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48275A - 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48275A
CN103348275A CN2012800084114A CN201280008411A CN103348275A CN 103348275 A CN103348275 A CN 103348275A CN 2012800084114 A CN2012800084114 A CN 2012800084114A CN 201280008411 A CN201280008411 A CN 201280008411A CN 103348275 A CN103348275 A CN 1033482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model
lens barrel
drive device
eyeglass
sensor wr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84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48275B (zh
Inventor
关本芳宏
藤田和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12057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563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48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482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482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482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5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glu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3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permitting adjust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764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with testing or indicating
    • Y10T29/49778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with testing or indicating with aligning, guiding, or instruction
    • Y10T29/4978Assist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Abstract

本发明的相机模块(40)具备:拥有摄像镜片(2)及镜筒(3)的光学部(1)、和拥有镜片保持器(11)的镜片驱动装置(10)。光学部(1)及镜片驱动装置(10)配置在用以罩住摄像部(20)中的摄像元件(22)的传感器罩(23)的上侧。镜筒(3)定位于不与传感器罩(23)接触的位置,且相对于镜片保持器(11)而固定。镜筒(3)在固定前能够沿光轴方向对着镜片保持器(11)进行滑动。

Description

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装载于便携式电话等电子设备中的具有自动对焦功能,进而具有手晃动补正功能的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在不通过螺栓进行调焦的相机模块中防止移动起始位置处的卡塞的技术,以及涉及一种在光学部的初始位置高度下防止光学部的镜筒与摄像部的传感器罩之间的滑动的技术。
背景技术
当今的便携式电话,大部分机种中都组装有相机模块。这些相机模块由于要容纳在便携式电话内,因此比数码相机更要求小型化和轻量化。
关于此类相机模块,通过镜片驱动装置来发挥自动对焦功能的相机模块被装入便携式电话等电子设备中的事例正日益增加。镜片驱动装置有各种各样的类型,例如有利用步进马达(stepping motor)的镜片驱动装置、利用压电元件的镜片驱动装置、利用VCM(Voice Coil Motor:音圈马达)的镜片驱动装置等,这些类型的镜片驱动装置均已在市场上有所流通。
另一方面,在这种具备自动对焦(AF)功能的相机模块已是理所当然的现状中,拥有更先进特征的手晃动补正功能正受到关注。当今,手晃动补正功能已广泛用在数码相机以及摄影机等中。然而对于便携式电话而言,因尺寸方面上的问题等,手晃动补正功能的采用成为了今后的课题。尽管如此,本领域已逐渐提出了能实现小型化的新颖的手晃动补正机构,因此预测今后会增加出现具有手晃动补正功能的便携式电话用相机模块。
在此,例如专利文献1揭示了一种以装载到便携式电话中为前提的附带手晃动补正功能的相机模块。该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光学性手晃动补正机构(OIS:Optical Image Stabilizer)。
即,专利文献1揭示的光学性手晃动补正机构的方案如下:用4根支撑条,来支撑称之为摄影单元(可动式模块)的现有AF相机模块的4个角落,并沿垂直于光轴的2轴方向来驱动摄影单元,由此对手晃动进行补正。在摄影单元的驱动机构中,在装载有摄影单元的罩部的4个外周侧面上具备了磁石,且固定体侧的轭圏上具备了与该磁石对置的线圈。通过该机构,能沿垂直于光轴的2轴方向来独立地对摄影单元(可动式模块)进行手晃动补正驱动。专利文献1揭示说明的光学性手晃动补正机构是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来驱动整个摄像单元的,然而为了进行手晃动补正,本领域中通常采用的是使摄像镜头与摄像元件发生相对变位的技术方案。
在AF相机模块中,若镜片固定在镜片驱动装置上,则需准确地设定镜片在光轴方向上相对于摄像元件的初始位置,否则就会因失焦而导致形成散焦图像。
对此,现有的AF相机模块大多都具备了以下的机构:在镜筒(组装有多枚镜片的框体)和镜片保持器上设计螺栓构造,由此来调整镜片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
另一方面,对于在设定初始位置时不实施镜片移动的固定焦点型相机模块而言,通过将镜片以及保持该镜片的镜片保持器直接安装到摄像元件或保持该摄像元件的部件上,便能实现上述镜片的初始位置的高精度化。
例如专利文献2揭示的AF相机模块,其不具螺栓构造,因此其在制造时并不通过螺栓来进行供设定初始位置的调焦。
图23是专利文献2揭示的AF相机模块的具代表性的实施例的截面图。
如图23所示,上述专利文献2揭示的AF相机模块100由以下的部件所构成:作为摄像光学系统的光学部101、驱动光学部101的镜片驱动装置102、对穿过光学部101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摄像部103。上述摄像部103由传感器部104、以及供安装传感器部104的基板105所构成。上述传感器部104由玻璃基板120、传感器芯片121、以及传感器罩122所构成。
上述光学部101由多个摄像镜片106、以及用以保持摄像镜片106的镜筒107所构成。上述镜筒107固定在镜片驱动装置102内的镜片保持器108上。上述镜片保持器108通过上下2枚的簧片109a、109b而得到支撑,且能沿光轴方向对着固定部进行移动。在镜片保持器108的外周端部,固定有线圈110。固定部由轭圏111、永久磁石112、罩子114以及底座115等所构成。上述镜片驱动装置102装载在传感器罩122上。
上述镜筒107以及镜片保持器108上均未形成有螺栓。因此是在镜片保持器108处在与无限远焦相对应的结构设计位置的状态下,使镜筒107顶接在传感器罩122的顶面上,由此进行定位的。镜筒107与镜片保持器108通过粘接剂124而彼此粘接固定。
通过上述方案,在摄像镜片106相对于传感器芯片121的高度中便只含微量的制造公差,例如有传感器罩122的厚度公差、以及摄像镜片106在镜筒107内的安设位置公差等。因此,即使不通过螺栓来调整高度,也能对摄像镜片106的初始位置进行高精度的定位。从而能省去用以设定初始位置的调焦步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9-288770号公报”;2009年12月10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10-134409号公报”;2010年6月17日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上述现有的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揭示的相机模块存在以下问题。
专利文献1揭示的附带手晃动补正功能的相机模块与现有的AF相机模块同样,需将镜筒拧入镜片保持器来进行调焦,以设定初始位置。首先说明一下这种方案的问题所在。
在专利文献1揭示的附带手晃动补正功能的相机模块中,含有镜片的可动部在得到支撑的同时,还能够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进行移动。因此,含有镜片的可动部与固定部需要在光轴方向上彼此隔开一定的空隙,以防止可动部在受到驱动时与固定部发生摩擦。在此,当将镜筒拧入镜片保持器时,必然要沿光轴方向施加适当的力量来拧入,然而支撑可动部的簧片(专利文献1中例举了4根支撑条)在此时会因光轴方向上的力而损坏。即便簧片不损坏,若施加与簧片抗力相反的拧入力,则一旦该拧入力消失,簧片就会弹回原位,导致调整好的镜片位置发生错位。为了避免这一问题,需要采用一种不沿光轴方向施力的调整方法、或根本不需要实施调整的构造。
在此,设想一下使专利文献2揭示的无需调整初始位置的AF相机模块具有手晃动补正功能的方案。此时,由于是按照使镜筒107抵接于传感器罩122顶面的方式来进行定位的,因此在进行手晃动补正时,若使光学部101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进行移动,镜筒107就会在传感器罩122上滑动。
其结果是,镜筒107与传感器罩122的抵接面即基准面会被切削,从而有产生异物等的风险。
另外,在专利文献2揭示的无需调整初始位置的AF相机模块中,在处在与无限远焦相对应的结构设计位置的情况下,镜片保持器108的底侧基准面与底座115的顶侧基准面相互抵接。同时,镜筒107的底侧基准面还与传感器罩122的顶侧基准面相抵接。
另一方面,就通常的镜片驱动装置而言,在处在与上述无限远焦相对应的结构设计位置的情况下,若两基准面间的接触面上夹有粘着性的异物,则如图23及图24所示,会导致伸出方向(图23中的上侧方向)与缩入方向(图23中的下侧方向)上的冲程特性互异。其结果是,尤其会在运动起始位置附近(自零冲程起,刚开始移动的位置)发生滞后现象。其原因如下:当朝伸出方向进行变位时,因粘着物的介在而会产生与镜片保持器108及镜筒107的伸出力相抗的反抗力,而当伸出力超过反抗力而使基准面彼此分离时,反抗力便消失,于是会急剧变位到与反弹力相应的位置。而对于缩入方向而言,由于到基准面彼此接触时为止并不会产生上述反抗力,因此表现出电流与冲程大致成比例的特性。
基于上述原理,在运动起始位置附近会发生滞后现象。在运动起始位置附近发生的该滞后现象,会妨碍在无限远焦附近的焦距处所进行的微小位置控制,因而欠佳。
粘着性异物的产生原因例如有:固定镜筒107的粘接剂在未硬化的状态下发生附着;清洗液中的焊剂发生沉积;或附着有树脂部件的脱模剂等。
基准面间的接触面面积越大,粘着性异物发生附着的可能性就越高。另外,万一粘着性异物发生了附着,则附着面积越大,产生的反抗力就越大。因此,以接触面积较小为佳。但若一处的接触面积过小,那么接触面有因落下冲击等而变形或破碎的风险,因此接触面也不能想缩小多少就缩小多少。对此,重要的是减少接触面的数量。
如上所述,专利文献2的方案中,在处在与无限远焦相对应的结构设计位置的情况下,镜片保持器108的底侧基准面与底座115的顶侧基准面相互抵接,同时镜筒107的底侧基准面还与传感器罩122的顶侧基准面相抵接。因此接触面的数量较多,结果是导致接触面面积的增加,从而造成了一种易在运动起始位置发生滞后现象的环境。
本发明的鉴于上述的问题而研发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不通过螺栓来调整摄像镜片的初始位置高度,也能防止保持摄像镜片的镜筒与摄像部的传感器罩发生滑动,进而防止因滑动而产生异物的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用以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相机模块具备:光学部,其拥有摄像镜片以及用以保持该摄像镜片的镜筒;以及镜片驱动装置,其拥有用以保持上述光学部的镜片保持器,且至少沿光轴方向来一体式地驱动上述光学部和镜片保持器;并且,在本发明的相机模块中,上述光学部以及镜片驱动装置配置在传感器罩的上侧,上述传感器罩用以罩住摄像部的摄像元件。本发明的相机模块的特征在于:上述镜筒定位于不与上述传感器罩相接触的位置,且相对于上述镜片保持器而固定;并且,上述镜筒在固定前能够沿光轴方向对着上述镜片保持器进行滑动。
在上述发明中,使镜筒沿光轴方向对着镜片保持器进行滑动,并将镜筒定位至不与上述传感器罩接触的外置,然后将镜筒固定在镜片保持器上。
其结果是无需通过螺栓来对摄像镜片的初始位置进行高度调整,从而能简化或省去初始位置的调焦步骤,并能防止镜筒与传感器罩之间的滑动,从而能防止因滑动而产生异物等。另外,由于无需通过螺栓来对摄像镜片的初始位置进行高度调整,因此本发明能适用于小型相机模块。
所以,能提供一种即使不通过螺栓来对摄像镜片的初始位置进行高度调整,也能防止供保持摄像镜片的镜筒与摄像部的传感器罩之间的滑动,从而防止因滑动而产生异物的小型相机模块。
