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1012A - 苗移植机 - Google Patents
苗移植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71012A CN103371012A CN2013101528585A CN201310152858A CN103371012A CN 103371012 A CN103371012 A CN 103371012A CN 2013101528585 A CN2013101528585 A CN 2013101528585A CN 201310152858 A CN201310152858 A CN 201310152858A CN 103371012 A CN103371012 A CN 1033710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mentioned
- auxiliary mounting
- seedling
- mounting par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2—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seedling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06—Other parts or details or planting machin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63/00—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 A01B63/02—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for implements mounted on trac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20—Off-Road Vehicles
- B60Y2200/22—Agricultural vehic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苗移植机,其与预备苗框分开地设置苗或肥料的辅助搬送部件,有效地进行苗或肥料的装载作业。在该行驶车体(10)的前侧设置旋转自如地支撑该预备苗框(19)的安装部件(101),在安装部件(101)上设置向机体前后方向转动的转动部件,在转动部件设置辅助载置部件(105),将辅助载置部件(105)构成为能够向前后方向转动,并做成使辅助载置部件(105)转动而移动到俯视时为与预备苗框(19)重叠的位置的结构,并且做成使转动部件向机体前侧或机体侧方转动而使辅助载置部件处于机体的前侧或侧方的装载作业位置,且使转动部件向机体后侧转动而使辅助载置部件处于接近施肥装置(17)的补充作业位置的结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在机体的侧部装载苗的预备苗框、和苗或肥料的辅助搬送部件的苗移植机。
背景技术
已知有如下苗移植机,即、在机体后部具备将苗栽种在农田中的苗栽种部,并且具备向农田供给肥料的施肥装置,在该苗移植机中,在机体的侧部具备由多个预备载苗部件构成的预备苗框。
在下述专利文献1或2中,公开了如下苗移植机,该苗移植机构成为,在由一根长的主联杆臂和两根短的前侧及后侧副联杆臂构成的联杆机构上安装多个预备载苗部件,当使该联杆机构转动时,能够将上述多个预备载苗部件切换成如下状态,即、多个预备载苗部件为上下多层并在俯视时为重复的层叠形态、和多个预备载苗部件在前后方向上成为大致一条直线状而展开的展开形态。
因此,在专利文献1或2记载的结构中,能够切换多个预备载苗部件的形态,提高从农田外装载苗的装载作业及向苗栽种部补充苗的补充作业的效率,并且能够实现移动时的苗的装载姿势的稳定化。
尤其是,当在农田端存在水路时、或农田端的土质较差而作业者不易靠近时,通过使预备苗框向前方突出,而作业者不需要过度地伸出身体或手臂来进行苗的补充,因此能够大幅度地减少作业者的劳力,并且装载苗所需要的时间变短,提高作业效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328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40224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及2的苗移植机中,由于用施肥装置向栽种的苗供给肥料,因此不仅进行苗的补充作业,而且还需要进行肥料的补充作业。因此,在将预备的苗装载在预备苗框上时,也要将预备的肥料装载在机体上,在施肥装置中贮存的肥料减少了时,无需返回到农田端便能进行肥料的补充。
然而,在专利文献1及2的苗移植机中未设置与苗不同地从农田外装载肥料并搬送到机体的肥料搬送用的部件,作业者需要将比苗重的肥料从农田端搬运到机体,存在作业者的劳力相应地增大之类的问题。
尤其是,在农田端存在水路时、或农田端的土质较差等而难以从农田端直接将肥料装载在机体上的状况下,作业者不得不搬起重的肥料进入农田内,在脚踏在泥土上的不稳定的状态下移动到机体。
虽然也能够将肥料装载在预备苗框上,但由于是假设将苗装载在预备苗框上的情况,因此若用于重的肥料的装载作业,则对预备苗框的构成部件施加的负荷较大,相比通常情况,存在耐久性的下降变快、容易破损的问题。
如果减少装载的肥料的量,虽然不会发生上述问题,但与之相的肥料的装载作业所需的时间变长,因此存在作业效率大幅度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苗移植机,其与预备苗框不同地设置肥料的搬送部件,能够与农田端的状态无关地装载苗或肥料,有效地进行苗或肥料的装载作业。
本发明的上述课题通过以下的解决措施来解决。
方案1所述的本发明是一种苗移植机,在行驶车体10上设有升降自如的苗栽种部16、向农田供给肥料的施肥装置17、以及在预备载苗台20u、20m、20d上装载预备的苗的预备苗框19,上述苗移植机的特征在于,在该行驶车体10的前侧设置转动自如地支撑该预备苗框19的安装部件101,在该安装部件101上设置装载预备的苗或肥料的辅助载置部件105。
方案2所述的本发明根据方案1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安装部件101上设置向机体前后方向转动的转动部件104,在该转动部件104上设置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使该转动部件104向机体前侧或机体侧方转动而使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处于机体的前侧或侧方的装载作业位置,并且使该转动部件104向机体后侧转动而使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处于接近施肥装置17的补充作业位置。
方案3所述的本发明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构成为能够向前后方向转动,使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转动并移动到俯视时为与预备苗框19重叠的位置。
方案4所述的本发明根据方案3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安装部件101上设置使转动部件104转动的第一转动部件103,以该第一转动部件103为转动支点使转动部件104转动,从而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移动到装载作业位置或补充作业位置,并且在上述转动部件104上设置使辅助载置部件105转动的第二转动部件109,以该第二转动部件109为转动支点使辅助载置部件105转动,从而辅助载置部件105移动到俯视时为与上述预备苗框19重叠的位置。
方案5所述的本发明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预备苗框19上设置限制辅助载置部件105的转动的限制支柱24、25。
方案6所述的本发明根据方案4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做成如下结构:在上述安装部件101与转动部件104之间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设置支撑部件102,并设置成为该支撑部件102的转动支点的第三转动部件106,使该支撑部件102向机体前侧转动而使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处于机体的前侧的装载作业位置,并且使该支撑部件102向机体侧方转动而使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处于机体侧方的装载作业位置,在上述支撑部件102上设置限制上述转动部件104的转动的转动限制部件103b,在利用该转动限制部件103b限制转动部件104的转动的状态下,以上述第三转动部件106为转动支点使支撑部件102向机体前侧转动而使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在比预备苗框19靠机体内侧或机体外侧处于装载作业位置,并且使上述支撑部件102向机体侧方转动而将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切换到内侧装载作业位置,该辅助载置部件105的内侧装载作业位置相比使上述转动部件104向机体侧方转动了时的辅助载置部件105的装载作业位置,成为偏靠行驶车体10的位置。
方案7所述的本发明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安装部件101上以上下滑动自如且转动自如的方式设置支撑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的滑动支撑部件114,在该安装部件101上设置限制滑动支撑部件114的转动的限制部件115,在上述安装部件101上设置向上方顶起辅助载置部件105的加力部件117,若在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上装载预备的苗或肥料而使滑动支撑部件114克服加力部件117的作用力而下降,则上述限制部件115的限制状态被解除。
