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9212A - 骑跨式车辆的灯光照射器支承结构 - Google Patents

骑跨式车辆的灯光照射器支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59212A
CN103359212A CN2013100951765A CN201310095176A CN103359212A CN 103359212 A CN103359212 A CN 103359212A CN 2013100951765 A CN2013100951765 A CN 2013100951765A CN 201310095176 A CN201310095176 A CN 201310095176A CN 103359212 A CN103359212 A CN 1033592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lluminating device
section
lens
junction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951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59212B (zh
Inventor
真壁知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59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92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592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92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受到来自于路面的冲击载荷时,不必提高灯光照射器罩的刚性就能够抑制灯光照射器罩的变形的骑跨式车辆的灯光照射器支承结构。骑跨式车辆(12)包括灯光照射器(10)与灯光照射器罩(88),灯光照射器罩支承在车身框架(14)上。灯光照射器包括:光源(108)、支承且覆盖光源的壳体(110)、透镜(112)。灯光照射器(10)的上部有光轴调整用的转动轴部(134)。壳体有主体部(116)与护罩部(118U),护罩部从主体部的上缘部(120U)向后延伸一体形成。透镜有主体部(126)与护罩部(128U),护罩部从主体部的上缘部(130U)向后延伸一体形成。

Description

骑跨式车辆的灯光照射器支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进行对准调整(aiming,光轴调整)的骑跨式车辆的灯光照射器支承结构(或者叫安装结构、保持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能够对灯光照射器的进行对准调整(光轴调整)的结构,在该结构中,于灯光照射器的反射器的上部设有枢轴,该枢轴插入从后方覆盖灯光照射器的后罩的卡合凹部中,从而使灯光照射器支承在后罩上且能够摇动,利用该摇动,能够调整灯光照射器的光轴。
由于灯光照射器以能够摇动的方式支承在后罩上,因而,为了保证灯光照射器的摇动空间,需要在灯光照射器与邻近配置在该灯光照射器上方的灯光照射器罩之间空出较大的间隙,为了在光轴调整时控制该间隙,需要另外设置弹性部件与卡合凹部,因而存在外观性较差、结构复杂、部件数量较多的问题。
另外,由于需要设置枢轴,因而支承枢轴的灯光照射器罩受到来自于路面方向的冲击时会容易产生变形,为了保证灯光照射器罩的刚性,需要对其进行复杂的结构设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219079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不复杂、用于调整光轴而在灯光照射器与灯光照射器罩之间设置的间隙的外观性较好的骑跨式车辆的灯光照射器支承结构,并且,无须加大支承灯光照射器的枢轴的灯光照射器罩的刚性,在受到来自于路面的冲击载荷时,灯光照射器支承结构能够抑制灯光照射器的变形。
为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为:一种骑跨式车辆(12)的灯光照射器支承结构,所述骑跨式车辆(12)包括灯光照射器(10)与灯光照射器罩(88),该灯光照射器罩(88)支承(安装)在车身框架(14)上且配置在所述灯光照射器(10)附近,并覆盖所述灯光照射器(10)的上部,所述灯光照射器(10)包括:光源(108)、支承(安装)所述光源(108)且覆盖所述光源(108)的后侧的壳体(110)以及支承(安装)在所述壳体(110)上的透镜(112),所述光源(108)发出的光能够透过该透镜(112),在所述灯光照射器(10)的上部具有光轴调整用的转动轴部(134),所述壳体(110)具有壳体主体部(116)与壳体护罩部(118U),所述壳体主体部(116)的上缘部(120U)沿着所述灯光照射器罩(88)的开口缘部(122U)形成,所述壳体主体部(116)构成所述壳体(110)的外观部,所述壳体主体部(116)具有将所述光源(108)发出的光向前方反射的反射器的作用,所述壳体护罩部(118U)从所述壳体主体部(116)的所述上缘部(120U)向后延伸一体形成,所述透镜(112)具有透镜主体部(126)与透镜护罩部(128U),所述透镜主体部(126)配置在所述壳体主体部(116)的前方,所述透镜护罩部(128U)从所述透镜主体部(126)的上缘部(130U)向后延伸一体形成,并且沿着所述壳体护罩部(118U)向后延伸,所述转动轴部(134)从所述透镜护罩部(128U)的上表面部向上突出一体形成。
