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2369A - 开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开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2369A
CN101142369A CN200680008669.9A CN200680008669A CN101142369A CN 101142369 A CN101142369 A CN 101142369A CN 200680008669 A CN200680008669 A CN 200680008669A CN 101142369 A CN101142369 A CN 1011423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electrode
door
open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086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42369B (zh
Inventor
石原秀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m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m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mo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m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42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23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423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23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40Safety devices, e.g. detection of obstructions or end positions
    • E05F15/42Detection using safety edges
    • E05F15/46Detection using safety edges responsive to changes in electrical capacita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6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slidable; foldabl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800/00Details, accessories and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E05Y2800/40Physical or chemical prote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Type of wing
    • E05Y2900/531Door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导电可移动体开闭在导电开口形成体上形成的开口部。所述可移动导体具有位于可移动体关闭方向前侧的前边缘部。所述开口部具有相对所述前边缘部的相对边缘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对应于所述开口形成部和所述可移动体中任一个的配置体内,并设置在所述前边缘部和所述相对边缘部中的一个内。所述传感器能够检测出导电的被测物,其是根据传感器电极和接近所述传感器电极的所述被测物之间的电容变化进行。保护电极设置在所述配置体和所述传感器电极之间。所述保护电极的电势与所述传感器电极的电势保持相同或与所述传感器电极的电势保持固定比率。因此,可以防止在开闭装置中电容式传感器的误操作。

Description

开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设有开闭装置,其利用电机等的驱动力使门板沿着车辆的纵向滑动(打开或关闭的操作)。开闭装置具有检测出关闭动作中的门板和车身之间有异物存在的传感器。这种传感器,例如使用了专利文献1中揭示的结构。
在上述公开文本中揭示的传感器设有,例如,包括设置在门板前端部的传感器电极。如果在门板关闭动作中,在门板和车身之间存在异物,传感器电极检测出的电容量发生变化。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电容量的变化,判定门板和车身之间存在异物,并利用电机等的驱动力将门板移到完全打开的位置。如上所述,传感器执行夹持检测,并以非接触的方式检测出在门板和车身之间存在的异物。
但是,上述公开文件公开的传感器中,在传感器电极和门板之间产生第一寄生电容,如果异物从门板的外侧接近门板,在异物和门板之间产生第二寄生电容。第二寄生电容和第一寄生电容通过门板平行耦合。因此,即使异物不进入门板和车身之间的部分,传感器电极检测出的电容也会变化。因此,例如如果有人从门板外侧接近门板,存在下面的风险:即控制装置错误地检测出在门板和车身之间存在异物,在关闭操作中使门板停下或将门板驱动到完全打开的位置。
专利文件1:日本公开专利公开号2004-257788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以防止电容式传感器误操作的开闭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导电可移动体的开闭装置。所述可移动体可在关闭方向和关闭方向相反的开方向移动以开闭在导电开口形成体形成的开口部。所述可移动体具有位于可移动体的所述关闭方向前方的前边缘部。所述开口部具有与所述边缘部相对的相对边缘部。传感器设置在对应于所述开口形成体和所述可移动体中任意一个的配置体内。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前边缘部或所述相对边缘部中任意一个内。所述传感器具有传感器电极。所述传感器能够检测出导电的被测物,其是根据所述传感器电极和接近所述传感器电极的被测物之间的电容量变化进行。保护电极设置在所述配置体和所述传感器电极之间。所述保护电极与所述传感器电极电连接。所述保护电极的电势与所述传感器电极的电势保持相同或相对于所述传感器电极的电势保持在固定比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将本发明具体化所得实施例的一种具有电滑动门装置的车辆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车辆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示出的门板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1的门板及装在所述门板上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图4所示传感器及电路容置部的立体图;
