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77523A - 防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防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77523A
CN103277523A CN2013101678968A CN201310167896A CN103277523A CN 103277523 A CN103277523 A CN 103277523A CN 2013101678968 A CN2013101678968 A CN 2013101678968A CN 201310167896 A CN201310167896 A CN 201310167896A CN 103277523 A CN103277523 A CN 1032775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ning shaft
basket
protuberance
circular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678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77523B (zh
Inventor
新家一朗
村井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di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di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di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dic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6789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77523B/zh
Priority to JP2013111838A priority patent/JP5579901B1/ja
Publication of CN103277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775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775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775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ling Using Fluids, Sealing Without Contact, And Removal Of Oil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ealing Of Bearing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entrifugal Sepa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防水结构包括:筐体(10);设置在所述筐体(10)上的通孔(10a);旋转自如地插通于所述通孔(10a)的旋转轴(20);在所述筐体(10)的外侧固定于所述旋转轴(20)并一起旋转的凸缘部(30)。并且,所述筐体(10)的外侧及所述凸缘部(30)之间具有间隙(g2),在所述间隙(g2)上以轴向设置有迷宫结构。进而,所述迷宫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筐体(10)的所述间隙(g2)侧且与所述旋转轴(20)的轴心保持同心状态的多个圆环状的凹凸部;设置在所述凸缘部(30)的所述间隙(g2)侧且与所述旋转轴(20)的轴心保持同心状态的多个圆环状的凹凸部。

Description

防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形成于筐体上的通孔内旋转自如地插入旋转轴用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例如,作为马达旋转轴等可转动旋转轴的贯通部分的防水结构,存在着如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公告平06-006690号公报)所示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在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中,在贯通有旋转轴的托架的外面上,以固定于旋转轴的方式设置抛油环的同时,在托架与抛油环之间形成迷宫结构,即,在托架上的与抛油环相对的表面上形成圆环状的凹部,在此凹部内插入形成于抛油环上的圆环状凸部之后,将盖住抛油环的罩体固定于托架。针对这种防水结构而言,由抛油环、托架、以及防水罩体形成的间隙中形成有迷宫结构,由此堵住连通托架内外的间隙空间,从而防止水或油等流动性物质从托架外侧浸入到内侧。
进而,在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中,在构成连通托架内外侧的间隙的表面之中,对于沿着旋转轴轴心的方向延伸的外表面而言,沿着间隙从托架内侧面向外侧而逐步扩大从旋转轴的距离。根据这种防水结构,经过间隙而从托架外侧浸入到内侧的水等流动物质因抛油环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而从托架内侧朝向外侧确实地流出,然后,因离心力而流到抛油环外周部的流动性物质沿放射方向设置的水去除部飞向切线方向,并通过防水罩体使之流到防水罩体之外。
并且,在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迷宫式密封中,在构成迷宫式密封的旋转迷宫结构中,在环状凸部的上表面加工有多个等间隔的切口部。此时,因切口部被加工在环状凸部的上表面,所以,进行加工时可以轻易确认尺寸。在实施例中,切口部的深度虽然不到环状凸部的根源,但是具有可以抵达该部位附近为止的深度。由此,通过在旋转迷宫结构上设置切口部,从而在环状凸部的上表面形成凹凸结构,该凹凸结构起到类似于简易风扇的作用,当旋转时迷宫结构室内的压力变高,提高对油雾的密封效果。
