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02442A - 缝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缝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02442A
CN103402442A CN2012800060463A CN201280006046A CN103402442A CN 103402442 A CN103402442 A CN 103402442A CN 2012800060463 A CN2012800060463 A CN 2012800060463A CN 201280006046 A CN201280006046 A CN 201280006046A CN 103402442 A CN103402442 A CN 1034024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rm
needle
front side
posterolat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60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02442B (zh
Inventor
森宏仁
杉谷龙朗
百濑良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on Corp
Kagawa University NUC
Original Assignee
Kagawa University NU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gawa University NUC filed Critical Kagawa University NUC
Publication of CN103402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24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024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024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69Suturing instrument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e.g. endoscopic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087To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82Needle or suture gu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83Hand-held instruments for holding su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87Suture clamps, clips or locks, e.g. for replacing suture knots;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clamps, clips or loc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066Needles, e.g. needle tip configu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166Su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2Needle manipulators
    • A61B17/0625Needle manipulators the needle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interact with the manipulator, e.g. being ridged to snap fit in a hole of the manipulat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85Devices or means, e.g. loops, for capturing the suture thread and threading it through an opening of a suturing instrument or needle eyel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743Type of operation; Specification of treatment sites
    • A61B2017/00818Treatment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69Suturing instrument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e.g. endoscopic surgery
    • A61B2017/0472Multiple-needled, e.g. double-needled, instru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2017/0496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for tensioning su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004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 to needle
    • A61B2017/06042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 to needle located close to needle tip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用缝合装置,其由使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接近分离的臂移动单元(13)、设于后侧臂(12)上的针状构件(14)、设于前侧臂(11)上的容纳空间(16)构成,通过使上述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接近,针状构件(14)与容纳于容纳空间(16)内的带有缝合线(22)的卡合构件卡合,从而缝合伤口。

Description

缝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合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利用插入口/肛门/阴道等消化管腔内的软性内窥镜来进行在消化管上形成贯通孔的手术或腹腔内的手术的经管腔内镜手术的缝合装置。
背景技术
经管腔内镜手术(以下,称为NOTES)是利用插入口/肛门/阴道等的消化管腔内的软性内窥镜来进行去除消化管腔或腹腔内的病灶等的处置的手术。
例如,切除形成有贯穿胃壁的孔的胃壁的手术,具体地说,利用软性内窥镜切除形成于胃壁上的比粘膜下层更深的肿瘤、即到达固有肌层那样的肿瘤的手术属于NOTES。
另外,如图32所示,从口插入软性内窥镜S,利用该软性内窥镜S的前端在胃壁上形成孔h,使软性内窥镜S的前端从该孔h进入腹腔内,利用软性内窥镜S去除形成于胰腺、肝脏等的肿瘤等的手术也属于NOTES。
在通过所述NOTES切除了胃壁、胰腺等的肿瘤的情况下,在切除后,需要缝合该部位或者胃壁的孔h,然而,以往,虽然能够利用软性内窥镜S切除肿瘤等,但无法从消化管腔内对切除的部位进行缝合。
因此,当前,虽然也进行如下手术,即利用软性内窥镜S进行肿瘤等的切除,利用腹腔镜等进行缝合的手术,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必须在腹壁上形成用于从身体表面向腹腔内插入腹腔镜的孔,因此,会在身体表面上形成伤痕。
如果利用软性内窥镜S不仅能够从消化管腔内进行切除还能够进行缝合,则能够不在身体表面上形成伤口地进行手术,因此,当前,正在进行从消化管腔内缝合切除部位的技术的开发(例如,专利文献1)。
然而,在因外科手术产生的切开部的缝合中,为了便于生物体组织之间进行粘连,以使两切口边缘部的端面彼此相接的状态进行缝合,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以切口边缘部的外面彼此相对的状态进行缝合。即,以使胃壁切开部的两切口边缘部的外面彼此面接触的状态进行缝合。因此,在利用专利文献1的技术进行的缝合中,产生了如下问题:在接触的部分中的生物体组织之间难以进行粘连,没有妥善地堵住伤口。
并且,由于在切开部的切口边缘部,在缝合部分的前端侧的部分呈山形向胃内部突出,因此,缝合部分也有可能对进入胃内的食物造成各种妨碍。
并且,在各切口边缘部,在缝合部分的前端侧的部分由于没有血液供给,因此,生物体组织有可能坏死。
如上所述,在当前正在开发的从腹腔内缝合切除部位的技术中,难以以与外科手术相同的程度地缝合伤口,希望开发一种能够以与外科手术相同的程度地缝合伤口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6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用缝合装置,其能够利用插入到消化管腔内的内窥镜,以与外科手术相同的程度地缝合伤口。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缝合)
第1发明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前侧臂;后侧臂,其设为能与该前侧臂接近分离;臂移动单元,其用于使上述前侧臂与上述后侧臂接近分离;以及摆动单元,其用于使上述前侧臂和上述后侧臂绕与两者接近分离的方向平行的摆动轴进行相对摆动,并且,上述后侧臂具备针状构件,该针状构件设为将前端朝向上述后侧臂的状态且其中心轴与该后侧臂和上述前侧臂接近分离的方向平行,在上述前侧臂上设有多个容纳空间,该多个容纳空间在该前侧臂与上述后侧臂接近时能够容纳上述针状构件的前端部,在各容纳空间内分别容纳有能与上述针状构件卡合的卡合构件,容纳于各容纳空间内的卡合构件通过缝合线相互连结。
第2发明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1发明中,上述前侧臂具备基端部被连结的一对分支部,在该一对分支部中分别设有上述容纳空间。
第3发明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1或第2发明中,具备连结机构,该连结机构由设为能够相互卡合脱离的前侧连结构件和后侧连结构件构成,并且,上述后侧连结构件设在上述后侧臂上,上述前侧连结构件设在上述前侧臂上,上述连结机构形成为:上述前侧连结构件和上述后侧连结构件按照以预定的姿势固定上述前侧臂与上述后侧臂的相对摆动、且在固定为该姿势的状态下沿着上述前侧臂与上述后侧臂接近分离的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卡合,上述预定的姿势为各容纳空间的中心轴与上述针状构件的中心轴一致的姿势。
第4发明的缝合装置,在第3发明中,在上述前侧连结构件上形成有引导槽,该引导槽与上述后侧连结构件卡合,引导该后侧连结构件沿着上述摆动轴的轴向移动。
第5发明的缝合装置,在第4发明中,在上述前侧臂上设有一对容纳空间,形成于上述前侧连结构件上的引导槽具备与上述摆动轴的轴向平行且相互交叉的一对交叉面,上述后侧连结构件具备与上述摆动轴的轴向平行的基准侧面、以及与上述摆动轴的轴向平行且与上述基准侧面相互交叉的一对定位侧面,该后侧连结构件设为:当上述基准侧面以与一方的交叉面面接触的方式与上述引导槽卡合时,一方的定位侧面与另一方的交叉面接触,并且,当上述基准侧面以与另一方的交叉面面接触的方式与上述引导槽卡合时,另一方的定位侧面与一方的交叉面接触,上述一对容纳空间形成为:当将上述后侧连结构件以其基准侧面与一方的交叉面面接触的方式与上述引导槽卡合时,一方的容纳空间的中心轴与上述针状构件的中心轴一致,并且,当将上述后侧连结构件以其基准侧面与另一方的交叉面面接触的方式与上述引导槽卡合时,另一方的容纳空间的中心轴与上述针状构件的中心轴一致。
第6发明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前侧臂;后侧臂,其设为能与该前侧臂接近分离;以及臂移动单元,其用于使上述前侧臂与上述后侧臂接近分离,并且,上述后侧臂具备多个针状构件,该多个针状构件设为将前端朝向上述后侧臂的状态且其中心轴与该后侧臂和上述前侧臂接近分离的方向平行,在上述前侧臂上设有多个容纳空间,该多个容纳空间在该前侧臂与上述后侧臂接近时能够分别容纳上述多个针状构件的前端部,该多个容纳空间配置为:当一个容纳空间的中心轴被配置为与一个针状构件的中心轴为同轴时,其他的容纳空间的中心轴分别与其他的针状构件的中心轴为同轴,在各容纳空间内分别容纳有能与各针状构件卡合的卡合构件,容纳于各容纳空间内的卡合构件通过缝合线相互连结。
第7发明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6发明中,上述后侧臂具备基端部被连结的一对分支部,在该一对分支部上分别设有上述针状构件,并且,上述前侧臂具备基端部被连结的一对分支部,在该一对分支部中分别设有上述容纳空间。
第8发明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6或第7发明中,具备连结机构,该连结机构由设为能够相互卡合脱离的前侧连结构件和后侧连结构件构成,并且,上述后侧连结构件设在上述后侧臂上,上述前侧连结构件设在上述前侧臂上,上述连结机构形成为:上述前侧连结构件和上述后侧连结构件以能够沿着上述前侧臂与上述后侧臂接近分离的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卡合,在卡合状态下,上述多个针状构件的中心轴与上述多个容纳空间的中心轴分别位于同轴上且上述后侧臂的摆动被固定。
第9发明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8发明中,在上述前侧连结构件上形成有引导槽,该引导槽与上述后侧连结构件卡合,引导卡合后的该后侧连结构件沿着上述摆动轴的轴向移动。
第10发明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前侧臂;后侧臂,其设为能与该前侧臂接近分离;以及臂移动单元,其用于使上述前侧臂与上述后侧臂接近分离,并且,上述后侧臂具备针状构件,该针状构件设为将前端朝向上述后侧臂的状态且其中心轴与上述前侧臂和上述后侧臂接近分离的方向平行,在上述前侧臂上设有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在该前侧臂与上述后侧臂接近时能够容纳上述针状构件的前端部,在上述前侧臂上容纳有缝合器具,并设有供给机构,该缝合器具具有通过缝合线连结的能够与上述针状构件卡合的一对卡合构件,该供给机构能够向上述容纳空间供给该缝合器具的卡合构件。
第11发明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10发明中,上述卡合构件具备能够供上述针状构件的前端部插通的贯通孔,上述供给机构具备形成于上述前侧臂内的、与上述容纳空间连通的容纳上述缝合器具的缝合器具保持空间,上述容纳空间形成为:以该卡合构件的贯通孔的轴向与上述针状构件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式容纳由上述缝合器具保持空间供给的上述缝合器具的卡合构件。
第12发明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1~第11发明中的任一项中,上述卡合构件具备能够供上述针状构件的前端部插通的贯通孔,并且,在上述针状构件的前端部上形成有防止脱落部,该防止脱落部在该前端部插入上述卡合构件的贯通孔时,防止该卡合构件从该前端部脱出。
第13发明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12发明中,上述防止脱落部是形成于上述针状构件的侧面的膨径部。
第14发明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12或第13发明中,上述卡合构件具备形成有上述贯通孔的卡合部以及与上述缝合线连结的连结片,该连结片设为其轴向与上述贯通孔的中心轴平行。
第15发明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14发明中,在上述前侧臂的侧面,沿着上述容纳空间的轴向形成有连结片容纳槽。
第16发明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12、第13、第14或第15发明中,在上述卡合构件中的贯通孔的内部设有与上述膨径部卡合的卡合片。
第17发明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1~第16发明中的任一项中,上述后侧臂在上述前侧臂侧的面上具备中空的中空针,该中空针设为轴向与上述前侧臂和上述后侧臂接近分离的方向平行,并且,在该中空针内配置有上述针状构件。
第18发明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1~第17发明的任一项中,该缝合装置以上述前侧臂和上述后侧臂双方位于内窥镜的前端面的前方、且上述后侧臂相对于上述前侧臂位于上述内窥镜的前端面侧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内窥镜上来使用。
