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86692A - 液体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86692A
CN103286692A CN2012105195524A CN201210519552A CN103286692A CN 103286692 A CN103286692 A CN 103286692A CN 2012105195524 A CN2012105195524 A CN 2012105195524A CN 201210519552 A CN201210519552 A CN 201210519552A CN 103286692 A CN103286692 A CN 1032866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mud
liquid
rota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195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86692B (zh
Inventor
井上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P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P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P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P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86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66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86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66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 Grinding-Machine Dressing And Accessory Apparatuses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缩小设置面积并节省淤泥的除去作业及清扫作业的液体净化装置。该装置具备贮存含有淤泥的液体的第一容器(1)、距第一容器的底面维持成适当高度且配置于该容器内的第二容器(2)、设置于第二容器的底面且与第一容器连通的连通口(21、22、23、24)、对第一容器底面(1c)在多个区域产生磁场的磁场施加单元(3)、与第一容器的底面滑接且将淤泥向该第一容器的侧壁引导的引导单元(4)、及设置于第一容器的侧壁的至少一个部位的淤泥回收单元(5)。

Description

液体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净化装置,特别是涉及用于净化在机床中使用的冷却剂等液体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研磨装置等机床使用的冷却剂等液体中混入有在研磨等时产生的金属屑,因此,尝试着利用磁力将该金属屑(磁体)吸附而将其从液体中除去(参照专利文献1及2)。然而,在研磨装置等使用的冷却剂等液体中除了金属屑以外,也混入有磨粒等,因此,需要进一步进行过滤。因此,本发明的申请人开发了通过一次过滤和二次过滤这两阶段而除去细小淤泥的过滤装置(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852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3705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650号公报
上述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技术构成为:为了一次过滤而采用传送带方式,在一次过滤槽设置传送带,并且为了二次过滤而采用圆筒过滤机方式,在二次过滤槽具备圆筒过滤机。该过滤装置因为微细的淤泥都可以除去,非常优异,但由于构成为将一次过滤槽和二次过滤槽并列设置,因此,存在设置部位需要比较广的面积的问题。
另外,通常,在液体净化中已知设置沉淀槽使比重大的淤泥沉淀的固液分离方式。但是,在使用基于这种沉淀槽进行的固液分离方式的情况下,必须定期除去沉淀于沉淀槽的淤泥,为了除去附着于沉淀槽底面的淤泥,需要定期进行底面的清扫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各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缩小设置面积并节省淤泥的除去作业及清扫作业的液体净化装置。
