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32542B - 一种电梯群控系统的客流峰值感知方法与自适应派梯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梯群控系统的客流峰值感知方法与自适应派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32542B
CN103332542B CN201310182737.5A CN201310182737A CN103332542B CN 103332542 B CN103332542 B CN 103332542B CN 201310182737 A CN201310182737 A CN 201310182737A CN 103332542 B CN103332542 B CN 1033325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ling
wql
floor
call
ind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8273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32542A (zh
Inventor
曙光
李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gtay Elevator Equipment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gtay Elevator Equipment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gtay Elevator Equipment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gtay Elevator Equipment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8273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325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32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32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325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325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电梯群控系统的客流峰值感知方法,一种电梯群控系统的客流峰值感知方法,其特征是通过计算每一个楼层上的等待队列长度指标来实现的,所述等待队列长度指标反映了每一个楼层上服务需求的紧迫性或乘客等待队列的长度或乘客到达频率。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电梯群控系统的客流峰值感知方法的自适应派梯方法。对于上行高峰、下行高峰和突发大客流,本发明可以自动感知,并通过增派电梯的方式解决;即用统一的方法解决出退勤运转模式,不再需要设定高峰运转模式和对应的时间带;不再需要设定特定的高峰交通模式和时间带,系统可以自行感知并应付;解决了呼叫的等待时间和实际乘客的等待时间之间的矛盾,使二者保持很好的一致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梯群控系统的客流峰值感知方法与自适应派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行业多电梯群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群控系统的客流峰值感知与自适应派梯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改善电梯系统效率,通常对多个电梯共存环境采用群控系统统一调度电梯群。作为楼宇内交通工具,电梯系统以及群控系统面临的交通模式有其特有属性。其中最常见的有高峰期交通,平常时期交通等。其中高峰期交通下的调度压力尤其要考验一个群控系统的能力。
常见的高峰期主要有如下三种:出勤模式(又称,上行高峰)、退勤模式(又称,下行高峰)以及聚会模式。以写字楼为例,上行高峰主要时段有:早上上班时间带,中午饭后上班时间带等。下行高峰主要有,晚上下班时间带、午饭开始时间带等。聚会模式主要有某个临时召开的会议或聚会导致的短时间大量的服务需求等。
