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55273B - 同轴谐振器及利用其的电介质滤波器、无线通信模块及无线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同轴谐振器及利用其的电介质滤波器、无线通信模块及无线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55273B
CN103155273B CN201180046245.2A CN201180046245A CN103155273B CN 103155273 B CN103155273 B CN 103155273B CN 201180046245 A CN201180046245 A CN 201180046245A CN 103155273 B CN103155273 B CN 1031552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area
outer conductor
inner wire
resonance
dielectric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62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55273A (zh
Inventor
吉川博道
中俣克朗
堀内雅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55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52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552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52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7/00Resonator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7/04Coaxial reson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1Filters for 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waves
    • H01P1/205Comb or interdigital filters; Cascaded coaxial cavities
    • H01P1/2053Comb or interdigital filters; Cascaded coaxial cavities the coaxial cavity resonators being disposed parall to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01P1/201Filters for 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 waves
    • H01P1/205Comb or interdigital filters; Cascaded coaxial cavities
    • H01P1/2056Comb filters or interdigital filters with metallised resonator holes in a dielectric block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第1谐振模式下的Q值大且第1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与第2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之差大的同轴谐振器、以及利用其的电介质滤波器、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无线通信设备。所述同轴谐振器具备:第1外导体(21),其与基准电位连接;电介质块(30),其具有从第1侧面(30c)起延伸至与第1侧面(30c)对置的第2侧面(30d)的贯通孔(31),且被配置为第1主面(30a)接触于第1外导体(21)上;内导体(41),其配置于贯通孔(31)的内面;以及第2外导体(22),其是具有长方体的一面开口了的开口部的箱状的导体,具有可与电介质块(30)的第2主面(30b)、第3侧面(30e)以及第4侧面(30f)空出间隔进行容纳的内尺寸,开口部被配置为朝向第1外导体(21)侧,且第2外导体(22)与基准电位连接。

Description

同轴谐振器及利用其的电介质滤波器、无线通信模块及无线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同轴谐振器以及利用其的电介质滤波器、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无线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以特定的频率进行谐振的谐振器,公知有由配置在形成于电介质块的贯通孔的内面的内导体、以及配置在电介质块的外面的外导体构成的同轴谐振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227501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提出的现有的同轴谐振器中,存在难以同时达成第1谐振模式下的Q值的提高、以及增大第1谐振模式与第2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之差这样的问题。此外,第1谐振模式是指以大量存在的同轴谐振器的谐振模式当中谐振频率最低的谐振模式,第2谐振模式是指谐振频率第2低的谐振模式。由于一般是利用同轴谐振器的第1谐振模式,因此第1谐振模式下的Q值的提高表示同轴谐振器的电气特性的提高。