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09221A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09221A
CN103309221A CN2013100781548A CN201310078154A CN103309221A CN 103309221 A CN103309221 A CN 103309221A CN 2013100781548 A CN2013100781548 A CN 2013100781548A CN 201310078154 A CN201310078154 A CN 201310078154A CN 103309221 A CN103309221 A CN 1033092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doctor
cleaning
district
hardness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781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松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309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92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95Removing excess solid developer, e.g. fog preven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03G21/0011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using a blade; Details of cleaning blades, e.g. blade shape, layer forming
    • G03G21/0017Details relating to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r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bla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用于感光鼓的第一清洁刮刀,其中,第一刮刀相对于宽度方向包括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一区分别在第一刮刀的相对的两端部处并且具有第一硬度,并且第二区在第一区之间并且具有低于第一硬度的硬度;和用于中间转印构件的第二清洁刮刀,其中,第二刮刀相对于宽度方向包括第三区和第四区,第三区分别在第二刮刀的相对的两端部处并且具有与第一硬度相同的或不同的第二硬度,并且第四区在第三区之间并且具有低于第二硬度的硬度,并且其中,第二区相对于宽度方向处于第四区内。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一对清洁刮刀的图像形成设备,所述一对清洁刮刀横过其纵向端部部分被硬化并且设置成与图像承载构件和中间转印构件(或类似物)一对一地接触。
背景技术
已经广泛地使用这样的图像形成设备,即,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形成调色剂图像,通过使用中间转印构件或记录介质传送构件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并且通过使用定影器件将热和压力施加到记录介质和其上的调色剂图像而对记录介质上的已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定影。这种图像形成设备采用清洁器件,其用于回收转印残余调色剂,即,在从图像承载构件和中间转印构件转印调色剂图像之后,保持粘附到图像承载构件和/或中间转印构件(或类似物)的调色剂。清洁器件采用弹性清洁刮刀,所述弹性清洁刮刀设置成以这样的姿态与待被清洁刮刀清洁的表面接触,即,其清洁边缘处于弹性清洁刮刀的基部部分沿着待被清洁刮刀清洁的表面运动的方向的上游侧上。
沿着与调色剂图像传送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即,沿着图像承载构件的纵向方向,即,沿着中间转印构件(或类似物)的宽度方向,图像承载构件的端部部分和中间转印构件(或类似物)的端部部分上的调色剂量分别少于图像承载构件的中心部分和中间转印构件的中心部分上的调色剂量。因此,图像承载构件的端部部分与清洁刮刀的端部部分之间的摩擦力可能大于图像承载构件的中心部分与清洁刮刀的中心部分之间的摩擦力。随着清洁刮刀与待被清洁刮刀清洁的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大,由正被刮刀清洁的表面所导致的清洁刮刀的变形量增大。因而,日本特开专利申请2003-122222提出使清洁刮刀的端部部分硬于刮刀的中心部分,以便使可能由清洁刮刀的纵向端部部分与待被刮刀清洁的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导致的清洁刮刀的变形量最小化。另外,日本特开专利申请2009-63993提出使清洁刮刀的端部部分硬于刮刀的中心部分,以便使清洁刮刀的端部部分与待被清洁刮刀清洁的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小于刮刀的中心部分与待被清洁刮刀清洁的表面之间的摩擦力。
日本特开专利申请2003-122222和2009-63993二者提出使用异氰酸酯化学处理清洁刮刀的端部部分,以便增大端部部分的硬度。两个专利申请中所提出的化学处理是使用作为交联剂的异氰酸酯涂覆在整个由橡胶形成的部件的特定表面区域上,并且将该部件加热,以使该部件仅在所述特定表面区域的弹性系数较高。
清洁刮刀是由聚氨酯橡胶以单件形成。然后,清洁刮刀的纵向端部部分用异氰酸酯处理。然后,通过其中刮刀安装在中间转印类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实验评定刮刀的清洁性能。实验的结果表明,在图像承载构件的与图像承载构件清洁刮刀的未处理(未硬化)部分接触的范围与中间转印构件的与中间转印构件清洁刮刀的未处理(未硬化)部分接触的范围之间按照位置关系的某些组合,使残余调色剂更加容易地滑过清洁器件。例如,在其中感光构件清洁刮刀和中间转印带清洁刮刀相对于彼此定位成使得沿着感光构件的纵向方向(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感光构件清洁刮刀的未处理(未硬化)部分(中心部分)落入中间转印带清洁刮刀的未处理(未硬化)部分(中心部分)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残余调色剂更加可能滑过(slip by)。另外,滑过图像承载构件清洁刮刀的残余调色剂量越多,保持粘附到中间转印构件的残余调色剂量就越多,并且因此,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质量越低。
因而,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是在图像承载构件清洁刮刀的未处理(未硬化)部分与图像承载构件接触的范围与中间转印构件清洁刮刀的未处理(未硬化)部分与中间转印构件接触的范围之间的按照位置关系的组合方面最优,因此,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不易允许残余调色剂逃脱,并且因此,长时间保持较高的图像质量。
发明内容
在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中,随着感光构件上的残余调色剂滑过第一清洁刮刀,在第一清洁刮刀的已处理(硬化)部分和未处理(未硬化)部分之间的过渡部分处,所述残余调色剂被转移到中间转印构件上,并且然后,所述残余调色剂通过第二清洁刮刀的未处理(未硬化)部分刮掉。第二清洁刮刀的未处理(未硬化)部分的清洁性能大于刮刀的已处理(硬化)部分的清洁性能。因此,滑过第二清洁刮刀且随着带循环地运动而保持粘附到中间转印构件的残余调色剂的量少于当该关系逆转时的那样的残余调色剂的量。
因此,图像形成设备可以通过优化组合而提高图像质量,所述组合是在图像承载构件清洁刮刀的未处理(未硬化)部分接触图像承载构件的范围与中间转印构件清洁刮刀的未处理(未硬化)部分接触中间转印构件的范围之间的按照沿着与调色剂图像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位置关系的组合,以便使图像承载构件和中间转印构件上的残余调色剂难以逃脱。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可转动的图像承载构件,其用于运载调色剂图像;可转动的中间转印构件,调色剂图像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到所述可转动的中间转印构件上;转印构件,其用于将调色剂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构件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第一清洁刮刀,其用于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之后清洁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其中,所述第一清洁刮刀相对于与图像承载构件的转动运动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包括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一区分别在所述第一清洁刮刀的相对的两端部部分处并且具有第一硬度,并且所述第二区在所述第一区之间并且具有低于第一硬度的硬度;和第二清洁刮刀,其用于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上之后清洁所述中间转印构件,其中,所述第二清洁刮刀相对于宽度方向包括第三区和第四区,所述第三区分别在所述第二清洁刮刀的相对的两端部部分处并且具有与第一硬度相同的或不同的第二硬度,并且所述第四区在所述第三区之间并且具有低于第二硬度的硬度,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区相对于宽度方向处于第四区内。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在参照附图考虑以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时而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可应用本发明的典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剖视图,其示出设备的总体结构;
