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17367A - 雾气产生装置和美容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气产生装置和美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17367A
CN103417367A CN2013101419484A CN201310141948A CN103417367A CN 103417367 A CN103417367 A CN 103417367A CN 2013101419484 A CN2013101419484 A CN 2013101419484A CN 201310141948 A CN201310141948 A CN 201310141948A CN 103417367 A CN103417367 A CN 1034173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gear
nozzle
fog
tooth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419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藤将弘
松坂建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17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173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Medical Bathing And Washing (AREA)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雾气产生装置和美容装置。该雾气产生装置包括:喷嘴保护件(21),其能够在覆盖雾气喷嘴(17)的闭合位置与比闭合位置远离雾气喷嘴(17)的打开位置之间以轴部(83)为中心转动;左铰接销(82),其随着喷嘴保护件(21)的转动以轴部(83)为中心转动;伸出部(90),其随着雾气喷嘴(17)的转动以沿着轴部(83)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S2)为中心转动;联动齿轮(85),其连结于左铰接销(82)和伸出部(90)而进行驱动和被驱动,该联动齿轮(85)通过以沿着轴部83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S1)为中心转动,将左铰接销(82)的转动传递到伸出部(90)。

Description

雾气产生装置和美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雾气产生装置和具有该雾气产生装置的美容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雾气产生装置,该雾气产生装置的目的在于,将水等液体加热而生成的雾气向脸等人体部位喷出,从而提供使皮肤滋润等的美容效果和皮肤护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雾气产生装置中,为了抑制使用者的手直接接触到用于喷出比较高温的雾气的雾气喷嘴这种情况,设有保护器具。该保护器具构成为,能够在限制距雾气喷嘴的距离的同时、能在使雾气喷嘴露出的打开位置与覆盖雾气喷嘴的闭合位置之间转动。
另外,在上述雾气产生装置中,雾气喷嘴和保护器具通过连杆机构相连结。因此,保护器具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转动时,保护器具的转动经由连杆机构被传递到雾气喷嘴,其结果,雾气喷嘴与保护器具相联动地转动。因而,能够通过操作保护器具使其转动来调整雾气喷嘴的角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87909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雾气产生装置中,在保护器具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转动的情况下,连杆机构在向与保护器具的转动轴线交叉的方向移位的同时、将保护器具的转动传递到雾气喷嘴。因此,需要确保在操作保护器具使其转动时,容许连杆机构移位的空间,因此,存在雾气产生装置整体大型化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抑制雾气产生装置整体大型化的同时、使保护器具和雾气喷嘴相联动地动作的雾气产生装置和美容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雾气产生装置包括:雾气生成部,其用于生成雾气;雾气喷嘴,其能够以喷嘴转动轴为中心转动,以变更在上述雾气生成部生成的雾气的喷出方向;保护器具,其能够在覆盖上述雾气喷嘴的第1位置与比上述第1位置远离上述雾气喷嘴的第2位置之间,以沿着上述喷嘴转动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转动;第1齿轮,其随着上述保护器具的转动以沿着上述喷嘴转动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转动;第2齿轮,其随着上述雾气喷嘴的转动以上述喷嘴转动轴为中心或者以沿着上述喷嘴转动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转动;第3齿轮,其连结于上述第1齿轮和上述第2齿轮,该第3齿轮通过以沿着上述喷嘴转动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转动,将上述第1齿轮的转动传递到上述第2齿轮。
优选的是,上述第3齿轮啮合于上述第1齿轮和上述第2齿轮。
优选的是,上述第3齿轮包括:啮合部,其包含啮合于上述第2齿轮的齿部;非啮合部,其不包含啮合于上述第2齿轮的齿部;在上述保护器具从上述第1位置向上述第2位置转动时,上述第3齿轮与上述第1齿轮相联动地向第1转动方向转动,上述非啮合部在上述第3齿轮的上述第1转动方向上配置在比上述啮合部靠前方。
优选的是,上述第3齿轮包含形成在上述啮合部与上述非啮合部之间的凹槽,上述第2齿轮包含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上述凸部在以沿着上述喷嘴转动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上述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卡合于上述第3齿轮的上述凹槽的内侧面,在上述保护器具从上述第1位置向上述第2位置转动时,该第3齿轮与上述第1齿轮相联动地向上述第1转动方向转动。
