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92898A - 光量检测器及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量检测器及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92898A
CN103292898A CN2012103708234A CN201210370823A CN103292898A CN 103292898 A CN103292898 A CN 103292898A CN 2012103708234 A CN2012103708234 A CN 2012103708234A CN 201210370823 A CN201210370823 A CN 201210370823A CN 103292898 A CN103292898 A CN 1032928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mage
recess
light quantity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708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92898B (zh
Inventor
山崎直哉
尾形健太
中岛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92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2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92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28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89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54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an intermediate image carrying member, e.g.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or drum, conveyor bel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3/00Spectrometry; Spectrophotometry; Monochromators; Measuring colours
    • G01J3/46Measurement of colour; Colour measuring devices, e.g. colorimeters
    • G01J3/50Measurement of colour; Colour measuring devices, e.g. colorimeters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01J2003/503Densitometric colour measur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3/00Spectrometry; Spectrophotometry; Monochromators; Measuring colours
    • G01J3/02Details
    • G01J3/0289Field-of-view determination; Aiming or pointing of a spectrometer; Adjusting alignment; Encoding angular position; Size of measurement area; Position track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光量检测器包括下列元件。照射单元用检测光照射图像载体。光接收器接收经图像载体反射所得到的反射光。壳体将照射单元和光接收器收纳于其中,并且包括与图像载体对置的对置面。窗部包括检测面,通过该检测面发出检测光并接收反射光。窗部由壳体支撑,并且将窗部布置成使得检测面位于壳体对置面的内侧。窗部透射检测光及反射光。

Description

光量检测器及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量检测器及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校正由图像形成设备所形成图像浓度,周知一种技术,用于在图像载体上形成浓度检测图像,并且用于检测该浓度检测图像的浓度等级。
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05-93689披露了在记录设备中使用的下列浓度检测装置。一种记录设备,包括:发光元件,其经由小孔用光照射光敏材料;光接收元件,其经由小孔接收由光敏材料所反射的光;以及密封件,其布置于小孔前方,并且,基于所接收光量,检测光电导材料上的光学浓度,从而,执行浓度控制。在记录设备所使用的浓度检测装置中,在密封件上设置调整光轴的遮蔽件。在上述浓度检测装置中,遮蔽件可以布置在密封件中所形成的凸部或凹部中。
日本专利No.3410758披露了下列图像形成设备。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潜像形成装置,其在图像载体上形成潜像;显影装置,其利用显影剂使图像载体上所形成的潜像显影;以及测量装置,其测量附着于图像载体的显影剂的量。测量装置包括:照射单元,其用光照射图像载体;光接收器,其接收由图像载体反射的光;以及透光件,其布置在图像载体与照射单元及光接收器之间。照射单元和光接收器布置成,使得透光区(透射从照射单元所施加的光)与观察区(可接收来自光接收器的光)之间的间隔大于在图像载体上所产生光斑(spot)的长度,并且使得在与透光区和观察区之间区域对置的区域中产生该光斑,透光区和观察区二者都布置在透光件中与图像载体对置的表面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量检测器,其检测被照射以检测光的图像载体所反射的光量,其中,不易使发出检测光并入射反射光的检测面弄脏。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检测面不易弄脏的光量检测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光量检测器,包括:照射单元,其用检测光照射图像载体;光接收器,其接收作为被图像载体反射的结果所得到的反射光;壳体,其将照射单元和光接收器收纳于其中,并且包括与图像载体对置的对置面;以及窗部,其包括检测面,通过该检测面发出检测光并接收反射光,窗部由壳体支撑,窗部布置成使得检测面位于壳体的对置面的内侧,以及,窗部透射检测光及反射光。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光量检测器中,壳体包括凹部,凹部包括布置成位于对置面内侧的底面和自底面直立的壁面;以及,窗部布置在凹部的底面上,使得检测面朝向外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二方面的光量检测器中,壁面可布置成围住凹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光量检测器中,壳体可以包括凹部,凹部包括线状底部和自线状底部倾斜延伸的一对斜面,线状底部布置在照射单元与光接收器之间,并且布置于对置面的内侧;以及,窗部可以布置在凹部的一对斜面上,使得检测面朝向外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据第四方面的光量检测器中,凹部可以包括一对壁面,该一对壁面与上述一对斜面互连,并且布置在壳体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光量检测器中,窗部可以布置在壳体内,使得检测面朝向外部;以及,壳体包括形成为孔状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第一凹部将通过检测面发出的检测光引导至对置面,第二凹部将通过对置面接收的反射光引导至检测面。