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45792A - 紫菀酮型三萜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紫菀酮型三萜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45792A CN103145792A CN201310096484XA CN201310096484A CN103145792A CN 103145792 A CN103145792 A CN 103145792A CN 201310096484X A CN201310096484X A CN 201310096484XA CN 201310096484 A CN201310096484 A CN 201310096484A CN 103145792 A CN103145792 A CN 10314579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ionone
- astatarone
- methanol
- type triterpene
- hepatit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roid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结构式为(I)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紫菀酮型三萜astatarone C(1)、astatarone G(2)和astatarone H(3),式中R为 以它们为活性成分的抗乙肝药物组合物,它们的制备方法,它们在制备防治乙型肝炎病毒药物中的应用,以及在制备保肝食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试验结果发现,本发明的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HBV活性,可用于制备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为寻找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提供了新的来源。本发明的提取分离方法可控性和重现性较好,成本较低,操作较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些新的紫菀酮型三萜,以其为有效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其作为乙型肝炎病毒抑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保健品和食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每年发生5000万例新感染,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据世界性卫生组织报道,其中3.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我国是世界上乙肝感染最严重的国家,于2006年进行的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为0.96%,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有症状需要治疗的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2000多万。因此,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引起了世界各国医药界的高度重视。乙肝的治疗在目前仍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尽管国内外早已开发出包括干扰素、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乙肝治疗药物,但这些药物价格较高,治愈率却不高。故开发更安全、有效、廉价的治疗乙肝的药物,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例如: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对五味子粗提物和7种主要木脂素类成分的药理活性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其构效关系,已经研制出两个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新药联苯双酯(DDB)和双环醇(bicyclol),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使用。这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为从中药出发研发新药提供了宝贵经验。[林国强,赵骞,朱晨,张培,周珮,史训龙,具有生物活性的联苯环辛烯类木脂素衍生物,专利申请号:201010182446.2]。
