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47873B - 输入端子台 - Google Patents

输入端子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47873B
CN103247873B CN201210382872.XA CN201210382872A CN103247873B CN 103247873 B CN103247873 B CN 103247873B CN 201210382872 A CN201210382872 A CN 201210382872A CN 103247873 B CN103247873 B CN 1032478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piece
terminal
input terminal
inner lead
terminal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8287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47873A (zh
Inventor
松田和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47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478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478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478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输入端子台,其无需进行钎焊操作或利用压接套筒的固定操作,就可以可靠地与内部引线电气及机械连接。输入端子台具有:端子金属件(1),其保持内部引线(3)并与内部引线(3)电气连接;以及端子容纳部(2),其是供端子金属件(1)压入的中空构造的绝缘体。如果将端子金属件(1)向端子容纳部(2)中压入,则端子金属件(1)利用端子金属件变形导轨(2c),通孔(1a、1b)变形为向X方向收缩,内部引线(3)的芯线部分(3a)被通孔(1a)、覆盖部分(3b)被通孔(1b)分别夹持。另外,从压入端子金属件(1)途中的输入端子台的外观,可以目视确认内部引线(3)可靠地保持在端子金属件(1)中。

Description

输入端子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入端子台,其与电气设备内的内部引线电气及机械连接。
背景技术
当前,电气设备内的内部引线与输入端子台之间的电气连接,是将内部引线钎焊在与输入端子台有电气导电性的部位上。或者,在内部引线上安装金属件,将其利用压接套管等压接固定在与输入端子台有电气导电性的部位上。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输入端子,其将由与端子金属件相比优质的电气良导体构成的电极棒埋设在端子金属件内,利用固定构件将输入电线紧固在该电极棒的一端上,将内部引线经由压接套管压接固定在另一端上,由此,使连接系的电阻减小。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以及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金属端子,其不使用钎焊就可以容易地将电气部件的引线连接。在专利文献2中示出的金属端子,在通过弯曲其前端而设置的保持部中,弹性地夹持而保持引线。通过将保持部以该状态按入压入成形体的凹部中,保持部嵌入凹部中,引线、金属端子以及压入成形体紧密接触。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示出的金属端子,是将连续的1张弹性金属板弯曲成V字形状而形成的,在V字形状的内侧具有扁平的2个平面和使这2个平面连续的连续部。在设置在该连续部上的缺口部中插入引线,以夹持的状态将引线压入凹状夹压体的凹部中,由此,利用V字形状的2个平面和其角部弹力地夹压保持引线。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2-1263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23616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2361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近年来,伴随电气设备的小型化,电气设备内的配线操作空间变窄,将内部引线钎焊在与输入端子台有电气导电性的部位上的操作,或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利用压接套管进行固定的操作变得困难。因此,希望有一种无需进行上述操作,就可以与内部引线连接的输入端子台。
在专利文献2以及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金属端子,虽然不进行钎焊就可以将引线连接,但两者均是将夹持而保持引线一部分的金属端子向成形体的凹部中压入的简单的构造,从而不能说引线与金属端子的电气及机械连接具有充分的可靠性。例如在夹持引线的金属端子没有充分压入凹部中的情况、或在引线以倾斜的状态插入并保持该状态而进行夹持的情况下,不具有对这些情况进行确认或防止的构造,因此存在引线脱落的可能性。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目的是得到一种输入端子台,其无需进行钎焊操作或利用压接套管的固定操作,就可以与内部引线可靠地电气及机械连接。