方案8所述的本发明根据方案7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行驶车体10上以升降自如的方式设置形成作为直进的目标的线的划线部件200,并设置使该划线部件200升降的切换驱动器201,设置下降检测部件118,该下降检测部件118检测上述滑动支撑部件114下降到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能够转动的位置的情况,若该下降检测部件118成为检测状态,则使上述切换驱动器201工作而使划线部件200下降。
方案9所述的本发明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预备苗框19做成如下结构:在转动自如的联杆臂41上设置上述预备载苗台20u、20m、20d,若该联杆臂41转动,则预备载苗台20u、20m、20d变更为在前后排列的展开形态和在上下排列的层叠形态,在该预备苗框19的下方设置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方案1所述的本发明,通过设置辅助载置部件105,不改变预备苗框19的结构便能够增加苗或肥料的装载量,因此能够提高苗或肥料的补充作业的效率。
根据方案2所述的本发明,除了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以外,若使转动部件104向机体前侧或机体侧方转动,则辅助载置部件105处于装载作业位置,在从农田端装载苗或肥料时,能够减轻作业者的劳力,并且能够提高苗或肥料的装载作业的效率。
另外,若使转动部件104向机体后侧转动,则辅助载置部件105处于补充作业位置,将肥料从辅助载置部件105搬运到施肥装置17的劳力被大幅度降低,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并且减轻作业者的劳力。
根据方案3所述的本发明,除了方案1或2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以外,通过做成若使辅助载置部件105转动则移动到俯视时为辅助载置部件105与预备苗框19重叠的位置的结构,由于能够防止辅助载置部件105堵塞作业者从机体乘降的机体的前方或侧方,因此作业者容易在机体乘降,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根据方案4所述的本发明,除了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以外,若使转动部件104转动,则辅助载置部件105处于装载作业位置,在从农田端装载苗或肥料时,能够减轻作业者的劳力并且提高苗或肥料的装载作业的效率。
另外,若使转动部件104向机体后侧转动,则辅助载置部件105处于补充作业位置,因此能够大幅度地减轻将肥料从辅助载置部件105搬运到施肥装置17的劳力,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并且减轻作业者的劳力。
并且,通过做成使辅助载置部件105转动时移动到俯视时为辅助载置部件105与预备苗框19重叠的位置的结构,能够防止辅助载置部件105堵塞作业者从机体乘降的机体的前方或侧方,因此作业者容易在机体乘降,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根据方案5所述的本发明,除了方案1或2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以外,通过在预备苗框19设置限制辅助载置部件105的转动的限制支柱24、25,能够防止辅助载置部件105因振动等而进行转动,因此可防止装载到辅助载置部件105上的苗或肥料落下,不需要捡拾落下的苗或肥料的作业,能够减轻作业者的劳力。
根据方案6所述的本发明,除了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以外,若在由转动限制部件103b限制了转动部件104的转动的状态下使支撑部件102向机体前侧转动,则辅助载置部件105相比预备苗框19在机体内侧或机体外侧处于装载作业位置,能够在离开预备苗框19的位置进行苗或肥料的装载作业,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另外,若在用转动限制部件103b限制了转动部件104的转动的状态下使支撑部件102向机体侧方转动,则辅助载置部件105相比使转动部件104向机体侧方转动了时的辅助载置部件105的装载作业位置处于靠行驶车体10的内侧装载作业位置,由此能够不使辅助载置部件105与墙壁等障碍物接触地靠近农田端,因此能够提高苗或肥料的装载作业的效率,并且防止辅助载置部件105的破损。
并且,通过设置限制转动部件104的转动的转动限制部件103b,能够防止转动部件104因支撑部件102的转动或机体的振动而进行转动,因此能够防止装载到辅助载置部件105上的苗或肥料落下,不需要捡拾苗或肥料的作业,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根据方案7所述的本发明,除了方案1至3任一项中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以外,在辅助载置部件105被加力部件117向上方顶起时,限制部件115限制滑动支撑部件114的转动,由此能够防止在进行栽种作业时或在路上行驶时辅助载置部件105转动,可防止辅助载置部件105与障碍物接触而破损。
另外,在辅助载置部件105上装载肥料并使其抵抗加力部件117的作用力而下降时,限制部件115不限制滑动支撑部件114的转动,能够使辅助载置部件105转动,因此能够利用所装载的肥料的重量使辅助载置部件105自动地切换为能够转动的状态,不需要转动限制状态的解除操作,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根据方案8所述的本发明,除了方案6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以外,若下降检测部件118检测辅助载置部件105下降到能够转动的位置的情况,则切换驱动器201工作而使划线部件200自动地下降,因此在进行将辅助载置部件105切换为装载作业位置和补充作业位置的操作时,不需要使划线部件200从辅助载置部件105的转动轨迹上退让的操作,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另外,由于能够防止辅助载置部件105与划线部件200接触,因此能够防止辅助载置部件105及划线部件200的破损,并且防止装载到辅助载置部件105上的苗或肥料因接触的冲击而落下,因此不需要捡拾苗或肥料的作业,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根据方案9所述的本发明,除了方案1至3任一项中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以外,若使预备苗框19处于预备载苗台20u、20m、20d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展开形态,则能够使苗垫块或苗箱在预备载苗台20u、20m、20d上移动,进行从农田外将苗垫块或苗箱装载到苗移植机上的作业,因此苗的装载作业变得容易,能够减轻作业者的劳力。
另外,若使预备苗框19处于预备载苗台20u、20m、20d在上下方向上重合的层叠形态,则能够缩短预备苗框19的前后宽度。
并且,通过在预备苗框19的下方设置辅助载置部件105,无需变更预备苗框19的结构便能够增加苗或肥料的装载量,因此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预备苗框为层叠形态的苗移植机的侧视图。
图2是预备苗框为展开形态的苗移植机的侧视图。
图3是预备苗框为层叠形态的苗移植机的俯视图。
图4是预备苗框为展开形态的苗移植机的俯视图。
图5是预备苗框为层叠形态的苗移植机的主视图。
图6是从苗移植机的外侧观察的为层叠形态的预备苗框的侧视图。
图7是从苗移植机的内侧观察的为层叠形态的预备苗框的侧视图。
图8是从苗移植机的外侧观察的为展开形态的预备苗框的侧视图。
图9是从苗移植机的内侧观察的为展开形态的预备苗框的侧视图。
图10是设有停止部件的为层叠形态的预备苗框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停止部件的配置的为层叠形态的预备苗框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12是设有停止部件的、展开形态的预备苗框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停止部件的配置的为展开形态的预备苗框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14(a)是表示装载的苗的移动的、设有前侧突出部和搬送辅助旋转体的预备苗框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14(b)是表示装载的苗的移动的、设有前侧突出部和搬送辅助旋转体的预备苗框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14(c)是设有前侧突出部和搬送辅助旋转体的预备苗框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14(d)是设有前侧突出部和搬送辅助旋转体的预备苗框的放大侧视图。