因此,本申请发明者专心开发,其结果为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特征在于,具备贮存含有淤泥的液体的第一容器;距所述第一容器的底面维持成适当高度且配置于该容器内的第二容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容器的底面且与所述第一容器连通的连通口;相对于所述第一容器底面在多个区域产生磁场的磁场施加单元;与所述第一容器的底面滑接且将淤泥朝向该第一容器的侧壁引导的引导单元;及在所述第一容器的侧壁的至少一个部位设置的淤泥回收单元。
根据上述构成,流入到第一容器的含有淤泥的液体(下称浊液)在被净化后流入第二容器。即,浊液在流入第一容器后,通过第一容器的底面和第二容器的底面之间,从第二容器的连通口流入该第二容器内,在浊液中混入的金属屑等比重大的淤泥在该液体中沉淀。而且,作为磁体的金属屑由于对第一容器的底面施加的磁场而着磁,这种除去淤泥后的净化液(下称清液)从连通口流入第二容器内。漂浮的淤泥被第二容器的侧壁切断,不能流入第二容器内,因此,其结果为在第二容器内只流入除去了沉淀的淤泥及漂浮的淤泥这两者的清液。
另外,在第一容器的底面着磁的淤泥由引导单元引导至第一容器的侧壁,由此,在该侧壁由淤泥回收单元进行回收,抑制该淤泥在第一容器的底面堆积。这里,磁场施加单元在多个区域产生磁场,因此,在第一容器的底面存在多个可着磁的地点。因此,在引导单元与第一容器的底面滑接而使淤泥移动的情况下,从最初着磁的部位移动的淤泥在其移动目的地也着磁。因此,该淤泥不会再次混入浊液中,而由引导单元引导。而且,在到达淤泥回收单元而被回收之前,可以在第一容器的底面滞留淤泥,因此,可以提高该淤泥的回收率。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贮存清液的第二容器配置于贮存浊液的第一容器的内部,因此可以构成小型的净化装置。即,不需要将处理中的液体分别贮存于不同的槽中,因此可以压缩其平面的广度。另外,在增加处理液的容量时,除了平面地扩大外,也可以通过加深两容器的构成来应对,因此,即使对于处理容量的增加也可以将装置整体小型化。
另外,金属屑等磁体可以在第一容器的底面除去,使漂浮的淤泥不流入第二容器,由此,在流入到第一容器的浊液经由连通口流入第二容器时,可以同时除去各种淤泥。而且,在第一容器的底面着磁的淤泥不再次混入浊液而被淤泥回收单元回收,因此,可以抑制在容器内堆积,可以节省淤泥的除去作业及容器的清扫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概略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整体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磁场施加单元的详情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由磁场施加单元产生的磁场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除去淤泥的状态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1第一容器
2第二容器
3磁场施加单元
4刮刀(引导单元)
5淤泥回收部(淤泥回收单元)
6旋转轴
13、14连通部(淤泥排出口)
21、22、23、24连通口
30a、30b、30c、30d永久磁铁
31轭铁层
32非磁体层
42、43旋转翼
51淤泥回收部主体部
52螺杆
54第二磁场施加单元
71旋转诱导部
72固定诱导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概略的图。如该图所示,本实施方式在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有底筒状的第一容器1内部配置横截面形状同样为圆形的有底筒状的第二容器2,在第一容器1的底面1c的下部设置磁场施加单元3,在第二容器2的底面2c的下部设置刮刀(引导单元)4。另外,在第一容器1的外部一并设置有淤泥回收部(回收单元)5。
在第一容器1设有用于接受浊液的流入的流入部10、从该流入部10流入到容器1内部用的流入口11,另外,在第一容器1的侧壁的内部表面1a,在该流入口11开口的部分的紧下方设有在水平方向具有平面的诱导板12,以使流入到容器1的浊液向第一容器1的周方向分散。在稍微离开该流入口11的位置,分为上下地设有用于排出淤泥的排出口(与淤泥回收部5的连通部)13、14,各排出部13、14在侧壁的外部表面1b与淤泥回收部5连通。因此,由淤泥回收部5从下位的排出口13将沉降的淤泥回收,另外,由同一淤泥回收部5从上位的排出口14将漂浮的淤泥回收。