紫菀为菊科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f.的干燥根和根茎,其性辛温,味苦,归肺经,具有润肺下气、消痰止咳之功效,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等症;为常用中药,且药用资源丰富。目前已经从紫菀中分离得到了88个化合物,其类型包括三萜及其苷、肽类、香豆素、蒽醌、黄酮、有机酸、酚类及甾醇等[Zhao,S.M.;Kuang,B.;Peng,W.W.;He,W.J.;Xu,H.M.;Ji,C.J.;Han,J.;Zheng,Y.Q.;Song,W.W.;Tan,N.H.,Chemical progress incyclopeptide-containing traditional medicines cited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2012,30,1213-1225]。经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紫菀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祛痰镇咳等药理作用[侯海燕,陈立,董俊兴,紫菀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中国药学杂志,2006,41(3),161-163]。其中的肽类化合物可能是使其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关键成分,近年又新发现肽类化合物还具有免疫抑制活性[Shen,Y.;Luo,Q.;Xu,H.M.;Gong,F.Y.;Zhou,X.B.;Sun,Y.;Wu,X.F.;Liu,W.;Zeng,G.Z.;Tan,N.H.;Xu,Q.,Mitochondria-dependent apoptosis of activated T lymphocytes induced by astin C,aplant cyclopeptide,for preventing murine experimental colitis,BiochemicalPharmacology,2011,82,260–268]。紫菀中的另一类主要成分紫菀酮三萜,现从植物中只报道了9个[Sawai,S.;Uchiyama,H.;Mizuno,S.;Aoki,T.;Akashi,T.;Ayabe,S.-I.;Takahashi,T.,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n oxidosqualene cyclasethat yields shionone,a unique tetracyclic triterpene ketone of Aster tataricus,FEBSLetters,2011,585,1031-1036;Zhou,W.B.;Tao,J.Y.;Xu,H.M.;Chen,K.L.;Zeng,G.Z.;Ji,C.J.;Zhang,Y.M.;Tan,N.H.,Three new antiviral triterpenes fromAster tataricus,Zeitschrift fur Naturforschung B,2010,65b,1393-1396],却可能是使紫菀具有祛痰镇咳作用的关键成分。卢艳花等对紫菀的祛痰镇咳作用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发现,从紫菀中分得的紫菀酮和表木栓醇以300mg/kg剂量给予小鼠分别表现出明显的祛痰镇咳作用[卢艳花,戴岳,王峥涛,徐珞珊,紫菀祛痰镇咳作用及其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中草药,1999,30(5),360-362]。刘可越等在实验中证明紫菀酮可显著抑制氨水所致的小鼠咳嗽[刘可越,张铁军,高文远,陈海霞,郑毅男,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中药化学研究与药物创新-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2006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紫菀酮型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有一定的特点,该类天然产物主要来源于紫菀属植物[Ng,T.B.;Liu,F.;Lu,Y.;Cheng,C.H.;Wang,Z.,Antioxidant activityof compounds from the medicinal herb Aster tataricus.Comparative Biochemistryand Physiology C,2003,136,109–115],且极性较小,常与油脂和色素混在一起,使其在分离时常被作为杂质处理。另外由于该类化合物结构变化较小,因此分布范围较为集中,且薄层层析后硫酸显色呈土黄色,在紫菀属植物中易与其它成分区分,在分离纯化时可充分利用这些特点。现有技术中,从紫菀属植物中分离紫菀酮型三萜类化合物已公开发表如下方法:(1)醇提水沉法,紫菀属植物紫菀的根和根茎经甲醇或乙醇回流提取,回收甲醇或乙醇至一定浓度得粗结晶,再用其醇溶液反复重结晶得到紫菀酮型三萜紫菀酮(shionone)[毛秋兰,何作民,紫菀中紫菀酮提取工艺的研究,临床医学工程,2009,16(7),102-103]。(2)超临界CO2萃取,紫菀属植物紫菀的根和根茎经粉碎后用超临界CO2萃取得到含紫菀酮型三萜紫菀酮(shionone)的粗提物[莫尚志,黄星,超临界CO2萃取紫菀中紫菀酮的工艺研究,中药材,2004,27(9),676-678]。(3)硅胶柱层析,紫菀属植物紫菀的根和根茎经干燥粉碎后用甲醇进行回流提取,得到的浸膏经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紫菀酮型三萜紫菀酮(shionone)和epishionol[Toshihiro,A.;Yumiko,K.;Kazuo,K.;Takaaki,T.;Ken,Y.;Koichi,A.;Yasuhiro,S.;Tamotsu,N.,Astertarone A:a triterpenoid ketone isolated from theroots of Aster tataricus L.,Chemical&Pharmaceutical Bulletin,1998,46,1824-1826]。