另外,期望呈杂散的第2谐振模式存在于远离第1谐振模式的频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点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第1谐振模式下的Q值大、且第1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与第2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之差大的同轴谐振器以及利用其的电介质滤波器、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无线通信设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同轴谐振器的特征在于,具备:第1外导体,其与基准电位连接;电介质块,其是长方体状的电介质,具有从第1侧面起延伸至与该第1侧面对置的第2侧面的贯通孔,且被配置为第1主面接触于所述第1外导体上;内导体,其配置于所述贯通孔的内面;以及第2外导体,其是具有长方体的一面开口了的开口部的箱状的导体,具有能与所述电介质块的第2主面、第3侧面以及第4侧面空出间隔来容纳所述电介质块的内尺寸,所述开口部被配置为朝向所述第1外导体侧,且所述第2外导体与基准电位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电介质滤波器的特征在于,具备:从所述第3侧面起朝着所述第4侧面使多个所述内导体空出间隔地配置成列状的、上述构成的同轴谐振器;以及与作为列的端部的第3侧面侧内导体以及第4侧面侧内导体以电或电磁方式进行连接的端子电极。
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模块的特征在于,具备:包含上述构成的电介质滤波器在内的RF部、以及与该RF部连接的基带部。
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构成的无线通信模块、以及与该无线通信模块的所述RF部连接的天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同轴谐振器,能得到第1谐振模式下的Q值大、且第1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与第2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之差大的同轴谐振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电介质滤波器,使用第1谐振模式下的Q值大、且第1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与第2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之差大的上述构成的同轴谐振器来构成了带通滤波器,因此呈低损耗,且在通过频带附近无杂散,故能成为频率选择性卓越的电介质滤波器。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无线通信设备,使用低损耗且频率选择性卓越的上述构成的电介质滤波器来进行通信信号的滤波,因此能降低通信信号的衰减以及噪声,故能成为通信质量或可靠性高的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无线通信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同轴谐振器的横截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同轴谐振器的示意性的纵截面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2例的电介质滤波器的横截面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电介质滤波器的示意性的纵截面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3例的电介质滤波器的横截面图。
图6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4例的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无线通信设备的框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2例的电介质滤波器的电气特性的仿真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同轴谐振器。
(实施方式的第1例)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同轴谐振器的横截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同轴谐振器的示意性的纵截面图。
本例的同轴谐振器如图1、图2所示,具备:第1外导体21、第2外导体22、电介质块30、以及内导体41,且被配置于板状的电介质基板11的主面上。
第1外导体21是配置于电介质基板11的主面上的片状的导体,与基准电位(接地电位)连接。
电介质块30是长方体状的电介质,具有从第1侧面30c起延伸至与第1侧面30c对置的第2侧面30d的贯通孔31,且被配置为第1主面30a接触于第1外导体21上。此外,长方体状是指,相对于长方体是由长方形的六面体构成的情况,还包括例如在某一面的一部分具有突起或凹陷等的形状的情况。而且,内导体41被配置于贯通孔31的内面。
第2外导体22是具有长方体的一面开口了的开口部的箱状的导体,具有能与电介质块30的第2主面30b、第3以及第4侧面30e、30f空出间隔,容纳电介质块30的内尺寸。而且,通过将开口部朝着第1外导体21侧地进行配置,从而与第1外导体21连接,且连接于基准电位(接地电位)。在此,第1外导体21以及第2外导体22被配置为包围电介质块30,且作为同轴谐振器的外导体发挥功能。另外,尽管在图2中,示出了关于第1以及第2侧面30c、30d也与第2外导体22具有间隔的例子,但在将内导体41的一端与基准电位连接的情况下,即使第2外导体22与将内导体41连接于基准电位的第1或第2侧面30c、30d接触也没有关系。此外,在电介质块30与第2外导体22之间以空气填充。