并且,在专利文献3的立式轴承的迷宫结构中,轴贯通于立式轴承轴承油槽的位置上,在轴一侧以上下方向设置有呈同心且多个圆环状凹凸的旋转迷宫结构,并且在轴承油槽一侧以上下方向设置有呈同心且多个圆环状凹凸的固定迷宫结构,该固定迷宫结构与所述旋转迷宫结构相互嵌合。并且,该迷宫结构上设置有多个连通部,其开设在旋转迷宫结构的相邻接的凹部的底部上,并且,其在径向位置上不相一致而向轴承油槽内开口。藉此,运转时旋转迷宫结构的凹部内的润滑油因离心力而通过通孔并返回到轴承箱内,由此降低油的积压量。但是,各凸部根源部位上的通孔在半径方向上不处于同一直线上,由此拉长流出路径。其原因是大部分油雾粘贴在较长的路径墙面上,由此获得较难流出到外的效果。并且,运转时通过旋转迷宫结构的径向风扇作用,可以获得油雾返回到轴承箱内的效果。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实公平06-0066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2-2203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用新型实开昭56-1080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上述文献中所记载的现有技术在以下几点上有待改善。
第一,在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中,使得形成迷宫结构的圆环状凹部和圆环状凸部之间间隙的尺寸或形成该些凹部和凸部的托架和抛油环之间的间隙尺寸变小,会提高不旋转时的防水性能,但是,旋转时的离心力使得进入到迷宫结构沟槽内的水和油等流动性物质排出到外变得困难。而且,这种防水结构中,利用防水罩体罩住抛油环到离轴心较近位置为止,该防水罩体的外部开口形成在靠近旋转轴的部位上,因此,从外部开口浸入流动性物质接触到抛油环,并促进该流动性物质通过抛油环旋转时的离心力而浸入到防水罩体内,由此妨碍浸入到迷宫结构沟槽内流动性物质向外部的排出。
第二,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所揭示的迷宫结构均为在旋转时防止油雾从筐体内部流露到外部为目的的结构,因此,很难抑制水或油等流动性物质从筐体外部通过迷宫结构沟槽而进入到内部的现象。并且,对于这些迷宫结构而言,如同旋转迷宫结构的径向风扇的作用,反而促进进入到迷宫结构沟槽内的水或油等流动性物质进入到筐体内部。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满足如下两点要求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即,(1)缩小形成迷宫结构的圆环状凹部和圆环状凸部之间的间隙或筐体和旋转轴凸缘部之间的间隙的尺寸而提高旋转轴非旋转时的防水性能,(2)利用旋转轴的旋转而发生的离心力将进入到这些间隙中的水或油等流动性物质排出到外。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具备:筐体,设置在该筐体上的通孔,可旋转地插通在该通孔内的旋转轴,在该筐体外侧固定于该旋转轴而一起旋转的凸缘部。并且,该筐体的外侧以及该凸缘部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中沿轴向设置有迷宫结构。进而,该迷宫结构具备:设置在该筐体的所述间隙一侧且与所述旋转轴的轴心呈同心的多个圆环状凹凸部,以及设置在该凸缘的所述间隙一侧且与所述旋转轴的轴心呈同心的多个圆环状凹凸部。并且,所述筐体侧的凹凸部以及所述凸缘部一侧的凹凸部相隔间隙而嵌合,并且,(1)在该筐体侧的凹凸部中的圆环状的各凸部上设置有连通部,使得该筐体侧的凹凸部中的互相邻接的圆环状的凹部相互之间横切该凸部而互相连通,或者,(2)该凸缘部一侧的凹凸部中的圆环状的各凸部上设置有连通部,使得该凸缘部一侧的凹凸部中的互相邻接的圆环状的凹部相互之间横切该凸部而互相连通。
根据该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浸入到筐体与凸缘部之间的轴向方向的迷宫结构内的水或油等流动性物质因其粘性而与凸缘部一起转动,因此受到离心力而朝向凸缘部的外周侧移动。此时,相较于筐体侧的凹凸部及凸缘部一侧的凹凸部互相嵌合的部分的旋转轴的轴向间隙的尺寸,横切凸部而连通互相邻接的圆环状的凹部的连通部上的旋转轴轴向上的间隙尺寸更大,因此,因离心力而移动的流动性物质轻易从内侧的圆环状的凹部引导至连通部,并通过该连通部而移动到隔壁的外侧圆环状的凹部。
即,不管是形成于凸缘部的圆环状的凸部在形成于筐体上的圆环状的凹部中旋转,还是形成于凸缘部的圆环状的凹部在形成于筐体的圆环状的凸部周围旋转,水或油等流动性物质均会因形成于凸缘部而旋转的圆环状的凸部或圆环状的凹部而旋转,同时,受到该旋转引起的离心力而趋于向外侧移动。其结果,流动性物质引导至形成于内侧圆环状凹部的外侧面上的连通部的开口,或者,经过该开口,轻易通过连通部而移动到外侧且隔壁的圆环状的凹部。从而,根据该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可以同时满足如下两点,即,(1)通过缩小筐体和凸缘部之间的间隙及圆环状的凹部和圆环状的凸部之间的间隙,从而防止流动性物质从外侧浸入到内侧的间隙,(2)即使流动性物质进入到筐体和凸缘部之间也可以利用旋转轴旋转时发生的离心力确实地将流动性物质在外部排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可以同时满足以下两点,即,(1)缩小形成迷宫结构的圆环状凹部和圆环状凸部之间的间隙或筐体和旋转轴凸缘部之间的间隙的尺寸而提高旋转轴非旋转时的防水性能,(2)利用因旋转轴的旋转而发生的离心力将进入到这些间隙中的水或油等流动性物质确实地排出到外,由此可以提高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实施例1相关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在筐体上形成有圆环状的凹部,在凸缘部上形成有圆环状的凸部且形成有能够将圆环状的凹部相互连接的连通部的结构,图1(a)表示沿着旋转轴的轴向从筐体的外侧观察的图,其中,用虚线表示凸缘部,图1(a)为图1(b)的E-E方向的俯视图,图1(b)为图1(a)的沿D-D线的断面图。
图2(a)是图1的沿A-A线的断面图,图2(b)是图1的沿B-B线的断面图,图2(c)是图1的沿C-C线的断面图。
图3表示实施例2相关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在筐体上形成有圆环状的凹部,在凸缘部上形成有圆环状的凸部且在圆环状的凸部形成由切口部构成的连通部的结构,图3(a)表示沿着旋转轴的轴向从筐体的外侧观察的图,其中,用虚线表示凸缘部,图3(a)为图3(b)的E-E方向的俯视图,图3(b)为图3(a)的沿D-D线的断面图。
图4(a)是图3的沿A-A线的断面图,图4(b)是图3的沿B-B线的断面图,图4(c)是图3的沿C-C线的断面图。
图5表示实施例3相关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在筐体上形成有圆环状的凸部,在凸缘部上形成有圆环状的凹部,并且形成有能够将圆环状的凹部相互连接的连通部的结构,图5(a)表示沿着旋转轴的轴向从筐体的外侧观察的图,其中,用虚线表示凸缘部,图5(a)为图5(b)的E-E方向的俯视图,图5(b)为图5(a)的沿D-D线的断面图。