技术方案2为: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骑跨式车辆(12)的灯光照射器支承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转动轴部(134)具有朝向所述骑跨式车辆(12)的行驶方向前方的前表面部(140),所述前表面部(140)配置在至少从正面看时经由所述透镜主体部(126)与所述灯光照射器罩(88)的所述上缘部(120U)之间的间隙能够看到的位置。
技术方案3: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骑跨式车辆(12)的灯光照射器支承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壳体护罩部(118)的后端部设有第1接合部(124),在所述透镜护罩部(128U)的后端部设有第2接合部(132),所述第1接合部(124)与所述第2接合部(132)接合在一起从而使所述壳体(110)与所述透镜(112)连接在一起。
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骑跨式车辆(12)的灯光照射器支承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壳体护罩部(118)沿着所述壳体主体部(116)的缘部(120)的整周设置,所述透镜护罩部(128)沿着所述透镜主体部(126)的缘部(130)的整周设置,所述第1接合部(124)与所述第2接合部(132)形成为平面状,所述第1接合部(124)与所述第2接合部(132)的平表面接合在一起并由超声波焊接连接在一起。
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骑跨式车辆(12)的灯光照射器支承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壳体(110)的下部设有连接部(142),该连接部(142)位于所述第1接合部(124)的后方,用于连接所述壳体(110)与所述灯光照射器罩(88)的调节螺栓(144)旋入该连接部(142)中,在所述灯光照射器罩(88)的下罩部(102)上设有所述调节螺栓(144)穿过且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长孔(152),位于下侧的所述透镜护罩部(128D)大致与所述下罩部(102)平行延伸,且从侧面看呈圆弧形。
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骑跨式车辆(12)的灯光照射器支承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转动轴部(134)位于所述光源(108)的后方,所述连接部(142)位于所述转动轴部(134)的前方,连接所述转动轴部(134)与所述连接部(142)的调整直线(147)以其下部位于前侧的方式向后倾斜,所述第1接合部(124)与所述第2接合部(132)相接合的接合面在所述光源(108)处与所述调节直线(147)交叉。
技术方案7:在技术方案1~6中任一项所述的骑跨式车辆(12)的灯光照射器支承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壳体主体部(116)的上部形成有左右一对向后凹的装饰凹部(115),在所述装饰凹部(115)的上方设置有左右一对所述转动轴部(134)。
采用技术方案1,由于作为调整轴的转动轴部一体设置在透镜上,因而不会使结构复杂,能够减小灯光照射器与灯光照射器罩的间隙,从而能够使外观较佳,并且,由于将转动轴部设置在对应于壳体护罩部与透镜护罩部的位置上,因而不但能够保证灯光照射器在前后方向上的刚性,而且能够降低灯光照射器在上下方向上的刚性。从而,由于灯光照射器在前后方向上具有较强的刚性,因而在进行光轴调整时的调整精度较高,另外,在二轮摩托车行驶时,有时会受到来自于地面的冲击载荷,此时,可以由灯光照射器在上下方向上产生的挠曲来吸收该载荷。能够抑制灯光照射器罩的变形,能够保证灯光照射器的外观。
采用技术方案2,由于将转动轴部一体设置在透镜上,并且配置在从透镜与灯光照射器罩的开口之间的间隙能够看到其前表面部的位置,因而,入射到透镜内部的光使得有光从转动轴部的前表面部向前方照射出,能够照射透镜与灯光照射器罩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使该间隙不是很显眼。
采用技术方案3,由于设置在壳体护罩部的后端部的第1接合部与设置在透镜护罩部的后端部的第2接合部接合在一起,从而使壳体与透镜的连接在一起,因而,难以从透镜与灯光照射器罩的开口之间的间隙看到第1接合部与第2接合部,能够提高灯光照射器10的美观性。
采用技术方案4,由于壳体护罩部沿着壳体主体部的缘部的整周形成,透镜护罩部沿着透镜主体部的缘部的整周形成,第1接合部与第2接合部的平表面相重合,用超声波焊接将二者焊接在一起,因而,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壳体与透镜的连接。
采用技术方案5,由于透镜护罩部大致平行于灯光照射器罩的下罩延伸,并且从侧面看呈圆弧形,因而,虽然灯光照射器在进行光轴调整时会移动,但透镜护罩部与下罩部之间的间隙的变化也较小。
采用技术方案6,由于壳体向后倾斜,使连接转动轴部与连接部的调整直线的下部位于前侧,并且,第1接合部与第2接合部相接合的接合面在光源处于调整直线相交叉,因而,能够以光源为基准来设定第1接合部与第2接合部(的位置),从而使第1接合部与第2接合部的设定较为容易。
