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37716B - 车体前部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体前部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37716B
CN103237716B CN201180055952.8A CN201180055952A CN103237716B CN 103237716 B CN103237716 B CN 103237716B CN 201180055952 A CN201180055952 A CN 201180055952A CN 103237716 B CN103237716 B CN 1032377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width direction
headlight
vehicular body
body fro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59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37716A (zh
Inventor
宫崎章人
大野伸司
增田出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37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37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377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377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B62D25/084Radiator 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体前部的结构,即使结构简单该车体前部的结构也能够在行人腿部与车体前部接触时进一步保护行人腿部而不增加车辆的制造成本。车体前部的结构包括: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一对前灯(2);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并安置在前灯(2)的下方的左右一对侧梁(3);和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安置在该对侧梁(3)之间并且安置在该对侧梁(3)下方的下横梁(4),其中,在侧梁(3)的车辆前方没有安装保险杠梁;在侧梁(3)的前面(3a)的前方安置有冲击吸收部(7a);前灯(2)的前面、冲击吸收部(7a)的前面部分和下横梁(4)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前端安置在下述直线上,从车辆前方观察时该直线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从车辆侧面观察时该直线向车辆上侧斜后方倾斜。

Description

车体前部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体前部的结构,其包括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一对前灯、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一对侧梁和在所述一对侧梁之间沿车辆宽度方向安置的下横梁。
背景技术
近年来的车辆需要提供对与车体前部接触的行人的保护。因此,为了特别地保护接触的行人的腿部,在车体前部中采用吸收从车辆前方施加的荷载的机构。
例如,关于根据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的结构,在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左右一对前侧梁之间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保险杠梁被安装于所述左右一对前侧梁的前端部,保险杠外板被安置于保险杠梁的前侧,并且具有冲击吸收性的弹性构件被安置在保险杠梁与保险杠外板之间。
在根据专利文献3的结构中,在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左右一对前侧梁之间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保险杠梁被安装于所述一对前侧梁的前端部,并且保险杠外板被安置于保险杠梁的前侧。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上梁被安置于保险杠梁的上方,通过弯折以便能够容易地变形而形成的上保险杠托架被安装于上梁的后部,上梁由上保险杠托架支撑,并且保险杠外板的上部被安装于上梁的前部。下保险杠托架被安置在保险杠梁的下方,并且以能够围绕其后端部在上下方向上枢转的方式安装,并且保险杠外板的下部被安装于下保险杠托架的前端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6-2564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3-011750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2-1788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关于根据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的结构,如果车体前部在与车体前部接触的行人的腿部与冲击吸收构件接触之后进一步变形,则腿部的一部分将与具有高刚性的保险杠梁接触。此外,在根据专利文献3的结构中,如果车体前部在行人的腿部的一部分与具有高刚性的上梁和下保险杠托架接触之后进一步变形,则腿部的另一部分将与具有高刚性的保险杠梁进一步接触。因此,为了进一步保护行人的腿部,以下情况是理想的:由车体前部的结构来与整个腿部接触,而不是在利用高刚性构件的情况下与行人的腿部的一部分接触。特别地,为了进一步保护与车体前部接触的腿部,认为在与车体前部接触时保持腿部为直线状是理想的。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的结构不能保持腿部为直线状。
关于根据专利文献3的结构,安装于保险杠外板的下部的下保险杠托架的后端部被构造成能够枢转,致使车体前部的结构复杂。这增加了车辆的制造成本,由此引起了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情形而做出的,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结构简单也能够在行人的腿部与车体前部的结构接触时进一步保护行人的腿部而不会增加制造成本的车体前部的结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根据本发明的车体前部的结构包括: 一对前灯,其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一对侧梁,其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并且安置在所述前灯的下方;和下横梁,其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安置在所述一对侧梁之间并且安置在所述一对侧梁下方;其中,在所述侧梁的车辆前方没有安装保险杠梁;在所述侧梁的前面的前方安置有冲击吸收部;并且所述前灯的前面、所述冲击吸收部的前面部分和所述下横梁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前端安置在下述直线上,当从车辆的前方观察时所述直线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当从车辆侧面观察时所述直线向车辆上侧斜后方倾斜。