优选的是,上述第1齿轮包含多个齿部,上述多个齿部中的、设置在上述保护器具从上述第1位置向上述第2位置转动时上述第1齿轮的转动方向上的后方的后方侧齿部,与设置在上述第1齿轮的转动方向上的前方的前方侧齿部相比,该后方侧齿部在上述保护器具的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上的齿宽度被设定得较小,上述第3齿轮包含供上述第1齿轮的齿部啮合的多个齿槽,上述多个齿槽中的、设置在上述保护器具从上述第1位置向上述第2位置转动时上述第3齿轮的转动方向上的前方的前方侧齿槽,其在上述第3齿轮的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上的槽宽度与上述前方侧齿部的齿宽度相对应地设定,而且设置在上述第3齿轮的转动方向上的后方的后方侧齿槽在上述第3齿轮的转动轴轴线方向上的槽宽度与上述后方侧齿部的齿宽度相对应地设定。
优选的是,喷出雾气而对皮肤表面进行保养的美容装置具有上述结构的雾气产生装置。
采用本发明,能够在抑制雾气产生装置大型化的同时、使保护器具和雾气喷嘴相联动地转动。
附图说明
图1针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a)是表示喷嘴保护件配置在打开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表示喷嘴保护件配置在闭合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美容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2的3-3线延伸的美容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的美容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4的美容装置的局部剖切左侧剖视图。
图6是图4的美容装置的局部剖切右侧剖视图。
图7是图1的美容装置的控制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喷嘴保护件闭合的状态的美容装置的局部左侧剖视图。
图9是喷嘴保护件闭合的状态的美容装置的局部右侧剖视图。
图10是喷嘴保护件配置在边界位置的状态的美容装置的局部左侧剖视图。
图11是喷嘴保护件配置在边界位置的状态的美容装置的局部右侧剖视图。
图12是喷嘴保护件配置在打开位置的状态的美容装置的局部左侧剖视图。
图13是喷嘴保护件配置在打开位置的状态的美容装置的局部右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遵照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雾气产生装置。该雾气产生装置可装备于喷出雾气而对皮肤表面进行保养的美容装置。在以下的说明中,“前(近前)”、“后”、“上”、“下”、“左”、“右”表示对于面向美容装置的使用者来说的“前(近前)”、“后”、“上”、“下”、“左”、“右”。
如图1的(a)和图1的(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10包括有底大致圆筒状的主体外壳11,在该主体外壳11中收容固定有美容装置主体12。在美容装置主体12中的上壳13的上表面的前侧中央部形成有向上方开口的开口部14。在上壳13上组装有与该开口部14对齐地形成凹部15的基部构件16。美容装置主体12是雾气产生装置的一例子。
在基部构件16上安装有能够相对于美容装置主体12以喷嘴转动轴(省略图示)为中心转动的雾气喷嘴17。雾气喷嘴17能够相对于美容装置主体12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向上下方向转动。另外,在雾气喷嘴17上一体形成有喷嘴罩19,该喷嘴罩19形成为覆盖雾气喷出口18的四周,该雾气喷出口18用于喷出热雾气。于是,通过使雾气喷嘴17向上下方向转动,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调整自雾气喷出口18喷出的热雾气的喷出方向。
在喷嘴罩19中的在雾气喷出口18的下方的部分,主视呈大致字母U形的雾气引导件20沿着喷嘴罩19外表面的法线方向设置。雾气引导件20形成为包围雾气喷出口18的下方和左右侧方,限制使用者的手指从左右方向和下方接近雾气喷出口18。
另外,在基部构件16中的在雾气喷嘴17的后方的部分,以能够向上下方向转动的方式安装有喷嘴保护件21,作为用于保护雾气喷嘴17的保护器具。喷嘴保护件21形成为大致半圆形的平板状。于是,喷嘴保护件21能够在如图1的(a)所示使雾气喷嘴17暴露而能够使用美容装置10的打开位置(也称作第2位置)与如图1的(b)所示覆盖雾气喷嘴17的闭合位置(也称作第1位置)之间向上下转动。另外,配置在打开位置的喷嘴保护件21通过限制距雾气喷嘴17的雾气喷出口18的距离(使用者与雾气喷出口18的距离),抑制使用者的手直接接触到雾气喷出口18这种情况。
另外,在喷嘴保护件21的后侧,作为贮存箱的供水箱22以能够在上下方向(铅垂方向)上插入到美容装置主体12中并自该美容装置主体12取出的方式被收纳,该供水箱22用于贮存作为用在产生自雾气喷嘴17喷出的热雾气的液体的水。
另外,在上壳13的上表面中的位于雾气喷嘴17的左前方的部分,设有在开启或关闭美容装置10的电源时能被操作的电源按钮23。另外,在上壳13的上表面中的位于雾气喷嘴17的右前方的部分,设有能在从美容装置10的多种准备好的运转模式中选择1个运转模式时被操作的模式切换按钮24。另外,在上壳13的上表面中与模式切换按钮24前后相邻的位置设有运转控制按钮25,在通过操作模式切换按钮24而被选择出来的运转模式下,使美容装置10开始运转时、使美容装置10停止运转时,能对该运转控制按钮25进行操作。
另外,在美容装置10的前表面的大致中央的高度位置,设有带电粒子液体喷出口27,该带电粒子液体喷出口27用于喷出利用带电粒子液体产生机构26使液体雾化而产生的带电粒子液体。
接着,遵照图2和图3说明美容装置主体12的配管结构。
如图2所示,在美容装置主体12中设有在上壳13的上表面开口且能够收纳供水箱22的箱保持件30。在箱保持件30的背部凹入设有大致字母U形的排水口31。于是,在箱保持件30内的水位上升到排水口31的底部时,箱保持件30内的水通过排水口31被排出到外部。
