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80512A - 二次电池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80512A
CN103380512A CN2012800085600A CN201280008560A CN103380512A CN 103380512 A CN103380512 A CN 103380512A CN 2012800085600 A CN2012800085600 A CN 2012800085600A CN 201280008560 A CN201280008560 A CN 201280008560A CN 103380512 A CN103380512 A CN 103380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econdary battery
pressing spring
opposed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85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80512B (zh
Inventor
志水秀男
小池升
村井敬
室永晃
首藤正志
田多伸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80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0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805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05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81Compression means other than compression means for stacks of electrodes a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1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asings or racks
    • H01M50/227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01M50/291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01M10/6557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arranged between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42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H01M50/3425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in the form of rupturable membranes or weakened parts, e.g. pierced with the aid of a sharp memb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装置,具有:多个二次电池单元(14);以及树脂制的壳体(12),具有分别规定了收容二次电池单元的多个收容部(20)的多个壁部,并收容上述多个二次电池单元。规定各收容部的至少一个壁部具有利用树脂与该壁部成型为一体、并对上述收容部所收容的各二次电池单元按压而进行定位的多个按压弹簧(40a)。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装置
技术领域
在此所述的实施方式涉及具有多个二次电池单元的二次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二次电池、例如作为非水系二次电池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高输出、高能量密度,因此作为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的电源或者电气设备的电源被注目。
一般,二次电池构成为电池单元,该电池单元具有外装容器、与电解液一起收纳在该外装容器内的电极组以及设置于外装容器的电极端子。为了实现高容量化、高输出化,而构成将多个电池单元排列配置在壳体内、并将这些电池单元并联或者串联地连接的电池模块,并且,将多个电池模块连接而构成电池组。
电池组配置在车内的后部、地板下等,但由于需要收纳在有限的空间中、电池组的重量对交通工具的性能存在影响等,因此必须使其小型、轻型化。因此,在收纳于电池组内的电池模块中也要求尽可能的小形、轻型化。
在电池模块中,以对电池单元进行绝缘的目的,采用树脂作为壳体的材料。壳体构成为对电池单元进行覆盖,在壳体侧所设置的框中装填其他电池单元。但是,从嵌入电池单元时的组装性的观点出发,不得不取得较大的壳体的尺寸公差,在电池单元与树脂壳体之间存在若干间隙。当在电池单元与树脂壳体之间存在间隙时,由于运转中的振动而电池单元在与壳体之间的间隙中振动并产生单元间的相对位移。在该情况下,对电池单元的端子上所安装的汇流条、汇流条与端子的连接部产生负担,汇流条、连接部有可能断裂、损伤。因此,采用通过粘合剂来填埋电池单元与树脂壳体之间的间隙、对电池单元进行固定的方法。或者,使用通过螺栓、按压部件等将电池单元在层叠方向按压固定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660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需要多出填充粘合剂的工序,因此难以实现电池模块的组装时间的缩短。从维持二次电池装置的长期的可靠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不依存于粘合剂的固定。同样,在通过螺栓、按压部件等进行固定的情况下,也难以实现电池模块的组装时间的缩短。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点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组装性以及可靠性的提高的二次电池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装置具备:多个二次电池单元;以及树脂制的壳体,具有分别规定了收容二次电池单元的多个收容部的多个壁部,收容上述多个二次电池单元;规定上述各收容部的至少一个壁部具有多个按压弹簧,该多个按压弹簧通过树脂与该壁部成型为一体、并对上述收容部所收容的各二次电池单元按压而进行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上述二次电池装置的壳体主体、电池单元组以及顶盖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上述壳体主体的内部以及顶盖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上述壳体的底壁侧的立体图。