以上几种方法侧重于药典规定的指标成分紫菀酮,而对其他具有较强活性的紫菀酮型三萜几乎没有涉及。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基于本发明的前期研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新的紫菀酮型三萜类化合物,提供该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紫菀属植物中的紫菀酮类化合物易与其它化合物区分的特点,可控性和重现性较好,成本较低,操作较方便,溶剂可以反复回收利用,适用于工业生产。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以新的紫菀酮型三萜类化合物为有效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保健品和食品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下述结构式(I)所述的紫菀酮型三萜astatarone C(1)、astatarone G(2)和astatarone H(3)或其药理学上容许的盐。
所述的紫菀酮型三萜,是以紫菀属植物为原料提取分离得到的三萜类化合物。
制备所述紫菀酮型三萜的方法,取紫菀属植物的根和根茎,经干燥、粉碎后,用甲醇回流充分提取;将甲醇浸膏加水混悬后,依次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充分萃取;乙酸乙酯部分反复用硅胶、Sephadex LH-20、RP-18、HPLC等各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结合TLC检测),即得紫菀酮型三萜。
制备所述紫菀酮型三萜astatarone C(1)、astatarone G(2)和astatarone H(3)的方法,取紫菀属植物的根和根茎,经干燥、粉碎后,用甲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3小时,提取液经减压浓缩得甲醇浸膏;将甲醇浸膏加水混悬后,依次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充分萃取,等体积各萃取三次,回收溶剂得到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部分和水部分;将乙酸乙酯部分经硅胶100-200目柱层析,用氯仿洗脱,得氯仿段;将氯仿段经硅胶100-200目柱层析,用100:0-8:1的石油醚/丙酮洗脱,结合TLC检测方法,根据紫菀酮型三萜极性的不同合并为6个组分Fr.1-Fr.6;以下的每一步骤都须结合TLC检测方法来进行分离纯化,其中的组分Fr.4(石油醚/丙酮20:1)经硅胶200-300目柱层析,以30:1-10:1石油醚/丙酮为洗脱剂梯度洗脱初步除去色素和油脂,并把该部分分为三个组分Fr.4-1-Fr.4-3;Fr.4-2经Sephadex LH-20柱(氯仿/甲醇1:1)进一步除去油脂及色素后再经硅胶200-300目柱层析,以20:1-5:1石油醚/乙酸乙酯为洗脱剂梯度洗脱合并为3个亚组分Fr.4-2-1-Fr.4-2-3;Fr.4-2-2经中压RP-18柱层析,以40%-100%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得到含有紫菀酮型三萜的样品(80%-90%甲醇/水部分),最后再用ODSHPLC制备和半制备柱纯化,75%乙腈/水(含有4‰三氟乙酸)为洗脱剂等度洗脱分离得到化合物astatarone G(2)和astatarone H(3);Fr.4-3经Sephadex LH-20柱(氯仿/甲醇1:1)进一步除去油脂及色素后再经中压RP-18柱层析,以30%-100%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得到含有紫菀酮型三萜的样品(70%-90%甲醇/水部分);最后再用ODS HPLC制备和半制备柱纯化,70%乙腈/水(含有4‰三氟乙酸)为洗脱剂等度洗脱分离得到化合物astatarone C(1)。
以所述的紫菀酮型三萜或其药理学上容许的盐为有效成分的乙型肝炎病毒抑制剂。
药物组合物,其中含有治疗有效量所述的紫菀酮型三萜或其药理学上容许的盐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组合物,其中含有治疗有效量所述的紫菀酮型三萜或其药理学上容许的盐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所述的紫菀酮型三萜或其药理学上容许的盐在制备乙型肝炎病毒抑制剂中的应用。
所述的紫菀酮型三萜或其药理学上容许的盐在制备治疗乙型肝炎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紫菀酮型三萜或其药理学上容许的盐在制备抗乙型肝炎相关疾病的食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对河北产的菊科紫菀属植物紫菀进行系统的紫菀酮型三萜成分研究,利用多种分离纯化手段,包括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层析、RP-18,HPLC制备和半制备等,从中获得了一系列紫菀酮型三萜。之后,对所有紫菀酮型三萜在HepG2.2.15产生的HBsAg和HBeAg上检测细胞生长增殖情况。发现其中两个化合物astarone C(1)和astatarone H(3)具有较强的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可作为新的乙型肝炎病毒抑制剂,用于制备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保健品和食品。
本发明的紫菀酮型三萜其药理学上容许的盐,可以列举例如与锂、钠、钾等碱金属,钙、镁等碱土金属,氨水、赖氨酸等碱性氨基酸成的盐。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乙型肝炎相关疾病的药物组合物,由紫菀属植物中的紫菀酮型三萜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备的药物剂型。
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是指药学领域常规的药物载体,例如:稀释剂、赋形剂如水等,填充剂如淀粉、蔗糖等;黏合剂如纤维素衍生物、藻酸盐、明胶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湿润剂如甘油;崩解剂如琼脂、碳酸钙和碳酸氢钠;吸收促进剂如季铵化合物;表面活性剂如十六烷醇;吸附载体如高岭土和皂黏土;润滑剂如滑石粉、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以及聚乙二醇等。另外还可以在组合物中加入其它辅剂如香味剂、甜味剂等。
