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58094U - 作业车辆 - Google Patents

作业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58094U
CN203158094U CN 201320103434 CN201320103434U CN203158094U CN 203158094 U CN203158094 U CN 203158094U CN 201320103434 CN201320103434 CN 201320103434 CN 201320103434 U CN201320103434 U CN 201320103434U CN 203158094 U CN203158094 U CN 2031580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or
drive section
car body
saddle
working tru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0343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下博昭
古木大树
成田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580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5809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在驾驶座的左右适当地配置有驾驶操作台等设备的驾驶部的作业车辆。该作业车辆在形成在车体上的驾驶部(3)配置有:驾驶座(33)、在横穿方向的并排方向与驾驶座(33)的一侧邻接地配置的驾驶操作台(5)、在相同的并排方向配置的第一实用部(81)、以及在驾驶座(33)的前方配置的转向单元(4)。驾驶座(33)自车体中心线(VC)向一侧偏移,驾驶操作台(5)自车体中心线(VC)向另一侧偏移。

Description

作业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形成在车体上的驾驶部配置有转向单元、驾驶座和驾驶操作台的作业车辆。
背景技术
作为如上所述构成的以往的作业车辆,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驾驶部具有转向单元、驾驶座、驾驶操作台以及副驾驶座的联合收割机。在该联合收割机中,在沿着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前后方向上的车体中心线上,方向盘和驾驶座并排配置,在紧靠该驾驶座的左右侧部位配置有驾驶操作台和副驾驶座。副驾驶座是作为收纳箱的盖起作用的折叠式座位。在如上所述的驾驶部的驾驶设备的配置中,由于驾驶员位于车体中心,因此,可认为能够均等地注视前方左右的视野。但是,在联合收割机这样的作业车辆中,在实际驾驶时,驾驶员不仅需要操作方向盘,而且需要对设置于在左右方向的任一方配置的驾驶操作台的变速杆和作业杆进行操作。因此,乘坐于驾驶座的驾驶员在驾驶时的上半身的姿势往往朝向驾驶操作台,与此相应地导致驾驶员的视线也相比车体中心向配置有驾驶操作台这一侧稍微转移。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5911471号说明书(图2)
实用新型内容
如上所述,在作业车辆中,在驾驶部配置各种驾驶设备的情况下,在车体中心线上配置驾驶座和转向单元这种配置结构未必是最佳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在驾驶座的左右适当地配置有驾驶操作台等设备的驾驶部的作业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作业车辆具有:具有前后方向上的车体中心线的车体、在所述车体上形成的驾驶部、配置于所述驾驶部的驾驶座、在相对于所述前后方向横穿的并排方向上与所述驾驶座的一侧邻接地配置于所述驾驶部的驾驶操作台、在所述并排方向上配置于所述驾驶部的第一实用部、以及在所述驾驶座的前方配置于所述驾驶部的转向单元,所述作业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座自所述车体中心线向一侧偏移,所述驾驶操作台自所述车体中心线向另一侧偏移。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车体前后方向或简称的前后方向指的是作业车辆的行驶方向,表示位置关系的前、后这样的语句也是基于该车体前后方向。另外,车体横穿方向或简称的横穿方向指的是与车体前后方向正交或大致正交的方向。
