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9599A - 乘客输送装置及乘客输送装置的安全设备 - Google Patents

乘客输送装置及乘客输送装置的安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59599A
CN103359599A CN2013100535609A CN201310053560A CN103359599A CN 103359599 A CN103359599 A CN 103359599A CN 2013100535609 A CN2013100535609 A CN 2013100535609A CN 201310053560 A CN201310053560 A CN 201310053560A CN 103359599 A CN103359599 A CN 1033595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ing edge
conveying appliance
passenger conveying
safety apparatus
safet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535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本健司
松本达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595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95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乘客倚靠或者产生碰撞的情况下难以破损的乘客输送装置的安全设备。本发明的安全设备(13)设置在乘客输送装置主体与结构体(12)之间的交叉部或者乘客输送装置彼此之间的交叉部,其中,利用接合部(13D)在安全设备(13)的主板体(13A)的前缘接合圆筒状的前缘体(13B),以使接合部(13D)的上端位于比前缘体(13B)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的方式设置非接合部(13E),由此能够加长安全设备(13)的向结构体(12)安装的安装部的孔(13C)和位于接合部(13D)上端的刚性骤变部(13F)之间的距离(L),从而能够减小刚性骤变部(13F)的反作用力(R),从而形成为难以破损的安全设备(13)。