根据具备这样的构成的本例的同轴谐振器,在作为同轴谐振器的外导体的一部分而发挥功能的第2外导体22、与电介质块30的第2主面30b、第3以及第4侧面30e、30f之间具有间隔,因此在其间由介电常数比电介质块30更低的低介电常数部形成。故而,能减小作为外导体的一部分而发挥功能的第2外导体22与内导体41之间的有效的介电常数,由此,较之于第1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相等、且在第2外导体22与电介质块30的第2主面30b、第3以及第4侧面30e,30f之间无间隔地被第2外导体22覆盖的同轴谐振器,不仅能增大第1谐振模式下的Q值,还能增大第1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与第2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之差。
另外,根据本例的同轴谐振器,电介质块30的第1主面30a与第1外导体21接触,因此能实现构造简单且制作容易的同轴谐振器。
进而,根据本例的同轴谐振器,内导体41优选被配置为:其中心较之于第1主面30a与第2主面30b间的距离的中心,位于第2主面30b侧。即,内导体41被配置于离第2主面30b近的一侧,因此较之于在第1主面30a与第2主面30b之间,在中央或离第1主面30a近的一侧配置内导体41的情况,能增大内导体41与第1外导体21的间隔,因此不仅能进一步增大第1谐振模式下的Q值,还能进一步增大第1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与第2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之差。
此外,关于电介质块30的第2主面30b、第3以及第4侧面30e、30f与第2外导体22的间隔,为了使电气特性得以提高而大些好,但变大会造成同轴谐振器大型化,因此优选根据需要的电气特性和所容许的同轴谐振器的外形寸法来适当设定。
(实施方式的第2例)
图3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2例的电介质滤波器的横截面图。图4是图3所示的电介质滤波器的示意性的纵截面图。此外,在本例中,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例子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并对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例的电介质滤波器如图3所示,从电介质块30的第3侧面30e起朝着第4侧面30f使内导体41a~41f空出间隔地配置成列状,且具备与作为列的端部的第3侧面侧内导体41a以及第4侧面侧内导体41f以电或电磁的方式进行连接的第1、第2端子电极51、52。
此外,在本例中,以如下情况进行说明:由于是通过由第1外导体21以及第2外导体22构成的外导体、以及例如配置于电介质块30的多个内导体41当中的一个即内导体41a来满足同轴谐振器的构成,因此在构成为对共有外导体的多个内导体41a~41f进行了配置的情况下,具有多个同轴谐振器。故而,在图3中,具有6个同轴谐振器。
而且,在图3所示的电介质滤波器中,共有外导体且配置多个内导体41a~41f而构成的多个同轴谐振器彼此电磁耦合。
另外,在电介质块30的第2侧面30d,对于内导体41a~41f的每一个,配置有未图示的电容耦合电极。在相邻的电容耦合电极间,形成给定的静电电容,发挥增强相邻的同轴谐振器间的电磁耦合的作用。另外,在电介质块30的第1侧面30c侧,在内导体41a~41f的各自间形成有狭缝61b~61f。
另外,第1端子电极51被配置为:在第3侧面侧内导体41a的下方,与第1外导体21不接触地从电介质块30的第1侧面30c起延伸至第1主面30a。由此,第1端子电极51与第3侧面侧内导体41a电磁连接。
另外,第2端子电极52被配置为:在第4侧面侧内导体41f的下方,与第1外导体21不接触地从电介质块30的第1侧面30c起延伸至第1主面30a。由此,第2端子电极52与第4侧面侧内导体41f电磁连接。
而且,关于具备这样的构成的本例的电介质滤波器,例如在第1端子电极51被输入电信号时,以由第1外导体21以及第2外导体22组成的外导体、以及内导体41a~41f构成的多个同轴谐振器发生谐振,从第2端子电极52输出电信号。此时,由于包含多个同轴谐振器的谐振频率的频率带的信号选择性地通过,因此作为带通滤波器发挥功能。如此,本例的电介质滤波器具有形成了多个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同轴谐振器的构成,通过该多个同轴谐振器彼此电磁耦合来构成了带通滤波器。
根据具备这样的构成的本例的电介质滤波器,由于使用第1谐振模式下的Q值大、且第1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与第2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之差大的同轴谐振器来构成了带通滤波器,因此呈低损耗,在通过频带附近无杂散,故成为频率选择性卓越的电介质滤波器。
另外,在本例的电介质滤波器中,电介质块30具有突起部32。该突起部32与第2侧面30d、第3侧面30e以及第4侧面30f面连接,仅突起部32的形状由长方体状形成,形成于电介质块30的第2主面30b的第2侧面30d侧。
构成本例的电介质滤波器的同轴谐振器的2次谐振模式有时并非作为通常的高次模式的同轴谐振器的λ模式,而为所谓的腔模式。在此情况下,关于2次谐振模式下的电场的大小,在从电介质块30的第1侧面30c起朝着第2侧面30d的方向上,在中央部大,在两端部小。另外,关于构成本例的电介质滤波器的同轴谐振器的1次谐振模式下的电场的大小,在从第1侧面30c起朝着第2侧面30d的方向上,在中央部为0,在作为开放端的两端部最大。
由此,优选将电介质块30的形状设为:在从第1侧面30c起朝着第2侧面30d的方向上,第1侧面30c侧以及第2侧面30d侧的至少一端部的第1主面30a与第2主面30b之间的距离比中央部大。
而且,像本例的电介质滤波器这样在电介质块30具有突起部32时,关于电介质块30,在从第1侧面30c起朝着第2侧面30d的方向上,一端部的第1主面30a与第2主面30b之间的距离比中央部大。由此,不仅能增大1次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与2次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之差,还能增大相邻的同轴谐振器彼此的电磁耦合。
另外,在构成本例的电介质滤波器的同轴谐振器的2次谐振模式为腔模式的情况下,关于2次谐振模式下的电场,在从电介质块30的第1侧面30c起朝着第2侧面30d的方向上,中央部最强,越靠近两端部越弱,在某点上为0。而且,在两端部呈与中央部反向的弱电场。而且,电场为0的点存在于从两端起至作为整体长度的第1侧面30c到第2侧面30d的距离的1/4为止的范围。故而,期望在电介质块30中,在从第1侧面30c朝着第2侧面30d的方向的至少一端起,从第1侧面30c到第2侧面30d为止的距离的1/4以内的范围内的、第1主面30a与第2主面30b之间的距离比中央部大。