本发明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具有:端子金属件,其保持内部引线并与内部引线电气连接;以及端子容纳部,其是供端子金属件压入的中空构造的绝缘体,该输入端子台在将端子金属件向端子容纳部中压入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内部引线在端子金属件中保持的方向且与Z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Y方向在同一平面内正交并且与所述Z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X方向时,端子金属件具有:螺钉容纳部,其供与外部引线连接的配线螺钉装;第1贯通部,其保持内部引线的芯线部分且在X方向上可以伸缩;以及第2贯通部,其保持内部引线的覆盖部分且在X方向上可以伸缩。端子容纳部具有:插入狭缝,其设置为在所述Z方向上细长,供内部引线插入;以及端子金属件变形导轨,其设置为中空构造的内部空间朝向Z方向逐渐变窄,促进端子金属件的变形。在内部引线插入在插入狭缝、第2贯通部以及第1贯通部中的状态下,通过将端子金属件向端子容纳部中压入,端子金属件变形为第1贯通部和第2贯通部向X方向收缩,内部引线的芯线部分被第1贯通部夹持、覆盖部分被第2贯通部夹持。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通过内部引线在第1贯通部中夹持内部引线的芯线部分,端子金属件与内部引线电气及机械连接,并且通过覆盖部分在第2贯通部中夹持覆盖部分,可以提高端子金属件与内部引线的机械连接强度,因此,无需执行钎焊操作或利用压接套筒进行的固定操作,就能可靠地与内部引线电气及机械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主视斜视图、后视斜视图以及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分解斜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金属件的剖视斜视图。
图4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开始压入时的输入端子台的主视斜视图。
图5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开始压入时的输入端子台的主视剖视图以及后视剖视图。
图6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压入途中的输入端子台的主视剖视图以及后视剖视图。
图7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压入完成后的输入端子台的主视剖视图以及后视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金属件的主视斜视图。
图9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端子金属件压入完成后的输入端子台的主视剖视放大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容纳部的剖视斜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剖视斜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容纳部的后视斜视图。
图1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中,保持内部引线的端子金属件的剖视斜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金属件的主视斜视图以及后视斜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金属件的主视斜视图以及后视斜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金属件的后视斜视图。
图1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中,保持内部引线的端子金属件的主视斜视图以及剖视斜视图。
图1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中,保持内部引线的端子金属件的主视斜视图以及剖视斜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金属件的主视斜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金属件的主视斜视图以及剖视斜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金属件的主视图以及侧视斜视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容纳部的主视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进行说明。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外观,(a)是主视斜视图、(b)是后视斜视图以及(c)是主视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分解斜视图,(a)是主视图、(b)是后视图。另外,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金属件的剖视斜视图,图4是表示将端子金属件开始向端子容纳部压入时的输入端子台的主视斜视图。此外,在图中,对相同、相等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
