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9611B - 缝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缝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99611B
CN110099611B CN201880005328.9A CN201880005328A CN110099611B CN 110099611 B CN110099611 B CN 110099611B CN 201880005328 A CN201880005328 A CN 201880005328A CN 110099611 B CN110099611 B CN 1100996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arm
guide
thread
guid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532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99611A (zh
Inventor
水谷恭一郎
榊航平
井上浩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e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eon Corp filed Critical Ze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099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96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99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96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69Suturing instruments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e.g. endoscopic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2Needle manipul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087To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8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 A61B1/0010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characterised by distal tip features the distal tip features being detach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31Accessories for endoscopes
    • A61B1/0014Fastening element for attaching accessories to the outside of an endoscope, e.g. clips, clamps or ba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82Needle or suture gu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83Hand-held instruments for holding su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87Suture clamps, clips or locks, e.g. for replacing suture knots;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clamps, clips or loc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004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 to need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0029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ounted on or guided by flexible, e.g. catheter-like, means
    • A61B2017/00296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ounted on or guided by flexible, e.g. catheter-like, means mounted on an endosco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2017/00743Type of operation; Specification of treatment sites
    • A61B2017/00818Treatment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87Suture clamps, clips or locks, e.g. for replacing suture knots;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clamps, clips or locks
    • A61B2017/0488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suture clamps, clips or loc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004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 to needle
