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41467B - 工具容器 - Google Patents
工具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41467B CN103241467B CN201210126282.0A CN201210126282A CN103241467B CN 103241467 B CN103241467 B CN 103241467B CN 201210126282 A CN201210126282 A CN 201210126282A CN 103241467 B CN103241467 B CN 10324146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board
- vessel
- container
- wall
- sub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3/00—Equipment for use with tools or cutters when not in operation, e.g. protectors for storag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7/00—Packages formed by enclo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 preformed containers, e.g. boxes, cartons, sacks or bags
- B65D77/22—Details
- B65D77/24—Inserts or accessories added or incorporated during filling of containers
- B65D77/26—Elements or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protecting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0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 B65D81/05—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maintaining contents at spaced relation from package walls, or from other contents
- B65D81/107—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protect contents from mechanical damage maintaining contents at spaced relation from package walls, or from other contents using blocks of shock-absorbing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5/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为使棒状工具被收容时无法移动,经过精心设计,设有二容器零件,不设额外零件,而以相同构造互相简单操作即可组装的工具容器。在一体成型且具有相同构造的二侧容器零件P、Q组装时,将容器零件P的主板50通过其前端侧板部50c以及中间板部50b,而夹置于容器零件Q的二侧副板60的各延伸侧部位及筒体40的两边和容器零件Q的容器本体B的左右二侧壁20、30的各前侧部之间的同时,容器零件Q的主板50,则通过其前端侧板部50c及中间板部50b,而夹置于容器零件P的二侧副板60的各延伸侧部位及容器本体B的筒体40的两边和容器零件P的容器本体B的左右二侧壁20、30的各前侧部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收容钻头或端铣刀等棒状工具的工具容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关于这类工具容器,有提出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一种工具盒。此工具盒,设有一下壳体,截面为正方形;一上壳体,可嵌装于该下壳体的开口部,截面为正方形;以及一缓冲材料,配置于该下壳体底部的蛇腹构造。
从而,将一棒状工具收容于上述工具盒内时,是将棒状工具从前端部朝向该缓冲材料而插入该下壳体内后,从该下壳体的开口端部起,在该缓冲材料的弹性的原状态下露出的该棒状工具包围住,再嵌装该上壳体的方式使该棒状工具无法移动地收容于工具盒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02-284267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工具盒的该下壳体及该上壳体中,截面均为正方形而形成筒状。因此,如上述情况将该棒状工具收容于该工具盒时,该上壳体的该开口端部必须相对于该下壳体的开口端部,以同轴且高精密度相向面对后,才能由该下壳体的开口端部嵌装。
另一方面,由于该上壳体及该下壳体的各开口端部的开口形状均为正方形而成为互相可嵌合的形状,因此,如上所述的嵌装作业非常麻烦,并会导致作业效率降低的困扰。
此外,为了使该棒状工具保持在该工具盒内无法移动,而有必须增加额外零件,即缓冲材料的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状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工具容器,设有二容器零件,不需增加额外的零件即可将该棒状工具收容在该工具盒内无法移动,并具有相同构造且能够通过互相简单操作的方式完成组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工具容器为用以收容棒状工具的工具容器。
该工具容器包含,
以合成树脂分别一体成型而具有相同构造的第一及第二容器零件;
此第一及第二容器零件分别具有容器本体;以及背板材料,
容器本体包含:
矩形底壁;
二相对侧壁,从该底壁的二相对端部起,相互面对并弯折成L字形延伸;以及
筒体是该矩形底壁通过该二相对侧壁间而延伸,透过其延伸端开口部,将该棒状工具从其柄部插入而形成可进行保持的筒体,
背板材料包含:
主板,是由从相对该矩形底壁的其它二相对端部之一的相对端部的该容器本体的对应部位起,以相对于该二相对侧壁的各延伸长度的对应长度,朝该矩形底壁的厚度方向可自由转动地延伸的基底端板部;从该基底端板部起,朝延伸方向延伸的中间板部;及从该中间板部起,朝延伸方向延伸的前端板部,进而形成为长尺状;以及
二侧副板,是朝该中间板部的内侧面,自宽度方向二缘部起相互面对弯折成L字形而延伸;
将第一容器零件的容器本体、主板及二侧副板,分别当作第一容器本体、第一主板及第一二侧副板,并且将第二容器零件的容器本体、主板及二侧副板,分别当作第二容器本体、第二主板及第二二侧副板,
第一二侧副板在其各延伸侧部位是沿着第二主板的该前端侧板部的宽度方向二缘部的同时,第二二侧板在各延伸侧部位,则是沿着第一主板的该前端侧板部的宽度方向二缘部,而第二容器本体的该二相对侧壁中的第二主板是在各相反侧部位之间,插入第一主板的该前端侧板部的同时,第一容器本体的该二相对侧壁中的第一主板则是在各相反侧部位之间,插入第二主板的该前端侧板部,而使第一二侧副板与第二二侧副板相连结在第一及第二主板的延伸方向上,
第一主板透过该前端侧板部及中间板部而夹置于第二二侧副板的各延伸侧部位及第二容器本体的筒体的两边中至少一边与第二容器本体的该二相对侧壁的各相反侧部位间的同时,第二主板则透过该前端侧板部及中间板部,而夹置于第一二侧副板的各延伸侧部位及第一容器本体的筒体的两边中至少一边与第一容器本体的该二相对侧壁的各相反侧部位间,从而将第一及第二容器零件液密地组装,以便收容棒状工具。
因此,该工具容器不需增加额外零件,由如上所述以合成树脂一体成型而具相同构造的第一及第二容器零件构成。组装该第一及第二容器零件时,第一二侧副板在其各延伸侧部位是沿着第二主板的该前端侧板部的宽度方向二缘部的同时,第二二侧副板在其各延伸侧部位则是沿着第一主板的该前端侧板部的宽度方向二缘部,进而第二容器本体的该二相对侧壁中的第二主板是在各相反侧部位间,插入第一主板的该前端侧板部的同时,第一容器本体的该二相对侧壁中的第一主板则是在各相反侧部位间,插入第二主板的该前端侧板部,而使第一二侧副板与第二二侧副板相连结在第一及第二主板的延伸方向上。