图5是沿着图1的线A-A的二次电池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1的线B-B的上述二次电池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沿着图1的线C-C的上述二次电池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示意地表示上述壳体所收容的电池单元和分隔壁上所形成的第一按压弹簧的卡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示意地表示上述壳体的侧壁上所形成的第二按压弹簧以及底壁上所形成的第三按压弹簧的、安装上述电池单元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示意地表示上述壳体的侧壁上所形成的第二按压弹簧以及底壁上所形成的第三按压弹簧与电池单元的卡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装置的壳体以及电池单元的剖视图。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装置的剖视图。
图13是将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装置剖断表示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变形例的按压弹簧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变形例的按压弹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二次电池装置的壳体主体、内部的电池单元组以及顶盖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二次电池的壳体主体以及顶盖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图2、图3所示那样,二次电池装置10例如具备矩形箱状的壳体12、以及排列地收容在该壳体内的多个、例如12个电池单元(二次电池单元)14,而构成为组电池。壳体12为,上面开口并且具有底的矩形箱状的壳体主体16、以及对该壳体主体的上表面开口进行覆盖的顶盖18,分别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例如聚碳酸酯(PC)、聚苯醚(PPE)等来形成。壳体主体16具有分别收容一个电池单元14的12个电池收容部20。
如图2、图3、图6所示那样,各电池单元14例如是锂离子电池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由铝或者铝合金形成的扁平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外装容器30、和与非水电解液一起收纳在外装容器30内的电极体31。外装容器30具有上端开口的容器主体32、和焊接在容器主体上并对容器主体的开口进行关闭的矩形板状的盖体33,内部被液密地形成。电极体31例如使正极板以及负极板在之间夹有分离器地卷绕为旋涡状,并且通过在径向上压缩,来形成为偏平的矩形状。
正极端子34a以及负极端子34b分别设置在盖体33的长边方向两端部,并从盖体突出。正极端子34a以及负极端子34b与电极体31的正极以及负极分别连接。一方的端子、例如正极端子34a与盖体33电连接,与外装容器30成为同电位。负极端子34b贯通盖体33地延伸。在负极端子34b和盖体33b之间,设置有由合成树脂、玻璃等绝缘体构成的密封材料、例如衬垫。
在盖体33的中央部例如形成有矩形状的安全阀36。安全阀36由将盖体33b的一部分变薄为大约一半左右厚度的薄壁部形成,在该薄壁部的上表面中央部形成有多个刻印。在由于电池单元14的异常模式等而在外装容器30内产生气体、外装容器内的内压上升为规定值以上时,安全阀36开放,降低内压而防止外装容器30破裂等不良情况。
如图2以及图5所示那样,多个电池单元14在外装容器30的主面彼此隔开规定的间隙而相对的状态、且设置有电极端子的外装容器30的上端朝向相同方向的状态下,排列为一列地配设。
接下来,对壳体12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那样,壳体主体16具有:矩形状的底壁22,形成为与12个量的电池单元14相对应的大小,与电池单元14的底对置;一对第一侧壁24a、24b,沿着底壁22的对置的两侧缘、在此为长边而立设,与电池单元14的侧面对置;一对第二侧壁26a、26b,沿着底壁22的对置的另外两侧缘、在此为短边而立设,与电池单元14的主面对置;多个、例如11个分隔壁28,设置在第一侧壁24a、24b之间,分别与电池单元14的主面对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主体16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型。11片分隔壁28形成为矩形状,与第二侧壁26a、26b几乎平行对置,并且在底壁22的长边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排列。各分隔壁28的两侧缘以及下缘与一对第一侧壁24a、24b的内面以及底壁22的内面分别连结。
然后,通过底壁22、第一侧壁24a、24b以及第二侧壁26a、26b或者分隔壁28,规定出多个、在此为12个的收容部20。各收容部20形成为比电池单元14的横剖面形状稍微大的横剖面形状,此外,具有能够插入电池单元的上部开口。各收容部20的深度、即为高度,例如形成为能够收容电池单元14的除了电极侧的端部以外的大约9成的大小。这些收容部20在底壁22以及第一侧壁24a、24b的长边方向上排列形成,相邻的2个收容部20之间通过分隔壁28分隔。
底壁22、第一侧壁24a、24b以及第二侧壁26a、26b,为了确保作为壳体12的强度,形成为比各分隔壁28更厚。底壁22、第一侧壁24a、24b、第二侧壁26a以及各分隔壁28,具有通过合成树脂而与各壁部成型为一体的多个按压弹簧,这些按压弹簧对收容部20所收容的电池单元14进行按压而进行定位。
详细地说,如图1至图3、图6以及图9所示那样,一对第一侧壁24a、24b分别具有对电池单元14的侧面进行按压的多个第一按压弹簧40a。在一方的第一侧壁24a上,对于一个收容部20,多个、例如5个第一按压弹簧40a在收容部20的高度方向上排列形成为一列。此外,在第一侧壁24a上,多个第一按压弹簧40a在与多个收容部20中、在排列方向上隔开一个的收容部20对置的位置上,分别各排列设置有5个。
在另一方的第一侧壁24b上,对于一个收容部20,多个、例如5个第一按压弹簧40b在收容部20的高度方向上排列形成为一列。在第一侧壁24b上,多个第一按压弹簧40a,在与多个收容部20中、在排列方向上隔开一个的收容部20对置的位置上、且在与第一侧壁24a的第一按压弹簧40a所对置的收容部20的相邻的收容部对置的位置上,分别各排列设置有5个。即,第一侧壁24a的第一按压弹簧40a以及第一侧壁24b的第一按压弹簧40b,在收容部20的排列方向上配置为交错状。
此外,沿着收容部20的排列方向,并不局限于隔开一个,也可以隔开多个、例如每隔开2个收容部、或者每隔开3个收容部地,在2个第一侧壁24a、24b上交替地设置第一按压弹簧40a。
各第一按压弹簧40a、40b例如成型为矩形板状,并形成为从收容部20的上部开口20a侧向底壁22侧延伸出的悬臂弹簧。此外,各第一按压弹簧40a、40b从第一侧壁24a、24b向收容部20内倾斜地延伸出,在其自由端,一体地具有向收容部20侧突出的按压突起41。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按压弹簧40a、40b全部形成为相同尺寸并具有相同弹簧力。
