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64837A - 异物探测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异物探测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64837A
CN103364837A CN2013101130845A CN201310113084A CN103364837A CN 103364837 A CN103364837 A CN 103364837A CN 2013101130845 A CN2013101130845 A CN 2013101130845A CN 201310113084 A CN201310113084 A CN 201310113084A CN 103364837 A CN103364837 A CN 1033648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direction
long side
section
terminal
sensor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130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64837B (zh
Inventor
石原秀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m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1042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5902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2252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5903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smo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m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64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48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64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48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够在传感器部的长边方向上扩大探测范围的异物探测传感器。异物探测传感器具备:传感器部,具有长条状的中空绝缘体和相互分离地配置于中空绝缘体的内部的多个电极线,中空绝缘体具有弹性和绝缘性,传感器部在长边方向上具有第1端部和第2端部,通过从异物受到外力而弹性变形来探测异物;供电部件,经由电极连接部与在传感器部的第2端部处从中空绝缘体引出的电极线电连接,具有从电极连接部沿着与传感器部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进一步沿着朝向传感器部的第1端部的方向延伸的方向变换部;密封部件,被设置在传感器部的第2端部,将电极连接部、方向变换部、以及中空绝缘体的与传感器部的第2端部对应的长边方向的一端密封于内部。

Description

异物探测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异物探测传感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通过电动机等的驱动力使门板移动而对形成于车身的开口部(乘降口、后部开口部等)进行打开关闭的电动门打开关闭装置。在这种打开关闭装置中,为了防止在开口部的周缘部与门板之间夹入异物,提出了例如日本特开2007-176322号公报中记载的、用于对存在于开口部的周缘部与门板之间的异物进行探测的异物探测传感器。
上述专利文献中记载的异物探测传感器具备长条状的传感器部,该传感器部在与异物接触时发生弹性变形。该传感器部以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装在门板的端部。在该传感器部的下端部连接有用于向该传感器部供给电流的导线。导线从传感器部的下端部沿着传感器部的长边方向延伸,并且在传感器部的下端部向上方折返之后被引入到门板的内部。即,导线从传感器部的下端部沿着该传感器部的长边方向朝向下方延伸之后以呈大致U字状的方式向上方折返而被引入到门板的内部。在该异物探测传感器中,传感器部通过与其接触的异物而发生弹性变形,由此来探测该异物。
但是,在上述的异物探测传感器中,不只是传感器部,在该传感器部的下端部呈大致U字状地折返的导线也被配置成在门板的端部收敛于该门板的上下方向的范围内。因此,与在传感器部的下端部呈大致U字状地折返的导线的部分对应地,配置传感器部的范围在该传感器部的长边方向上变窄,其结果,传感器部的长度变短。异物探测传感器对与传感器部接触的异物进行探测,所以若传感器部的长度变短,则存在探测异物的范围在传感器部的长边方向上变窄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传感器部的长边方向上扩大探测范围的异物探测传感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异物探测传感器具有:长条状的传感器部,具有长条状的中空绝缘体和多个电极线,所述中空绝缘体具有弹性和绝缘性,所述多个电极线相互分离地配置于所述中空绝缘体的内部,所述传感器部在长边方向上具有第1端部和第2端部,通过从异物受到外力而弹性变形来探测异物;供电部件,经由电极连接部与在所述传感器部的所述第2端部处从所述中空绝缘体引出的所述电极线电连接,所述供电部件具有方向变换部,所述方向变换部从所述电极连接部沿着与所述传感器部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进一步沿着朝向所述传感器部的所述第1端部的方向延伸;以及密封部件,被设置在所述传感器部的所述第2端部,所述密封部件将所述电极连接部、所述方向变换部、以及所述中空绝缘体的与所述传感器部的所述第2端部对应的长边方向的一端密封于内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异物探测传感器,能够在传感器部的长边方向上扩大探测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搭载了异物探测装置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电动后门装置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异物探测传感器的传感器部的立体图。
图4是上述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5(a)是上述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5(b)是上述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7(a)是上述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7(b)是上述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8(a)是其他方式的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8(b)是其他方式的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其他方式的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10是其他方式的异物探测传感器的末端部附近的示意图。
图11是其他方式的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12(a)是其他方式的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12(b)是其他方式的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13(a)是其他方式的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13(b)是其他方式的异物探测传感器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异物探测传感器的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车辆1搭载着电动后门装置2。在构成车辆1的车身3的后部形成有后部开口部4,并且该后部开口部4由门板5打开关闭,门板5具有与该后部开口部4对应的形状。门板5的上端部能转动地连结到车身3的后部侧面的上端部。由此,门板5能以其与车身3的连结部分作为转动中心在上下方向上转动,在全闭位置与全开位置之间移动。全闭位置是门板5将后部开口部4完全封闭的位置,全开位置是门板5将后部开口部4完全开放的位置。
在门板5上连接着驱动机构(省略图示),该驱动机构被配置于车身3侧,具备图2所示的致动器6。在电动后门装置2中,当该致动器6被驱动时,门板5在上下方向转动,而将后部开口部4打开关闭。
如图2所示,致动器6具备电动机7和使该电动机7的旋转减速并输出的减速机构(省略图示)。在致动器6内配置有位置检测装置8,位置检测装置8检测电动机7的旋转。位置检测装置8由磁石和与该磁石相对配置的霍尔IC构成,磁石被设置成与电动机7的旋转轴或者所述减速机构的减速齿轮一体旋转。霍尔IC将与由于磁石的旋转引起的该磁石的磁场变化相应的脉冲信号作为位置检测信号输出。
电动后门装置2具备操作开关9,操作开关9用于指示门板5的打开关闭。如图1和图2所示,该操作开关9在被车辆1的乘客等进行将后部开口部4开放的操作时,输出使门板5转动而将后部开口部4开放的打开信号。另一方面,操作开关9在被乘客等进行将后部开口部4封闭的操作时,输出使门板5转动而将后部开口部4封闭的关闭信号。该操作开关9例如被设于仪表板等车厢内的规定部位、门板5的门杆(省略图示)、与点火钥匙一起被携带的携带品(省略图示)等。
另外,电动后门装置2具备异物探测装置11,异物探测装置11用于探测存在于门板5的周缘部与后部开口部4中的与门板5的周缘部相对的周缘部之间的异物。异物探测装置11具备:异物探测传感器13,其通过托架12安装于门板5的周缘部;以及通电探测部14,其与该异物探测传感器13电连接。
如图1所示,托架12固定于门板5中的与后部开口部4的周缘部相对的周缘部,详细地,托架12分别固定于门板5的内侧面(即、门板5的车厢侧的侧面)中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各托架12形成为沿着门板5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向该门板5的上下延伸的大致带状。
所述异物探测传感器13形成为长条带状。该异物探测传感器13具备形成为长条带状的传感器部21。如图3所示,传感器部21具备长条状的中空绝缘体22,中空绝缘体22由可弹性变形的绝缘体(软质的树脂材料、弹性体等)形成。在该中空绝缘体22的外周面形成有带状的贴附面22a,贴附面22a沿着该中空绝缘体22的长边方向延伸。贴附面22a在与中空绝缘体22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例如图3所示的中空绝缘体22的长边方向的端面22f)上呈直线状。在中空绝缘体22的外周面中除了贴附面22a之外的部分,在与中空绝缘体22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上呈在贴附面22a侧开口的大致U字状。也就是说,中空绝缘体22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状呈大致D形状。
在中空绝缘体22的内侧形成有沿着该中空绝缘体22的长边方向延伸的中空孔22b。在该中空孔22b的与中空绝缘体22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上朝向外周侧凹设有4个分开凹部22c。这些分开凹部22c形成于中空绝缘体22的截面上的周向的4个部位上,在截面的大致中央部处连结。即,与中空绝缘体22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形状呈大致X字状。4个分开凹部22c分别以成为螺旋状的方式沿着中空绝缘体22的长边方向延伸。通过具有该中空孔22b,从而中空绝缘体22呈中空状。
在中空绝缘体22的内侧,由该中空绝缘体22所保持的2条电极线23、24相互分开地相对配置。各电极线23、24包含:具有可挠性的中心电极25,将导电性细线捻在一起而形成;以及圆筒状的导电包覆层26,其具有导电性和弹性,将中心电极25的外周包覆。并且,2条电极线23、24在中空绝缘体22的内侧配置于在周向排列的4个所述分开凹部22c之间。在与中空绝缘体22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周向上,分开凹部22c分别2个2个地位于电极线23与电极线24之间。并且,2条电极线23、24在中空绝缘体22的内侧沿周向以等角度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80°间隔)配置,并且在将相互的间隔(周向的间隔)维持为恒定的状态下沿着分开凹部22c在中空绝缘体22的长边方向呈螺旋状延伸。另外,电极线23、24的一部分在中空绝缘体22的内侧埋设于该中空绝缘体22,由此电极线23、24被该中空绝缘体22保持。并且,2条电极线23、24在中空绝缘体22的长边方向的任何位置上都隔着中空孔22b在与中空绝缘体22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相对。
将中空绝缘体22的长边方向的两端之中的、靠近门板5与车身3的连结部分的一端部(图2中左侧的端部)设为第1端部22d,将另一端部(图2中右侧的端部)设为第2端部22e。将传感器部21的两端之中的、与第1端部22d对应的一端部设为第1端部21d,将与第2端部22e对应的另一端部设为第2端部21e。2条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分别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引出,并且在这2个中心电极25之间电连接有电阻器28。即,2条电极线23、24在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侧经由电阻器28电连接。
另外,如图1所示,在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设置有末端处理部31。如图5(a)和图5(b)所示,末端处理部31具备:支承部件32,以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相邻的方式配置;2个供电部件30,用于向所述电极线23、24供电;以及密封部件34,将支承部件32等埋设而密封于内部。
支承部件32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并且,支承部件32具备端子支承部41和与该端子支承部41一体地形成的间隔物42。
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面分别支承着端子33。各端子33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材形成。各端子33具备:端子主体51,形成为具有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的长方形的板状;以及第1连接片52和第2连接片53,与该端子主体51一体地形成。