此时,如上所述,第二容器本体的该二相对侧壁中的第二主板是在各相反侧部位间,插入第一主板的该前端侧板部的同时,第一容器本体的该二相对侧壁中的第一主板是在各相反侧部位间,插入第二主板的该前端侧板部,此时这些插入动作并不需要高精密度地进行第二容器本体相对第一主板的操作、以及第一容器本体相对第二主板的操作,只需要让第一二侧副板在其各延伸侧部位,沿着第二主板的该前端侧板部的宽度方向二缘部的同时,让第二二侧副板在其各延伸侧部位沿着第一主板的该前端侧板部的宽度方向二缘部,即可轻易完成。
其次,随着上述的连结,第一主板透过其前端侧板部及中间板部,夹置于该第二二侧副板的各延伸侧部位及第二容器本体的筒体两边的至少一边和第二容器本体的该二相对侧壁的各相反侧部位间的同时,第二主板则透过其前端侧板部及中间板部,夹置于第一二侧副板的各延伸侧部位及第一容器本体的筒体的两边的至少一边和第一容器本体的该二相对侧壁的各相反侧部位间,进而组装第一及第二容器零件。
如上述方式组装第一及第二容器零件,可容易地组合该第一及第二容器零件。此外,当将棒状工具收容于该工具容器时,该棒状工具通过如上述方式组装第一及第二容器零件,而得以液密地收容于工具容器内。因此,即使棒状工具上附着油污,该油污也不易由第一及第二容器零件间外泄出去,并且也不会发生第一及第二容器零件间混入异物的情形。
此外,由于棒状工具的柄部是如上所述被保持在筒体内,因此该棒状工具也不会在工具容器内移动。
此外,第一及第二容器零件均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型而具有相同构造。因此,第一及第二容器零件成型所需的模具,不需要分别单独准备,只需准备第一或第二容器零件用的模具其中一个即可。
结果,第一及第二容器零件分别一体成型时,只需使用相同模具进行树脂成型即可,该工具容器的制造工程或制造作业能够非常简化的同时,模具成本及工具容器的制造成本都能够大幅地降低。
此外,本发明的工具容器中,
形成第一及第二容器零件的该合成树脂为透明的硬合成树脂,
将第一及第二主板各自的该基底端板部,在从其基底端宽度方向二端部起,互以相反方向朝外侧突出所形成的各轴部,相对于容器本体的该二相对侧壁中的该基底端板部的该基底端宽度方向二端部的对应部位所形成的各轴孔部内,可相对自由转动地连接,使用透明的硬合成树脂使该第一及第二容器零件分别一体成型。
因此,第一(或第二)主板相对于第一(或第二)容器本体的转动,如上述是以轴部在轴孔部内相对自由转动地连结而完成的。第一(或第二)主板相对于第一(或第二)容器本体能够圆滑地转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升本发明的作用效果。
此外,如上所述,由于第一及第二容器零件由透明硬质合成树脂所形成,该工具容器的外观自然会呈现高透明感,收容在工具容器中的棒状工具可以通过工具容器的围绕壁进行观察,十分方便。
此外,就该硬合成树脂来说,当第一及第二容器零件分别一体成型后,可以采用具有能够使上述各轴部和各轴孔部间容易形成相对自由转动程度的硬度的合成树脂(例如,聚碳酸酯)为例。
此外,在本发明的工具容器中,
形成第一及第二容器零件的该合成树脂为软合成树脂,
将第一及第二主板各自的该基底端板部和该第一及第二容器本体各自的该矩形底壁间的分界部形成薄壁状以作为薄壁部,继而使用所述软合成树脂使该第一及第二容器零件分别一体成型。
因此,薄壁部将作为第一(或第二)主板和第一(或第二)容器本体间的铰链部发挥功能。第一(或第二)主板相对于第一(或第二)容器本体的转动将以上述的铰链部为准进行。于是,第一(或第二)主板相对于第一(或第二)容器本体能够圆滑地转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升本发明的作用效果。
此外,就软合成树脂来说,当第一及第二容器零件分别一体成型后,可采用具有易让该薄壁部作为铰链部发挥功能的柔软度的合成树脂(例如,聚丙烯树脂)为例。
此外,在本发明的工具容器中,
该第一及第二二侧副板分别具有一厚壁部,由该中间板部朝其内侧自其宽度方向二缘部起,相互相向面对地弯折成L字形延伸;及一薄壁部,由该厚壁部的延伸端部起,朝延伸方向呈薄壁状延伸,
该薄壁部,自该厚壁部的延伸端部的外侧端部起,形成较该厚壁部更薄的形状,
该第一主板的该前端侧板部,在该宽度方向二缘部,沿着第二二侧副板的各延伸端部的内侧部,而插置于第二二侧副板的各薄壁部间的同时,第二主板的该前端侧板部,在该宽度方向二缘部,沿着第一二侧副板的各延伸端部的内侧部,而插置于第一二侧副板各薄壁部间。
如此,第一主板的前端侧板部,在宽度方向二缘部,沿着第二二侧副板的各延伸端部的内侧部,插置于第二二侧副板的上述各薄壁部间的同时,第二主板的前端侧板部,在其宽度方向二缘部,沿着第一二侧副板的各延伸端部的内侧部,插置于第一二侧副板的上述各薄壁部间,因此,第一主板的前端侧板部于第二二侧副板的上述各薄壁部间,是抵接至该第二二侧副板的各延伸端部的内侧部,并且第二主板的前端侧板部于第一二侧副板的上述各薄壁部间,则是抵接至该第一二侧副板的各延伸端部的内侧部。因此,本发明的作用效果可以更具体地完成。
此外,在本发明的工具容器中,
在各第一及第二容器本体中,
该二相对侧壁的各相反侧部位形成相互面对弯折成L字形延伸的弯折壁部,
该筒体形成有一圆筒;及相对于该圆筒的围绕壁中的各弯折壁部间的对应部位,从沿着轴向开口形成的轴向开口部的二相对缘部起,朝各弯折壁部间延伸的二延伸壁,
该前端侧板部是由宽度方向二缘部;及从该宽度方向二缘部的各相对部位起,朝厚度方向外侧突出而构成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所形成,
该第一主板的该前端侧板部在该宽度方向二缘部,于该第二容器本体的该二相对侧壁的各弯折壁部沿着其内侧,并且在该宽度方向中央部,夹置于第二容器本体中的筒体的该二延伸壁与该二相对侧壁的各弯折壁部间,进而从该第二容器本体的该二相对侧壁的各弯折壁部间起,朝其厚度方向外侧突出,并沿着各弯折壁部间,该第一主板在该前端侧板部插入该第二容器本体的该二相对侧壁的各相反侧壁部间,
并且该第二主板的该前端侧板部在该宽度方向二缘部,于该第一容器本体的该二相对侧壁的各弯折壁部沿着其内侧,并且在该宽度方向中央部,从该第一容器本体的该二相对侧壁的各弯折壁部间起,朝厚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同时,夹置于该第一容器本体的筒体的该二延伸壁和第一容器本体的该二相对侧壁的各弯折壁部间,进而沿着各弯折壁部间,该第二主板在该前端侧板部插入该第一容器本体的该二相对侧壁的各相反侧壁部间。
因此,第一主板的前端侧板部的第二容器本体的二相对侧壁的各相反侧壁部间的插入,以及第二主板的前端侧板部的第一容器本体的二相对侧壁的各相反侧壁部间的插入能够更确切地完成。因而能够进一步提升本发明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本发明的工具容器中,
该筒体的该二延伸壁是在朝各相对侧突出的截面弯曲上,从该圆筒的该轴向开口部的该二相对缘部起,朝各弯折壁部间延伸,以形成二弯曲壁,
该前端侧板部的该宽度方向中央部是由连接部;及从该连接部的宽度方向二缘部起,弯折成L字形而延伸出的二侧脚部,而被形成为朝外部突出的横截面呈コ字形,在该二侧脚部上,该二弯曲壁是由其各自的外侧夹住,以将棒状工具的该柄部固定于该圆筒内。
因此,通过端侧板部的该宽度方向中央部对于筒体的二弯曲壁的夹持,而能够更确切地完成。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本发明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本发明的工具容器中,该宽度方向中央部于该二侧脚部的间隔内,朝该前端侧板部的该中间板部起的延伸方向,形成渐窄状。
因此,通过前端侧板部的该宽度方向中央部,相对于筒体的二弯曲壁的夹置,能够更坚固。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本发明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本发明的工具容器中,筒体的前述二弯曲壁于其间隔内,在与筒体的延伸方向呈反向的方向上,形成渐窄状。
利用这种方式,也可以达到与本发明相同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具容器的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工具容器的容器零件在使主板沿着容器本体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容器零件在使主板在容器本体转动状态下的立体图(1)。
图4为图2的容器零件在使主板在容器本体转动状态下的立体图(2)。
图5为图3的容器零件在将主板自容器本体分离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6为图3的容器零件的平面图。