图15是展开形态的预备苗框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切换部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7(a)是切换装置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17(b)是切换装置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18是表示辅助载置部件的移动轨迹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19是设有辅助载置部件的苗移植机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20是表示辅助载置部件的移动轨迹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21是表示辅助载置部件的移动轨迹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22(a)是第一及第二转动销的仰视图。
图22(b)是其他构成例的第一及第二转动销的仰视图。
图23(a)是表示第一及第二转动销和第一及第二转动限制器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23(b)是表示其他构成例的第一及第二转动销和第一及第二转动限制器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24(a)是表示辅助载置部件的收纳位置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24(b)是表示辅助载置部件的补充作业位置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25(a)是表示辅助载置部件的转动限制机构的转动限制状态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25(b)是表示辅助载置部件的转动限制机构的转动限制解除状态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26是设有划线部件的苗移植机的俯视图。
图27(a)是表示其他构成例的辅助载置部件的转动限制机构的转动限制状态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27(b)是表示其他构成例的辅助载置部件的转动限制机构的转动限制解除状态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28是表示其他构成例的第一及第二转动部件和转动限制部件及转动限制器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29是表示与各开关等对应的部件的方块图。
图中:
10-行驶车体,16-苗栽种部,17-施肥装置,19-预备苗框,20u-预备载苗台,20m-预备载苗台,20d-预备载苗台,41-联杆臂,101-安装部件,102-支撑部件,103-第一转动部件,104-转动部件,105-辅助载置部件,106-第三转动部件,109-第二转动部件,114-滑动支撑部件,115-限制部件,117-加力部件,118-下降检测部件,200-划线部件,201-切换驱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预备苗载置部为层叠形态、即预备载苗部件为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层叠形态时的苗移植机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预备苗载置部为展开形态、即预备载苗部件为在前后方向上排列展开形态时的苗移植机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预备苗载置部为层叠形态时的苗移植机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预备苗载置部为展开形态时的苗移植机的俯视图。图5是本实施方式1的苗移植机的部分主视图,表示预备苗载置部为层叠形态的状态。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始终是一个实施方式,并不限制专利登记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前后、左右的方向基准是从驾驶席观察,以行驶车体的行驶方向为基准来规定前后、左右的基准。
如图1至图5所示,在行驶车体10的底板11的后部具备驾驶座椅12。另外,在底板11的前方具备覆盖发动机210的机罩13,在该机罩13的上部具备对前轮14进行转向操作的操纵方向盘18。在上述底板11的左右两外侧具备右及左辅助底板27。下面以行驶车体10的左侧为中心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及图2中,16表示安装在行驶车体10的后侧的苗栽种部,15表示后轮,17表示施肥装置。
在上述行驶车体10的左侧的辅助底板27的外侧,设有多个预备载苗台20u、20m、20d…而构成的预备苗框19由一对限制支柱24、25支撑,该一对限制支柱24、25被固定在行驶车体10上所固定的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基础支撑框架23的前后两端部。该基础支撑框架23的下端部弯曲,该弯曲部蔓延到辅助底板27的下侧,并固定在车体框架的托架26上。并且,固定在上述基础支撑框架23的上端部且前后两端部的前后一对限制支柱24、25大致垂直地竖立设置。
另外,在行驶车体10的右侧辅助底板27的外侧设有载置预备苗的、不转动的结构的、固定的固定预备苗载置部28。
在上述限制支柱24的上端部固定有切换装置21,构成为通过利用切换装置21使连结三个预备载苗台20u、20m、20d的联杆臂41转动,能够将预备苗框19切换为层叠形态和展开形态。
该切换装置21固定在上述限制支柱24、25的上端部,因此抑制限制支柱24、25的上下长度的同时,能够确保预备苗框19的联杆机构的转动轨迹,因此上述预备载苗台20u、20m、20d的位置不会过高,可防止苗的装载或取出变得困难,提高作业效率。
如图5所示,为了防止作业者接触构成上述切换装置21的半圆形状的齿轮32,作为切换装置21由切换部罩31覆盖的结构。
图5所示的该切换部罩31由于做成使上述齿轮32工作的切换驱动器22的上部露出的结构,因此切换装置21紧凑地构成。此外,在切换部罩31形成切换驱动器22的上部的覆盖部,也可以做成覆盖切换驱动器22的结构。
另外,将收纳空苗箱及取苗板等的空苗箱收放部33固定在上述限制支柱24、25上,并设置在行驶车体10的内侧。该空苗箱收放部33在本发明中是组合金属制的棒体而构成的,但也可以使用其他材料来构成。此外,在图1至图4中,省略了空苗箱收放部33的图示。
通过设置上述空苗箱收放部33,能够收放使用后的苗空箱及取苗板,因此能够防止苗箱及取苗板被风吹起而落到农田中,节省作业者拾拢苗箱及取苗板的时间和劳力,提高作业效率。
另外,通过在预备苗框19与机罩13之间设置上述空苗箱收放部33,作业者在车体上几乎不移动便能够将苗箱及取苗板收放在空苗箱收放部33中,因此可减轻作业者的劳力。
若将上述空苗箱收放部33配置在行驶车体10的外侧,则存在如下问题,即、由于空苗箱收放部33的突出而无法使车体靠近墙壁,并且从驾驶者至空苗箱收放部33的距离变远而难以到达空苗箱及取苗板等。因此,如本实施方式1所示,配置靠车体内侧是合理的,由此能够提高苗移植机的操作性及作业性。
接着,对预备苗框19和切换装置21的连接结构以及预备苗框19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从苗移植机的外侧观察本实施方式1的层叠形态中的预备苗框19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从苗移植机的内侧观察图6所示的层叠形态的预备苗框19的侧视图。图8是表示从苗移植机的外侧观察本实施方式1的展开形态中的预备苗框19的侧视图。图9是表示从苗移植机的内侧观察图8所示的展开形态的预备苗框19的侧视图。
如图6所示,在预备苗框19的层叠形态下,本实施方式1的切换装置21为容纳在从侧面观察时为预备载苗台20u、20m、20d的前后宽度的范围内的前后宽度。通过使切换装置21的前后宽度比预备载苗台20u、20m、20d的前后宽度小,从而在层叠形态下切换装置21不会从预备载苗台20u、20m、20d的前后宽度突出,能够做成紧凑的结构。
此外,切换装置21的前后宽度也可以与预备载苗台20u、20m、20d的前后宽度大致相同。
如图6及图7所示,三个预备载苗台20u、20m、20d在联杆臂41隔有间隔地连结。另外,该预备载苗台20u和预备载苗台20m由前侧的第一副联杆臂42连结,预备载苗台20m和预备载苗台20d由后侧的第二副联杆臂43连结。
上述预备载苗台20u通过转动部46转动自如地与第一副联杆臂42连接,并通过转动部47转动自如地与联杆臂41连接。
上述预备载苗台20m通过转动部48转动自如地与第一副联杆臂42连接,并通过从动转动轴45转动自如地与联杆臂41连接,并通过转动部49转动自如地与第二副联杆臂43连接。
上述预备载苗台20d通过转动部50转动自如地与联杆臂41连接,并通过转动部51转动自如地与第二副联杆臂43连接。在上述联杆臂41的中央部且比上述从动转动轴45靠前侧位置,设有将联杆臂41转动自如地安装在限制支柱24、25上的主转动轴44。
此外,该主转动轴44相当于本发明的轴的一个例子,主转动轴44与联杆臂41连接的部分相当于本发明的联杆机构的转动中心的部分的一个例子。
另外,上述第二副联杆臂43在靠近预备载苗台20m的部分通过转动轴52与限制支柱25的上端部连接,第二副联杆臂43构成为以该转动轴52为中心能够转动。
上述主转动轴44做成通过切换装置21的切换驱动器22的驱动来进行转动的结构,伴随主转动轴44的转动,联杆臂41转动,伴随联杆臂41的转动,与其两端连接的预备载苗台20u及预备载苗台20d分别被第一副联杆臂42及第二副联杆臂43限制,并且维持大致水平的状态地移动。
另外,伴随联杆臂41的转动,由从动转动轴45连接的预备载苗台20m也被第一副联杆臂42及第二副联杆臂43限制,并且维持大致水平的状态地移动。
在图6所示的预备苗框19的层叠形态下,若联杆臂41向左转动,则预备载苗台20u上升后,一边下降一边向前方移动,预备载苗台20d下降后,一边上升一边向后方移动。并且,预备苗框19成为图8所示的展开形态。