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根据第六方面的光量检测器中,第一凹部的直径可以大于检测光的光路直径,以及,第二凹部的直径可以大于反射光的光路直径。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光量检测器中,检测面可以与第一区中的检测光的光路相交,并且可以与第二区中的反射光的光路相交,检测面的面积大于第一区和第二区的合计面积。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光量检测器中,光接收器可以包括第一光接收元件和第二光接收元件,第一光接收元件接收作为由图像载体反射的结果所得到的规则反射光,以及,第二光接收元件接收作为由图像载体反射的结果所产生的漫反射光。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图像形成单元,其在图像载体上形成图像;测量单元,其包括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光量检测器,该光量检测器布置在图像载体的上方,并且测量由图像载体或由形成在图像载体上的浓度检测图像反射的光量;存储单元,其存储由图像载体反射的至少一部分光的量作为基准值;浓度获取单元,其利用基准值和由浓度检测图像反射的光量得到浓度检测图像的浓度等级;以及校正单元,其基于由浓度获取单元得到的浓度检测图像的浓度等级,校正输出图像的浓度等级。
根据第一方面,在对用检测光照射的图像载体所反射光量进行检测的光量检测器中,不容易使发出检测光并入射反射光的检测面变脏。
根据第二和第四方面,可使暴露于外部的窗部的检测面面积增大,从而,容易清洁检测面。
根据第三、第五、以及第六方面,可以阻挡气流进入窗部,从而,进一步减少图像形成材料对检测面的附着。
根据第七和第八方面,可适当地清洁检测面,而不会留下不洁净的透光区。
根据第九方面,可高度精确地检测易受检测面中不洁净区域影响的散射光。
根据第十方面,不容易使光量检测器的检测面变脏,从而,得到正确的图像浓度。
附图说明
基于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结构示例的示意图;
图2是图示图1所示图像形成设备的电子结构方框图;
图3示意性图示形成在图像载体上的浓度检测图像示例;
图4A至图4C分别是轴测图、剖视图、以及俯视图,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量检测器的结构示例;
图5是图示第一实施例的变化例的光量检测器的轴测图;
图6是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量检测器的结构示例的轴测图;
图7是图示第二实施例的变化例的光量检测器的轴测图;
图8是图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光量检测器的结构示例的轴测图;以及
图9是沿光轴的剖视图,图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光量检测器的结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像形成设备
下面,讨论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示例。
图像形成设备是一种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其利用包括色调剂的电子照相显影剂在纸张上形成图像。在实施例中,说明一种所谓的纵列式中间转印图像形成设备。本图像形成设备可以是任何类型,只要其在图像载体上形成浓度检测图像即可,本图像形成设备检测浓度检测图像的浓度等级,并校正图像浓度等级。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并不局限于实施例中所述的结构。
图1是图示根据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结构示例的示意图。图2是图示图1所示图像形成设备的电子结构方框图。如图1和图2中所示,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操作显示单元10、图像读取器20、图像形成单元30、供纸单元40、排纸单元50、光量检测器60、位置检测器70、通信单元80、存储单元90、以及控制器100。沿图1中虚线所示的纸张传送路径,图像形成单元30、供纸单元40、以及排纸单元50按照供纸单元40、图像形成单元30、以及排纸单元50的次序布置。
在实施例中,图像载体是中间转印带36,下文对其进行说明。光量检测器60和位置检测器70布置在形成图像形成单元30的中间转印带36周围,使得它们与中间转印带36对置。光量检测器60布置在中间转印带36(下文说明)上方,以便不会由于从中间转印带36落下的图像形成材料(下文称为“色调剂”)而使检测面69(下文中讨论)弄脏,以及,光量检测器60检测由例如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6上的浓度检测图像反射的光量(向下检测)。相对于中间转印带36的移动方向,光量检测器60布置于图像形成单元32的下游侧,并且检测由利用图像形成单元30而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6上的浓度检测图像所反射的光量。
控制器100构成为计算机,其控制整个图像形成设备并执行各种操作。控制器1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100A、存储各种程序的只读存储器(ROM)100B、执行程序时用作工作区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00C、存储各项信息的非易失性存储器100D、以及输入/输出接口(I/O)100E。CPU 100A、ROM 100B、RAM 100C、非易失性存储器100D、以及I/O 100E经由总线100F互相连接。
操作显示单元10、图像读取器20、图像形成单元30、供纸单元40、排纸单元50、光量检测器60、位置检测器70、通信单元80、以及存储单元90都与控制器100的I/O 100E连接。控制器100控制操作显示单元10、图像读取器20、图像形成单元30、供纸单元40、排纸单元50、光量检测器60、位置检测器70、通信单元80、以及存储单元90。
控制器100获取从光量检测器60和位置检测器70输出的检测结果作为检测信号。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多个传送辊46,传送辊46沿由图1中虚线所示的纸张传送路径布置。多个传送辊46由驱动机构(未示出)进行驱动,从而,根据图像形成操作传送纸张。
操作显示单元10包括多种按钮,诸如开始按钮和数字小键盘,以及触控板,用于显示各种屏幕,诸如告警消息屏幕和设置屏幕。采用这种结构,操作显示单元10接收由用户执行的操作,并且为用户显示各项信息。图像读取器20包括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光学方式读取纸张上所形成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扫描纸张用的扫描机构等。采用这种结构,图像读取器20读取置于图像读取器20上的文档上所形成的图像,然后,产生图像信息。