图6(a)是图5的沿A-A线的断面图,图6(b)是图5的沿B-B线的断面图,图6(c)是图5的沿C-C线的断面图。
图7表示实施例4相关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在筐体上形成有圆环状的凸部,在凸缘部上形成有圆环状的凹部,并且在圆环状的凸部形成由切口部构成的连通部的结构,图7(a)表示沿着旋转轴的轴向从筐体的外侧观察的图,其中,用虚线表示凸缘部,图7(a)为图7(b)的E-E方向的俯视图,图7(b)为图7(a)的沿D-D线的断面图。
图8(a)是图7的沿A-A线的断面图,图8(b)是图7的沿B-B线的断面图,图8(c)是图7的沿C-C线的断面图。
图9表示实施例1相关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的变形例,其表示在筐体上形成有圆环状的凹部,在凸缘部上形成有圆环状的凸部的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其表示相当于图2(b)所示方位的断面图,其中,图9(a)表示圆环状凹部的旋转轴侧的侧面向旋转轴一侧倾斜,圆环状凹部的旋转轴相反侧的侧面向旋转轴相反侧倾斜,圆环状凸部的旋转轴侧的侧面向旋转轴相反侧倾斜,圆环状凸部的旋转轴相反侧的侧面向旋转轴一侧倾斜的结构,图9(b)表示圆环状凹部的旋转轴侧的侧面向旋转轴一侧倾斜,圆环状凸部的旋转轴侧的侧面向旋转轴相反侧倾斜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全部附图中,同样的构成要素付同样的符号,并适宜地省略说明。
<实施例1>
图1表示实施例1相关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在筐体上形成有圆环状的凹部,在凸缘部上形成有圆环状的凸部且形成有能够将圆环状的凹部相互连接的连通部的结构,图1(a)表示沿着旋转轴的轴向从筐体的外侧观察的图,其中,用虚线表示凸缘部,图1(a)为图1(b)的E-E方向的俯视图,图1(b)为图1(a)的沿D-D线的断面图。
实施例1相关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具备:筐体10,设置在筐体10上的通孔10a,旋转自如地插通在该通孔10a内的旋转轴20,在筐体10外侧固定于旋转轴20并一起旋转的凸缘部30。在该防水结构中,从筐体10外侧利用凸缘部30盖住通孔10a而将其凸缘部30固定于旋转轴上。在此,旋转轴贯通部1是指在形成于筐体10上的通孔10a内可旋转地插通旋转轴20的部分。例如,如果是电动的转动马达时,筐体10为包含旋转轴20基端侧、转子、以及定子的旋转驱动源的筐体10,旋转轴贯通部1是在形成于筐体10上的通孔10a内旋转自如地插通旋转轴20的前端侧的部分。并且,在旋转轴20外周面和旋转自如地插通该旋转轴20的通孔10a(以下,仅称为通孔10a)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第1间隙g1,以此不妨碍旋转轴20的旋转。另外,旋转轴20的轴心部分也可以为空心。并且,旋转轴20在筐体10的内部可以通过滚动轴承等旋转轴承部件21被支撑。并且,在旋转轴贯通部1中,筐体10并非限定于电动方式的转动马达的筐体,也可以为形成有通孔10a的同时轴部件旋转自如地插通在该通孔10a内的结构。
另外,该旋转轴贯通部1中,筐体10之中的旋转轴贯通部1一侧的部分110和该部分之外的部分210具有不同形状,筐体10的旋转轴贯通部1一侧的部分110形成为与旋转轴20轴心同轴的圆筒型形状,另一侧端面上(即,面对筐体10凸缘部30的表面11)可以形成有旋转自如地插通旋转轴20的通孔10a。并且,凸缘部30可以形成为,凸缘部30的外边缘部30a沿着筐体10的圆筒形端部向筐体10侧弯曲,至少掩盖一部分筐体10的旋转轴贯通部1一侧部分110的外周面110a。并且,在筐体10上,面对凸缘部30的表面11上可以形成有在旋转轴20的轴向上至少埋设凸缘部30的一部分的有底的(圆环状的)孔或沟槽(省略图示)。当然,不管是何种情况,筐体10与凸缘部30之间形成有第2间隙g2,以便使得凸缘部30可相对筐体10旋转。
实施例1相关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中,筐体10的外侧及凸缘部30之间形成有第2间隙g2,在第2间隙g2上沿着轴向设置有迷宫结构。即,在旋转轴贯通部1上,凸缘部30固定于旋转轴20或一体形成的同时可与旋转轴20一起旋转而被设置,以此防止水或油等流动性物质通过形成在通孔10a与旋转轴20之间的第1间隙g1而进入到筐体10内。并且,凸缘部30面对筐体10而形成有构成凸缘部30与筐体10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空间(迷宫结构)的第2间隙g2。
图2(a)是图1的沿A-A线的断面图,图2(b)是图1的沿B-B线的断面图,并且,图2(c)是图1的沿C-C线的断面图。实施例1相关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中,迷宫结构的筐体10的第2间隙g2一侧设置有与旋转轴20的轴心保持同心状态的多个圆环状的凹凸部。并且,迷宫结构的凸缘部30的第2间隙g2一侧设置有与旋转轴20轴心保持同心状态的多个圆环状的凹凸部。并且,筐体10一侧的凹凸部及凸缘部30一侧的凹凸部互相隔开第2间隙g2而互相嵌套。即,在筐体10与凸缘部30之间的第2间隙g2中,凸缘部30中的面对筐体10的表面31上形成有与旋转轴20的轴心保持同心状态且向旋转轴20的轴向突出的圆环状的凸部31b,并且,筐体10中的面对凸缘部30的表面11上形成有与旋转轴20的轴心保持同心状态且使得圆环状的凸部31b具有间隙而被插入的圆环状的凹部11a,由此形成错综复杂的空间形状(迷宫结构)。并且,筐体10与凸缘部30之间的第2间隙g2形成在第1间隙g1与筐体10外部之间,该空间被形成为错综复杂的形状(迷宫结构),由此防止流动性物质进入到第1间隙g1内。并且,对于进入到第2间隙g2的流动性物质而言,构成第2间隙g2的一部分空间的凸缘部30与旋转轴20一起旋转,并且,流动性物质本身的粘性导致其与凸缘部30一起旋转而受到离心力,因此排出到筐体10外部。
在迷宫结构中的筐体10一侧的圆环状的凹部11a的个数(凸缘部30一侧的圆环状的凸部31b的个数)优选为2~10个,更优选为3~5个。只要圆环状的凹凸部的个数为这个范围内,就可以充分得到错综复杂的空间形状,可以防止流动性物质从外侧向内侧进入到第2间隙g2内,并且,筐体10及凸缘部30形状不会变得过于复杂。在此,该圆环状的凹凸部的个数可以为2,3,4,5,6,7,8,9,10中的任选的数值,或任意的2个数值范围之内。
