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6041B - Seedlings transplant machine - Google Patents

Seedlings transplant machin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6041B
TWI576041B TW102114598A TW102114598A TWI576041B TW I576041 B TWI576041 B TW I576041B TW 102114598 A TW102114598 A TW 102114598A TW 102114598 A TW102114598 A TW 102114598A TW I576041 B TWI576041 B TW I57604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edling
loading
auxiliary
auxiliary loading
preliminar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4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0001A (zh
Inventor
Satoshi Kato
Makoto Yamaguchi
Daisuke Imaizumi
Original Assignee
Iseki Agricult Ma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019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3504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176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3354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Iseki Agricult Mach filed Critical Iseki Agricult Mach
Publication of TW201400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00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6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604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2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seedl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06Other parts or details or planting mach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63/00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 A01B63/02Lifting or adjust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for implements mounted on tra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20Off-Road Vehicles
    • B60Y2200/22Agricultural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Description

苗移植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備在機體的側部裝載苗的預備苗框、以及苗或肥料的輔助搬送構件的苗移植機。
已知有如下苗移植機,在機體後部具備將苗栽種在農地中的苗栽種部,並且具備向農地供給肥料的施肥裝置,在該苗移植機中,在機體的側部具備由複數個預備載苗構件構成的預備苗框。
在下述專利文獻1或2中,揭示有如下苗移植機,該苗移植機構成為,在由一根長的主連桿臂和兩根短的前側及後側副連桿臂構成的連桿機構上安裝複數個預備載苗構件,當使該連桿機構轉動時,能夠將前述複數個預備載苗構件切換成如下形態:複數個預備載苗構件成為上下多層並在俯視時為重複的層疊形態、和複數個預備載苗構件在前後方向上成為大致一條直線狀而展開的展開形態。
因此,在專利文獻1或2記載的結構中,能夠切換複數個預備載苗構件的形態,提高從農地外裝載苗的裝載作業或向苗栽種部補充苗的補充作業的效率,並且能夠實現移動時的苗的裝載姿勢的穩定化。
尤其是,當在農地端存在水路時、或農地端的土質較差而 作業者不易靠近時,藉由使預備苗框朝前方突出,作業者不需要過度地伸出身體或手臂來進行苗的補充,因此大幅度地減少作業者的勞力,並且裝載苗所需要的時間變短,提高作業效率。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23280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9-240224號公報
在專利文獻1及2的苗移植機中,由於用施肥裝置向栽種的苗供給肥料,因此不僅進行苗的補充作業,還需要進行肥料的補充作業。因此,在將預備的苗裝載在預備苗框上時,也要將預備的肥料裝載在機體上,在施肥裝置中貯存的肥料減少時,無需返回到農地端便能進行肥料的補充。
然而,在專利文獻1及2的苗移植機中未設置與苗不同要從農地外裝載肥料並搬送到機體的肥料搬送用的構件,作業者需要將比苗重的肥料從農地端搬運到機體,存在作業者的勞力相對地增加的問題。
尤其是,在農地端存在水路時、或農地端的土質較差等而難以從農地端直接將肥料裝載在機體上的狀況下,作業者不得不搬起沈重的肥料進入農地內,在腳踏在泥土上的不穩定的狀態下移動到機體。
雖然也能夠將肥料裝載在預備苗框上,但由於是假設將苗裝載在預備苗框上的情況,因此若用於沈重的肥料的裝載作業,則對預備苗框的構成構件施加的負荷較大,相比通常情況, 存在耐久性的下降變快、容易破損的問題。
如果減少裝載的肥料的量,雖然不會發生上述問題,但相對的肥料的裝載作業所需的時間變長,因此存在作業效率大幅度降低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苗移植機,與預備苗框分開地設置肥料的搬送構件,能夠與農地端的狀態無關地裝載苗或肥料,有效地進行苗或肥料的裝載作業。
本發明的上述課題由以下的解決方法來解決。
方案1所記載的本發明係一種苗移植機,在行駛車體(10)上設有升降自如的苗栽種部(16)、向農地供給肥料的施肥裝置(17)、以及在預備載苗台(20u、20m、20d)上裝載預備的苗的預備苗框(19),在該行駛車體(10)的前側設置支撐該預備苗框(19)的安裝構件(101),經由該安裝構件(101)而設置裝載預備的苗或肥料的輔助裝載構件(105);將該輔助裝載構件(105)構成為可於以下位置移動:裝載作業位置,使前述輔助裝載構件(105)朝機體的前側突出;補充作業位置,接近前述施肥裝置(17);以及俯視時與前述預備苗框(19)重疊的位置。
方案2所記載的本發明根據如方案1所記載的苗移植機,其中在前述安裝構件(101)上設置朝機體前後方向轉動的轉動構件(104),在該轉動構件(104)上設置使前述輔助裝載構件(105)轉動的第二轉動構件(109),以該第二轉動構件(109)作為轉動支點使輔助裝載構件(105)轉動,從而輔助裝載構件(105)移動到俯視時與前述預備苗框(19)重疊的位置。
方案3所記載的本發明根據如方案1或2所記載的苗移植 機,其中前述安裝構件(101)係以可轉動自如的方式支撐前述預備苗框(19)。
方案4所記載的本發明根據如方案1或2所記載的苗移植機,其中在前述預備苗框(19)上設置限制輔助裝載構件(105)的轉動的限制支柱(24、25)。