采用技术方案7,由于在壳体主体部的上部形成有一对向后凹的装饰凹部,转动轴部在装饰凹部的上方设有左右一对,因而,装饰凹部在主要起到提高美观性的作用的同时,还由于其像指示灯一样地进行发光,因而使得转动轴部不易引起注意,不显眼。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配备有灯光照射器的二轮摩托车的左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二轮摩托车的局部正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灯光照射器的斜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灯光照射器的侧视图;
图5为沿图2中V-V线局部剖视图;
图6为灯光照射器的沿图2中VI-VI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图5所示的转动轴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灯光照射器;12、二轮摩托车;14、车身框架;16、头管;18、主框架;22、车座框架;26、引擎;48、前轮;50、把手;54后轮;70、车座;88、灯光照射器罩;100、上罩部;102、下罩部;108、光源;110、壳体;112、透镜;114、碗状部;115、装饰凹部;116、壳体主体部;118、118D、118L、118R、118U、壳体护罩部;120、120D、120L、120R、120U、130、130D、130L、130R、130U、缘部;122、122D、122L、122R、122U、开口缘部;124、第1接合部;126、透镜主体部;128、128D、128L、128R、128U、透镜护罩部;132、第2接合部;134、转动轴部;136、孔;138、突出部;140、前表面部;142、连接部;144、调节螺栓;146、螺孔;147、调节线;148、保持件;150、开口部;152、长孔;154、夹持件;154a、上侧夹持片;154b、下侧夹持片;154c、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骑跨式车辆的灯光照射器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配备有灯光照射器(前照灯)10的骑跨式车辆的二轮摩托车12的左视图。另外,为便于理解本发明,在下面的说明书中,如无特别说明,则以图1中箭头所述的方向为基准来说明前后以及上下方向,以乘坐在车身上的驾驶员所看到的方向为基准来说明左右方向。
二轮摩托车12具有构成车身的车身框架14,车身框架14具有:设置在其前端的头管16、从头管16向后下方斜向延伸的主框架18、连接在主框架18的后端部上的枢支框架20、连接在主框架18的中间部且向后上方延伸的车座框架22、从头管16向后下方延伸的下行框架24。引擎26以及安装在引擎26后部上并与之成一体的变速器28安装在主框架18、枢支框架20以及下行框架24上。
引擎26为单气缸引擎,具有曲轴箱30、安装在曲轴箱30的前侧上部的气缸单元32、安装在气缸单元32的上端部的气缸头34、覆盖气缸头34的上部开口的气缸头罩36。在气缸头34的后部通过送气管连接有风门体38,在风门体38上通过连接管连接有空气滤清器40。另外,在气缸头34上通过排气管42连接着消音器44。
另外,二轮摩托车12还具有: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枢支在头管16上的左右一对的前叉4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枢支在左右一对的前叉46上且作为转向轮的前轮48、安装在左右一对的前叉46的上部且能够被操作转向的棒状把手50、支承在枢支框架20上且能够摇动的左右一对摇臂5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枢支在左右一对摇臂52的后端部的后轮54。
摇臂52的后端部由减震单元56悬挂在车座框架22上。在枢支框架30上设有主支腿58与侧支腿60,二者用于在停车时使二轮摩托车12自己竖立,并且,主支腿58在使后轮54离开路面且大致垂直于路面的状态下使二轮摩托车12立在路面上,侧支腿60在使二轮摩托车12向左侧倾斜的状态下立在路面上。在头管16的前方设有用于照射二轮摩托车12的前方的灯光照射器10、仪表64以及前侧转向灯66。在引擎26的上方设置有燃料箱68。灯光照射器16设置在二轮摩托车12的车宽方向大致中心处。在燃料箱68的后方配置有车座70。该车座70为前后两座式,由供驾驶员乘坐的前侧车座70a与位于前侧车座70a后方、供同乘者乘坐的后侧车座70b构成。
在前轮48的上方安装着从上方覆盖前轮48的前挡泥板74,在车座70的后方安装着从后上方覆盖后轮54的后挡泥板76、后侧转向灯78以及尾灯80。在后挡泥板76上安装着车牌82以及用于照亮车牌82的照明器84。照明器84从后挡泥板76的上部向后突出这样地安装。在照明器84的后部安装着用于反射从后方车辆照射来的光的反射器(未图示)。
二轮摩托车12上还具有覆盖灯光照射器10以及仪表64的灯光照射器罩88以及与车座框架22一起向后延伸且覆盖车座框架22的两侧表面与下表面的下罩92。
图2为图1所示的二轮摩托车12的局部正视图;图3为灯光照射器10的斜视图;图4为灯光照射器10的侧视图;图5为沿图2中V-V线局部剖视图;图6为灯光照射器10的沿图2中VI-VI线的局部剖视图。
灯光照射器10设置在灯光照射器罩88的开口内(参照图2)。即,灯光照射器罩88具有分别覆盖灯光照射器10的上部、下部、左侧部以及右侧部的上罩部100、下罩部102、左侧罩部104以及右侧罩部106。仪表64设置于灯光照射器罩88的内部且位于灯光照射器10的上方。