如图6以及图10所示那样,当电池单元14通过上部开口20a被从上方压入收容部20时,5个第一按压弹簧40a被电池单元14的侧面按压而向外侧弹性变形,由此对电池单元施加按压力。即,5个第一按压弹簧40a对电池单元14的侧面进行按压,将电池单元14向相反侧的第一侧壁24b内面按压,将收容部20内的电池单元14的宽度方向的位置无松动地定位。此时,各第一按压弹簧40a的按压突起41与电池单元14的侧面抵接,对电池单元进行按压。因此,第一按压弹簧40a能够弹性变形为所希望的形状,使所希望的按压力作用于电池单元14。
同样,当电池单元14通过上部开口20a被从上方压入其他收容部20中时,5个第一按压弹簧40b被电池单元14的侧面按压而向外侧弹性变形,由此对电池单元施加按压力。即,5个第一按压弹簧40b对电池单元14的侧面进行按压,并将电池单元14向相反侧的第一侧壁24a内面按压,将收容部20内的电池单元14的宽度方向的位置无松动地定位。此时,各第一按压弹簧40b的按压突起41与电池单元14的侧面抵接,对电池单元进行按压。因此,第一按压弹簧40a弹性变形为所希望的形状,使所希望的按压力作用于电池单元14。
此外,在设置上述那样的按压突起41的情况下,第一按压弹簧40a、40b的变形行程变长,在与电池单元14抵接而弹性变形了时,如图10所示那样,其自由端有可能从第一侧壁24a、24b的外面向外侧突出。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以包围第一按压弹簧40a的方式,在第一侧壁24a的外面上一体地形成有多个肋44。同样,以包围第一按压弹簧40b的方式,在第一侧壁24b的外面上一体地形成有多个肋44。这些肋44形成为比第一按压弹簧40a、40b的突出量稍微高。即使在第一按压弹簧40a、40b向第一侧壁24a、24b的外面侧突出了的情况下,外部的壁、物等接触肋44,防止与第一按压弹簧40a、40b直接接触。由此,能够防止第一按压弹簧40a、40b的按压力的变动,并对电池单元14稳定地进行按压、定位。
如上述那样,在第一侧壁24a、24b的各自上、在与隔开一个的收容部对置的部位形成第一按压弹簧的情况下,与在与全部收容部20对置的部位设置按压弹簧的情况比较,能够减少按压弹簧的形成数量,能够提高各第一侧壁的强度。在该构成中,能够通过第一按压弹簧40a或者40b在一个方向上按压各收容部20所收容的电池单元14,能够进行该一个方向的定位。
此外,在第一侧壁24a的上端部形成有多个卡止孔46a。这些卡止孔46a在从第一按压弹簧40a错开的位置、在此在第一侧壁24a的长边方向上与第一按压弹簧40a交替地排列设置。同样,在第一侧壁24b的上端部形成有多个卡止孔46b。这些卡止孔46b在从第一按压弹簧40b错开的位置、在此在第一侧壁24b的长边方向上与第一按压弹簧40b交替地排列设置。在这些卡止孔46a、46b中卡合后述的顶盖18的卡合爪。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按压弹簧40a、40b与电池单元14的侧面对置,且在与电池单元14的电极体对置的区域中分布配置,但第一按压弹簧40a、40b的形成位置能够任意地选择。例如,也可以在与电池单元14的强度较高的部位抵接的多个位置上设置第一按压弹簧40a、40b。此外,多个第一按压弹簧40a、40b不需要限定为全部相同尺寸或者相同弹簧力,也可以在任意的部位、将第一按压弹簧的尺寸或者弹簧力改变为与其他按压弹簧不同的值。第一按压弹簧的设置数量能够适当地增减。
如图3至图6以及图9所示那样,壳体主体16的底壁22具有分别对电池单元14的底面进行按压的多个第二按压弹簧42。对于一个收容部20,形成有多个、例如6个第二按压弹簧42,并在收容部20的宽度方向上排列设置为一列。
各第二按压弹簧42例如成形为矩形板状,并形成为从底壁22的中心轴线C侧向第一侧壁24a、24b侧延伸出的悬臂弹簧。此外,各第二按压弹簧42从底壁22向收容部20内倾斜地延伸出,在其自由端一体地具有向收容部20侧突出的按压突起43。
与一个收容部20对应地设置的6个第二按压弹簧42,相对于底壁22的中心轴线C、即通过电池单元14的宽度方向中央的中心线左右对称地形成、配置。6个第二按压弹簧42中的三个设置在中心轴线C与第一侧壁24a之间,并分别构成从中心轴线C侧向第一侧壁24a侧延伸出的悬臂弹簧。其他三个第二按压弹簧42设置在中心轴线C与第一侧壁24b之间,并分别构成从中心轴线C侧向第一侧壁24b侧延伸出的悬臂弹簧。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按压弹簧42全部形成为相同尺寸并具有相同弹簧力。
如图5、图6以及图10所示那样,当电池单元14通过上部开口20a而从上方压入收容部20中并达到底壁22附近时,6个第二按压弹簧42被电池单元14的底面按压而向外侧弹性变形,由此对电池单元施加按压力。即,6个第二按压弹簧40a将电池单元14的底面向上方、在此向收容部20的上部开口20a方向按压,将电池单元14向后述的顶盖18的内面上按压,将收容部20内的电池单元14的高度方向的位置无松动地定位。此时,各第二按压弹簧42的按压突起43与电池单元14的底面抵接,并对电池单元进行按压。因此,第二按压弹簧42能够弹性变形为所希望的形状,使所希望的按压力作用于电池单元14。此外,6个第二按压弹簧52相对于电池单元14的底面的宽度方向中心对称地设置在左右两侧,能够左右均衡地按压电池单元14的底面,将电池单元不产生倾斜地按压到顶盖18的内面上。
此外,在设置了上述那样的按压突起43的情况下,第二按压弹簧42的变形行程变长,在与电池单元14抵接而弹性变形了时,如图10所示那样,其自由端有可能从底壁22的外面向外侧突出。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以包围第二按压弹簧42的方式,在底壁22的外面上一体地形成有多个肋48。肋48形成为比第二按压弹簧42的突出量稍微高。在本实施方式中,肋48沿着底壁22的周缘形成,并且形成在相邻的2个第二按压弹簧42之间。因此,在将壳体12的底壁22载放到设置面上时,即使在第二按压弹簧42向底壁22的外面侧突出的情况下,设置面也与肋46抵接,防止其与第二按压弹簧42直接接触。由此,能够防止第二按压弹簧42的按压力的变动,能够对电池单元14稳定地进行按压、定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按压弹簧42与电池单元14的底面对置,并排列配置为一列,但第二按压弹簧42的形成位置能够任意地选择。此外,多个第二按压弹簧42不需要限定为全部为相同尺寸或者相同弹簧力,也可以在任意的部位,将第一按压弹簧的尺寸或者弹簧力改变为与其他按压弹簧不同的值。第二按压弹簧的设置数量能够适当地增减。
如图1至图5、图7、图8所示那样,壳体主体16的一方的第二侧壁26a以及各分隔壁28,分别具有对电池单元14的主面进行按压的多个第三按压弹簧50a、50b。在第二侧壁26a上一体地形成有多个、例如22个第三按压弹簧50a。这些第三按压弹簧50a为,除了第二侧壁26a的周缘部以外,遍及第二侧壁的整面而分布设置。例如,20个第三按压弹簧50a在第二侧壁26a的宽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上排列配置为矩阵状,剩余2个第三按压弹簧50a在第二侧壁的上端部相互分离地配置。