图6A是图5中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6B是图6A中传感器本体的剖视图;
图7是图6A中异物检测部的电气结构的方块图。
图8是示出图5中电路容置部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对应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传感器的框架部的立体图;
图11是对应保护电极的电路容置部连接部的变更实施例;
图12是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容置部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现在说明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电滑动门装置。
图1和图2示出了具有作为开闭装置的电滑动门装置1的车辆2。电滑动门1具有车体3、门板4、致动机构5、驱动机构6、异物检测部7和控制电路8。作为开口形成体的车体3和作为可动体的门板4由导电金属形成。门开口9作为由门板4开闭的开口部形成在车体3的左侧侧面。门板4以对应门开口9的近似长方形形成,并且通过致动机构5在接近纵向方向可移动地安装在车体3上,用来开闭门开口9。换句话说,门板4可对应关闭方向的向前方向移动和对应与关闭方向相反的打开方向的向后方向移动,用来开闭所述开口部(9)。
如图2和3所示,致动机构5由设在车体3内的上轨道11、下轨道12和中央轨道13以及设在门板4内的上臂15、下臂16和中臂17构成。
上轨道11和下轨道12分别设在车辆2的门开口9的上部和下部,大致沿着车辆2的纵向方向延伸。中央轨道13设在接近车辆2的门开口9后的中央部分,并大致沿着车辆2的纵向方向延伸。所形成的各轨道11和13是沿着车辆2的纵向方向,并且弯曲以使前部形成朝向车厢内侧的头部。
臂15~17分别固定在门板4的车厢内侧面的上部、下部和中央部。上臂15、下臂16、中臂17分别与上轨道11、下轨道17、中央轨道13连接。各个臂15~17由各自的轨道11~13引导,可在车辆2的纵向方向移动。
如图1和图3所示,驱动机构6具有环状带21、滑动致动器22、关闭致动器23和位置检测装置24(参考图7),并由控制电路8控制。控制电路8设在门板4内,由车辆2内电池25(参考图7)供给电力。
如图3所示,邻近下轨道12、设有围绕沿车辆2的垂直方向延伸的轴转动的驱动滑轮26和多个从动滑轮27,并且环状带21绕在驱动滑轮26和从动滑轮27上。下臂16的末端部固定在环状带21上。进一步,如果转动环状带21,则下臂16沿着下轨道12移动,且门板4在纵向方向滑动。
如图1所示,滑动致动器22连接驱动滑轮26。滑动致动器22的结构为具有滑动电机(参考图7)和用来使滑动电机28转动减速的减速机构(图中未示)。滑动电机28响应从控制电路8输入的驱动信号转动。滑动电机28的转动由减速机构来减速,并从滑动致动器22的输出轴(图中未示)传递给驱动滑轮26。
关闭致动器23设置在门板4内。关闭致动器23的结构为具有关闭电机29(参考图7)以及用来使关闭电机29转动减速的减速机构(图中未示)。门板4具有锁闭机构(图中未示)诸如弹簧锁。在门板4关闭门开口9的状态下(门板4设置在完全关闭的位置),锁闭机构将门板4锁住使之不能移动。在门板4处在几乎完全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关闭电机29响应从控制电路8输入的驱动信号转动,以及将门板4移动至可通过锁闭机构锁住门板4的位置并致动锁闭机构。
如图7所示,位置检测装置24设置在滑动电机28的转动轴(图中未示)、滑动致动器22的输出轴(图中未示)以及设置在滑动电机28和滑动致动器22之间的减速齿轮(图中未示)的任意一个中。位置检测装置24检测转动轴、输出轴和减速齿轮中任意一个从滑动电机28的驱动起始时间点起的转动量。位置检测装置24将与检测出的转动量对应的位置检测信号输出给控制电路8。控制电路8检测门板4的滑动量,也就是,基于输入位置检测信号的门板4(下臂16)的位置。位置检测装置24,例如,由与转动轴、输出轴以及减速齿轮中的任意一个一起转动的磁铁,以及设置成与磁铁相对的霍尔元件构成。
操作开关31与控制电路8电连接。操作开关31设置在仪表盘32中(参考图1)。如果乘客操作所述操作开关31以打开门开口9,用来滑动门板4以打开门开口9的开信号从操作开关31输入到控制电路8。如果输入开信号,控制电路8将一个打开门板4的驱动信号输出到滑动电机28。
进一步,如果乘客操作所述操作开关31以关闭门开口9,使门板4滑动以关闭门开口9的关闭信号从操作开关31输入到控制电路8。如果输入关闭信号,控制电路8将用来关闭门板4的驱动信号输出给滑动电机28。如果门板4被致动关闭,并且半锁闭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锁闭机构到了半锁闭状态,控制电路8将驱动信号输出给关闭电机29。
如图4所示,异物检测部7由异物传感器41和保护器42等构成。当门板4在关闭门开口9的方向滑动时,异物检测部7检测在门板4和车身3之间的第一异物110(待测物)。
如图6A和7所示,异物传感器41由传感器本体44、电容检测装置45、电流检测元件46构成,并由控制电路8控制。
如图6A所示,长形的传感器本体44是沿着进行关闭动作时前进方向的前侧部,也就是门板4的前边缘部4a,设置在门板4的外周缘部。换句话说,传感器本体44设置在位于门板所述关闭方向前侧的前边缘部4a内。传感器本体44形成同轴电缆状。更具体的,如图6B所示,传感器本体44具有圆柱状芯电极51、在芯电极51的周面与芯电极51同轴设置的圆柱状压电橡胶52、以及在压电橡胶52的外周表面与芯电极51同轴设置的圆柱状传感器电极53。传感器电极53的外周表面由绝缘体制成的外壳54包覆。
如图4所示,传感器本体44的上端由树脂塑成。并且,如图5所示,电路容置部61一体形成在传感器本体44的下端。如图8所示,作为终端处理部的电路容置部61收容板件62。矩形板件62比传感器本体44的直径稍大。第一金属片63、第二金属片64和第三金属片65设置在板件62上。传感器电极53依次通过第一电线66、第一金属片63和第一引线67与电容检测装置45连接。芯电极51依次通过第二电线68、第二金属片64和第二引线69与接地线GND连接。
缓冲放大器71作为电路装置设置在板件62上。缓冲放大器71通过第二引线69与接地线GND连接,并通过第三引线72来接受电力。缓冲放大器71的输入端子74依次通过第三金属片65和第三电线77与传感器电极53连接。缓冲放大器71通过第四引线78与电流检测元件46电连接。缓冲放大器71的输出端子75与设在电路容置部61外周面的接线端子76连接。
如图7所示,电容检测装置45和电流检测元件46与控制电路8电连接。控制电路8向传感器电极53提供电流。