Description

乘客输送装置及乘客输送装置的安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扶梯和电动通道等乘客输送装置及其所具备的安全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用来防止乘客被自动扶梯彼此之间的交叉部或自动扶梯和建筑结构物之间的交叉部夹住的安全设备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乘客输送装置中,作为防止乘客被自动扶梯彼此之间的交叉部或者自动扶梯和建筑结构物之间的交叉部夹住的安全设备,具有可动警告板及固定保护板(参照JEAS-A406)。
作为上述安全设备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方案,其包括堵住交叉部的楔状空间的三角形主板体和与主板体的前缘接合的筒状的前缘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27252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安全设备中存在以下问题:由于主板体和前缘体的刚性不同,因此在承受负载时,位于主板体和前缘体的接合部上端的刚性骤变部最容易破损,使得整个主板体以最为接近向结构体安装的安装部的接合部的端部为破损的起点破损。即,当因乘客倚靠或者碰撞所产生的负载作用在安全设备时,由于安全设备的向结构体安装的安装部与成为破损的起点的刚性骤变部之间的距离短,因此在刚性骤变部产生大的负载而导致安全设备易于破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对作用在安全设备上的负载而难以破损的安全设备。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乘客输送装置,其具有:设置在建筑结构物上的乘客输送装置主体;及设置在所述乘客输送装置主体与所述建筑结构物的结构体之间的交叉部或所述乘客输送装置主体与其他乘客输送装置主体之间的交叉部的安全设备,所述乘客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设备具有主板体和利用接合部与所述主板体的前缘接合的圆筒状的前缘体,所述接合部的上端位于比所述前缘体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
发明效果
如此,通过使接合部的上端位于比前缘体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能够将前缘体的上部设置成非接合部,能够加长安全设备中的向结构体安装的安装部的孔、与位于主板体和前缘体之间的接合部的上端的刚性骤变部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减小刚性骤变部的反作用力。而且,由于能够减小刚性骤变部的反作用力,因此能够形成为应对因乘客倚靠或碰撞产生的负载而难以破损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自动扶梯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自动扶梯、结构体及安全装置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3是安全设备的结构图。
图4是沿着安全设备的A-A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4中的现有结构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自动扶梯
2 框体
2a 上部水平框架
2b 中间框架
2c 下部水平框架
3 驱动链轮
4 从动链轮
5 踏板链条
6 踏板
7 栏杆面板
8 移动扶手
9 驱动装置
9A 电动机
9B 制动器
9C 运行控制部
10 动力传递链条
11 商用电源
12 结构体
13、14 安全设备
13A 主板体
13B 前缘体
13C 孔
13D 接合部
13E 非接合部
13F 刚性骤变部
L 刚性骤变部与孔之间的距离
R 反作用力
W 负载
X 破损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各附图中,对相同或者类似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举出自动扶梯作为乘客输送装置的一例,对在建筑结构物(建筑物)的结构体和乘客输送装置主体交叉的交叉部设置安全装置的示例进行说明。
图1是自动扶梯的整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自动扶梯1具有框体2,所述框体2包括上部水平框架2a、下部水平框架2c及将上述框架连结起来的倾斜的中间框架2b。框体2跨越建筑结构物的上下的各个楼层设置。另外,自动扶梯1除了框体2外还具备:设置在上部水平框架2a内的驱动链轮3;设置在下部水平框架2c内的从动链轮4;环状地卷绕在上述各个链轮3、4上的踏板链条5;与该踏板链条5连结并且具有在去路侧始终被保持为水平的踏板的梯级6;竖直地设置在该梯级6的宽度方向两侧的栏杆面板7;在该栏杆面板7的周缘的引导下移动的移动扶手8;及对踏板链条5和移动扶手8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9。驱动装置9包括电动机9A、制动器9B及对上述各个部分的驱动进行控制的运行控制部9C,并且通过从商用电源11供电而被驱动。电动机9A的旋转力经动力传递链条10而传递至踏板链条5和移动扶手8。
图2是自动扶梯、结构体及安全设备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如图2所示,在自动扶梯1和建筑结构物的结构体12之间的交叉部,安全装置13及安全设备14利用安装部而安装在结构体12上。
图3是安全设备的结构体。图4是沿着安全设备A-A线剖开的剖视图。如图3和图4所示,安全设备13包括主板体13A及利用一定范围的接合部13D与主板体13A的前缘接合的圆筒状的前缘体13B。另外,在安全设备1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在结构体12上时使用的孔13C。
需要说明的是,在接合部13D的上方设置有非接合部13E,在非接合部13E中,主板体13A和前缘体13B彼此不接触。具体而言,接合部13D的上端位于比前缘体13B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由此,在接合部13D的上方设有非接合部13E。进而,非接合部13E构造成在从接合部13D的上端到前缘体13B的上端之间的主板体13A与前缘体13B之间的对置部设置有空隙。
在此,当因乘客倚靠或者碰撞而使得有负载作用在安全设备13上时,产生侧面方向的负载W。而且,当负载W超过了安全设备13的强度时,以存在于主板体13A与前缘体13B之间的接合部13D的上端的刚性骤变部13F为起点,以破损线X所示的形状产生安全设备13的破损。
该刚性骤变部13F的反作用力R支承因负载W而在孔13C的周围产生的力矩,反作用力R根据刚性骤变部13F与孔13C之间的距离L的大小而变化。
图5是表示图4的现有结构的图。在现有构造中,如图5所示,主板体13A和前缘体13B利用接合部13D’而在前缘体13B的整个区域彼此接合,刚性骤变部13F’与孔13C之间的距离为较短的距离L’,在刚性骤变部13F’产生较大的反作用力R’。
对此,通过对图3和图4所示的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图5所示的现有技术的结构进行比较可以知道,刚性骤变部13F、13F’与孔13之间的距离的关系为L>L’,因此刚性骤变部13F、13F’上的反作用力的关系为R<R’。
由此,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减小刚性骤变部13F的反作用力R,因此安全设备13形成为难以破损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上述结构应用于安全设备14,能够与安全设备13相同地形成为难以破损的结构。
另外,上述构造不仅能够应用于自动扶梯1和结构体12之间的交叉部,而且还能够应用于乘客输送装置主体和其他乘客输送装置主体之间的交叉部。
另外,虽然示出举出自动扶梯作为乘客输送装置主体的一例的示例,但本发明也能够使用倾斜型的电动通道作为乘客输送装置主体。
以上,使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而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说明的结构只不过是一个示例,本发明在不脱离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的变更。

Claims (4)