灯光照射器10具有由灯泡构成的光源108、支承该光源108且覆盖在光源108的后方的壳体110、支承在壳体110上且覆盖在光源108的前方的透镜112。壳体110具有碗状部114,该碗状部114具有反射器的作用,将光源108发出的光向前方反射。由碗状部114反射的光、光源108发出的光透过透镜112。另外,壳体110具有向后方凹的装饰凹部115。装饰凹部115对光源108发出的没有被碗状部114反射的光进行反射,从而像指示灯(position lamp)一样地发光。该装饰凹部115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提高美观性,并且能够使灯光照射器10看起来较大。另外,在壳体110的后部设有H/L接线器108a(参照图5),该H/L接线器108a与光源108电连接。
壳体110具有壳体主体部116与壳体护罩部118。壳体主体部116的上部具有向下凹成字母V形的形状,下部具有向下凸成字母V形的形状。壳体主体部116的缘部120沿着灯光照射器罩88的开口缘部122形成(参照图2、图5与图6),该壳体主体部116是形成壳体110的外观部。即,壳体主体部116是人在观察灯光照射器10是会主要注意到的部分。
下面,将形成在上罩部100的开口缘部122称为开口缘部122U,下罩部102上的开口缘部122称为开口缘部122D,左侧罩部104上的开口缘部122称为开口缘部122L,右侧罩部106上的开口缘部122称为开口缘部122R。另外,将壳体主体部116上部的与开口缘部122U平行(沿着开口缘部122U形成)的缘部120称为缘部(上缘部)120U,将壳体主体部116下部的与开口缘部122D平行的缘部120称为缘部(下缘部)120D,将壳体主体部116左侧部的与开口缘部122L平行的缘部120称为缘部(左侧缘部)120L,将壳体主体部116右侧部的与开口缘部122R平行的缘部120称为缘部(右侧缘部)120R。
壳体主体部116包含碗状部114与装饰凹部115。碗状部114形成在壳体主体部116的中央部,装饰凹部115形成在壳体主体部116的上部并且形成为左右一对。壳体护罩部118从壳体主体部116的缘部(边缘)120一体地向后延伸形成。在该壳体护罩部118的后端部设有第1接合部124。该第1接合部124形成为平面状,第1接合部124的表面与壳体护罩部118相交叉。从灯光照射器10的侧面看,该第1接合部124向后上方斜向延伸。由壳体主体部116的碗状部114与壳体护罩部118在碗状部114的后表面的外周形成向前凹的凹部(参照图4)。
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将从缘部120U向后延伸的位于上侧的壳体护罩部118称为壳体护罩部118U,将从缘部120D向后延伸的位于下侧的壳体护罩部118称为壳体护罩部118D,将从缘部120L向后延伸的位于左侧的壳体护罩部118称为壳体护罩部118L,将从缘部120R向后延伸的位于右侧的壳体护罩部118称为壳体护罩部118R。
透镜112具有透镜主体部126与透镜护罩部128。透镜主体部126的上部具有向下凹成字母V形的形状,下部具有向下凸成字母V形的形状。透镜主体部126配置在壳体主体部116的前方,并且其缘部130沿着灯光照射器罩88的开口缘部122形成(参照图2、图5与图6)。该透镜主体部126形成透镜112的外观部分,即,在人观察灯光照射器10时该透镜主体部126是被主要注意的部分。
透镜护罩部128从透镜主体部126的缘部130一体地向后方延伸且沿着壳体护罩部118延伸而形成。在该透镜护罩部128的后端部设有第2接合部132。该第2接合部132形成为平面状,该第2接合部132的表面与透镜护罩部128交叉设置。另外,第2接合部132与第1接合部124平行设置。
将第1接合部124的表面与第2接合部132的表面相互重叠在一起后,用超声波焊接将二者固定在一起。从而能够将透镜112安装在壳体110上。
在下面的说明中,将位于透镜主体部126上部的与开口缘部122U平行延伸的缘部130称为缘部(上缘部)130U,将位于透镜主体部126下部的与开口缘部122D平行延伸的缘部130称为缘部(下缘部)130D,将位于透镜主体部126的左侧部的与开口缘部122L平行延伸的缘部130称为缘部(左侧缘部)130L,将位于透镜主体126的右侧部的与开口缘部122R平行延伸的缘部130称为缘部(右侧缘部)130R。另外,将从缘部130U向后延伸的上侧的透镜护罩部128称为透镜护罩部128U,将从缘部130D向后延伸的下侧的透镜护罩部128称为透镜护罩部128D,将从缘部130L向后延伸的左侧的透镜护罩部128称为透镜护罩部128L,将从缘部130R向后延伸的右侧的透镜护罩部128称为透镜护罩部128R。
在透镜护罩部128U的上部设有两个调整光轴用的转动轴部134。如图7所示,转动轴部134从透镜护罩部128U的上表面部向上突出,在其上部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孔136。该孔136的截面呈长方形,其长度方向与车宽方向一致,宽度方向与上下方向一致(参照图3)。另外,在转动轴部134的上表面设有向上突出的突出部138。转动轴部134在灯光照射器10的车宽方向大致中心即二轮摩托车12的车宽方向大致中心的两侧各设有一个,两个转动轴部134相对于灯光照射器10的车宽方向上的中心左右对称设置。另外,两个转动轴部134位于左右一对装饰凹部115的上方。如此,由于转动轴部134设置在像指示灯一样地发光的装饰凹部115的上方,因而不易引起注意。
该转动轴部134设置于透镜护罩部128U的后侧部,且位于第2接合部132的前方并与该第2接合部132相连接,该转动轴部134一体形成在透镜112具体而言是透镜护罩部128U上。透镜主体部126、透镜护罩部128以及转动轴部134具有光透过功能,可以由相同的材质形成。另外,转动轴部134的前表面部140朝向二轮摩托车12的行驶方向前方。该前表面部140配置为,至少从正面看时,能够从透镜主体部126与灯光照射器罩88之间的间隙即透镜主体部126的缘部130U与灯光照射器罩88的开口缘部122U之间的间隙,看到该前表面部140(参照图2)。