(结扎)
第19发明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1~第18发明中的任一项中,具备结扎构件,该结扎构件具备中空的管状构件以及插通该管状构件并具有从该管状构件的一端突出的环状部的线状构件,并且,该结扎构件设为上述管状构件能够沿着上述线状构件移动,在上述环状部中插通有上述前侧臂和/或上述后侧臂。
第20发明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1~第18发明中的任一项中,在上述后侧臂上沿着上述前侧臂与上述后侧臂接近分离的方向形成有贯通该后侧臂的贯通孔,上述针状构件在从其轴向观察上述贯通孔时以位于该贯通孔内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后侧臂上,所述缝合装置具备结扎构件,该结扎构件在上述针状构件的前端部卡合有上述缝合器具中的一对卡合构件的状态下,在上述针状构件的前端部的前方结扎上述缝合线,该结扎构件具备夹持构件,该夹持构件具有用于上述缝合线通过的线容纳槽,当该线容纳槽的宽度变窄时,能够保持配置于该线容纳槽内的上述缝合线,该夹持构件形成为如下形状:能够沿着上述前侧臂与上述后侧臂接近分离的方向通过上述后侧臂的贯通孔,在通过上述后侧臂的贯通孔时,能够使上述针状构件通过上述线容纳槽之间。
第21发明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20发明中,上述结扎构件具备管状构件,该管状构件形成为能够沿着上述前侧臂与上述后侧臂接近分离的方向通过上述后侧臂的贯通孔的形状,该管状构件形成为在通过上述后侧臂的贯通孔时,其剖面能够将上述针状构件容纳于内部的形状,在该管状构件内容纳有以上述线容纳槽的轴向与该管状构件的轴向一致的方式配置的上述夹持构件、以及配置在该夹持构件与该管状构件的内面之间的环状紧固构件,上述夹持构件形成为外径从其基端向前端变小,上述紧固构件形成为其内径为上述夹持构件的前端外径以上且上述夹持构件的基端外径以下。
第22发明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21发明中,上述管状构件在其前端部具有保持上述紧固构件的保持机构,该保持机构进行保持使得在上述夹持构件向上述管状构件的前端相对移动时,在上述夹持构件与上述紧固构件之间产生的应力变为预定的大小之前,上述紧固构件不会向上述管状构件的前端移动,并且,当上述夹持构件与上述紧固构件之间产生的应力变为预定的大小以上时,上述紧固构件从上述管状构件的前端被排出。
第23发明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20,第21或第22发明中,上述夹持构件具备:把持部,其设在上述线容纳槽的内面,夹住并保持上述缝合线;以及切断刃,其设在上述线容纳槽的内面,与上述把持部相比位于基端侧,该切断刃设为:当从上述缝合线被上述把持部把持的状态开始上述线容纳槽的宽度进一步变窄时,能够切断上述缝合线。
发明效果
(缝合)
根据第1发明,当以针状构件与一个容纳空间对置的方式配置前侧臂和后侧臂,利用臂移动单元使前侧臂和后侧臂接近时,能够使针状构件的前端部插入一个容纳空间内。这样,由于卡合构件配置于一个容纳空间内,因此,能够使该卡合构件(一个卡合构件)与针状构件的前端部卡合。另外,在一个卡合构件与针状构件的前端部卡合的状态下使前侧臂和后侧臂分离之后,使后侧臂摆动,将前侧臂与后侧臂配置为针状构件与其他容纳空间对置。当在该状态下,利用臂移动单元使前侧臂与后侧臂接近时,能够使针状构件的前端部插入其他容纳空间内,因此,能够使其他容纳空间内的卡合构件(其他卡合构件)与针状构件的前端部卡合。这样,多个卡合构件均处于与针状构件卡合的状态,因此,能够使连结卡合构件彼此的缝合线成为环状。因此,当在胃壁等的切开部中,配置为由前侧臂与后侧臂夹住一方的切口边缘部,并在使前侧臂与后侧臂一端接近之后分离时,能够使缝合线贯通一方的切口边缘部。并且,当配置为由前侧臂与后侧臂夹住另一方的切口边缘部,并在使前侧臂与后侧臂一端接近之后分离时,能够使缝合线贯通另一方的切口边缘部。这样,能够形成插通切开部的一对切口边缘部且两端部(与卡合构件连结的部分)均位于后侧臂侧的缝合线的环。由此,当结扎呈环状的缝合线的两端部时,能够与通常的外科手术中的缝合同样地,以使一对切口边缘部的端面(切开面)彼此对接的状态缝合切开部。
根据第2发明,一对分支部分别设有容纳空间,因此,当使一方的分支部的容纳空间的中心轴与针状构件的中心轴一致并使前侧臂与后侧臂一端接近之后分离,使另一方的分支部的容纳空间的中心轴与针状构件的中心轴一致并使前侧臂与后侧臂一端接近之后分离时,能够形成插通切开部的一对切口边缘部且两端部均位于后侧臂侧的缝合线的环。
根据第3发明,当使连结机构的前侧连结构件与后侧连结构件卡合时,能够固定前侧臂与后侧臂的相对摆动,而且,能够简单地使针状构件的中心轴与容纳空间的中心轴一致。由此,在利用臂移动单元使前侧臂与后侧臂接近时,能够简化使针状构件的前端部插入容纳空间内的作业。
根据第4发明,只是将后侧连结构件与引导槽卡合,因此,能够将连结机构的构造设为简单的构造。
根据第5发明,后侧连结构件与引导槽在2个面上面接触,因此,能够可靠地将后侧连结构件的姿势设为预定的姿势,并能够保持该姿势地使后侧连结构件移动。由此,能够可靠且简单地将针状构件的前端部插入容纳空间内。
根据第6发明,当以一个针状构件与一个容纳空间对置的方式配置前侧臂和后侧臂,并利用臂移动单元使前侧臂与后侧臂接近时,能够使各针状构件的前端部插入各容纳空间内。这样,能够使配置于各容纳空间内的卡合构件分别与各针状构件的前端部卡合。当从该状态开始前侧臂与后侧臂分离时,能够设为针状构件之间通过缝合线来连接的状态。因此,在胃壁等的切开部中,使得一方的切口边缘部被配置在一个针状构件与一个容纳空间之间并且另一方的切口边缘部被配置在其他针状构件与其他容纳空间之间,以使前侧臂与后侧臂一端接近之后分离。这样,能够形成插通切开部的一对切口边缘部且两端部(与卡合构件连结的部分)均位于后侧臂侧的缝合线的环。在该状态下,当结扎缝合线的两端部时,能够与通常的外科手术中的缝合同样地,以使一对切口边缘部的端面(,切开面)彼此对接的状态缝合切开部。并且,只要使前侧臂与后侧臂接近分离一次,就能够形成插通切开部的一对切口边缘部的缝合线的环,因此,能够缩短缝合作业的时间。
根据第7发明,在一对分支部中分别设有容纳空间,因此,当使容纳空间的中心轴与针状构件的中心轴一致并使前侧臂与后侧臂接近一次时,能够形成插通切开部的一对切口边缘部且两端部均位于后侧臂侧的缝合线的环。
根据第8发明,只要使后侧臂摆动就能够使针状构件的中心轴与容纳空间的中心轴一致,因此,在利用臂移动单元使前侧臂与后侧臂接近时,能够简化使针状构件的前端部插入容纳空间内的作业。
根据第9发明,只是将后侧连结构件与引导槽卡合,因此,能够将连结机构的构造设为简单的构造。
根据第10发明,当以针状构件与容纳空间对置的方式配置前侧臂与后侧臂,利用臂移动单元使前侧臂与后侧臂接近时,能够使针状构件的前端部插入容纳空间内。这样,由于缝合器具的一个卡合构件配置在容纳空间内,因此,能够使一个卡合构件与针状构件的前端部卡合。另外,当在缝合器具的一个卡合构件与针状构件的前端部卡合的状态下前侧臂与后侧臂分离时,由供给机构向容纳空间内供给缝合器具中的其他卡合构件。在该状态下,当利用臂移动单元使前侧臂与后侧臂接近时,能够使缝合器具的其他卡合构件与针状构件的前端部卡合。这样,一对卡合构件均处于与针状构件卡合的状态,因此,能够使连结一对卡合构件的缝合线成为环状。因此,当在胃壁等的切开部中,配置为由前侧臂与后侧臂夹住一方的切口边缘部,使前侧臂与后侧臂一端接近之后分离时,能够使缝合线贯通一方的切口边缘部。并且,当配置为由前侧臂与后侧臂夹住另一方的切口边缘部,使前侧臂与后侧臂一端接近之后分离时,能够使缝合线贯通另一方的切口边缘部。这样,利用缝合器具,能够形成插通切开部的一对切口边缘部且两端部(与一对卡合构件连结的端部)均位于后侧臂侧的缝合线的环。由此,当结扎缝合线的两端部时,能够与通常的外科手术中的缝合同样地,以使一对切口边缘部的端面(切开面)彼此对接的状态缝合切开部。
根据第11发明,当一个卡合构件从容纳空间脱离时,缝合器具中的其他卡合构件从缝合器具保持空间被供给至容纳空间内。当卡合构件被供给至容纳空间内时,在容纳空间内,缝合器具中的卡合构件的贯通孔的轴向与针状构件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因此,在使前侧臂与后侧臂接近时,能够可靠地使针状构件的前端部插通卡合构件的贯通孔。
根据第12发明,利用防止脱落部防止卡合构件从针状构件脱落。因此,无论是使卡合构件卡合的针状构件刺穿胃壁等,还是在卡合构件卡合的状态下从胃壁等拔出刺穿胃壁等的针状构件,都能够防止卡合构件从针状构件上脱落。由此,能够可靠地形成插通切开部的一对切口边缘部且两端部均位于后侧臂侧的缝合线的环。
根据第13发明,只是在针状构件上设置膨径部,因此,能够将针状构件设为简单的构造。
根据第14发明,连结片设为与贯通孔的中心轴平行,因此,在卡合构件与针状构件的前端部连结时,能够使连结片处于沿着针状构件的侧面的状态。这样,能够减小针状构件通过胃壁等时的连结片的阻力。
根据第15发明,当将卡合构件以其连结片配置于连结片容纳槽中的方式配置在容纳空间内时,能够以稳定的状态使卡合构件保持在容纳空间内。
根据第16发明,只是设置了卡合片,因此,能够将卡合构件设为简单的构造。并且,由于针状构件能够减小插通卡合构件的贯通孔时的阻力,能够使两者更可靠地卡合。
根据第17发明,在中空针内配设有针状构件,因此,能够利用中空针保护针状构件,能够降低针状构件损坏的可能性。
根据第18发明,当安装于内窥镜进行使用时,能够从胃等的消化管腔内部缝合形成于胃等的消化管上的切开部。这样,不会在身体表面形成伤口,能够进行从消化管或各种脏器除去肿瘤等的手术或者切开消化管等的手术。
(结扎)
根据第19发明,当在多个卡合构件与针状构件卡合的状态下,将缝合线配置在环状部内,拉动线状构件或者使管状构件向环状部移动时,环状部变小,能够利用线状构件的环状部使缝合线处于束起的状态。当从该状态开始进一步拉动线状构件或者使管状构件向环状部移动时,能够使缝合线的两端部与线状构件一起卡入管状构件内。这样,由于缝合线的两端部被管状构件以相互紧贴的状态固定,因此,能够使缝合线成为结扎的状态。
根据第20发明,当通过贯通孔将夹持构件配置在针状构件的前方时,能够在夹持构件的线容纳槽内配置缝合线的两端部。当在该状态下使夹持构件的线容纳槽的宽度变窄时,由于能够利用夹持构件夹住并保持缝合线的两端部,因此,能够使缝合线的两端部处于与连结(结扎)的情况同样的状态。并且,当在夹持构件与卡合构件之间切断缝合线时,能够使切开部的一对切口边缘部处于缝合状态。
根据第21发明,当在管状构件内容纳有夹持构件的状态下,使管状构件通过后侧臂的贯通孔时,能够将夹持构件配置在针状构件的前方。夹持构件形成为外径从其基端向前端变小,并且,紧固构件的内径形成为夹持构件的前端外径以上且夹持构件的基端外径以下。因此,当将夹持构件压入紧固构件内时,随着被压入紧固构件,夹持构件变形为线容纳槽的宽度变窄,成为由线容纳槽的内面夹住缝合线的状态。即,能够利用夹持构件夹住并保持缝合线的两端部。并且,只要使管状构件内通过后侧臂的贯通孔,将夹持构件压入紧固构件内,就能够使缝合线的两端处于与连结(结扎)的情况同样的状态,因此,能够迅速并简单地进行结扎。
根据第22发明,利用保持机构进行保持使得紧固构件不向管状构件的前端移动,直到夹持构件与紧固构件之间产生预定的应力为止。这样,能够可靠地使夹持构件变形直到其线容纳槽的宽度变为能够夹住缝合线的宽度为止。由此,能够利用夹持构件可靠地夹住并保持缝合线的两端部。
根据第23发明,只要将夹持构件压入紧固构件内,就能够利用夹持构件的把持部对缝合线进行把持、以及进行缝合线的切断,因此,能够更迅速地进行切开部的缝合。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的内窥镜1的概要说明图。
图2的(A)是缝合装置10的概要侧面图,(B)是(A)的B-B线向视图。
图3是前侧臂11的主要部分概要放大图。
图4是利用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进行的缝合作业的概要说明图。
图5是利用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进行的缝合作业的概要说明图。
图6是具备其他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的内窥镜1的概要说明图。
图7的(A)是缝合装置10的概要侧面图,(B)是(A)的B-B线向视图。
图8的(A)是后侧臂12的概要单体俯视图,(B)是前侧臂11的概要单体俯视图。
图9的(A)是具备其他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的内窥镜1的概要说明图,(B)是(A)的B-B线向视图。
图10是缝合器具20的单体概要说明图。
图11是具备连结片21b的卡合构件21的概要说明图,(A)是概要立体图,(B)是概要俯视图,(C)是配置在具备连结片容纳槽16g的前侧臂11的容纳空间16中的状态的概要说明图。
图12是具备其他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的内窥镜1的概要说明图。
图13的(A)是缝合装置10的概要侧面图,(B)是(A)的B-B线向视图。
图14是前侧臂11的单体说明图,(A)是俯视图,(B)是沿着(A)的a线的剖视图,(C)是(B)的B-B线向视图。
图15是利用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缝合切开部SH后的状态的概要说明图。
图16是利用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进行的缝合作业的概要说明图。
图17是利用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进行的缝合作业的概要说明图。
图18是使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接近的状态的概要说明图。
图19是设有液体排出孔的前侧臂11的概要说明图。
图20是具备其他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B的内窥镜1的概要说明图。
图21的(A)是缝合装置10B的概要侧面图,(B)是(A)的B-B线向视图。
图22是利用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B缝合切开部SH后的状态的概要说明图。
图23是利用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B进行的缝合作业的概要说明图。
图24是利用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B进行的缝合作业的概要说明图。
图25的(A)是结扎构件50的概要单体说明图,(B)是将结扎构件50安装在内窥镜1的转轴2上的状态的概要说明图。
图26是利用结扎构件50进行的结扎作业的概要说明图。
图27是具备结扎构件30的缝合装置10C的概要说明图,(A)是概要侧面图,(B)是(A)的B-B线向剖视图。
图28是结扎构件30的概要说明图。
图29是夹持构件32的单体概要说明图。
图30是利用结扎构件30进行的结扎作业的概要说明图。
图31是图30(A)~(C)中的XV-XV剖面向视图。
图32是示出利用NOTES进行手术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缝合装置是一种用于缝合形成于腹腔内的脏器或消化管上的切开部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为如下构造:在使用软性内窥镜的经管腔内镜手术(以下,称为NOTES)中,安装在软性内窥镜上,能够从消化管腔内进行切开部等的缝合。
此外,本发明的缝合装置,不仅能够安装在软性内窥镜上使用,还能够安装在腹腔镜的前端使用。但是,在软性内窥镜上安装本发明的缝合装置来使用的情况下具有如下优点,在NOTES中,由于能够只使用配置在消化管腔内的软性内窥镜进行从肿瘤等的切除至为了进行肿瘤等的切除而形成的切开部等的缝合,因此,能够不在身体表面形成伤口地进行手术。
下面,以在软性内窥镜上安装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来使用的情况为代表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装置各部的构造,各附图中的各部的相对尺寸等未必与实际的装置中的尺寸相对应。
(内窥镜1的说明)
在图1中,附图标记1表示安装有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的内窥镜。该内窥镜1是用于普通的内窥镜手术的软性内窥镜。
此外,当内窥镜1插入生物体的消化管使用时,其转轴2的径、长度、材质等并非特别限定。
例如,转轴2的径在普通的内窥镜中为10mm左右,但是,也可以为5~15mm左右。另外,转轴2的长度在普通的内窥镜中为1200mm左右,但是,也可以为1200~3000mm左右。
特别是,在进行腹腔内的脏器的手术的情况下,内窥镜1优选具备窄频带光观察(NBI)功能、水射流等的功能。
(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具备前后一对臂11、12、和使该前后一对臂11、12动作的臂移动单元13。
如图1所示,通过将臂移动单元13固定在内窥镜1的转轴2上,从而将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固定在内窥镜1上来使用。
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以前后一对臂11、12双方位于内窥镜1的转轴2的前端面1s的前方、且后侧臂12相对于前侧臂11位于内窥镜1的前端面1s侧的方式安装于内窥镜1的转轴2上来使用。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安装成后述的臂移动单元13的各管13a~13c的轴向与转轴2的轴向大致平行。