在该结构中,驾驶座和驾驶操作台在横穿方向上邻接地配置,此时,驾驶座自车体中心线向与驾驶操作台相反的方向偏移。由此,直立地坐在驾驶座上的驾驶员的视线自车体中心线偏移,但在为了操作设置于驾驶操作台的操作杆等而稍微使重心移动或转动身体的情况下,其视线偏差减小,甚至被消除。
另外,优选为,通过在左右方向上在驾驶座的与驾驶操作台相反的一侧配置实用部,与驾驶员的左右邻接的空间可以供对驾驶员而言使用价值高的设备占有。另外,作为利用价值高的实用部,列举具有顶板的收纳箱、折叠椅子、固定椅子等,但若设为能够就座于收纳箱的顶板的形态、例如在表面安装有坐垫等,则可以供进入驾驶部的同乘者乘坐,很合适。
并且,在供配置的实用部具有两个的情况下,使第一实用部与驾驶座邻接地配置,使第二实用部与驾驶操作台的外侧邻接地配置即可。即,通过将第二实用部在所述并排方向上与所述驾驶操作台的与所述驾驶座相反的一侧邻接地配置,能够平衡地利用驾驶座左右的空间。
此时,可以采用如下配置结构:在由所述车体中心线划分的所述驾驶部的一方的半分割区域包括所述驾驶座、所述转向单元和所述第一实用部,在另一方的半分割区域包括所述驾驶操作台和所述第二实用部。尤其是,在横向排列的驾驶座、驾驶操作台和第一及第二实用部的设置面积相近的情况下,上述设备在横穿方向上良好地分布,很合适。
在如下情况下,即所述驾驶部设置在利用驾驶室与外部划分边界的空间内,该驾驶室具有在俯视时向前方凸出弯曲的前倒倾斜姿势的前窗玻璃,在这种情况下,配置在驾驶室内空间的前侧的大型设备实质上只有转向单元,使得驾驶员的前方视野良好。
在所述驾驶室的侧方配置有水平的踏板,包括踏板在内的所述驾驶室的车体横穿方向的宽度构成与车体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所述驾驶室自所述车体中心线偏移踏板宽度的一半,若采用上述结构,则从踏板上就可以对设置于驾驶室周边的设备进行维护检修,从而减轻维护检修的负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下实施方式:形成有多个操作杆用导向槽的所述驾驶操作台的顶面部,在其与所述前窗玻璃之间形成允许人通过的间隔,并且比所述驾驶座的前端更靠前方突出,进而可以采用至少一个所述操作杆用导向槽自所述驾驶座的前端的前方的位置沿所述前后方向朝后方延伸这种形态。由此,可以确保在驾驶座、驾驶操作台、实用部横向排列的驾驶部的横穿方向上人的有效的活动路线,并确保设置于驾驶操作台的操作杆等操作设备的操作性。
本实用新型的作业车辆作为在所述驾驶部的前侧具有收割部、在所述驾驶部的后侧具有收割物处理部、在所述驾驶部的下侧具有自收割部向收割物处理部搬送收割物的送料装置的收割收获机而构成,作为这种情况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提出有如下结构:在所述驾驶部的下前端,沿左右方向分开地设置有前照灯,所述送料装置在所述左右的前照灯之间在所述驾驶部的下侧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由此,送料装置入口区域明亮地被照明,目视确认性好。
若将送料装置配置在驾驶座的下侧,则送料装置也在左右方向上自车体中心线偏移。为了有效利用因该偏移而空出的送料装置侧方空间,可以采用将所述驾驶操作台作为操作输入部的操作连杆机构的操作位移传递部件在所述送料装置旁边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结构。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作业车辆,所述驾驶部设置在利用驾驶室与外部划分边界的空间内,该驾驶室具有前窗玻璃,仅在所述驾驶室的一侧方配置有水平的踏板,包括所述踏板在内的所述驾驶室的车体横穿方向上的宽度形成为与车体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作业车辆,在比所述驾驶室一侧方的车门更靠外侧的外侧部位具有踏板。
本实用新型的作业车辆,所述驾驶室相对于车体宽度方向中央,配置在向车体宽度方向另一侧位移了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作业装置的基本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收割收获机的侧视图。
图3是收割收获机的俯视图。
图4是收割收获机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收割收获机的框架组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框架组件的下部区域的俯视图。
图7是框架组件的侧视图。
图8是收割收获机的液压回路图。
图9是表示驾驶室内部的设备配置情况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体
10:框架组件
11:行驶装置
11a:前轮
11b:后轮
12:收割部