另外,能削减掉用以对镜筒和镜片保持器进行初始位置调焦的螺栓的攻丝模具成本等,且通过旋转螺栓来进行初始位置调焦的步骤也不需要。鉴于这一点,也可以在镜筒和镜片保持器的至少一方上,设计出例如用以积留粘接剂4的螺纹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的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中,该相机模块具备:光学部,其拥有摄像镜片以及用以保持该摄像镜片的镜筒;以及镜片驱动装置,其拥有用以保持上述光学部的镜片保持器,且至少沿光轴方向来一体式地驱动上述光学部和镜片保持器;并且,在该相机模块中,上述光学部以及镜片驱动装置配置在传感器罩的上侧,上述传感器罩用以罩住摄像部的摄像元件。本发明的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使上述光学部的镜筒沿光轴方向对着上述镜片驱动装置的镜片保持器进行滑动;按照使上述镜筒处在不与上述传感器罩相接触的位置的方式,用固定具来对上述光学部的初始位置高度进行定位,然后将上述光学部固定于上述镜片驱动装置。
如此,用固定具来进行摄像镜片的在高度方向上的定位,因此无需为了初始位置的调焦而旋转螺栓的这类步骤,从而能使初始位置的调焦得以简化。
因此,能提供一种即使不通过螺栓来对摄像镜片的初始位置进行高度调整,也能防止供保持摄像镜片的镜筒与摄像部的传感器罩之间的滑动,进而防止因滑动而产生异物的小型相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相机模块。
通过上述发明,能提供一种具备小型相机模块的电子设备,该小型相机模块为:即使不通过螺栓来对摄像镜片的初始位置进行高度调整,也能防止供保持摄像镜片的镜筒与摄像部的传感器罩之间的滑动,进而防止因滑动而产生异物的小型相机模块。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如下:使光学部的镜筒沿光轴方向对着镜片驱动装置的镜片保持器进行滑动;按照使上述镜筒处在不与上述传感器罩相接触的位置的方式,用固定具来对上述光学部的高度位置进行定位,然后将上述光学部固定于上述镜片驱动装置。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相机模块中,镜筒定位于不与传感器罩相接触的位置且相对于镜片保持器而固定,并且上述镜筒在固定前能够沿光轴方向对着上述镜片保持器进行滑动。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具备上述相机模块。
因此,本发明的效果在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不通过螺栓来对摄像镜片的初始位置进行高度调整,也能防止供保持摄像镜片的镜筒与摄像部的传感器罩之间的滑动,进而防止因滑动而产生异物的小型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相机模块的一实施方式,表示了附带手晃动补正功能的相机模块的结构,是沿图2中X-X线截下的截面图。
图2是上述附带手晃动补正功能的相机模块的整体斜视图。
图3表示上述相机模块的制造步骤,是作为固定具的拟制传感器罩的准备步骤的截面图。
图4表示上述相机模块的制造步骤,是将镜片驱动装置装载到了拟制传感器罩上后的截面图。
图5表示上述相机模块的制造步骤,是将镜筒按照与拟制传感器罩的突出部相抵接的方式装载进镜片驱动装置后的截面图。
图6表示上述相机模块的制造步骤,是将拟制传感器罩从镜片驱动装置拆下后的截面图。
图7表示上述相机模块的制造步骤,是对摄像部进行准备且将拟制传感器罩更换成摄像部的步骤的截面图。
图8表示上述相机模块的制造步骤,是将内置有光学部的镜片驱动装置装载到摄像部的步骤的截面图。
图9表示上述相机模块的制造步骤,是将内置有光学部的镜片驱动装置装载到了摄像部上后的截面图。
图10的(a)、(b)是用以说明上述相机模块中镜片保持器的倾斜所带来的影响的要部截面图。
图11是上述相机模块的其他制造步骤的截面图。
图12表示本发明的相机模块的另一实施方式,是附带手晃动补正功能的相机模块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3表示本发明的相机模块的又一实施方式,表示了附带AF功能的相机模块的结构,是沿图14中Y-Y线截下的截面图。
图14是上述附带AF功能的相机模块的整体斜视图。
图15表示上述相机模块的制造步骤,是作为固定具的拟制传感器罩的准备步骤的截面图。
图16表示上述相机模块的制造步骤,是将镜片驱动装置装载到了拟制传感器罩上后的截面图。
图17表示上述相机模块的制造步骤,是将镜筒按照与拟制传感器罩的突出部相抵接的方式装载进镜片驱动装置后的截面图。
图18表示上述相机模块的制造步骤,是将拟制传感器罩从镜片驱动装置拆下后的截面图。
图19表示上述相机模块的制造步骤,是将拟制传感器罩更换成摄像部的步骤的截面图。
图20表示上述相机模块的制造步骤,是将内置有光学部的镜片驱动装置装载到了摄像部上后的截面图。
图21是表示上述相机模块的其他制造步骤的截面图。
图22表示本发明的附带AF功能的相机模块的又一实施方式,是附带AF功能的相机模块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23是现有的相加模块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24是上述相机模块的光学部在伸出方向和缩入方向上的冲程特性的图表。
图25是本发明比较例中的附带手晃动补正功能的相机模块的结构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光学部
2     摄像镜片
3     镜筒
3a    最大外径部
4     粘接剂
10    镜片驱动装置
11    镜片保持器(手晃动补正单元、自动对焦单元)
11a   突起部
11b   镜片保持器的顶端面
12a   AF簧片(手晃动补正单元、自动对焦单元)
12b   AF簧片(手晃动补正单元、自动对焦单元)
13    中间部件(手晃动补正单元)
14    AF线圈(自动对焦单元)
15    永久磁石(手晃动补正单元、自动对焦单元)
16    弹性金属条(手晃动补正单元)
17    模块罩
17a   开口部
18    OIS线圈(手晃动补正单元)
19     底座
19a    开口
20     摄像部
21     基板
22     摄像元件
23     传感器罩
23B    传感器罩
23a    突起
23b    开口
24     玻璃基板
25     粘接剂
26     拟制传感器罩(固定具)
26a    平坦面
26b    突出部(抵接部)
30     高度调整装置
31     基座
32     臂部
32a    抓持部
33     支撑簧片
40     附带手晃动补正功能的相机模块(相机模块)
40B    附带手晃动补正功能的相机模块(相机模块)
51     光学部
52     摄像镜片
53     镜筒
53'    镜筒
54     粘接剂
60     镜片驱动装置
61     镜片保持器(自动对焦单元)
61a    突起部
62a    AF簧片(自动对焦单元)
62b    AF簧片(自动对焦单元)
63    轭圏
64    AF线圈(自动对焦单元)
65    永久磁石(自动对焦单元)
67    外罩
69    底座
69a   开口
70    摄像部
71    基板
72    摄像元件
73    传感器罩
73B   传感器罩
73a   突起
73b   开口
74    玻璃基板
75    粘接剂
76    拟制传感器罩
76a   平坦面
76b   突出部
80    相机模块
80B   相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比较例〕
在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之前,先根据图25来说明比较例,也就是使专利文献2揭示的无需调整镜片初始位置的AF相机模块具备了手晃动补正功能的方案例。
图25表示的是将专利文献2揭示的无需调整镜片初始位置的方案,单纯运用到专利文献1揭示的附带手晃动补正功能的相机模块中的方案例。
如图25所示,上述比较例的相机模块200由以下的部件所构成:作为摄像光学系统的光学部201、驱动光学部201的镜片驱动装置202、对穿过光学部201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摄像部203。上述摄像部203由传感器部204、以及供安装传感器部204的基板205所构成。上述传感器部204由玻璃基板220、传感器芯片221、以及传感器罩222所构成。
上述光学部201由多个摄像镜片206、以及用以保持摄像镜片206的镜筒207所构成。上述镜筒207固定在镜片驱动装置202内的镜片保持器208上。上述镜片保持器208通过上下2片的簧片209a、209b而得到支撑,且能对着中间部件225沿光轴方向进行移动。在镜片保持器208的外周部,固定有AF线圈210。中间部件225上固定有用以进行AF驱动的永久磁石、和用以进行手晃动补正的永久磁石。本例中,所固定的是共通兼用作这2种永久磁石的永久磁石212。中间部件225通过4根弹性金属条226而得到支撑,并能对着固定部沿垂直于光轴方向的2轴方向进行移动。中间部件225、永久磁石212、簧片209a及209b、镜片保持器208、AF线圈210、镜筒207以及摄像镜片206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被一体方式地驱动。固定部由外罩211、OIS线圈227以及底座215等所构成。镜片驱动装置202装载在传感器罩222上。
其中,镜筒207以及镜片保持器208上均未形成有螺栓。因此,是在镜片保持器208处在与无限远焦相对应的结构设计位置上的状态下,使镜筒207顶接在传感器罩222的顶面上,由此进行定位的。镜筒207与镜片保持器208通过粘接剂224而彼此粘接固定。
通过该方案,在摄像镜片206相对于传感器芯片221的高度中便只含微量的制造公差,例如有传感器罩222的厚度公差、以及摄像镜片206在镜筒207内的安设位置公差等。因此,即使不通过螺栓来调整高度,也能进行高精度的镜片定位。
但本方案相比于图23所示专利文献2的例子的不同点在于附带了手晃动补正功能,因此镜筒207例如也会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受到驱动。在此,镜筒207是与传感器罩222相抵接的。因此若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来驱动镜筒207,镜筒207与传感器罩222就会相互滑动,导致基准面被切削而有产生异物等的风险。
模块在实际工作时,多是通过自动对焦功能来使镜筒207沿光轴方向伸出,因此镜筒207与传感器罩222不会相互滑动。然而当在不实施自动对焦的状态下晃动便携式电话而导致内部受到来自外部的乱振动时,由于此时镜筒207与传感器罩222是相互接触着的,因此无法避免相互滑动。
〔实施方式1〕
以下,根据图1~图11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的附带手晃动补正功能的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附带手晃动补正功能的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解决了上述比较例中存在的问题。即,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即使不通过螺栓来调整摄像镜片的初始位置高度,也能防止镜筒与传感器罩间的滑动,并能防止因滑动而发生异物的附带手晃动补正功能的小型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附带手晃动补正功能的小型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本实施方式的附带手晃动补正功能的相机模块是不仅具备手晃动补正功能,还具备自动对焦功能的相机模块。
(相机模块的结构)
首先,根据图1及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附带手晃动补正功能的相机模块。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附带手晃动补正功能的相机模块的斜视图。图1是朝图2中X-X箭头方向看图2所示相机模块的截面时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附带手晃动补正功能的相机模块40,例如是用在带相机的便携式电话等电子设备之中的相机模块。如图2所示,其大致为正方体状。上述附带手晃动补正功能的相机模块40(以下简称为“相机模块40”)包含:矩形状的摄像部20,其设置在下部;容纳在盒状的模块罩17内的光学部1,模块罩17罩在该摄像部20的上方;镜片驱动装置10,其驱动该光学部1。模块罩17的顶面中央处形成有开口部17a,开口部17a用以使光学部1的后述摄像镜片2露出。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理解,将光学部1侧定为上方,将摄像部20侧定为下方。
如图1所示,相机模块40的光学部1包含摄像镜片2、以及用以容纳该摄像镜片2的镜筒3。在光学部1的周围,设有用以驱动该光学部1的镜片驱动装置10。镜片驱动装置10拥有镜片保持器11,光学部1的镜筒3通过粘接剂4而粘接固定在镜片保持器11的内部。
另外,在设置于镜片驱动装置10下方的摄像部20中,摄像元件22被装载在基板21上,摄像元件22用以对穿过光学部1的光进行光电转换;还具有传感器罩22以及玻璃基板24,传感器罩22以及玻璃基板24用以罩住摄像元件22。这些基板21、摄像元件22、传感器罩23以及玻璃基板24沿光轴方向而依次层叠。
在上述镜片驱动装置10中,光学部1通过粘接剂4而固定在镜片保持器11上,镜片保持器11通过上下2片的AF(Auto Focus:自动对焦)簧片12a、12b而得到支撑,且能对着中间部件13沿光轴方向移动。在镜片保持器11的外周部,固定有AF线圈14。上述中间部件13上固定有用以进行AF驱动的永久磁石、以及用以进行手晃动补正的永久磁石。但本实施中,上述中间部件13上固定的是共通兼用作这2种永久磁石的永久磁石15。
另外,上述镜片保持器11的下部上形成有突起部11a。在处在沿光轴方向的可动范围内的、与无限远焦相对应的结构设计位置(可动范围内的靠向摄像元件侧的基准位置)上的状态下,上述突起部11a与中间部件13相抵接。上述中间部件13通过4根弹性金属条16(图中示出了2根)而得到支撑,并能对着固定部沿垂直于光轴方向的2轴方向进行移动。由此,中间部件13、永久磁石15、AF簧片12a及12b、镜片保持器11、AF线圈14、镜筒13以及摄像镜片2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被一体式地驱动。