各第三按压弹簧50a例如形成为矩形板状,并形成为从收容部20的上部开口20a侧向底壁22侧延伸出的悬臂弹簧。各第三按压弹簧50a从第二侧壁26a向收容部20内倾斜地延伸出,其自由端向收容部20侧突出。各第三按压弹簧50a形成为比第二侧壁26a薄的板厚,其基端部位于与第二侧壁26a的内面成为同一平面、且从第二侧壁26a的外面稍微离开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三按压弹簧50全部形成为相同尺寸并具有相同弹簧力。
在第二侧壁26a的上端部形成有多个卡止孔46c。这些卡止孔46c在从第三按压弹簧50错开的位置、在此在第二侧壁26a的长边方向上与第三按压弹簧50交替地排列设置。同样,在第二侧壁26b的上端部形成有多个卡止孔46d。在这些卡止孔46c、46d中卡合后述的顶盖18的卡合爪。
如图3、图5、图7、图8所示那样,在各分隔壁28上一体形成有多个、例如22个第三按压弹簧50b。这些第三按压弹簧50b与第二侧壁26a的第三按压弹簧50a同样地构成以及配置。即,除了分隔壁28的周缘部以外,遍及分隔壁的全面而分布设置。例如,20个第三按压弹簧50b在分隔壁28的宽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上排列设置为矩阵状,剩余2个第三按压弹簧50b在分隔壁的上端部相互分离地配置。
各第三按压弹簧50b例如成型为矩形板状,并形成为从收容部20的上部开口20a侧向底壁22侧延伸出的悬臂弹簧。各第三按压弹簧50b从分隔壁28向收容部20内倾斜地延伸出,其自由端向收容部20侧突出。在此,各第三按压弹簧50b从分隔壁28向与第一侧壁26a相反一侧倾斜。各第三按压弹簧50b形成为比分隔壁28薄的板厚,其基端部位于与分隔壁28的一方的表面(与第二侧壁26a相反一侧的表面)成为同一平面、且从另一方的表面稍微离开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三按压弹簧50b全部形成为相同尺寸并具有相同的弹簧力。
各分隔壁28一体地具有多个、例如3个分叉状的卡合爪52。这些卡合爪52从分隔壁28的上端缘向上方延伸出。3个卡合爪52在分隔壁28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其中一个设置在分隔壁的宽度方向中央部。
如图5以及图8所示那样,当电池单元14通过上部开口20a从上方压入收容部20、例如在第二侧壁26a和分隔壁28之间规定的收容部20中时,第二侧壁26a的22个第三按压弹簧50a被电池单元14的主面按压而向外侧弹性变形,由此对电池单元施加按压力。即,第三按压弹簧50a将电池单元14的主面向电池单元的厚度方向按压,将电池单元14向分隔壁28按压,将收容部20内的电池单元14的厚度方向位置无松动地定位。
同样,当电池单元14通过上部开口20a从上方压入在相邻的2个分隔壁28之间所规定的收容部20中时,位于第二侧壁26a侧的分隔壁28的第三按压弹簧50b被电池单元14的主面按压而向第二侧壁26a侧弹性变形,由此对电池单元施加按压力。即,22个第三按压弹簧50b将电池单元14的主面向电池单元的厚度方向按压,将电池单元14向相反侧的分隔壁28按压,将收容部20内的电池单元14的厚度方向的位置无松动地定位。并且,当电池单元14通过上部开口20a从上方压入在另一方的第二侧壁26b与分隔壁28之间所规定的收容部20中时,分隔壁28的第三按压弹簧50b被电池单元14的主面按压而向第二侧壁26a侧弹性变形,由此对电池单元施加按压力。即,22个第三按压弹簧50b将电池单元14的主面向电池单元的厚度方向按压,将电池单元14向第二侧壁26b的内面按压,将收容部20内的电池单元14的厚度方向的位置无松动地定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三按压弹簧50a、50b与电池单元14的主面对置、且在与电池单元内部的电极体对置的区域中分布配置,但第三按压弹簧50a、50b的形成位置能够任意地选择。例如,也可以在与电池单元14的强度较高的部位抵接的多个位置上设置第三按压弹簧50a、50b。此外,多个第三按压弹簧50a、50b不需要限定于全部为相同尺寸或者相同弹簧力,也可以在任意的部位,将第三按压弹簧的尺寸或者弹簧力改变为与其他按压弹簧不同的值。第三按压弹簧的设置数量能够适当地增减。
如图1至图7所示那样,顶盖18从上方覆盖在各收容部20中收容了电池单元14的壳体主体16,并安装在壳体主体16上。由此,作为整体构成矩形箱状的壳体12。顶盖18形成为与底壁22对应的大小的矩形板状。在顶盖18的周缘部,与顶盖一体地形成有多个卡合爪54。多个卡合爪54在顶盖的整周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设置。各卡合爪54从顶盖18的周缘向下方突出,并形成为能够弹性变形。此外,如图3所示那样,在顶盖18上,沿着其长边方向,多个狭缝56排列形成为3列。
如后述那样,在顶盖18上形成有分别用于插入电池单元14的电极端子的多个开口58。这些开口58沿着顶盖18的长边方向,排列设置为2列。在顶盖18的上表面中央部安装有排气管60,其沿着顶盖18的长边方向、且遍及顶盖18的几乎全长延伸。在排气管60的一端设置有排气阀61。此外,在顶盖18上形成有分别与电池单元14的安全阀36对置的多个排气孔63,这些排气孔与排气管60连通。
如图1至图7所示那样,如上述那样构成的顶盖18,在壳体主体16的各收容部20中收容了电池单元14的状态下,从上方覆盖壳体主体16,使多个卡合爪54分别与壳体主体16的卡止孔46a、46b、46c、46d弹性地卡合,并且使各分隔壁28上所突出地设置的多个卡合爪52与顶盖18的对应的狭缝56卡合,由此安装在壳体主体16的上部。
然后,各收容部20所收容的电池单元14,通过底壁22上所形成的第二按压弹簧42,被按压到顶盖18的内面上,并在高度方向上被定位。如此,顶盖18作为电池单元14的定位基准起作用。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电池单元14通过与顶盖18的内面抵接,由此上端位置、特别是电极端子34a、34b的高度位置被决定。由此,多个电池单元14被排列为电极端子的高度位置不散乱地对齐的状态。各电池单元14的正极端子34a以及负极端子34b分别插入对应的开口24内,并向上方露出。各电池单元14的安全阀36与顶盖18的排气孔26对置。
如图1、图2、图5、图6所示那样,多个电池单元14通过作为导电性部件的多个汇流条62,例如串联地电连接。多个电池单元14为,相邻的电池单元14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在交替排列的方向上排列。各汇流条62由导电材料、例如由铝等构成的金属板形成。汇流条62的一端部与电池单元14的正极端子34a接合,另一端部焊接在相邻的电池单元14的负极端子34b上,将这些电极端子电连接。如此,12个电池单元14通过多个汇流条62串联连接。此外,多个电池单元14不限于串联,也可以并联连接。
在多个电池单元14中、位于排列的一端的电池单元14的负极端子34b以及位于排列的另一端的电池单元14的正极端子34a上,分别连接有输出端子64。在顶盖18上设置有包括电压控制部、电压检测器、温度传感器等的未图示的电池监视基板,与各汇流条62以及输出端子64电连接。并且,在顶盖18上,安装有将汇流条62、排气管60、电池监视基板进行覆盖的未图示的盖。