第一电线66、第二电线68、第三电线77、第一引线67以及第二引线69的端部分别与所对应的第一金属片63、第二金属片以及第三金属片65连接,例如通过电阻焊。板件62与设在板件62上的各个元件和传感器本体44的端部一起树脂模塑成形。
如图7所示,电容检测装置45和传感器电极53构成非接触式检测部47,能够检测在门板4和车身3之间存在的第一异物110。电容检测装置45由控制电路8驱动,并通过检测传感器电极53和接地线GND之间的电容量变化将电容量检测信号输出给控制电路8。
电流检测元件46、芯电极51、压电橡胶52以及传感器电极53构成接触式检测部50,其与在门板4和车身3之间存在的第一异物110接触以检测第一异物110。电流检测元件46可以检测在传感器电极53和芯电极51之间流过的电流,并设置在门板4内。如果从外部给传感器本体44施加压力,也就是,如果施加压力给压电橡胶52,压电橡胶52的电阻值被改变,并且电流在传感器电极53和芯电极51之间流过。电流检测元件46检测所述电流,并将电流检测信号输出给控制电路8。在这种情况下,图7所示的结构和由该结构实现的操作只是一个例子,可以进行适当的变化。
图6A所示,保护器42作为支撑元件来保持传感器本体44,并将传感器本体44固定在门板4上。保护器42具有安装部81以及与一体形成在安装部81内的保持部82。保护器42的外周面由硅或类似材料制成的绝缘涂层83包覆。
安装部81由包括人造橡胶或橡胶的绝缘树脂材料形成,并可弹性变形。安装部81纵向方向的尺寸(垂直方向的尺寸)大致与传感器本体44的轴向尺寸相等。安装部81在内部具有增强安装部81的截面为U型的构件84。由金属等导电材料制成的构件84具有多个沿着安装部81的纵向互相连接的构件本体84a。如图5所示,第五电线85作为连接件与构件84的下端电连接。安装部81具有位于构件本体84a内侧的安装槽86。安装槽86沿着安装部81的纵向延伸,并朝保持部82的相反方向开口。换句话说,安装部81是U型剖面的形状。安装槽86由互相相对的第一表面86a和第二表面86b界定。从第一表面86a和第二表面86b的一方各有两个夹持片87向另外一方突起,也就是,共有4个夹持片87突起。
如图5和6A所示,门板4具有在车辆内侧面的内板92和在车辆外侧面的外板95。内板92的前部弯曲,并具有朝向车辆前方的固定部93(前边缘部4a)以及从固定部93延伸到车辆前方的延伸部94。外板95的前部折回以夹住延伸部94。长支架91与固定部93固定在一起。具有L形剖面的支架91具有向车辆前方延伸的被夹持部96。在支架91安装到固定部93的状态下,与被夹持部96相比,延伸部94更为向车辆的前方突出。
为了将保护器42固定在门板4上,安装部81安装在支架91上。换句话说,通过将安装槽86定位在被夹持部96上并将保护器42压向支架91,被夹持部96进入安装槽86。多个夹持片87受到被夹持部96挤压产生弹性变形,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夹持住被夹持部96。如上所述,安装部81夹持被夹持部96,由此保护器42被固定在门板4上。
如图6A所示,保持部82形成为具有插孔101的圆柱状。保持部82的轴向尺寸与安装部81的纵向尺寸相等。插孔101的直径比圆柱状传感器本体44的直径稍大。保持部82具有保护电极102和接触部103。
保护电极102由包括人工橡胶或橡胶的导电树脂材料形成,并可弹性变形。保护电极102一体形成在U字形安装部81的底部,并与构件84接触。保护电极102的剖面为半圆弧形,并朝向安装部81的相反侧开口。在车外侧(对应于外板95的侧边)的保护电极102第一端面102a比门板4的前端4b(外板95的前端)更位于车辆的前方。并且,在车辆内侧(外板95的远侧)的保护电极102第二端面102b比第一端面102a更位于车辆2的后方侧。
接触部103由包括人工橡胶或橡胶的绝缘树脂材料形成,并可弹性变形。接触部103的剖面为半圆弧形并朝保护电极102开口。接触部103与保护电极102一体形成。换句话说,一体形成的保护电极102和接触部103形成圆柱状的保持部82。
保护器42具有上述的结构,也就是,保护电极102和接触部103通过挤压成形制成。保护器42的外周面(除了插孔101的内周面)通过绝缘涂层83包覆。换句话说,保护电极102的外表面102C(露在保护器42外部的部分)由绝缘涂层83包覆。传感器本体44插入保持部82的插孔101。传感器本体44从没有设置电路容置部61的上端插入插孔101。如图5所示,从构件84延伸到保护器42的下侧的第五电线85旋合到电路容置部61的接线端子76。因此,缓冲放大器71的输出端子75依次通过接线端子76、第五电线85和构件84与保护电极102电连接。如图8所示,缓冲放大器71的输入端子74通过第三金属片65和第三电线77与传感器电极53连接。因而,传感器电极53通过缓冲放大器71与保护电极102电连接。缓冲放大器71将保护电极102保持在与传感器电极53相同的电压(电势)。
如图6A所示,在传感器本体44插入插孔101的状态下,保护器42固定到托架91上。在传感器本体44通过保护器42安装在门板4上的状态下,相比门板4的前端4b,传感器本体44更加朝车辆2的前方突出。并且,因为位于车辆2外侧的保护电极102第一端面102a比门板4的前端4b更加位于车辆2的前侧方,保护电极102设置在门板4和传感器本体44之间,也就是,在外板95和传感器电极53之间。
保护电极102与传感器电极53保持相同的电压。如果有第二异物111在保护电极102处于第二异物111和传感器电极53之间的状态下接近传感器电极53,对应保护电极102和门板4之间电容量的第一寄生电容C1被改变。但是,该电容量的改变对传感器电极53检测出的电容量不产生影响。在径向方向相对保护电极102的传感器电极53的部分,也就是,传感器电极53上由保护电极102盖住的后半圆弧部分形成死区。相反的,在径向方向不相对保护电极102的传感器电极53的部分,也就是,在径向方向相对接触部分103的传感器电极53的前半圆弧部分形成可检测范围A,其可检测由于第一异物110的接近引起的电容量变化。保护电极102的可检测范围A设置成可检测在关门时前进方向前侧存在的第一异物110。根据本实施例的可检测范围A扩大到门板4的车前侧。
下一步,说明在门板4关闭时异物检测部7的操作。
如果从操作开关31输入关闭信号,控制电路8将驱动信号输出给滑动电机28并且致动以关闭门板4。同时,控制电路8驱动异物传感器41。
参考图6A说明非接触式检测部47的操作。在门板4滑动过程中,如果导电的异物110进入可检测范围A,传感器电极53检测到的电容量发生变化。电容检测装置45检测到电容量的变化,并将电容量检测信号输给控制电路8。如果输入电容量检测信号,控制电路8判断出门板4和车体3之间存在第一异物110,并将使门板4停下的停止信号输出给滑动电机28。结果,门板4被停下。
具体地说,保护电极102设置在门板4(外板95)和传感器本体44(传感器电极53)之间。因此,可以防止在传感器电极53和门板4之间直接生成寄生电容,在门板4和保护电极102之间生成的第一寄生电容C1,及在保护电极102和传感器电极53之间生成的第二寄生电容C2。
如果第二异物111从门板4的外侧接近门板4,在第二异物111和门板4之间生成第三寄生电容C3。第三寄生电容C3通过门板4与第一寄生电容C1平行耦合。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保护电极102的电压与传感器电极53的电压保持相同。因此,即使在保护电极102和门板4之间的第一寄生电容C1与第三寄生电容C3平行耦合,在保护电极102和传感器电极53之间的第二寄生电容C2也不会受影响。因此,即使第二异物111从门板4的外侧接近门板4,传感器电极53检测到的电容量也不会变化。因此,可以防止基于在门板4和车体3之间第二异物的存在导致的错误检测(错误判断)。