图7为图6的容器零件的左侧视图。
图8为图6的容器零件的右侧视图。
图9为图6的容器零件的前视图。
图10为图6的容器零件的底视图。
图11为沿图10中的11-11线的截面图。
图12为图3的容器零件在棒状工具插入筒体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2的容器零件在使主板沿着容器本体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14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工具容器的第二实施例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15为14中的15-15线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
B容器本体
D棒状工具
P,Q容器零件
T背板材料
10底壁
11,12后端部
20左侧壁
21a,31a轴孔部
22,32前侧部
30右侧壁
40筒体
41a上端开口部
42弯曲壁
50主板
50a基底端板部
50b中间板部
50c前端板部
51延伸底端部
51a轴部
51b薄壁部
53aコ字形中央部
53b缘部
53c连接部
53d脚部
60副板
61厚壁部
61a内侧部
62薄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图1所示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工具容器的实施例一。此工具容器用于收容钻头或端铣刀等棒状工具,该工具容器的横截面为正方形,该工具容器的纵截面为长方形。此外,在此实施例一中,该工具容器的全长的尺寸约为85mm,该工具容器的横截面的尺寸约为13mm×13mm。
该工具容器如图1~图4其中任一图所示,设有长尺状的二侧容器零件P、Q。
此二侧容器零件P、Q各如后述,是一体成型而具有相同构造,此二侧容器零件P、Q以能够互相拆装的方式组装而构成该工具容器(参见图1)。
一侧容器零件P中,如图1~图11其中任一图所示,设有容器本体B;以及背板材料T。在图2中,图示左斜面前侧及图示右斜面后侧分别与一侧容器零件P的前侧及后侧相对应,而图示左斜面后侧及图示右斜面前侧则分别与一侧容器零件P的左侧及右侧相对应,另图示上侧及下侧则分别与一侧容器零件P的上侧及下侧(底侧)相对应。
在一侧容器零件P中,容器本体B如图2~图4其中任一图所示,设有矩形底壁10、左右二侧壁20、30及筒体40。在左右二侧壁20、30中,由于左侧壁20如图2所示,是从底壁10的左端部朝上方弯折成L字形而延伸形成的,因而此左侧壁20在其后端壁部21上,比底壁10的后端部11更向后方延伸(参见图5或图6)。
左侧壁20的后端壁部21,为了成为朝左斜后方突出的横截面弯曲(参见图6)而朝右侧弯折,进而在背板材料T的主板50的基底端板部50a的左缘部(如后述)上,能够自其外侧卡合(参见图3、图5或图6)。此外,左侧壁20的后端壁部21以下也称为后端卡合部21。
此外,该左侧壁20在其前侧部22上,由该左侧壁20的前端壁部22a及弯折壁部22b构成,在该左侧壁20中,弯折壁部22b是指从前端壁部22a起,横截面向右侧弯折成L字形窄幅延伸(参见图2、图5或图6)而成。此外,弯折壁部22b的内侧面的长边方向的中间部位上,形成凹部h。(参见图7)。
右侧壁30如图2所示,是从底壁10的右端部朝上方弯折成L字形而延伸形成的,该右侧壁30在其后端壁部31上,则与左侧壁20的后端壁部21相同,比底壁10的后端部11更向后方延伸(参见图5或图6)。
右侧壁30的后端壁部31为了成为朝右斜后方突出的横截面弯曲而朝左侧弯折,进而在背板材料T的主板50的基底端板部50a的右缘部(如后述)上,能够自其外侧卡合(参见图4、图5或图6)。此外,右侧壁30的后端壁部31以下也称为后端卡合部31。
此外,该右侧壁30在其前侧部32上,以该右侧壁30的前端壁部32a及弯折壁部32b构成,在该右侧壁30中,弯折壁部32b是指从前端壁部32a起,朝向弯折壁部22b横截面弯折成L字形窄幅延伸(参见图5或图6)而成。此外,弯折壁部32b的内侧面的长边方向的中间部位,形成与弯折部22b的凹部h在左右方向上相面对(参见图7及图11)的凹部h。
此外,在此实施例一中,从左右二侧壁20、30的底壁10的上面起延伸出的长度约为18mm。又,左右二侧壁20、30的各外侧面的整个面上,如图2所示,可于后述的一体成型过程中进行防滑的凹凸处理。该凹凸处理如图2中所示,于左右二侧壁20、30的各外侧面,在其上下方向上的截面形成凹凸状或在宽度方向上形成长尺状。因此,容器本体B的左右二侧壁20、30能够用手部两指夹住而不会打滑。又,从上述左右二侧壁20、30的底壁10的上面起延伸出的长度,可视情况所需而适当地变更。
筒体40,如图3、图5及图6中任一图所示,设有切开状的圆筒41。此圆筒41在其轴向下端部,一体形成在底壁10的中央部,该圆筒41从其轴向下端部起朝上方延伸,并于上方设有一开口。此外,该圆筒41在其围绕壁的左侧部,透过二连结壁部23(参见图6)而一体连接至左侧壁20,而该圆筒41的围绕壁的右侧部,则是透过二连结壁部33(参见图6)而一体连接至右侧壁30。
圆筒41通过底壁10及左右二侧壁20、30相对于底壁10而朝上方呈直角延伸地被一体支撑,该圆筒41朝上方的延伸端部形成为上端开口部。
该圆筒41在其围绕壁的前侧部上,沿着轴向而朝半径方向呈切开状地设有一开口,形成前侧轴向开口部41a(参见图6)。圆筒41的前侧轴向开口部41a的开口宽度小于该圆筒41的半径,例如可设定约为1mm~2mm范围内的值。此外,以下圆筒41的上端开口部相对于前侧轴向开口部41a,以符号41b标示。此外,上述圆筒41的前侧轴向开口部41a的开口宽度可视情况所需而适当地变更。
此外,筒体40设有左右二侧弯曲壁42,此左右二侧弯曲壁42相对于圆筒41的前侧轴向开口部41a的开口宽度的中心线(二前侧弯折壁部22b、32b间的中心线)对称,从圆筒41的前侧轴向开口部41a的左右二侧内缘部起,分别朝前侧一体延伸而形成。
左侧弯曲壁42是如图6所示,从前侧轴向开口部41a的左侧内缘部起,朝右侧弯曲壁42成突出的弯曲状朝前侧延伸。在另一方面,右侧弯曲壁42则从前侧轴方向开口部41a的右侧内缘部起,朝左侧弯曲壁42成突出的弯曲状而朝前侧延伸。此外,左右二侧弯曲壁42的各延伸端部位于比左右二侧壁20、30的各前侧弯折壁部22b、32b更向后(于容器本体B中,较各前侧弯折壁部22b、32b更接近圆筒41侧)的位置上。
背板材料T是从容器本体B起,朝前后方向可自由转动地延伸形成的,此背板材料T由主板50及左右二侧副板60构成。
主板50设有基底端板部50a、中间板部50b及前端侧板部50c。基底端板部50a在其延伸底端部51如以下详细说明,可相对自由转动地连结至容器本体B的左侧壁20的后端卡合部21及右侧壁30的后端卡合部31的各下端部上。
以下针对容器零件P中的容器本体B及背板材料T之间的连接构造进行说明。容器零件P并不是将容器本体B及背板材料T分别单独成型后,再如上所述的连接以构成此容器本体B及背板材料T,而是该容器零件P包含容器本体B及背板材料T的连接构造在内,通过容器本体B及背板材料T一体成型而构成的。
但是,在此实施例一中,有关容器本体B及背板材料T间的连接构造,如图5所示,为方便起见,以容器本体B及背板材料T互相分离的状态进行说明。
在容器本体B中,在左侧壁20的后端卡合部21的下端部形成有轴孔部21a。此外,在右侧壁30的后端卡合部31的下端部,将轴孔部31a从其前方起同轴相对于后端卡合部21的轴孔部21a而形成。
在另一方面,在背板材料T的主板50中,基底端板部50a的延伸底端部51在其左右方向二端部(宽度方向二端部)上,可将左右二侧轴部51a以同轴且互为逆向地朝外突出而形成,而该基底端板部50a的延伸底端部51在左侧轴部51a上,于左侧壁20的后端卡合部21的轴孔部21a内,嵌装成可自其右侧起同轴地自由转动。此外,于右侧壁30的后端卡合部31的轴孔部31a内则嵌装成可自其左侧起同轴地自由转动。
因此,基底端板部50a在其延伸底端部51上,可相对自由转动地连接至左侧壁20的后端卡合部21及右侧壁30的后端卡合部31的各下端部上。因此,通过主板50朝容器本体B向前方转动,容器本体B的左侧壁20会在该后端卡合部21上与主板50的基底端板部50a的左侧缘部相抵接,为抵抗其弹力而自左侧卡合,而容器本体B的右侧壁30则会在该后端卡合部31上与主板50的基底端板部50a的右侧缘部相抵接,为抵抗其弹力而自右侧卡合。
此外,主板50通过从容器本体B分离而向后方转动,容器本体B的左侧壁20会在该后端卡合部21上,因抵抗其弹力而从主板50的基底端板部50a的左侧缘部分离,而容器本体B的右侧壁30则会在该后端卡合部31上,因抵抗其弹力而从主板50的基底端板部50a的右侧缘部分离。