另外,在本例的电介质滤波器,在电介质块30形成有狭缝61b~61f。通过该狭缝61b~61f,还能增大1次谐振模式的Q值以及1次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与2次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之差。另外,通过狭缝61b~61f,还能调整相邻的谐振器彼此的电磁耦合。此外,该狭缝61b~61f在仅形成于第1侧面30c或第2侧面30d时,在未形成狭缝61b~61f的侧面侧易于取同轴谐振器间的电容耦合,在从第1侧面30c起直至第2侧面30d形成有狭缝61b~61f时,能进一步增大1次谐振模式的Q值以及1次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与2次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之差。
在本例的电介质滤波器以及前述的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同轴谐振器中,作为电介质块30的材质,能使用环氧树脂等树脂或例如电介质陶瓷等陶瓷。例如,优选使用含有BaTiO3、Pb4Fe2Nb2O12、TiO2等的电介质陶瓷材料。作为各种电极以及导体的材质,例如,优选使用以Ag、Ag-Pd、Ag-Pt等Ag合金为主成分的导电材料、或Cu系、W系、Mo系、Pd系导电材料等。各种的电极以及导体的厚度例如设定为0.001~0.2mm。
(实施方式的第3例)
图5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第3例的电介质滤波器的横截面图。本例的电介质滤波器在图3所示的电介质滤波器的构成的基础上,在第3侧面侧内导体41a与第3侧面30c之间以及第4侧面侧内导体41f与第4侧面30d之间具有狭缝61a、61g。通过设为这样的构成,构成带通滤波器的同轴谐振器的第1谐振模式下的Q值进一步变大,第1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与第2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之差也进一步变大,因此呈低损耗,且在通过频带附近无杂散,故能进一步实现频率选择性更卓越的电介质滤波器。
此外,要得到前述的效果,优选在第3侧面侧内导体41a与第3侧面30c之间或第4侧面侧内导体41f与第4侧面30d之间,以接近第3侧面侧内导体41a或第4侧面侧内导体41f的方式形成有狭缝61a、61g。另外,在狭缝61a、61g于第2主面30b侧开口了的图5所示的例子中,狭缝61a、61g按照尽量接近第1外导体21的方式具有从第2主面30b侧朝着第1主面30a侧的方向的深度这一点在获取前述的效果方面优选。此外,狭缝61a、61g与狭缝61b~61f同样在第1主面30a侧开口也可以,这是不言自明的。
接下来,图6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4例的无线通信模块80以及无线通信设备85的框图。
本例的无线通信模块80具备:对基带信号进行处理的基带部81;与基带部81连接的、对基带信号的调制后以及解调前的RF信号进行处理的RF部82。RF部82中含有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第2例的电介质滤波器821,并通过电介质滤波器821使调制基带信号而成的RF信号或接收到的RF信号中的通信频带以外的信号发生衰减。
作为具体的构成,基带部81具有基带IC811。另外,RF部82具有连接于电介质滤波器821与基带部81之间的RF IC822。此外,可以在这些电路间插入其他电路。而且,通过将天线84与无线通信模块80的电介质滤波器821连接,来构成实施RF信号的收发的本例的无线通信设备85。
根据具有这样的构成的本例的无线通信模块80以及无线通信设备85,使用低损耗且频率选择性卓越的电介质滤波器821来进行通信信号的滤波,因此能降低通信信号的衰减以及噪声,故能得到通信质量高且高性能的无线通信模块80以及无线通信设备85。
(变形例)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例子,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改良。
尽管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第1~第3例中,示出了对内导体的两端进行开放来构成了1/2波长谐振器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内导体的一端与基准电位连接来作为1/4波长谐振器而发挥功能的同轴谐振器以及利用其的电介质滤波器。
另外,尽管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第1~第3例中,示出了在电介质块30与第2外导体22之间以空气填充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在电介质块30与第2外导体22之间可以是真空,另外,在电介质块30与第2外导体22之间还可以以介电常数比电介质块30低的电介质材料(包含气体)来填充。
进而,尽管示出了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第2例的电介质滤波器中,在电介质块30的第2侧面30d侧形成了突起部32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例如,既可以在电介质块30的第1侧面30c侧形成突起部32,也可以在电介质块30的第1侧面30c侧以及第2侧面30d侧两者形成突起部32。另外,在所要求的电气特性的级别不高的情况下,还可以不是图4所示那样的突起部32,而是例如在从电介质块30的中央部起朝着第1侧面30c侧以及第2侧面30d侧的至少一者,第1主面30a与第2主面30b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如此,关于电介质块30,优选在从第1侧面30c起朝着第2侧面30d的方向上,至少一端部的第1主面30a与第2主面30b之间的距离比中央部大。