12a:收割升降机构
13:旋转卷筒单元
13a:卷筒升降机构
14:横向输送绞龙
15:送料装置
16:收割物处理部
19:液压回路
20:发动机
21:变速装置
21a:HST
3:驾驶部
30:驾驶室
30a:前窗玻璃
31:踏板
32:驾驶室底板
33:驾驶座
39a:前方照射灯(前照灯)
39b:收割部位照射灯
39c:侧方照射灯
4:转向装置
40:转向单元
41:方向盘
42:转向柱
43:动力转向单元
44:固定柱部
45:摆动柱部
46:倾斜机构
5:驾驶操作台
50:顶面部(顶面板)
50a、50b...:用于操作杆组的导向槽
6:操作杆组
61:变速杆
62:收割升降杆
63:卷筒升降杆
7:操作连杆机构
70:操作位移传递部件
81:第一实用部(收纳箱、折叠椅子、固定椅子)
82:第二实用部(收纳箱、折叠椅子、固定椅子)
VC:车体中心线
CC:驾驶室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作业车辆的具体实施方式之前,使用图1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作业车辆的基本结构、尤其是驾驶部中的设备的配置情况。
该作业车辆具有支承于由履带或车轮或其组合构成的行驶装置的车体1。车体1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车体中心线VC,作为用于进行该作业车辆的操纵的区域,在车体1上形成有驾驶部3。在车体1上载置有进行农业作业或土木作业等特定作业的作业装置及向行驶装置、作业装置供给动力的动力源。在图1的例示中,行驶装置为车轮类型,由前轮11a和后轮11b构成。另外,作业装置由配置在驾驶部3前方的前处理部、配置在驾驶部3后方的后处理部以及将所述前处理部和后处理部之间连接的中间部构成,但不言而喻也可以由所述前处理部、后处理部及中间部中的任一个或两个构成。动力源的配置不作特别的限制,在此,在驾驶部3的后方与后处理部的横向邻接。
本实用新型的重要特征在于:驾驶部3中的、驾驶座33、转向单元40、驾驶操作台5、实用部81的配置。在驾驶部3中,驾驶座33成为配置的基准,在此,驾驶座33自车体中心线VC向相对于车体1的前后方向横穿的并排方向、即车体1的横穿方向偏移。在图1中,自车体中心线VC向左侧偏移。以该驾驶座33为基准,驾驶操作台5与驾驶座33的一侧(在图1中为右侧)邻接地配置,实用部81也沿相同驾驶座33的横向并排方向配置。此时,在该实用部81接近驾驶座33更合适的情况下,实用部81配置在驾驶座33的与驾驶操作台5相反的一侧的相邻位置。转向单元40配置在驾驶座33的前方。除实用部(第一实用部)81之外,在还需要另一个实用部(第二实用部)的情况下,该第二实用部82配置成在其与第一实用部81之间隔着驾驶座33和驾驶操作台5。即,第一实用部81、驾驶座33、驾驶操作台5以及第二实用部82横向排列配置,若将驾驶座33和驾驶操作台5看作操纵区域,则该操纵区域的中心处于车体中心线VC附近。由此,对驾驶操作台5和转向单元40进行操作的乘坐于驾驶座33的驾驶员,可以自然地具有注视车体中心线VC这样的视线感。
在图1的例示中,驾驶座33的偏移处于车体中心线VC穿过驾驶座33的一部分这种程度,但也可以配置成,确保由车体中心线VC划分的驾驶部3的一方的半分割区域供配置第一实用部81及驾驶座33,并确保另一方的半分割区域供配置驾驶操作台5及第二实用部82。尤其是,在第一实用部81及驾驶座33的横穿方向的设置长度与驾驶操作台5及第二实用部82的横穿方向的设置面长度大致相等的情况下,该配置平衡是均等的,配置效率也适当。
作为第一和第二实用部81、82的形态,列举收纳箱、折叠椅子、固定椅子等,在实用部为收纳箱的情况下,若将其顶板设为允许进入的同乘者乘坐这样的形态,则很合适。
驾驶部3通常由驾驶室30覆盖驾驶员空间,从而给驾驶员带来舒适感。但是,在对配置在驾驶室30外的设备进行维护检修的情况下,驾驶室30有可能碍事。因此,若在驾驶室30的侧方设置水平的踏板31,则非常便利。此时,包括踏板31在内的驾驶室30的车体横穿方向的宽度决定车体宽度,若将该踏板31的宽度和驾驶室中心线CC自车体中心线VC偏移的偏移量组合来决定车体宽度,则很有效。即,在该情况下,如图1所示,驾驶室中心线CC、即驾驶座33的中心自车体中心线VC偏移踏板31宽度的一半。
在图1的例示中,驾驶操作台5在其顶面形成有多个操作杆用导向槽,分别配置有用于进行行驶变速、作业装置操作的操作杆。若操作杆沿前后方向位移,则操作杆用导向槽也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若考虑到驾驶员手腕的人体工学运动,使驾驶操作台5的顶面部相比驾驶座的前端向前方突出,并且使操作杆用导向槽位于驾驶员的前方,则操作性提高。此时,在驾驶部3被驾驶室30覆盖的情况下,驾驶操作台5的顶面部的位置被限定为,在其与驾驶室30的前窗玻璃30a之间产生允许人通过这种程度的间隔,从而可以在驾驶室30内横穿通行。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此,本实用新型的作业车辆是轮式收割收获机,其外观如图2、图3、图4所示,在由左右一对前轮11a及后轮11b支承的车体1的前部形成有驾驶部3。该收割收获机在驾驶部3的前侧具有收割部12,在驾驶部3的后侧具有收割物处理部16,在驾驶部3的下侧具有将收割物自收割部12向收割物处理部16搬送的送料装置15。