1.一种乘客输送装置,其具有:设置在建筑结构物上的乘客输送装置主体;及设置在所述乘客输送装置主体与所述建筑结构物的结构体之间的交叉部或所述乘客输送装置主体与其他乘客输送装置主体之间的交叉部的安全设备,
所述乘客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设备具有主板体和利用接合部与所述主板体的前缘接合的圆筒状的前缘体,所述接合部的上端位于比所述前缘体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乘客输送装置具有非接合部,该非接合部在从所述接合部的上端到所述前缘体的上端之间的所述主板体与所述前缘体之间的对置部设有空隙。
3.一种乘客输送装置的安全设备,其设置在乘客输送装置主体与建筑结构物的结构体之间的交叉部或所述乘客输送装置主体与其他乘客输送装置主体之间的交叉部,所述乘客输送装置主体设置在所述建筑结构物上,
所述乘客输送装置的安全设备的特征在于,
所述乘客输送装置的安全设备具有主板体和利用接合部与所述主板体的前缘接合的圆筒状的前缘体,所述接合部的上端位于比所述前缘体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客输送装置的安全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乘客输送装置的安全设备具有非接合部,该非接合部在从所述接合部的上端到所述前缘体的上端之间的所述主板体与所述前缘体之间的对置部设有空隙。
CN2013100535609A 2012-03-28 2013-02-19 乘客输送装置及乘客输送装置的安全设备 Pending CN1033595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2713A JP2013203505A (ja) 2012-03-28 2012-03-28 乗客コンベアおよび乗客コンベアの安全設備
JP2012-072713 2012-03-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9599A true CN103359599A (zh) 2013-10-23

Family

ID=49361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535609A Pending CN103359599A (zh) 2012-03-28 2013-02-19 乘客输送装置及乘客输送装置的安全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203505A (zh)
CN (1) CN103359599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96980A (ja) * 1999-04-13 2000-10-24 Nisshin:Kk 乗客輸送体の安全設備
JP2001302167A (ja) * 2000-04-19 2001-10-31 Nisshin:Kk 乗客輸送体の安全設備
JP2007039153A (ja) * 2005-08-01 2007-02-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乗客コンベアの安全設備
JP2010143735A (ja) * 2008-12-22 2010-07-01 Hitachi Ltd 傾斜型乗客コンベアの安全装置
CN102190240A (zh) * 2010-03-15 2011-09-2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乘客传送设备及其安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96980A (ja) * 1999-04-13 2000-10-24 Nisshin:Kk 乗客輸送体の安全設備
JP2001302167A (ja) * 2000-04-19 2001-10-31 Nisshin:Kk 乗客輸送体の安全設備
JP2007039153A (ja) * 2005-08-01 2007-02-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乗客コンベアの安全設備
JP2010143735A (ja) * 2008-12-22 2010-07-01 Hitachi Ltd 傾斜型乗客コンベアの安全装置
CN102190240A (zh) * 2010-03-15 2011-09-2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乘客传送设备及其安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03505A (ja) 2013-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10002632A (ko) 접이식 핸드레일
JP5806996B2 (ja) 乗客コンベアおよび乗客コンベア装置
CN103359599A (zh) 乘客输送装置及乘客输送装置的安全设备
JP2007161447A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スカートガード装置
JP6037023B2 (ja) 乗客コンベア設備
JP2016166061A (ja) 延設部材とそれを用いた乗客コンベア
JP2013010604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1140802A (ja) 建設機械
KR101894830B1 (ko) 승강로 하부피트에 설치되어지는 안전장치
CN103010914B (zh) 乘客传送设备
KR20160000702U (ko) 수직 사다리용 접이식 플랫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수직 사다리
JP7204994B2 (ja) 乗客コンベア及びそのスカートガードスイッチ装置
KR20060108647A (ko) 엘리베이터 로프를 설치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5748329B2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リニューアル工法
JP6969695B1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照明装置
JP2011148628A (ja) マンコンベアのステップ装置
JP2011184144A (ja) 乗客コンベア
JP2014065562A (ja) クリップガイドの取付治具
CN203529658U (zh) 输电铁塔升降设备用导轨的安装结构及输电铁塔
KR101406165B1 (ko) 안전모듈을 구비한 모노트랙 이동식 조명 장치
KR20170142736A (ko) 승강 장치
JP6298781B2 (ja) 乗客コンベア
KR102591974B1 (ko) 건설용 리프트
JP5210131B2 (ja) 乗客コンベア装置
JP2007204152A (ja) 乗客コンベアのトラス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5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