方案5所記載的本發明根據如方案2所記載的苗移植機,其中構成為在前述安裝構件(101)與轉動構件(104)之間以轉動自如的方式設置支撐構件(102),並設置成為該支撐構件(102)的轉動支點的第三轉動構件(106),使該支撐構件(102)朝機體前側轉動而使前述輔助裝載構件(105)處於機體的前側的裝載作業位置,並且使該支撐構件(102)朝機體側方轉動而使前述輔助裝載構件(105)處於機體側方的裝載作業位置,在前述支撐構件(102)上設置限制前述轉動構件(104)的轉動的轉動限制構件(103b),在利用該轉動限制構件(103b)限制轉動構件(104)的轉動的狀態下,以前述第三轉動構件(106)為轉動支點使支撐構件(102)朝機體前側轉動而使前述輔助裝載構件(105)在比預備苗框(19)更靠機體內側或機體外側處於裝載作業位置,並且使前述支撐構件(102)朝機體側方轉動而將前述輔助裝載構件(105)切換到內側裝載作業位置,該輔助裝載構件(105)的內側裝載作業位置比前述轉動構件(104)朝機體側方轉動時的輔助裝載構件(105)的裝載作業位置還更靠近行駛車體(10)的位置。
方案6所記載的本發明根據如方案1或2所記載的苗移植機,其中在前述安裝構件(101)上以上下滑動自如且轉動自如的方式設置支撐前述輔助裝載構件(105)的滑動支撐構件(114),在該安裝構件(101)上設置限制滑動支撐構件(114) 的轉動的限制構件(115),在前述安裝構件(101)上設置朝上方頂起輔助裝載構件(105)的彈壓構件(117),若在前述輔助裝載構件(105)上裝載預備的苗或肥料而使滑動支撐構件(114)抵抗彈壓構件(117)的彈壓力而下降時,則前述限制構件(115)的限制狀態被解除。
方案7所記載的本發明根據如方案6所記載的苗移植機,其中在前述行駛車體(10)上以升降自如的方式設置形成作為直進基準的線的劃線構件(200),並設置使該劃線構件(200)升降的切換致動器(201),設置檢測前述滑動支撐構件(114)下降到前述輔助裝載構件(105)能夠轉動的位置的下降檢測構件(118),若該下降檢測構件(118)成為檢測狀態,則使前述切換致動器(201)致動而使劃線構件(200)下降。
方案8所記載的本發明根據如方案1或2所記載的苗移植機,其中前述預備苗框(19)係構成為在轉動自如的連桿臂(41)上設置前述預備載苗台(20u、20m、20d),若該連桿臂(41)轉動,則預備載苗台(20u、20m、20d)變更為在前後排列的展開形態和在上下排列的層疊形態,在該預備苗框(19)的下方設置前述輔助裝載構件(105)。
根據方案1所記載的本發明,藉由設置輔助裝載構件(105),能夠不變更預備苗框(19)的結構便能夠增加苗或肥料的裝載量,因此提高苗或肥料的補充作業的效率。
另外,若使輔助裝載構件(105)處於朝機體前側突出的裝載作業位置,則在從農地端裝載苗或肥料時,能夠減輕作業者的勞力,並且提高苗或肥料的裝載作業的效率。
另外,若使輔助裝載構件(105)處於補充作業位置,則將 肥料從輔助裝載構件(105)搬運到施肥裝置(17)的勞力被大幅度降低,而提高作業效率並且減輕作業者的勞力。
此外,藉由做成能使輔助裝載構件(105)移動到俯視時為與預備苗框(19)重疊的位置的結構,由於能夠防止輔助裝載構件(105)堵塞作業者從機體乘降的機體的前方或側方,因此作業者容易在機體乘降,而提高作業效率。
根據方案2所記載的本發明,若使轉動構件(104)轉動,則輔助裝載構件(105)處於裝載作業位置,因此在從農地端裝載苗或肥料時,能夠減輕作業者的勞力並且提高苗或肥料的裝載作業的效率。
另外,若使轉動構件(104)朝機體後側轉動,則輔助裝載構件(105)處於補充作業位置,因此大幅度地減輕將肥料從輔助裝載構件(105)搬運到施肥裝置(17)的勞力,而提高作業效率並且減輕作業者的勞力。
並且,藉由做成以第二轉動構件(109)作為支點使輔助裝載構件(105)轉動時移動到俯視時為輔助裝載構件(105)與預備苗框(19)重疊的位置的結構,能夠防止輔助裝載構件(105)堵塞作業者從機體乘降的機體的前方或側方,因此作業者容易在機體乘降而提高作業效率。
根據方案4所記載的本發明,除了如方案1或2所記載的發明的效果以外,藉由在預備苗框(19)設置限制輔助裝載構件(105)的轉動的限制支柱(24、25),能夠防止輔助裝載構件(105)因振動等而進行轉動,因此可防止裝載到輔助裝載構件(105)上的苗或肥料落下,不需要撿拾落下的苗或肥料的作業,能夠減輕作業者的勞力。
根據方案5所記載的本發明,除了如方案2所記載的發明 的效果以外,若在由轉動限制構件(103b)限制轉動構件(104)的轉動的狀態下使支撐構件(102)朝機體前側轉動,則輔助裝載構件(105)比預備苗框(19)更靠機體內側或機體外側處於裝載作業位置,因此能夠在離開預備苗框(19)的位置進行苗或肥料的裝載作業而提高作業效率。
另外,若在用轉動限制構件(103b)限制轉動構件(104)的轉動的狀態下使支撐構件(102)朝機體側方轉動,則輔助裝載構件(105)比使轉動構件(104)朝機體側方轉動時的輔助裝載構件(105)的裝載作業位置處於更靠行駛車體(10)的內側裝載作業位置,由此能夠不使輔助裝載構件(105)與牆壁等障礙物接觸地靠近農地端,因此提高苗或肥料的裝載作業的效率,並且防止輔助裝載構件(105)的破損。
並且,藉由設置限制轉動構件(104)的轉動的轉動限制構件(103b),能夠防止轉動構件(104)因支撐構件(102)的轉動或機體的振動而進行轉動,因此能夠防止裝載到輔助裝載構件(105)上的苗或肥料落下,不需要撿拾苗或肥料的作業而提高作業效率。
根據方案6所記載的本發明,除了如方案1或2所記載的發明的效果以外,在輔助裝載構件(105)被彈壓構件(117)朝上方頂起時,限制構件(115)限制滑動支撐構件(114)的轉動,由此能夠防止在栽種作業時或在路上行駛時輔助裝載構件(105)轉動,可防止輔助裝載構件(105)與障礙物接觸而破損。
另外,在輔助裝載構件(105)上裝載肥料並使其抵抗彈壓構件(117)的彈壓力而下降時,限制構件(115)不限制滑動支撐構件(114)的轉動,藉此能夠使輔助裝載構件(105)轉 動,因此能夠利用所裝載的肥料的重量使輔助裝載構件(105)自動地切換為能夠轉動的狀態,不需要轉動限制狀態的解除操作,而提高作業效率。
根據方案7所記載的本發明,除了如方案6所記載的發明的效果以外,若下降檢測構件(118)檢測輔助裝載構件(105)下降到能夠轉動的位置時,則切換致動器(201)致動而使劃線構件(200)自動地下降,因此將輔助裝載構件(105)切換為裝載作業位置和補充作業位置的操作時,不需要使劃線構件(200)從輔助裝載構件(105)的轉動軌跡上退避的操作,而提高作業效率。
另外,由於能夠防止輔助裝載構件(105)與劃線構件(200)接觸,因此能夠防止輔助裝載構件(105)及劃線構件(200)的破損,並且防止裝載到輔助裝載構件(105)上的苗或肥料因接觸的衝擊而落下,因此不需要撿拾苗或肥料的作業,而提高作業效率。
根據方案8所記載的本發明,除了如方案1或2所記載的發明的效果以外,若使預備苗框(19)處於預備載苗台(20u、20m、20d)在前後方向上排列的展開形態,則能夠在預備載苗台(20u、20m、20d)上移動且進行從農地外將苗墊塊或苗箱裝載到苗移植機上的作業,因此苗的裝載作業變得容易,而減輕作業者的勞力。
另外,若使預備苗框(19)處於預備載苗台(20u、20m、20d)在上下方向上重疊的層疊形態,則能夠縮短預備苗框(19)的前後寬度。
並且,藉由在預備苗框(19)的下方設置輔助裝載構件(105),無需變更預備苗框(19)的結構便能夠增加苗或肥料 的裝載量,因此提高作業效率。
10‧‧‧行駛車體
11‧‧‧底板
12‧‧‧駕駛座椅
13‧‧‧引擎罩
14‧‧‧前輪
15‧‧‧後輪
16‧‧‧苗栽種部
17‧‧‧施肥裝置
17a‧‧‧給料斗蓋
18‧‧‧操縱方向盤
19‧‧‧預備苗框
20d、20m、20u‧‧‧預備載苗台
21‧‧‧切換裝置
22‧‧‧切換致動器
23‧‧‧基礎支撐框架
24、25‧‧‧限制支柱
26‧‧‧托架
27‧‧‧輔助底板
28‧‧‧固定預備苗載置裝載部
31‧‧‧切換部罩
32‧‧‧齒輪
33‧‧‧空苗箱收放部
38a1、38b1、38c1‧‧‧前側突出部
38a2、38b2、38c2‧‧‧後側突出部
38a3、38b3、38c3‧‧‧支承構件
38a4‧‧‧第一分隔壁
38b4‧‧‧第二分隔壁
38c4‧‧‧第三分隔壁
39b41‧‧‧第二移動連桿構件
42‧‧‧連桿臂
43‧‧‧第一副聯桿連桿臂
44‧‧‧第二副聯桿連桿臂
45‧‧‧主轉動軸
46~51‧‧‧從動轉動軸
47b、47c‧‧‧轉動部
52‧‧‧搬送輔助旋轉體
58‧‧‧轉動軸
61‧‧‧固定支撐板
73a1、73a2‧‧‧轉動齒輪
78‧‧‧停止板
79‧‧‧蓋板
80‧‧‧輔助板
100‧‧‧保持板
101‧‧‧控制裝置
102‧‧‧安裝構件
103‧‧‧支撐構件
103a‧‧‧第一轉動構件
103b‧‧‧第一鎖定槽
104‧‧‧轉動限制構件
105‧‧‧轉動構件
106‧‧‧輔助裝載構件
106a‧‧‧第三轉動構件
106b‧‧‧第二鎖定槽
108‧‧‧轉動止動器
109‧‧‧延長部件構件
110‧‧‧第二轉動構件
111‧‧‧安裝部件構件
112‧‧‧連結銷
113‧‧‧連結彈簧
114‧‧‧轉動操作桿
114a‧‧‧滑動支撐構件
115‧‧‧凹部
116‧‧‧限制構件
117‧‧‧下降止動器
118‧‧‧彈壓構件下降檢測構件
121‧‧‧敞開檢測開關
200‧‧‧劃線構件
201‧‧‧切換致動器