收割部12具有:切断作物的根部进行收割的推剪型收割刀、将利用该收割刀收割的作物向收割宽度方向的中央部聚拢的横向输送绞龙14。并且,在收割刀附近具有将作为收割对象的作物的穗梢侧朝向后方扒搂的旋转卷筒单元13。送料装置15虽未详细图示,但在方形筒状的供给箱内横跨前后方向地卷绕张设有左右一对环状转动链,具有将自收割部12接收的作物搬送到位于驾驶部3后侧上方的收割物处理部16的功能。收割物处理部16包括:对利用送料装置15送入的作物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部16a、将在该脱粒部16a进行脱粒处理而得到的谷粒储存的集谷箱16b。发动机20位于集谷箱16b左侧前方部分的下方。
收割部12利用作为收割升降机构12a的升降用执行机构的收割升降液压缸,能够绕横向枢支轴心升降。旋转卷筒单元13利用作为仅示意性表示的卷筒升降机构13a的升降用执行机构的卷筒升降液压缸,能够绕横向枢支轴心升降。
由图2可知,驾驶部3被驾驶室30覆盖,车体1的左右两侧部被罩体1a覆盖。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车体1的基本结构由框架组件10制成。车体1的框架组件10具有:位于车体1的左右两侧且以在车体1的整个前后方向延伸的状态配置的多个前后方向框架体10a、以及沿着车体1的横向延伸的多个横向框架体10b。
该实施方式中的多个前后方向框架体10a为左右一对且截面形状呈大致コ形的型钢,从车体侧面看,自前轮11a的轴心位置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至后轮11b的轴心位置。多个横向框架体10b是所谓的横梁,作为多个横向框架体10b,在车体1的前后方向隔着间隔地沿着横穿方向延伸。由上述多个横向框架体10b和多个前后方向框架体10a构筑框架组件10的平面结构体。另外,由图6可知,该框架组件10的平面结构体包括向车体横向宽度方向外方侧伸出的伸出框架部10c,在该伸出框架部10c上载置发动机20。
在框架组件10前侧的两侧端部分别配置有用于向前轮11a传送动力的驱动用的前轮驱动箱22。经由变速装置21被传送发动机20的动力的前轮驱动箱22,以驱动旋转自如且不能转向的状态支承前轮11a。并且,收割升降机构12a的收割升降液压缸的基端部经由液压缸用托架摆动自如地安装在框架组件10的前端。
在作为构成框架组件10后端的横向框架体10b的横梁上,支承左右一对后轮11b的后车轴箱23经由支承托架在该横梁的下方绕车体前后轴芯摆动自如地被支承。
如图5及图7所示,在车体1的前部,自构成框架组件10的左右一对前后方向框架体10a分别竖立设置有左右一对纵框架体10d。在该左右一对纵框架体10d的上端部,形成有支承驾驶部3(驾驶室30)的驾驶室支承框架体10e。该驾驶室支承框架体10e形成水平的安装部,驾驶室30的下部经由缓冲件与左右一对安装部连结。由于在支承于左右两侧的纵框架体10d的驾驶部3(驾驶室30)的下方形成有空间,因此,以穿过该空间的方式配置送料装置15。
如图4所示,在驾驶室30,作为向车体前方外方侧及车体横向宽度方向外方侧照明的照明装置,在驾驶室30前面部的下部,在左右两侧各设置两个共计4个向车体前方侧的远方照射的前方照射灯39a,在驾驶室30前面部的上部,在左右两侧各设置两个共计4个对车体前方的收割对象部位进行照射的收割部位照射灯39b。而且,在驾驶室30的左右侧面部的前侧上部部位,各设置一个向车体横向宽度方向外方侧照明的侧方照射灯39c。前方照射灯39a安装在驾驶室30下端的更下方的位置,由于在左右分开地各设置两个,因此,送料装置15在驾驶部3的下方在左右的前方照射灯39a之间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如图4所示,驾驶部3(驾驶室30)从正面看跨设于左右一对前轮11a各自的上方部位,在比驾驶室30的右侧(车体横向宽度方向一侧的一例)的车门38b更靠外侧的外侧部位具有踏板31,驾驶室30的左侧的端部和车体1的左侧的端部在车体横向宽度方向上设定在大致相同的位置,并且、踏板31的右侧的端部和车体1的右侧的端部在车体横向宽度方向上设定在大致相同的位置。即,驾驶室中心线CC自车体中心线VC向左侧偏移。在比驾驶室30的左侧的车门38a更靠外侧的外侧部位,设置有供驾驶员自车体外方相对于驾驶部3乘降的乘降用的梯子37。通过站在踏板31上,作业者可以对使用谷粒排出机构(未图示)将储存在脱粒部16a中的谷粒向机体外部排出时的谷粒排出状态进行确认。
