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65143B -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65143B
CN103365143B CN201310068787.0A CN201310068787A CN103365143B CN 103365143 B CN103365143 B CN 103365143B CN 201310068787 A CN201310068787 A CN 201310068787A CN 103365143 B CN103365143 B CN 1033651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paper
punching
binding process
pap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6878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65143A (zh
Inventor
矶贝阳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365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5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651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51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82Special processing for irreversibly adding or changing the sheet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r its appearance, e.g. stamping, annotation printing, punc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9/00Associating, collating, or gathering articles or web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56Control of copy medium feeding
    • G03G2215/00599Timing, synchronis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38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heet thickness or rigid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789Adding properties or qualities to the copy medium
    • G03G2215/00818Punch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789Adding properties or qualities to the copy medium
    • G03G2215/00822Binder, e.g. glueing device
    • G03G2215/00827Stap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919Special copy medium handling apparatus
    • G03G2215/00936Bookbind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高便利性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打孔时间测量单元,测量打孔处理所需要的打孔处理时间;装订时间预测单元,使用测量出的打孔处理时间,计算出假定对打孔处理后的成叠纸张执行了装订处理时的装订处理所需要的装订处理预测时间;以及册间时间设定单元,使用装订处理预测时间,设置从构成成叠纸张的最后一张纸张被运送的时间点开始直到构成下一个成叠纸张的第一张纸张被运送的时间点为止的册间时间。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缩短实施成册处理时的处理时间。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详细而言,涉及在执行伴随着打孔处理及装订处理的成册(製本)处理时,通过对打孔处理时间加以利用,从而能够优化册间时间(部間時間)而缩短综合处理时间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具备有订书机的装订器(片材处理装置)中,所述订书机对堆放在规定的处理托盘上的成叠片材执行装订处理,并将该装订处理后的成叠片材输出到规定的出纸托盘中,所述订书机执行装订时的成叠片材的最后的片材(成叠片材中的最后一张纸)与构成下一个成叠片材的最初的片材(后续的成叠片材中的第一张纸)之间的间隔设成了订书机规格上的执行装订的最大时间。
然而,在前述现有技术中,存在有下述问题:在对所述处理托盘上的成叠片材进行装订并将该成叠片材输出到所述出纸托盘之后,当将后续的片材向该处理托盘输出时,由于在等待执行装订的最大时间之后才允许运送下一个片材,因此装置的吞吐量大幅降低。
作为用于解决这种问题的片材处理装置,在日本专利公开平11-60041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堆放被输出的片材的片材堆放单元、对该片材堆放单元上的成叠片材进行装订的装订单元、以及对该装订单元的装订动作时间进行测量的装订动作时间测量单元的片材处理装置。所述片材处理装置具备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考虑由所述装订动作时间测量单元测量出的装订单元的动作时间,来控制向所述片材堆放单元输出的后续的片材的间隔。据此,在成叠片材装订后而将下一个片材向片材堆放单元运送时,通过对装订单元的装订动作时间进行测量,从而能够实时测量并识别根据片材尺寸及装订位置等而变化的装订动作时间。而且,由于按照所述装订动作时间来控制接下来运送的片材的间隔,因此能够将向片材堆放单元输出的片材的间隔设为最合适的间隔。据此,提高了向片材堆放单元的片材堆放性,并且能够提高装置的吞吐量。