光源108发出的光进入透镜112内部,进入透镜112内部的光被传递至转动轴部134处,因而,有光从前表面部140处向前方照射出来。因而,前表面部140(照射出的光)能够对透镜主体部126与灯光照射器罩88之间的间隙、即透镜主体部126的缘部130U与灯光照射器罩88的开口缘部122U之间的间隙,进行照射,如此,能够使该间隙不是很醒目。从前表面部140向前方射出的光线的量与前表面部140的面积成正比,因而可以通过控制前表面部140的面积来达到所需的发光量。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两个切口部140a与140b来调整前表面部140所发出的光的光量。
在壳体110的下部设有光轴调整用的连接部(紧固部)142(参照图4、图5)。该连接部142用于连接(紧固)灯光照射器10与灯光照射器罩88。在连接部142的下部形成有供(光轴)调节螺栓144插入的螺孔146。连接部142大致位于灯光照射器10的车宽方向上的中心,并且设置在第1接合部124的后方,一体形成在壳体110上。从灯光照射器10的侧面看,第1接合部124与第2接合部132向后上方斜向延伸,因而,连接部142被配置于转动轴部134的前方侧。转动轴部134位于光源108的后方侧,连接部142位于转动轴部134的前方侧。因而,连接该转动轴部134与连接部142的调整直线147呈下部位于前侧的后倾状。
如图4所示,第1接合部124与第2接合部132相接合的接合面在光源108处于调整直线147交叉。从而,只要以光源108为基准来设定第1接合部124与第2接合部132(的位置)即可,因而第1接合部124与第2接合部132的(位置)设定较为容易。从转动轴部134的中心到第1接合部124与第2接合部132相接合的接合面的垂线的长度为L1,从连接部142的下端中心到第1接合部124与第2接合部132相接合的接合面的垂线的长度为L2,L1与L2设定为大致相等。
如图5、6所示,在灯光照射器罩88的内部设有从上方保持(固定、连接)灯光照射器10的保持件148。保持件148从灯光照射器罩88的上罩部100向后延伸形成,如图7所示,该保持件148具有转动轴部134的突出部138能够插入的开口部150。另外,如图5所示,在灯光照射器罩88的下罩部102上形成有长孔152,调节螺栓144能够插入该长孔152中。该长孔152沿前后方向形成,即其长度方向与前后方向一致。长孔152的设置位置比下罩部102稍稍靠前。透镜护罩部128D大致与下罩部102平行延伸,从侧面看时呈圆弧状。从而,在进行光轴调整时,即使灯光照射器10产生移动,也能够使透镜护罩部128D与下罩部102之间的间隙的变化较小。
下面对将灯光照射器罩88安装在灯光照射器10上的安装过程进行说明。首先,将光源108安装在壳体110的前方侧,之后使透镜112覆盖在壳体110的前方,并使壳体110的第1接合部124与透镜112的第2接合部132相重合在一起,之后通过超声波焊接将第1接合部124与第2接合部132焊接在一起。此时(焊接前),可以使第1接合部124与第2接合部132沿着接合面的方向滑动从而对透镜112相对于壳体110的高度进行微调。
之后,如图6所示,使灯光照射器10的透镜护罩部128U上设置的转动轴部134的突出部138从下方插入灯光照射器罩88的保持件148的开口部150中,从而将灯光照射器10安装在灯光照射器罩88上,之后,从后方安装夹持件154使其夹住保持件148与转动轴部134。夹持件154具有上侧夹持片154a、下侧夹持片154b以及连接上侧夹持片154a的后端部与下侧夹持片154b的后端部的连接部154c,使下侧夹持片154b插入转动轴部134的孔136中,从而能够使夹持片154夹持保持件148与转动轴部134的一部分(参照图7)。
如此,保持件148从上方保持灯光照射器10使其不会落下。即,由夹持件154禁止灯光照射器10在下方方向上相对于保持件148产生移动,并且,由转动轴部134的突出部138与保持件148的开口部150禁止灯光照射器10在水平方向(前后方向与左右方向)上相对于保持件148产生移动。另外,由于由夹持片154将转动轴部134与保持件148连接在一起,因而灯光照射器10能够相对于灯光照射器罩88产生前后转动。
另外,上侧夹持片154a具有向上凹的凹部155,该凹部155与转动轴部134的突出部138卡合,因而,能够防止夹持片154从转动轴部134以及保持件148上脱落。
在将灯光照射器10的上部以能够产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灯光照射器罩88上后,如图5所示,将下罩部102的长孔152与连接部142的螺孔146对准后,使调节螺栓144从下罩部102的下方插入长孔153,并旋入连接部142的螺孔146中,从而将灯光照射器10的下部连接(紧固)在灯光照射器罩88上。此时,将调节螺栓144旋松一定程度,在此状态下,使灯光照射器10的下部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从而使灯光照射器10以转动轴部134为中心转动,从而调整灯光照射器10的光轴。即,进行光轴调整(对准调整(aiming))。在确定灯光照射器10的光轴位置时,将调节螺栓144完全拧紧,从而固定灯光照射器10的光轴位置。
如此,由于作为调整轴的转动轴部134一体设置在透镜112上,因而不会使结构复杂,能够减小灯光照射器10与灯光照射器罩88的间隙,从而能够使灯光照射器10具有良好的外观,并且,由于将转动轴部134设置在对应于壳体护罩部118U与透镜护罩部128U的位置上,因而不但能够保证灯光照射器10在前后方向上的刚性,而且能够降低灯光照射器10在上下方向上的刚性。从而,由于灯光照射器10在前后方向上具有较强的刚性,因而在进行光轴调整时的调整精度较高,另外,在二轮摩托车12行驶时,有时会受到来自于地面的冲击载荷,此时,可以由灯光照射器10在上下方向上产生的挠曲来吸收该载荷。能够抑制灯光照射器罩88的变形,能够保证灯光照射器88的外观。