因此,能够利用内窥镜1的摄像机确认前后一对臂11、12的臂的动作,并且,能够使用前后一对臂11、12,缝合形成于胃等的消化管上的切开部。
另外,当安装成各管13a~13c的轴向与转轴2的轴向大致平行时,利用臂移动单元13进行的前后一对臂11、12的动作能够平滑地进行,并且,能够简化操作者对前后一对臂11、12的操作。并且,由于能够在将转轴2弯曲时等使臂移动单元13可靠地跟随转轴2的弯曲,因此,能够防止臂移动单元13成为转轴2的弯曲等的妨碍。
此外,臂移动单元13未必需要沿着内窥镜1的转轴2设置,也可以仅臂移动单元13的前端部固定在转轴2的前端部。在这种情况下,当在转轴2的前端部,臂移动单元13的轴向与转轴2的前端部的轴向大致平行时,能够简化操作者对前后一对臂11、12的操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的各部进行说明。
首先,对臂移动单元13进行说明。
如图1以及如图2所示,臂移动单元13是沿着轴向伸长的长条的构件,安装在内窥镜1的转轴2上。该臂移动单元13的长度并非特别限定,只要是与内窥镜1的转轴2的长度相同程度的长度即可。
该臂移动单元13被固定在转轴2上。例如,如上所述,臂移动单元13以如下状态固定在转轴2上,即,该状态为以沿着转轴2的方式固定臂移动单元13或者仅将臂移动单元13的前端部固定在转轴2的前端部上的状态。
此外,将臂移动单元13固定在转轴2上的方法并非特别限定,只要是能够以不妨碍转轴2的弯曲等的变形的方式进行固定的方法即可。例如,能够利用以聚乙烯、增强乙烯、增强塑料、铝等为材料的带状构件或以聚乙烯、增强乙烯、金属等为材料的环状扣件等固定,但并非特别限定。
并且,该臂移动单元13在固定于转轴2上的状态下,形成为具备能够随着转轴2的弯曲而弯曲的程度的柔软性。即,臂移动单元13形成为即使安装在内窥镜1的转轴2上也不会妨碍内窥镜1的操作那样的强度。
具体地说,臂移动单元13由3根具有能够随着转轴2的弯曲而弯曲的程度的柔软性的的管(或者2根管以及线(Wire))构成。即,臂移动单元13由壳管13a、后侧臂移动管13b、前侧臂移动管13c(或者前侧臂移动线)形成。
壳管13a是固定在转轴2上的中空的管状构件,由带状构件等固定在转轴2上。该壳管13a的材料并非特别限定,但是,优选由例如聚乙烯、增强乙烯等材料形成。
后侧臂移动管13b是插通壳管13a内的中空的管状构件,配设为在壳管13a内,沿着其轴向能够移动且能够绕轴旋转。在该后侧臂移动管13b的前端连结有后侧臂12。该后侧臂移动管13b的材料并非特别限定。优选例如由聚乙烯或增强乙烯、金属线等的材料形成。特别是,由于使后侧臂移动管13b旋转而使后侧臂12摆动,因此,后侧臂移动管13b优选在手边侧使后侧臂移动管13b旋转时,能够与其旋转量相同地使后侧臂12摆动。例如,当由配设为排列成轴向相互平行且同轴圆状的多根金属线形成管状构件作为后侧臂移动管13b时,能够满足如上所述的功能。
前侧臂移动管13c是插入后侧臂移动管13b内的管,配设为在后侧臂移动管13b内,能够沿着其轴向移动且能够绕轴旋转。在该前侧臂移动管13c的前端连结有前侧臂11。该前侧臂移动管13c的材料并非特别限定,但是,前端部的10mm左右优选刚性较高,手边侧比前端部软,在进退方向上不收缩/扩张。例如,在前端10mm左右具有由金属等形成的刚性较高的棒状部,该部分以外可以使用由线等形成的部件作为前侧臂移动管13c。特别是,由于使前侧臂移动管13c旋转而使后侧臂12摆动,因此,前侧臂移动管13c优选在手边侧使后侧臂移动管13b旋转时,能够与其旋转量相同地使后侧臂12摆动。
并且,前侧臂移动管13c的基端以及后侧臂移动管13b的基端延至操作内窥镜1的转轴2的操作部附近。因此,通过操作各管的基端,能够对各管的前端的动作(沿着轴向的进退、绕轴的旋转)进行操作。
由于臂移动单元13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因此,当使前侧臂移动管13c与后侧臂移动管13b同时或者任一方沿着轴向移动时,能够使前后一对臂11、12相互接近分离。
并且,当使前侧臂移动管13c绕其轴旋转时,能够使前侧臂11绕前侧臂移动管13c的轴旋转,并且,当使后侧臂移动管13b绕其轴旋转时,能够使后侧臂12绕后侧臂移动管13b的轴旋转。
此外,前侧臂移动管13c只要能够沿着轴向与后侧臂移动管13b相对移动即可,即使无法相对于后侧臂移动管13b绕其轴旋转也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如下优点:能够使后述的后侧臂12的针状构件14的中心轴与前侧臂11的容纳空间16的中心轴始终一致。
另外,后侧臂移动管13b也只要能够沿着轴向与壳管13a相对移动即可,即使无法相对于壳管13a绕其轴旋转也可以。
并且,后侧臂移动管13b以及前侧臂移动管13c优选均能单独在轴向上移动,但是,如果能够使前后一对臂11、12相互接近分离,则也可以为仅任一方能够在轴向上移动的结构。
并且,臂移动单元13的外径(即,壳管13a的外径)只要是能够将安装有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的内窥镜1插入消化管内(或者套管内)的程度即可,并非特别限定。例如,对于臂移动单元13的外径,优选相加臂移动单元13与转轴2的外径而得的径为11~13mm左右,更优选为11~12mm左右。
(前后一对臂11、12的说明)
接着,对前后一对臂11、12进行说明。
(关于后侧臂12)
首先,对后侧臂12进行说明。
如图1以及如图2所示,后侧臂12是形成为大致矩形条形的构件,前面12a与背面12b形成为相互平行的平坦面。
该后侧臂12的基端部与后侧臂移动管13b的前端连结。该后侧臂移动管13b在与后侧臂12的连结部分,以其中心轴与后侧臂12的前面12a以及背面12b正交的方式与后侧臂12相连结。以下,将后侧臂移动管13b与后侧臂12的连结部分中的后侧臂移动管13b的中心轴简称为后侧臂移动管13b的前端的中心轴。
此外,在后侧臂12的基端部上形成有贯通其前面12a与背面12b之间的贯通孔12h,后侧臂移动管13b的前端的中心轴配设为与贯通孔12h的中心轴几乎为同轴,其理由后述。
另一方面,在后侧臂12的前端部设有针状构件14。该针状构件14具有轴部14b、以及设在该轴部14b的前端的前端外径较大的部分(箭头状部14a)。箭头状部14a形成为其基端的外径比轴部14b的前端的外径大,在与轴部14b的连结部分上具有台阶。如后所述,该箭头状部14a在从卡合构件21拔出针状构件14时成为阻力。该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膨径部。
另外,针状构件14以其前端朝向前侧臂11的状态且其轴向与前面12a正交的方式安装在后侧臂12上。换句话说,针状构件14以其中心轴与后侧臂移动管13b的前端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式安装在后侧臂12上。
由于形成了如上所述的构造,因此,当使后侧臂移动管13b绕其中心轴旋转时,能够使后侧臂12绕后侧臂移动管13b的中心轴摆动。并且,针状构件14的中心轴与后侧臂移动管13b的前端的中心轴平行。因此,能够在维持针状构件14的中心轴与后侧臂移动管13b的前端的中心轴平行的状态的情况下,使针状构件14绕后侧臂移动管13b的前端的中心轴回转。
上述后侧臂移动管13b的前端的中心轴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的摆动轴。
此外,后侧臂12只要在使后侧臂移动管13b绕其中心轴旋转时,能够在维持针状构件14的中心轴与后侧臂移动管13b的前端的中心轴平行的状态的情况下回转即可。即,后侧臂12的表面(前面12a或者背面12b)也可以不是平坦面,并且,后侧臂12的背面12b与后侧臂移动管13b的前端的中心轴也可以不正交。
并且,将针状构件14设于后侧臂12上的位置并非特别限定。针状构件14也可以不设在后侧臂12的前端,只要设在与后侧臂移动管13b的前端的中心轴分离的位置上即可。
并且,针状构件14只要具有能够刺入缝合的对象并贯通该对象、且能够从贯通对象后的状态向相反方向移动并从对象中拔出的程度的长度以及强度即可,其材料或长度、轴径并非特别限定。例如,在利用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缝合胃壁的情况下,其长度只要是从后侧臂12的前面到其前端的长度为能够贯通胃壁的长度即可,其材料从强度方面考虑优选金属制。例如,在将针状构件14安装在后侧臂12上的状态下,从后侧臂12的前面到其前端的长度优选为7~20mm左右,更优选为7~10mm左右。另外,对于针状构件14的轴径,其轴部14b的基端部的轴径优选为0.5~1mm左右,轴部14b的前端部的轴径优选为0.5~1mm左右,箭头状部14a的最大径优选为轴部14b的前端部的轴径±0.1~1mm左右。
(关于前侧臂11)
接着,对前侧臂11进行说明。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前侧臂11是具有一对矩形条状的部分(以下,称为分支部11s)的构件,一对分支部11s的基端彼此连结形成大致V字状。该前侧臂11形成为背面11b(即后侧臂12侧的面)互为平坦面。
此外,前侧臂11并不限于大致V字状,只要设有一对分支部11s,则也可以形成为大致圆弧状或矩形状(
Figure BPA0000175230180000171
字状等)。
在该前侧臂11中,在连结一对分支部11s的位置上,与前侧臂移动管13c的前端连结。该前侧臂移动管13c在与前侧臂11的连结部分,以其中心轴与前侧臂11的背面11b正交的方式与前侧臂11连结。以下,将前侧臂移动管13c与前侧臂11的连结部分中的前侧臂移动管13c的中心轴简称为前侧臂移动管13c的前端的中心轴。
如图1以及图3所示,在设在前侧臂11上的一对分支部11s的前端部上形成有一对容纳空间16、16。各容纳空间16是贯通一对分支部11s的前面11a与背面11b之间的贯通孔,形成为其中心轴与前侧臂移动管13c的前端的中心轴平行。此外,各容纳空间16是其背面11b侧(大径部16a)的内径比前面11a侧(小径部16b)的内径大的阶梯孔,形成为小径部16b的内径比箭头状部14a的外径大,形成为所述形状的理由后述。
并且,各容纳空间16形成为从其中心轴到前侧臂移动管13c的前端的中心轴的距离与从针状构件14的中心轴到后侧臂移动管13b的前端的中心轴的距离为相同的长度。
并且,如上述那样,由于后侧臂移动管13b的前端的中心轴配设为与贯通孔12h的中心轴几乎为同轴,因此,能够将前侧臂移动管13c的前端的中心轴设为与后侧臂移动管13b的前端的中心轴同轴。换句话说,能够将前侧臂移动管13c的前端的中心轴设为与摆动轴同轴。
因此,在使后侧臂移动管13b绕其中心轴旋转时,能够将针状构件14配设为其中心轴与各容纳空间16的中心轴同轴。因此,在两者的中心轴配置为同轴的状态下,当使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接近时,能够将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插入容纳空间16内。
此外,前侧臂11设为各容纳空间16的中心轴与前侧臂移动管13c的前端的中心轴平行即可。即,前侧臂11的背面11b也可以不形成为平坦面,并且,后侧臂12的背面12b与前侧臂移动管13c的前端的中心轴也可以不正交。
并且,各容纳空间16配设为从其中心轴到前侧臂移动管13c的前端的中心轴的距离与从针状构件14的中心轴到后侧臂移动管13b的前端的中心轴的距离为相同的长度即可,各容纳空间16也可以不设在前侧臂11的前端。
(关于缝合器具20)
另外,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具备缝合器具20。该缝合器具20由形成为圆环状的一对卡合构件21、21、连结一对卡合构件21、21的缝合线22构成。
该缝合器具20的一对卡合构件21、21分别配置在前侧臂11的一对容纳空间16、16内。
该卡合构件21在配置于容纳空间16内时,形成为贯通卡合构件21表里的贯通孔21h配置在贯通容纳空间16的小径部16b的孔的上方的大小。具体地说,卡合构件21形成为其外径比容纳空间16的大径部16a的内径小且比小径部16b的内径大。并且,当配置在容纳空间16内时,卡合构件21的外缘与大径部16a的内面之间的距离形成为比贯通孔21h的半径短。即,卡合构件21形成为当卡合构件21配置在容纳空间16内时,卡合构件21的外缘与大径部16a的内面之间仅形成微小的间隙那样的大小。
并且,各卡合构件21的贯通孔21h形成为如下构造:能够供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插通,但是,当箭头状部14a完全插通贯通孔21h时卡合构件21不会从针状构件14脱落。具体地说,各卡合构件21形成为其内径比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的外径小但比针状构件14的轴部14b的前端(即与箭头状部14a的连结部分)的轴径大。
(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的动作的概要)
由于是如上所述的结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中,当操作臂移动单元13使前侧臂11摆动时,能够配置为针状构件14与一方的容纳空间16对置,针状构件14与一方的容纳空间16互为同轴。当在该状态下利用臂移动单元13使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接近时,能够将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插入一方的容纳空间16内。
这样,由于在一方的容纳空间16内配置有缝合器具20的一方的卡合构件21,因此,能够使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插通该一方的卡合构件21。并且,当使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接近直到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整体被插入一方的容纳空间16的小径部16b为止时,能够使针状构件14贯通一方的卡合构件21至其轴部14b。
在该状态下,当操作臂移动单元13使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分离时,能够使卡合构件21与针状构件14一起从容纳空间16脱离。
接着,操作臂移动单元13使前侧臂11摆动,针状构件14与另一方的容纳空间16配置为互为同轴。
在另一方的容纳空间16内配置有缝合器具20的另一方的卡合构件21。因此,当从该状态开始,使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接近,直到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整体被插入另一方的容纳空间16的小径部16b为止时,能够使针状构件14贯通另一方的卡合构件21至其轴部14b。
并且,当操作臂移动单元13,使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分离时,一对卡合构件21、21均处于与针状构件14卡合的状态,因此,能够使连结一对卡合构件21、21的缝合线22成为环状(参照图5(8))。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在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之间配置有物体的状态下,使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接近分离2次,并且,当在第1次、第2次使针状构件14插通物体的位置改变时,能够使缝合线22以其两端位于物体的相同侧的方式贯通物体。换句话说,能够使缝合线22贯通物体使得缝合线22的两端间的部分成为卡在物体上的状态(参照图5(8))。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的生物体的缝合)
由于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因此,当将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安装在内窥镜1的转轴2上时,能够从胃的内部缝合胃壁等的切开部。
下面,根据图4以及图5对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的切开部的缝合作业进行说明。
此外,下面,对缝合形成于胃壁上的切开部SH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向胃内插入安装有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的内窥镜1的转轴2,在应缝合的切开部SH附近,配置转轴2的前端面。从该状态开始,操作臂移动单元13的前侧臂移动管13c,仅将前侧臂11插入切开部SH。
之后,操作臂移动单元13的后侧臂移动管13b以及前侧臂移动管13c,将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配置为由前侧臂11的一方的分支部11s与后侧臂12的背面12b夹住切开部SH的一方的切口边缘部Sa的状态(图4(1))。
此外,当然,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配置为针状构件14与形成于一方的分支部11s中的容纳空间16(一方的容纳空间16)互为同轴。
从图4(1)的状态开始,操作臂移动单元13的后侧臂移动管13b,使后侧臂12接近前侧臂11。这样,能够使针状构件14插入一方的切口边缘部Sa,能够使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插入一方的容纳空间16内。然后,由于能够使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贯通缝合器具20的一方的卡合构件21,因此,能够使一方的卡合构件21与针状构件14卡合(图4(2))。
