的连接不同。
具体而言,当显示出第1频率特性61a时,在图5中,第1天线端子113连接到焊盘101l,第2天线端子123连接到焊盘101k。再者,第1接收端子114连接到焊盘101b,第2接收端子124连接到焊盘101d。即,第2接收端子124连接到沿着第2边120安装的焊盘中距离第1边110最远的焊盘。另外,第1发射端子115连接到焊盘101i,第2发射端子125连接到焊盘101g。
与此相比,当显示出第2频率特性62a时,第1接收端子114连接到焊盘101c,这与显示出第1频率特性61a的情形不同。即,此时,第1接收端子114连接到沿着第2边120安装的焊盘中的与第2接收端子124连接的焊盘邻接的焊盘。
在图6a中,703~733MHz的范围是第1双工器11的发射频带。如图6a所示,第1频率特性61a及第2频率特性62a的发射频带中的插入损失几乎一致。
图6b所示的图表,横轴约为680~820MHz,纵轴为-100~0dB。在图6b中,显示出第1频率特性61b和第2频率特性62b。第1频率特性61b及第2频率特性62b代表第1双工器11的接收侧的频率特性。
显示出第1频率特性61b的情形的第1双工器11、第2双工器12及双工器设备搭载用基板100的连接,与显示图6a所示第1频率特性61a的情形相同。
显示出第2频率特性62b的情形的第1双工器11、第2双工器12及双工器设备搭载用基板100的连接,与显示出图6a所示第2频率特性62a的情形相同。
在图6b中,758~788MHz的范围是第1双工器11的接收频带。如图6b所示,第1频率特性61b及第2频率特性62b的接收频带中的插入损失几乎一致。
即,图6a及图6b显示出,即使把第1接收端子114连接到远离第1边110位置的焊盘,第1双工器11的发射侧及接收侧的频率特性也几乎不变。
图6c所示的图表,横轴约为680~820MHz,纵轴为-80~-30dB。在图6c中,显示出第1隔离特性63、第2隔离特性64。第1隔离特性63及第2隔离特性64代表第1双工器11的隔离特性。
显示出第1隔离特性63的情形的第1双工器11、第2双工器12及双工器设备搭载用基板100的连接,与显示出图6a所示第1频率特性61a的情形相同。
显示出第2隔离特性64的情形的第1双工器11、第2双工器12及双工器设备搭载用基板100的连接,与显示出图6a所示第1频率特性62a的情形相同。
如图6c所示,第2隔离特性64在703~733MHz的发射频带中,与第1隔离特性63相比,特性良好,平均为10dB左右。即,图6c显示的是,借助于把第1接收端子114连接到远离第1边110位置的焊盘,第1双工器11的隔离特性得到提高。另外,如图6c所示,在758~788MHz的接收频带中,第1隔离特性63和第2隔离特性几乎一致。
这是因为,通过使第1接收端子114远离第1边110,从而与第1接收端子114、第1天线端子113及第2天线端子123之间的距离延长,抑制了端子之间的信号干扰。因此,优选沿着供第1接收端子113及第2接收端子114连接的第2边120安装的焊盘,从第1边110隔开安装,更优选偏向第4边140侧安装。再者,优选把第1接收端子114及第2接收端子124中某一方连接到安装于距离第1边110最远位置的焊盘,邻接连接另一方。
再者,双工器搭载用基板100把第1接收端子114连接到焊盘101c,而非焊盘101b,从而可以把焊盘101b当作第1双工器11的接地。由此,第1双工器11的接地得到强化,因而能够稳定运转。
[第2双工器12的隔离特性]
图7a、图7b及图7c是显示在双工器设备10中第2双工器12的频率特性及隔离特性的图表。图7a~图7c所示的图表,横轴为频率(MHz),纵轴为插入损失(dB)。
图7a所示图表,横轴约为700~840MHz,纵轴为-100~0dB。
如果参照图7a,显示出第3频率特性71a和第4频率特性72a。
当显示出第3频率特性71a时,第1双工器11、第2双工器12及双工器设备搭载用基板100的连接,与显示出图6a所示第1频率特性61a的情形相同。
当显示出第4频率特性72a时,第1双工器11、第2双工器12及双工器设备搭载用基板100的连接,与显示出图6a所示第2频率特性62a的情形相同。
在第3频率特性71a及第4频率特性72a中,718~748MHz的范围是第2双工器12的发射频带。如图7a所示,在第3频率特性71a及第4频率特性72a的发射频带中的插入损失几乎一致。
图7b所示图表,横轴约为700~840MHz,纵轴为-100~0dB。在图7b中,显示出第3频率特性71b和第4频率特性72b。第3频率特性71b及第4频率特性72b代表第2双工器12的接收侧的频率特性。
显示出第3频率特性71b的情形的第1双工器11、第2双工器12及双工器设备搭载用基板100的连接,与显示出图7a所示第3频率特性71a的情形相同。
显示出第4频率特性72b的情形的第1双工器11、第2双工器12及双工器设备搭载用基板100的连接,与显示出图7a所示第4频率特性72a的情形相同。
在图7b中,773~803MHz的范围是第2双工器12的接收频带。如图7b所示,在第3频率特性71b及第4频率特性72b的接收频带中的插入损失几乎一致。即,图7a及图7b显示出,即使把第1接收端子114连接到远离第1边110位置的焊盘,第2双工器12的发射侧及接收侧的频率特性也几乎不变。
图7c所示图表,横轴约为700~840MHz,纵轴为-80~-30dB。在图7c中,显示出第3隔离特性73和第4隔离特性74。第3隔离特性73及第2隔离特性74代表第2双工器12的隔离特性。
显示出第3隔离特性73的情形的第1双工器11、第2双工器12及双工器设备搭载用基板100的连接,与显示出图7a所示第3频率特性71a的情形相同。
显示出第4隔离特性74的情形的第1双工器11、第2双工器12及双工器设备搭载用基板100的连接,与显示出图7a所示第4频率特性72a的情形相同。
如图7c所示,第3隔离特性73及第4隔离特性74的718~748MHz发射频带及773~803MHz接收频带中的插入损失几乎一致。即,图7c显示出,即使把第1接收端子114连接到远离第1边110位置的焊盘,第2双工器12的隔离特性也几乎不变。
[双工器设备10的隔离特性]
从以上可知,双工器设备10通过把第2接收端子124连接到距离第1边110最远位置的焊盘,并把第1接收端子114连接到邻接供第2接收端子124连接的焊盘的焊盘,从而能够获得最良好的隔离特性。