上行高峰的主要特点是大量乘客从某个特定楼层(如,一楼大厅进来前往各楼层)出发,上行至各个楼层。下行高峰的特点是在短时间内大量乘客从多个楼层出发下行至某个特定楼层(如,前往1楼大厅走出大楼)。聚会模式也是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用户的移动,主要分两个阶段,开始阶段从多个楼层出发,上行或下行至某个特定楼层,结束时从某个楼层出发上行或下行至多个楼层。由于聚会模式的人数不可能与大楼人数相比,开始阶段的交通并不会对群控系统造成太大的压力,通常靠调度技术本身即可应付。只有在聚会结束时的解散过程会对群控系统产生较大的压力,需要有较高的智能才可以应付自如。
目前的群控系统中,对于这三种高峰交通模式,通常都会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对应。
解决上行高峰的方法早期主要是采用叫做基准阶待机的技术。在该技术中,用户设定某个时间段为上行高峰,当进入该时间段后,每一个电梯一旦空闲就回到基准阶(1楼等大楼入口楼层),从而提高运行效率,缩短一楼乘客等待时间,减少产生等待队列过长现象。
返回基准阶方法虽然大大缩短了基准阶待机时间和待机队列,但是基准阶以上的楼层等待时间会过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三菱公司开发了基于大厅人数比例的确定返回基准阶电梯个数的方法(见参考文献:1、SHIROHIKITA,New elevator group-control method for up-peak periods,International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Vol34.No5;2、马威译,电梯运行高峰期的群控方法,长江大学毕业设计文献翻译,http://wenku.baidu.com/view/460cac2fbd64783e09122bb1.html))。该方案采用大厅上电梯等待时间、大厅待机电梯个数、大厅出发乘客平均数等指标,确定应前往大厅(基准阶)待机电梯个数,从而缓解了上面楼层待机时间过长问题。
解决下行高峰常用的方法是在指定的下行高峰时间段内,每一个电梯都上行至最高层,然后开始下行服务。有些方案中也尝试了上行返回终点轮换自最上层逐步向下到一定程度的方法,缓解从最高处下行带来的其他楼层乘客无法进入电梯(电梯在最高少数楼层就满员)的状况。
对于聚会模式通常采用事先预约的方式,到了预约时间带时,优先调度更多的电梯给相应楼层服务。
目前的电梯群控系统,对不同类型的高峰交通采用不同的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尚无统一的解决方案。同时,目前这些解决方案大部分都指定高峰模式运行的时间带,操作复杂,给维护管理人员带来麻烦。有的则需要采用交通模式的预测技术,预测是否进入某个高峰交通模式。另外,对于下行高峰和聚会模式,更没有一个较具智能的调度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电梯高峰模式运行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根据电梯运行中乘场呼叫与客流之间的关系出发,估计客流密度,从而做出合理派梯的方案的电梯群控系统的客流峰值感知方法与自适应派梯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梯群控系统的客流峰值感知方法,其特征是通过计算每一个楼层上的等待队列长度指标来实现的,所述等待队列长度指标反映了每一个楼层上服务需求的紧迫性或乘客等待队列的长度或乘客到达频率。
对大楼每一个楼层的每一种可能的呼叫类型都有对应的等待队列指标,群控调度的每一个时刻所述等待队列指标都取大于等于零的实数值。
每一个楼层的呼叫类型为8种类型呼叫,分别为正面上行呼叫、正面下行呼叫、背面上行呼叫、背面下行呼叫、正面残障上行呼叫、正面残障下行呼叫、背面残障上行呼叫和背面残障下行呼叫。
以所述等待队列长度指标作为判断每个楼层上客流状态的依据,对于等待队列指标达到指定值以上的呼叫,采用增派电梯的方式进行服务。
在某个楼层的8种类型呼叫中的某种呼叫存在时,该呼叫对应的等待队列长度指标随着呼叫的等待时间逐渐增加,增加方式为等待时间的线性或非线性单调增长实数函数;如果呼叫产生时刻对应的等待队列长度指标非零,那么增长是在原有值基础上进行;所述某种呼叫存在是指呼叫产生且尚未有电梯前来服务。