图2是清洁刮刀以及与清洁刮刀接触的中间转印带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是清洁刮刀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4是在与清洁刮刀的纵向方向垂直的平面处的、清洁刮刀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在与清洁刮刀的纵向方向垂直的平面处的、清洁刮刀的清洁边缘部分及其相邻部的放大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6是示意图,其用于示出第一比较图像形成设备的感光鼓清洁刮刀的未处理部分与中间转印带清洁刮刀的未处理部分之间沿着刮刀纵向方向的位置关系;
图7是示意图,其用于示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的感光鼓、充电辊、显影辊、鼓清洁刮刀和带清洁刮刀之间沿着清洁刮刀宽度方向的位置关系;
图8是示意图,其用于示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鼓清洁刮刀的未处理部分与带清洁刮刀的未处理部分之间沿着清洁刮刀纵向方向的位置关系;
图9是示意图,其用于示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四个图像形成站中的每个的鼓清洁刮刀的未处理部分与带清洁刮刀的未处理部分之间沿着清洁刮刀纵向方向的位置关系;
图10是示意图,其用于示出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鼓清洁刮刀的已处理(硬化)部分与充电辊2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11是示意图,其用于示出在第四比较图像形成设备的鼓清洁刮刀的已处理(硬化)部分与充电辊2之间的位置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几个典型的实施例。以下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不意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即使图像形成设备在结构方面与以下实施例部分地或整个地不同,本发明也可应用于任何图像形成设备,只要设备设有以下部件即可:感光鼓清洁刮刀,其纵向端部部分硬于刮刀的中心部分;和中间转印带(或类似物)清洁刮刀,其纵向端部部分硬于刮刀的中心部分,并且所述感光鼓清洁刮刀和中间转印带(或类似物)清洁刮刀设置成分别与感光构件的周边表面和中间转印带的图像承载表面接触。
即,本发明可应用于任何图像形成设备,不管设备是串联的鼓类型的还是单个鼓类型的,是中间转印类型的还是直接转印(没有中间转印带)类型的,不管设备的感光构件是基于有机光电导体的还是基于诸如非晶硅的无机光电导体的,不管感光构件是感光鼓还是感光带,而且也不管充电方法、显影方法、转印方法、清洁方法、和定影方法如何,只要设备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即可。另外,本发明可应用于任何图像形成设备,不管其显影器件是使用两种成分的显影剂还是使用一种成分的显影剂,只要设备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即可。顺便提及,在以下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说明中,仅说明调色剂图像的形成和转印所涉及到的设备的部分。然而,本发明也可应用于除了实施例中的那些以外的图像形成设备。例如,本发明可应用于各种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多功能图像形成机器,这些机器是以下实施例中的一个图像形成设备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运行所必需的额外的器件、装备、外壳(壳体)等的组合。
<图像形成设备>
图1是可应用本发明的典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剖视示意图。该图示出设备的总体结构。如从图1显而易见,图像形成设备110是串联类型的并且也是中间转印类型的全色打印机。即,图像形成设备110具有中间转印带54以及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图像形成站PY、PM、PC和PBk,所述图像形成站PY、PM、PC和PBk沿着中间转印带54的图像承载表面串联地对准。
在图像形成站PY中,黄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1Y上,并且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4上。在图像形成站PM中,品红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1M上,并且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4上。在图像形成站PC和PBk中,青色和黑色调色剂图像分别形成在感光鼓1C和1Bk上,并且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4上。
在将颜色不同的四个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4上之后,调色剂图像通过中间转印带54传送到二次转印站T2,在所述二次转印站T2中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的片材上。更具体地,在颜色不同的四个调色剂图像被层叠在中间转印带54上之后,四个调色剂图像由后充电器件充电有预设量的电荷,所述后充电器件是电晕类型的充电器件。然后,四个调色剂图像被传送到二次转印站T2。
同时,记录介质的片材P在通过分离辊68与记录介质盒66中的其余记录介质的片材分离的同时通过拾取辊67从记录介质盒66运动出来。然后,记录介质的片材P传送到一对对齐辊69,所述一对对齐辊69在片材P与中间转印带54上的层叠的调色剂图像同时到达二次转印站T2的定时下进一步传送片材P。在二次转印站T2中,中间转印带54上的调色剂图像被一起转印到片材P上。然后,片材P被送到定影器件70中,片材P在由定影器件70的定影辊71和压力辊72保持夹紧的同时被传送通过所述定影器件70。在片材P被传送通过定影器件70的同时,片材P及其上面的调色剂图像受到来自定影辊71和压力辊72的热和压力。结果,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片材P。然后,片材P被排出到排出盘10中。
图像形成站PY、PM、PC和PBk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是它们所使用的调色剂的颜色是不同的。因此,由于图像形成站PM、PC和PBk的说明与图像形成站PY的说明除了它们的附图标记的后缀不同以外是相同的,所以仅说明图像形成站PY,从而不重复相同的说明。
图像形成站PY具有感光鼓1Y。图像形成站PY还具有充电辊2Y、曝光器件3、显影器件4Y、初次转印辊52Y和鼓清洁器件7Y,它们定位成与感光鼓1Y的周边表面相邻。感光鼓1Y由铝圆筒和形成在铝圆筒的周边表面上的可充负电的感光层构成。感光鼓1Y以预设的处理速度沿着由箭头标志指示的方向转动。充电辊2Y将感光鼓1Y的周边表面均匀地充电到预设的电势水平。曝光器件3通过用激光束扫描均匀充电的感光鼓1Y的周边表面而在均匀充电的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上写入静电图像,所述激光束在借助曝光器件的转动镜使激光束偏转的同时发射。显影器件4Y将感光鼓1Y的周边表面上的静电图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即,由调色剂形成的可见图像。
初次转印辊52Y被保持加压在中间转印带54的内表面上以在感光鼓1Y的周边表面与中间转印带54之间形成初次转印站T1。当正DC电压施加到初次转印辊52Y上时,感光鼓1Y的周边表面上的充负电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4上。
[充电辊]
充电辊2Y由金属轴和形成在金属轴的周边表面上的导电的弹性圆筒形层构成。充电辊2Y通过一对弹簧保持朝向感光鼓1Y加压,所述一对弹簧加压在充电辊2Y的纵向端部部分上。充电辊2Y通过感光鼓1Y的转动而转动。充电辊2Y施加有振荡电压,所述振荡电压是DC电压和AC电压的组合。随着振荡电压施加到充电辊2Y,充电辊2Y将感光鼓1Y的周边表面均匀地充负电到预设的电势水平VD(所述预设的电势水平VD与静电图像的未曝光部分的电势水平对应)。
【显影器件】
显影器件4Y容纳显影剂,更具体地,容纳调色剂和载体的混合物。显影器件4Y中的显影剂通过一对沿着相反的方向转动的显影剂传送螺杆在显影器件4Y中循环地传送,而同时通过所述螺杆沿着与图1所在纸面垂直的方向搅动。随着显影剂通过螺杆在搅动的同时循环地传送,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带负电,而显影剂中的载体带正电。随着显影剂通过螺杆在搅动的同时传送,显影剂由显影套筒5Y承载,所述显影套筒5Y围绕保持在其空心中的固定磁辊转动。然后,显影剂由显影套筒5Y运载到显影区域,所述显影区域是在显影套筒5Y的周边表面与感光鼓1Y的周边表面之间实际接触的区域。随着显影套筒5Y转动,在显影区域中磁性辊的磁极的磁力使显影套筒5Y上的显影剂达到顶峰,形成磁刷。在感光鼓1Y的周边表面被显影剂所构成的磁刷摩擦的同时,随着负DC电压和AC电压的组合的振荡电压施加到显影套筒5Y,磁刷中的调色剂按感光鼓1Y的周边表面上的静电图像的图案转印到感光鼓1Y的周边表面上;静电图像被显影成由调色剂所形成的可见图像。
【鼓清洁器件】
鼓清洁器件7具有清洁刮刀8Y,所述清洁刮刀8Y的清洁边缘设置成与感光鼓1Y的周边表面接触以刮掉和回收保持粘附到感光鼓1Y的周边表面相对于初次转印站的紧邻下游部分的转印残余调色剂。更具体地,清洁刮刀8Y在施加预设量的压力的情况下以预设角保持加压在感光鼓1Y的周边表面上。随着转印残余调色剂从感光鼓1Y的周边表面被刮掉,转印残余调色剂落入鼓清洁器件7Y的外壳中并且通过螺杆传送到外壳的一个纵向端部,所述转印残余调色剂从该纵向端部被排出到用于回收的调色剂的容器中。
清洁刮刀8Y是由聚氨酯橡胶或类似物形成的弹性刮刀。清洁刮刀8Y设置成与感光鼓1Y的周边表面接触,以便使其清洁边缘保持与感光鼓1Y的周边表面接触。更具体地,清洁刮刀8Y设置成以这样的姿态与感光鼓1Y的周边表面接触,即,清洁刮刀8Y变得平行于与调色剂图像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初次扫描方向)并且清洁刮刀8Y的清洁边缘也处于清洁刮刀8Y的基部部分沿着感光鼓1Y的转动方向的上游侧。清洁刮刀8Y形成清洁区域,在该清洁区域处其清洁边缘通过设置成与感光鼓1Y的周边表面接触而保持与感光鼓1Y的周边表面沿着感光鼓1Y的纵向方向的预设范围接触。