第二容器2如上所述设为有底筒状,在其底面2c设有多个连通口21、22、23、24。该连通口21、22、23、24将第二容器2的内部和上述第一容器1的内部连通,且从流入到第一容器1的浊液除去淤泥后的清液经由该连通口21、22、23、24可以流入到第二容器2。图中的连通口21、22、23、24均开口为圆形,但其形状不限于圆形,也可以为椭圆形,另外,也可以为其它形状(例如扇状)。流入到第二容器2的清液利用设置于容器2的上部的泵P汲取,供于再利用。因此,泵P的吸引口PP设置为在第二容器2的内部开口。
此外,在第二容器2的中央贯穿设置有利用设置于该第二容器2的上部的电动机M1进行旋转驱动的旋转轴6。该旋转轴6的前端与刮刀4的中央部41连接,可以使该刮刀4旋转。另外,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将该旋转轴6在第二容器2的底面2c固定,使第二容器2也和刮刀4同时旋转。在构成为利用旋转轴6使第二容器2旋转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将刮刀4固定于第二容器2的底面2c的下部。由此,该刮刀4与第二容器2一体旋转。
然而,第二容器2配置于第一容器1的中央。详细而言,以第一容器1的圆形剖面的中心和第二容器2的圆形剖面的中心同心的方式设置。因此,第一容器1的侧壁的内部表面1a和第二容器2的侧壁的外部表面2b的间隔在容器1、2的整周成为均等的状态。另外,第二容器2的底面2c配置于比第一容器1的底面1c靠上方,且设置为使第二容器2的底面2c与第一容器1的底面1c之间具有适当的间隔。而且,两底面1c、2c的相对面平行,利用形成于该两底面1c、2c之间的间隙设置刮刀4。
刮刀4作为将沉淀了的淤泥(特别是磁体)沿规定方向引导的引导单元发挥作用。即,本实施方式的刮刀4将两个旋转翼42、43从中央部41对称延伸设置,中央部41通过旋转轴6被旋转驱动,由此可进行旋转。另外,各旋转翼42、43的下部端缘与第一容器1的底面1c滑接,由于刮刀4旋转,各旋转翼42、43的下端缘沿第一容器1的底面1c滑动,可以使沉淀于该容器1的底面1c的淤泥移动。而且,如图所示,各旋转翼42、43以从旋转轴(中央部41)朝向前端而脱离法线方向的方式形成为弧状,且使其前端位于比刮刀4的旋转方向靠后方。因此,与各旋转翼42、43的旋转方向前方的面抵接的淤泥沿该旋转方向移动,并且沿该面向外移动,最终被移动(引导)至前端。
另外,构成刮刀4的旋转翼42、43在第一容器1的底面1c的表面上滑动,因此,为了保护该底面1c,将其设为树脂制。另外,在前端设置不锈钢制弹簧钢42a、43a,能够以适当的力对第一容器1的侧壁施加。利用基于该弹簧钢42a、43a的施力,刮刀4的前端能够相对于侧壁按压并滑接。因此,通过刮刀4旋转,其前端(弹簧钢42a、43a)在侧壁滑动,可以避免淤泥附着于侧壁或堆积于侧壁附近。此外,通过刮刀4的旋转,在弹簧钢42a、43a到达淤泥回收部5的排出部(连通部)13时,应施力的侧壁被切断,成为弹簧钢42a、43a的按压力释放的状态。其结果,弹簧钢42a、43a的前端利用该施力可以侵入该排出部(连通部)13的内部,以将由刮刀4引导的淤泥向该排出部(连通部)13按入的方式发挥作用。
淤泥回收部5为圆筒状主体,在其内部内置有螺杆。后述其详情,其构成为,利用上部电动机M2使螺杆旋转,从而可以将淤泥搬送到上方,且可以从该淤泥回收部5的适当部位排出到外部。
在第二容器2的壁面的外部表面2b设有在周方向具有平面的板状部件71,另外,在第一容器1的壁面的内部表面1a也设有沿周方向具有平面的板状部件72。这是为了在构成为第二容器2旋转的情况下由两部件71、72作为漂浮物诱导单元发挥作用。即,在以第二容器2与旋转轴6连结而进行旋转的方式构成的情况下,设置于第二容器2的侧壁的外部表面2b的板状部件71因该容器2的旋转而绕该容器2的外部侧面旋转,作为旋转诱导部将在液体中漂浮的漂浮物和液体(浊液)一起沿容器2的周方向诱导。另一方面,设置于第一容器1的侧壁的内部表面1a的板状部件72作为固定于一部位的固定诱导部以拦截上述旋转诱导部71作用的液体及漂浮物的方式发挥作用。而且,由上述旋转诱导部71和固定诱导部72,将漂浮物诱导至设置于淤泥回收部5的上部的排出口(连通部)14。在上述构成中,因为旋转诱导部71的前端与固定诱导部72的一部分接触,所以,通过由弹簧钢构成两者71、72,可以缓和接触时的阻力。
图2表示将上述构成的各部组装后的状态。该图是以液体的流动为中心进行表示的图。如该图所示,在第一容器1的内部配置有第二容器2,在各自的底面1c、2c及侧面1a、2b,在两者间设有适当间隔。浊液只流入第一容器1。即,流入第一容器1的侧壁和第二容器2的侧壁的中间(参照图中的实线表示的向下箭头)。因此,构成为,若流入到第一容器1的浊液不通过第二容器2的底面2c,则就不能流入到第二容器2的内部。