此外,在图4中,在使后侧臂12与前侧臂11接近时,对使后侧臂12接近前侧臂11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以使前侧臂11接近后侧臂12,并且,也可以使两者一起移动来使两者接近。这一点,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使后侧臂12与前侧臂11分离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因此,下面,仅对使后侧臂12向前侧臂11移动的情况进行说明,对于其它的情况(使前侧臂11向后侧臂12移动的情况以及使两者一起移动的情况)省略说明。
当使一方的卡合构件21与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卡合时,操作臂移动单元13的后侧臂移动管13b,使后侧臂12从前侧臂11分离。此时,针状构件14通过在使针状构件14插通一方的切口边缘部Sa时形成的孔(以下,称为第1穿孔)返回胃内。这样,与针状构件14卡合的一方的卡合构件21也与针状构件14一起移动至胃内。
另一方面,由于即使一方的卡合构件21移动缝合器具20的另一方的卡合构件21也残留在形成于另一方的分支部11s中的容纳空间16内,因此,连结两个卡合构件21的缝合线22配置为贯通第1穿孔。即,缝合线22配置为:固定在一方的卡合构件21上的一端位于胃内,固定在另一方的卡合构件21上的一端位于胃外(图4(3))。
从图4(3)的状态开始,将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配置为由前侧臂11的另一方的分支部11s与后侧臂12的背面12b夹住切开部SH的另一方的切口边缘部Sb的状态(图4(4))。具体地说,使前侧臂11移动,配置为另一方的分支部11s位于另一方的切口边缘部Sb的外面。之后,使前侧臂11摆动,配置为针状构件14与形成于另一方的分支部11s中的容纳空间16(另一方的容纳空间16)互为同轴。
从图4(4)的状态开始,操作臂移动单元13的后侧臂移动管13b,使后侧臂12接近前侧臂11。这样,能够使针状构件14插通另一方的切口边缘部Sb,能够使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插入另一方的容纳空间16内。并且,由于能够使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贯通缝合器具20的另一方的卡合构件21,因此,能够使另一方的卡合构件21也与针状构件14卡合(图5(5))。
当使另一方的箭头状部14a与针状构件14卡合时,操作臂移动单元13的后侧臂移动管13b,当使后侧臂12从前侧臂11分离时,针状构件14通过在使针状构件14插通另一方的切口边缘部Sb时形成的孔(以下,称为第2穿孔)返回胃内。这样,与针状构件14卡合的另一方的卡合构件21也与针状构件14一起移动至胃内,缝合线22贯通第2穿孔(图5(6))。
这样,固定缝合线22的两端的一对卡合构件21均处于与一根针状构件14卡合的状态,因此,由缝合线22形成如下环,即从针状构件14(即胃内)贯通第1穿孔出到胃外,从胃外面贯通第2穿孔返回针状构件14(即胃内)的环(参照图5(7))。
当形成如上所述的缝合线22的环时,首先,操作臂移动单元13,使前侧臂11通过切开部SH移动至胃内。然后,当前侧臂11进入胃内时,使转轴2本身或者后侧臂12移动以使针状构件14从切开部SH分离。这样,由于缝合线22的两端以从切开部SH分离的方式移动,因此,切开部SH的一对切口边缘部Sa、Sb被移动,使得缝合线22中位于贯通第1穿孔的部分与贯通第2穿孔的部分之间的部分、即位于胃外的部分的长度变短。即,由于切开部SH的一对切口边缘部Sa、Sb被移动使得其端面彼此接近,由此,切开部SH以切口边缘部Sa、Sb的端面彼此接触的方式被缝合(图5(8))。
然后,当切开部SH的一对切口边缘部Sa、Sb的端面彼此接触时,在该状态下,结扎缝合线22。具体地说,对缝合线22中从针状构件14(即一方的卡合构件21)延伸至第1穿孔的部分与从针状构件14(即另一方的卡合构件21)延伸至第2穿孔的部分进行结扎。该结扎可以使用出售的夹具等。例如,只要从内窥镜1的钳子口提供夹具等并安装在缝合线22上,就能够进行结扎。
最后,当切去缝合线22中与结扎的部分相比位于针状构件14侧的部分时,能够以使切开部SH的一对切口边缘部Sa、Sb的端面彼此接触的状态固定切开部SH。
在上述例中,对设在缝合装置10的后侧臂12上的针状构件14为1个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设置多个针状构件14。
例如,沿着前侧臂11的轴向,以具有间隔的状态排列的方式设置多个针状构件14。并且,在各分支部11s中,在与多个针状构件14对应的位置形成多个容纳空间16。即,当将一个针状构件14的中心轴与设在一方的分支部11s中的一个容纳空间16的中心轴配置于同轴上时,以全部针状构件14以及设在一方的分支部11s中的全部容纳空间16位于同轴上的方式,在各分支部11s中形成多个容纳空间16。当使用所述缝合装置10按上述顺序进行缝合时,由于能够一次在多个位置形成插通切开部SH的一对切口边缘部Sa、Sb的缝合线22的环,因此,能够以短时间进行切开部SH的缝合。
另外,在上述例中,对分支部11s为2个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设在前侧臂11上的分支部11s也可以为3个以上。
(连结机构)
在具有上述那样的结构的缝合装置10中,设为:前侧臂11的背面11b以及后侧臂12的前面12a均为平坦面,前侧臂11的背面11b与前侧臂移动管13c的前端的中心轴正交,并且,后侧臂12的前面12b与后侧臂移动管13b的前端的中心轴正交。这样,如果能够使前侧臂11的背面11b与后侧臂12的前面12a保持平行地使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接近分离,则当将针状构件14的中心轴与容纳空间16的中心轴配置为同轴时,能够容易地将针状构件14插入容纳空间16。这是因为,使前侧臂移动管13c从后侧臂移动管13b的前端突出的长度没有限制,但是,在缝合生物体(胃壁等)时,最多只要突出10~20mm左右即可,在这种程度的突出量下,前侧臂移动管13c中突出的部分几乎不弯曲。而且,前侧臂移动管13c插通后侧臂移动管13b,两者为同轴。因此,即使使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接近分离,前侧臂11的背面11b也与后侧臂12的前面12a维持为平行。特别是,在前侧臂移动管13c的前端设置上述那样的刚性较高的棒状部,当其长度比使前侧臂移动管13c突出的突出量短时,能够可靠地将前侧臂11的背面11b与后侧臂12的前面12a维持为平行。
但是,由于当设有如以下那样的连结机构时,能够将针状构件14更可靠地插入容纳空间16,因此,优选。
如图6~图8所示,连结机构40具备设在后侧臂12上的后侧连结构件42以及设在前侧臂11上的前侧连结构件41。
后侧连结构件42设于后侧臂12的基端。该后侧连结构件42是形成为剖面正方形的轴状部,其侧面形成为与摆动轴(换句话说,后侧臂移动管13b的前端的中心轴)平行的平坦面。
具体地说,后侧连结构件42具有与摆动轴的轴向平行的基准侧面42a以及与该基准侧面42a相互交叉的一对定位侧面42b、42c。基准侧面42a是位于与设有针状构件14的一侧的相反侧的面。一对定位侧面42b、42c是与摆动轴的轴向平行的平坦面。并且,后侧连结构件42形成为剖面正方形,因此,基准侧面42a与一对定位侧面42b、42c相互正交。
如图6~图8所示,前侧连结构件41是设在前侧臂11的基端的轴状部。该前侧连结构件41具备沿着其轴向形成的引导槽41h。该引导槽41h能够与后侧连结构件42卡合,并且,形成为能够使卡合后的后侧连结构件42沿着其轴向移动的形状。
具体地说,引导槽41h具有相互交叉的一对引导面41a、41b。该一对引导面41a、41b形成为与摆动轴(换句话说,前侧臂移动管13c的前端的中心轴)的轴向平行的平坦面。并且,一对引导面41a、41b形成为其交叉角度与后侧连结构件42的基准侧面42a和一对定位侧面42b所成的角度相同。即,一对引导面41a、41b设为相互正交。
并且,引导槽41h形成为,当以后侧连结构件42的基准侧面42a与引导面41a或者引导面41b面接触的方式使后侧连结构件42卡合时,一对定位侧面42b、42c中的任一方与引导面41a或者引导面41b面接触,针状构件14的中心轴与任一容纳空间16的中心轴为同轴。在图7的情况下,当使后侧连结构件42的基准侧面42a与引导面41b面接触时,定位侧面42b与引导面41a面接触。这样,后侧连结构件42定位为针状构件14的中心轴与一方的容纳空间16(在图7(B)中为左侧的容纳空间16)的中心轴为同轴。相反,当使后侧连结构件42的基准侧面42a与引导面41a面接触时,定位侧面42a与引导面41b面接触。这样,针状构件14的中心轴被定位为与另一方的容纳空间16(在图7(B)中为右侧的容纳空间16)的中心轴为同轴。
由于为如上所述的结构,因此,当使连结机构40的后侧连结构件42从前侧连结构件41中的后侧臂12侧的端部卡合时,能够使后侧连结构件42沿着引导槽41h向前侧臂11移动。这样,由于能够使后侧连结构件42与引导槽41h在2个面上面接触,因此,能够在固定了后侧臂12与前侧臂11的相对旋转的状态下,即,能够在对后侧臂12与前侧臂11进行了定位的状态下后侧臂12与前侧臂11接近分离。因此,能够使针状构件14的中心轴与容纳空间16的中心轴保持同轴地接近,由此,能够将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可靠且简单地插入容纳空间16内。
另外,如图7以及图8所示,也可以在引导槽41h的一对引导面41a、41b上分别形成沿着引导面41a、41b延伸的导轨上的突起41p,在后侧连结构件42上形成能够与突起41p卡合的槽42g。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更可靠地定位后侧连结构件42与前侧连结构件41。换句话说,具有能够可靠地定位后侧臂12与前侧臂11的优点。
此外,在图7中,示出了配置为基准侧面42a的法线方向与连接针状构件14的中心轴和摆动轴的线平行的构造,但是,只要满足上述那样的功能,基准侧面42a的法线方向也可以与连接针状构件14的中心轴和摆动轴的线成某种程度的角度。
另外,连结机构的构造并非限定于上述那样的构造。只要是如下那样的构造即可,即针状构件14的中心轴与容纳空间16的中心轴在位于同轴上的状态下后侧臂12相对于前侧臂11的摆动固定,但允许向两者接近分离的方向移动那样的构造。
(其他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的说明)
另外,在上述例中,对仅在前侧臂11上设置有分支部11s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在后侧臂12上设置一对分支部12s、12s。在这种情况下,以如下方式将针状构件14分别设在各分支部12s上:当一个针状构件14的中心轴与一个容纳空间16的中心轴位于同轴上时,另一个针状构件14的中心轴与另一个容纳空间16的中心轴也位于同轴上。并且,当将一对卡合构件21、21分别配置在一对容纳空间16、16中时,通过使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仅接近分离一次,由此,能够分别使一对卡合构件21、21与设在一对分支部12s、12s上的针状构件14卡合。这样,能够以连接设在一个分支部12s上的针状构件14以及设在其他分支部12s上的针状构件14的方式形成缝合线22的环。
例如,在利用所述缝合装置10A缝合切开部SH的一对切口边缘部Sa、Sb的情况下,一对切口边缘部Sa、Sb分别配置为位于前侧臂11的一对分支部11s、11s与前侧臂12的一对分支部12s、12s之间。并且,当仅使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接近分离一次时,缝合线22的两端部分别贯通一对切口边缘部Sa、Sb,而且,能够成为缝合线22的两端相对于胃壁位于相同侧的状态。
因此,由于当使用缝合装置10A时,能够减少缝合作业的工时,因此,能够迅速进行缝合。
另外,也可以在缝合装置10A上设置上述连结机构40。即,也可以在前侧臂11以及后侧臂12上分别设置前侧连结构件41以及后侧连结构件42。在这种情况下,以如下方式形成前侧连结构件41以及后侧连结构件42:当前侧连结构件41与后侧连结构件42卡合时,一对分支部12s、12s的针状构件14的中心轴与设在一对分支部11s、11s中的一对容纳空间16的中心轴配置在同轴上。这样,能够可靠地使一对针状构件14、14插入一对容纳空间16、16,使一对卡合构件21、21与一对针状构件14、14卡合。
并且,也可以在缝合装置10A的后侧臂12的各分支部12s上设置多个针状构件14,将与设在各分支部12s上的针状构件14数目相同的容纳空间16设在前侧臂11的各分支部11s中。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仅使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接近分离一次,也能够使多个缝合线22插通一对切口边缘部Sa、Sb,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缝合作业的工数,并能够进一步缩短缝合时间。
(关于卡合构件21)
另外,对于缝合器具20的一对卡合构件21、21而言,如上述那样能够使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插通贯通孔21h,但只要形成为箭头状部14a整体插通贯通孔21h时卡合构件21不从针状构件14脱落的构造即可。
例如,作为卡合构件21,可以采用如下那样的构造。
如图10(a)、(b)所示,作为卡合构件21,可以采用环状构件,该环状构件由某种程度的硬度较高且具有弹力的弹性材料(弹簧钢等)形成,在一部分具有间断的部分21g。在所述构件的情况下,卡合构件21形成为其贯通孔21h的内径从针状构件14插入的一侧(图10的上侧,以下称为插入侧)向针状构件14突出的一侧(图10的下侧,以下称为突出侧)变小。并且,卡合构件21形成为其贯通孔21h中的突出侧的内径比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的外径小但比轴部14b的前端部分的外径大。这样,当将针状构件14插入卡合构件21的贯通孔21h中时,卡合构件21的间断的部分21g扩大,能够使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插通。并且,当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完全插通卡合构件21的贯通孔21h时,卡合构件21由于弹力恢复到原本的状态(即,卡合构件21回到间断的部分21g闭合的状态)。另一方面,即使要将针状构件14从卡合构件21中拔出,由于突出侧的贯通孔21h的内径比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的基端部的径小,因此,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的基端部卡在卡合构件21的突出侧的面上,卡合构件21也不会从针状构件14脱出。
另外,在使卡合构件21的贯通孔21h的内径大于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时,对于卡合构件21也可以在贯通孔21h的内面设置夹住并保持针状构件14的保持部21f,以使针状构件14不会从卡合构件21的贯通孔21h脱出。例如,如图10(d)所示,在贯通孔21h的突出侧的内面设置难以向插入侧弯曲但是容易向相反侧弯曲的、由弹性材料构成的一对把持片21s、21s,其前端间的距离形成为比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的外径窄但比轴部14b的前端部分的外径宽。如果设为所述构造,则当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被完全插入时,一对把持片21s、21s由于弹力恢复到原本的状态(即,成为由一对把持片21s、21s的前端夹住轴部14b的状态)。由于一对把持片21s、21s成为移动的阻碍,因此,即使要将针状构件14从卡合构件21拔出,卡合构件21也不会从针状构件14脱出。
并且,卡合构件21也可以设为如图11所示的形状。
如图11所示,卡合构件21是形成为圆环状的板状构件,其内端具有3个卡合片21f、21f。该卡合构件21形成为内径比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大,在3个卡合片21f、21f的内端形成的圆的直径比箭头状部14a小。如果设为所述形状,则当箭头状部14a插通贯通孔21h时3个卡合片21f、21f卡在箭头状部14a与轴部14b的台阶上,因此,能够使针状构件14难以从卡合构件21脱出。并且,由于能够减小在针状构件14插通卡合构件21的贯通孔21h时的阻力,因此,在使后侧臂12与前侧臂11接近时,能够使两者更可靠地卡合。
另外,将缝合线22固定在卡合构件21上的方法并非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如图10所示,将缝合线22连接固定在卡合构件21上,也可以如图11所示,设为如下构造,即在卡合构件21上设置连结片21b且该连结片21b与缝合线22连结的构造。
如图11所示,具备连结片21b的卡合构件21具备形成有贯通孔21h的卡合部21a、以及与该卡合部21a形成为一体的连结片21b。该连结片21b在与卡合部21a的连结部分弯折,其轴向设为与贯通孔21h的中心轴平行。在该连结片21b上沿其轴向设有多个把持片21k。
因此,当以沿着连结片21b的轴向的方式配置缝合线22的端部,并设为在多个把持片21k与连结片21b之间夹住缝合线22时,能够将缝合线22固定在卡合构件21上。