各端子主体51的长边方向的长度与端子支承部41的长边方向的长度大致相等,各端子主体51的短边方向的长度与端子支承部41的短边方向的长度大致相等。2个端子主体51分别以其长边方向、短边方向以及厚度方向与端子支承部41的长边方向、短边方向以及厚度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于该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面。2个端子主体51以从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方向观看时(即、图5(b)所示的状态)收敛于该端子支承部41的外形的范围内的方式配置于该端子支承部41的两端面。而且,端子支承部41以2个端子33彼此在其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双层结构的方式将这2个端子33相互绝缘地支承。
在各端子33上,第1连接片52从端子主体51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图5(b)中的上端部)延伸设置,第2连接片53从端子主体51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部(图5(b)中的下端部)延伸设置。第1连接片52和第2连接片53形成为四角形的板状。
在所述端子支承部41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上一体形成有引导部43,引导部43向该端子支承部41的短边方向的一侧突出。如图3和图5(b)所示,引导部43在端子支承部41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侧的端面22f上的中空孔22b的开口部的长边方向的长度(图3中上下方向的长度)大致相等。引导部43在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与包括端子主体51的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大致相等。
在引导部43的前端部一体形成有所述间隔物42。间隔物42沿着端子支承部41的短边方向从引导部43的前端中央突出。间隔物42形成为圆柱状,其直径与在中空绝缘体22的内侧相互对置的电极线23、24之间的缝隙的宽度大致相等,比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小。支承部件32在间隔物42的前端侧的部分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侧插入到中空孔22b的状态下被安装到中空绝缘体2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物42被插入到中空孔22b内,直至引导部43的前端面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抵接。从第2端部22e侧插入到中空孔22b(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的间隔物42在第2端部22e处位于2条电极线23、24之间,防止该电极线23、24彼此的接触。
如图5(a)和图5(b)所示,在支承部件32上,端子支承部41以其厚度方向与贴附面22a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式相对于传感器部21配置。如图4所示,端子支承部41与贴附面22a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图4中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上对置。如图5(b)所示,端子支承部41的位于设置有引导部43的端部相反侧的长边方向的端部(即、配置有第2连接片53的端部)越过贴附面22a向中空绝缘体22的外周侧突出。端子支承部41的长边方向是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一方向(本实施方式中为与贴附面22a正交的方向),在端子支承部41中,位于贴附面22a的正面侧(图5(b)中贴附面22a的下侧)的部分比位于贴附面22a的背面侧(图5(b)中贴附面22a的上侧)的部分长。因此,被端子支承部41支承的2个端子33以其短边方向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一致且其长边方向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式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相邻地配置。各端子33的长边方向是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一方向(本实施方式中为与贴附面22a正交的方向),在各端子33中,位于贴附面22a的正面侧的部分比位于贴附面22a的背面侧的部分长。
如图3所示,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分别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引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侧的端面22f上,呈螺旋状延伸的2条电极线23、24形成于在与所述贴附面22a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分开的位置。端面22f与贴附面22a成直角。因此,在端面22f上,通过电极线23、24的中心的直线L1与贴附面22a的宽度方向平行。
如图4所示,所述端子支承部41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的、贴附面22a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对置,所以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引出的2条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被引出到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即,端子支承部41被配置于2个中心电极25之间。在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对置的端子主体51和中心电极25分别被电连接。详细地说,2个中心电极25分别通过引导部43在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而配置于端子主体51上。各端子33的第1连接片52折返而与端子主体51重叠,将配置于该端子主体51上的中心电极25夹持在第1连接片52和端子主体51之间。由端子主体51和第1连接片52夹持的中心电极25通过锡焊而与端子33电连接。在图5(b)中,用双点划线来图示将中心电极25电连接到端子33上的焊锡61。像这样,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分别与2个端子主体51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侧电连接。即,各端子33与各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的连接部分、即电极连接部P1形成于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与该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的端部(第2端部22e)相邻的各端子33的长边方向(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端侧。
在图4和图5(b)所示的各端子33上分别电连接有导线71、72。各导线71、72是将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线73用绝缘性的绝缘覆膜74包覆而成的包覆导线。各导线71、72的前端部的绝缘覆膜74被除去,金属线73露出。2条导线71、72在各自所连接的端子33上被连接在相对于所述电极连接部P1在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偏移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2个供电部件30的一方由导线71和相应的端子33构成,另一方由导线72和相应的端子33构成。
接着,详细说明导线71、72与各端子33的电连接。在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附近,2条导线71、72以在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该传感器部21相邻并与传感器部21平行的方式配置在中空绝缘体22的贴附面22a侧。即,在传感器部21中的末端处理部31侧的长边方向的端部附近,各导线71、72以各导线71、72的长边方向(图5(b)中的箭头A)相对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图5(b)中的箭头B)构成0°角度的方式配置在端子33上。因此,在传感器部21中的位于末端处理部31侧的长边方向的端部附近,各导线71、72的长边方向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平行。2条导线71、72的前端部(金属线73露出的部分)配置于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配置于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部上的端子33在该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方向上相邻。各导线71、72的前端部在各端子主体51上沿着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各导线71、72的前端部在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图5(b)中的箭头C)、即端子主体51的长边方向上位于从所述电极连接部P1偏移的位置,分别与端子33的端子主体51在该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方向上对置。因此,在各端子33的端子主体51中的设置有第2连接片53的长边方向的端部处,各导线71、72的前端部分别与端子主体51在该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方向上对置。各端子33的第2连接片53折返而与端子主体51重叠,将配置于该端子主体51上的导线71、72的前端部夹持在第2连接片53和端子主体51之间。由端子主体51和第2连接片53夹持的导线71、72的前端部通过锡焊与端子33电连接。在图5(b)中,用双点划线来图示将导线71、72电连接到端子33上的焊锡62。像这样,2条导线71、72在相对于电极连接部P1在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即端子主体51的长边方向上偏移的位置处,与2个端子33的端子主体51中的设置有第2连接片53的长边方向的端部电连接。即,各端子33与各导线71、72的连接部分、即导线连接部P2在各端子33上形成于从电极连接部P1沿着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朝向中空绝缘体22的外周侧偏移的位置。如图4所示,位于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的导线连接部P2和位于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的导线连接部P2在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即端子支承部41的长边方向上错开。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方向与所述贴附面22a的宽度方向一致。
通过像这样在各端子33上连接导线71、72,从而由各导线71、72的前端部和导线71、72各自所连接的端子33的端部形成呈大致直角地弯曲的弯曲部301。该弯曲部301以供电部件30的从弯曲部301向电极连接部P1相反侧延伸的部分沿着朝向传感器部21的第1端部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弯曲。在各供电部件30上,端子33和弯曲部301构成方向变换部310。在这种结构中,方向变换部310从电极连接部P1沿着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进一步沿着朝向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的第1端部21d的方向延伸。
所述密封部件34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如图5(a)和图5(b)所示,密封部件34将支承部件32中的配置于中空绝缘体22的外部的部分、端子33、电极连接部P1、导线连接部P2以及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埋设密封于内部。密封部件34具备:末端包覆部81,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相邻;以及与该末端包覆部81一体形成的安装脚82。
末端包覆部81将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埋设的同时,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侧的端面22f一体地形成。末端包覆部81将端子支承部41的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相邻的部分、2个端子33的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相邻的部分(各端子33中的连接有电极线23、24的一侧的长边方向的约一半的部分)、引导部43以及电极连接部P1埋设密封于内部。因此,密封部件34将方向变换部310密封于内部。如图4所示,末端包覆部81的外形比中空绝缘体22的外形大一圈,末端包覆部81的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状呈大致D形状。如图5(a)和图5(b)所示,末端包覆部81中的位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侧的端部与该第2端部22e液密且气密地密合。