上述固定部由模块罩17、OIS(Optical Image Stabilizer;光学性手晃动补正机构)线圈18以及底座19等所构成。在上述底座19的内侧,在装入有光学部1的状态下,镜筒3的一部分嵌入到底座19的开口19a之内。由于难以充分且较大地设计摄像镜片2的凸缘间距(自镜筒3的底端面至摄像元件22的表面为止的距离),因此大多是采用上述的结构。
在此,需要将镜筒3与底座19的开口19a之间的间隙设定成适当的值。其理由在于:当受到落下冲击等而导致镜片保持器11在横向上发生变位时,伴随镜片保持器11的横向变位,镜筒3会与底座19发生撞击,导致镜筒3受到较大的冲力,于是有镜筒3发生损坏或镜筒3内的摄像镜片2发生脱落的危险。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镜筒3与底座19的开口19a之间的间隙大小设定成满足以下条件:即使镜片保持器11在横向上发生了最大变位,镜筒3也不会与底座19直接接触。
在摄像部20中,在供装载上述镜片驱动装置10的传感器罩23的下部上设有突起23a,形成在该突起23a顶端处的基准面S与摄像元件22相抵接。传感器罩23以罩住整个摄像元件22的方式,载置在摄像元件22上。在传感器罩23的靠摄像镜片2的一侧,设有开口23b。该开口23b中嵌有具备红外线遮断功能的玻璃基板24。
上述摄像元件22装载在基板21上。在上述基板21与传感器罩23之间,因制造公差而可能会产生间隙,但可以在用粘接剂25充填了该间隙的状态下,使该基板21与传感器罩23相互粘接固定。
本实施方式中,上述镜筒3以及镜片保持器11上均未形成螺栓,并且是在镜片保持器11处在与无限远焦相对应的结构设计位置上的状态下,将镜筒3固定在规定位置上的。即,相比于图23所示现有技术方案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在处在与无限远焦相对应的结构设计位置上的状态下,镜筒3并不与传感器罩23的顶面相抵接。本实施方式中,在镜筒3与传感器罩23之间形成有约10μm的间隙。关于上述不使镜筒3与传感器罩23相抵接的制造方法,将后述。
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40具备以上所述的结构,因此即使在处在与无限远焦相对应的结构设计位置上的状态下进行手晃动补正功能,镜筒3与传感器罩23也不会相互滑动,从而不会出现因滑动而产生异物的问题。
(相机模块的AF功能及手晃动补正功能)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具备上述结构的相机模块40的AF功能及手晃动补正功能。
首先,说明AF功能。当为了调整焦点而使上述相机模块40的光学部1沿光轴方向伸缩移动时,依照装载有该相机模块40的例如便携式电话及数码相机等的控制部所发出的驱动指示,使电流流入镜片驱动装置10的AF线圈14。由此,流入AF线圈14的电流与永久磁石15发出的磁场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使AF线圈14沿光轴方向移动的推力。结果是,光学部1介由AF簧片12a、12b以及镜片保持器11而沿光轴方向伸缩移动。因此,能对光学部1进行自动对焦(AF)控制。结果是,上述AF线圈14、永久磁石15、AF簧片12a和12b、以及镜片保持器11作为本发明的自动对焦单元而发挥功能。
接着,说明手晃动补正功能。
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40中设有OIS(Optical Image Stabilizer;光学性手晃动补正机构)。因此,当沿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方向来一体式地驱动光学部1时,依照装载有该相机模块40的例如便携式电话及数码相机等的控制部所发出的驱动指示,使电流流入镜片驱动装置10的OIS线圈18。由此,流入OIS线圈18的电流与永久磁石15发出的磁场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使OIS线圈18沿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方向移动的推力。结果是,光学部1介由弹性金属条16、中间部件13、AF簧片12a和12b、以及镜片保持器11而沿垂直于光轴方向的反向伸缩移动。因此,能对光学部1进行手晃动补正控制。结果是,OIS线圈18、永久磁石15、弹性金属条16、中间部件13、AF簧片12a和12b、以及镜片保持器11作为本发明的手晃动补正单元而发挥功能。
(光学部在镜片保持器上的安设位置)
以下,对含有摄像镜片2及镜筒3的光学部1在镜片驱动装置10的镜片保持器11上的安设位置,进行说明。
作为优选:在处在与无限远焦相对应的结构设计位置上的状态下,以对准焦距的方式,对光学部1的摄像镜片2在镜片保持器11上的安设位置与摄像元件22的表面之间的距离进行设定。
然而,由于摄像镜片2在镜筒3上的安设位置具有公差,且传感器罩23具有厚度公差等,因而每一部件都不免会出现参差不齐的误差。所以,若在不调焦的情况下而仅凭结构设计位置来进行定位,就会残留误差。因此,需要在即使有误差的情况下,从镜片驱动装置10的冲程范围内找出焦距对准位置。因此,需要在自焦距对准位置的设计中值起稍偏移向摄像元件22的地方,将摄像镜片2安设到镜片保持器11上。在此,将该偏移量称作“过隆出量”。过隆出量设定得越大,镜片驱动装置10的冲程也相应地越大,因此需将过隆出量控制在所需的最小限。
通过累加上述各种公差,可知25μm程度的过隆出量为恰当值。但过隆出量的值取决于部件的制造公差以及组装公差等,因此优选将过隆出量设定成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最小值。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40的结构中,传感器罩23的下侧基准面S直接与摄像元件22相抵接。另外,使用有提高了厚度精度的传感器罩23,且相对于该传感器罩23的顶面(由于镜片驱动装置10的下侧基准面装载在传感器罩23的顶面处,因此也可换说成“相对于镜片驱动装置10的底面”)来对镜筒3进行高精度的定位。正因为具备如此的结构,所以能在相机模块40中实现25μm程度的过隆出量。
图1中,镜筒3安设在自与无限远被摄体相对应的焦距对准位置起,向摄像元件22侧偏离25μm的位置上,且在该状态下,传感器罩23与镜筒3之间具有间隙。下面,以此结构为前提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将镜筒3定位到了镜片保持器11上后,通过粘接剂4固定镜筒3。在本实施方式中,粘接剂4不会流至其他部位。具体为,粘接剂4在镜片保持器11上的涂布位置被设计成低于镜片保持器顶端面11b。其中,该镜片保持器顶端面11b在镜片保持器11中位于与镜片保持器底端面相反的一侧,而该镜片保持器底端面在镜片保持器11中位于靠向传感器罩23的一侧。上述镜片保持器顶端面11b也可向朝顶侧延长,也就是向模块罩17侧延长。另外,也可以在镜筒3上挖出供涂布粘接剂的位置。
在此,镜片保持器11未必一定要形成为完美的圆筒状。即,通常是在镜筒3外周附近的4个点上涂布上述粘接剂4的,因此镜片保持器11也可以按彼此间隔的方式,例如形成为4个。此时,镜片保持器11并非是沿圆筒全周来形成,而是沿圆筒的一部分来形成,因此镜片保持器11的强度有可能会变弱。而当镜片保持器11的强度较弱时,若受到落下冲击等而致使冲击力直接施加到镜片保持器顶端面11b,那么镜片保持器11折断或碎裂的危险性就会增大。因此,优选在不影响镜片保持器11移动的条件范围内,设定镜片保持器顶端面11b与模块外罩17之间的间隙,以使两者不相互碰撞,从而使镜片保持器11不直接承受冲击力。
(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40的另一主要特征在于:能防止镜筒3与传感器罩23之间的滑动,且无需通过螺栓来调整镜筒3的高度。
若采用通过螺栓来调整镜筒的初始位置高度的现有技术,是可以教容易地防止镜筒3与传感器罩23之间的滑动的。然而若要在不调整初始位置高度的情况下来对镜筒的高度进行定位,就需要通过抵接在某个部件上来进行定位。因此,若采用如现有技术那样使镜筒3抵接于传感器罩23的方案,就无法避免两者间的滑动。
与此相比,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40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特征:在不使镜筒3抵接于传感器罩23等部件的情况下,对镜筒3的初始位置进行高精度的定位。
以下根据图3~图9,说明一下对镜筒3的初始位置进行高精度的定位和固定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中并不利用螺栓来进行初始位置的调焦,且根本不进行初始位置的高度调整。在此,图3~图9是表示上述相机模块40的各制造步骤的图。
首先,根据图3来说明一下对光学部1、镜片驱动装置10以及拟制传感器罩26进行准备,且将镜片驱动装置10装载到拟制传感器罩26的步骤。
即,如图3所示,为获得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40而先制备作为固定具的拟制传感器罩26,以供制造步骤所用。在该拟制传感器罩26上,设有供装载镜片驱动装置10的平坦面26a、以及自平坦面26a突起的突出部26b。上述突出部26b与平坦面26a之间高度的差D可以设定成相应的间隙,以使镜筒3在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进行变位时不与传感器罩23及玻璃基板24等发生接触。上述差D通常只要为5μm~10μm以上的程度,便能作为间隙而发挥功能。差D的设计值可以是5μm,也可以是10μm。但优选在不作限定的情况下按照设计值来制备拟制传感器罩26。在结合图1的说明中,该设计值为10μm程度。
接着,根据图4来说明将镜片驱动装置10装载到拟制传感器罩26上后的状态。
如上所述,镜片驱动装置10被装载到拟制传感器罩26的平坦面26a上,其结果是突出部26b进入到镜片驱动装置10的底座19的开口部19a的内侧。
在此,在将镜片驱动装置10装载到拟制传感器罩26的平坦面26a的过程中,优选沿图4中阴影箭头A所示的方向施加压力。其理由在于:由于需要相对于镜片驱动装置10的底面来对镜筒3的位置进行高精度定位,因此若镜片驱动装置10相对于拟制传感器罩26悬空,就会导致精度恶化,所以优选施加上述的压力。
接着,根据图5说明一下将镜筒3(光学部1)按照与拟制传感器罩26的突出部26a相抵接的方式,装载到镜片驱动装置10后的状态。
如图5所示,镜筒3的形状被设计成满足以下条件:在镜筒3的底端面与拟制传感器罩26的突起部26b相抵接的状态下,摄像镜片2处在从与无限远焦相对应的焦距对准位置起,向上述摄像元件22侧偏离25μm的位置上。当然,相对于设计值而言,实际物中是含有公差的。在使镜筒3的底端面与拟制传感器罩26的突出部26b相抵接的过程中,优选沿图5中阴影箭头B所示的方向施加压力。并且,优选继续对镜片驱动装置10施加上述图4中阴影箭头A所示的压力。由于各基准位置均是根据结构设计位置而定的,因此若有悬空,就会发生误差。在施有上述压力的状态下(在无悬空的状态下),通过粘接剂4将镜筒3粘结固定在镜片保持器11上。
接着,根据图6说明一下将拟制传感器罩26从镜片驱动装置10上拆下后的状态。
如图6所示,拟制传感器罩26仅是用来对镜筒3进行定位的固定具,镜筒3粘结固定到镜片保持器11上后,就不再需要拟制传感器罩26。
接着,根据图7说明一下对摄像部20进行准备并将拟制传感器罩26更换成摄像部20的步骤。
即,如图7所示,需换掉拟制传感器罩26,而使具备摄像元件22的摄像部20与内部已固定有光学部1的镜片驱动装置10相互接合。
接着,根据图8,说明一下将内置有光学部1的镜片驱动装置10装载到摄像部20上的步骤。
即,如图8所示,内置有光学部1的镜片驱动装置10被装载到摄像部20的传感器罩23的顶面上,并通过未图示的粘接剂而被粘接固定。
接着,根据图9,说明一下将内置有光学部1的镜片驱动装置10装载到摄像部20上后的状态。
如图9所示,优选沿图中阴影箭头C所示的方向施加压力,直到用以使镜片驱动装置10与传感器罩23彼此粘接的粘接剂硬化到所要的强度为止。其理由与上述同样,是为了防止镜片驱动装置10相对于传感器罩23的顶面发生悬空。
通过上述的方法,能制造出摄像镜片2被高精度定位,且镜筒3与传感器罩23间具有间隙的相机模块40。
另外,上述说明的拟制传感器罩26优选是非磁体。若拟制传感器罩是磁体,则镜片驱动装置10的OIS可动部上装载的永久磁石15会被吸向拟制传感器罩。其结果是,可能会在镜片保持器11发生了位置变化的状态下,或在镜片保持器11发生了倾斜的状态下固定镜筒3。然而在该情况中,当拆下拟制传感器罩时,镜片保持器11会返回原位置,从而导致镜筒3的安设位置偏离中芯或倾斜,结果是镜筒3有发生倾斜的风险。因此,优选至少将拟制传感器罩26设计为非磁体,更优选周围配置的其他固定具类、工具类也为非磁体。
(镜片保持器的倾斜的探研)
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40中,是以拟制传感器罩26为基准,来界定镜筒3的安设高度和倾斜的。反过来说,镜片保持器11中供安设镜筒3的圆筒形孔即使有所倾斜,只要该倾斜处于容许范围之内,镜筒3就不会受该倾斜的影响,从而能实现初始倾斜即静态倾斜较小的相机模块40。以下,根据图10的(a)、(b)来说明此类镜片保持器11的静态倾斜的容许极限。图10的(a)是用以说明镜片保持器11的倾斜所带来的影响的要部截面图,图10的(b)是镜片保持器11倾斜时的状态图。
图1的相机模块40的截面图中并未示出镜筒3的详细的外轮廓形状。然而如图10的(a)所示,镜筒3的最大外径部3a实际上并非沿镜筒3的整个高度方向而全范围存在。最大外径部3a只是限定在高度方向上的一部分处,而其他部分的外径形成得比最大外径部3a略小。在此,设镜筒3的最大外径部3a的外径为DE,设镜筒3的最大外径部3a的厚度为H,设镜片保持器11的圆筒内径为DI
此时,如图10的(b)所示,可以通过式子θ1=tan-1(H/DE),用外径DE和厚度H来表达镜筒3的最大外径部3a与镜片保持器11相接触时的倾斜角θ1
在此,例如若设外径DE为5mm,厚度H为0.5mm,则倾斜角θ1为5.71deg。镜片保持器11的倾斜角θ通常不会达到5.71deg,因此镜片保持器11的倾斜角θ与倾斜角θ1为图10的(b)所示的大小关系。因此,倾斜角θ与倾斜角θ1的差θ2为:
θ 2 = cos - 1 ( D I / ( D E 2 + H 2 ) ) .