另外,将转动轴部134一体设置在透镜112上,并且配置在从透镜112与灯光照射器罩88的开口之间的间隙能够看到其前表面部140的位置,因而,入射到透镜112内部的光使得有光从转动轴部134的前表面部140向前方照射出,能够照射透镜112与灯光照射器罩88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使该间隙不是很显眼。
设置在壳体护罩部118的后端部的第1接合部124与设置在透镜护罩部128的后端部的第2接合部132接合在一起,从而使壳体110与透镜112的安装在一起,因而,难以从透镜112与灯光照射器罩88的开口之间的间隙看到第1接合部124与第2接合部132,能够提高灯光照射器10的美观性。
壳体护罩部118沿着壳体主体部116的缘部120的整周形成,透镜护罩部128沿着透镜主体部126的缘部130的整周形成,第1接合部124与第2接合部132的平表面相重合,用超声波焊接将二者焊接在一起,因而,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壳体110与透镜112的连接。
透镜护罩部128D大致平行于灯光照射器罩88的下罩102延伸,并且从侧面看呈圆弧形,因而,虽然灯光照射器10在进行光轴调整时会移动,但透镜护罩部128D与下罩部102之间的间隙的变化也较小。
壳体110向后倾斜,使连接转动轴部134与连接部142的调整直线147的下部位于前侧,第1接合部124与第2接合部132相接合的接合面在光源108处于调整直线147相交叉,因而,能够以光源108为基准来设定第1接合部124与第2接合部132(的位置),从而使第1接合部124与第2接合部132的设定较为容易。
在壳体主体部116的上部形成有一对向后凹的装饰凹部115,转动轴部134在装饰凹部115的上方设有一对,因而,装饰凹部115在主要起到提高美观性的作用的同时,还由于其像指示灯一样地进行发光,因而使得转动轴部134不易引起注意,不显眼。另外,由装饰凹部115能够提高壳体护罩部118U、118L、118R的刚性。
在上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记载的范围。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变形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变形或改进也应该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这也可以由权利要求的记载明确知晓。另外,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括号中的符号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添加的附图标记,不应当将其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骑跨式车辆(12)的灯光照射器支承结构,
所述骑跨式车辆(12)包括灯光照射器(10)与灯光照射器罩(88),该灯光照射器罩(88)支承在车身框架(14)上且配置在所述灯光照射器(10)附近,并覆盖所述灯光照射器(10)的上部,
所述灯光照射器(10)包括:光源(108)、支承所述光源(108)且覆盖所述光源(108)的后侧的壳体(110)以及支承在所述壳体(110)上的透镜(112),所述光源(108)发出的光能够透过该透镜(112),在所述灯光照射器(10)的上部具有光轴调整用的转动轴部(134),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10)具有壳体主体部(116)与壳体护罩部(118U),
所述壳体主体部(116)的上缘部(120U)沿着所述灯光照射器罩(88)的开口缘部(122U)形成,所述壳体主体部(116)构成所述壳体(110)的外观部,所述壳体主体部(116)具有将所述光源(108)发出的光向前方反射的反射器的作用,
所述壳体护罩部(118U)从所述壳体主体部(116)的所述上缘部(120U)向后延伸一体形成,
所述透镜(112)具有透镜主体部(126)与透镜护罩部(128U),所述透镜主体部(126)配置在所述壳体主体部(116)的前方,所述透镜护罩部(128U)从所述透镜主体部(126)的上缘部(130U)向后延伸一体形成,并且沿着所述壳体护罩部(118U)向后延伸,
所述转动轴部(134)从所述透镜护罩部(128U)的上表面部向上突出一体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跨式车辆(12)的灯光照射器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轴部(134)具有朝向所述骑跨式车辆(12)的行驶方向前方的前表面部(140),
所述前表面部(140)配置在至少从正面看时经由所述透镜主体部(126)与所述灯光照射器罩(88)的所述上缘部(120U)之间的间隙能够看到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骑跨式车辆(12)的灯光照射器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护罩部(118)的后端部设有第1接合部(124),在所述透镜护罩部(128U)的后端部设有第2接合部(132),所述第1接合部(124)与所述第2接合部(132)接合在一起从而使所述壳体(110)与所述透镜(112)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骑跨式车辆(12)的灯光照射器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护罩部(118)沿着所述壳体主体部(116)的缘部(120)的整周设置,
所述透镜护罩部(128)沿着所述透镜主体部(126)的缘部(130)的整周设置,