因此,在浊液通过第一容器1的底面1c和第二容器2的底面2c之间时,利用由磁场施加单元3产生的磁力吸附磁体。被吸附的磁体如上所述由刮刀4引导至容器1的侧壁,进而在侧壁沿周方向被引导后,经由与下部排出口13连通的淤泥回收部5的开口部53而移动到该淤泥回收部5的内部。该除去了磁体的液体从第二容器2的底面2c流入到该容器2的内部,因此,在该第二容器2中贮存净化后的液体(清液)。该清液由泵汲取,进行再利用。在图2中表示了设置两台泵的状态,这是为了根据所处理的液体的量使汲取的量变化,除了这样使用多个泵的情况外,也可以通过利用一台泵进行输出调整而使汲取的量发生变化。另外,第二容器2的液体量根据流入到第一容器1的浊液来决定,因此,可以通过调整流入第一容器1的浊液的量和从第二容器2汲取的清液的量使第二容器2的液体量稳定。
混入浊液中的漂浮物在第一容器1中漂浮,因此避免流入到第二容器2。但是,根据浊液的流入状态,存在流入第二容器2的内部的可能性。因此,通过配置成使泵P的吸引部在第二容器2的底面附近开口(参照图中左侧的泵),可以避免吸引漂浮物。该情况下,优选利用液面传感器S检测液面的高度以使液面下降而不吸引漂浮物。另外,以防万一,也可以形成吸引第二容器2的上澄清液并使其返回至第一容器1的流路。这样的流路也可以具备另外的泵,但例如也可以经由利用了基于泵P的负压的喷射器形成流路(参照图中左侧的泵的点划线)。此外,也可以形成为具备与第二容器2的侧壁的内部表面2a滑接的刮刀8的构成。该刮刀8由于在第二容器2的外部被支承,从而通过第二容器2旋转,可以刮掉附着于其内部表面2a的漂浮物。在此,刮掉的漂浮物经由上述另外形成的流路返回第一容器1,由此与其它漂浮物一同被排出。
另外,如图2所示,作为磁场施加单元,除了设置于第一容器1的底面1c的下部的磁场施加单元3外,还在淤泥回收部5设有第二磁场施加单元52。如上所述,在淤泥回收部5,在圆筒状的主体部51的内部内置有螺杆52,而在上述主体部51的侧面设有第二磁场施加单元54,其在规定方向上吸附磁体。该磁场施加单元54具体而言为将永久磁铁沿垂直方向排列而成的,且配置成在从主体部51的下端到适当位置(到液体的液面上方)的范围内可以施加磁场。这样,通过在主体部51的侧面设置磁场施加单元54,移动到淤泥回收部5的磁体被磁场施加单元54吸附。因此,磁体不是向重力方向(下方)堆积,而是以在侧面被吸附的状态由螺杆52的叶片刮掉,并与螺杆52的螺进一起逐渐向上方移动。然后,从设置于淤泥回收部5的上部的排出部55排出到外部。通过将磁场施加单元54设置到上述排出部55的附近(稍下方)的区域,由此排出部55不受磁场的影响,易于将磁体从淤泥回收部5排出。
下面,对设置于第一容器1的底面1c的下部的磁场施加单元3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磁场施加单元3构成为圆形板状,并且以层叠了多层的状态构成。下部的层为轭铁层31,上部的层为非磁体层32。而且,为了产生磁力,在上述两层磁力层31、32中间配置多个永久磁铁,形成了磁铁层。各层31、32设置为达到第一容器1的底面1c的整体的大小,且在设置于中间的磁铁层配置为在该区域整体散布多个永久磁铁。容器1的底面1c与非磁体层32相接,因此,在容器1的底面1c只作用有磁场。另外,可以形成为使第一容器1的底面1c作为非磁体层32发挥作用的构成。该情况下,第一容器1至少由不锈钢等非磁体构成,磁场施加单元3与第一容器1一体地构成。
在此,图3表示形成磁铁层的永久磁铁的状态。图中用矩形表示的部分全部是永久磁铁。如该图所示,配置为在轭铁层31的整体(即第一容器1的底面整体)使多个永久磁铁以不连续的状态散布。这样,通过以不连续的状态配置多个永久磁铁,磁体在各磁铁存在的位置间断性着磁。即,在第一容器1的底面1c,最初由任意一个磁铁着磁的磁体在由刮刀4引导移动方向时,转移到在该移动方向上接近的其它磁铁的位置进而被着磁。因此,通过重复上述的着磁位置的移动,磁体维持由任意一个磁铁的作用而着磁的状态,并逐渐向周边(第一容器1的侧壁)移动。
这样,若多个磁铁以不连续的状态接近配置,则可将磁体间断性着磁,可以在该磁铁的表面(与第一容器1的底面相对的面)使用具有多个磁极的磁铁。图中30a、30b、30c、30d表示其一例。如该例所示,在单个磁铁的表面具有多个磁极的情况下,可以在非常接近的位置产生磁场,在与接近的其它磁铁之间,可以形成为与在分离的位置产生的磁场不同的状态。另外,该情况下,通过选择相邻的磁铁的磁极,例如,通过形成为使同极相对的情况(参照图中30a、30b)和形成为使异极相对的情况(参照图中30c、30d),也可以产生不同的磁场。
如图4所示,通过这样使磁场的产生状态变化,可以使磁体充分着磁(图中半椭圆线表示磁力线)。即,如图4(a)所示,接近的磁极间的磁场Mg1为近的范围,但作用至高的范围,分离的磁极间的磁场Mg2为低的范围,但作用至远的范围。另外,通过向下部层叠轭铁层31,可以使磁力增加。图4(a)表示未设置轭铁层31的状态,图4(b)表示设有轭铁层31的状态。如该图所示,在设置轭铁层31的情况下,形成为在各磁极间设置有个别的轭铁31a、31b的状态,由各轭铁31a、31b将磁力增加。