图15表示展开形态的预备苗框19的俯视图。在此,省略了预备苗框19及切换装置21以外的部分的图示。上述联杆臂41、第一副联杆臂42及第二副联杆臂43相对于预备载苗台20u、20m、20d平行地配置在等距离的位置上,如图15所示,在展开形态下,这些联杆臂41、42、43成为重合的状态。
另外,如图5及图15所示,从机罩13侧朝向车体外侧,依次配置切换装置21、联杆臂41、第一副联杆臂42、第二副联杆臂43、预备载苗台20u、20m、20d,没有妨碍载置在预备载苗台20u、20m、20d上的苗的动作的部件,容易进行苗垫块的装载。
在现有的乘用型插秧机中,设置用于决定收放状态的预备载苗部件的停止位置的限制器,因此在每次将预备载苗部件切换为展开形态或层叠形态时都需要手动作业来解除该限制器的作用状态,具有作业效率下降的问题,并且,还必需做成将该限制器切换为作用状态和非作用状态的结构,存在预备载苗部件的结构变得复杂的问题。
并且,设置接受部件,该接受部件用于在将预备载苗部件切换为展开形态时,防止所装载的苗从预备载苗部件的前侧及后侧落下,但该接受部件的上部为向上方突出的形状,在将苗装载在预备载苗部件上时,作业者必需避开该接受部件的上部地装载苗,因此不容易装载苗,存在苗的补充作业的效率下降的问题。
再有,由于未在预备载苗部件彼此之间设置辅助苗移动的搬送辅助旋转体等,因此存在苗向后方移动所需要的劳力增大的同时作业效率下降的问题。
如图10、图12及图15所示,在三个预备载苗台20u、20m、20d的前侧两端部分别形成向前方突出的一对前侧突出部38a1、38b1、38c1,在后侧端部中央分别形成向后方突出的后侧突出部38a2、38b2、38c2。
因此,在使三个预备载苗台20u、20m、20d处于展开形态时,位于机体前侧的预备载苗台20u、20m的后部突出部38a2、38b2配置在从侧面观察时为与位于机体后侧的预备载苗台20m、20d的前侧突出部38b1、38c1重复的位置。
此外,上述前侧突出部38a1、38b1、38c1是前侧限制器部的一个例子,上述后侧突出部38a2、38b2、38c2是后侧限制器部的一个例子。由此,在三个预备载苗台20u、20m、20d处于沿前后方向排列的展开形态时,由于能够使三个预备载苗台20u、20m、20d沿前后方向排列,因此能够使装载在预备载苗台20u、20m、20d上的苗箱顺畅地向后侧移动,相比以往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并且,无需进行将前侧限制器部38a1、38b1、38c1及后侧限制器部38a2、38b2、38c2切换为作用状态或非作用状态的操作,便能够将预备载苗台20u、20m、20d切换为展开形态或层叠形态,因此能够防止预备载苗台20u、20m、20d的结构变得复杂,并且提高作业效率。
如图10、图12的侧视图所示,在三个预备载苗台20u、20m、20d的前侧突出部38a1、38b1、38c1形成前低后高倾斜形状(前低后高倾斜部)的引导面,使该引导面比各预备载苗台20u、20m、20d的载苗面高。
并且,在展开形态下,在从侧面观察时,在上述引导面或比引导面靠后方配置后侧限制器部。另外,使三个预备载苗台20u、20m、20d的后侧突出部38a2、38b2、38c2比各预备载苗台20u、20m、20d的载苗面高,并且与前侧突出部38a1、38b1、38c1的上表面相同,或比上述上表面低。
如上所述,通过将前侧突出部38a1、38b1、38c1做成前低后高的倾斜部,从而在将三个预备载苗台20u、20m、20d切换为展开状态,并使苗箱等从前侧的预备载苗台20u、20m向后侧的预备载苗台20m、20d移动时,该苗箱能够跃上前低后高的倾斜部并向后方移动,因此苗箱的移动变得容易,与以往相比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另外,通过将形成于前侧突出部38a1、38b1、38c1的引导面的后部的前侧限制器部、和形成于后侧突出部38a2、38b2、38c2的后侧限制器部形成为比各预备载苗台20u、20m、20d的载苗面高,从而将将三个预备载苗台20u、20m、20d切换到层叠形态时,能够利用前侧突出部38a1、38b1、38c1和后侧突出部38a2、38b2、38c2防止载置在各预备载苗台20u、20m、20d上的苗箱等的前后移动,可防止苗箱从各预备载苗台20u、20m、20d向下方落下,无需拾起落下的苗箱,与以往相比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在上述各预备载苗台20u、20m、20d的一对前侧突出部38a1、38b1、38c1的左右之间、且该预备载苗台20u、20m、20d的底部分别设有用于接受前侧的预备载苗台20u、20m的后侧突出部38a2、38b2等的接受部件38a3、38b3、38c3,该接受部件38a3、38b3、38c3在一对前侧突出部38a1、38b1、38c1彼此之间的空间部突出而形成。
此外,在前侧突出部38a1、38b1、38c1及后侧突出部38a2、38b2中的一方设置接受部件38a3、38b3、38c3,做成利用该接受部件38a3、38b3、38c3接受前侧突出部38a1、38b1、38c1及后侧突出部38a2、38b2中的另一方的结构。
通过做成上述结构,由于能够在各预备载苗台20m、20d的前侧突出部38b1、38c1的左右之间利用接受部件38b3、38c3分别各自的前侧的预备载苗台20u、20m的后侧突出部38a2、38b2,因此各预备载苗台20u、20m、20d不会过于下降,展开状态的各预备载苗台20u、20m、20d可靠地以大致相同的高度成为排列姿势,苗箱的装载作业变得容易,与以往相比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另外,通过在各预备载苗台20u、20m、20d的底部设置接受部件38a3、38b3、38c3,从而后侧突出部38a2、38b2、38c2的上端部位于与前侧突出部38a1、38b1、38c1的上端部大致相同的高度或下侧,跃上具有前低后高的倾斜部的前侧突出部38a1、38b1、38c1的苗箱的移动顺畅地进行,与以往相比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另外,在三个预备载苗台20u、20m、20d的左右侧面的前后的四个部位,分别配置防止苗箱落下的第一、第二、第三分隔壁38a4、38b4、38c4。
并且,也可以做成将移动联杆部件39b的转动支点44设置在与预备载苗台20m的从动转动轴45相同的轴上,从而第二预备载苗台20m不会向前后移动的结构。
图14(a)、图14(b)是表示在处于展开形态的各预备载苗台20u、20m、20d上移动的苗的侧视图,图14(c)是省略了苗的俯视图。另外,图14(c)、图14(d)是设有辅助苗的搬送的辅助搬送旋转体的俯视图、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在上述三个预备载苗台20u、20m、20d的前侧突出部38a1、38b1、38c1中的、预备载苗台20m及预备载苗台20d的前侧突出部38b1、38c1上分别配置空转而辅助搬送苗的搬送辅助旋转体47b、47c。此时,采用搬送辅助旋转体47b、47c的上表面比上述前侧突出部38b1、38c1的前低后高的倾斜面的上部更向上方突出的结构。
通过在上述前侧突出部38b1、38c1设置搬送辅助旋转体47b、47c,在处于展开形态,作业者向预备载苗台20m及预备载苗台20d压入苗后移动苗时,能够减轻对苗的移动施加的力,因此能够减轻作业者的劳力。
并且,搬送辅助旋转体47b、47c的上表面位于比前侧突出部38b1、38c1更靠上方,由此辅助搬送旋转体47b、47c可靠地发挥作用。
图16是表示切换装置21的结构的说明图。如该图16所示,上述限制支柱24、25配置在车体内侧,上述联杆臂41配置在比限制支柱24、25靠外侧。另外,在限制支柱24、25的上端部固定有固定支撑板58,在固定支撑板58上固定有切换驱动器22。
上述主转动轴44固定在联杆臂41上,而且贯通形成有齿部55的圆弧的中心位置并固定在齿轮32上。并且,主转动轴44转动自如地与限制支柱24、25连接,成为主转动轴44、齿轮32及联杆臂41为一体转动的结构。
如图16所示,从行驶车体10的内侧朝向外侧依次配置有上述前后一对限制支柱24、25、切换驱动器22、齿轮32、联杆臂41,并且如图15所示,在联杆臂41的外侧连接预备苗框19。
通过做成上述结构,从在辅助底板27上进行作业的作业者观察,成为切换装置21位于比联杆臂41、第一副联杆臂42及第二副联杆臂43靠跟前侧的结构,因此能够防止作业者的手或腕碰触到转动中的联杆臂41、第一副联杆臂42及第二副联杆臂43,能够提高作业的安全性。
构成上述切换装置21的切换驱动器22、轴连接该切换驱动器22的输出轴(省略图示)的转动齿轮61及齿轮32如图5所示,成为与限制支柱24、25的上部一起被上述切换部罩31覆盖的结构。
此外,上述切换部罩31也可以做成例如为下方敞开的箱型形状,并从切换装置21的上部覆盖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做成为侧面敞开的箱型形状,并从上述限制支柱24、25侧的侧面覆盖来覆盖切换装置21,然后在敞开的侧面部分安装盖的结构。
若将切换部罩31做成下方敞开的箱型形状并从切换装置21的上方装卸自如地安装的结构,则切换部罩31的拆卸变得容易,因此能够提高维修保养性。
此外,将切换驱动器22配置在接近齿轮32的位置,则能够使切换装置21的尺寸更加紧凑。
另外,也可以将限制支柱24、25做成如下结构,即、使各自内部为空心的管形状,使向切换驱动器22供给电源的电线束通过限制支柱24的内部而与切换驱动器22连接。
通过做成该结构,即使做成使限制支柱24、25转动时使预备苗框19朝向车体的内侧的结构,也能够防止向切换驱动器22供给电源的电线束缠绕在一起。
图10是表示设有停止板73a1、73a2的层叠形态的预备苗框19的侧视图,图11是表示停止板73a1、73a2的安装位置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并且,图12是表示设有停止板73a1、73a2的展开形态的预备苗框19的侧视图,图13是表示停止板73a1、73a2的安装位置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设置停止板73a1、73a2,该停止板73a1、73a2用于在操作上述切换操作开关而将预备苗框19切换为层叠形态及展开形态时,与联杆臂41、第一及第二副联杆臂42、43接触而限制其以上的转动。该停止板73a1、73a2以层叠形态分别配置在中央的预备载苗台20m和下层的预备载苗台20d的侧面。