此外,在日本专利公开2000-153953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具备有设置于片材运送路内且在所运送的片材的后端部挖出穿孔洞的打孔单元、以及使所述打孔单元在与片材运送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移动的打孔移动单元的片材处理装置。所述片材处理装置进一步具备有:片材端部检测单元,对所述片材运送路的片材的侧端部进行检测;以及打孔动作检测单元,对所述打孔单元从打孔动作原位置(HP)开始移动并已在片材上打孔进行检测。而且,所述片材处理装置被构成为,所述打孔动作检测单元在检测到所述打孔单元的打孔动作结束时,使所述打孔移动单元进行动作以使所述打孔单元在与片材运送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移动。据此,打孔单元对片材的打孔动作的结束会通过打孔动作检测单元而检测出,在打孔单元向打孔动作的HP移动的过程中,开始进行使打孔单元向与片材运送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的HP移动的待机动作。据此,具有能够实现缩短片材处理时间这一效果,因此,能够提高片材处理的生产率。
此外,在日本专利公开2006-53235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具备有将形成图像后的记录纸张向后处理装置输出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多个相连接的具有相对于后续的后处理装置的通过路径的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所述图像形成系统被构成为,对于由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像后的记录纸张,能够通过所述多个后处理装置中的任意一个来实施后处理。而且,在所述图像形成系统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控制部被构成为,对欲执行后处理的每个单位的记录纸张(册),执行依次对成为来自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该记录纸张的分配目的地的所述后处理装置进行切换的控制,并且按照该图像形成系统的系统结构,来确定在所述册间发生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形成待机时间。据此,当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连接有多个后处理装置,并使用至少两台后处理装置来进行后处理时,即使在系统结构发生变更的情况下,也能够按照变更后的系统结构,进行适当的后处理装置的切换控制并对图像形成待机时间进行控制。
此外,在日本专利公开2009-262395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通过穿孔单元对纸张或者成叠纸张进行穿孔处理,在通过所述穿孔处理穿孔而成的洞中,通过装订单元并采用环形部件来执行装订处理以穿环成册的成册装置。所述成册装置具备有使前册的最后一张纸与后册的第一张纸之间的间隔即纸册间(紙部間)变更为在执行所述穿孔处理与所述装订处理的第一模式与仅执行穿孔处理的第二模式下不同的单元。据此,通过按照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各个模式来设定纸册间的间隔,从而能够实现提高两种模式混合存在时的生产率以及提高可用性。
此外,在日本专利公开2010-32803号公报(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如下所述的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后处理装置具备有:后处理单元,对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图像后的多张纸张执行后处理;后处理装置计算单元,按照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设定的后处理内容,计算针对欲执行后处理的纸张的形成图像的时机;以及时机通知单元,根据所述后处理装置计算单元计算出的结果,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通知在所述纸张上形成图像的时机。进一步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有:后处理设定单元,使用户对所述后处理装置中的后处理内容进行设定;后处理内容通知单元,将通过所述后处理设定单元设定的后处理内容通知给所述后处理装置;以及打印单元,在纸张上形成图像。而且,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有:纸张位置设定单元,按照由所述时机通知单元通知的时机,将纸张放置于所述打印单元的规定位置。据此,由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按照由所述后处理装置通知的时机来将纸张放置于打印单元的规定位置,因此不需要册间表(部間テーブル),并且也不需要考虑了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工作条件的计算等。其结果,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简化册间表并且控制容易且能够进行最合适的册间控制的带有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然而,在所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方案中,需要通过结束对成叠纸张的纸张(片材)的装订处理,来测量装订动作时间并且执行下一册的纸张的运送处理。如此,如果设为在下一册的纸张的运送处理中对上一册的装订动作时间加以利用的结构,则实际上存在所述测量来不及的问题。也就是,在对规定的成叠片材的装订处理结束的时间点,构成后续的成叠片材的最初的片材需要已到达所述装订器内。
此外,对于一次装订处理而言,所述装订处理时间通常与纸张的种类相应地在数msec~数十msec的范围内变动。在所述专利文献1~5记载的技术方案中,存在无法应对纸张种类变更的问题。
可是,作为伴随所述装订处理的设定条件,存在对构成成叠纸张的所有纸张执行打孔处理并对该打孔处理后的所有纸张执行装订处理的成册处理条件。