并且,由于连结片21b的轴向被设为与贯通孔21h的中心轴平行,因此,当在卡合构件21的贯通孔21h中插通有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时,能够使连结片21b处于沿着箭头状部14a的侧面的状态或者针状构件14的中心轴与连结片21b的轴向平行的状态。这样,即使设置连结片21b,在针状构件14通过胃壁等时,也能够减小由连结片21b引起的阻力。特别是,在连结片21b与卡合部21a形成为一体的情况下,当两者的连结部分弯折为曲面时,能够进一步减小通过胃壁等时的阻力。
此外,在连结片21b上固定缝合线22的端部的方法并非限定于上述方法。例如,作为不具有把持片21k的板状或者棒状的构件,也可以对缝合线22的端部进行解捻,利用解捻而得的线卷住连结片21b并利用粘合剂等加固来固定缝合线22与连结片21b。
另外,在使用具有上述那样的连结片21b的构件作为卡合构件21的情况下,优选在前侧臂11的容纳空间16中保持卡合构件21时,将能够保持连结片21b的机构设于前侧臂11中。
例如,在前侧臂11的侧面,沿着容纳空间16的轴向设置连结片容纳槽16g。并且,在前侧臂11的背面16b上设置用于连通连结片容纳槽16g与容纳空间16的连通槽16m。具体地说,设置连通槽16m使得容纳空间16的大径部16a与连结片容纳槽16g连通。并且,将连通槽16m的宽度设为比安装有缝合线22的端部的状态下的连结片21b的宽度略宽。
这样,在将卡合构件21配置于容纳空间16内时,将卡合部21a配置在容纳空间16的大径部16a中并在连通槽16m中配置连结片21b。这样,由于连结片21b被保持为其轴向与连结片容纳槽16g的轴向平行的状态,因此,能够可靠地保持为使卡合部21a的贯通孔21h的中心轴与容纳空间16的中心轴一致的状态。并且,由于连结片21b被容纳于连结片容纳槽16g中,因此,还能够防止卡合部21a在容纳空间16内倾斜。因此,能够使卡合构件21在稳定的状态下保持于容纳空间16内。
此外,在上述例中,对卡合构件21(在设置连结片21b的情况下为卡合部21a)的形状以及贯通孔21h的形状为圆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卡合构件21以及贯通孔21h的形状并非限定于所述形状。例如,如图8(c)所示,卡合构件21的形状可以设为四角形状,也可以设为三角形状、五角形状等,其形状并非特别限定。贯通孔21h的形状可以设为四角形状,也可以三角形状、五角形状等,其形状并非特别限定。在将卡合构件21的外径设为四角形状等的情况下,优选将角设为倒角等以使卡合构件21不损伤胃壁等。
另外,卡合构件21也可以使用像螺旋弹簧那样将线状构件卷成螺旋状而得的构件。在这种情况下卡合构件21也只要形成为外径比容纳空间16的小径部16b大,其内径比轴部14b的前端外径大但比箭头状部14a小即可。特别是,当形成为其内径从卡合构件21的一端向另一端变小时,能够使箭头状部14a易于插通卡合构件21而箭头状部14a难以从卡合构件21脱出。作为形成为其内径从卡合构件21的一端向另一端变小的方法,可以举出将卡合构件21设为大致圆锥状的方法。
(其他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的说明)
接着,对其他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C进行说明。
其他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C除了前后一对臂11、12的构造以外,具有与上述缝合装置10实质上相同的构造。因此,对与具有实质上等同的构造的臂移动单元13、缝合器具20等有关的说明进行适当省略。
(前后一对臂11、12的说明)
接着,对其他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的前后一对臂11、12进行说明。
首先,对前后一对臂11、12共同的形状等进行说明。
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前后一对臂11、12其基端分别安装在臂移动单元13的前侧臂移动管13c以及后侧臂移动管13b上。
从与各臂11、12的连结部分中的各移动管13a、13b的轴向(以下,简称为各移动管13a、13b前端的轴向)观察(参照图13(B),以下,称为俯视),各臂11、12是形成为大致圆弧状的板状构件。并且,两臂11、12的俯视形状形成为大致相似形。各臂11、12的大小并非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不会妨碍设于内窥镜1的前端部前面的CCD摄像机(电荷耦合摄像机)的视场、并且不会阻碍照明的程度的大小。例如,后侧臂12优选其中心轴a的曲率半径形成为与内窥镜的转轴2的直径相同的程度。
此外,各臂11、12的形状并非必须为圆弧状,可以是棒状,也可以在俯视下为长方形。在各臂11、12为棒状或长方形的情况下,优选各臂11、12的轴向的长度为内窥镜1的转轴2的外径左右。
另外,各臂11、12的材料并非特别限定,优选缝合时不变形的程度的强度。例如,优选金属或增强塑料等。
接着,对前后一对臂11、12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对后侧臂12进行说明。
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后侧臂12形成为上述那样的形状,其基端安装在后侧臂移动管13b的前端。在该后侧臂12中,前侧臂11侧的面(以下称为前面12a)形成为与后侧臂移动管13b的前端的轴向正交的平坦面。
如图13所示,该后侧臂12的前面12a的前端部设有上述那样的针状构件14。该针状构件14以其轴向与前面12a正交的方式(换句话说,以其轴向与后侧臂移动管13b的前端的轴向平行的方式),将其基端固定于前面12a。
另外,后侧臂12可以不是板状,其表面(前面12a或者背面)也可以不与后侧臂移动管13b的前端的轴向正交。另外,后侧臂12的表面也可以不是平坦面。
并且,在后侧臂12上设置针状构件14的位置并非特别限定,也可以不是后侧臂12的前端。
接着,对前侧臂11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前侧臂11其基端安装在前侧臂移动管13c的前端。该前侧臂11由具备某种程度的厚度的板状构件形成。具体地说,前侧臂11形成为具有能够在其内部形成可容纳后述的缝合器具20的空间的程度的大小,即,具备能够形成可容纳缝合器具20的空间的程度的厚度以及宽度。
并且,在前侧臂11中,上述后侧臂12侧的面(在图13(A)中为上侧的面,以下称为背面11b)形成为与前侧臂移动管13c的前端的轴向正交的平坦面。即,前侧臂11的背面11b设为与后侧臂12的前面12a平行。
另外,与后侧臂12的前面12a同样,前侧臂11的背面11b也可以不是平坦面。并且,前侧臂11的背面11b与后侧臂12的前面12a也可以不平行。但是,在能够安全且可靠地进行缝合这一点上,优选当前侧臂11的背面11b以及后侧臂12的前面12a形成为均平坦且相互平行。
(容纳空间16的说明)
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在前侧臂11中形成有容纳空间16。该容纳空间16是从背面11b凹下的孔,并设为不贯通前侧臂11。该容纳空间16形成为其中心轴与后侧臂移动管13b的前端的轴向平行。
并且,容纳空间16形成在与设于后侧臂12上的针状构件14对应的位置上。具体地说,容纳空间16形成为从其中心轴到前侧臂移动管13c的前端的中心轴的距离与从后侧臂移动管13b的前端的中心轴到针状构件14的中心轴的距离为相同的长度。即,容纳空间16形成为当使前侧臂11以及后侧臂12以其基端为支点摆动时,存在针状构件14的中心轴与容纳空间16的中心轴为同轴的位置。
此外,在绕前侧臂移动管13c与后侧臂移动管13b的轴的相对旋转被固定的情况下,容纳空间16优选形成为其中心轴与针状构件14的中心轴同轴。
该容纳空间16形成为其内径比针状构件14的外径大。并且,容纳空间16为阶梯孔,并形成为上方具有内径较大的部分(卡合构件容纳部16a),下方具有内径较小的部分(针状构件前端容纳部16b)。
此外,卡合构件容纳部16a与针状构件前端容纳部16b的连结面16c形成为与容纳空间16的中心轴正交,其理由后述。
并且,在前侧臂11上形成有与容纳空间16连通的缝合器具保持空间17。该缝合器具保持空间17形成为其底面17a与容纳空间16的连结面16c为同一平面,其理由后述。
(关于缝合器具20)
另外,如图13所示,在缝合器具保持空间17内容纳有缝合器具20。该缝合器具20由形成为圆环状的一对卡合构件21、21以及连结该一对卡合构件21、21的缝合线22构成。
卡合构件21形成为在容纳于容纳空间16内时,不落下至针状构件前端容纳部16b内的程度的大小。具体地说,卡合构件21形成为其外径比卡合构件容纳部16a的内径小且比容纳空间16的针状构件前端容纳部16b的内径大。
(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的动作的概要)
由于为如上所述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中,操作臂移动单元13,将前侧臂11以及后侧臂12配置为针状构件14与容纳空间16对置(配置为针状构件14与容纳空间16互为同轴),当利用臂移动单元13使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接近时,能够将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插入容纳空间16内。
另一方面,当将缝合器具20的一方的卡合构件21配置在容纳空间16内时,一方的卡合构件21被配置在连结面16c上,卡合构件21的贯通孔21h配置在针状构件前端容纳部16b的上方。
这样,当将缝合器具20的一方的卡合构件21配置在容纳空间16内的状态下使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插入容纳空间16内时,能够将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插入卡合构件21的贯通孔21h。并且,当使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接近直到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整体被插入针状构件前端容纳部16b为止时,能够使针状构件14插通卡合构件21的贯通孔21h至其轴部14b。
当在该状态下、操作臂移动单元13使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分离时,能够使卡合构件21与针状构件14一起从容纳空间16中脱离。
另外,当一方的卡合构件21从容纳空间16中脱离时,利用缝合线22与该一方的卡合构件21连结的另一方的卡合构件21被缝合线22拉动,从缝合器具保持空间17移动到容纳空间16内。
当另一方的卡合构件21移动到容纳空间16内时,另一方的卡合构件21被配置在连结面16c上,卡合构件21的贯通孔21h被配置在针状构件前端容纳部16b的上方。
当在该状态下操作臂移动单元13、使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接近时,能够将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插入另一方的卡合构件21的贯通孔21h。
这样,由于一对卡合构件21、21均处于与针状构件14卡合的状态,因此,能够使连结一对卡合构件21、21的缝合线22为环状(参照图15)。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在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之间配置有物体的状态下,使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接近分离2次,并且,当在第1次以及第2次使针状构件14插通物体的位置改变时,能够使缝合线22以其两端位于物体的相同侧的方式贯通物体。换句话说,能够使缝合线22贯通物体以成为缝合线22的两端间的部分卡在物体上的状态。(参照图15)。
(关于利用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进行的生物体的缝合)
由于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因此,当将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安装在内窥镜1的转轴2上时,能够从胃的内部缝合胃壁等的切开部。
以下,根据图16以及图17对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的切开部的缝合作业进行说明。
此外,下面,对缝合形成于胃壁的切开部SH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向胃内插入安装有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的内窥镜1的转轴2,在应缝合的切开部SH附近,配置转轴2的前端面。从该状态开始,操作臂移动单元13的前侧臂移动管13c,仅将前侧臂11插入切开部SH。
之后,操作臂移动单元13的后侧臂移动管13b以及前侧臂移动管13c,配置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以成为由前侧臂11的前面11a与后侧臂12的背面12b夹住切开部SH的一方的切口边缘部Sa的状态(图16(1))。
此外,当然,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配置为针状构件14与容纳空间16互为同轴。
从图16(1)的状态开始,操作臂移动单元13的后侧臂移动管13b,使后侧臂12接近前侧臂11。这样,能够使针状构件14插通一方的切口边缘部Sa,能够使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贯通缝合器具20的一方的卡合构件21的贯通孔21h,因此,能够使一方的箭头状部14a与针状构件14卡合(图16(2))。
此外,在图16中,在使后侧臂12与前侧臂11接近时,对使后侧臂12接近前侧臂1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可以使前侧臂11接近后侧臂12,也可以使两者一起移动来使两者接近。这一点,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使后侧臂12与前侧臂11分离的情况下也同样。因此,下面,仅对使后侧臂12向前侧臂11移动的情况进行说明,对其它的情况(使前侧臂11向后侧臂12移动情况以及使两者一起移动的情况)省略说明。
当使一方的箭头状部14a与针状构件14卡合时,操作臂移动单元13的后侧臂移动管13b,使后侧臂12从前侧臂11分离。此时,针状构件14通过在使针状构件14插通一方的切口边缘部Sa时形成的孔(以下,称为第1穿孔)返回胃内。这样,与针状构件14卡合的一方的卡合构件21也与针状构件14一起移动到胃内。
另一方面,由于即使一方的卡合构件21移动,缝合器具20的另一方的卡合构件21也残留在前侧臂11的缝合器具保持空间17内,因此,连结两个卡合构件21的缝合线22配置为贯通第1穿孔。即,固定在一方的卡合构件21上的一端位于胃内,固定在另一方的卡合构件21上的一端配置为位于胃外(图16(3))。
从图16(3)的状态开始,改变后侧臂12以及前侧臂11的朝向以及位置,配置为由前侧臂11的前面11a与后侧臂12的背面12b夹住切开部SH的另一方的切口边缘部Sb的状态(图16(4))。
此外,在改变后侧臂12以及前侧臂11的朝向时,由于缝合线22在某种程度上被拉动,因此,另一方的卡合构件21从缝合器具保持空间17内移动至容纳空间16内。如上述那样,由于缝合器具保持空间17的底面17a与容纳空间16的连结面16c形成为相同平面,因此,另一方的卡合构件21平滑地移动至容纳空间16内。然后,移动至容纳空间16内的卡合构件21,在后侧臂12与前侧臂11接近时,被配置在能够与针状构件14卡合的位置(即,能够使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贯通贯通孔21h的位置)。
此外,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也配置为针状构件14与容纳空间16互为同轴。
从图16(4)的状态开始,当操作臂移动单元13的后侧臂移动管13b,使后侧臂12接近前侧臂11时,能够使针状构件14插通另一方的切口边缘部Sb,能够使另一方的卡合构件21与针状构件14卡合(图17(5))。
当使另一方的箭头状部14a与针状构件14卡合时,如果操作臂移动单元13的后侧臂移动管13b,使后侧臂12从前侧臂11分离,则针状构件14通过使针状构件14插通另一方的切口边缘部Sb时形成的孔(以下,称为第2穿孔)返回胃内。这样,与针状构件14卡合的另一方的卡合构件21也与针状构件14一起移动至胃内,缝合线22贯通第2穿孔(图17(6))。
这样,由于固定了缝合线22的两端的一对卡合构件21均处于与一个针状构件14卡合的状态,因此,由缝合线22形成如下环,即从针状构件14(即胃内)贯通第1穿孔并出到胃外、从胃外面贯通第2穿孔返回针状构件14(即胃内)的环(参照图17(7),图15)。
当形成如上所述的缝合线22的环时,首先,操作臂移动单元13,通过切开部SH使前侧臂11移动至胃内。然后,当前侧臂11进入胃内时,使转轴2本身或者后侧臂12移动以使针状构件14从切开部SH分离。这样,由于以缝合线22的两端从切开部SH分离的方式移动,因此,切开部SH的一对切口边缘部Sa、Sb被移动使得在缝合线22中位于贯通第1穿孔的部分与贯通第2穿孔的部分之间的部分的长度变短。即,切开部SH的一对切口边缘部Sa、Sb被移动使得其端面彼此接近,由此,切开部SH以切口边缘部Sa、Sb的端面彼此接触的方式被缝合(图17(8))。
然后,当切开部SH的一对切口边缘部Sa、Sb的端面彼此接触时,在该状态下结扎缝合线22。具体地说,对缝合线22中,从针状构件14(即一方的卡合构件21)延伸至第1穿孔的部分以及从针状构件14(即另一方的卡合构件21)延伸至第2穿孔的部分进行结扎。该结扎可以使用出售的夹具等。例如,当从内窥镜1的钳子口提供夹具等并安装在缝合线22时,能够进行结扎。