安装脚82与末端包覆部81中的位于导线71、72侧的端部以及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上的贴附面22a一体地形成。该安装脚82比中空绝缘体22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安装脚82具有比贴附面22a稍宽的宽度,并且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的长度与末端包覆部81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等。该安装脚82将端子支承部41中的比中空绝缘体22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部分、2个端子33中的比中空绝缘体22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部分(各端子33中的连接有导线71、72的一侧的长边方向的约一半的部分)、以及导线连接部P2埋设密封于内部。安装脚82将导线71、72的前端部(金属线73露出的部分以及绝缘覆膜74的前端部)埋设密封于内部。因此,密封部件34的长边方向是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贴附面22a正交的方向),在密封部件34中,位于贴附面22a的正面侧的部分比位于贴附面22a的背面侧的部分长。
2条导线71、72从安装脚82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面之中的靠近传感器部21一侧的端面82a以与传感器部21平行的方式引出到该安装脚82的外部。因此,在密封部件34上,从该密封部件34引出导线71、72的引出位置P3位于端面82a上。在密封部件34的内部,所述导线连接部P2在各端子33处相对于所述电极连接部P1以靠近引出位置P3的方式在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图5(b)中的箭头C)上偏移。在密封部件34的内部,各导线71、72从导线连接部P2呈直线状延伸至引出位置P3。
如图4所示,在安装脚82上形成有一对安装卡合部83。一对安装卡合部83形成于安装脚82的宽度方向(与贴附面22a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的两侧、即安装脚82在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一对安装卡合部83形成为沿着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槽状,并且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将安装脚82贯通。一对安装卡合部83在端子支承部41的长边方向(图4中的上下方向)上形成于电极连接部P1与导线连接部P2之间、且第1连接片52与第2连接片53之间。在安装脚82中,形成有一对安装卡合部83的部分的宽度(与贴附面22a的宽度方向相同方向的宽度)变窄。但是,在一对安装卡合部83的底面83a之间、即安装脚82的因形成一对安装卡合部83而导致宽度变窄的部分中埋设有端子支承部41和端子主体51。即,2个端子33的一部分在安装脚82的内部被埋设于各安装卡合部83的背面。
密封部件34将端子支承部41、2个端子33、电极连接部P1、以及导线连接部P2液密且气密地密封。通过将安装脚82中的一对安装卡合部83之间的部分(即、一对安装卡合部83的底面83a之间的部分)插入到形成于托架12的长边方向的端部上的卡合槽12a中,从而将安装脚82卡合到托架12上。托架12中的位于卡合槽12a两侧的部分分别插入到一对安装卡合部83内。因此,异物探测传感器13的位于密封部件34侧的长边方向的端部通过安装脚82被固定在托架12上。如图5(b)所示,中空绝缘体22的贴附面22a通过双面胶带15被贴附于托架12上,由此异物探测传感器13被固定在托架12上。从密封部件34的安装脚82延伸的2条导线71、72朝向第1端部22d侧(图5(b)中的右侧)与传感器部21平行地延伸之后,被引入到门板5的内部。如图2所示,被引入到门板5的内部的导线71在该门板5的内部与通电探测部14电连接。被引入到门板5的内部的导线72在门板5的内部与地线GND连接(即、与车身3接地)。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通电探测部14被配置于门板5的内部。该通电探测部14向电极线23供给电流。在没有对传感器部21施加按压力等外力的通常状态下,从通电探测部14供给到电极线23的电流经由电阻器28流入到电极线24。另一方面,当施加了使传感器部21变形的外力时,被施加了外力的部位的中空绝缘体22弹性变形,并且伴随该中空绝缘体22的弹性变形,电极线23、24挠曲,电极线23与电极线24接触而短路。这样的话,从通电探测部14供给到电极线23的电流不经由电阻器28而流入到电极线24。因此,例如,在以恒定的电压向电极线23供给电流的情况下,电流值发生变化,所以通电探测部14通过探测此时的电流值的变化,从而探测与传感器部21接触的异物。而且,通电探测部14在探测该电流值的变化时、即探测与异物探测传感器13接触的异物时,向后述的门ECU91输出异物探测信号。当对传感器部21施加的外力被解除时,中空绝缘体22复原,电极线23、24也复原而处于非导通状态。
电动后门装置2具备门ECU91,门ECU91对通过所述致动器6进行的门板5的打开关闭动作进行控制。门ECU91作为微型计算机发挥作用,具备ROM(Readonly 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从车辆1的电池(省略图示)接受电源的供给。门ECU91对与该门ECU91电连接的通电探测部14供给电流。门ECU91根据从操作开关9、位置检测装置8以及通电探测部14等输入的各种信号来控制致动器6。
接着,统筹说明如上所述构成的电动后门装置2的动作。
门ECU91根据从位置检测装置8输入的位置检测信号来识别门板5的转动位置。具体地讲,门ECU91对位置检测信号的脉冲数进行计数,根据该计数值识别门板5的转动位置。
当从操作开关9向门ECU91输入了打开信号时,门ECU91通过驱动致动器6,使门板5进行打开动作。而且,当门板5到达全闭位置时,门ECU91使致动器6停止。
另一方面,当从操作开关9向门ECU91输入了关闭信号时,门ECU91通过驱动致动器6,使门板5进行关闭动作。当门板5到达全闭位置时,门ECU91使致动器6停止。在门板5的关闭动作中,当异物与异物探测传感器13的传感器部21接触而对该传感器部21施加外力时,异物探测传感器13的中空绝缘体22发生弹性变形,由此电极线23和电极线24接触而短路。其结果,供给到电极线23的电流的电流值变化,所以通电探测部14向门ECU91输出异物探测信号。门ECU91被输入异物探测信号时,使致动器6反转而使门板5以预定量进行打开动作之后,使致动器6停止。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异物探测传感器13的作用。
如图5(b)所示,在传感器部21的第2端部21e附近,2条导线71、72以在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该传感器部21相邻并与传感器部21平行的方式配置在中空绝缘体22的贴附面22a侧。即,在传感器部21的第2端部21e附近,各导线71、72以各导线71、72的长边方向相对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成0°角度的方式相对于端子33配置。因此,在通过托架12固定于门板5的异物探测传感器13中,即使将导线71、72以朝向传感器部21的与第1端部22d对应的端部、即第1端部21d(图5(b)中的右侧)延伸的方式配置,该导线71、72在传感器部21中的与第2端部22e对应的端部、即第2端部21e附近也不会比密封部件34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突出。
在各端子33上,导线连接部P2相对于电极连接部P1在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以靠近从密封部件34引出导线71、72的引出位置P3的方式偏移。因此,与各端子33连接的导线71、72的前端靠近引出位置P3。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的效果。
(1)导线71、72以该导线71、72的长边方向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成0°角度的方式分别配置于2个端子33上。因此,在将导线71、72以从传感器部21中的被连接导线71、72的第2端部21e(即、与第2端部22e对应的端部)朝向相反侧的第1端部21d(即、与第1端部22d对应的端部)延伸的方式配置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该导线71、72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比密封部件34突出。由此,与导线71、72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不比密封部件34突出的部分相对应地,能够在长边方向上增长传感器部21。其结果,在异物探测传感器13中,能够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扩大异物的探测范围。另外,在各端子33上,导线连接部P2相对于电极连接部P1以靠近从密封部件34引出有导线71、72的引出位置P3的方式在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偏移。因此,与各端子33连接的导线71、72的前端靠近引出位置P3。因此,能够缩短所使用的导线71、72的长度。其结果,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2)支承部件32以2个端子33构成双层结构的方式将这2个端子33彼此绝缘地支承。因此,与不使2个端子33重叠地并列设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将密封部件34小型化。而且,与密封部件34在长边方向上缩短的部分相对应地,能够使传感器部21在其长边方向上增长。其结果,在异物探测传感器13中,能够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进一步扩大异物的探测范围。
(3)导线71、72从导线连接部P2呈直线状地延伸至引出位置P3,并且以在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该传感器部21相邻且与传感器部21平行的方式从密封部件34引出。由此,从密封部件34引出的导线71、72在传感器部21中的被连接该导线71、72的第2端部21e附近朝向传感器部21的第1端部21d延伸。因此,即使不将导线71、72弯曲,也能够将导线71、72配置成朝向传感器部21的第1端部21d延伸。另外,能够在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减小配置导线71、72的空间。
(4)各端子33被配置成该端子33的短边方向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一致,所以能够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将端子33和将该端子33密封于内部的密封部件34小型化。而且,与在长边方向上将密封部件34小型化的部分相对应地,能够使传感器部21在其长边方向上增长。其结果,在异物探测传感器13中,能够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进一步扩大异物的探测范围。
(5)端子33的一部分被埋设在安装脚82的内部,所以能够通过该端子33对比中空绝缘体22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安装脚82进行加固。
(6)2个端子33彼此绝缘地被支承部件32支承。因此,能够通过支承部件32对端子33进行加固。另外,通过由支承部件32支承端子33,从而能够容易地维持使端子33彼此分开的状态,因此容易确保2个端子33彼此的电绝缘。另外,通过将支承部件32配置在传感器部21上,从而能够将2个端子33配置在传感器部21上,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2个端子33相对于传感器部21的定位。
(7)在安装脚82中的因形成安装卡合部83而导致宽度变窄的部分上埋设有端子33的一部分。因此,能够通过端子33对安装脚82中的形成有安装卡合部83的部分附近进行加固。
(8)在长边方向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密封部件34中,位于设置于中空绝缘体22的外周面的贴附面22a的正面侧的部分比位于贴附面22a的背面侧的部分长。因此,在贴附面22a被贴附于托架12的状态下,能够抑制密封部件34比中空绝缘体22的外周面向贴附面22a的背面侧较大地突出。因此,能够提高被安装在安装部位(本实施方式中的门板5的周缘部)上的异物探测传感器13的外观性。
(9)电极线23、24在中空绝缘体22的长边方向上呈螺旋状延伸。因此,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通过调整设置中空绝缘体22中的第2端部22e侧的端面22f的位置,从而能够容易地变更从端面22f引出电极线23、24的位置。另外,由于电极线23、24在中空绝缘体22的长边方向上呈螺旋状延伸,所以与例如具备在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沿着该中空绝缘体22的长边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的一对电极的传感器部相比,传感器部21在周向的探测范围扩大。此外,无论将传感器部21向哪个方向弯曲,在弯曲的部分上,电极线23、24彼此均难以接触,因此配置异物探测传感器13的部位的自由度增大。
(10)导线71、72从向中空绝缘体22的外周侧突出的安装脚82引出。因此,在传感器部21的第2端部21e的附近,即使不使导线71、72弯曲,也能够容易地以与传感器部21平行的方式配置导线71、72。
(11)在密封部件34的内部,导线71、72不弯曲。因此,能够进一步缩短所使用的导线71、72的长度。此外,与导线71、72在密封部件34的内部弯曲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在密封部件34内部配置导线71、72的空间,所以能够将密封部件34小型化。
(12)被埋设在安装脚82的内部的2个导线连接部P2在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且端子支承部41的长边方向上错开。即,2个导线连接部P2在与安装脚82的宽度方向(与贴附面22a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错开。因此,与例如2个导线连接部P2不在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错开的情况相比,能够部分地减小安装脚82的宽度。
(第2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异物探测传感器的第2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其主要的不同点在于末端处理部31的构成。因此,下面以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端子支承部41形成为四角形的板状。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比中空绝缘体22的粗度小,与2条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之间的间隔D1大致相等。在该端子支承部41的与第2端部22e相邻的端部上一体形成有所述间隔物42。间隔物42从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对置的端子支承部41的端部的中央突出。间隔物42形成为柱状,其直径比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细,与在中空绝缘体22的内侧相互对置的电极线23、24之间的缝隙的宽度大致相等。支承部件32在间隔物42的前端侧的部分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侧插入到中空孔22b的状态下被安装到中空绝缘体2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隔物42被插入到中空孔22b内,直至端子支承部41的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对置的端面与第2端部22e抵接。从第2端部22e侧插入到中空孔22b(中空绝缘体22的内部)的间隔物42在第2端部22e处介于2条电极线23、24之间,以防止电极线23、24彼此的接触。