210‧‧‧引擎
211‧‧‧HST
212‧‧‧行駛操作桿
213‧‧‧行駛電位計
214‧‧‧HST伺服馬達
圖1係將預備苗框設為層疊形態的苗移植機的側視圖。
圖2係將預備苗框設為展開形態的苗移植機的側視圖。
圖3係將預備苗框設為層疊形態的苗移植機的俯視圖。
圖4係將預備苗框設為展開形態的苗移植機的俯視圖。
圖5係將預備苗框設為層疊形態的苗移植機的前視圖。
圖6係從苗移植機的外側觀察且設為層疊形態的預備苗框的側視圖。
圖7係從苗移植機的內側觀察且設為層疊形態的預備苗框的側視圖。
圖8係從苗移植機的外側觀察且設為展開形態的預備苗框的側視圖。
圖9係從苗移植機的內側觀察且設為展開形態的預備苗框的側視圖。
圖10係設有停止構件且設為層疊形態的預備苗框的側視圖。
圖11係顯示停止構件的配置且設為層疊形態的預備苗框的主要部分側視圖。
圖12係設有停止構件且設為展開形態的預備苗框的側視圖。
圖13係顯示停止構件的配置且設為展開形態的預備苗框的主要部分側視圖。
圖14(a)係顯示裝載的苗的移動且設有前側突出部和搬送輔助旋轉體的預備苗框的主要部分側視圖。
圖14(b)係顯示裝載的苗的移動且設有前側突出部和搬送輔助旋轉體的預備苗框的主要部分側視圖。
圖14(c)係設有前側突出部和搬送輔助旋轉體的預備苗框的主要部分俯視圖。
圖14(d)係設有前側突出部和搬送輔助旋轉體的預備苗框的放大側視圖。
圖15係展開形態的預備苗框的俯視圖。
圖16係顯示切換部的結構的說明圖。
圖17(a)係切換裝置的主要部分側視圖。
圖17(b)係切換裝置的主要部分俯視圖。
圖18係顯示輔助裝載構件的移動軌跡的主要部分俯視圖。
圖19係設有輔助裝載構件的苗移植機的主要部分前視圖。
圖20係顯示輔助裝載構件的移動軌跡的主要部分俯視圖。
圖21係顯示輔助裝載構件的移動軌跡的主要部分俯視圖。
圖22(a)係第一及第二轉動銷的仰視圖。
圖22(b)係其他構成例的第一及第二轉動銷的仰視圖。
圖23(a)係顯示第一及第二轉動銷和第一及第二轉動止動器的主要部分側視圖。
圖23(b)係顯示其他構成例的第一及第二轉動銷和第一及第二轉動止動器的主要部分側視圖。
圖24(a)係顯示輔助裝載構件的收納位置的主要部分俯視圖。
圖24(b)係顯示輔助裝載構件的補充作業位置的主要部分俯視圖。
圖25(a)係顯示輔助裝載構件的轉動限制機構的轉動限制狀態的主要部分前視圖。
圖25(b)係顯示輔助裝載構件的轉動限制機構的轉動限制解除狀態的主要部分前視圖。
圖26係設有劃線構件的苗移植機的俯視圖。
圖27(a)係顯示其他構成例的輔助裝載構件的轉動限制機構的轉動限制狀態的主要部分前視圖。
圖27(b)係顯示其他構成例的輔助裝載構件的轉動限制機構的轉動限制解除狀態的主要部分前視圖。
圖28係顯示其他構成例的第一及第二轉動構件和轉動限制構件及轉動止動器的主要部分側視圖。
圖29係顯示與各開關等對應的構件的方塊圖。
以下,根據圖式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圖1係顯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1的預備苗裝載部為層疊形態、即預備載苗構件為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層疊形態時的苗移植機的側視圖,圖2係顯示預備苗裝載部為展開形態、即預備載苗構件為在前後方向上排列展開形態時的苗移植機的側視圖。
圖3係顯示本實施形態1的預備苗裝載部為層疊形態時的苗移植機的俯視圖,圖4係顯示預備苗裝載部為展開形態時的苗移植機的俯視圖。圖5係本實施形態1的苗移植機的部分前視圖,顯示預備苗裝載部為層疊形態的狀態。此外,以下的實施形態僅為實施的一種形態,並非用以限制申請專利的範圍。
本說明書中,前後、左右的方向基準係從駕駛座觀察,以行駛車體的行駛方向為基準來規定前後、左右的基準。
如圖1至圖5所示,在行駛車體10的底板11的後部具備駕駛座椅12。另外,在底板11的前方具備覆蓋引擎210的引擎 罩13,在該引擎罩13的上部具備對前輪14進行轉向操作的操縱方向盤18。在前述底板11的左右兩外側具備右側及左側的輔助底板27。下面以行駛車體10的左側為中心進行說明。此外,在圖1及圖2中,符號16表示安裝在行駛車體10的後側的苗栽種部,符號15表示後輪,符號17表示施肥裝置。
在前述行駛車體10的左側的輔助底板27的外側,設有複數個預備載苗台20u、20m、20d...而構成的預備苗框19由一對限制支柱24、25支撐,該一對限制支柱24、25被固定在行駛車體10上所固定在前後方向上較長的基礎支撐框架23的前後兩端部。該基礎支撐框架23的下端部彎曲,該彎曲部繞入到輔助底板27的下側,並固定在車體框架的托架26上。並且,固定在前述基礎支撐框架23的上端部且前後兩端部的前後一對限制支柱24、25大致垂直地豎立設置。
另外,在行駛車體10的右側的輔助底板27的外側設有用以裝載預備苗之結構固定且不會轉動的固定預備苗裝載部28。
在前述限制支柱24的上端部固定有切換裝置21,構成為藉由利用切換裝置21使連結三個預備載苗台20u、20m、20d的連桿臂41轉動,能夠將預備苗框19切換為層疊形態和展開形態。
該切換裝置21固定在前述限制支柱24、25的上端部,因此能抑制限制支柱24、25的上下長度並確保預備苗框19的連桿機構的轉動軌跡,因此可防止前述預備載苗台20u、20m、20d的位置過高且苗的裝載或取出變得困難之情況,而提高作業效率。
如圖5所示,為了防止作業者接觸構成前述切換裝置21的半圓形狀的齒輪32,做成切換裝置21由切換部罩31覆蓋的結構。
圖5所示的該切換部罩31由於做成使前述齒輪32致動的切換致動器22的上部露出的結構,因此切換裝置21小型化地構成。此外,在切換部罩31形成切換致動器22的上部的覆蓋部,也可以做成覆蓋切換致動器22的結構。
另外,將收納空的苗箱及空的取苗板等的空苗箱收放部33固定在前述限制支柱24、25上,並設置在行駛車體10的內側。該空苗箱收放部33在本發明中係組合金屬製的棒體而構成的,但也可以使用其他材料來構成。此外,在圖1至圖4中,省略了空苗箱收放部33的圖示。
藉由設置前述空苗箱收放部33,能夠收放使用後的空的苗箱及空的取苗板,因此能夠防止苗箱及取苗板被風吹起而落到農地中,節省作業者撿拾收集苗箱及取苗板的時間和勞力,提高作業效率。
另外,藉由在預備苗框19與引擎罩13之間設置前述空苗箱收放部33,作業者在車體上幾乎不用移動便能夠將苗箱及取苗板收放在空苗箱收放部33中,因此可減輕作業者的勞力。
若將前述空苗箱收放部33配置在行駛車體10的外側,則存在如下問題,亦即,由於空苗箱收放部33的突出而無法使車體靠近牆壁,並且從駕駛者至空苗箱收放部33的距離變遠而難以到達空的苗箱及空的取苗板等。因此,如本實施形態1所示,配置靠車體內側是合理的,藉此提高苗移植機的操作性及作業性。
接著,對預備苗框19和切換裝置21的連接結構、以及預備苗框19的動作進行說明。
圖6係顯示從苗移植機的外側觀察本實施形態1的層疊形態中的預備苗框19的側視圖。圖7係顯示從苗移植機的內側觀 察圖6所示的層疊形態的預備苗框19的側視圖。圖8係顯示從苗移植機的外側觀察本實施形態1的展開形態中的預備苗框19的側視圖。圖9係顯示從苗移植機的內側觀察圖8所示的展開形態的預備苗框19的側視圖。
如圖6所示,在預備苗框19的層疊形態下,本實施形態1的切換裝置21為容納在從側面觀察時為預備載苗台20u、20m、20d的前後寬度的範圍內的前後寬度。藉由使切換裝置21的前後寬度比預備載苗台20u、20m、20d的前後寬度小,從而在層疊形態下切換裝置21不會從預備載苗台20u、20m、20d的前後寬度突出,能夠做成小型化的結構。
此外,切換裝置21的前後寬度也可以與預備載苗台20u、20m、20d的前後寬度大致相同。
如圖6及圖7所示,三個預備載苗台20u、20m、20d在連桿臂41隔有間隔地連結。另外,該預備載苗台20u和預備載苗台20m由前側的第一副連桿臂42連結,預備載苗台20m和預備載苗台20d由後側的第二副連桿臂43連結。
前述預備載苗台20u透過轉動部46轉動自如地與第一副連桿臂42連接,並透過轉動部47轉動自如地與連桿臂41連接。
前述預備載苗台20m透過轉動部48轉動自如地與第一副連桿臂42連接,並透過從動轉動軸45轉動自如地與連桿臂41連接,並透過轉動部49轉動自如地與第二副連桿臂43連接。
前述預備載苗台20d透過轉動部50轉動自如地與連桿臂41連接,並透過轉動部51轉動自如地與第二副連桿臂43連接。在前述連桿臂41的中央部且比前述從動轉動軸45更靠前側位置,設有將連桿臂41轉動自如地安裝在限制支柱24、25上的主轉動軸44。
此外,該主轉動軸44相當於本發明的軸的一個例子,主轉動軸44與連桿臂41連接的部分相當於本發明的連桿機構的轉動中心的部分的一個例子。
另外,前述第二副連桿臂43在靠近預備載苗台20m的部分透過轉動軸52與限制支柱25的上端部連接,第二副連桿臂43構成為以該轉動軸52為中心能夠轉動。