此外,在主板50中,中间板部50b可从基底端板部50a的延伸端部起,朝其延伸方向一体延伸。前端侧板部50c可从中间板部50b的延伸端部起,朝其延伸方向一体延伸,该前端侧板部50c是由基底端板部位52及延伸端侧板部位53所构成。
基底端板部位52可由中间板部50b的延伸端部起,朝其延伸方向延伸,该基底端板部位52是与基底端板部50a及中间板部50b共同在其各左右二侧缘部间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内侧面上,沿着圆筒41的外周面的横截面呈圆形,而使横截面呈圆弧状。
延伸端侧板部位53,从基底端板部位52的延伸端部起,朝其延伸方向延伸,该延伸端侧板部位53以コ字形中间部53a及左右二侧缘部53b而构成(参见图2~图5)。コ字形中间部53a,在该延伸端侧板部位53的宽度方向中央,可形成朝其外侧突出横截面呈コ字形,该コ字形中间部53a是以该连接部53c以及从此连接部53c的宽度方向二缘部起弯折成L字形而相向面对延伸出的左右二侧脚部53d,进而使横截面形成コ字形。
左右二侧脚部53d在其各外侧面(各厚度方向的外侧面)之间的间隔,也就是,左侧脚部53d的厚度方向的外侧面(左侧面)和右侧脚部53d的厚度方向的外侧面(右侧面)之间的间隔,与容器本体B的二前侧弯折壁部22b、32b的各相对部之间的间隔相对应。此外,该左右二侧脚部53d中各相对内侧面之间的间隔,也就是,左侧脚部53d的内侧面(右侧面)和右侧脚部53d的内侧面(左侧面)之间的间隔,从延伸端侧板部位53的延伸基底端起,朝延伸端侧逐渐变宽,该左右二侧脚部53d的各相对面的间隔在延伸端侧板部位53的延伸端侧上,可比容器本体B的筒体40的左右二侧弯曲壁42的各延伸端侧外侧面之间的间隔稍微加宽。此外,该左右二侧脚部53d的各相对面的间隔,在延伸端侧板部位53的延伸基底端上,则比筒体40的左右二侧弯曲壁42的各延伸端侧外侧面间的间隔逐渐变窄。
此外,左右二侧缘部53b的厚度方向的外侧面和连接部53c的厚度方向的外侧面间的间隔,换言之,从连接部53c的厚度方向的外侧面的左右二侧缘部53b的厚度方向的外侧面起的高度,与容器本体B的二前侧弯折壁部22b、32b的各厚度方向的外侧面和筒体40的左右二侧弯曲壁42的各延伸端部间的间隔相对应(沿着容器本体B前后方向的间隔相对应)。
此外,于左右二侧缘部53b的各厚度方向的外侧面,在该长边方向中间部位上形成各隆起部u(参见图2~图5、图9及图10其中任一)。各隆起部u如后述,分别卡合至容器本体B的左右二侧壁20、30的各弯折壁部22b、32b的凹部h内,进而起到将主板50的前端侧板部50c的容器本体B内部的插入位置进行定位的作用。因此,从左右二侧缘部53b的各前端部起至各隆起部u的距离,与从各弯折壁部22b、32b的底壁10的前端部内侧面起至各凹部h的距离相对应。
左右二侧副板60中,左侧副板60是从主板50的中间板部50b的左侧缘部起,朝其内侧弯折成L字形延伸,相对地,右侧副板60则是从中间板部50b的右侧缘部起,朝其内侧弯折成L字形延伸而与左侧副板60相向面对。
左右二侧副板60分别由厚壁部61、薄壁部62及若干肋材63构成。在左侧副板60中,厚壁部61是从主板50的中间板部50b的左缘部起弯折成L字形延伸。薄壁部62是从厚壁部61的延伸端部起朝该厚壁部61的延伸方向延伸,此薄壁部62是自厚壁部61的延伸端部中的外侧端部起,以比厚壁部61更薄的厚度延伸而形成。接着在厚壁部61的延伸端部形成内侧部(以下称为内侧部61a)。若干肋材63则从主板50的中间板部50b的左侧部位起,到厚壁部61的内侧面(右侧面)为止形成三角板状。
相对地,右侧副板60是以厚壁部61、薄壁部62及若干肋材63,而相对于中间板部50b的左右方向中心线,构成对称的形状。为让该右侧副板60的厚壁部61能与左侧副板60的厚壁部61相向面对,从主板50的中间板部50b的右缘部起弯折成L字形延伸。为让该右侧副板60的薄壁部62能与左侧副板60的薄壁部62相向面对,从右侧副板60的厚壁部61的延伸端部的外侧端部起,朝该厚壁部61的延伸方向延伸。
此右侧副板60的薄壁部62,与左侧副板60的薄壁部62具有相同的厚度形成于右侧副板60的厚壁部61的外侧端部上。接着在右侧副板60的厚壁部61的延伸端部上形成内侧部(以下称为内侧部61a)。
在左右二侧副板60中,从各薄壁部62的各厚壁部61起的延伸高度和主板50的前端侧板部50c中的基底端板部位52的左右二侧缘部的板厚几乎相等。此外,右侧副板60的厚壁部61的内侧部61a在左侧副板60的厚壁部61的内侧部61a间,位于左右方向上的同一面内。
右侧副板60的若干肋材63从主板50的中间板部50b的右侧部位起,至右侧副板60的厚壁部61的内侧面(左侧面)为止,形成三角板状。
因此,如上述所构成的一侧容器零件P如下所述,利用上述滑动式模具(图中未示)通过使用树脂射出成型机(图中未示)射出组装成型,使用透明的硬合成树脂(例如聚碳酸酯)而一体成型具有相同构造。此外,上述硬质合成树脂如下所述,是指当一侧容器零件P一体成型后,具有容易进行与左侧轴部21a间的相对自由转动,以及右侧轴部51a和轴孔部31a间的相对自由转动的硬度的合成树脂。
在此一体成型时,首先预备由一上模及一下模构成的滑动式模具(图中未示)。在该滑动式模具中,将上模及下模块合于各成型开口部时,此上模及下模内部所形成的成型空间部与图3所示状态的容器零件的外形形状相对应。
也就是,当背板材料T在其主板50上与容器本体B的底壁10位于同一面时的容器零件的外形形状相对应的空间形状,与上模及下模内部所形成的成型空间部相对应。
在该成型空间部中,容器本体B的底壁10的后端部11和背板材料T的主板50的基底端板部50a的延伸底端部51间的连接部位上,具体而言是指于上述成型空间部内,相对于左侧壁20的后端卡合部21的轴孔部21a的内周面和基底端板部50a的延伸底端部51的圆柱状左侧轴部51a的外周面间的分界的对应部位上,可自由拆装地插置圆筒状的左侧芯体。此外,于上述成型空间部内,相对于右侧壁30的后端卡合部31的轴孔部31a内周面和基底端板部50a的延伸基端部51的圆柱状右侧轴部51a的外周面间的分界的对应部位上,可自由拆装地插置圆筒状的右侧芯体。
此设计是为了在容器本体B及背板材料T的一体成型完成后,后端卡合部21相对于轴孔部21a的基底端板部50a的左侧轴部51a的转动,以及后端卡合部31相对于轴孔部31a的基底端板部50a的右侧轴部51a的转动能够实现。
此外,在上述成型空间部中,相对于底壁10的后端部11的左右二侧轴部51a以外的中间部位,与主板50的基底端板部50a的延伸底端部51的左右二侧轴部51a以外的中间部位之间的分界的对应部位,当容器本体B及背板材料T的一体成型完成后,形成如后述可切断的较薄外形。
在上述组合后的滑动式模具内,在其成型空间部中,从对应容器本体一部份的注入部位,使用树脂射出成型机注入熔融状态下的透明硬合成树脂(例如聚碳酸酯)。此注入作业是将透明的硬合成树脂注入上述成型空间部整体。
如上述进行注入后,等滑动式模具冷却,将上述成型空间部内的硬合成树脂固化为硬合成树脂体,再将上述二芯体从滑动式模具拔出。然后,使上模从下模分离以将上述硬合成树脂体由下模取出。
在此阶段,于上述硬合成树脂体中,相对于左侧壁20的轴孔部21a的内周面和基底端板部50a的左侧轴部51a的外周面间的分界的对应部位,以及相对于右侧壁30的轴孔部31a的内周面和基底端板部50a的右侧轴部51a的外周面间的分界的对应部位,分别形成圆筒状空隙。此外,相对于上述硬合成树脂体中,底壁10的后端部11的左右二侧轴部51a以外的中间部位,与基底端板部50a的延伸底端部51的左右二侧轴部51a以外的中间部位间的分界的对应部位,可形成较薄的外形。上述硬合成树脂体,如上所述由硬合成树脂构成。
因此,通过背板材料T相对于容器本体B朝主板50的板厚方向弯折,从而在述硬合成树脂体中,相对于底壁10的后端部11的左右二侧轴部51a以外的中间部位,与基底端板部50a的延伸底端部51的左右二侧轴部51a以外的中间部位间的分界的对应部位能够容易地切断。
因此,上述硬合成树脂体即用以成型为容器本体B和背板材料T间的一体成型。背板材料T在主板50的左右二侧轴部51a上,相对于容器本体T的底壁10的后端部11,可相对自由转动。
此外,另一侧容器零件Q也和一侧容器零件P具有相同构造,利用该一侧容器零件P成型时所使用的上述滑动式模具,与该一侧容器零件P相同地,使用上述硬合成树脂,通过使用树脂射出成型的射出组装成型而一体成型。
如上述方式构成的此实施例一中,该工具容器对棒状工具D的收容,可通过以下方式完成。
首先,如上所述,准备以同一构造一体成型的二侧容器零件P、Q。此时,该二侧容器零件P、Q均为如图2所示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二侧容器零件P、Q的任一者都以容器本体B在其左右二侧壁20、30的各后端卡合部21、31上,抵抗其弹力并发挥勾持功能,进而从外侧卡合至背板材料T主板50上基底端板部50a的左右二侧缘部。