在某个楼层的8个类型呼叫中的某种呼叫消失时,该呼叫对应的等待队列长度指标,从呼叫消失时刻开始衰减,衰减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增长方式的速率。衰减量是呼叫消失时刻到当前计算时刻之间时间间隔的单调减少实数函数,所述单调减少实数函数为线性或非线性函数;当减少到零时,衰减过程停止,等待队列指标保持为零;所述某种呼叫消失是指电梯以服务该呼叫为目标到达呼叫所在楼层。
设定某个楼层i乘场上等待队列长度指标为所述某个楼层i乘场上等待队列长度指标为该层现有呼叫已经等待时间与该呼叫消失以后,消失的时刻到当前时刻所经过时间的函数;该函数特征如下:函数值随着等待时间较缓慢的方式增长,当电梯到达该楼层服务后,从到达时刻开始函数值以相比于增长速度更快的下降速度下降;即前半段对应于呼叫产生到被服务的过程,此时,随着等待时间增加,等待队列长度指标逐步上升;后半段为呼叫消失时刻到当前时刻的过程;某个电梯到达该楼层为该呼叫服务时,也就是呼叫消失时刻,等待队列指标随着时间快速下降;如果下降过程中没有出现相同楼层相同呼叫,一直下降为零;如果下降途中出现新的相同呼叫,那么从下降变为上升,在原有残留值上进一步累加上升;该函数是关于的线性或非线性函数,定义如下:
定义:每一个楼层上所有可能的呼叫都有对应的wql指标,该指标按照固定周期被更新;在当前时刻t,楼层i上、关于某个类型呼叫ct的等待队列指标wql(i,ct,t)定义如下:
(1)情况1:楼层i的呼叫ct在t时刻存在(尚无电梯前往服务),且发生在t0时刻,并且在t0时刻楼层i上关于ct的等待队列指标为wql(i,ct,t0),那么t时刻的wql指标定义为:
wql(i,ct,t)=wql(i,ct,t0)+f(t-t0)
其中f(t-t0)是关于t0时刻到当前时刻t之间时间间隔的线性或非线性单调正实数函数;
(2)情况2:楼层i的呼叫ct在t时刻不存在,且离时刻t最近的一次产生时刻为t0、消失时刻为t1(电梯响应该呼叫,到达该楼层的服务时刻),在t1时刻相应的等待队列指标值为wql(i,ct,t1),那么t时刻的wql指标定义为:
wql(i,ct,t)=wql(i,ct,t1)-a*f(t-t1)
其中a是大于1的系数。
当wql超过事先指定的极大值WQL时,衡取WQL;同样,小于零时衡取0;
所述ct为呼叫类型,包括正面乘场呼叫、背面乘场呼叫、上行乘场呼叫、下行乘场呼叫、残障正面乘场呼叫、残障背面乘场呼叫、残障上行乘场呼叫、残障下行乘场呼叫。
所述电梯群控系统的客流峰值感知方法的自适应派梯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
1】、更新等待队列长度步骤
按照固定周期更新每一个呼叫的等待队列长度指标具体是:系统开始的时候,每一个可能的呼叫初始等待队列指标均为0;更新过程一直伴随系统进行下去;更新操作按照固定的单位时间循环执行如下操作:
(1)遍历每一个可能的呼叫;
(2)对每一个可能的呼叫:
→如果该可能呼叫上确实有呼叫发生:按其已经经过的等待时间,根据式(1)函数计算wql,如果wql超过极大值,设置为极大值;
→如果该可能位置上没有呼叫:根据呼叫消失到当前时刻时间差按照式(1)函数计算wql,如果wql小于等于零,则设置为零;
2】、增派电梯条件判断步骤
在为某个呼叫分配电梯时,如果该呼叫满足增派条件,就为该呼叫增派一台电梯服务;所述增派条件为一个呼叫如果其等待队列指标wql在所有呼叫中最大,且其绝对值超过指定阈值;所述阈值是根据群控特点决定的某个常数,通常为320。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如下问题:
1、对于上行高峰、下行高峰和突发大客流,本发明可以自动感知,并通过增派电梯的方式解决;即用统一的方法解决出退勤运转模式,不再需要设定高峰运转模式和对应的时间带;
2、不再需要设定特定的高峰交通模式和时间带,系统可以自行感知并应付;解决了呼叫的等待时间和实际乘客的等待时间之间的矛盾,使二者保持很好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呼叫产生过程流程图。
图2为等待队列指标更新流程图。
图3为派梯流程图。
图4为等待队列长度指标值随时间的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本发明是根据电梯运行中乘场呼叫与客流之间的关系出发,估计客流密度,从而做出合理派梯的方案。发明包括,客流峰值感知方法和对应的派梯方法两个部分。
1.基本原理
从客流角度看,高峰交通就是短时间内高密度的客流的运输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有:
(1)如何判断高峰期到来?
(2)如何判断是哪类高峰交通?
(3)如何调度才能很好的应付高峰交通?
(4)不同高峰交通可否用统一的方法应对?
