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47822B - 反渗透膜用阻垢剂以及阻垢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反渗透膜用阻垢剂以及阻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47822B
CN103347822B CN201280008314.5A CN201280008314A CN103347822B CN 103347822 B CN103347822 B CN 103347822B CN 201280008314 A CN201280008314 A CN 201280008314A CN 103347822 B CN103347822 B CN 1033478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leic acid
antisludging agent
water
soluble polymer
molecular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83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47822A (zh
Inventor
西田育子
木幡贤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rita Wat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rita Wat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rita Wat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Kurita Wat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47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478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478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478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reverse osmos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025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04Feed pretrea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5/00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5/08Prevention of membrane fouling or of concentration polaris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1/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separation process operations and control
    • B01D2311/04Specific process operations in the feed stream; Feed pretrea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1/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separation process operations and control
    • B01D2311/12Addition of chemical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21/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cleaning, regeneration, sterilization or to the prevention of fouling
    • B01D2321/16Use of chemical agents
    • B01D2321/168Use of other chemical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22Eliminating or preventing deposits, scale removal, scale preven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增加排水中的磷浓度,可防止在渗透膜处理中生成的碳酸钙垢的附着,且不生成凝胶化物等微小的析出物的渗透膜用阻垢剂以及阻垢方法。在反渗透膜处理水系统中,添加以质均分子量为1.2×103~1.8×103、含有50mol%以上马来酸单元的不含磷的马来酸水溶性聚合物作为主要成分的阻垢剂。此时,作为水溶性聚合物,例如可使用聚马来酸,马来酸和异丁烯的共聚物,或者马来酸、丙烯酸乙酯以及醋酸乙烯酯的三元共聚物等。

Description

反渗透膜用阻垢剂以及阻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渗透膜用阻垢剂以及阻垢方法。更具体地,涉及防止膜处理中产生的碳酸钙垢附着的阻垢剂以及阻垢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冷却水系统、锅炉水系统、膜处理或地热发电厂的注水井中,与水接触的传热面、配管或膜面中会产生水垢。尤其当出于节约资源、节能的观点而进行高浓缩运行时,或在采用膜的情况下提高了回收率时,水中溶解的盐类被浓缩,从而形成难溶性的盐而产生水垢。
进而例如,热交换部中生成的水垢引起传热障碍,配管中附着的水垢引起流量减小,膜中附着的水垢引起通量降低。另外,如果生成的水垢剥离,则会在系统内循环,从而引起泵、配管以及热交换部的阻塞,进而在该阻塞的同时会加剧配管以及热交换部中的水垢化。同样的现象也会在地热发电厂的注水井中发生。
作为在这些水系统中生成的水垢种类有碳酸钙、硫酸钙、亚硫酸钙、磷酸钙、硅酸钙、硅酸镁、氢氧化镁、磷酸锌、氢氧化锌以及碱式碳酸锌等。
另外,作为针对钙类水垢的阻垢剂,通常使用在六偏磷酸钠或三磷酸钠等的无机多磷酸类,羟基乙叉二膦酸或膦酸丁烷三羧酸等的膦酸类,马来酸、丙烯酸以及衣康酸等的含有羧基的原料中,根据对象水质的需要组合乙烯基磺酸、烯丙基磺酸以及3-烯丙氧基-2-羟基丙磺酸等的具有磺酸基的乙烯基单体、或丙烯酰胺等的非离子性乙烯基单体而成的共聚物。
另一方面,作为在反渗透膜(ReverseOsmosisMembrane:RO膜)处理中生成的水垢种类有碳酸钙、硫酸钙、硫酸钡、硫酸锶、磷酸钙以及氢氧化镁等。另外,作为其阻垢剂,通常考虑分子量小、阻垢效果好的因素,使用含有六偏磷酸钠或三磷酸钠等的无机多磷酸类、氨甲基膦酸、羟基乙叉二膦酸或膦酸丁烷三羧酸等的膦酸类的含磷原料。
但是近年来,伴随着对于排水中的磷浓度进行限制的情况,对于不含磷的阻垢剂的开发提出了要求。因此,一直以来都在研究不含磷的碳酸钙阻垢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7)。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法中,作为阻垢剂使用的是马来酸和烯丙基磺酸的共聚物。
另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方法中,作为阻垢剂使用的是由不饱和羧酸和不饱和磺酸制得的共聚物、和由不饱和羧酸和具有聚亚烷基氧化物侧链的不饱和化合物制得的共聚物的组合。此外,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方法中,作为阻垢剂使用的是乙烯性不饱和二羧酸和二烷基二烯丙基季铵盐单体的聚合物。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4记载的处理方法中,作为阻垢剂使用的是马来酸、丙烯酸乙烯酯和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其质均分子量为600~10000。另外,专利文献5记载的水系统处理用组合物中使用的是质均分子量为400~800的聚马来酸和分子量为800~9500的丙烯酸类共聚物的组合。
并且,在专利文献6中提出有使用了含有特定的羧基的水溶性共聚物的阻垢剂。进而另外,在专利文献7中提出了这样的阻垢剂,其含有将从马来酸、马来酸酐、富马酸以及衣康酸中选出的至少一种单体和其他的水溶性单体进行水相聚合而得到的数均分子量为400~1000的共聚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2-0753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1-06309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2-05909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02-115384号公报(专利第2942991号)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04-222697号公报(专利第3196031号)
专利文献6:日本特表平09-504043号公报(专利第3571343号)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1-2526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已知技术中存在下述问题。即,如专利文献1~7记载的已知的阻垢剂虽然被报告为在冷却水或蒸发浓缩等的各种系统中是阻垢效果较好的原料,但作为RO膜处理用却不能说是适合的。