前述主轉動軸44做成藉由切換裝置21的切換致動器22的驅動來進行轉動的結構,伴隨主轉動軸44的轉動,連桿臂41轉動,伴隨連桿臂41的轉動,與其兩端連接的預備載苗台20u及預備載苗台20d分別被第一副連桿臂42及第二副連桿臂43限制,並且維持大致水平的狀態地移動。
另外,伴隨連桿臂41的轉動,由從動轉動軸45連接的預備載苗台20m也被第一副連桿臂42及第二副連桿臂43限制,並且維持大致水平的狀態地移動。
在圖6所示的預備苗框19的層疊形態下,若連桿臂41朝左轉動,則預備載苗台20u上升後,一邊下降一邊朝前方移動,預備載苗台20d下降後,一邊上升一邊朝後方移動。並且,預備苗框19成為圖8所示的展開形態。
圖15係顯示展開形態中預備苗框19的俯視圖。在此,省略了預備苗框19及切換裝置21以外的部分的圖示。前述連桿臂41、第一副連桿臂42及第二副連桿臂43相對於預備載苗台20u、20m、20d平行地配置在等距離的位置上,如圖15所示,在展開形態下,這些連桿臂41、42、43成為重疊的狀態。
另外,如圖5及圖15所示,從行駛車體10側朝向車體外側,依次配置切換裝置21、連桿臂41、第一副連桿臂42、第二副連桿臂43、預備載苗台20u、20m、20d,因此沒有妨礙裝載 在預備載苗台20u、20m、20d上的苗的動作的構件,而容易進行苗墊塊的裝載。
在現有的乘用型插秧機中,設置決定收放狀態的預備載苗構件的停止位置的止動器,因此在每次將預備載苗構件切換為展開形態或層疊形態時都需要手動作業來解除該止動器的作用狀態,存在作業效率下降的問題,並且還必需做成將該止動器切換為作用狀態和非作用狀態的結構,存在預備載苗構件的結構變得複雜的問題。
並且,設置支承構件,該支承構件用於在將預備載苗構件切換為展開形態時,防止所裝載的苗從預備載苗構件的前側及後側落下,但由於該支承構件的上部為朝上方突出的形狀,在將苗裝載在預備載苗構件上時,作業者必需避開該支承構件的上部地裝載苗,因此不容易裝載苗,存在苗的補充作業的效率下降的問題。
再者,由於未在預備載苗構件彼此之間設置輔助苗移動的搬送輔助旋轉體等,因此存在苗朝後方移動所需要的勞力增加且作業效率下降的問題。
如圖10、圖12及圖15所示,在三個預備載苗台20u、20m、20d的前側兩端部分別形成朝前方突出的一對前側突出部38a1、38b1、38c1,在後側端部中央分別形成朝後方突出的後側突出部38a2、38b2、38c2。
因此,在使三個預備載苗台20u、20m、20d處於展開形態時,位於機體前側的預備載苗台20u、20m的後部突出部38a2、38b2配置在從側面觀察時與位於機體後側的預備載苗台20m、20d的前側突出部38b1、38c1重複的位置。
此外,上述前側突出部38a1、38b1、38c1係前側止動器部 的一個例子,上述後側突出部38a2、38b2、38c2係後側止動器部的一個例子。藉此,在三個預備載苗台20u、20m、20d處於沿前後方向排列的展開形態時,由於能夠使三個預備載苗台20u、20m、20d沿前後方向排列,因此能夠使裝載在預備載苗台20u、20m、20d上的苗箱平滑地朝後側移動,相比以往能夠提高作業效率。
並且,無需進行將前側止動器部38a1、38b1、38c1及後側止動器部38a2、38b2、38c2切換為作用狀態或非作用狀態的操作,便能夠將預備載苗台20u、20m、20d切換為展開形態或層疊形態,因此能夠防止預備載苗台20u、20m、20d的結構變得複雜,並且提高作業效率。
如圖10、圖12的側視圖所示,在三個預備載苗台20u、20m、20d的前側突出部38a1、38b1、38c1形成前低後高傾斜形狀(前低後高傾斜部)的引導面,使該引導面比各預備載苗台20u、20m、20d的載苗面高。
並且,在展開形態下,在從側面觀察時,在前述引導面或比引導面更靠後方配置後側止動器部。另外,使三個預備載苗台20u、20m、20d的後側突出部38a2、38b2、38c2比各預備載苗台20u、20m、20d的載苗面高,並且與前側突出部38a1、38b1、38c1的上表面相同,或比前述上表面低。
如上所述,將前側突出部38a1、38b1、38c1設為前低後高的傾斜部,藉此在將三個預備載苗台20u、20m、20d切換為展開狀態,並使苗箱等從前側的預備載苗台20u、20m朝後側的預備載苗台20m、20d移動時,該苗箱能夠往上載置於前低後高的傾斜部並朝後方移動,因此苗箱的移動變得容易,與以往相比能夠提高作業效率。
另外,藉由將形成於前側突出部38a1、38b1、38c1的引導面的後部的前側止動器部、和形成於後側突出部38a2、38b2、38c2的後側止動器部形成為比各預備載苗台20u、20m、20d的載苗面高,從而將三個預備載苗台20u、20m、20d切換到層疊形態時,能夠利用前側突出部38a1、38b1、38c1和後側突出部38a2、38b2、38c2防止裝載在各預備載苗台20u、20m、20d上的苗箱等的前後移動,因此可防止苗箱從各預備載苗台20u、20m、20d朝下方落下,無需拾起落下的苗箱,與以往相比能夠提高作業效率。
在前述各預備載苗台20u、20m、20d的一對前側突出部38a1、38b1、38c1的左右之間、且該預備載苗台20u、20m、20d的底部分別設有用於支承前側的預備載苗台20u、20m的後側突出部38a2、38b2等的支承構件38a3、38b3、38c3,該支承構件38a3、38b3、38c3在一對前側突出部38a1、38b1、38c1彼此之間的空間部突出而形成。
此外,在前側突出部38a1、38b1、38c1及後側突出部38a2、38b2中的一方設置支承構件38a3、38b3、38c3,做成利用該支承構件38a3、38b3、38c3支承前側突出部38a1、38b1、38c1及後側突出部38a2、38b2中的另一方的結構。
藉由做成上述結構,由於能夠在各預備載苗台20m、20d的前側突出部38b1、38c1的左右之間利用支承構件38b3、38c3支承各自的前側的預備載苗台20u、20m的後側突出部38a2、38b2,因此各預備載苗台20u、20m、20d不會過於下降,展開狀態的各預備載苗台20u、20m、20d可確實地以大致相同的高度成為排列姿勢,苗箱的裝載作業變得容易,與以往相比能夠提高作業效率。
另外,藉由在各預備載苗台20u、20m、20d的底部設置支承構件38a3、38b3、38c3,從而後側突出部38a2、38b2、38c2的上端部位於與前側突出部38a1、38b1、38c1的上端部大致相同的高度或下側,因此往上載置至具有前低後高的傾斜部的前側突出部38a1、38b1、38c1的苗箱的移動平滑地進行,與以往相比能夠提高作業效率。
另外,在三個預備載苗台20u、20m、20d的左右側面的前後的四個部位,分別配置防止苗箱落下的第一、第二、第三分隔壁38a4、38b4、38c4。
並且,也可以做成將第二移動連桿構件39b的轉動支點44設置在與預備載苗台20m的從動轉動軸45相同的軸上,從而第二預備載苗台20m不會朝前後移動的結構。
圖14(a)、圖14(b)係顯示在處於展開形態的各預備載苗台20u、20m、20d上移動的苗的側視圖,圖14(c)係省略苗的俯視圖。另外,圖14(c)、圖14(d)係設有輔助苗的搬送的輔助搬送旋轉體的俯視圖、主要部分的側視圖。
在前述三個預備載苗台20u、20m、20d的前側突出部38a1、38b1、38c1中的預備載苗台20m及預備載苗台20d的前側突出部38b1、38c1上分別配置用以空轉以輔助搬送苗的搬送輔助旋轉體47b、47c。此時,做成搬送輔助旋轉體47b、47c的上表面比前述前側突出部38b1、38c1的前低後高的傾斜面的上部更朝上方突出的結構。
藉由在前述前側突出部38b1、38c1設置搬送輔助旋轉體47b、47c,在處於展開形態,作業者朝預備載苗台20m及預備載苗台20d壓入苗後移動苗時,能夠減輕對苗的移動施加的力,因此減輕作業者的勞力。
並且,搬送輔助旋轉體47b、47c的上表面位於比前側突出部38b1、38c1更靠上方,藉此輔助搬送旋轉體47b、47c可確實地發揮作用。
圖16係顯示切換裝置21的結構的說明圖。如該圖16所示,前述限制支柱24、25配置在車體內側,前述連桿臂41配置在比限制支柱24、25更靠外側。另外,在限制支柱24、25的上端部固定有固定支撐板58,在固定支撐板58上固定有切換致動器22。
前述主轉動軸44固定在連桿臂41上,而且貫通形成有齒部55的圓弧的中心位置並固定在齒輪32上。並且,主轉動軸44轉動自如地與限制支柱24、25連接,做成主轉動軸44、齒輪32及連桿臂41為一體轉動的結構。
如圖16所示,從行駛車體10的內側朝向外側依序配置有前述前後一對限制支柱24、25、切換致動器22、齒輪32、連桿臂41,並且如圖15所示,在連桿臂41的外側連接預備苗框19。
藉由做成前述結構,從在輔助底板27上進行作業的作業者觀察,成為切換裝置21位於比連桿臂41、第一副連桿臂42及第二副連桿臂43更靠前側的結構,因此能夠防止作業者的手或手臂碰觸到轉動中的連桿臂41、第一副連桿臂42及第二副連桿臂43,能夠提高作業的安全性。