另外,在箱保持件30上设有用于固定供水箱22的箱挂钩32。箱挂钩32被弹簧33朝向箱保持件30施力。于是,在供水箱22安装于箱保持件30时,箱挂钩32基于来自弹簧33的施力卡定于设置在供水箱22侧面的槽34,从而将供水箱22固定于箱保持件30。
另外,在箱保持件30中,在安装的供水箱22的下方中央位置设有轴承筒35。轴承筒35将其外周面作为基端地向前后左右伸出有十字状的筋36,该筋36的顶端连结于箱保持件30。
另外,在箱保持件30的底部贯通形成有导出口37,并且与该导出口37相连通的供给管38朝向前方与该导出口37一体地形成。在导出口37中插入有贯通了供给管38的供水杆39。供水杆39的顶端部以能够在轴承筒35内沿着该轴承筒35的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插入支承。另外,在供水杆39上安装有用于封闭箱保持件30的导出口37的止水密封件40。另外,在止水密封件40与轴承筒35之间设有呈压缩状态的弹簧41。因此,供水杆39被弹簧41的弹性力向下方施力。因而,在美容装置10被放在水平面上时,供水杆39克服弹簧41的弹性力向上运动。另一方面,在美容装置10被拿起且未被放在水平面上的状态下,供水杆39基于来自弹簧41的施力向下运动,从而该供水杆39的基端自美容装置10的底部向下方突出。而且,在美容装置10被放在水平面上时,自底部突出的供水杆39被推回而向上运动,随着止水密封件40的向上运动,导出口37开放。其结果,供水箱22内的水通过供给管38被供给到作为雾气生成部的雾气产生单元42(参照图3)。
另外,在供水杆39的基端部安装有倾斜检测微动开关杆43。在供水杆39被推回而向上运动时,倾斜检测微动开关杆43与供水杆39成为一体而向上运动。然后,在倾斜检测微动开关杆43向上运动到预定的位置时,安装于箱保持件30的倾斜检测微动开关44检测倾斜检测微动开关杆43,将该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45(参照图7)。利用该结构,倾斜检测微动开关44检测供水杆39是否被推回、即美容装置10是否被放在水平面上。于是,在未自倾斜检测微动开关44输出表示美容装置10被放在水平面上的内容的检测信号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5使向设置于雾气产生单元42的加热器46(参照图3)的通电停止。
如图3所示,雾气产生单元42具有由合成树脂构成的雾气产生主体47,在雾气产生主体47的下侧连结有供给管38。雾气产生主体47形成有左侧面凹入设置且在上下方向上开口的开口凹部49。在雾气产生主体47的右侧面设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返水路50。返水路50的下部与供给管38相连通。在返水路50的上部连结有雾气引导筒51。于是,在雾气引导筒51中结露的水回流到返水路50。
另外,雾气产生主体47的左侧开口被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薄平板状的加热器46封闭。作为一例子,加热器46由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元件构成。而且,形成在加热器46与雾气产生主体47之间的空间成为沸腾室53。该沸腾室53的下部通过形成在雾气产生主体47下侧的下侧通路54与返水路50相连通。于是,自供水箱22被送出到供给管38的水通过返水路50和下侧通路54被供给到沸腾室53。其结果,供给到沸腾室53的水被加热器46加热而沸腾,从而成为高温的热雾气。
另外,在下侧通路54中的靠沸腾室53侧的端部形成有用于扩开下侧通路54的开口的纵槽55。其结果,由于对下侧通路54内的水作用毛细管力以使其自返水路50侧朝向沸腾室53侧流动,因此,能够抑制水停滞在下侧通路54内。
另外,在加热器46与雾气产生主体47之间设有加热器密封件56,利用该加热器密封件56将沸腾室53以水密状密封。另外,在加热器46中设有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来自该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被输出到控制装置45。于是,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出预定程度以上的温度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5停止向加热器46的通电。
另外,在沸腾室53的下部设有具有吸水性的锅炉毛毡57。锅炉毛毡57接触于加热器46的加热面,用于吸收沿着沸腾室53的壁面淌下的结露水。于是,被锅炉毛毡57吸收了的水通过与加热器46的接触面逐渐蒸发。
另外,沸腾室53的上部通过形成在雾气产生主体47上侧的上侧通路58与返水路50相连通。于是,在沸腾室53中产生的热雾气通过返水路50被雾气供给到引导筒51。另外,在沸腾室53中的上侧通路58的开口部安装有锅炉筛网59。该锅炉筛网59通过将在沸腾室53内因爆沸而产生的大气泡分解,来抑制气泡破裂时产生的热水滴通过雾气引导筒51自雾气喷嘴17飞散。
如图4所示,在雾气引导筒51的上端部连结有硅胶等软质材料形成为波纹状而成的波纹构件60的下端部。另外,波纹构件60的上端部连结于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喷嘴保持件61。喷嘴保持件61连结于大致圆环状的喷嘴密封件62,该喷嘴密封件62以包围雾气喷出口18的方式固定在雾气喷嘴17的内侧。因此,利用加热器46产生的热雾气能够通过雾气引导筒51和波纹构件60从雾气喷出口18被喷出。
另外,如图2所示,在雾气引导筒51内设有放电部63。放电部63由连接于控制电路64(参照图7)的一对放电针65、和配设在各放电针65之间的中间电极66构成。于是,在放电部63中,利用来自以面向雾气路径的方式设置的放电针65的高压放电使热雾气微细化。另外,在放电针65的周围设有具有吸水性的放电毛毡(省略图示)。放电毛毡通过吸收附着在放电针65顶端的结露水,使得良好地自放电针65放电。
另外,在美容装置主体12中的雾气产生单元42的前方设有带电粒子液体产生机构26。在带电粒子液体产生机构26中设有风扇70,该风扇70将通过未图示的吸气口吸入的空气输送到向上方延伸的送风管71。在这种情况下,是从风扇70输送来的空气从送风管71被输送到带电粒子液体喷出口27,但其一部分通过副流路(省略图示)被供给到静电雾化部72。于是,静电雾化部72使利用静电雾化生成的带电粒子液体与输送来的空气一同回流到送风管71。其结果,带电粒子液体从带电粒子液体喷出口27被喷出。另外,在送风管71的顶端部附近的内周面设有消声材料7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美容装置10中,为了与喷嘴保护件21的转动相联动地转动雾气喷嘴17,喷嘴保护件21和雾气喷嘴17相连结。下面,对该喷嘴保护件21与雾气喷嘴17的连结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5和图6所示,喷嘴保护件21在其左右基端部具有一对托架80、81。这一对托架80、81分别形成有截面矩形状的贯通孔80a、81a。