在此,在所述装订处理与所述打孔处理中,在使用DC有刷电机这一点、使用低压电源(24V)将电力供给到该DC有刷电机这一点、以及使某物贯穿纸张的处理这一点上,都是共同的。进而,当所述装订处理和所述打孔处理被同时执行时,其使用环境温度也相同。因此,如果测量出所述打孔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则能够对包含了这些主要因素的所述装订处理所需要的时间进行预测,如果根据该预测出的时间来确定(设定)下一册的纸张的运送时机(册间时间),则有可能能够与纸张的种类相对应地优化册间时间而缩短综合处理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打孔时间测量单元、装订时间预测单元以及册间时间设定单元。所述打孔时间测量单元测量打孔处理所需要的打孔处理时间。所述装订时间预测单元使用测量出的所述打孔处理时间,计算出假定对所述打孔处理后的成叠纸张执行了装订处理时的该装订处理所需要的装订处理预测时间。所述册间时间设定单元使用所述装订处理预测时间,设定从构成所述成叠纸张的最后一张纸张被运送的时间点开始直到构成下一个成叠纸张的第一张纸张被运送的时间点为止的册间时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所涉及的所述图像形成方法包括打孔时间测量步骤、装订时间预测步骤以及册间时间设定步骤。作为该结构,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所述打孔时间测量步骤测量打孔处理所需要的打孔处理时间。使用测量出的所述打孔处理时间,所述装订时间预测步骤计算出假定对所述打孔处理后的成叠纸张执行了装订处理时的该装订处理所需要的装订处理预测时间。所述册间时间设定步骤使用所述装订处理预测时间,设定从构成所述成叠纸张的最后一张纸张被运送的时间点开始直到构成下一个成叠纸张的第一张纸张被运送的时间点为止的册间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4是用于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执行步骤的第一流程图。
图5是用于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执行步骤的第二流程图。
图6的(A)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与纸间时间相对应的运送间隔以及与册间时间相对应的运送间隔的图。
图6的(B)是示出对构成成叠纸张的每张纸张所测量出的打孔处理时间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所附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具备有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个例子,并不是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特性化的实施方式。此外,在流程图中的数字之前所附加的字母“S”意味着步骤。
<具备有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备有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图。但是,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部分的详细内容已省略。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相当于打印机或扫描仪单体或者具备有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等的复合机等,作为具备有复印机功能、扫描仪功能、传真机功能、打印机功能等的图像形成装置来发挥作用。
以下,简单地对利用复印机功能时的复合机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当用户利用复合机100时,将原稿P放置于复合机100的上表面所具备的原稿台101或自动原稿供纸部101a,从操作部102输入复印机功能的设定。在该操作部102上,显示有与复合机100所提供的复印机功能相关联的初始画面之类的操作画面。在操作画面中,以能够进行选择的方式显示有与复印机功能相关联的多个设定项目键。用户经由所述操作画面来进行与复印机功能有关的设定条件的输入。
用户在结束设定条件的输入时,按下设置于操作部102的开始键(未图示),以使复合机100开始执行复印机功能的处理。
当复合机100开始执行复印机功能的处理时,在图像读取部103中,从光源104照射出的光通过放置于所述原稿台101上的原稿P被反射。或者,当原稿P被放置在所述自动原稿供纸部101a上时,该自动原稿供纸部101a一张一张地将原稿P向所述图像读取部103的图像读取位置运送,通过由所述光源104向该图像读取位置照射光,使得该光通过原稿P被反射。
所述被反射的光通过反射镜105、106、107被导向成像元件108。被导向成像元件108的光通过所述成像元件108被光电转换,并被施以基本的补偿处理、图像质量处理、压缩处理等,从而生成与所述原稿P相对应的图像数据。
将所述图像数据形成为调剂色图像的部分是图像形成部109。在所述图像形成部109中具备有感光鼓110。所述感光鼓110在规定的方向上以一定速度旋转。在感光鼓110的周围,从所述感光鼓110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开始依次配置有:充电器111、曝光单元112、显影器113、转印器114、清洁单元115等。
所述充电器111使所述感光鼓110的表面均匀带电。所述曝光单元112向充电后的所述感光鼓110的表面照射根据所述图像数据调制的激光,在所述感光鼓110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所述显影器113使调色剂附着于所形成的静电潜像,以形成调色剂图像(可视图像)。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通过所述转印器114被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T上。所述清洁单元115去除残留在所述感光鼓110表面的多余的调色剂。上述一系列的过程通过由所述感光鼓110进行旋转而被执行。
所述纸张T从所述复合机100所具备的多个供纸盒116中被运送。在被运送时,所述纸张T通过取纸辊117从任意一个所述供纸盒116中向运送路被引出。在所述各供纸盒116中,收纳有纸张种类各不相同的纸张T,根据与所述输出条件有关的设定来供给纸张T。
被引出至运送路的所述纸张T通过运送辊对118以及阻力辊对119被送入到感光鼓110与转印器114之间。被送入后,在所述纸张T上通过所述转印器114转印所述调色剂图像,所述纸张T被运送至定影装置120。此外,通过运送辊对118被运送的纸张T也有从复合机100所具备的手动托盘121中被运送的情况。
转印有所述调色剂图像的纸张T在所述定影装置120所具备的加热辊122和加压辊123之间通过时,热以及压力被施加于所述调色剂图像,使得可视图像被定影到纸张T上。所述加热辊122的热量按照纸张T的种类被最适当地设定,使得所述定影被适当地执行。所述可视图像被定影到纸张T上,图像形成结束。定影有可视图像的纸张T经过定影装置120向折叠装置124被运送。
上述被运送的纸张T按照用户所输入的设定条件中的设定,在折叠装置124中被施以折叠处理。折叠处理未作为设定条件被输入时,上述纸张T只是在折叠装置124中通过。
此外,用户输入了后处理(例如,装订、打孔、成册)作为设定条件时,在折叠装置124中通过的纸张T被运送到成册装置125,以对纸张T执行后处理。在所述后处理中,例如,成册处理时,所述成册装置125利用未图示的打孔处理部对多张纸张T分别实施打孔处理,利用未图示的装订处理部对所有的纸张T实施装订处理,此外,遍及多册执行所述成册处理时,除了在纸张T和下一张纸张T之间设置的时间差(纸间时间)之外,还在由构成一册的多张纸张T所构成的成叠纸张S与下一个成叠纸张S之间设置时间差(册间时间),以便顺利地进行对每一个成叠纸张S所执行的成册处理。