【中间转印带】
中间转印带54通过带转向辊60(转向辊)、带驱动辊61(驱动器辊)、带张紧辊62(张力辊)和带支持辊63(支持辊63)悬挂。中间转印带54沿着由箭头标志R2指示的方向以预设的处理速度循环地运动。图像形成设备110构造成使得转向辊60可以以摆动的方式倾斜成以使中间转印带54沿着与调色剂图像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以摆动的方式运动。在以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中间转印带54是由聚酰亚胺树脂形成的环形带。中间转印带54具有1012Ω/□的表面电阻率和100μm的厚度。
二次转印辊53定位成使得二次转印辊53保持与中间转印带54的、由支持辊63从中间转印带54的内侧(根据中间转印带形成的环)所支撑的部分的外表面(根据中间转印带形成的环)接触,由此在二次转印辊53自身与中间转印带54之间形成二次转印站T2。支持辊63是接地的。在图像形成操作期间,具有与调色剂电荷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DC电压施加到二次转印辊53,由此中间转印带54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的片材P上。
[带清洁器件]
图2是用于示出带清洁器件56的清洁刮刀57与中间转印带54之间的接触状态的视图。参照图1,图像形成设备110设有带清洁器件56,所述带清洁器件56定位在二次转印站T2沿着中间转印带54的运动方向的下游侧上。带清洁器件56的结构与鼓清洁器件7Y的结构大致相同。带清洁器件56具有清洁刮刀57,所述清洁刮刀57设置成与中间转印带54接触,以便使其清洁边缘保持与中间转印带54接触。清洁刮刀57去除在二次转印站T2的下游侧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纸屑和类似物,所述转印残余调色剂即为残留在中间转印带54上的调色剂,并且回收所述转印残余调色剂、纸屑和类似物。更具体地,随着转印残余调色剂、纸屑等被清洁刮刀57刮掉,转印残余调色剂、纸屑等落入带清洁器件56的外壳中,并且通过螺杆传送到外壳的一个纵向端部,所述转印残余调色剂、纸屑等从该纵向端部排出到用于回收的调色剂的容器中。
参照图2,清洁刮刀57是由聚氨酯橡胶或类似物形成的弹性刮刀。清洁刮刀57设置成与中间转印带54的外表面接触,以便使其清洁边缘保持与中间转印带54的外表面接触。更具体地,清洁刮刀57设置成以这样的姿态与中间转印带54接触,即,清洁刮刀57变得平行于与调色剂图像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初次扫描方向)并且清洁刮刀57的清洁边缘也处于清洁刮刀57的基部部分沿着中间转印带54的运动方向的上游侧。清洁刮刀57形成清洁区域,在该清洁区域处清洁刮刀57的清洁边缘保持与中间转印带54的、由支持辊63从中间转印带54的内侧(根据中间转印带形成的环)所支撑的部分的外表面(根据中间转印带形成的环)接触。
<清洁刮刀>
清洁刮刀8Y、8M、8C和8Bk具有相同的形状、材料、功能、和类似的属性。因此,以下,清洁刮刀8Y、8M、8C和8Bk将被说明为清洁刮刀8。因此,图1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与清洁刮刀8有关的结构部件将不涉及到后缀Y、M、C和Bk。
到目前为止,由弹性橡胶形成的清洁刮刀8(8Y、8M、8C和8Bk)和57已经广泛地用作用于清洁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54的装置,更具体地,用于分别从感光鼓1和中间转印带54去除转印残余调色剂和类似的污染物的装置。至于用于清洁刮刀8和57的弹性材料,聚氨酯橡胶因为具有高弹性和高耐磨性并且也因为具有高机械强度和抗油性、抗臭氧性等而是主流物质。
参照图2,在其中清洁刮刀57由聚氨酯橡胶形成的情况下,中间转印带54与清洁刮刀57之间的润滑性主要由调色剂和调色剂的外部添加剂维持。然而,清洁刮刀57沿着与调色剂图像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纵向端部部分与打印的页边部分一致。即,所述纵向端部部分与感光鼓1(图1中所示的1Y、1M、1C和1Bk)的周边表面的、不形成调色剂图像的部分一致。另外,在感光鼓1沿着感光鼓1的纵向方向的端部部分上没有形成调色剂图像或没有形成部分调色剂图像。因此,调色剂与外部调色剂添加剂几乎没有机会粘附到感光鼓1的端部部分和/或中间转印带54的边缘部分。因此,到达清洁刮刀8和57的调色剂的量是极小的。
因此,难以满意地维持在清洁刮刀8与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之间的以及在清洁刮刀57与中间转印带54之间的润滑性。因此,随着感光鼓1转动,清洁刮刀8的清洁边缘的纵向端部部分相对于清洁刮刀8的中心部分沿着感光鼓1的转动方向被向下游拖曳了相当大的距离,所述中心部分被顺畅地供给有调色剂。因而,清洁刮刀8变形,由此减少了其寿命长度,和/或可能允许调色剂滑过。另外,随着中间转印带54循环地运动,清洁刮刀57的清洁边缘部分相对于清洁刮刀57的中心部分沿着中间转印带54的运动方向被向下游拖曳了相当大的距离,所述中心部分被顺畅地供给有调色剂。因而,清洁刮刀57变形,由此减少了其寿命长度和/或允许调色剂滑过。
用于使清洁刮刀的纵向端部部分的变形量最小化的方法中的一个是使清洁刮刀的清洁边缘的纵向端部部分被硬化,以便减小所述纵向端部部分与待被清洁的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所述变形量是归因于缺乏作为润滑剂的调色剂。就以下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清洁刮刀8和57而言,清洁刮刀的弹性橡胶部分的清洁边缘部分的纵向端部部分用异氰酸酯涂覆(浸渍),以便使所述纵向端部部分将通过交联而增大其硬度。
【清洁刮刀的制造】
图3是清洁刮刀的示意性透视图。图4是清洁刮刀的示意性剖视图。图5是清洁刮刀的清洁边缘部分的放大的示意性侧视图。
参照图4,清洁刮刀8和57由金属的支撑构件20和刮刀部分81构成,所述刮刀部分81由聚氨酯橡胶模制,使得所述刮刀部分81保持稳固地附装到金属的支撑构件20。更具体地,弹性部分81通过允许聚异氰酸酯化合物和多功能活性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在其中定位有支撑构件20的金属模具中交联而形成。
作为聚异氰酸酯化合物,期望的是预聚物和半预聚物,所述预聚物和半预聚物可通过使普通聚异氰酸酯与高分子多元醇一起制成而获得,所述高分子多元醇是多功能活性氢化合物。为了获得清洁刮刀的目的,所述清洁刮刀的弹性部分81具有极好的弹性,预聚物或半预聚物的量(NCO%)期望处于5%至20%质量百分比的范围内。这里,“异氰酸酯含量(NCO%)”意思是在作为用于聚氨酯的材料的预聚物或半预聚物中功能异氰酸酯基(NCO,其假定分子量是42)的量(质量)。
通常用于调节预聚物或半预聚物的聚异氰酸酯的示例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萘二异氰酸酯(NDI),六甲撑二异氰酸酯(HDI),等等。作为用于调节预聚物或半预聚物的活性氢化合物的高分子多元醇的示例是: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己内酰胺-酯-多元醇,聚碳酸酯-酯-多元醇,有机硅多元醇,等等。这些高分子多元醇期望处于500重量平均分子量至5,000重量平均分子量的范围内。
交联剂的示例是:1,4-丁二醇,1,6-己二醇,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等等。顺便提及,有时,用于生产聚氨酯树脂的普通催化剂用于使聚异氰酸酯化合物、高分子多元醇、聚异氰酸酯和交联剂的组合起反应。普通催化剂的示例是三乙烯二胺,等等。
清洁刮刀8的弹性部分81通过使上述配料在金属模具中变成聚氨酯而形成。更具体地,高分子多元醇、聚异氰酸酯、交联剂、催化剂等一次全部混合,并且该混合物被倒入其中定位有支撑部分20的金属模具中。在以下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弹性部分81由聚氨酯直接在支撑部分20上形成。在弹性部分81形成之后,弹性部分81被横过其清洁边缘部分切割,并且被抛光,以便制成精确的清洁边缘,即,与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接触的清洁刮刀8的部分。
顺便提及,清洁刮刀8可以通过使用除了上述方法以外的方法而形成。例如,使用这样的方法,即,在所述方法中,将具有与清洁刮刀8的弹性部分81的厚度相同的厚度的橡胶板切成块,所述块具有与弹性部分81的尺寸相同的尺寸;并且,通过使用粘合剂将支撑部分20附装到如此得到的橡胶块的表面之一。
【硬化处理】
参照图3,由聚氨酯树脂模制的清洁刮刀8(57)仅横过弹性部分81的清洁边缘部分的纵向端部部分被硬化,以产生硬化部分82。弹性部分81的清洁边缘部分的、在硬化部分82之间的部分未被处理(未硬化),保持与形成该部分的弹性橡胶一样软和一样有弹性。以下,清洁刮刀8(57)的弹性部分81的清洁边缘的该中心部分将称为清洁刮刀8(57)的“未处理(未硬化)部分83”。即,清洁边缘部分设有两个已处理(硬化)部分82,所述两个已处理(硬化)部分82一对一地处于清洁刮刀8(57)的纵向端部。所得到的清洁刮刀8(57)横过其表面是平坦的和平滑的,并且其清洁边缘部分的纵向端部部分82硬于清洁边缘沿着清洁刮刀8(57)的纵向方向的中心部分83。在图3中,由箭头标志X指示的方向是清洁刮刀8(57)的纵向方向,并且由箭头标志Y指示的方向是清洁刮刀8(57)的厚度方向。另外,由箭头标志Z指示的方向是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运动(中间转印带54运动)的方向。
参照图4,清洁刮刀8(57)的清洁边缘部分的纵向端部部分用交联剂涂覆,以便使交联剂通过沿着由箭头标志Z指示的方向渗入纵向端部中而硬化纵向端部部分的表面层。随着交联剂渗入清洁边缘的纵向端部部分中,清洁边缘的纵向端部部分隆起成使得越靠近清洁边缘越厚。
接下来,参照图5,随着交联剂渗入清洁刮刀8(57)的清洁边缘部分的纵向端部部分中,纵向端部部分的厚度增大,因此变得与中心(未处理)部分83的厚度不同。结果,清洁边缘部分的、在已处理(硬化)部分82与未硬化部分83之间的部分,在其自身与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中间转印带54的外表面)之间的接触压力方面变得不足,使残余调色剂更加容易滑过清洁刮刀。
用于使清洁刮刀8(57)的清洁边缘部分的纵向端部部分中的每个都变成“硬化部分82”的处理如下:
步骤1:异氰酸酯化合物设置成横过清洁边缘部分的预设的纵向端部部分(所述清洁边缘部分待设置成与感光鼓1(中间转印带54)接触)而与清洁刮刀8(57)接触。
步骤2:清洁刮刀8(57)被留下无人看管,异氰酸酯化合物被留在清洁刮刀8(57)的表面上,以便使适当的量的异氰酸酯化合物横过清洁边缘部分的纵向端部部分渗入清洁刮刀8(57)中。
步骤3:保留在清洁刮刀8(57)的表面上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在其渗入清洁刮刀8(57)中之后被去除;从清洁刮刀8(57)的表面去除过多的异氰酸酯化合物。
步骤4:已经渗入清洁刮刀8(57)中的异氰酸酯化合物与聚氨酯树脂起反应以使清洁刮刀8(57)的清洁边缘部分的纵向端部部分硬化而产生硬化部分82。更具体地,形成清洁刮刀8(57)的聚氨酯树脂与异氰酸酯化合物起反应,由此在聚氨酯树脂与异氰酸酯化合物之间形成脲基甲酸酯键,所述脲基甲酸酯键使聚氨酯硬化,由此提高了清洁刮刀8(57)的弹性部分的纵向端部部分的弹性系数和刚度。结果,减小了清洁刮刀8(57)的清洁边缘部分的纵向端部部分的摩擦系数,这继而提高了清洁刮刀8(57)的耐用性。
即,形成清洁刮刀8(57)的聚氨酯树脂具有氨基甲酸酯键,所述氨基甲酸酯键具有活性氢。应认为,在步骤4中,该氨基甲酸酯键通过与已经渗入清洁刮刀8的弹性部分81中的异氰酸酯起反应而形成脲基甲酸酯键,并且因此,清洁刮刀8(57)的清洁边缘部分的纵向端部部分(82)被硬化。还应认为,与脲基甲酸酯键的形成同时发生的异氰酸酯化合物自身的的聚合作用(碳化二亚胺、异氰脲酸酯和类似物的形成)也有助于纵向端部部分82的硬化。还应认为,保留在清洁刮刀8(57)的表面上的几乎全部异氰酸酯化合物与空气中的水分起反应,并且在清洁刮刀8(57)的表面上留有白色的和不透明的硬表面层。
用于渗透清洁刮刀8(57)的弹性部分81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是每分子具有一个异氰酸酯自由基的异氰酸酯化合物,或每分子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异氰酸酯自由基的异氰酸酯。每分子具有单个异氰酸酯自由基的异氰酸酯化合物的示例是:脂肪族单异氰酸酯(例如,十八烷基异氰酸酯(ODI)),芳香单异氰酸酯,和类似物。每分子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异氰酸酯自由基的异氰酸酯化合物的示例是: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m-亚苯基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类似物。
为了加速异氰酸酯化合物与聚氨酯树脂反应的目的,期望的是不但使异氰酸酯化合物渗透聚氨酯树脂,而且使催化剂渗透聚氨酯树脂。可与异氰酸酯化合物一起使用的催化剂的示例是:季铵盐,羧酸盐,和类似物。季铵盐的示例是乙酸钾,辛酸钾,和类似物。这些催化剂是高度粘性的,或固体的。因此,期望的是这些催化剂被预先溶解在溶剂中,并且被混合到异氰酸酯中,以便使这些催化剂渗透具有异氰酸酯的聚氨酯树脂。
用于设置清洁刮刀8(57)的弹性部分的清洁边缘部分的纵向端部部分的步骤1,可以用以下第一方法或第二方法替换,即,所述第一方法是将用异氰酸酯化合物浸渍的纤维或多孔敷贴器涂覆清洁刮刀8(57),所述第二方法是将异氰酸酯喷洒到清洁刮刀8(57)上。清洁刮刀8和清洁刮刀57可以具有不同的待用异氰酸酯涂覆的区域。
可以根据图像形成设备的规格和待用异氰酸酯化合物涂覆的清洁刮刀的类型而调节步骤2中的允许异氰酸酯渗透清洁刮刀8(57)的时间长度。为了确保清洁刮刀8(57)的清洁边缘部分的纵向端部部分被适当地处理,以便使最终的硬部分82将处于适当的硬度范围内,异氰酸酯化合物将留在清洁刮刀8(57)上的时间长度期望不短于5分钟,优选地,不短于10分钟。然而,期望的是不长于一小时。考虑到生产力,期望的是不长于40分钟。
关于用于从清洁刮刀8(57)擦掉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步骤3,期望的是通过使用可以溶解异氰酸酯化合物的这样的溶剂而完全去除已经粘附到清洁刮刀8(57)的表面的异氰酸酯。如果没有完全去除保留在清洁刮刀8(57)的表面上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即,如果横过清洁刮刀8(57)的清洁边缘部分的纵向端部部分(82)的某些区域残留有异氰酸酯化合物,则残留的异氰酸酯化合物使清洁边缘的纵向端部部分(82)是微观粗糙的;横过纵向端部部分(硬化部分82)的清洁边缘产生微观的峰和谷(残余调色剂可以通过所述微观的峰和谷逃脱)。即,降低了清洁刮刀8(57)的清洁性能。至于待用于擦拭清洁刮刀8(57)的溶剂的示例,可以列举出甲苯、二甲苯、醋酸丁酯、甲乙酮,和类似物。至于用于擦掉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工具,可以列举出由聚氨酯树脂形成的一块海绵;清洁刮刀表面可以通过用少量的溶剂浸泡的一块海绵擦拭。
【通过异氰酸酯渗透所导致的清洁刮刀的清洁边缘的纵向端部部分的隆起】
图6是第一比较图像形成设备的清洁刮刀8(8Y、8M、8C和8Bk)和57的示意性平面图。该图示出清洁刮刀8的未处理部分与清洁刮刀57的未处理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参照图5,随着清洁刮刀8(57)的清洁边缘部分的纵向端部部分用异氰酸酯化合物处理,所述纵向端部部分沿着它们的厚度方向(由箭头标志Y指示的方向)隆起;随着异氰酸酯化合物渗入清洁边缘的纵向端部部分中,清洁边缘的纵向端部部分隆起。沿着清洁刮刀8(57)的厚度方向,隆起的量H等于清洁边缘84的未处理(未硬化)部分83与清洁边缘84的已处理(硬化)部分82之间的距离。沿着清洁刮刀8(57)的纵向方向,清洁刮刀8(57)的已处理(硬化)部分的尺寸L等于从清洁刮刀8(57)的纵向端部到在未处理(未硬化)部分83和已处理(硬化)部分82之间的“边界”的距离。更具体地,在已处理(硬化)部分的完全隆起部分与未处理(未硬化)部分之间有沿厚度方向的过渡部分86,在该处厚度朝向清洁刮刀8(57)的中心逐渐地减小。这里,清洁刮刀8(57)的清洁边缘部分的、清洁刮刀8(57)的厚度从完全隆起部分的90%逐渐地减小到10%的部分被定义为沿厚度方向的过渡区域86,或简称为过渡区域86。
随着异氰酸酯化合物允许渗入由聚氨酯树脂所形成的清洁刮刀的给定部分中,所述给定部分隆起。因此,如果清洁刮刀8(57)的清洁边缘部分的全部用异氰酸酯化合物处理,则清洁边缘84(所述清洁边缘84使清洁刮刀接触感光鼓或中间转印带)变成波状的。如果清洁边缘的变成波状的部分与清洁边缘的可能遇到大量转印残余调色剂的部分碰巧一致,则调色剂和/或外部添加剂将会滑过清洁刮刀。
然而,根据本发明,异氰酸酯化合物允许仅渗入清洁刮刀8(57)的清洁边缘部分的纵向端部部分中。因此,清洁边缘84(其接触鼓或中间转印带)不变成波状的。然而,清洁边缘84的纵向端部部分与感光鼓1的不形成图像的区域接触。因而,在所述纵向端部部分与待通过所述纵向端部部分被清洁的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大于清洁边缘84的中心部分(未硬化)部分与待被清洁的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因此,为了防止清洁刮刀8(57)的清洁边缘84的纵向端部部分变形,必须使清洁刮刀8的清洁边缘部分的纵向端部部分的硬度充分地高于清洁刮刀8的清洁边缘部分的中心部分(未处理部分)的硬度,所述中心部分(未处理部分)具有较小的摩擦力。
然而,如果用异氰酸酯化合物处理清洁刮刀8的纵向端部部分82的过程加剧提升纵向端部部分82待硬化的水平,则纵向端部部分82隆起得更多。因而,随着清洁刮刀8的清洁边缘设置成与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接触,在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与清洁刮刀的过渡部分86之间将有空隙,所述过渡部分86是在清洁刮刀8的未处理部分83与已处理部分(硬化部分)82之间。因而,调色剂有时通过空隙滑过清洁刮刀8。就图像形成设备110而言,在片材间隔和/或空转期间,调色剂一点一点地滑过清洁刮刀8(8Y、8M、8C和8Bk),并且被转移到中间转印带54上,累积在所述中间转印带54上。如果中间转印带54上的这种残余调色剂碰巧转移到记录介质的片材上,则所述残余调色剂将可视化为图像缺陷。
参照图6,就第一比较图像形成设备而言,滑过清洁刮刀8(8Y、8M、8C和8Bk)而转移到中间转印带(54)上的残余调色剂可以通过清洁刮刀57去除。然而,清洁刮刀57的清洁边缘的纵向端部部分82被硬化,并且因此,清洁刮刀57的清洁边缘的纵向端部部分82的清洁性能低于其中心部分的清洁性能。因而,清洁刮刀57的纵向端部部分82不能完全去除中间转印带54上的残余调色剂。即,如果清洁刮刀8的清洁边缘部分的中心部分(未处理部分)的尺寸P与清洁刮刀57的中心部分(未处理部分)的尺寸Q相等,并且因此,在清洁刮刀8的纵向端部部分82与中心部分83之间的过渡部分沿着中间转印带54运动的方向交叠于在清洁刮刀57的纵向端部部分82与中心部分83之间的过渡部分,则清洁刮刀57非常难以去除已经从感光鼓转移到中间转印带54上的残余调色剂。
另外,就图像形成设备110而言,已经滑过清洁刮刀8(8Y、8M、8C和8Bk)的残余调色剂有可能会转移到充电辊2(2Y,2M,2C和2Bk)的周边表面上,并且累积在所述周边表面上。累积在充电辊2的周边表面上的残余调色剂阻止充电辊2正常地接触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因而,可能将不能令人满意地对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的这样的部分充电,即,所述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的该部分在位置上与上述在未处理部分83与已处理部分82(硬化部分)之间的过渡部分(“边界”)对应。
因而,在以下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110优化了在清洁刮刀8的未处理部分83与清洁刮刀57的未处理部分83之间的沿着清洁刮刀的纵向方向的位置关系,以便防止图像形成设备110输出有缺陷的图像,所述有缺陷的图像的缺陷可归因于残余调色剂在清洁刮刀8的已处理部分82与未处理部分83之间的过渡部分(“边界”)处滑过清洁刮刀8的问题。
<实施例1>
图7是示意图,其用于示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清洁刮刀8、充电辊2和它们的各种部分(未处理部分、已处理部分、过渡部分,等等)之间沿着清洁刮刀8(充电辊2)的纵向方向的位置关系。图8是示意图,其用于示出在清洁刮刀8的未处理部分83与清洁刮刀57的未处理部分83之间沿着刮刀8和57的纵向方向的位置关系。