構成前述切換裝置21的切換致動器22、軸著於該切換致動器22的輸出軸(省略圖示)的轉動齒輪61及齒輪32如圖5所示,做為與限制支柱24、25的上部一起被前述切換部罩31覆蓋的結構。
此外,前述切換部罩31也可以做成例如為下方敞開的箱型形狀,並從切換裝置21的上部覆蓋的結構。另外,也可以做成 為側面敞開的箱型形狀,並從前述限制支柱24、25側的側面覆蓋來覆蓋切換裝置21,然後在敞開的側面部分安裝蓋的結構。
若將切換部罩31做成下方敞開的箱型形狀並從切換裝置21的上方裝卸自如地安裝的結構,則切換部罩31的拆卸變得容易,因此能夠提高維修保養性。
此外,將切換致動器22配置在接近齒輪32的位置,則能夠使切換裝置21的尺寸更加小型化。
另外,也可以將限制支柱24、25做成如下結構,亦即,使各自內部為空心的管形狀,使向切換致動器22供給電源的電線束通過限制支柱24的內部而與切換致動器22連接。
藉由做成該結構,即使做成使限制支柱24、25轉動時使預備苗框19朝向車體的內側的結構,也能夠防止向切換致動器22供給電源的電線束纏繞在一起。
圖10係顯示設有停止板73a1、73a2的層疊形態的預備苗框19的側視圖,圖11係顯示停止板73a1、73a2的安裝位置的主要部分側視圖。並且,圖12係顯示設有停止板73a1、73a2的展開形態的預備苗框19的側視圖,圖13係顯示停止板73a1、73a2的安裝位置的主要部分側視圖。
設置停止板73a1、73a2,該停止板73a1、73a2用於在操作前述切換操作開關而將預備苗框19切換為層疊形態及展開形態時,與連桿臂41、第一及第二副連桿臂42、43接觸而限制其以上的轉動。該停止板73a1、73a2以層疊形態分別設置在中央的預備載苗台20m和下層的預備載苗台20d的側面。
如圖10及圖11所示,若預備苗框19為層疊形態,則連桿臂41與位於下側的停止板73a2接觸而限制其以上的轉動,藉由持續該轉動限制,在切換致動器22上產生一定以上的負荷、 或者成為過熱狀態的控制裝置100使切換致動器22停止。
另外,如圖12及圖13所示,若預備苗框19成為展開形態,則連桿臂41與位於前側的停止板73a1接觸而限制其以上的轉動,藉由持續該轉動限制,在切換致動器22上產生一定以上的負荷、或者成為過熱狀態的控制裝置100使切換致動器22停止。
如上所述,切換致動器22的停止係透過控制裝置100來進行,但也可以做成如下結構,亦即,使該切換致動器22為電動馬達,在該電動馬達的內部配置使用通電切換構件92的通電路徑,當根據負荷而達到一定溫度以上時,該通電切換構件92彎曲而從通電狀態強制性地被切換到非通電狀態。
若採用上述結構,則在將預備苗框19切換為層疊形態或展開形態時,作業者不需要操作切換操作開關73來使切換致動器22停止,因此能夠集中於其他操作,相比以往能夠提高作業效率。
另外,由於做成在預備苗框19成為層疊形態或展開形態時,連桿臂41與停止板73a1、73a2接觸的結構,因此可防止因機體的振動而使連桿臂41、第一及第二副連桿臂42、43動作而使得預備苗框19朝前後搖動,可防止苗落下,並且可減輕搖動引起的預備苗框19及其他構成構件的磨損。
再者,在將預備苗框19切換為層疊形態或展開形態時,由於能夠省略使切換致動器22停止的開關等的構成構件及電路,因此大幅度地削減構件件數的同時,結構變得簡單。
以圖17(a)及圖17(b)對本發明的切換裝置21的結構進行說明。
設置構成前述切換裝置21的蓋板78,在比使連桿臂41動作的齒輪32更靠車體的外側的位置安裝輔助板79。並且,在該 蓋板78與輔助板79的左右之間安裝保持板80,將該保持板80設為朝輔助板79側延伸而由該輔助板79支撐,做成利用該輔助板79和保持板80從左右支撐切換致動器22的結構。
在上述結構的切換裝置21中,在蓋板78與輔助板79的左右之間設置保持板80,利用該保持板80和輔助板79從左右支撐切換致動器22,由此在連桿臂41、第一及第二副連桿臂42、43與停止板73a1、73a2接觸而施加負荷時,即使向保持板80施加欲使切換致動器22移動的力,也能夠由蓋板78和保持板80來承受該力,因此能夠以足夠的強度確實地支撐切換致動器22。
另外,藉由防止切換致動器22的移動,能夠防止切換致動器22與齒輪32的距離分離,因此不需要切換裝置21的調整作業,能夠提高作業效率。
如圖18及圖19所示,在基礎支撐框架23的上部朝向機體內側設置安裝構件101,在該安裝構件101的機體內側端部設置預備苗框19的限制支柱24、25。
另外,在該安裝構件101的機體外側設置支撐構件102,在該支撐構件102中、在以層疊形態沿上下方向重疊的預備載苗台20u、20m、20d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成為下方的位置設置第一轉動構件103。並且,在該第一轉動構件103的上部設置轉動構件104的基部側,在該轉動構件104的端部側設置輔助裝載構件105。
如圖18所示,若使轉動構件104朝機體前方轉動,則輔助裝載構件105位於在展開形態下位於最前列的預備載苗台20u的下方,並成為朝向機體前側突出的姿勢,並且使轉動構件104朝機體後方轉動,則輔助裝載構件105位於在展開形態下位於 最後列的預備載苗台20d的下方,並成為朝向機體前側突出的姿勢。此時,做為輔助裝載構件105的機體外側端部位於預備載苗台20u、20m、20d的機體外側端部的下方,剩餘部分不會露出機體外側的結構。
此外,雖然該輔助裝載構件105比預備苗框19的機體外側端部更朝外側突出之情況並不佳,但比機體內側端部更朝內側移動,且移動到底板11中、作業者無法移動的(腳無法靠近的)部位也沒有問題。
在上述底板11上移動時,作業者必須確保立足地的穩定性,基本上不會讓腳靠近底板11的端部。因此,即使輔助裝載構件105位於底板11的端部的上方,也不會與作業者的腳接觸,亦不會因作業者踩踏而使輔助裝載構件105破損。
藉由使輔助裝載構件105的機體內側端部位於比前述預備苗框19的機體內側端部更靠內側,作業者容易目視輔助裝載構件105,而且靠近在底板11上進行作業的作業者,因此作業者容易從輔助裝載構件105取出肥料袋,而提高作業效率。
如圖22(a)、圖22(b)、圖23(a)、圖23(b)所示,在前述第一轉動構件103的下部形成一字形或十字形的第一鎖定槽103a,在前述安裝構件101上設置上下轉動自如的轉動限制構件103b,做成將該轉動限制構件103b插入到第一鎖定槽103a來限制轉動構件104的轉動的結構。在將該第一鎖定槽103a做成一字形時,在使輔助裝載構件105朝機體前方或後方移動時,轉動限制構件103b能夠插入到第一鎖定槽103a中,在做成十字形時,即使在使輔助裝載構件105朝機體外側方向轉動(使轉動構件104轉動90度)的狀態下,轉動限制構件103b亦能夠插入到第一鎖定槽103a中。
此外,在比前述轉動構件104更靠機體內側,在上下方向上設有前述限制支柱24、25,藉此該限制支柱24、25成為轉動臂104朝機體內側方向轉動的限制構件。
藉此,可防止使轉動構件104過度移動,輔助裝載構件105過度朝機體內側方向移動,不需要使輔助裝載構件105移動到適當的位置的作業,提高作業效率的同時,可防止輔助裝載構件105與引擎罩13等接觸而使得輔助裝載構件105、引擎罩13、以及周邊的構成構件破損。
藉由做成前述結構,在從農地端裝載肥料袋時,當使轉動構件104轉動到機體前側,能夠使輔助裝載構件105朝機體的前方突出,因此在農地外的作業者能夠容易地將肥料裝載到機體上,而提高作業效率。
尤其是,在農地端具有水路的農地、或在農地端的立足地不穩定的農地中進行作業時,作業者不需要過度地伸出身體將肥料袋裝載在機體上,因此可減輕作業者的勞力,並且由於不需要拾起掉落的肥料袋的作業,因此提高作業效率。
另外,由於能夠使轉動構件104朝機體外側轉動,輔助裝載構件105以朝機體外側突出的姿勢保持,因此即使機體橫靠在農地端,也能夠使輔助裝載構件105靠近農地端,因此能夠對應各式各樣的作業條件,而冀望提高作業效率、減輕作業者的勞力。
並且,藉由做成使輔助裝載構件105移動時、使轉動構件104朝機體外側方向轉動的結構,轉動構件104或輔助裝載構件105不在底板11上移動,因此作業者無需避開轉動構件104或輔助裝載構件105,能夠在底板11上進行苗或肥料的補充作業,而提高作業效率。
再者,藉由做成不論使輔助裝載構件105朝機體前部、後部哪方移動,輔助裝載構件105的外側端部都位於預備苗框19的外側端部的大致正下方的結構,從而能夠防止輔助裝載構件105朝機外突出,因此防止輔助裝載構件105與牆壁等接觸而破損,而提高耐久性。
另外,由於若使輔助裝載構件105朝機體後部側移動,則能夠使輔助裝載構件105接近施肥裝置17,因此作業者從輔助裝載構件105取下肥料袋並移動到施肥裝置17的距離變短,而提高作業效率並且減輕作業者的勞力。
並且,能夠在進行肥料的補充作業之前將肥料袋裝載到輔助裝載構件105上,因此減少了裝載到底板11上的肥料袋的數量,作業者在進行苗或肥料的補充作業時容易移動,而提高作業效率。
如上所述,若使前述輔助裝載構件105朝機體前側移動,則容易從農地外裝載肥料。然而,若準備肥料的位置從使輔助裝載構件105朝前方移動後的位置位於機體內側、或機體外側,則作業者搬起肥料袋進行移動的距離稍微變長,無法充分提高作業效率、或減輕勞力。