也可以形成为未设置轭铁层31的构成(图4(a)),该情况下,磁力的作用在高度方向较小,因此,由于该作用,可以吸附磁体的范围变窄。即,如图4(a)所示,使第一容器1的底面1c和第二容器2的底面2c靠近而构成。该情况下,注入到第一容器1的液体(图中黑色箭头)通过该狭小的间隙,因此,该期间的流速不得不变高。与之相对,如图4(b)所示,在设置了轭铁层31的构成中,因为可以将两底面1c、2c的间隙构成较大,所以,可以降低在两者间流动的液体的流速。而且,这样以低速使流体流动,从而易于在液体从第二容器2的侧壁2b移动至连通口21~24之间使磁体着磁。上述不同的构成只要根据液体净化所需的流速而适当选择即可。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由于为上述的构成,所以可以将从磨床等机床排出的冷却剂等浊液DL净化,使清液CL再次在磨床等进行再利用。即,金属屑等磁体在液体中沉淀,在第一容器1的底面1c着磁并由淤泥回收部5被排除。在此,沉淀的非磁体的淤泥成为被磁体包裹的状态,经由与该磁体相同的移动路径排出到外部。即,金属屑等微细的磁体通过多个磁铁集中于该磁铁产生的磁力作用的区域,因此,在该磁体之间包裹非磁体的淤泥,这些磁体及非磁体的集合物成为一块淤泥Sg,整体与磁体相同地移动并被排出。
另外,在从磨床等排出的浊液中含有微细的磨粒这样未沉淀的淤泥。这样的未沉淀的淤泥因为不向第二容器2的底面2c的下方移动,因此不会流入第二容器2。因此,将沉淀的淤泥Sg在第一容器1的底面1c吸附,从而在第二容器2仅贮存净化了的清液。据此,液体净化的意思为通过将沉淀淤泥Sg排除而完成。
但是,为了抑制在第一容器1的内部堆积淤泥(不限于沉淀的物质,也包含漂浮的物质)且不需要进行淤泥的除去作业、容器的清扫作业,需要除去漂浮的淤泥。
因此,下面对用于除去漂浮物的构成进行说明。为了除去漂浮物,如上所述,构成为通过旋转轴6使第二容器2旋转,并设置漂浮物诱导部71、72(图1参照)。这是因为,通过使第二容器2旋转,可以使旋转诱导部71绕容器2的外部侧面旋转。
而且,比重轻且上浮的淤泥漂浮在液面附近,因此,通过在液面附近设置漂浮物诱导部71、72,可以将液体向淤泥回收部5诱导,可以将漂浮的(特别是上浮的)淤泥排除。该漂浮物为在分散的状态下漂浮,也有时由于它们集中(凝集)而失去浮力沉淀。在这样地沉淀时,与上述非磁体相同地被磁体包围,与磁体成为一体而被排出。另外,与之相反,未集中(凝集)的漂浮物随着水流移动,因此,由在上述漂浮物诱导部71、72中的旋转诱导部71产生的水流在第一容器1的内部移动,最终到达固定诱导部72,由此被诱导至淤泥回收部5,从而被排除。
另外,漂浮物有时附着于第一容器1的侧壁的内部表面1a或第二容器2的侧壁的外部表面2b。因此,通过设置为使两诱导部71、72的前端缘相互与对方的容器1、2的侧面1a、2b滑接,可以将这些附着的淤泥也排除。即,调整各诱导部71、72的大小,以使设置于第一容器1的侧壁的内部表面的固定诱导部72的端缘与第二容器2的侧壁的外部表面2b滑接,并使设置于第二容器2的侧壁的外部表面的旋转诱导部71的端缘与第一容器1的侧壁的外部表面2b滑接。由此,在构成为第二容器2旋转的情况下,两容器1、2的相对的两表面1a、2b相对继续移动,滑接的各诱导部71、72的各端缘从各平面1a、2b的表面将淤泥刮掉,从而作为刮刀发挥作用。
两诱导部71、72可以如上述那样双方都用弹簧钢构成,在两者接触的情况下,可以缓和其接触阻力。而且,例如固定诱导部72设置为距第一容器1的侧壁的内部表面1a具有一点点间隙,旋转诱导部71设置于固定诱导部72的表面下方,由此,可以避免两平面接触。该情况下,也可以将旋转诱导部71形成为大致L字形,将与第一容器1的侧壁的内部表面1a的滑接端缘形成为较长。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上所述,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宗旨范围内可以形成为各种形式。例如,在用于除去上述漂浮物的构成中,构成为以该第二容器2旋转的情况为条件将旋转诱导部71设置于第二容器2的表面,但也可以构成为将该旋转诱导部71与第二容器2分离,而单独进行旋转。因此,例如也可以设置为形成由刮刀4支承旋转诱导部71的构成,使该旋转诱导部71与该刮刀4一体旋转。该情况下,可以形成为使第二容器2不旋转的构成。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刮刀4形成为具有形成为弧状的旋转翼42、43的构成,但也可以将该旋转翼42、43形成为弧状以外的形状。即,只要是旋转翼42、43通过其旋转可以将刮掉的淤泥向外方(向侧壁)引导的构成,则对其形状不特别进行限定。即,只要长条的旋转翼42、43的长度方向的前端成为相比法线方向更向旋转方向后方脱离的状态即可,例如,也可以构成为直线状的旋转翼42、43的长度方向朝向上述方向倾斜。
此外,第一容器1及第二容器2形成为同心圆的圆形剖面,这是为了随着刮刀4由旋转翼构成,易于将沉淀的淤泥向侧壁引导,其宗旨不是限定于该形状。即,有时也可以使用形成为圆形以外的剖面的容器1、2。例如,只要是刮刀4平行移动的构成,则即使容器1、2的剖面形状为矩形也可以发挥相同的功能。此外,淤泥回收部5利用螺杆52进行回收,只要可以利用其它单元进行回收,就也可以进行变更。