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具有:端子金属件1,其保持内部引线3并与内部引线3电气连接;以及端子容纳部2,其是压入端子金属件1的中空构造的绝缘体。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2所示,将端子金属件1向端子容纳部2中压入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内部引线3在端子金属件1中保持的方向且与Z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Y方向在同一平面内正交并与Z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X方向。
端子金属件1例如由像青銅这样的导电性材料形成,具有第1贯通部、即通孔1a,其保持内部引线3的芯线部分3a且在X方向上可伸缩;以及第2贯通部、即通孔1b,其保持内部引线3的覆盖部分3b且在X方向上可伸缩。端子金属件1通过在通孔1a中夹持内部引线3的芯线部分3a,与内部引线3电气及机械连接。另外,通过在通孔1b中夹持内部引线3的覆盖部分3b,加强端子金属件1与内部引线3的机械连接。
如图3所示,通孔1a的内径尺寸小于内部引线3的覆盖部分3b的外径尺寸。由此,内部引线3的覆盖部分3b无法穿过通孔1a,因此不会发生由于覆盖部分3b插入通孔1a中而导致的电气接触不良。另外,在向端子金属件1中插入内部引线3时,覆盖部分3b不会穿过通孔1a而停止在通孔1a处,由此,可以进行内部引线3的定位。
另外,端子金属件1具有内螺纹部1c,该内螺纹部1c作为安装配线螺钉4的螺钉容纳部。配线螺钉4与外部引线(未图示)连接。另外,端子金属件1在与Y方向平行的两个侧面上具有细板部1d,其与其他的部分相比变形强度较小。该细板部1d促进向端子容纳部2中压入的端子金属件1的变形。并且,端子金属件1具有下端部向内侧弯折的压入引导导轨。此外,对压入引导导轨将后述。
压入端子金属件1的端子容纳部2,例如由绝缘性树脂形成,具有插入狭缝2a,其设置为在Z方向上细长,并供内部引线3插入。另外,如图4所示,端子容纳部2具有细板导轨部2b,其与细板部1d对应地设置,作为压入端子金属件1时的定位单元。
另外,如图2所示,端子容纳部2具有开口部2i,通过该开口部2i,在压入端子金属件1的途中,可以从外部确认分别在通孔1a、1b中夹持内部引线3的芯线部分3a和覆盖部分3b的情况。并且,在端子容纳部2中,以中空构造的内部空间朝向Z方向逐渐变窄的方式设置有端子金属件变形导轨。此外,对端子金属件变形导轨将后述。
接下来,使用图5至7,对将端子金属件1向端子容纳部2中压入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5表示将端子金属件1开始向端子容纳部2压入时的输入端子台,图6表示将端子金属件1向端子容纳部2压入途中的输入端子台,并且,图7表示将端子金属件1向端子容纳部2压入完成后的输入端子台。此外,在图5至7中,(a)是主视剖视图、(b)是后视剖视图。
首先,在将端子金属件1向端子容纳部2压入时,通过使端子金属件1的细板部1d穿过设置在端子容纳部2上的细板导轨部2b中而进行定位(参照图4)。然后,将端子金属件1压入至端子容纳部2的途中为止,将内部引线3的芯线部3a按照端子容纳部2的插入狭缝2a、端子金属件1的通孔1b、通孔1a的顺序插入。
端子金属件1通过下端部向内侧弯折的压入引导导轨1e,被引导为平滑地向端子容纳部2中压入。在端子容纳部2中,以中空构造的内部空间朝向Z方向逐渐变窄的方式设置有端子金属件变形导轨2c。此外,在开始压入时,如图5所示,在通孔1a、1b与内部引线3之间存在间隙。即,内部引线3处于在端子金属件1中轻微地被保持的状态,并没有被固定。
然后,如图6所示,如果进一步将端子金属件1向端子容纳部2压入,则端子金属件1由于端子金属件变形导轨2c,通孔1a、1b以向X方向收缩的方式变形,内部引线3的芯线部分3a被通孔1a夹持、覆盖部分3b被通孔1b夹持。在该压入途中,通孔1a、1b与内部引线3的间隙关闭,内部引线3被端子金属件1牢固地保持。
此外,由于通孔1a、1b与内部引线3的间隙在压入途中关闭,因此从压入端子金属件1途中的输入端子台的外观,可以目视确认内部引线3可靠地保持在端子金属件1中。如图7所示,在将端子金属件1压入完成后的输入端子台中,不能从外部看到端子金属件1的通孔1a、1b。
压入完成后,端子金属件1的内螺纹部1c与配线螺钉4接合。在该配线螺钉4上进行配线的外部引线(未图示),经由配线螺钉4和端子金属件1而与内部引线3电气连接。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通过在通孔1a中夹持内部引线3的芯线部分3a,端子金属件1与内部引线3电气及机械连接,并且,通过在通孔1b中夹持覆盖部分3b,可以使端子金属件1与内部引线3的机械连接强度提高。
因此,无需进行钎焊操作或利用压接套管进行的固定操作,就可以与内部引线3可靠地电气及机械连接。另外,从压入端子金属件1途中的输入端子台的外观,可以目视确认保持在端子金属件1中的内部引线3,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不易发生内部引线3的连接不良或脱落的可靠性高的连接。
实施方式2
使用图8及图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金属件的主视斜视图,图9是表示将端子金属件1向端子容纳部2中压入完成后的输入端子台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金属件1在其两个侧面的细板部上具有第1防脱单元、即防脱部1f,该防脱部1f用于压入端子容纳部2中的端子金属件1而使其不会脱落。另外,如图9所示,端子容纳部2具有第2防脱单元、即防脱凸起2d,该防脱凸起2d与端子金属件1的防脱部1f卡合。对于其他的结构,由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端子金属件1的防脱部1f,由具有弹性的板形成,在向端子容纳部2中压入完成后,与端子容纳部2的防脱凸起2d卡合而将端子金属件1固定在端子容纳部2中。此外,第1防脱单元与第2防脱单元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9的结构。
根据本实施方式2,在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效果的基础上,利用设置在端子金属件1上的防脱部1f和与其卡合的端子容纳部2的防脱凸起2d,在对端子金属件1施加向上方向拔出的力时,可以防止端子金属件1的脱落。