由图2可知,在发动机20的废气流通的排气管20a及被吸入发动机20的燃烧用的空气流通的进气管20b沿着驾驶室30的后侧面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下,将形成在排气管20a上端的废气排出口,相比形成在进气管20b上端的作为空气导入部的预清机20c,向上方离开地配置。
排气管20a及进气管20b分别配置于沿着驾驶室30后侧面的部位且与驾驶室30的右侧端部对应的部位。进气管20b配置在驾驶室30右侧端部中的、靠近驾驶室30的机体横向宽度方向外方侧的部位。另一方面,排气管20a配置在驾驶室30右侧端部中的、靠近驾驶室30的机体横向宽度方向中央侧的部位。
图8是包括构成对行驶速度进行变更的变速装置21的HST21a的液压回路19h、收割升降机构12a的液压回路19a、卷筒升降机构13c的液压回路19c、谷粒排出机构的液压回路19c、动力转向单元43的液压回路19p在内的液压回路图。HST21a的液压回路19h具有由发动机20的动力驱动的斜盘控制型的液压泵和利用自液压泵供给的液压油而旋转的液压马达,液压马达正转及反转时的旋转速度,通过利用包括斜盘控制阀在内的斜盘调节机构进行液压泵的斜盘角调节而被变更。收割升降机构12a的液压回路19a、卷筒升降机构13c的液压回路19c、谷粒排出机构的液压回路19c是实质上相同的回路结构,基本上由液压缸控制阀和液压缸构成。上述的斜盘控制阀和液压缸控制阀由配置于驾驶部3的手动操作设备遥控操作。动力转向单元43的液压回路19p将动力转向控制阀、液压泵和转向液压缸作为主要构成要素,该动力转向控制阀将方向盘41的运动作为操作输入,动力转向控制阀将与方向盘41的旋转量成比例的液压油供给到转向液压缸,从而可以实现车轮(在此为后轮11b)的转向。
图9表示驾驶室30内部的各种设备的配置情况。在驾驶室30铺设有驾驶室底板32,驾驶座33在驾驶室30的后方区域而方向盘41在驾驶室30的前方区域相互大致配置在穿过驾驶室30的前后方向中心的驾驶室中心线CC上。但是,如前所述,驾驶室30自车体中心线VC向车体横穿方向偏移(在该实施例中向左侧偏移)地载置在框架组件10的驾驶室支承框架体10e上,因此,驾驶座33自车体中心线VC向左偏移踏板31的横向宽度的1/2左右。驾驶座33在前方、即驾驶室30的前方区域大致配置在驾驶室中心线CC上。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紧靠驾驶座33的左侧部位配置有作为第一实用部的一例的固定式的副驾驶座81,在紧靠驾驶座33的右侧部位配置有驾驶操作台5。并且,在紧靠驾驶操作台5的右侧部位配置有作为第二实用部的一例的收纳箱82。在作为该收纳箱82的摆动盖起作用的顶板上安装有坐垫,从而也作为简易的座位起作用。即,副驾驶座81、驾驶座33、驾驶操作台5、收纳箱82与驾驶室30的后壁邻接地横向排列配置,从而可以有效利用横向上细长的驾驶室空间。另外,也可以代替固定式的副驾驶座81而采用折叠式的副驾驶座,也可以采用与收纳箱82相同的实用部。
驾驶操作台5大致形成为在车体前后方向上细长的长方体形状且成为自驾驶座33和收纳箱82向前方稍微突出的形态。形成驾驶操作台5的顶面部50的顶面板作为操作面板形成,各种操作杆以自操作面板50突出的状态配置。因此,例如在操作面板50的前部区域,主变速杆用导向槽50a、收割升降杆用导向槽50b、卷筒升降杆用导向槽50c横向排列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地形成。另外,在操作面板50的中间区域,副变速杆用导向槽50d沿前后方向形成。自主变速杆用导向槽50a向上方突出的主变速杆61用于对HST21a的泵斜盘进行操作以便对该机体的行驶速度在前进及后退时不分阶段地进行调节。自收割升降杆用导向槽50b向上方突出的收割升降杆62用于对收割升降机构12a进行控制以便调节收割部12的高度。自卷筒升降杆用导向槽50c向上方突出的卷筒升降杆63用于对卷筒升降机构13a进行控制以便调节旋转卷筒单元13的高度。
由于主变速杆61频繁地被驾驶员使用,因此,配置在最接近乘坐于驾驶座33的驾驶员的位置,紧接着配置收割升降杆62,在更外侧配置卷筒升降杆63,这种配置结构很合适。因此,主变速杆用导向槽50a、收割升降杆用导向槽50b、卷筒升降杆用导向槽50c也按照如上所述的相距驾驶座33的横穿方向的顺序配置。
另外,为了适应于由乘坐的驾驶员的操作侧的肩转动而产生的手腕运动轨迹,在该实施方式中,主变速杆用导向槽50a的前端位置形成为比收割升降杆用导向槽50b的前端位置更靠前方,而且,收割升降杆用导向槽50b的前端位置形成为比卷筒升降杆用导向槽50c的前端位置更靠前方,由此,主变速杆61的把持部的最前方摆动位移位置相比收割升降杆62的最前方摆动位移位置而位于前方,收割升降杆62的最前方摆动位移位置相比卷筒升降杆63而位于前方。