最后,当切断缝合线22中位于结扎后的部分的针状构件14侧的部分时,能够在使切开部SH的一对切口边缘部Sa、Sb的端面彼此接触的状态下,固定切开部SH。
此外,如图18所示,在将安装有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的转轴2插入胃内时,优选设为使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接近、针状构件14被插入容纳空间16内的状态。这样,能够便于使安装有缝合装置10的转轴2通过套管等,并能够防止针状构件14损伤胃等。
特别是,当将针状构件14的长度或容纳空间16的深度调整至前侧臂11的背面11b与后侧臂12的前面12a能够接触的程度时,能够进一步减小在使安装有缝合装置10的转轴2通过套管等时的缝合装置10的阻力。并且,当使后侧臂12接近至其背面与转轴2的前端面1s接触的程度时,能够进一步减小缝合装置10的阻力。
另外,在将针状构件14插入容纳空间16内的状态下,也可以在容纳空间16的开口部内面设置阻塞开口部的内端与针状构件14的外圆周面之间的由多个片状构件构成的翅片11f。这样,能够在将缝合装置10配置在预定的位置为止的时间内,防止生物体的组织等从开口部的内端与针状构件14的外圆周面之间进入容纳空间16内。
(前侧臂11的构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缝合器具20的另一方的卡合构件21通过前后一对臂11、12的动作从缝合器具保持空间17内移动至容纳空间16内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即,对后侧臂12、针状构件14、前侧臂11的缝合器具保持空间17作为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供给机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前侧臂11也可以预先设置从缝合器具保持空间17内将卡合构件21推出至容纳空间16内的机构。
例如,在缝合器具保持空间17内设置沿着缝合器具保持空间17的轴向移动的移动构件,并设置使该移动构件向容纳空间16加力的加力构件(例如弹簧等)。当设为所述构成时,在一方的卡合构件21位于容纳空间16内时,一方的卡合构件21成为阻力而另一方的卡合构件21被保持在缝合器具保持空间17内。并且,当一方的卡合构件21与针状构件14一起从容纳空间16脱离时,由于另一方的卡合构件21能够移动,因此,能够由移动构件按压而使另一方的卡合构件21移动至容纳空间16内。
并且,在设置有如上所述的供给机构的情况下,容纳空间16的一方的卡合构件21因加力构件的作用力而保持为被夹在另一方的卡合构件21与容纳空间16内面之间的状态。因此,能够得到如下效果:在将内窥镜1插入胃内时等,能够防止一方的卡合构件21从容纳空间16脱落。
另外,在另一方的卡合构件21向容纳空间16内移动时,另一方的卡合构件21因加力构件的作用力而保持为被夹在移动构件与容纳空间16内面之间的状态。因此,能够得到如下效果:即使在改变前侧臂11的朝向时(参照图16(4))或由缝合线22拉动另一方的卡合构件21时,也能够防止另一方的卡合构件21从容纳空间16脱落。
另外,在设有上述那样的供给机构的情况下,当设为能够在缝合器具保持空间17中容纳多个缝合器具20时,能够连续进行多次缝合。例如,在利用2个缝合器具20进行2处位置的缝合之后(参照图15),也能够同时对2处位置进行结扎,因此,能够缩短缝合作业的时间。
(落下防止膜)
另外,也可以在容纳空间16的开口部设置例如树脂制的膜等能够利用针状构件14等的前端贯通的膜。这样,能够防止缝合器具20从容纳空间16脱落,直到将前侧臂11配置在切开部SH上开始缝合为止。例如,即使在内窥镜1的转轴2的前端面1s朝上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缝合器具20落下。
设于容纳空间16的开口部的膜的材料并非特别限定,如果是树脂制的膜等,只要使针状构件14插入容纳空间16,就能够使针状构件14的前端贯通膜。这样,即使在进行缝合前不进行取下膜等的作业,也能够实施使用了缝合器具20的缝合。另外,当膜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度时,即使在针状构件14的前端贯通之后,也能够形成以因针状构件14而形成了贯通孔的状态的膜的形式阻塞容纳空间16的开口部的某种程度的面积的状态。这样,能够使形成有贯通孔的状态的膜作为落下防止材料而发挥功能,该落下防止材料防止缝合器具20的卡合构件21从容纳空间16落下。
(液体排出孔)
并且,在上述例中,容纳空间16设为不贯通前侧臂11,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胃内的血液等的液体有可能积存在容纳空间16内。因此,也可以设置将进入容纳空间16的液体等排出到外部的排出孔。
例如,如图19(a)所示,设置贯通容纳空间16的针状构件前端容纳部16b的内底面与前侧臂11的前面之间的、直径比针状构件前端容纳部16b小的贯通孔16f。这样,能够防止针状构件14的前端比前侧臂11的前面突出,并且能够将进入容纳空间16的液体通过贯通孔16f排出到外部。
另外,也可以将容纳空间16的针状构件前端容纳部16b本身作为贯通至前侧臂11的前面的贯通孔,并在针状构件前端容纳部16b内设置防止针状构件14的前端比前侧臂11的前面突出的构件。例如,如图19(b)所示,当在针状构件前端容纳部16b内设置格子状的板16p时,能够防止针状构件14的前端比前侧臂11的前面突出,并且能够将进入容纳空间16的液体排出到外部。此外,在针状构件前端容纳部16b内设置网等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并且,如图19(c)所示,也可以设置贯通容纳空间16的连结面16c与前侧臂11的前面之间的贯通孔16f。在这种情况下,进入针状构件前端容纳部16b内的液体无法完全排出到外部,但某种程度的液体能够通过贯通孔16f排出到外部。
(其他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中,对针状构件14露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在前侧臂11上以包围针状构件14的方式设置保护针状构件14的保护构件。这样,能够在向胃壁等的对象刺入针状构件14时,减小施加给针状构件14的力,因此,能够抑制针状构件14的损伤。
此外,设有保护构件的缝合装置10B除了设置保护构件所需的结构以外,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在缝合作业时也同样地操作并同样地进行动作。因此,下面,仅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保护构件的构造并非特别限定,例如,可以设为如图20~图22所示的构造。
如图20~图22所示,在缝合装置10B中,在后侧臂12的前面12a上设有中空的中空针14p。该中空针14p其基端固定于前面12a使得其轴向与前面12a正交(使得其轴向与后侧臂移动管13b的前端的轴向平行)。并且,在该中空针14p的内部,以与中空针14p的中心轴同轴的方式安装有上述针状构件14。
当设为所述结构时,在将针状构件14刺入胃壁等的缝合对象时,不从其径向对针状构件14施加力,因此,能够防止针状构件14弯曲或折断。
并且,即使在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缝合装置10B中,除了设有中空针14p的点以外具有与图12~图19的缝合装置10实质上同样的结构,因此,当与缝合装置10同样地操作时,也能够缝合切开部SH。即,如图23以及图24所示,当操作缝合装置10B时,能够利用缝合装置10B中的缝合器具20的缝合线22缝合切开部SH。
此外,在设置有中空的中空针14p的情况下,优选如图21所示,在前侧臂11的容纳空间16中形成用于容纳中空针14p的环状槽16g。具体地说,环状槽16g以其直径与中空针14p为同径的方式形成于针状构件前端容纳部16b的周围。并且,在将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整体插入针状构件前端容纳部16b时,将环状槽16g的深度形成为中空针14p的前端不与环状槽16g的内底相接的程度的深度。这样,在使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接近时,中空针14p不妨碍使针状构件14的箭头状部14a插入卡合构件21的贯通孔21h。
(结扎)
如上述那样,当使用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0、10B时,也能够从胃内缝合切开部SH,缝合线22的结扎也能够通过内窥镜1的钳子口进行。
但是,在具有如图25所示的结扎构件50的情况下,缝合装置10能够更简单地进行缝合线22的结扎。
如图25所示,结扎构件50具备中空的管状构件51、插通该管状构件的线状构件52、使管状构件51或者线状构件52移动的移动部53。
对于该线状构件52而言,其一端52a与另一端52b均插通管状构件51并配置在管状构件51的另一端侧。并且,线状构件52的一端52a与另一端52b之间的部分向管状构件51的一端侧突出,在管状构件51的一端侧形成环状的环部52r。
管状构件51形成为即使插通2个线状构件52、也能够沿着线状构件52平滑地移动的程度的内径。例如,当线状构件52的纯线径为0.3~1.0mm左右时,管状构件51以其内径为约15~25mm左右的方式形成。
并且,在线状构件52的基端连结有使管状构件51与线状构件52相对移动的移动部53。该移动部53在管状构件53a的内部容纳有线53b,线53b设为能够沿着管状构件53a的轴向移动。并且,在线53b的前端设有可连结脱离地保持线状构件52的基端的连结机构53c。
由于是如上所述的构造,因此,利用移动部53的连结机构53c保持线状构件52的基端,当将线53b向与管状构件51分离的方向拉动时,从管状构件51突出的环部52r被导入管状构件51。这是因为,由于管状构件51无法根据管状构件53a而移动,因此,仅线状构件52移动。这样,能够减小环部52r。
相反,在将管状构件53a向线状构件52的环部52r推的情况下,仅管状构件51移动。由于能够将从管状构件51突出的环部52r容纳于管状构件51内,因此,能够减小环部52r。
并且,该结扎构件50配设为其线状构件52的环部52r包围缝合装置10。换句话说,设为缝合装置10的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双方插通的状态。
由于为如上所述的构造,因此,当设为如图26那样时,能够结扎缝合线22。
首先,将具备结扎构件50的缝合装置10安装在内窥镜1的转轴2上。此时,配置结扎构件50以形成插通环部52r内的状态,直到设有缝合装置10的后侧臂12的部分为止。
在该状态下,采用上述那样的方法利用缝合装置10缝合切开部SH的一对切口边缘部Sa、Sb。即,缝合器具20的缝合线22的两端配置为位于切开部SH的相同侧。
当在该状态下利用缝合器具20拉动缝合线22的两端时,能够设为切开部SH的一对切口边缘部Sa、Sb的端面彼此接触的状态。
当成为上述状态时,使结扎构件50的线状构件52的环部52r移动,配置为位于缝合线22的两端(即针状构件14的前端)与一对切口边缘部Sa、Sb之间。
当将环部52r配置在适于结扎的位置时,将线53b向从管状构件51分离的方向拉动。这样,环部52r变小,成为由环部52r束起缝合线22的两端部的状态。
并且,当从由环部52r束起缝合线22的两端部的状态开始进一步拉动线53b时,缝合线22也与环部52r一起被导入管状构件51内。这样,管状构件51的内径为能够插通2个线状构件52的程度,因此,线状构件52与缝合线22以紧贴且被压缩的状态容纳于管状构件51内。即,线状构件52与缝合线22以过盈配合的状态容纳于管状构件51内,因此,缝合线22以及线状构件52被固定为不从管状构件51脱离。即,缝合线22的两端部被结扎。
如以上那样,当使用结扎构件50时,将线状构件52的环部52r配置为包围缝合线22的两端部,由于只要拉动线状构件52,就能够利用环部52r束起并结扎缝合线22,因此,能够迅速且简单地进行缝合线22的结扎。
(其他结扎构件30)
另外,也可以利用如以下那样的结扎构件30进行缝合线22的结扎。
如图27所示,结扎构件30具备:作为中空的管的管状构件31、配置在该管状构件31内的夹持构件32以及紧固构件33,能够利用夹持构件32结扎缝合线22。
(后侧臂12的构造的说明)
在使用如图27所示的结扎构件30的情况下,缝合装置10、10B的后侧臂12需要具有能够将结扎构件30配置在针状构件14的前端的构造,首先,对后侧臂12的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27所示,在后侧臂12上,沿着前侧臂11与后侧臂12接近分离的方向,形成有贯通其表里(在图27中为上下)的贯通孔12h。
该贯通孔12h形成为其内径比针状构件14的外径大。并且,在贯通孔12h内,设有从贯通孔12h的内面向贯通孔12h的径向延伸的针支承突起12p,在该针支承突起12p的前侧臂11的面上安装有针状构件14的基端。当然,针状构件14配设为其轴向与前侧臂11和后侧臂12接近分离的方向平行。
并且,在后侧臂12的背面12b上安装有导入管12t的前端。该导入管12t是其长度具有与内窥镜1的转轴2的长度相同程度的长度的、沿着轴向延伸的长条的构件。该导入管12t由具有能够随着转轴2的弯曲而弯曲的程度的柔软性的管(例如聚乙烯,增强乙烯,增强塑料制的管等)形成,以沿着转轴2进行配设的状态固定在转轴2上。
另外,对于导入管12t而言,其内径与贯通孔12h的内径相同或者比贯通孔12h的内径大一些,其前端安装于后侧臂12的背面12b,使得在从贯通孔12h的轴向观察时贯通孔12h位于其内部(参照图27(B))。
因此,当从导入管12t的另一端,使物体(例如,结扎构件30)插通导入管12t的内部时,能够通过导入管12t的一端以及贯通孔12h,将物体提供到后侧臂12的前面12a的前方。换句话说,能够使物体移动至针状构件14的前方。
此外,将导入管12t固定在转轴2上的方法并非特别限定,只要是能够以不妨碍转轴2的弯曲等的变形的方式固定的方法即可。例如,能够利用以聚乙烯、增强乙烯、增强塑料、铝等为材料的带状构件、以聚乙烯、增强乙烯、金属等为材料的环状卡定件等固定,但是,并非特别限定。
(结扎构件30的说明)
接着,对结扎构件30进行详细说明。
如上述那样,结扎构件30具备作为中空的管的管状构件31、配置在该管状构件31内的夹持构件32以及紧固构件33(图28)。
(管状构件31的说明)
首先,管状构件31是其长度具有与内窥镜1的转轴2的长度相同程度的长度的、沿着轴向延长的长条的构件。该管状构件31形成为其外径比后侧臂12的贯通孔12h的内径小。
另外,管状构件31在其侧面形成有狭缝31s。该狭缝31s沿着管状构件31的轴向形成。该狭缝31s形成为其宽度比上述针支承突起12p的宽度宽。
并且,管状构件31由具有柔软性的管(例如,聚乙烯,增强乙烯,增强塑料制的管)形成。
此外,在管状构件31的前端开口内面设有内侧突出的突起部31p。该突起部31p可承载后述的紧固构件33。该突起部31p能够进行保持使得后述的紧固构件33不从管状构件31的前端露出,但是,该突起部31p形成为当沿着管状构件31的轴向施加某种程度以上的力时、能够发生变形等而将紧固构件33从管状构件31的前端排出的强度构造,其理由后述。
(紧固构件33的说明)
如图27~图29所示,在管状构件31的内部容纳有紧固构件33。该紧固构件33被配设为如下状态,即承载于设在管状构件31的前端内面的突起部31p上的状态。
紧固构件33是形成为其外径与管状构件31的内径几乎一致的、具有切口33h的环状(ring状)的构件。即,紧固构件33是形成为大致C字形的构件。该紧固构件33的切口33h形成为其宽度比上述针支承突起12p的宽度宽。
(夹持构件32的说明)
如图27以及图28所示,在管状构件31的内部,容纳有夹持构件32。该夹持构件32配设为其前端部插入紧固构件33的状态。
如图28以及图29所示,夹持构件32是形成为外径从基端部(在图28以及图29中为上部)向前端部(图28以及图29中为下部)变小的构件。具体地说,夹持构件32形成为其基端的外径为紧固构件33的内径以上且管状构件31的内径以下。并且,夹持构件32形成为其前端的外径为紧固构件33的内径以下。
该夹持构件32具有从其上端到下端连续的线容纳槽32h,该夹持构件32形成为当在其外面上的夹住线容纳槽32h的位置沿着径向向内侧施加力时,线容纳槽32h的内面彼此接近。例如,当利用如下材料形成具有图28以及图29所示的形状的夹持构件32时,如果施加如上所述的力,则夹持构件32变形,能够使线容纳槽32h的内面接触,上述材料为像金或锡(Sn)、铟(In)或者包含它们的合金那样容易变形,且一旦发生变形,如果没有施加力,则能够维持该形状的材料。此外,夹持构件32的材料并非特别限定,只要是具有如上所述的功能的材料即可。
并且,夹持构件32的线容纳槽32h形成为其槽宽度从基端部向前端部变小。并且,在线容纳槽32h中的相互对置的内面的上端设有切断刃32c。即,形成为当夹持构件32变形使得线容纳槽32h的内面彼此接近时,在线容纳槽32h的前端彼此接触之后,线容纳槽32h的基端彼此(切断刃32c彼此)接触,其理由后述。
由于为如上所述的形状,因此,管状构件31能够插入导入管12t内,即使导入管12t弯曲,也能够随着该弯曲而变化,并且,沿着导入管12t的轴向移动。这样,当在管状构件31的内部容纳有夹持构件32以及紧固构件33时,能够使夹持构件32以及紧固构件33与管状构件31一起沿着导入管12t的轴向移动。
并且,当在后侧臂12的贯通孔12h的圆周方向上,对准管状构件31的狭缝31s的位置与形成于后侧臂12的贯通孔12h的针支承突起12p的位置时(参照图27(B)),能够在内部容纳有针状构件14的状态下,使管状构件31通过贯通孔12h。即,当在将针支承突起12p放入狭缝31s的状态下,使管状构件31通过贯通孔12h时,能够使管状构件31的前端移动至后侧臂12的前面12a或针状构件14的前方。
同样,在管状构件31内,当对准夹持构件32的线容纳槽32h以及紧固构件33的切口33h的位置与形成于后侧臂12的贯通孔12h的针支承突起12p的位置时(参照图27(B)),能够使夹持构件32以及紧固构件33通过贯通孔12h以使针状构件14通过线容纳槽32h内。即,当在将针支承突起12p放入狭缝31s的状态下,使管状构件31通过贯通孔12h时,能够使夹持构件32以及紧固构件33都移动至后侧臂12的前面12a或针状构件14的前方。