实施方式3
使用图10及图1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容纳部的剖视斜视图,图11是表示将端子金属件向端子容纳部压入完成后的输入端子台的剖视斜视图。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容纳部2具有第3防脱单元、即防脱部2e,该防脱部2e用于固定压入的端子金属件1,以使其不会脱落。对于其他的结构,由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11所示,压入完成后的端子金属件1的上板部,被设置在端子容纳部2上的防脱部2e固定。由此,在对端子金属件1施加向上方拔出的力时,可以防止端子金属件1的脱落,可以实现与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4
使用图12及图1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容纳部的后视斜视图,图13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中,保持内部引线的端子金属件的剖视斜视图。
本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容纳部2具有芯线弯曲导轨2f,该芯线弯曲导轨2f使在端子金属件1的通孔1a中保持的内部引线3的芯线部分3a向上方向弯折而紧贴在端子金属件1的侧面上。对于其他的结构,由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12所示,芯线弯曲导轨2f是设置在端子容纳部2的正面侧的内壁部上的槽,其前端部变细。如果将端子金属件1向端子容纳部2中压入,则从通孔1a伸出的芯线部分3a的前端,穿过芯线弯曲导轨2f。如图13所示,在压入完成后,内部引线3的芯线部分3a被芯线弯曲导轨2f向上方向弯折,并紧贴在端子金属件1的侧面上。由此,与没有芯线弯曲导轨2f的情况相比,可以增加芯线部分3a与端子金属件1的接触面积。
根据本实施方式4,在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效果的基础上,利用设置在端子容纳部2上的芯线弯曲导轨2f,可以增加端子金属件1与芯线部分3a的接触面积,因此,可以减小端子金属件1与内部引线3的连接阻抗。
实施方式5
使用图1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进行说明。图14表示本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金属件,(a)是主视斜视图、(b)是后视斜视图。本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金属件1,具有多组(在图14中是3组)保持内部引线3的芯线部分3a的通孔1a和保持内部引线3的覆盖部分3b的通孔1b。由于其他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此外,在图14中,多组通孔1a、1b设置为相同尺寸,但多组通孔1a、1b也可以分别具有不同尺寸,以对应不同的线径的内部引线3。
根据本实施方式5,在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在端子金属件1上设置多组保持内部引线的通孔1a、1b,可以进行多条内部引线3的交叉配线。另外,通过设置彼此尺寸不相同的多组通孔1a、1b,可以在1个端子金属件1上连接不同线径的内部引线3,从而提高通用性。
实施方式6
使用图1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进行说明。图15表示本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金属件,(a)是主视斜视图、(b)是后视斜视图。本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金属件1,将保持内部引线3的芯线部分3a的通孔1a和保持覆盖部分3b的通孔1b,形成为X方向的直径较长的大致椭圆形状。对于其他的结构,由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此外,通孔1a、1b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如上述实施方式1的大致圆形、和如本实施方式6的大致椭圆形状,但优选易于插入内部引线3,可以可靠地夹持内部引线3,但内部引线3不易脱落的形状。
根据本实施方式6,在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将设置在端子金属件1上的保持内部引线的通孔1a、1b形成为大致椭圆形状,使内部引线的插入变得容易并提高操作效率。
实施方式7
使用图1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进行说明。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金属件的后视斜视图。本实施方式7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金属件1的通孔1b具有凸起部1g,该凸起部1g以陷入所夹持的内部引线3的覆盖部分3b中的方式在X方向上凸出。对于其他的结构,由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7,在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在端子金属件1的通孔1b的内侧上凸出的凸起部1g向内部引线3的覆盖部分3b中陷入,因此,提高端子金属件1对内部引线3的保持力。
实施方式8