因此,二侧容器零件P、Q的任一者都以背板材料T的主板50在其基底端板部50a上,沿着左右二侧壁20、30从后侧抵接,从而将容器本体B的左右二侧壁20、30之间封闭。此时,背板材料T的左右二侧副板60中,左侧副板60是在其下端部(容器本体B侧端部)上,沿着容器本体B的左侧壁20的延伸端部接合,并且右侧副板60是在其下端部(容器本体B侧端部)上,沿着容器本体B的右侧壁30的延伸端部接合。
在这种状态下,当收容棒状工具D时,例如,操作者将容器零件P的容器本体B的左右二侧壁20、30的各前侧部位,抵抗其弹力并使用手部的拇指和食指夹住。然后,该操作者再将容器零件P的容器本体B在其左右二侧壁20、30上,如上述夹住状态下,往背板材料T的主板50分离的方向拉开。
此时,在左右二侧壁20、30的各外侧面,由于如上所述已进行防滑用的凹凸处理,该操作者可以握持住左右二侧壁20、30,该操作者的拇指和食指更不会从左右二侧壁20、30上滑离。
于是,如上所述,当将左右二侧壁20、30朝主板50分离的方向拉开时,容器本体B在左右二侧壁20、30的各后端卡合部21、31上,为抵抗弹力一边朝相反方向开启,一边从主板50的基底端板部50a的左右二侧缘部分离,而将主板50的基底端板部50a的延伸底端部51为基准,朝离开该基底端板部51的方向转动。
主板50在其基底端板部51的左右二侧轴部51a处,如上所述,由于容器本体B的左右二侧壁20、30的各轴孔部21a、31a可自由转动地连结,所以容器本体B能够容易地朝离开主板50的方向转动。因此,工具容器P即可维持如图3所示的状态。
在此阶段,操作者若将棒状工具D从其柄部向容器本体B的筒体40的圆筒41内,透过其上端开口部41b插入时,则棒状工具D即可如图12所示,在其柄部的下端部位处收容至筒体40的圆筒41内。
此时,如上所述,使容器本体B朝离开主板50的方向转动的状态下,棒状工具D的柄部可以插入圆筒41中,此插入作业可容易的进行而不会受到背板材料T的左右二侧副板50的影响。
在这种状态下,将背板材料T在其主板50上朝容器本体B转动。此时,主板50在其基底端板部51的左右二侧轴部51a,如上所述,由于容器本体B的左右二侧壁20、30的各轴孔部21a、31a可自由转动地连结,所以主板50能够容易地朝容器本体B转动。
于是,由于主板50将如上所述朝容器本体B转动,于左右二侧壁20、30从后侧抵接,从而使基底端板部50a将容器本体B的左右二侧壁20、30之间封闭。在此阶段,基底端板部50a的左右二侧缘部往容器本体B的左右二侧壁20、30的各后端卡合部21、31按压,以朝各后端卡合部21、31押动时,容器本体B在左右二侧壁20、30的各后端卡合部21、31上,为抵抗弹力,进而从外侧卡合至主板50基底端板部50a的左右二侧缘部。
背板材料T的左右二侧副板60在其各下端部上,沿着容器本体B的左右二侧壁20、30的各延伸端部接合。因此,容器零件P如图13所示,将棒状工具D从其柄部收容至容器本体B的筒体40内,并维持在从该筒体40通过左右二侧副板60间的延伸状态下。
在此阶段,操作者以左右两手将二侧容器零件P、Q,例如,自左右方向相向面对地握持。此时,如上所述,已收容了棒状工具D的状态下的一侧容器零件P在其主板50的前端侧板部50c上,于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主板50的前端侧板部50c的正下方,将该前端侧板部50c同时互相水平地定位握持在左右方向上。
二侧容器零件Q、P的各背板材料T的左右二侧副板60,从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主板50及一侧容器零件P的主板50起,分别互相定位在朝上下方向延伸的相反方向上,并且棒状工具D在其前端部(刃部)定位在与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筒体40的圆筒41的上端开口部41b相向面对的位置上。
然后,当操作者以左右两手握持着二侧容器零件P、Q的状态下,使该二侧容器零件P、Q从原先位置朝互相接近的方向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接着,将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主板50在其前端侧板部50c上,插入一侧容器零件P的左右二侧副板60的各薄壁部62间的同时,将该一侧容器零件P的主板50在其前端侧板部50c上,插入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左右二侧副板60的各薄壁部62间。这些插入,由于二侧容器零件P、Q如上所述为同一构造,所以能够同时进行。
此时,一侧容器零件P的主板50的前端侧板部50c在其左右二侧缘部上,沿着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左右二侧副板60的各内侧部61a插入该左右二侧副板60间的同时,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主板50的前端侧板部50c在其左右二侧缘部上,沿着一侧容器零件P的左右二侧副板60的各内侧部61a插入该左右二侧副板60间。
因此,如上述的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主板50的前端侧板部50c朝一侧容器零件P左右二侧副板60间的插入,以及一侧容器零件P的主板50的前端侧板部50c朝另一侧容器零件Q左右二侧副板60间的插入都能够同时并顺利地进行。
此时,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主板50的前端侧板部50c朝一侧容器零件P的左右二侧副板60间的插入,以及一侧容器零件P的主板50的前端侧板部50c朝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左右二侧副板60间的插入,这些插入作业并不需要高精密度地进行使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容器本体B和一侧容器零件P的主板50相向的操作,以及使一侧容器零件P的容器本体B和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主板50相向的握持操作,只需要让一侧容器零件P的前端侧板部50c在其左右二侧缘部,沿着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左右二侧副板60的各内侧部61a,并且让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前端侧板部50c在其左右二侧缘部,沿着一侧容器零件P的左右二侧副板60的各内侧部61a即可轻易完成。
然后,只需使二侧容器零件P、Q依照原先接近的方向移动,则一侧容器零件P的主板50的前端侧板部50c在延伸端侧板部位53上,插入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容器本体B的左右二侧壁20、30的各前侧部22、32间的同时,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主板50的前端侧板部50c在延伸端侧板部位53上,插入一侧容器零件P的容器本体B的左右二侧壁20、30的各前侧部22、32间。由于二侧容器零件P、Q如上所述为同一构造,所以这些插入能够同时进行。
一侧容器零件P的前端侧板部50c的延伸端侧板部位53在其コ字形中间部53a上,插入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左右二侧壁20、30的各前侧部22、32的弯折壁部22b、32b间。此时,该插入是通过一侧容器零件P中的延伸端侧板部位53的コ字形中间部53a在连接部53c上,沿着另一侧容器零件Q中的容器本体B的筒体40的左右二侧弯曲壁42的同时,在左右二侧脚部53d上将另一侧容器零件Q中的筒体40的左右二侧弯曲壁42从其左右二外侧夹住,进而得以沿着该左右二侧弯曲壁42,并且一侧容器零件P中的延伸端侧板部位53的左右二侧缘部53b,得以沿着另一侧容器零件Q中的容器本体B的左右二侧壁20、30的各前侧部22、32的弯折壁部22b、32b内侧面。
不过,如上所述,左右二侧脚部53d在其各相对内侧面的间隔内,由于从延伸端侧板部位53的延伸基底端起,至延伸端侧为止逐渐变宽,所以,一侧容器零件P中的延伸端侧板部位53的コ字形中间部53a在左右二侧脚部53d上,是将另一侧容器零件Q中的筒体40的左右二侧弯曲壁42,从其左右二外侧起按次序固定,进而插入另一侧容器零件Q中的容器本体B的左右二侧壁20、30的各前侧部22、32间。