另外,进一步地,尽管示出了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第2、第3例的电介质滤波器中,以由第1外导体21以及第2外导体22组成的外导体、以及配置于贯通孔31a~31f的内面的内导体41a~41f来构成了6个同轴谐振器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还能以2个以上的任意的个数的同轴谐振器来构成电介质滤波器。然而,由于同轴谐振器数的增加会导致大型化,因此通常优选设定为20个程度以下。
进而,另外,尽管示出了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第2、第3例的电介质滤波器中,第1以及第2端子电极51、52与内导体41a、41f电磁连接的例子,但也可以与内导体41a、41f电连接。
实施例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同轴谐振器的具体例。
首先,通过利用了有限元法的仿真来计算了图1、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同轴谐振器的电气特性。要计算的电气特性的项目设为了第1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以及无负荷Q及第2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
关于该仿真中的构成电介质块30的电介质,相对介电常数设为了10,介电损耗角正切设为了0.0005。另外,各种导体以及电极的导电率设为了58×106S/m。而且,电介质块30的形状设为了从第1主面30a起至第2主面30b为止的距离即高度、以及从第3侧面30e起至第4侧面30f为止的距离即宽度均为13mm、且从第1侧面30c起至第2侧面30d为止的距离即长度为28mm的长方体状。另外,贯通孔31设为了直径为3mm的圆筒状,贯通孔31的中心位于从第1主面30a起10mm的距离、且贯通孔31的中心位于第3侧面30e与第4侧面30f的中心,在贯通孔31的内面配置了内导体41。另外,第1外导体21设为了长度为38mm且宽度为20mm的矩形形状,且电介质块30位于其中央。第2外导体22设为了具有长度为38mm宽度以及高度为20mm的长方体的一面开口了的开口部的箱状。
该仿真的结果是,第1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为2.05GHz,Q值为1450,第2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为3.6GHz。另外,在长度为23mm且宽度以及高度为20mm的电介质块的中央配置直径为3mm且长度为23mm的内导体,该电介质块仿真了配置于具有长度为33mm且宽度以及高度为20mm的空间的外导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央的比较例的同轴谐振器的电气特性。其结果是,第1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为1.99GHz,Q值为1319,第2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为2.7GHz。如此,本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同轴谐振器较之于比较例的同轴谐振器,1次谐振模式的Q值大。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1例的同轴谐振器较之于比较例的同轴谐振器,尽管1次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为同等程度,但2次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高,因此第1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与第2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之差大。
确认了通过具备第1外导体21、电介质块30、内导体41以及第2外导体22从而得到第1谐振模式下的Q值大、且第1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与第2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之差大的同轴谐振器,其中,第1外导体21与基准电位连接;电介质块30是长方体状的电介质,具有从第1侧面30c起延伸至与第1侧面30c对置的第2侧面30d的贯通孔31,被配置为第1主面30a接触于第1外导体21上;内导体41配置于贯通孔31的内面;第2外导体22是具有长方体的一面开口了的开口部的箱状的导体,具有可与电介质块30的第2主面30b、第3以及第4侧面30e、30f空出间隔进行容纳的内尺寸,开口部被配置为朝着第1外导体21侧,且第2外导体22与基准电位连接。
接下来,通过利用了有限元法的仿真来计算了图3、图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第2例的电介质滤波器的电气特性。关于该仿真中的构成电介质块30的电介质,相对介电常数设为了11.5,介电损耗角正切设为了0.00005。另外,各种导体以及电极的导电率设为了42×106S/m。
而且,电介质块30将除突起部32以外的尺寸设为了:从第1主面30a起至第2主面30b为止的距离即高度为8.5mm,从第3侧面30e起至第4侧面30f为止的距离即宽度为56mm,从第1侧面30c起至第2侧面30d为止的距离即长度为23.7mm。另外,突起部32与电介质块30的第2侧面30d、第3侧面30e以及第4侧面30f面连接,仅突起部32的形状形成为长方体状。此外,关于突起部32的尺寸,设为了:从第2主面30b起的高度为2mm,从第1侧面30c朝着第2侧面30d的方向的长度为4mm,从第3侧面30e起至第4侧面30f为止的距离即宽度为56mm。
另外,贯通孔31a~31f各自设为直径为3mm的圆筒状,贯通孔31a~31f各自的中心位于从第1主面30a起5mm的距离,且各贯通孔31的中心以等间隔的方式进行配置,在各贯通孔31的内面配置有内导体41。另外,关于形成于内导体41a~41f之间的狭缝61b~61f,设为了:宽度为1.0mm,且从第1主面30a朝着第2主面30b的方向的深度为7.5mm。另外,第1外导体21设为了长度为31.7mm且宽度为62mm的矩形形状,且电介质块30位于其中央。第2外导体22设为了具有长度为31.7mm、宽度为62mm、且高度为15mm的长方体的一面开口了的开口部的箱状。