在上述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7中,作为保持内部引线3的芯线部分3a并可以在X方向上伸缩的第1贯通部,使用了大致圆形或大致椭圆形的通孔1a,但第1贯通部的形式并不限于此。在下面的实施方式8至实施方式10中,举例说明第1贯通部的其他形式。
使用图1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进行说明。图17表示在本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中,保持内部引线的端子金属件,(a)是主视斜视图、(b)是剖视斜视图。
本实施方式8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金属件1作为第1贯通部具有倾斜细板部1h,该倾斜细板部1h在X方向上可以伸缩的部分相对配置且具有弹性,利用该倾斜细板部1h夹持芯线部分3a。对于其他的结构,由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8,在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效果的基础上,由于通过倾斜细板部1h保持内部引线3的芯线部分3a,因此即使在芯线部分3a的线径存在偏差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倾斜细板部1h的弹性不会划伤芯线部分3a而进行保持。
实施方式9
使用图1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进行说明。图18表示在本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中,保持内部引线的端子金属件,(a)是主视斜视图、(b)是剖视斜视图。
本实施方式9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金属件1作为第1贯通部具有相对的2个倾斜板部1i,该相对的2个倾斜板部1i由端子金属件1的与X方向的平行的侧面的一部分向内侧倾斜方向弯折而形成,利用这2个倾斜板部1i夹持芯线部分3a。如图18所示,在倾斜板部1i中保持芯线部分3a的部分加工成曲线形状,形成为从X方向的两侧夹持芯线部分3a的形状。对于其他的结构,由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9,在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利用倾斜板部1i对内部引线3的芯线部分3a进行保持,因此端子金属件1与芯线部分3a的接触面积增加,可以减小端子金属件1与内部引线3的连接阻抗。
实施方式10
使用图19,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0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进行说明。图19表示本实施方式10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金属件,(a)是主视斜视图、(b)是保持内部引线时的主视斜视图。
本实施方式10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金属件1作为第1贯通部具有第1板部1k和第2板部1j,该第1板部1k由端子金属件1的与X方向平行的侧面的一部分向内侧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该第2板部1j与第1板部1k正交,利用第1板部1k和第2板部1j夹持芯线部分3a。
如图19(b)所示,在由端子金属件1的侧面的一部分向内侧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的第1板部1k上,放置芯线部分3a。在与该第1板部1k正交的第2板部1j中,保持芯线部分3a的部分被加工成曲线形状,成为从X方向的单侧夹持芯线部分3a的形状。另外,第1板部1k和第2板部1j具有间隙1m,利用该间隙1m,在芯线部分3a的前端弯折的状态对其夹持。对于其他的结构,由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10,在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利用彼此正交的第1板部1k和第2板部1j保持内部引线3的芯线部分3a,并且具有间隙1m,利用该间隙1m,在芯线部分3a的前端弯折的状态下可以对其夹持,因此,增加端子金属件1与芯线部分3a的接触面积,减小端子金属件1与内部引线3的连接阻抗。
实施方式11
使用图20,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1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进行说明。图20表示本实施方式11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金属件,(a)是主视斜视图、(b)是剖视斜视图、(c)是保持内部引线时的剖视斜视图。
本实施方式11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金属件1,在其通孔1a、1b中分别具有在X方向上非对称地凸出的1对凸起部1n。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7(图16)中,在端子金属件1的通孔1b中,设置了向所夹持的内部引线3的覆盖部分3b中陷入的凸起部1g,但在本实施方式10中,使1对凸起部1n从X方向的两侧非对称地凸出,而使所夹持的内部引线3弯曲。
此外,在图20中,将1对非对称的凸起部1n设置在通孔1a、1b的双方上,但也可以在通孔1a、1b中的任一方上设置。对于其他的结构,由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11,在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利用凸起部1n使由通孔1a、1b所夹持的内部引线3弯曲,因此,进一步提高内部引线3的抗拔出强度,可以防止内部引线3的脱落。