此外,配合这样的一侧容器零件P的前端侧板部50c的延伸端侧板部位53朝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左右二侧壁20、30间的插入,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前端侧板部50c的延伸端侧板部位53在该コ字形中间部53a上插入一侧容器零件P的左右二侧壁20、30的各前侧部22、32的弯折壁部22b、32b间。此时,该插入是通过另一侧容器零件Q中的延伸端侧板部位53的コ字形中间部53a在连接部53c上,沿着一侧容器零件P中的容器本体B的筒体40的左右二侧弯曲壁42的同时,在左右二侧脚部53d上,将另一侧容器零件Q中的筒体40的左右二侧弯曲壁42从其左右二外侧夹住,进而得以沿着该左右二侧弯曲壁42,并且另一侧容器零件Q中的延伸端侧板部位53的左右二侧缘部53b,得以沿着一侧容器零件P中的容器本体B的左右二侧壁20、30的各前侧部22、32的弯折壁部22b、32b的内侧面。
不过,如上所述,左右二侧脚部53d在其各相对内侧面的间隔内,由于从延伸端侧板部位53的延伸基底端起,至延伸端侧为止逐渐变宽,所以,另一侧容器零件Q中的延伸端侧板部位53的コ字形中间部53a在左右二侧脚部53d上,是将一侧容器零件P中的筒体40的左右二侧弯曲壁42,从其左右二外侧起按顺序固定,进而插入一侧容器零件P中的容器本体B的左右二侧壁20、30的各前侧部22、32间。根据上述的依序固定方式,棒状工具D的柄部能够确切并同轴地被保持在一侧容器零件P中的容器本体B的圆筒41内。
然后,一侧容器零件P的主板50在其延伸端侧板部位53上抵接至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容器本体B的底壁10的前端部的同时,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主板50在其延伸端侧板部位53上则抵接至一侧容器零件P的容器本体B的底壁10的前端部,从而完成该工具容器的组装。
如以上说明,由于一侧及另一侧的容器零件P、Q不需增加零件,都具有相同构造,所以使该一侧及另一侧的容器零件P、Q在如上所述互相面对的状态下互相插入,只需一次操作即可组装完成。因此,该工具容器的组装作业能够非常简单并且完善。
此外,完成如上述的组装后的工具容器中,一侧容器零件P的延伸端侧板部位53的左右二侧缘部53b在各隆起部u上,相对于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左右二侧壁20、30的各弯折壁部22b、32b,通过卡合在其各凹部h内而被定位成无法移位的同时,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延伸端侧板部位53的左右二侧缘部53b在各隆起部u上,相对于一侧容器零件P的左右二侧壁20、30的各弯折壁部22b、32b,通过卡合在其各凹部h内而定位成无法移位。因此,在完成如上述的组装后的工具容器中,一侧及另一侧的容器零件P、Q不会意外地互相分离,而能够维持良好的相互组合状态。
此外,在完成如上述的组装后的工具容器中,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左右二侧副板60在其各上侧端部上,分别于该工具容器的长边方向上抵接于一侧容器零件P的左右二侧副板60的各上侧端部上,并且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主板50的前端侧板部50c在其左右二侧缘部上,于一侧容器零件P的左右二侧副板60的各薄壁部62间抵接于各厚壁部61的内侧部61a的同时,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主板50的前端侧板部50c在其左右二侧缘部上,于一侧容器零件P的左右二侧副板60的各薄壁部62间,则抵接在各厚壁部61的内侧部61a上。
并且,上述各项抵接是通过相对于上述的一侧容器零件P的容器本体B插入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主板50,以及相对于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容器本体B插入一侧容器零件P的主板50,进而得以确保液密性。
因此,一侧容器零件P在该容器本体B及背板材料T上,和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容器本体B及背板材料T共同液密地构成收容棒状工具D的收容部。
因此,像这样在该工具容器的组装状态下,即使棒状工具D上附着油污,这些油污并不会从上述收容部漏出。此外,也不会有异物混入上述收容部内的情形发生。
此外,当棒状工具D被收容在该工具容器的上述收容部内的状态下,棒状工具D的柄部,如上所述,由于被确切地保持在一侧容器零件P的容器本体B的圆筒41内,所以该工具容器将维持收容保持棒状工具D的状态,即使有不小心掉落的情形,棒状工具D也不会在该工具容器内移动,而能够被良好地收容保持。
在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当将已收容于工具容器内的棒状工具D从该工具容器取出时,操作者例如以其左右两手的食指和拇指,将一侧及另一侧的容器零件P、Q夹住其各容器本体B的左右二侧壁20、30,互朝相反方向拉开。又,该拉开作业,由于各左右二侧壁20、30的外侧面,如上所述已进行防滑用的凹凸处理,所以能够顺利进行。
一侧容器零件P的主板50在延伸端侧板部位53的各隆起部u上,从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容器本体B的左右二侧壁20、30的各弯折壁部22b、32b的各凹部h起为抵抗弹力而分离的同时,另一侧容器零件Q的主板50在延伸端侧板部位53的各隆起部u上,从另一侧容器零件P的容器本体B的左右二侧壁20、30的各弯折壁部22b、32b的各凹部h起为抵抗弹力而分离。因此,一侧容器零件P及另一侧容器零件Q能够容易地分离。
然后,保持着棒状工具D的状态下的一侧容器零件P中,和上述相同地,使主板50从容器本体B分离地转动后,将棒状工具D从筒体40拉出。此时,如上所述,通过将一侧及另一侧的容器零件P、Q互相分离,而于一侧容器零件P的容器本体B中,筒体40的二左右二侧弯曲壁42,将从另一侧容器零件Q主板50的前端侧板部50c的コ字形中间部53a的左右二侧脚部53d解放。因此,棒状工具D可容易地从筒体40的圆筒41取出。
此外,如上所述,当将棒状工具D从筒体40取出时,一侧容器零件P的背板材料T将如上所述,从容器本体B起进行转动,所以不会受到左右二侧副板60的影响,棒状工具D可容易地从筒体40取出。
此外,二侧容器零件P、Q的成型材料是如上所述,由透明的硬合成树脂所构成,所以当从外部观察已收容了棒状工具D的该工具容器时,该工具容器可提供观察者视觉上的高透明感。
此外,在此实施例一中,构成该工具容器的二侧容器零件P、Q如上所述,都是通过使用树脂射出成型机的射出组装成型而一体成型为相同构造。
因此,当使用树脂射出成型机进行射出组装成型时,其所必须的二侧容器零件P、Q的各滑动式模具并不需要两个分别准备,只需准备二侧容器零件P、Q其中之一的容器零件的滑动式模具即可。
从而二侧容器零件P、Q各自的射出成型,只需分别使用上述滑动式模具进行,因此,该工具容器的制造过程或制造作业,只需进行二侧容器零件P、Q其中之一的制造过程或制造作业即可完成,因而非常简单,除模具成本外,甚至还能够降低该工具容器的制造成本。
实施例二
图14及图15所示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工具容器的实施例二的主要部分。此实施例二是分别在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二侧容器零件P、Q中,容器零件B的底壁10各自设有一后端部12以取代后端部11,该后端部12在其后端上,在容器零件B的左右二侧壁20、30的各下侧后端位置和图14所图标的上下方向位于同一直线。
此外,此实施例二是分别在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二侧容器零件P、Q中,该背板材料T的主板50在基底端板部50a的延伸底端部51上,透过窄状薄壁部51b而能够自由转动且一体地连接至容器零件B的底壁10的后端部12。这表明基底端板部50a的延伸底端部51和窄状薄壁部51b及底壁10的后端部12共同地构成了主板50和底壁10间的铰链部。此外,上述窄状薄壁部51b的薄度基于该工具容器的材料,只要是能够发挥铰链功能的值即可。
此外,在此实施例二中,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二侧容器零件P、Q与该实施例一不同,是使用具柔软性的合成树脂,也就是软性合成树脂(例如聚丙烯树脂),通过树脂射出成型机,包含上述铰链部在内进行一体成型而具有相同构造。此外,上述软性合成树脂是在一侧及另一侧的容器零件P、Q分别一体成型后,具有使该薄壁部容易作为铰链部发挥功能的柔软度的合成树脂。除此之外,其它构造则与该实施例一相同。