图像形成单元30利用电子照相系统在纸张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单元30包括形成黑色(K)色调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32K、形成蓝绿色(C)色调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32C、形成品红色(M)色调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32M、以及形成黄色(Y)色调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32Y。图像形成单元30包括中间转印带36、二次转印装置38、以及定影装置39。中间转印带36缠绕于多个辊件34,使中间转印带36于图1中由箭头B所示的方向移动。二次转印装置38将中间转印带36上的色调剂图像同时转印到纸张上。定影装置39使转印至纸张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
图像形成单元32K、32C、32M、32Y按图1中所示的次序布置,因而,当使中间转印带36于图1中由箭头B所示方向移动时,依次在中间转印带36上形成Y色调剂图像、M色调剂图像、C色调剂图像、以及K色调剂图像。下文中,图像形成单元32K、32C、32M、32Y简称为一个“图像形成单元32”或“图像形成单元32”,除非必须在个别颜色之间加以区分。图像形成单元32各自包括光导鼓、充电装置、曝光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清洁装置等。光导鼓形成为于箭头所示方向旋转。
辊件34包括驱动辊34A、后支撑辊34B、张力施加辊34C、以及从动辊34D。中间转印带36缠绕在驱动辊34A、后支撑辊34B、张力施加辊34C、以及从动辊34D上。下文中,除非必须在其之间加以区分,这些辊34简称为“多个辊件34”。多个辊件34由驱动机构(未示出)进行驱动。驱动辊34A受驱动机构驱动而旋转,从而,使中间转印带36于由图1中所示箭头B表示的方向以预定速度移动。由驱动机构使张力施加辊34C向外移动,从而,给中间转印带36施加预定张力。
图像形成单元30按下列过程形成图像。
按照下列方式,图像形成单元32K将K色调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6。充电装置使光导鼓充电。然后,曝光装置使充电的光导鼓暴露于与K图像对应的光,从而,在光导鼓上形成与K图像对应的静电潜像。然后,显影装置利用K色调剂使光导鼓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K色调剂图像。转印装置将形成在光导鼓上的K色调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6上。
类似地,图像形成单元32C将C色调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6上。图像形成单元32M将M色调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6上。图像形成单元32Y将Y色调剂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6上。K、C、M、Y色调剂图像互相叠加,从而,形成“叠加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装置38将中间转印带36上的叠加色调剂图像同时转印到纸张上。定影装置39对转印在纸张上的叠加图像加热并加压,从而,使叠加图像定影于纸张上。
供纸单元40包括容纸部42、从容纸部42向图像形成单元30供纸用的供纸机构等。供纸机构包括从容纸部42馈纸的馈送辊44以及传送辊46。根据纸张的类型及尺寸,设置多个容纸部42。供纸单元40从容纸部42之一馈出纸张,并将纸张供给至图像形成单元30。排纸单元50包括排纸部54(纸张排出至此处)、将纸张排出到排纸部54的排出机构等等。
光量检测器60是一种光学传感器,其用检测光照射被检测主体,并且也检测由该主体反射的光量。从光量检测器60输出的检测信号代表由主体反射的光量。主体是没有形成浓度检测图像的中间转印带36,或者是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6上的浓度检测图像组G(参见图3)。光量检测器60的结构细节下文给出。浓度校正及浓度检测图像也在下文中讨论。
位置检测器70是一种位置传感器,其检测附着于中间转印带36的基准标记M(参见图3),以检测预定基准位置。当形成图像时,位置检测器70输出位置检测信号,其作为开始图像形成操作的基准。位置检测器70用光照射中间转印带36,并且也接收由标记M表面反射的光,从而,检测中间转印带36的位置。
通信单元80是一种连接设备(interface),通过此通信单元80,图像形成设备经由有线或无线通信线路与外部设备通信。通信单元80接收打印参数,包括打印属性,诸如页数以及打印副本数,连同打印指令和关于电子文档的图像信息。存储单元90包括存储装置,诸如硬盘,并且在其中存储各种数据,诸如记录数据(log data)、以及控制程序。
浓度检测图像
下面讨论浓度检测图像。
图3示意性图示形成在图像载体上的浓度检测图像示例。如图3所示,浓度检测图像组G包括多个浓度检测图像P(下文称为“块图(patch image)P”)。多个块图P是由一种特定颜色例如K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多个块图P于中间转印带36移动的方向(图3中由箭头B表示的方向)在中间转印带36上成直线方式形成。也就是,包括多个块图P阵列的图像组是浓度检测图像组G。对应于中间转印带36一次旋转的长度L由中间转印带36上的基准标记M确定。
一个块图P是以图像与预定面积成预定面积比的方式形成的图像。在图3所示示例中,多个块图P具有不同面积比。多个块图P排列,使得面积比于多个块图P排列方向增大或减小。块图P的面积比用单位面积的色调剂覆盖率表示,例如,60%。在本示例中,浓度检测图像组G包括十二个块图P。从图3的左侧到右侧使十二个块图P的面积比从100%单调减少至0%。
上述浓度检测图像组G以及基准标记M只是示例,而且,可以使用不同的图像及标记。例如,多个块图P可以包括多色(例如,Y、M、C、K)色调剂图像。基准标记M可以是由多色标记构成的标记组。
当使中间转印带36于由图3中所示箭头B表示的方向移动时,位置检测器70检测中间转印带36上的基准标记M,从而,检测预定基准位置。光量检测器60检测由形成在中间转印带36上的浓度检测图像组G反射的光量。在这种情况下,顺序地检测由各块图P反射的光分量(light components)的量。
由光量检测器60检测到的反射光量由于多种因素而变化,诸如个体光学传感器的差异、安装光学传感器的状态、光学传感器的光路中存在不洁净区域、以及光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通常,利用由图像载体反射的光量V(Vclean)作为基准值,对由于上述因素导致的反射光量变化进行校正。利用光量V的校正在规则反射(regular-reflection)光学传感器中特别有效。
然而,如果光量检测器60的检测面变脏,使光量检测器60的灵敏度降低,这改变了由光量检测器60检测到的反射光量,从而,难以获得正确的图像浓度。在实施例中,光量检测器60的检测面不容易弄脏,这减少了光量变化,从而,以较高精确度检测图像浓度。然后,利用所获得的图像浓度,执行浓度校正处理。
光量检测器的结构