因此,镜片保持器11的容许倾斜角θ可以通过下式来表达:
θ ≤ θ 1 - θ 2 = tan - 1 ( H / D E ) - cos - 1 ( D I / ( D E 2 + H 2 ) ) .
镜片保持器11的倾斜角θ落在该范围内时,则镜片保持器11的倾斜就不会导致镜筒3的倾斜,从而能以拟制传感器罩26为基准来固定镜筒3。因此能实现低倾角的相机模块40。
例如,若设圆筒内径DI为5.005mm,则差θ2=5.11deg,于是θ=0.6deg而属于容许值。
(相机模块的其他制造方法)
在此,根据图11来说明与上述制造方法不同的制造方法。图11是用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40的其他制造方法的截面图。
如图11所示,在用其他方法制造相机模块40时,首先在镜片驱动装置10的顶面上设置高度调整装置30。
如图11所示,上述高度调整装置30由以下部件等构成:基座31,用以固定到镜片驱动装置10上;臂部32,用以抓持镜筒3;支撑簧片33,用以支撑臂部32,且能使臂部32对着基座31沿光轴方向移动。
图中虽未示出臂部32的驱动单元,但臂部32可以与镜片驱动装置10同样通过音圈马达来驱动,也可通过诸如压电元件的驱动单元来驱动。另外,形成在臂部32的底部顶端处的抓持部32a可以是能开闭的构造,并能通过未图示的施压弹簧来牢固地抓住镜筒3。如此,在抓住镜筒3的状态下,通过未图示的驱动单元来上下移动臂部32,然后在焦距得以对准的位置上,通过粘接剂4将镜筒3与镜片保持器11粘接固定到一起。
像这样,在彼此粘结固定的状态下,镜筒3与传感器罩23间具有间隙是很重要的。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对镜筒3的高度进行调整,因此不需要与过隆出量相当的额外冲程。从镜片驱动装置10的冲程的观点看,最优选设计出用以与发生可能性很低的调整误差相抵消的过隆出量(几μm程度),并基于该过隆出量来进行定位。镜筒3得以粘接固定后,臂部32停止抓持而放开镜筒3。之后,将高度调整装置30从镜片驱动装置10上拆下。
在上述的调整方法中,无需旋转用以进行初始位置调焦的螺栓,因此无需施加较大的力量。另外,作用在镜片保持器11上的仅是插入镜筒3时的微小摩擦力,因此支撑可动部的簧片的损坏风险较低,且能最大程度地抑制簧片变形所导致的变位。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40具备:光学部1,其拥有摄像镜片2以及用以保持摄像镜片2的镜筒3;镜片驱动装置10,其拥有用以保持光学部1的镜片保持器11,且沿光轴方向以及垂直于光轴的方向来一体式地驱动光学部1和镜片保持器11。光学部1以及镜片驱动装置10配置在传感器罩23的顶侧,传感器罩23用以罩住摄像部20的摄像元件22。镜筒3被定位至不与传感器罩23相接触的位置,并被固定在镜片保持器11上。另外,镜筒3在被固定前,能够沿光轴方向对着镜片保持器11进行滑动。
上述方案中,使镜筒3沿光轴方向对着镜片保持器11滑动,并将镜筒3定位至不与传感器罩23相接触的位置,然后将镜筒3固定在镜片保持器11上。
其结果是,无需通过螺栓来对摄像镜片2的初始位置进行高度调整,从而能简化或省去初始位置的调焦步骤。另外,即使将上述方案运用于具备自动对焦功能和手晃动补正功能这两方的相机模块4,也能防止镜筒3与传感器罩23之间的滑动,从而能防止因滑动而产生异物等。另外,由于无需通过螺栓来对摄像镜片2的初始位置进行高度调整,因此上述方案能适用于附带手晃动补正功能的小型相机模块。
因此,能提供一种即使不通过螺栓来对摄像镜片2的初始位置进行高度调整,也能防止供保持摄像镜片2的镜筒3与摄像部20的传感器罩23之间的滑动,从而防止因滑动而产生异物的小型相机模块40。
另外,能削减掉用以对镜筒和镜片保持器进行初始位置调焦的螺栓的攻丝模具成本等,且通过旋转螺栓来进行初始位置调焦的步骤也不需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40中,光学部1的高度位置是用固定具来定位的。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40的制造方法用以制造如下相机模块40。该相机模块40具备:光学部1,其拥有摄像镜片2以及用以保持该摄像镜片2的镜筒3;镜片驱动装置10,其拥有用以保持光学部1的镜片保持器11,且沿光轴方向以及垂直于光轴的方向来一体式地驱动光学部1和镜片保持器11;并且,光学部1以及镜片驱动装置10装载在传感器罩23上,该传感器罩23用以罩住摄像镜片2的摄像元件22。在该制造方法中,使光学部1的镜筒3沿光轴方向对着镜片驱动装置10的镜片保持器11进行滑动;然后,按照使镜筒3处于不与传感器罩23相接触的位置的方式,用固定具来对光学部1的高度位置进行定位;之后,将光学部1固定在镜片驱动装置10上。
如此,用固定具来进行摄像镜片2的在高度方向上的定位,因此无需为进行初始位置的调焦而旋转螺栓的这类步骤,从而能简化初始位置的调焦。
因此,能提供一种即使不通过螺栓来对摄像镜片2的初始位置进行高度调整,也能防止供保持摄像镜片2的镜筒3与摄像部20的传感器罩23之间的滑动,进而防止因滑动而产生异物的小型相机模块40及其制造方法。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40中,作为固定具的拟制传感器罩26的平面板上设有突出部26。另外,在用拟制传感器罩26进行定位时,按照使拟制传感器罩26的突出部26b的顶端面抵接至光学部1中靠向摄像元件22侧的底端面的方式,来进行定位。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40的制造方法中,在镜片驱动装置10已被装载到作为固定具的拟制传感器罩26上的这一状态下,将光学部1插入该镜片驱动装置10,并使该光学部1的镜筒3沿光轴方向对着该镜片驱动装置10的镜片保持器11进行滑动;然后,在使光学部1的一部分抵接到拟制传感器罩26的基准面的状态下,将光学部1固定在镜片驱动装置10上;将拟制传感器罩26更换成摄像部20后,将镜片驱动装置10固定到摄像部20的传感器罩23上。
如此,使光学部1抵接到固定具,由此进行摄像镜片的在高度方向上的定位,因此无需为进行初始位置的调焦而旋转螺栓的此类步骤,且根本无需调整操作。
另外,为实现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40,作为固定具的高度调整装置30具备了用以抓持光学部1的镜筒3的抓持部32,该抓持部32能使镜筒3沿光轴方向对着镜片保持器11自由滑动。在使用作为固定具的高度调整装置30来进行定位时,高度调整装置30的抓持部32a抓住光学部1的镜筒3来使光学部1沿光轴方向进行变位,由此进行定位。
如此,只需通过用以抓持镜筒3的作为固定具的高度调整装置30来使光学部1沿光轴方向上下移动,便能实现定位。其结果是无需为进行初始位置的调焦而旋转螺栓的这类步骤,从而能简化初始位置的调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40的镜片驱动装置10中,镜片保持器11以能够自由摇动的方式得到支撑;并且,在传感器罩23侧配置有底座19,该底座19拥有供镜筒3滑动嵌入的开口19a。底座19的开口19a与镜筒3间的间隔被设定成满足以下条件:即使镜片保持器11向镜筒3侧发生最大变位,底座19也不会接触到镜筒3。
由此,即使相机模块40受到了落下冲击等,首先发生接触的例如也是界定着镜片驱动装置10之可动范围的部位(作为限制器的部位)。因此,镜筒3不会直接与底座19发生撞击,从而能保护镜筒3不受落下冲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40中,完成定位后的镜筒3通过粘接剂4而被固定在镜片保持器11上。粘接剂4在镜片保持器11上的涂布位置低于镜片保持器顶端面11b。其中,该镜片保持器顶端面11b在镜片保持器11中位于与镜片保持器底端面相反的一侧,而该镜片保持器底端面在镜片保持器11中位于靠向传感器罩23的一侧。
由此,能借助镜片保持器11的内壁来防止用以固定镜筒3的粘接剂4外流到镜片保持器顶端面11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40中,设有覆盖着镜片保持器11以及镜筒3的模块罩17,模块罩17在其中央具有使镜筒3露出的开口部17a。镜片保持器11的配置方式满足以下条件:即使镜筒3发生最大程度的进出移动,该镜片保持器11也不会接触到模块罩17。
由此,例如即使镜片保持器11较薄而强度较弱,也不必担心镜片保持器11的位于模块罩17侧的镜片保持器顶端面11b与模块罩17发生接触。因此能防止镜片保持器11因落下冲击等而损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40中,拟制传感器罩26仅由非磁体构成。
即,由于镜片保持器11拥有永久磁石15,因此若拟制传感器罩为磁体,那么在将镜筒3固定到镜片保持器11上时,镜片保持器11会因拟制传感器罩的磁力而易发生变位。然而,若拟制传感器罩26仅由非磁体构成,那么在将镜筒3固定到镜片保持器11上时,就不会致使镜片保持器11发生不必要的变位。因此,能高精度地将镜筒3固定到镜片保持器11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40中,在设镜筒3的最大外径部3a的外径为DE,且设镜筒3的最大外径部3a的厚度为H,且设镜片保持器11的圆筒内径为DI时,镜片保持器11相对于传感器罩23表面的倾斜角θ被设定成满足: θ ≤ tan - 1 ( H / D E ) - cos - 1 ( D I / ( D E 2 + H 2 ) ) .