在根据本发明的车体前部的结构中,所述冲击吸收部是树脂制成的保险杠格栅的一部分。
在根据本发明的车体前部的结构中,行人的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腿部依次与所述下横梁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前端、所述冲击吸收部的前面部分和所述前灯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内侧端部的前面接触时,所述下横梁发生变形、所述冲击吸收部向车辆后方移动并且所述前灯向车辆后方移动,使得所述行人的所述腿部维持在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的大致直立姿势。
在根据本发明的车体前部的结构中,当所述行人的所述腿部与所述前灯的所述内侧端部的所述前面接触时,所述前灯的所述内侧端部围绕所述前灯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外侧端部转动,使得所述前灯向车辆后方移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车体前部的结构中,所述侧梁的所述前面形成为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使得所述行人的所述腿部维持在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的大致直立姿势。
在根据本发明的车体前部的结构中,所述侧梁的前端部通过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支架联接至所述下横梁;并且所 述支架的前面形成为沿着所述侧梁的所述前面,使得所述行人的所述腿部维持在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的大致直立姿势。
在根据本发明的车体前部的结构中,所述下横梁形成有脆弱部,使得所述行人的所述腿部维持在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的大致直立姿势。
发明的有利效果
本发明提供以下有利效果。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根据本发明的车体前部的结构包括:一对前灯,其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一对侧梁,其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并且安置在所述前灯的下方;和下横梁,其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安置在所述一对侧梁之间并且安置在所述一对侧梁下方;其中,在所述侧梁的车辆前方没有安装保险杠梁;在所述侧梁的前面的前方安置有冲击吸收部;并且所述前灯的前面、所述冲击吸收部的前面部分和所述下横梁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前端安置在下述直线上,当从车辆的前方观察时所述直线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当从车辆侧面观察时所述直线向车辆上侧斜后方倾斜。
结果,在车辆结构的变形进行之前,行人的整个腿部与前灯的前面、冲击吸收部的前面部分和下横梁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前端接触。特别地,前灯的前面、冲击吸收部的前面部分和下横梁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前端被安置在当从车辆前方观察时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当从车辆侧面观察时向车辆上侧斜后方倾斜的直线上,因此,腿部将在沿着向车辆上侧斜后方倾斜的直线延伸并与车体前部接触的状态下保持直线状。没有安装传统地使用的保险杠梁,因此能够由低刚性结构与腿部接触,而不是在利用诸如保险杠梁等高刚性构件的情况下与腿部的一部分接触。这使得能够在行人的腿部与车体 前部接触时进一步保护行人的腿部。此外,该结构简单,不增加车辆的制造成本。
在根据本发明的车体前部的结构中,所述冲击吸收部是树脂制成的保险杠格栅的一部分,从而不需要添加独立的组成部件作为冲击吸收部,由此减少了车辆的制造成本。
在根据本发明的车体前部的结构中,行人的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腿部依次与所述下横梁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前端、所述冲击吸收部的前面部分和所述前灯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内侧端部的前面接触时,所述下横梁发生变形、所述冲击吸收部向车辆后方移动并且所述前灯向车辆后方移动,使得所述行人的所述腿部维持在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的大致直立姿势。结果,甚至在车体前部进一步变形之后,行人的腿部也以维持在大致直立姿势的方式保持直线状。这使得能够在行人的腿部与车体前部接触时进一步保护行人的腿部。
在根据本发明的车体前部的结构中,当所述行人的所述腿部与所述前灯的所述内侧端部的所述前面接触时,所述前灯的所述内侧端部围绕所述前灯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外侧端部转动,使得所述前灯向车辆后方移动。结果,能够进一步保护腿部的上部。
在根据本发明的车体前部的结构中,所述侧梁的所述前面形成为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使得所述行人的所述腿部维持在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的大致直立姿势。结果,在车体前部进一步变形之后,行人的腿部以维持在大致直立姿势的方式更加可靠地保持直线状。这使得能够在行人的腿部与车体前部接触时进一步保护行人的腿部。
在根据本发明的车体前部的结构中,所述侧梁的前端部通过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支架联接至所述下横梁;并且所 述支架的前面形成为沿着所述侧梁的所述前面,使得所述行人的所述腿部维持在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的大致直立姿势。结果,在车体前部进一步变形之后,行人的腿部以维持在大致直立姿势的方式更加可靠地保持直线状。这使得能够在行人的腿部与车体前部接触时进一步保护行人的腿部。