根据如以上那样构成的二次电池装置,仅通过在壳体主体16的各收容部20中填装电池单元14,并从上方安装顶盖18,就能够组装具有收容了电池单元14的壳体12的电池模块。此时,通过在壳体的壁部上一体地形成的多个按压弹簧,将各收容部20所收容的电池单元14向3个方向按压,并按压到对置的壁部上,由此能够将电池单元无松动地支撑以及保持在收容部20内的规定位置。由此,能够不使用粘合剂、螺栓紧固地将多个电池单元无松动地保持。因此,在二次电池装置的组装中,能够省略涂敷粘合剂的工序或者进行螺栓紧固的工序,能够实现组装时间的缩短。同时,能够不依存于粘合剂地长期间将电池单元无松动地支撑,能够实现可靠性的提高。由此,能够得到小型、提高了组装性以及可靠性的二次电池装置。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包围电池单元的3个方向的壁部上分别形成有按压弹簧,将电池单元向3个方向按压,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在至少1个方向的壁部上形成按压弹簧,将电池单元向一个方向按压。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将电池单元在收容部内无松动地定位保持,能够实现组装性以及可靠性的提高。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壳体主体的壁部为,对于一个收容部一体地形成有多个按压弹簧。在将弹簧力强大的按压弹簧通过合成树脂与壁部一体形成的情况下,按压弹簧有可能变得较脆而容易折断,但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设置多个按压弹簧、并使一个按压弹簧成为弹簧力较小的弹簧,由此能够成为柔软、难以折断的弹簧。同时,通过将多个按压弹簧的弹簧力组合,能够用足够的按压力按压电池单元,能够无松动地保持。并且,多个按压弹簧能够容易地形成在任意位置以及任意弹簧力,能够取得更大的设计的自由度。
根据以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提高了组装性以及可靠性的二次电池装置。
接下来,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装置。
图11、图12、图13分别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装置。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11至图13所示那样,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在壳体主体16上,在相邻的电池单元14之间设置的各分隔壁28为,在其中央部具有能够流通空气的流通路70,该流通路70在一对第一侧壁24a、24b之间延伸。此外,在第一侧壁24a、24上分别贯通形成有与流通路70连通的狭缝状的通气孔72。通过这些通气孔72以及流通路70而流通冷却空气,由此能够冷却各电池单元14。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二次电池装置的其他构成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得到提高了组装性以及可靠性的二次电池装置,并且能够提高电池单元的冷却性。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将构成要素变形而具体化。此外,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的适当组合,能够形成各种发明。也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删除几个构成要素,也可以将不同实施方式间的构成要素适当地组合。
例如,在壳体的壁部上形成的按压弹簧并不局限于矩形状,也可以是图14(a)所示那样的大致U字形状的按压弹簧、图14(b)所示那样的大致三角形状的按压弹簧、或者图15所示那样的漩涡状的按压弹簧,也可以成为其他任意的形状。此外,按压弹簧并不局限于悬臂的弹簧,也能够成为凹陷形状、或者波型形状等能够成型的任意形状的弹簧。并且,在各壁部上设置的按压弹簧的数量、配置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能够变更。
多个电池单元构成为排列配置为一列,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排列配置为多列。电池单元的数量能够根据二次电池装置的设计输出来增减。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壳体主体构成为通过树脂一体成型,但也可以为,在将底壁、侧壁、分隔壁分别成型后,将这些相互熔敷而形成壳体主体。

Claims (11)

1.一种二次电池装置,其中,
具备:
多个二次电池单元;以及
树脂制的壳体,具有分别规定了收容二次电池单元的多个收容部的多个壁部,并收容上述多个二次电池单元;
规定上述各收容部的至少一个壁部具有多个按压弹簧,该多个按压弹簧通过树脂与该壁部成型为一体、并对上述收容部所收容的各二次电池单元按压而进行定位。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二次电池装置,其中,
上述壳体的壁部具有与上述二次电池单元的底、两侧面以及2个主面分别对置的多个壁;与上述底、一方的侧面以及一方的主面对置的壁,分别一体地具有对上述收容部所收容的各二次电池单元从3个方向按压而进行定位的多个按压弹簧。
3.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二次电池装置,其中,
上述各壁的多个按压弹簧以对上述二次电池单元的任意的多个位置进行按压的方式被分布设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记载的二次电池装置,其中,
上述壳体的壁部具有:底壁,与上述二次电池单元的底对置;一对第一侧壁,沿着上述底壁的对置的两侧缘立设,并与上述二次电池单元的侧面对置;一对第二侧壁,沿着上述底壁的对置的其他两侧缘立设,并与上述二次电池单元的主面对置;以及,多个分隔壁,在上述第一侧壁间,与上述第二侧壁几乎平行地对置,隔开间隙地排列设置并与上述二次电池单元的主面对置,
上述收纳部由上述底壁、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或者分隔壁规定,并具有能够插入上述二次电池单元的上部开口。
5.如权利要求4记载的二次电池装置,其中,
上述一方的第二侧壁以及各分隔壁分别一体地具有多个按压弹簧,
上述第一侧壁分别一体地具有对上述二次电池单元的侧面进行按压的多个按压弹簧,上述按压弹簧构成从上述上部开口侧向上述底壁侧延伸出的悬臂弹簧。
6.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二次电池装置,其中,
上述壳体具有沿着上述第一侧壁排列的多个收容部,上述分隔壁配置在相邻的收容部间,
上述一方的第一侧壁的按压弹簧,设置在与上述多个收容部中、隔开多个排列的上述收容部分别对置的位置上,上述另一方的第一侧壁的多个按压弹簧,设置在与位于上述隔开多个排列的上述收容部之间的其他收容部分别对置的位置上。
7.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二次电池装置,其中,
上述壳体具有沿着上述第一侧壁排列的多个收容部,上述分隔壁配设在相邻的收容部间,
上述一方的第一侧壁的按压弹簧,设置在与上述多个收容部中、隔开一个排列的上述收容部分别对置的位置上,上述另一方的第一侧壁的多个按压弹簧,设置在与位于上述隔开一个排列的上述收容部之间的其他收容部分别对置的位置上。
8.如权利要求4记载的二次电池装置,其中,
上述底壁一体地具有分别与一个收容部对置的多个按压弹簧,上述多个按压弹簧对称地配置在上述二次电池单元的中心线的两侧。
9.如权利要求4记载的二次电池装置,其中,
上述底壁一体地具有向底壁的外面突出地设置、位于上述按压弹簧的周围的多个肋。