实施方式12
使用图2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进行说明。图21表示本实施方式12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金属件,(a)是主视图、(b)是侧视斜视图。另外,图22是本实施方式12所涉及的端子容纳部的主视斜视图。
本实施方式12所涉及的输入端子台的端子金属件1作为配线螺钉4的螺钉容纳部,替代内螺纹部1c(图2),具有螺母5和螺母保持单元、即螺母垫板部1p。另外,如图22所示,在端子容纳部2中设置有:固定槽2g,其供螺母垫板部1p插入;以及螺母容纳部2h,其供螺母5嵌入并进行定位。对于其他的结构,由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12,在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效果的基础上,在端子金属件1的板厚较薄,而不能得到所需的配线螺钉4的内螺纹部1c的螺纹数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螺母5安装配线螺钉4。
此外,本发明可以在其发明的范围内,对各实施方式进行自由组合,或对各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形、省略。
本发明可以作为连接电气设备的内部引线与外部引线的输入端子台使用。

Claims (20)

1.一种输入端子台,具有:端子金属件(1),其保持内部引线(3)并与所述内部引线(3)电气连接;以及端子容纳部(2),其是供所述端子金属件(1)压入的中空构造的绝缘体,
该输入端子台的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端子金属件(1)向所述端子容纳部(2)中压入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所述内部引线(3)在所述端子金属件(1)中保持的方向且与所述Z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所述Y方向在同一平面内正交并且与所述Z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X方向时,
所述端子金属件(1)具有:螺钉容纳部(1c),其供与外部引线连接的配线螺钉(4)安装;第1贯通部(1a),其保持所述内部引线(3)的芯线部分(3a)且在所述X方向上可以伸缩;以及第2贯通部(1b),其保持所述内部引线(3)的覆盖部分(3b)且在所述X方向上可以伸缩,
所述端子容纳部(2)具有:插入狭缝(2a),其设置为在所述Z方向上细长,供所述内部引线插入;以及端子金属件变形导轨(2c),其设置为中空构造的内部空间朝向所述Z方向逐渐变窄,促进所述端子金属件(1)的变形,
在所述内部引线(3)插入在所述插入狭缝(2a)、所述第2贯通部(1b)以及所述第1贯通部(1a)中的状态下,通过将所述端子金属件(1)向所述端子容纳部(2)中压入,所述端子金属件(1)变形为所述第1贯通部(1a)和所述第2贯通部(1b)向所述X方向收缩,所述内部引线(3)的所述芯线部分(3a)被所述第1贯通部(1a)夹持、所述覆盖部分(3b)被所述第2贯通部(1b)夹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容纳部(2)具有开口部(2i),通过该开口部(2i)在压入所述端子金属件(1)的途中,可以从外部确认所述内部引线(3)的所述芯线部分(3a)和所述覆盖部分(3b)分别被所述第1贯通部(1a)和所述第2贯通部(1b)夹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金属件(1)具有下端部向内侧弯折的压入引导导轨(1e),所述压入引导导轨(1e)引导为所述端子金属件(1)平滑地向所述端子容纳部(2)中压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金属件(1)在与所述Y方向平行的两个侧面上具有细板部(1d),该细板部(1d)与其他的部分相比变形强度小,所述细板部(1d)促进向所述端子容纳部(2)中压入的所述端子金属件(1)的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入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容纳部(2)具有细板导轨部(2b),该细板导轨部(2b)与所述细板部(1d)对应设置,作为压入所述端子金属件(1)时的定位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贯通部(1a)是其内径尺寸小于所述内部引线(3)的所述覆盖部分(3b)的外径尺寸的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金属件(1)具有第1防脱单元(1f),该第1防脱单元(1f)将压入所述端子容纳部(2)中的所述端子金属件(1)固定在所述端子容纳部(2)上,以使其不脱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入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容纳部(2)具有第2防脱单元(2d),该第2防脱单元(2d)与上述第1防脱单元(1f)卡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容纳部(2)具有第3防脱单元(2e),该第3防脱单元(2e)固定压入的所述端子金属件(1)以使其不脱落。