Claims (10)

1.一种液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贮存含有淤泥的液体的第一容器;
距所述第一容器的底面维持成适当高度且配置于该容器内的第二容器;
设置于所述第二容器的底面且与所述第一容器连通的连通口;
相对于所述第一容器底面在多个区域产生磁场的磁场施加单元;
与所述第一容器的底面滑接且将淤泥朝向该第一容器的侧壁引导的引导单元;及
在所述第一容器的侧壁的至少一个部位设置的淤泥回收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净化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及第二容器均构成为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且相互设置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引导单元在所述第二容器底面的下方设置成能够以该第二容器的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净化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单元由可从旋转的中心轴到达所述第一容器侧壁的长条的旋转翼构成,该旋转翼从旋转轴朝向前端而逐渐向比旋转轴的法线方向更靠旋转方向后方倾斜或弯曲。
4.一种液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贮存含有淤泥的液体的第一容器、距所述第一容器的底面维持成适当高度且配置于该容器内的第二容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容器的底面且与所述第一容器连通的连通口、相对于所述第一容器底面在多个区域产生磁场的磁场施加单元、与所述第一容器的底面滑接且将淤泥向该第一容器的侧壁引导的引导单元、在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之间在所述液体的液面附近移动的漂浮物诱导单元、及在所述第一容器的侧壁的至少一个部位设置的淤泥回收单元,
所述第一容器构成为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所述第二容器构成为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且与所述第一容器设置于同一中心轴上,
所述引导单元在所述第二容器底面下方设置成能够以该第二容器的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且所述引导单元由可从该旋转的中心轴到达所述第一容器侧壁的长条的旋转翼构成,所述旋转翼从旋转轴朝向前端而逐渐向比旋转轴的法线方向更靠旋转方向后方倾斜或弯曲,
所述漂浮物诱导单元具备绕所述第二容器的外部侧面旋转的旋转诱导部和在所述淤泥回收单元的附近突出设置于所述第一容器的内部侧面的固定诱导部,
所述淤泥回收单元具有与所述第一容器的底部附近及所述液体的液面附近连通的连通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净化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容器设置为可绕其中心轴旋转,所述旋转翼通过与所述第二容器的旋转轴同轴而设置为能够旋转,所述漂浮物诱导单元的旋转诱导部突出设置于所述第二容器的外部侧面。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净化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二容器的底面设置的连通口设置于距该第二容器的侧壁具有适当间隔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净化装置,其中,
所述淤泥回收单元具备:筒状的回收部主体,其具有从所述第一容器的底面附近至比贮存于该第一容器的所述液体的液面更靠上方的高度且配置于该第一容器的外部;螺杆,其在所述回收部主体的内部配置于从该回收部主体的下端附近至上端附近的范围内;连通部,其将所述回收部主体和所述第一容器连通;及第二磁场施加单元,其并设于所述回收部主体的侧壁且对该侧壁施加磁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净化装置,其中,
所述连通部具备将所述第一容器的底部附近和所述回收部主体的底部附近连通的第一连通部、及在贮存于第一容器的液体的液面附近将该第一容器和回收部主体连通的第二连通部。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净化装置,其中,