第一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4A至图4C,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量检测器60的结构。
图4A是图示光量检测器60的轴测图。图4B是沿光量检测器60光轴的剖视图。图4C是从图像载体观察光量检测器60的平面图。在第一实施例中,光量检测器60是规则反射光学传感器。然而,光量检测器60并不局限于这种类型的传感器。
如图4A至图4C所示,光量检测器60包括:发光元件62,其发出检测光以施加至主体;光接收元件64,其接收由主体反射的光;以及窗部65,其透射检测光及反射光。假设主体是浓度检测图像组G,给出以下说明。发光元件62、光接收元件64、以及窗部65由支撑件(未示出)支撑,并且收纳在壳体61中。发光元件62与光接收元件64布置成,使得用检测光照射浓度检测图像组G经规则反射所得到的规则反射光被光接收元件64接收。窗部65的具体位置下文讨论。
根据从控制器100输出的控制信号,由驱动电路(未示出)驱动发光元件62使其接通(ON)或断开(OFF)。光接收元件64经由模拟-数字(A/D)转换器(未示出)与控制器100连接,并且将由模拟-数字(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检测信号输出至控制器100。发光元件62和光接收元件64收纳在壳体61内,使得它们连同驱动发光元件62及光接收元件64的驱动电路一起形成在基板67上。
壳体61形成为直角棱镜,并且包括与中间转印带36对置的对置面61A。在第一实施例中,壳体61包括凹部63。凹部63包括位于对置面61A内侧的底面以及自底面升起的(直立的)壁面。凹部63包括此对彼此相对的壁面以及与第一对壁面连接的另一对壁面。窗部65以检测面69面朝外布置在凹部63的底面上。通过检测面69发出检测光,并且通过检测面69接收反射光。也就是,窗部65被四个壁面围住。虽然在本示例中凹部63形成为具有矩形空间,但并不局限于这种形状。凹部63的长度、宽度、深度分别用L、W、D表示。
在图像形成设备内,由于中间转印带36的移动,产生气流。由于气流的存在,使自浓度检测图像组G散落的色调剂漂浮在光量检测器60周围。如上所述,窗部65布置于凹部63底面,这使从浓度检测图像组G到检测面69的距离较长,从而,抑制了漂浮在光量检测器60周围的色调剂对检测面69的附着。另外,窗部65被四个壁面围住,这阻挡气流进入窗部65,从而,进一步减少色调剂对检测面69的附着。
壳体61还包括:将检测光从发光元件62引导至窗部65的光波导66,以及,将反射光从窗部65引导至光接收元件64的光波导68。凹部63形成用于发光元件62和光接收元件64二者。因此,使暴露于外部的窗部65的检测面69面积增大,从而,容易清洁检测面69。
从发光元件62发出的检测光在光波导66内传播,穿过窗部65,并且施加至中间转印带36上所形成的浓度检测图像组G。由浓度检测图像组G反射的光穿过窗部65,在光波导68内传播,并且被光接收元件64接收。从中间转印带36向窗部65观察时,从检测面69中对应于光波导66的区域发出检测光,并且使其入射在检测面69中对应于光波导68的区域上。
作为发光元件62,使用发出的光处于可见光范围或红外光范围的发光元件,诸如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光接收元件64,使用对检测光敏感的光接收元件,诸如光电二极管(PD)。作为窗部65,使用透射检测光及反射光的透明部件,诸如玻璃片或树脂片。作为壳体61,使用阻挡检测光及反射光的光屏蔽部件。
在上述示例中,凹部63形成为,使得窗部65被四个壁面围住。然而,凹部63并不局限于这种结构。图5是轴测图,图示图4A至图4C中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变化例的光量检测器60A。在此变化例中,凹部63A只包括一对壁面,除此之外,光量检测器60A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光量检测器60的结构相同。因此,在图5中,与图4A至图4C中所示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标注,所以省略其说明。
如图5所示,在光量检测器60A中,壳体61的凹部63A包括:位于对置面61A内侧的底面,以及,自底面升起的(直立的)一对壁面。凹部63A只包括相对底面彼此对置的一对壁面。也就是,凹部63A形成为具有底面和一对壁面的槽部。然而,凹部63A在槽部延伸方向不具有壁面。窗部65以检测面69A面朝外布置在凹部63A的底面上。通过检测面69A发出检测光,并且通过检测面69A接收反射光。
在图5所示结构的情况下,光量检测器60A布置成,使得凹部63A的一对壁面作为保护检测面69A免受气流影响的壁,也就是,槽部的延伸方向与气流的流动方向彼此相交。例如,如果在中间转印带36的移动方向产生气流,则光量检测器60A布置成,使得一对壁面的布置方向与中间转印带36的移动方向相交。采用这种布置,虽然窗部65没有被四个壁面围住,但一对壁面也阻挡气流进入窗部65,从而,抑制漂浮在光量检测器60A周围的色调剂对检测面69A的附着。
第二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6,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量检测器60B的结构。
除了凹部的结构以及窗部的布置之外,光量检测器60B的结构与图4A至图4C中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光量检测器60的结构相同。因此,在图6中,与图4A至图4C中所示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标注,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图6所示光量检测器60B中,壳体61的凹部63B包括位于对置面61A内侧的线状底部以及自线状底部倾斜延伸的斜面。凹部63B包括此线状底部、这对斜面、以及与这对斜面互连的一对壁面。窗部65B1布置在凹部63B的一个斜面上,而窗部65B2布置在凹部63B的另一斜面上。窗部65B1布置成使得检测面69B1面朝外(朝向外部),以及,窗部65B2布置成使得检测面69B2面朝外。
从发光元件62发出的检测光在光波导66内传播,穿过窗部65B1,并且施加于中间转印带36上所形成的浓度检测图像组G。由浓度检测图像组G反射的光穿过窗部65B2,在光波导68内传播,并且被光接收元件64接收。
窗部65B1、65B2布置在凹部63B的斜面上,这使从浓度检测图像组G到检测面69B1、69B2的距离更长,从而,抑制漂浮在光量检测器60B周围的色调剂对检测面69B1、69B2的附着。另外,凹部63B不仅包括一对斜面,而且还有一对壁面,此对壁面阻挡气流进入窗部65B1、65B2,从而,进一步抑制色调剂对检测面69B1、69B2的附着。凹部63B形成用于发光元件62和光接收元件64二者。因此,使暴露于外部的检测面69B1、69B2的面积增大,从而,容易清洁检测面69B1、69B2
在第二实施例中,形成了除一对斜面之外还具有一对壁面的凹部。然而,凹部并不局限于这种结构。图7是轴测图,图示第二实施例的变化例的光量检测器60C。在本变化例中,凹部63C只包括一对斜面,除此之外,光量检测器60C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的光量检测器60B的那些结构相同。因此,在图7中,与光量检测器60B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标注,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本变化例的光量检测器60C中,壳体61的凹部63C包括:位于对置面61A内侧的线状底部,以及,自底部倾斜延伸的斜面。凹部63C只包括此线状底部和这对斜面。也就是,凹部63C形成为V形槽部,其包括线状底部和一对斜面。然而,凹部63C于槽部延伸方向不包括壁面。窗部65C1布置在凹部63C的一个斜面上,而窗部65C2布置在凹部63C的另一斜面上。