如果非接触式检测部47检测出门板4和车体3之间的第一异物110,控制电路8不限于停止滑动电机28,还设置使滑动电机28减速或引起乘客的注意的结构。上述情况是接触式检测部50检测出第一异物的时候。如果第一异物110夹在处于滑动过程中的门板4和车身3之间(门开口9)之间,也就是,如果第一异物110与门板4的前边缘部4a接触,保持部82弹性变形,并且传感器本体44受到来自第一异物110的挤压力。如果压电橡胶52由于挤压力变形,压电橡胶52的电阻值发生变化,电流在传感器电极53和芯电极51之间流动。电流检测元件46检测电流,并将电流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电路8。因此,控制电路8判断出第一异物110夹在门板4和车身2之间,并将驱动信号输出给滑动电机28,以将门板4移动到全开位置。结果,门板4滑到全开的位置。
控制电路8根据从位置检测装置24输入的位置检测信号,检测出门板4(下臂16)的位置。如果控制电路8检测出门板4在从全闭位置到预定距离范围内(例如离全闭位置的3到5CM)滑动,即使有电容检测信号从电容检测装置45输入,控制电路8都使电容量检测信号无效。换句话说,在门板4接近全闭位置的情况下,控制电路8通过非接触式检测部47取消异物检测,并仅根据来自对应于接触式检测部50的电流检测单元46的电流检测信号,检测出第一异物110。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1)保护电极102设置在传感器本体44和门板4之间。保护电极102通过缓冲放大器71与传感器电极53保持相同的电压。因此,相对保护电极102的传感器电极53的部分形成死区,不能检测出电容量的变化。因此,即使第二异物111从门板4的侧边接近门板4,也可以防止传感器电极53检测出的电容量被第三寄生电容C3改变。换句话说,即使第二异物111从门板4的外部接近门板4,也可以防止在门板4和车身3之间存在的第二异物111被误测。仅通过设定保护电极102获得的简单结构实现了防止误测机制,并通过缓冲放大器71将保护电极102与传感器电极53保持在相同的电压。
例如,只有接触式检测部50(压敏开关等)的场合,仅当第一异物110与接触式检测部50接触之后,才检测出第一异物110的存在。因此,在第一异物110进入门板4和车身3之间后,到打开门板4需要很长的时间。并且,给滑动电机28施加了负载。因此希望使用能够以非接触方式检测第一异物110的电容型异物传感器41。
(2)保护电极102设置在将传感器本体44固定在门板4上的保护器42内。因此,通过保护器42将传感器本体44固定在门板4上,保护器42很容易地将保护电极102固定在门板4上。并且,因为保护电极102构成了保持传感器本体44的保持部82的一部分,保护电极102很容易地设置在传感器电极53和门板4之间。并且,因为保护电极102构成了保持部82的一部分,保护电极102设置成接近传感器电极53。因此,很容易电连接传感器电极53和保护电极102。结果,可以减少电滑动门装置1的生产成本。
(3)安装部81由绝缘的树脂材料形成。安装部81一体形成在保持部82内,并且保持部82具有保护电极102。因此,安装部81可以很容易地使保护电极102与门板4绝缘。
(4)保护电极102形成了保持传感器本体44的保持部分82的一部分。因此,可以通过调节保持部82的形态来调节第一异物110的可检测范围A。
(5)保护器42的组成元件中,安装部81和接触部103由绝缘树脂材料形成,并且保护电极102由导电的树脂材料形成。因此,可以很容易形成具有防止非接触式检出部47误检的保护电极102的保护器42,例如通过挤压成形。换言之,可以缩短保护器42的制造时间并降低制造成本。
(6)第五电线85与构件84连接,并且第五电线85从保护器42的下端部向外部延伸。只要通过将第五电线旋合到电路容置部61的接线端子76上,可以很容易地将保护电极102与缓冲放大器71连接。因此,可以让传感器本体44和保护器42不必具有用于设定保护电极102电压的复杂结构。
(7)构成接触式检测部50的芯电极51、压电橡胶50和传感器电极53形成同轴电缆状。因此,在将传感器本体44安装到保护器42上时,不必考虑传感器本体44的方向。这便于相对于保护器42和门板4组装接触式检测部50。进一步,因为传感器本体44形成同轴电缆状,即使传感器本体44以弯曲状态安装到门板上,也可以确保接触式检测部50检测异物的性能。因此,可以增加传感器本体44安装位置的自由度。
(8)传感器本体44比门板4更加朝车辆2的前方突出。换句话说,传感器本体44比门板4的前端4b更加朝关闭门板4时的移动方向突出。因此,非接触式检测部47可以更快地检测门板4和车身3之间的第一异物110。因为接触式检测部50的接触部103比门板4更早接触到第一异物110,接触部103可以更快地检测出第一异物110。
(9)保护电极102的外表面102c由绝缘涂层83包覆。因此,可以防止第一异物110、第二异物111等接触到保护电极102。换句话说,通过绝缘涂层83可以将保护电极102与第一异物110和第二异物111绝缘。
上述实施例可以作如下修改。
在上述实施例中,异物传感器41同时具有电容型的非接触式检测部47和接触式检测部50。但是,并不限于此结构,也可以仅具有非接触式检测部47。但是,如果同时具有非接触式检测部47和接触式检测部50,通过两个系统可以确保检测异物的自动防故障功能。进一步,可以获得多种功能,例如根据非接触式检测部47的检测引起乘客的注意,以及根据接触式检测部50的检测,停止和完全打开门板4。
在上述实施例中,接触式检测部50具有压电橡胶52、芯电极51以及对应于将压电橡胶52夹在其间的一对电极的传感器电极53。换句话说,根据压电橡胶52的电阻值变化,可以检测出门板4和车身3之间的第一异物110。但是,并不限于此结构,接触式检测部50可以是压敏开关型。例如,异物传感器41具有间隔开的长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的一端通过电阻器与第二电极的一端电连接,并向第一电极的另一端供给电流,并将第二电极的另一端与电流检测元件46电连接。如果上述的异物传感器41接触第一异物110从而受到压力,第一电极接触到第二电极,在两个电极之间流过的电流发生变化。因此,可以通过电流检测元件46检测到这个变化,
在上述实施例中,保护电极102由导电树脂材料形成,并形成保护器42的保持部82的一部分。但是,并不限于此结构,只要保护电极120设置在传感器电极53和门板4之间,也可以由,例如图9或10所示的保护电极120构成。
图9和图10中所示的保护电极由构件84构成。具体的,构件84具有多个从安装部81向外部突出的突起部,该突起部向门板4方向延伸,并沿着保持部82的外周面(传感器电极53的外周面)弯曲。突出部作为保护电极120。如图9的实线所示,具有保护电极120的构件84的一部分截面形成近S形。保护电极120设置在门板4和传感器电极53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一种绝缘树脂材料形成保护器42,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可以省略绝缘涂层83。并且,因为使用对应于构成保护器42部分的那部分构件84(构件本体84a)作为保护电极120,即使具有保护电极120,也可以防止零件数量的增加,并使试图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成为可能。