如图6、图7(a)以及图7(b)所示,在被安装于中空绝缘体22的支承部件32上,端子支承部41以其厚度方向与贴附面22a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在传感器部21上。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图7(b)中的左右方向)观看时,支承部件32收敛在中空绝缘体22的外形的范围内。
2个供电部件130由一对端子51和一对导线171、172构成。即,一方的供电部件130由一方的端子51和导线171构成,并与电极线23电连接,向该电极线23供电。同样地,另一方的供电部件130由另一方的端子51和导线172构成,并与电极线24电连接,向该电极线24供电。
一方的端子51被固定在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方向的一端面,另一方的端子51は被固定在该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方向的另一端面。即,在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面上分别支承着端子51。各端子51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材形成,并且形成为比端子支承部41小一圈的四角形的板状。2个端子51以其厚度方向与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于该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面。端子支承部41以形成2个端子51彼此在其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双层结构的方式将这2个端子51相互绝缘地支承。
如图3所示,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分别引出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侧的端面22f上,呈螺旋状延伸的2条电极线23、24形成于在与所述贴附面22a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分开的位置。端面22f与贴附面22a构成直角。因此,在端面22f上,通过电极线23、24的中心的直线L1与贴附面22a的宽度方向平行。
如图6所示,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引出的2条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被引出到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即,在2个中心电极25之间配置有端子支承部41。在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彼此对置的端子51和中心电极25电连接。详细地说,在各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的前端部,预先通过电弧焊接(例如TIG焊接)而形成焊接球,该中心电极25的前端部通过电阻焊而与端子51连接。由此,各电极线23、24分别与相应的端子51电连接。
如图6和图7(b)所示,在各端子51上分别电连接着所述导线171、172。各导线171、172是将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线173用绝缘性的绝缘覆膜174包覆而成的包覆导线。在各导线171、172的前端部上,绝缘覆膜174被除去,金属线173露出。在各导线171、172的金属线173的前端部,预先通过电弧焊接(例如TIG焊接)形成焊接球,该形成有焊接球的金属线173的前端部通过电阻焊而与端子51连接。由此,各导线171、172分别与相应的端子51电连接。另外,导线171在一方的端子51上被焊接到与连接有所述电极线23的中心电极25的位置相同的位置,与电极线23电连接。同样地,导线172在另一方的端子51上被焊接到与连接有所述电极线24的中心电极25的位置相同的位置,与电极线24电连接。将电极线23与导线171的连接部分、以及电极线24与导线172的连接部分分别设为电极连接部P1。
各导线171、172以从电极连接部P1向与传感器部21正交的一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贴附面22a正交且朝向贴附面22a的正面侧的方向)延伸之后、向传感器部21的第1端部21d延伸的方式弯曲,然后朝向传感器部21的第1端部21d以与传感器部21平行的方式延伸。即,各导线171、172的前端侧的部分具有方向变换部175,该方向变换部175从电极连接部P1沿着与传感器部21交叉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贴附面22a正交的方向)延伸,进一步沿着朝向传感器部21的第1端部21d(与第1端部22d对应的端部)的方向延伸。该方向变换部175具有弯曲部176,该弯曲部176以将导线171、172的延伸方向设为从相对于电极连接部P1离开的方向朝向传感器部21的第1端部21d的方向的方式弯曲。
所述密封部件34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如图7(a)和图7(b)所示,密封部件34将支承部件32中的配置于中空绝缘体22的外部的部分、端子51、电极连接部P1、导线171、172的前端侧的部分以及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埋设密封于内部。密封部件34具备末端包覆部181和与该末端包覆部181一体形成的安装脚182,该末端包覆部181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相邻。
末端包覆部181将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埋设的同时,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侧的端面22f一体地形成。末端包覆部181将端子支承部41、2个端子51、电极连接部P1、以及方向变换部175中的电极连接部P1附近的部分埋设密封于内部。另外,如图6所示,末端包覆部181的外形比中空绝缘体22的外形大一圈,末端包覆部181的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状形成为大致D形状。如图7(a)和图7(b)所示,末端包覆部181中的位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侧的端部与该第2端部22e液密且气密地密合。
安装脚182与末端包覆部181中的导线171、172侧的端部以及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上的贴附面22a形成为一体。该安装脚182朝向贴附面22a的前方侧(图7(b)中的贴附面22a的下方侧)比中空绝缘体22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并且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安装脚182具有比贴附面22a稍大的宽度,该安装脚182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与末端包覆部181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等。该安装脚182将导线171、172的前端部附近的一部分、即方向变换部175中的弯曲部176附近的部分埋设密封于内部。2条导线171、172以与传感器部21平行的方式从安装脚182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的两端面之中的靠近传感器部21的端面182a引出到安装脚182的外部。在密封部件34的内部,从各导线171、172中的弯曲部176向端面182a侧延伸的部分以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呈直线状地延伸至端面182a。在各供电部件130中,方向变换部175相当于被埋设在密封部件34的内部的部分。
如图6所示,在安装脚182上形成有一对安装卡合部183。一对安装卡合部183形成于安装脚182中的宽度方向(与贴附面22a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的两侧、即安装脚182的位于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一对安装卡合部183凹设而使安装脚182的宽度变窄。一对安装卡合部183形成为沿着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槽状,并且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将安装脚182贯通。该一对安装卡合部183在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一方向(本实施方式中为与贴附面22a正交的方向)上形成于电极连接部P1与弯曲部176之间的位置。在安装脚182中,形成有一对安装卡合部183的部分的宽度(与贴附面22a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的宽度)变窄。但是,在一对安装卡合部183的底面183a之间、即安装脚182中的因形成一对安装卡合部183而宽度变窄的部分上埋设有导线171、172的方向变换部175。即,2条导线171、172的一部分在安装脚182的内部位于各安装卡合部183的背面。
这种密封部件34将端子支承部41、2个端子51、电极连接部P1、以及导线171、172的前端侧的部分液密且气密地密封。通过将安装脚182中的一对安装卡合部183之间的部分(即、一对安装卡合部183的底面183a之间的部分)插入到形成于托架12的长边方向的端部上的卡合槽12a中,从而将安装脚182卡合到托架12上。而且,托架12中的卡合槽12a的两侧的部分分别被插入到一对安装卡合部183内。因此,异物探测传感器13中的密封部件34侧的长边方向的端部通过安装脚182被固定在托架12上。如图7(b)所示,中空绝缘体22的贴附面22a通过双面胶带15被贴附到托架12上,从而异物探测传感器13被固定在托架12上。从密封部件34的安装脚182延伸的2条导线171、172朝向第1端部22d侧(图7(b)中的右侧)与传感器部21平行地延伸之后被引入到门板5的内部。如图2所示,被引入到门板5的内部的导线171在该门板5的内部与通电探测部14电连接。被引入到门板5的内部的导线172在门板5的内部与地线GND连接(即、与车身3接地)。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通电探测部14被配置于门板5的内部。该通电探测部14向电极线23供给电流。在没有对传感器部21施加按压力等外力的通常状态下,从通电探测部14供给到电极线23的电流经由电阻器28流入到电极线24。另一方面,当施加了使传感器部21变形的外力时,被施加了外力的部位的中空绝缘体22弹性变形,并且伴随该中空绝缘体22的弹性变形,电极线23、24挠曲,电极线23与电极线24接触而短路。这样的话,从通电探测部14供给到电极线23的电流不经由电阻器28而流入到电极线24。因此,例如,在以恒定的电压向电极线23供给电流的情况下,电流值发生变化,所以通电探测部14通过探测此时的电流值的变化,从而探测与传感器部21接触的异物。而且,通电探测部14在探测该电流值的变化时、即探测与异物探测传感器13接触的异物时,向后述的门ECU91输出异物探测信号。另外,当对传感器部21施加的外力被解除时,中空绝缘体22复原,电极线23、24也复原而处于非导通状态。
电动后门装置2具备门ECU91,门ECU91对通过所述致动器6进行的门板5的打开关闭动作进行控制。门ECU91作为微型计算机发挥作用,具备ROM(Readonly 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从车辆1的电池(省略图示)接受电源的供给。门ECU91对与该门ECU91电连接的通电探测部14供给电流。门ECU91根据从操作开关9、位置检测装置8以及通电探测部14等输入的各种信号来控制致动器6。
接着,统筹说明如上所述构成的电动后门装置2的动作。
门ECU91根据从位置检测装置8输入的位置检测信号来识别门板5的转动位置。具体地讲,门ECU91对位置检测信号的脉冲数进行计数,根据该计数值识别门板5的转动位置。
当从操作开关9向门ECU91输入了打开信号时,门ECU91通过驱动致动器6,使门板5进行打开动作。而且,当门板5到达全闭位置时,门ECU91使致动器6停止。
另一方面,当从操作开关9向门ECU91输入了关闭信号时,门ECU91通过驱动致动器6,使门板5进行关闭动作。当门板5到达全闭位置时,门ECU91使致动器6停止。在门板5的关闭动作中,当异物与异物探测传感器13的传感器部21接触而对该传感器部21施加外力时,异物探测传感器13的中空绝缘体22发生弹性变形,由此电极线23和电极线24接触而短路。其结果,供给到电极线23的电流的电流值变化,所以通电探测部14向门ECU91输出异物探测信号。门ECU91被输入异物探测信号时,使致动器6反转而使门板5以预定量进行打开动作之后,使致动器6停止。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异物探测传感器13的作用。
如图7(b)所示,构成一方的供电部件130的导线171具有方向变换部175,该方向变换部175具备弯曲部176,由此,导线171从电极连接部P1朝向与传感器部21正交的一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贴附面22a正交且朝向贴附面22a的正面侧的方向)延伸之后,朝向传感器部21的第1端部21d以与传感器部21平行的方式延伸。同样地,构成另一方的供电部件130的导线172具有方向变换部175,该方向变换部175具备弯曲部176,由此,导线172从电极连接部P1向与传感器部21正交的一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贴附面22a正交且朝向贴附面22a的正面侧的方向)延伸之后,朝向传感器部21的第1端部21d以与传感器部21平行的方式延伸。因此,即使将从密封部件34引出的导线171、172配置成朝向传感器部21的第1端部21d侧(图7(b)中的右侧)延伸,在传感器部21的第2端部21e附近,该导线171、172也不会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比密封部件34突出。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的效果。