该仿真结果如图7的图表所示。在图表中,横轴是频率,纵轴是衰减量。另外,实线表示传输特性,虚线表示反射特性。根据该图表,示出了在通过频带的附近无杂散,传输特性卓越,即,确认了本实施方式的电介质滤波器在频率选择性上卓越。
接下来,通过利用了有限元法的仿真来计算了图3、图5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第2、第3例的电介质滤波器的电气特性。关于该仿真中的构成电介质块30的电介质,相对介电常数设为了11.5,介电损耗角正切设为了0.00005。另外,各种导体以及电极的导电率设为了42×106S/m。
而且,电介质块30将除突起部32以外的尺寸设为了:从第1主面30a起至第2主面30b为止的距离即高度为9.5mm,从第3侧面30e起至第4侧面30f为止的距离即宽度为56mm,从第1侧面30c起至第2侧面30d为止的距离即长度为23.7mm。另外,突起部32与电介质块30的第2侧面30d、第3侧面30e以及第4侧面30f面连接,且仅突起部32的形状形成为长方体状。此外,关于突起部32的寸法,设为了:从第2主面30b起的高度为4.2mm,从第1侧面30c朝着第2侧面30d的方向的长度为4mm,从第3侧面30e起至第4侧面30f为止的距离即宽度为56mm。
另外,贯通孔31a~31f各自设为了直径为3mm的圆筒状,贯通孔31a~31f各自的中心位于从第1主面30a起5mm的距离,且各贯通孔的中心以等间隔的方式进行配置,在各贯通孔31的内面配置有内导体41。另外,关于形成于内导体41a~41f之间的狭缝61b~61f,设为了:宽度为1.0mm,从第1主面30a朝着第2主面30b的方向的深度为7.5mm。另外,第1外导体21设为了长度为31.7mm且宽度为62mm的矩形形状,且电介质块30位于其中央。第2外导体22设为了具有长度为31.7mm、宽度为62mm、且高度为15mm的长方体的一面开口了的开口部的箱状。另外,关于图5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第3例的电介质滤波器,在电介质块30,在第3侧面侧内导体41a与第3侧面30c之间形成有狭缝61a,在第4侧面侧内导体41f与第4侧面30d之间形成有狭缝61g。此外,关于该狭缝61a、61g,设为了:宽度为2.5mm、从第2主面30b朝着第1主面30a的方向的深度为6.5mm。
该仿真的结果是,图3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第2例的电介质滤波器的第1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为1.874GHz,Q值为2037,第2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为2.780GHz。与此相对,图5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第3例的电介质滤波器的第1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为1.874GHz,Q值为2063,第2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为2.895GHz。
根据该结果可知,通过在电介质块30,在第3侧面侧内导体41a与第3侧面30c之间具备狭缝61a,在第4侧面侧内导体41f与第4侧面30d之间具备狭缝61g,从而第1谐振模式下的Q值进一步变大,第1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与第2谐振模式的谐振频率之差也进一步变大。故而可知,只要是上述的构成的电介质滤波器,就能进一步实现频率选择性卓越的电介质滤波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介质滤波器呈低损耗且频率选择性卓越,因此在通信信号的滤波中能降低通信信号的衰减以及噪声,故可以得知,若在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无线通信设备中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电介质滤波器,则能设为通信质量或可靠性高的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无线通信设备。
符号说明
21:第1外导体
22:第2外导体
30:电介质块
30a:第1主面
30b:第2主面
30c:第1侧面
30d:第2侧面
30e:第3侧面
30f:第4侧面
31、31a、31b、31c、31d、31e、31f:贯通孔
41、41a、41b、41c、41d、41e、41f:内导体
51:第1端子电极
52:第2端子电极
80:无线通信模块
81:基带部
82:RF部
821:电介质滤波器
84:天线
85:无线通信设备

Claims (7)

1.一种同轴谐振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外导体,其与基准电位连接;
电介质块,其是长方体状的电介质,具有从第1侧面起延伸至与该第1侧面对置的第2侧面的贯通孔,且被配置为第1主面接触于所述第1外导体上;
内导体,其配置于所述贯通孔的内面;和
第2外导体,其是具有长方体的一面开口了的开口部的箱状的导体,具有能与所述电介质块的第2主面、第3侧面以及第4侧面空出间隔来容纳所述电介质块的内尺寸,所述开口部被配置为朝向所述第1外导体侧,且所述第2外导体与所述第1外导体连接并与基准电位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谐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导体被配置为:其中心较之于所述第1主面与所述第2主面间的距离的中心,靠近所述第2主面侧。
3.一种电介质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轴谐振器,其从所述第3侧面起朝着所述第4侧面使多个所述内导体空出间隔地配置成列状;
与作为列的一个端部的第3侧面侧内导体以电或电磁方式进行连接的第1端子电极;以及