如图10及图11所示,若预备苗框19为层叠形态,则联杆臂41与位于下侧的停止板73a2接触而限制其以上的转动,通过持续该转动限制,在切换驱动器22上产生一定以上的负荷的、或者成为过热状态的控制装置100使切换驱动器22停止。
另外,如图12及图13所示,若预备苗框19成为展开形态,则联杆臂41与位于前侧的停止板73a1接触而限制其以上的转动,通过持续该转动限制,在切换驱动器22上产生一定以上的负荷的、或者成为过热状态的控制装置100使切换驱动器22停止。
如上所述,切换驱动器22的停止通过控制装置100来进行,但也可以做成如下结构,即、使该切换驱动器22为电动马达,在该电动马达的内部配置使用了通电切换部件92的通电路径,当根据负荷而达到一定温度以上时,通电切换部件92弯曲而从通电状态强制性地被切换到非通电状态。
若采用上述结构,则在将预备苗框19切换为层叠形态或展开形态时,作业者不需要操作切换操作开关73来使切换驱动器22停止,因此能够集中于其他操作,相比以往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另外,由于做成在预备苗框19成为层叠形态或展开形态时,联杆臂41与停止板73a1、73a2接触的结构,因此可防止因机体的振动而使联杆臂41、第一及第二副联杆臂42、43动作而使得预备苗框19向前后摇动,可防止苗落下,并且可减轻摇动引起的预备苗框19及其他构成部件的磨损。
再有,在将预备苗框19切换为层叠形态或展开形态时,由于能够省略使切换驱动器22停止的开关等的构成部件及电路,大幅度地削减部件件数的同时,结构变得简单。
在图17(a)及(b)中,对本发明的切换装置21的结构进行说明。
设置构成上述切换装置21的盖板78,在相比使联杆臂41动作的齿轮32靠车体的外侧的位置安装辅助板79。并且,在该盖板78与辅助板79的左右间安装保持板80,将该保持板80设为向辅助板79侧延伸而由该辅助板79支撑,做成利用该辅助板79和保持板80从左右支撑切换驱动器22的结构。
在上述结构的切换装置21中,在盖板78与辅助板79的左右间设置保持板80,利用该保持板80和辅助板79从左右支撑切换驱动器22,由此在联杆臂41、第一及第二副联杆臂42、43与停止板73a1、73a2接触而施加负荷时,即使向保持板80施加欲使切换驱动器22移动的力,也能够由盖板78和保持板80来承受该力,因此能够以足够的强度可靠地支撑切换驱动器22。
另外,通过防止切换驱动器22的移动,能够防止切换驱动器22与齿轮32的距离分离,因此不需要切换装置21的调整作业,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如图18及图19所示,在基础支撑框架23的上部朝向机体内侧设置安装部件101,在该安装部件101的机体内侧端部设置预备苗框19的限制支柱24、25。
另外,在该安装部件101的机体外侧设置支撑部件102,在该支撑部件102中、在以层叠形态沿上下方向重合的预备载苗台20u、20m、20d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成为下方的位置设置第一转动部件103。并且,在该第一转动部件103的上部设置转动部件104的基部侧,在该转动部件104的端部侧设置辅助载置部件105。
如图18所示,若使转动部件104向机体前方转动,则辅助载置部件105位于在展开形态下位于最前列的预备载苗台20u的下方,并成为朝向机体前侧突出的姿势,并且若使转动部件104向机体后方转动,则辅助载置部件105位于在展开形态下位于最后列的预备载苗台20d的下方,并成为朝向机体后侧突出的姿势。此时,成为辅助载置部件105的机体外侧端部位于预备载苗台20u、20m、20d的机体外侧端部的下方,其余部分不会向机体外侧伸出的结构。
此外,该辅助载置部件105优选相比预备苗框19的机体外侧端部更向外侧突出,但即使相比机体内侧端部更向内侧移动,且移动到底板11中、作业者无法移动的(脚无法靠近的)部位也没有问题。
在上述底板11上移动时,作业者为了确保立足地的稳定性,基本上不会让脚靠近底板11的端部。因而即使辅助载置部件105位于底板11的端部的上方,也不会与作业者的脚接触,不会因作业者踩踏而使辅助载置部件105破损。
通过使辅助载置部件105的机体内侧端部位于相比上述预备苗框19的机体内侧端部靠内侧,作业者容易目视观察辅助载置部件105,而且在底板11上进行作业的作业者,作业者容易从该辅助载置部件105取出肥料袋,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图22(a)(b)、图23(a)(b)所示,在上述第一转动部件103的下部形成一字形或十字形的第一锁定槽103a,在上述安装部件101上设置上下转动自如的转动限制部件103b,做成通过将该转动限制部件103b插入到第一锁定槽103a中来限制转动部件104的转动的结构。在将该第一锁定槽103a做成一字形时,在使辅助载置部件105向机体前方或后方移动时,转动限制部件103b能够插入到第一锁定槽103a中,在做成十字形时,在使辅助载置部件105向机体外侧方向转动(使转动部件104转动90度)了的状态下,转动限制部件103b能够插入到第一锁定槽103a中。
此外,在比上述转动部件104靠机体内侧,在上下方向上设有上述限制支柱24、25,该限制支柱24、25成为限制转动臂104向机体内侧方向转动的限制部件。
由此,可防止使转动部件104过度移动,辅助载置部件105过度向机体内侧方向移动,不需要使辅助载置部件105移动到适当的位置的作业,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可防止辅助载置部件105与机罩13等接触而使得辅助载置部件105、机罩13、以及周边的构成部件破损。
通过做成上述结构,在从农田端装载肥料袋时,当使转动部件104转动到机体前侧时,能够使辅助载置部件105向机体的前方突出,因此在农田外的作业者能够容易地将肥料装载到机体上,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尤其是,在农田端具有水路的农田、或在农田端的立足地不稳定的农田中进行作业时,作业者不需要过度地伸出身体将肥料袋装载在机体上,因此可减轻作业者的劳力,并且由于不需要落下肥料袋而拾起该肥料袋的作业,因此能够作业效率。
另外,由于能够使转动部件104向机体外侧转动,辅助载置部件105以向机体外侧突出的姿势保持,因此即使机体横靠在农田端,也能够使辅助载置部件105靠近农田端,因此能够对应各种各样的作业条件,可提高作业效率、减轻作业者的劳力。
并且,通过做成若使辅助载置部件105移动、则能够使转动部件104向机体外侧方向转动的结构,转动部件104及辅助载置部件105不在底板11上移动,因此作业者无需避开转动部件104及辅助载置部件105,能够在底板11上进行苗或肥料的补充作业,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再有,通过做成不论使辅助载置部件105向机体前部、后部哪方移动,辅助载置部件105的外侧端部都位于预备苗框19的外侧端部的大致正下方的结构,从而能够防止辅助载置部件105向机外突出,因此壳防止辅助载置部件105与墙壁等接触而破损,能够提高耐久性。
另外,由于若使辅助载置部件105向机体后部侧移动、则能够使辅助载置部件105接近施肥装置17,因此作业者从辅助载置部件105取下肥料袋并移动到施肥装置17的距离变短,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并且减轻作业者的劳力。
并且,能够在进行肥料的补充作业之前将肥料袋装载到辅助载置部件105上,因此减少了装载到底板11上的肥料袋的数量,作业者在进行苗或肥料的补充作业时容易移动,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如上所述,若使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向机体前侧移动,则容易从农田外装载肥料。然而,若准备肥料的位置从使辅助载置部件105向前方移动后的位置位于机体内侧、或机体外侧,则作业者搬起肥料袋进行移动的距离稍微变长,无法充分提高作业效率、减轻劳力。
另外,在将辅助载置部件105分别设置在左右的预备苗框19、19的下方的结构中,即使能够几乎不移动地将肥料装载在左右一方的辅助载置部件105上,也无法搬起肥料袋不移动便装载在左右另一方的辅助载置部件105上,无法充分提高作业效率、减轻劳力。
在上述的图18及图19的结构中,如果使转动部件104向机体内侧转动直到与限制支柱24、25接触,则能够使辅助载置部件105靠近机体内侧。然而,此时,从进行作业的作业者观察,辅助载置部件105在农田端处于倾斜方向上,因此作业者在将肥料袋载置到辅助载置部件105上时,需要适当地使肥料袋朝向斜向地载置,不仅不能提高作业效率,有时反而在装载上花费时间和劳力,存在作业效率下降的问题。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具有图19及图20所示的结构。
在设置于上述安装部件101上的支撑部件102的基部侧,设置第三转动部件106而将该支撑部件102构成为前后自由转动,在该第三转动部件106的上部形成一字形或十字形的第二锁定槽106a,在上述限制支柱24、25上以上下转动自如的方式设置转动限制器106b,做成将该转动限制器106b插入到第二锁定槽106a中来限制上述支撑部件102的转动的结构。
此外,在做成上述结构时,将上述转动限制部件103b插入到第一锁定槽103a中来限制上述转动部件104的转动,处于转动臂部件不进行意想不到的动作的状态。
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成为如下结构,即、成为支撑部件102的转动支点的第三转动部件106位于比成为上述转动部件104的第一转动部件103靠机体内侧,若使支撑部件102向机体前侧转动到辅助载置部件105的前端部与农田端大致平行的位置,则辅助载置部件105位于机体的前侧、在图20中位于底板11的前侧,因此即使在农田端中放置肥料袋的位置靠近机体内侧,作业者也能够搬起肥料袋不移动地进行肥料的装载作业。因此,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并且减轻作业者的劳力。