如图5所示,在托架80、81中的一个(本实施方式中是左侧)托架80的贯通孔80a中嵌合有作为第1齿轮的左铰接销82。左铰接销82形成为大致扇形形状,自其直径中心向左方水平地延伸的矩形柱状的轴部83插入托架80的贯通孔80a,而使左铰接销82以转动自由的方式支承在美容装置主体12上。因此,左铰接销82的轴部83发挥喷嘴保护件21的转动轴的功能。在喷嘴保护件21转动的情况下,左铰接销82和喷嘴保护件21一体地以左铰接销82的轴部83为中心转动。另外,在左铰接销82的外周面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齿部84。多个齿部84在以轴部83为中心的圆弧上排列。各齿部84可以是在轴部83的轴线方向上细长的形状。该左铰接销82的齿部84与设置在左铰接销82的前方斜下方的作为第3齿轮的联动齿轮85啮合。
联动齿轮85形成为大致圆板状,其直径中心被自美容装置主体12向左右水平地延伸的轴部(省略图示)支承而使该联动齿轮85转动自由。因此,联动齿轮85构成为能够以沿着左铰接销82的轴部83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S1为中心转动。在该联动齿轮85的外周面,与左铰接销82的齿部84啮合的第1齿部86以在轴部83的轴线方向上较长地延伸的方式形成。
另外,左铰接销82的齿部84中的、在图5中的以左铰接销82的轴部83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上位于最前方侧的前方侧齿部84a与其他的后方侧齿部84b相比,该前方侧齿部84a在轴部83的轴线方向上的齿宽度被设定得较大。另外,联动齿轮85的第1齿部86的齿槽中的、在图5中的以联动齿轮85的转动轴线S1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上位于最前方侧的前方侧齿槽87a与其他的后方侧齿槽87b相比,该前方侧齿槽87a在联动齿轮85的转动轴线S1的轴线方向上的槽宽度被设定得较大。即,联动齿轮85的前方侧齿槽87a在联动齿轮85的转动轴线S1的轴线方向上的槽宽度与左铰接销82的前方侧齿部84a的齿宽度相对应地设定,而且联动齿轮85的后方侧齿槽87b在联动齿轮85的转动轴线S1的轴线方向上的槽宽度与左铰接销82的后方侧齿部84b的齿宽度相对应地设定。因此,在左铰接销82与联动齿轮85的啮合位置偏离所期望的位置的情况下,在左铰接销82中齿宽度被设定得相对较大的前方侧齿部84a无法与在联动齿轮85中槽宽度被设定得相对较小的后方侧齿槽87b啮合。
另外,在雾气喷嘴17的左侧部,形成为大致平板状的作为第2齿轮的伸出部90向后方斜下方延伸设置。在该伸出部90中形成有在雾气喷嘴17的转动轴线S2的轴线方向上较长地延伸的齿部91。而且,伸出部90的齿部91构成为能够与第2齿部92啮合,该第2齿部92在联动齿轮85的外周面上形成在在以转动轴线S1为中心的周向上相对于第1齿部86错开大致半周的位置。即,伸出部90夹着联动齿轮85地位于与左铰接销82相反一侧。
另外,联动齿轮85的外周面中,在以联动齿轮85的转动轴线S1为中心的周向上,用于啮合于左铰接销82的第1齿部86与用于啮合于伸出部90的第2齿部92之间的部分成为沿着以联动齿轮85的转动轴线S1为中心的周向延伸的圆弧部93。该圆弧部93在图5中的以联动齿轮85的转动轴线S1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上位于比第2齿部92靠前方侧。即,在喷嘴保护件21自闭合位置向打开位置转动时与左铰接销82相联动地转动的联动齿轮85的转动方向上,圆弧部93配置在比第2的齿部92靠转动方向前方侧。而且,联动齿轮85具有形成有用于与伸出部90啮合的齿部的第2齿部92,作为啮合部,并且具有未形成与用于伸出部90啮合的齿部的圆弧部93,作为非啮合部。另外,在联动齿轮85的外周面,在以联动齿轮85的转动轴线S1为中心的周向上的第2齿部92与圆弧部93之间的位置形成有向以联动齿轮85的转动轴线S1为中心的径向内侧凹入设置的凹槽94。
另外,在伸出部90中,在图5中的以雾气喷嘴17的转动轴线S2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上比与联动齿轮85啮合的齿部91靠前方侧的位置形成有弯曲凹部95。该弯曲凹部95以沿着联动齿轮85的圆弧部93延伸的方式,呈凹状地向以雾气喷嘴17的转动轴线S2为中心的径向内侧弯曲。另外,在弯曲凹部95中的以雾气喷嘴17的转动轴线S2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上的后端部,形成有向以雾气喷嘴17的转动轴线S2为中心的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96。该凸部96形成在与凹槽94相对应的位置,该凹槽94形成在联动齿轮85的外周面。
另外,在联动齿轮85的外周面,在以联动齿轮85的转动轴线S1为中心的周向上的圆弧部93与第1齿部86之间的位置形成有凹部97,在该凹部97中嵌合有形成为大致扇形状的卡合片98。该卡合片98自联动齿轮85的外周面向以转动轴线S1为中心的径向外侧突出,随着联动齿轮85的转动,该卡合片98与联动齿轮85成为一体地向以转动轴线S1为中心的周向移动。另外,在该卡合片98的移动路径上设有用于检测喷嘴保护件21的开闭动作的开闭检测微动开关99。
另外,在联动齿轮85的外周面。在以联动齿轮85的转动轴线S1为中心的周向上的第1齿部86与第2齿部92之间的位置形成有突起部100。于是,在联动齿轮85以转动轴线S1为中心转动时,联动齿轮85的突起部100骑上设置于美容装置主体12的凸部101。
另外,如图6所示,在喷嘴保护件21的托架80、81中的、另一个(本实施方式中是右侧)托架81的贯通孔81a中嵌合有右铰接销110。右铰接销110形成为大致扇形形状,自其直径中心向右方水平地延伸的矩形柱状的轴部111插入托架81的贯通孔81a而以使右铰接销110转动自由的方式支承在美容装置主体12上。因此,右铰接销110的轴部111发挥喷嘴保护件21的转动轴的功能。于是,在喷嘴保护件21转动的情况下,通过托架81的贯通孔81a的孔缘卡合于右铰接销110的轴部111,右铰接销110与喷嘴保护件21成为一体地以轴部111为中心转动。
另外,在右铰接销110的外侧面形成有凸部112,在该凸部112上连结有扭转弹簧113的一端。另外,扭转弹簧113的另一端连结于设置在美容装置主体12中的凸部114。