(1)与电极线23连接的供电部件130具有方向变换部175,该方向变换部175从该供电部件130与电极线23的连接部分、即电极连接部P1沿着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进一步沿着朝向传感器部21的第1端部21d的方向延伸。同样地,与电极线24连接的供电部件130具有方向变换部175,该方向变换部175从该供电部件130与电极线24的连接部分、即电极连接部P1沿着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进一步沿着朝向传感器部21的第1端部21d的方向延伸。即,各供电部件130在与电极线23、24连接之后立即沿着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并进一步朝向传感器部21的第1端部21d延伸。因此,在异物探测传感器13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与第2端部22e对应的端部)上,将各供电部件130配置成朝向传感器部21的第1端部21d延伸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各供电部件130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比密封部件34突出。此外,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能够将各供电部件130的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比中空绝缘体22的长边方向的一端(第2端部22e侧的端)突出的部分的长度抑制得较短。其结果,与各供电部件130中的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比中空绝缘体22的长边方向的一端突出的部分的长度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的缩短的部分相对应地,能够使传感器部21在其长边方向上增长。另外,方向变换部175被密封于密封部件34的内部,所以能够抑制各供电部件130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比密封部件34突出。因此,能够抑制因各供电部件130而导致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的长度变短。由此,在异物探测传感器13中,能够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扩大异物的探测范围。
(2)一方的供电部件130由一方的端子51和与该端子51电连接的导线171构成,一方的端子51以与传感器部21的第2端部21e相邻的方式配置并与电极线23电连接。另一方的供电部件130由另一方的端子51和与该端子51电连接的导线172构成,另一方的端子51以与传感器部21的第2端部21e相邻的方式配置并与电极线24电连接。因此,电极线23、24分别与端子51电连接,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电极线23、24与供电部件130的连接。
(3)弯曲部176通过将导线171、172弯曲而形成。像这样,能够通过弯曲导线171、172来容易地形成弯曲部176。
(4)能够通过埋设于安装脚182的内部的供电部件130对该安装脚182进行加固。
(5)在安装脚182上,安装卡合部183的背部是在将安装脚182安装到托架12上的状态下容易被施加负荷的部分。由于在该容易被施加负荷的安装脚183的背部中埋设供电部件130,所以能够更有效地对安装脚182进行加固。
(6)在安装脚182的因形成有凹部状的安装卡合部183而导致其宽度变窄的部分中埋设有供电部件130的一部分。因此,能够通过供电部件130更加有效地对安装脚182中的形成有凹部状的安装卡合部183的部分进行加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变更。
·在第1实施方式中,异物探测传感器13通过托架12贴附于门板5的周缘部(安装部位)。然而,异物探测传感器13也可以不通过托架12而直接贴附于门板5的周缘部。另外,除了采用双面胶带15进行贴附以外,异物探测传感器13还可以采用粘合等其他方法安装到托架12或门板5的周缘部。
·在第1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34的长边方向是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一方向,在密封部件34中,位于贴附面22a的正面侧的部分比位于贴附面22a的背面侧的部分长。然而,密封部件34的长边方向也可以不必一定是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一方向。另外,密封部件34也可以不必一定是位于贴附面22a的正面侧的部分比位于贴附面22a的背面侧的部分长。
·在第1实施方式中,2个端子33的一部分在安装脚82的内部被埋设于2个安装卡合部83的背面。然而,2个端子33也可以不必一定是在安装脚82的内部被埋设于2个安装卡合部83的背面。
·在第1实施方式中,安装脚82具有一对安装卡合部83。然而,安装脚82也可以只具有一个安装卡合部83。另外,安装脚82也可以不必一定具备安装卡合部83。
·在第1实施方式中,2个端子33的一部分被埋设于安装脚82的内部。然而,2个端子33也可以不必一定被埋设于安装脚82。
·密封部件34也可以不必一定具备用于将密封部件34卡合到托架12上的安装脚82。
·在第1实施方式中,2个端子33以其短边方向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一致、且其长边方向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式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相邻地配置。然而,2个端子33也可以以其短边方向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且其长边方向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式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相邻地配置。
·在第1实施方式中,各端子33具备形成为长方形状的板状的端子主体51,该端子主体51具有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端子33自身也形成为具有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的板状。然而,各端子33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像图8(a)和图8(b)所示的异物探测传感器101那样,通过大致L字形的板状的端子102将电极线23、24与导线71、72分别电连接。在图8和图9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
对端子102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103具备端子支承部104、引导部43、以及间隔物42,端子支承部104与端子102同样地形成为L字形板状。2个端子102被配置于端子支承部104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面。端子支承部104以形成2个端子102彼此在其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双层结构的方式将这2个端子102相互绝缘地支承。在支承部件103被安装到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上的状态下,各端子102沿着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朝向从第2端部22e离开的方向延伸之后,向贴附面22a侧成直角弯曲,比中空绝缘体22的外周面向外周侧突出。
如图9所示,在端子支承部104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对置的端子102与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分别通过焊接电连接。在端子支承部104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对置的端子102与导线71、72分别通过焊接电连接。如图8(b)和图9所示,在端子102上,各端子102与导线71、72的连接部分、即导线连接部P5,相对于各端子102与电极线23、24的连接部分、即电极连接部P4,以靠近从密封部件34引出导线71、72的引出位置P3的方式在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图8(b)中的箭头C)偏移。此外,导线连接部P5相对于电极连接部P4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向比电极连接部P4远离传感器部21的位置偏移。导线71、72从导线连接部P5呈直线状延伸至引出位置P3,并且以在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该传感器部21相邻且与该传感器部21平行的方式从密封部件34引出。即使在采用这种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1)~(3)、(5)~(7)、(9)~(12)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端子形成为大致L字形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图11所示的构成。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端子131由形成为大致L字形板状的端子主体132和从该端子主体132延伸设置的第1连接片52以及第2连接片53构成。端子131被支承部件141支承。支承部件141具备与端子主体132同样地形成为L字形板状的端子支承部142、引导部43、以及间隔物42。2个端子131配置于端子支承部142的厚度方向的两端面。端子支承部142以形成2个端子131彼此在其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双层结构的方式将这2个端子131相互绝缘地支承。在支承部件141被安装到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上的状态下,各端子131沿着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朝向贴附面22a的前方侧延伸之后,以与贴附面22a平行的方式呈直角地弯曲。在各端子131上,第1连接片52被设置于端子主体132的与贴附面22a正交的方向的一端部。此外,在各端子131上,第2连接片53被设置于端子主体132中的与贴附面22a正交的方向的另一端部、即位于第1连接片52相反侧的端部。在各端子131上,第2连接片53相对于第1连接片52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位于比第1连接片52靠近传感器部21的第1端部21d侧。在端子支承部142的厚度方向的两侧,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分别被第1连接片52和端子主体132夹持之后,通过锡焊而与端子131电连接。在图11中,用双点划线来图示将中心电极25电连接到端子131上的焊锡61。在端子支承部142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导线71、72的金属线73被第2连接片53和端子主体132夹持之后,通过锡焊而与端子131电连接。在图11中,用双点划线来图示将金属线73电连接到端子131上的焊锡62。各端子131与导线71、72的连接部分、即导线连接部P12,相对于各端子131与电极线23、24的连接部分、即电极连接部P13,在端子131上以靠近从密封部件34引出导线71、72的引出位置P3的方式在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图11中的上下方向)偏移。导线连接部P12相对于电极连接部P13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位于比电极连接部P13靠近传感器部21的第1端部21d侧。导线71、72以在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该传感器部21相邻且与传感器部21平行的方式从密封部件34引出。即使在采用了该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1)~(3)、(5)~(7)、(9)~(12)相同的效果。这样的话,与图8(a)以及图8(b)所示的例子相比,能够抑制密封部件34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的端部的突出量。并且,与抑制了密封部件34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的端部的突出量相对应地,能够进一步使传感器部21在其长边方向上增长。其结果,在异物探测传感器中,能够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进一步扩大异物的探测范围。
·在第1实施方式中,导线71、72在传感器部21的末端处理部31侧的长边方向的端部附近以在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传感器部21相邻且与传感器部21平行的方式从密封部件34引出。然而,导线71、72只要在传感器部21的末端处理部31侧的长边方向的端部附近以导线71、72的长边方向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构成直角以下的角度(即、0°~90°)的方式配置于端子33上即可。
·在第1实施方式中,2个端子33以彼此绝缘且构成双层结构的方式被支承部件32支承。然而,2个端子33也可以不重叠配置,在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或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呈一排并列设置。例如,图10所示的第1端子111和第2端子112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图10中的左右方向)排成一排并列设置。第1端子111和第2端子112被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的支承部件113支承。支承部件113形成为长方形的板状。该支承部件113以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部(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相邻的方式配置。支承部件113的长边方向是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中空绝缘体22的长边方向)正交的一方向,在支承部件113中,位于贴附面22a的正面侧(图10中的贴附面22a的下侧)的部分比位于贴附面22a的背面侧(图10中的贴附面22a的上侧)的部分长。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支承部件113的长边方向是和与贴附面22a正交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在该支承部件113的厚度方向的一端面配置并固定有第1端子111和第2端子112。第1端子111和第2端子112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材形成。第1端子111形成为比支承部件113小的长方形的板状,被配置于支承部件113的厚度方向的一端面的大致中央部。第2端子112由配置于第1端子111的长边方向的两侧的一对连接部112a和将这些连接部112a彼此连结的连结部112b构成,从支承部件113的厚度方向(图10中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看到的形状呈大致略コ字形状。各连接部112a形成为四角形的板状,并且连结部112b形成为细长的带状。一方的连接部112a位于贴附面22a的背面侧,另一方的连接部112a位于贴附面22a的正面侧。连结部112b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与支承部件113的短边方向相同)上被配置于比第1端子111远离传感器部21的位置。第1端子111和第2端子112以相互分离的状态被支承部件113支承。