此外,若做成使辅助载置部件105移动到底板11的前侧时、支撑部件102与限制支柱24、25的接触的配置结构,则无需进行支撑部件102的细微的操作便能够移动到载置位置,因此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通过做成上述配置结构,若使支撑部件102向机体后方转动,则支撑部件102的转动在与限制支柱24、25接触的位置受到限制,但此时,由于辅助载置部件105的机体外侧端部位于预备苗框19的机体外侧端部的下方,因此可防止辅助载置部件105与墙壁等接触而破损,并且由于辅助载置部件105不位于底板11的上方,因此作业者在底板11上容易进行苗或肥料的补充作业,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另外,在设置左右的辅助载置部件105、105的结构中,由于能够使左右的辅助载置部件105、105分别向机体内侧移动,因此作业者在左右的辅助载置部件105、105的哪个部件上都容易装载肥料袋,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
在上述的结构中,若将第二锁定槽106a形成为十字形,则辅助载置部件105还能够成为向机体的左右外侧方向突出的姿势,但由于支撑部件102的第三转动部件106设置在靠机体内侧,因此与使转动部件104转动的结构相比较,辅助载置部件105向机体外侧的突出量变小。由此,在机体侧方具有足够的空间时,使转动部件104转动而使辅助载置部件105的突出量较多对于作业者来说容易进行肥料装载。
然而,在住宅地等、农田端的附近存在墙壁的场所等,若辅助载置部件105的突出量过多则与墙壁接触,因此存在无法利用转动部件104的转动进行辅助载置部件105向机体侧方的突出操作的情况。此时,通过使支撑部件102转动,在抑制突出量的状态下使辅助载置部件105向机体侧方突出,从而能够防止辅助载置部件105与墙壁的接触,并且减轻肥料的装载作业所需要的作业者的劳力。
上述的结构是辅助载置部件105靠机体内侧的结构,但也可以如图21所示,能够做成将辅助载置部件105固定在机体外侧位置的结构。
将上述第一转动部件103和转动部件104构成为从上述支撑部件102自由装卸,并且在该支撑部件102的外侧端部设置延长部件108的基部侧。并且,通过在该延长部件108的端部安装辅助载置部件105,能够做成使辅助载置部件105位于从机体大幅度向外侧离开的位置的结构。
在该结构中,使安装有延长部件108的支撑部件102转动,使辅助载置部件105向机体前侧或机体后侧移动都不会与限制支柱24、25接触,因此需要作业者在肥料袋的装载作业位置、以及辅助载置部件105的搬送停止位置对转动限制器106b进行操作来成为限制安装有延长部件108的支撑部件102的转动的状态。
另外,移动到机体后侧的辅助载置部件105的机体外侧端部位于预备苗框19的机体外侧端部的下方时,需要限制安装有延长部件108的支撑部件102的转动。此时,由于第二锁定槽106a形成为一字形或十字形,由此能够将转动限制器106b可插入第二锁定槽106a的位置判断为安装有延长部件108的支撑部件102的转动停止位置。
在上述的结构中,相比图18、图19的结构,转动支点位于机体外侧,若使转动部件104向机体前侧转动到辅助载置部件105的前端部与农田端大致平行的位置,则成为辅助载置部件105从机体较大地离开的结构,因此在进行肥料的装载作业时在周围没有障碍物,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肥料的装载作业。
另外,通过在延长部件108的端部设置辅助载置部件105,从而在使辅助载置部件105向机体后侧移动时,能够使辅助载置部件105与施肥装置17的间隔变窄,因此作业者将肥料袋移动到施肥装置17上的距离变短,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减轻作业者的劳力。
此外,在图18、图19的结构中,也能够使辅助载置部件105向离开机体外侧的位置移动,但由于转动支点位于预备苗框19的下方,因此辅助载置部件105向前侧的突出量少,而且在从进行作业的作业者观察时,辅助载置部件105在农田端中处于倾斜方向上,因此作业者在将肥料袋载置到辅助载置部件105上时,需要适当地使肥料袋朝向斜向地载置,不仅不能提高作业效率,有时反而在装载上花费时间和劳力,存在作业效率下降的问题。
如图24(a)(b)所示,是将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切换到肥料的装载作业或向施肥装置17进行补充的作业位置、进行苗的栽种作业时或作业结束时的收纳位置的结构。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通过安装有第二转动部件109的安装部件110安装在上述支撑部件102、转动部件104或延长部件108的任一个上。此时,成为如下结构,即、使该第二转动部件109为转动支点来使辅助载置部件105转动,能够移动到俯视时为与上述预备苗框19重叠的位置。
并且,做成如下结构,即、通过由连结弹簧112连结该第二转动部件109的下部侧、和设在支撑部件102、转动部件104或延长部件108上的连结销111的下部侧,在对辅助载置部件105进行转动操作时,越过支点前,利用该连结弹簧112的张力维持作业位置或收纳位置。
此外,上述连结弹簧112具有在未受到强大的力时不会越过支点的程度的作用力。由此,在苗的栽种作业时或机体的收纳时,能够使辅助载置部件105以第二转动部件109为转动支点移动到与预备苗框19重叠的位置,因此可防止辅助载置部件105堵塞作业者乘降的机体的前方或侧方,在作业者从机体乘降时不需要使辅助载置部件105移动,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另外,由于能够防止在机体收纳时辅助载置部件105成为向机体前方或机体侧方突出的姿势,因此能够使机体的前后宽度、或左右宽度变得紧凑,从不需要取得收纳所需要的大的空间,能够提高收纳性。
并且,在装载并移动肥料时,即、从机体前侧向后侧转动操作辅助载置部件105时,能够防止手碰触到辅助载置部件105、或转动时受到的离心力而导致辅助载置部件105在作业者意想不到的时刻进行转动,可防止肥料袋落下,不需要捡拾肥料袋的作业。
另外,在成为上述转动部件104的转动支点的第一转动部件103、或成为上述支撑部件102的转动支点的第三转动部件106的附近,安装对上述支撑部件102或转动部件104进行转动操作的、俯视时为L字形状的转动操作杆113。
通过做成上述结构,能够将肥料袋装载在辅助载置部件105上,并使支撑部件102、转动部件104或延长部件108朝向机体后侧转动的转动方向、和使辅助载置部件105从预备苗框19的下方向机体后侧转动的转动方向为相同方向,因此在利用转动操作杆113对支撑部件102、转动部件104进行转动操作时,通过装载在辅助载置部件105上的肥料袋的重量或离心力,可防止辅助载置部件105转动,将从农田外装载的肥料袋立刻用于施肥装置17的肥料补充作业时,不需要额外的转动操作杆113的操作,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另外,通过做成利用连结弹簧112的张力来将辅助载置部件105维持在作业位置或收纳位置,若越过支点则利用连结弹簧112的张力来切换作业位置和收纳位置的结构,作业者不需要在越过支点后再施加转动操作的力,可减轻作业者的劳力。
并且,通过在支撑部件102或转动部件104的转动支点的附近设置转动操作杆113,作业者能够以较轻的力进行越过支点的操作,因此可进一步减轻作业者的劳力。
上述的辅助载置部件105做成如下结构,即、通过使第一转动限制部件103b或转动限制器106b出入于第一锁定槽103a或第二锁定槽106a,来切换转动状态和非转动状态。然而,在该结构中,每当作业者使辅助载置部件105移动时都需要锁定的开关操作,存在作业者的劳力在一定程度增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如图25所示,在上述限制支柱24、25上安装滑动支撑部件114,该滑动支撑部件114设置在支撑部件102的基部侧,在该滑动支撑部件114的上部形成转动限制用的凹部114a。并且,在上述限制支柱24、25上紧固进入该凹部114a的限制部件115,在该限制部件115及滑动支撑部件114的下方紧固限制该滑动支撑部件114的下降的下降限制器116,并且在上述滑动支撑部件114与基础支撑框架23的上下之间,以伸缩自如的方式设置向上方对滑动支撑部件114加力的加力部件117。
此外,上述支撑部件102与图19、图21等所示的结构不同,做成不载置肥料袋也位于安装部件101上的结构,并做成以限制支柱24、25为转动支点向前后方向转动的结构。支点位置由于在靠近第三转动部件106的位置,因此成为在辅助载置部件105移动到靠机体内侧的位置时,位于与农田端部大致平行的位置的结构。
根据上述的结构,若在辅助载置部件105上载置肥料袋,则由于肥料袋的重量而使得辅助载置部件105下降,并且滑动支撑部件114连动而一边按压加力部件117一边沿限制支柱24、25下降。于是,形成于滑动支撑部件114上的凹部114a位于比限制部件115靠下方,因此支撑部件102能够以限制支柱24、25为转动支点向机体前后方向转动,能够使辅助载置部件105移动。
因此,若在辅助载置部件105上装载肥料、或者作业者向下方按下辅助载置部件105,则转动限制状态被解除,为了在辅助载置部件105上装载肥料并向施肥装置17搬送、或进行肥料袋的装载作业,可以使辅助载置部件105向机体前侧移动,因此转动机构成为简单的结构,成为容易组装或分解的维修保养性高的结构。
另外,作业者进行的转动限制解除操作仅为肥料袋的装载、或辅助载置部件105的按下操作,因此可防止作业者的劳力增大。
如图25(a)(b)所示,在上述滑动支撑部件114上,在圆周上相互分离180度的位置分别形成一个凹部114a,共形成两个。另一方面,若进入凹部114a内则限制支撑部件102的转动并使辅助载置部件105处于非转动状态的限制部件115在限制支柱24、25的圆周上相互分离90度的位置上形成有一个、共形成有四个。另外,下降限制器116也可以做成在能够抵住滑动支撑部件114的位置(例如,上述四个限制部件115、115、115、115的下方位置)设置一个或多个突起体的结构,也可以做成能够抵住滑动支撑部件114的圆形状。