另外,在將輔助裝載構件105分別設置在左右的預備苗框19、19的下方的結構中,即使能夠幾乎不移動地將肥料裝載在左右一方的輔助裝載構件105上,若不搬起肥料袋移動便無法裝載在左右另一方的輔助裝載構件105上,無法充分冀望提高作業效率、減輕勞力。
在上述的圖18及圖19的結構中,如果使轉動構件104朝機體內側轉動直到與限制支柱24、25接觸,則能夠使輔助裝載構件105靠近機體內側。然而,此時,從進行作業的作業者觀 察,輔助裝載構件105在農地端處於傾斜方向上,因此作業者在將肥料袋裝載到輔助裝載構件105上時,需要適當地使肥料袋朝向傾斜方向裝載,不僅不能提高作業效率,有時反而在裝載上花費時間和勞力,存在作業效率下降的問題。
作為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具有圖19及圖20所示的結構。
在設置於前述安裝構件101上的支撐構件102的基部側,設置第三轉動構件106而將該支撐構件102構成為前後自由轉動,在該第三轉動構件106的上部形成一字形或十字形的第二鎖定槽106a,並在前述限制支柱24、25上以上下轉動自如的方式設置轉動止動器106b,做成將該轉動止動器106b插入到第二鎖定槽106a中來限制前述支撐構件102的轉動的結構。
此外,在做成上述結構時,將前述轉動限制構件103b插入到第一鎖定槽103a中來限制前述轉動構件104的轉動,而使轉動臂構件處於不進行無法預期的動作的狀態。
在上述的結構中,做成如下結構,亦即,成為支撐構件102的轉動支點的第三轉動構件106位於比成為前述轉動構件104的第一轉動構件103更靠機體內側,若使支撐構件102朝機體前側轉動到輔助裝載構件105的前端部與農地端大致平行的位置,則輔助裝載構件105位於機體的前側、在圖20中位於底板11的前側,因此即使在農地端中放置肥料袋的位置靠近機體內側,作業者也能夠搬起肥料袋不移動地進行肥料的裝載作業。因此,提高作業效率並且減輕作業者的勞力。
此外,若做成使輔助裝載構件105移動到底板11的前側時,支撐構件102與限制支柱24、25的接觸的配置結構,則無需進行支撐構件102的細微的操作便能夠移動到裝載位置,因此提高作業效率。
藉由做成上述配置結構,若使支撐構件102朝機體後方轉動,則支撐構件102的轉動在與限制支柱24、25接觸的位置受到限制,但此時,輔助裝載構件105的機體外側端部位於預備苗框19的機體外側端部的下方,因此可防止輔助裝載構件105與牆壁等接觸而破損,並且由於輔助裝載構件105不位於底板11的上方,因此作業者在底板11上容易進行苗或肥料的補充作業,而提高作業效率。
另外,在設置左右的輔助裝載構件105、105的結構中,由於能夠使左右的輔助裝載構件105、105分別朝機體內側移動,因此作業者在左右的輔助裝載構件105、105之任一構件上都容易裝載肥料袋,而進一步提高作業效率。
在上述的結構中,若將第二鎖定槽106a形成為十字形,則輔助裝載構件105還能夠成為朝機體的左右外側方向突出的姿勢,但由於支撐構件102的第三轉動構件106設置在靠機體內側,因此與使轉動構件104轉動的結構相比較,輔助裝載構件105朝機體外側的突出量變小。藉此,在機體側方具有足夠的空間時,使轉動構件104轉動而使輔助裝載構件105的突出量較多對於作業者來說容易進行肥料裝載。
然而,在住宅地等、農地端的附近存在牆壁的場所等,若輔助裝載構件105的突出量過多則與牆壁接觸,因此存在無法利用轉動構件104的轉動進行輔助裝載構件105朝機體側方的突出操作的情況。此時,藉由使支撐構件102轉動,在抑制突出量的狀態下使輔助裝載構件105朝機體側方突出,從而能夠防止輔助裝載構件105與牆壁的接觸,並且減輕肥料的裝載作業所需要的作業者的勞力。
上述的結構係輔助裝載構件105靠近機體內側的結構,但 也可以如圖21所示,能夠做成將輔助裝載構件105固定在機體外側位置的結構。
將前述第一轉動構件103和轉動構件104構成為從前述支撐構件102自由裝卸,並且在該支撐構件102的外側端部設置延長構件108的基部側。並且,藉由在該延長構件108的端部安裝輔助裝載構件105,能夠做成使輔助裝載構件105位於從機體大幅度朝外側離開的位置的結構。
在該結構中,使安裝有延長構件108的支撐構件102轉動,使輔助裝載構件105朝機體前側或機體後側移動都不會與限制支柱24、25接觸,因此需要作業者在肥料袋的裝載作業位置、以及輔助裝載構件105的搬送停止位置對轉動止動器106b進行操作來成為限制安裝有延長構件108的支撐構件102的轉動的狀態。
另外,移動到機體後側的輔助裝載構件105的機體外側端部位於預備苗框19的機體外側端部的下方時,需要限制安裝有延長構件108的支撐構件102的轉動。此時,第二鎖定槽106a形成為一字形或十字形,藉此能夠將轉動止動器106b可插入第二鎖定槽106a的位置判斷為安裝有延長構件108的支撐構件102的轉動停止位置。
在上述的結構中,相比圖18、圖19的結構,轉動支點位於機體外側,若使轉動構件104朝機體前側轉動到輔助裝載構件105的前端部與農地端大致平行的位置,則成為輔助裝載構件105從機體較大地離開的結構,因此在進行肥料的裝載作業時在周圍沒有障礙物,能夠效率良好地進行肥料的裝載作業。
另外,藉由在延長構件108的端部設置輔助裝載構件105,從而在使輔助裝載構件105朝機體後側移動時,能夠使輔助裝 載構件105與施肥裝置17的間隔變窄,因此作業者將肥料袋移動到施肥裝置17上的距離變短,而提高作業效率、減輕作業者的勞力。
此外,在圖18、圖19的結構中,也能夠使輔助裝載構件105朝離開機體外側的位置移動,但由於轉動支點位於預備苗框19的下方,因此輔助裝載構件105朝前側的突出量少,而且在從進行作業的作業者觀察時,輔助裝載構件105在農地端中處於傾斜方向上,因此作業者在將肥料袋裝載到輔助裝載構件105上時,需要適當地使肥料袋朝向傾斜方向裝載,不僅不能提高作業效率,有時反而在裝載上花費時間和勞力,存在作業效率下降的問題。
如圖24(a)、圖24(b)所示,係將前述輔助裝載構件105切換到肥料的裝載作業或向施肥裝置17進行補充的作業位置、進行苗的栽種作業時或作業結束時的收納位置的結構。前述輔助裝載構件105透過安裝有第二轉動構件109的安裝構件110安裝在前述支撐構件102、轉動構件104或延長構件108的任一構件上。此時,做成如下結構,亦即,使該第二轉動構件109作為轉動支點來使輔助裝載構件105轉動,能夠移動到俯視時與前述預備苗框19重疊的位置。
並且,做成如下結構,亦即,以連結彈簧112連結該第二轉動構件109的下部側、和設在支撐構件102、轉動構件104或延長構件108上的連結銷111的下部側,藉此在對輔助裝載構件105進行轉動操作時,越過支點前,利用該連結彈簧112的張力維持作業位置或收納位置。
此外,前述連結彈簧112具有在未受到強大的力時不會越過支點的程度的彈壓力。藉此,在苗的栽種作業時或機體的收 納時,能夠使輔助裝載構件105以第二轉動構件109為轉動支點移動到與預備苗框19重疊的位置,因此可防止輔助裝載構件105堵塞作業者乘降的機體的前方或側方,在作業者從機體乘降時不需要使輔助裝載構件105移動,而提高作業效率。
另外,由於能夠防止在機體收納時輔助裝載構件105成為朝機體前方或機體側方突出的姿勢,因此能夠使機體的前後寬度、或左右寬度變得小型化,故不需要取得收納所需要的大的空間,而提高收納性。
並且,在裝載並移動肥料時,亦即,從機體前側朝後側轉動操作輔助裝載構件105時,能夠防止手碰觸到輔助裝載構件105、或轉動時受到的離心力而導致輔助裝載構件105在作業者意想不到的時刻進行轉動,因此可防止肥料袋落下,且不需要撿拾肥料袋的作業。
另外,在成為前述轉動構件104的轉動支點的第一轉動構件103、或成為前述支撐構件102的轉動支點的第三轉動構件106的附近,安裝對前述支撐構件102或轉動構件104進行轉動操作的、俯視時為L字形狀的轉動操作桿113。
藉由做成上述結構,能夠將肥料袋裝載在輔助裝載構件105上,並使支撐構件102、轉動構件104或延長構件108朝向機體後側轉動的轉動方向、和使輔助裝載構件105從預備苗框19的下方朝機體後側轉動的轉動方向為相同方向,因此在利用轉動操作桿113對支撐構件102、轉動構件104進行轉動操作時,藉由裝載在輔助裝載構件105上的肥料袋的重量或離心力,可防止輔助裝載構件105轉動,將從農地外裝載的肥料袋立刻用於施肥裝置17的肥料補充作業時,不需要額外的轉動操作桿113的操作,故提高作業效率。
另外,藉由做成利用連結彈簧112的張力來將輔助裝載構件105維持在作業位置或收納位置,若越過支點則利用連結彈簧112的張力來切換作業位置和收納位置的結構,作業者不需要在越過支點後再施加轉動操作的力,可減輕作業者的勞力。
並且,藉由在支撐構件102或轉動構件104的轉動支點的附近設置轉動操作桿113,作業者能夠以較輕的力進行越過支點的操作,因此進一步減輕作業者的勞力。