    • A61B2017/06042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 to needle located close to needle tip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短时间对体内组织进行缝合的缝合装置,其为插入体内而被使用的缝合装置,具有:前侧臂(51),其具有线支承部(51a)以及前侧引导部(53),所述线支承部(51a)对缝合线(6)的两端进行支承,所述前侧引导部(53)安装于所述线支承部(51a);后侧臂(52),其具有针状构件(52a)、针支承部(52b)以及后侧引导部(52c),所述针支承部(52b)以针状构件(52a)指向规定的第一方向的状态对针状构件(52a)进行支承,所述后侧引导部(52c)以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实质性平行的方向上能够滑动且围绕与所述第一方向实质性平行的轴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前侧引导部(53),前侧引导部(53)具有在使后侧臂(52)在所述第一方向滑动的情况下朝向被线支承部(51a)支承的缝合线(6)的一端(6a)引导针状构件(52a)的第一引导槽(53e)以及朝向缝合线(6)的另一端(6b)引导针状构件(52a)的第二引导槽(53e)。

Description

缝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经自然腔道内窥镜手术中对在消化道等体内组织形成的切开部等进行缝合的缝合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经自然腔道内窥镜手术(NOTES: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Endoscopic Surgery)作为在身体表面不形成创口的微创手术而受到关注。与切开体表而到达体腔内的患处的现有技术中的外科手术不同,使用内窥镜从口、肛门、尿道口、阴道口等的自然孔经由消化道、尿道、产道等而使医疗器械到达患处。这种经自然腔道内窥镜手术已经报道了有可能应用于腹腔内观察、肝活检等的诊断性手术乃至阑尾切除、胆囊摘除、输卵管结扎、卵巢摘除、胃空肠吻合等多种手术。
作为在经自然腔道内窥镜手术中对在消化道等体内组织形成的切开部(包含穿孔部、缺损部等)进行缝合的缝合装置,提出了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该缝合装置具有:前侧臂,其具有以缝合线进行横跨的方式安装的双叉状的顶端部;后侧臂,其具有穿刺用的针;机构,其使上述前侧臂和后侧臂相对地旋转及移动。
然而,在使用这样的缝合装置进行缝合时,需要进行如下操作,即:以针与前侧臂的双叉状的顶端部(对缝合线的两端进行支承的部分)各自精度良好地一致的方式,相对于前侧臂而设置后侧臂的旋转方向的位置,此后,使后侧臂移动接近前侧臂。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在使后侧臂接近前侧臂时,有时相对于前侧臂而后侧臂的转动方向的位置偏移。因此,有时必须进行再次的位置校准等而妨碍了迅速的处置,该情况需要被改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101999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实际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短时间进行体内组织的缝合的缝合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缝合装置为插入体内来使用的缝合装置,具有:
前侧臂,其具有线支承部以及前侧引导部,所述线支承部对缝合线的两端进行支承,所述前侧引导部安装于所述线支承部;
后侧臂,其具有针状构件、针支承部以及后侧引导部,所述针支承部以所述针状构件指向规定的第一方向的状态对所述针状构件进行支承,所述后侧引导部以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实质性平行的方向上能够滑动且围绕与所述第一方向实质性平行的轴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前侧引导部,
所述前侧引导部具有在使所述后侧臂向所述第一方向滑动的情况下朝向被所述线支承部支承的所述缝合线的一端引导所述针状构件的第一引导槽以及朝向所述缝合线的另一端引导所述针状构件的第二引导槽。
在本发明中,当使后侧臂在第一方向(后侧臂接近前侧臂的方向)滑动时,针状构件通过第一引导槽而朝向线支承部支承的缝合线的一端被引导,针状构件通过第二引导槽而朝向线支承部支承的缝合线的另一端被引导。因此,当使后侧臂接近前侧臂时,防止后侧臂相对于前侧臂的旋转方向的位置偏移。因此,无需如现有技术那样地进行再次位置校准,能够迅速地进行缝合处置。
在本发明中,能够构成为将所述前侧引导部设为大致圆筒状的构件,将所述第一引导槽和所述第二引导槽设为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实质性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所述前侧引导部的壁部跨越内外而形成的贯穿引导槽,将所述后侧引导部配置于所述前侧引导部的内侧,所述针支承部可滑动地活动嵌合于所述贯穿引导槽。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针状构件分别与缝合线的两端正确地位置校准。
此外,在本发明中,能够构成为将所述前侧引导部设为大致圆筒状的构件,将所述第一引导槽和所述第二引导槽设为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实质性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前侧引导部的内壁形成的凹状引导槽,将所述后侧引导部配置于所述前侧引导部的内侧,在所述后侧引导部设置活动嵌合于所述凹状引导槽的突起部。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针状构件分别与缝合线的两端正确地位置校准。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能够使结扎器具安装于所述针状构件,所述结扎器具用于对缝合了体内组织的所述缝合线进行结扎。