进一步,因为构件84(构件本体84a)嵌入在由绝缘树脂材料制成的安装部81,可以很容易地将保护电极120与门板4绝缘。不用说,保护电极120的外表面120a(暴露于安装部81外部的表面)可由与绝缘涂层83相同的绝缘涂层包覆。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从保护电极102延伸的第五电线85旋合到电路容置部61的接线端子76,保护电极102与传感器电极53经由缓冲放大器71电连接。但是,通过使接线端子76夹住第五电线85,可以经由缓冲放大器71将保护电极102与传感器电极53电连接。
进一步,如图11所示,也可以在电路容置部61上设置针部130代替接线端子76。针部130与缓冲放大器71的输出端子75电连接。根据上述结构,仅通过将传感器本体44插入插孔101,针部130插入保护电极102。换句话说,保护电极102可以与传感器电极53电连接。结果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并且,在图11中,针部130设置在电路容置部61内,但是并不限于此结构,针部130可设置在保护器42内。针部130与保护电极102电连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传感器本体44插入插孔101,针部130插入电路容置部61。因此,保护电极102经由缓冲放大器71与传感器电极53电连接。
根据上述的实施例,可以使用图12中的电路容置部140替代电路容置部61。第一金属片141、第二金属片142和电路部145设置在电路容置部140的板件62上。芯电极51通过第一电线143、第一金属片141和第一引线144连接到接地线GND。电路部145具有电容检测器45、电流检测元件46以及缓冲放大器71。电路部145通过第二引线146接收电力,并通过第一引线144连接到接地线GND。传感器电极53通过第二电极147、第二金属片142和电路部145电连接到接线端子148。如果保护电极102与接线端子148连接,保护电极102通过电路部145的缓冲放大器71与传感器电极53电连接。因此,缓冲放大器71将保护电极102与传感器电极53保持在相同的电压。电路部145由通过第三引线149连接的控制电路8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少连接到电路容置部140的引线数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接触部103由弹性绝缘树脂材料形成,但也可以由属于多孔绝缘材料的海绵形成。
如果根据电容检测信号,检测出在门板4和车身3之间的第一异物110,控制电路8不仅限于停止滑动电机28,也可以设置成使滑动电机28减速或引起乘客的注意。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实施例中,在门板4的关闭动作过程中,从接触式检测部50输入电流检测信号时,控制电路8使滑动马达28移动门板4到全开位置,但是,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设置成使门板4停下。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缓冲放大器71将保护电极102与传感器电极53保持在相同的电压。但是,不限于此结构,也可以将保护电极102的电压(电势)与传感器电极53电压(电势)的电压比保持在固定值。将电压比保持在固定值意味着控制对应于传感器电极53的电压变化的保护电极102电压的方式是使传感器电极53电压与保护电极102电压的电压比总是保持在恒定。例如,通过利用传感器电极53和保护电极102相对接地线GND的电势差,计算出传感器电极53的电压和保护电极102的电压之间的比率,缓冲放大器71控制保护电极102的电压以使比率到达一个恒定值。
在上述实施例中,异物传感器41设置在门板4的前边缘部4a。但是,例如,异物传感器41也可以设置在车身3上。在这种情况下,异物传感器41可以设置在门开口9周边部相对前边缘部4a的部分。换句话说,异物传感器41可以设置在门板4和车身3中任意一个的配置体内。并且,异物传感器41不限于设置在车辆2的门板4或由门板4开闭的门开口9周边部,还可以设置在车辆2的后门、由后门开闭的开口部周边部以及由行李箱门开闭的开口部周边部中任意一处。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被夹持部96插入到安装槽86,保持传感器本体44的保护器42安装在托架91上。但是在某些形状的车辆2(门板4)中,保护器42也可以直接安装在门板4上。例如,图6A所示的门板4的前端4b可插入安装槽86。换句话说,安装部86夹持住内板92的延伸部94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可以省略托架91,降低了在车辆2上安装电滑动门装置的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中,保护器42的安装部81由绝缘树脂材料形成。但是,安装部81也可以由与保护电极102相同的导电树脂材料形成。绝缘涂层83将传感器电极53和保护电极102从门板4绝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容易地制造保护器42并可以降低保护器42的制造成本。

Claims (11)

1.一种开闭装置(1),包括:
导电可移动体(4),其可在关闭方向和关闭方向相反的打开方向移动从而开闭在导电开口形成体(3)上形成的开口部(9),所述可移动体(4)具有位于可移动体(4)的所述关闭方向前侧的前边缘部(4a),并且所述开口部具有与所述边缘部(4a)相对的相对边缘部;
传感器(41),设置在配置体内,该配置体为所述开口形成体(3)和所述可移动体(4)中的任意一个,所述传感器(41)设置在所述前边缘部(4a)或所述相对边缘部中的任意一个内,所述传感器(41)具有传感器电极(53),并且所述传感器(41)能够检测出导电的被测物(110),该检测根据所述传感器电极(53)和接近所述传感器电极(53)的所述被测物(110)之间的电容量变化进行;以及
保护电极(102、120),所述保护电极设置在所述配置体(4)和所述传感器电极(53)之间,所述保护电极(102,120)与所述传感器电极(53)电连接,并且所述保护电极(102,120)的电势与所述传感器电极(53)的电势保持相同或相对于所述传感器电极(53)的电势保持固定比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体(4)设有用于支撑所述传感器(41)的支撑件(42),并且所述支撑件(42)具有所述保护电极(102,12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42)设有用于保持所述传感器(41)的保持部(82),和用于将所述保持部(82)安装在所述配置体(4)上的安装部(81),并且