所述磁场施加单元在所述第一容器底面的背面侧具备沿着与该底面平行的平面散布的多个磁铁。
10.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净化装置,其中,
所述磁场施加单元具备由磁体形成的板状的轭铁、使多个磁铁在该轭铁表面散布而成的磁铁层、及由非磁体形成的板状的保护层,且所述磁场施加单元通过将所述保护层的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容器的底面的背面侧而形成。
CN201210519552.4A 2012-02-22 2012-12-06 液体净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866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36469 2012-02-22
JP2012036469A JP5808690B2 (ja) 2012-02-22 2012-02-22 液体浄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86692A true CN103286692A (zh) 2013-09-11
CN103286692B CN103286692B (zh) 2015-09-09

Family

ID=49088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1955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86692B (zh) 2012-02-22 2012-12-06 液体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08690B2 (zh)
CN (1) CN1032866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6783A (zh) * 2015-11-06 2017-12-12 泉州德化宇胜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污水沉降池
KR101822579B1 (ko) * 2016-05-13 2018-01-26 주식회사 조강에프오디 튀김기의 찌꺼기 제거장치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200478U (zh) * 1985-04-01 1985-09-10 湖南省醴陵县电机厂 自动排渣泥浆磁选机
US6467671B1 (en) * 1999-09-22 2002-10-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older recovering method and solder recovering apparatus
JP2003285238A (ja) * 2002-03-27 2003-10-07 Makoto:Kk 磁性体濾過搬送装置
CN201089116Y (zh) * 2007-05-16 2008-07-23 江苏力星钢球有限公司 钢球磨削液中磨削渣的分离系统
CN101870089A (zh) * 2010-06-09 2010-10-27 高德(无锡)电子有限公司 砂带研磨机的铜粉沉降回收槽
WO2011016996A2 (en) * 2009-07-27 2011-02-10 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cessing abrasive slurr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95391A (en) * 1969-02-24 1971-07-27 Byron C Schmid Magnetic separator
JPS5373669A (en) * 1976-12-14 1978-06-30 Showa Koji Kk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floating solid material from liquid
JPS5966393A (ja) * 1982-10-06 1984-04-14 Seishin Sangyo Kk 廃水処理における懸濁物の分離装置
JPH0733880Y2 (ja) * 1989-06-26 1995-08-02 東急車輌製造株式会社 クーラント清浄装置用スラッジ分離筒
JPH03135403A (ja) * 1989-10-23 1991-06-10 Takeo Mori シックナ
JPH0544280U (ja) * 1991-11-20 1993-06-15 日立プラント建設株式会社 汚泥掻寄機