在图7所示结构的情况下,光量检测器60C布置成使得一对斜面作为保护检测面69C1、69C2免受气流影响的壁部,也就是,槽部的延伸方向与气流的流动方向彼此相交。采用这种布置,虽然凹部63C不包括一对壁面,但由于一对斜面的存在使进入窗部65C1、65C2的气流减少,从而,抑制漂浮在光量检测器60C周围的色调剂对检测面69C1、69C2的附着。
第三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8的轴测图,说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光量检测器60D的结构。
除了凹部的结构之外,光量检测器60D的结构与图4A至图4C中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光量检测器60的结构相同。因此,在图8中,与图4A至图4C中所示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标注,所以省略其说明。
如图8所示,窗部65布置在壳体61内,使得检测面69面朝外。壳体61包括形成为孔状的第一凹部63D1和第二凹部63D2。第一凹部63D1将穿过窗部65射出的检测光引导至对置面61A。第二凹部63D2将入射在对置面61A上的反射光引导至窗部65的检测面69。第一凹部63D1的直径大于与第一凹部63D1共轴的光波导66的光路直径。第二凹部63D2的直径大于与第二凹部63D2共轴的光波导68的光路直径。
从发光元件62发出的检测光在光波导66内传播并穿过窗部65。检测光进一步在第一凹部63D1内传播,然后,施加于中间转印带36上所形成的浓度检测图像组G。由浓度检测图像组G反射的光在第二凹部63D2内传播,并穿过窗部65。反射光进一步在光波导68内传播,然后,被光接收元件64接收。
窗部65布置在壳体61内,这使从浓度检测图像组G到检测面69的距离更长,从而,抑制漂浮在光量检测器60D周围的色调剂对检测面69的附着。另外,第一凹部63D1和第二凹部63D2形成为孔状,其阻挡气流进入窗部65,从而,进一步抑制色调剂对检测面69的附着。由于第一凹部63D1和第二凹部63D2的直径形成为分别大于光波导66和光波导68的光路直径,可以适当地清洁检测面69,而不会使透光区不洁净。
第四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9,说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光量检测器的结构。
图9是沿光轴的剖视图,图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光量检测器60E的结构。设置另一光接收元件以接收用检测光照射主体时主体反射的漫反射光,除此之外,光量检测器60E的结构与图4A至图4C中所示第一实施例的光量检测器60的结构相同。因此,在图9中,与图4A至图4C中所示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标注,所以省略其说明。
如图9所示,光量检测器60E包括:发光元件62,其发射检测光以施加于主体;光接收元件64A,其接收作为由主体进行反射的结果所得到的规则反射光(由主体进行反射所得到的规则反射光);光接收元件64B,其接收由主体进行反射的结果所产生的漫反射光;以及窗部65,其透射检测光及反射光。发光元件62、光接收元件64A、64B、以及窗部65由支撑件(未示出)支撑,并且收纳在壳体61中。
光接收元件64A布置在这样的位置,于该处其接收用检测光照射主体时主体反射所得到的规则反射光。光接收元件64B布置这样的位置,于该处其接收用检测光照射主体时主体反射所产生的漫反射光。另外,光接收元件64A布置在发光元件62与光接收元件64B之间。壳体61包括:将检测光从发光元件62引导至窗部65的光波导66,将反射光从窗部65引导至光接收元件64A的光波导68A,以及,将反射光从窗部65引导至光接收元件64B的光波导68B。
从发光元件62发出的检测光在光波导66内传播,穿过窗部65,然后施加于中间转印带36上所形成的浓度检测图像组G。作为由浓度检测图像组G进行反射的结果所得到的规则反射光穿过窗部65,在光波导68A内传播,然后被光接收元件64A接收。作为由浓度检测图像组G进行反射的结果所产生的漫反射光的一部分穿过窗部65,在光波导68B内传播,然后被光接收元件64B接收。
如第一实施例中一样,可抑制漂浮在光量检测器60E周围的色调剂对检测面69的附着,此外,使暴露于外部的检测面69面积增大,从而,容易清洁检测面69。接收漫反射光的光接收元件64B易受检测面69中不洁净区域的影响。然而,由于抑制了漂浮在光量检测器60E周围的色调剂对检测面69的附着,以高精度检测由光接收元件64B接收的漫反射光量,此外,以高精度检测由光接收元件64A接收的规则反射光量。
变化例
为了进一步抑制漂浮色调剂对检测面的附着,光量检测器可以包括下列元件。例如,在壳体中与图像载体对置的对置面上可以布置电压施加功能,其施加具有与色调剂相同极性的电压。此外,可以将吸引色调剂的涂层诸如金属涂层施加至对置面的一部分。可选择地,在对置面上可以设置树脂制凸部,诸如聚氨酯凸部,以围住与窗部相对应的区域。
在上述实施例中,光量检测器布置成执行向下检测。然而,光量检测器可以于不同方向执行检测,只要其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在此位置处,窗部的检测面不会因从图像载体落下的色调剂弄脏。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由浓度检测图像反射的光量进行检测。可选择地,可以对由重合失调检测图像反射的光量进行检测。
在上述实施例以及变化例中所讨论的光量检测器以及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只是示例,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进行改变。例如,图像载体可以用鼓取代。
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说明。这并不表示将本发明穷举或者局限于所披露的确切形式。易于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方案进行多种修改和改进。选择并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和变化例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践应用,从而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理解本发明用于不同实施方式,并且可以采用适合于所期待的特定用途的种种变化。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置换所限定。

Claims (11)

1.一种光量检测器,包括:
照射单元,其用检测光照射图像载体;
光接收器,其接收经所述图像载体反射所得到的反射光;
壳体,其将所述照射单元和所述光接收器收纳于其中,并且包括与所述图像载体对置的对置面;以及
窗部,其包括检测面,通过所述检测面发出所述检测光并接收所述反射光,所述窗部由所述壳体支撑,所述窗部布置成使得所述检测面位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对置面的内侧,以及,所述窗部透射所述检测光及所述反射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量检测器,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凹部,所述凹部包括布置成位于所述对置面内侧的底面和自所述底面直立的壁面;以及