(结扎作业)
对于使用如上所述的结扎构件30的结扎作业,根据图30以及图31进行说明。
首先,当处于切开部SH的一对切口边缘部Sa、Sb的端面彼此接触的状态时,从导入管12t的另一端,插入结扎构件30的管状构件31。此时,预先对准管状构件31的狭缝31s的位置、夹持构件32的线容纳槽32h的开口的位置、以及紧固构件33的切口33h的位置。然后,当管状构件31的前端到达后侧臂12的位置时,使管状构件31绕轴旋转,在后侧臂12的贯通孔12h的圆周方向上,对准狭缝31s的位置与针支承突起12p的位置。这样,能够使管状构件31的前端部、夹持构件32以及紧固构件33通过后侧臂12的贯通孔12h,并能够将管状构件31的前端部、夹持构件32以及紧固构件33配置在针状构件14的前方。
此时,由于针状构件14通过夹持构件32的线容纳槽32h内,因此,位于针状构件14的前方的缝合线22被配置在线容纳槽32h内(参照图30(A))。
进一步使通过了后侧臂12的贯通孔12h的管状构件31的前端部等前进,管状构件31的前端部,即,将夹持构件32的前端部配置于在缝合线22上形成结扎的位置(以下,称为结扎位置)。其中,结扎位置是指能够将缝合线22的长度、即能够将位于夹持构件32的前端部的切开部SH侧的缝合线22的长度设为能够维持切开部SH的切口边缘部Sa、Sb的端面彼此接触的状态的程度的长度的位置。
当夹持构件32的前端部配置在结扎位置上时,将管状的支承构件35插入管状构件31内。该支承构件35是其剖面形成为与管状构件31的剖面大致相似形的管状的构件,能够使后侧臂12的贯通孔12h通过。
然后,将支承构件35配置为其前端端面与夹持构件32的基端端面面接触。之后,将支承构件35固定为可向管状构件31相对移动、但无法向结扎位置相对移动。
此外,这样固定的方法并非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采用将支承构件35的基端固定在内窥镜1的转轴2上等的方法。另外,当允许向结扎位置进行些许移动时,进行手术的医师也可以预先保持支承构件35。
另外,支承构件35也可以从最初开始配置在管状构件31内。
当支承构件35的移动被固定时,管状构件31向基端移动(图30(B))。即,管状构件31向后侧臂12移动。此时,由于紧固构件33为承载于管状构件31的突起部31p的状态,因此,紧固构件33与管状构件31一起向后侧臂12移动。
这样,对于插入有紧固构件33的夹持构件32,沿着从紧固构件33向后侧臂12的方向施加力。但是,由于支承构件35被固定为无法向结扎位置相对移动,因此,夹持构件32与支承构件35同样地无法向结扎位置相对移动。因此,夹持构件32与紧固构件33之间不仅产生管状构件31的移动方向的应力,还产生管状构件31的径向的应力(换句话说,在夹住线容纳槽32h的位置上沿着径向朝向内侧的力)。当施加沿着管状构件31的径向的应力时,夹持构件32变形为线容纳槽32h的内面彼此接近。这样,夹持构件32的外径变小,成为夹持构件32的前端部被插入紧固构件33内的状态(图30(B))。
然后,当夹持构件32的外径在某种程度上变小时,由于线容纳槽32h的前端的内面彼此接触,因此,缝合线22被该前端内面间夹住并且其移动被固定。即,缝合线22其移动与结扎的情况相同程度地被夹持构件32的前端固定(图30(B),图31(B))。该夹持构件32的前端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把持部。
并且,当使管状构件31向基端移动时,夹持构件32进一步变形使得其外径变小,线容纳槽32h的基端的内面彼此接触。即,设于线容纳槽32h的基端的切断刃32c彼此接触(图30(C),图31(C))。这样,利用切断刃32c切断缝合线22。即,在缝合线22中,缝合了切开部SH的切口边缘部Sa、Sb的部分从与针状构件14卡合的卡合构件21被切去。
但是,对于缝合线22而言,由夹持构件32的前端保持位于被切断刃32c切断的部分的切开部SH的切口边缘部Sa、Sb侧的部分,因此,能够维持由缝合线22缝合了切开部SH的状态。
并且,当在线容纳槽32h的基端的内面彼此接触之后也使管状构件31向基端移动时,夹持构件32无法变形使得其外径变小,因此,夹持构件32与紧固构件33之间产生的管状构件31的移动方向的应力急剧变大。这样,由于管状构件31的突起部31p无法保持紧固构件33,因此,突起部31p或者管状构件31本身变形,紧固构件33从管状构件31的前端脱离(图30(D))。因此,缝合了切开部SH的缝合线22以由夹持构件32结扎的状态从缝合装置10被切去。即,能够利用缝合线22缝合切开部SH。
如上所述,当使用结扎构件30时,在管状构件31的前端部内容纳夹持构件32,紧固构件33,只要拔出管状构件31就能够进行缝合线22的结扎。这样,在NOTES中,仅用配置在消化管腔内的软性内窥镜就能够进行从肿瘤等的切除至缝合,因此,能够不在身体表面形成伤口地进行手术。
此外,夹持构件32的形状并非限定于如图29所示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利用金属板等连结一对分离的构件,在一对构件间形成具有线容纳槽的构件。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当施加如上所述的力时,能够使金属板等变形,使一对构件的线容纳槽的内面彼此接触。
另外,突起部31p的构造也并非特别限定,只要是能够进行保持使得紧固构件33不从管状构件31的前端露出,并且,当沿着管状构件31的轴向施加某种程度以上的力时能够发生变形等从管状构件31的前端排出紧固构件33的强度构造即可。
另外,在上述例中,对管状构件31、夹持构件32和紧固构件33、以及后侧臂12的贯通孔12h的剖面为大致圆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它们的形状未必是大致圆形。夹持构件32以及紧固构件33只要是在将夹持构件32压入紧固构件33时,能够如上所述发挥功能,在夹持构件32的线容纳槽32h间夹住并保持缝合线22的构造即可,也可以为大致矩形状等。
并且,夹持构件32也未必具有切断刃32c。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利用夹持构件32进行结扎后,利用夹钳子等切断缝合线22即可。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区域确保用器具适用于经管腔内镜手术,上述经管腔内镜手术利用插入口/肛门/阴道等的消化管腔内的内窥镜,进行在消化管上形成贯通孔的手术或腹腔内的手术。
附图标记说明
1:内窥镜;2:转轴;10:缝合装置;11:前侧臂;11s:分支部;12:后侧臂;12s:分支部;13:臂移动单元;14:针状构件;16:容纳空间;20:缝合器具;21:卡合构件;22:缝合线;30:结扎构件;31:管状构件;32:夹持构件;32h:线容纳槽;32c:切断刃;33:紧固构件;40:连结机构;41:前侧连结构件;41h:引导槽;41a:引导面;42a:基准侧面;42b:定位侧面;50:结扎构件;51:管状构件;52:线状构件;52r:环部;ST:胃壁。

Claims (23)

1.一种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前侧臂;
后侧臂,其设为能与该前侧臂接近分离;
臂移动单元,其用于使上述前侧臂与上述后侧臂接近分离;以及
摆动单元,其用于使上述前侧臂和上述后侧臂绕与两者接近分离的方向平行的摆动轴进行相对摆动,并且,
上述后侧臂具备针状构件,该针状构件设为将前端朝向上述后侧臂的状态且其中心轴与该后侧臂和上述前侧臂接近分离的方向平行,
在上述前侧臂上设有多个容纳空间,该多个容纳空间在该前侧臂与上述后侧臂接近时能够容纳上述针状构件的前端部,
在各容纳空间内分别容纳有能与上述针状构件卡合的卡合构件,
容纳于各容纳空间内的卡合构件通过缝合线相互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侧臂具备基端部被连结的一对分支部,在该一对分支部中分别设有上述容纳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连结机构,该连结机构由设为能够相互卡合脱离的前侧连结构件和后侧连结构件构成,并且,
上述后侧连结构件设在上述后侧臂上,
上述前侧连结构件设在上述前侧臂上,
上述连结机构形成为:上述前侧连结构件和上述后侧连结构件按照以预定的姿势固定上述前侧臂与上述后侧臂的相对摆动、且能在固定为该姿势的状态下沿着上述前侧臂与上述后侧臂接近分离的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进行卡合,上述预定的姿势为各容纳空间的中心轴与上述针状构件的中心轴一致的姿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前侧连结构件上形成有引导槽,该引导槽与上述后侧连结构件卡合,引导该后侧连结构件沿着上述摆动轴的轴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前侧臂上设有一对容纳空间,
形成于上述前侧连结构件上的引导槽具备与上述摆动轴的轴向平行且相互交叉的一对交叉面,
上述后侧连结构件具备与上述摆动轴的轴向平行的基准侧面、以及与上述摆动轴的轴向平行且与上述基准侧面相互交叉的一对定位侧面,
该后侧连结构件设为:当上述基准侧面以与一方的交叉面面接触的方式与上述引导槽卡合时,一方的定位侧面与另一方的交叉面接触,并且,当上述基准侧面以与另一方的交叉面面接触的方式与上述引导槽卡合时,另一方的定位侧面与一方的交叉面接触,
上述一对容纳空间形成为:当将上述后侧连结构件以其基准侧面与一方的交叉面面接触的方式与上述引导槽卡合时,一方的容纳空间的中心轴与上述针状构件的中心轴一致,并且,当将上述后侧连结构件以其基准侧面与另一方的交叉面面接触的方式与上述引导槽卡合时,另一方的容纳空间的中心轴与上述针状构件的中心轴一致。
6.一种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前侧臂;
后侧臂,其设为能与该前侧臂接近分离;以及
臂移动单元,其用于使上述前侧臂与上述后侧臂接近分离,并且,
上述后侧臂具备多个针状构件,该多个针状构件设为将前端朝向上述后侧臂的状态且其中心轴与该后侧臂和上述前侧臂接近分离的方向平行,
在上述前侧臂上设有多个容纳空间,该多个容纳空间在该前侧臂与上述后侧臂接近时能够分别容纳上述多个针状构件的前端部,
该多个容纳空间配置为:当一个容纳空间的中心轴被配置为与一个针状构件的中心轴为同轴时,其他的容纳空间的中心轴分别与其他的针状构件的中心轴为同轴,
在各容纳空间内分别容纳有能与各针状构件卡合的卡合构件,
容纳于各容纳空间内的卡合构件通过缝合线相互连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后侧臂具备基端部被连结的一对分支部,在该一对分支部上分别设有上述针状构件,并且,
上述前侧臂具备基端部被连结的一对分支部,在该一对分支部中分别设有上述容纳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连结机构,该连结机构由设为能够相互卡合脱离的前侧连结构件和后侧连结构件构成,并且,
上述后侧连结构件设在上述后侧臂上,
上述前侧连结构件设在上述前侧臂上,
上述连结机构形成为:上述前侧连结构件和上述后侧连结构件以能够沿着上述前侧臂与上述后侧臂接近分离的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卡合,在卡合状态下,上述多个针状构件的中心轴与上述多个容纳空间的中心轴分别位于同轴上且上述后侧臂的摆动被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前侧连结构件上形成有引导槽,该引导槽与上述后侧连结构件卡合,引导卡合后的该后侧连结构件沿着上述摆动轴的轴向移动。
10.一种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前侧臂;
后侧臂,其设为能与该前侧臂接近分离;以及
臂移动单元,其用于使上述前侧臂与上述后侧臂接近分离,并且,
上述后侧臂具备针状构件,该针状构件设为将前端朝向上述后侧臂的状态且其中心轴与上述前侧臂和上述后侧臂接近分离的方向平行,
在上述前侧臂上设有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在该前侧臂与上述后侧臂接近时能够容纳上述针状构件的前端部,
在上述前侧臂上容纳有缝合器具,并设有供给机构,其中,所述缝合器具具有通过缝合线连结的能够与上述针状构件卡合的一对卡合构件,所述供给机构能够将该缝合器具的卡合构件供给到上述容纳空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构件具备能够供上述针状构件的前端部插通的贯通孔,
上述供给机构具备形成于上述前侧臂内的、与上述容纳空间连通的容纳上述缝合器具的缝合器具保持空间,
上述容纳空间形成为:以该卡合构件的贯通孔的轴向与上述针状构件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式容纳由上述缝合器具保持空间供给的上述缝合器具的卡合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构件具备能够供上述针状构件的前端部插通的贯通孔,并且,
在上述针状构件的前端部上形成有防止脱落部,该防止脱落部在该前端部插通上述卡合构件的贯通孔时,防止该卡合构件从该前端部脱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止脱落部是形成于上述针状构件的侧面的膨径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构件具备形成有上述贯通孔的卡合部以及与上述缝合线连结的连结片,
该连结片设为其轴向与上述贯通孔的中心轴平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前侧臂的侧面,沿着上述容纳空间的轴向形成有连结片容纳槽。
16.根据权利要求12、13、14或15所述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卡合构件中的贯通孔的内部设有与上述膨径部卡合的卡合片。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后侧臂在上述前侧臂侧的面上具备中空的中空针,该中空针设为轴向与上述前侧臂和上述后侧臂接近分离的方向平行,并且,
在该中空针内配置有上述针状构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缝合装置以上述前侧臂和上述后侧臂双方位于内窥镜的前端面的前方、且上述后侧臂相对于上述前侧臂位于上述内窥镜的前端面侧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内窥镜上来使用。
19.根据权利要求1~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结扎构件,该结扎构件具备中空的管状构件以及插通该管状构件并具有从该管状构件的一端突出的环状部的线状构件,并且,
该结扎构件设为上述管状构件能够沿着上述线状构件移动,
在上述环状部中插通有上述前侧臂和/或上述后侧臂。
20.根据权利要求1~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后侧臂上沿着上述前侧臂与上述后侧臂接近分离的方向形成有贯通该后侧臂的贯通孔,
上述针状构件在从其轴向观察上述贯通孔时以位于该贯通孔内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后侧臂上,
所述缝合装置具备结扎构件,该结扎构件在上述针状构件的前端部卡合有上述缝合器具中的一对卡合构件的状态下,在上述针状构件的前端部的前方结扎上述缝合线,
该结扎构件具备夹持构件,该夹持构件具有用于上述缝合线通过的线容纳槽,当该线容纳槽的宽度变窄时,能够保持配置于该线容纳槽内的上述缝合线,
该夹持构件形成为如下形状:能够沿着上述前侧臂与上述后侧臂接近分离的方向通过上述后侧臂的贯通孔,在通过上述后侧臂的贯通孔时,能够使上述针状构件通过上述线容纳槽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结扎构件具备管状构件,该管状构件形成为能够沿着上述前侧臂与上述后侧臂接近分离的方向通过上述后侧臂的贯通孔的形状,
该管状构件形成为在通过上述后侧臂的贯通孔时,其剖面能够将上述针状构件容纳于内部的形状,
在该管状构件内容纳有以上述线容纳槽的轴向与该管状构件的轴向一致的方式配置的上述夹持构件、以及配置在该夹持构件与该管状构件的内面之间的环状紧固构件,
上述夹持构件形成为外径从其基端向前端变小,
上述紧固构件形成为其内径为上述夹持构件的前端外径以上且上述夹持构件的基端外径以下。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状构件在其前端部具有保持上述紧固构件的保持机构,
该保持机构进行保持使得在上述夹持构件向上述管状构件的前端相对移动时,在上述夹持构件与上述紧固构件之间产生的应力变为预定的大小之前,上述紧固构件不会向上述管状构件的前端移动,并且,
当上述夹持构件与上述紧固构件之间产生的应力变为预定的大小以上时,上述紧固构件从上述管状构件的前端被排出。
23.根据权利要求20、21或22所述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夹持构件具备:把持部,其设在上述线容纳槽的内面,夹住并保持上述缝合线;以及切断刃,其设在上述线容纳槽的内面,与上述把持部相比位于基端侧,
该切断刃设为:当从上述缝合线被上述把持部把持的状态开始上述线容纳槽的宽度进一步变窄时,能够切断上述缝合线。
CN201280006046.3A 2011-01-25 2012-01-23 缝合装置 Active CN1034024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13025 2011-01-25
JP2011-013025 2011-01-25