与作为所述列的另一个端部的第4侧面侧内导体以电或电磁方式进行连接的第2端子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介质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介质块在所述第3侧面侧内导体与所述第3侧面之间、所述第4侧面侧内导体与所述第4侧面之间、以及多个所述内导体的每一个之间分别具备狭缝。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介质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第1侧面朝着所述第2侧面的方向上,所述电介质块的至少一端部处的所述第1主面与所述第2主面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电介质块的中央部处的所述第1主面与所述第2主面之间的距离大。
6.一种无线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
包含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介质滤波器在内的RF部、以及与该RF部连接的基带部。
7.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以及与该无线通信模块的所述RF部连接的天线。
CN201180046245.2A 2010-09-29 2011-09-29 同轴谐振器及利用其的电介质滤波器、无线通信模块及无线通信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552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19072 2010-09-29
JP2010-219072 2010-09-29
PCT/JP2011/072420 WO2012043739A1 (ja) 2010-09-29 2011-09-29 同軸共振器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誘電体フィルタ,無線通信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無線通信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5273A CN103155273A (zh) 2013-06-12
CN103155273B true CN103155273B (zh) 2014-12-24

Family

ID=45893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624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55273B (zh) 2010-09-29 2011-09-29 同轴谐振器及利用其的电介质滤波器、无线通信模块及无线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53852B2 (zh)
EP (1) EP2624361B1 (zh)
JP (1) JP5550733B2 (zh)
CN (1) CN103155273B (zh)
WO (1) WO20120437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66922B2 (en) 2013-02-26 2017-05-30 Kyocera Corporation Dielectric filter, duplexer,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EP3200273B1 (en) 2014-09-24 2020-08-19 KYOCERA Corporation Resonator, filter,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20040258A1 (ja) * 2018-08-24 2020-02-27 京セラ株式会社 構造体、アンテナ、無線通信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無線通信機器
JP7057426B2 (ja) * 2018-08-24 2022-04-19 京セラ株式会社 構造体、アンテナ、無線通信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無線通信機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4587A (en) * 1977-11-08 1980-09-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mb-line bandpass filter
US5764118A (en) * 1993-07-23 1998-06-09 Sony Chemicals Corporation Dielectric coaxial filter with irregular polygon shaped recesses
JP2007150750A (ja) * 2005-11-28 2007-06-14 Murata Mfg Co Ltd 誘電体共振器および誘電体フィル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5380A (en) 1979-07-19 1981-02-14 Ricoh Co Ltd Platen displacing device
JPS5748801A (en) * 1980-09-09 1982-03-20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Dielectric substance filter
US4386328A (en) 1980-04-28 1983-05-31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High frequency filter
JPS56153801A (en) * 1980-04-28 1981-11-28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Dielectric filter
DE3382762T2 (de) * 1982-05-10 1995-05-04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Dielektrischer Filter.