参照图1,作为中间转印构件的示例的中间转印带54设置成在初次转印站T1中与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接触,在所述初次转印站T1中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4上。作为第一清洁器件的示例的鼓清洁器件7具有第一清洁刮刀(8),所述第一清洁刮刀(8)沿着与调色剂图像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端部部分硬于其中心部分,并且所述第一清洁刮刀(8)设置成在初次转印站T2沿着感光鼓1的转动方向的下游侧上与感光鼓1的周边表面接触。作为调色剂图像转印装置的示例的二次转印辊53通过使中间转印带54受到由所述二次转印辊53所产生的电场而将中间转印带54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片材上。
作为第二清洁器件的示例的带清洁器件56具有第二清洁刮刀57,所述第二清洁刮刀57沿着与调色剂图像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端部部分硬于其中心部分,并且所述第二清洁刮刀57设置成在二次转印站T2沿着中间转印带54的运动方向的下游侧上与中间转印带54接触。清洁刮刀8是由弹性橡胶形成的单件的刮刀,并且清洁刮刀57也是如此。这些清洁刮刀横过其清洁边缘部分的纵向端部部分用异氰酸酯化合物(交联剂)涂覆,并且被加热。因而,清洁刮刀的清洁边缘部分的纵向端部部分厚于(隆起)和硬于清洁刮刀的清洁边缘部分的中心部分。
参照图7,清洁刮刀8和57相对于彼此定位成使得沿着清洁刮刀8和57的纵向方向,清洁刮刀8的中心部分,即未硬化部分,落入清洁刮刀57的中心部分,即未硬化部分,的范围内。显影器件4对形成在感光鼓1Y上的静电图像显影。显影器件4Y沿着清洁刮刀8和57的纵向方向的显影范围落入清洁刮刀8的未硬化部分的范围内。充电辊2Y设置成与感光鼓1接触,并且预设的电压施加到充电辊2Y。同样沿着清洁刮刀8和57的纵向方向,充电辊2Y与感光鼓1Y之间的整个接触范围落入清洁刮刀8的未硬化部分的范围内。
沿着与调色剂图像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感光鼓1设有成像范围A,即,可以形成图像的范围。图7中的附图代码a表示该成像范围A的边缘。
同样沿着与调色剂图像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显影套筒5设有调色剂(显影剂)承载范围B,所述调色剂(显影剂)承载范围B足够宽以提供感光鼓1的整个成像范围A以对成像范围A上的静电图像显影。图7中的附图代码b表示调色剂承载范围B的边缘。
图像形成设备110构造成使得沿着清洁刮刀8和57的纵向方向,充电辊2的尺寸大于调色剂承载范围B的尺寸,以便防止调色剂在调色剂承载范围B之外粘附到感光鼓1。充电辊2的长度与充电范围C的尺寸相同,在所述充电范围C中感光鼓1可由充电辊2充电。附图代码c表示充电范围C的边缘。
清洁刮刀8沿着其纵向方向的尺寸D大于充电范围C的尺寸,原因在于调色剂可能会粘附到充电范围C的、在调色剂承载范围B之外的部分,但是仅非常少量的调色剂粘附。因此,清洁刮刀8沿着与感光鼓1的轴线平行的方向是足够长的,以覆盖充电范围C。附图代码d表示清洁刮刀8的纵向端部。清洁刮刀8的纵向端部部分具有清洁边缘部分的、允许渗入异氰酸酯化合物的部分。即,清洁刮刀8的纵向端部部分具有被硬化的清洁边缘部分。
初次转印辊5是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在调色剂承载范围B内显影的静电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4上。因而,初次转印辊5沿着其纵向方向的尺寸E是足够长的,以覆盖显影辊5的整个调色剂承载范围B。初次转印辊5沿着其纵向方向的尺寸E与初次转印范围对应。图7中的附图代码e表示初次转印辊5的端部。
可通过图像形成设备110传送的记录介质的最大片材的宽度F等于图像形成设备的记录介质通路沿着与记录介质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通路的边缘由图7中的附图代码f指示。必须使二次转印辊53能够压合可被图像形成设备110使用(可通过图像形成设备110传送)的记录介质的甚至最大(最宽)的片材。因而,二次转印辊53沿着其纵向方向的尺寸G大于记录介质的最大片材的宽度F。二次转印辊53的尺寸G与二次转印区域的尺寸对应。二次转印辊53的纵向端部由图7中的附图代码g指示。
清洁刮刀57必须横过中间转印带54的沿着中间转印带54的宽度方向的整个范围而去除中间转印带54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以便防止中间转印带54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粘附到二次转印辊53。清洁刮刀57的尺寸H是足够大的,以覆盖二次转印辊53沿着二次转印辊53的纵向方向的整个范围。清洁刮刀57的纵向端部由附图代码h指示。清洁刮刀57的纵向端部部分具有其清洁边缘部分的已处理(硬化)部分82,即,清洁刮刀57的、允许渗入异氰酸酯化合物的部分。
在第一实施例中,清洁刮刀57和8的长度(D,H)彼此不同,但是清洁刮刀57和8具有相同的已处理(硬化)部分82的尺寸L,所述尺寸L是6mm。清洁刮刀57和8二者通过相同的上述方法形成。在第一实施例中,成像范围A的宽度a-a是305mm,调色剂承载范围B的宽度b-b是315mm。充电范围C的宽度c-c是319mm,并且初次转印辊5的宽度e-e是316mm,以及记录介质的最大(最宽)片材的路径的宽度f-f是320mm。最后,二次转印辊53的宽度g-g是330mm。
同样在第一实施例中,鼓清洁器件7的清洁刮刀8的宽度d-d是327mm,并且带清洁器件56的清洁刮刀57的宽度h-h是338mm。在清洁刮刀8的已处理(硬化)部分82与未处理(未硬化)部分83之间的过渡部分处滑过清洁刮刀8且被转移到中间转印带54上的少量调色剂,被传送到清洁刮刀57的未处理(未硬化)部分83。因此,能够防止形成有缺陷的图像,该有缺陷的图像的缺陷可归因于调色剂粘附到中间转印带54。
参照图5,为了确保清洁刮刀8和57的端部部分被足够硬化而防止它们变形,清洁刮刀8和57的6mm的长度L的端部部分用异氰酸酯处理(硬化)了40分钟。最终的硬化的端部部分82比未硬化部分83厚了35μm(隆起的量)。
参照图8,在第一实施例中,沿着清洁刮刀8和57的纵向方向,清洁刮刀8的未处理(未硬化)部分(P)落入清洁刮刀57的未处理(未硬化)部分(Q)的范围内。因此,沿着中间转印带54的运动方向,清洁刮刀8的已处理(硬化)部分82与未处理(未硬化)部分83之间的过渡部分不与清洁刮刀57的已处理(硬化)部分82与未处理(未硬化)部分83之间的过渡部分对准。
【用于评定图像形成设备的残余调色剂去除性能的实验】
评定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清洁器件)的清洁刮刀8和57的挠曲,并且也评定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清洁器件)的清洁性能。“刮刀挠曲”指的是以下现象,即,在清洁刮刀设置成与待被刮刀清洁的表面接触的情况下,在清洁刮刀的清洁边缘处于其基部部分沿着待被清洁的表面的运动方向的上游侧上的状态下,清洁刮刀的清洁边缘部分由于被待被清洁的表面拖曳而向下游挠曲。用于评定图像形成设备(清洁器件)的“刮刀挠曲”的实验在高温-高湿度条件(32.5°C和80%)下执行,所述高温-高湿度条件对于“刮刀挠曲”是非常苛刻的条件。用于评定图像形成设备(清洁器件)的清洁性能(残余调色剂去除性能)的实验在低温-低湿度条件(15°C,10%)下执行,所述低温-低湿度条件在清洁方面是非常苛刻的条件。
通过使用多功能图像形成设备iRC3380(佳能有限公司的产品)进行评定。在实验中,通过使用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和三个比较图像形成设备在上述条件中的每个条件下持续地输出150,000份图像,所述图像的像比是5%,所述三个比较图像形成设备具有定位和规格不同的清洁刮刀8和57。
在使用清洁刮刀8和57的早期阶段,清洁刮刀8还没有被供给有调色剂。因而,清洁刮刀8的未处理部分83与感光鼓1之间的摩擦力是相当大的。因此,清洁刮刀8的清洁边缘部分可能将沿着感光鼓1的转动方向向下游挠曲。因此,在实验开始之前,润滑剂横过清洁刮刀8和57的整个清洁边缘部分而施加到清洁刮刀8和57。润滑剂是氟化石墨(Cefbon(商品名称):中央玻璃有限公司的产品)和氢氟醚(HFE)的混合物;具有3μm的平均粒径的氟化石墨以10%的重量被分散在作为溶剂的氢氟醚中。在用润滑剂涂覆清洁刮刀8和57之后,刮刀8和57在炉中变干以使溶剂蒸发掉。
在表1中给出用于评定图像形成设备的清洁刮刀8和57的挠曲和残余调色剂去除性能的实验的结果:
表1
Figure BDA00002910144300231
G:好
F:一般
N:不好
参照图8,就第一实施例中的清洁刮刀8和57而言,已经在刮刀8的已处理(硬化)部分82与未处理部分83之间的过渡部分处滑过清洁刮刀8的调色剂通过清洁刮刀57的未处理部分83去除。参照图2,在从感光鼓(1)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4上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54上的调色剂通过清洁刮刀57的未处理部分83有效地去除。因此,
甚至在连续地制成150,000份图像之后,图像形成设备110也不输出令人不满意的复印件,所述不满意的方面在于横过该份图像可见到已经滑过清洁刮刀8和57的调色剂。
接下来,参照图1,图像形成设备110构造成使得随着中间转印带54循环地运动,中间转印带54由于转向辊60的倾斜而沿着其宽度方向摆动。因此,随着中间转印带54循环地运动,已经在刮刀57的已处理(硬化)部分82与未处理(未硬化)部分83之间的过渡部分处滑过清洁刮刀57的调色剂最后通过刮刀57的已处理(硬化)部分82或未处理部分83去除。因此,在中间转印带54上没有见到由调色剂形成的线。
【第一比较图像形成设备】
参照图6,就第一比较图像形成设备而言,清洁刮刀8的未处理部分P沿着清洁刮刀8和57的纵向方向的尺寸与清洁刮刀57的未处理部分Q的那样的尺寸相同,并且同样地,沿着清洁刮刀的纵向方向,在清洁刮刀8的未处理部分83(P)与已处理部分82之间的过渡部分在位置方面与在清洁刮刀57的未处理部分83(Q)与已处理部分82之间的过渡部分一致。在其它方面,第一比较图像形成设备的清洁刮刀8和57在规格和制造方法方面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规格和制造方法相同。第一图像形成设备的清洁刮刀8和57允许少量的调色剂滑过刮刀8和57,但是不向下游挠曲。然而,已经滑过清洁刮刀8的少量的调色剂在中间转印带54上形成可见的线,所述可见的线被转印到记录介质的片材P上。结果,图像形成设备110输出令人不满意的图像。因而,第一图像形成设备被认为是令人不满意的。
【第二比较图像形成设备】