所述保持部(82)具有所述保护电极(102,12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42)由绝缘树脂材料制成,
所述保护电极(102,120)由导电树脂材料制成,并且
所述保护电极(102)与所述支撑件(42)一体成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42)具有用于保持所述传感器的保持部(82),用于将所述保持部(82)安装到所述配置体(4)上的安装部(81),和用于加强所述安装部(81)的构件(84),并且
所述构件(84)具有从所述安装部(81)外突的突出部(120),并且所述突出部(120)形成保护电极(120)。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开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与所述保护电极(102,120)电连接的连接件(85),以及与所述连接件(85)电连接的电路装置(71),其中所述电路装置(71)控制所述保护电极(102,120)的电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41)具有收容所述电路装置(71)的容置部(61,140),并且
所述连接件(85)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部(61,140)和所述支撑件(42)的一个中的针部(130),并且,其中,在所述支撑件(42)支撑所述传感器(41)的状态下,所述针部(130)插入所述容置部(61,140)和所述支撑件(42)中的另一个。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开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41)设有接触式检测部(50),所述接触式检测部(50)具有一对导电体(51,53),根据对应于从被测物(110)施加的压力而变化的该对导电体(51,53)的电阻值或电压值,所述接触式检测部(50)能够检测出所述被测物(110),以及
所述这对导电体(51,53)与所述传感器电极(53)同轴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41)设置在所述可移动体(4)内,并且所述接触式检测部(50)相对于所述关闭方向从所述可移动体(4)朝前突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这对导电体(51,53)中的一个也作为所述传感器电极(53)。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开闭装置(1),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涂层(83)在所述保护电极(102,120)的外表面(102C)上形成。
CN200680008669.9A 2005-03-22 2006-03-22 开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23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82202/2005 2005-03-22
JP2005082202 2005-03-22
PCT/JP2006/305661 WO2006101109A1 (ja) 2005-03-22 2006-03-22 開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2369A true CN101142369A (zh) 2008-03-12
CN101142369B CN101142369B (zh) 2012-02-29

Family

ID=37023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0866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2369B (zh) 2005-03-22 2006-03-22 开闭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958672B2 (zh)
CN (1) CN101142369B (zh)
DE (1) DE112006000637T5 (zh)
WO (1) WO200610110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4010A (zh) * 2011-03-03 2012-09-05 阿斯莫株式会社 异物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2852425A (zh) * 2011-06-30 2013-01-02 阿斯莫有限公司 异物检测传感器的固定构造及具备该构造的异物检测装置
CN103364837A (zh) * 2012-04-03 2013-10-23 阿斯莫有限公司 异物探测传感器
CN108442844A (zh) * 2018-05-25 2018-08-24 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尾门系统及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16186B2 (ja) * 2005-03-22 2011-01-19 アスモ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
WO2006101109A1 (ja) 2005-03-22 2006-09-28 Asmo Co., Ltd. 開閉装置
JP2007308929A (ja) * 2006-05-17 2007-11-29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ドア開閉制御装置
JP5284224B2 (ja) * 2009-09-01 2013-09-11 アスモ株式会社 開閉装置
JP4987056B2 (ja) * 2009-10-07 2012-07-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ドア構造
JP5083298B2 (ja) * 2009-11-20 2012-11-2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ステップユニット
US8348330B2 (en) * 2009-12-01 2013-01-08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Wire harness protector and touch sensor assembly
US9234979B2 (en) 2009-12-08 2016-01-12 Magna Closures Inc. Wide activation angle pinch sensor section