10.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记载的二次电池装置,其中,
上述壳体具备被安装在上述壁部而对上述二次电池单元的两极以及上述收容部进行覆盖的顶盖,
将分别相邻的上述二次电池单元的电极间电连接的多个导电部件被设置在上述顶盖上。
11.如权利要求4记载的二次电池装置,其中,
上述分隔壁具有在上述一对第一侧壁间延伸的通气路,上述一对第一侧壁分别具有与上述通气路连通的狭缝。
CN201280008560.0A 2011-05-30 2012-02-20 二次电池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805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21044 2011-05-30
JP2011121044A JP5745938B2 (ja) 2011-05-30 2011-05-30 二次電池装置
PCT/JP2012/053982 WO2012164982A1 (ja) 2011-05-30 2012-02-20 二次電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0512A true CN103380512A (zh) 2013-10-30
CN103380512B CN103380512B (zh) 2016-09-07

Family

ID=47258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856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80512B (zh) 2011-05-30 2012-02-20 二次电池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023893A1 (zh)
EP (1) EP2717349A4 (zh)
JP (1) JP5745938B2 (zh)
CN (1) CN103380512B (zh)
WO (1) WO2012164982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5520A (zh) * 2014-01-22 2015-07-22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装置
CN106486623A (zh) * 2015-08-28 2017-03-08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组
CN107534112A (zh) * 2015-07-09 2018-01-02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电池组件
CN108604651A (zh) * 2015-12-10 2018-09-28 宝马股份公司 电池单元接触系统、电池单元模块和用于制造电池单元模块的方法
CN109964358A (zh) * 2016-11-30 2019-07-0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WO2023078360A1 (zh) * 2021-11-08 2023-05-1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车辆和用电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67027B2 (ja) * 2011-06-03 2015-08-19 株式会社Uacj 電池セル収納筺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48621B2 (ja) * 2011-11-14 2015-01-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組電池
JP6104514B2 (ja) * 2012-03-14 2017-03-29 株式会社東芝 二次電池装置
JP6086315B2 (ja) 2013-03-19 2017-03-01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JP6191200B2 (ja) * 2013-03-29 2017-09-06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JP6119377B2 (ja) * 2013-03-29 2017-04-26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JP6287384B2 (ja) 2013-04-08 2018-03-07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JP2015018790A (ja) 2013-06-14 2015-01-29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モジュール
US10158102B2 (en) * 2013-08-30 2018-12-18 Gogoro Inc. Portable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 with thermal runaway mitigation
JP5737351B2 (ja) * 2013-09-05 2015-06-1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池モジュール
KR101708365B1 (ko) 2013-09-13 2017-02-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JP6107570B2 (ja) * 2013-09-25 2017-04-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組付け方法
JP2015115275A (ja) * 2013-12-13 2015-06-22 株式会社東芝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281398B2 (ja) * 2014-04-21 2018-02-2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372232B2 (ja) * 2014-08-05 2018-08-1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166701B2 (ja) * 2014-08-22 2017-07-19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装置
KR101967703B1 (ko) * 2015-10-05 2019-04-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US10062882B2 (en) 2015-10-16 2018-08-28 Bosch Battery Systems Llc Force generating assembly for a battery pack