附图说明
图1A为表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的操作部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1B为表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的缝合部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2A为构成图1B所示的缝合部的后侧臂的主视图。
图2B为图2A所示的后侧臂的俯视图。
图3A为构成图1B所示的缝合部的前侧臂的主视图。
图3B为图3A所示的前侧臂的俯视图。
图3C为将图3B所示的前侧臂的盖卸下的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4A为构成图3A所示的前侧臂的前侧引导部的立体图。
图4B为沿图4A的IVb-IVb线的剖视图。
图5A为用于对后侧臂相对于前侧臂的动作进行说明的主视图,为表示使后侧臂从前侧臂分离的状态的图。
图5B为图5A的俯视图。
图6A为用于对后侧臂相对于前侧臂的动作进行说明的主视图,为表示将针状构件定位在一个线支承部,使后侧臂接近前侧臂的状态的图。
图6B为图6A的俯视图。
图7A为用于对后侧臂相对于前侧臂的动作进行说明的主视图,为表示将针状构件定位在另一个线支承部,使后侧臂接近前侧臂的状态的图。
图7B为图7A的俯视图。
图8A为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实施手术(缝合)的步骤的图,为表示第一工序的图。
图8B为表示图8A的后续的第二工序的图。
图8C为表示图8B的后续的第三工序的图。
图8D为表示图8C的后续的第四工序的图。
图8E为表示图8D的后续的第五工序的图。
图8F为表示图8E的后续的第六工序的图。
图8G为表示图8F的后续的第七工序的图。
图8H为表示图8G的后续的第八工序的图。
图8I为表示图8H的后续的第九工序的图。
图8J为表示图8I的后续的第十工序的图。
图8K为表示图8J的后续的最终工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缝合装置的整体结构)
如图1A和图1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缝合装置1为在安装于内窥镜(软性内窥镜等)2的状态下插入身体内的装置,并且为用于一边通过内窥镜2的未图示的摄像机进行观看,一边通过位于身体外的操作对在腹腔内的脏器、消化道形成的切开部等进行缝合的装置。
缝合装置1构成为大致具有沿内窥镜2的轴配置的鞘管部3、设置于鞘管部3的近端的操作部(操纵杆)4、以及设置于鞘管部3的远端的缝合部5。
(鞘管部)
鞘管部3为沿轴向延伸的长条的构件,由具有能够跟随内窥镜2的轴的弯曲而进行弯曲的程度的柔软性的2根管和1根丝(或3个管)构成。即,鞘管部3构成为大致具有前侧臂移动丝31、后侧臂移动管32、以及套管33。
前侧臂移动丝31由具有挠性的线材构成,并且设置为可滑动地插穿后侧臂移动管32,在该后侧臂移动管32内能够沿着其轴向移动且能够围绕轴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钢丝绳作为前侧臂移动丝31。钢丝绳是由绞合线构成的绳,该绞合线是将由例如金属(不锈钢)等构成的多根丝(缆丝)拧成螺旋状而形成的。但是,也可以使用由单线构成的丝作为丝31。此外,也可以使用中空管替代丝31。
后侧臂移动管32由可滑动地插穿套管33的中空管组成,并且设置为在套管33内能够沿着其轴向移动且能够围绕轴旋转。作为后侧臂移动管32也可以具有挠性,并使用由树脂等构成的管,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耐久性优异的盘管。作为盘管,能够使用将由金属(不锈钢)等构成的长条平板卷绕为螺旋状而形成的扁线盘管。但是,也可以使用圆线盘管或内表面扁平盘管。
另外,作为后侧臂移动管32,也可以使用导线管。导线管是将例如由金属(不锈钢)等构成的多根丝(缆丝)以成为空心的方式拧成螺旋状而形成的管。
后侧臂移动管32可以设为从其近端到远端的一样的构件(例如,盘管),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由刚性高的金属构成的大致圆筒状的构件焊接固定在盘管的远端,作为后侧臂移动管32的顶端部(管顶端部)32a。
套管33是由树脂等构成的具有挠性的空心管。前侧臂移动丝31和后侧臂移动管32的近端与操作部4连接,前侧臂移动丝31和后侧臂移动管32的远端与缝合部5连接。套管33的近端到达操作部4的附近,但不与操作部4连接,套管33的远端到达缝合部5的附近但不与缝合部5连接。套管33能够使用例如聚乙烯、氯乙烯等材料形成。
在套管33的远端一体地安装有大致圆筒状的固定构件33a,通过内窥镜2的轴的顶端部压入固定构件33a,能够将缝合装置1相对于内窥镜2可拆装地固定。通过使操作部4的整体相对于套管33移动到远端侧或者近端侧,使缝合部5的整体相对于内窥镜2移动,通过使操作部4的整体相对于套管33绕其轴旋转,能够使缝合部5的整体旋转。
(缝合部)
缝合装置1的缝合部5构成为如图1B所示。即,缝合部5构成为具有安装缝合线6的前侧臂51、以及具有针状构件52a的后侧臂52。
如图2A和2B所示,后侧臂52具有针状构件52a、针支承部52b、后侧引导部52c、以及突起构件52d。后侧引导部52c由大致圆筒状的构件组成,在后侧引导部52c的上端侧固定有大致矩条状的针支承部52b的一端,在后侧引导部52c的下端侧固定有突起构件52d。
在针支承部52b的另一端指向前方(远端侧)地固定有针状构件52a的基端部。突起构件52d具有突起部52e。这些针状构件52a、针支承部52b、后侧引导部52c以及突起构件52d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由不锈钢等的金属构成,在各自作为单独的零件而形成后通过激光焊接等相互一体地固定。另外,突起部52e没有特别地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相对于针支承部52b的延伸方向而朝向180°相反侧突出的方式配置。