在根据本发明的车体前部的结构中,所述下横梁形成有脆弱部,使得所述行人的所述腿部维持在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的大致直立姿势。结果,与腿部的下部接触的下横梁将从腿部与车体前部接触时开始直到车体前部的变形进行之后都在保持行人的腿部为直线状的状态下可靠地变形。这使得能够在行人的腿部与车体前部接触时进一步保护行人的腿部。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体前部的结构的在车体前方放置有杆状障碍物的情况下的外观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体前部的结构的当整个杆状障碍物与车体前部的前面接触时在省略了外装用板组成部件的情况下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3]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体前部的结构的当整个杆状障碍物与车体前部的前面接触时在省略了外装用板组成部件的情况下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体前部的结构中的前灯及其周边的在省略了外装用板组成部件的情况下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5]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体前部的结构中的前灯及其周边的当从车辆前方斜向下观察时在省略了外装 用板组成部件的情况下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6]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体前部的结构中的前灯及其周边的当从车辆前方斜向上观察时在省略了外装用板组成部件的情况下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7]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体前部的结构中使用的下横梁的外观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8]图8是示出图7中的下横梁的沿着线A-A截取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9]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体前部的当在杆状障碍物与车体前部的结构的前面接触之后变形进行时在省略了外装用板组成部件的情况下的示意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体前部的结构。
参见图1和图2,在车体前部1的前面,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彼此隔开的状态安装有前灯2。参见图2,在一对前灯2的下方,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安置有各个侧梁3。在一对侧梁3的前端部3a的下方,在一对侧梁3之间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安置有下横梁4。一对侧梁3的前端部3a通过各个下支架5被联接至下横梁4。再次参见图1,在车体前部1的前面,在前灯2的下方安装有保险杠外板6。由树脂制成的保险杠格栅7安装于保险杆外板6的背面侧。保险杠格栅7的位于侧梁3的前端部3a的前方的那些部分被构造为能够吸收来自车辆前方的荷载的冲击吸收部7a。这些前灯2中每一个前灯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内侧端部的前面、保险杠格栅7的冲击吸收部7a的前面部分以及下横梁4的前端被安置在当从车辆前方观察时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并且当从车辆侧面观察时向车辆上侧斜后方倾斜的直线上。顺便提一句,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体前部的结构中没有安装保险杠梁。
参见图1,前装饰件8在一对前灯2之间安装于车辆的前面。该前装饰件8、前灯2的前面和保险杠外板6的前面沿着车体前部1的前面安置。参见图2,配备有发动机罩锁机构(未示出)的罩锁梁9在一对前灯2之间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安置。该罩锁梁9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相反的端部9a通过上支架10被联接至一对侧梁3的前端部3a。参见图5,在各前灯2的后方,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安置有车颈侧板11。以当从车辆侧面观察时截面为大致帽子状的方式形成的减振器架12被接合至车颈侧板11的上端部11a。在车颈侧板11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沿着车体前部1的车辆宽度方向侧面安置有翼子板13。参见图6,在翼子板13的上端部,以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有上侧安装单元13a。以使得保险杠外板6能够安装于其上的方式构造的保险杠保持件14被安装于翼子板13的前下部13b。
将参照图2、图4、图5和图6说明前灯2及其周边的结构。
参见图2和图4,在前灯2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前下部安装有内侧安装单元2a。内侧安装单元2a被安置在前灯2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的下部的位置处,当从车辆的前方观察时该位置距离前灯2的重心G(参见图4)最远。顺便提一句,前灯2的位于宽度方向中央侧的下部被定位成当从车辆前方观察时比前灯2的重心G靠近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并且低于前灯2的重心G。该内侧安装单元14被安装在上支架10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10a。上支架10的中间部10a最靠近前灯组件2。上支架10的上部10b以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弯折的方式形成,并且在前灯2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部分与上支架10的上部10b之间形成有空间。安装于前灯2的装饰件安装单元2b被安置在该 空间内。如图5所示,从前装饰件8向车辆后方突出的安装单元8a被安装在装饰件安装单元2b。
参见图5,上方外侧安装单元2c安装在前灯2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上部。上方外侧安装单元2c以向车辆后方延伸的方式形成。该上方外侧安装单元2c和翼子板13的上侧安装单元13a通过被一起紧固至车颈侧板11的上端部的减振器架12的方式而安装。