对于问题(1)~(3)都报道有多种办法可以解决,唯独问题(4)目前尚无答案。深入分析客流以及群控调度问题以及高峰交通,发现有如下特点。
(1)高峰交通是由大量乘客短时出现造成的;
(2)每种高峰交通有其显著的方向性;
(3)大多的、密集的客流虽然会产生相对多的乘场叫车,但是呼叫个数和人数之间并不是,成正比的,呼叫产生个数与前往服务电梯到达间隔也有密切关系。
(4)群控系统统计分析中,呼叫的等待时间和呼叫背后的乘客的等待时间会有所不同。
如果群控吸能能够根据客流状况,感知某个楼层上的服务需求的紧迫性,提前派梯前往或增加服务电梯个数,将会大大减少拥挤楼层上的等待时间,从而改善系统整体性能。其中最关键的是如何感知某个楼层上呼叫背后隐藏的大的客流或紧迫的服务需求问题。为此,我们从根本和原因和表现形式两个角度出发,确定了感知客流密度或服务紧迫性的指标,在此基础上根据系统整体繁忙程度做出是否增派的决策。
群控系统最重要的指标是降低平均等待时间,降低长侯梯率。平均等待时间是所有乘客在乘场侯梯时间的平均值。长侯梯率是超过某个预定阈值(通常采用90秒,与楼高和电梯速度等有关)的等待时间的待梯案例发生的比率。长侯梯率高自然会影响平均等待时间,会拉升平均等待时间。另外,很多客户投诉都会发生在那些长侯梯率的案例上。
2.客流峰值感知方法
客流峰值是指在某个或部分楼层上产生短时间大量的客流或服务需求。比如上班时间的大厅、会议结束时的开会楼层等等。
2.1客流峰值产生的原因
客流峰值产生的原因有两种情况。其中最常见的峰值客流是客流人数直接决定的。在一段时间有很多乘客要使用电梯,并且集中在某些特定楼层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另外一种情况不是因为乘客绝对数量引起的,是因为得不到服务而频繁呼叫所产生的。比如在某个楼层,虽然只有少数乘客,但是由于长时间得不到服务,这些乘客会频繁发出服务请求,在不统计乘场人数的条件下,一样会表现为峰值客流。而且这种少客流厂等待通常都是客诉的起因,严重影响电梯服务品质。
2.2客流峰值表现方式
对于电梯系统来讲,在没有乘场内客流记录设备的情况下,群控系统感知客流(或服务请求)的方式只有乘客发出的呼叫。而每一个呼叫背后可能不只一个乘客,这个信息只有电梯到达该楼层,乘客进入轿厢以后根据栽种的变化才能大致估算,在呼叫发出来到电梯到达之前是无法得知的。总结起来有:
(1)群控系统通过呼叫信号获知服务需求;
(2)一个呼叫可能对应多个乘客,其目的阶也可能各不相同;
(3)呼叫个数和乘客之间并无直接的关系;
(4)长时间等待的单个乘客也会频繁发出呼叫;
2.3客流峰值感知方法
虽然不能从呼叫直接判断其背后的乘场客流,但是结合电梯调度和服务过程,在经过一个短暂的过程后可以推算出客流情况的。如果不看单独的呼叫,在一段时间内观察乘场内状况的话,一段时间内的过程就是反复图1的现象。
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乘场尚有大量乘客在等待,那么群控分配的电梯到达以后,可能有两种情况:
(1)电梯剩余容量比侯梯人数大:全部乘客进入电梯;
→只有新的乘客到达该楼层才能有新的呼叫产生;t较大;
(2)电梯剩余容量比侯梯人数小:只能有部分乘客可进入电梯;
→余下乘客立刻发出呼叫:t很小;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记录和分析电梯前往某个楼层服务的载重和该楼层发生呼叫的时间间隔,可以估计出该楼层是否有大量的乘客存在。
另外,成场内乘客数量也不能完全反应是否峰值交通,如果长时间电梯不能为该曾服务,自然会导致该楼层乘客数量的增长。因此,峰值估计也应考虑该楼层呼叫的所经历的等待时间。
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梯群控系统的客流峰值感知方法,是通过计算每一个楼层上的等待队列长度指标来实现的,所述等待队列长度指标反映了每一个楼层上服务需求的紧迫性或乘客等待队列的长度或乘客到达频率。
对大楼每一个楼层的每一种可能的呼叫类型都有对应的等待队列指标,群控调度的每一个时刻所述等待队列指标都取大于等于零的实数值。
每一个楼层的呼叫类型为8种类型呼叫,分别为正面上行呼叫、正面下行呼叫、背面上行呼叫、背面下行呼叫、正面残障上行呼叫、正面残障下行呼叫、背面残障上行呼叫和背面残障下行呼叫。
以所述等待队列长度指标作为判断每个楼层上客流状态的依据,对于等待队列指标达到指定值以上的呼叫,采用增派电梯的方式进行服务。
在某个楼层的8种类型呼叫中的某种呼叫存在时,该呼叫对应的等待队列长度指标随着呼叫的等待时间逐渐增加,增加方式为等待时间的线性或非线性单调增长实数函数;如果呼叫产生时刻对应的等待队列长度指标非零,那么增长是在原有值基础上进行;所述某种呼叫存在是指呼叫产生且尚未有电梯前来服务。
在某个楼层的8个类型呼叫中的某种呼叫消失时,该呼叫对应的等待队列长度指标,从呼叫消失时刻开始衰减,衰减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增长方式的速率。衰减量是呼叫消失时刻到当前计算时刻之间时间间隔的单调减少实数函数,所述单调减少实数函数为线性或非线性函数;当减少到零时,衰减过程停止,等待队列指标保持为零;所述某种呼叫消失有电梯以服务该呼叫为目标到达呼叫所在楼层。