例如,由于在冷却水、蒸发浓缩以及锅炉等中生成的水垢以一定的厚度附着在热交换机等的表面,因此会引起传热障碍,或是对机器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在冷却水系统等中,由于表面附着的水垢起到耐腐蚀被膜的作用,从而一些水垢的生成是可以接受的。因此,要求冷却水系统等的阻垢剂具有抑制生成的水垢变多的性能,并只要是具有一定的析出抑制效果或抗凝胶化性能的原料就可适用。进而,在冷却水系统等中,作为阻垢剂而可适用的物性(分子量或组成等)范围变大。
相对于此,RO膜处理由于水通道小,因此一旦生成由水垢及共存的离子与阻垢剂构成的凝胶化物等微小的析出物,则膜面被阻塞,从而影响膜处理性能。因此,要求RO膜处理用的阻垢剂具有不生成微小的析出物的性能,而即使作为在冷却水或蒸发浓缩等中可适用的原料,也必须进一步满足限定的物性条件。
此外,RO膜处理与冷却水系统等相比,在需要防水垢的部位温度低,水的滞留时间也短,且通常阻垢剂的添加浓度也低。具体而言,作为需要防水垢的部位的温度,RO膜处理为10~40℃左右,与此相对地,冷却水系统等中为50~90℃。另外,作为水的滞留时间,RO膜处理为15分钟左右,与此相对地,冷却水系统等中为20~100小时左右。此外,关于阻垢剂的添加浓度,相对于RO膜处理为1~10mg/L左右,冷却水系统等中为5~50mg/L左右。
如此,由于RO膜处理用阻垢剂与在冷却水系统等的其他系统中用的阻垢剂的处理条件或要求的特性不相同,从而即使把冷却水系统等的阻垢剂用于RO膜处理,也无法得到同样的效果。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增加排水中的磷浓度,能抑制在渗透膜处理中生成的碳酸钙垢的析出,且不生成凝胶化物等微小的析出物的渗透膜用阻垢剂以及阻垢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反渗透膜用阻垢剂是抑制在反渗透膜处理中碳酸钙垢析出的阻垢剂,其主要成分是质均分子量为1.2×103~1.8×103、且马来酸单元在50mol%以上的不含磷的马来酸水溶性聚合物。
在本发明中,由于以不含磷的马来酸水溶性聚合物为主要成分,因此不会增加排水中的磷浓度。另外,由于作为主要成分的水溶性聚合物的质均分子量为1.2×103~1.8×103,且含有50mol%以上的马来酸单元,从而难以生成凝胶化物等微小的析出物。
且,本发明中的“质均分子量”是将聚丙烯酸钠作为标准物质使用并根据凝胶渗透色谱法而测定的值。
在该阻垢剂中,所述水溶性聚合物的马来酸单元可以在60mol%以上。
另外,作为水溶性聚合物,例如可使用聚马来酸,马来酸和异丁烯的共聚物,以及马来酸、丙烯酸乙酯和醋酸乙烯酯的三元共聚物等。
本发明的反渗透膜的阻垢方法是把以质均分子量为1.2×103~1.8×103、马来酸单元为50mol%以上的不含磷的马来酸水溶性聚合物作为主要成分的阻垢剂添加在反渗透膜处理水系统中。
在本发明中,由于使用的是以分子量在特定的范围内、马来酸单元在50mol%以上的不含磷的马来酸水溶性聚合物作为主要成分的阻垢剂,因此排水中的磷浓度不会增大,也不会生成凝胶化物等微小的析出物。
在该阻垢方法中,作为所述阻垢剂主要成分的水溶性聚合物,其中的马来酸单元可以在60mol%以上。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阻垢剂的主要成分为分子量以及马来酸含有量在特定范围内的不含磷的马来酸水溶性聚合物,因此不会增加排水中的磷浓度,能抑制在渗透膜处理中生成的碳酸钙垢的析出,进而也不会生成凝胶化物等微小的析出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阻垢剂的平板膜过滤试验结果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比较例的阻垢剂的平板膜过滤试验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限于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阻垢剂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阻垢剂抑制在反渗透膜处理中产生的碳酸钙垢的析出,防止在RO膜等中附着水垢,其主要成分是不含磷的马来酸水溶性聚合物。此处,“马来酸水溶性聚合物”指的是马来酸的均聚物、或马来酸与不含磷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且为水溶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阻垢剂中,使用的是分子量为1.2×103~1.8×103的马来酸水溶性聚合物。并且,此处规定的分子量是以聚丙烯酸钠为标准物质,并根据凝胶渗透色谱法而测出的质均分子量,这一定义贯穿在以下的说明中。