在图26中,在机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划线部件200,该划线部件200与进行苗的栽种作业的作业位置相邻,在下一工序的作业位置的农田面上形成直进行驶的目标线。该划线部件200做成如下结构,即、在为了进行苗的栽种而使苗栽种部16下降时,左右一侧向下方转动而在农田面上形成目标线,并且,另一方的划线部件200成为从农田面大幅度向上方退让的姿势。该划线部件200的切换转动操作通过使苗栽种部16进行升降动作时、使设在划线部件200的基部侧的切换驱动器201工作来进行。
此外,做成如下结构,即、若使上述苗栽种部16上升则切换驱动器201工作,向大幅度地离开里农田面的上方对上述划线部件200进行转动操作,并且若使苗栽种部16下降则储存在控制装置100中的与上次的动作方向相反侧的划线部件200向下方转动并与农田面接触。
为了利用该机构,也可以如图27(a)(b)、图29所示做成如下结构,即、设置下降检测部件118,若滑动支撑部件114下降到限制部件115未进入上述凹部114a内的位置,则该下降检测部件118检测该滑动支撑部件114的接近,若该下降检测部件118检测出滑动支撑部件114的接近,则上述切换驱动器201工作,使划线部件200向下方转动。
利用上述结构,在使辅助载置部件105向机体后侧移动时,能够防止辅助载置部件105或所载置的肥料袋与划线部件200接触,因此不必在辅助载置部件105的转动操作前另外进行使划线部件200下降的操作,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并且能够防止划线部件200、辅助载置部件105的破损。
此外,也可以如图27(a)(b)及图29所示做成如下结构,即、在将转动限制部件103b或转动限制器106b向转动限制解除位置操作时的移动位置上设置上述下降检测部件118,划线部件200与转动限制部件103b或转动限制器106b的转动限制的解除操作连动而下降。
另外,为了防止肥料的飞散或水的进入等,在上述施肥装置17的肥料的贮存部的上部,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转动自如的料斗盖17a。是在补充肥料时、打开该料斗盖17a、向施肥装置17供给肥料的结构。此时,也可以如图29所示做成如下结构,即、设置若打开上述料斗盖17a则成为“接通”的敞开检测开关121,若该敞开检测开关121成为“接通”,则控制装置100使上述切换驱动器201工作,使划线部件200下降。
利用上述结构,在进行肥料的补充作业时,若打开料斗盖17a进行补充的准备,则划线部件200自动下降并自动切换到使辅助载置部件105移动的状态,因此作业者不需要进行划线部件200的下降操作,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在本发明的苗移植机中,设有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210、从该发动机210接受驱动力来改变机体的行驶输出的大小、以及输出方向的HST(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211。该HST211如图5等所示做成如下结构,即、通过操作设置在机罩13上的行驶操作杆212,来对行驶输出的大小以及输出方向进行切换操作。
此外,如图29所示,该行驶操作杆212的操作也可以采用在行驶操作杆212与HST211之间设置由多个部件构成的连动机构(省略图示)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如下控制结构,即、设置检测行驶操作杆212的操作角度的行驶电位计213,将该行驶电位计213检测出的操作角度发送到控制装置100,使HST211的输出轴旋转的HST伺服马达214工作,来改变HST211的输出。
Claims (9)
1.一种苗移植机,在行驶车体(10)上设有升降自如的苗栽种部(16)、向农田供给肥料的施肥装置(17)、以及在预备载苗台(20u、20m、20d)上装载预备的苗的预备苗框(19),上述苗移植机的特征在于,
在该行驶车体(10)的前侧设置转动自如地支撑该预备苗框(19)的安装部件(101),在该安装部件(101)上设置装载预备的苗或肥料的辅助载置部件(1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安装部件(101)上设置向机体前后方向转动的转动部件(104),在该转动部件(104)上设置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使该转动部件(104)向机体前侧或机体侧方转动而使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处于机体的前侧或侧方的装载作业位置,并且使该转动部件(104)向机体后侧转动而使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处于接近施肥装置(17)的补充作业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构成为能够向前后方向转动,使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转动并移动到俯视时为与预备苗框(19)重叠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安装部件(101)上设置使转动部件(104)转动的第一转动部件(103),以该第一转动部件(103)为转动支点使转动部件(104)转动,从而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移动到装载作业位置或补充作业位置,并且
在上述转动部件(104)上设置使辅助载置部件(105)转动的第二转动部件(109),以该第二转动部件(109)为转动支点使辅助载置部件(105)转动,从而辅助载置部件(105)移动到俯视时为与上述预备苗框(19)重叠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预备苗框(19)上设置限制辅助载置部件(105)的转动的限制支柱(24、2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做成如下结构:在上述安装部件(101)与转动部件(104)之间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设置支撑部件(102),并设置成为该支撑部件(102)的转动支点的第三转动部件(106),使该支撑部件(102)向机体前侧转动而使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处于机体的前侧的装载作业位置,并且使该支撑部件(102)向机体侧方转动而使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处于机体侧方的装载作业位置,
在上述支撑部件(102)上设置限制上述转动部件(104)的转动的转动限制部件(103b),在利用该转动限制部件(103b)限制转动部件(104)的转动的状态下,以上述第三转动部件(106)为转动支点使支撑部件(102)向机体前侧转动而使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在比预备苗框(19)靠机体内侧或机体外侧处于装载作业位置,并且使上述支撑部件(102)向机体侧方转动而将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切换到内侧装载作业位置,
该辅助载置部件(105)的内侧装载作业位置相比使上述转动部件(104)向机体侧方转动了时的辅助载置部件(105)的装载作业位置,成为偏靠行驶车体(10)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安装部件(101)上以上下滑动自如且转动自如的方式设置支撑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的滑动支撑部件(114),在该安装部件(101)上设置限制滑动支撑部件(114)的转动的限制部件(115),在上述安装部件(101)上设置向上方顶起辅助载置部件(105)的加力部件(117),若在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上装载预备的苗或肥料而使滑动支撑部件(114)克服加力部件(117)的作用力而下降,则上述限制部件(115)的限制状态被解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行驶车体(10)上以升降自如的方式设置形成作为直进的目标的线的划线部件(200),并设置使该划线部件(200)升降的切换驱动器(201),设置下降检测部件(118),该下降检测部件(118)检测上述滑动支撑部件(114)下降到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能够转动的位置的情况,若该下降检测部件(118)成为检测状态,则使上述切换驱动器(201)工作而使划线部件(200)下降。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预备苗框(19)做成如下结构:在转动自如的联杆臂(41)上设置上述预备载苗台(20u、20m、20d),若该联杆臂(41)转动,则预备载苗台(20u、20m、20d)变更为在前后排列的展开形态和在上下排列的层叠形态,
在该预备苗框(19)的下方设置上述辅助载置部件(105)。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101950 | 2012-04-27 | ||
JP2012101950A JP6135049B2 (ja) | 2012-04-27 | 2012-04-27 | 苗移植機 |
JP2012217687A JP5633547B2 (ja) | 2012-09-28 | 2012-09-28 | 苗移植機 |
JP2012-217687 | 2012-09-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71012A true CN103371012A (zh) | 2013-10-30 |
CN103371012B CN103371012B (zh) | 2016-11-02 |
Family