JPS58194403A (ja) 1982-05-10 1983-11-12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誘電体フイルタ
JPS60145706A (ja) 1984-01-09 1985-08-01 Nec Corp 高調波除去フイルタ
JPS60145706U (ja) * 1984-03-07 1985-09-27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誘電体共振器
JPS6119201A (ja) * 1984-07-05 1986-01-28 Murata Mfg Co Ltd 分布定数形フイルタ
JPS6261504U (zh) 1985-10-07 1987-04-16
JPS62129807U (zh) 1986-02-08 1987-08-17
JPH078763B2 (ja) 1986-07-16 1995-02-01 三井東圧化学株式会社 除草組成物
JPS6323807U (zh) * 1986-07-29 1988-02-17
JPH01220501A (ja) 1988-02-26 1989-09-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誘電体フィルタ
JPH01227501A (ja) 1988-03-07 1989-09-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誘電体同軸共振器
JPH01258501A (ja) * 1988-04-08 1989-10-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誘電体フィルタ
JP3293200B2 (ja) * 1992-04-03 2002-06-1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誘電体共振器
JPH06303004A (ja) 1993-04-16 1994-10-28 Fuji Elelctrochem Co Ltd 誘電体フィルタ
JPH0983212A (ja) 1995-09-12 1997-03-28 Tokin Corp 誘電体フィルタ
JPH10308607A (ja) * 1997-05-07 1998-11-17 Ngk Spark Plug Co Ltd 誘電体デュプレクサ装置
EP0877433A1 (en) 1997-05-07 1998-11-11 Ngk Spark Plug Co., Ltd. Dielectric filter device
JP2000151210A (ja) * 1998-11-06 2000-05-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誘電体フィルタ
JP3506104B2 (ja) * 1999-10-04 2004-03-1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共振器装置、フィルタ、複合フィルタ装置、デュプレクサおよび通信装置
JP5213419B2 (ja) 2007-04-18 2013-06-19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無線通信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無線通信機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4587A (en) * 1977-11-08 1980-09-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mb-line bandpass filter
US5764118A (en) * 1993-07-23 1998-06-09 Sony Chemicals Corporation Dielectric coaxial filter with irregular polygon shaped recesses
JP2007150750A (ja) * 2005-11-28 2007-06-14 Murata Mfg Co Ltd 誘電体共振器および誘電体フィルタ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1-220501A 1989.09.0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2043739A1 (ja) 2014-02-24
EP2624361A4 (en) 2014-07-09
EP2624361B1 (en) 2017-11-08
JP5550733B2 (ja) 2014-07-16
EP2624361A1 (en) 2013-08-07
CN103155273A (zh) 2013-06-12
WO2012043739A1 (ja) 2012-04-05
US9153852B2 (en) 2015-10-06
US20130196608A1 (en) 201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54060B2 (en) Protective device
US8531253B2 (en) Serial L-C resonator with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and ultra-wide bandpass filter using the same
US4757285A (en) Filter for short electromagnetic waves formed as a comb line or interdigital line filters
CN103155273B (zh) 同轴谐振器及利用其的电介质滤波器、无线通信模块及无线通信设备
CN102576924B (zh) 同轴谐振器及使用其的电介质滤波器、无线通信模块及无线通信设备
KR100586502B1 (ko) 금속 가이드 캔이 연결된 유전체 세라믹 필터
CN111357151A (zh) 腔体滤波器组装件
US6570472B1 (en) Low-pass filter
CN108711664A (zh) 宽带带阻谐振滤波器
KR100198944B1 (ko) 이중 결합 선로 특성을 갖는 듀플렉서
CN204244192U (zh) Lc滤波器电路及高频模块
JP3797273B2 (ja) 帯域阻止フィルタおよび通信装置
US9666922B2 (en) Dielectric filter, duplexer,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KR20030004064A (ko) 유전체 듀플렉서 및 통신장치
CN109687065B (zh) Ltcc滤波器
CN108879046B (zh) 腔体滤波器
CN102349189A (zh) 电子元器件
EP3324480B1 (en) Resonator, resonator assembly and filter
US6566985B2 (en) High-pass filter
KR102620680B1 (ko) 메타재질 구조의 초소형 초저손실 동축 캐비티 필터
KR101033506B1 (ko) 커플링 소자를 구비한 광대역 공진 필터
KR100867850B1 (ko) 고주파 필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2461993U (zh) 微波谐振器和滤波器
KR100330685B1 (ko) 감쇠극을 갖는 일체형 유전체 필터
JP5519947B2 (ja) 帯域通過フィル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