在第1端子111上连接着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引出的电极线24的中心电极25和在导线72的前端部露出的金属线73。在从第2端部22e引出的电极线24的中心电极25的前端部和在导线72的前端部露出的金属线73的前端部上分别通过电弧焊接(例如TIG焊接)形成有焊接球114。通过电阻焊将各个焊接球114与第1端子111连接,由此将从第2端部22e引出的电极线24的中心电极25和在导线72的前端部露出的金属线73电气且及机械地固定到第1端子111上。第1端子111中的连接有导线72的导线连接部P6被设置于在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从第1端子111的连接有电极线24的电极连接部P7偏移的位置且处于贴附面22a的正面侧的位置。
在第2端子112上连接着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引出的电极线23的中心电极25和在导线71的前端部露出的金属线73。在从第2端部22e引出的电极线23的中心电极25的前端部和在导线71的前端部露出的金属线73的前端部上分别通过电弧焊接(例如TIG焊接)形成有焊接球114。通过电阻焊将焊接球114与配置于贴附面22a的背面侧的一方的连接部112a连接,由此将从第2端部22e引出的电极线23的中心电极25电气且机械地连接到第2端子112上。通过电阻焊将焊接球114与配置于贴附面22a的正面侧的另一方的连接部112a连接,由此将在导线71的前端部露出的金属线73电气且机械地固定到第2端子112上。第2端子112中的连接有导线71的导线连接部P8被设置于在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从第2端子112中的连接有电极线23的电极连接部P9偏移的位置且处于贴附面22a的正面侧的位置。
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导线71、72以其长边方向相对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构成0°角度的方式配置于第1端子111和第2端子112上。即,导线71、72以与传感器部21平行的方式配置。另外,在图10中,省略图示将第1端子111、第2端子112以及支承部件113埋设的密封部件34。即使在采用了这种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1)、(3)~(12)相同的效果。
在能够通过密封部件34来支承端子33的情况下,异物探测传感器13也可以不必一定具备支承部件32。
·异物探测传感器13所具备的端子33的数量可以根据电极线23、24的数量等适当变更。例如,异物探测传感器13具备3个以上端子33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支承部件将多个端子33以相互绝缘且形成多层结构的方式支承,也可以将多个端子33排成一排并列设置。只要能够将多个端子33相互绝缘,异物探测传感器13也可以不必一定具备对端子33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
·在第1实施方式中,电极线23、24被第1连接片52和端子主体51夹持后通过锡焊与端子33电连接。导线71、72被第2连接片53和端子主体51夹持后通过锡焊与端子33电连接。然而,电极线23、24也可以不通过锡焊,而是在被第1连接片52和端子主体51夹持后通过凿紧与端子33电连接。同样地,导线71、72也可以不通过锡焊,而是在被第2连接片53和端子主体51夹持后通过凿紧与端子33电连接。另外,电极线23、24以及导线71、72也可以通过焊接与端子33电连接。例如,在图12(a)和图12(b)所示的例子中,端子121不具备第1连接片52和第2连接片53,形成为长方形的平板状。即,端子121形成为具有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的板状。在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固定有端子121,并且被端子支承部41彼此绝缘地支承的2个端子121以其短边方向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式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的端部(第2端部22e侧的端部)相邻地配置。在从第2端部22e引出的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的前端部、以及在导线71、72的前端部露出的金属线73的前端部上分别通过电弧焊接(例如TIG焊接)形成有焊接球114。通过电阻焊将各个焊接球114与端子121连接,由此将从第2端部22e引出的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以及在导线71、72的前端部露出的金属线73分别电气且机械地固定在端子121上。端子121中的连接有导线71、72的导线连接部P10被设置于在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图12(b)中的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从端子121中的连接有电极线23、24的电极连接部P11偏移的位置且处于贴附面22a的正面侧的位置。即使在采用了这种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的(1)~(12)相同的效果。
·在第1实施方式中,间隔物42形成为圆柱状。然而,间隔物42不限于圆柱状,只要形成为柱状即可。例如,间隔物42也可以是多角柱状。
·密封部件34的形状不限于第1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形状。密封部件34只要是能够将端子33、导线连接部P2以及电极连接部P1密封于内部的形状即可。例如,密封部件34也可以是以将端子33、导线连接部P2以及电极连接部P1收纳于内部的方式安装于支承部件32的外周的盖状的部件。
·在第1实施方式的异物探测传感器13中,也可以采用图13(a)和图13(b)所示的方式构成传感器部21中的第1端部22d侧的长边方向的端部。在图13(a)和图13(b)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在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上设置有元件侧末端部151。元件侧末端部151具备:以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相邻的方式配置的支承部件32;被该支承部件32支承的2个元件连接端子152;电阻元件153;以及将支承部件32和电阻元件153埋设并密封于内部的元件侧密封部件154。
各元件连接端子152形成为与第1实施方式的端子33相同的形状,由端子主体51、第1连接片52、以及第2连接片53构成。因此,各元件连接端子152形成为具有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的板状。2个元件连接端子152被配置于端子支承部41的两端面。端子支承部41以形成2个元件连接端子152彼此在其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双层结构的方式将2个元件连接端子152相互绝缘地支承。通过将间隔物42从第1端部22d侧插入到中空孔22b,从而将支承部件32安装到中空绝缘体22上。在支承部件32上,端子支承部41以其厚度方向与贴附面22a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式相对于传感器部21配置。端子支承部41与贴附面22a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图13(b)中的箭头B)邻接。端子支承部41中的与设置有引导部43的一侧相反侧的长边方向的端部(即、配置有第2连接片53的一侧的长边方向的端部)越过贴附面22a向中空绝缘体22的外周侧且贴附面22a的正面侧(图13(b)中的贴附面22a的下侧)突出。端子支承部41的长边方向是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一方向,具体讲是与贴附面22a正交的方向(图13(b)中的箭头C),在端子支承部41中,位于贴附面22a的正面侧的部分比位于贴附面22a的背面侧的部分长。因此,被支承在端子支承部41上的2个元件连接端子152以其短边方向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一致且其长边方向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式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相邻地配置。即,2个元件连接端子152以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之中的位于配置有端子33(参见图5(b))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即第1端部21d相邻的方式配置。各元件连接端子152的长边方向是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一方向(本例中为与贴附面22a正交的方向),在各元件连接端子152上,位于贴附面22a的正面侧的部分比位于贴附面22a的背面侧的部分长。
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分别引出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引出的2条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配置于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在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方向的两侧,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分别被第1连接片52和端子主体51夹持后通过锡焊与元件连接端子152电连接。在图13(b)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将中心电极25与元件连接端子152电连接的焊锡161。各元件连接端子152与各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的连接部分、即元件侧电极连接部P14形成在各元件连接端子152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侧,各元件连接端子152与传感器部21的第1端部21d(第1端部22d侧的端部)在该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相邻。
所述电阻元件153具有用于将该电阻元件153连接到元件连接端子152上的一对连接脚153a。在图13(b)中,只示出一对连接脚153a之中的一个。该电阻元件153被配置于比元件连接端子152的短边方向的两端之中的位于传感器部21相反侧的端(图13(b)中左侧的端)靠近传感器部21的位置。在本例子中,电阻元件153被配置成除连接脚153a以外的部分比元件连接端子152靠近传感器部21侧。一对连接脚153a以彼此之间配置有端子支承部41的方式配置于该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在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方向的两侧,一对连接脚153a分别被第2连接片53和端子主体51夹持后通过锡焊与元件连接端子152电连接。在图13(b)中,用双点划线来表示将连接脚153a电连接到元件连接端子152上的焊锡162。各元件连接端子152与电阻元件153的连接部分、即元件连接部P15在各元件连接端子152上被形成于从元件侧电极连接部P14沿着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朝向中空绝缘体22的外周侧偏移的位置。元件连接部P15形成于各元件连接端子152中的与设置有元件侧电极连接部P14的一侧相反侧的长边方向的端部,并且形成于各元件连接端子152中的处于贴附面22a的正面侧的部分。
所述元件侧密封部件154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该元件侧密封部件154将元件连接端子152、电阻元件153、元件连接部P15、元件侧电极连接部P14以及中空绝缘体22中的与元件连接端子152相邻的第1端部22d埋设密封于内部。元件侧密封部件154具备:元件侧末端包覆部171,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相邻;以及元件侧安装脚172,与该元件侧末端包覆部171一体形成。
元件侧末端包覆部171将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埋设的同时、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侧的端面一体地形成。元件侧末端包覆部171将端子支承部41中的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相邻的部分、2个元件连接端子152中的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相邻的部分(各元件连接端子152中的连接有电极线23、24的一侧的长边方向的约一半的部分)、引导部43以及元件侧电极连接部P14埋设密封于内部。元件侧末端包覆部171的外形比中空绝缘体22的外形大一圈,元件侧末端包覆部171的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状形成为大致D形状。元件侧末端包覆部171中的位于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侧的端部与该第1端部22d液密且气密地密合。