所述第1接合部(124)与所述第2接合部(132)形成为平面状,
所述第1接合部(124)与所述第2接合部(132)的平表面接合在一起并由超声波焊接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骑跨式车辆(12)的灯光照射器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110)的下部设有连接部,该连接部(142)位于所述第1接合部(124)的后方,用于连接所述壳体(110)与所述灯光照射器罩(88)的调节螺栓(144)旋入该连接部(142)中,
在所述灯光照射器罩(88)的下罩部(102)上设有所述调节螺栓(144)穿过且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长孔(152),
位于下侧的所述透镜护罩部(128D)大致与所述下罩部(102)平行延伸,且从侧面看呈圆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骑跨式车辆(12)的灯光照射器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轴部(134)位于所述光源(108)的后方,
所述连接部(142)位于所述转动轴部(134)的前方,
连接所述转动轴部(134)与所述连接部(142)的调整直线(147)以其下部位于前侧的方式向后倾斜,
所述第1接合部(124)与所述第2接合部(132)相接合的接合面在所述光源(108)处与所述调节直线(147)交叉。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骑跨式车辆(12)的灯光照射器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主体部(116)的上部形成有左右一对向后凹的装饰凹部(115),
在所述装饰凹部(115)的上方设置有左右一对所述转动轴部(134)。
CN201310095176.5A 2012-03-28 2013-03-22 骑跨式车辆的灯光照射器支承结构 Active CN1033592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4548A JP5912757B2 (ja) 2012-03-28 2012-03-28 鞍乗型車両の灯火器支持構造
JP2012-074548 2012-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9212A true CN103359212A (zh) 2013-10-23
CN103359212B CN103359212B (zh) 2015-08-05

Family

ID=49361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95176.5A Active CN103359212B (zh) 2012-03-28 2013-03-22 骑跨式车辆的灯光照射器支承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912757B2 (zh)
CN (1) CN103359212B (zh)
BR (1) BR102013006958B8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86806A (zh) * 2017-08-08 2019-02-26 意大利汽车照明股份公司 用于车辆的旋转的照明模块及相关联的用于车辆的照明装置
CN110015363A (zh) * 2017-12-27 2019-07-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车辆的前罩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92218B2 (ja) * 2013-10-09 2017-09-06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8380A (zh) * 2005-10-31 2007-05-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前照灯支承构造体
CN101372248A (zh) * 2007-08-22 2009-02-25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用于跨骑式车辆的头灯装置以及具备该头灯装置的摩托车
CN101619828A (zh) * 2008-06-30 2010-01-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的前照灯结构
JP2010023615A (ja) * 2008-07-17 2010-02-04 Honda Motor Co Ltd 鞍乗り型車両の灯火器構造
CN201660046U (zh) * 2010-03-22 2010-12-01 林汝满 摩托车前大灯
CN102101507A (zh) * 2009-12-17 2011-06-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前部结构
CN102287735A (zh) * 2010-06-10 2011-12-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灯具及机动二轮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51802U (ja) * 1983-09-19 1985-04-1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自転車等の灯器