据此构成的本实施例二,二侧容器零件P、Q的成型材料虽然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但是相对于主板50的容器本体B的转动以该铰链部为准而进行。通过这种方式,也能达到与上述实施例一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实施本发明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列举以下各种变化。
(1)实施本发明时,在上述实施例一中,二侧容器零件P、Q的成型材料为透明硬质合成树脂,虽以聚碳酸酯为例,但不局限于此。该成型材料还可以选用其它硬质合成树脂(例如,ABS树脂)或软性合成树脂(例如,聚丙烯树脂)等任何合成树脂皆可。
(2)实施本发明时,可配合各种轴长的棒状工具,只需变更背板材料T的左右二侧副板60的长度的同时,变更主板50的前端侧板部50c长度,对于各种轴长的棒状工具的收容即能够达到小型化。
(3)实施本发明时,在筒体40可免除左右二侧弯曲壁42,将圆筒41设计为抵抗其弹力而容易插入棒状工具D的柄部的形状即可。例如,切开状圆筒41的上端开口部的开口形状,设为倒V状,并且将圆筒41的内径设成较棒状工具D柄部的外径略小,进而仅使用圆筒41来抵抗其弹力,保持住棒状工具D的柄部即可。
(4)实施本发明时,筒体40的左右二侧弯曲壁42相对于主板50的延伸端侧板部位53的コ字形中间部53a的夹持足够时,也可免除延伸端侧板部位53的各隆起部u及容器本体B的左右二侧壁20、30的各弯折壁部的各凹部h。
(5)实施本发明时,主板50的前端侧板部50c不局限为コ字形中间部53a,只要具有与该コ字形中间部53a朝相同方向突出的弯曲部即可。
(6)实施本发明时,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工具容器的全长尺寸或横截面尺寸等外形尺寸,可配合需要收容的棒状工具的外形尺寸,适当地变更。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8)
1.一种收容棒状工具的工具容器,该工具容器包含:以合成树脂分别一体成型而具有相同构造的第一及第二容器零件;
该第一及第二容器零件分别具有一容器本体;以及一背板材料,
该容器本体包含:
一矩形底壁;
二相对侧壁,从该底壁的二相对端部起,相互面对并弯折成L字形而延伸;以及
一筒体,是由该矩形底壁通过该二相对侧壁之间延伸,透过该延伸端开口部,将该棒状工具从其柄部插入而形成能够进行保持的筒体;
其特征在于,该背板材料包含:
一主板,是由从相对该矩形底壁的其它二相对端部之一的相对端部的该容器本体的对应部位起,以相对于该二相对侧壁的各延伸长度的对应长度,朝该矩形底壁的厚度方向可自由转动地延伸的基底端板部;从该基底端板部起,朝延伸方向延伸的中间板部;及从该中间板部起,朝延伸方向延伸的前端板部,进而形成长尺状;以及
二侧副板,是朝该中间板部的内侧面,自宽度方向二缘部起相互面对弯折成L字形而延伸;
将该第一容器零件的该容器本体、该主板以及该二侧副板,分别当作第一容器本体、第一主板及第一二侧副板,并且将该第二容器零件的该容器本体、该主板及该二侧副板,分别当作第二容器本体、第二主板及第二二侧副板,
该第一二侧副板在该各延伸侧部位沿着该第二主板的该前端侧板部的宽度方向二缘部的同时,该第二二侧副板在该各延伸侧部位则沿着该第一主板的该前端侧板部的宽度方向二缘部,进而该第二容器本体的该二相对侧壁中的该第二主板是在各相反侧部位间,插入该第一主板的该前端侧板部的同时,该第一容器本体的该二相对侧壁中的该第一主板则在各相反侧部位间,插入该第二主板的该前端侧板部,而使该第一二侧副板与该第二二侧副板连结在该第一及第二主板的延伸方向上,
该第一主板透过该前端侧板部及中间板部而夹置于该第二二侧副板的各延伸侧部位及该第二容器本体的该筒体的两边中至少一边与该第二容器本体的该二相对侧壁的该各相反侧部位间的同时,该第二主板则透过该前端侧板部及中间板部而夹置于该第一二侧副板的各延伸侧部位及该第一容器本体的该筒体的两边中至少一边与该第一容器本体的该二相对侧壁的该各相反侧部位间,从而将该第一及第二容器零件液密地组装,以便收容该棒状工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容器,其特征在于:形成该第一及第二容器零件的该合成树脂为透明的硬合成树脂,
将该第一及第二主板各自的该基底端板部,在从该基底端宽度方向二端部起,互以相反方向朝外侧突出所形成的各轴部,相对于容器本体的该二相对侧壁中的该基底端板部的该基底端宽度方向二端部的对应部位所形成的各轴孔部内,可相对自由转动地连接,而使用该透明的硬合成树脂在该第一及第二容器零件分别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容器,其特征在于:形成该第一及第二容器零件的该合成树脂为软合成树脂,
将该第一及第二主板各自的该基底端板部和该第一及第二容器本体各自的该矩形底壁间的分界部形成薄壁状以作为薄壁部,继而使用该软合成树脂在该第一及第二容器零件分别一体成型。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工具容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及第二二侧副板分别具有:一厚壁部,由该中间板部朝其内侧自该宽度方向二缘部起,相互面对地弯折成L字形延伸;及一薄壁部,从该厚壁部的延伸端部的外侧端部起,朝延伸方向呈薄壁状延伸,
该薄壁部自该厚壁部的延伸端部的外侧端部起,形成比该厚壁部更薄的形状,
该第一主板的该前端侧板部在该宽度方向的二缘部,沿着该第二二侧副板的各延伸端部的内侧部,而插置于该第二二侧副板的各薄壁部间的同时,该第二主板的该前端侧板部在该宽度方向的二缘部,沿着该第一二侧副板的各延伸端部的内侧部插置于第一二侧副板的该各薄壁部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具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该各第一及第二容器本体中,
该二相对侧壁的该各相反侧部位形成有相互面对弯折成L字形延伸的弯折壁部,
该筒体是由一圆筒、及相对于该圆筒的围绕壁中各弯折壁部间的对应部位,从沿着轴向开口形成的轴向开口部的二相对缘部起,朝该各弯折壁部间延伸的二延伸壁所形成,
该前端侧板部是由该宽度方向二缘部;及从该宽度方向二缘部的各相对部位起,朝厚度方向外侧突出而构成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所形成,
该第一主板的该前端侧板部在该宽度方向二缘部,使该第二容器本体的该二相对侧壁的该各弯折壁部沿着其内侧,并且在该宽度方向中央部,夹置于该第二容器本体中的该筒体的该二延伸壁与该二相对侧壁的该各弯折壁部间,进而从该第二容器本体的该二相对侧壁的该各弯折壁部间起,朝其厚度方向外侧突出,并沿着该各弯折壁部间,该第一主板在该前端侧板部插入该第二容器本体的该二相对侧壁的该各相反侧壁部间,
并且,该第二主板的该前端侧板部在该宽度方向二缘部,于该第一容器本体的该二相对侧壁的该各弯折壁部沿着其内侧,并且在该宽度方向中央部,从该第一容器本体的该二相对侧壁的该各弯折壁部间起,朝厚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同时,夹置于该第一容器本体的该筒体的该二延伸壁和该第一容器本体的该二相对侧壁的该各弯折壁部间,进而沿着该各弯折壁部间,该第二主板在该前端侧板部插入该第一容器本体的该二相对侧壁的该各相反侧壁部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具容器,其特征在于:
该筒体的该二延伸壁是在朝各相对侧突出的截面弯曲上,从该圆筒的该轴向开口部的该二相对缘部起,朝该各弯折壁部间延伸而形成二弯曲壁,
该前端侧板部的该宽度方向中央部是由一连接部、及从该连接部的宽度方向二缘部起,弯折成L字形而延伸出的二侧脚部而形成为朝外部突出的横截面为コ字形,在该二侧脚部上,该二弯曲壁是由其各自的外侧夹住,以将该棒状工具的该柄部固定于该圆筒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具容器,其特征在于:该宽度方向中央部于该二侧脚部的间隔内,朝该前端侧板部的该中间板部起的延伸方向形成渐窄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具容器,其特征在于:该筒体的该二弯曲壁于其间隔内,在与该筒体的延伸方向呈反向的方向上形成渐窄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25749A JP5479512B2 (ja) | 2012-02-09 | 2012-02-09 | 工具容器 |