参见图6,下方外侧安装单元2d安装在前灯2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前下端部。下方外侧安装单元2d以从前灯2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部的前下端部向下突出的方式形成。该下方外侧安装单元2d和翼子板13的前下部13b通过被一起紧固至保险杠保持件14的方式而安装。虽然未具体示出,但是保险杠外板6也被安装于该保险杠保持件14。
将参照图2、图3、图7和图8说明侧梁3、下横梁4及它们周边的结构。
参见图2和图3,侧梁3是构成车体前部1的主要骨架的刚性组成部件。各侧梁3的前面3b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的上下方向形成。各下支架5的前面5a沿着侧梁3的前面3b形成,并且和侧梁3的前面3b一样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和车辆的上下方向形成。优选地,各上支架10的前面10c沿着侧梁3的前面3b和下支架5的前面5a形成。
参见图7和图8,在下横梁4的上部安装有上板15,并且在下横梁4的下部安装有下板16。上板15和下板16以在下横梁4中形成闭合截面的方式被接合到一起。
上板15是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安置的板构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上板15足够长以便被联接至位于上板15的左右两侧的侧梁3。上板15包括平面部15a、前侧垂直面部15b和前侧凸缘部15c 以及后侧垂直面部15d和后侧凸缘部15e,其中,平面部15a沿水平方向形成。前侧垂直面部15b是通过向车辆下方延伸而形成在平面部15a的车辆前方。前侧凸缘部15c沿水平方向形成在前侧垂直面部15b的车辆前方。后侧垂直面部15d通过向车辆下方延伸而形成在平面部15a的车辆后方。后侧凸缘部15e通过向车辆后方延伸而形成在后侧垂直面部15d的车辆后方。也就是说,上板15以当从车辆侧面观察时在截面中为大致帽子状的方式形成。此外,上板15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两端部以从上板15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升高的方式形成。此外,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联接部15f分别设置在上板15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右端部。下支架4的下部被安装于与下横梁4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相对应的联接部15f。该上板15以当从车辆前方观察时截面为大致帽子状的方式形成。
下板16是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安置的板构件。下板16被设定为使得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能够被安置在上板15的车辆宽度方向中间部。下板16至少包括平面部16a、前侧垂直面部16b和前侧凸缘部16c,其中,平面部16a沿水平方向形成。前侧垂直面部16b通过向车辆上方延伸而形成在平面部16a的车辆前方,并且前侧凸缘部16c沿水平方向形成在前侧垂直面部16b的车辆前方。平面部16a的后部16d在被弯折并且被形成为当从车辆侧面观察时截面为大致曲柄形状的状态下向车辆后方延伸。下板16的前侧垂直面部16b沿着侧梁3的前面3b和下支架5的前面5a安置。
参见图8,在该下横梁4上,下板16的凸缘部16c被放置在上板15的平面部15a的在前侧垂直面部15b附近的下面的下方,并且通过点焊等被接合。此外,下板16的后部16d被放置在上板15的后侧凸缘部15e的下面的下方,并且通过点焊等被接合。结果, 由上板15和下板16形成了大致四边形形状的闭合截面。由于闭合截面被形成为大致四边形形状,所以如果需要增加闭合截面结构的刚性,则可以通过将闭合截面的角部形成为斜边来满足需要。
在上板15和下板16被接合到一起的状态下,在下横梁4的构成闭合截面结构的那些部分的前方,通过上板15的平面部15a的前端和从前端进一步向前连续并向下延伸的前侧垂直面部15b构造出当从车辆侧面观察时的大致L形状部分。该大致L形状部分与上板15的前侧凸缘部15c一起构成大致曲柄形状部分。该大致L形状部分或大致曲柄形状部分比具有高刚性闭合截面结构的部分易于变形,并且被构造为具有荷载吸收能力的脆弱部。
将参照图1、图2、图3、图7、图8和图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车体前部1一旦与行人的腿部接触时产生的作用。在这里将使用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诸如图1中示出的杆状障碍物L来代替行人的腿部。
当车体前部1与如图1和图2所示垂直站立的杆状障碍物L接触时,杆状障碍物L的下部与保险杠外板6的下部接触,并且杆状障碍物L通过向车辆后方倾斜的方式倒下。如图3所示,倒下的杆状障碍物L的下部与下横梁4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前端接触,杆状障碍物L的中间部与保险杠格栅7的冲击吸收部7a的前面部分(以虚线表示)接触,并且杆状障碍物L的上部与前灯2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内侧端部的前面接触。这样,杆状障碍物L呈现如下姿势:该姿势遵循当从车辆前方观察时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当从车辆侧面观察时向车辆上侧斜后方倾斜的直线。
如果车体前部1在该状态下进一步变形,则在与杆状障碍物 L的下部接触的部分中,下横梁4的脆弱部中的上板15的前侧垂直面部15b和前侧凸缘部15c(见图7和图8)以向车辆后方移动的方式变形。在与杆状障碍物L的中间部接触的部分中,保险杠格栅7的冲击吸收部7a向车辆后方移动。在与杆状障碍物L的上部接触的部分中,前灯2以使得前灯2的内侧端部将围绕前灯2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外侧端部转动的方式向车辆后方移动。杆状障碍物L在该变形进行的状态下被保持直线状,其中在该变形的最后阶段,如图9所示,杆状障碍物L维持在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的大致直立姿势。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车辆结构1的变形进行之前,整个杆状障碍物L与前灯2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内侧端部的前面、保险杠格栅7的冲击吸收部7a的前面部分和下横梁4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前端接触。由于前灯2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内侧端部的前面、保险杠格栅7的冲击吸收部7a的前面部分和下横梁4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前端被安置在当从车辆前方观察时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当从车辆侧面观察时向车辆上侧斜后方倾斜的直线上,所以杆状障碍物L在与车体前部1接触的状态下将以沿着向车辆上侧斜后方倾斜的直线延伸的方式保持为直线状。