通常,水溶性聚合物由于分子量越大越容易凝胶化,从而通过减小分子量,可提高抗凝胶化性能。另一方面,为了获得小分子量的马来酸水溶性聚合物,需要通过使聚合引发剂或链转移剂与单体反应而使聚合停止。因此,马来酸水溶性聚合物如果分子量过小,则导致羧基数减少、及表现分散效果的阴离子基的数量变少,从而反而变得容易凝胶化。
具体而言,作为分子量不足1.2×103的马来酸水溶性聚合物,由于聚合物中的马来酸单元减少,因此即使在阳离子浓度低的环境下也容易凝胶化。另外,如果马来酸水溶性聚合物的分子量不足1.2×103,则在聚合物中残留聚合引发剂或链转移剂,这也是导致作为阴离子基的羧基数量减少的原因。
基于这样的理由,在使用数均分子量为400~1000的共聚物的专利文献7记载的阻垢剂中存在即使在阳离子浓度低的环境下也容易生成凝胶化物等微小的析出物的问题。
另一方面,如果马来酸水溶性聚合物的分子量过大,则聚合物分子中的多个羧基对一个阳离子、尤其对多价阳离子产生作用而使分子链形成弯曲的状态,从而变得容易凝胶化。具体而言,分子量超过1.8×103的马来酸水溶性聚合物即使在阳离子浓度低的环境下也容易凝胶化,如果使用这样的水溶性聚合物,则容易形成微小的析出物。
另外,该马来酸水溶性聚合物中的马来酸单元的量为50~100mol%。而就马来酸单元不足50mol%的马来酸水溶性聚合物而言,由于作为阴离子基的羧基数量少,因此容易凝胶化。并且,基于提高抑制碳酸钙析出的效果的观点,马来酸水溶性聚合物中的马来酸单元的量优选在60mol%以上,更优选在75mol%以上。
作为混合在本实施方式的阻垢剂中的马来酸水溶性聚合物,除了聚马来酸这样的马来酸均聚物以外,也可以是马来酸与其他单体的共聚物。此时,和马来酸聚合的单体只要是不含磷的非离子性单体即可,例如可举出单烯属不饱和烃、单烯属不饱和酸的烷基酯、单烯属不饱和酸的乙烯酯以及取代丙烯酰胺等。
另外,单烯属不饱和烃可采用碳原子数为3~8的直链状(也包含具有支链的物质)或者环状的物质,作为其具体例有异丁烯或苯乙烯等。单烯属不饱和酸的烷基酯可采用碳原子数为1~8的物质,作为其具体例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
单烯属不饱和酸的乙烯酯可使用碳原子数为1~8的物质,作为其具体例有醋酸乙烯酯或丙酸乙烯酯等。取代丙烯酰胺可使用碳原子数为1~4的物质,作为其具体例有丙烯酰胺、丙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丙烯酰胺、二甲基丙烯酰胺以及二乙基丙烯酰胺等。
并且,丙烯酸比马来酸更容易聚合,但难以控制在低分子量。另一方面,作为提高抗凝胶化性能的方法,虽然有与磺酸共聚的方法,但如果与磺酸共聚,则由于羧基的数量减少,析出抑制性能反而降低。因此,与马来酸相比,丙烯酸难以在析出抑制性能以及抗凝胶化性能的两种性能上表现出高物性。
与此相对地,与丙烯酸相比,马来酸的单体中的羧基数多,即使共聚也能表现出好的析出抑制性能。另外,与丙烯酸相比,马来酸由于聚合反应慢,从而也可控制在小分子量。
另外,所述的马来酸水溶性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可采用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化聚合以及本体聚合等,但含有马来酸单元的聚合物优选采用甲苯或二甲苯的聚合方法。在采用该聚合方法时,引发剂可适当选择使用公知的过氧化物引发剂。具体而言,可使用过氧化二苯酰、过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二异丙苯、叔丁基氢过氧化物及叔丁基过氧化物等。
此时的聚合形式可以是分批式以及连续式中的任一种,例如,加热至100~200℃的温度并聚合2~6小时后,通过冷却可得到马来酸水溶性聚合物。
另一方面,水相聚合时,例如配制单体水溶液或水分散液并根据需要进行pH调整,用惰性气体置换环境气体后,在50~100℃下加热,添加水溶性聚合引发剂即可。作为此时使用的水溶性聚合引发剂可采用例如2,2'-偶氮二异丁基脒二盐酸盐、偶氮双-N,N'-二亚甲基异丁基脒二盐酸盐以及4,4'-偶氮双(4-氰基戊酸)-2-钠等的偶氮化合物、过硫酸铵、过硫酸钠、过硫酸钾等的过硫酸盐、过氧化氢以及过碘酸钠等的过氧化物。
另外,对于此时的聚合条件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聚合2~6小时后进行冷却,从而能获得聚合物水溶液或水分散液。并且,马来酸水溶性聚合物的聚合不限于在水介质中,也可在一般的有机溶剂中通过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以及乳化聚合等来进行。
在本实施方式的阻垢剂中,在所述的马来酸水溶性聚合物的基础上,在不阻碍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可配合使用粘垢抑制剂、酶、杀菌剂、着色剂、香料、水溶性有机溶剂以及消泡剂等。此时,作为粘垢抑制剂例如可使用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等的季铵盐、氯甲基三噻唑啉、氯甲基异噻唑啉、甲基异噻唑啉、乙氨基异丙基氨基甲基噻三嗪、次氯酸、次溴酸、以及次氯酸和氨基磺酸的混合物等。