第二比较图像形成设备是通过用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清洁刮刀8和57的规格不同的清洁刮刀8和57替换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清洁刮刀8和57而产生的。参照图6,就第二比较图像形成设备而言,鼓清洁器件7的清洁刮刀8的未处理(未硬化)部分83(P)长于带清洁器件56的清洁刮刀57的未处理(未硬化)部分82(Q)。在其它方面,第二比较图像形成设备的清洁刮刀8和57在规格和制造方法方面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规格和制造方法相同。
第二比较图像形成设备的清洁刮刀8和57不向下游挠曲。然而,第二比较图像形成设备的清洁刮刀8和57产生低频噪声,所述低频噪声是刮刀挠曲发生的先兆。另外,在持续的图像形成操作的后半段期间,清洁刮刀57的已处理(硬化)部分82变得不能回收中间转印带54上的残余调色剂,即,已经滑过清洁刮刀8而转移到中间转印带54上的调色剂。结果,由残余调色剂所形成的线出现在中间转印带54上。然后,由调色剂所形成的线被转印到记录介质的片材上,使图像形成设备110产生具有不想要的由调色剂所形成的线的图像。因而,第二比较图像形成设备在图像质量方面被认为是令人不满意的。
【第三比较图像形成设备】
参照图6,同样就第三比较图像形成设备而言,清洁刮刀8的未处理部分83(P)和清洁刮刀57的未处理部分83(Q)沿着刮刀8和57的纵向方向具有相同的尺寸,并且沿着中间转印带54的运动方向,清洁刮刀8的已处理(硬化)部分82与未处理部分83之间的过渡部分对准清洁刮刀57的已处理(硬化)部分82与未处理部分83之间的过渡部分。然而,留在清洁刮刀57的纵向端部部分上的异氰酸酯化合物没有留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清洁刮刀57的纵向端部部分上的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时间一样长。因此,第三比较图像形成设备的清洁刮刀57的清洁边缘部分的纵向端部部分的隆起量不如第一实施例中的那样的隆起量那样多。更具体地,异氰酸酯在施加到刮刀57之后允许与清洁刮刀57起作用的时间长度是10分钟,该时间长度明显短于第一实施例中的40分钟。在其它方面,第三比较图像形成设备的清洁刮刀8和57在规格和制造方法方面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规格和制造方法相同。
就第三比较图像形成设备而言,清洁刮刀8允许微量的调色剂滑过,但是每次已经滑过清洁刮刀8的调色剂到达清洁刮刀57时,所述已经滑过清洁刮刀8的调色剂通过清洁刮刀57的已处理(硬化)部分82与未处理部分83之间的过渡部分去除。然而,在持续的图像形成操作的较早阶段,即,在输出大致5,000份图像之后,清洁刮刀57开始向下游挠曲。
如上所述,就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清洁刮刀8和57而言,清洁刮刀8的已处理(硬化)部分82与未处理部分83之间的过渡部分由清洁刮刀57的未处理部分83覆盖。因此,已经滑过清洁刮刀8而已经转移到中间转印带54上的调色剂并没有累积在中间转印带54上。因此,不但图像形成设备101不输出具有不想要的线的复印件(图像),而且防止清洁刮刀57向下游挠曲,所述不想要的线可归因于已经滑过清洁刮刀8和57的调色剂。因此,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能够长期持续地输出高质量的图像。
<实施例2>
图9是示意图,其用于示出第二实施例中的鼓清洁器件的清洁刮刀的定位。参照图9,就第二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而言,沿着分别在图像形成站PY、PM、PC和PBk中的清洁刮刀8Y、8M、8C和8Bk中的每个的纵向方向,所述清洁刮刀8Y、8M、8C和8Bk中的每个的已处理(硬化)部分82与未处理部分83之间的过渡部分在位置方面不一致;所述过渡部分与其它清洁刮刀8沿着感光鼓1的转动方向的那样的过渡部分不对准。
在第二实施例中,分别具有感光鼓1Y、1M、1C和1Bk以及清洁器件7Y、7M、7C和7Bk的图像形成站PY、PM、PC和PBk沿着中间转印带54对准。清洁刮刀8Y、8M、8C和8Bk的未硬化部分沿着清洁刮刀的纵向方向的尺寸是不同的。
参照图9,在四个鼓清洁器件之中,给定的清洁器件沿着调色剂图像传送方向相对于其它鼓清洁器件定位得越靠近下游,该清洁器件的未硬化部分越宽。清洁刮刀8Y、8M、8C和8Bk制造成使得它们的用异氰酸酯处理的纵向端部部分具有不同的尺寸。因此,清洁刮刀的未处理部分P具有不同的尺寸。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清洁刮刀8Y、8M、8C和8Bk的已处理(硬化)部分82与未处理部分83之间的过渡部分沿着清洁刮刀的纵向方向的位置是不同的。因此,已经通过上游带清洁器件的清洁刮刀8的已处理(硬化)部分82与未处理(未硬化)部分之间的过渡部分滑过的调色剂的位置与已经通过下游带清洁器件的清洁刮刀8的已处理(硬化)部分与未处理(未硬化)部分之间的过渡部分滑过的调色剂的位置不一致。
因此,即使图像形成站PY、PM、PC和PBk的清洁刮刀8Y、8M、8C和8Bk中的每个分别允许微量的调色剂滑过,已经一对一地滑过清洁刮刀8Y、8M、8C和8Bk而已经转移到中间转印带54上的四个调色剂实体也在中间转印带54上处于不同的位置。因此,四个调色剂实体可以被清洁刮刀57有效地回收。
同样在第二实施例中,图像形成站PY、PM、PC和PBk在它们自身之中越靠近下游,图像形成站PY、PM、PC和PBk的未处理部分83的尺寸P越大。因此,即使调色剂滑过上游清洁器件的清洁刮刀,被转移到中间转印带54上,并且被转移到下游图像形成站中的感光鼓上,该调色剂也可以通过下游图像形成站的清洁刮刀的未处理部分83有效地去除。因此,该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在残余调色剂去除性能方面比这样图像形成设备更加有利,即,所述图像形成设备构造成使得图像形成站PY、PM、PC和PBk在它们自身之中越靠近下游,图像形成站PY、PM、PC和PBk的未处理部分的尺寸P越小,而且还构造成使得已经滑过上游图像形成站的清洁刮刀8的调色剂通过下游图像形成站P的清洁刮刀8的已处理(硬化)部分82去除。
<实施例3>
图10是示意图,其用于示出在第三实施例中的清洁刮刀8的已处理(硬化)部分82与充电辊2之间的位置关系。图11是示意图,其用于示出在第四比较图像形成设备的清洁刮刀8的已处理(硬化)部分82与充电辊2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第三实施例中,沿着与调色剂图像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未处理部分83(P)的尺寸,即,在清洁刮刀8的已处理(硬化)部分之间的部分的尺寸,大于充电辊2的尺寸。
参照图7,充电辊2的长度等于可用充电辊2充电的感光鼓1的范围C的尺寸。范围C的端部由附图代码c指示,范围C的宽度c-c是319mm。相比之下,鼓清洁器件7的清洁刮刀8的宽度d-d是327mm,并且每个已处理(硬化)端部部分82的宽度L是3mm。因此,清洁刮刀8的未处理部分83,即,清洁刮刀8的由已处理(硬化)部分82所夹的部分,是321mm,比范围C的宽度c-c宽了2mm。在其它方面,第三实施例中的清洁刮刀8和57在规格和制造方法方面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那些相同。参照图5,允许异氰酸酯渗入该实施例中的清洁刮刀8中的时间长度是40分钟,并且该实施例中的清洁刮刀8的隆起高度H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清洁刮刀8的隆起高度H一样是35μm。
【用于评定图像形成设备的残余调色剂去除性能的实验】
在与测试第一实施例中的清洁刮刀8和57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分别测试第三实施例中的清洁刮刀8和57以及第四、第五和第六比较图像形成设备中的清洁刮刀4、5和6。然后,使用与用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清洁刮刀8和57的评定标准相同的评定标准评定这些清洁刮刀。更具体地,规格不同的第三实施例中的清洁刮刀以及第四、第五和第六比较图像形成设备的清洁刮刀被安装在用于测试清洁刮刀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并且通过使用该图像形成设备在各种条件下持续地输出150,000份图像,所述150,000份图像具有5%的像比。然后,针对清洁刮刀8和57的挠曲,评定复印件。在表2中给出评定结果。
表2
Figure BDA00002910144300281
G:好
F:一般
N:不好
参照表2,就第三实施例中的清洁刮刀8和57而言,甚至当图像形成设备输出150,000份图像时,没有一份图像表现出可归因于转印残余调色剂滑过清洁刮刀8和57的问题所导致的、任何缺陷的迹象。另外,清洁刮刀8和57二者都不挠曲。
参照图10,第三实施例中的清洁刮刀8允许感光鼓1上的微量的转印残余调色剂滑过。然而,清洁刮刀8上滑过调色剂的清洁刮刀8的部分是在充电辊2沿着充电辊2的纵向方向的范围之外。因此,已经滑过清洁刮刀8的转印残余调色剂并没有粘附到充电辊2。因此,不出现残余调色剂从感光鼓粘附到充电辊2而导致充电辊对感光鼓不均匀地充电。因此,不出现图像形成设备输出有缺陷的图像,所述有缺陷的图像的缺陷可归因于残余调色剂粘附到充电辊而导致的感光鼓的不均匀充电。
【比较图像形成设备4】
参照图7,第四比较图像形成设备的充电辊2的充电范围C的宽度c-c是319mm。相比之下,鼓清洁器件7的清洁刮刀8的宽度d-d是327mm,并且清洁刮刀8的每个已处理(硬化)部分82的宽度L是6mm。因此,清洁刮刀8的未处理部分的宽度P是315mm。因而,在清洁刮刀8沿着其纵向方向的每侧上,清洁刮刀8的未处理部分比充电辊2的充电范围C窄了2mm。在其它方面,第四比较图像形成设备的清洁刮刀8在规格和制造方法方面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清洁刮刀相同。
参照图11,就第四比较图像形成设备而言,清洁刮刀8不挠曲。然而,已经滑过清洁刮刀8的调色剂粘附到充电辊2。结果,图像形成设备在持续地输出5,000份图像之后开始输出有瑕疵的图像,所述有瑕疵的图像的瑕疵可归因于对感光鼓的成像范围的不均匀充电。
【比较图像形成设备5】
参照图7,同样就第五比较图像形成设备而言,充电辊2的充电范围C的宽度c-c是319mm。相比之下,鼓清洁器件7的清洁刮刀8的宽度d-d是327mm。每个已处理(硬化)纵向端部部分82的宽度L是4mm。因而,鼓清洁刮刀8的未处理部分的宽度P是319mm,该宽度与充电范围C的宽度c-c相同。在其它方面,第五比较图像形成设备的清洁刮刀8和57在规格和制造方法方面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清洁刮刀8和57相同。