此外,所述打孔处理部所使用的电机与所述装订处理部所使用的电机是相同种类的DC有刷电机,该DC有刷电机被供给有低电压的电力。
执行所述后处理后的纸张T或者成叠纸张S被堆放并收容在所述成册装置125的出纸托盘126中。此外,将所述折叠装置124与所述成册装置125包含在内而称为后处理装置12。
根据上述步骤,复合机100向用户提供复印机功能。
接下来,使用图2对复合机100的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复合机100的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的图。但是,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部分的详细内容已省略。
复合机100的控制电路通过内部总线206连接有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201、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202、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203、硬盘驱动器(HDD,HardDiskDrive)204、与各驱动部相对应的驱动器205。所述CPU201利用RAM203作为工作区域,执行在所述ROM202、HDD204等中存储的程序,根据该执行结果,与所述驱动器205通过接受来自所述操作部102、所述折叠装置124、所述成册装置125的数据并向它们发送指示,从而对图1中示出的各驱动部的动作进行控制。此外,对于除了所述驱动部之外的后述的各单元(在图3中示出),也通过由所述CPU201执行程序来实现该各个单元。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图3至图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以及执行步骤进行说明。图3是本发明的复合机的功能框图。图4及图5是用于示出本发明的执行步骤的流程图。
首先,当用户接通复合机100的电源时,所述复合机100启动,该复合机100的显示接受单元301读出预先设定的初始设定条件,并且将预先设定的初始画面(操作画面)显示在操作部102的触摸面板上。
用户将规定张数(例如,六张)的原稿P放置在所述复合机100的自动原稿供纸部101a上,经由所述初始画面,将规定的设定条件输入到所述复合机100(图4:S101中的“是”)。
在所述设定条件中,例如,输入有:将打印第一张与最后一张原稿P的纸张T设为厚纸,将打印其余的原稿P的纸张T设为普通纸的纸张选择条件;对每一张纸张T执行打孔处理并且对所有的纸张T执行装订处理以成为一册的成册处理条件;以及指定册数(例如,三册)的册数条件。
然后,用户按下所述操作部102的开始键时(图4:S102中的“是”),所述显示接受单元301接受所述设定条件的输入以及所述开始键的按下,并将该情况通知给打印单元302。接受了该通知的打印单元302根据所述设定条件执行原稿的图像读取以及打印(图像形成)。
在此,所述打印单元302对所述设定条件的内容进行确认,当在该设定条件中未包含有所述成册处理条件时(图4:S103中的“否”),与通常的处理相同,所述打印单元302根据所述原稿P执行图像读取,根据所述设定条件执行打印(图4:S104)。
另一方面,当在所述设定条件中包含有所述成册处理条件时(图4:S103中的“是”),所述打印单元302首先使用所述自动原稿供纸部101a,一张一张地执行来自于多张原稿P的图像的读取,并使与多张原稿P相对应的多个图像临时存储在规定的图像存储器中(图4:S105),并且将该多个图像中的一个图像(例如,最初读取到的图像)打印到纸张T上(图4:106)。
其次,所述打印单元302将册数(三册)、构成该册(成叠纸张、一册)的纸张T的张数(例如,六张)、以及当前已打印的纸张T的张数(一张)通知给复合机100的成册装置125的纸张运送单元303。接受了该通知的纸张运送单元303首先将该打印后的纸张T向所述成册装置125的打孔处理部运送(图4:S107)。
然后,所述纸张运送单元303将该情况通知给打孔处理单元305以及打孔时间测量单元306,接受了该通知的打孔处理单元305对被运送至所述打孔处理部的纸张T执行与所述设定条件相对应的规定的打孔处理(图4:S108)。
此外,接受了所述通知的打孔时间测量单元306对所述打孔处理单元305进行监测,以测量该打孔处理单元305在所述打孔处理中所需要的打孔处理时间(图4:S109)。
具体而言,所述打孔处理通常被构成为,通过使DC有刷电机旋转一圈,从而在所述纸张T上设置打孔洞(穿孔洞)。为此,所述打孔处理单元305使所述DC有刷电机旋转一圈,从而对所述纸张T实施打孔处理。
此外,所述打孔时间测量单元306测量所述打孔处理时间的方法无论是何种方法都可以,例如,如果为上述的结构,则可列举出如下方法:所述打孔时间测量单元306通过测量所述DC有刷电机旋转一圈所需要的时间来测量所述打孔处理时间。
此外,所述打孔时间测量单元306测量出所述打孔处理时间时,使该打孔处理时间临时存储于规定的第一存储器(未图示)。
那么,所述打孔处理单元305结束所述打孔处理时,将该情况通知给所述纸张运送单元303,该纸张运送单元303将该打孔处理完毕的纸张T运送至所述成册装置125的装订处理部(图4:S110)。然后,将初始值为0的运送纸张张数加1,开始对运送纸张张数进行计数(图4:S111)。接着,所述纸张运送单元303启动预先设置的计时器304,以测量从所述打孔处理完毕的纸张T被运送的时间点开始所经过的时间(图4:S112)。
然后,所述纸张运送单元303判断所述计数出的运送纸张张数与预先设定的规定张数(例如,三张)是否一致(图4:S113)。
在当前时间点,由于所述运送纸张张数(一张)与所述规定张数(三张)不一致,因此所述纸张运送单元303判断为所述运送纸张张数与所述规定张数不一致(图4:S113中的“否”)。此时,所述纸张运送单元303取得预先存储于规定的第二存储器(未图示)中的纸间时间(例如,数秒),并且对所述计时器304所测量的经过时间与所述纸间时间进行比较,判断该经过时间是否超过该纸间时间(图4:S114)。
此外,所述运送纸张张数与所述规定张数一致时的情况将在后面描述(图4:S113中的“是”)。
那么,当所述判断的结果为所述经过时间未超过所述纸间时间时(图4:S114中的“否”),所述纸张运送单元303变为待机。如图6的(A)所示,通过该待机,规定的运送间隔A被设置在所述打孔处理完毕(打印完毕)的纸张T601与(预定接下来被运送的)下一张纸张T602之间。此外,在该待机过程中,例如,所述打印单元302将下一个图像打印到纸张T上。