元件侧安装脚172与元件侧末端包覆部171中的电阻元件153侧的端部以及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中的贴附面22a一体地形成。该元件侧安装脚172比中空绝缘体22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元件侧安装脚172的宽度比贴附面22a稍大,并且元件侧安装脚172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与元件侧末端包覆部171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等。该元件侧安装脚172将端子支承部41中的比中空绝缘体22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部分、2个元件连接端子152中的比中空绝缘体22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部分(各元件连接端子33中的连接有电阻元件153的一侧的长边方向的大约一半的部分)、电阻元件153以及元件连接部P15埋设密封于内部。因此,元件侧密封部件154的长边方向是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一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贴附面22a正交的方向),在元件侧密封部件154中,位于贴附面22a的正面侧的部分比位于贴附面22a的背面侧的部分长。
在元件侧安装脚172上形成有一对元件侧安装卡合部173。在图13(b)上,只示出2个元件侧安装卡合部173之中的一个安装卡合部。一对元件侧安装卡合部173形成于元件侧安装脚172的宽度方向(与贴附面22a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的两侧、即元件侧安装脚172的在端子支承部41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一对元件侧安装卡合部173形成为沿着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槽状,并且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将元件侧安装脚172贯通。该一对元件侧安装卡合部173在端子支承部41的长边方向上形成于元件侧电极连接部P14与元件连接部P15之间的位置。一对元件侧安装卡合部173在端子支承部41的长边方向形成于各元件连接端子152中的第1连接片52与第2连接片53之间的位置。在元件侧安装脚172中,形成有一对元件侧安装卡合部173的部分的宽度(与贴附面22a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的宽度)变窄。但是,2个元件连接端子152的一部分在元件侧安装脚172的内部被埋设于各元件侧安装卡合部173的背面。
元件侧安装脚172通过将该元件侧安装脚172中的一对元件侧安装卡合部173之间的部分插入到形成于托架12的长边方向的端部2的卡合槽12a而被卡合到托架12上。托架12中的卡合槽12a的两侧的部分分别被插入到一对元件侧安装卡合部173内。因此,异物探测传感器13中的元件侧密封部件154侧的长边方向的端部通过元件侧安装脚172被固定在托架12上。
这样的话,在元件连接端子152上,元件连接部P15相对于元件侧电极连接部P14在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偏移,所以容易将电阻元件153配置于比元件连接端子152的短边方向的两端之中的位于传感器部21相反侧的端靠近传感器部21的位置。通过将电阻元件153配置于比元件连接端子152的短边方向的两端之中的位于传感器部21相反侧的端靠近传感器部21的位置,与将电阻元件153配置成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比元件连接端子152向传感器部21相反侧突出的情况相比,能够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将元件侧密封部件154小型化。因此,在配置有元件连接端子152的一侧的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的端部上,能够使传感器部21在其长边方向上增长。其结果,能够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进一步扩大异物的探测范围。
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电极线23、24被第1连接片52和端子主体51夹持后通过锡焊与元件连接端子152电连接。电阻元件153的连接脚153a被第2连接片53和端子主体51夹持后通过锡焊与元件连接端子152电连接。然而,电极线23、24也可以不通过进行锡焊,而是在被第1连接片52和端子主体51夹持后通过凿紧与元件连接端子152电连接。同样地,电阻元件153的连接脚153a也可以不通过进行锡焊,而是在被第2连接片53和端子主体51夹持后通过凿紧与元件连接端子152电连接。另外,电极线23、24以及电阻元件153也可以通过焊接与元件连接端子152电连接。
·在第1实施方式中,传感器部21具备2条电极线23、24。然而,传感器部21所具备的电极线的数量不限于2条,也可以是多条。
·在第1实施方式中,电极线23、24在中空绝缘体22的长边方向上呈螺旋状延伸。然而,电极线23、24也可以沿着中空绝缘体22的长边方向呈直线状延伸。
·在第1实施方式中,各电极线23、24由具有可挠性的中心电极25和将中心电极25的外周包覆的圆筒状的导电包覆层26构成,该中心电极25通过将导电性细线捻在一起而形成,该导电包覆层26具有导电性和弹性。然而,各电极线23、24也可以是具有可挠性的1条金属线。
·在第1实施方式中,异物探测传感器13被配置于门板5的周缘部(安装部位)。然而,异物探测传感器13也可以配置于与门板5的周缘部对置的后部开口部4的周缘部(安装部位)。另外,异物探测传感器13不限于在电动后门装置2所具备的异物探测装置11中使用,也可以在电动滑动门装置所具备的异物探测装置中使用,该电动滑动门装置通过使门板滑动移动而对设置于车辆的侧面的乘降口进行打开关闭。另外,异物探测传感器13除了在通过电动机等的驱动力而使门板移动来进行打开关闭动作的门打开关闭装置所具备的异物探测装置中使用之外,还可以在用于探测异物接触的装置中使用。
·在第2实施方式中,安装卡合部183形成为以使安装脚182的宽度变窄的方式凹设的凹部状,然而安装卡合部183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安装卡合部183也可以是在安装脚182的宽度方向上突出的形状。另外,托架12的长边方向的端部形成为能够与安装卡合部183卡合的形状。
·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安装脚182的内部,供电部件130的一部分位于安装卡合部183的背部。然而,被埋设于安装脚182的内部的供电部件130的一部分也可以不必一定位于安装卡合部183的背部。
·在第2实施方式中,安装脚182具有一对安装卡合部183。然而,安装脚182也可以采用只具有1个安装卡合部183的构成。另外,安装脚182也可以不必一定具备安装卡合部183。
·在第2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34中的比中空绝缘体22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部分成为被安装到托架12上的安装脚182。然而,密封部件34中的比中空绝缘体22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部分(向贴附面22a的前方侧突出的部分)也可以不必一定被安装到托架12上。
·在第2实施方式中,异物探测传感器13通过托架12贴附于门板5的周缘部(安装部位)。然而,异物探测传感器13也可以不通过托架12而直接贴附于门板5的周缘部上。另外,除了采用双面胶带15进行贴附以外,异物探测传感器13还可以采用粘合等其他方法安装到托架12或门板5的周缘部。
·在第2实施方式中,导线171、172在端子51上被连接到与连接有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的位置相同的位置。然而,导线171、172也可以在端子51上被连接到在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上从连接有电极线23、24的中心电极25的位置偏移的位置。
·在第2实施方式中,一方的供电部件130由一方的端子51和一方的导线171构成,然后也可以只由导线171构成。同样地,另一方的供电部件130由另一方的端子51和另一方的导线172构成,然后也可以只由导线172构成。在这种情况下,电极线23的中心电极25的前端部与导线171的金属线173的前端部直接电连接,并且电极线24的中心电极25的前端部与导线172的金属线173的前端部直接电连接。因此,末端处理部31不具备支承部件32和端子51。因此,异物探测传感器13的部件数量减少,所以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在第2实施方式中,弯曲部176以各供电部件130中的比该弯曲部176靠电极连接部P1相反侧的部分朝向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侧与传感器部21构成平行的方式弯曲。然而,弯曲部176只要以使供电部件130中的比弯曲部176靠电极连接部P1相反侧的部分的延伸方向成为朝向传感器部21的第1端部的方向的方式弯曲即可。
·在第2实施方式中,方向变换部175具有弯曲部176,然而也不必一定具备弯曲部176。在这种情况下,方向变换部175例如以从电极连接部P1沿着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进一步沿着朝向传感器部21的第1端部21d(第1端部22d)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在密封部件34的内部从电极连接部P1呈直线状地延伸至安装脚182的端面182a。
·在第2实施方式中,方向变换部175从电极连接部P1沿着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并进一步朝向中空绝缘体22的第1端部22d侧以与传感器部21平行的方式延伸。然而,方向变换部175的延伸方向不限于此。方向变换部175只要从电极连接部P1沿着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进一步沿着朝向传感器部21的第1端部21d的方向延伸即可。采用这种结构,也能够得到与第2实施方式的(1)相同的效果。
·在第2实施方式中,将各导线171、172的绝缘覆膜174的一部分埋设于密封部件34,然而也可以采用不将绝缘覆膜174的一部分埋设于密封部件34,而只将金属线173埋设于密封部件34的构成。另外,绝缘覆膜174通常由树脂材料形成。因此,通过将绝缘覆膜174的一部分埋设到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密封部件34中,从而在例如末端处理部31在高温下被晒而使得树脂材料膨胀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因线膨胀系数(体积膨胀系数)的差而导致密封部件34与导线171、172之间的密闭性的下降。
·异物探测传感器13所具备的供电部件130的数量可以根据电极线23、24的数量等适当变更。
·密封部件34的形状不限于第2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形状。密封部件34只要是能够将电极连接部P1、方向变换部175、弯曲部176以及中空绝缘体22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密封于内部的形状。例如,密封部件34也可以是以将电极连接部P1、方向变换部175、弯曲部176以及中空绝缘体22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收纳于内部的方式安装在支承部件32的外周的盖状的部件。
·在第2实施方式中,通过电极线23、24的中心的直线L1与贴附面22a的宽度方向平行。然而,直线L1也可以不必一定与贴附面22a的宽度方向平行。例如,直线L1也可以与相对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平行。即,电极线23、24在端面22f上以直线L1与相对于传感器部21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平行的方式从中空绝缘体22的第2端部22e引出。
·在第2实施方式中,传感器部21具备2条电极线23、24。然而,传感器部21所具备的电极线的数量不限于2条,也可以是多条。
·在第2实施方式中,电极线23、24在中空绝缘体22的长边方向上呈螺旋状延伸。然而,电极线23、24也可以沿着中空绝缘体22的长边方向呈直线状延伸。
·在第2实施方式中,各电极线23、24由具有可挠性的中心电极25和将中心电极25的外周包覆的圆筒状的导电包覆层26构成,该中心电极25通过将导电性细线捻在一起而形成,该导电包覆层26具有导电性和弹性。然而,各电极线23、24也可以是具有可挠性的1条金属线。
·在第2实施方式中,异物探测传感器13被配置于门板5的周缘部(安装部位)。然而,异物探测传感器13也可以配置于与门板5的周缘部对置的后部开口部4的周缘部(安装部位)。另外,异物探测传感器13不限于在电动后门装置2所具备的异物探测装置11中使用,也可以在电动滑动门装置所具备的异物探测装置中使用,该电动滑动门装置通过使门板滑动移动而对设置于车辆的侧面的乘降口进行打开关闭。另外,异物探测传感器13除了在通过电动机等的驱动力而使门板移动来进行打开关闭动作的门打开关闭装置所具备的异物探测装置中使用之外,还可以在用于探测异物接触的装置中使用。

Claims (14)

1.一种异物探测传感器,具备:
长条状的传感器部,具有长条状的中空绝缘体和多个电极线,所述中空绝缘体具有弹性和绝缘性,所述多个电极线相互分离地配置于所述中空绝缘体的内部,所述传感器部在长边方向上具有第1端部和第2端部,通过从异物受到外力而弹性变形来探测异物;
供电部件,经由电极连接部与在所述传感器部的所述第2端部处从所述中空绝缘体引出的所述电极线电连接,所述供电部件具有方向变换部,所述方向变换部从所述电极连接部沿着与所述传感器部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进一步沿着朝向所述传感器部的所述第1端部的方向延伸;以及
密封部件,被设置在所述传感器部的所述第2端部,所述密封部件将所述电极连接部、所述方向变换部、以及所述中空绝缘体的与所述传感器部的所述第2端部对应的长边方向的一端密封于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物探测传感器,
所述供电部件由端子和与所述端子电连接的导线构成,所述端子以与所述传感器部的所述第2端部相邻的方式配置,并与所述电极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物探测传感器,
所述密封部件将所述端子、导线连接部、所述电极连接部、以及所述中空绝缘体的与所述传感器部的所述第2端部对应的长边方向的一端密封于内部,所述导线连接部将所述端子和所述导线连接,
所述导线以所述导线的长边方向与所述传感器部的长边方向之间的角度成直角以下的方式配置于所述端子,
所述导线连接部在所述端子上相对于所述电极连接部以靠近从所述密封部件引出所述导线的引出位置的方式在与所述传感器部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偏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物探测传感器,