设定某个楼层i乘场上等待队列长度指标为所述某个楼层i乘场上等待队列长度指标为该层现有呼叫已经等待时间与该呼叫消失以后,消失的时刻到当前时刻所经过时间的函数;该函数特征如下:函数值随着等待时间较缓慢的方式增长,当电梯到达该楼层服务后,从到达时刻开始函数值以相比于增长速度更快的下降速度下降;其规律如下图如4(a),即前半段对应于呼叫产生到被服务的过程,此时,随着等待时间增加,等待队列长度指标逐步上升;后半段为呼叫消失时刻到当前时刻的过程;某个电梯到达该楼层为该呼叫服务时,也就是呼叫消失时刻,等待队列指标随着时间快速下降;如果下降过程中没有出现相同楼层相同呼叫,一直下降为零;如果下降途中出现新的相同呼叫,那么从下降变为上升,在原有残留值上进一步累加上升;如图4(b),该函数是关于的线性或非线性函数,定义如下:
定义:每一个楼层上所有可能的呼叫都有对应的wql指标,该指标按照固定周期被更新;在当前时刻t,楼层i上、关于某个类型呼叫ct的等待队列指标wql(i,ct,t)定义如下:
(1)情况1:楼层i的呼叫ct在t时刻存在(尚无电梯前往服务),且发生在t0时刻,并且在t0时刻楼层i上关于ct的等待队列指标为wql(i,ct,t0),那么t时刻的wql指标定义为:
wql(i,ct,t)=wql(i,ct,t0)+f(t-t0)
其中f(t-t0)是关于t0时刻到当前时刻t之间时间间隔的线性或非线性单调正实数函数;
(2)情况2:楼层i的呼叫ct在t时刻不存在,且离时刻t最近的一次产生时刻为t0、消失时刻为t1(电梯响应该呼叫,到达该楼层的服务时刻),在t1时刻相应的等待队列指标值为wql(i,ct,t1),那么t时刻的wql指标定义为:
wql(i,ct,t)=wql(i,ct,t1)-a*f(t-t1)
其中a是大于1的系数。
当wql超过事先指定的极大值WQL时,衡取WQL;同样,小于零时衡取0;
ct为呼叫类型,包括正面乘场呼叫、背面乘场呼叫、上行乘场呼叫、下行乘场呼叫、残障正面乘场呼叫、残障背面乘场呼叫、残障上行乘场呼叫、残障下行乘场呼叫。
这样定义的等待队列长度指标wql有如下特点:
(1)当某个呼叫存在时,等待队列会一直增加,一直到极大值;
(2)电梯到达某个楼层为某个呼叫服务,该呼叫消失。此时,呼叫队列从增长变为减少,减少速度高于增加速度;
(3)电梯离开后如果很快会产生新的相同呼叫,等待队列从某个较高值开始增加,很快到达极大值;
(4)几个观察周期,或在某个楼层电梯到达几次后仍保持极高的值,意味着乘场成密度较大;
由此可以看出,该指标反映了呼叫的迫切性,该指标越大月应该优先为其服务。如果几个周期都保持极大值意味着该楼层上存在客流密集情况。
3.派梯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个部分是派梯方法。通常情况下,对每个呼叫群控系统会派一台最合适的电梯前往服务,而本发明中派梯基本原则是根据计算出的等待队列,必要的时候在基本派梯基础上为大的等待队列呼叫增派电梯。
3.1派梯流程
派梯基本逻辑见图2。每次派梯前首先要更新每一个呼叫的等待队列指标。然后对于每一个待分配呼叫,按照常规逻辑分配合适的电梯后,如果发现该呼叫满足增派要求,则增派一个合适的电梯给该呼叫。
其中与本发明有关的关键的步骤为更新等待队列指标和判断增派条件两个环节。
3.2更新等待队列指标方法
为了计算方便,按照固定周期更新每一个呼叫的等待队列指标。对于一个楼高N阶、每一个乘场都有正面和背面、具有残障叫车功能的楼宇,每一层可能有八种乘场呼叫(正/背面*正常/残障*上/下),最多可有8N个乘场呼叫。更新周期可以选择通讯周期,考虑到通讯周期内电梯状态和乘场队列不大可能改变,为减少计算量,可采用秒为单位更新等待队列。
系统开始的时候,每一个可能的呼叫初始等待队列指标均为0。更新过程一直伴随系统进行下去。更新操作按照固定的单位时间循环执行如下操作,流程图如图2:
(1)遍历每一个可能的呼叫(共有8*N个);
(2)对每一个可能的呼叫:
→如果该可能呼叫上确实有呼叫发生:按其已经经过的等待时间根据公式(1)计算wql,如果wql超过极大值,设置为极大值;
wql(i,ct,t)=wql(i,ct,t0)+f(t-t0)         (1)
→如果该可能位置上没有呼叫:根据呼叫消失到当前时刻时间差按照公式(2)计算wql,如果wql小于等于零,则设置为零;
wql(i,ct,t)=wql(i,ct,t1)-a*f(t-t1)        (2)
3.3增派条件判断
本发明的派梯是指针对检测到峰值客流后的应对措施。该措施主要是通过增派电梯的方式实现的。派梯逻辑相对简单,在为某个呼叫分配电梯时,如果该呼叫满足增派条件,就为该呼叫增派一台电梯服务。
增派条件:一个呼叫如果其等待队列指标在所有呼叫中最大,且其绝对值超过指定阈值。阈值是根据群控特点决定的某个常数,通常为320。

Claims (6)

1.一种电梯群控系统的客流峰值感知方法,其特征是通过计算每一个楼层上的等待队列长度指标来实现的,所述等待队列长度指标反映了每一个楼层上服务需求的紧迫性或乘客等待队列的长度或乘客到达频率;