GB9420736D0 (en) * 1994-10-14 1994-11-30 Univ Bristol Sedimentation tanks
JP3641657B2 (ja) * 2001-07-30 2005-04-27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磁性体を用いた浄化装置
JP2003094069A (ja) * 2001-09-26 2003-04-02 Tomoyuki Otani 汚水処理方法及び汚水処理装置
KR100577340B1 (ko) * 2004-08-11 2006-05-10 효림산업주식회사 원형 침사 제거장치
JP4994316B2 (ja) * 2008-06-16 2012-08-08 岡野機工株式会社 異物粒子分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200478U (zh) * 1985-04-01 1985-09-10 湖南省醴陵县电机厂 自动排渣泥浆磁选机
US6467671B1 (en) * 1999-09-22 2002-10-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older recovering method and solder recovering apparatus
JP2003285238A (ja) * 2002-03-27 2003-10-07 Makoto:Kk 磁性体濾過搬送装置
CN201089116Y (zh) * 2007-05-16 2008-07-23 江苏力星钢球有限公司 钢球磨削液中磨削渣的分离系统
WO2011016996A2 (en) * 2009-07-27 2011-02-10 Memc Electronic Material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cessing abrasive slurry
CN101870089A (zh) * 2010-06-09 2010-10-27 高德(无锡)电子有限公司 砂带研磨机的铜粉沉降回收槽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86692B (zh) 2015-09-09
JP2013169631A (ja) 2013-09-02
JP5808690B2 (ja) 2015-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28282B (zh) 脏液处理装置
CN101547725B (zh) 污液处理装置
US8627533B2 (en) Apparatus for cleaning submerged surface with eddy filtration
JP5250160B1 (ja) 濾過装置
CN104619392B (zh) 磁性管线过滤器
CN103286692A (zh) 液体净化装置
CN104071877B (zh) 一体化两级磁净化高浓度废水设备
CN102811783A (zh) 一种滤水器
CN208648847U (zh) 自动除泥平板沉淀池
KR102379976B1 (ko) 부유물 제거가 가능한 슬러지 수집 장치
CN110552934B (zh) 一种液压油滤芯
JP6999142B1 (ja) スラッジ含有液貯留槽におけるスラッジ堆積防止液体移送装置
CN206219359U (zh) 除污系统
CN102039061A (zh) 固液分离系统
JP3313343B2 (ja) 研削液に含まれる微細スラッジの分離装置
JP2014128844A (ja) 使用済切削油を投入する濾過槽を扁平状の濾過槽とした濾過装置
CN103301938A (zh) 磁性材料分离器
US9463400B2 (en) Fluid filter with magnetic particle attraction
CN1172750C (zh) 对辊永磁磁性颗粒连续分离器
JP2004232816A (ja) 永久磁石によるサブタンク式浄油機
Clay Mcmichael Sedimentation in inclined tubes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the design of high rate sedimentation devices
JPS61118153A (ja) 磁石濾過装置
CN213295065U (zh) 石材切割锯泥、污水、金属高效分离系统
JP3359014B2 (ja) 液体回収濾過装置
CN210505937U (zh) 磁泥分离器及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9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