ID=49457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5285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71012B (zh) | 2012-04-27 | 2013-04-27 | 苗移植机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101530239B1 (zh) |
CN (1) | CN103371012B (zh) |
MY (1) | MY176833A (zh) |
TW (1) | TWI576041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88620A (zh) * | 2013-02-19 | 2014-08-20 |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 苗移植机 |
CN110313283A (zh) * | 2018-03-30 | 2019-10-11 |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 作业车辆 |
CN105309080B (zh) * | 2014-05-26 | 2020-01-24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植播系列作业机 |
CN113115613A (zh) * | 2020-08-28 | 2021-07-16 | 丰疆智能(深圳)有限公司 | 带有控制面板的插秧机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005354A1 (en) * | 1978-04-27 | 1979-11-14 | Geoffrey Allan Williames | Seedling transplanting machine |
JPH05153824A (ja) * | 1991-12-03 | 1993-06-22 | Kubota Corp | 乗用型田植機の予備苗収容装置 |
JPH07322729A (ja) * | 1994-05-31 | 1995-12-12 | Iseki & Co Ltd | 予備苗載せ台装置及び施肥装置を備えた移植機 |
CN101027958A (zh) * | 2006-02-27 | 2007-09-05 |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 苗移植机 |
JP2009232810A (ja) * | 2008-03-28 | 2009-10-15 | Kubota Corp | 農作業機 |
CN201947647U (zh) * | 2011-01-20 | 2011-08-31 | 洛阳易通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自动施水、施肥的烟苗移栽机构 |
CN102369802A (zh) * | 2010-08-18 | 2012-03-14 |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 秧苗移植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8039A (ja) * | 1993-06-29 | 1995-01-13 | Kubota Corp | 田植機の予備苗収容構造 |
JP2008072933A (ja) * | 2006-09-20 | 2008-04-03 | Kubota Corp | 乗用型田植機 |
-
2013
- 2013-04-24 KR KR1020130045421A patent/KR10153023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04-24 TW TW102114598A patent/TWI576041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3-04-26 MY MYPI2013700680A patent/MY176833A/en unknown
- 2013-04-27 CN CN201310152858.5A patent/CN10337101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005354A1 (en) * | 1978-04-27 | 1979-11-14 | Geoffrey Allan Williames | Seedling transplanting machine |
JPH05153824A (ja) * | 1991-12-03 | 1993-06-22 | Kubota Corp | 乗用型田植機の予備苗収容装置 |
JPH07322729A (ja) * | 1994-05-31 | 1995-12-12 | Iseki & Co Ltd | 予備苗載せ台装置及び施肥装置を備えた移植機 |
CN101027958A (zh) * | 2006-02-27 | 2007-09-05 |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 苗移植机 |
JP2009232810A (ja) * | 2008-03-28 | 2009-10-15 | Kubota Corp | 農作業機 |
CN102369802A (zh) * | 2010-08-18 | 2012-03-14 |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 秧苗移植机 |
CN201947647U (zh) * | 2011-01-20 | 2011-08-31 | 洛阳易通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自动施水、施肥的烟苗移栽机构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88620A (zh) * | 2013-02-19 | 2014-08-20 |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 苗移植机 |
CN105309080B (zh) * | 2014-05-26 | 2020-01-24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植播系列作业机 |
CN110313283A (zh) * | 2018-03-30 | 2019-10-11 |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 作业车辆 |
CN110313284A (zh) * | 2018-03-30 | 2019-10-11 |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 苗移植机 |
CN110313284B (zh) * | 2018-03-30 | 2022-10-18 |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 苗移植机 |
CN110313283B (zh) * | 2018-03-30 | 2022-10-18 |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 作业车辆 |
CN113115613A (zh) * | 2020-08-28 | 2021-07-16 | 丰疆智能(深圳)有限公司 | 带有控制面板的插秧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71012B (zh) | 2016-11-02 |
KR20130121735A (ko) | 2013-11-06 |
MY176833A (en) | 2020-08-24 |
TW201400001A (zh) | 2014-01-01 |
TWI576041B (zh) | 2017-04-01 |
KR101530239B1 (ko) | 2015-06-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77123B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103371012A (zh) | 苗移植机 | |
CN103125185B (zh) | 作业车辆 | |
JP5633547B2 (ja) | 苗移植機 | |
CN202310549U (zh) | 秧苗移植机 | |
KR101961602B1 (ko) | 콤바인 | |
CN103607877A (zh) | 带有改进型折叠装置的农业机械 | |
JP2014068603A5 (zh) | ||
CN101658094B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203158094U (zh) | 作业车辆 | |
CN104908817B (zh) | 割草机 | |
JP2011115066A (ja) | 乗用型田植機 | |
JP2012115203A (ja) | 苗移植機 | |
CN109906752A (zh) | 联合收割机 | |
JP5286020B2 (ja) | 移植機 | |
CN103327803B (zh) | 联合收割机 | |
CN102217457A (zh) | 联合收割机以及作业机的姿态控制装置 | |
CN103826433A (zh) | 行驶车辆 | |
CN110432006A (zh) | 收割机 | |
CN108496488A (zh) | 步行式插秧机 | |
JP2012039920A5 (zh) | ||
JP5164035B2 (ja) | 歩行型動力運搬車 | |
JP2022158130A (ja) | 田植機 | |
JP6307010B2 (ja) | 田植機 | |
KR20210098821A (ko) | 모종 이식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