即,本实施方式中,当将镜筒3装载至镜片驱动装置10时,是用拟制传感器罩26来对镜筒3与传感器罩23间的间隔进行调整和定位的。此时,镜筒3一边滑动,一边沿镜片保持器11的圆筒内孔壁而插入镜片保持器11,最终是在镜筒3载置到拟制传感器罩26上的状态下,来进行定位和固定的。因此,镜筒3的倾斜程度取决于拟制传感器罩26的载置面精度。然而若镜片保持器11的圆筒孔过于倾斜,镜筒3就会沿镜片保持器11的圆筒孔壁而被固定,于是有时会无法高精度地将镜筒3载置到拟制传感器罩26的表面上。
因此,镜片保持器11若相对于传感器罩23的表面、即镜片驱动装置10在传感器罩23上的装载基准面,而过度倾斜,那么在为了装载镜筒3而将镜片驱动装置10装载到了拟制传感器罩26上时,镜片保持器11的圆筒孔相对于拟制传感器罩26便也是倾斜的。结果有镜筒3在倾斜于传感器罩23的状态下被安设的风险。
但本实施方式中,镜片保持器11的倾斜角θ的范围被设定成满足以下条件:镜筒3的最大外径部3a不与镜片保持器11相接触。
因此,镜筒3的倾斜角不受镜片保持器11的倾斜角θ的影响,其结果是能实现一种以低倾斜角而装载有镜筒3即摄像镜片2的相机模块40。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40中,在摄像部20的用以罩住摄像元件22的传感器罩23上设有突出部26b,该突出部26b用作与摄像元件22相抵接的抵接部。
由此,传感器罩23被直接装载到摄像元件22的顶面,因此能提高摄像镜片2的安设位置精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40的制造方法中,作为优选:在将镜片驱动装置10装载到拟制传感器罩26上时,朝拟制传感器罩26侧对镜片驱动装置10施加压力。
由此,能够在将镜片驱动装置10装载到拟制传感器罩26上时,使镜片驱动装置10不悬空。其结果是镜片驱动装置10与拟制传感器罩26之间不会出现不必要的间隙,从而最终能对光学部1进行准确的定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40的制造方法中,作为优选:在将光学部1固定到镜片驱动装置10上时,朝拟制传感器罩26侧对光学部1施加压力。
由此,能够在将光学部1固定于镜片驱动装置10时,使光学部1不悬空在拟制传感器罩26上。其结果是光学部1与拟制传感器罩26之间不会出现不必要的间隙,从而能对光学部1进行准确的定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40的制造方法中,作为优选:在将镜片驱动装置10装载到摄像部20上时,朝摄像部20侧对镜片驱动装置10施加压力。
由此,能够在将镜片驱动装置10装载至摄像部20时,使镜片驱动装置10不悬空。其结果是镜片驱动装置10与摄像部20之间不会出现不必要的间隙,从而能对光学部1进行准确的定位。
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40的制造方法中,在已将摄像部20装载至镜片驱动装置10的状态下,在镜片驱动装置10上设置作为固定具的高度调整装置30;通过高度调整装置30具备的抓持部32a,一边抓着光学部1的镜筒3,一边使该光学部1的镜筒3沿光轴方向对着镜片驱动装置10的镜片保持器11进行滑动,从而用该高度调整装置30来调整上述光学部的高度;将光学部1固定在镜片驱动装置10的镜片保持器11上,其后移除高度调整装置30。
通过上述方案,即使摄像部20与镜片驱动装置10具有安设公差,且传感器罩23具有厚度公差,也能在不会受这些公差影响的情况下,使用作为固定具的高度调整装置30来将光学部1的高度定位到满足以下条件的位置上,该条件为:镜筒3不与传感器罩23相接触。
因此,能提供一种即使不通过螺栓来调整摄像镜片2的初始位置高度,也能防止供保持摄像镜片2的镜筒3与摄像部20的传感器罩23之间的滑动,进而防止因滑动而产生异物的小型相机模块40。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作为电子设备的例如便携式电话,具备了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40。
因此,能提供一种具备了小型的相机模块40的电子设备。该相机模块40即使不通过螺栓来调整摄像镜片2的初始位置高度,也能防止供保持摄像镜片2的镜筒3与摄像部20的传感器罩23之间的滑动,进而防止因滑动而产生异物。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虽然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镜筒3以及镜片保持器11的滑动面均为平面,但并不特别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在光学部1的外侧面、以及镜片保持器11的内侧面的这其中至少一方上,设计用以积留粘接剂4的螺纹。由此,只要在用以积留粘接剂4的螺纹的凹部中充填粘接剂4,便能提高镜筒3与镜片保持器11之间的粘接力。在该方案中,由于具有用以积留粘接剂4的螺纹,因此镜筒3与镜片保持器11之间可能难以滑动,但两者之间只要能实现滑动,则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即,例如若螺栓(镜筒3)的外径小于螺母(镜片保持器11)的内径,那么即使具有用以积留粘接剂4的螺纹,也能实现滑动。虽然事实上若两者上均设有螺纹,则难以进行滑动,但若有必要设置用以积留粘接剂4的螺纹,则优选在镜筒3以及镜片保持器11的其中一方上设螺纹,以易于滑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具备自动对焦功能和手晃动补正功能这两方的、附带手晃动补正功能的相机模块40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本发明也能适用于单是具备手晃动补正功能的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实施方式2〕
以下,根据图12来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未提及的结构,均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另外,为便于说明,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的图示部件具有同样功能的部件,赋予同样的附图标记且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对附带手晃动补正功能的相机模块的其他结构方案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相机模块40中,如图1所示,摄像部20中的传感器罩23与摄像元件22通过传感器罩23的突起23a而彼此接触。而本实施方式的附带手晃动补正功能的相机模块40B(以下简称为“相机模块40B”)的不同之处在于,传感器罩23B与摄像元件22如图12所示那样彼此不接触。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40B中,传感器罩23B装载在基板21上,且传感器罩23B上并无传感器罩23所具有的突起23a。因此传感器罩23B与摄像元件22彼此不接触,其结果是传感器罩23B与摄像元件22之间具有间隙。
当然,如图1所示的相机模块40那样,若将传感器罩23直接装载到摄像元件22的表面上,是能够提高摄像镜片2的安设位置精度的。然而,摄像元件22上有时也会无法确保出供装载传感器罩23的空间。对于此类情况,就需要将传感器罩23B装载到基板21上。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40B中,摄像部20中用以罩住摄像元件22的传感器罩23B与摄像元件22构成非接触状态。
因此,当无法在摄像元件22上确保出供装载具有突出部26b的传感器罩23的空间时,上述方案就能应付这类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作为电子设备的例如便携式电话中,具备了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40B。
因此,能提供一种具备小型的相机模块40B的电子设备。该相机模块40B即使不通过螺栓来调整摄像镜片2的初始位置高度,也能防止供保持摄像镜片2的镜筒3与摄像部20的传感器罩23B之间的滑动,进而防止因滑动而产生异物。
本实施方式中,对具备自动对焦功能和手晃动补正功能这两方的、附带手晃动补正功能的相机模块40B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本发明也能适用于单是具备手晃动补正功能的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实施方式3〕
以下,根据图13~22来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的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例中存在的问题。即,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即使不通过螺栓来调整摄像镜片的初始位置高度,也能减少可动部的基准面与固定部的基准面之间的接触面面积,且能降低在运动起始位置附近发生冲程滞后现象的风险的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是仅具备自动对焦功能的附带自动对焦功能的相机模块。
(相机模块的结构)
首先,根据图13及图14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的结构。在此,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的斜视图。图13是朝图14中Y-Y箭头方向看图14所示相机模块的截面时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80是例如附带相机的便携式电话等电子设备中所用的相机模块。如图14所示,其大致为正方体状。
上述相机模块80包含:矩形状的摄像部70,其设置在下部;容纳在盒状的模块罩67内的光学部51,模块罩67罩在该摄像部70上方;镜片驱动装置60,其驱动该光学部51。模块罩67的顶面中央处形成有开口67a,开口67a用以使光学部51的后述摄像镜片52露出。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理解,将光学部51侧定为上方,将摄像部70侧定为下方。
即,如图13所示,相机模块80的光学部51包含摄像镜片52和用以容纳该摄像镜片52的镜筒53。在光学部51的周围,设有用以驱动该光学部51的镜片驱动装置60。镜片驱动装置60拥有镜片保持器61,光学部51的镜筒53通过粘接剂54而粘接固定在镜片保持器61的内部。
另外,在设置于镜片驱动装置60下方的摄像部70中,摄像元件72被装载在基板71上,摄像元件72用以对穿过光学部51的光进行光电转换;还具有传感器罩73以及玻璃基板74,传感器罩73以及玻璃基板74用以罩住摄像元件72。这些基板71、摄像元件72、传感器罩73以及玻璃基板74沿光轴方向依次层叠。
在上述镜片驱动装置60中,光学部51通过粘接剂54而固定在镜片保持器61上,镜片保持器61通过上下2片的AF(Auto Focus:自动对焦)簧片62a、62b而得到支撑,且能对着固定部沿光轴方向移动。在镜片保持器61的外周部,固定有AF线圈14。固定部由轭圏63、底座69、外罩67等所构成。轭圏63用以保持永久磁石65,永久磁石65用以进行AF驱动。上侧的AF簧片62a的一端固定在轭圏63上,下则的AF簧片63b的一端固定在底座69上。
另外,上述镜片保持器61的下部上形成有突起部61a。在处在沿光轴方向的可动范围内的、与无限远焦相对应的结构设计位置(可动范围之内的靠向摄像元件侧的基准位置)上的状态下,所述突起部61a与底座69相抵接。
在上述底座69的内侧,在装入有光学部51的状态下,镜筒53的一部分嵌入到底座69的开口69a的内部。若难以充分且较大地设计摄像镜片52的凸缘间距(自镜筒53的底端面至摄像元件72的表面为止的距离),则大多会采用上述的结构(虽然在图示中,从摄像镜片52的底端起至镜筒53的底端为止具有一定距离,但实际上大多是难以设计充分的距离)。
另外,在摄像部70中,在供装载上述镜片驱动装置60的传感器罩73的下部上设有突起73a,形成在该突起73a顶端处的基准面S与摄像元件72相抵接。传感器罩73以罩住整个摄像元件72的方式来载置。在传感器罩73的靠摄像镜片52的一侧,设有开口73b。该开口73b中嵌有具备红外线遮断功能的玻璃基板74。
上述摄像元件72装载在基板71上。在上述基板71与传感器罩73之间,因制造公差而可能会产生间隙,但可以在用粘接剂75充填了该间隙的状态下,使该基板71与传感器罩73相互粘接固定。
本实施方式中,上述镜筒53以及镜片保持器61上均未形成螺栓,且是在镜片保持器61处在与无限远焦相对应的结构设计位置上的状态下,将镜筒53固定在规定位置上的。本实施方式中,在镜筒53与传感器罩73之间形成有约10μm的间隙。关于上述不使镜筒53与传感器罩73相抵接的制造方法,将后述。
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80具备以上所述的结构。因此,即使采用无需用螺栓来进行调整的技术方案,也能在处在与无限远焦相对应的结构设计位置上的状态下,在镜筒53与传感器罩73之间空出的间隙,从而能降低在运动起始位置附近发生冲程滞后现象的风险。
(相机模块的AF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的具备上述结构的相机模块80中,当为了调整焦点而使光学部51沿光轴方向伸缩移动时,依照装载有本实施方式相机模块80的例如便携式电话及数码相机等的控制部所发出的驱动指示,使电流流入镜片驱动装置60的AF线圈64。由此,流入AF线圈64的电流与永久磁石65发出的磁场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使AF线圈64沿光轴方向移动的推力。结果是,光学部51介由AF簧片62a、62b以及镜片保持器61而沿光轴方向伸缩移动。由此,能对光学部51进行自动对焦(AF)控制。
因此,上述AF线圈64、永久磁石65、AF簧片62a和62b、以及镜片保持器61作为本发明的自动对焦单元而发挥功能。
(光学部在镜片保持器上的安设位置)
以下,对含有摄像镜片52及镜筒53的光学部51在镜片驱动装置60的镜片保持器61上的安设位置,进行说明。
作为优选:在处在与无限远焦相对应的结构设计位置上的状态下,以对准焦距的方式,对光学部51的摄像镜片52在镜片保持器61上的安设位置与摄像元件72的表面之间的距离进行设定。