JP2012-025749 | 2012-02-0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41467A CN103241467A (zh) | 2013-08-14 |
CN103241467B true CN103241467B (zh) | 2015-04-29 |
Family
ID=489213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2628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41467B (zh) | 2012-02-09 | 2012-04-17 | 工具容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479512B2 (zh) |
KR (1) | KR101373388B1 (zh) |
CN (1) | CN10324146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16418B (zh) * | 2013-09-06 | 2017-02-01 | 基准精密工业(惠州)有限公司 | 铣刀盒 |
CN106470908A (zh) * | 2014-04-14 | 2017-03-01 | 普兰赛塑料有限公司 | 用于机械工具保持器的防护性包装插入件 |
CN103949678B (zh) * | 2014-04-15 | 2016-06-15 | 博艳萍 | 一种用于金属加工车床的木质支承装置 |
CN104816198B (zh) * | 2015-05-20 | 2017-03-08 | 江苏信合众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空间可变的机床工具柜 |
CN109018628B (zh) * | 2018-08-06 | 2024-05-24 | 广东刀父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微型刀具包装盒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09128Y (zh) * | 1994-11-19 | 1995-10-04 | 苏仕敏 | 一种麻花钻头包装盒 |
DE29613792U1 (de) * | 1996-08-09 | 1996-09-26 | Knoblauch, Georg, 89537 Giengen | Werkzeugkassette |
CN201052864Y (zh) * | 2007-02-02 | 2008-04-30 | 深圳市时代设计印务有限公司 | 便携长盒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80884U (ja) * | 1983-11-11 | 1985-06-05 | グンゼ産業株式会社 | 合成樹脂製工具ケ−ス |
JP3703626B2 (ja) * | 1998-05-16 | 2005-10-05 | 有限会社牧野工業 | 収納ケース |
JP2002284267A (ja) * | 2001-03-19 | 2002-10-03 | Honda Plus Kk | 工具ケース用クッション部材及び工具ケース |
JP4233413B2 (ja) * | 2003-08-27 | 2009-03-04 | レンゴー株式会社 | ゴルフクラブ用包装箱 |
DE102005022385B9 (de) * | 2005-05-14 | 2015-06-11 | Peter Rösler | Verpackung für bruchgefährdete Gegenstände |
JP4692093B2 (ja) * | 2005-06-20 | 2011-06-01 | 株式会社タンガロイ | 包装容器 |
KR200412318Y1 (ko) | 2005-12-16 | 2006-03-27 | 박종선 | 절삭공구 케이스 |
DE102007005515B3 (de) * | 2007-02-03 | 2008-08-07 | Rösler, Peter | Einzelverpackung für Präzisionswerkzeuge |
JP5474106B2 (ja) * | 2011-06-01 | 2014-04-16 | イトモル株式会社 | 工具容器 |
-
2012
- 2012-02-09 JP JP2012025749A patent/JP547951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4-13 KR KR1020120038600A patent/KR101373388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2-04-17 CN CN201210126282.0A patent/CN10324146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09128Y (zh) * | 1994-11-19 | 1995-10-04 | 苏仕敏 | 一种麻花钻头包装盒 |
DE29613792U1 (de) * | 1996-08-09 | 1996-09-26 | Knoblauch, Georg, 89537 Giengen | Werkzeugkassette |
CN201052864Y (zh) * | 2007-02-02 | 2008-04-30 | 深圳市时代设计印务有限公司 | 便携长盒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373388B1 (ko) | 2014-03-13 |
KR20130092343A (ko) | 2013-08-20 |
JP2013159397A (ja) | 2013-08-19 |
CN103241467A (zh) | 2013-08-14 |
JP5479512B2 (ja) | 2014-04-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41467B (zh) | 工具容器 | |
JP6262288B2 (ja) | 歯間清掃具の製造方法 | |
CN103635731B (zh) | 夹持件 | |
JPWO2016052650A1 (ja) | 物品移動具及び陳列棚 | |
CN110031943A (zh) | 光收发器 | |
JP2013093002A (ja) | カバーケースおよびカバーケースセット | |
USD613742S1 (en) | Pentop computer | |
US20110094328A1 (en) | Button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button shaft for button assembly | |
CN203608480U (zh) | 内嵌有钢片的壳体、电子设备及用于成型该壳体的模具 | |
JP6360444B2 (ja) | 包埋カセット保持具及び収納トレイ | |
JP5443869B2 (ja) | 射出成形用金型および射出成形品 | |
CN107528150A (zh) | 连接器 | |
JP5486279B2 (ja) | 化粧料容器 | |
US7827877B2 (en) | Gear-rolling apparatus | |
CA2966954C (en) | Case for holding tools or small parts | |
CN112153916A (zh) | 用于存储电子部件的便携式多套件组件 | |
KR101587935B1 (ko) | 자석이 구비된 공구케이스 및 자석이 구비된 공구케이스 제조방법 | |
JP6478376B2 (ja) | 収納ケース | |
CN100456994C (zh) | 带有抽屉的整理箱 | |
CN205735804U (zh) | 注塑模具 | |
JP2022172795A (ja) | ごみ容器 | |
CN205405499U (zh) | 数据传输接口及电子设备 | |
KR200476086Y1 (ko) | 탈착 가능한 휴대 전자기기용 플립형 케이스 | |
JP2015075921A (ja) | 角度変更用スペーサおよび電子機器 | |
CN201882684U (zh) | 保鲜膜储纳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9 Termination date: 20180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