在某个楼层的8种类型呼叫中的某种呼叫存在时,该呼叫对应的等待队列长度指标随着呼叫的等待时间逐渐增加,增加方式为等待时间的线性或非线性单调增长实数函数;如果呼叫产生时刻对应的等待队列长度指标非零,那么增长是在原有值基础上进行;所述某种呼叫存在是指呼叫产生且尚未有电梯前来服务;
在某个楼层的8个类型呼叫中的某种呼叫消失时,该呼叫对应的等待队列长度指标,从呼叫消失时刻开始衰减,衰减速率大于或等于所述增长方式的速率;衰减量是呼叫消失时刻到当前计算时刻之间时间间隔的单调减少实数函数,所述单调减少实数函数为线性或非线性函数;当减少到零时,衰减过程停止,等待队列指标保持为零;所述某种呼叫消失是指电梯以服务该呼叫为目标到达呼叫所在楼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控系统的客流峰值感知方法,其特征是,对大楼每一个楼层的每一种可能的呼叫类型都有对应的等待队列指标,群控调度的每一个时刻所述等待队列指标都取大于等于零的实数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群控系统的客流峰值感知方法,其特征是,每一个楼层的呼叫类型为8种类型呼叫,分别为正面上行呼叫、正面下行呼叫、背面上行呼叫、背面下行呼叫、正面残障上行呼叫、正面残障下行呼叫、背面残障上行呼叫和背面残障下行呼叫。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群控系统的客流峰值感知方法,其特征是以所述等待队列长度指标作为判断每个楼层上客流状态的依据,对于等待队列指标达到指定值以上的呼叫,采用增派电梯的方式进行服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流峰值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某个楼层i乘场上等待队列长度指标为所述某个楼层i乘场上等待队列长度指标为该层现有呼叫已经等待时间与该呼叫消失以后,消失的时刻到当前时刻所经过时间的函数;该函数特征如下:函数值随着等待时间较缓慢的方式增长,当电梯到达该楼层服务后,从到达时刻开始函数值以相比于增长速度更快的下降速度下降;即前半段对应于呼叫产生到被服务的过程,此时,随着等待时间增加,等待队列长度指标逐步上升;后半段为呼叫消失时刻到当前时刻的过程;某个电梯到达该楼层为该呼叫服务时,也就是呼叫消失时刻,等待队列指标随着时间快速下降;如果下降过程中没有出现相同楼层相同呼叫,一直下降为零;如果下降途中出现新的相同呼叫,那么从下降变为上升,在原有残留值上进一步累加上升;该函数是关于的线性或非线性函数,定义如下:
定义:每一个楼层上所有可能的呼叫都有对应的wql指标,该指标按照固定周期被更新;在当前时刻t,楼层i上、关于某个类型呼叫ct的等待队列指标wql(i,ct,t)定义如下:
(1)情况1:楼层i的呼叫ct在t时刻存在并尚无电梯前往服务,且发生在t0时刻,并且在t0时刻楼层i上关于ct的等待队列指标为wql(i,ct,t0),那么t时刻的wql指标定义为:
wql(i,ct,t)=wql(i,ct,t0)+f(t-t0)
其中f(t-t0)是关于t0时刻到当前时刻t之间时间间隔的线性或非线性单调正实数函数;
(2)情况2:楼层i的呼叫ct在t时刻不存在,且离时刻t最近的一次产生时刻为t0、消失时刻为t1,t1为电梯响应该呼叫,到达该楼层的服务时刻,在t1时刻相应的等待队列指标值为wql(i,ct,t1),那么t时刻的wql指标定义为:
wql(i,ct,t)=wql(i,ct,t1)-a*f(t-t1)
其中a是大于1的系数;
当wql超过事先指定的极大值WQL时,衡取WQL;同样,小于零时衡取0;
所述ct为呼叫类型,包括正面乘场呼叫、背面乘场呼叫、上行乘场呼叫、下行乘场呼叫、残障正面乘场呼叫、残障背面乘场呼叫、残障上行乘场呼叫、残障下行乘场呼叫。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群控系统的客流峰值感知方法的自适应派梯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
1】、更新等待队列长度步骤
按照固定周期更新每一个呼叫的等待队列长度指标具体是:系统开始的时候,每一个可能的呼叫初始等待队列指标均为0;更新过程一直伴随系统进行下去;更新操作按照固定的单位时间循环执行如下操作:
(1)遍历每一个可能的呼叫;
(2)对每一个可能的呼叫:
→如果该可能呼叫上确实有呼叫发生:按其已经经过的等待时间,根据式(1)函数计算wql,如果wql超过极大值,设置为极大值;
wql(i,ct,t)=wql(i,ct,t0)+f(t-t0)  (1)
→如果该可能位置上没有呼叫:根据呼叫消失到当前时刻时间差按照式(2)函数计算wql,如果wql小于等于零,则设置为零;
wql(i,ct,t)=wql(i,ct,t1)-a*f(t-t1)  (2)
2】、增派电梯条件判断步骤
在为某个呼叫分配电梯时,如果该呼叫满足增派条件,就为该呼叫增派一台电梯服务;所述增派条件为一个呼叫如果其等待队列指标wql在所有呼叫中最大,且其绝对值超过指定阈值;所述阈值是根据群控特点决定的某个常数,为320。