PCT/JP2012/000371 WO2012101999A1 (ja) 2011-01-25 2012-01-23 縫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02442A true CN103402442A (zh) 2013-11-20
CN103402442B CN103402442B (zh) 2015-11-25

Family

ID=46580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6046.3A Active CN103402442B (zh) 2011-01-25 2012-01-23 缝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579096B2 (zh)
EP (1) EP2668909B1 (zh)
JP (1) JP5294181B2 (zh)
KR (1) KR101562444B1 (zh)
CN (1) CN103402442B (zh)
RU (1) RU2573056C2 (zh)
SG (1) SG192154A1 (zh)
WO (1) WO201210199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6793A (zh) * 2015-12-24 2018-08-03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
CN108882931A (zh) * 2016-03-24 2018-11-23 国立大学法人香川大学 缝合装置
CN110099611A (zh) * 2017-01-31 2019-08-06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缝合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45775B2 (ja) * 2013-07-11 2018-06-20 エドワーズ ライフサイエンシーズ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Edwards Lifesciences Corporation 結び目のない縫合糸留め具の据付システム
CN103494623B (zh) * 2013-08-30 2016-02-24 北京中法派尔特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荷包钳及其缝合装置
WO2015102954A1 (en) * 2013-12-31 2015-07-09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Corporation Stitc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JP5977896B2 (ja) * 2014-05-21 2016-08-2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糸固定システム
JP6661188B2 (ja) * 2014-08-14 2020-03-11 学校法人金沢工業大学 縫合装置
JP6933204B2 (ja) * 2016-02-29 2021-09-08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縫合装置
JP6755498B2 (ja) * 2016-03-24 2020-09-16 国立大学法人 香川大学 縫合装置
JP6353867B2 (ja) * 2016-06-03 2018-07-04 Kyb株式会社 転倒防止装置
JP6829832B2 (ja) * 2016-12-16 2021-02-17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縫合装置
WO2018156603A1 (en) 2017-02-22 2018-08-30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Suture based closure device
JP6926593B2 (ja) * 2017-03-30 2021-08-25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縫合装置
JP6950244B2 (ja) * 2017-03-31 2021-10-13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縫合糸
EP3643251A4 (en) 2017-06-23 2021-03-03 Zeon Corporation SEAM DEVICE
CN108209983A (zh) * 2018-01-08 2018-06-29 王振宁 经肛手术切除系统
JP7188435B2 (ja) * 2018-03-09 2022-12-13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縫合装置
US11375993B2 (en) 2018-06-19 2022-07-05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Endoscopic handle attachment for use with suture based closure device
JP7165762B2 (ja) 2018-06-27 2022-11-04 ボストン サイエンティフィック サイムド,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縫合糸ベースの閉塞装置で使用するための内視鏡取付メカニズム
US20200078014A1 (en) 2018-09-06 2020-03-12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Suture needle devices and suture attachment methods
US11918202B2 (en) 2019-05-16 2024-03-05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Suture based closure device for use with endoscope
EP4106603A1 (en) 2020-02-18 2022-12-28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Suture based closure device for use with endoscope
WO2021167848A1 (en) 2020-02-19 2021-08-26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High power atherectomy system with multiple safety limits
EP4125626A1 (en) 2020-03-31 2023-02-08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Suture based closure devic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66183A (en) * 1996-10-21 1998-06-16 Lasersurge, Inc. Vascular hole closure
JP2003501132A (ja) * 1999-06-04 2003-01-14 アメリカン メディカル システムズ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骨縫合デバイス
JP2004160255A (ja) * 1994-03-23 2004-06-10 Univ College London 縫合装置
CN1822794A (zh) * 2003-05-16 2006-08-23 C.R.巴德有限公司 单插管、多缝针的内窥镜缝合系统
JP2010136733A (ja) * 2008-12-09 2010-06-24 Hirohito Yoshida 内視鏡用縫合装置及び内視鏡用縫合装置を用いて行う胃壁切開部縫合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225540A2 (ru) * 1984-07-20 1986-04-23 Владивосток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медицин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Хирургический сшивающий аппарат дл наложени анастомозов на трубчатые органы
SU1475610A1 (ru) * 1987-09-17 1989-04-30 М.А. Мороз Иглодержатель М.А.Мороза
US5507755A (en) * 1993-08-03 1996-04-16 Origin Medsystem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losing puncture wounds
US5632752A (en) * 1993-10-12 1997-05-27 Urohealth Systems, Inc. Surgical suturing device
WO2001067963A2 (en) * 2000-03-13 2001-09-20 Sutura, Inc. Suturing device and method
US6562052B2 (en) * 1995-08-24 2003-05-13 Sutura, Inc. Suturing device and method
US6117144A (en) * 1995-08-24 2000-09-12 Sutura, Inc. Sutur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aling an opening in a blood vessel or other biological structure
AU6059200A (en) * 1999-07-02 2001-01-22 Quickpass, Inc. Suturing device
US7029481B1 (en) * 2000-11-06 2006-04-18 Abbott Laboratories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uturing patient tissue
US8105342B2 (en) 2002-05-08 2012-01-31 Apollo Endosurgery, Inc. Apparatus for ligating/suturing living tissues and system for resecting/suturing living tissues
US7160309B2 (en) * 2002-12-31 2007-01-09 Laveille Kao Voss Systems for anchoring a medical device in a body lumen
EP2134266A4 (en) * 2007-03-29 2015-06-03 Nobles Medical Technologies Inc SEWING DEVICES AND METHOD FOR THE CLOSURE OF AN OPEN FORM OVAL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60255A (ja) * 1994-03-23 2004-06-10 Univ College London 縫合装置
US5766183A (en) * 1996-10-21 1998-06-16 Lasersurge, Inc. Vascular hole closure
US20020123756A1 (en) * 1996-10-21 2002-09-05 Sauer Jude S. Vascular hole closure
JP2003501132A (ja) * 1999-06-04 2003-01-14 アメリカン メディカル システムズ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骨縫合デバイス
CN1822794A (zh) * 2003-05-16 2006-08-23 C.R.巴德有限公司 单插管、多缝针的内窥镜缝合系统
JP2010136733A (ja) * 2008-12-09 2010-06-24 Hirohito Yoshida 内視鏡用縫合装置及び内視鏡用縫合装置を用いて行う胃壁切開部縫合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6793A (zh) * 2015-12-24 2018-08-03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
CN108366793B (zh) * 2015-12-24 2021-08-31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缝合线结扎器具
CN108882931A (zh) * 2016-03-24 2018-11-23 国立大学法人香川大学 缝合装置
CN108882931B (zh) * 2016-03-24 2021-06-25 国立大学法人香川大学 缝合装置
CN110099611A (zh) * 2017-01-31 2019-08-06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缝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121457A1 (en) 2014-05-01
KR101562444B1 (ko) 2015-10-21
EP2668909B1 (en) 2017-03-29
EP2668909A1 (en) 2013-12-04
SG192154A1 (en) 2013-08-30
JPWO2012101999A1 (ja) 2014-06-30
EP2668909A4 (en) 2015-09-09
KR20130094350A (ko) 2013-08-23
JP5294181B2 (ja) 2013-09-18
US9579096B2 (en) 2017-02-28
RU2573056C2 (ru) 2016-01-20
WO2012101999A1 (ja) 2012-08-02
CN103402442B (zh) 2015-11-25
RU2013139054A (ru) 2015-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02442A (zh) 缝合装置
US7527590B2 (en) Anastomosis system
JP4480936B2 (ja) 組織穿刺用システム
EP1961387B1 (en) Auxiliary device for puncture needle
US20100016810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tracts in tissue
US20090012541A1 (en) Expandable fastener system with flower petal-shaped retention elements
CN101808586A (zh) 医疗器械
WO2019135236A1 (en) Tissue alignment for surgical closure
JP5441396B2 (ja) 内視鏡用器具および内視鏡用縫合装置
JP2010502326A (ja) 腔内吻合術および/または経内腔吻合術を実行するための外科器具
CN103209648B (zh) 缝合线压入装置及缝合线压入系统
JP2010136733A5 (zh)
JP2012024607A (ja) 縫合器
US20210369303A1 (en) Surgical port for stay sutures and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JP6909468B2 (ja) 縫合装置
JP6755498B2 (ja) 縫合装置
CN111867488B (zh) 持针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8551894U (zh) 一种腹腔镜手术用缝合针
CN110099611B (zh) 缝合装置
US20240057993A1 (en) Endoscopic suture cutter
JPWO2019189400A1 (ja) 内視鏡用外付けチューブ部材
US20180325540A1 (en) Tissue deflecting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of use
CN110719756A (zh) 缝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29

Address after: Kagawa

Co-patentee after: Zeon Corporation

Patentee after: Kagawa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Kagawa

Patentee before: Kagawa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