DE102016201604A1 (de) 2016-02-03 2017-08-03 Robert Bosch Gmbh Batteriemodul mit einer Mehrzahl an Batteriezellen,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nd Batterie
DE102016201605A1 (de) 2016-02-03 2017-08-03 Robert Bosch Gmbh Batteriemodul mit einer Mehrzahl an Batteriezellen,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nd Batterie
GB2553577B (en) * 2016-09-12 2021-06-16 Hyperdrive Innovation Ltd Battery pack enclosure
DE102017201290B4 (de) 2017-01-27 2023-10-1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 mit einem Hochvoltspeicher
WO2018155506A1 (ja) * 2017-02-24 2018-08-30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926630B2 (ja) * 2017-04-25 2021-08-2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池モジュール
DE102017117067A1 (de) * 2017-07-27 2019-01-31 Colibri Energy GmbH Einfasselement, Einfassmodul, Speichermodul und Anordnung zum Bereitstellen elektrischer Energie sowie Transportfahrzeug enthaltend das Speichermodul oder die Anordnung zum Bereitstellen elektrischer Energie
JP2019074327A (ja) * 2017-10-12 2019-05-1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センサユニットおよ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CN111354885A (zh) * 2018-12-23 2020-06-3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JP7283119B2 (ja) * 2019-02-22 2023-05-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7149233B2 (ja) * 2019-07-18 2022-10-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セル固定部品及びバッテリパック
JP7149232B2 (ja) * 2019-07-18 2022-10-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
JP7220384B2 (ja) * 2019-10-29 2023-02-1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ホルダー及び無線装置
JP7149253B2 (ja) * 2019-12-23 2022-10-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
JP1682567S (zh) * 2020-08-27 2021-04-05
JP7319953B2 (ja) * 2020-10-20 2023-08-02 プライムプラネットエナジ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
US11961954B2 (en) * 2021-11-01 2024-04-16 Beta Air, Llc Power source assembly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967673B2 (en) * 2021-11-12 2024-04-23 Beta Air, Llc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a battery pack of an electric aircraf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2684A (ja) * 1995-07-06 1997-01-21 Onkyo Corp 電池収納部の構造
JP2002134078A (ja) * 2000-10-26 2002-05-10 Toyota Motor Corp 集合電池パック
CN1783541A (zh) * 2004-10-28 2006-06-07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JP2011023258A (ja) * 2009-07-17 2011-02-03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78335A (en) * 1976-05-08 1980-11-05 Lucas Industries Ltd Battery packs
US5585204A (en) * 1993-12-27 1996-12-17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e for batteries and battery box for housing such batteries
JP4088360B2 (ja) * 1997-10-20 2008-05-2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集合型密閉二次電池
US6376126B1 (en) * 1999-10-13 2002-04-23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Composite battery container with integral flexible ribs
JP3565207B2 (ja) * 2002-02-27 2004-09-1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US7989104B2 (en) * 2004-10-28 2011-08-02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module
JP4921340B2 (ja) * 2006-03-28 2012-04-25 株式会社キャプテックス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4953678B2 (ja) * 2006-03-30 2012-06-1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パック電池