本发明化合物可以以组合物的形式给药。药物组合物的剂型可以按照药学领域的常规生产方法制备,例如使活性成分与一种或多种载体混合,然后将其制成所需的剂型。
本发明化合物可以以食品添加剂或将其制成醇、水或油性悬浮剂等制成具有保肝作用的食品或保健品。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优选含有重量比为0.1%~99.5%的活性成分,最优选含有重量比为0.5%~95%的活性成分。
本发明化合物的施用量可根据用药途径、患者的年龄、体重、所治疗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等变化,其日剂量可以是0.01~10mg/kg体重,优选0.1~5mg/kg体重。可以一次或多次施用。
本发明紫菀属植物中的紫菀酮型三萜提取方法的优点在于,首先提取分离思路具有新颖性,成功利用紫菀属植物中紫菀酮型三萜薄层显色的特点和色谱层析技术将植物根和根茎中色素、油脂和其他化合物与紫菀属植物中的紫菀酮型三萜分离。概括地说,先利用紫菀属植物中紫菀酮型三萜薄层显色特点使分离过程具有可视性,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除去样品中大部分油脂和色素,使样品颜色变浅并富集分离纯化样品,然后再利用正相硅胶、中压RP-18反相柱将样品根据极性不同分段,最后利用HPLC半制备柱或者制备柱纯化,也可利用部分紫菀酮型三萜容易结晶的特点通过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因此该提取分离方法可控性和重现性较好,成本较低,操作较方便。
附图说明:
图2为本发明的紫菀属植物中的紫菀酮型三萜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用本发明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来限定本发明。根据本发明的实质对本发明进行的改进都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紫菀属植物紫菀中新的紫菀酮型三萜astatarone C(1)、astatarone G(2)和astatarone H(3)的制备及其结构鉴定:
取紫菀属植物紫菀的根和根茎50kg,经干燥、粉碎后,用90%工业甲醇先冷浸5小时,再加热到65℃回流提取3次(200L×3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第三次各2小时,提取液经减压浓缩得甲醇浸膏23kg;将甲醇浸膏加水混悬后,依次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充分萃取,等体积各萃取三次(50L×3次),回收溶剂得到乙酸乙酯部分2kg、正丁醇部分5L和水部分;将乙酸乙酯部分经硅胶(100-200目)柱层析,用氯仿洗脱,得氯仿段;将氯仿段经硅胶(100-200目)柱层析,用石油醚/丙酮(100:0-8:1)洗脱,结合TLC检测方法,根据紫菀酮型三萜极性的不同合并为6个组分Fr.1-Fr.6;以下的每一步骤都须结合TLC检测方法来进行分离纯化;Fr.4经硅胶(200-300目)柱层析,以30:1-10:1石油醚/丙酮为洗脱剂梯度洗脱初步除去色素并把该部分分为三个组分Fr.4-1-Fr.4-3;Fr.4-2经Sephadex LH-20柱(氯仿/甲醇1:1)进一步除去油脂及色素后再经硅胶(200-300目)柱层析,以20:1-5:1石油醚/乙酸乙酯为洗脱剂梯度洗脱合并为3个亚组分Fr.4-2-1-Fr.4-2-3;Fr.4-2-2经中压RP-18柱层析,以40%-100%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得到含有紫菀酮型三萜的样品(80%-90%甲醇/水部分);最后再用ODS HPLC制备和半制备柱纯化,75%乙腈/水(含有4‰三氟乙酸)为洗脱剂等度洗脱分离得到化合物astatarone G(2)(152mg)和astatarone H(3)(121mg);Fr.4-3经Sephadex LH-20柱(氯仿/甲醇1:1)进一步除去油脂及色素后再经中压RP-18柱层析,以30%-100%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得到含有紫菀酮型三萜的样品(70%-90%甲醇/水部分);最后再用ODS HPLC制备和半制备柱纯化,70%乙腈/水(含有4‰三氟乙酸)为洗脱剂等度洗脱分离得到化合物astatarone C(1)(45mg)。
化合物astatarone C(1)、astatarone G(2)和astatarone H(3)的结构式如下所示(图1):
astatarone C(1)、astatarone G(2)和astatarone H(3)的结构鉴定数据为:
AstataroneC(1):whitepowder;-40.9(c0.61,MeOH);UV(MeOH)λmax(logε)192.8(2.65),205.8(3.07);CD(c0.61,MeOH)λ(Δε)290(-11.6);IR(KBr)νmax3427,2950,2931,1717,1464,1451,1389cm-1;1HNMR(400MHz,CDCl3)and13CNMR(100MHz,CDCl3),见表1和2;HRESIMSm/z416.3289[M]+(calcdforC27H44O3,416.3290).
Astatarone G(2):colorless needles;mp:235.3-236.4℃;-33.8(c1.33,MeOH);UV(MeOH)λmax(logε)202(3.12)nm;CD(c0.64,MeOH)λ (Δε)290(–9.5)nm;IR(KBr)νmax3498,2955,2927,1697,1468,1451,1390,894cm–1;1HNMR(400MHz,CDCl3)and13C NMR(100MHz,CDCl3),见表1和2;HREIMSm/z442.3808[M]+(calcd.forC30H50O2,442.3811);CCDC:926578.