第五比较图像形成设备的清洁刮刀8不挠曲。然而,已经滑过清洁刮刀8的调色剂粘附到充电辊2的纵向端部部分。结果,在持续地输出10,000份图像之后开始出现以下现象,即,记录介质的片材沿着与记录介质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边缘部分被调色剂弄脏。
【比较图像形成设备6】
第六比较图像形成设备的清洁刮刀8和57的纵向端部部分(82)没有用异氰酸酯处理。即,所述纵向端部部分(82)没有被硬化。换言之,清洁刮刀8和57的整个清洁边缘部分是未处理部分83。
第六比较图像形成设备的清洁刮刀8确实没有这样的区域,即,所述区域等效于清洁刮刀的用异氰酸酯处理的已处理(硬化)部分82与未处理部分83之间的过渡部分。因此,第六比较图像形成设备的清洁刮刀8不允许残余调色剂滑过,并且因此,充电辊2没有被残余调色剂污染。因此,图像形成设备不输出有瑕疵的图像,所述有瑕疵的图像的瑕疵可归因于充电辊2被残余调色剂污染。然而,当图像形成设备在相对于刮刀挠曲而言是非常苛刻的环境的高温-高湿度环境(32.5°C,80%)下操作时,刮刀8在持续地输出20,000份图像之后开始挠曲,所述挠曲是从刮刀8的纵向端部部分开始的。
<实施例4>
根据本发明的鼓清洁器件和带清洁器件的组合不但可应用于采用中间转印带的图像形成设备,而且可应用于采用记录介质传送带的图像形成设备。
就第四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设备而言,随着作为记录介质传送装置的示例的记录介质传送带将记录介质的片材传送通过二次转印站,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转印到记录介质的片材上。图像形成设备配备有鼓清洁器件,所述鼓清洁器件定位成紧邻感光鼓,并且所述鼓清洁器件的清洁刮刀(第一清洁刮刀)设置成与感光鼓的周边表面接触。另外,图像形成设备配备有带清洁器件,所述带清洁器件定位成与记录介质传送带紧邻,并且所述带清洁器件的清洁刮刀(第二清洁刮刀)设置成与记录介质传送带接触。
为了减小第一和第二清洁刮刀的纵向端部部分在其自身与待被刮刀清洁的表面之间的摩擦力,第一和第二清洁刮刀二者的纵向端部部分的硬度通过硬化处理而增大,所述硬化处理还使处理过的部分隆起。另外,图像形成设备构造成使得沿着与调色剂图像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第一清洁刮刀的不增大硬度的部分落入第二清洁刮刀的不增大硬度的部分的范围内。
虽然已经参照本文所公开的结构说明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不受所阐述的细节限制,并且该申请意欲覆盖如可以落入改进的目的内或落入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这样的修改或变化。

Claims (8)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
能转动的图像承载构件,其用于运载调色剂图像;
能转动的中间转印构件,所述调色剂图像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到所述能转动的中间转印构件上;
转印构件,其用于将所述调色剂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构件转印到记录材料上;
第一清洁刮刀,其用于在所述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之后清洁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其中,所述第一清洁刮刀相对于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转动运动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包括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一区分别在所述第一清洁刮刀的相对的两端部部分处并且具有第一硬度,并且所述第二区在所述第一区之间并且具有低于所述第一硬度的硬度;和
第二清洁刮刀,其用于在所述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所述记录材料上之后清洁所述中间转印构件,其中,所述第二清洁刮刀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包括第三区和第四区,所述第三区分别在所述第二清洁刮刀的相对的两端部部分处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硬度相同的或不同的第二硬度,并且所述第四区在所述第三区之间并且具有低于所述第二硬度的硬度,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区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处于所述第四区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充电辊,其用于在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的预定区中对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充电,其中,所述第二区处于所述预定区内,并且所述预定区处于所述第四区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显影辊,其用于在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的预定区中对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显影,其中,所述预定区处于所述第四区内。
4.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
能转动的第一图像承载构件和第二图像承载构件,所述第一图像承载构件和所述第二图像承载构件用于运载调色剂图像;
能转动的中间转印构件,所述调色剂图像从所述第一图像承载构件和所述第二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到所述能转动的中间转印构件上;
第一清洁刮刀,其用于在所述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之后清洁所述第一图像承载构件,其中,所述第一清洁刮刀相对于与所述第一图像承载构件的转动运动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包括第一区、第二区、第一过渡部分和第二过渡部分,所述第一区分别在所述第一清洁刮刀的相对的两端部部分处并且具有第一硬度,并且所述第二区在所述第一区之间并且具有低于所述第一硬度的硬度,其中,所述第一过渡部分在所述第一区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二区之间,并且所述第二过渡部分在所述第一区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区之间;和
第二清洁刮刀,其用于在所述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之后清洁所述第二图像承载构件,其中,所述第二清洁刮刀相对于与所述第二图像承载构件的转动运动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包括第三区、第四区、与所述第一过渡部分对应的第三过渡部分和与所述第二过渡部分对应的第四过渡部分,所述第三区分别在所述第二清洁刮刀的相对的两端部部分处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硬度相同的或不同的第二硬度,并且所述第四区在所述第三区之间并且具有低于所述第二硬度的硬度,其中,所述第三过渡部分在所述第三区中的一个与所述第四区之间,并且所述第四过渡部分在所述第三区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四区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过渡部分和所述第三过渡部分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的位置是彼此不同的,其中,所述第二过渡部分和所述第四过渡部分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的位置是彼此不同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图像承载构件布置在所述第一图像承载构件相对于所述中间转印构件的转动运动方向的下游,并且在所述第一过渡部分与所述第二过渡部分之间的区在所述第三过渡部分与所述第四过渡部分之间的区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清洁刮刀由橡胶弹性材料一体地形成,并且所述第二清洁刮刀由橡胶弹性材料一体地形成,并且借助通过施加异氰酸酯交联剂和热处理的硬化处理,使所述第一区的硬度和所述第三区的硬度分别高于所述第二区的硬度和所述第四区的硬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通过受到所述硬化处理的部分的隆起,在所述受到所述硬化处理的部分与所述未受到所述硬化处理的部分之间形成台阶。
8.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其用于承载调色剂图像;
记录材料进给构件,其用于运载和进给记录材料;
转印构件,其用于将所述调色剂图像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到由所述记录材料进给构件所进给的记录材料上;
第一清洁刮刀,其用于在所述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所述记录材料上之后清洁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其中,所述第一清洁刮刀相对于与所述记录材料的进给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包括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一区分别在所述第一清洁刮刀的相对的两端部部分处并且具有第一硬度,并且所述第二区在所述第一区之间并且具有低于所述第一硬度的硬度;和