在该实施方式中,自主变速杆用导向槽50a向上方突出的主变速杆61的操作位移包括:调节前进速度的前后方向的第一摆动位移范围及调节后退速度的前后方向的第二摆动位移范围;带来将它们之间连接的中立附近的变速位置的横穿方向的中间摆动位移范围。第一摆动位移范围和第二摆动位移范围在横穿方向上的位置一致,第一摆动位移范围和第二摆动位移范围处于一条直线上。因此,主变速杆用导向槽50a也与此对应地具有在中间摆动范围的部分成为台阶(段違い)的导向槽形状。
自副变速杆用导向槽50d向上方突出的副变速杆64的操作位移包括:设定高速挡及低速挡的两个不同的前后方向的摆动位移范围;将它们之间连接的中间摆动位移范围。因此,副变速杆用导向槽50d也具有与此对应的コ形的导向槽形状。
并且,在操作面板50的后部区域,用于手动加速杆的加速杆用槽50e、进行脱粒等后处理动作设备的传动控制的两个离合器杆用导向槽50f、50g横向排列并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地形成。
在驾驶座33的前方配置有与动力转向单元43一同构成转向装置4的转向单元40。转向单元40由方向盘41和转向柱42构成。转向柱42由安装在驾驶室底板32上的固定柱部44和经由倾斜机构46能够摆动地与该固定柱部44连结的摆动柱部45构成。方向盘41自摆动柱部45的顶面延伸。
由图9可知,驾驶操作台5的前端特别是顶面板50的前端,与驾驶座33的前端相比向前方突出到在驾驶室30的前窗玻璃30a及转向单元40之间形成允许人通过的间隔这种程度,因此,在维持操作性的同时也可以确保驾驶室30的通行性。
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送料装置15在驾驶座33和方向盘41的下方即驾驶室中心线CC上延伸,因此,进行操纵的驾驶员可以很好地目视确认送料装置15的搬入口区域。
〔其他实施方式〕
(1)副驾驶座81、驾驶座33、驾驶操作台5、收纳箱82的横向排列顺序并不限于叙述的实施方式。驾驶操作台5可以与驾驶座33的左横向或右横向的任一方邻接,副驾驶座(第一实用部)81、收纳箱(第二实用部)82也可以处于左右任一侧。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驾驶部3的整个方位被驾驶室30覆盖,但也可以将如上所述的驾驶室30更换为部分覆盖驾驶部3的简易的罩。
(3)配置在驾驶操作台5上的操作件不仅是摆动杆,也可以是滑动杆或按钮/开关。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作业车辆,示出了对农作物进行收割收获的收割收获机,但也可以是对农作物以外的处理物进行处理的作业装置。

Claims (18)

1.一种作业车辆,具有:
具有前后方向上的车体中心线(VC)的车体(1)、
在所述车体(1)上形成的驾驶部(3)、
配置于所述驾驶部(3)的驾驶座(33)、
在相对于所述前后方向横穿的并排方向上与所述驾驶座(33)的一侧邻接地配置于所述驾驶部(3)的驾驶操作台(5)、
在所述并排方向上配置于所述驾驶部(3)的第一实用部(81)、以及
在所述驾驶座(33)的前方配置于所述驾驶部(3)的转向单元(40),
所述作业车辆的特征在于,
所述驾驶座(33)自所述车体中心线(VC)向一侧偏移,所述驾驶操作台(5)自所述车体中心线向另一侧偏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实用部(81)与所述驾驶座(33)的与所述驾驶操作台(5)相反的一侧邻接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第二实用部(82)在所述并排方向上与所述驾驶操作台(5)的与所述驾驶座(33)相反的一侧邻接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第二实用部(82)在所述并排方向上与所述驾驶操作台(5)的与所述驾驶座(33)相反的一侧邻接配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车体中心线(VC)划分的所述驾驶部(3)的一方的半分割区域包括所述驾驶座(33)、所述转向单元(40)和所述第一实用部(81),在另一方的半分割区域包括所述驾驶操作台(5)和所述第二实用部(82)。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由所述车体中心线(VC)划分的所述驾驶部(3)的一方的半分割区域包括所述驾驶座(33)、所述转向单元(40)和所述第一实用部(81),在另一方的半分割区域包括所述驾驶操作台(5)和所述第二实用部(82)。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实用部(81、82)以具有顶板的收纳箱、折叠椅子、固定椅子中的任一个的能够乘坐的形态构成。