AstataroneH(3):whitepowder;-5.9(c0.27,MeOH);UV(MeOH) λmax(logε)209(2.87)nm;CD(c0.61,MeOH)λ(Δε)290(–2.5)nm;IR(KBr)νmax3441,3425,2961,2926,1704,1629,1262,1097,1024,803cm–1;1HNMR(400MHz,CDCl3)and13CNMR(100MHz,CDCl3),见表1和2;HREIMSm/z442.3804[M]+(calcd.forC30H50O2,442.3811).
表1astatarone C(1),astatarone G(2)和astatarone H(3)的1H NMR数据(δin ppm,J in Hz,400MHz)
表2astatarone C(1),astatarone G(2)和astatarone H(3)的13C NMR数据(δin ppm,100MHz)
实施例2:
本发明astatarone C(1)、astatarone G(2)和astatarone H(3)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抑制作用实验以及它们对HepG2.2.15细胞毒性实验。具体实验原理、方法和结果如下:
抗HBV实验原理:HepG2.2.15细胞系是稳定转染HBV全基因组后建立的转染细胞株。HepG2.2.15细胞能够长期、稳定地分泌完整的HBV病毒DNA并表达HBV抗原,是当前体外筛选抗HBV药物和药物评价的较好细胞模型,已被广泛用于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体外研究。将受试化合物与HepG2.2.15细胞共培养,利用HBV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给药后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水平,可以反映出化合物的体外抗HBV作用。
抗HBV实验方法:(1)接种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将HepG2.2.15细胞配成单细胞悬浮液并以每孔5×103个细胞接种到96孔板上。(2)化合物处理:细胞贴壁后,加入待测化合物溶液,每间隔3天更换一次新鲜的培养液与待测化合物溶液,共连续培养12天。(3)化合物作用12天后,取细胞上清液,利用HBsAg和HBeAg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给受试化合物后HepG2.2.15细胞分泌相应抗原的水平。(4)记录结果,以浓度为横坐标,细胞分泌抗原的水平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应用Reed and Muench法计算化合物的IC50值。
细胞毒实验原理:药物与细胞共培养后检测细胞存活率。磺酰罗丹明B(Sulforhodamine B,SRB)是一种水溶性蛋白染料,其分子中的磺酸基阴离子,在弱酸性环境下与细胞内蛋白质的碱性氨基酸结合,用碱性溶液溶解细胞内的SRB并测其吸光值,由SRB的含量即可得知细胞内的蛋白质含量,并以此代表细胞存活率。
细胞毒实验方法:(1)接种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将以上HepG2.2.15配成单个细胞悬浮液,以每孔5×103个细胞接种到96孔板上。(2)化合物处理:细胞贴壁后,加入待测化合物溶液,继续培养72小时。(3)固定、染色与测定:加入预冷的三氯乙酸溶液固定或细胞,之后用SRB溶液染色活细胞,最后加入Tris溶液溶解SRB,560nm检测吸光值。(4)记录结果,以浓度为横坐标,细胞存活率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应用Reed and Muench法计算化合物的CC50值。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3对HepG2.2.15细胞的细胞毒性小,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具有抗乙肝病毒活性。化合物2的抗乙肝病毒活性相对较弱,其在20μg/mL浓度下,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eAg的抑制率为17.38%(表3)。
因此,新的紫菀酮型三萜化合物astatarone C(1)和astatarone H(3)可用于制备防治肝炎的药物、保健品和食品。
表3紫菀酮型三萜1-3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抑制活性(IC50)以及对HepG2.2.15细胞的细胞毒性(CC50)
实施例3:
实施例1所得化合物1-3,加入5%的氢氧化钠或氨水溶液,PH=14,过滤,干燥,制成钠盐或铵盐化合物1-3。
实施例4:
片剂:实施例1所得化合物1-3或实施例3所得的盐10mg,乳糖180mg,淀粉55mg,硬脂酸镁5mg。
制备方法:将化合物或其盐、乳糖和淀粉混和,用水均匀湿润、把湿润后的混合物过筛并干燥,再过筛,加入硬脂酸镁,然后将混合物压片,每片重250mg,化合物含量为10mg。
实施例5:
安瓿剂:实施例1所得化合物1-3或实施例3所得的盐2mg,氯化钠10mg。
制备方法:将化合物或其盐和氯化钠溶解于适量的注射用水中,过滤所得溶液,在无菌条件下装入安瓿瓶中。
实施例6:
胶囊剂:实施例1所得化合物1-3或实施例3所得的盐10mg,乳糖187mg,硬脂酸镁3mg。
制备方法:将化合物或其盐与助溶剂混和,过筛,均匀混合,把得到的混合物装入硬明胶胶囊,每个胶囊重200mg,活性成分含量为10mg。
实施例7:
保肝食品或保健品:实施例1所得化合物1-3或实施例3所得的盐10mg,食品添加剂或酒精、水。
制备方法:将化合物或其盐与助溶剂混和,过筛,均匀混合,把得到的混合物加入食品或制成泡酒等。
Claims (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菀酮型三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紫菀酮型三萜以紫菀属植物为原料提取分离而得。
3.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紫菀酮型三萜的方法,取紫菀属植物的根和根茎,经干燥、粉碎后,用甲醇回流充分提取;将甲醇浸膏加水混悬后,依次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充分萃取;乙酸乙酯部分反复用硅胶、Sephadex LH-20、RP-18、HPLC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并结合TLC检测,即得紫菀酮型三萜。