另一方面,在S114中,当所述经过时间超过所述纸间时间时(图4:S114中的“是”),所述纸张运送单元303使所述计时器304停止,并返回至所述S107,将所述打印后的纸张T运送到所述打孔处理部(图4:S107)。此外,所述打孔处理单元305对所述打印完毕的纸张T执行所述打孔处理(图4:S108),所述打孔时间测量单元306测量所述打孔处理时间(图4:S109)。然后,所述纸张运送单元303将所述打孔处理完毕的纸张T运送至所述装订处理部(图4:S110),将所述运送纸张张数加1(图4:S111),并且再次启动所述计时器304(图4:S112)。进而,再度,当所述运送纸张张数与所述规定张数不一致时(图4:S113中的“否”),所述纸张运送单元303从所述打孔处理完毕的纸张T被运送的时间点开始待机所述纸间时间(图4:S114)后,执行下一次的打印处理、下一张纸张T的运送。
据此,直到所述运送张数与所述规定张数一致为止,打孔处理时间被重复测量。此外,如图6的(A)所示,通过所述纸张运送单元303的待机,与纸间时间相对应的运送间隔A作为固定间隔分别被设置在各纸张T之间。
另一方面,当重复所述处理的结果为在S113中所述运送纸张张数与所述规定张数一致时(图4:S113中的“是”),所述纸张运送单元303将该情况通知给装订时间预测单元307。接受了该通知的装订时间预测单元307使用所述打孔处理时间,计算出假定对所述打孔处理后的成叠纸张S执行了装订处理时的该装订处理所需要的装订处理预测时间(图4:S115)。
具体而言,所述装订时间预测单元307从所述第一存储器中读取所述打孔时间测量单元306所测量出的全部的打孔处理时间,并计算出该读取出的打孔处理时间的平均值。
例如,如上所述,当所述设定条件为将打印第一张和最后一张原稿P的纸张T设为厚纸,并将打印其余的原稿P的纸张T设为普通纸的纸张选择条件,如图6的(B)所示,针对第一张的厚纸的纸张T603的打孔处理时间为61.0msec,针对下一张(第二张)与第三张的普通纸604的打孔处理时间为51.0msec、53.0msec,所述规定张数是三张时,计算出打孔处理时间的平均值为55.0msec。此外,作为参考,在图6的(B)中,显示出针对其余的纸张T的打孔处理时间。
接着,所述装订时间预测单元307从所述第一存储器中将打孔处理时间全部删除,并且从所述纸张运送单元303中取得构成成叠纸张S的纸张T的张数(六张),并参考预先存储在计算公式存储单元308中的计算公式。然后,所述装订时间预测单元307通过将所述打孔处理时间的平均值与所述纸张T的张数代入到该计算公式,从而计算出所述装订处理预测时间。所述计算公式例如给出如下:
Ts=(Ts0+a*M)*Tpa/Tp0
其中,所述Ts(sec)是所述装订处理预测时间,所述Ts0(sec/张数)是对普通纸的一张纸张T执行了规定的装订处理时的该装订处理所需要的标准装订处理时间(例如,46.0msec/张数)。此外,所述a(-)是与每一张的装订时间增加相对的系数(例如,0.3),所述M(张数)是所述纸张T的张数(六张),所述Tpa(sec)是所述打孔处理时间的平均值(55.0msec),所述Tp0(sec)是对普通纸的一张纸张T执行了规定的打孔处理时该打孔处理所需要的标准打孔处理时间(例如,50.0msec)。
此外,所述标准装订处理时间Ts0、所述系数a、所述标准打孔处理时间Tp0是根据实验计算出的值,是按照复合机100的装订处理部以及打孔处理部的种类而适当设定的值。
此外,由于随着所述M(张数)增加到两张、三张……,实际的装订处理时间并非单纯地增加到两倍、三倍……,因此,所述系数a是用于反映所述Ts根据所述M的大小而相对于基本的动作时间(Ts0、Tp0)缓慢增加的倾向的系数。此外,所述M显著增多时,也可以以适当变更所述a的方式来构成。例如,举出有所述M超过了十张时,将所述a从0.3变更为0.5等。
那么,例如,在上述中,所述装订时间预测单元307将所述打孔处理时间的平均值(55.0msec)和所述张数(六张)代入到所述计算公式,从而计算出所述装订处理预测时间(52.58msec)。
那么,所述装订时间预测单元307计算出所述装订处理预测时间时,将该情况通知给册间时间设定单元309。接受了该通知的册间时间设定单元309使用所述装订处理预测时间,来设置从构成所述成叠纸张S的最后一张纸张T被运送的时间点开始直到构成下一个成叠纸张S的第一张纸张T被运送的时间点为止的册间时间(图4:S116)。
具体而言,所述册间时间设定单元309取得存储于所述第二存储器中的纸间时间,并且计算出在该纸间时间上作为册间追加时间而加上所述装订处理预测时间(52.58msec)后的和值以作为册间时间。然后,所述册间时间设定单元309将该册间时间通知给所述纸张运送单元303,该纸张运送单元303将该册间时间设定为从构成所述成叠纸张S的最后一张纸张T被运送的时间点开始直到构成下一个成叠纸张S的第一张纸张T被运送的时间点为止的待机时间(图4:S116)。
据此,所述纸张运送单元303能够与所述装订处理预测时间的长短相对应地,对为每一个成叠纸张S设置的册间时间进行设定。在此,如图6的(A)所示,与所述册间时间相对应的运送间隔B由与所述纸间时间相对应的运送间隔A和与所述装订处理预测时间(册间追加时间)相对应的运送间隔C构成。而且,由于所述册间时间所反映出的装订处理预测时间是使用已经对预定实施所述装订处理的纸张T测量出的打孔处理时间而计算出的,因此能够与实际的装订处理时间(例如,53.0msec)相近似。因此,无需白白设置较长的册间时间,从而能够优化该册间时间。也即,能够提高作为处理整体的生产率。
此外,在上述情况下,在当前时间点,尚未对构成所述成叠纸张S的最后一张纸张T实施所述打孔处理,且未经过所述纸间时间,因此,所述纸张运送单元303转移到S201,并进行待机,直到从在S110中所述打孔处理完毕的纸张T被运送的时间点开始所经过的时间超过该纸间时间为止(图5:S201中的“否”)。在该待机过程中,与上述同样地,执行下一次的打印处理、下一张纸张T的运送。
那么,在S201中,从所述打孔处理完毕的纸张T被运送的时间点开始所经过的时间超过该纸间时间时(图5:S201中的“是”),所述纸张运送单元303与上述同样地,将所述打印后的纸张T向所述打孔处理部运送(图5:S202),所述打孔处理单元305对被运送到该打孔处理部的纸张T执行所述打孔处理(图5:S203)。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已设定有所述册间时间,因此所述打孔处理测量单元306并不启动。
然后,所述纸张运送单元303将所述打孔处理完毕的纸张T向所述装订处理部运送(图5:S204),将所述运送纸张张数加1(图5:S205),并且再次启动所述计时器304(图5:S206)。
在此,所述纸张运送单元303对所述运送纸张张数与所述纸张T的张数是否一致,换言之,对是否在所述成叠纸张S的最后一张纸张T上执行了所述打孔处理进行判断(图5:S207)。
当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运送纸张张数与所述纸张T的张数不一致时(图5:S207中的“否”),与上述同样地,转移到S201,所述纸张运送单元303进行待机,直到超过所述纸间时间为止(图5:S201中的“否”)。关于后面的处理,因相同故而省略。
另一方面,当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运送纸张张数与所述纸张T的张数一致时(图5:S207中的“是”),将该情况通知给装订处理单元310,接受了该通知的装订处理单元310调整被运送(储存)至所述装订处理部中的所述打孔处理完毕的多张纸张T也就是成叠纸张S的两端部,对该成叠纸张S执行与所述设定条件相对应的规定的装订处理(图5:S208)。