接着,对美容装置10的电路说明。
如图7所示,控制装置45具有控制电路64、与该控制电路64电连接的显示电路120和带电粒子液体产生机构用电路121。
控制电路64与雾气产生单元42的加热器46、连结于电源按钮23的电源按钮开关122、放电部63的放电针65、及电源供给用的电源线(省略图示)电连接。
显示电路120包括连结于模式切换按钮24的模式切换开关123、连结于运转控制按钮25的运转控制开关124、热雾气显示LED125、毛尖护理模式显示LED126、静电雾化模式显示LED127、及异常检测LED128。而且,显示电路120与雾气产生单元42的温度传感器、倾斜检测微动开关44、开闭检测微动开关99电连接。
另外,异常检测LED128通过在热雾气模式下倾斜检测微动开关44检测到美容装置10悬空时、雾气产生单元42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异常的高温时点亮,向使用者告知美容装置10产生了异常。
接着,着眼于像上述那样构成的美容装置10的作用、特别是喷嘴保护件21自闭合位置向打开位置转动时的作用进行以下说明。
另外,如图8所示,在喷嘴保护件21配置在闭合位置的状态下,左铰接销82的齿部84啮合于联动齿轮85的第1齿部86。另外,联动齿轮85的第2齿部92未啮合于雾气喷嘴17的伸出部90的齿部91,联动齿轮85的圆弧部93压接于雾气喷嘴17的伸出部90的弯曲凹部95。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9所示,右铰接销110的凸部112位于相对于连结右铰接销110的轴部111和美容装置主体12的凸部114的直线向后方错位的位置。于是,利用以压缩状态设置在右铰接销110的凸部112与美容装置主体12的凸部114之间的扭转弹簧113的施力,将喷嘴保护件21保持在闭合位置。
在此,在喷嘴保护件21开始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转动时,左铰接销82与喷嘴保护件21成为一体地以图8中的轴部83为中心地向上运动。于是,左铰接销82的转动被传递到啮合于左铰接销82的联动齿轮85,因此,联动齿轮85向以图8中的转动轴线S1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联动齿轮85的圆弧部93相对于雾气喷嘴17的伸出部90的弯曲凹部95滑动,因此,联动齿轮85的转动无法被传递到雾气喷嘴17的伸出部90。因此,喷嘴保护件21的转动不被传递到雾气喷嘴17,喷嘴保护件21相对于雾气喷嘴17独立地转动。另外,在喷嘴保护件21相对于雾气喷嘴17独立地转动的可动范围内,能够维持联动齿轮85的圆弧部93压接于雾气喷嘴17的伸出部90的弯曲凹部95的状态。因此,能够利用联动齿轮85限制雾气喷嘴17以转动轴线S2为中心转动的状况。
而且,如图10所示,与喷嘴保护件21的转动操作相联动,联动齿轮85进一步转动时,联动齿轮85的凹槽94的内侧面在以转动轴线S2为中心的周向上卡合于设置在雾气喷嘴17的伸出部90中的凸部96。其结果,联动齿轮85的转动能够通过凸部96被传递到雾气喷嘴17的伸出部90。因此,雾气喷嘴17以图10中的转动轴线S2为中心地向上运动,以解除联动齿轮85的圆弧部93与伸出部90的弯曲凹部95的压接状态。即,图10所示的喷嘴保护件21的转动位置成为不与雾气喷嘴17相联动地转动、即相对于雾气喷嘴17独立地转动的可动范围和与雾气喷嘴17相联动地转动的可动范围的边界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伸出部90的凸部96虽然随着雾气喷嘴17的转动而接近联动齿轮85的转动轴线S1,但是由于在凸部96与凹槽94的内底面之间夹设有间隙,因此,凸部96向凹槽94的内深侧移动。因此,能够利用凹槽94避免凸部96干涉联动齿轮85的转动。
另外,在喷嘴保护件21转动至图10所示的位置时,利用开闭检测微动开关99检测与联动齿轮85成为一体地转动的卡合片98,自开闭检测微动开关99向控制装置45输出开放信号。于是,在自开闭检测微动开关99输入了开放信号的时间点,控制装置45容许向加热器46和放电部63通电。
另外,在喷嘴保护件21转动至图10所示的位置时,通过联动齿轮85的突起部100骑上设置在美容装置主体12中的凸部101,使操作产生阻尼感(点击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喷嘴保护件21通过相对于雾气喷嘴17独立地转动的可动范围和与雾气喷嘴17相联动地转动的可动范围的边界位置时产生的阻尼感(点击感),能够使使用者认识到能够喷出热雾气的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1所示,右铰接销110的凸部112配置在连结右铰接销110的轴部111和美容装置主体12的凸部114的直线上。因此,右铰接销110的凸部112与美容装置主体12的凸部114的距离为最短距离,因此,扭转弹簧113的顶角角度为最小。即,在喷嘴保护件21从闭合位置转动到边界位置的期间里,由于扭转弹簧113以其顶角角度减少的方式被压缩,因此,喷嘴保护件21利用来自扭转弹簧113的施力保持在闭合位置。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不使用美容装置10等时维持闭合状态,能够良好地抑制灰尘等异物附着于雾气喷嘴17。
另外,如图12所示,在与喷嘴保护件21的转动操作相联动,联动齿轮85进一步转动时,联动齿轮85的第2齿部92啮合于设置在雾气喷嘴17的伸出部90中的齿部91。于是,由于联动齿轮85的转动被传递到雾气喷嘴17的啮合于联动齿轮85的伸出部90,因此,雾气喷嘴17以图12中的转动轴线S2为中心地进一步向上运动。即,在图12所示的喷嘴保护件21的转动位置,喷嘴保护件21与雾气喷嘴17相联动地转动。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3所示,右铰接销110的凸部112配置在相对于连结右铰接销110的轴部111和美容装置主体12的凸部114的直线向前方偏离的位置。因此,与喷嘴保护件21配置在边界位置的情况相比较,右铰接销110的凸部112与美容装置主体12的凸部114之间的距离变大,因此,扭转弹簧113的顶角角度变大。即,在喷嘴保护件21从边界位置转动到打开位置的期间里,扭转弹簧113以其顶角角度增大的方式弹性复位,因此,喷嘴保护件21在来自扭转弹簧113的施力作用下保持在打开位置。因而,在喷嘴保护件21与雾气喷嘴17相联动地转动的可动范围内,通过扭转弹簧113将喷嘴保护件21克服自重地从下方推起,能够利用扭转弹簧113辅助喷嘴保护件21的转动(向上运动)。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喷嘴保护件21与雾气喷嘴17相联动地转动的可动范围内,随着喷嘴保护件21的转动操作而左铰接销82转动时,左铰接销82的转动经由联动齿轮85被传递到雾气喷嘴17的伸出部90。在这种情况下,联动齿轮85不会向与转动轴线S1交叉的方向移位,而以转动轴线S1为中心转动。因此,在操作喷嘴保护件21以使其转动时,不需要确保用于使联动齿轮85向与转动轴线S1交叉的方向移位的空间,因此,能够谋求雾气产生装置整体的省空间化。另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操作喷嘴保护件21以使其转动,能够调整自雾气喷嘴17喷出热雾气的方向。因而,在调整热雾气的喷出方向时,能够抑制使用者的手指接近雾气喷嘴17。