4.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紫菀酮型三萜astatarone C(1)、astatarone G(2)和astatarone H(3)的方法,取紫菀属植物的根和根茎,经干燥、粉碎后,用甲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3小时,提取液经减压浓缩得甲醇浸膏;将甲醇浸膏加水混悬后,依次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充分萃取,等体积各萃取三次,回收溶剂得到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部分和水部分;将乙酸乙酯部分经硅胶100-200目柱层析,用氯仿洗脱,得氯仿段;将氯仿段经硅胶100-200目柱层析,用100:0-8:1的石油醚/丙酮洗脱,结合TLC检测方法,根据紫菀酮型三萜极性的不同合并为6个组分Fr.1-Fr.6;以下的每一步骤都须结合TLC检测方法来进行分离纯化,其中的组分Fr.4(石油醚/丙酮20:1)经硅胶200-300目柱层析,以30:1-10:1石油醚/丙酮为洗脱剂梯度洗脱初步除去色素和油脂,并把该部分分为三个组分Fr.4-1-Fr.4-3;Fr.4-2经Sephadex LH-20柱(氯仿/甲醇1:1)进一步除去油脂及色素后再经硅胶200-300目柱层析,以20:1-5:1石油醚/乙酸乙酯为洗脱剂梯度洗脱后合并为3个亚组分Fr.4-2-1-Fr.4-2-3;Fr.4-2-2经中压RP-18柱层析,以40%-100%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得到含有紫菀酮型三萜的样品(80%-90%甲醇/水部分),最后再用ODS HPLC制备和半制备柱纯化,75%乙腈/水(含有4‰三氟乙酸)为洗脱剂等度洗脱分离得到化合物astatarone G(2)和astatarone H(3);Fr.4-3经Sephadex LH-20柱(氯仿/甲醇1:1)进一步除去油脂及色素后再经中压RP-18柱层析,以30%-100%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得到含有紫菀酮型三萜的样品(70%-90%甲醇/水部分),最后再用ODS HPLC制备和半制备柱纯化,70%乙腈/水(含有4‰三氟乙酸)为洗脱剂等度洗脱分离得到化合物astatarone C(1)。
5.以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菀酮型三萜或其药理学上容许的盐为有效成分的乙型肝炎病毒抑制剂。
6.药物组合物,其中含有治疗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菀酮型三萜或其药理学上容许的盐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7.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组合物,其中含有治疗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菀酮型三萜或其药理学上容许的盐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8.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菀酮型三萜或其药理学上容许的盐在制备乙型肝炎病毒抑制剂中的应用。
9.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菀酮型三萜或其药理学上容许的盐在制备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菀酮型三萜或其药理学上容许的盐在制备保肝食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96484.XA CN103145792B (zh) | 2013-03-25 | 2013-03-25 | 紫菀酮型三萜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96484.XA CN103145792B (zh) | 2013-03-25 | 2013-03-25 | 紫菀酮型三萜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45792A true CN103145792A (zh) | 2013-06-12 |
CN103145792B CN103145792B (zh) | 2016-03-09 |
Family
ID=48544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9648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45792B (zh) | 2013-03-25 | 2013-03-25 | 紫菀酮型三萜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145792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69822A (zh) * | 2016-02-02 | 2016-06-15 | 南京正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Epishionol在制备治疗乳腺癌药物中的应用 |
CN106916197A (zh) * | 2017-04-28 | 2017-07-04 | 南宁馨艺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从牛大力中提取紫菀酮的工艺 |
KR101800443B1 (ko) | 2015-03-27 | 2017-11-22 | 한국 한의학 연구원 | 자완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선천면역 증진 및 항바이러스용 조성물 |
CN109553623A (zh) * | 2019-01-21 | 2019-04-02 | 深圳市人民医院 | 一种单萜类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50193A (zh) * | 2011-06-07 | 2011-11-23 | 南京泽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制备紫菀酮的方法 |