Claims (17)

1.一种双工器设备,包括:
双工器搭载用基板,其具有矩形形状并在表面具有多个焊盘,所述矩形具有第1边、邻接相应第1边或连接于所述第1边的第2边、与相应第2边相向并邻接所述第1边的第3边、连接于所述第2及所述第3边并与所述第1边相向的第4边;
第1双工器,其搭载于所述双工器搭载用基板,具有第1天线端子、第1发射端子和第1接收端子;
第2双工器,其搭载于所述双工器搭载用基板,具有第2天线端子、第2发射端子和第2接收端子;
所述第1天线端子及所述第2天线端子与所述多个焊盘中沿着所述第1边安装的天线用焊盘分别电气连接,
所述第1接收端子及所述第2接收端子与所述多个焊盘中沿着所述第2边安装的接收用焊盘分别电气连接,
所述第1发射端子及所述第2发射端子与所述多个焊盘中沿着所述第3边安装的发射用焊盘分别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器设备,其中,
所述第1接收端子及所述第2接收端子中某一方,与沿着所述第2边安装的焊盘中的从所述第1边隔开的焊盘电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工器设备,其中,
所述第1接收端子及所述第2接收端子中某一方,与沿着所述第2边安装的焊盘中的距离所述第1边最远位置的焊盘电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工器设备,其中,
所述第1接收端子及所述第2接收端子中另一方,同与一方所连接的所述焊盘相邻的焊盘电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器设备,其中,
在沿着所述第2边安装的所述接收用焊盘与沿着所述第1边安装的所述天线用焊盘之间,带有用于使所述第1及第2双工器中的1个双工器接地的接地用焊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器设备,其中,
沿着所述第2边配置的所述接收用焊盘,偏向所述第4边侧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器设备,其中,
就所述双工器搭载用基板而言,所述第1双工器的接地及所述第2双工器的接收侧的接地独立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器设备,其中,
就所述双工器搭载用基板而言,所述第1双工器的接收侧的接地及所述第2双工器的接收侧的接地共同安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器设备,其中,
所述第1双工器及所述第2双工器的接收侧的通过频带及发射侧的通过频带分别相异。
10.一种多双工器搭载用基板,包括:
矩形形状基板,其具有第1边、邻接相应第1边或连接于所述第1边的第2边、与相应第2边相向并邻接所述第1边的第3边、连接于所述第2及所述第3边并与所述第1边相向的第4边,用于搭载多个双工器;
多个天线用焊盘,其邻接所述第1边,与沿着相应第1边配置的所述多个双工器的天线连接;
多个接收用焊盘,其邻接所述第2边,与沿着相应第2边配置的所述多个双工器的接收端子连接;
多个发射用焊盘,其邻接所述第3边,与沿着相应第3边配置的所述多个双工器的发射端子连接;
接地焊盘,其用于使配置于所述矩形形状基板中央部的所述多个双工器共同接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双工器搭载用基板,其中,
沿着所述第2边配置的所述多个接收用焊盘中的1个,配置于从沿着所述第1边配置的所述多个天线用焊盘隔开的所述第4边附近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双工器搭载用基板,其中,
沿着所述第2边配置的所述多个接收用焊盘中的1个,配置于距离沿着所述第1边配置的所述多个天线用焊盘最远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双工器搭载用基板,其中,
在沿着所述第2边配置的所述多个接收用焊盘中,有相互邻接配置者。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双工器搭载用基板,其中,
在沿着所述第2边配置的所述多个接收用焊盘与沿着所述第1边配置的所述多个天线用焊盘之间,带有用于使所述多个双工器中的1个双工器接地的接地焊盘。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双工器搭载用基板,其中,
沿着所述第2边配置的所述多个接收用焊盘,偏向所述第4边侧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双工器搭载用基板,其中,
所述多个双工器的接地独立安装。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双工器搭载用基板,其中,
所述多个双工器的接收侧的接地共同安装。
CN201610985830.3A 2015-11-09 2016-11-09 双工器设备及双工器设备搭载用基板 Pending CN1070402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156382A KR102499634B1 (ko) 2015-11-09 2015-11-09 듀플렉서 디바이스 및 듀플렉서 탑재용 기판
KR10-2015-0156382 2015-11-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40281A true CN107040281A (zh) 2017-08-11