然而,由于摄像镜片52在镜筒53上的安设位置具有公差,且传感器罩23具有厚度公差等,因而每一部件都不免会出现参差不齐的误差。所以,若在不调焦的情况下而仅凭结构设计位置来进行定位,就会残留误差。因此,需要在即使有误差的情况下,从镜片驱动装置60的冲程范围内找出焦距对准位置。因此,需要在自焦距对准位置的设计中值起稍偏移向摄像元件72的地方,将摄像镜片52安设到镜片保持器61上。在此,将该偏移量称为过隆出量。过隆出量设定得越大,镜片驱动装置60的冲程也相应地越大,因此需将过隆出量控制到所需的最小限。
通过累加上述各种公差,可知25μm程度的过隆出量为恰当值。但过隆出量的值取决于部件的制造公差以及组装公差等,因此优选将过隆出量设定成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最小值。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80的结构中,传感器罩73的下侧基准面直接与摄像元件72相抵接。另外,使用有提高了厚度精度的传感器罩73,且相对于该传感器罩73的顶面(由于镜片驱动装置60的下侧基准面装载在传感器罩73的顶面处,因此也可换说成“相对于镜片驱动装置60的底面”)来对镜筒53进行高精度的定位。正因为具备如此的结构,所以能在相机模块80中实现25μm程度的过隆出量。
图13中,镜筒53安设在自与无限远被摄体相对应的焦距对准位置起,向摄像元件72侧偏离25μm的位置上。且在该状态下,传感器罩73与镜筒3之间具有间隙。下面,以此结构为前提进行说明。
(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80的另一主要特征在于:既能确保镜筒53与传感器罩73之间的间隙,又无需通过螺栓来调整镜筒53的高度。
若采用以螺栓来调整镜筒的初始位置高度的现有技术方案,是能较容易地在确保镜筒53与传感器罩73之间确保出间隙的。然而若要在不调整初始位置高度的情况下来对镜筒的高度进行定位,就需要通过抵接在某个部件上来进行定位。因此,若采用如现有技术那样使镜筒53抵接于传感器罩73的方案,就无法避免两者间的接触。
与此相比,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80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特征:在不使镜筒53抵接于传感器罩73等部件的情况下,对镜筒53的初始位置进行高精度定位。
以下根据图15~图21,说明一下对镜筒53的初始位置进行高精度定位和固定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中并不利用螺栓来进行初始位置的调焦,且根本不进行初始位置的高度调整。在此,图15~图21是表示上述相机模块80的各制造步骤的图。
首先,根据图15来说明一下对光学部51、镜片驱动装置60以及拟制传感器罩76进行准备,且将镜片驱动装置60装载到拟制传感器罩76的步骤。
即,如图15所示,为获得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80而先制备作为固定具的拟制传感器罩76,以供制造步骤所用。在该拟制传感器罩76上,设有供装载镜片驱动装置60的平坦面76a、以及自平坦面76a突起的突出部76b。上述突出部76b与平坦面76a之间高度的差D可以设定成相应的间隙,由此在处在与无限远焦相对应的结构设计位置上的状态下,使镜筒53与传感器罩73不发生接触。上述差D通常只要为5μm~10μm以上的程度,便能作为间隙而发挥功能。在此,有可能附着到该间隙处的粘着物若是薄膜状,则无问题,但若将大体积粘着物的附着可能性也考虑在内,则有时也需要将间隙设计得更大。总而言之,设计值可以是5μm,也可以是10μm,只要适当地设定最佳的值即可。但优选在不作限定的情况下按照设计值来制备拟制传感器罩26。在结合图13的说明中,该设计值为10μm程度。
接着,根据图16来说明将镜片驱动装置60装载到拟制传感器罩76上后的状态。
如上所述,镜片驱动装置60被装载到拟制传感器罩76的平坦面76a上,其结果是突出部76b进入到镜片驱动装置60的底座69的开口部69a的内侧。
在此,在将镜片驱动装置60装载到拟制传感器罩76的平坦面76a的过程中,优选沿图16中阴影箭头A所示的方向施加压力。其理由在于:如上所述,由于需要相对于镜片驱动装置60的底面来对镜筒53的位置进行高精度定位,因此若镜片驱动装置60相对于拟制传感器罩76悬空,就会导致精度恶化,所以优选施加上述的压力。
接着,根据图17,说明一下将镜筒53(光学部51)按照与拟制传感器罩76的突出部76a相抵接的方式,装载到镜片驱动装置60后的状态。
如图17所示,镜筒53的形状被设计成满足以下条件:在镜筒53的底端面与拟制传感器罩76的突起部76b相抵接的状态下,摄像镜片2处在从与无限远焦相对应的焦距对准位置起,向上述摄像元件72侧偏离25μm的位置上。当然,相对于设计值而言,实际物中是含有公差的。在使镜筒53的底端面与拟制传感器罩76的突出部76b相抵接的过程中,优选沿图17中阴影箭头B所示的方向施加压力。并且,优选继续对镜片驱动装置60施加上述图16中阴影箭头A所示的压力。由于各基准位置均是根据结构设计位置而定的,因此若有悬空,就会发生误差。在施有上述压力的状态下(在无悬空的状态下),通过粘接剂54将镜筒53粘结固定在镜片保持器61上。
接着,根据图18,说明一下将拟制传感器罩76从镜片驱动装置60上拆下后的状态。
如图18所示,拟制传感器罩76仅是用来对镜筒53进行定位的固定具,镜筒53粘结固定到镜片保持器61上后,就不再需要拟制传感器罩76。
接着,根据图19,说明一下对用于替代所拆除的拟制传感器罩76的摄像部70的准备步骤。
即,如图19所示,需要更换掉拟制传感器罩76,并将具备摄像元件72的摄像部70、与内部已固定有光学部51的镜片驱动装置60相互接合。
接着,根据图20来说明一下将内置有光学部51的镜片驱动装置60装载到摄像部70上的步骤。
如图20所示,内置有光学部51的镜片驱动装置60被装载到摄像部70的传感器罩73的顶面上,并通过未图示的粘接剂而被粘接固定。优选沿图中阴影箭头C所示的方向施加压力,直到用以使镜片驱动装置60与传感器罩73彼此粘接的粘接剂硬化到所要的强度为止。其理由与上述同样,是为了防止镜片驱动装置60相对于传感器罩73的顶面发生悬空。
通过上述的方法,能制造出摄像镜片52被高精度定位,且镜筒53与传感器罩73之间具有间隙的相机模块80。
(相机模块的其他制造方法)
在此,根据图21来说明与上述制造方法不同的制造方法。图21是用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80的其他制造方法的截面图。
如图21所示,在用其他方法制造相机模块80时,首先在镜片驱动装置60的顶面上设置高度调整装置30。该高度调整装置30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高度调整装置30完全相同的构造及功能。
在此重复说明。即,如图21所示,上述高度调整装置30由以下部件等构成:基座31,用以固定到镜片驱动装置60上;臂部32,用以抓持镜筒53';支撑簧片33,用以支撑臂部32,且能使臂部32对着基座31沿光轴方向移动。在该结构中,相比于镜筒53,镜筒53'拥有竖立部,由此能通过高度调整装置30的臂部32来抓持住镜筒53'。
图中虽未示出臂部32的驱动单元,但臂部32可以与镜片驱动装置60同样通过音圈马达来驱动,也可通过诸如压电元件的驱动单元来驱动。另外,形成在臂部32的底部顶端处的抓持部32a可以是能开闭的构造,并能通过未图示的施压弹簧来牢固地抓住镜筒53'。如此,在抓住镜筒53'的状态下,通过未图示的驱动单元来上下移动臂部32,然后在焦距得以对准的位置上,通过粘接剂54将镜筒53'与镜片保持器61粘接固定到一起。
像这样,在彼此粘结固定的状态下,镜筒53'与传感器罩73间具有间隙是很重要的。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对镜筒53'的高度进行调整,因此不需要与过隆出量相当的额外冲程。从镜片驱动装置60的冲程的观点看,最优选设计出用以与发生可能性很低的调整误差相抵消的过隆出量(几μm程度),并基于该过隆出量来进行定位。镜筒53'得以粘接固定后,臂部32停止抓持而放开镜筒53'。之后,将高度调整装置30从镜片驱动装置60上拆下。
通过上述的调整方法,能制造出无需旋转用以进行初始位置调焦的螺栓就能对摄像镜片52进行高精度定位,且镜筒53'与传感器罩73之间具有间隙的相机模块80。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虽然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镜筒53和镜片保持器61的滑动面均为平面,但并不特别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在光学部51的外侧面、以及镜片保持器61的内侧面的这其中至少一方上,设计用以积留粘接剂54的螺纹。由此,只要在用以积留粘接剂54的螺纹的凹部中充填粘接剂54,便能提高镜筒53与镜片保持器61之间的粘接力。在该方案中,由于具有用以积留粘接剂54的螺纹,因此镜筒53与镜片保持器61之间可能难以滑动,但两者之间只要能实现滑动,则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即,例如若螺栓(镜筒53)的外径小于螺母(镜片保持器61)的内径,那么即使具有用以积留粘接剂54的螺纹,也能实现滑动。虽然事实上若两者上均设有螺纹,则难以进行滑动,但若有必要设置用以积留粘接剂54的螺纹,则优选在镜筒53以及镜片保持器61的其中一方上设螺纹,以易于滑动。
如此,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80及其制造方法,具备了自动对焦单元。
由此,对于具有自动对焦功能且无需用螺栓来调整摄像镜片52的初始位置高度,从而能简化或省去初始位置的调焦步骤的相机模块80而言,当本发明运用在该相机模块80中时,也能够防止镜筒53与传感器罩73之间的滑动,进而防止因滑动而产生异物。另外,本发明中无需通过螺栓来对摄像镜片52的初始位置进行高度调整,因此能适用于附带自动对焦功能的小型相机模块。
至于其他结构所带来的效果,与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效果相同。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仅具备自动对焦功能的附带自动对焦功能的相机模块80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本发明也能适用于不具备自动对焦功能的一般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在此,关于不具备自动对焦功能的相机模块,例如有:虽具备了对无限远焦和近景进行切换的驱动机构,但不属于自动对焦的相机模块。
〔实施方式4〕
以下,根据图22来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未提及的结构,均与上述实施方式2相同。另外,为便于说明,对与上述实施方式2中的图示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赋予同样的附图标记且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对相机模块的其他结构方案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2的相机模块80中,使传感器罩73的下侧基准面与摄像元件72如图13所示那样相互抵接。而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80B与图21的不同之处在于,传感器罩73B与摄像元件72彼此不接触。
如图2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80B中,传感器罩73B装载在基板71上。因此传感器罩73B与摄像元件72彼此不接触,其结果是传感器罩73B与摄像元件72之间具有间隙。
当然,如图13所示的相机模块80那样,若将传感器罩73直接装载到摄像元件72的表面上,是能提高摄像镜片52的安设位置精度的。然而,摄像元件72上有时也会无法确保出供装载传感器罩73的空间。对于此类情况,就需要将传感器罩73B装载到基板71上。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80B中,摄像部70中用以罩住摄像元件72的传感器罩73B与摄像元件72构成非接触状态。
因此,当无法在传感器罩73的下侧确保出供形成基准面的空间,或当摄像元件72不在所形成的基准面之处时,上述方案就能应付这类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作为电子设备的例如便携式电话中,具备了本实施方式的相机模块80B。
因此,即使不通过螺栓来对摄像镜片52的初始位置进行高度调整,也能在处在与无限远焦相对应的结构设计位置上的状态下,在供保持摄像镜片52的镜筒53与摄像部70的传感器罩73B之间确保出间隙。即使万一附着了粘着物,也能降低在运动起始位置附近发生冲程滞后现象的风险。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仅具备自动对焦功能的附带自动对焦功能的相机模块80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本发明也能适用于不具备自动对焦功能的一般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关于不具备自动对焦功能的相机模块,例如有:虽具备对无限远焦和近景进行切换的驱动机构,但不属于自动对焦的相机模块。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适当地组合不同实施方式中各自揭示的技术方案而获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相机模块可以具备自动对焦单元。
本发明的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中,上述相机模块可以具备自动对焦单元。
由此,无需通过螺栓来对摄像镜片的初始位置进行高度调整,从而能简化或省去初始位置的调焦步骤。另外,即使将本发明运用于具备自动对焦功能的相机模块,也能防止镜筒与传感器罩之间的滑动,从而能防止因滑动而产生异物等。另外,由于无需通过螺栓来对摄像镜片的初始位置进行高度调整,因此本发明能适用于附带自动对焦功能的小型相机模块。
本发明的相机模块中能采用如下方案:具备手晃动补正单元;并且上述镜片驱动装置沿光轴方向以及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一体式地驱动上述光学部和镜片保持器。