上述的輔助裝載構件105做成如下結構,亦即,藉由使第一轉動限制構件103b或轉動止動器106b出入於第一鎖定槽103a或第二鎖定槽106a,來切換轉動狀態和非轉動狀態。然而,在該結構中,每當作業者使輔助裝載構件105移動時都需要鎖定的開關操作,存在作業者的勞力多少增加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如圖25所示,在前述限制支柱24、25上安裝滑動支撐構件114,該滑動支撐構件114設置在支撐構件102的基部側,在該滑動支撐構件114的上部形成轉動限制用的凹部114a。並且,在前述限制支柱24、25上固設進入該凹部114a的限制構件115,在該限制構件115及滑動支撐構件114的下方固設限制該滑動支撐構件114的下降的下降止動器116,並且在前述滑動支撐構件114與基礎支撐框架23的上下之間,以伸縮自如的方式設置朝上方對滑動支撐構件114施力的彈壓構件117。
此外,前述支撐構件102與圖19、圖21等所示的結構不同,做成即便裝載或不裝載肥料袋也位於安裝構件101上的結構,並做成以限制支柱24、25為轉動支點朝前後方向轉動的結構。支點位置係靠近第三轉動構件106的位置,因此成為在輔助裝載構件105移動到靠近機體內側的位置時,位於與農地端部大 致平行的位置的結構。
根據上述的結構,若在輔助裝載構件105上裝載肥料袋,則根據肥料袋的重量使得輔助裝載構件105下降,並且連動滑動支撐構件114而一邊按壓彈壓構件117一邊沿限制支柱24、25下降。於是,形成於滑動支撐構件114上的凹部114a位於比限制構件115更下方,因此支撐構件102能夠以限制支柱24、25為轉動支點朝機體前後方向轉動,能夠使輔助裝載構件105移動。
因此,若在輔助裝載構件105上裝載肥料、或者作業者朝下方按下輔助裝載構件105,則轉動限制狀態被解除,由於為了在輔助裝載構件105上裝載肥料並朝施肥裝置17搬送、或進行肥料袋的裝載作業,可以朝機體前側移動,因此轉動機構成為簡單的結構,且成為容易組裝或拆解的維修保養性高的結構。
另外,作業者進行的轉動限制解除操作僅為肥料袋的裝載、或輔助裝載構件105的按下操作,因此可防止作業者的勞力增加。
如圖25(a)、圖25(b)所示,在前述滑動支撐構件114上,在圓周上彼此分離180度的位置分別形成一個凹部114a,共形成兩個。另一方面,若進入凹部114a內則限制支撐構件102的轉動並使輔助裝載構件105處於非轉動狀態的限制構件115在限制支柱24、25的圓周上彼此分離90度的位置上形成有一個、共形成有四個。另外,下降止動器116也可以做成在能夠抵住滑動支撐構件114的位置(例如,前述四個限制構件115、115、115、115的下方位置)設置一個或複數個突起體的結構,也可以做成能夠抵住滑動支撐構件114的圓形狀。
在圖26中,在機體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劃線構件200,該 劃線構件200與進行苗的栽種作業的作業位置相鄰,在下一工序的作業位置的農地面上形成直進行駛的基準線。該劃線構件200做成如下結構,亦即,為了進行苗的栽種而使苗栽種部16下降時,左右一側朝下方轉動而在農地面上形成基準線,並且,另一方的劃線構件200成為從農地面大幅度朝上方退避的姿勢。該劃線構件200的切換轉動操作藉由使苗栽種部16進行升降動作時、使設在劃線構件200的基部側的切換致動器201致動來進行。
此外,做成如下結構,亦即,若使前述苗栽種部16上升則切換致動器201致動,朝大幅度地離開農地面的上方對前述劃線構件200進行轉動操作,並且若使苗栽種部16下降則儲存在控制裝置100中的與前次的致動方向相反側的劃線構件200朝下方轉動並與農地面接觸。
為了利用該機構,也可以如圖27(a)、圖27(b)、圖29所示做成如下結構,亦即,若滑動支撐構件114下降到限制構件115無法進入前述凹部114a內的位置,則設置檢測該滑動支撐構件114的接近的下降檢測構件118,若該下降檢測構件118檢測出滑動支撐構件114的接近,則前述切換致動器201致動,使劃線構件200朝下方轉動。
利用上述結構,在使輔助裝載構件105朝機體後側移動時,能夠防止輔助裝載構件105或所裝載的肥料袋與劃線構件200接觸,因此不必在輔助裝載構件105的轉動操作前另外進行使劃線構件200下降的操作,而冀望提高作業效率,並且防止劃線構件200、輔助裝載構件105的破損。
此外,也可以如圖27(a)、圖27(b)及圖29所示做成如下結構,亦即,在將轉動限制構件103b或轉動止動器106b朝 轉動限制解除位置操作時的移動位置上設置前述下降檢測構件118,劃線構件200與轉動限制構件103b或轉動止動器106b的轉動限制的解除操作連動而下降。
另外,為了防止肥料的飛散或水的進入等,在前述施肥裝置17的肥料的貯存部的上部,以能夠開閉的方式設置轉動自如的給料斗蓋17a。在補充肥料時,打開該給料斗蓋17a向施肥裝置17供給肥料的結構。此時,也可以如圖29所示做成如下結構,亦即,設置若打開前述給料斗蓋17a則成為“接通”的敞開檢測開關121,若該敞開檢測開關121成為“接通”,則控制裝置100使前述切換致動器201致動,使劃線構件200下降。
利用上述結構,在肥料的補充作業時,若打開給料斗蓋17a進行補充的準備,則劃線構件200自動下降並自動切換到使輔助裝載構件105移動的狀態,因此作業者不需要進行劃線構件200的下降操作,而提高作業效率。
在本發明的苗移植機中,設有作為驅動源的引擎210、從該引擎210接受驅動力來變更機體的行駛輸出的大小、以及輸出方向的HST(hydrostatic transmission:液體靜壓動力傳動)211。該HST211如圖5等所示做成如下結構,亦即,藉由操作設置在引擎罩13上的行駛操作桿212,來對行駛輸出的大小以及輸出方向進行切換操作。
此外,如圖29所示,該行駛操作桿212的操作也可以做成在行駛操作桿212與HST211之間設置由複數個構件構成的連動機構(省略圖示)的結構,也可以做成如下控制結構,亦即,設置檢測行駛操作桿212的操作角度的行駛電位計(potentiometer)213,將該行駛電位計213檢測出的操作角度發送到控制裝置100,使HST211的輸出軸旋轉的HST伺服馬達 214致動,來變更HST211的輸出。
11‧‧‧底板
13‧‧‧引擎罩
17‧‧‧施肥裝置
19‧‧‧預備苗框
20d、20m、20u‧‧‧預備載苗台
24、25‧‧‧限制支柱
101‧‧‧安裝構件
102‧‧‧支撐構件
105‧‧‧輔助裝載構件
106‧‧‧第三轉動構件

Claims (8)

  1. 一種苗移植機,在行駛車體(10)上設有升降自如的苗栽種部(16)、向農地供給肥料的施肥裝置(17)、以及在預備載苗台(20u、20m、20d)上裝載預備的苗的預備苗框(19);在該行駛車體(10)的前側設置支撐該預備苗框(19)的安裝構件(101),經由該安裝構件(101)而設置裝載預備的苗或肥料的輔助裝載構件(105);將該輔助裝載構件(105)構成為可於以下位置移動:裝載作業位置,使前述輔助裝載構件(105)朝機體的前側突出;補充作業位置,接近前述施肥裝置(17);以及俯視時與前述預備苗框(19)重疊的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苗移植機,其中在前述安裝構件(101)上設置朝機體前後方向轉動的轉動構件(104),在該轉動構件(104)上設置使前述輔助裝載構件(105)轉動的第二轉動構件(109),以該第二轉動構件(109)作為轉動支點使輔助裝載構件(105)轉動,從而輔助裝載構件(105)移動到俯視時與前述預備苗框(19)重疊的位置。
  3.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的苗移植機,其中前述安裝構件(101)係以可轉動自如的方式支撐前述預備苗框(19)。
  4.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的苗移植機,其中在前述預備苗框(19)上設置限制輔助裝載構件(105)的轉動的限制支柱(24、25)。
  5. 如請求項2所記載的苗移植機,其中做成如下結構:在前述安裝構件(101)與轉動構件(104)之間以轉動自如的方式設置支撐構件(102),並設置成為該支撐構件(102)的轉動支點的第三轉動構件(106),使該支撐構件(102)朝機體前側轉動而使前述輔助裝載構件(105)處於機體的前側的裝載 作業位置,並且使該支撐構件(102)朝機體側方轉動而使前述輔助裝載構件(105)處於機體側方的裝載作業位置;在前述支撐構件(102)上設置限制前述轉動構件(104)的轉動的轉動限制構件(103b),在利用該轉動限制構件(103b)限制轉動構件(104)的轉動的狀態下,以前述第三轉動構件(106)作為轉動支點使支撐構件(102)朝機體前側轉動而使前述輔助裝載構件(105)在比預備苗框(19)更靠機體內側或機體外側處於裝載作業位置,並且使前述支撐構件(102)朝機體側方轉動而將前述輔助裝載構件(105)切換到內側裝載作業位置;該輔助裝載構件(105)的內側裝載作業位置比使前述轉動構件(104)朝機體側方轉動時的輔助裝載構件(105)的裝載作業位置成為更靠近行駛車體(10)的位置。