第二清洁刮刀,其用于在所述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所述记录材料上之后清洁所述记录材料进给构件,其中,所述第二清洁刮刀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包括第三区和第四区,所述第三区分别在所述第二清洁刮刀的相对的两端部部分处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硬度相同的或不同的第二硬度,并且所述第四区在所述第三区之间并且具有低于所述第二硬度的硬度,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区相对于所述宽度方向处于所述第四区内。
CN2013100781548A 2012-03-12 2013-03-12 图像形成设备 Pending CN1033092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53948A JP2013186440A (ja) 2012-03-12 2012-03-12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53948 2012-03-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09221A true CN103309221A (zh) 2013-09-18

Family

ID=47779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781548A Pending CN103309221A (zh) 2012-03-12 2013-03-12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36208A1 (zh)
EP (1) EP2639654A2 (zh)
JP (1) JP2013186440A (zh)
CN (1) CN10330922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0315A (zh) * 2014-12-11 2016-12-0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22020026837B1 (pt) 2011-11-02 2021-04-13 Ceres, Inc Método de aumento do rendimento de planta em solo contendo níveis elevados de al3+, método de aumento da tolerância de uma planta
JP6463004B2 (ja) * 2014-05-22 2019-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
CN106163370B (zh) * 2014-08-22 2018-02-2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壳体的水密机构、内窥镜
JP6685676B2 (ja) * 2015-09-07 2020-04-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62196B2 (ja) 2017-01-30 2021-04-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89848A (ja) 2017-05-09 2018-1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33002A (ja) * 2019-08-22 2021-03-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22222A (ja) * 2001-10-17 2003-04-2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40240915A1 (en) * 2003-05-26 2004-12-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139743A (ja) * 2006-12-05 2008-06-19 Canon Chemicals Inc 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
CN101364076A (zh) * 2007-08-10 2009-02-11 佳能化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清洁刮板、其生产方法和电子照相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92022B2 (en) * 2011-06-02 2014-11-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cleaning blad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22222A (ja) * 2001-10-17 2003-04-2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40240915A1 (en) * 2003-05-26 2004-12-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139743A (ja) * 2006-12-05 2008-06-19 Canon Chemicals Inc 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
CN101364076A (zh) * 2007-08-10 2009-02-11 佳能化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清洁刮板、其生产方法和电子照相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0315A (zh) * 2014-12-11 2016-12-0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86440A (ja) 2013-09-19
US20130236208A1 (en) 2013-09-12
EP2639654A2 (en) 2013-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09221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1364076B (zh) 电子照相清洁刮板、其生产方法和电子照相设备
US7630678B2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211713C (zh) 成像设备和清理刮板
EP0724202A1 (en) Cleaning blade for electrophotography, cleaning device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pparatus unit,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and facsimile apparatus
JP557020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中間転写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JP4227909B2 (ja) 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の製造方法、該製造方法で製造された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および該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を組み込んでなる電子写真装置
JP2008096822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帯電装置、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89202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cleaning blade
JP2003043889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装置
JP470130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0410821C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JP4065542B2 (ja) 電子写真用ローラーの製造方法
JP403533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45525B2 (ja) 転写部材用クリーニングローラ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375488B2 (ja) 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5864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27293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809658B2 (en) Cleaning blad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cleaning blad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16888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912847B2 (ja) 帯電部材およびこ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2400283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24672A (ja) 導電性部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H08258181A (ja) 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と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又は装置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52160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