本发明的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中能采用如下方案:上述相机模块具备手晃动补正单元;并且上述相机模块的镜片驱动装置沿光轴方向以及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一体式地驱动上述光学部和镜片保持器。
由此,无需通过螺栓来对摄像镜片的初始位置进行高度调整,从而能简化或省去初始位置的调焦步骤。即使将本发明运用于至少具备手晃动补正功能的相机模块,也能防止镜筒与传感器罩之间的滑动,从而能防止因滑动而产生异物等。另外,由于无需通过螺栓来对摄像镜片的初始位置进行高度调整,因此本发明能适用于附带手晃动补正功能的小型相机模块。
在本发明的相机模块中,作为优选:上述光学部的初始位置高度是用固定具来定位的。
在本发明的相机模块中,作为优选:在上述固定具中,平面板上设有突出部;并且按照使所述固定具的突出部的顶端面抵接到上述光学部的位于摄像元件侧的底端面的方式,用该固定具来进行定位。
本发明的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中能采用如下方案:在上述镜片驱动装置已装载到作为上述固定具的拟制传感器罩的状态下,将上述光学部插入该镜片驱动装置,并使该光学部的镜筒沿光轴方向对着该镜片驱动装置的镜片保持器进行滑动;在使上述光学部的一部分抵接在上述拟制传感器罩的基准面上的状态下,将上述光学部固定于镜片驱动装置;将上述拟制传感器罩更换成上述摄像部后,将上述镜片驱动装置固定于上述摄像部的传感器罩。
如此,使光学部抵接到固定具,并由此进行摄像镜片的在高度方向上的定位,因此无需为进行初始位置的调焦而旋转螺栓的这类步骤,且根本无需调整操作。
在本发明的相机模块中,作为优选:上述固定具拥有用以抓持上述光学部的镜筒的抓持部,该抓持部使上述光学部的镜筒沿光轴方向对着上述镜片保持器自由滑动;并且,上述固定具的抓持部抓住上述光学部的镜筒来使光学部沿光轴方向进行变位,由此用该固定具来进行定位。
如此,仅使抓持镜筒的固定具沿光轴方向进行上下移动,便能实现定位。其结果是无需为进行初始位置的调焦而旋转螺栓的这类步骤,从而能简化初始位置的调焦。
在本发明的相机模块中,作为优选:在上述镜片驱动装置中,镜片保持器以能够自由摇动的方式得到支撑,且在传感器罩侧配置有底座,上述底座拥有供镜筒滑动嵌入的开口;并且,上述底座的开口与镜筒间的间隔被设定成满足以下条件:即使镜片保持器向镜筒侧发生最大变位,底座与镜筒也不接触。
由此,即使相机模块受到了落下冲击等,首先发生接触的例如也是界定着镜片驱动装置之可动范围的部位(作为限制器的部位)。因此,镜筒不会直接与底座发生撞击,从而能保护镜筒不受落下冲击。
在本发明的相机模块中,作为优选:经定位后的上述镜筒通过粘接剂而被固定于上述镜片保持器;并且,上述粘接剂在上述镜片保持器上的涂布位置低于镜片保持器顶端面,其中,上述镜片保持器顶端面在上述镜片保持器中位于与镜片保持器底端面相反的一侧,上述镜片保持器底端面在上述镜片保持器中位于靠向传感器罩的一侧。
由此,能借助镜片保持器的内壁来防止用以固定镜筒的粘接剂外流到镜片保持器顶端面。
在本发明的相机模块中,作为优选:设有覆盖上述镜片保持器以及镜筒的模块罩,该模块罩在其中央具有用以使上述镜筒露出的开口部;并且,上述镜片保持器被配置成满足以下条件:即使上述镜筒发生最大程度的进出移动,该镜片保持器也不接触上述模块罩。在此,所谓最大程度的进出移动,包括指因落下冲击等而导致镜筒异常突出的情况。
由此,例如即使镜片保持器的厚度较薄而强度较弱,也不必担心镜片保持器的位于模块罩侧的镜片保持器顶端面与模块罩发生接触。因此能防止镜片保持器因落下冲击等而损坏。
在本发明的相机模块中,作为优选:上述固定具仅由非磁体构成。
即,由于镜片保持器中拥有永久磁石,因此若固定具为磁体,那么在将镜筒固定到镜片保持器上时,镜片保持器会因固定具的磁力而易发生变位。然而,若固定具仅由非磁体构成,那么在将镜筒固定到镜片保持器上时,就不会致使镜片保持器发生不必要的变位。因此,能高精度地将镜固定到镜片保持器上。
在本发明的相机模块中,作为优选:在设上述镜筒的最大外径部的外径为DE,且设该镜筒的最大外径部的厚度为H,且设上述镜片保持器的圆筒内径为DI时,上述镜片保持器相对于上述传感器罩的表面的倾斜角θ被设定成满足: θ ≤ tan - 1 ( H / D E ) - cos - 1 ( D I / ( D E 2 + H 2 ) ) . 在此,镜片保持器相对于传感器罩的表面的倾斜角θ是指:镜片保持器相对于传感器罩上供装载镜片驱动装置的装载基准面的倾斜角θ。
即,本发明中,当将镜筒装载至镜片驱动装置时,是用固定具来对镜筒与传感器罩间的间隔进行调整和定位的。此时,镜筒一边滑动,一边沿镜片保持器的圆筒内孔壁而插入镜片保持器,最终是在镜筒载置到固定具表面上的状态下,来进行定位和固定的。因此,镜筒的倾斜程度取决于固定具的载置面精度。然而若镜片保持器的圆筒孔过于倾斜,镜筒就会沿镜片保持器的圆筒孔壁而被固定,于是有时会无法高精度地将镜筒载置到固定具的表面上。
因此,镜片保持器若相对于传感器罩的表面、即镜片驱动装置在传感器罩上的装载基准面,而过度倾斜,那么在为了装载镜筒而将镜片驱动装置装载到了固定具上时,镜片保持器的圆筒孔相对于固定具便也是倾斜的。结果有镜筒在倾斜于传感器罩的状态下被安设的风险。
但本发明中,镜片保持器的倾斜角θ的范围被设定成满足以下条件:镜筒的最大外径部不与镜片保持器相接触。
因此,镜筒的倾斜角不受镜片保持器的倾斜角θ的影响,其结果是能实现一种以低倾斜角而装载有镜筒即摄像镜片的相机模块。
本发明的相机模块中能够采用如下方案:在用以罩住上述摄像部中摄像元件的传感器罩上,设有用以与摄像元件相抵接的抵接部。
由此,传感器罩直接被装载到摄像元件的顶面,因此能提高摄像镜片的安设位置精度。
本发明的相机模块中能够采用如下方案:用以罩住上述摄像部中摄像元件的传感器罩与摄像元件不接触。
由此,当无法在摄像元件上确保出供装载具有突出部的传感器罩的空间时,也能应付这类情况。
在本发明的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中,作为优选:在将上述镜片驱动装置装载至上述拟制传感器罩时,朝上述拟制传感器罩侧对上述镜片驱动装置施加压力。
由此,能够在将镜片驱动装置装载到拟制传感器罩上时,使镜片驱动装置不悬空。其结果是镜片驱动装置与拟制传感器罩之间不会出现不必要的间隙,从而最终能对光学部进行准确的定位。
在本发明的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中,作为优选:在将上述光学部固定于上述镜片驱动装置时,朝上述拟制传感器罩侧对上述光学部施加压力。
由此,能够在将光学部固定于镜片驱动装置时,使光学部不悬空在拟制传感器罩上。其结果是光学部与拟制传感器罩之间不会出现不必要的间隙,从而能对光学部进行准确的定位。
在本发明的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中,作为优选:在将上述镜片驱动装置装载至上述摄像部时,朝摄像部侧对上述镜片驱动装置施加压力。
由此,能够在将镜片驱动装置装载至摄像部时,使镜片驱动装置不悬空。其结果是镜片驱动装置与摄像部之间不会出现不必要的间隙,从而能对光学部进行准确的定位。
在本发明的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中,也能采用如下方案:在上述摄像部已装载到上述镜片驱动装置的状态下,在上述镜片驱动装置上设置作为上述固定具的高度调整装置;通过上述高度调整装置所具备的抓持部,一边抓着上述光学部的镜筒,一边使该光学部的镜筒沿光轴方向对着上述镜片驱动装置的镜片保持器进行滑动;用所述高度调整装置来调整上述光学部的高度;将上述光学部固定至上述镜片驱动装置的镜片保持器后,移除上述高度调整装置。
由此,即使摄像部与镜片驱动装置具有安设公差,且即使传感器罩具有厚度公差,也能在不会受这些公差影响的情况下,使用作为固定具的高度调整装置来将光学部的高度定位到满足以下条件的位置上,该条件为:镜筒不与传感器罩相接触。
因此,能提供一种即使不通过螺栓来调整摄像镜片的初始位置高度,也能防止供保持摄像镜片的镜筒与摄像部的传感器罩之间的滑动,进而防止因滑动而产生异物的小型相机模块。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尤其能很好地适用于:装载在以便携式终端等通信设备为首的各种电子设备之中的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相机模块。另外,关于相机模块,本发明能适用于具备自动对焦功能,进而具备手晃动补正功能的相机模块或不具备这些功能的一般相机模块。

Claims (22)

1.一种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相机模块具备:
光学部,其拥有摄像镜片以及用以保持该摄像镜片的镜筒;以及
镜片驱动装置,其拥有用以保持所述光学部的镜片保持器,且至少沿光轴方向来一体式地驱动所述光学部和镜片保持器;
并且,在所述相机模块中,所述光学部以及镜片驱动装置配置在传感器罩的上侧,所述传感器罩用以罩住摄像部的摄像元件;
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使所述光学部的镜筒沿光轴方向对着所述镜片驱动装置的镜片保持器进行滑动;
按照使所述镜筒处在不与所述传感器罩相接触的位置的方式,用固定具来对所述光学部的初始位置高度进行定位,然后将所述光学部固定于所述镜片驱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机模块具备自动对焦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机模块具备手晃动补正单元;并且
所述相机模块的镜片驱动装置沿光轴方向以及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一体式地驱动所述光学部和镜片保持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镜片驱动装置已装载到作为所述固定具的拟制传感器罩的状态下,将所述光学部插入该镜片驱动装置,并使该光学部的镜筒沿光轴方向对着该镜片驱动装置的镜片保持器进行滑动;
在使所述光学部的一部分抵接在所述拟制传感器罩的基准面上的状态下,将所述光学部固定于镜片驱动装置;
将所述拟制传感器罩更换成所述摄像部后,将所述镜片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摄像部的传感器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镜片驱动装置装载至所述拟制传感器罩时,朝所述拟制传感器罩侧对所述镜片驱动装置施加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光学部固定于所述镜片驱动装置时,朝所述拟制传感器罩侧对所述光学部施加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镜片驱动装置装载至所述摄像部时,朝摄像部侧对所述镜片驱动装置施加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摄像部已装载到所述镜片驱动装置的状态下,在所述镜片驱动装置上设置作为所述固定具的高度调整装置;
通过所述高度调整装置具备的抓持部,一边抓着所述光学部的镜筒,一边使该光学部的镜筒沿光轴方向对着所述镜片驱动装置的镜片保持器进行滑动;
用所述高度调整装置来调整所述光学部的高度;
将所述光学部固定至所述镜片驱动装置的镜片保持器后,移除所述高度调整装置。
9.一种相机模块,
具备:
光学部,其拥有摄像镜片以及用以保持该摄像镜片的镜筒;以及
镜片驱动装置,其拥有用以保持所述光学部的镜片保持器,且至少沿光轴方向来一体式地驱动所述光学部和镜片保持器;
并且,在该相机模块中,所述光学部以及镜片驱动装置配置在传感器罩的上侧,所述传感器罩用以罩住摄像部的摄像元件;
该相机模块的特征在于:
所述镜筒定位于不与所述传感器罩相接触的位置,且相对于所述镜片保持器而固定;并且,
所述镜筒在固定前能够沿光轴方向对着所述镜片保持器进行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自动对焦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
具备手晃动补正单元;并且
所述镜片驱动装置沿光轴方向以及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一体式地驱动所述光学部和镜片保持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部的初始位置高度是用固定具来定位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具中,平面板上设有突出部;并且
按照使所述固定具的突出部的顶端面抵接到所述光学部的位于摄像元件侧的底端面的方式,用该固定具来进行定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具拥有用以抓持所述光学部的镜筒的抓持部,该抓持部使所述光学部的镜筒沿光轴方向对着所述镜片保持器自由滑动;并且,
所述固定具的抓持部抓住所述光学部的镜筒来使光学部沿光轴方向进行变位,由此用该固定具来进行定位。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镜片驱动装置中,镜片保持器以能够自由摇动的方式得到支撑,且在传感器罩侧配置有底座,所述底座拥有供镜筒滑动嵌入的开口;并且,
所述底座的开口与镜筒间的间隔被设定成满足以下条件:即使镜片保持器向镜筒侧发生最大变位,底座与镜筒也不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
经定位后的所述镜筒通过粘接剂而被固定于所述镜片保持器;并且,
所述粘接剂在所述镜片保持器上的涂布位置低于镜片保持器顶端面,其中,所述镜片保持器顶端面在所述镜片保持器中位于与镜片保持器底端面相反的一侧,所述镜片保持器底端面在所述镜片保持器中位于靠向传感器罩的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
设有覆盖所述镜片保持器以及镜筒的模块罩,该模块罩在其中央具有用以使所述镜筒露出的开口部;并且,
所述镜片保持器被配置成满足以下条件:即使所述镜筒发生最大程度的进出移动,该镜片保持器也不接触所述模块罩。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具仅由非磁体构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设所述镜筒的最大外径部的外径为DE,且设该镜筒的最大外径部的厚度为H,且设所述镜片保持器的圆筒内径为DI时,所述镜片保持器相对于所述传感器罩的表面的倾斜角θ被设定成满足:
θ ≤ tan - 1 ( H / D E ) - cos - 1 ( D I / ( D E 2 + H 2 ) ) .