具体而言,所述装订处理通常被构成为,通过使DC有刷电机旋转一圈,从而在所述成叠纸张S上设置订书钉。为此,所述装订处理单元310通过使所述DC有刷电机旋转一圈,从而对该成叠纸张S实施装订处理。然后,所述装订处理单元310将所述装订处理完毕的成叠纸张S输出到所述成册装置125的出纸托盘126中,据此,所述成叠纸张S的成册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与所述装订处理单元310的处理的执行并行地,由于通过所述计时器304测量的经过时间是从构成所述成叠纸张S的最后一张纸张T被运送到所述装订处理部的时间点开始所经过的时间,因此所述纸张运送单元303判断该经过时间是否超过所述册间时间(图5:S209)。
在此,所述经过时间未超过所述册间时间时(图5:S209中的“否”),所述纸张运送单元303进行待机。通过该待机,实际上由所述装订处理单元310对所述成叠纸张S(605)执行规定的装订处理。此外,如图6的(A)所示,在所述待机过程中,所需最低限度的运送间隔B被设置在所述成叠纸张S(605)与(预定下一次被运送的)下一个成叠纸张S(606)之间,从而会适当地防止因缩短所述册间时间而引起的弊病也就是所述成叠纸张S间相互的干扰(冲突)以及卡纸(JAM)的发生。此外,当存在下一个成叠纸张S(606)时,所述打印单元302将下一个图像打印到纸张T上。
另一方面,在所述S209中,所述经过时间超过所述册间时间时(图5:S209中的“是”),所述纸张运送单元303使所述计时器304停止,并且将初始值为0的册数计数器的册数加1,每完成一册(一个成叠纸张)就对册数进行计数。然后,所述纸张运送单元303判断所述册数计数器的册数与所述设定条件的册数(三册)是否一致。也就是,所述纸张运送单元303判断是否存在下一册(图5:S210)。
在当前时间点,由于所述册数计数器的册数(一册)与所述设定条件的册数(三册)不一致,因此所述判断的结果是所述纸张运送单元303判断为存在下一册(图5:S210中的“是”),转移到所述S107,将打印单元302刚才打印的纸张T(下一个成叠纸张S的第一张纸张T)运送至所述打孔处理部(图4:S107)。
在此,由于所述册间时间是根据所述装订处理预测时间被设定,以便不产生浪费的待机时间,因此如图6的(A)所示,针对下一个成叠纸张S的处理是将与上一个成叠纸张S之间的间隔保持在相互不产生干扰这种程度的所需最低限度的间隔而开始执行的,从而能够效率良好地开始执行该处理。
此外,关于所述S107以后的处理,由于与上述相同,故而省略其说明。
另一方面,在S210中,所述册数计数器的册数(三册)与所述设定条件的册数(三册)一致时,所述纸张运送单元303判断为不存在下一册(图5:S210中的“否”),删除被临时存储于所述图像存储器中的多个图像,并且删除所述册数计数器的册数,结束所有的处理。
如此,本发明的复合机100具备有:打孔时间测量单元306,测量所述打孔处理所需要的打孔处理时间;以及装订时间预测单元307,使用测量出的所述打孔处理时间,计算出假定对所述打孔处理后的成叠纸张S执行了装订处理时的该装订处理所需要的装订处理预测时间。进而,所述复合机100具备有:册间时间设定单元309,使用所述装订处理预测时间来设置册间时间,所述册间时间是从构成所述成叠纸张S的最后一张纸张T被运送的时间点开始直到构成下一个成叠纸张S的第一张纸张T被运送的时间点为止的时间。
据此,能够使用所述打孔处理时间来高精度地预想可能会根据所述成叠纸张S的纸张T的种类、装订处理所使用的电机的电源电压及使用温度的影响而变动的装订处理时间,并根据该预想出的装订处理预想时间来设定在所述成叠纸张S与下一个成叠纸张S之间所设置的册间时间。因此,在本发明中,无需如现有技术那样,例如,考虑所述装订处理所需要的最大时间来设定册间时间,从而能够消除被白白延长的待机时间,优化册间时间。其结果,能够缩短综合处理时间,提高处理整体的生产率。
此外,由于所述装订处理预测时间是与实际的装订处理时间相近似的时间,因此能够适当地避免因缩短所述册间时间而引起的弊病,也就是成叠纸张S间相互干扰并产生JAM的情况。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100中,所述打孔时间测量单元306是以在构成所述成叠纸张S的多张纸张T中,针对规定张数(三张)来测量打孔处理时间的方式构成。在设为该结构时,例如,当构成所述成叠纸张S的纸张全部为普通纸时,即使根据一部分的打孔处理时间计算出装订处理预测时间,其误差也是数msec的范围,精度足够高,不会成为问题。因此,能够省略所述打孔处理时间的测量,在所述成叠纸张S的中途的纸张T的打孔处理正在被执行时,先执行装订处理预测时间的计算以及册间时间的设定。其结果,能够切实地防止所述装订处理预测时间的计算赶不上下一个成叠纸张S的第一张纸张T的运送等情况。此外,如果不存在所述计算来不及等不良状况,则所述打孔时间测量单元306也可以以针对构成所述成叠纸张S的多张纸张T的全部来测量打孔处理时间的方式构成。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订时间预测单元307在测量了打孔处理时间的该成叠纸张(册)S的装订处理预测时间的计算中利用了所述打孔处理时间的平均值,但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所述装订时间预测单元307也可以构成为,在下一个成叠纸张的装订处理预测时间的计算中利用所述打孔处理时间的平均值。如果设为该结构,则能够切实地防止所述打孔处理时间的测量赶不上所述册间时间的计算等情况。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100中,构成为使用所述计算公式来计算所述装订处理预测时间,但也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由于所述装订处理预测时间有时也无法根据纸张T的种类及纸张T的张数的多少而显示出单纯的比例关系,因此也可以为如下结构:按照各纸张T的种类、纸张T的张数,预先使另外通过实验而计算出的计算公式存储于计算公式存储单元308,所述装订时间预测单元307从所述计算公式存储单元308中参考与所述纸张T的种类、纸张T的张数相对应的计算公式,来计算所述装订处理预测时间。如果设为该结构,则能够使所述装订处理预测时间进一步接近于实际的装订处理时间。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100中,采用在纸间时间上加上装订处理预测时间后的值作为所述册间时间,但也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由于在所述成叠纸张S的调整及运送等处理中实际上会产生规定的处理时间,因此当认为在该处理中需要规定的时间时,也可以采用在所述纸间时间上加上所述装订处理预测时间和该处理时间(例如,所述调整时间、所述运送时间等)后的值作为所述册间时间。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100中,关于复印机功能的处理已采用,例如,对于利用成册处理的打印机功能等也能够采用。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复合机100以具备各单元的方式来构成,但也可以构成为:使实现该各单元的程序存储于存储介质,并提供该存储介质。在该结构中,使复合机100读出所述程序,由该复合机100实现所述各单元。在这种情况下,由从所述记录介质中读出的程序本身来实现本发明的作用效果。进而,也能够作为使各单元所执行的步骤存储于硬盘的方法来提供。