  6.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的苗移植機,其中在前述安裝構件(101)上以上下滑動自如且轉動自如的方式設置支撐前述輔助裝載構件(105)的滑動支撐構件(114),在該安裝構件(101)上設置限制滑動支撐構件(114)的轉動的限制構件(115),在前述安裝構件(101)上設置朝上方頂起輔助裝載構件(105)的彈壓構件(117),若在前述輔助裝載構件(105)上裝載預備的苗或肥料而使滑動支撐構件(114)抵抗彈壓構件(117)的彈壓力而下降時,則前述限制構件(115)的限制狀態被解除。
  7. 如請求項6所記載的苗移植機,其中在前述行駛車體(10)上以升降自如的方式設置形成成為直進的基準的線的劃線構件(200),並設置使該劃線構件(200)升降的切換致動器(201),設置檢測前述滑動支撐構件(114)下降到前述輔助 裝載構件(105)能夠轉動的位置的下降檢測構件(118),若該下降檢測構件(118)成為檢測狀態,則使前述切換致動器(201)致動而使劃線構件(200)下降。
  8. 如請求項1或2所記載的苗移植機,其中前述預備苗框(19)做成如下結構:在轉動自如的連桿臂(41)上設置前述預備載苗台(20u、20m、20d),若該連桿臂(41)轉動,則預備載苗台(20u、20m、20d)變更為在前後排列的展開形態和在上下排列的層疊形態,在該預備苗框(19)的下方設置前述輔助裝載構件(105)。
TW102114598A 2012-04-27 2013-04-24 Seedlings transplant machine TWI5760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1950A JP6135049B2 (ja) 2012-04-27 2012-04-27 苗移植機
JP2012217687A JP5633547B2 (ja) 2012-09-28 2012-09-28 苗移植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0001A TW201400001A (zh) 2014-01-01
TWI576041B true TWI576041B (zh) 2017-04-01

Family

ID=49457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4598A TWI576041B (zh) 2012-04-27 2013-04-24 Seedlings transplant machin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101530239B1 (zh)
CN (1) CN103371012B (zh)
MY (1) MY176833A (zh)
TW (1) TWI5760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70718B1 (ko) * 2013-02-19 2015-11-20 이세키노우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모종 이식기
JP6272732B2 (ja) * 2014-05-26 2018-01-31 株式会社クボタ 植播系作業機
JP6733696B2 (ja) * 2018-03-30 2020-08-05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CN113115613A (zh) * 2020-08-28 2021-07-16 丰疆智能(深圳)有限公司 带有控制面板的插秧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05354A1 (en) * 1978-04-27 1979-11-14 Geoffrey Allan Williames Seedling transplanting machine
JPH05153824A (ja) * 1991-12-03 1993-06-22 Kubota Corp 乗用型田植機の予備苗収容装置
JP2009232810A (ja) * 2008-03-28 2009-10-15 Kubota Corp 農作業機
CN102369802A (zh) * 2010-08-18 2012-03-14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秧苗移植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8039A (ja) * 1993-06-29 1995-01-13 Kubota Corp 田植機の予備苗収容構造
JP3431278B2 (ja) * 1994-05-31 2003-07-28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予備苗載せ台装置及び施肥装置を備えた移植機
JP4389122B2 (ja) * 2006-02-27 2009-12-24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苗移植機
JP2008072933A (ja) * 2006-09-20 2008-04-03 Kubota Corp 乗用型田植機
CN201947647U (zh) * 2011-01-20 2011-08-31 洛阳易通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施水、施肥的烟苗移栽机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05354A1 (en) * 1978-04-27 1979-11-14 Geoffrey Allan Williames Seedling transplanting machine
JPH05153824A (ja) * 1991-12-03 1993-06-22 Kubota Corp 乗用型田植機の予備苗収容装置
JP2009232810A (ja) * 2008-03-28 2009-10-15 Kubota Corp 農作業機
CN102369802A (zh) * 2010-08-18 2012-03-14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秧苗移植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0001A (zh) 2014-01-01
CN103371012B (zh) 2016-11-02
MY176833A (en) 2020-08-24
KR20130121735A (ko) 2013-11-06
CN103371012A (zh) 2013-10-30
KR101530239B1 (ko) 2015-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6041B (zh) Seedlings transplant machine
JP5633547B2 (ja) 苗移植機
JP6166155B2 (ja) 乗用草刈機
JP2014068603A5 (zh)
JP5476869B2 (ja) 苗移植機
JP2012115203A (ja) 苗移植機
JP2015092844A (ja) 乗用草刈機
JP2016077200A (ja) 乗用型水田作業機
JP5505258B2 (ja) 苗移植機
CN108781663B (zh) 秧苗移植机
JP2017012063A (ja) 施肥機
JP2015159777A (ja) 苗移植機
JP4039960B2 (ja) 乗用型田植機の予備苗のせ台構造
JP5783276B2 (ja) 苗移植機
JP5678811B2 (ja) 苗移植機
JP2012090585A5 (zh)
JP2013243951A (ja) 苗移植機
JP7058614B2 (ja) 圃場作業機
JP6051895B2 (ja) 苗移植機
JP5418182B2 (ja) 苗移植機
JP5497581B2 (ja) 移植機
JP2013094078A (ja) 苗移植機
JP2011000037A (ja) 作業機
JP6024853B1 (ja) 苗移植機
JP2019071796A (ja) 移植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