2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用以罩住所述摄像部中摄像元件的传感器罩上,设有用以与摄像元件相抵接的抵接部。
2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
用以罩住所述摄像部中摄像元件的传感器罩与摄像元件不接触。
2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9所述的相机模块。
CN201280008411.4A 2011-02-10 2012-01-20 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33482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20574.7A CN104656342B (zh) 2011-02-10 2012-01-20 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27875 2011-02-10
JP2011-027875 2011-02-10
JP2011-108788 2011-05-13
JP2011108788 2011-05-13
JP2011256694A JP5037719B1 (ja) 2011-02-10 2011-11-24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JP2011-256694 2011-11-24
PCT/JP2012/051166 WO2012108247A1 (ja) 2011-02-10 2012-01-20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20574.7A Division CN104656342B (zh) 2011-02-10 2012-01-20 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48275A true CN103348275A (zh) 2013-10-09
CN103348275B CN103348275B (zh) 2015-07-15

Family

ID=4663846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8411.4A Active CN103348275B (zh) 2011-02-10 2012-01-20 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CN201510120574.7A Active CN104656342B (zh) 2011-02-10 2012-01-20 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20574.7A Active CN104656342B (zh) 2011-02-10 2012-01-20 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9568705B2 (zh)
JP (1) JP5037719B1 (zh)
CN (2) CN103348275B (zh)
TW (2) TWI521254B (zh)
WO (1) WO2012108247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7550A (zh) * 2015-12-16 2016-04-06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集成对焦机构的可调光学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05572835A (zh) * 2015-12-16 2016-05-1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集成对焦机构的镜头及其组装方法和摄像模组
CN106405988A (zh) * 2015-06-30 2017-02-1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校准光具的摄像机壳体
CN107209342A (zh) * 2015-01-23 2017-09-26 夏普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像面侧组透镜、像面侧组透镜的制造方法和摄像元件
CN112485952A (zh) * 2019-08-20 2021-03-12 佳能株式会社 可更换镜头摄像设备的主体、用于该主体的安装设备及凸缘背隙调节构件
CN112526692A (zh) * 2019-11-07 2021-03-19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双镜筒镜头、镜头模组及组装方法
US11711601B2 (en) 2019-11-07 2023-07-25 Jiangxi Lianyi Optics Co., Ltd. Double barrels lens, lens modul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US11874584B2 (en) 2015-12-16 2024-01-16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Lens module and capturing module integrating focusing mechanism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fo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19851B2 (en) 2012-10-12 2015-12-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lens barrel including a local maximum outer diameter section
US8872296B2 (en) * 2012-11-01 2014-10-28 Lite-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hip module structure for particles protection
US8866246B2 (en) * 2012-11-01 2014-10-21 Larview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Holder on chip module structure
CN104969108B (zh) * 2013-02-05 2017-07-28 夏普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
WO2015045527A1 (ja) * 2013-09-27 2015-04-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6207955B2 (ja) * 2013-10-03 2017-10-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6174157B2 (ja) * 2013-10-09 2017-08-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WO2015060256A1 (ja) * 2013-10-22 2017-03-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撮像モジュールの製造装置
KR101543717B1 (ko) 2013-11-01 2015-08-11 (주)옵티스 Ois 카메라 모듈
TWI507759B (zh) * 2013-11-13 2015-11-11 Tdk Taiwan Corp 鏡頭止動結構
KR102186124B1 (ko) * 2013-11-27 2020-12-0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JP6444888B2 (ja) * 2013-12-27 2018-12-26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9329394B2 (en) * 2014-01-03 2016-05-03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Lens modul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JP5957621B2 (ja) * 2014-01-08 2016-07-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撮像モジュール製造装置
JP6027286B2 (ja) 2014-02-26 2016-11-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撮像モジュールの製造装置
WO2015129119A1 (ja) 2014-02-26 2015-09-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撮像モジュールの製造装置
US9369170B2 (en) * 2014-03-04 2016-06-14 Michael Sorrentino Mobile device case with movable camera cover
US9618770B2 (en) 2014-04-11 2017-04-11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with function of auto-focus and image stabilize
KR101771778B1 (ko) * 2014-04-11 2017-08-2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KR102266735B1 (ko) * 2014-07-16 2021-06-1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KR102252478B1 (ko) * 2014-08-06 2021-05-1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WO2016059914A1 (ja) * 2014-10-16 2016-04-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WO2016067731A1 (ja) 2014-10-27 2016-05-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6492653B2 (ja) * 2014-12-26 2019-04-03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US9743219B2 (en) * 2014-12-29 2017-08-22 Google Inc. Low-power wireless conte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vices
US10104275B2 (en) 2015-01-19 2018-10-1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 module
CN105022206A (zh) * 2015-07-09 2015-11-04 林小军 微型镜头驱动装置
TWI589101B (zh) * 2015-12-11 2017-06-2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電磁驅動模組及應用該電磁驅動模組之相機裝置
CN105763780A (zh) * 2016-04-07 2016-07-13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具有补强线路板的感光装置和阵列摄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10426825B (zh) * 2016-05-10 2022-11-25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系统
TWI636313B (zh) * 2016-05-10 2018-09-2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系統
CN116661090A (zh) 2016-05-10 2023-08-29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系统
CN108627942B (zh) * 2017-03-15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潜望式镜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JP2019012161A (ja) * 2017-06-30 2019-01-24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位置調整装置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RU2020113062A (ru) 2017-09-12 2021-10-13 Хуавэ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Модуль камеры и терминал
KR102510508B1 (ko) * 2017-09-29 2023-03-1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JP2019082623A (ja) * 2017-10-31 2019-05-30 日本電産三協電子(東莞)有限公司 光学ユニット
CN108183987B (zh) * 2017-12-26 2020-09-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8650353B (zh) * 2018-05-15 2019-11-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EP4007254A4 (en) * 2019-07-31 2023-08-30 LG Innotek Co., Ltd. TRAIN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WO2021066227A1 (ko) * 2019-10-02 2021-04-0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CN112532830A (zh) * 2020-11-23 2021-03-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EP4279971B1 (en) * 2022-05-19 2024-04-10 Axis AB Optical system comprising a probe for image sensor detection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75946A (ja) * 2007-01-17 2008-07-31 Shicoh Eng Co Ltd 光学モジュール、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電話
CN101238401A (zh) * 2005-08-08 2008-08-06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和摄像装置的组装方法
CN101577790A (zh) * 2008-05-09 2009-11-11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
JP2009288770A (ja) * 2008-04-30 2009-12-10 Nidec Sankyo Corp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2010008446A (ja) * 2008-06-24 2010-01-14 Shicoh Engineering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電話
JP2010230910A (ja) * 2009-03-26 2010-10-14 Sharp Corp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における撮像レンズの位置決め装置および位置決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33568A (ja) 1983-12-22 1985-07-1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スピンドルモ−タ設置用治具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ピンドルモ−タ設置方法
JP2924844B2 (ja) 1997-03-14 1999-07-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04288A (ja) * 2005-10-04 2007-04-19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組立方法
CN100543573C (zh) * 2005-09-23 2009-09-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位置辨别机构和应用其的镜头
CN102016709B (zh) 2008-04-30 2014-04-0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及摄影用光学装置
CN102016708B (zh) 2008-04-30 2013-07-3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2011521285A (ja) 2008-05-14 2011-07-21 ハイソニック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振れ補正機能を備えた映像撮影装置
JP2010010909A (ja) * 2008-06-25 2010-01-14 Sharp Corp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5295875B2 (ja) * 2008-11-06 2013-09-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並びに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レンズ位置決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8401A (zh) * 2005-08-08 2008-08-06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和摄像装置的组装方法
JP2008175946A (ja) * 2007-01-17 2008-07-31 Shicoh Eng Co Ltd 光学モジュール、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電話
JP2009288770A (ja) * 2008-04-30 2009-12-10 Nidec Sankyo Corp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01577790A (zh) * 2008-05-09 2009-11-11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
JP2010008446A (ja) * 2008-06-24 2010-01-14 Shicoh Engineering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電話
JP2010230910A (ja) * 2009-03-26 2010-10-14 Sharp Corp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における撮像レンズの位置決め装置および位置決め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9342A (zh) * 2015-01-23 2017-09-26 夏普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像面侧组透镜、像面侧组透镜的制造方法和摄像元件
CN106405988A (zh) * 2015-06-30 2017-02-1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校准光具的摄像机壳体
CN106405988B (zh) * 2015-06-30 2020-12-0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校准光具的摄像机壳体
CN105467550A (zh) * 2015-12-16 2016-04-06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集成对焦机构的可调光学镜头和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05572835A (zh) * 2015-12-16 2016-05-1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集成对焦机构的镜头及其组装方法和摄像模组
CN105572835B (zh) * 2015-12-16 2019-01-29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集成对焦机构的镜头及其组装方法和摄像模组
US11874584B2 (en) 2015-12-16 2024-01-16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Lens module and capturing module integrating focusing mechanism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for
CN112485952A (zh) * 2019-08-20 2021-03-12 佳能株式会社 可更换镜头摄像设备的主体、用于该主体的安装设备及凸缘背隙调节构件
CN112485952B (zh) * 2019-08-20 2022-07-05 佳能株式会社 可更换镜头摄像设备的主体、用于该主体的安装设备及凸缘背隙调节构件
CN112526692A (zh) * 2019-11-07 2021-03-19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双镜筒镜头、镜头模组及组装方法
US11711601B2 (en) 2019-11-07 2023-07-25 Jiangxi Lianyi Optics Co., Ltd. Double barrels lens, lens modul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1497A (en) 2012-10-16
US20130314810A1 (en) 2013-11-28
US20170146767A1 (en) 2017-05-25
JP5037719B1 (ja) 2012-10-03
US9568705B2 (en) 2017-02-14
TWI420185B (zh) 2013-12-21
CN104656342B (zh) 2017-08-01
TW201413318A (zh) 2014-04-01
JP2012256017A (ja) 2012-12-27
TWI521254B (zh) 2016-02-11
CN103348275B (zh) 2015-07-15
CN104656342A (zh) 2015-05-27
WO2012108247A1 (ja) 201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48275A (zh) 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设备
EP3126892B1 (en) Auto-focus in low-profile folded optics multi-camera system
TWI654460B (zh) 鏡頭驅動裝置、相機模組以及相機搭載裝置
JP6199398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US10348968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camera module
JP5329629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6185334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WO2016067731A1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04898347A (zh) 摄影机镜头模块
JP6067731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8287034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撮像機器、ならびに携帯電子機器
WO2011068115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レンズ駆動装置を搭載したカメラモジュール、携帯電話
JP6207955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5551207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JP2009244353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US20210397017A1 (en) A camera actuator and a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0370323Y1 (ko) 카메라 자동초점조절용 액튜에이터
KR100620790B1 (ko) 카메라 자동 초점 조절장치
JP6465585B2 (ja) 手振れ補正機能付レンズ駆動装置
JP4918385B2 (ja) 八角形マイクロレンズのピント合わせ構造
KR20160142156A (ko) 오토 포커스 촬영 모듈을 이용한 광각 촬영 장치
KR100961133B1 (ko) 카메라 모듈
KR100553534B1 (ko) 카메라 자동 초점 조절장치용 리테이너
KR100560051B1 (ko) 카메라 자동 초점 조절장치용 하부커버
WO2011027761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レンズ駆動装置を搭載したカメラモジュール、携帯電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