所述窗部布置在所述凹部的所述底面上,使得所述检测面朝向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量检测器,其中,所述壁面布置成围住所述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量检测器,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凹部,所述凹部包括线状底部和自所述线状底部倾斜延伸的一对斜面,所述线状底部布置在所述照射单元与所述光接收器之间,并且布置于所述对置面的内侧;以及
所述窗部布置在所述凹部的所述一对斜面上,使得所述检测面朝向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量检测器,其中,所述凹部包括一对壁面,所述一对壁面与所述一对斜面互连,并且布置在所述壳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量检测器,其中:
所述窗部布置在所述壳体内,使得所述检测面朝向外部;以及
所述壳体包括形成为孔状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将通过所述检测面发出的所述检测光引导至所述对置面,所述第二凹部将通过所述对置面接收的所述反射光引导至所述检测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量检测器,其中,所述第一凹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检测光的光路直径,以及,所述第二凹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反射光的光路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光量检测器,其中,所述检测面与第一区中的所述检测光的光路相交,并且与第二区中的所述反射光的光路相交,所述检测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二区的合计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光量检测器,其中,所述光接收器包括第一光接收元件和第二光接收元件,所述第一光接收元件接收经所述图像载体反射所得到的规则反射光,以及,所述第二光接收元件接收经所述图像载体反射所产生的漫反射光。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量检测器,其中,所述光接收器包括第一光接收元件和第二光接收元件,所述第一光接收元件接收经所述图像载体反射所得到的规则反射光,以及,所述第二光接收元件接收经所述图像载体反射所产生的漫反射光。
1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其在图像载体上形成图像;
测量单元,其包括光量检测器,所述光量检测器布置在所述图像载体的上方,并且测量由所述图像载体或由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上的浓度检测图像反射的光量;
存储单元,其存储由所述图像载体反射的至少一部分光的量作为基准值;
浓度获取单元,其利用所述基准值以及由所述浓度检测图像反射的光量,得到所述浓度检测图像的浓度等级;以及
校正单元,其基于由所述浓度获取单元得到的所述浓度检测图像的所述浓度等级,校正输出图像的浓度等级,
所述光量检测器包括:
照射单元,其用检测光照射所述图像载体,
光接收器,其接收经所述图像载体反射所得到的反射光;
壳体,其将所述照射单元和所述光接收器收纳于其中,并且包括与所述图像载体对置的对置面;以及
窗部,其包括检测面,通过所述检测面发出所述检测光并接收所述反射光,所述窗部由所述壳体支撑,所述窗部布置成使得所述检测面位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对置面内侧,以及,所述窗部透射所述检测光和所述反射光。
CN201210370823.4A 2012-02-29 2012-09-28 光量检测器及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32928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44360 2012-02-29
JP2012044360A JP5982875B2 (ja) 2012-02-29 2012-02-29 光量検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92898A true CN103292898A (zh) 2013-09-11
CN103292898B CN103292898B (zh) 2017-03-01

Family

ID=49001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70823.4A Active CN103292898B (zh) 2012-02-29 2012-09-28 光量检测器及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21205A1 (zh)
JP (1) JP5982875B2 (zh)
CN (1) CN10329289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0272A (zh) * 2017-04-10 2018-10-26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传感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9426111A (zh) * 2017-08-25 2019-03-05 卡尔斯特里姆保健公司 用于检测介质供应的系统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52015B2 (ja) * 2011-03-18 2013-07-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5919917B2 (ja) * 2012-03-16 2016-05-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濃度検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12778B2 (ja) * 2012-05-11 2017-04-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濃度検出パターンの検出方法及び形成方法
US10166340B2 (en) * 2014-06-10 2019-01-01 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surface
JP6572647B2 (ja) * 2015-07-06 2019-09-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73843A (en) * 1978-06-12 1981-06-16 Konishiroku Photo Industry Co., Ltd. Method of detecting toner concentration in electrophotographic copying machine