实施例1相关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中,在筐体10一侧的凹凸部的圆环状的各凸部11b上设置有连通部(连通凹部)11c,以此,筐体10一侧的凹凸部的互相邻接的圆环状的凹部11a相互之间横切凸部11b而互相连通。即,在第2间隙g2上设置有由连通凹部11c构成的空间,以此连通邻接的圆环状的凹部11a。根据此种结构,进入到筐体10与凸缘部30之间的轴向迷宫结构内的水或油等流动性物质根据其粘性与凸缘部30一起转动时受到离心力而朝向凸缘部30外周侧移动。此时,相对于筐体10一侧的凹凸部及凸缘部30一侧的凹凸部互相嵌套的部分上的旋转轴的轴向上的第2间隙g2尺寸而言,互相邻接的圆环状的凹部11a相互间横切凸部11b而连通的连通部11c在旋转轴20的轴向上的间隙尺寸更大,因此,因离心力而移动的流动性物质从内侧的圆环状的凹部11a引导至连通部11c,并通过该连通部11c而轻易地向隔壁的外侧圆环状的凹部11a移动。
在筐体10一侧的凹凸部及凸缘部30一侧的凹凸部互相嵌套的部分的旋转轴20的轴向上的第2间隙g2尺寸优选为0.5mm~2.0mm,更优选为0.8mm~1.2mm。第2间隙g2尺寸为该范围内时,圆环状的凹部11a和圆环状的凸部31b之间的第2间隙g2较小,因此防止流动性物质从外侧向内侧进入到该第2间隙g2内。在此,该第2间隙g2尺寸可以为0.5mm,0.6mm,0.7mm,0.8mm,0.9mm,1.0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2.0mm中的任选的数值,或任意的2个数值范围之内。
另一方面,作为横切凸部11b而连通互相邻接的圆环状的凹部11a的连通部11c在旋转轴20的轴向上的尺寸,优选为大于零的尺寸到凸部11b的高度尺寸为止的范围内,特别优选为,从凸部11b的高度尺寸h1与筐体10一侧的凹凸部及凸缘部30一侧的凹凸部互相嵌套的部分的旋转轴的轴向上的第2间隙g2的尺寸h2之差h3(=h1-h2)到凸部11b的高度尺寸h1为止的范围。例如,当第2间隙g2的尺寸为1.0mm,凸部11b的高度尺寸h1为3.0mm时,该连通部11c的尺寸优选为大于零且3.0mm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2.0mm~3.0mm。当连通部11c的尺寸在此范围内时,连通部11c在旋转轴20轴向上的尺寸较大,因此,即使流动性物质进入到筐体10与凸缘部30之间,也可以通过旋转轴旋转时所发生的离心力而能够确实地向外部排出。在此,该连通部11c的尺寸可以为0.1mm,0.2mm,0.3mm,0.4mm,0.5mm,0.6mm,0.7mm,0.8mm,0.9mm,1.0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2.0mm,2.1mm,2.2mm,2.3mm,2.4mm,2.5mm,2.6mm,2.7mm,2.8mm,2.9mm,3.0mm中的任选的数值,或任意的2个数值范围内。
即,形成于凸缘部30的圆环状的凸部31b在形成于筐体10的圆环状的凹部11a中旋转时,水或油等流动性物质根据形成于凸缘部30的圆环状的凸部31b而被旋转的同时,受到该旋转引起的离心力而趋于向外侧移动。其结果,流动性物质引导至形成于内侧圆环状凹部11a的外侧侧面上的连通部11c的开口,或者,经过该开口且轻易经过连通部11c而向外侧且隔壁的圆环状的凹部11a移动。因此,通过这种构成,可以通过缩小筐体10与凸缘部30之间的间隙及圆环状的凹部11a与圆环状的凸部31b之间的第2间隙g2,由此同时实现如下两点,即,(1)防止流动性物质从外侧向内侧进入到该第2间隙g2内,(2)即使流动性物质进入到筐体10与凸缘部30之间,也可以利用旋转轴20旋转时所发生的离心力确实地向外部排出。
并且,实施例1相关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中,连通部11c分别设置在以旋转轴20的轴心为中心的多个放射线状的线上。即,连通凹部11c分别形成在沿着以旋转轴20轴心作为中心的放射线状的线上。并且,连通部11c在放射线状的同一直线上不连续连通互相邻接的圆环状的凹部11a的方式设置。即,连通凹部11c是在同一直线上以非连续的方式相互交错而被形成为好(参照图1,图2)。
根据这种结构,沿着放射线状的线形成连通凹部11c,由此因受到离心力而趋于向外侧移动的流动性物质可以迅速地移动,并且,连通凹部11c在放射线状的同一直线上以非连续的方式形成,由此可以进一步防止流动性物质从外侧向内侧进入到该第2间隙g2的现象。
并且,实施例1相关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中,从构成迷宫结构的最外侧圆环状的凹部11a进一步向外侧的筐体10的第2间隙g2一侧上设置有沟部11d。并且,沟部11d分别设置在以旋转轴20轴心为中心的多个放射线状的线上。即,在第2间隙g2中,在面对凸缘部30的筐体10的表面11上,从形成于最外侧的圆环状的凹部11a进一步面向外侧形成有沟部11d,该沟部11d以旋转轴20的轴心为中心并且形成在放射线状的线上。并且,沟部11d与迷宫结构中的最外侧的连通部11c不位于放射线状的同一直线上。即,沟部11d与连通凹部11c不会沿着同一直线连续,而是以交错的方式形成。并且,沟部11d沿放射线状的线的长度尺寸可以大于连通部11c沿着放射线状的线的长度尺寸。即,从构成迷宫结构的最外侧的圆环状的凹部11a进一步面向外侧的部分的间隔比邻接的圆环状的凹部11a之间间隔可以更宽。
根据这种结构,在第2间隙g2中,由连通凹部11c或沟部11d形成的空间相较于其他空间更宽广。为此,进入到第2间隙g2中的流动性物质随着凸缘部30旋转而受到离心力而移动时,倾向于移动至尽量不会受到压力的空间,因此,容易集中在由连通凹部11c与沟部11d构成的空间。并且,连通凹部11c或沟部11d在因旋转而对流动性物质起作用的离心力的方向上所形成,因此,使得第2间隙g2中的流动性物质因凸缘部30的旋转而从旋转中心面向外周的方向上迅速移动,轻易将流动性物质排出到筐体10的外部。
连通部11c或沟部11d以非连续方式(交错)设置的放射线状的线的个数优选为2~16范围内,更优选为4~8范围内。当放射线状的线的个数为该范围内时,通过凸缘部30的旋转而使得第2间隙g2中的流动性物质从旋转中心迅速移动到外侧,使得流动性物质轻易排出到筐体10外部,并且,防止流动性物质从外侧到内侧进入到该第2间隙g2内。另外,该放射线状的线的个数可以为2,3,4,5,6,7,8,9,10,11,12,13,14,15,16之中任选的数值,或任意的2个数值范围内。并且,为了使得作用到凸缘部30及旋转轴20的离心力得到平衡,优选为将放射线状的线配置成相距均匀角度。
连通部11c或沟部11d的放射线状的线的线宽优选为5mm~20mm范围内,更优选为8mm~12mm范围内。当放射线状的线的线宽为该范围内时,第2间隙g2中的流动性物质根据凸缘部30的旋转而从旋转中心很快地移动到外侧,流动性物质轻易排出到筐体10外部,并且,防止流动性物质从外侧向内侧进入到该第2间隙g2内。在此,该放射线状的线的线宽可以为5mm,6mm,7mm,8mm,9mm,10mm,11mm,12mm,13mm,14mm,15mm,16mm,17mm,18mm,19mm,20mm之中的任选的数值,或任意的2个数值范围内。
<实施例1的变形例1>