如以上具体所述,本实施方式的阻垢剂由于以不含磷的马来酸水溶性聚合物为主要成分,因此可以不增加排水中的磷浓度来抑制碳酸钙垢的析出。另外,该水溶性聚合物由于分子量为1.2×103~1.8×103,从而难以生成凝胶化物等微小的析出物。进而,本实施方式的阻垢剂可通过少量的添加来稳定地抑制水垢的析出。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阻垢剂适用于反渗透膜处理。并且,当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阻垢剂时,对水质条件以及水系统的运行条件没有特别限定。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阻垢方法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阻垢方法是使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阻垢剂来抑制反渗透膜处理中碳酸钙垢析出的方法。即,在本实施方式的阻垢方法中,将以分子量为1.2×103~1.8×103的、马来酸单元在50mol%以上的不含磷的马来酸水溶性聚合物作为主要成分的阻垢剂添加到反渗透膜处理水系统中。
在本实施方式的阻垢方法中,对阻垢剂的添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添加在需要防止水垢附着的部位,或添加在其之前的部位。另外,对其添加量也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水系统的水质来适当地选择,优选以马来酸水溶性聚合物的浓度为0.01~100mg/L的方式进行添加,尤其基于防止膜面阻塞的观点,更优选以0.1~10mg/L的方式进行添加。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阻垢方法可并用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阻垢剂、和其他阻垢剂。作为并用的阻垢剂,例如可举出聚丙烯酸、马来酸与丙烯酸的共聚物、马来酸与磺酸的共聚物、丙烯酸与磺酸的共聚物、丙烯酸与含非离子基的单体的共聚物、丙烯酸与磺酸与含非离子基的单体的三元共聚物等。
作为构成所述共聚物等的磺酸,例如可举出乙烯基磺酸、烯丙基磺酸、苯乙烯磺酸、异戊二烯磺酸、3-烯丙氧基-2-羟基丙磺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2-甲基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酸-4-磺丁酯、烯丙氧基苯磺酸以及甲代烯丙氧基苯磺酸或者它们的金属盐等。
另外,作为含非离子基的单体,例如可举出碳原子数1~5的烷基酰胺、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加成摩尔数为1~30的(聚)乙烯/环氧丙烷的单(甲基)丙烯酸酯、及加成摩尔数为1~30的单乙烯基醚乙烯/环氧丙烷等。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阻垢方法中,由于使用了以分子量在特定范围内的不含磷的马来酸水溶性聚合物为主要成分的阻垢剂,因此可以不增加排水中的磷浓度来抑制在渗透膜处理中生成的碳酸钙垢的析出,并且也不会生成凝胶化物等微小的析出物。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阻垢方法仅通过在水系统中添加少量阻垢剂,就能稳定地抑制水垢的析出。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阻垢方法对使用的水系统的水质条件以及运行条件没有特别限定。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阻垢方法的上述以外的构成以及效果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实施例
以下,举出本发明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来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具体说明。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以下所示的方法,对本发明范围内的实施例1~7的阻垢剂以及本发明范围外的比较例1~9的阻垢剂,评估其性能。
平板膜过滤试验
首先,为了测定膜的初始性能,在操作压力为0.75MPa、回收率为50%的情况下将500mg/L的NaCl水溶液通入至聚酰胺反渗透膜(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ES20)中,从而对通量(Flux)作一定时间的测定。