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容纳部(2)具有芯线弯曲导轨(2f),该芯线弯曲导轨(2f)使在所述端子金属件(1)的所述第1贯通部(1a)中保持的所述内部引线(3)的所述芯线部分(3a)的前端向上方弯折,而紧贴在所述端子金属件(1)的侧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金属件(1)具有多组所述第1贯通部(1a)和所述第2贯通部(1b)。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入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组所述第1贯通部(1a)和所述第2贯通部(1b),分别具有不同的尺寸,以对应于不同线径的所述内部引线(3)。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贯通部(1a)以及所述第2贯通部(1b),是所述X方向的直径长的大致椭圆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贯通部(1b)具有凸起部(1g),该凸起部(1g)以向所夹持的所述内部引线(3)的覆盖部分(3b)中陷入的方式在所述X方向上凸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贯通部(1a)具有倾斜细板部(1h),该倾斜细板部(1h)在其所述X方向上可以伸缩的部分相对配置且具有弹性,利用所述倾斜细板部(1h)夹持所述芯线部分(3a)。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贯通部(1a)具有相对的2个倾斜板部(1i),该相对的2个倾斜板部(1i)由所述端子金属件(1)的与所述X方向平行的侧面的一部分向内侧倾斜方向弯折而形成,利用所述2个倾斜板部(1i)夹持所述芯线部分(3a)。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贯通部(1a)具有:第1板部(1k),其由所述端子金属件(1)的与所述X方向平行的侧面的一部分向内侧弯折成大致直角而形成;以及第2板部(1j),其与所述第1板部(1k)正交,利用所述第1板部(1k)和所述第2板部(1j)夹持所述芯线部分(3a)。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输入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板部(1k)和所述第2板部(1j)具有间隙(1m),利用该间隙(1m),在所述芯线部分(3a)的前端弯折的状态下对其夹持。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贯通部(1a)以及所述第2贯通部(1b)中的任意一方或双方,具有一对突起部(1n),该一对突起部(1n)在所述X方向上非对称地凸出,利用所述突起部(1n),使所夹持的所述内部引线(3)弯曲。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入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钉容纳部(1c)具有螺母(5)和保持该螺母(5)的螺母保持单元(1p),所述端子容纳部(2)具有:固定槽(2g),其供所述螺母保持单元(1p)插入;以及螺母收容部(2h),其供所述螺母嵌入。
CN201210382872.XA 2012-02-06 2012-10-10 输入端子台 Active CN1032478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22776A JP5836827B2 (ja) 2012-02-06 2012-02-06 入力端子台
JP2012-022776 2012-02-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47873A CN103247873A (zh) 2013-08-14
CN103247873B true CN103247873B (zh) 2015-08-19

Family

ID=48927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82872.XA Active CN103247873B (zh) 2012-02-06 2012-10-10 输入端子台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36827B2 (zh)
CN (1) CN1032478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1677B (zh) * 2014-07-16 2019-01-15 木谷电器株式会社 电连接装置、具备该装置的端子台、太阳能发电系统及电气设备
JP6582948B2 (ja) * 2015-12-09 2019-10-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気部品の固定構造、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6369037B (zh) * 2016-11-28 2018-05-18 苏州思科赛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栅栏式接线端子台螺钉防脱装置
JP6936203B2 (ja) * 2018-10-23 2021-09-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台、三連端子台、及び車載機器
WO2022190189A1 (ja) * 2021-03-09 2022-09-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端子台及び制御装置