Claims (4)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有后处理装置,所述后处理装置对形成图像后的纸张执行打孔处理,并且对由该打孔处理后的多张纸张构成的成叠纸张执行装订处理,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具备:
打孔时间测量单元,测量所述打孔处理所需要的打孔处理时间;
装订时间预测单元,使用测量出的所述打孔处理时间,计算出假定对所述打孔处理后的成叠纸张执行了装订处理时的该装订处理所需要的装订处理预测时间;以及
册间时间设定单元,使用所述装订处理预测时间,设定从构成所述成叠纸张的最后一张纸张被运送的时间点开始直到构成下一个成叠纸张的第一张纸张被运送的时间点为止的册间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打孔时间测量单元对于构成所述成叠纸张的多张纸张中的预先设定的规定张数的纸张分别测量打孔处理时间,
所述装订时间预测单元计算由所述打孔时间测量单元测量出的多个打孔处理时间的平均值,使用该计算出的平均值来计算所述装订处理预测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装订时间预测单元通过将所述打孔处理时间Tpa和构成所述成叠纸张的纸张张数M代入到下述计算公式Ts=(Ts0+a*M)*Tpa/Tp0中,来计算所述装订处理预测时间Ts,
其中,所述Ts0是对普通纸的一张纸张执行了规定的装订处理时的该装订处理所需要的标准装订处理时间,所述a是与每一张的装订时间增加相对的系数,所述Tp0是对普通纸的一张纸张执行了规定的打孔处理时该打孔处理所需要的标准打孔处理时间。
4.一种图像形成方法,是具备有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方法,所述后处理装置对形成图像后的纸张执行打孔处理,并且对由该打孔处理后的多张纸张构成的成叠纸张执行装订处理,所述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打孔时间测量步骤,测量所述打孔处理所需要的打孔处理时间;
装订时间预测步骤,使用测量出的所述打孔处理时间,计算出假定对所述打孔处理后的成叠纸张执行了装订处理时的该装订处理所需要的装订处理预测时间;以及
册间时间设定步骤,使用所述装订处理预测时间,设定从构成所述成叠纸张的最后一张纸张被运送的时间点开始直到构成下一个成叠纸张的第一张纸张被运送的时间点为止的册间时间。
CN201310068787.0A 2012-03-30 2013-03-05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651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8968A JP5627627B2 (ja) 2012-03-30 2012-03-30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2-078968 2012-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5143A CN103365143A (zh) 2013-10-23
CN103365143B true CN103365143B (zh) 2015-12-23

Family

ID=47998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878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65143B (zh) 2012-03-30 2013-03-05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64002B2 (zh)
EP (1) EP2645172B1 (zh)
JP (1) JP5627627B2 (zh)
CN (1) CN1033651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06019B1 (en) * 2016-06-24 2022-05-25 Kodak Alari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tallic object detection in a media transport system
JP6669021B2 (ja) * 2016-09-13 2020-03-1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11385429B (zh) * 2018-12-28 2022-07-0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原稿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2455114A (zh) * 2019-09-09 2021-03-09 美克司株式会社 电动订书机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2658A (zh) * 2005-09-12 2007-03-2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及系统,薄片处理设备、方法及排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52075B2 (ja) * 1997-08-20 2005-05-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3332874B2 (ja) 1998-11-17 2002-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6226471B1 (en) * 2000-03-29 2001-05-01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299853A (ja) * 2003-03-31 2004-10-28 Canon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569214B2 (ja) 2004-08-10 2010-10-2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6282365A (ja) * 2005-04-04 2006-10-19 Canon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233802A (ja) * 2007-03-23 2008-10-0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後処理装置、給紙制御方法及び給紙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474456B2 (ja) * 2007-12-04 2010-06-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5157619B2 (ja) 2008-04-24 2013-03-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製本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0032803A (ja) 2008-07-29 2010-02-12 Kyocera Mita Corp 後処理装置付き画像形成装置