然后,配制含有氯化钙250mgCaCO3/L、实施例1~7以及比较例1~9的阻垢剂(聚合物)1mg/L、碳酸氢钠250mgCaCO3/L的水溶液,并用少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或硫酸水溶液将pH调整为8.5,从而得到试液。随后,在操作压力为0.75MPa、回收率为50%的情况下,将各试液通入至聚酰胺反渗透膜(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製ES20)中,对通量(Flux)作一定时间的测定。
将其结果示于图1和图2中。并且,图1和图2是表示将500mg/L的NaCl水溶液中的通量作为1,其与用试液测定的通量的比(通量比)随时间变化的图。另外,图1以及图2所示的对照组(Blank)是未添加化学试剂时的通量比。
基于试验平台的试验
(1)析出抑制试验
在500ml的锥形烧杯加入超纯水500ml,配制含有氯化钙500mgCaCO3/L、阻垢剂2mg/L、碳酸氢钠500mgCaCO3/L的水溶液,并用氢氧化钠水溶液或硫酸水溶液将pH调整为8.5,从而得到试液。随后,密封烧杯,在30℃的恒温槽中对各试液进行3小时搅拌。之后,用孔径为0.1μm的滤纸,并通过EDTA法测量滤液的钙硬度。
(2)凝胶化性能试验
在500ml的锥形烧杯中加入超纯水500ml,在其中加入硼酸盐缓冲液(Buffer)、阻垢剂以及氯化钙后,用氢氧化钠水溶液或硫酸水溶液将pH调整为8.5,从而得到试液。随后,密封烧杯,在90℃的恒温槽中静置1小时。之后,用50mm的比色杯测定380nm波长的吸光度。随后,改变钙硬度,将吸光度急剧变大的钙硬度作为凝胶化点。
把这些基于试验平台的试验的结果总结并示于下述表1以及表2中。并且,在下述表1以及表2中也一并示有实施例1~7以及比较例1~9的阻垢剂的具体情况。另外,作为下述表1以及表2所示的各单体,MA表示马来酸、IB表示异丁烯、VA表示醋酸乙烯酯、EA表示丙烯酸乙酯、AA表示丙烯酸、SA表示磺酸。
表1
表2
如图1所示,虽然在未添加化学试剂的对照组中发现通量降低,但添加了实施例1~7的阻垢剂的都没发现通量降低。因此可知,在添加了实施例1~7的阻垢剂的系统中,水垢的析出受到抑制,可稳定地进行膜处理。另外,如上述表1所示,实施例1~7的阻垢剂即使在基于试验平台的试验中,抑制碳酸钙析出效果也好,抗凝胶化性能也好。
与此相对地,如图2所示,在使用了比较例1~9的阻垢剂的系统中发现了通量降低。比较其降低速度,则依次为实施例1~7<比较例6<比较例7<比较例5、8、9<比较例1、3、对照组<比较例2、4。另外,如上述表2所示,在基于试验平台的试验中,比较例6的阻垢剂虽然比实施例1~7的阻垢剂差,但与比较例1~5、7~9的阻垢剂相比,抑制碳酸钙析出效果以及抗凝胶化性能好。
比较例1~4、7的阻垢剂虽然在析出抑制试验中维持了滤液的钙浓度,但由于抗凝胶化性能差,因此生成凝胶化物,从而导致通量降低。另外,比较例5、8、9的阻垢剂虽然抗凝胶化性能优异,但由于在析出抑制试验中没能维持滤液的钙浓度,因此会使碳酸钙析出,从而导致通量降低。
此处,如果把使用了马来酸和异丁烯的共聚物的实施例2的阻垢剂与比较例5的阻垢剂进行比较,则比较例5的阻垢剂的马来酸单元不足50mol%,与实施例2的阻垢剂相比,具有抑制碳酸钙析出性能的羧基数少。因此,比较例5的阻垢剂即使与实施例2的阻垢剂的凝胶化点相同,也无法充分抑制碳酸钙的析出,并无法使膜稳定地运行。
即,使用了聚马来酸的实施例1的阻垢剂,使用了马来酸和异丁烯的共聚物的实施例2、4、5、7的阻垢剂,使用了马来酸、丙烯酸乙酯、醋酸乙烯酯的三元共聚物的实施例3、6的阻垢剂,均可以抑制碳酸钙的析出。另外可以确认,由于这些聚合物(polymer)的分子量为1.2×103~1.8×103,且凝胶化点高,因此与比较例1~4的阻垢剂相比,难以生成凝胶化物,从而可使膜稳定地运行。并且,作为实施例1~7的阻垢剂,由于不含磷的马来酸水溶性聚合物中的马来酸单元为50mol%以上,因此表现出优异的碳酸钙析出抑制性能。
基于以上结果可以确认,根据本发明可实现不增加排水中的磷浓度、及不需要高浓度添加就能抑制在渗透膜处理中生成的碳酸钙垢的析出,且不生成凝胶化物等微小的析出物的渗透膜用阻垢剂。

Claims (5)

1.一种反渗透膜用阻垢剂,其是抑制在反渗透膜处理中碳酸钙垢的析出并由质均分子量为1.2×103~1.8×103、马来酸单元在50mol%以上的不含磷的马来酸水溶性聚合物构成的阻垢剂,其特征在于,
该水溶性聚合物为马来酸、丙烯酸乙酯和醋酸乙烯酯的三元共聚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用阻垢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聚合物的马来酸单元在60mol%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渗透膜用阻垢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元共聚物的质均分子量为1.2×103~1.7×103,且在所述三元共聚物中,马来酸单元为75mol%,丙烯酸乙酯单元为12.5mol%,醋酸乙烯酯单元为12.5mol%。