在后侧臂52中,后侧引导部52c的后端面(近端侧的端面)通过激光焊接等一体地固定于后侧臂移动丝32的顶端部32a(参照图1B)。后侧引导部52c从突出构件52d侧的端部插入后述的前侧引导部53的内侧,以沿着其轴向可滑动且可围绕轴旋转的方式被保持。
针状构件52a从其基端侧朝向顶端侧具有直筒状的大直径部52a1、顶端细的锥形部52a2、直筒状的小直径部52a3、以及顶端形成为尖锐的箭头状部52a4。箭头状部52a4形成为其基端的外径大于小径部52a3的顶端的外径,仅在与小径部52a3的连结部分形成了阶梯差。针状构件52a以其顶端朝向前侧臂51的状态且其中心轴与后侧引导部52c的中心轴大致平行的方式固定于针支承部52b。另外,在针状构件52a的中心轴的从基端朝向顶端的方向为第一方向。
如果使后侧臂移动管32围绕其中心轴旋转,则能够在维持了针状构件52a的中心轴与顶端部32a的中心轴大致平行的状态下,使针状构件52a围绕顶端部32a的中心轴旋转(回旋)。
另外,针状构件52a只要具有能够刺入缝合的对象(身体内壁)并贯穿该对象,而且能够从贯穿了对象的状态向反方向移动并从对象拔出的程度的长度和强度即可,其材料、长度、轴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如果是在通过缝合装置1缝合胃壁的情况下,则其长度只要是能够贯穿胃壁的程度的长度即可,从强度方面考虑其材料优选为金属制。例如,针状构件52a的长度优选为7~20mm左右,更优选为7~10mm左右。此外,针状构件52a的大径部52a1的轴径优选为1.5~3.0mm左右,小径部52a3的轴径优选为0.5~1mm左右,箭头状部52a4的轴径的最大径优选为0.6~1.5mm左右。
如图1B所示,在针状构件52a的基端部(大径部52a1)安装有用于结扎缝合线6的结扎器具7。结扎器具7构成为具有主体部和管(紧固管)7a,所述主体部以在形成为大致圆柱状的连接部的轴向的一端一体设置有穿过缝合线6的结扎用环7c,在另一端一体地设置有连结结扎装置的连结用环7b的方式形成,所述管7a由具有弹性的材料组成,并且为大致圆筒状,可滑动地外嵌于该连接部。在结扎时,通过将管7a向结扎用环7c侧滑动,从而将该结扎用环7c拉入到其内腔。作为主体部的材料,例如可使用聚酰胺树脂,作为紧固管7a的材料,例如可使用有机硅弹性体。
另外,虽然没有特别地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结扎用环7c被过度地拉入到管7a内以及结扎用环7c从管7a脱出,设置有对结扎用环7c的一部分进行卡定的卡定构件7d。此外,作为结扎器具也可使用如下的结构:将具有挠性的线材的两端结合而成型为大致环状(无端状)来作为环构件,并且使环构件的中间部分以大致平行的方式相互接近,在该中间部分可滑动地外嵌由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的大致圆筒状的管(紧固管)7a。
如图1B、图3A~图3C所示,前侧臂51构成为大致具有一对线支承部51a、51a、前侧引导部53、以及盖体54。一对线支承部51a、51a形成为大致V状(也可以为圆弧状、コ字状、U字状等)而成为双叉状,以横跨线支承部51a、51a各自的顶端部附近之间的方式安装缝合线6。在缝合线6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形成为圆环状的卡合构件6a、6b(参照图1B)。
在前侧臂51的线支承部51a、51a各自的顶端部形成有横跨前表面(远端侧的表面)和后表面(近端侧的表面)地贯穿的贯穿孔51b、51b,在该贯穿孔51b、51b的后表面侧形成有使卡合构件6a、6b能够卡合的收纳空间(未图示)。在贯穿孔51b、51b的侧部的一部分,以缝合线能够通过的方式,形成有越过内外的贯穿槽51c、51c。收纳空间设定为其直径略大于该贯穿孔51b、51b的直径,该直径为卡合构件6a、6b在以将其正反面贯穿的贯穿孔相对于线支承部51a、51a的贯穿孔51b、51b为大致同心的方式配置的状态下能够通过其内壁可卡定以及分离地进行卡合的程度的直径。
各卡合构件6a、6b的贯穿孔成为以下结构:虽然能够使针状构件52a的箭头状部52a4插穿,但是当箭头状部52a4完全插穿该贯穿孔时,卡合构件6a、6b不会从针状构件52a脱落。具体而言,各卡合构件6a、6b形成为其内径小于针状构件52a的箭头状部52a4的外径,但大于针状构件52a的小径部52a3的顶端(即与箭头状部52a4的连结部分)的轴径。另外,在线支承部51a、51a的中央部设置有缝合线收纳部(未图示),横跨线支承部51a、51a配置的缝合线6的中间部分被收纳在该缝合线收纳部。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没有设置,但也可以在前侧臂51具有在该缝合装置1向体内插入时等用于对针状构件52a(箭头状部52a4)进行保护的针收纳孔。作为针收纳孔可以设置于线支承部51a、51a的一个,也可以与线支承部51a、51a独立地(例如,一个线支承部与另一个线支承部之间的部分)设置突起部,并设置于该突起部。
在前侧臂51的线支承部51a、51a的各自的基端部侧的接合部分形成有上下贯穿的贯穿孔51d,在该贯穿孔51d以指向后面侧且突出的方式固定有大致圆柱状的引导轴51e。该引导轴51e可滑动地插入后侧引导部52c的内腔,并且是对后侧臂52的中心轴向的往返移动和转动进行引导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轴51e为由不锈钢等的金属组成,在引导轴51e的后端(近端侧的端部)通过激光焊接等一体地固定有前侧臂移动丝31的远端。
如图4A和4B所示,前侧引导部53为由大致圆筒状的构件组成,背面侧的一部分的壁厚形成为比正面侧厚而成为厚壁部53a。在厚壁部53a的内表面侧以在上下方向(实质性与中心轴向平行的方向)延伸且向放射方向凹陷的方式形成有一对凹状引导槽(第一引导槽、第二引导槽)53b、53b。这些凹状引导槽53b、53b为通过在后侧臂52的突起构件52d形成的突起部52e可滑动地活动嵌合于其任一个,从而对该后侧臂52的中心轴向的滑动进行引导的部位。
这些凹状引导槽53b、53b不到达前侧引导部53的上部(后端),在前侧引导部53的内壁的上部形成有圆弧状凹陷的连接槽53c。该连接槽53c为用于使后侧引导部52c相对于前侧引导部52向近端侧滑动,突起部52e处于该连接槽53c的位置时(即,从凹槽引导槽53b、53b拔出的状态)容许后侧引导部52c(后侧臂52)的回放(转动)的部位。连接槽53c的两端(面)分别与凹状引导槽53b、53b的内壁的外侧部分连接,其深度与凹状引导槽53b、53b的深度相同。另外,凹状引导槽53b、53b到达前侧引导部53的下部(前端)。