JP5387100B2 (ja) * 2009-04-02 2014-01-1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18511A (ja) * 2010-04-12 2011-11-04 Daido Kogyo Co Ltd 孔明け装置
JP5486544B2 (ja) * 2010-05-18 2014-05-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ファ装置、後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後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2063593A (ja) * 2010-09-16 2012-03-2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2658A (zh) * 2005-09-12 2007-03-2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及系统,薄片处理设备、方法及排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45172B1 (en) 2018-03-28
US20130256969A1 (en) 2013-10-03
CN103365143A (zh) 2013-10-23
US8764002B2 (en) 2014-07-01
EP2645172A2 (en) 2013-10-02
EP2645172A3 (en) 2017-07-05
JP5627627B2 (ja) 2014-11-19
JP2013209169A (ja) 2013-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51610B (zh) 打印设备和该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3508245B (zh) 薄片处理设备和薄片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
KR101611656B1 (ko) 시트 처리 장치, 시트 처리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및 기억 매체
CN102173232B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控制方法
CN101135959B (zh) 打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65143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2642741B (zh) 后处理装置以及包括该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2006026234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907844B (zh) 对记录用纸进行包括打孔处理和装订处理的后处理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1814696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405999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20269600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rint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998611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ensures reduced waste of recording sheet when performing trial printing
JP200911969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256756B2 (en) Printing system, control method for printing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JP5084675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4479771B2 (ja) 製本システム及び製本装置
JP6362069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16506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150063B2 (ja) 後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7077953A (ja) シート積載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シート後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5498917B2 (ja) 充電制御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3616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確認方法
WO2018159571A1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870703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課金額算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