4.一种阻垢方法,其是将由质均分子量为1.2×103~1.8×103、马来酸单元在50mol%以上、且为马来酸、丙烯酸乙酯和醋酸乙烯酯的三元共聚物的不含磷的马来酸水溶性聚合物构成的阻垢剂添加至反渗透膜处理水系统中的阻垢方法。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聚合物的马来酸单元在60mol%以上。
CN201280008314.5A 2011-02-24 2012-02-15 反渗透膜用阻垢剂以及阻垢方法 Active CN1033478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37841 2011-02-24
JP2011037841 2011-02-24
PCT/JP2012/053490 WO2012114953A1 (ja) 2011-02-24 2012-02-15 逆浸透膜用スケール防止剤及びスケール防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47822A CN103347822A (zh) 2013-10-09
CN103347822B true CN103347822B (zh) 2016-05-04

Family

ID=46720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8314.5A Active CN103347822B (zh) 2011-02-24 2012-02-15 反渗透膜用阻垢剂以及阻垢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84730B2 (zh)
CN (1) CN103347822B (zh)
WO (1) WO20121149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46075B2 (ja) * 2013-03-22 2017-06-14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スケール防止方法及びスケール防止剤
CN104307377B (zh) * 2014-11-10 2016-01-13 乌鲁木齐市科发展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无磷非氮环保型反渗透膜专用阻垢剂
JP6057002B1 (ja) * 2016-03-24 2017-01-11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逆浸透膜用スケール防止剤及び逆浸透膜処理方法
KR101817548B1 (ko) 2017-02-09 2018-02-26 (주)프라임 텍 인터내쇼날 포스폰산과 중합체를 포함하는 역삼투막 스케일방지제
CN107051213A (zh) * 2017-06-08 2017-08-18 北京可林维尔化工有限公司 焦化污水回用反渗透膜阻垢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70016A (zh) * 2017-09-27 2018-01-12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浓水反渗透阻垢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23711A (zh) * 2019-06-04 2020-12-04 福州源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Ro反渗透膜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JP6981501B2 (ja) * 2020-05-19 2021-12-15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分離膜のファウリング防止剤及びファウリング防止方法
JP7107332B2 (ja) * 2020-06-02 2022-07-27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分離膜の洗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5661A (en) * 1989-03-21 1992-08-04 Suresh Patel Process for treating water or aqueous systems
CN1068801A (zh) * 1990-05-23 1993-02-10 罗姆和哈斯公司 硅垢的抑制
CN1906132A (zh) * 2003-11-18 2007-01-31 栗田工业株式会社 含有机物排水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CN101652326A (zh) * 2007-01-24 2010-02-17 栗田工业株式会社 逆渗透膜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906413D0 (en) * 1989-03-21 1989-05-04 Ciba Geigy Ag Composition for treating water or aqueous systems