在前侧引导部53的正面侧的上部形成有缺口部。在该缺口部的底边部(前端侧的边部)53d的两侧形成有在上下方向(实质性平行于中心轴的方向)延伸且横跨内外地贯穿形成的贯穿引导槽(第一引导槽、第二引导槽)53e、53e。这些贯穿引导槽53e、53e为通过后侧臂52的针支承构件52b可滑动地活动嵌合于其任一个,从而对该后侧臂52的中心轴向的滑动进行引导的部位。贯穿引导槽53e、53e的两侧的侧边部成为实质性与中心轴向平行,并且实质性相互平行的面。
这些的贯穿引导槽53e、53e的上端(后端)到达缺口部的底边部53d,下端(前端)不到达前侧引导部53的下部(前端)。贯穿引导槽53e、53e的下端(前端)的位置设置为,在前侧臂51的针支承部52被嵌合而到达该下端时,针状构件52a的箭头状部52a4的后端贯穿缝合线6的卡合构件6a或者6b并且能够卡合的程度的位置。
前侧引导部53的缺口部的两侧的侧边部的后侧(近端侧)的一部分成为倾斜部53f、53f,前侧(远端侧)的其余的一部分以与贯穿引导槽53e、53e的两侧的侧边部的一个(相互地成为外侧的侧)实质性成为同一的表面的方式而形成。贯穿引导槽53e、53e的两侧的侧边部的另一个(相互地成为内侧的侧)与底边部53d的连接部分以针支承部52b顺利地被引导到贯穿槽53e、53e内的方式,被倒角为圆弧状而成为倒角部53g、53g。另外,该连接部分不限定于圆弧状,也可以为将针支承部52b顺利地引导到贯穿槽53e、53e内作为条件的倾斜面状。
在前侧引导部53的后端安装有盖体54。盖体54具有配置后侧引导部52c的圆弧状的凹部54a。在后侧引导部52c内插有引导轴51e而组合了后侧臂52与前侧臂51的状态下,通过安装在前侧引导部53的后端,后侧臂52成为不从前侧臂51脱出的构件。
接着,参照图5A、图5B、图6A、图6B、图7A以及图7B,对前侧臂51与后侧臂52的相对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如图5A和5B所示,在使后侧臂52以相对于前侧臂51分离的方式进行了滑动的状态下,后侧臂52的突起构件52d(突起部52e)位于前侧引导部53的连接槽53c。在该状态下,后侧臂52能够相对于前侧臂51围绕中心轴在连接槽53c的两个端面界定的规定的角度范围(在本实施方式,大致90°)内自由地旋转(旋回)。
当从该状态起使后侧臂52以图5A的带标记P1的单点划线所示(在图5B的顺时针方向)地转动时,后侧臂52的突起部52e与前侧引导部53的连接槽53c的一个端面抵接,此后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受到限制(参照图6B)。在该状态下,当使后侧臂52以接近前侧臂51的方式滑动时,突起部52e沿着连接槽53c的一个端面移动,突起部52e被引导至前侧臂53的一个凹状引导槽53b,被嵌合(活动嵌合)于该凹状引导槽53b。突起部52e和凹状引导槽53b的嵌合设定地比较松动,以使突起部52e顺利地导入凹状引导槽53b。即,间隙设置为较大。
由此,后侧臂52相对于前侧臂51的旋转受到限制,后侧臂52沿凹状引导槽53b向中心轴向引导。当使后侧臂52以进一步接近前侧臂51的方式滑动时,针支承部52b被引导至贯穿引导槽53e而嵌合(活动嵌合)于该贯穿引导槽53e。针支承部52b和贯穿引导槽53e的嵌合以针状构件52a的箭头状部52a4的顶端正确地导入一个线支承部51a的贯穿孔51b的方式,将无障碍地滑动作为条件比较紧地设置。即,间隙设置成比较小。
当使后侧臂52以进一步接近前侧臂51的方式滑动时,针支承部52b被贯穿引导槽53e引导,针状构件52a的箭头状部52a4的顶端被引导至一个线支承部51a的贯穿孔51b,针支承部52b与贯穿引导槽53e的前端抵接而停止。由此,如图6A和图6B所示,针状构件52a的箭头状部52a4的顶端位于能够与一个线支承部51a的贯穿孔51b内的被该贯穿孔51b支承的缝合线6的一个卡合构件6a(参照图1B)适当地卡合的规定位置。
接着,如图5A的带标记P1的单点划线所示,使后侧臂52以相对于前侧臂51分离的方式滑动而返回原状态,使后侧臂52的突起构件52d(突起部52e)位于前侧引导部53的连接槽53c。当从该状态起使后侧臂52以图5A的带标记P1的双点划线所示(在图5B的逆时针方向)地旋转时,后侧臂52的突起部52e与前侧引导部53的连接槽53c的另一个端面抵接,此后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受到限制(参照图7B)。在该状态下,当使后侧臂52以接近前侧臂51的方式滑动时,突起部52e沿着连接槽53c的另一个端面移动,突起部52e被前侧臂53的另一个凹状引导槽53b引导而嵌合(活动嵌合)于该凹状引导槽53b。突起部52e和凹状引导槽53b的嵌合设定比较松动,以使突起部52e顺利地被引导至凹状引导槽53b。即,间隙设置为较大。
由此,后侧臂52相对于前侧臂51的旋转受到限制,后侧臂52沿凹状引导槽53b向中心轴向被引导。当使后侧臂52以进一步接近前侧臂51的方式滑动时,针支承部52b被贯穿引导槽53e引导而嵌合(活动嵌合)于该贯穿引导槽53e。针支承部52b和贯穿引导槽53e的嵌合将无障碍地滑动作为条件而设定为比较紧致,以使针状构件52a的箭头状部52a4的顶端正确地被引导至另一个线支承部51a的贯穿孔51b。即,间隙设置为较小。
当使后侧臂52以进一步接近前侧臂51的方式滑动时,针支承部52b被贯穿引导槽53e引导,针状构件52a的箭头状部52a4的顶端被引导至另一个线支承部51a的贯穿孔51b,针支承部52b与贯穿引导槽53e的前端抵接而停止。由此,如图7A和图7B所示,针状构件52a的箭头状部52a4的顶端位于能够与另一个线支承部51a的贯穿孔51b内的被该贯穿孔51b支承的缝合线6的另一个卡合构件6b(参照图1B)适当地卡合的规定位置。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后侧臂52接近前侧臂51的方向(第一方向)使该后侧臂52滑动时,突起部52e被凹状引导槽53b引导,进而针支承部52b被引导至贯穿引导槽53e。由此,针状构件52a的箭头状部52a4的顶端能够正确地被引导到与一个线支承部51a的贯穿孔51b内的被该贯穿孔51b支承的缝合线6的一个卡合构件6a、6b适当地卡合的规定位置。因此,有效地防止在使后侧臂52接近前侧臂51时后侧臂52相对于前侧臂51的旋转方向的位置偏移。因此,如现有技术那样,无需进行再次位置校准,能够迅速地进行缝合处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对基于凹状引导槽53b、53b以及突起部52e的比较松动的引导结构、与基于贯穿引导槽53e、53e以及针支承部52b的比较紧致的引导结构进行组合,所以能够整体地进行顺利的引导。在仅基于贯穿引导槽53e、53e以及针支承部52b的比较精密的引导结构中,由于贯穿引导槽53e、53e与针支承部52b之间的间隔小,有时不能够顺利地进行针支承部52b相对于贯穿引导槽53e、53e的导入。但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追加基于凹状引导槽53b、53b以及突起部52e的比较松动的引导结构,能够消除这样的问题,能够整体地实现顺利的引导。