JP5008360B2 (ja) * 2006-08-30 2012-08-2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JP4283833B2 (ja) 2006-09-06 2009-06-24 日立ビークル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9187781A (ja) * 2008-02-06 2009-08-20 Toshiba Corp 組電池
KR100988655B1 (ko) * 2008-09-19 2010-10-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팩
EP2432044B1 (en) * 2009-05-14 2015-07-01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Battery assembly
JP5481982B2 (ja) * 2009-07-17 2014-04-2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DE102009053506A1 (de) * 2009-11-16 2011-05-19 Li-Tec Battery Gmbh Batteriegehäuse zur Aufnahme von elektrochemischen Energiespeichereinrichtunge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2684A (ja) * 1995-07-06 1997-01-21 Onkyo Corp 電池収納部の構造
JP2002134078A (ja) * 2000-10-26 2002-05-10 Toyota Motor Corp 集合電池パック
CN1783541A (zh) * 2004-10-28 2006-06-07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
JP2011023258A (ja) * 2009-07-17 2011-02-03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5520A (zh) * 2014-01-22 2015-07-22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装置
CN104795520B (zh) * 2014-01-22 2019-04-16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装置
CN107534112A (zh) * 2015-07-09 2018-01-02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电池组件
US10637019B2 (en) 2015-07-09 2020-04-28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Cell module
CN107534112B (zh) * 2015-07-09 2020-10-02 日本汽车能源株式会社 电池组件
CN106486623A (zh) * 2015-08-28 2017-03-08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组
CN108604651A (zh) * 2015-12-10 2018-09-28 宝马股份公司 电池单元接触系统、电池单元模块和用于制造电池单元模块的方法
CN108604651B (zh) * 2015-12-10 2021-04-30 宝马股份公司 电池单元接触系统、电池单元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9964358A (zh) * 2016-11-30 2019-07-0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09964358B (zh) * 2016-11-30 2023-08-1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WO2023078360A1 (zh) * 2021-11-08 2023-05-1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车辆和用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17349A1 (en) 2014-04-09
CN103380512B (zh) 2016-09-07
JP5745938B2 (ja) 2015-07-08
EP2717349A4 (en) 2015-02-25
JP2012248482A (ja) 2012-12-13
WO2012164982A1 (ja) 2012-12-06
US20140023893A1 (en) 2014-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80512A (zh) 二次电池装置
EP2341569B1 (en) Battery Pack
EP2575193B1 (en) Battery pack
US20160036029A1 (en) Power source pack
KR102394688B1 (ko) 배터리 모듈
EP2808921A1 (en) Battery module
CN104823302A (zh) 蓄电装置
US9356269B2 (en) Battery pack
US9077020B2 (en) Battery module
KR20120055770A (ko) 배터리 모듈
KR20130042882A (ko) 이차 전지
US2020028719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ing member housing case and battery module
KR20090127319A (ko) 전력 저장 전지를 결합하고 보관하기 위한 장치
CN109891626A (zh) 电池组
JP6991321B2 (ja) セル拘束手段を含むバッテリパック
JP5582246B2 (ja) 蓄電装置
KR20200049578A (ko) 전지 모듈
CN105406141A (zh) 蓄电装置
US20200136119A1 (en) Busbar for a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module
US9419261B2 (en) Battery pack
JP2017216114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US9356326B2 (en) Top cover and battery pack having the same
CN112514143A (zh) 电池单元
US11271272B2 (en) Battery module
JP7021343B2 (ja) セル拘束手段を含むバッテリパッ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07

Termination date: 201802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