采用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所示的效果。
(1)雾气产生装置包括:喷嘴保护件21,其能够在覆盖雾气喷嘴17的第1位置与比该第1位置远离雾气喷嘴17的第2位置之间以沿着喷嘴转动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线(图示的例子中是轴部83)为中心转动;左铰接销82,其作为第1齿轮;伸出部90,其作为第2齿轮;联动齿轮85,其作为第3齿轮。左铰接销82随着喷嘴保护件21的转动以沿着喷嘴转动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线(图示的例子中是轴部83)为中心转动。伸出部90随着雾气喷嘴17的转动以喷嘴转动轴为中心或者以沿着该喷嘴转动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线(图示的例子中是转动轴线S2)为中心转动。联动齿轮85连结于左铰接销82和伸出部90,其通过以沿着喷嘴转动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线(图示的例子中是转动轴线S1)为中心转动,将左铰接销82的转动传递到伸出部90。采用该结构,在操作喷嘴保护件21而使其转动时,与喷嘴保护件21成为一体地转动的左铰接销82的转动经由联动齿轮85被传递到雾气喷嘴17的伸出部90,因此,与喷嘴保护件21相联动地雾气喷嘴17进行转动动作。联动齿轮85以转动轴线S1为中心转动,但不会向与转动轴线S1交叉的方向移位。因此,在操作喷嘴保护件21而使其转动时,不需要确保用于使联动齿轮85向与转动轴线S1交叉的方向移位的空间,因此,能够抑制雾气产生装置整体的大型化。
(2)由于联动齿轮85啮合于左铰接销82和雾气喷嘴17的伸出部90,因此,左铰接销82的转动能够经由联动齿轮85被可靠地传递到雾气喷嘴17的伸出部90。
(3)在喷嘴保护件21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转动时,首先,联动齿轮85的圆弧部93与雾气喷嘴17的伸出部90相面对地配置。因此,在喷嘴保护件21转动时,即使与左铰接销82相联动地联动齿轮85进行转动,该联动齿轮85的转动也不会被传递到雾气喷嘴17的伸出部90。因而,能够使喷嘴保护件21和雾气喷嘴17独立地动作。另外,在喷嘴保护件21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进一步转动时,联动齿轮85的第2齿部92啮合于雾气喷嘴17的伸出部90。因此,在喷嘴保护件21转动时,一旦与左铰接销82相联动地联动齿轮85进行转动,则该联动齿轮85的转动能够被传递到雾气喷嘴17的伸出部90。因而,能够使喷嘴保护件21和雾气喷嘴17相联动地动作。即,喷嘴保护件21具有相对于雾气喷嘴17独立地动作的可动范围和与雾气喷嘴17相联动地动作的可动范围。因而,与在喷嘴保护件21的可动范围的整个区域中喷嘴保护件21和雾气喷嘴17联动地动作的情况相比较,能够缩小雾气喷嘴17的可动范围,从而能够使雾气喷嘴17周边的结构紧凑。
(4)在喷嘴保护件21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转动时,伸出部90的凸部96卡合于联动齿轮85的凹槽94的内侧面。因此,在喷嘴保护件21转动时与左铰接销82相联动地联动齿轮85进行转动时,该联动齿轮85的转动能够经由凸部96被传递到伸出部90。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凸部96与凹槽94的内底面之间夹设有间隙,因此,即使在凸部96以接近联动齿轮85的转动轴线S1的方式转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凹槽94避免凸部96干涉联动齿轮85的转动。因而,能够在以使联动齿轮85的第2齿部92可靠地啮合于伸出部90的方式将联动齿轮85的转动经由凸部96传递到伸出部90的同时、抑制由该凸部96导致干涉联动齿轮85的转动。
(5)在左铰接销82与联动齿轮85的啮合位置偏离所期望的位置的情况下,喷嘴保护件21从闭合位置朝向打开位置转动时,左铰接销82的前方侧齿部84a欲啮合于联动齿轮85的后方侧齿槽87b。在这种情况下,在左铰接销82中齿宽度被设定得相对较大的前方侧齿部84a无法啮合于在联动齿轮85中槽宽度被设定得相对较小的后方侧齿槽87b。因而,在组装装置时,能够使彼此决定好的齿部和齿槽可靠地啮合,因此,能够正确地使喷嘴保护件21和雾气喷嘴17联动。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像以下那样地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左铰接销82的前方侧齿部84a与后方侧齿部84b相比,该前方侧齿部84a在轴部83的轴线方向上的齿宽度也可以被设定得较小。另外,左铰接销82中的前方侧齿部84a和后方侧齿部84b在轴部83的轴线方向上的齿宽度也可以被设定得彼此相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雾气喷嘴17的伸出部90中不设置弯曲凹部95。在这种情况下,在联动齿轮85中不需要作为以用于避免由设置在弯曲凹部95后端部的凸部96引起的干涉的干涉避免形状设置凹槽9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喷嘴保护件21从闭合位置向打开位置转动时与左铰接销82相联动地转动的联动齿轮85的转动方向上,联动齿轮85的圆弧部93也可以配置在比第2齿部92靠转动方向后方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联动齿轮85中不设置圆弧部93,通过在喷嘴保护件21的可动范围的整个范围中使联动齿轮85和雾气喷嘴17的伸出部90始终啮合,在喷嘴保护件21的可动范围的整个范围中喷嘴保护件21和雾气喷嘴17相联动地动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联动齿轮85也可以不是啮合于左铰接销82和伸出部90,而是通过啮合于与左铰接销82和伸出部90连结而进行驱动和被驱动的其他齿轮来与左铰接销82和伸出部90连结、进行驱动和被驱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在雾气产生单元42中生成热雾气的,例如也可以生成比热雾气低温的冷雾气。