JP4142617B2 (ja) * 2004-07-21 2008-09-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前照灯構造
JP2011116143A (ja) * 2008-03-07 2011-06-16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JP5301333B2 (ja) * 2009-03-31 2013-09-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用ヘッドライト装置
JP5466110B2 (ja) * 2010-08-06 2014-04-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ヘッドライトの取付機構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8380A (zh) * 2005-10-31 2007-05-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前照灯支承构造体
CN101372248A (zh) * 2007-08-22 2009-02-25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用于跨骑式车辆的头灯装置以及具备该头灯装置的摩托车
CN101619828A (zh) * 2008-06-30 2010-01-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二轮车的前照灯结构
JP2010023615A (ja) * 2008-07-17 2010-02-04 Honda Motor Co Ltd 鞍乗り型車両の灯火器構造
CN102101507A (zh) * 2009-12-17 2011-06-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前部结构
CN201660046U (zh) * 2010-03-22 2010-12-01 林汝满 摩托车前大灯
CN102287735A (zh) * 2010-06-10 2011-12-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灯具及机动二轮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86806A (zh) * 2017-08-08 2019-02-26 意大利汽车照明股份公司 用于车辆的旋转的照明模块及相关联的用于车辆的照明装置
CN110015363A (zh) * 2017-12-27 2019-07-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车辆的前罩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02013006958B1 (pt) 2021-05-18
JP5912757B2 (ja) 2016-04-27
CN103359212B (zh) 2015-08-05
BR102013006958A2 (pt) 2014-11-11
JP2013203246A (ja) 2013-10-07
BR102013006958B8 (pt) 2022-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3358C (zh) 摩托车
US7802907B2 (en) Vehicle
CN101837808B (zh) 摩托车
CN103129653B (zh) 骑乘型车辆
JP5328544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におけるメータカバー構造
JP2010132267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ハンドルカバー
CN103359212B (zh) 骑跨式车辆的灯光照射器支承结构
CN102205820A (zh) 摩托车
JP2012051444A (ja) 自動二輪車の前部構造
EP3115286B1 (en) Straddled vehicle
JP2003320977A (ja)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フロントウインカ取付け構造
CN107207062B (zh) 用于摩托车的位置灯结构
EP2876027A1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CN105818906B (zh) 速克达型车辆
CN107878622B (zh) 跨骑型车辆的导风构造
CN104554557B (zh) 跨坐型车辆
CN102001388A (zh) 机动二轮车
CN105818907B (zh) 跨乘型车辆
CN110402220A (zh) 鞍乘型车辆的仪表安装结构
BR102014023980A2 (pt) veículo do tipo para montar em selim
CN103183084B (zh) 骑乘型车辆
JP5190309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前照灯構造
CN105818897A (zh) 速克达型车辆
CN104417688B (zh) 摩托车的车身框架
JP2014166802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後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