由于未安装传统地使用的保险杠梁,所以能够由低刚性结构来与杆状障碍物L接触,而不是在利用诸如保险杠梁等高刚性构件的情况下与杆状障碍物L的一部分接触。当杆状障碍物L与车体前部1接触时这能够进一步保护杆状障碍物L。此外,该结构简单,并且不增加车辆的制造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冲击吸收部7a是树脂制成的保险杠格栅7的一部分,从而不需要添加独立的组成部件作为冲击吸收部,并由此减小了车辆的制造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甚至在车体前部1进一步变形之后,杆状障碍物L也以维持在大致直立姿势的方式保持直线状。当杆状障碍物L与车体前部1接触时这能够进一步保护杆状障碍物L。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为了使杆状障碍物L维持在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的大致直立姿势,在与杆状障碍物L的上部接触的部分中,前灯2以使得前灯2的内侧端部将围绕前灯2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外侧端部转动的方式向车辆后方移动。这使得能够进一步保护杆状障碍物L的上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侧梁3的前面3b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形成,使得杆状障碍物L维持在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的大致直立姿势。结果,在车体前部1进一步变形之后,杆状障碍物L在维持在大致直立姿势的状态下更加可靠地保持直线状。当杆状障碍物L与车体前部1接触时这能够进一步保护杆状障碍物L。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将侧梁3的前端部3a联接至下横梁4的下支架5的前面5a沿着侧梁3的前面3a形成,使得杆状障碍物L维持在沿着车辆上下方向的大致直立姿势。结果,在车体前部1进一步变形之后,杆状障碍物L在维持在大致直立姿势的状态下更加可靠地保持直线状。当杆状障碍物L与车体前部1接触时这能够进一步保护杆状障碍物L。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下横梁4上形成有脆弱部,使得杆状障碍物L维持在沿着车辆上下方向的大致直立姿势,由此,与杆状障碍物L的下部接触的下横梁4可靠地变形。这使得能够进一步保护杆状障碍物L的下部。由于杆状障碍物L从与车体前部接触时开始直到车体前部进行变形之后都保持直线状,所以在杆状障碍物L与车体前部1接触时能够进一步保护杆状障碍物L。
至此已经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做出各种变型和变化。
附图标记列表
1 车体前部
2 前灯
3 侧梁
3a 前端部
3b 前面
4 下横梁
5 下支架
5a 前面
6 保险杠外板 
7 保险杠格栅 
7a 冲击吸收部 
G 重心
L 杆状障碍物 

Claims (7)

1.一种车体前部的结构,其包括:
一对前灯,其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
一对侧梁,其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并且安置在所述前灯的下方;和
下横梁,其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安置在所述一对侧梁之间并且安置在所述一对侧梁下方;
其中,在所述侧梁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方没有安装保险杠梁,
所述车体前部的结构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梁的前面的前方安置有冲击吸收部;并且
所述前灯的前面、所述冲击吸收部的前面部分和所述下横梁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前端安置在下述直线上,当从车辆的前方观察时所述直线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当从车辆侧面观察时所述直线向车辆上侧斜后方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前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吸收部是树脂制成的保险杠格栅的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体前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行人的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腿部依次与所述下横梁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前端、所述冲击吸收部的前面部分和所述前灯的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内侧端部的前面接触时,所述下横梁发生变形、所述冲击吸收部向车辆后方移动并且所述前灯向车辆后方移动,使得所述行人的所述腿部维持在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的大致直立姿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前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行人的所述腿部与所述前灯的所述内侧端部的所述前面接触时,所述前灯的所述内侧端部围绕所述前灯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外侧端部转动,使得所述前灯向车辆后方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前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梁的所述前面形成为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体前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梁的前端部通过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支架联接至所述下横梁;并且
所述支架的前面形成为沿着所述侧梁的所述前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前部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形成有脆弱部,使得所述行人的所述腿部维持在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的大致直立姿势。
CN201180055952.8A 2010-12-27 2011-11-14 车体前部的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377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90006 2010-12-27