多个所述端子构成多层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物探测传感器,
所述导线从所述导线连接部呈直线地延伸至所述引出位置,并且以在与所述传感器部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所述传感器部相邻并与所述传感器部平行的方式从所述密封部件引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物探测传感器,
各个所述端子形成为具有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的板状,以其短边方向与所述传感器部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式与所述传感器部的所述第2端部相邻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物探测传感器,
所述密封部件具有安装脚,所述安装脚比所述中空绝缘体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并被安装到托架上,所述托架将所述传感器部安装于安装部位,
所述供电部件的一部分被埋设在所述安装脚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物探测传感器,
还具备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将所述供电部件彼此绝缘,并对所述供电部件进行支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异物探测传感器,
所述安装脚具有与所述托架卡合的安装卡合部,
所述供电部件的一部分在所述安装脚的内部被埋设于所述安装卡合部的背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异物探测传感器,
所述安装卡合部形成为以使所述安装脚的宽度变窄的方式凹设的凹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物探测传感器,
在所述中空绝缘体的外周面设置有沿着所述中空绝缘体的长边方向延伸的贴附面,所述贴附面用于将所述中空绝缘体贴附固定到托架或安装部位,所述托架用于将所述传感器部安装到所述安装部位,
所述密封部件的长边方向是与所述传感器部的长边方向正交的一方向,在所述密封部件上,位于所述贴附面的正面侧的部分比位于所述贴附面的背面侧的部分长。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物探测传感器,
所述供电部件至少具备导线,
所述方向变换部具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以将所述供电部件的延伸方向设为朝向所述传感器部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部侧的方向的方式弯曲,
所述弯曲部通过所述导线弯曲而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物探测传感器,
所述端子形成为具有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的板状,并且以其短边方向与所述传感器部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式与所述传感器部的所述第2端部相邻配置,
所述方向变换部包括所述端子,并具有以将所述供电部件的延伸方向设为朝向所述传感器部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的方向的方式弯曲的弯曲部,
所述弯曲部通过使以与所述端子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式配置的所述导线的前端部与所述端子连接而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异物探测传感器,具备:
多个元件连接端子,以与所述传感器部的所述第1端部相邻的方式配置,将所述电极线和电阻元件电连接;以及
元件侧密封部件,将所述元件连接端子、所述电阻元件、元件连接部、元件侧电极连接部、以及所述中空绝缘体中的与所述元件连接端子相邻的长边方向的端部密封于内部,所述元件连接部将所述元件连接端子和所述电阻元件连接,所述元件侧电极连接部将所述元件连接端子和所述电极线连接,
所述元件连接端子形成为具有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的板状,并且被配置成其短边方向与所述传感器部的长边方向一致,
所述电阻元件被配置于比所述元件连接端子的短边方向的两端之中的位于所述传感器部相反侧的端靠近所述传感器部的位置,
在所述元件连接端子上,所述元件连接部相对于所述元件侧电极连接部在与所述传感器部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偏移。
CN201310113084.5A 2012-04-03 2013-04-02 异物探测传感器 Active CN1033648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4994 2012-04-03
JP2012084994 2012-04-03
JP2013-010429 2013-01-23
JP2013010429A JP6059028B2 (ja) 2012-04-03 2013-01-23 異物検知センサ
JP2013022524A JP6059033B2 (ja) 2013-02-07 2013-02-07 異物検知センサ
JP2013-022524 2013-02-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4837A true CN103364837A (zh) 2013-10-23
CN103364837B CN103364837B (zh) 2017-09-19

Family

ID=49366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13084.5A Active CN103364837B (zh) 2012-04-03 2013-04-02 异物探测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64837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7948A (zh) * 2014-09-29 2014-12-24 余姚市璟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边缘安全传感器
CN104924879A (zh) * 2014-03-18 2015-09-23 西川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以及该防护装置的端部的成型方法
CN108254112A (zh) * 2016-12-28 2018-07-06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压敏传感器
CN108695095A (zh) * 2017-03-30 2018-10-23 株式会社美姿把 触摸传感器单元
CN109900392A (zh) * 2017-12-08 2019-06-18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压敏传感器以及压敏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CN111380569A (zh) * 2018-12-26 2020-07-07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接触式传感器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9305B1 (en) * 1997-12-24 2002-01-15 Asmo Co., Ltd. Automatic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CA2413864A1 (en) * 2001-12-11 2003-06-11 Asmo Co., Ltd., Pressure sensitive sensor and method of treating terminal of pressure sensitive sensor
JP2006294629A (ja) * 2006-05-22 2006-10-26 Asmo Co Ltd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の異物挟み込み防止装置
CN101142369A (zh) * 2005-03-22 2008-03-12 阿斯莫有限公司 开闭装置
JP2011022038A (ja) * 2009-07-16 2011-02-03 Asmo Co Ltd 感圧センサ及び感圧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CN102001273A (zh) * 2009-09-01 2011-04-06 阿斯莫有限公司 开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9305B1 (en) * 1997-12-24 2002-01-15 Asmo Co., Ltd. Automatic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CA2413864A1 (en) * 2001-12-11 2003-06-11 Asmo Co., Ltd., Pressure sensitive sensor and method of treating terminal of pressure sensitive sensor
CN101142369A (zh) * 2005-03-22 2008-03-12 阿斯莫有限公司 开闭装置
JP2006294629A (ja) * 2006-05-22 2006-10-26 Asmo Co Ltd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の異物挟み込み防止装置
JP2011022038A (ja) * 2009-07-16 2011-02-03 Asmo Co Ltd 感圧センサ及び感圧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CN102001273A (zh) * 2009-09-01 2011-04-06 阿斯莫有限公司 开闭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24879A (zh) * 2014-03-18 2015-09-23 西川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以及该防护装置的端部的成型方法
CN104924879B (zh) * 2014-03-18 2018-10-26 西川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传感器的防护装置以及该防护装置的端部的成型方法
CN104237948A (zh) * 2014-09-29 2014-12-24 余姚市璟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边缘安全传感器
CN108254112A (zh) * 2016-12-28 2018-07-06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压敏传感器
CN108695095A (zh) * 2017-03-30 2018-10-23 株式会社美姿把 触摸传感器单元
CN109900392A (zh) * 2017-12-08 2019-06-18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压敏传感器以及压敏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CN111380569A (zh) * 2018-12-26 2020-07-07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接触式传感器装置
CN111380569B (zh) * 2018-12-26 2024-03-29 株式会社爱信 接触式传感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4837B (zh) 2017-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64837A (zh) 异物探测传感器
CN102852425B (zh) 异物检测传感器的固定构造及具备该构造的异物检测装置
CN101142369B (zh) 开闭装置
EP2567600B1 (en) Circuit board for display and display module with display and circuit board
CN103311701B (zh) 具有公差补偿件的电气的插塞连接器
US9217679B2 (en) Foreign matter detection sensor
CN102484413A (zh) 调节驱动装置、特别是车窗玻璃升降器驱动装置
CN104662501B (zh) 触摸面板
EP2508852A1 (en) Liquid level detection device
US10290978B2 (en) Female connector, connector module having the female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connector module
CN102997840A (zh) 旋转角度检测装置
CN104937780A (zh) 多极连接器
CN105556435A (zh) 触摸面板
WO2019009132A1 (ja) モータ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モータ装置
US20070029992A1 (en) Current sensor for electric machine control
US7443075B2 (en) Entrapment detecting system
US6025710A (en) Connection arrangement between a sensor and connection leads
JP6059028B2 (ja) 異物検知センサ
US9960767B2 (en) Proximity detector
JP2008249522A (ja) ガラス破損検知装置
JP4553003B2 (ja) 電子装置及び車輪速度センサ
US20090301380A1 (en) Tachograph for a Motor Vehicle
US20190242727A1 (en) Capacitive proximity sensor
JP6059033B2 (ja) 異物検知センサ
CN105116276A (zh) 一种电容屏的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20

Address after: Aichi

Patentee after: Denso Co., Ltd.

Address before: Mei Tian Kosai Shizuoka Prefecture in 390 times

Patentee before: ASMO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