变形例1相关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基本上具有如同上述实施例1的构成及作用效果。为此,省略与实施例1相同点的说明。以下,对变形例1特有的构成及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图9表示实施例1相关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的变形例,其表示在筐体上形成有圆环状的凹部,在凸缘部上形成有圆环状的凸部的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其表示相当于图2(b)所示方位的断面图,其中,图9(a)表示圆环状凹部的旋转轴侧的侧面向旋转轴一侧倾斜,圆环状凹部的旋转轴相反侧的侧面向旋转轴相反侧倾斜,圆环状凸部的旋转轴侧的侧面向旋转轴相反侧倾斜,圆环状凸部的旋转轴相反侧的侧面向旋转轴一侧倾斜的结构。
变形例1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凸缘部30一侧的圆环状的各凸部31b之中,各凸部31b的旋转轴20一侧的侧面被设置成越靠近各凸部31b的前端越向外侧倾斜的结构。并且,各凸部31b的外侧的侧面被设置成越靠近各凸部31b的前端越向旋转轴一侧倾斜的结构。即,在圆环状的凸部31b中,旋转轴20一侧的侧面向旋转轴20一侧的反对侧倾斜,旋转轴20反对侧的侧面则向旋转轴20一侧倾斜(参照图9(a))。根据这种结构,对于圆环状的凸部31b的横截面形状而言,凸形状的顶部相较于底部更狭窄,因此,受到离心力的流动性物质更容易沿着圆环状的凸部31b侧面而从旋转中心向外侧移动。
并且,变形例1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筐体10一侧的圆环状的各凹部11a之中,各凹部11a的旋转轴20一侧的侧面越接近各凹部11a的底部越向外侧倾斜。并且,各凹部11a外侧的侧面越接近各凹部11a的底部越向旋转轴侧倾斜。即,在圆环状的凹部11a中,旋转轴20一侧的侧面向旋转轴20一侧倾斜,旋转轴20相反侧的侧面向旋转轴20相反侧倾斜(参照图9(a))。圆环状的凹部11a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凹形状的开口部相对底部扩大的形状,因此,受到离心力的流动性物质会轻易沿着圆环状的凹部11a的侧面而从旋转中心向外周方向移动。
<实施例1的变形例2>
变形例2相关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基本上具有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构成及作用效果。为此,省略说明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以下,针对变形例2特有的构成及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图9表示实施例1相关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的变形例,其表示在筐体上形成有圆环状的凹部,在凸缘部上形成有圆环状的凸部的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其表示相当于图2(b)所示方位的断面图,其中,图9(b)表示圆环状凹部的旋转轴侧的侧面向旋转轴一侧倾斜,圆环状凸部的旋转轴侧的侧面向旋转轴相反侧倾斜的结构。
变形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凸缘部30一侧的圆环状的各凸部31b中,各凸部31b的旋转轴20一侧的侧面越接近各凸部31b的前端越向外侧倾斜。另一方面,各凸部31b的外侧的侧面即使接近各凸部31b的前端也不会倾斜。即,在圆环状的凸部31b中,只有旋转轴20一侧的侧面向旋转轴20相反侧倾斜,旋转轴20相反侧的侧面不会向旋转轴20一侧倾斜(参照图9(b))。在这种结构中,圆环状的凸部31b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凸形状的顶部相较于底部更窄,由此,受到离心力的流动性物质沿着圆环状的凸部31b的侧面从旋转中心向外周方向移动。
并且,变形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在筐体10一侧的圆环状的各凹部11a中,各凹部11a的旋转轴20一侧的侧面越接近各凹部11a的底部越向外面倾斜。另一方面,各凹部11a的外侧的侧面即使接近各凹部11a的底部也不会向旋转轴一侧倾斜。即,圆环状的凹部11a中,只有旋转轴20一侧的侧面向旋转轴20一侧倾斜,旋转轴20相反侧的侧面不会向旋转轴20相反侧倾斜(参照图9(b))。在这种结构中,圆环状的凹部11a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凹形状的开口部相较于底部扩大的形状,由此,受到离心力的流动性物质轻易沿着圆环状的凹部11a的侧面从旋转中心向外周方向移动。
<实施例2>
实施例2相关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基本上具有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构成及作用效果。为此,省略说明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以下,说明该实施例2特有的构成及作用效果。
图3表示实施例2相关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在筐体上形成有圆环状的凹部,在凸缘部上形成有圆环状的凸部且在圆环状的凸部形成由切口部构成的连通部的结构,图3(a)表示沿着旋转轴的轴向从筐体的外侧观察的图,其中,用虚线表示凸缘部,图3(a)为图3(b)的E-E方向的俯视图,图3(b)为图3(a)的沿D-D线的断面图。
图4(a)是图3的沿A-A线的断面图,图4(b)是图3的沿B-B线的断面图,图4(c)是图3的沿C-C线的断面图。在实施例2相关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中,筐体10与凸缘部30之间的第2间隙g2,凸缘部30的面对筐体10的表面31上形成有圆环状的凸部31b,该圆环状的凸部31b与旋转轴20的轴心保持同心状态,且向旋转轴20的轴向突出。并且,筐体10的面对凸缘部30的表面11上形成有圆环状的凹部11a,该圆环状的凹部11a与旋转轴20的轴心保持同心状态,且使得圆环状的凸部31b具有间隙而被插入,由此形成错综复杂的空间形状(迷宫结构)。
实施例2相关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中,在凸缘部30一侧的凹凸部的圆环状的各凸部31b上设置有连通部(切口部)31e,通过该连通部(切口部)31e使得所述凸缘部30一侧的凹凸部中的互相邻接的圆环状的凹部31a相互之间横切所述凸部31b而互相连通。即,第2间隙g2包括由形成于圆环状的凸部31b的一部分上的切口部31e构成的空间。