CN201310182737.5A 2013-05-16 2013-05-16 一种电梯群控系统的客流峰值感知方法与自适应派梯方法 Active CN1033325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82737.5A CN103332542B (zh) 2013-05-16 2013-05-16 一种电梯群控系统的客流峰值感知方法与自适应派梯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82737.5A CN103332542B (zh) 2013-05-16 2013-05-16 一种电梯群控系统的客流峰值感知方法与自适应派梯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32542A CN103332542A (zh) 2013-10-02
CN103332542B true CN103332542B (zh) 2015-06-10

Family

ID=49240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82737.5A Active CN103332542B (zh) 2013-05-16 2013-05-16 一种电梯群控系统的客流峰值感知方法与自适应派梯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325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13680B2 (ja) * 2014-07-18 2017-10-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CN105110108B (zh) * 2015-08-27 2017-05-31 恒达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型自适应电梯控制方法
CN109626150A (zh) * 2018-11-14 2019-04-16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调配方法及系统
CN110095994B (zh) * 2019-03-05 2023-01-20 永大电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乘场交通流发生器和基于该电梯乘场交通流发生器自动生成客流数据的方法
CN111071872A (zh) * 2020-01-09 2020-04-28 广东卓梅尼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通勤人流量测算的智能梯控方法及系统
CN111532911B (zh) * 2020-03-24 2023-02-28 北京升华电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电梯的中央控制系统与控制方法
CN111877820B (zh) * 2020-06-24 2022-03-22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梯目的层群控方法及其群控制器
CN112723053B (zh) * 2020-12-28 2022-10-14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群管理方法
CN113860097B (zh) * 2021-09-29 2024-01-26 无锡英威腾电梯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调度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90261B (zh) * 2022-06-24 2022-12-06 齐齐哈尔大学 基于plc的电梯待梯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1822A (en) * 1987-08-06 1990-02-2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Group supervisory apparatus for elevator
FI113531B (fi) * 2003-06-30 2004-05-14 Kone Corp Sisääntuloruuhkan tunnistaminen
JP5094314B2 (ja) * 2007-10-02 2012-12-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