US4796065A (en) * 1986-03-10 1989-01-03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image density in an image-forming machine
JPH0593689A (ja) * 1991-02-08 1993-04-16 Fuji Xerox Co Ltd 記録装置の濃度検出装置
DE10143651C1 (de) * 2001-09-05 2003-05-08 Ats Elektronik Gmbh Vorrichtung zur berührungslosen Bestimmung der Temperatur einer Bodenfläche
JP2006023465A (ja) * 2004-07-07 2006-01-26 Ricoh Co Ltd 駆動制御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00053646A1 (en) * 2008-08-26 2010-03-04 Shunichiro Shishikura Image density control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201808967U (zh) * 2007-06-19 2011-04-27 乌斯特技术股份公司 检测移动纺织材料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72235A (en) * 1981-04-16 1982-10-2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Detector for toner density
GB2111674B (en) * 1981-10-30 1985-09-25 Konishiroku Photo Ind Monitoring in electrostatic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S63223765A (ja) * 1987-03-13 1988-09-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03134676A (ja) * 1989-10-20 1991-06-07 Minolta Camera Co Ltd 画像濃度検出センサ清掃装置
JP3254244B2 (ja) * 1992-06-17 2002-02-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5627649A (en) * 1991-10-11 1997-05-06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rrecting a position for writing an image
JPH05119567A (ja) * 1991-10-29 1993-05-18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5398099A (en) * 1992-09-24 1995-03-1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bias means for preventing toner particles from clouding optical components
JPH0830087A (ja) * 1994-05-10 1996-02-02 Minolta Co Ltd 現像剤濃度測定装置
JP2000075564A (ja) * 1998-08-28 2000-03-1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計測装置
JP2001238048A (ja) * 2000-02-23 2001-08-31 Rohm Co Ltd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導光部材
GB0025096D0 (en) * 2000-10-13 2000-11-29 Bank Of England Detection of printing and coating media
JP4293767B2 (ja) * 2002-08-30 2009-07-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制御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54272B2 (ja) * 2003-04-07 2008-09-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学センサ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59890A (ja) * 2004-11-09 2006-06-2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455978B2 (ja) * 2004-11-15 2010-04-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マーク検出装置と駆動制御装置とベルト駆動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JP4542453B2 (ja) * 2005-03-24 2010-09-15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JP4817788B2 (ja) * 2005-10-05 2011-1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調整モードの制御方法及びそれを実現する装置
JP2009037141A (ja) * 2007-08-03 2009-02-1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管理装置及び管理システム
JP5153250B2 (ja) * 2007-08-07 2013-02-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060544A1 (en) * 2007-08-27 2009-03-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n Image Detecting Method
JP2010054576A (ja) * 2008-08-26 2010-03-1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濃度制御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87968B2 (ja) * 2009-09-09 2014-01-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631021B2 (ja) * 2010-02-18 2014-11-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1156A (ja) * 2010-03-15 2011-09-29 Ricoh Co Ltd 濃度センサおよび画像生成装置