JP2010-290006 2010-12-27
PCT/JP2011/076160 WO2012090603A1 (ja) 2010-12-27 2011-11-14 車体前部の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37716A CN103237716A (zh) 2013-08-07
CN103237716B true CN103237716B (zh) 2015-08-26

Family

ID=46382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595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37716B (zh) 2010-12-27 2011-11-14 车体前部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630508B2 (zh)
CN (1) CN103237716B (zh)
WO (1) WO20120906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16106B2 (ja) * 2012-12-03 2016-10-26 スズキ株式会社 樹脂フロントエンド部の構造
JP7027791B2 (ja) * 2017-10-17 2022-03-02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DE102020113206A1 (de) * 2020-05-15 2021-11-1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Rahmenbauteil für Frontendmodul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40275B1 (en) * 1999-06-28 2003-04-01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tructure of the front of a vehicle body
CN101631694A (zh) * 2006-12-28 2010-01-20 全耐塑料公司 用于在汽车纵梁端部安装的碰撞吸收系统的支撑件
CN101734287A (zh) * 2008-11-25 2010-06-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03409A (ja) * 1997-01-20 1998-08-04 Suzuki Motor Corp 車体前部構造
JP3740901B2 (ja) * 1999-06-28 2006-02-0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01138840A (ja) * 1999-11-12 2001-05-22 Suzuki Motor Corp バンパ配設部構造
FR2830229B1 (fr) * 2001-09-28 2004-01-23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Face av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renant une poutre pare-choc
JP4525655B2 (ja) * 2006-09-27 2010-08-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JP4804509B2 (ja) * 2008-05-26 2011-11-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40275B1 (en) * 1999-06-28 2003-04-01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tructure of the front of a vehicle body
CN101631694A (zh) * 2006-12-28 2010-01-20 全耐塑料公司 用于在汽车纵梁端部安装的碰撞吸收系统的支撑件
CN101734287A (zh) * 2008-11-25 2010-06-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90603A1 (ja) 2012-07-05
JPWO2012090603A1 (ja) 2014-06-05
CN103237716A (zh) 2013-08-07
JP5630508B2 (ja) 2014-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801C (zh) 带有可通过一个碰撞传感器控制的能量吸收零件的保险杠
CN100434310C (zh) 汽车前部车体结构
JP5477594B2 (ja) 車両の車体前部構造
CN101104395B (zh) 车辆的前部结构
JP2009137378A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08536743A (ja) 自動車の前部
US10647361B2 (en) Vehicle with high-strength frame members
JP4781171B2 (ja) 車両用フェンダパネル取付構造
CN104540724A (zh) 包括在碰撞情况下受控变形的翼子板支承件的车辆结构
JP4811327B2 (ja) 自動車のフェンダパネル支持構造
CN103237716B (zh) 车体前部的结构
ES2280784T3 (es) Modulo de pared lateral de un vehiculo automovil.
US20110169283A1 (en) Impact Absorbing Device and Front End Comprising Such A Device
JP2007090916A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5299583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JP2007137224A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2010149547A (ja) 自動車のカウル部構造
CN103221295B (zh) 车体前部结构
CN103857559B (zh) 用于汽车的前照灯装置
CN102862534B (zh) 车辆的保险杠装置
JP7200611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JP2008013144A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JP6107796B2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JP6804151B2 (ja) アッパクロスメンバ取り付け構造
JP6098618B2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