但是,也可以省略基于凹状引导槽53b、53b以及突起部52e的比较松动的引导结构,仅采用基于贯穿引导槽53e、53e以及针支承部52b的比较精密的引导结构。此外,也可以省略基于贯穿引导槽53e、53e以及针支承部52b的引导结构,仅采用基于凹状引导槽53b、53b以及突起部52e的引导结构,在该情况下,可以将凹状引导槽53b、53b与突起部52e的间隙设定为比较小。在采用单一的引导结构的情况下,与两者组合的情况相比较,从引导的顺利性的观点来看有略微不足之处,但能够简化结构。
(操作部)
缝合装置1的操作部(操纵杆)4如图1A所示地构成。即,操作部4构成为具有滑块部41和基部42。滑块部41可滑动地设置在基部42,滑块部41能够相对于基部42移动到在顶端(远端)侧移动的位置和在基端(近端)侧移动的2个位置。
具体而言,滑块部41其远端侧成为大致形成圆柱状的圆柱部41a,在其近端侧具有在该圆柱部41a固定了其远端的把持构件41b。在滑块部41的圆柱部41a形成有在其远端开口且沿其轴芯延伸的大致圆柱状的丝插入孔(未图示),前侧臂移动丝31的近端侧的部分连接固定于滑块部41的圆柱部41a。
基部42由通过多个螺丝等(未图示)对一对形成原来大致对称的半分割构件进行接合而成的大致圆筒状的构件组成,并具有在其近端开口且沿其轴向延伸的大致圆柱状的滑块部插入孔(未图示)。通过在该滑块部插入孔插入滑块41的圆柱部41a,从而使滑块部41相对于基部42能够沿该轴芯滑动且能够围绕该轴心旋转地安装。
此外,基部42具有在其远端开口且沿其轴向延伸的大致圆柱状的管插入孔(未图示),在管插入孔插入后侧臂移动管32的近端侧,后侧臂移动管32的近端侧的部分连接固定于基部42。
<缝合工序>
以下,参照图8A~图8K对使用上述的缝合装置1的切开部的缝合工序(缝合作业)进行说明。另外,以下,对在胃壁形成的切开部进行缝合的情况作为示例进行说明。
首先,将安装了缝合装置1的内窥镜2的轴插入胃内,将缝合装置1的缝合部5配置于待缝合的切开部附近。接着,对操作部4进行操作,设为如图1B所示地使后侧臂52与前侧臂51分离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实施图8A所示的第一工序。在图8A所示的第一工序中,首先,将操作部4相对于套管33整体地压入远端侧,并且根据需要使其旋转,如该图所示,仅将相对于后侧臂52分离配置的前侧臂51插入切开部SH。与此同时,使后侧臂52相对于前侧臂51旋转,并且以成为通过前侧臂51的一个线支承部51a和针状构件52a(箭头状部52a4)夹着切开部SH的一个创口边缘部Sa的状态的方式,配置前侧臂51和后侧臂52。
接着,如图8B所示,当使前侧臂51接近后侧臂52时,针状构件52a刺入一个创口边缘部Sa,并贯穿该创口边缘部Sa,进而针状构件52a的箭头状部52a4贯穿穿过在一个线支承部51a的收纳空间内被收纳(支承)的卡合构件6a的贯穿孔。由此,卡合构件6a的贯穿孔到达针状构件52a的小径部52a3、成为卡合构件6a与针状构件52a卡合的状态。
接着,如图8C所示,当对操作部4进行操作,在缝合部5中成为前侧臂51与后侧臂52分离的状态时,卡合构件6a卡合的针状构件52a在插穿一个创口边缘部Sa时形成的孔(以下称为第一穿孔)中反向移动而返回到胃内。由此,成为缝合线6的一部分(卡合构件6a侧的一部分)贯穿了一个创口边缘部Sa的状态。
然后,如图8D所示,以成为通过前侧臂51的另一个线支承部51a和针状构件52a夹着切开部SH的另一个创口边缘部Sb的状态的方式,配置前侧臂51和侧后梁52。
如图8E所示,当从该状态起对操作部4进行操作而使后侧臂52接近前侧臂51时,针状构件52a刺入另一个创口边缘部Sb,并贯穿该创口边缘部Sb,进而针状构件52a的箭头状部52a4贯穿穿过在另一个线支承部51a的收纳空间内被收纳(支承)的卡合构件6b的贯穿孔。由此,卡合构件6b的贯穿孔到达针状构件52a的小径部52a3,成为卡合构件6b与针状构件52a卡合的状态。
接着,如图8F所示,当对操作部4进行操作而成为前侧臂51与后侧臂52分离的状态时,卡合构件6b卡合的针状构件52a在插穿另一个创口边缘部Sb时所形成的孔(以下称为第二穿孔)中反向移动而返回到胃内。由此,成为缝合线6的一部分(卡合构件6b侧的一部分)贯穿了另一个创口边缘部Sb的状态。
由此,成为固定有缝合线6的两端的一对卡合构件6a、6b均与一根针状构件52a卡合的状态,通过缝合线6形成从针状构件52a(即胃内)起贯穿第一穿孔到达胃外,并从胃外表面起贯穿第二穿孔返回到针状构件52a(即胃内)的线圈。
接着,如图8G所示,对操作部4进行操作,使前侧臂51(线支承部51a)穿过切开部SH而移动到胃内。当前侧臂51(线支承部51a)进入到胃内时,由于针状构件52a从切开部SH分离,并以缝合线6的两端从切开部SH以分离的方式移动,所以在缝合线6中贯穿了第一穿孔的部分和贯穿了第二穿孔的部分被拉近,切开部SH的一对创口边缘部Sa、Sb的端面彼此抵接地接合。
如果利用缝合装置1实施的切开部SH的缝合操作就此结束,则接着进行缝合线6的结扎操作。在该操作中使用了如图8H所示的结扎装置8。作为结扎装置8,能够使用如下的结构:例如具有通过内窥镜治疗器引导管导入管腔内的鞘管以及可滑动插穿该鞘管的操作丝,在该操作丝的远端设置连结环,该连结环通过从鞘管的远端突出和自身的弹性而张开成大致V字状,并且通过向该鞘管的远端部拉入而闭合。
如图8G所示,由于结扎器具7以插入结扎用环7c(参照图1B)的状态保持在针状构件52a的基端部(大径部52a1),所以通过将结扎装置8(参照图8H)的远端配置于结扎器具7的连结用环7b的附近,使用从结扎装置8突出地张开的连结环对该连结用环7b进行把持,并将连结用环7b向结扎装置8的鞘管的远端部牵引,从而将结扎器具7与结扎装置8的鞘管的远端连结。
接着,如图8H所示,使连结有结扎器具7的结扎装置8的鞘管的远端部朝向切开部SH侧(在图8H下方)移动,形成在结扎器具7的结扎用环7c的内侧插穿了缝合线6的两端部的状态。由此,缝合线6被收紧,成为缝合线6的两端部被捆住的状态。