根据该结构,与筐体10侧的凹凸部及凸缘部30侧的凹凸部相互嵌合的部分上的在旋转轴的轴向上的第2间隙g2尺寸相比,相邻的圆环状的凹部31a通过横切凸部31b而连通的连通部(切口部)31e在旋转轴的轴向上的尺寸更大,因此,因离心力而移动的流动性物质从内侧的圆环状的凹部31a引导至连通部(切口部)31e,并通过连通部(切口部)31e轻易移动到隔壁且外侧的圆环状的凹部31a。
并且,实施例2相关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中,连通部(切口部)31e以旋转轴20的轴心为中心设置在多个放射线状的线上。即,切口部31e以旋转轴20的轴心为中心形成在放射线状的线上。并且,切口部31e以在同一放射线状的线上的互相邻接的圆环状的凹部31a相互之间以不相连通的方式设置。即,连通凹部31a是在同一直线上以非连续的方式相互交错而被形成(参照图3,图4)。
<实施例3>
实施例3相关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基本上与上述实施例1具有相同的构成及作用效果。为此,省略说明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以下,对实施例3特有的构成及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图5表示实施例3相关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在筐体上形成有圆环状的凸部,在凸缘部上形成有圆环状的凹部,并且形成有能够将圆环状的凹部相互连接的连通部的结构,图5(a)表示沿着旋转轴的轴向从筐体的外侧观察的图,其中,用虚线表示凸缘部,图5(a)为图5(b)的E-E方向的俯视图,图5(b)为图5(a)的沿D-D线的断面图。
图6(a)是图5的沿A-A线的断面图,图6(b)是图5的沿B-B线的断面图,图6(c)是图5的沿C-C线的断面图。实施例3相关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中,在筐体10与凸缘部30之间的第2间隙g2中,筐体10的面对凸缘部30的表面11上形成有圆环状的凸部11b,该圆环状的凸部11b与旋转轴20的轴心保持同心状态,且在旋转轴20的轴向上突出。并且,凸缘部30的面对筐体10的表面31上形成有圆环状的凹部31a,该圆环状的凹部31a与旋转轴20的轴心保持同心状态,且圆环状的凸部11b隔开间隙而被插入,从而形成错综复杂的空间形状(迷宫结构)。
实施例3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中,凸缘部30一侧的凹凸部中的圆环状的各凸部31b设置有连通部(连通凹部)31c,该连通部(连通凹部)31c横切凸部31b而连通凸缘部30一侧的凹凸部的互相邻接的圆环状的凹部31a。即,在第2间隙g2设置有由连通邻接的圆环状的凹部31a的连通凹部31c组成的空间。
根据这种结构,相较于筐体10侧的凹凸部以及凸缘部30侧的凹凸部相互嵌合的部分上的旋转轴20的轴向上的第2间隙g2的尺寸,通过横切凸部31b而连通相互邻接的圆环状的凹部31a的连通部(连通凹部)31c的旋转轴20的轴向上的间隙尺寸更大,因此,因离心力而移动的流动性物质从内侧的圆环状的凹部31a引导至连通部(连通凹部)31c,并通过该连通部(连通凹部)31c而轻易移动到隔壁且外侧的圆环状的凹部31a。
并且,实施例3相关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中,连通部(连通凹部)31c分别设置在以旋转轴20的轴心为中心的多个放射线状的线上。即,连通凹部31c分别形成在沿着旋转轴20的轴心为中心的放射线状的线上。并且,连通凹部31c是在同一放射线状的线上以不连续的方式连通互相邻接的圆环状的凹部31a而被设置。即,优选为,连通凹部31c是以沿着同一直线非连续的方式相互交错而被形成(参照图5,图6)。
<实施例4>
实施例4相关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基本上具有与上述的实施例1相同的构成及作用效果。为此,省略说明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以下,对实施例4特有的构成及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图7表示实施例4相关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在筐体上形成有圆环状的凸部,在凸缘部上形成有圆环状的凹部,并且在圆环状的凸部形成由切口部构成的连通部的结构,图7(a)表示沿着旋转轴的轴向从筐体的外侧观察的图,其中,用虚线表示凸缘部,图7(a)为图7(b)的E-E方向的俯视图,图7(b)为图7(a)的沿D-D线的断面图。
图8(a)是图7的沿A-A线的断面图,图8(b)是图7的沿B-B线的断面图,图8(c)是图7的沿C-C线的断面图。在实施例4相关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中,筐体10与凸缘部30之间的第2间隙g2上,筐体10的面对凸缘部30的表面11上形成有圆环状的凸部11b,该圆环状的凸部11b与旋转轴20的轴心保持同心状态,且向旋转轴20的轴向突出。并且,凸缘部30的面对筐体10的表面31上形成有圆环状的凹部31a,该圆环状的凹部31a与旋转轴20的轴心保持同心状态,且使得与其面对的圆环状的凸部11b隔开间隙而被插入,由此形成错综复杂的空间形状(迷宫结构)。
实施例4相关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中,筐体10一侧的凹凸部的圆环状的各凸部11b上设置有连通部(切口部)11e,由此横切凸部11b而使得筐体10一侧的凹凸部的互相邻接的圆环状的凹部11a相互连通。即,在第2间隙g2设置有由切口部11e构成的空间,由此连通邻接的圆环状的凹部11a。
根据这种结构,相较于筐体10侧的凹凸部以及凸缘部30侧的凹凸部相互嵌合的部分上的旋转轴20的轴向上的第2间隙g2的尺寸,通过横切凸部11b而连通相互邻接的圆环状的凹部11a的连通部(切口部)11e的旋转轴20的轴向上的间隙尺寸更大,因此,因离心力而移动的流动性物质从内侧的圆环状的凹部11a引导至连通部(切口部)11e,并通过该连通部(切口部)11e而轻易移动到隔壁且外侧的圆环状的凹部11a。
并且,实施例4相关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中,连通部(切口部)11e分别设置在以旋转轴20的轴心为中心的多个放射线状的线上。即,切口部11e分别设置在沿着以旋转轴20的轴心为中心的放射线状的线上。并且,切口部11e在放射线状的同一直线上以不连续连通互相邻接的圆环状的凹部11a的方式设置。即,优选为,切口部11e沿着同一直线以非连续的方式交错而被形成(参照图7,图8)。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过,这些仅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上述以外的各种各样的结构。