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自雾气喷嘴17喷出冷雾气。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设有一个喷出热雾气的雾气喷嘴17,但也可以设置两个以上雾气喷嘴1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与雾气喷嘴17一并设置喷出负离子、正离子等的喷嘴、或喷出保湿剂、美白剂等药剂的喷嘴、或喷出带电粒子液体的喷嘴等。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至少相对于雾气喷嘴17设有喷嘴保护件21,就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被加热器46加热而生成热雾气的液体,也可以在供水箱22中贮存含有保湿剂、美白剂等的液体、或含有芳香剂的液体。

Claims (7)

1.一种雾气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雾气生成部,其用于生成雾气;
雾气喷嘴,其能够以喷嘴转动轴为中心转动,以变更在上述雾气生成部生成的雾气的喷出方向;
保护器具,其能够在覆盖上述雾气喷嘴的第1位置与比上述第1位置远离上述雾气喷嘴的第2位置之间以沿着上述喷嘴转动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转动;
第1齿轮,其随着上述保护器具的转动以沿着上述喷嘴转动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转动;
第2齿轮,其随着上述雾气喷嘴的转动,以上述喷嘴转动轴为中心或者以沿着上述喷嘴转动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转动;
第3齿轮,其连结于上述第1齿轮和上述第2齿轮,该第3齿轮通过以沿着上述喷嘴转动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转动,将上述第1齿轮的转动传递到上述第2齿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气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3齿轮啮合于上述第1齿轮和上述第2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气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3齿轮包括:
啮合部,其包含啮合于上述第2齿轮的齿部;
非啮合部,其不包含啮合于上述第2齿轮的齿部;
在上述保护器具从上述第1位置向上述第2位置转动时,上述第3齿轮与上述第1齿轮相联动地向第1转动方向转动;
上述非啮合部在上述第3齿轮的上述第1转动方向上配置在比上述啮合部靠前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气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3齿轮包含形成在上述啮合部与上述非啮合部之间的凹槽;
上述第2齿轮包含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
上述凸部在以沿着上述喷嘴转动轴的轴线方向延伸的上述轴线为中心的周向上卡合于在上述保护器具从上述第1位置向上述第2位置转动时与上述第1齿轮相联动地向上述第1转动方向转动的上述第3齿轮的上述凹槽的内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雾气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齿轮包含多个齿部,在上述多个齿部中,设置在上述保护器具从上述第1位置向上述第2位置转动时上述第1齿轮的转动方向上的后方的后方侧齿部,与设置在上述第1齿轮的转动方向上的前方的前方侧齿部相比,在上述保护器具的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上的齿宽度被设定得较小;
上述第3齿轮包含供上述第1齿轮的齿部啮合的多个齿槽,在上述多个齿槽中,设置在上述保护器具从上述第1位置向上述第2位置转动时上述第3齿轮的转动方向上的前方的前方侧齿槽在上述第3齿轮的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上的槽宽度与上述前方侧齿部的齿宽度相对应地设定,而且设置在上述第3齿轮的转动方向上的后方的后方侧齿槽在上述第3齿轮的转动轴的轴线方向上的槽宽度与上述后方侧齿部的齿宽度相对应地设定。
6.一种美容装置,其喷出雾气而对皮肤表面进行保养,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雾气产生装置。
7.一种美容装置,其喷出雾气而对皮肤表面进行保养,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气产生装置。
CN2013101419484A 2012-05-18 2013-04-22 雾气产生装置和美容装置 Pending CN1034173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4955 2012-05-18
JP2012114955A JP6011843B2 (ja) 2012-05-18 2012-05-18 ミスト発生装置及び美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17367A true CN103417367A (zh) 2013-12-04

Family

ID=49643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419484A Pending CN103417367A (zh) 2012-05-18 2013-04-22 雾气产生装置和美容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11843B2 (zh)