当从缝合线6的两端部被捆住的状态起以结扎装置8的连结钩进一步拉入鞘管内的方式使操作丝滑动时,如图8I所示,结扎用环7c与缝合线6一起被拉入到紧固管7a内,结扎用环7c和缝合线6以紧贴且被压缩的状态被收纳在紧固管7a内。也就是说,由于结扎用环7c和缝合线6以包裹的状态被收纳在管7a内,所以缝合线6和结扎用环7c的一端被固定成不会从管7a脱落。由此,缝合线6的结扎完成。
如果缝合线6的结扎就此结束,则在使结扎丝的位置没有变化的同时以相对于结扎装置8的操作丝使鞘管拉入地朝向近端侧滑动时,连结钩和环构件的另一端部从结扎装置8的鞘管的远端突出(露出),连结钩由于自身的弹性而张开,把持被解除,如图8J所示,从成为结扎状态的结扎器具7分离结扎装置8。
最后,如图8K所示,使用被称为环切割器的内窥镜用剪钳等将结扎器具7与缝合部5(针状构件52a)之间的缝合线6切断,将结扎器具7和缝合部5分开,进而根据需要通过利用环切割器等将结扎状态的结扎器具7的环构件的另一端部切断并回收,从而完成一针缝合的一系列的手术。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容易理解而记载的,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发明而记载的。因此,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各要素也包含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所有的设计变更、等同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缝合装置;
2:内窥镜;
3:鞘管部;
31:前侧臂移动丝;
32:后侧臂移动管;
33:套管;
4:操作部;
41:滑块部;
42:基部;
5:缝合部;
51:前侧臂;
51a:线支承部;
52:后侧臂;
52a:针状构件;
52a4:箭头状部;
52b:针支承部;
52c:后侧引导部;
52d:突起构件;
52e:突起部;
53:前侧引导部;
53a:厚壁部;
53b:凹状引导槽(第一引导槽、第二引导槽);
53c:连接槽;
53d:底边部;
53e:贯穿引导槽(第一引导槽、第二引导槽);
53f:倾斜部;
53g:倒角部;
54:盖体;
6:缝合线;
6a、6b:卡合构件;
7:结扎器具;
7a:紧固管;
7b:连结用环;
7c:结扎用环;
SH:切开部;
Sa、Sb:创口边缘部;
8:结扎装置。

Claims (3)

1.一种缝合装置,其插入体内来使用,具有:
前侧臂,其具有线支承部以及前侧引导部,所述线支承部对缝合线的两端进行支承,所述前侧引导部安装于所述线支承部;以及
后侧臂,其具有针状构件、针支承部以及后侧引导部,所述针支承部以所述针状构件指向规定的第一方向的状态对所述针状构件进行支承,所述后侧引导部以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实质性平行的方向上能够滑动且围绕与所述第一方向实质性平行的轴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前侧引导部,
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后侧臂接近所述前侧臂的方向,
所述前侧引导部为大致圆筒状的构件,
所述后侧引导部配置于所述前侧引导部的内侧,
所述前侧引导部具有在使所述后侧臂向所述第一方向滑动的情况下朝向被所述线支承部支承的所述缝合线的一端引导所述针状构件的第一引导槽以及朝向所述缝合线的另一端引导所述针状构件的第二引导槽,
所述第一引导槽和所述第二引导槽为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实质性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所述前侧引导部的壁部以跨越所述圆筒状的构件的内外的方式形成的贯穿引导槽,
所述针支承部可滑动地活动嵌合于所述贯穿引导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装置,其中,
所述前侧引导部具有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实质性平行的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前侧引导部的内壁形成的凹状引导槽,
在所述后侧引导部设置活动嵌合于所述凹状引导槽的突起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合装置,其中,
用于对缝合了体内组织的所述缝合线进行结扎的结扎器具安装于所述针状构件。
CN201880005328.9A 2017-01-31 2018-01-31 缝合装置 Active CN1100996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15931 2017-01-31
JP2017-015931 2017-01-31
PCT/JP2018/003146 WO2018143248A1 (ja) 2017-01-31 2018-01-31 縫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9611A CN110099611A (zh) 2019-08-06
CN110099611B true CN110099611B (zh) 2022-03-11

Family

ID=63040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5328.9A Active CN110099611B (zh) 2017-01-31 2018-01-31 缝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69367B2 (zh)
EP (1) EP3578113B1 (zh)
JP (1) JP7077964B2 (zh)
CN (1) CN110099611B (zh)
WO (1) WO2018143248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67963A2 (en) * 2000-03-13 2001-09-20 Sutura, Inc. Suturing device and method
WO2003065903A1 (fr) * 2002-02-04 2003-08-14 Jiro Kanie Instrument de suture a usage biologique