例如,形成第2间隙g2的圆环状的凹部11a,31a,圆环状的凸部11b,31b,连通凹部11c,31c,沟部11d,31d,以及,切口部11e,31e的结构并不局限于图1~图9所示的实施例1~4所记载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各种必要的个数可以适当选择,其形状和各种尺寸或各种布置也可以适当设计。并且,图1~图9所示的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中揭示了在筐体10的上方配置凸缘部30的同时旋转轴20在纵向上配置的状态,不过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凸缘部30可以配置于筐体10的下方,例如,筐体10、凸缘部30、旋转轴20均可横向配置。并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在旋转轴20与通孔10a之间设置表面摩擦阻力小至不妨碍旋转轴20旋转的程度的O型环,只要旋转轴20能够自由旋转地插入到通孔10a就可以采用各种形式。
并且,上述的实施例1~4中由连通凹部或切口部来构成连通部,不过可以采用通孔结构。采用这种结构也同样可以使得因离心力而移动的流动性物质从内侧的圆环状的凹部引导至通孔,并通过该通孔而轻易移动到隔壁且外侧的圆环状的凹部。
并且,上述实施例1~4中的以非连续(交错)的方式设置在放射线状的线上的连通部或沟部相互隔开均匀角度而被配置,但是,该角度可以为互不均匀。即使采用这种结构也可以将因离心力而移动的流动性物质从内侧的圆环状的凹部引导至通孔或沟部,并通过该通孔或沟部轻易向外侧移动。
另外,上述的实施例1的变形例2中,只有各凸部31b的旋转轴20一侧的侧面具有越接近各凸部31b的前端越向外侧倾斜的结构,并且,只有各凹部11a的旋转轴20一侧的侧面具有越接近各凹部11a的底部越向外侧倾斜的结构,不过可以采用相反的结构。即,只有各凸部31b的外面的侧面具有越接近各凸部31b的前端越向旋转轴20一侧倾斜的结构,只有各凹部11a的外面的侧面具有越接近各凹部11a的底部越向旋转轴20一侧倾斜的结构也可以。这种结构也同样使得受到离心力的流动性物质轻易从旋转中心向外周方向移动。
并且,上述的实施例1的变形例1~2也可以作为其他实施例2~4的变形例。此时也可以使得受到离心力的流动性物质轻易从旋转中心向外周方向移动。
并且,上述的实施例3及实施例4中,为了省略说明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因此未对沟部31d进行了说明。但是其并不意味着省略了沟部31d,如同实施例1的沟部11d,实施例3及实施例4中也可以设置沟部31d。此时也同样地使得间隙g2中流动性物质根据凸缘部30的旋转而从旋转中心迅速地移动到外侧,可以轻易使得流动性物质排出到筐体10外部。
【符号说明】
1旋转轴贯通部
10筐体
10a通孔
11筐体的面对凸缘部的表面
11a形成在筐体上的圆环状的凹部
11b形成在筐体上的圆环状的凸部
11c形成在筐体上的连通部(连通凹部)
11d形成在筐体上的沟部
11e形成在筐体上的连通部(切口部)
20旋转轴
21旋转轴承部件
22将凸缘部固定于旋转轴的部件
30凸缘部
30a凸缘部的外边缘部
31凸缘部的面对筐体的表面
31a形成在凸缘部的圆环状的凹部
31b形成在凸缘部的圆环状的凸部
31c形成在凸缘部的连通部(连通凹部)
31d形成在凸缘部的沟部
31e形成在凸缘部的连通部(切口部)
110旋转轴贯通部侧的筐体
110a旋转轴贯通部侧的筐体的外周面
210旋转轴贯通部侧以外的筐体
g1通孔和旋转轴之间的间隙(第1间隙)
g2筐体和凸缘部之间的间隙(第2间隙)

Claims (7)

1.一种防水结构,是旋转轴贯通部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筐体;
通孔,设置在所述筐体上;
旋转轴,旋转自如地插通于所述通孔中;
凸缘部,在所述筐体的外侧被固定于所述旋转轴上并与其一起旋转,其中,
所述筐体的外侧及所述凸缘部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所述间隙中沿轴向设置有迷宫结构,
所述迷宫结构包括:
设置在所述筐体的所述间隙侧且与所述旋转轴的轴心保持同心状态的多个圆环状的凹凸部;
设置在所述凸缘部的所述间隙侧且与所述旋转轴的轴心保持同心状态的多个圆环状的凹凸部,其中,
所述筐体侧的凹凸部及所述凸缘部侧的凹凸部相隔间隙而嵌合,并且具有以下结构:
(1)所述筐体侧的凹凸部的圆环状的各凸部上设置有连通部,使得其横切所述凸部而连通所述筐体侧的凹凸部的互相邻接的圆环状的凹部,或者,
(2)所述凸缘部侧的凹凸部的圆环状的各凸部上设置有连通部,使得横切其所述凸部而连通所述凸缘部侧的凹凸部中互相邻接的圆环状的凹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部是设置在所述凸部上的连通凹部、切口部或通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部分别设置在以所述旋转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多个放射线状的线上,并且,
在所述多个放射线状的同一直线上,所述连通部以不连续连通互相邻接的所述圆环状的凹部的方式被设定。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筐体的所述间隙侧或所述凸缘部的所述间隙侧上还设置有沟部,其从构成所述迷宫结构的最外侧的所述圆环状的凹部更向外侧而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以所述旋转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多个放射线状的线上分别设置有所述沟部,并且,
所述沟部与设置在所述迷宫结构的最外侧的所述连通部不位于放射线状的同一直线上。
6.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就所述圆环状的各凸部来说,
(3)所述各凸部的旋转轴侧的侧面越接近所述各凸部的前端越向外侧倾斜,以及/或
(4)所述各凸部的外侧的侧面越接近所述各凸部的前端越向旋转轴侧倾斜。
7.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就所述圆环状的各凹部来说,
(3)所述各凹部的旋转轴侧的侧面越接近所述各凹部的底部越向外侧倾斜,以及/或
(4)所述各凹部的外侧的侧面越接近所述各凹部的底部越向旋转轴侧倾斜。