-
2013
- 2013-03-25 CN CN201310096484.XA patent/CN10314579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50193A (zh) * | 2011-06-07 | 2011-11-23 | 南京泽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制备紫菀酮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SATORU SAWAI, ET AL.: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n oxidosqualene cyclase that yields shionone,a unique tetracyclic triterpene ketone of Aster tataricus", 《FEBS LETTERS》 * |
WEN BING ZHOU ET AL.: "Three New Antiviral Triterpenes from Aster tataricus", 《ZEITSCHRIFT FUR NATURFORSCHUNG B》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800443B1 (ko) | 2015-03-27 | 2017-11-22 | 한국 한의학 연구원 | 자완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선천면역 증진 및 항바이러스용 조성물 |
CN105669822A (zh) * | 2016-02-02 | 2016-06-15 | 南京正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Epishionol在制备治疗乳腺癌药物中的应用 |
CN106916197A (zh) * | 2017-04-28 | 2017-07-04 | 南宁馨艺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从牛大力中提取紫菀酮的工艺 |
CN109553623A (zh) * | 2019-01-21 | 2019-04-02 | 深圳市人民医院 | 一种单萜类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45792B (zh) | 2016-03-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219813B (zh) | 一种从连翘叶中提取连翘苷和连翘酯苷的方法 | |
CN103145792B (zh) | 紫菀酮型三萜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5294623A (zh) | 一种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 | |
CN104370871B (zh) | 从紫红獐牙菜中分离的口山酮类及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应用 | |
CN103263462A (zh) | 小槐花提取物及提取方法和提取物的新用途 | |
CN106008502A (zh) | 马齿苋中新骨架生物碱化合物及其提取分离方法 | |
CN102219686A (zh) | 咖啡酰衍生物及其在制备抗呼吸道合胞病毒药物中的用途 | |
CN102266318A (zh) | 咖啡酰奎宁酸及其衍生物在制备抗补体药物中的应用 | |
CN106349304B (zh) | 高纯度荨麻新苷及荨麻木脂素的制备方法 | |
CN109879919B (zh) | 一种从酸枣仁中分离制备三种黄酮苷的方法 | |
WO2012061984A1 (zh) | 制备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的方法 | |
CN106008485A (zh) | 格列美脲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 | |
CN102875518A (zh) | 京尼平甲醚、其制备方法及其医药用途 | |
CN105085534A (zh) | 一种新骨架生物碱化合物及其提取分离方法 | |
CN103880856A (zh) | 没药烷型倍半萜类衍生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在制药中的应用 | |
CN111205347A (zh) | 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和用途 | |
CN106279305A (zh) | 马齿苋中酰胺类生物碱化合物及其提取分离方法 | |
CN106905278B (zh) | 一种从镰形棘豆中分离制备5种具有抗炎活性化合物的方法 | |
CN101721434B (zh) | 一种阿里红有效组分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14605422A (zh) | 一对对映体生物碱二聚体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6220587A (zh) | 马齿苋中新生物碱化合物及其提取分离方法 | |
CN110452278A (zh) | 臭七次生代谢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在制药中的应用 | |
CN105330588A (zh) | 马齿苋中新生物碱Oleracone及其提取分离方法 | |
CN115745933B (zh) | 牛尾蒿倍半萜内酯a-n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US20210008142A1 (en) | PREPARATION AND USES OF SPINOSIN-Na FROM ZIZIPHI SPINOSAE SEME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9 Termination date: 2017032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