JP5664248B2 (ja) * 2010-03-17 2015-02-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面発光レーザモジュール、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25731B2 (ja) * 2010-05-13 2015-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検出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51441A (ja) * 2010-12-28 2012-08-09 Ricoh Co Ltd 光デバイス、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82750B2 (ja) * 2011-03-04 2015-09-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帯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9914B2 (ja) * 2011-03-15 2014-09-1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濃度センサ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94477A (ja) * 2011-03-17 2012-10-1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73843A (en) * 1978-06-12 1981-06-16 Konishiroku Photo Industry Co., Ltd. Method of detecting toner concentration in electrophotographic copying machine
US4796065A (en) * 1986-03-10 1989-01-03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image density in an image-forming machine
JPH0593689A (ja) * 1991-02-08 1993-04-16 Fuji Xerox Co Ltd 記録装置の濃度検出装置
DE10143651C1 (de) * 2001-09-05 2003-05-08 Ats Elektronik Gmbh Vorrichtung zur berührungslosen Bestimmung der Temperatur einer Bodenfläche
JP2006023465A (ja) * 2004-07-07 2006-01-26 Ricoh Co Ltd 駆動制御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1808967U (zh) * 2007-06-19 2011-04-27 乌斯特技术股份公司 检测移动纺织材料的装置
US20100053646A1 (en) * 2008-08-26 2010-03-04 Shunichiro Shishikura Image density control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0272A (zh) * 2017-04-10 2018-10-26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传感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8710272B (zh) * 2017-04-10 2024-05-07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传感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9426111A (zh) * 2017-08-25 2019-03-05 卡尔斯特里姆保健公司 用于检测介质供应的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81782A (ja) 2013-09-12
JP5982875B2 (ja) 2016-08-31
US20130221205A1 (en) 2013-08-29
CN103292898B (zh)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2898A (zh) 光量检测器及图像形成设备
US9429513B2 (en) Sensor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CN101888467B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6061703B2 (ja) 光学センサ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853393B2 (en) Pictur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539746A (zh) 色粉浓度计算方法,反射光学传感器,反射光学传感器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US11815453B2 (en) Moisture detecting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material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5232556A (ja) センサ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光源の制御方法
JP440250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2073591A (zh) 图像检查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190685A (ja) 反射光量検知センサ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91252A (ja) 光学センサ
JP200521548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6838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257554A (zh) 控制器、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US10061225B2 (en) Toner amount detection sens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569586B2 (ja) トナー量検知センサー、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7867218U (zh) 原稿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H0618680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849972B (zh) 图像检测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JPH06211381A (ja) 用紙位置検知装置
JP2022017377A (ja) 水分検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849972A (zh) 图像检测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