US6932909B2 (en) * 2002-01-15 2005-08-23 Kroff Chemical Company, Inc. Method of treating mine drainage
JP2004283785A (ja) * 2003-03-25 2004-10-14 Nof Corp スケール防止剤
JP2005118712A (ja) * 2003-10-17 2005-05-12 Nomura Micro Sci Co Ltd 純水の製造方法
JP3906855B2 (ja) * 2004-08-10 2007-04-18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有機物及び酸化剤含有排水の処理方法及び処理装置
JP2005161184A (ja) * 2003-12-02 2005-06-23 Nof Corp スケール防止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247992A (ja) * 2008-04-07 2009-10-29 Japan Organo Co Ltd 純水製造方法および純水製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5661A (en) * 1989-03-21 1992-08-04 Suresh Patel Process for treating water or aqueous systems
CN1068801A (zh) * 1990-05-23 1993-02-10 罗姆和哈斯公司 硅垢的抑制
CN1906132A (zh) * 2003-11-18 2007-01-31 栗田工业株式会社 含有机物排水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CN101652326A (zh) * 2007-01-24 2010-02-17 栗田工业株式会社 逆渗透膜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47822A (zh) 2013-10-09
JPWO2012114953A1 (ja) 2014-07-07
WO2012114953A1 (ja) 2012-08-30
JP5884730B2 (ja) 2016-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47822B (zh) 反渗透膜用阻垢剂以及阻垢方法
US7252770B2 (en) Multifunctional calcium carbonate and calcium phosphate scale inhibitor
TWI652228B (zh) 防垢方法及防垢劑
CN103476714A (zh) 反渗透膜用阻垢剂以及阻垢方法
JP5890433B2 (ja) 低分子量のリン含有ポリアクリル酸および水搬送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スケール抑制剤としてのそれらの使用
WO2014157139A1 (ja) スケール防止方法及び逆浸透膜用水酸化マグネシウムスケール防止剤
JP5901831B1 (ja) スケール防止剤の製造方法及びスケール防止方法
WO2022054313A1 (ja) スケール防止剤およびスケール防止方法
JP2021526455A (ja) ボトルブラシポリマーを使用したシリカスケールの阻害
AU2012289049B2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maleic acid-isoprenol copolymers
JP5085962B2 (ja) シリカ系汚れ防止剤及びシリカ系汚れ防止方法
JP4654644B2 (ja) シリカ系汚れの付着防止剤及び付着防止方法
JP2008036562A (ja) シリカ系汚れの付着防止剤及び付着防止方法
JP2006334495A (ja) シリカ系汚れの付着防止剤、該付着防止剤用共重合体及び付着防止方法
JP2002273478A (ja) スケール防止方法
JP5147271B2 (ja) シリカ系汚れ防止剤及びシリカ系汚れ防止方法
JP2005270769A (ja) スケール防止方法
JP2000176488A (ja) 冷却水系用スケール防止剤
JP4467046B2 (ja) 金属腐食抑制剤
US20130180926A1 (en) Preparing maleic acid-isoprenol copolymers
JP2020151624A (ja) スケール防止方法
JP2013180277A (ja) 逆浸透膜処理用スケール防止剤および逆浸透膜処理におけるスケール生成防止方法
JPH10328697A (ja) スケール防止剤及びスケール付着防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