CN201310167896.8A 2013-05-09 2013-05-09 防水结构 Active CN1032775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67896.8A CN103277523B (zh) 2013-05-09 2013-05-09 防水结构
JP2013111838A JP5579901B1 (ja) 2013-05-09 2013-05-28 回転軸貫通部の防水構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67896.8A CN103277523B (zh) 2013-05-09 2013-05-09 防水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77523A true CN103277523A (zh) 2013-09-04
CN103277523B CN103277523B (zh) 2016-01-13

Family

ID=49060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67896.8A Active CN103277523B (zh) 2013-05-09 2013-05-09 防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579901B1 (zh)
CN (1) CN1032775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36312B2 (ja) * 2014-12-17 2021-02-24 東芝産業機器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36281U (zh) * 1975-04-25 1976-11-04
US4157834A (en) * 1978-03-20 1979-06-12 The Garrett Corporation Seal system
JPS56108059U (zh) * 1980-01-19 1981-08-21
JPS6321811Y2 (zh) * 1982-06-23 1988-06-15
JPH03149103A (ja) * 1989-11-07 1991-06-25 Toshin Seiki Kk 工作機械の軸受装置
JPH066690Y2 (ja) * 1987-06-08 1994-02-16 株式会社明電舎 回転軸貫通部の防水構造
CN2459479Y (zh) * 2000-12-28 2001-11-14 程玉全 密封组合结构
JP2002357273A (ja) * 2001-03-30 2002-12-13 Holset Eng Co Ltd オイル制御装置
AU2009217408A1 (en) * 2008-09-30 2010-04-15 Cbc Australia Pty Ltd Sealing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36281U (zh) * 1975-04-25 1976-11-04
US4157834A (en) * 1978-03-20 1979-06-12 The Garrett Corporation Seal system
JPS56108059U (zh) * 1980-01-19 1981-08-21
JPS6321811Y2 (zh) * 1982-06-23 1988-06-15
JPH066690Y2 (ja) * 1987-06-08 1994-02-16 株式会社明電舎 回転軸貫通部の防水構造
JPH03149103A (ja) * 1989-11-07 1991-06-25 Toshin Seiki Kk 工作機械の軸受装置
CN2459479Y (zh) * 2000-12-28 2001-11-14 程玉全 密封组合结构
JP2002357273A (ja) * 2001-03-30 2002-12-13 Holset Eng Co Ltd オイル制御装置
AU2009217408A1 (en) * 2008-09-30 2010-04-15 Cbc Australia Pty Ltd Sealing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79901B1 (ja) 2014-08-27
CN103277523B (zh) 2016-01-13
JP2014219095A (ja) 2014-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13376B (zh) 滑动件
US10359072B2 (en) Journal bearing and rotary machine
CN103765060B (zh) 滑动部件
JPH11193789A (ja) スクロールコンプレッサ
JP6458459B2 (ja) 円すいころ軸受
JP5534616B2 (ja) 液体潤滑剤を使用する潤滑されたベアリングアセンブリをシールするためのデバイス
CN207687346U (zh) 密封环
JP2019044975A (ja) 円すいころ軸受
CN103277523A (zh) 防水结构
JP2017115779A (ja) オイルポンプ
JPWO2016158848A6 (ja) シールリング
JP2014224565A (ja) オイルシール
CN105089570B (zh) 用于采油系统的控水装置
JP2003526305A (ja) 改良されたベアリング絶縁体
CN105443598B (zh) 等速接头
JP5644350B2 (ja) 転がり軸受用保持器および転がり軸受
CN100357620C (zh) 流体动压轴承
JP2015504999A5 (zh)
JP2006234096A (ja) 密封転がり軸受
JP5961155B2 (ja) オイルポンプ
CN104669934B (zh) 门式罩壳组件
ES2703824T3 (es) Cojinete hidrostático con función hidrodinámica
JP6597236B2 (ja)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の潤滑構造
KR102477394B1 (ko) 허브 캐리어
JP4518162B2 (ja) 鎖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Yokohama City, Kanagawa County, Japan built area nakamachidai three chome 12 No. 1

Patentee after: Sodick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Yokohama, Yokohama, Japan, 3 Ding 12, No. 1, Zhong Zhi Tai,

Patentee before: Sodick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