US8493081B2 (en) 2009-12-08 2013-07-23 Magna Closures Inc. Wide activation angle pinch sensor section and sensor hook-on attachment principle
US8397581B2 (en) * 2010-03-29 2013-03-19 Honda Motor Co. Ltd. Pinch sensor with door seal
US8457831B2 (en) * 2010-07-14 2013-06-04 Honda Motor Co., Ltd. Power door safety locking system
WO2012032289A1 (en) * 2010-09-06 2012-03-15 Cummins Ltd Rotational speed sensor
KR101017096B1 (ko) * 2010-09-30 2011-02-25 (주)펄스테크 장애물 감지용 센서스트립 및 그 결합구조
US8752332B2 (en) * 2011-04-21 2014-06-17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slide door pinch sensor assembly
DE102011111209A1 (de) * 2011-08-20 2013-02-21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Hallstadt Türmodul mit integrierter Sensorelektrode
JP6219597B2 (ja) * 2013-05-20 2017-10-25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センサー付きプロテクター
JP6424074B2 (ja) * 2014-11-21 2018-11-14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センサー付きプロテクター
DE202016102152U1 (de) * 2016-04-22 2017-07-26 Gebr. Bode Gmbh & Co. Kg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anzutreibendes Element
JP7081089B2 (ja) * 2017-07-06 2022-06-07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ドア開閉装置、静電センサ
CN111788366A (zh) * 2018-05-16 2020-10-16 博泽(班贝格)汽车零部件欧洲两合公司 具有相对于车辆车身手动和/或电动调整车门的装置的车辆
JP7016777B2 (ja) * 2018-08-23 2022-02-07 株式会社ミツバ センサ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DE102019105600A1 (de) * 2019-03-06 2020-09-10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
JP7303716B2 (ja) * 2019-09-27 2023-07-05 西川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センサー付きプロテクター
JP2022118929A (ja) * 2021-02-03 2022-08-16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タッチセンサユニット
US20220364406A1 (en) * 2021-05-17 2022-11-17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Bamberg Method for the operation of a motorized flap arrangement
JP2023020293A (ja) * 2021-07-30 2023-02-09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動作検出装置
US11679655B2 (en) * 2021-08-05 2023-06-20 Honda Motor Co., Ltd. Outer pinch sensor
US11850922B2 (en) 2022-04-05 2023-12-26 Honda Motor Co., Ltd. Door seal and sensor assembly for motor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53332B2 (de) * 1988-08-05 1997-09-03 Karlheinz Beckhausen Sicherheitskontaktschiene
US5051672A (en) * 1989-04-28 1991-09-24 Kabushiki Kaisha Riken Automatic window/door system
US5079417A (en) * 1991-02-22 1992-01-07 Link Controls, Inc. Failsafe sensing edge for automatic doors and gates
US5921026A (en) * 1995-06-07 1999-07-13 Miller Edge, Inc. Adjustable height sensing edge for a door
JPH1172395A (ja) 1997-08-29 1999-03-16 Nishikawa Rubber Co Ltd 挟込防止装置のセンサー埋設方法
WO1999034081A1 (fr) * 1997-12-24 1999-07-08 Asmo Co., Ltd. Dispositif d'ouverture et de fermeture automatique
JP3291234B2 (ja) * 1997-12-26 2002-06-10 アスモ株式会社 コードスイッチ端末処理方法及び圧力検知装置
JP3300660B2 (ja) 1998-01-20 2002-07-08 アスモ株式会社 自動開閉装置
JP2000065653A (ja) 1998-08-26 2000-03-03 Asmo Co Ltd 固定構造、感圧センサ固定方法、及び圧力検出装置
JP3957933B2 (ja) * 1999-11-01 2007-08-15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水中ローダ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基板処理装置
US7000352B2 (en) * 2001-02-22 2006-02-21 Asmo Co., Ltd. Backdoor system of vehicle having pressure sensor for detecting object pinched by backdoor