CN113958081B (zh) * 2021-11-29 2022-07-19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环保降噪隔墙管线集成结构及其布置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36168A (ja) * 1995-02-23 1996-09-13 Murata Mfg Co Ltd リード線と金属端子の接続構造
JPH08255638A (ja) * 1995-03-17 1996-10-0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圧接端子
JP3309628B2 (ja) * 1995-02-24 2002-07-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リード線と金属端子の接続構造
CN2904331Y (zh) * 2006-04-11 2007-05-23 南京全屋电器开关有限公司 接线端子
CN102668246A (zh) * 2009-11-24 2012-09-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螺丝端子以及包括该螺丝端子的插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9336Y2 (ja) * 1976-10-28 1985-06-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端子機構
JP3072312B2 (ja) * 1994-02-28 2000-07-3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端子台
JPH08250169A (ja) * 1995-03-08 1996-09-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中継端子台
JP2001217021A (ja) * 2000-01-31 2001-08-10 Osada:Kk 端子盤
JP2006066287A (ja) * 2004-08-27 2006-03-09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 Ltd 電気器具の端子装置
JP5022433B2 (ja) * 2009-12-21 2012-09-12 ホーチキ株式会社 電源接続端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36168A (ja) * 1995-02-23 1996-09-13 Murata Mfg Co Ltd リード線と金属端子の接続構造
JP3309628B2 (ja) * 1995-02-24 2002-07-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リード線と金属端子の接続構造
JPH08255638A (ja) * 1995-03-17 1996-10-0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圧接端子
CN2904331Y (zh) * 2006-04-11 2007-05-23 南京全屋电器开关有限公司 接线端子
CN102668246A (zh) * 2009-11-24 2012-09-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螺丝端子以及包括该螺丝端子的插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47873A (zh) 2013-08-14
JP2013161658A (ja) 2013-08-19
JP5836827B2 (ja) 2015-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7873B (zh) 输入端子台
US7927127B1 (en) Electrical terminal device
US9401550B2 (en) Connector
KR102146318B1 (ko) 전기 도전체를 접촉시키기 위한 터미널
US8251758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US7803008B2 (en) Press-clamping structure and press-clamping terminal
JP2016054141A (ja) 接地ストラップと、ばね力端子と、ねじラグ端子とを有する端子台
CN104253326A (zh) 单一元件线对板连接器
JP2020107615A (ja) ケーブル組立体
JP5225794B2 (ja) 圧着端子の圧着構造
CN105429333A (zh) 铝线绕组的端子座组件及电机
JP2015097205A (ja) 可撓性溶接圧着部を備えるバスバーを有する電気デバイス
JP5390792B2 (ja) 接続部材
JP4895715B2 (ja) 編組シールド被覆電線の保持装置
JP5151936B2 (ja) 端子金具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0452558C (zh) 插座连接器
JP4493574B2 (ja) 接続端子
JP2019220317A (ja) コネクタ構造
JP7221804B2 (ja) 端子金具、及び、端子付き電線
US11677167B2 (en) Electric wire with terminal and terminal crimping device
US10897092B2 (en) Splice cap
JP2003223948A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と接続端子の接続方法及び接続装置
JP5999504B2 (ja) 絶縁トロリーシステム
KR200432361Y1 (ko) 스플라이스 단자
JP2003203701A (ja) ピアシング端子の接続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