CN (1) CN10341736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5395A (zh) * 2014-05-28 2015-12-0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雾气产生装置
CN106726451A (zh) * 2017-01-17 2017-05-31 广东好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眼科疾病的熏蒸仪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26622B1 (en) 2018-09-21 2021-08-1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Liquid container, and electrostatic atomizing apparatus with liquid container
CN115463292B (zh) * 2022-09-15 2023-06-30 赣江新区博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鼻喷雾剂的喷雾结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64869A (ja) * 1997-12-05 1999-06-22 Toto Ltd ミスト発生用の回転体及びその回転体を使用したミスト発生装置
CN1260739A (zh) * 1997-04-17 2000-07-19 Oms投资公司 一种改进的喷洒装置
CN102028613A (zh) * 2009-09-24 2011-04-27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雾发生装置、以及美容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68001A (ja) * 1986-12-29 1988-07-12 帝国通信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の回転つまみ構造
JP3239841B2 (ja) * 1998-04-28 2001-12-17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用回転座席における回転・スライド連動機構
JP5313953B2 (ja) * 2009-09-24 2013-10-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ミスト発生装置、及び美容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0739A (zh) * 1997-04-17 2000-07-19 Oms投资公司 一种改进的喷洒装置
JPH11164869A (ja) * 1997-12-05 1999-06-22 Toto Ltd ミスト発生用の回転体及びその回転体を使用したミスト発生装置
CN102028613A (zh) * 2009-09-24 2011-04-27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雾发生装置、以及美容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5395A (zh) * 2014-05-28 2015-12-0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雾气产生装置
CN105125395B (zh) * 2014-05-28 2017-09-2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雾气产生装置
CN106726451A (zh) * 2017-01-17 2017-05-31 广东好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眼科疾病的熏蒸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40446A (ja) 2013-12-05
JP6011843B2 (ja) 2016-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17367A (zh) 雾气产生装置和美容装置
EP2004026B1 (en) Drip filter coffee maker
CA2656750C (en) Spray device
CN101970767A (zh) 具备干燥机构的卫生清洗装置
CN103363152A (zh) 冷热水混合阀装置
ES2881804T3 (es) Aparato de lavado higiénico
CN110542262A (zh) 氢水分配器单元和具有氢水分配器单元的冰箱
JP6663583B2 (ja) 吐水装置及び吐水システム
KR20200020588A (ko) 위생 세정 장치
JP7157922B2 (ja) 衛生洗浄装置
CN102028613B (zh) 雾发生装置、以及美容装置
JP2008089046A (ja) 湯水混合水栓
KR20120070286A (ko) 높이조절이 가능한 출수부재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수처리 장치
ES2856499T3 (es) Dispositivo de limpieza sanitaria
JP4646259B2 (ja) 液体式マッサージ装置
KR101674265B1 (ko) 변기의 세정제 자동공급장치
KR102213126B1 (ko) 에어워셔의 수위 감지방법
CN210122748U (zh) 一种用于坐便器的喷枪系统
JP2004019714A (ja) クリック機構付シングルレバー水栓
CN203214942U (zh) 两功能出水器水路切换结构
KR102504982B1 (ko) 온수배출장치
JP5597996B2 (ja) 衛生洗浄装置
KR101898344B1 (ko) 기능성 샤워기
WO2005048794A1 (es) Cafetera para aeronaves
CN108591984B (zh) 蒸汽发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