8.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驾驶部(3)设置在利用驾驶室(30)与外部划分边界的空间内,该驾驶室具有在俯视时向前方凸出弯曲的前倒倾斜姿势的前窗玻璃(30a)。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驾驶室(30)的侧方配置有水平的踏板(31),包括所述踏板(31)在内的所述驾驶室(30)的车体横穿方向上的宽度形成为与车体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所述驾驶室(30)自所述车体中心线(VC)偏移踏板宽度的大致一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形成有多个操作杆用导向槽(50a、50b...)的所述驾驶操作台(5)的顶面部,在其与所述前窗玻璃(30a)之间形成允许人通过的间隔,并且比所述驾驶座(33)的前端更靠前方突出。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形成有多个操作杆用导向槽(50a、50b...)的所述驾驶操作台(5)的顶面部,在其与所述前窗玻璃(30a)之间形成允许人通过的间隔,并且比所述驾驶座(33)的前端更靠前方突出。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操作杆用导向槽(50a)自所述驾驶座(33)的前端的前方的位置沿所述前后方向朝后方延伸。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所述操作杆用导向槽(50a)自所述驾驶座(33)的前端的前方的位置沿所述前后方向朝后方延伸。
14.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该作业车辆作为在所述驾驶部(3)的前侧具有收割部(12)、在所述驾驶部(3)的后侧具有收割物处理部(16)、在所述驾驶部(3)的下侧具有自收割部(12)向收割物处理部(16)搬送收割物的送料装置(15)的收割收获机而构成,
在所述驾驶部(3)的下前端,沿左右方向分开地设置有前照灯(39a),所述送料装置(15)在所述左右的前照灯(39a)之间在所述驾驶部(3)的下侧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该作业车辆作为在所述驾驶部(3)的前侧具有收割部(12)、在所述驾驶部(3)的后侧具有收割物处理部(16)、在所述驾驶部(3)的下侧具有自收割部(12)向收割物处理部(16)搬送收割物的送料装置(15)的收割收获机而构成,
在所述驾驶部(3)的下前端,沿左右方向分开地设置有前照灯(39a),所述送料装置(15)在所述左右的前照灯(39a)之间在所述驾驶部(3)的下侧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
16.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驾驶部(3)设置在利用驾驶室(30)与外部划分边界的空间内,该驾驶室具有前窗玻璃(30a),
仅在所述驾驶室(30)的一侧方配置有水平的踏板(31),包括所述踏板(31)在内的所述驾驶室(30)的车体横穿方向上的宽度形成为与车体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比所述驾驶室(30)一侧方的车门(38b)更靠外侧的外侧部位具有踏板(31)。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驾驶室(30)相对于车体宽度方向中央,配置在向车体宽度方向另一侧位移了的位置。
CN 201320103434 2012-03-07 2013-03-07 作业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5809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50796A JP2013183682A (ja) 2012-03-07 2012-03-07 作業車
JP2012-050796 2012-03-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58094U true CN203158094U (zh) 2013-08-28

Family

ID=49019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0343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58094U (zh) 2012-03-07 2013-03-07 作业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183682A (zh)