JP2010136733A (ja) * 2008-12-09 2010-06-24 Hirohito Yoshida 内視鏡用縫合装置及び内視鏡用縫合装置を用いて行う胃壁切開部縫合方法
CN102164548A (zh) * 2008-11-06 2011-08-24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缝合器及缝合系统
WO2012101999A1 (ja) * 2011-01-25 2012-08-02 国立大学法人香川大学 縫合装置
WO2013126748A1 (en) * 2012-02-22 2013-08-29 SafePath Medical, Inc. Means and methods for suturing tissue
CN105326533A (zh) * 2010-09-24 2016-02-17 斯博特威尔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将缝线锚钉固定于硬组织中的装置和方法
WO2016080640A1 (ko) * 2014-11-21 2016-05-26 김기성 복강경 포트 사이트 폐쇄 장치용 봉합사
CN105848590A (zh) * 2014-11-21 2016-08-10 金基成 腹腔镜穿刺口部位闭合装置
JP2017169941A (ja) * 2016-03-24 2017-09-28 国立大学法人 香川大学 縫合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79136B2 (en) * 2008-06-17 2014-03-25 Apollo Endosurgery, Inc. Needle capture device
CN102138813B (zh) * 2010-01-29 2014-11-19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缝合器
JP5784856B2 (ja) * 2013-08-06 2015-09-2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縫合器
WO2015050999A1 (en) * 2013-10-02 2015-04-09 Kia Michael Amirfarzad A suture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67963A2 (en) * 2000-03-13 2001-09-20 Sutura, Inc. Suturing device and method
WO2003065903A1 (fr) * 2002-02-04 2003-08-14 Jiro Kanie Instrument de suture a usage biologique
CN102164548A (zh) * 2008-11-06 2011-08-24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缝合器及缝合系统
JP2010136733A (ja) * 2008-12-09 2010-06-24 Hirohito Yoshida 内視鏡用縫合装置及び内視鏡用縫合装置を用いて行う胃壁切開部縫合方法
CN105326533A (zh) * 2010-09-24 2016-02-17 斯博特威尔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将缝线锚钉固定于硬组织中的装置和方法
WO2012101999A1 (ja) * 2011-01-25 2012-08-02 国立大学法人香川大学 縫合装置
WO2013126748A1 (en) * 2012-02-22 2013-08-29 SafePath Medical, Inc. Means and methods for suturing tissue
WO2016080640A1 (ko) * 2014-11-21 2016-05-26 김기성 복강경 포트 사이트 폐쇄 장치용 봉합사
CN105848590A (zh) * 2014-11-21 2016-08-10 金基成 腹腔镜穿刺口部位闭合装置
JP2017169941A (ja) * 2016-03-24 2017-09-28 国立大学法人 香川大学 縫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77964B2 (ja) 2022-05-31
EP3578113A1 (en) 2019-12-11
JPWO2018143248A1 (ja) 2019-11-21
EP3578113B1 (en) 2023-09-27
EP3578113A4 (en) 2020-08-12
CN110099611A (zh) 2019-08-06
WO2018143248A1 (ja) 2018-08-09
US20200000459A1 (en) 2020-01-02
US11369367B2 (en) 202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30094350A (ko) 봉합 장치
US10376283B2 (en) Medical port
JP5226905B1 (ja) 縫合糸押し込み装置、および縫合糸押し込みシステム
CN110099611B (zh) 缝合装置
JP6829832B2 (ja) 縫合装置
JP7188435B2 (ja) 縫合装置
JP6755498B2 (ja) 縫合装置
JP7264149B2 (ja) 縫合装置
CN110719756B (zh) 缝合装置
CN108882931B (zh) 缝合装置
WO2021193822A1 (ja) 内視鏡用装着部材
US20230200806A1 (en) Traction tool, traction system, and traction method and suturing method for suture thread
JP6950244B2 (ja) 縫合糸
JP7346877B2 (ja) 内視鏡用縫合糸結紮具
JP7251543B2 (ja) 内視鏡用外付けチューブ部材
JP6926593B2 (ja) 縫合装置
JP2002360583A (ja) 縫合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