US6683296B2 (en) * 2001-09-13 2004-01-27 Miller Edge, Inc. Sensor system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 of a door using a time-delay failure signal
JP4035418B2 (ja) * 2001-10-31 2008-01-23 株式会社本田電子技研 近接スイッチおよび物体検出装置
DE10220725C1 (de) * 2002-05-07 2003-04-03 Metzeler Automotive Profile Vorrichtung zum Erkennen eines Hindernisses in dem Öffnungsbereich eines bewegbaren Schließelements eines Kraftfahrzeugs
JP3868347B2 (ja) 2002-07-25 2007-01-17 電気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無機質粉末およびこれを充填した樹脂組成物
KR101046666B1 (ko) * 2002-12-25 2011-07-06 에이씨티 엘에스아이 인크. 정전 용량 검출형 근접 센서
JP4257636B2 (ja) * 2003-02-25 2009-04-2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物体検知センサ及び開閉体挟み込み検知装置
DE10310066B3 (de) * 2003-03-07 2005-02-17 Metzeler Automotive Profile Systems Gmbh Vorrichtung zum Erkennen eines Hindernisses in dem Öffnungsbereich eines bewegbaren Schließelements
EP1612361A1 (en) * 2003-04-09 2006-01-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oving device and open/close control device for moving body
US7116117B2 (en) * 2004-02-16 2006-10-03 Honda Motor Co., Ltd. Capacitive sensor
WO2006101109A1 (ja) 2005-03-22 2006-09-28 Asmo Co., Ltd. 開閉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4010A (zh) * 2011-03-03 2012-09-05 阿斯莫株式会社 异物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2852425A (zh) * 2011-06-30 2013-01-02 阿斯莫有限公司 异物检测传感器的固定构造及具备该构造的异物检测装置
US9371679B2 (en) 2011-06-30 2016-06-21 Asmo Co., Ltd. Structure for fixing foreign object detection sensor and foreign object detection apparatus having the structure
CN102852425B (zh) * 2011-06-30 2017-03-01 阿斯莫有限公司 异物检测传感器的固定构造及具备该构造的异物检测装置
CN103364837A (zh) * 2012-04-03 2013-10-23 阿斯莫有限公司 异物探测传感器
CN108442844A (zh) * 2018-05-25 2018-08-24 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尾门系统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6101109A1 (ja) 2006-09-28
US20090100755A1 (en) 2009-04-23
US7958672B2 (en) 2011-06-14
CN101142369B (zh) 2012-02-29
DE112006000637T5 (de) 2008-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2369B (zh) 开闭装置
US8336255B2 (en)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JP4800753B2 (ja) 開閉装置
US8159231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ensor supporting member
US8191311B2 (en)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CN105051571A (zh) 组合电容和电感式障碍传感器
US20080211519A1 (en) Capacitance sensor
US6936986B2 (en) Device for sensing an obstacle in the opening range of a powered closure el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2852425B (zh) 异物检测传感器的固定构造及具备该构造的异物检测装置
JP2005227244A (ja) 静電容量型センサ
CN110445487A (zh) 夹入检测开关
CN101449349B (zh) 压力检测开关和车辆用开闭装置
JP2007256136A (ja) タッチセンサ
JP4616186B2 (ja) 開閉装置
CN105121261A (zh) 电容式装饰传感器及系统
JP2008292445A (ja) 異物検出装置及び開閉装置
JP2005227243A (ja) 静電容量型センサ
JP5437597B2 (ja) 開閉装置
JP2009250857A (ja) 静電容量センサ
JP4745950B2 (ja) 開閉装置
US8491033B2 (en) Door trim for vehicle
JP5380748B2 (ja) 挟み込み検知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車両用電動ドアシステム
JP6239238B2 (ja) タッチセンサ装置
JP5705630B2 (ja) 異物検知センサの製造方法及び異物検知センサ
JP2021018151A (ja) タッチセン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29

Termination date: 201703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