CN (1) CN203158094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0469A (zh) * 2015-09-16 2018-04-17 株式会社久保田 收割机以及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CN111051614A (zh) * 2018-03-14 2020-04-21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作业车辆
CN111661170A (zh) * 2019-02-20 2020-09-1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
CN113412074A (zh) * 2019-03-01 2021-09-17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驾驶室以及作业车辆
US11993915B2 (en) 2019-03-01 2024-05-28 Komatsu Ltd. Operator's cab and work vehicl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80124B2 (ja) * 2018-07-27 2022-06-03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0469A (zh) * 2015-09-16 2018-04-17 株式会社久保田 收割机以及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CN111051614A (zh) * 2018-03-14 2020-04-21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作业车辆
US11414832B2 (en) 2018-03-14 2022-08-16 Komatsu Ltd. Work vehicle
CN111661170A (zh) * 2019-02-20 2020-09-1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
CN111661170B (zh) * 2019-02-20 2022-08-0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
CN113412074A (zh) * 2019-03-01 2021-09-17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驾驶室以及作业车辆
US11993915B2 (en) 2019-03-01 2024-05-28 Komatsu Ltd. Operator's cab and work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83682A (ja) 2013-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58094U (zh) 作业车辆
CA2721118C (en) Cab suspension for a swather tractor
CA2505458C (en) Tractor with reversible operator position for operation and transport
US9623903B2 (en) Steering system and utility vehicle incorporating same
JP6832660B2 (ja) 経路生成システム
JP6270710B2 (ja) モーアユニット
WO2014203422A1 (ja) 電動作業車両
CN105359713A (zh) 用于甘蔗收割机的模块化组件
CN108290612A (zh) 作业车辆
JP2024003206A (ja) 農作業車
CN103371012A (zh) 苗移植机
JP2021101665A (ja) 農用資材投与機
JP2006020507A (ja) 施肥機
JP2007044003A (ja) 茶園管理機の刈落とし装置
JP2007054006A (ja) 作業車両
CN203872606U (zh) 收割机
JP2015002687A (ja) 電動作業車両
US1533359A (en) Harvesting machine
JP4811005B2 (ja) 苗移植機
JP2013183683A (ja) 刈取収穫機
JP7321037B2 (ja) サトウキビ収穫機
JP3661415B2 (ja) 直進装置
EP3504952B1 (en) Work vehicle
JP2006238885A (ja) 水田作業機
JPH081603Y2 (ja) 管理作業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