JP5351510B2 (ja) * 2008-12-26 2013-11-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乗り場行先階予約式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JP2011051694A (ja) * 2009-08-31 2011-03-17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32542A (zh) 2013-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32542B (zh) 一种电梯群控系统的客流峰值感知方法与自适应派梯方法
US8960374B2 (en) Elevator group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control based on a waiting time expectation value of all passengers on all floors
JP6552445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04724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省エネ運行システム
EP1873106A1 (en) Elevator group management and control device
EP218317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duce waiting times for destination based dispatching systems
CN1038572C (zh) 控制电梯群的方法
JP6377549B2 (ja) エレベーター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管理方法
EP3659954A1 (en)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controlling elevator operation
JP5609582B2 (ja) エレベータの設置計画装置及び方法
US7552802B2 (en) Controller for elevator
CN112141833A (zh) 一种基于电梯拥挤度的电梯控制方法
JPWO2019087250A1 (ja) 渋滞回避運転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1931128B (zh) 基于伯努利模型的电梯配置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00501058A (ja) シングルソーストラフィック条件のための動的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エレベータ配送装置
EP2221266A1 (en) Elevator group management system
CN104150296B (zh) 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的节能优先电梯调度方法
CN110422717A (zh) 一种基于图像采集的电梯智能控制方法
KR102262996B1 (ko) 기계학습 된 예측모델에 기반한 교통약자용 배차 방법 및 시스템
CN211225906U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电梯智能调度系统
CN107978145A (zh) 一种基于乘客数量及行程管理农村客运公交班次的方法及系统
CN114492951A (zh) 一种基于客流预测的资源调配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838957A (zh) 一种具备智能调度的流量预测系统
CN114314234B (zh) 电梯客流模式识别方法
CN113307111B (zh) 电梯运载效率的优化方法以及优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01615 Shanghai, Songjiang District, No. nine new road, No. 99

Applicant after: Yungtay elevator equipment Co., Ltd. (China)

Address before: 201615 Shanghai, Songjiang District, No. nine new road, No. 99

Applicant before: Yongda Elevator Equipment Co., Ltd., Shangha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YONGDA ELEVATOR EQUIPMENT CO., LTD., SHANGHAI TO: YUNGTAY ELEVATOR EQUIPMENT (CHINA) CO., LTD.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