Family

ID=57288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85830.3A Pending CN107040281A (zh) 2015-11-09 2016-11-09 双工器设备及双工器设备搭载用基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133738A1 (zh)
EP (1) EP3166225A1 (zh)
KR (1) KR102499634B1 (zh)
CN (1) CN107040281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80823B1 (en) * 1999-06-04 2002-04-30 Fujitsu Limited Antenna duplexer with receiving, transmitting, and antenna terminal groups separated planarly
US20110279193A1 (en) * 2009-01-29 2011-11-17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Duplexer module
CN102801401A (zh) * 2011-05-24 2012-11-28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通信模块
US20130082796A1 (en) * 2011-09-30 2013-04-04 Epcos Ag Component
EP2662985A1 (en) * 2011-01-06 2013-11-1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High-frequency module
CN103493370A (zh) * 2011-04-22 2014-01-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双工器及具备该双工器的电路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60299A1 (de) 1999-12-14 2001-06-21 Epcos Ag Duplexer mit verbesserter Sende-/Empfangsbandtrennung
JP3363870B2 (ja) * 2000-05-29 2003-01-08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弾性表面波分波器
JP4524864B2 (ja) * 2000-06-08 2010-08-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複数周波用アンテナ共用器
JP2005159896A (ja) * 2003-11-27 2005-06-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アンテナ共用器
JPWO2006038421A1 (ja) * 2004-09-30 2008-05-1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デバイス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パッケージ
US20090043376A1 (en) * 2007-08-08 2009-02-12 Hamer Rochelle M Endoluminal Prosthetic Conduit Systems and Method of Coupling
WO2010032389A1 (ja) * 2008-09-18 2010-03-25 株式会社 村田製作所 デュプレクサモジュール
DE112009004700B4 (de) * 2008-12-10 2017-03-16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Hochfrequenzmodul
WO2012105302A1 (ja) * 2011-02-04 2012-08-0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
WO2012105375A1 (ja) * 2011-02-04 2012-08-0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フィルタモジュール
WO2012117992A1 (ja) * 2011-03-02 2012-09-0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
CN103636136B (zh) * 2011-06-28 2016-08-1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频模块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80823B1 (en) * 1999-06-04 2002-04-30 Fujitsu Limited Antenna duplexer with receiving, transmitting, and antenna terminal groups separated planarly
US20110279193A1 (en) * 2009-01-29 2011-11-17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Duplexer module
EP2662985A1 (en) * 2011-01-06 2013-11-1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High-frequency module
CN103493370A (zh) * 2011-04-22 2014-01-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双工器及具备该双工器的电路模块
CN102801401A (zh) * 2011-05-24 2012-11-28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通信模块
US20130082796A1 (en) * 2011-09-30 2013-04-04 Epcos Ag Compon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053898A (ko) 2017-05-17
EP3166225A1 (en) 2017-05-10
KR102499634B1 (ko) 2023-02-13
US20170133738A1 (en) 2017-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54542B2 (en) High-frequency switch module
US10992054B2 (en) Array antenna system
KR101271108B1 (ko) 듀플렉서 모듈
CN104105342A (zh) 高频电路组件
SE1930047A1 (en) Antenna array based on one or more metamaterial structures
EP3917292A1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103635021A (zh) 高频电路模块
JP5807675B2 (ja) 回路モジュール
JP5672412B2 (ja) 複合モジュール
CN108476587B (zh) 柔性电路板
US20230282960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 method i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2395226A (zh) 一种有源天线系统、基站和通信系统
CN101018092A (zh) 无线通信装置
CN107004669A (zh) 具有减小面积的屏蔽射频模块
EP285226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lga module
JPWO2013047358A1 (ja)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
EP2031699B1 (en) Electrical signal connecting unit, antenna device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5618003B2 (ja) 回路モジュール
CN107040281A (zh) 双工器设备及双工器设备搭载用基板
JP2006108741A (ja) 高周波電力分配合成器
US20140312978A1 (en) High-frequency module
CN202695725U (zh) 无线设备
KR20160059627A (ko) 고주파선로 및 일반선로 일체형 서브보드
KR101971654B1 (ko) 서브보드 일체형 연성회로기판
KR101434114B1 (ko) 송수신 회로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19

Address after: Kawasaki, Kanagawa, Japan

Applicant after: Via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City

Applicant before: HANDY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